网络经营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8:16

网络经营管理篇1

[关键词]网络系统整体性动态性协同发展

开展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诸多公共行业合作,是中国银联厦门分公司(简称厦门银联,以下同)提高市场拓展能力和产业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拓展了银行卡应用领域,实现通用好用,还让厦门市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安全、便利、快捷的银行卡优质服务,体现银联的社会责任和品牌形象。

一、业务介绍

厦门的银行卡公共支付业务系统已经成为一个跨银行的以代收代付业务为主的综合处理系统,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基本业务的实现方式、流程,其他终端缴费渠道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批量代收。是指公共支付业务处理中心采用标准化文件的方式,定期在收费单位和银行间传递委托人委托和缴费信息,并实现资金从委托人银行账户向收费单位结算账户流动的结算方式。

2.实时代收。实时代收是指公共支付业务处理中心实时在收费单位和银行之间传递委托人信息和缴费信息,确认委托是否成功、缴费是否成功,并实现资金从委托人银行账户实时扣取,并通过银行同城清算系统向收费单位对公账户入账的一种结算方式。

3.代付业务。工资业务是一项典型的代付业务,采用的是批量传送文件的方式,实现资金由单个账户向多个账户的转账过程,对银行卡而言,是反向资金流的应用。工资业务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实现由职工自主选择银行卡,并在工资的同时,同步实现代扣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等。另外还有社保资金的社会化发放,信托公司理财资金的退本分红等。

二、公共支付类增值业务产生背景

1.主要外因。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独立开展代收代付业务不仅承担很多免费工作,还需要面向多家收费单位,增大了银行成本,银行充当了客户与收费单位的联系人,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影响银行的主营业务。银行为了拓展缴费业务,不得不自行研发相应系统,增加了银行的负担。

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普及,银联跨行网络的成熟应用,为公共支付中心的成立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更大限度、更大范围地发挥网络功能优势,服务社会大众,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已成为一种社会需要,而这些功能的实现由银行卡网络中心作为第三方机来承担也更为合适的。

2.主要内因。拓展公共支付业务的内因是适应公司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为充分体现银行卡联网联合、通用好用的专业优势,利用已经构建的相对完善的银行卡网络转接平台,积极开拓公共支付业务,丰富业务品种,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达到业务量的整体发展,彻底改观银行卡的受理环境。

三、发展公共支付业务的意义

1.对厦门银联的意义。厦门银联的代收付业务系统保持了多项的国内首创,其中许多应用案例直到今天仍保持国内惟一的典型应用。(1)发展公共支付业务是传统poS业务的重要补充,能够进一步扩大银行卡应用范围,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对主营业务产生积极有力的影响。(2)发展公共支付业务充分体现银行卡联网通用、联合发展的宗旨,响应国家“通用好用”的银行卡发展政策,符合国家利益、群众利益。(3)发展公共支付业务为提高公司效益找到新的增长点,保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4)解决当地市民缴费需求,替群众办事为政府分忧,加强了与当地政府、各企事业单位、市民的互动。

2.对入网单位的意义。公共支付业务平台的建设为联网银行创造公平有利的发展环境,银行可以集中精力开展各具特色的发卡业务。公共支付业务平台的建设也促进银行代收代付业务从不收费向收费的转变。并且单一银行的代收代付业务的种类得到极大丰富,为本行持卡人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公共支付业务平台也为入网的各公用事业单位降低收费成本,提高了费用回收率,不仅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也间接地提高各入网单位的客户服务水平。

3.对城市信息化的意义。城市信息化不仅指单个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和家庭电脑里网,重要的是如何将信息化的孤岛联接起来共享信息资源,通过银行卡的应用实现不同行业的联网就是城市信息化的一种有效有益的尝试。(1)卡片的背后:共享信息化资源。厦门银联充分利用了电信网络资源和各行的电子技术资源建起了银行卡交换网络,在此基础上形成富有厦门特色的服务网络,拓展了银行卡应用领域。(2)促进金融业、公用企事业的信息化建设。银行卡交换网络在银行网络与各单位之间搭建了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与资源互补,为与企事业单位联网联合,技术开发与业务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银联与各银行及相关单位开发的公共支付业务,特别是实时代收付系统和反向资金流的代付业务。这种跨部门跨行业通过银行卡支付网络而搭起的平台,极大地推动了厦门商贸公用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步伐。(3)全国首创的代收付业务模式,促进了机制、服务水平、服务手段的提高和社会服务成本的降低,方便百姓服务群众,改善城市的软环境,提升了厦门的城市品味。依托银联的网络优势,努力开发与银行或银行卡业务有关的公共支付业务业务,“总有一种缴费方式是适合您的”,这就是厦门公共支付网络和业务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以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和运营模式改变着百姓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一个城市的软环境。

参考文献:

网络经营管理篇2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构筑网络营销平台

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只有加快建设企业的网络营销平台,迅速建立企业的信息优势。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强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1、创建企业网站和主页;

2、在企业内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miS),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

3、创建企业内部局域网和外联广域网。内部局域网用于企业各部门、企业员工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外联网络用于企业的品牌宣传、营销运作、商贸联系以及开展电子商务等网络活动;

4、建立人性化的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宣传企业域名,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管理水平以及应用能力。

(二)转化信息优势为竞争优势,制定合理的竞争战略

抓住网络发展机遇,迅速发展,形成优势。电子商务将已经成为主流模式,而网络营销成为当今时代企业的主要营销模式。因此,我国企业要抓住机遇,迅速反应拿出具体方案。只有尽早取得网络战略优势才能抢占竞争先机。更新市场理念,制定合适的市场策略,用更好的信用、更人性化的服务、更快捷的速度开展网络营销;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消费者的个人需求定制产品,开展互动营销;在遵守网络礼仪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用信息替代说服,充分开展软营销;充分发挥网络的虚拟性,尽可能的降低营销成本。

(三)发挥网络独特优势,提升决策能力和响应能力

企业要充分地发挥互联网的方便、快捷、低成本等优势,提高企业营销决策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企业要学会从互联网这个信息宝库中提取信息,搜集资料,为企业快速科学的做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和资料。在网络经济时代,对企业能否满足消费者的即时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也倾向于能灵活快速的应对市场变化。完善网络信息化管理,保证对市场的快速反应,保障企业决策的灵活性,是保证企业竞争力的基石。

(四)建设和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营销队伍

这支队伍的每一位成员必须具备以下几点能力:①电子商务专业知识;②出色的语言沟通能力;③过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④较强的市场分析能力,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为此,企业不仅要注重人才的引进,更要有一套合适的人才培养机制,要不间断对员工的业务能力进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水平,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二、网络信息经济时代企业营销管理创新

(一)网络经济下的营销理念创新

在网络经济时代,互联网拉近了消费者与企业间的距离,消费者可以更便捷的与任一网络中的企业进行双向沟通。因此,也就有更多的选择权利。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价值准则,而是将购买行为视作自我价值实现的准绳。显然,单纯的以价值准则为向导去满足消费者的营销理念已经落后。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只有创新营销理念,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才能寻找到消费者需求与企业价值追求之间的利益的最大化。

(二)网络经济下的营销方式创新

在信息时代,网络提供了巨大的平台,使得合作的意义被前所未有的放大。任何企业都能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企业宣传,开展营销活动。但是,没有一个企业能够仅凭自身的力量完成交易活动。他们必须依靠物流等外部资源才能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实现交易。因此,企业必须借助外部资源来完善所需的全部职能,并对这些外部资源加以整合。同时,要建立一种分工与合作相辅相成,营销部门和其他部门紧密配合的营销方式,最大限度发挥营销功能。

(三)网络经济下的营销环节创新

网络经营管理篇3

摘要:网络既是一个信息传播媒体,同时又是一种市场和经营的工具。由于网络具有这种媒体和工具的双重特性,所以在网络环境下,市场的性质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本文将从时空观念的变化、信息传播模式的变化、市场性质的变化、消费者概念及行为的变化、企业营销观念的变化等五个方面探讨网络环境对企业经营和营销理论的影响。

一、时空观念的变化

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媒体,由于这种新型媒体的特殊性,将会导致人们在时空观念上发生变化。时空观念的变化是导致后续一系列企业经营操作实务和理论模式改变的根本原因。

