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监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8:51

校园环境监测篇1

关键词:校园;噪声测量;噪声评价

前言:噪声对人体会产生诸多危害,比如损害听力、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1],特别是对学校、机关等环境噪声敏感区域危害尤为严重,容易使人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严重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保证良好的校园声环境质量尤为重要。某学院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校园和家属区建设仍在进一步完善中。在校区的主要噪声来源有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以及校区四周的道路交通噪声。为了解校区的声环境质量,对校园环境噪声进行了监测,并依据相关标准对监测结果做出分析与评价。

一、噪声监测

(一)测量标准。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附录B(规范性附录)中规定的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方法,对某学院校园环境噪声采用了定点测量方法进行监测。

(二)监测点的选择。根据校园实际情况、人流量等因素,在某学院内按规划功能区划分,设置了8个监测区域,测点选取在每个功能区的敏感点及具有代表性的点上,具体区域规划分布如下图:

(三)测量原理。本次主要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Leq的监测方案。等效连续a声级Leq相当于用一个稳定的连续噪声来等效起伏噪声,两者在观察时间内具有相同的能量。其计算公式如下:Leq=L50+d2/60,d=L10―L90。式中:L10、L50、L90,为累积百分声级。将100个数据从大到小排列,第10个数为L10,第50个数为L50,第90个数据为L90。将各功能区每一次的测量数据顺序排列出求出L10、L50、L90,等效声级Leq,再根据该区域一整天的各次Leq值求出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区域的环境噪声评价量。

(四)测量方法、仪器、监测条件。测量依据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及《声环境质量标准》,测量天气条件要求在无雨无雪的时间,声级计应保持传声器膜片清洁,风力在3级以上必须加防风罩,五级以上大风应停止测量。手持仪器测量,传声器要求距离地面1.2m。按照学院正常工作日的时间安排,将监测时间分为两大时间段: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晚上19:00-22:00。监测时间为两个周期,进行为期五天的测量。测量仪器采用国产teS-1351声级计,其性能符合GB3785和GB/t17181的规定。测量前使用声校准器校准。读数方式用慢档,每隔2s读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读100个数据。读数同时要判断和记录附近主要噪声来源和天气条件。

二、测量结果统计

经两天的监测,对8个监测点的噪声数据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排列,选出了各时间段的L10、L50、L90并计算出了各点各时间段的Leq并统计出各监测点的日均值超标率(见表1)。

表1各监测点昼间等效声级日平均值超标率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一)评价方法。评价采用等效声级法。等效声级法就是把实地监测所得的Leq值对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评价该区域的声环境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二)结果评价与分析。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大学校园执行1类标准,昼间的环境噪声限值为55dB。由表1可知,某学院昼间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区、施工区和南大门的环境噪声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食堂和施工区的噪声污染最为严重。

施工区的超标率均介于:25%~29%。该区域内主要因为大型机动车辆较多,还有打桩机、挖土机等机器在施工现场运行,故该区域严重超出标准。食堂的超标值率分别为:11%和17%。该噪声主要是因为测量时所有学生均在此就餐,人流量很大,加上食堂的餐具都是金属制品,收餐具时的声音也很大,学生交谈声也很大。运动区的超标率均介于:0.5%~2.2%。该区域包括足球场、篮球场,其噪声值超标是由于人群聚集,活动较多,其主要噪声来源于学生的体育运动及学生上体育课时音响声等。学生公寓和南大门的环境噪声超标,主要是由于,该区域靠近公路,且进出车辆较多,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鸣笛声等造成此处的噪声污染。但是总体上,对学生的正常生活影响不大。

四、结论与建议

经过了对学院8个监测点两个时段五天的测量及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学院校园噪声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评价。从整体上来看,学院噪声环境质量状况一般,教学区环境基本满足正常的教学、科研要求。其他区域在有些时间段内严重超标,对师生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改善学校声环境质量,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控制污染源:针对施工区域,应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施工,应避免在教师休息时间施工;同时,学校应加强校内交通管理,对进入学校南大门的机动车辆应限制车速,禁止鸣高音喇叭。(2)控制传播途径:由于学校在四周均为公路,尤其是学生公寓北侧的公路是15路公交车的起点站,该处车辆较多,虽然现在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不大。但是,从长远而言,学校应加强校园周围绿化,增加植物层次可有效减缓噪声污染,从而改善校园声环境质量。(3)加大力度宣传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性,增强学校全体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降低噪声污染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4)平时的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只有学校的建设者、管理者和其中的师生共同努力,才能营造良好的声环境,保障在校师生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5)科学的校园规划建设时提高校园环境质量的必要措施。加强校园规划建设,构建具有人文气息和科学氛围的一流院校。

参考文献:

校园环境监测篇2

关键词:环境监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究;探索

theresearchandexplorationofenvironmentalmonitoringexperiments

ZhangXian,ShiDingfang,wangShifen,tangXianchun,XuJingcheng

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abstract:onthebasisoftheexperimentsofenvironmentalmonitoringexperimentalcourse,suchasthedeterminationofchemicaloxygendemand,dissolvedoxygenandBoD5,thecomprehensiveexperiment“theexplorationofwaterqualitymonitoring,evaluationandpurificationschemeoftheriveroncampus”wascarriedoutwiththestudents’enthusiasmbeingstimulatedandtheircreativecapabilitybeingpromoted,whichinspiredusthatthecomprehensive,designedexperimentsshouldbestudiedandexploredmoreactivelyandanothercomprehensiveexperiment“themonitoringoftheindoorairquality”aswellastheexperimentofonlinemonitoringofwaterqualityshouldbeaddedtotheexperimentalcoursesoastoachievethepurposeofcultivatingtheinnovativetalents.

