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庭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9:49

传统家庭教育篇1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满足,但与此同时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精神空虚、道德衰退的现象。现代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不仅要求其具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相比学校教育,家长应更多地承担起对孩子道德教育的责任。

(一)道德教育

传统家庭教育中,古人普遍认为,为人立世,品行为先,要求子女有很好的道德修养,许多家庭把“明人伦”作为教育子女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容,历史上有关家庭与道德论著及各种家规家训中,无不把道德教育作为重点。孔子认为,教育首先要让孩子明白孝敬父母、和睦兄弟姐妹,孔子“不学礼,无以立”的观点为人们普遍接受。李清照的父亲曾教导女儿:“气节和学问乃人世间至贵之物”,不管在人生的顺境还是逆境中,都要养成自立自强的性格,面对生活学会独立和自强,在国家存亡攸关时,要坚守住自己的节操和道德底线。这些是在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道德修养,也是个人道德修养形成与行为表达时应有的价值表现。誉满中外的宋代科学家苏颂在《议贡举法》中,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说得十分明白:“国家取士,行实为先。”“行实为先”就是说政治品德是最重要的。在“行实为先”的前提下,再要求其“行完学富”,苏颂的家庭教育理念与他的人才观是一致的,即“道德为先,文华次之”。如今,人们的物质利益追求日益旺盛,是见义忘利,还是舍利取义,良好的道德修养是抉择的前提。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特别重视对个人道德行为的教育,尤其是孝悌和友爱的伦理道德教育,这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应让孩子从小全面学习传统文化精髓,懂得并掌握做人的基本礼仪规范,让孩子践行基本的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和社会礼仪,通过日积月累的“微善”行动,让孩子们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践行者和弘扬者,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启蒙教育

家庭是人的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是儿童智力和道德的启蒙者,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成长起着奠基的作用。我国古人特别强调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宋学思想家就非常重视早期教育,张载从性、气、习的角度探讨早教问题,发展了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提出“蒙以养正”的观点,认为早期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非常重要,否则,“其始不正,未有能成章而达者”。明清时期的孙奇逢也非常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吸收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幼儿具有爱亲敬长的天性,早期教育就在于巩固其天性中的善性,使之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养成良好的习性,认为“圣功全在蒙养,从来大儒,都于童稚时定终身之品。”为了让孩子将来能抵御社会上种种不良思想风气的影响,从小就要用格言警语对他们进行教育。早期教育是孩子智力开发和知识才能、行为品格形成的真正的基础教育。在教育效果上,童年时期的价值观念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早期家庭教育尤其重要。颜之推就提倡应重视儿童早期教育,“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不然,逮及子弟“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为什么要早教呢?颜之推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他认为小时不抓紧,至坏习已成,才来管教,徒使“父子相夷夷”,而终无济于事。所以,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来讲,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其一生的影响都是极为重要的。

二、教育内容上应注重人格培养和习惯养成教育

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十分重视人格的培养和习惯养成教育,将培养完美人格和良好习惯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现代家庭教育应借鉴吸收这一优良传统。

(一)注重人格培养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子女人格的培养和完善。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强调品学兼修,但是把人格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把培养完善的人格作为求学目的,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一大优良传统。培养完美人格,除了品德教育,还要加强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尊重。尤其是当代家庭中,独生子女问题越来越严重,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过分包办,孩子的意志力和坚韧性得不到锻炼,自立自理能力较弱,对父母和长辈缺乏孝敬之心,这实际是剥夺了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学习生活、在逆境中锻炼意志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应该是一种理,一旦重“情”轻“理”,家庭教育就会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诺伯特•罗素曾说过:那些在童年受到孤独的人要比受到宠爱的人日后更会成功;一个不具备独处精神的人,不可能成为伟人。亦曾有人说过,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的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们的手里———社会的未来必定是新生一代的,父母们肩负着塑造未来的重任。因此,当代父母应把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作为最基本的家庭教育目标,为孩子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习惯养成教育

古人除了重视对子女进行道德观念的灌输外,还非常重视对子女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礼记•内则》中就提出了按儿童的年龄有计划地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思想:“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后人继承这一思想,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举止、言谈、饮食、起居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详尽的要求,现在家庭教育更要坚持这一要求。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寓于家庭生活过程中。对儿童施教,又重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其实就是在行为举止、礼貌用语等方面加强对儿童与青少年的品行教育。古人重视早期家庭教育,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从小就指导孩子安排好日常生活,使之通过有条不紊的生活实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家长指导孩子亲自参与家庭的日常劳动、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比单纯说服教育的方法好得多。形成良好的习惯,要符合礼制的要求,正如荀子说:“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智通,不由礼则悖乱提慢;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因此,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在“礼”的规范之中。“养成教育”的概念是由北京市教育学院关鸿羽教授等提出的,它是指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张首先从生活秩序开始培养孩子的习惯,如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起床、吃饭、上学、做事、睡觉等等,并长期坚持下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形成一切意志品质的必备条件,家长应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小事抓起,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并注意通过经常性的实践锻炼不断加以强化,只有这样才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习惯的养成要靠制度来保证,在孩子还不能达到自律的阶段,家长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并严格要求孩子去实施;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还必须加强孩子的责任感教育,使孩子从小便认识到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长大后才能对他人以及对社会和国家负