1.传统工业化社会的时空观。在传统工业化环境下,人们的时空观主要体现出如下两个方面的特点:(1)在时间上的程序性限制。在工业化社会的时空环境下,人们的一切活动和安排都是按既定的时间进行,时间上的程序性这一特点决定了许多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和经营活动时的行为模式。例如,企业在电视上进行广告宣传时,往往会考虑不同时段的电视节目及收视率;企业在举办或参加产品订货会时,也必须按既定的时间程序安排。(2)在空间上有范围和地域概念。在工业化社会时空环境下,空间上的范围和地域限制也深刻地影响到企业在市场营销和经营活动中的行为模式。由于空间上的范围和地域限制会造成信息沟通和管理上的不畅,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效率,所以传统企业在市场拓展、企业布局、企业选址、兼并对象选择等过程中,往往会将对象所在的地理位置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2.信息社会的时空观。(1)在时间上没有了程序性的限制。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活动可以不按既定的时间程序安排。由于网络可以跨越时间约束进行全天候的信息交换,所以对于企业而言,无论是了解产品价格信息、供求信息,还是直接订货、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宣传等,都可以不受时间方面的限制。(2)在空间上没有了地域的概念。从获取信息的角度看,在网络环境下没有地域的概念。处在世界任何一个地理位置的企业,只要上网就可以获取有关的信息。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这一特点来拓展其经营和市场活动的范围,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两种不同时空观念的重组。由于技术环境的变化和以上原因,上述两种时空观会同时作用在当代人身上。一方面,生活在现阶段的人们赖以生活和工作的基础体现着工业化社会时空观的特征,而另一方面,在获取生活和工作的信息方面,又体现出信息化社会时空观的特征。两种不同时空观同时存在,共同作用,对传统企业经营理论和实务操作模式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现阶段企业在计划拓展市场和经营活动范围时,往往可以不考虑地域和时间因素的限制。但是,在现实操作时又不得不考虑当地物流和供应链系统的发达和完善程度。因为如果没有了下游物流和供应链的支撑,这种跨地域的信息资源是不可能为企业带来现实的经济效益的。

时空观的重组对于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网络营销的范围会大大地突破原商品销售范围和消费者群体、地理位置半径和交通便利条件划界的营销模式;产品交易会没有了地点和统一时间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网址和客户希望的任何时间,群体集会变成了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访问和处理;消费者了解商品信息的途径由完全以被动式的接收为主,演变为主动在网络上搜寻信息和被动地从传媒接受信息并重等等。因此,时间和空间观念的变迁,要求企业在新的形势下随时调整自己的促销策略和具体实施方案,以适应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二、信息传播模式的变化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商务信息的传播渠道不再是单一依赖于传统媒体,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1.传统信息传播模式的特点。在传统环境下,企业商务信息的主要传播形式是通过各类广告,如电视、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牌等,这些传统媒体的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相对固定的广告内容。为了打动顾客,传统媒体往往需要投入较高的费用和较长的时间精心制作广告内容。广告内容一旦确定以后,由于种种限制,在展示广告的这段时间内通常不会改变,这样无法及时反映企业最近的产品或经营动向。(2)固定的传播途径和范围。广告一旦选择了传统媒体,就会受到该传媒特点的限制。如选择视频传媒会受时间程序和观众分布特点的限制;选择平面传媒会受发行和覆盖范围特点的限制等。(3)针对普通大众的宣传。传统媒体在进行宣传时往往不能将潜在的顾客和真正的顾客分开来处理,这种宣传只能是一种没有针对性的、大众化的宣传。针对普通大众制作的广告内容一般也非常简单明了,因为广告内容做得过细反而会引起受众反感或拒绝观看。(4)单向、推式的广告宣传。传统的广告媒体无论是电视、报纸还是杂志、户外广告牌等,其信息源都是单向传递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推出什么内容,受众就只能被动地接受什么内容。

2.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模式的特提供点。(1)双向的信息传播模式。互联网能够实现信息传播双方相当深度的交互沟通,即信息的传播不再会保持目前这种单向的传播模式,而是逐步演变成一种双向的信息需求和传播模式。在这种交互的双向传播模式下,信息源积极地向信息需求者展现自己的信息产品的同时,信息需求者也在积极主动地向信息源索要自己所需要的信息。(2)推拉互动的信息供求模式。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将会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信息需求的个性化,人们不再满足固定的、面向群体的信息,而是按个人的需求来接受信息;二是主动地寻求所需要的信息,即人们对信息需求和接收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上网搜寻所需要的信息。另外,从信息源的角度看,由于需求模式发生了变化,从而迫使传播模式也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由传统按固定的信息(节目)组织播出方式变为按用户需求组织播出,即信息源只是准备了大量的信息(节目),但没有固定的播出时间表,用户按自己的需求点播信息(节目)。信息源推出的是素材,用户拉出的是各自感兴趣的内容,这种推拉互动的信息传播模式将演变成为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模式。作为网络营销者必须时刻关注消费者感兴趣的信息,积极组织上网,即推出网络用户关心的信息。(3)多媒体信息传播模式。与互联网相比,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模式是分离的。电视台主要传播的是视频信息,电台主要传播的是音频信息,而报纸、杂志等主要传播的是文字信息,而internet将这三者集成在一起,形成了多媒体信息传播模式。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声音、文字、图象、动画等多媒体的信息,来全方位地展示产品或服务的外观、性能、品质等,使消费者完全认识了商品或服务后再去购买。

三、市场性态的变化

在网络环境下,市场的性态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虚拟市场(或称信息市场)的形成将突破许多传统市场的限制,为在网络环境下新一轮市场营销和经营活动奠定了基础。

1.从实体市场到虚拟市场。传统的市场主要表现为实体市场。在实体市场上商家需要陈列一定量的商品供顾客选购,并且陈列的商品品种和数量越多对顾客的吸引力越大,而这毫无疑问会导致企业一定量的资金占用和货物积压。所以企业在传统环境中开展经营活动必须面对经营规模、对顾客吸引力与资金占用、货物积压之间的矛盾。但是在网络环境下,由于虚拟市场只需要提供商品信息,就可供客户进行挑选和购买,它既没有资金的占用,也没有货物的积压。所以虚拟市场的最大竞争优势就是:能够在无限扩大市场“陈列”商品数量的同时,又不会对经营者形成任何负担。如亚马逊网上书店能提供310多万种的图书品种,这是任何一个传统书店都无法做到的。在实体市场上,顾客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通过看、听、触摸、闻等手段对产品形成一个直觉印象,甚至通过试验来确定产品的适用性,从而决定是否购买;而在虚拟市场上顾客无法通过自己的感官系统了解和判断产品。互联网市场的这种虚拟性限定了它不可能独立于现实市场而存在,它并不是市场的全部,而只是市场的一部分。

2.新型市场形态的特点。虚拟市场这种新型的市场形态,除了对经营者没有货物积压和资金占用,对顾客具有足够大的吸引力以外,它还有许多传统市场形态所不具备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经营者所追求的和市场营销努力所期望实现的。(1)交易的直接化。在网络环境下,生产厂商和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商品交易。这种面对面的直接交易避开了某些传统的商业流通环节,从而对以传统商业运作为主的市场运作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市场的多样化、个性化。在网络时代,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系统、不同的产品将千方百计地在网上营造自己的营销模式以吸引客户。(3)一对一或微营销形式的出现。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竞争活动的加剧,企业的营销活动开始针对同质市场和专业市场来展开。目前市场变化主要体现在市场的划分越来越细和越来越个性化这两个方面。在传统环境下,这两个方面无论怎样发展,其最终结果还是针对某一特定的消费群体,只有在网络环境下才有可能把这两个方面的趋势推向极至,演变成为一场针对每个消费者的一对一营销或微营销。(4)交易范围的全球化。网络突破了传统市场的时空界限,使企业从偏狭的国内市场转向了全球化的市场。

四、消费者概念及行为的变化消费者是市场营销策略要考虑的重点对象。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概念和消费者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一个消费者首先是一个活跃在不断变化的虚拟网络环境之中的“冲浪者”,他一方面扮演着个人购买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则扮演着社会消费者的角色,起着引导社会消费的作用。所以,网络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个人消费与社会消费交织在一起的复杂行为。认识并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可以为网络营销企业的营销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消费者的概念从大众中分离。在传统的营销理论中,大众(mass)和消费者(customer)是不加以区别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潜在的消费者,是营销策略的对象。在传统的市场营销活动中,企业的宣传、广告和营销策略是面对所有人的。所以,广告不仅花费巨大,而且有较大的盲目性,这种情况在网络环境下会得到根本的改变。电子商务系统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商品信息展示和多功能的商品信息检索机制,商品的消费者一旦有了需求,会立刻上网主动搜寻有关商品信息,于是,消费者开始从大众中分离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上网主动搜寻商品信息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真正的消费者从大众中分离出来以后,对于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活动极为有利。在对企业及产品进行宣传时,对于普通大众,企业只需用非常简短的语句或画面,非常强烈的感官刺激,给人留下一个非常明确的主题或品牌印象即可,此时任何冗长的宣传、详细的产品信息都会适得其反。而对于真正的消费者,由于他们有购买企业产品的需求,因此企业应该向他们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以满足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前多方挑选、货比三家的需求。针对两类不同的消费者,企业还应该采用不同的营销宣传媒体。对普通大众采用传统的广告和促销方式,如电视、报纸、杂志等,因为这些媒体覆盖面大,受众群体多;而对于真正的消费者则应采用网站宣传的方式,通过网站提供丰富、翔实的产品信息。