Keywords:environmentalmonitoring;comprehensivedesignedexperiment;research;exploration

环境监测实验课是环境类专业的公共课程,它结合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环境专业知识,既具有分析化学的专业特点,也具有环境监测专业实际应用的价值与意义。随着当前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需求的增加,环境监测实验课也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改革,坚持不懈地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研究、开发,努力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其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1-3]。

1水体环境监测实验的研究与探索

1.1环境监测实验简介

在目前环境监测实验的内容中,总共安排了6个验证性实验和1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4]。在验证性实验中,针对水体监测选择了化学需氧量、氨氮、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常规指标的检测,针对土壤选择了铅、镉等重金属的检测,针对空气选择了空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的检测,此外还开设了综合性实验―“校园河道水体的水质监测、评价及净化方案”。

1.2水体监测验证性实验

在上述实验中,除了氨氮以外,对水体常规指标化学需氧量、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检测中,都使用了容量分析(又称滴定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化学需氧量实验中,学生通过标准硫酸亚铁铵溶液对剩余重铬酸钾的滴定,计算出水样的化学需氧量;在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实验中,学生通过滴定过程中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体积,计算出水中溶液氧的量,进而推算出五日生化需氧量[4]。通过滴定反应的训练,学生熟练掌握了滴定过程的操作技巧,通过反应完毕后公式的计算与结果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以往学习到的滴定反应原理的理解,巩固他们的化学理论基础。

1.3水体监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在对水体各项指标检测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任课教师将上述实验中的实验方法、实验内容进行有序组合、穿插,以校园河水为实验对象,开设了“校园河道水体的水质监测、评价及净化方案”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5,6]。

1.3.1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以往的验证性实验课上,学生每次上课的内容基本是一个或者两个实验,他们学习、掌握的也通常是一个或两个指标的检测方法。经过长期在固定环境、固定时间的学习过程以后,学生对实验课通常会形成固定思维,学习热情有所降低,慢慢产生了学习惰性,缺乏足够的动力、兴趣去探索未知的实验现象。因此,基于上述考虑,任课教师将以往化学需氧量、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等验证性实验中的重要元素进行提炼,加以组合,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综合性实验“校园河道水体的水质监测、评价及净化方案”。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到校园河边亲自采集河水水样,带回实验室,用他们学过的方法检测水体的各项指标,得到数据结果后,对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得出河水水质的评价结论,并根据此结论提出净化方案。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教师已经准备好的实验样品,他们需要自己动手到室外采集实验样品,带回实验室检测。这种必须自己动手的过程能够慢慢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逐渐体会到主动探索的乐趣以及取得成果后的成就感。当学生根据自己的数据得出水质评价结论后,他们才算真正经历了一次水质监测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监测实验的目的及实用性,这个过程能够让学生产生更深、更长久的记忆,其教育意义也比让学生在实验室内学会水体某个指标的检测方法要深远得多[7]。

1.3.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校园河道水体的水质监测、评价及净化方案”以原有的化学需氧量、溶解氧等验证性实验为基础,但是其实验方法又高于原有实验。由于配备了便携式的哈希仪器,检测化学需氧量的实验方法由原来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换成了微回流仪器法,溶解氧的检测有碘量法和仪器法(使用YSi752型溶氧仪)供学生选择,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有常规方法和BoD仪供学生选择,氨氮和总磷的测定也使用了哈希仪器与试剂。新仪器、新实验方法的引入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在检测水样的同时自发地讨论新实验方法与原有实验方法的异同点,更多学生对便携式哈希仪器的操作方法与原理产生了兴趣,甚至问到了关于国内外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等问题。以化学需氧量的测定为例,哈希仪器的微回流仪器法试剂用量少、操作简单,在用消解器对样品进行加热消解以后,只需用配备的光度计对消解比色管进行比色测定,根据吸光度即可换算成化学需氧量的值。综合性实验能够使学生充分领略到便携式仪器的优点,让学生对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更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7,8]。

1.3.3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

校园河水综合性实验将学生实验与环境监测相互联系,对于学生而言,其实质是一次现实生活中“水质监测”的模拟。通过这次模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能够初步了解校园河水的水质状况。在自己长期生活、学习的校园内,河水的水质是否污染?如果污染,应该提出什么样的净化方案?这个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机会,可以锻炼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的判断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9,10]。

2水体环境监测实验的启示

2.1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事实上,这个成功的实验教学案例不仅适用于水体监测实验,也同样可以在其他监测实验中开展相关研究与探索。在现有环境监测实验中,就有一个针对空气中氮氧化物含量检测的实验。基于校园河水综合性实验的启发,环境监测实验课准备以“室内空气综合监测”为内容,开设另一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众所周知,目前很多家庭、公司、单位都存在着室内装修质量的问题,所以很多人都很关注室内的空气质量。室内空气综合监测实验以监测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和甲醛含量为主要内容,将学生实验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经历室内空气监测的过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11]。

2.2增加水体在线监测实验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水体监测的验证性实验、校园河水监测的综合性实验,如果顺着环境监测发展趋势的逻辑主线,在现有环境监测实验课的培养框架下,再加入水体在线监测实验,对于环境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在线监测能够对水体大环境进行长期、连续、有效的监测,让学生看到实时、在线的水质监测数据,清晰地了解当时、当地的水质状况,实实在在地体验环境监测的真实过程。在当前人们高度重视环境水体质量的背景下,对环境专业本科生开展水体在线监测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也能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

3结束语

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环境监测实验课在化学需氧量、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等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方法的更新、实验内容的有序组合穿插,开设了“校园河道水体的水质监测、评价及净化方案探索”的综合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采集水样、检测水质指标、进行水质评价、提出水质净化方案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实验教学案例同时也启发我们实验教学工作者,应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水体在线监测实验,以更好地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敬勇,罗建中.新时期下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2):151-154.

[2]杨孝容,江滔,韩耀霞,等.环境监测实验的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0,13(4):13-16.

[3]刘琼玉,刘君侠.环境监测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9,6:18-20.

[4]陈玲,赵建夫.环境监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5]孙纯学,高若宇.高校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开发[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128-130,153.

[6]黎双飞,王娟.实验教学改革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199-201,232.

[7]朱志彪,高山.设置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38-240.

[8]王云创,秦丹,刘俊杰,等.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5):140-142.

[9]郑春龙.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73-75.

[10]果莉,李文哲,杨方,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14-16.

