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9:02

环保产业展篇1

1.2环保产业基地与环保科技示范区的区别与联系

环保产业基地属于环保科技示范园的范畴,是环保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环保科技示范园区,不光包括专门从事环保设备和环保产品生产和研发的环保制造企业,而且还包括进行施工、设计和服务等为主营业务的工程类企业和技术服务类企业。因此,在环保科技示范园区,不仅要求入驻园区的企业要以环保产业为发展目标,并要求其在从事环保设备和环保产品的生产和研发的过程中要符合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注重环境保护,实行清洁生产以防止污染。在这点上,环境产业基地应属于环保科技示范园区中的一类企业,其可以在环保科技示范园区,也可不在环保科技示范园区。我们不能把环保科技示范区与环保产业基地混为一谈。

附图

图2环保产业基地与环保科技标范区的区别与联系

1.3环保产业基地与环保产业及环境保护事业的联系

环保产业基地的功能主要是环保设备制造和环保产品生产,是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环保产业是指能够提供相关技术支持、设备制造与集成、工程承包与施工的产业,是一个国家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基础。

环境保护主要包括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方面的东西,是一个国家社会事业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快和提升了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水平,实践证明,我国环保产业发达的地区,其环保产业基地的建设情况也较其他地区要快。另一方面,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又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则为环保产业和环保产业基地发展提供了可能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包含、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关系。

附图

图3环境保护事业、环保产业、环保产业基地三者之间的关系

2中国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状况分析

2.1中国环保产业基地的概念

环保产业基地是环保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和开发生产为主要任务,以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提供适宜可靠的环保设备和环保产品为发展目标。具体包括城市污水处理设备、城市垃圾处理设备、烟气脱硫除尘设备、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设备、危险废物处理设备、消除白色污染技术和产品、环境监测技术设备、环保型能源生产和新能源开发等几大类。

中国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环保产业基地无论在规模还是在质量上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2中国环保产业基地的分类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环保产业基地大致可分为二种类型:一种是政府主导型的环保产业基地。这类环保产业基地根据政府的级别,又可分为部级环保产业基地和省市级环保产业基地两种类型。所谓部级的环保产业基地,是指国家有关部委为了促进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而在全国各地设立的部级环保产业基地,目前全国共有10个部级的环保产业基地;所谓省市级环保产业基地,是指各省市为了发展区域内的环保产业而设立的环保产业基地,主要在上海、河北、山东等省市。另一种是企业主导型的环保产业基地。这种类型的环保产业基地是指环保企业为了整合环保产业链而通过购并等多种方式设立的环保产业基地,如清华紫光、中兴环保等。政府主导型的环保产业基地主要是通过招商引资的途径发展环保产业基地,并力求使环保产业成为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主导型的环保产业基地主要是一些实力较强的环保企业为了整合环保产业链,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而通过购并和新建等多种渠道设立的以生产环保设备和技术转化为目的的环保产业基地,这种环保产业基地,可以设在部级或省市级的环保产业基地中,如桑德环保就在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的部级环保产业基地中,也可以按照企业自身的战略定位和发展需要,在全国各地有选择地设立,如清华紫光已在辽宁鞍山、北京密云、北京通州、北京怀柔建立了四个环保产业基地。

表1拥有部级环保产业基地地区2000年的环境保护相关产业概况

附图

本文就只对部级环保产业基地和环保企业的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做一调查研究分析。其结果见表2,表3。

随着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这两种类型的环保产业基地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相比较而言,政府主导型的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不仅起步较早,而且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和政府的促进作用,其发展呈方兴未艾之势。如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是于1992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一个以发展环保产业为主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共同管理和支持”的单位。同年,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的建设与管理被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工业园的规划用地范围70多km[2],分设一期、二期和配套区三个建设区域。电、水、通讯、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宜兴环保产业基地的产值,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并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表2我国部级环保产业基地统计

附图

表3我国部分环保企业环保产业基地统计情况表

附图

3中国环保产业基地发展的特点分析

3.1缺乏宏观政策的引导

进入60年代,一些支持和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开始出台,尤其是一些投融资政策相继的出台。特别是近几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产业管理、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的力度,制定和颁布一系列鼓励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第一批)等政策措施。可以相信,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将会吸引众多的社会投资机构和民间投资者大量投资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一直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资金紧缺问题,促进了环境污染的治理。另一方面,国家利用大量的国债资金集中安排解决了一批关乎国计民生的生态环境建设、污染治理和环保产业项目,大大地推进了环保产业的发展。这些举措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环保市场的需求,促进了我国环保产业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环保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可截止目前,我国还没能出台有关促进环保产业基地发展的宏观政策,以至于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极为缓慢,与同一时期快速发展的环保产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由于环保产业的发展与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具有互补性,这种两相发展的不协调性,就会使我国环保产业基地不平衡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

3.2进入门槛较高

与其他产业相比,环保产业更具有多学科性和复杂性,这就使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实践证明,发展和建设环保产业基地,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1)具有雄厚的机械制造基础和工业基础,能为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技术资源和人材

资源,如辽宁省;(2)环保产业基地要获得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得具备较强的整合能力,以加快社会资源的整合,如北京市;(3)具有创新能力,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4)具有良好的交通环境,使购销渠道通畅成为可能,如天津市;(5)具有运输能力,为客户提供及时方便的服务;(6)其他工业发达,为环保产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附图

图4宜兴环保产业地基地1998-2001年产值状况图

这些条件与要求,是环保产业基地自身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建设环保产业基地的进入门槛,同时又有利于促进环保产业基地健康快速地发展。这就是为什么10个部级的环保产业基地都会建立在工业经济发达的地区的原因,这也就是为什么几乎每个地区都要把环保产业当成地方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却只有不多的几个省市的环保产业才发展得较好的原因。

3.3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我国在对环保产业基地发展的指导方面,可谓政出多门,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部门来对其进行引导、规划和管理。这种分散管理的情况,不仅不利于环保产业基地的顺利发展,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3.4缺乏竞争机制

环保产业基地发展,不仅要符合自身要求和发展规律,而且还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各种要求和运行规律。由于目前我国的环保产业基地缺乏统一的指导,尤其是政府主导型的环保产业基地占有相当的比例,政府意愿和人为因素较多,与市场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规律不相符合,以致于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缺乏相应的竞争机制和发展后劲,阻碍了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

4中国环保产业基地发展的对策

4.1加强统一规划指导

由于国家缺乏对环保产业基地进行宏观调控,这就使得环保产业及环保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目前,部级的环保产业基地已有10个,各省市也纷纷提出要建设自己省域内的环保产业基地,并把环保产业的发展作为当地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具有自身的要求和特点,并不是每一个省都适合发展环保产业,也并不一定每个省都要建设环保产业基地。为避免各地一哄而上,重蹈大而全小而全建设的历史覆辙,就必须要对中国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和规范指导。

4.2积极鼓励环保产业基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环保设备的制造主要集中在环保产业基地,而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只有出台鼓励环保产业基地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政策,才会对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另外,制度安排曾一度成为制约环保产业基地的重要因素,因此,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环保企业自身,都要通过制度创新来吸引各种人才和各种企业入驻。只有这样,环保产业基地才会有活力,整个经济也会充满活力和保持可持续发展。

4.3增强环保产业基地的整合能力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环保产业涉及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工程施工、设备制造等各个环节。为了加速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就需要进行跨行业的购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使之成为环保产业的一支生力军。而购并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的整合能力,包括品牌的整合,管理的整合和人力资源的整合,而只有在科研、组织、金融、社会资源等某些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才有可能拥有这种整合能力。因此,作为环境科学技术转化中心和环保产业依托的环保产业基地,就必须通过强化自身的优势,以增强整合环保产业的能力,从而促进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另外,由于企业整合能力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社会基础,如社会法律对某一企业行为的允许和保护,这就要求企业在增强整合环保产业能力的同时,政府一定要加快社会的改革和完善各种法律制度,使之适应企业的整合行为,并为之服务。