2.消费者直接参与生产和商业流通循环。传统的商业流通循环是由生产者、商业机构和消费者三者组成的,其中商业机构在这中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消费者所选择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已经设计制造出来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各种销售渠道,最终到达顾客的手中。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是企业产品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而且由于技术、资金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企业也无法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因此,从理论上来看,这种流通模式无论如何总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在网络环境下情况将会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网络的支持下直接构成商品流通循环。其结果使得商业机构的职能作用逐步淡化,消费者直接参与企业营销的过程,市场的不确定性因此减少,生产者更容易掌握市场对产品的实际需求。如戴尔的直销模式“GoDirect”,实现了戴尔的超速增长,满足了顾客的特定需求;iBm的“alphaworks”让消费者直接参与iBm的产品设计,生产顾客需求的特定产品。

3.大范围的选择和理性购买。大范围选择和理性化购买是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变化最明显的特征。由于网络和电子商务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在挑选商品时提供了空前规模的选择余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生产优质并适合于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企业由此才能获得收益和利润。

五、经营和思维模式的变化

网络环境所引发企业经营和人们思维观念上的变化是对传统经营管理理论和企业实务操作过程影响和冲击最大的地方。传统的企业营销理念经历了生产理念、产品理念、推销理念、营销理念和社会营销理念的五个阶段。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企业提供业的经营和营销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分割,缩短了流通时间,降低了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传输处理成本,使生产和消费者更为贴近,使客户有极大的商品选择空间和余地,而且此时的客户选择产品时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必须以“客户”所代表的市场为导向,“客户满意度”成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指标。企业能否快速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变化,决定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生存和发展。所以网络带给企业的不仅是一种新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为此,企业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对其营销理念进行彻底的革命。

网络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和营销理念的变化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与消费的融合。互联网对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各种中间(迂回)环节进行了彻底的削减,缩小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间路径、空间路径和人际路径,把“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的数学理念变为营销理念。如果说资本使生产与消费分离的话,网络则实现了生产与消费的融合,这种营销理念极大地提高了市场营销的形态效用、空间效用、时间效用、价值效用与信息效用。(2)速度。在网络市场上从事营销活动,讲究的是一个“快”字,速度要快,行动要快。这种速度观念表现在产品的更新换代、网站内容更新、信息查询与交互、物流等各个方面,没有速度,就没有顾客。(3)诚信。诚信是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市场营销思想基础。网络虚拟市场没有物理介质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它所依赖的是密码、认证和其他保密措施,在这种环境下,信用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消费者如发现自己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可以方便地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广域和高速传播,导致企业信誉急剧下降。因此,没有信誉的企业,很难在网络上长久地把生意做下去。(4)服务。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竞争从内容到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服务竞争成了商战的重要内容。不同企业经营的同类产品,在品质、规格、功能、价格等方面相差无几,顾客之所以购买某企业的产品,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提供优质服务。网络为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沟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维系、改善并扩充与客户的关系,是企业必须树立的网络营销新观念。

网络经营管理篇4

在网络经济时代下,市场营销管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营销管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实体市场营销,而是开始不断出现新的营销模式。网络技术为市场营销带来了更多可以选择的营销界面、营销决策方式等,改变了传统的营销环境。网络经济时代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便利,比如减少了企业库存的压力、增加了企业间相互合作形成产业链的机会、缩短了产品的市场周期等,但同时,它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对企业的服务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网络经济时代给营销管理带来的机遇

在网络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下,给营销管理带来了以下机遇

(一)营销市场空间无缝化

传统的营销市场以“商店购物”为主要购物方式,其营销市场空间在一个“物理空间”范围内。而如今网络时代的来临,让购物能够在一个“时空范围”内进行,通过网络可以足不出户进行消费。这种方式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能够给予消费者充分的选择空间,实现了消费市场的无缝化,同时也引导了营销市场空间的无缝化。

1.消费者主导化和个性化。网络经济时代下的消费市场,给予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也给予了消费者更广阔的对比空间。单一的商品很难在这种竞争模式中脱颖而出、受到顾客的青睐。在这个背景下,商品的市场营销就尤为重要。消费者在此背景下能够更全面的认知商品,进而提出更个性化的产品要求和服务要求。这是网络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消费者主导化和个性化。

2.科技创新促进营销创新。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然而产品的销售情况则更依赖于营销创新。营销创新能够通过升级传播、销售手段来开展新的营销渠道。

3.网络经济时代给营销管理带来的挑战。网络经济时代将营销中的“时间差”缩到了最小,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产品,货比三家,并利用在线支付系统进行支付,完成整个下单流程。这种全新的消费环境给营销管理带来了巨大的营销环境转变。营销管理的重心则不能仅仅局限于如何筹办促销活动、进行价格促销和现场促销,而要向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消费界面的友好度以及付款流程的便捷度等方面偏移,以此来适应网络经济时代,保证企业自身不被时代所淘汰。这给营销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市场营销管理面对挑战应有的转变

(一)创新营销方式

网络经济时代要求营销管理能够适应时代变革,根据消费方式的转变创新营销管理的方式。包括创新营销方式,可以运用创新的思维来创新营销方式,创新化管理的内容是一个全面化改革和实验的管理运营模式。全面化是指创新化的管理思想和作风要贯彻到整个管理活动中。具有以下几个部分特征:创新化的管理操作方法:是活动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的管理运营模式。每一个环节都是这种创新化管理方式的一部分,从而让整体管理运营基础更加正规化、创新化和高效化。整体创新化管理运作要有一定的流程、细致化的分工合作。就可以大大减少整体运作的失误,提高整体管理的运作效率。管理创新化的分析是提高整体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整体管理创新的重要依据。将整体运营中的问题多角度多个层次去跟踪,保证整体的合理化进行.在进行整体工程步骤衔接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具体步骤的创新化经营模式,以最小的运营成本达到每个步骤的最优化目标。这是合理化创新管理的重要战略步骤。

(二)拓宽营销渠道

扩展企业的战略营销渠道,需要加大市场的扩展力度,加大企业对市场的规划,以大的战略目标为企业间的构造优化。针对营销扩展模式转变受传统营销制度制约这种状况,完善营销目标的转变,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要把营销目标与营销规划工作进行统一,以便更好地对市场销售进度进行控制和管理,而且战略决策者要深入了解市场运转状态及发展态势,制定出符合实际市场需要的营销方案,进行实践性营销从而提高对销售目的具体性认识,做出相应的规划安排。(2)在相应的营销进度安排下,运用目标选择对营销方案进行优化,同时保持其进度不变的情况下继续深入市场销售实践。并且在设计营销方案时,需要不断地根据营销进度进行安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变更。(3)由于市场发展趋势的不断变化,在具体营销过程中还要把握好整体效果,顾及好现状,协调多方面积极因素进行配合,实现对过程的整体把握,有利于对进度的更好掌控。在全方面的规划部署,以自身建设为目标。会同各方工作人员进行营销体系建设,并且在一定的前提下,运营效益初步显现。

(三)加强企业间合作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对话是加强自身发展潜力的重要战略步骤。在扩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树立高端的发展愿景,以自身的求真务实的发展态度树立于行业的发展之中,加强与同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扩展发展前景,抓住自身的发展机遇。

1.重新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建立企业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前提,是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充分调动员工的创造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增加活力。

2.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是要建设严格的生产质量监督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合格,才能在市场发展大潮中站稳脚跟。建立自身的质量监督机制加强对生产该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的监督。

3.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提供全面的产品服务,需要根据每个客户不同的要求,对产品的使用周期范围内的问题进行优先的解决。

4.售前服务更具个性化。在产品销售之前,根据各户不同的使用需要,进行个性化的使用登记,以满足各户的使用需求为自身服务的前提,对各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使用个性化服务。

5.售后服务更及时高效。在产品使用周期内的问题,客户提出要求服务的时候,要及时高效的解决,不能进行延时性的产品服务,一切以满足于客户的要求为服务的出发点。

四、总结

网络经营管理篇5

西安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行为,保障乘客合法权益,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出行需求,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以下简称网约车)的经营服务和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网约车经营服务,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整合供需信息,使用符合规定的车辆和驾驶员,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提供非巡游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经营活动。

本办法所称网约车经营者,是指构建网络服务平台,从事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的企业法人。

第三条本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适度、有序发展出租汽车。按照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原则,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交通出行需求和网约车发展定位,综合考虑道路资源承载能力、环境保护等因素,制定网约车运力规模动态调整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网约车运价试行市场调节价,必要时实行政府指导价。

当市场调节功能失效或者竞争恶化时,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和物价部门有权对网约车数量、价格等实施临时行政管制,确保道路运输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第四条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网约车管理工作。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网约车的管理工作。