校园环境监测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1−0046−02

我国《职业教育法》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素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本品质。职业素质是通过较长时间的教育、培训、实践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和保证。[1]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思想素质。如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二是职业道德素质。包括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热爱本职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工作严谨、作风踏实。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三是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科学精神、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四是专业素质。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育人。课堂教学在育人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但仅靠课堂教育还远远达不到育人的目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过程。本文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为例,总结了2006年以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课堂教学的各种组织形式、途径和内容,探索第二课堂教育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一、开展大学生环保社团活动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自发成立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绿野协会,以“丰富校园生活,关注校园环保,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为宗旨,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协会开展的活动围绕专业特点,紧扣环境热点问题,拓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环境保护活动包括:倡导绿色寝室;暑期社会实践;世界地球日——“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主题签名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室内环境咨询,传授居家小常识,呼吁群众参与环保。开展的主要活动有:

其一,“心在、家在、绿在”——绿色寝室。绿色寝室的要求:在宿舍种植室内植物,自觉保持宿舍内的整洁;自觉减少使用或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定期向绿野协会捐赠一定数目的可回收物品,号召学生利用废品换植物,呼吁保护环境、美化环境。这一活动能促进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习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其二,利用暑期开展“绿野”乡村行计划,对农村环境质量进行调查,了解农村的污染状况,分析目前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通过公益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提倡从身边、从点滴做起;通过实践活动锻炼环保志愿者的团队协作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其三,暑期组织学生进行“长江区域流向泰州地区水质状况调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对长江流域泰州段岸线的水质状况进行调查,摸清两岸污染源及排放情况,布点采样,分析CoD、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水质指标,对水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解决长江泰州段水质污染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二、开展专业学术讲座

举办环保科技前沿讲座,介绍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发展前景,使学生开阔学术视野,增长见识,激发学习兴趣。针对当前的环保热点问题,如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而导致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和严重的大气污染,举办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大气污染”的学术讲座,阐述节能减排、控制大气污染的方法和重要意义,同时倡导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还邀请行业专家举办了名为“正视现实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学术讲座,讲述目前的环境问题,提倡低碳环保,保护生态环境。

三、积极参与校园科技文化活动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丰富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如根据环境专业的特点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校园科技文化周”期间,由学生自主开展“校园地表水水质监测与评价”活动。学生综合运用《环境监测》课程所学的知识、专业技能,从监测方案的制定,到采样点的设置、监测项目的确定、采样及水样保存方法、监测分析技术的选择,并完成了数据处理及水质评价等,最后提交一份完整的水质监测报告。这样能培养学生开展工作的良好职业素质,包括相关标准的选择、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及安全、卫生和环保意识。

四、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

本专业还积极申报“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2008年申报了“室内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室建设”项目,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2009年申报了“水环境中雷多美尔等农药残留的分析测定研究”、2010年申报了“农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并分别获得立项。

项目的选择都结合专业特点,从学生自身所长与兴趣出发,针对项目形成他们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注重实践创新的训练。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行开展实验实训,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如针对“室内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室建设”项目,项目组进行了室内主要污染物测定的综合训练。学生掌握了采样方法、测定方法和仪器操作,项目组同时完成了“室内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室”的软环境建设。建成的“室内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室”目前已经对部分居民室内的空气进行了检测。

五、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

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了由国家教育部、环保部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环保与气象类教指委承办的“水环境监测”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在暑假克服炎热的天气,精心准备进行赛前培训,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们专业将第二课堂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保持三年不断。第一年主要开展专业学术讲座、环保热点分析、环保公益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并使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第二年在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后,第二课堂围绕社会实践、校园科技活动等进行。第三年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参加专业技能竞赛。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校园环境监测篇4

【关键词】中职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实践思索

【基金项目】此论文是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2年立项课题:中职《环境监测技术》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开发课题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29-02

一、中职《环境监测技术》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背景

我国环境监测专业的创设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二十世纪70年代末我国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各级环保部门增设了环境监测中心。为培养此专业人才,高校相继开设了环境监测技术等课程。最初承担教学任务的是一批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严谨科研精神的教授,他们非常注重环境监测教材的选用与编写,在这些专家的努力下,多本的环境监测专业相关教材出版了。这些教材学科体系分明,涵括《水污染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环境监测系统及管理》、《环境监测实验》等。以环境监测技术这门课程为例,该课程教材用书一般分为理论篇和实验篇,分别适用于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指导实验操作。基于高等院校注重前沿技术与方法传授的原因,这些高校用书均有理论水平高深、系统分明等特点。

随后开设环境监测专业的中高职院校所用的教材沿用自高校教材,虽然在高校教材的基础上做出了一定的修改,但还是存在系统分明,侧重理论知识传授的特点。认真分析高校与中职学生能力特点和培养目标可以得知:相对于高校学生,中职学生文化水平偏低,学习理论知识积极性不高,但他们的实践能力却没有明显劣势;与高校旨在培养科研技术高端人才的目标不同,中职学校是要培养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型、操作型人才。而目前沿用的《环境监测技术》教材内容与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的目标不太吻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关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等教材内容更新慢,导致学生参加工作后产生“学非所用”的感觉。

介于上述情况,笔者认真研究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其中提及要加强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等。据此,笔者结合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旨在开发一本能培养中职环境监测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校本教材。

二、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

1.依据中职环境监测专业对应的行业人才需求,确定岗位群,明确能力要求

虽然环境监测专业就业面广,但与高校毕业生从事科研、设计等就业方向不同,中职毕业的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主要就职于环保公司、医院污水站、污水处理厂检测室、工厂化验室、区县监测站分析室等一线岗位。因此,在确定岗位群,开展市场调研时主要邀请了福州市监测站、福州大学城污水处理厂等一线技术人员和在此岗位上任职的本校毕业生开展调查。综合各方专家意见,确定岗位群并分析相应职业能力要求。

2.分析《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开发课程项目,编写课程标准

经调查发现,不同类型的工业污水水质差异大,污染物类型复杂,需测定的分析项目因生产工艺不同有所差异。况且在现有学校实训条件下不易模拟工业污水环境,故抉择之下决定不将其列为独立项目。而医院污水水质检测项目虽然相对统一,但多数项目与地表水及污水处理厂水质检测项目重复,因此也不将其列入单独项目。在认真分析之后,再结合校园及周边环境特点,重点选取了监测福州地表水(西湖或内河)水质,监测污水处理厂水质,监测校园空气质量和噪声环境质量等四个课程项目。并针对这四个课程项目选取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在监测福州地表水(西湖或内河)水质项目中选取了制订方案、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等8个典型工作任务,在校园空气质量监测中选取测定pm10、编写监测报告等6个工作任务,四个项目合计25个工作任务。并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制定各任务相应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3.收集《环境监测技术》教材相关资料,依据项目体系,确定教材框架