4.4政府引导与企业自主相结合

在发展环保产业基地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听从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的指挥,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应运用非市场的政府调控手段,调动各地发展环保产业基地的积极性,引导地方和企业研究环保市场的规律,按照市场的需求发展环保产业基地,维护市场秩序。在这点上,各地应摆正位置,发挥区域特色和区域优势,找准自己的产业定位。

环保产业展篇2

【论文摘要】:我国的国民经济正在持续、快速地向前发展,环保产业的健康成长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立足现实,环保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环保人去解决。

中国的经济步伐已经跨进了二十一世纪,各行业纷纷从全方位剖析自己,完善自己,使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被世界上许多经济学家视为“朝阳产业”的环保产业在中国走过了二十几年的历程,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其产品与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有些优秀产品和技术能够与国外先进的同类产品和技术媲美,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外先进环保产业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必须看到环保产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目前环保产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1.1地域性观念影响环保产业的进步

地域性观念来源于地方保护主义,这种思潮的形成使中国环保产业市场被人为地分为很多区域。部分环保企业公司不是凭借市场规律,利用自己的科研技术和企业实力,而是利用非市场因素占领一个势力范围或者称霸一方市场。这种观念的形成因素也包括外地劣质环保产品冲击市场,造成环保市场混乱而给当地企业带来心理恐惧。

1.2环保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环保产业包括环保设备生产、环保技术服务、三废综合利用、自然生态保护、低公害产品生产五个方面。从全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五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很不平衡,各所其占比例悬殊。据统计,目前我国环保产业中,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占55%,环保设备产值占30%,环保技术服务占10%,低公害产品开发产值占4%,自然生态保护收入仅占1%。可以看出,后三项所占的比例过小,其中环保技术服务的份额过小也说明环保科研技术未能和工矿企业的清洁生产、污染治理有机构的结合到一起。

1.3环保产业集约化程度低,产品单调

从环保产业的发展史上看,环保企业的建立,投资少,规模小,较分散,多为自发转型而来。虽经多年的发展,不少企业仍然是“小打小闹”,难以形成规模,真正在全国叫的响的企业和环保产品不多,具备成套设备制造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企业也是屈指可数。从环保产品发展的种类上看,我国的环保产业大部分集中在粉尘、污水两大领域的技术开发、设备生产上,而两者的应用条件受到企业所处地区的经济能力约束,也受到市政建设等多个部门的制约,于是“竞争激烈,生意难做”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

1.4环保产业的培育、宣传力度不够

环保宣传的重要性已逐渐被许多环保产业人士所认同,但较多的环保部门和环保企业侧重在环保展览会上对产品的宣传,而在全国各地开展有声有势和持续性较长的环保宣传系列活动较少。环保宣传未形成气候,各级领导未将其提到议事日程上,群众没能发动起来,舆论导向力度不够,环保产业市场就不会培育完善。环保产业市场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前进的速度势必减缓。

1.5其他因素阻碍环保产业的正常发展

1.5.1环保产业市场仍处于买方市场状态。许多污染企业上治理项目多是一种被迫行为,业主在选择承接治理项目单位时的心态也是特殊的,这种消费心态也使得环保企业之间的竞争进一步激烈化。

1.5.2受以罚代治政策弹性的影响。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单位进行罚款是理所当然的,是我国环保法规正确性的体现。但是有些单位却利用了法规的弹性作为护身符,宁交罚款而不愿投入治理。这样,环境污染得不到根治,潜在的环保产业市场也得不到开发。

1.5.3还有一些不规范的非经济、技术、价值因素影响着环保产业市场的公平竞争。

2.解决环保产业存在问题的探讨

现实的环保产业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的混乱状态,这十分不利于中国环保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应对入世后国外环保企业的强有力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对此环保人必须有清楚的估计和认识,认清自己,看清形势,通力合作,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

2.1建立完善的环保产业行业体系

实行行业管理首先必须建立环保产业的行业体系,不成体系,行业管理也无从谈起。因此,需要按环保产业协会的建立宗旨及组成机制,完善基层产业,建立从上至下、步调统一的跨地区跨部门的行业管理体系。各级环保产业协会建立自律性运行机制,维护职业道德,树立行业新风,始终保持协会的社会团体性质。正确发挥其服务、沟通、公证监督的作用,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达到强化行业管理的目的。

2.2环保企业要形成新的市场运行机制和技术产品结构,以科技为依托,质量为后盾,解决好开发与经营的关系

我国的环保企业要深入实际,了解市场信息,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产品开发,抓好质量,在研究市场的同时,去引导用户消费。环保企业开发产品不应盲目,更不要跟着别人一窝蜂去搞,而是将眼光放在更高层次,放在尚未开发的处女市场更有意义。环保企业要从科研上主动出击到市场第一线去寻找课题,解答难题,从设计上善于总结,不断优化工程设计,为市场提供科技精品,使自己的技术全面化、产品多元化。此外企业还应努力去开发如环保技术服务等环保产业市场,使整体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2.3打好宣传仗,实施培育环保产业市场的长远战略

环保企业要善于运用展览、展示、展销、售后服务、技术讲座、bot操作等现代化市场动手段和电视、报刊、广播、图文广告、等现代传播方式,塑造环保形象推广产品成果。我国的环保企业原理惯用“唯我独尊,天下第一”之类的自吹自擂宣传,从而忽视有政府组织的社会性宣传活动,实际上,只有组织有声势的轰轰烈烈的社会宣传活动,使环保知识得到普及,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环保市场才能真正得到培育。群众的环保意识曾强了,一旦发现污染立即投诉,就会形成社会上下齐抓共管的有利局面,把潜在的市场变为现实。

2.4环保企业要抓住历史机遇,迎头赶上当前,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正面临极好的历史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4.1国家实施限期治理及长效管理的机遇

世纪末的“一控双达标”行动是国家实施的限期治理的措施之一,它给环保企业带来了一定效益。限期治理及长效管理是法治,能真正解决保护环境的实质,体现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成就,同时也给环保企业增加了用武之地。

2.4.2加快城市化进程机遇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这就要求有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要建立城市烟尘控制区;加强城市噪音和光电污染管理;倡导清洁生产;推行城市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所有这些均需投入大量资金,无疑将刺激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

2.4.3抓住与世界贸易组织全面接轨的机遇

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会给环保产业带来一定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只要我们有清醒的认识,做好应对准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环保产业的发展应该利大于弊。首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工艺技术和设备、符合国际市场竞争的营销理念,有利于提高我国环保产业的产业层次,加快外向型环保产业的发展;其次,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在于努力实现世界资源最优的使用、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该组织允许各成员国为了环境保护而对本国的企业进行补贴,环境保护在世界贸易组织处理产品标准、食品、安全、知识产权等问题均被视为重要目标,iso14000被益为能向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因此,环保产业特别是其中的设备制造和技术服务将会有长足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正在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环境保护工作更加艰巨,这就要求我们环保人必须加快发展环保产业。

参考文献

环保产业展篇3

关键词:环保投资;环保产业;投资效率;投资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1-0037-05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有关环保产业的研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环保产业在协调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方面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加大环保资金投入,提升环保产品研发力度,环保产业迅速壮大,日益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在借鉴西方经验和结合国情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加大环保投资力度。环保投资从“七五”期间的47642亿元增长到“十一五”期间1375012亿元,占GDp的比重由074%增长至16%;投资效率不断提高,由80%增长至95%;投资结构日益优化,环保投资效益逐步增强。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环保投资的效用仍需进一步挖掘。

环保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一个“投入—产出”的问题,其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投资效率、投资结构、投资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环境下,环保投资政策环境相对稳定,经济整体平稳发展,环保产业成长空间巨大。“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要强化污染物减排与治理、要加强环境监管、防范环境风险。但不难发现,目前西方国家环保投资总量占GDp均达到25%以上,相比之下,我国环保投资总量仍然不足、投资效率相对低下、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这些严重制约环保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真正提升环保产业竞争力逐步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鉴于此,本文从环保产业发展层面入手,以环保投资为切入点,通过探究环保投资、经济发展水平、投资效率、投资结构与环保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试图客观定位环保投资对环保产业发展的影响,系统性分析环保投资通过调节“总量、效率、结构”三个维度影响环保产业发展作用机理及实际效应,从而探寻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方向和着力点。