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及市辖县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内网约车的日常监督管理。

发展和改革、价格、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税务、工信、质监、工商、网信、通信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网约车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 网约车经营者

第五条从事网约车经营,应当依法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并在经营许可核定的经营区域内开展经营活动。

第六条申请从事网约车经营的,应当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在取得企业注册地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商同级通信、公安、网信、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依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具的线上服务能力认定结果后,向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资料:

(一)《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申请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具备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法人证书,本市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证明,外商投资企业还应当提供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三)合法的办公场所、相应的服务机构和能满足车辆停放的停车场地等信息;

(四)由企业注册地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商同级通信、公安、税务、网信、人民银行等部门依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审核认定其有关线上服务能力认定的结果;

(五)投资人、负责人身份、资信证明及其复印件,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和委托书;

(六)经营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保障制度文本;

(七)完全承担经营风险和解决矛盾纠纷承诺书或方案;

(八)不以代办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各项业务为由,违规向网约车驾驶员收取各种费用承诺书;

(九)法律法规规章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外商投资网约车经营的,除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外商投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七条

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实施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符合条件的,应当作出准予许可的决定,明确经营范围、经营区域、经营期限等内容,并发放《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应当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八条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有效期为四年,自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计算,许可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被许可人可以向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申请延续许可有效期,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

第九条网约车经营者应当在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并按规定向企业注册地省级通信主管部门申请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后,方可开展相关业务。

网约车经营者应当自网络正式联通之日起三十日内,到陕西省公安机关指定的受理机关办理备案手续。

网约车经营者涉及经营电信业务的,还应当符合电信管理的相关规定。

第十条网约车经营者暂停或者终止运营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书面报告,说明终止原因、车辆和驾驶员后续解决方案等有关情况,通告提供服务的车辆所有人和驾驶员,并向社会公告。终止经营的,应当在十日内将相应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交回原许可机关。

第三章 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

第十一条从事网约车经营服务的车辆,应当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

第十二条《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由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证的网约车经营者提交申请。网约车经营者不得以申请为由,向车辆所有人和驾驶员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三条网约车经营者应当向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提交以下申请资料:

(一)《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申请表》;

(二)在本市注册登记的七座以下乘用车;

(三)车辆技术性能满足车辆运营安全要求,配备制动防抱死系统、前排安全气囊等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

(四)车辆轴距2700毫米以上,整车尺寸4850*1810*1450毫米以上,排量为2.0L或1.8t以上,3.0L以下,达到本市机动车注册登记排放标准要求;

(五)纯电动车辆轴距2650毫米以上、续航里程250公里以上,纳入国家新能源汽车目录;

(六)车辆行驶证载明的初次注册日期至申请时未满两年;

(七)车辆安装符合国家、陕西省、本市技术标准,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全车监控摄像设备(满足录音和录像功能,并可与行业管理服务政府监管平台实现数据传输共享);

(八)车辆所有者为企业法人的,应当提交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属于分支机构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近2年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说明;

(九)车辆所有者为个人的,应当提交车辆所有者的身份证明复印件、本市核发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或《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复印件、本人名下无取得其他《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或《出租汽车道路运输证》的车辆,以及由本人驾驶所申请车辆提供网约车服务的承诺书;

(十)网约车车辆外观颜色和标识应当区分于巡游出租汽车(以下简称巡游车),内部张贴悬挂网约车专用标识,不得违反规定安装顶灯、空载灯等巡游车服务专用设施设备;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申请者应当提供相关证件的原件供核查。

第十四条依网约车经营者的申请,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按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条件,在十日内完成审核。审核通过的,申请人自审核通过之日起十日内,持审核通过证明向市公安车辆管理部门申请将车辆使用性质变更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

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对已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的车辆在五个工作日内作出准予许可决定,并发放《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不予许可的,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应当做出不予许可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有效期最长为八年,起始日为发证之日,届满日为车辆行驶证载明的初次注册之日顺延八年对应的日期。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有效期届满或有效期届满前退出网约车经营的网约车车辆,由市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注销《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并由申请者到市公安车辆管理部门办理车辆使用性质变更手续。

网约车车辆行驶里程达到60万千米时强制报废,由市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注销《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

第十六条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在网约车运力市场调节功能失效或者竞争恶化时,不再接受申请,并提前公告。

第十七条申请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驾驶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本市户籍或者居住证;

(二)持有有效的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且至申请时具有三年以上驾驶经历;

(三)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三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十二分;

(四)无暴力犯罪记录;

(五)参加本市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合格;

(六)没有被列入市出租汽车行业不良记录驾驶员名单数据库,五年内无被吊销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件的记录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应当依驾驶员或网约车经营者申请,根据市公安部门的审核结果,并结合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条件核查后,为符合条件的驾驶员,发放《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已取得本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件的驾驶员,可以从事网约车服务。

第十九条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会同市公安机关建立网约车车辆、驾驶员网上联合审核工作机制。

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会同市公安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市公安机关负责审核车辆和驾驶员的犯罪记录、驾驶证、交通违法记录等信息;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根据市公安机关的审核结果,并结合其他条件的审核结果,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

第二十条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管理依照交通部《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执行。

第四章 经营服务规范

第二十一条网约车经营者承担承运人责任,应当保证运营安全,保障乘客合法权益。

第二十二条网约车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承担经营、服务、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得通过以租代售、收取高额风险抵押金等方式向驾驶员转嫁或变相转嫁经营风险并承担监督、整改责任;

(二)提供服务的车辆具备合法营运资质,接入网络平台的网约车车辆和实际提供服务的车辆一致,并将车辆相关信息向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报备;

(三)提供服务的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安全性能可靠,购买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乘客意外伤害险、承运人责任险等营运车辆相关保险;

(四)提供服务的驾驶员具有合法从业资格,接入网络平台提供服务的驾驶员和实际提供服务的驾驶员一致;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根据工作时长、服务频次等特点,与驾驶员签订多种形式的劳动合同或者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切实维护和保障驾驶员合法权益;并将相关信息向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报备;

(五)如实记录驾驶员、约车人在其服务平台的信息内容、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订单日志、上网日志、网上交易日志、行驶轨迹日志等数据并备份,通过网络专线实时传输至行业管理服务政府监管平台,并接收监管平台反馈的管理信息;

(六)公布确定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计程计价方式,明确服务项目和质量承诺,合理确定网约车运价,实行明码标价,向乘客提供本市税务部门监制的专用发票。建立服务评价体系和乘客投诉处理制度,如实采集与记录驾驶员服务信息。在实行政府指导价时,应当严格执行政府指导价;

(七)在提供网约车服务时,提供驾驶员姓名、照片、从业资格证件号码、服务单位、手机号码、服务评价结果、车牌号码等信息;

(八)不得排除、限制竞争,不得妨碍市场公平竞争,不得有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等不正当价格行为,不得有价格违法行为;

(九)通过其服务平台以显著方式将驾驶员、约车人和乘客等个人信息的采集和使用的目的、方式和范围进行告知,未经信息主体明示同意,网约车经营者不得使用前述个人信息用于开展其他业务。采集驾驶员、约车人和乘客信息,不得超越提供网约车业务所必需的范围。除配合国家机关依法行使监督检查权或者刑事侦查权外,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驾驶员、约车人和乘客的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银行账户或者支付账户、地理位置、出行线路等个人信息,不得泄露地理坐标、地理标志物等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信息。发生信息泄露后,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有效补救措施;

(十)应当遵守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有关规定,所采集的个人信息和生成的业务数据,应当在中国内地存储和使用,保存期限不少于两年。不得利用其服务平台法律法规禁止传播的信息,不得为企业、个人及其他团体、组织有害信息提供便利,并采取有效措施过滤阻断有害信息传播。发现他人利用其网络服务平台传播有害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

(十一)在车辆处于载客状态时,不得向驾驶员其他预约业务信息;

(十二)不得对举报、投诉其服务质量或者对其服务做出不满意评价的乘客实施报复行为;

(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三条网约车驾驶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接入已取得经营许可的网约车服务平台提供网约车服务;

(二)遵守道路交通安全规定,文明驾驶,礼貌服务;

(三)保持车辆容貌和车内整洁卫生;

(四)按规定使用相关运营设备开展服务,发现设备功能故障、损坏的,在故障排除后方可营运;

(五)将车辆卫星定位装置相关数据直接接入本市政府监管平台和网络服务平台;

(六)运营时随车携带《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等证件;

(七)按照合理路线或者乘客的要求行驶,不得途中甩客或者故意绕道行驶;

(八)禁止将车辆交由未取得合法从业资格的人员营运;禁止驾驶未取得合法资质的车辆从事非法营运;

(九)禁止以网络预约以外的其他方式载客运营,不得巡游揽客,禁止进入巡游出租汽车专用候客通道候客、揽客;