在明确项目任务之后,针对实施任务所需提供的资讯开展相关资料收集。结合项目教学法的基本过程,确定以学习目标、任务情境、任务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活动(决策、实施)、任务资讯、项目任务书、评价表作为校本教材的编写框架。在教材框架设计上,尽力体现“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行动”过程。但结合考虑教学过程以及教材编写的基本体制,把学习目标、任务情境、任务布置、任务要求置于前部,便于教学中师生明确任务及其要求。学生活动这一环节主要作为学生制订计划和实施任务的过程指导置于任务要求之后。而作为制订和实施任务需要的资讯则放置其后。《项目任务书》这一内容作为附录置于每个任务的资讯之后,评价表作为项目教学过程应用的最后一个环节置于《项目任务书》之后。

校园环境监测篇5

【关键词】校园网安全技术应用研究网络安全

网络技术的普及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更是一个庞大的网络使用聚集地,校园网担负着教学、科研、管理和对外合作交流的一种主要工具,从校园网的网络安全层面考虑,加大力度对校园网网络安排的管理,尤其是从网络安全技术应用中来解决具体的网络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网络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系统软件、硬件环境,还有网络管理人员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有关,结合近年来对校园网网络安全管理知识的总结,并从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和实例中来提升防范能力,切实保障校园网稳定可靠运行。

一、对校园网络建设及安全问题分析

(一)校园网络建设及网络体系结构特点

校园网建设为推进学校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方面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从建设系统来看,内部信息系统主要限于校园网内部用户的使用,如教学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等,而外部信息系统则是进行对外宣传,以及为教学提供海量数据资源的主要阵地。其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校园网络结构相对复杂,特别是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用户数的激增,在逻辑结构上包含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在功能划分上满足教学、办公及学生上网需要;在接入方式上有宽带、无线等模式;二是从用户群体来看类型复杂,校园网从建设伊始就面临着内外用户的访问需要,都给网络管理带来了难度。

(二)校园网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分析

校园网的发展速度是迅速的,尤其是在教育资源的共享、信息交流及协同办公需求上,更对高速、稳定、可靠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对校园网络体系结构的分析,其存在的常见网络安全威胁有以下几点:一是系统漏洞方面的威胁,对于计算机系统发展至今,由于系统自身存在的、未经授权情况下而发生的访问请求,如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都给网络安全带来漏洞和隐患;二是对计算机病毒防范不够,随着计算机病毒传播速度加快,病毒变种发作率日益严重,对用户信息的泄漏,以及对信息资源的破坏是极大的,从而给网络管理带来难度;三是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不够高,特别是部分用户私自占有大量带宽,影响其他用户的正常使用;四是垃圾邮件、不良信息的传播加剧,不仅降低了网络资源利用率,还给病毒传播提供载体,也给校园网络环境的净化带来阻碍。

二、常用网络安全技术分析与应用

(1)网络防火墙技术及应用。对于网络安全威胁来说,防火墙技术能够从软件和硬件方面实现较好的防护目标,也是增强网络系统稳固性、可靠性的有效手段。防火墙是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安全屏障,其作用是能够对外来用户的访问请求进行检测和控制,对于非法访问给予屏蔽,从而保护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合法性,提高了网络系统的安全级。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作为屏障来对访问请求进行有效过滤,如在面对源路由攻击和基于iCmp重定向中的重定向攻击时,防火墙能够从防范来自路由的非法访问;二是能够对访问存取操作进行记录并监控,利用日志记录可以实现对网络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并对可疑操作给予监测和报警;三是防范内部信息的对外泄露,通过对流经防火墙的数据和服务进行监控,特别是对于敏感信息的监测来防范内部信息的泄漏。

(2)入侵检测系统(iDS)技术应用。入侵检测系统(iDS)是基于被动防御为主的对外来访问进行有效控制的技术,比防火墙更深入的主动拦截恶意代码,并能够从安全策略下对关键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如异常检测模型能够从当前主体的活动与正常行为偏离时,从而降低漏报率;误用检测模型的应用,可以从设定的入侵活动特征对比中来实现对当前行为特征的检测和匹配,从而降低误报率。入侵检测系统的优势是能够对入侵行为进行主动检测和报警,不足是检测规则和统计方法限于特定网络环境,适用性不够。

(3)防病毒技术的应用。计算机病毒是困扰网络安全的主要杀手,也是校园网网络安全管理的重点。结合计算机病毒的破坏特征,从其产生的目的,破坏目标,以及对用户和系统性能的危害上,并从潜伏性、隐蔽性、易传染性等特点制定相应的防御对策。如通过建立行为规则来判定病毒的运行特征,一旦与规则匹配则报警,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如依据病毒关键字、特征代码、以及病毒危害行为特征来编写病毒特征库,以提高检验和监测病毒的效率。病毒的清除技术是对检测结果进行的处理,它实现了对病毒感染的逆操作,如利用杀毒软件对病毒特征库的更新来追踪病毒,以实现对病毒的有效清除。

(4)虚拟局域网技术(VLan)的应用。虚拟局域网是借助于网络技术来实现对网络设备逻辑地址的划分,打破了传统局域网的结构特征,使其更加灵活性和便捷性。通过VLan技术,使得数据从发送到接受都在同一个虚拟网络中接受和转发,以此来避免交换信息被其他子网所利用。特别是对于大型网络,VLan能够从信息传输流量上减少广播风暴的影响,降低网络堵塞的同时还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从网络安全性上,利用路由器来进行安全监测和控制,提高网络安全性。

(5)其他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虚拟专用网(Vpn)技术是通过对公用网络建立临时安全的链接,以满足任意两个节点进行安全、稳定的临时性通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网络安全扫描技术主要是针对网络管理中可能存在的漏洞,通过资源扫描来获取网络安全信息,以防范可能出现的错误配置。数据备份技术是面向实际应用,为了减少人为误操作,以及发生硬件故障而采取的一种数据完整性复制功能,用以挽救灾难恢复,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有效。