2.国内外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外关于环保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方式、投资结构与效率三个方面。

投资主体:环保产业投资主体中,公共部门在资金融合、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方面比私人部门更有优势,更能有效地推动环保产业发展[1]。而公私合伙制可降低风险,吸引投资者,透明和负责任的政府与环保投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健康的外部环境是环保产业发展的保障[2]。我国环保产业投资总量不足,投资透明度有待提高,投资结构需要优化,我国政府独大的环保投资模式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发展经济、提升政府执政能力对环保投资的科学利用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需要在调控风险的基础上吸引投资者,进而盘活环保产业的发展[3~7]。

投资渠道与方式:有些学者从征税与补贴角度对环保投资进行了探讨与分析,认为征税的投资效应更大,更能发挥环保投资的效力[8,9]。其他学者在此基础上将单一投资方式与多元投资方式进行对比,结论认为有效的方式与通畅的渠道对环保投资有正向推动作用,是环保投资作用发挥的助推器[10,11]。我国学者在完善与创新多种投资渠道与方式上进行了探索,认为要在现有发展基础上,拓宽投资渠道,改变投资方式,进而让渠道与方式的正向效应得到科学的发挥,最终推动环保产业的平稳有序发展[12,13]。

投资结构与效率:国内外研究表明,环保产业发展受投资结构和投资效率的影响。投资结构方面,投资结构与效益之间是正相关关系,恰当的结构有助于效益的提升;过分单一的结构会阻碍环保产业发展[14,15]。我国要构建“市场运作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按照“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方式发展集约型经济,推动环保产业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19,20]。投资效率方面,学者研究发现投资效率与环保产业发展正相关,认为在提高环保效率时要将眼前利益与长期趋势相结合,要在理清政府、企业、消费者在环保产业市场上的权、责、利关系和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平衡区域发展,在实现环保投资效率提高的同时推动环保产业综合实力的提升[15,16]。

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均是基于单个影响因素进行的分析,多因素分析较少。此外,尽管有学者提出环保投资结构与效益之间是正相关关系,提高环保效率对环保产业发展有推动作用,但系统性分析环保投资通过调节“总量、效率、结构”三个维度影响环保产业发展作用机理、实际效应以及基于全国和区域不同视角进行分析的研究还很少。鉴于此,本文以环保投资为突破口,研究其对环保产业的影响,以期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进而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环保投资的实际效应,推动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3.环保投资对环保产业发展影响研究——全国视角

3.1变量选择和预处理

结合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本文中环保投资指社会投资主体用于防治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投资,主要包括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燃气、集中供热、排水、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等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与噪声治理的投资)和新建项目污染防治投资(建设“三同时”项目的投资),不包括生态建设投资。环保产业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等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环保设备(产品)生产与经营、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服务。

环保产业展篇4

附图

图1 中国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

1.2 环保产业基地与环保科技示范区的区别与联系

环保产业基地属于环保科技示范园的范畴,是环保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环保科技示范园区,不光包括专门从事环保设备和环保产品生产和研发的环保制造企业,而且还包括进行施工、设计和服务等为主营业务的工程类企业和技术服务类企业。因此,在环保科技示范园区,不仅要求入驻园区的企业要以环保产业为发展目标,并要求其在从事环保设备和环保产品的生产和研发的过程中要符合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注重环境保护,实行清洁生产以防止污染。在这点上,环境产业基地应属于环保科技示范园区中的一类企业,其可以在环保科技示范园区,也可不在环保科技示范园区。我们不能把环保科技示范区与环保产业基地混为一谈。

附图

图2 环保产业基地与环保科技标范区的区别与联系

1.3环保产业基地与环保产业及环境保护事业的联系

环保产业基地的功能主要是环保设备制造和环保产品生产,是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环保产业是指能够提供相关技术支持、设备制造与集成、工程承包与施工的产业,是一个国家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基础。

环境保护主要包括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方面的东西,是一个国家社会事业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快和提升了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水平,实践证明,我国环保产业发达的地区,其环保产业基地的建设情况也较其他地区要快。另一方面,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又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则为环保产业和环保产业基地发展提供了可能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包含、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关系。

附图

图3 环境保护事业、环保产业、环保产业基地三者之间的关系

2 中国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状况分析

2.1 中国环保产业基地的概念

环保产业基地是环保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和开发生产为主要任务,以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提供适宜可靠的环保设备和环保产品为发展目标。具体包括城市污水处理设备、城市垃圾处理设备、烟气脱硫除尘设备、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设备、危险废物处理设备、消除白色污染技术和产品、环境监测技术设备、环保型能源生产和新能源开发等几大类。

中国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环保产业基地无论在规模还是在质量上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2 中国环保产业基地的分类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环保产业基地大致可分为二种类型:一种是政府主导型的环保产业基地。这类环保产业基地根据政府的级别,又可分为部级环保产业基地和省市级环保产业基地两种类型。所谓部级的环保产业基地,是指国家有关部委为了促进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而在全国各地设立的部级环保产业基地,目前全国共有10个部级的环保产业基地;所谓省市级环保产业基地,是指各省市为了发展区域内的环保产业而设立的环保产业基地,主要在上海、河北、山东等省市。另一种是企业主导型的环保产业基地。这种类型的环保产业基地是指环保企业为了整合环保产业链而通过购并等多种方式设立的环保产业基地,如清华紫光、中兴环保等。政府主导型的环保产业基地主要是通过招商引资的途径发展环保产业基地,并力求使环保产业成为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主导型的环保产业基地主要是一些实力较强的环保企业为了整合环保产业链,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而通过购并和新建等多种渠道设立的以生产环保设备和技术转化为目的的环保产业基地,这种环保产业基地,可以设在部级或省市级的环保产业基地中,如桑德环保就在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的部级环保产业基地中,也可以按照企业自身的战略定位和发展需要,在全国各地有选择地设立,如清华紫光已在辽宁鞍山、北京密云、北京通州、北京怀柔建立了四个环保产业基地。

表1 拥有部级环保产业基地地区2000年的环境保护相关产业概况

附图

本文就只对部级环保产业基地和环保企业的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做一调查研究分析。其结果见表2,表3。

随着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这两种类型的环保产业基地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相比较而言,政府主导型的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不仅起步较早,而且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和政府的促进作用,其发展呈方兴未艾之势。如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是于1992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一个以发展环保产业为主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共同管理和支持”的单位。同年,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的建设与管理被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工业园的规划用地范围70多km[2],分设一期、二期和配套区三个建设区域。电、水、通讯、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宜兴环保产业基地的产值,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并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表2 我国部级环保产业基地统计

附图

表3 我国部分环保企业环保产业基地统计情况表

附图

3 中国环保产业基地发展的特点分析

3.1 缺乏宏观政策的引导

进入60年代,一些支持和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开始出台,尤其是一些投融资政策相继的出台。特别是近几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产业管理、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的力度,制定和颁布一系列鼓励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第一批)等政策措施。可以相信,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将会吸引众多的社会投资机构和民间投资者大量投资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一直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资金紧缺问题,促进了环境污染的治理。另一方面,国家利用大量的国债资金集中安排解决了一批关乎国计民生的生态环境建设、污染治理和环保产业项目,大大地推进了环保产业的发展。这些举措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环保市场的需求,促进了我

国环保产业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环保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可截止目前,我国还没能出台有关促进环保产业基地发展的宏观政策,以至于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极为缓慢,与同一时期快速发展的环保产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由于环保产业的发展与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具有互补性,这种两相发展的不协调性,就会使我国环保产业基地不平衡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

3.2 进入门槛较高

与其他产业相比,环保产业更具有多学科性和复杂性,这就使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实践证明,发展和建设环保产业基地,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1)具有雄厚的机械制造基础和工业基础,能为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技术资源和人材资源,如辽宁省;(2)环保产业基地要获得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得具备较强的整合能力,以加快社会资源的整合,如北京市;(3)具有创新能力,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4)具有良好的交通环境,使购销渠道通畅成为可能,如天津市;(5)具有运输能力,为客户提供及时方便的服务;(6)其他工业发达,为环保产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附图