(十)在载客状态时禁止承接其他预约业务;

(十一)发现乘客遗留物品的,主动提醒和归还,无法归还的,及时自行送交网约车经营者;

(十二)严禁对举报、投诉其服务质量或者对其服务做出不满意评价的乘客实施报复行为;

(十三)按照约定收取费用,禁止违规收费;

(十四)未经乘客同意禁止搭载其他乘客;

(十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四条乘客应当遵守下列乘车规定:

(一)禁止向驾驶员提出不符合道路交通安全规定的要求;

(二)禁止携带管制器具和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等法律法规禁止携带的物品;

(三)按照约定标准及方式支付车费;

(四)禁止在网约车内吸烟、吐痰、扔杂物和损坏车内设施、设备;

(五)自觉履行与网约车经营者达成的电子协议。

乘客违反前款规定的,网约车驾驶员可以拒绝或者终止提供服务。

第二十五条网约车应当在许可的经营区域内从事经营活动,超出许可的经营区域的,起讫点一端应当在许可的经营区域内。

第二十六条从事运营的网约车车辆所有者和网约车经营者,均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他税法有关规定,依法如实申报纳税,接受税务机关检查。

第二十七条网约车经营者和驾驶员提供经营服务应当符合本市有关运营服务标准。

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未取得合法资质的车辆、驾驶员提供信息对接开展网约车经营服务,不得以私人小客车合乘名义提供网约车经营服务。

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禁止通过未取得经营许可的网络服务平台提供营运服务。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设和完善行业监管平台,与网约车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共享信息应当包括车辆和驾驶员基本信息、服务质量、营运轨迹以及乘客评价等信息。

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负责对网约车经营者、车辆和驾驶员的资质审查与证件核发。

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开展网约车服务质量测评,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本地区网约车经营者基本信息、服务质量测评结果、乘客投诉处理情况等信息。

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公安等部门有权根据管理需要依法调取查阅网约车经营者的登记、运营和交易等相关数据信息。

第三十条市工信、通信、公安、网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网约车经营者非法收集、存储、处理和利用有关个人信息、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有关规定、危害网络和信息安全、应用网约车服务平台有害信息或者为企业、个人及其他团体组织有害信息提供便利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并配合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对认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网约车经营者进行依法处置。

市公安机关、网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监督检查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防范、查处有关违法犯罪活动。

第三十一条市发展改革、物价、网信、工信、通信、公安、工商、税务、质监、人民银行西安机构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网约车经营行为实施相关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行为依法处理。

第三十二条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建立网约车经营者和驾驶员信用记录,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将网约车经营者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予以公示。

第三十三条市出租汽车行业协会应当建立网约车经营者和驾驶员不良记录名单制度,加强行业自律。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网约车经营者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对每次违法行为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吊销《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或相关车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

(一)不履行经营主体责任,通过一次性买断或要求垫资、借款、收取抵押金等方式,向驾驶员转嫁投资经营风险的;或者以各种理由和借口,超出合同约定范围乱收费、高收费的;

(二)未按规定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等相关营运保险的;

(三)每年不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的;

(四)通过未获许可的网约车平台从事网约车经营的;

(五)未按规定制定服务质量标准、建立并落实投诉举报制度的;

(六)未按规定开展驾驶员岗前培训、日常教育的;

(七)不配合交通运输、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调取查阅相关数据信息的;

(八)不配合出租汽车管理机构调查处理投诉事项的;

(九)未按本办法规定如实将数据实时接入行业管理服务政府监管平台的;

(十)明知车辆处于载客状态,仍向驾驶员其他预约业务信息的;

(十一)因管理不善或转嫁经营风险导致发生驾驶员利用网约车或者其他方式扰乱社会秩序、妨碍正常营运的重大群体性事件的;

(十二)擅自暂停或者终止经营的。

第三十五条网约车驾驶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对每次违法行为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一)未经乘客同意搭载其他乘客的;

(二)车容车貌不符合要求的;

(三)未按规定出具出租汽车发票的;

(四)故意破坏或改装网约车服务平台相关设备的;

(五)故意破坏或改装车辆卫星定位装置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监督检查的。

被吊销《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的网约车驾驶员,五年内不得从事出租汽车客运服务。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网约车驾驶员进入巡游车专用候客通道、站点轮排候客的,由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将个人所有网约车交由他人营运的,由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对网约车车辆所有人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网约车经营者不再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或者有严重违法行为的,由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责令停业整顿、吊销相关许可证件。

网约车车辆或驾驶员不再具备从业条件或者有严重违法行为的,由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撤销或者吊销相关证件。

网约车驾驶员和网约车经营者的行政处罚信息全部计入信用记录。

第三十九条网约车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第九条、第二十二条第八项和第九项有关规定的,由网信部门、公安机关和通信主管部门按各自职责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给信息主体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网约车经营者及网约车驾驶员违法使用或者泄露约车人、乘客个人信息的,由公安、网信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给信息主体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网约车经营者拒不履行或者拒不按要求为公安机关依法开展国家安全工作,防范、调查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技术支持与协助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所称以上以下均含本数。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西安:网约车管理细则引热议部分司机称门槛太高11月1号,由交通运输部、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根据该办法的要求,各地先后制定了实施细则,西安市也出台了《西安市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那么,西安市的这份实施细则对网约车都有哪些具体规定和要求,西安网约车的经营者以及消费者又是如何看待这个细则的?

西安市民任先生是一名网约车司机,自开网约车以来,最让他苦恼的就是身份不被认可。今年11月1号,由交通运输部、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西安市也出台了网约车实施细则的征求意见稿,即《西安市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暂行办法规定: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被纳入到出租车的管理范畴,网约车只要获得相关资质,就可以上路运营。看到网约车的身份终于被认可,任先生一直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网约车司机任育麟:当时那个心情说真的无比激动,我说这一下政府给我们这么好一个机会,让我们最起码有了就业的机会。

与任先生一样,许多网约车司机得知身份合法后,都很兴奋。征求意见稿还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需要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网约车车辆要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网约车驾驶员也要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而对此,无论是网约车司机,还是网约车经营公司,都表示认可。

网络经营管理篇6

1、确认网络经营主体身份。工商机关确认网络经营主体身份是当前网络经济监管的薄弱环节。确认网络经营主体身份包含准入登记和网站身份认证。准人登记是明确网络中哪些经营主体要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网站身份认证是对已经办理准入登记的网络经营主体,在其所经营的网站或网页上加注工商标识和电子版工商营业执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后者又是打造网络诚信环境的客观要求。

2、监管网络经营客体。主要包括:(1)对特许经营商品与服务准入的管理。网上经营范围非常广泛,对于需要经过新闻、出版、教育、卫生、药品、工商、公安等部门专项审批方可经营的商品与服务必须经过审批,取得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网上经营活动。广告主管机关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经营性网站上为他人设计、制作、网络广告,应取得《广告经营许可证》后方可经营,并接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食品安全法》生效后,网络经营食品也应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2)对网上交易商品质量的管理。国家工商总局承担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义务对在网络经济中交易的商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监管网上经营行为。当前,网络经济中存在着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无照经营、违法拍卖和促销、网络传销等。对于种种扰乱网络经济秩序的经营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法律,坚持打击与规范并举的方针,努力建立网络经营行为的长效管理机制,制止减少各类违法行为。

4、维护网络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不管是在有形市场,还是在网络市场中发生交易,都应遵守本法规定。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对网络消费侵权案件应积极受理。

5、扶持培育网络市场。按照监管与服务发展相结合的理念,积极推进有形专业市场发展网上交易,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融合。放宽准入门槛,支持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网上公共交易服务平台,开设网上销售店铺,促进企业流通方式创新。加快网上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网上经营和服务的诚信水平。积极组织网上市场举办者和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增强其法律和商务等方面知识。推进网络行业协会建设。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6、监管电子合同。在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合同法》在制定时已注意到了电子合同这种新的合同形式,并明确电子合同的管辖权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认真研究《合同法》,努力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熟悉电子合同的形态和形成过程,以电子合同监管为切入口,切实有效地实施对电子商务的监管。

网络经营管理篇7

[关键词]网络广告广告市场监管

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广告成为网络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然而,与成熟的美、欧广告市场相比,网络广告在中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客观分析我国网络广告存在的问题,完善网络广告的法制规制,加强市场监管具有现实意义。

一、网络广告的概念和特点

网络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运用专业的广告横幅、文本链接、多媒体等手段,推销自己的商品或介绍自己的服务,在互联网上登载或广告,并通过网络传递到互联网用户的一种高科技的宣传方式。与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等大众传播媒介的传统广告相比,网络广告具有显著特点或优势:

1.传播范围广。网络广告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通过国际互联把广告信息24小时不间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只要具备上网条件,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浏览、阅读。然而,传统广告却受地域的限制,传播范围有限;而且,在传播时间上也无法与网络广告相比拟。