三、结语

本文以校园网的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制约校园网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运用网络安全技术来建立保障体系,并结合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与合适的解决方案,来以实现校园网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周建坤.校园网环境下网络安全体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

校园环境监测篇6

【关键词】环境反馈控制;校园绿化;灌溉系统

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仍沿用传统型灌溉方式,存在以下弊端:第一,现有的灌溉系统无法实现自动化控制,少数能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其控制方式也较单一,无法实现与现有多种智能通信设备相结合,浪费时间和人力;第二,已有的自动化灌溉控制系统尚且没有与校园现有的灌溉设备进行结合;第三,管理、维护费用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环境反馈控制的校园绿化带自动灌溉系统。

1校园绿化带自动灌溉系统概述

1.1自动灌溉控制系统

自动灌溉控制系统是将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传感技术、通讯技术、灌溉节水技术、施肥技术、农作物栽培技术及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通用化和模块化的设计程序,构筑成集土壤水分、作物生长信息和气象等资料为一体的自动监测系统,并依据监测设备回传的检测结果来决定灌溉量与灌溉时间的自动调控系统。

1.2校园绿化带自动灌溉系统

基于环境反馈控制的校园绿化带自动灌溉系统,包括控制台和执行装置,还包括控制终端、外部环境终端和传感器,所述的控制终端双向通信连接控制台并对其控制台发出指令、接收控制台信息,所述的控制台通信连接执行装置并控制执行装置执行灌溉,传感器通信连接外部环境终端并将感应信号传送给外部环境终端,外部环境终端双向通信连接控制台并接收外部环境终端的环境信号。

其中,控制终端为安装有上位机软件计算机或者为安装有智能手机软件客户端的手机,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模块、蓝牙模块或者短信发送模块实现通信。控制台由32位aRm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利用piD算法根据终端采集到的信息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外部环境终端采用51单片机,采集并简单处理环境信息以向控制台传输,控制台可与不同数量的外部环境终端组网。

1.3优势

第一,实现由网络、手机短信、蓝牙等多种方式与智能手机、计算机等设备相连,进行设备的控制与实时监测,并设计配备专门的计算机监测软件及手机客户端,可以实现人为干预;第二,实现与现溉管网的结合,无需大规模更换灌溉设备,从而达到节约资金,节能环保,易于推广有灌的目的。

2校园绿化带自动灌溉系统的必要性

在校园绿化设计中,往往利用植物多元化来增加绿化带的层次感和美感,使得在同一块绿地上同时种有树木、花卉以及草皮等多种植物,不同植物以及同种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不同,传统的人工浇灌或摇臂式喷头灌溉方法无法满足现代校园的这些灌溉要求,产生了诸多问题::第一,现有的灌溉系统无法实现自动化控制,少数能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其控制方式也较单一,无法实现与现有多种智能通信设备相结合,浪费时间和人力;第二,已有的自动化灌溉控制系统尚且没有与校园现有的灌溉设备进行结合;第三,管理、维护费用高;第四,管网容易破裂造成漏,灌水时无人开阀、不该灌时又无人关阀,浪费水资源或不能满足植物的水需求,无法使灌溉的水量与植物生长需求相配合。

3校园绿化带自动灌溉系统具体实施过程

1.控制台;2.执行装置;3.控制终端;4.外部环境终端;5.传感器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环境反馈控制的校园绿化带自动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台(1)和执行装置(2),还包括控制终端(3)外部环境终端(4)和传感器(5),所述的控制终端(3)双向通信连接控制台(1)并对其控制台(1)发出指令、接收控制台(1)信息,所述的控制台(1)通信连接执行装置(2)并控制执行装置(2)执行灌溉,传感器(5)通信连接外部环境终端(4)并将感应信号传送给外部环境终端(4),外部环境终端(4)双向通信连接控制台(1)并接收外部环境终端(4)的环境信号。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控制终端(3)为安装有上位机软件计算机或者为安装有智能手机软件客户端的手机,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模块、蓝牙模块或者短信发送模块实现通信。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控制台(1)由32位aRm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利用piD算法根据终端采集到的信息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所述的外部环境终端(4)采用51单片机,采集并简单处理环境信息以向控制台(1)传输,控制台(1)可与不同数量的外部环境终端(4)组网,能够更好的进行设备的控制与实时监测,可以实现人为干预。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控制终端(2)与原有灌溉管网控制阀相连接的方式,解决了与现有灌溉管网结合的问题,从而利于低成本的推广。

4总结

本文对基于环境反馈控制的校园绿化带自动灌溉系统进行了研究,准确掌握节水灌溉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成就与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校园环境监测篇7

   如水质监测,采样地点是学校的中水站和松花江,那么学生可通过水质监测数据分析的结果,结合实验内容对学校中水站和松花江水水质加以分析评价,并给出一份黑龙江科技学院中水站的评价报告,加以说明是否达到回用或排放的标准。另外,通过每年对松花江水的水质监测得到一个长期分析数据,一方面对松花江水污染的控制和监测提供有效的数据,直观地反映出松花江水的水质变化,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实验数据处理计算机的使用在本科教学中非常普及,但在开设环境监测实验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基本上不懂得怎样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实验数据。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在指导实验的同时,指导学生利用数据处理软件origin对实验数据加以处理、绘图和分析,这对以后的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都有很大的帮助。实验报告的指导在实验教学中,实验结束后学生交一份实验报告,将数据计算完成后整个实验就全部完成。如果将实验结果以环璄评价报告的形式完成,既锻炼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又锻炼学生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综合起来,并融合到实验结果中,把实验得到的数据加以总结、分析和评价,并尝试性地提出相应的评价结论及项目的整改措施和建议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成绩评定以往教师对学生成绩评定比较注重的是实验结果,基本上是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计算和实验报告这几部分给出实验成绩,反应不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在实验中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回答,并纳入评分标准,这样更能反映出学生实验前的预习情况和对实验原理、实验现象等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一)与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结合多媒体的使用已不仅局限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也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例如一些实验条件不具备以及一些对于健康不利的实验,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来完成,还有一些实验一旦误操作就会影响整个实验的现象和结果,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形式警示学生认真操作,避免实验操作中发生类似的情况。网络教学在高校已基本普及[2],实验课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的形式进行监测仪器、设备介绍,分析测定方法的操作要点等。(二)增加对外开放学时随着社会诸多产业集成趋势的加强,本科生就业选择的覆盖面逐步拓宽,这对高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开放性实验的设置恰恰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放一些实验项目,并提供相应的试剂、分析仪器等,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业余时间设定某些实验,经指导教师审核后就可以进行实验。开放式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了定性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三)举办校园环境监测竞赛青年学生竞争意识强,兴趣广泛,思维敏捷,可将环境监测实验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在实验教师给定采样地点、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组织和策划,进行环境监测实验竞赛,一方面促进学生技能训练,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监测他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强化学生对校园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在走向社会的同时,在专业、技能和素质上都优于他人。激发学生学习和钻研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同时可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四)将环境监测实验与实习紧密联系环境监测的实验实习,对环境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可通过参观分析测试中心、环境监测站等地更深入地了解目前最先进的分析仪器设备,掌握这些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直观地了解目前环境监测项目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数据,以及突发事故的应急措施等,使学生从采样布点、采样方法到样品预处理和测定分析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和掌握,同时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环境监测实验这门实验课的重要性。此外,结合教师布置的实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通过向监测站的技术人员请教,从中学到一些书本上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