图4 宜兴环保产业地基地1998-2001年产值状况图

这些条件与要求,是环保产业基地自身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建设环保产业基地的进入门槛,同时又有利于促进环保产业基地健康快速地发展。这就是为什么10个部级的环保产业基地都会建立在工业经济发达的地区的原因,这也就是为什么几乎每个地区都要把环保产业当成地方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却只有不多的几个省市的环保产业才发展得较好的原因。

3.3 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我国在对环保产业基地发展的指导方面,可谓政出多门,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部门来对其进行引导、规划和管理。这种分散管理的情况,不仅不利于环保产业基地的顺利发展,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3.4 缺乏竞争机制

环保产业基地发展,不仅要符合自身要求和发展规律,而且还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各种要求和运行规律。由于目前我国的环保产业基地缺乏统一的指导,尤其是政府主导型的环保产业基地占有相当的比例,政府意愿和人为因素较多,与市场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规律不相符合,以致于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缺乏相应的竞争机制和发展后劲,阻碍了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

4 中国环保产业基地发展的对策

4.1 加强统一规划指导

由于国家缺乏对环保产业基地进行宏观调控,这就使得环保产业及环保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目前,部级的环保产业基地已有10个,各省市也纷纷提出要建设自己省域内的环保产业基地,并把环保产业的发展作为当地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具有自身的要求和特点,并不是每一个省都适合发展环保产业,也并不一定每个省都要建设环保产业基地。为避免各地一哄而上,重蹈大而全小而全建设的历史覆辙,就必须要对中国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和规范指导。

4.2 积极鼓励环保产业基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环保设备的制造主要集中在环保产业基地,而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只有出台鼓励环保产业基地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政策,才会对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另外,制度安排曾一度成为制约环保产业基地的重要因素,因此,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环保企业自身,都要通过制度创新来吸引各种人才和各种企业入驻。只有这样,环保产业基地才会有活力,整个经济也会充满活力和保持可持续发展。

4.3 增强环保产业基地的整合能力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环保产业涉及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工程施工、设备制造等各个环节。为了加速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就需要进行跨行业的购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使之成为环保产业的一支生力军。而购并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的整合能力,包括品牌的整合,管理的整合和人力资源的整合,而只有在科研、组织、金融、社会资源等某些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才有可能拥有这种整合能力。因此,作为环境科学技术转化中心和环保产业依托的环保产业基地,就必须通过强化自身的优势,以增强整合环保产业的能力,从而促进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另外,由于企业整合能力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社会基础,如社会法律对某一企业行为的允许和保护,这就要求企业在增强整合环保产业能力的同时,政府一定要加快社会的改革和完善各种法律制度,使之适应企业的整合行为,并为之服务。

4.4 政府引导与企业自主相结合

在发展环保产业基地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听从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的指挥,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应运用非市场的政府调控手段,调动各地发展环保产业基地的积极性,引导地方和企业研究环保市场的规律,按照市场的需求发展环保产业基地,维护市场秩序。在这点上,各地应摆正位置,发挥区域特色和区域优势,找准自己的产业定位。

环保产业展篇5

关键词:环境保护产业低碳经济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2

环境保护产业是指国民经济结构中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环境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该产业不仅可以为节能减排、污染控制、污染清理和废物处理提品与技术服务,而且还能够为洁净产品设计、节能技术、生态设计提供相关服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日益加重,环境保护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对于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环境保护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1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从本质上讲,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是生产力最活跃、最基本的要素,只有为劳动者创建良好的劳动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劳动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改善劳动者周围的环境质量,让劳动者在适宜的环境中学习技能、陶冶精神、学习技能、教育后代,既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又可以确保劳动生产的顺利进行,形成稳健的社会生产力,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1.2有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产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环境保护产业逐步成为了新的投资热点,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是今后最具潜力的新经济增长点之一。我国经济发展离不开国内外投资的带动,而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重要途径。为此,国家不仅要重视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更要加大力度发展环境保护产业,营造舒适优美的环境,提高生产、生活的环境质量,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塑造生态城市的良好形象,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

1.3是推动高质量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经济增长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经济数量的同时,在经济、社会、环境等诸多品质方面所体现的优劣程度,所以,如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而环境保护产业不仅可以实现经济数量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还可以通过先进技术和环保策略促进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有利于确保国家经济数量的理性、平稳增长,从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十一五”行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领域,已具备自行设计、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的能力,关键设备可自主生产,电除尘、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保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部分烟气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厂采取市场化模式建设运营。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一些已能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二是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国际品牌产品少。

三是市场不规范。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现象严重;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行效率低;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仍在使用。

四是政策机制不完善。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政策尚未到位,财税和金融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融资困难,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尚未建立。

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合同能源管理、环保基础设施和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服务模式有待完善;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尚待建立和完善。

从国际看,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把实施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刺激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内容。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制造绿色壁垒。为使我国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从国内看,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必须加快提升我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节能服务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着眼于满足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加快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使之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环境保护产业总体水平不高,尚存在产业发展机制不健全、企业环保技术创新进展缓慢、环境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为此,我国必须明确新时期下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落实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环境保护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中国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建议

3.1制定环境保护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国家应当在结合现有各项环保政策和产业基础的前提下,制定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的环境保护产业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通过政策倾斜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使其成为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国家要尽快出台能够促进环保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着力培育一批拥有环境保护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以此带动环保服务业和环保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建立环保产业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给予企业产品技术指导,帮助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技术含量,通过构建环保产品定价机制来引导企业合理定价环保产品,确保环保产品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3.2明确环境保护产业发展重点

当前,我国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力求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事业的协调发展,这为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低碳经济理念下,我国应当明确环保工作重点,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环保产业发展战略,在结合节能减排、绿色制造、污染防治、循环经济等要求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污染防治技术装备产业和环保服务产业,引导工程建设和服务领域企业整合有限资源,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推动环境保护产业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

3.3规范环境保护产业市场

当前,环境保护产业市场混乱已经成为制约环境保护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国家治污减排战略的有效实施。所以,建立集国家规范、地方监督、行业自律于一体的环境保护产业市场监管体制突显其必要性,以达到整顿和规范环境保护产业市场的目的。首先,国家要针对环境保护产业市场制定统一的政策、法规、技术规范、职业资格、产业标准、市场准入条件等,推进环境保护产业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各地环保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能,联合相关部门严厉查处环境保护产业市场中存在的违规违法行为;其次,将环境设施建设市场作为环境保护产业市场的整顿重点,尤其要对重点专业技术领域,如工业行业废水处理、噪声振动控制、脱硫除尘、城镇污水处理等技术领域制定管理办法和规定,以确保环境设施建设市场规范运行。

3.4大力发展环境保护产业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内动力,也是提高环境保护产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加强环境保护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应当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其一,健全技术创新体系。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我国国情编制环境保护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案,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大型企业为骨干,以政策资源、产学研优势资源为基础的技术创新工作路线,制定和落实环境保护产业创新计划;其次,实施环境保护产业标准化战略,不断提升环境保护产业化水平。建立环境保护产业标准化稳定投入渠道,在结合环境监管的基础上研究环境保护产业标准实施办法和保障措施,确保环境保护产业标准化得以顺利实施;再次,环保部门应当设立环境保护关键技术,制定重大装备专项攻关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组织、协调的作用,为该项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充足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环保部门还应当联合其他部门组织,共同实施行业污染治理技术进步示范工程计划,加强对环保设施建设的监督力度,促进行业污染治理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低碳经济理念下,要构建环保科技基础平台,重点组织对污水深度处理、燃煤电厂脱硫脱销、资源循环利用、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等环保技术的研究,增强环境保护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郑丽杰,何伟.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策略[J].北方环境,2011(9).

环保产业展篇6

【关键词】环保产业发展问题

abstract:thepapermainlydiscusseshowtosolvetheprobleminthedevelopmentofthe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dustry.