2.成本低而效率高。传统广告从设计、制作到,经营者必须付出高昂的费用。广告后很难更改,即使可以更改,也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而在互连网上做广告成本低廉,且能按照实际需要随时变更广告内容。由于网络广告能以图、文、声、像等形式传递产品和服务的详细信息,因此,用户或消费者能在网上预订商品或服务,即时交易并结算。这会大大增强网络广告的实效。

3.针对性强。网络广告的受众者是最年轻、最具活力、受教育程度最高、购买力最强的消费群体。网络广告可以帮助广告主直接面对最有可能的潜在用户,并且在互连网上可通过权威公正的访客流量统计系统,精确统计出网络广告被多少个用户浏览过,以及这些用户查阅的时间和地域分布,从而有助于广告经营者正确评估广告效果,调整广告投放策略。

4.交互性强。交互性是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单向传播,而是信息互动传播,即用户或消费者可以获取他们有用的广告信息,厂商或经营者也可以随时得到用户的反馈信息。

基于网络广告的特点,其在我国的发展有着巨大潜力,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广告存在的问题

1.目前网络广告还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状态。由于网络广告市场准入的管理缺乏规制,导致网络广告主、经营者、者的主体资格模糊,他们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网络广告的监管机关、审查机关和自律组织缺位。这种局面造成了我国目前网络广告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状态。其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有的网站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有的网站法律、法规禁止或限制的商品或服务的广告;有的网站在广告经营中存在着损害其他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些特殊商品的网络广告前未经有关部门审查;等等。转贴于

2.网络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值得质疑,其诚信度值得关注。网络广告是经营者推销商品或介绍服务的手段,其性质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由于我国目前缺乏对网络广告的规制,导致网络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缺乏保障,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不实广告充斥网上,利用网络广告欺骗用户的行为时有发生;网络广告市场混乱,有的企业在互联网上开设网站后,利用网站进行虚假宣传;甚至有的经营者伪造企业名称,或者冒用其他企业名义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这些违法广告行为导致消费者对网络广告的厌烦心理,使网络广告的诚信度大大降低,严重阻碍了网络广告市场的健康发展。

3.违法网络广告的证据难以确定。一是由于互联网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使得如何界定违法网络广告行为发生地和确定管辖权,成为一大技术难题;二是由于网上电子文本可以任意修改,不留痕迹,且电子证据易丢失,导致对违法广告证据确定难、查处难;三是由于我国尚无专门对网络广告进行调整的法律法规,加之网络经营行为的特殊性,给广告监管机关依法监管带来困难;四是由于网络是虚拟的空间,违法广告经营者常常隐瞒其真实的经营地址和名称,导致广告监管机关查处违法者难,追究其法律责任更难。

违法网络广告严重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

三、解决网络广告问题的对策

1.尽快修改和完善我国广告法律法规,明确网络广告监管体制。针对目前网络广告宣传范围广、方便快捷、价格低、形式灵活,不受时间、地域、国界限制等特点,国家应对网络广告监管进行立法,尽快制定并出台网络广告管理法规,规范网络广告主、经营者、者的广告行为。当前,应结合实际需要对我国《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必要的修改,将网络广告纳入其调整的范围,并加强国际协作,实现网络广告的国际保护,建立和完善网络广告监管体制,由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工商管理局在其管辖范围内对网络广告市场依法进行监督和管理,负责查处违法广告行为;由信息产业部下属的中国互连网协会对网络广告经营者、者的广告行为进行行业自律性监管。

网络经营管理篇8

一、将备案和核准分别对待

工商机关最为重要的行政职能是对各类市场主体实施准入登记。但是,相对于现行的市场准入制度。网络经济的市场准入至少在两个方面无法包容,一是网络的开放使这个虚拟市场在准入上变得无比简单、容易:二是电子交易的迅捷使现行在市场准入环节中对经营范围的规定形同虚设,面对网络经营主体,我们应当逐步放弃和改变现行登记制度,代之以备案和核准相结合的登记制度。引入区分一般行为市场主体和特殊行为市场主体的概念,对在淘宝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上经营普通商品的大众化市场主体界定为一般市场主体,在准入上实行简练的备案登记制度。对主体经营范围从目前的许可式规定改变为禁止性规定,即从规定可以做什么变为规定不可以做什么,放宽政府对网络经营主体经营范围的主观干预。对一些需要前置条件和经营涉及重要行业的网络经营主体实行更为严格的审批登记制度,并加强对它们在有形世界中的管理。

二、将监管与服务和谐统一

近年来,工商部门对于传统的有形经济,始终强调的是监管与服务并重,并努力将服务寓于监管之中,但对于网络经济强调的是监管,几乎没有提到服务。而网络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我们提供网站身份认证、网络政策法规介绍、网络消费警示、优秀企业网站展示等具有服务性质的监管。因此,工商部门在开展网络监管时。要特别注重对网络经营主体的服务工作,尊重网络经营主体自主选择其活动内容和行为模式,削减不必要的审批项目,尽量发挥市场和法律在引导网络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努力为网络经营主体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保护网络经营主体问的公平竞争秩序。

三、将有形与无形无缝对接

工商部门是商品流通领域经营者的准入机关。并按经营主体住所进行属地登记管理。在网络经济管理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对各类经济主体而言,无非是一个有用的经营和宣传工具,他们商事行为的责、权、利,最终都要落实到有形主体上来。因此,网络管理工作最终也必然落实到有形经济主体,从而也能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在经济户口数据库中找到,其相关登记事项与网上显示的相同。如果数据库中找不到该主体,那么,该网络经营主体在有形世界中就属无照经营,必须加以取缔或督促办照。如果能找到该主体,但登记信息与网上显示的有出入,就有虚假宣传嫌疑,必须加以纠正或查处。为了方便公众了解网络经营主体的真实性,必须全面开展网站或网页的身份认证工作,在网站或网页上悬挂工商营业执照。需要强调的是,认证对象应该是所有网络经营主体,即包括传统企业设立的网站和各类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经营者。做到这些,就能做到有形和无形两个世界的无缝对接。

四、将属地与大区域有机结合

网络空间的无限性、信息交互的即时性和交易行为的隐蔽性,客观上给执法工作带来了诸多问题。一个网络违法广告,可能是广告主在北京,广告地在上海,广告受众则遍布全球:一个无照从事网络商品销售的经营者,点击几下鼠标,就有可能销毁网络店铺和所有经营记录。对于在外地网站虚假广告的本地企业,最终受到处理的只是本地企业,因管辖权、执法成本、监管认识方面的问题,外地的广告主、广告经营单位一般无法得到应有的处罚,对于各类蓬勃发展的BtoC电子商务平台中具体某一网络经营主体的准入登记,还没有实施,原因之一就是由经营主体住所所在地,还是由电子商务平台所有者的办公所在地工商部门负责登记,没有统一操作办法。同样,对于网络违法行为,执法人员会碰到到底应由发现地、平台所有者所在地、经营者所在地还是消费者投诉地的工商部门负责查处的困惑。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工商部门的有效监管,

各地工商机关如何紧密分t和团结协作,监管好网络经济中所有的网络经营主体及其行为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们认为,建立大区域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监管模式是可行的。就准入而言,对于传统型和许可型网络经营主体的监管,应按照传统有形经济的属地管理原则,从有形的工商企业主体入手,对他们的网络行为进行监管。对于Bt0C电子商务平台中网络经营主体的备案登记,也应同样由网络经营主体住所所在地的工商部门负责。同时,电子商务平台所有者住所所在地的工商部门全力配合监管,要求平台服务商开通网络经营单位必须凭经营者住所所在地的工商备案登记证。就监管而言,国家工商总局建立网络经济管理信息中心,各省市县局都能以不同用户进入该中心,录入所辖区域管理对象的基本情况,实现系统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资源共享,形成一个互联开放的工商网络执法信息网,联合查处各种网络违法行为。

五、革新现有方式方法

近年来,全国各地工商部门对网络经济监管工作相对有所重视,许多地方还将监管情况列入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并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和专门下发文件,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成绩稍突出的地方也大多是利用传统手段,查处网络虚假广告行为,查处一个是一个,没有系统有效的监管平台。一些地方对网站进行备案登记管理技术已经落后,方式上也不是工商部门切入网络经济的最好方式,我们认为,在这方面既要充分运用现行有形经济中对经济户口采取的年检、信用分类监管等管理方法,又要探索研究新的管理模式。现在看来,通过对所有企业网站进行身份认证的举措是一种较好的办法。在技术上,如果已经发行企业数字证书(又叫“Ca证书”)的省市,要充分利用企业数字证书的强大功能,使网站身份认证结果更具有法律效力。搭建一个高质量的网络监管服务平台,并通过网站身份认证努力做到辖区所有企业网站都能有一个超链接,与此平台相通,从而使工商企业网站身份认证工作具有显著影响力。