校园环境监测篇8

关键词: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师资队伍

自从20世纪50年代英国疫情调查,人们充分地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开始对水资源进行过滤处理和消毒处理,自此出现了环境工程的雏形。环境工程学是人类同环境污染作斗争、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等过程中形成的,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高新科技之一。新建本科院校贵州理工学院2015年招收第一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主动适应贵州省生态文明国家试验区的人才需求,以就业岗位为导向,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目标要有特色

当前,国内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院校,大致可以分为理工类、综合类、师范类、农林类等类别;尤其是在贵州,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只有贵州大学及其明德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安顺学院和贵州理工学院五所,要想培养出适合地方需要的应用型环保专业人才,既要考虑本专业的共性特征,又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鉴于此,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可能也没必要和国内一流的本专业培养目标一致,结合我校的发展定位,以“全国创新创业示范高校”为发展契机,我校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污染防治、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用管理、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具有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我们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外,我们还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1)生态文明素养;(2)环境伦理修养;(3)团队协作能力;(4)踏实肯干的态度;(5)团队协作能力;(6)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7)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的多模块课程体系优化

按照目前的就业情况看,未来几年内,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贵州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单位从事与环境相关的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通过对相关用人单位的调研,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是企事业单位挑选人才的重要原则。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校必须优化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的多模块课程体系[2,3],课程设置上除了专业必修课程之外,从大三开始,按照岗位对应课程,分为咨询类、监测类、治理类三大模块设置课程体系,引导学生结合就业岗位分模块选修课程。各模块开设的课程以及就业去向见表1。

3培养理论和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师资队伍中,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刚从高校毕业直接走向课堂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有待加强,教师经验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发展,也会影响教学质量,将来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因此,我校环工系应该把教师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作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设重点,在人才引进和招聘中,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把具有工程经历的人才作为重点考虑引进对象,改善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充实“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每年选派青年教师深入大型国有或民营企业环保部、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发电厂等单位3个月,积累工程实践经验的同时,寻求科研合作的契机,也可以丰富教学案例;此外,教师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为重点,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讨式、辩论式等多种形式,实现由“让我学”转为“我要学”的模式转变。只有这样,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水平以及社会活动能力才会提高,同时也为实习、毕业论文以及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利用好第二课堂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建议将下列活动纳入第二课堂[4]:校园环境监测、校园室内环境污染物监测、校园生活污水监测、校园周边河湖水质监测、校园环境噪声监测等;参加大学生环保组织、大学生“千乡万村”环保知识宣传活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环境论坛,以及生态调查、流域污染调查、校园环保意识调查、校园内垃圾收运路线调查及其优化方案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组织协调能力,一方面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语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尚处于建设初期,要想在国内众多的同类院校以及省内五所院校中有所见地,要想受到第一届毕业生的欢迎,就必须注重培养特色人才、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进第二课堂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为地方输送合格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宏,李进,于晓华.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5):59-61.

[2]李大军,邓玉华.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科技文汇,2017(2):52-53.

[3]李元高,严滨,曾孟祥,傅海燕.基于就业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8):67-68.