被世界上许多经济学家视为“朝阳产业”的环保产业在中国走过了二十几年的历程,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其产品与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有些优秀产品和技术能够与国外先进的同类产品和技术媲美,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外先进环保产业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必须看到环保产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

1.1地域性观念影响环保产业的进步

地域性观念来源于地方保护主义,这种思潮的形成使中国环保产业市场被人为地分为很多区域。部分环保企业公司不是凭借市场规律,利用自己的科研技术和企业实力,而是利用非市场因素占领一个势力范围或者称霸一方市场。这种观念的形成因素也包括外地劣质环保产品冲击市场,造成环保市场混乱而给当地企业带来心理恐惧。

1.2环保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环保产业包括环保设备生产、环保技术服务、三废综合利用、自然生态保护、低公害产品生产五个方面。从全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五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很不平衡,各所其占比例悬殊。据统计,目前我国环保产业中,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占55%,环保设备产值占30%,环保技术服务占10%,低公害产品开发产值占4%,自然生态保护收入仅占1%。可以看出,后三项所占的比例过小,其中环保技术服务的份额过小也说明环保科研技术未能和工矿企业的清洁生产、污染治理有机构的结合到一起。

1.3环保产业集约化程度低,产品单调

从环保产业的发展史上看,环保企业的建立,投资少,规模小,较分散,多为自发转型而来。虽经多年的发展,不少企业仍然是“小打小闹”,难以形成规模,真正在全国叫的响的企业和环保产品不多,具备成套设备制造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企业也是屈指可数。从环保产品发展的种类上看,我国的环保产业大部分集中在粉尘、污水两大领域的技术开发、设备生产上,而两者的应用条件受到企业所处地区的经济能力约束,也受到市政建设等多个部门的制约,于是“竞争激烈,生意难做”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

1.4环保产业的培育、宣传力度不够

环保宣传的重要性已逐渐被许多环保产业人士所认同,但较多的环保部门和环保企业侧重在环保展览会上对产品的宣传,而在全国各地开展有声有势和持续性较长的环保宣传系列活动较少。环保宣传未形成气候,各级领导未将其提到议事日程上,群众没能发动起来,舆论导向力度不够,环保产业市场就不会培育完善。环保产业市场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前进的速度势必减缓。

1.5其他因素阻碍环保产业的正常发展

环保产业市场仍处于买方市场状态。许多污染企业上治理项目多是一种被迫行为,业主在选择承接治理项目单位时的心态也是特殊的,这种消费心态也使得环保企业之间的竞争进一步激烈化。

受以罚代治政策弹性的影响。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单位进行罚款是理所当然的,是我国环保法规正确性的体现。但是有些单位却利用了法规的弹性作为护身符,宁交罚款而不愿投入治理。这样,环境污染得不到根治,潜在的环保产业市场也得不到开发。

还有一些不规范的非经济、技术、价值因素影响着环保产业市场的公平竞争。

2.如何解决环保产业发展问题

现实的环保产业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的混乱状态,这十分不利于中国环保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应对入世后国外环保企业的强有力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对此环保人必须有清楚的估计和认识,认清自己,看清形势,通力合作,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

2.1建立完善的环保产业行业体系

实行行业管理首先必须建立环保产业的行业体系,不成体系,行业管理也无从谈起。因此,需要按环保产业协会的建立宗旨及组成机制,完善基层产业,建立从上至下、步调统一的跨地区跨部门的行业管理体系。各级环保产业协会建立自律性运行机制,维护职业道德,树立行业新风,始终保持协会的社会团体性质。正确发挥其服务、沟通、公证监督的作用,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达到强化行业管理的目的。

2.2环保企业要形成新的市场运行机制和技术产品结构,以科技为依托,质量为后盾,解决好开发与经营的关系

我国的环保企业要深入实际,了解市场信息,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产品开发,抓好质量,在研究市场的同时,去引导用户消费。环保企业开发产品不应盲目,更不要跟着别人一窝蜂去搞,而是将眼光放在更高层次,放在尚未开发的处女市场更有意义。环保企业要从科研上主动出击到市场第一线去寻找课题,解答难题,从设计上善于总结,不断优化工程设计,为市场提供科技精品,使自己的技术全面化、产品多元化。此外企业还应努力去开发如环保技术服务等环保产业市场,使整体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2.3打好宣传仗,实施培育环保产业市场的长远战略

环保企业要善于运用展览、展示、展销、售后服务、技术讲座、Bot操作等现代化市场动手段和电视、报刊、广播、图文广告、等现代传播方式,塑造环保形象推广产品成果。我国的环保企业原理惯用“唯我独尊,天下第一”之类的自吹自擂宣传,从而忽视有政府组织的社会性宣传活动,实际上,只有组织有声势的轰轰烈烈的社会宣传活动,使环保知识得到普及,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环保市场才能真正得到培育。群众的环保意识曾强了,一旦发现污染立即投诉,就会形成社会上下齐抓共管的有利局面,把潜在的市场变为现实。

2.4环保企业要抓住历史机遇,迎头赶上当前,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正面临极好的历史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4.1国家实施限期治理及长效管理的机遇世纪末的“一控双达标”行动是国家实施的限期治理的措施之一,它给环保企业带来了一定效益。限期治理及长效管理是法治,能真正解决保护环境的实质,体现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成就,同时也给环保企业增加了用武之地。

2.4.2加快城市化进程机遇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这就要求有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要建立城市烟尘控制区;加强城市噪音和光电污染管理;倡导清洁生产;推行城市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所有这些均需投入大量资金,无疑将刺激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

环保产业展篇7

【关键词】政府环保产业关系

环保产业对于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我国来讲,一方面契合社会公众保护生态和环境、享受蓝天白云的美好愿望;一方面可以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改善国民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国际竞争来讲,环保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本国产品和服务突破国际贸易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最终提升本国在世界上的位置。环保产业的重要性,反过来也呼唤政府的参与和协和。事实上,作为新兴产业的环保产业,对其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还未成为社会公众(居民和企业,尤其是企业)的主动需求,更多的是为符合政府环境法规和政策的需求,这样的现实情况更突显了政府之于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

一政府是环保产业的导向者

政府作为环保产业的导向者的职责主要表现在政府的环境立法执法和政府的政策手段运用两个方面。通过政府的环境立法执法工作,为环保产业发展创造适宜的制度环境;又通过政府的政策手段运用,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

1.政府的环境立法执法

第一,立法方面。我国应借鉴环保产业发达国家的环境立法,针对我国环境保护以及环保产业发展的实际,推动我国环境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从而保证执法依据更明确,执法行为更规范,执法结果更准确,执法效率更高。

第二,执法方面。我国现实中的环境执法体系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样,虽然中央政府出于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考虑热衷于环保产业的发展,但作为中央政府地方人的地方各级政府由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并不一定热衷于环保产业的发展。在环境执法方面也同样存在这样的“委托人”问题,地方政府为了单纯经济利益的考虑从而保护那些不利于环境的利益群体,为环境执法添加障碍。所以说,形成我国自上而下的环境执法的垂直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垂直的环境执法体系能够尽量避免地方政府的干预,从而有效地实现中央政府的法规意图,提高执法效率。另外也要加强环境执法队伍的自身建设,从而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2.政府的政策手段运用

作为环保产业的导向者,政府的政策手段的运用同样非常重要。政府可以运用价格、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手段对环保产业的发展予以引导和调控。

改革费用观念,推进环境价格改革。原来的“谁污染谁治理”的观念在操作上存在固有缺陷,不能反映环境资源的价值,同时也给政府的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建立“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更契合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真正引入“污染者负担、受益者(使用者)付费”的收费制度,才能形成对环境资源使用者的成本约束机制,才能反映出资源的稀缺性及环境的外部性,很好地起到激励企业治理污染的作用,有效地促进污染治理产品、技术服务市场的扩展,将环境资源使用者的被动需求转化为主动需求从而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加大资金投入,拓宽产业融资渠道。环保产业具有资金密集的特点,客观上需要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但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来解决环保产业对资金的需要问题俨然是不现实的,政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来拓宽环保产业的融资渠道。一方面,政府从政策上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环保产业的借贷行为进行扶持,在必要的时候政府要对环保产业中某些不易赢利或赢利甚微的行业予以银行贷款贴息;另一方面,政府引导组建环保产业基金等分散投资风险,提高盈利可能,从而达到吸引投资者投资环保产业的目的。另外,政府也可以为环保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创造制度环境和政策条件。