六、建立完善工作体制

从根本上看,网络经济监管最终必将成为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日常监管的基本内容。但是,网络经济监管作为一项缺乏实践经验的崭新工作,需要我们建立一个良好的运行体制。当前基层县级工商局都没有专门管理网络经济的科室。在网络监管工作中,商广线侧重开展网络虚假广告行为的查处,经检线侧重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市场线负责电子商务市场的培育,企业监管线在年检中有企业网站信息的采集项目,信息中心或信息办仅帮助各业务线解决在办案中碰到的取证技术难题,各自为战,缺乏联系。实践证明,这种机制不能有效推进当前工商部门对网络经济的监管工作。

浙江省基层工商的网络监管实践表明,网络监管最好采取由信息办(有别于一般的信息中心,属行政编制序列)牵头、业务科室参与、基层工商所具体实施的模式,信息办制定网络监管计划,开发相关网络监管软件,管理相关网络数据,向业务科室提供网络违法案源,协调各业务线工作,指导各基层所开展网络监管,开展网络监管业务知识培训,协助网络违法案件取证等。这种体制的优势在于技术保障到位,便于应对网络监管横跨多条业务线的实际问题,同时专用软件的开发可以统筹兼顾。其缺点是目前基层工商机关信息办的力量有限,缺少精通工商业务工作的骨干,对牵头开展网络经营行为监管,还需要探索、渐进的过程。现在全国大多数地方虽然没有信息办这个机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让现有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人去熟悉工商业务比让业务线的同志去熟悉网络经济,其实施起来要相对容易。

七、建立综合监督服务体系

工商部门通过各种举措推进网络信用体系建设、约束网上违法行为的积极意义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本部门单独执法和服务难免有许多弊端,在某些方面也力不从心。为此。必须建立综合性的监督服务体系:一是教育广大网络经济经营主体自觉恪守诚实信用原则。由于网络市场既是一个虚拟的、全天候的、全球性的市场,也是一个违约者、侵权者的乐园。因此,在网络经济管理中很有必要强调诚实信用原则的权威,强调当事人认真履行法定和约定义务,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二是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行业协会的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职能将愈来愈重要。工商部门应当满腔热忱地支持网络经营主体建立自己的行业协会,并积极开展各种有利于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活动。三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对网络经营主体的舆论监督作用。目前,大众传媒对网络经营主体的监督还很薄弱。工商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大众传媒对网络经营主体进行经常有效的监督,对损害网络消费者权益的观念、行为和制度进行鞭挞。四是建立独立执法和并肩作战机制。首先要分清哪些是我们独立作战的职能,哪些又是需要联合协作的职能。在此基础上,建立独立执法和联合执法相结合的运作机制,做到独立作战,当仁不让;并肩作战,共同负责。

网络经营管理篇9

在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省文化厅的重视关心下,在市、县(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者和执法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市“网吧”经营业主、网管人员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年检换证暨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建设技术培训班今天隆重开班了。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文化局领导班子向给予此次培训工作大力支持的所有领导、单位和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前来授课的吉林睿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向全体参加培训的网络文化市场管理执法者和法人代表、网管人员表示热烈地欢迎!我相信此次培训班的举办,必将对进一步规范全市网络文化市场经营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高科技技术实现对全市“网吧”的实时监控和及时有效的管理,进一步改善管理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网络文化市场稽查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推动我市网络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打造全市绿色网络服务场所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培训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此次培训换证工作的重要意义

网络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从1997年“网吧”出现开始,网络文化市场就成为了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实现文化权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繁荣文化市场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的一些特殊性,导致了营业性“网吧”自出现起,一直成为“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焦点。我市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同全国一样,就始终伴随着治理、整顿、规范,直至今天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目前,全市共有营业性“网吧”106家。今年3月份我市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协会历经一年多的筹备顺利成立。作为我市文化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文化市场,为我市文化市场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进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网络文化市场管理者和经营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我市各级领导、各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结果。这些成绩的取得也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全市网络文化市场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市“网吧”经营场所与全省其它州(市)比量少质弱。一方面由于我市自2001年由文化行政部门正式主管网络文化市场以来,文化部门严格执行中央、省、市相关规定,严把审批办证关。2003年起,一律停止了单体网吧的审批,严格禁止网吧擅自增加计算机台数。与此同时,加强对违法网吧的查处取缔力度,全市网吧数量在原有基数上又减少了一部分;另一方面由于一些“网吧”经营业主法治观念淡薄,屡屡出现一些违规违法经营行为,严重影响了整个“网吧”行业的形象,制约了“网吧”行业的发展。二是各县(区)“网吧”经营、管理都存在不同程度违规行为。具体表现为:(1)一些县(区)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热情,不注重法规政策的学习领会,无视网络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变更申报、审批权限和合法程序,擅自同意辖区内的网吧经营业主,私下变更法人、经营地址或增加计算机台数。(2)一些网吧经营业主唯利是图,违法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超时营业、没有严格执行实名登记制度;也有一些网吧经营业主,违法买卖《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还有一些经营者擅自增加计算机台数;未经文化部门批准,擅自变更经营地址。三是市、县(区)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力量和科学监管手段相对滞后。目前,我市现有的文化市场管理、稽查专职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对整个文化市场的有效日常监管,现有工作条件,无法实施科学监管。以上存在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市网络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为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全市网络文化市场经营管理,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举办了此次培训班,目的就是要通过此次年检培训换证,进一步规范全市网吧经营行为,严格网络文化市场管理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管理者和经营者的法治意识,及时纠正不良经营行为。通过网络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建设技术培训,尽快按文化部和省文化厅的要求完成全市网络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建设。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我市各级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是充分利用互联网高科技技术推动文化市场管理方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缓解文化市场管理任务日益繁重与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编制不足矛盾的有效手段。建设中央、省、市、县(区)四级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将形成全国上下的联网运行,实现对网吧的实时监控和及时有效的管理。各县(区)文体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监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按省、市文化部门的部署和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局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迅速行动,把建设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作为今年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重点要点来抓,确保县级监管平台建设按时完成。各位网吧经营业主、网管人员要认真学习领会培训内容,积极配合文化部门圆满完成年检换证及监管平台建设。

二、珍惜培训机会力求学有所得

此次培训将涉及网络文化市场管理一些新的规定和要求,特别是涉及监管平台建设技术问题,较其它几次培训时间短、任务重。因此,在座的各位学员一定要珍惜此次培训机会,集中精力,认真学习,虚心请教。一是要端正学习态度。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经营者,都必须把此次培训看成是自身工作、事业发展的一种需要,是有效促进网络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增强管理及经营能力的需要,牢牢把握好此次学习机会,专心听讲,结合自身经营管理实际,查找存在问题,通过培训,真正解决制约和困扰网络文化市场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促进全市网络文化市场和谐发展。二是提高学习质量。自2002年以来,我们已办过3期培训班,每一次培训对经营者都是一次提高,对文化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都是一次推进。因此,希望同志们珍惜此次培训学习机会,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端正学风,学有所得。三是增强责任意识。大家要增强责任意识,自觉抵制和杜绝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积极配合好网络文化市场监管平台的建设工作。

三、几点工作要求

1.此次网吧年检换证及网络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培训结束后,各县(区)管理人员和经营业主,要严格按照培训要求,尽快完成年检换证工作,积极配合吉林睿网公司按时完成管理软件的安装工作和市、县(区)两级网络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建设工作。

2.监管平台建设涉及公安、工商、通讯管理等部门,各县(区)文化部门要主动与这些部门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配合,有效地实现网络文化市场信息资源共享。

网络经营管理篇10

一、构建自由竞争、诚信经营、政府监管、法律规制的网络市场机制

(一)自由竞争是网络市场的活力之源

在网络市场里,经营者完全意思自治,没有行政审批,自由准入,没有行政干预,经营者之间、消费者之间、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地位平等,无需贿赂,交易自由,除仓储和物流外,网店虚拟,网络经营场所可以自由变换,网络交易时间自由自在。在网络条件下,政府无法像网下交易那样课征重税,税费低廉,网络交易有价格优势,经营者和消费者都爱上了网络交易。自由是网络市场的最高规则和核心价值,奉行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是经营者心意所向,经营者多一分自由,网络经济就多一分活力,经营者少一分自由,网络经济则少一分活力,没了自由,网络市场就失去了活力,只有自由才会令网络市场活力无限。在网络市场中,尊重经济规律,尊重经营者的竞争自由权和经营自,守护网络自由,就是政府的天职,反之,限制或者禁止经营者的竞争自由权,随意削夺经营者的经营自,扼杀网店经营者的积极性,必然摧毁网络经济。