校园环境监测篇9

环境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经济的发展,关系着人民的健康,《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指出:中小学要利用活动课教学时间,组织好环境保护活动,通过夏令营、冬令营、竞赛和征文等课外活动,使学生受到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本校所在的浦阳镇是浦江交通、经济、金融中心,而且我校是全县示范性小学,因此,我校自建校以来,一直非常重视环境教育,把环境教育列入学校重点工作,学校被誉为“花园式的窗口学校”以其整洁、舒爽的环境赢得了同行、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学校领导和老师都十分关注环保问题,总是自发地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日常工作中,并先后开展了《环境教育研究》、《城镇小学环境教育实验与研究》、《少先队环保教育模式探究》等环保课题的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环境教育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活动方式,具有强烈的环保责任感。在“争创绿色学校”活动中我校动员全校师生积极投入此项活动中,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内容丰富,活动精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重视队伍建设1、组建机构。我校一直把如何开展环境教育列入重点,并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任组长,由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负责全面组织实施工作,组员由中层干部、大队辅导员、班主任、部分任课教师组成。通过2001年的实践,我校领导充分认识到环境教育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2002年加强力度争取取得更好的效果。2、重视队伍建设我校领导重视增加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的环境教育的理念,积极动员全体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进修深造。通过学习提高环保理念。领导成员中就有三人参加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班的学习。同时还得到了两位高校教师裴文敏教授、黄小莲讲师的指导,也得到了杭师院与浙大的大力协助,并对学校环境辅导教师作了专门指导。二、全员渗透环境教育思想全员渗透环境教育指除校长切实负责起学生环境教育的责任外,全体教师积极参加环境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各科教师以至职工都参与环境教育实践,形成一个积极的“软”环境。我校建成由校长、骨干教师、团队干部、班主任相结合的实施网络,定期召开会议,制定环境保护及绿化美化环境的工作计划,拨出绿化专款,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并开设环保兴趣小组,使环保工作达到了“无处不教育,无处不管理,事事有章法,人人有职责”的局面,逐步使环境教育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提高广大教师的环保技能,使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得以转变,环境意识得以增加,教师们能充分认识到新时代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存,人类的发展,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并把这种认识变成教育的具体行动,从而成为环境教育中教与学双方面中的主动者,为环境教育开展提供重要前提。三、全过程渗透环境保护意识(一)学科渗透在小学进行环境教育,其深度和广度都是基础性和启蒙性的,使学生对环境有个初步了解,虽然没有专门的环境教育课,但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适时渗透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把环境教育活动纳入学科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结合学校原有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护洁净环保教育;如数学中的校门口废气排放量的调查统计,语文中的环保广告词的编写,劳技课中的利用废物制造而成的“瓶娃娃”和笔筒等等;二是结合乡土教材,专门开设环保课;三是利用周一晨会和周三下午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小分队活动,交流、评估、布置与辅导,同时提供榜样,树立典型,期末评比“环保小卫士”。(二)在活动中渗透1、通过报告会。我们邀请了环保局专家对全校师生进行了环境教育专题报告会,使师生对环境问题有了新认识。2、在全校的班队课上进行我国环境形势、环保知识竞赛,分年级进行调查研究、野外考察:①由一、二年级组织公园植物环境调查,②三年级组织进行废弃物情况调查,③四年级进行学校噪音情况调查,④五年级进行浦阳江用水情况调查。(三)2001年我校在一年一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搞了一个环境教育图片展,让全校师生进行参观教育。2002年我校又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举行了班级环保知识竞赛,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有了很大的促进。(四)把环境教育与少先队的各项活动相结合。①与三项竞赛相结合,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的活动,每学期结束学校评出文明班级,还要评出文明学生。②与值周班工作相结合,在全校各点设立文明卫生监督岗,对学生不良的卫生习惯进行监督。③与少先队环保站相结合,变废为宝,增强环保意识。④在团县委的号召下,到街上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在校内外开展“你丢我捡,你贴我剥”的活动。⑤与大队活动相结合开展了一次全校性的主题队会,内容为:时装表演。服装由学生平时收集的易拉罐、塑料袋、废纸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时装表演,使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更强。⑥与“五自”争章活动相结合,制订环保章、整洁章、观测章等特色章。组建“白鸽美化家园小队”、“雏鹰洁净服务小队”、“城市环保小队”、“校园小小美容师”等假日小队,深入社区、街道开展调查城市环境污染情况,慰问先进环卫工人,“植树节”开展绿化、美化校园活动,使学生时刻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五)把环境教育与家庭、社会活动相结合。2001年---2002年我校开展了各种活动。我校请裴文敏教授、黄小莲讲师作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报告会。我校组织假日小队成员到校隔壁棉花厂取样,拍下照片,拿到环境监测站检测,取得了监测站的支持,减小了棉花厂对我校师生的污染,此活动将继续进行。我校组织学生对浦阳江进行取样、调查,2001年3月份成立了环保站“绿色环保公司”。2002年环保站初见成效。全校举行了环保征文活动,并邀请家长参加。在县环保局的支持下建立“环保实验室”,学生可在实验室中制作很多有趣的环保实验,利用双休日和课外活动开展实验操作、观测,使学生走进环保科学中。在县城建局的支持下,在青年路建立“红领巾示范街”。和父母一起一袋多用,劝说饮食界别使用一次性筷子,倡导学生外出都自觉准备一只垃圾袋。由于今年许多地方都得过伤寒病,我校就引导高年级学生进行“伤寒病由来”的小研究。举办了县“变废为宝”(时装表演为形式)的环境教育现场会。各中队按社区成立了环保假日小队,在小队中我们放手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采访环卫工人,收集环保信息,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结合“每月一星”的评比活动,在各环保小队中评出“实践星”获得者以此激励队员。植树节,每人种(认)养一棵树,并写养植日记。全校还举行“携手创文明,争创环保小卫士”的少先队主题队会,通过讲、演、唱等形式,宣传环保知识,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以上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少先队员的养成教育,同时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学校做起使我们的校园建成更加美丽的“绿色校园”。2002年1月9日

校园环境监测篇10

校园装修引发环保事件

9月1日开学,北京小学房山祥云校区部分学生出现了过敏性结膜炎流鼻血等症状。于是家长纷纷质疑该校区存在环境问题。北京小学长阳分校于2016年7月底决定起用祥云校区。9月14日上午,房山区教委宣布,家长反映的个别学生身体不适属于偶发现象,换季时节都有类似症状。祥云校区空气质量检测合格,已达到国家标准。如有质疑需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但是,家长们对检测报告并不认可。9月13日学生家长在微信群里统计,已经有7名学生出现了头晕过敏性结膜炎流鼻血等症状。为此,家长给学校发了联名声明。根据清华大学环境质量检测中心出具的空气质量检测报告,小学内采样点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均在标准线之内,空气质量合格。但家长们认为,新校区装修了4层,学校只检测了第一层和第二层。家长们希望能重新检测并全程参与,但校方没有回应。

9月7日,石景山区教委宣布因为学校装修导致环保不达标,金顶街第二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近千名学生临时转到佳汇中学,五、六年级转入北京九中高中部。这两所学校离金顶街二小走路大概10分钟,都很近。

金顶街二小的问题出在暑期装修上。该校在暑假期间对楼道和教室进行了装修,但截至9月开学还未完工。有家长告诉《教育》记者,开学第二周,主楼外面还放着油漆桶,学校外墙还在粉刷。9月5日,部分家长委员会成员开始与学校沟通,双方一直谈到夜里12点半。校方出示了各种检测报告,都是合格的。但是此时楼道里和教室里气味刺鼻,家长坚决请求学校先停课,学校没同意。一些学生家长出于担心孩子健康,请假停学。据家长反映,最多时有超过200名学生有不适感,出现了嗓子疼、流鼻血、呕吐等症状。