二政府是环保产业的监督者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与社会公众的监督,环保产业也不例外。作为环保产业监督者的政府首先要明晰环境保护和环保产业发展中的事权;其次对环保产业的行业内部行为及外部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最后政府监督还要结合社会公众的监督,发挥社会公众监督的作用。

作为“国家资产的管理者和保护者”,政府尤其要明晰环境保护和环保产业发展中的事权,合理划分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环境事权: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跨地区的污染综合治理与监督属于政府的环境事权,由政府承担并组织实施;在经营管理中出现的环境风险属于企业的环境事权,由企业承担并纳入其成本约束;个人依据“使用者付费原则”有偿使用或购买环境产业和服务;另外在市场成熟和主体合格的情况下,可以将政府对公共环境建设与运营的环境事权进行转移以纳入市场化操作。可以说,政府对环境事权的明晰是政府实现环保产业监督者职责的重要一步,它是政府监督环保产业发展的起点。

政府要对环保产业的行业内部行为监督,加大行业内部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对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欺骗行为、地方保护行为和行业垄断行为,给予制约和查处,使得劣质高价或劣质低价产品因失去竞争力而退出市场,从而推动建立开放、统一、平等的环保产业市场。另外政府还要对与环保产业发展相关的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例如建立环保产业行业管理规范,促使环保产业管理部门自身的行为得到有效地约束,保证环保产业监管公正、公平和公开,为环保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作为环保产业监督者的政府,同样不能忽视社会公众监督对环保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应积极发挥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社会公众依据“使用者付费原则”有偿使用或购买环境产品或服务,应充分享有和发挥自己的环境事权的作用。由此,政府可以引导社会公众建立长效有序的监督机制,例如可以采取举报有奖制度、开通公众与相关部门的电话等,从而推动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由于个体力量的弱小以及公众中普遍的“搭便车”心理,有必要建立起地方性的群众组织来壮大环保力量,对任何环境资源的使用者进行监督。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其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凸显,而企业在环境资源利用方面的行径直接影响其形象和声誉,所以通过互联网、报纸等舆论媒体,可以形成对企业的环境资源利用行为的有效督促。

三政府是环保产业的服务者

政府作为环保产业发展的服务者,其作用反映在方方面面。首先,政府为环保产业的技术发展提供服务,推动环保产业的科技创新;其次,政府为环保产业的结构转换提供服务,提高环保产业集中度,实现环保产业的经济规模化;最后,政府为环保产业行业协会作用的发挥提供服务,推动环保产业走上自我监督、自我实现的良性道路。

1.加强技术服务,推动科技创新

环保产业具有技术密集的特征,其产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技术水平,环境技术是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环境技术的薄弱将极大制约环保产业的发展。所以说为推动环保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政府应提高对环境技术研究开发的服务水平。一般说来,政府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渠道为环保产业技术进步提供服务:

一是政府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促进环保企业自身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制度,畅通科技成果向现实效益转变的渠道,切实维护进行科技发明、发现和创新的环保企业或组织的利益,从而真正使得环保企业自发形成成为环境技术创新主体的需要,从而加大科研资金开展环保生产技术和生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从而改变资源利用的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二是政府利用国外市场,为本国环保产业引入外国先进环境技术提供服务。与世界上环保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环保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虽然通过自身努力进行环境技术的创新是根本,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对外部市场的运用,应该积极引入外国先进的环境技术并消化吸收进行再创造。

三是政府应该协调“产、学、研”三者的关系,为三者的合作提供服务。一直以来,环保产业过程中的“产、学、研”相分离的情况普遍存在。一方面,由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发的环境技术等科技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经济效益,使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创新缺乏动力和物质积累;另一方面,产业和环保企业本身在开发技术和进行科技创新上不具有优势,致使自身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在低层次徘徊,所以政府应协调三者关系,为“产、学、研”的沟通协作提供服务。例如,可以由政府牵头以股份制的方式组建环保产业技术中心,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环保企业分别以土地、资金、设备和技术等有形和无形资产入股,技术中心可以面向市场承接国家、各级政府或企业的环境技术开发研究项目。

2.优化组织结构,实现规模效应

我国的环保产业中的企业大都规模较小、组织程度低、技术开发能力薄弱、效益低下,少数规模较大的环保企业又多有行政隶属,结构相对松散。为促使我国环保产业的良性发展,政府有必要优化环保产业企业的组织结构,适当地培育环保产业集团,实现环保产业的规模效应。一方面,对规模较大的环保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为大企业间的改组、联合和兼并提供政策服务,从而推动一批竞争力强的环保大企业和环保企业集团的成长;另一方面,政府不能忽视中小环保企业的发展,积极推动中介组织的发展,为广大中小环保企业进入环保大企业生产链环,形成大中小型环保企业之间形成合理分工、有效协作的新型产业关联进行服务。通过政府对环保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的政策服务,从而构造出我国经济发展新时期环保产业的产业组织构架。另外,政府要调控好环保市场的进入和退出门槛,根据环保产业技术资金技术密集的特征,适当提高进入门槛以防止环保产业的过度竞争,又适当降低退出门槛使得一部分过剩企业能够顺利退出市场。政府通过培育大型环保企业和环保企业集团,从而促进生产集中和市场集中,最终获得规模经济优势。

3.扶持行业协会,推动行业自律

环保产业的产业关联性大,与国民经济各部门联系紧密,是一个广泛渗透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跨部门、跨领域的产业。正是由于环保产业关联性大的特点,环保企业的隶属关系比较复杂,针对环保产业的主管部门并不明确。这种情况使得环保产业在发展中,其行业管理显得比其它行业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机制的逐渐完善,政府也应积极转变职能,扶持并引导行业协会逐渐成为环保产业的行业管理主体,使得行业协会担负起引领环保产业发展的历史责任,成为有效联结政府和产业(企业)、企业与企业、环保产业和其他产业的纽带和桥梁。在法律和现实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政府应该为行业协会的运作提供相应的服务。另外,政府还要协助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自律运行机制,使得行业协会服务、沟通、协调、监督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才能一方面完善行业协会的运行机制,促进其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真正地推动我国的环保产业在健康、持续、稳定的大道上高歌前行。

参考文献

[1]李悦主编.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

[2]潘理权、赵良庆.政府在环保产业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环保产业Cepi,2002(5)

环保产业展篇8

摘要“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产值占绿色经济产值的55%左右。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保产业将成为以环境需求激发环保市场释放经济发展新红利的增长点,成为引领绿色经济的支柱产业。文章分析了新常态下环保的新局面以及由此带来的环保产业发展的空间,指出当前发展环保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环保产业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环保产业;新常态:环境质量;污染治理

“新常态”既是中央对经济运行新态势的重大战略判断,亦是当下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运营的新特点。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环境保护迎来新局面,为环保产业壮大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经济新常态开创环保新局面

经济新常态下的环保新常态

一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新时期环境保护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原则,也是环境保护最基本的任务,生态文明建设包含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合理化,稳定发展、平衡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化发展等发展理念,以及十八大确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形势下环境保护长期的常态化任务和目标。

二是环保优先。环保优先是新《环保法》提出的一项创新性原则,首次把环境保护从法律层面提高到优先于经济发展的位置,这也是与经济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相适应的,有利于克服过去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超出环境资源承载力导致环境资源不堪重负、环境污染破坏严重的弊端,也有利于改变过去长期以来存在的重视经济发展轻视环境保护的单纯的GDp崇拜问题,环境保护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成为一种新常态,必将带来环境保护市场的大释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大发展。

三是严格执法。新《环保法》对环境保护作出了更全面更严格的法律规定,对社会各方面都规定了严格的保护环境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对决策者、违法者、执法者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加大了违法追责的力度。因此,严格守法和执法会成为环境保护的一种新常态,任何不严格守法和执法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追究,严格执法将促进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的提高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加速,为环境保护带来新面貌。