(二)诚实守信是网络交易的信用基础

诚信和自由是网络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两条生命线,自由竞争不以诚信为基础,网络市场秩序必陷紊乱。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诚实守信,保证商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网络市场秩序,是网络经营者的义务。在网络上真实的商品和服务信息,坦诚谈判并签订电子契约,做出真心要兑现的诺言,及时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是大多数经营者的心愿,也是消费者的意愿。有些网店经营者为了蝇头小利,出售伪劣食品和假冒商品,虚假宣传,欺诈客户,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违法倾销,组成卡特尔,实行价格歧视,串通搭售,施行种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和限制竞争行为,侵害消费者权益,损害其他经营者权益。正是网络交易中有失信行为和失范行为的存在,政府依法对网络交易进行监管便成为必要,政府对网络交易监管的目的是保护自由竞争,促进诚信经营。

(三)法律是网络市场秩序的保障

网络市场需要立法、执法和司法的保障才能有序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网络交易是新事物,而且发展迅猛,方兴未艾,网络交易中的矛盾和纠纷也频发,有些网络交易纠纷无非是网下交易的网络化,适用现有法律并无障碍,但也有些网络交易纠纷迥异于网下交易纠纷,难以适用现行法律,这就需要制定新的网络交易法律,以备网络交易主体遵守。网络市场是法治市场,如果说经济规律是网络市场的自然法则,那么法律是网络社会唯一的行为准则,网络市场的所有活动,网络交易行为和政府监管行为都要纳入法律监控范围。政府机关要根据网络市场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网络执法力度,将法律在网络社会中实施出效果,让网络交易中的违法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护诚信经营者,保护消费者。司法机关对于网络交易纠纷案件,及时、公正地做出审判,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树立起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

(四)政府要依法适度监管

实践证明,失去政府监管如同失去自由竞争一样,都会导致市场失灵,政府监管和自由竞争一样是网络市场的必需品,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要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相结合,政府监管和自由竞争相结合,才能促进网络市场的健康发展。网络市场的竞争和监管也要规则,由此要为网络交易和政府监管制定法律规范,政府监管要依法进行,这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当然,法律既要保障网店经营者的竞争自由权和经营自,也要赋予政府对网络交易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权,又要对政府监管权做出必要的限制,失去法律的规制,政府监管会像脱缰野马,四处撒野,这就是说政府监管要有度,这个度就是法律,法律为政府机关设定的职权内容和区域范围通常就是政府监管权的边界,超越这种边界就是监管越界,即属监管过度。有个别地方政府因为个别经营者的食品质量违法行为,就禁止经营者在网络市场上销售散装食品,侵犯了市场主体经营自由权,这是一种懒政思维,属于滥用市场监管权而剥夺竞争者的自由权,市场监管者不能因为极少数食品经营者的违规行为,就剥夺合法经营者的经营权,一禁了之,属于典型的市场监管权越界。过度监管,将令市场主体失去自由和活力,没有了自由和活力,市场经济就不复存在了。自由竞争、诚信经营、政府监管、法律规制四位一体,网络市场才会有序发展。

当下,涉及网络的立法少、立法级次偏低而且条文粗疏,网络交易和网络监管少法可依,制定网络交易法和网络监管法,为网络交易提供行为规范,为政府监管提供法律依据,是当务之急。政府作为行政机关,不能擅越立法机关的立法权,不能代行立法机关的立法权,否则属于立法权的越界。低位阶的法规要遵行高位阶的法律,立法机关颁行的法律是行政机关出台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依据,网络立法也要遵守这些立法规则,行政机关越权立法,违背了上位阶的法律,都属于违法。

网络交易行为在网上完成,而经营者和物流行为一般在网下,除了虚拟物品的交易外,网络交易行为一般是网下的经营者借助网络手段完成的,网络违法行为多是网上和网下相结合完成的,如有质量问题的奶粉等食品是在网下的工厂生产的,网络交易违法行为却发生在网上,只监管网上行为,对网下的生产者和经销商不监管的话,就将网下和网上监管割裂开来,则监管难收成效,对网络交易行为要实行网下和网上监管并举。

网络无边界,网络交易也无边界限制。经营者享有在市场上销售质量合格商品和提供服务的权利,不受行政区域的限制,而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具有地域边界,某一法律界定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机关一般只能在其管辖的行政区域内拥有行政权。譬如在甲行政机关管辖的行政区域之外的网店在网上实施违法行为,甲地方行政机关做出处罚,则甲行政机关属于行政权行使上的区域越界。某一区域内的行政机关对网络交易进行监管,尤其是对不在本行政区域内的经营者进行处罚,在现有法律规定范围和行政区域内是力不从心的,有必要组建全国统一的网络监管执法机关,统一对涉及网络交易的经营者及其经营行为进行监管。

行政权具有国家边界,互联网具有无国界性,如果某一外国的经营者在网络上从事的违法行为,侵害了中国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我国法律如果也适用该外国经营者的话,则法律就具有了国际性,具有了域外管辖权,无疑不被外国所承认,这属于在国界上越界了。网络经营者具有不同国籍,同一经营者在网络上的交易行为,可以轻松跨越不同国家管辖区域,不同国家对网络交易违法行为及其监管有不同的法律规定,不同国家的法律在网络交易行为的监管权、违法界定、法律责任、司法管辖等方面就会存在冲突,任何一个国家单独监管和司法裁判都会引发国家间的纠纷,问题就变得复杂化,网络交易行为的监管就需要各国政府的协同,否则就无法规范跨国界的网络交易行为。

二、政府对网络交易监管的具体对策

(一)制定网络交易法和网络监管法

建立专门的网络研究机构,配备专门的研究者,对网络市场、网络经营主体、网络交易行为、违法行为的特点进行研究,为网络交易的监管及其立法提供理论支持。而后,立法机关制定颁行《网络交易法》、《网络监管法》、《网络竞争法》等法律,这些法律规范的立法体例,可以是网络交易法和网络监管法分立,也可以是网络交易法和网络监管法合一。立法明确网络经营者的设立条件、网络准入、网络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监管机构的权利和义务、网络交易的规则、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对网络交易及其监管的法律空白进行填补并不断完善,使网络交易的监管有法可依。

(二)加强对网络经营主体的监管,对网络交易行为加强监控

首先要加强对网络平台构建者和经营者的监管,明确网络平台构建者和经营者的责权利,赋予网络平台构建者和经营者以经营权,令其承担对网络平台上的经营者进行监督的义务,明确其法律责任,只有网络交易平台的构建者和经营者承担起相应的法律义务,政府对网络交易的依法监管才能落到实处。网络交易平台,如淘宝网、京东商城等网站,其经营的商品比网下的实地百货商店多得多,几乎无所不包,实际上就是网络上的百货公司,消费者基于对网络交易平台的信任购买其展示的商品和服务,网络交易平台的构建者及经营者就应对其展示并在其平台上出售的商品和服务承担法律责任,实施网络交易违法行为的网店经营者承担责任,网络交易平台网站的经营者要与网店经营者一同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交易平台的经营者有义务对网店经营主体的资格进行审核,把好网络市场的准入关,在网络交易平台上,网店实行实名制,只有实行实名制,法律责任才能落实到人。基于网络交易平台的封闭性,政府机关有权要求网络交易平台的构建者和经营者提供真实的交易信息,网络交易平台的构建者和经营者必须配合政府机关的依法监管。

政府机关可以在网络交易平台设立监管机构,督促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对网络交易进行实时监控。政府鼓励网店经营者的诚信行为,对网店经营者的违法行为要严厉惩处,令网店经营者既享受自由竞争和经营自主的权利,也要其承担应尽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

(三)建立全国统一的专司网络市场监管的机构,加强网络执法工作

为消除网络执法的行政区域限制,组建全国统一的网络监管机关,并在各省、市、自治区派驻分支机构,配备网络专业人员,专司网络监管。建立网络监管平台,创新网络监管的软件、电信、网络等技术,创新监管方法,对网络市场、网路交易平台、网店经营者、网络交易行为进行动态监控,对网络交易违法行为执法必严。

(四)加强网络案件的司法工作

设立专门的网络纠纷调处机构,建立网络纠纷投诉和纠纷调解处理平台,及时处理网络纠纷投诉,调解网络交易纠纷。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机关可设立专门的网络案件检察部门或者审判业务庭室,依法对网络违法案件、网络犯罪案件和网络纠纷案件及时进行公正审理判决,违法必究。

(五)加强国际协作,各国通力合作监管网络交易违法行为

互联网的无国界性要求参与互联网经济活动的所有国家要密切合作,达成互联网监管的国际条约,世界各国应该协调成立互联网的国际监管组织,明确网络违法的标准、准据法应用、司法管辖等方面的规定,协同监管网络交易行为,共同维护网络市场的经营秩序。

参考文献:

[1]秦颖慧,秦潇.论网络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