9月7日,学校在家长群里群发通知称:9月6日晚至9月7日拆除暑期学校教学楼装修工程中全部橱柜、展柜等相关设备,同时做好保洁及后期消除甲醛、去除异味等相关校园环境治理工作。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推选出家长代表,与教委、学校三方共同组成工作组,参与并监督处理空气异味检测等工作。此外,就近协调九中教育集团内两所学校资源作为金二小装修整改时期的教学周转场所,并妥善处理好过渡时期学生的安全、卫生、餐饮等工作。入学前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由老布置学习作业。

教委表示将完善家校沟通机制,了解全体家长诉求,指导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推选出家长代表,与教委、学校三方共同组成工作组,参与并监督处理空气异味检测等工作。利用区校两级平台,全方位接受家长及社会的监督,石景山区教委表示,将妥善处理好周转过渡时期学生的安全、卫生、餐饮等工作,共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尽全力做到让家长和学生放心,让社会满意。如果在相关调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将严肃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标准不一,各执一词

9月21日,陕西省咸阳市实验小学学生家长质疑该校新校区刚装修不久,装修材料含有有害物质,且新校区教室楼道有刺鼻的味道。从学生的健康角度考虑,希望校方能推迟启用新校区。而校方则认为:新校区建设、装修过程中,权威部门对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各项指标均达标。9月21日上午,百余名家长聚集在一起,欲与校方沟通,但校门紧闭,家长们无法进入。在新校区和老校区的门外,均张贴有一则“搬迁通告”。称:因学校将在10月拆迁,故定于9月26日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家长们在通告上写下了“为了孩子健康拒绝近期搬迁”的字样。

校方对家长做出回应表示:所有施工材料均经过检测,各项指标均达标。学校已在2016年8月委托陕西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咨询中心对南教学楼6项国家要求指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未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限制值。施工方总工窦建峰介绍说,他们在8月20日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当时已完成装修任务。而近期施工主要是学生厕所蹲位不够,又腾出部分教室进行改造,每层增加两个卫生间,很快就要完工了。

山东省日照市浮来春小学的家长陈女士向当地电视台反映:浮来春小学在整个暑假期间进行内部装修,令家长担心教室内空气中甲醛是否超标。浮来春小学负责人回应称: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是工程验收的一个环节,由施工方负责。校方承诺:收到检测报告后将会第一时间在校园门口张贴,空气质量过关才会开学上课。工程项目负责人朱经理则表示:日照市东港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对此项目进行空气质量检测,显示结果合格。

《教育》记者调查发现,最近两年发生的学校甲醛污染事件,公诸于媒体的,已经有20多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均有发生,成都、武汉、重庆、天津等较大城市也有发生。对此有多名媒体人士认为,学校环保检测标准已经到了定制与升级的时点,并且整个监测过程的监督应该设计一套透明的信息公开机制。

为什么学校认为合格,家长却持怀疑态度?《教育》记者发现:校方一般以施工方提供的报告为依据,而施工方提供的报告多依据老旧的检测标准。今年上半年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家长怀疑学校甲醛超标,西城区教委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针对16间抽样教室进行室内空气检测,而一些家长则聘请了深圳信测展开同样的工作。但两家机构出具的报告差距明显:家长的报告显示16间教室的甲醛全部超标,最多超标22倍,而政府版报告要乐观很多。检测结果相差3倍以上。

同样的场所,几乎同样的工具,以及水平相差不大的专业人士检测,结果的差距为什么如此明显?问题出就出在标准不一:对甲醛的判定标准都是《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即0.1mg/m?,但测试标准不一致,环境监测总站使用了1995年颁布的《分光光度法》标准,而家长说委托的机构,遵照的是2014年和2011年针对公共场所空气的检测标准,自然要严格得多。

《教育》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国内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只有建设部在2002年颁布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这些标准只规定:学校建设规模与校舍用房组成;学校网点布局选址与规划设计;校舍面积指标;校舍主要建筑标准。这些标准主要是从格局建筑本身的结构、安全性和人均面积等方面做出规定,对于环保方面的指标,基本没有涉及。

有待制定新国标

2016年上半年,国内多所中小学塑胶跑道被曝出质量问题,6月12日,北京市西城区通报受到社会关注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操场检测结果。结果显示,该校除一间音乐教师甲醛超标外,其余教室空气和塑胶操场检测样本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此前。有家长反映学生有流鼻血等身体不适现象,担心与该校操场散发的异味有关。6月4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测检测中心在北京市精诚公证处的公证下,对室内空气和操场进行了采样,检测中心为期一周。在12日的通报会上,西城区环保局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高级工程师韩佳珍公布了学校室内空气检测、操场检测结果,检测报告显示,该学校16间教室中15间的空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有一间音乐教室甲醛超标。塑胶操场检测样本的苯、甲苯、十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可溶性铅、可溶性镉、可溶性铬可溶性汞等7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据了解,我国执行的与塑胶跑道产品有关的国家标准有――《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测方法第6部分:田径标准》(GB/t22517.6-2011)、《合成材料跑道面印罚GB/t14833-2011)。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西城区卫计委副主任赵刚说,截至6月10日,共收到白云路分校面向全体学生收集的全部医学检查报告216例,其中137例有超正常值范围指标。专家组初步认为,其中33例凝血检查项目超出正常值范围,需复查检查;有7例可能会有脂肪肝等及其他疾病,需进一步诊治;其余无临床医学诊断意义。目前未接到有学生出现急性中毒、血液病等疾病病理报告。通报会上,北京市精诚公证处、项目招标单位、设计单位、施工方纷纷作证跑道质量绝对合格。这份检测报告虽然没有平息家长的愤怒,但是却堵住了不少人的嘴。但是不到一个月,剧情反转:中央电视台暗访生产毒跑道的地下工厂,揭秘使用废旧轮胎和各种有毒有害材料制造跑道的过程。之后,包括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在内的多所中小学跑道开始拆除。

6月23日晚,北京市平谷区第六小学操场拆除工作开始进行,包括操场的塑胶草皮下的水泥地面全部拆除。2015年底以来,江苏、深圳,北京、浙江、上海等地陆续有家长称,孩子因校园塑胶操场“有毒”,而出现头晕、流鼻血等症状,有关塑胶跑道的建设标准因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教育部随后表示,将会同环保部、住建部、体育总局和国家标准委等部门,研究相关标准的制定等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