四是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环境保护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政策和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和提倡谁破坏生态环境谁污染环境谁付费、政府购买环境公共服务、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政府和民资协同合作的ppp模式,这些新政策和发展模式都需要改变过去的环境保护观念、环境管理管理制度、工作方式、运行机制等。因此,环境保护管理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和治理模式的创新、环保投融资体制创新,都会成为环境保护的新常态。

环保新常态催生环保新变化

在环境管理目标上,以污染控制为目标向以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为目标的战略性转型,污染总量削减向环境风险管理转型。在环境管理机制上,由依靠政府行政执法管理驱动向依靠行政执法管理和市场机制双重驱动转变。在环境服务商务模式上,由单一化向一体化、系统化、优质化、多样化综合服务模式转变,由非合同环境服务向合同环境服务方式转变。在污染治理方式上,由“谁污染谁治理”向“谁污染谁付费”转变,环境污染治理责任转变成经济责任,由过去的非社会化、非专业化、非市场化发展方式向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方式转变,实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专业人干专业事。在提供公共环境服务上,政府由购买环保产品设备和工程向购买环境服务和环境质量转变,由重治理过程向重治理结果转变,实行政府购买公共环境服务: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环境公共事务,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在环境治理的投融资渠道上,政府与私营企业对公共事务的协作中,协作双方身份地位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主要是权力责任义务利益的平等,通过协作各方共同协商、决策、实施,实现共同的公共目标和利益共享。

环保新局面带来环保产业发展新特点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2015年,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预计将超过5万亿元,在环保新常态、新政策、新举措推动下,甚至可能实现更大的目标。就我国目前环保产业技术基础和供给能力来看,环保装备和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在除尘、烟气脱硫、城镇污水处理等领域已形成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供给能力。环保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研发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已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城市污水处理的各种典型工艺在我国已广泛应用,通过多年的技术吸收转化创新,一些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除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出口范围遍布30多个国家或地区;布袋除尘应用水平较高,应用范围不断拓宽:火电脱硫、脱硝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及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基本能够满足环保产业市场的供给需求。

从当前的环境服务市场来看,环境保护市场化进程加快,各类环保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市场化机制逐步建立。随着第三方治理、政府购买环保公共服务、ppp模式和环境监测社会化铺开,提供各类综合环境服务的公司不断涌现,并积极进行环保服务的范围、方式和商业模式不断探索拓展和创新,合同环境服务正在成为替代传统环境治理方式的新模式;环保投融资绿色金融服务业也在积极的酝酿和筹划之中,有些地方甚至进行了绿色金融实践的探索。可以说环保服务业发展迎来了春天。环保产业将进入以环境综合服务为龙头,带动投资、工程、设备和产品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但是,我国环保产业原发自主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产业及产品结构不合理,整体水平和质量仍然有待提高。企业数量多但整体规模偏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低、低端传统产品占比较大,技术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具有激励与制约作用的经济政策环境亟待优化和完善。

新常态下环保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经济新常态带来了环境保护的新常态,环保新常态带来环境保护的新局面。环境保护的新局面将有利于巨大的环保潜在需求市场转化为现实需求市场,以及新的环保服务需求市场的扩展和释放,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目前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在环保新常态的培育和新政策的刺激下,环保产业在七个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表1)。

环保产业发展需解决的新问题

环保产业有了较好技术基础和集群效应,技术开发、设备成套和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市场有了一定发展,特别是国家环保新政的出台,使环保产业从技术和管理上都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完全能够满足我国环境保护市场的需要。但是,当前适应和具体落实环境新政策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还处于探索期,环保潜在市场的释放有限、市场缺乏平等竞争规则、党委政府环境质量责任制不落实、没有具体的考核评价措施,环境执法不严导致的不平等、环境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备,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优汰劣胜的逆淘汰现象还存在,好的技术和服务得不到应用市场,阻碍了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

从环保部门的定位来看,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基本的发展战略路径就是要以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以环境执法为重点,以释放需求市场为引导,通过环境管理战略思想战略重点和战略目标的转变,即由污染总量削减为目标转变为环境质量的改善为目标、由考核总量削减转变为考核质量改善、由重点监督企业环境责任转变为重点监督党委政府环境责任、由政府财政直接投资环保项目转变为政府财政对环保作出实际贡献的项目的奖励,以此来推进环保市场的转变和释放,带动环保产业和污染治理的发展,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

一要解决就环保产业论环保产业、就污染治理论污染治理、没有把环保产业和污染治理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形成“两张皮”,相互脱节,也导致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改善脱节的问题。要通过加强推进发展环保产业,来促进环境污染的治理,改善环境质量,也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二要解决环境市场释放和转化不足的问题,并不是直接去抓环保产业本身,而是采用一切措施释放和规范环保服务市场,通过市场释放,扩大环保市场需求空间,带动环境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促进环境污染治理。

环保产业创新发展思路

抓环境质量

环境管理目标由环境污染总量控制转变为环境质量改善,由注重削减污染物总量改变为注重环境容量,把环境污染治理成效和环境质量改善联系起来,改变过去环境治理和环境质量“两张皮”的状况。这既体现了环保部门环境管理战略思想、战略重点和战略目标向改善环境质量的转变,也能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的实际效果。

抓党政责任

加强对各行业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督查,使新《环保法》中党委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律规定落到实处。加强对各地党委政府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的考核,落实党政负责人环境质量目标责任制,公布环境质量改善的考核结果,对履责不力的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强责任追究,以此带动全面的环境执法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水平。

抓严格执法

健全环境统一管理和部门以及地方分工负责的环保管理体制,在分工管理方面,要坚持责权结合的原则,把具体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制度规范标准,以及对社会和企业具体的环境管理与执法监督的职责,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去落实,企业环境违法都由这些行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去问责和处罚。环保部门作为环境统一管理部门的职责,要从具体的环境事务性管理中解脱出来,由抓微观管理转为抓宏观管理,由重点监督检查企业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地方党委政府,重点抓好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制度规范标准的制定;对行业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履行环保法律责任、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制度规范标准、完成环保计划规划治理措施以及治理绩效、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的督查和年度考核:将督查和考核结果报告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对保护环境履责不力的由全国人大或国务院问责。

抓市场释放

推进环境服务市场的大幅度释放,要对污染第三方治理、政府购买环境服务、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ppp制度的实施等制定可操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和引导地方全面贯彻实施这些政策和制度,推进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全面落实,从而促进巨大的潜在环保市场向现实环保市场的转化,促进环保技术服务市场更大程度的释放,推进环保产业和污染治理的快速发展。

抓绩效考核

环境服务市场的发展治理绩效和环境质量考核是关键,要推动建立社会化的第三方环境治理绩效考核制度和机制,制定绩效考核办法程序规则和绩效考核的追责机制,通过绩效考核监督环境治理服务合同的执行,公开绩效考核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保障环境污染治理服务的有效性。

抓服务平台

以大型的有实力的环保公司、研究机构为依托,建设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中心,建立不同专业领域的环保技术研究开发、设备成套、示范工程、技术转化、污染治理的产业化服务,为环保产业发展和污染治理提供技术保障的综合性技术平台;同时以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中国环境科学协会等单位为依托,建立国内外环境技术、市场、政策、法规、标准等信息平台,提供技术交流、技术推广、技术验证、咨询服务、人员培训、信息收集、数据调查、信息共享等技术服务平台,为环保产业发展和污染治理提供完备的市场服务,为环保产业走出国门服务。

抓融资平台

改变传统的国家财政对环保投资按项目实现立项拨款的方式,应该建立国家环保产业发展基金,国家按年度拨款,同时接受国内外社会捐助,建立专门的基金管理委员会对基金进行管理,建立基金使用制度和基金审计制度,每年公布基金年度使用情况,产生的环境绩效和基金财务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基金主要用于环境保护技术开发、转化、示范工程应用、国家重大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实施的周转资金、贷款贴息,或这些活动取得实际环境绩效后的奖励及奖励环境质量改善考核成绩突出的地方政府。用经济手段激励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取得实际成效。

抓产业规划

改变环保部门过去只重视污染治理不重视环保产业发展,把环保产业和污染治理分离成“两张皮”的状况。实际上,环境污染治理是环保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是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部门要围绕环境保护的供方市场和需方市场,制定加快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环境污染治理的阶段性规划和与之配套的年度实施计划,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要紧密和国家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大型基础建设工程、区域流域环境治理工程相结合,使环保产业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同步发展。

完善配套政策措旌

国家加大对环保的投入,改变传统的事前直接投入项目建设的方式,改为项目运行或失效后的事后奖励或者补贴。每年国家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建立国家环保产业发展基金,用于环境保护先进技术的开发转化、示范工程、产业化应用的奖励资金以及国家重大环境治理项目的周转资金、贷款贴息、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奖励、地方政府改善环境质量成就突出的奖励等。

为民间资本进入环保市场提供渠道和保障,平等对待民间投资者,消除投资障碍,降低投资风险,保障合理的投资利润,加强环境服务质量考核,严惩违反环境服务合同行为,保障相关方的合法利益。

按排污水平实行差别性税收政策,以国家环境污染物标准(排放总量),设定基本的税收基数,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或排放总量的)按基本的基数收税;对超过国家排放标准的(或者排放总量的)按照超标排放的倍数(或超出排放总量的排放量)收税;对优于国家排放标准(低于排放总量)的,按照低于的排放倍数(或者减少排放的数量),减税或者免税。建立环境服务所得税减免政策、环保设备和服务出口退税政策。

实行环境质量产品按质论价或者优质优价政策,把环境服务质量的好坏与经济收益挂钩,加快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权交易政策。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促进环保产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内外部机制。

主要

参考文献

环保产业展篇9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一方面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提供坚实的产业和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潜力巨大,拉动经济增长前景广阔。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节能服务业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可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规划》分析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提出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的总体目标;明确了政策机制驱动、技术创新引领、重点工程带动、市场秩序规范、服务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

“十二五”时期,为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我国将实施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城市矿产”示范、再制造产业化、产业废物资源化利用、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建设、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等重点工程,必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环保产业展篇10

一、我国环保产业现状

我国的环保产业起步较晚,进几年发展较快,但存在着诸多不足:

(一)环保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

首先,我国的环保产业还在起步阶段,企业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因此环保产业呈现出数量多,但缺少大型骨干企业的现象。我国环保企业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专业化水平低,环保企业总数中固定资产小于1500万元的占86%。其次,环保产品结构不合理,差异化程度较低。尽管我国环保企业较多,但环保产品在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差别化程度不大,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常规产品相对过剩,一些急需的污染治理设备又严重短缺。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我国环保产业往往重产品生产而忽视其他方面发展,如环保技术开发、环保咨询信息服务、环保运营服务等方面相对薄弱;另外,产业布局不合理。沿海、沿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环保产业较发达,但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环保产业的发展较慢,有些地区甚至是零,环保企业这种小型、分散的局面,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二)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根据国际经验,当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占GDp的比例达到1.0%~1.5%时,可以控制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当该比例达到2.0%~3.0%时,环境质量可有所改善。可见,为了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改善环境质量,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表1是我国这几年的环境污染投资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这几年的环境污染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变化的幅度并不是很大,而且始终没有跨越1.0%~1.5%这个范围。也就是说我国这几年的环境治理只停留在控制污染恶化阶段,并没有明显的改善环境的成效。这从我国这几年的环境状况变化中也可以看出来:虽然污染气体、工业废水等的处理率有所提高,但是对环境而言,他们的绝对排放量并没有减少,反而微量递增,环境没有改善,仍在继续恶化中。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加大环保资金投入。

(三)环保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

下表是我国这几年的环保产品贸易状况:

从表中可以看到,我国的环保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而且没有逆转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环保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不高。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又缺乏差异性,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因此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四)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研发能力薄弱

环保产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但我国的研发投入却严重不足。我国环保产业1999年总产值6931259.9万元,环境科技工作中的科研课题经费为12094.6万元,只占环保产业总产值的0.17%;2004年该比例为0.19%,只提高了0.02%。另外,投入到环保人才培养方面的资金也很少。目前,在我国环保产业的从业人员中,熟练专业人才和技术经营型人才都很少,而高科技环保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环保产业的研发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差不多只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

(五)环保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

外部环境对环保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比如,公众环保意识的强烈程度就会直接影响到环保的需求程度,需求少发展自然会受阻,反之则有促进作用。我国环保产业起步较晚,市场、政策和社会环境都还不够成熟。在市场环境方面,长期以来,环保建设及设施运行都是政府包打包唱,政府在这方面干涉过多,经济杠杆没有起到调节作用;政策环境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环保机构设置也应更具合理性;社会环境方面,公众的环保意识需要加强。真正治理好环境污染,不仅要靠政府与企业的努力,公众的参与也十分重要。

二、加快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企业、政府与公众的共同努力,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对加快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步伐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企业

企业进行环境保护必须投入额外的人力和物力,需要部分或全部改变生产的工艺流程,这将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特别是对于出口型企业来说,将会直接导致其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一直不是很高。

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企业的配合,倘若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只顾眼前利益,不愿意提高产品的绿色标准,没有环保需求,那么环保产业就很难发展成规模经济。所以,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企业加入环保事业,对一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企业设立较高的环境标准,鼓励其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如改进工艺,寻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等)以及废物利用等手段消解因环境标准提高而产生的成本,甚至从中获利。只有企业的环保意识提高了,需求旺盛了,环保产业才能快速发展起来。

(二)政府

环保产业是一个政策引导型的产业,对国家政策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下面从管理、经济、技术、产业等几个角度,简单概括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相关的一些参考意见。

1.环境管理政策与措施方面,基本为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负担”和强化环境管理。在管理上应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动摇,在“污染者负担”这点上采取生产者全面负责产品生命周期的环保责任;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在管理部门的设置上可以参考奥地利的设置,要注重层级责任分明,任务分工细致。

2.环境经济政策与措施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如排污收费制度、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等的改进。对于那些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的环境基础设施,政府应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免除或减轻其税负,提高环保产业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在环保投入政策方面,首先应该增加国家财政预算用于环境保护的支出。此外拓宽融资渠道,健全我国的环保投资市场,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也是其顺利发展不可或缺的有力保障。

3.环境技术政策与措施方面,主要包括防止环境污染、防止生态破坏、开发利用资源、城乡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清洁生产等在内的一系列技术原则。为推进环保产业技术进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政府可在试点选择一些较好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使我国的环保设备与产品从大量引进转变为自行生产、创造,然后再帮助其他企业推进技术。

4.环境产业政策与措施方面,急需优化环保产品生产市场,改善产品、产业结构。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的条件下,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培育若干拥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能力强的环保优势企业。积极引导中小型环保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为大企业和总承包公司提供配套服务,形成大、中、小型配置合理的产业体系。加快各地环保产业园建设,使环保产业走集约化经营之路,与此同时积极发挥开发区和示范区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快调整环保产业的地域布置,由点及面,由面成片,带动更多环保科技产业园的建立,加速中西部环保科技产业基地的建立与发展,从而促进全国环保产业的均衡发展。

此外,政府也应该积极做好环境宣传工作,普遍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国家和地方监测网络;做好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的工作;加强国际投资,制定鼓励外国资本参入中国环境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特别政策等。

(三)公众

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可以减少大众对环境的破坏,公众对企业环境治理的监督可以促使企业更多地关注环境的洁净,例如2004年奥地利红牛车队的改建赛道计划就由于市民认为赛道改建工程将带来很多噪音和空气污染而最终流产。中国的国民也应该有保护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意识,其对绿色产品需求的增长显然会刺激企业为满足“上帝”的需求而付诸最为实际的行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有助于各项政策的实施,使环保产业政策的目标得以实现。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政府与媒体的引导。媒体对环保专项行动的讨论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特别是如今互联网已进入人们生活,通过一些网络手段进行宣传,涉及面广,速度也很快。另外,政府方面,如开通“12369”环保热线等也是对公众参与环保事业的一种引导。在政府与媒体的双重引导下,全社会参与进行环境保护的氛围就会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