三、教育方法上应注重言传身教和环境熏陶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特别重视生命与性情教育,主张知行合一。在家庭教育中,他们不仅重视言传身教,而且重视环境熏陶。

(一)言传身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对儿子的教育不仅仅是言语上的教诲,他终身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念,是身教的最好例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一切影响儿童成长的人当中,身教作用最大的是父母,因此对父母的言行提出了很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陈鹤琴先生认为,在家庭教育诸多因素中,父母的人格因素是施教的核心力量,它对儿童的人格形成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家长,特别是父母,是孩子最经常、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家长亲自给子女树立榜样,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家长的榜样作用是由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具有的天然的示范价值决定的。家长亲自给孩子树立榜样,生动、具体,看得见,摸得着,有亲切感,教育效果好;而且家长处处以身作则,还会进一步提高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威望,可以把握住教育、管理子女的主动权。然而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孩子往往处于“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这样的家庭教育不仅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年幼的孩子处于极为矛盾的道德境地中,对其今后道德人格甚至整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父母应“言教”与“身教”相一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陈鹤琴先生就十分重视家庭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作用。他认为:“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曾强调:“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因此,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及价值观的养成至关重要。

(二)环境熏陶

传统家庭教育篇2

[关键词]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8-0090-03

一、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内涵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及家庭环境对儿童在传统体育项目方面的教育,使其掌握基本传统体育项目技能。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是传统体育项目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家庭教育在众多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每个人来说家庭生活是最亲切的,家庭教育是必须要接受的并且长期进行,伴随终生的教育,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使受教育者更为容易接受和喜爱并且能够长期坚持进行的,是相比较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具有显著效果的教育方式。

二、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特点

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展应主要依靠家庭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类型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等,家庭教育在传统体育项目的教授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具备其他教育类型所不具备的特点,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交流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情感交流的特点,家庭成员之间是血脉相连的,互相拥有着特殊情感的亲人。在家庭环境氛围中,家庭成员之间都有割舍不了骨肉亲情,注定了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也离不开情感因素。在传统体育项目的教授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可以很好地沟通与交流,不会出现陌生人间的尴尬,能够更好地接受理解教育者教授的内容,不仅使被教育者学习了传统体育项目的技能,还从中可对其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从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中增强自信心与面对挫折的勇气,使其达到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融洽的家庭氛围。

(二)广泛性和全面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广泛性,每个人都有家庭,每个家庭都会有家庭教育,而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人和家庭组成,每个人都会接受家庭教育,社会中受教育面较大、影响较深,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也具有广泛性,人们都能较为普遍的接受传统体育项目的教育,相对比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而言,进行家庭教育的教育对象更为广泛,更有利于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全面性,第一,家庭教育针对的不仅是家庭中的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是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过程中不是针对儿童、中年人、老年人中的某一类群体,而是全面的对教授对象进行体育项目的教授。第二,在传统体育项目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体育项目技能,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也从中可以体验到传统体育项目学习的乐趣与意志品质。最终达到传统体育项目很好的继承与发展的同时家庭成员能够得到身体、心理、道德的全方面培养。

(三)长期性和渗透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长期性,当人作为自然体而降生的时候,便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要伴随人终生的,在一生中人要同时扮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而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更具有早期性、连续性和持久性。当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长期进行时,被教育者较容易的培养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习惯,有利于传统体育项目技能的学习与巩固,使受教育者可以较好地掌握与熟练的应用传统体育项目,从而达到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展。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渗透性,“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不是因为父母有很高的教育手段,而是因为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渗透性的,父母的言行和教授的内容是子女最容易接受学习的,家庭生活中的生活习惯,成员之间的关系,文化氛围等各个方面,都会对子女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传统体育的家庭教育具有渗透性,家长可以潜移默化地将传统体育项目教授给子女,使子女在无形之间产生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喜爱并且长期坚持进行学习和锻炼,从而养成良好的传统体育项目锻炼习惯,达到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四)针对性和及时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对每个人来说,父母都是自己最为亲近与信任的人,在父母面前不需要进行任何的防范和伪装,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性格、脾气、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真实的状态是最为了解的,所以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父母可以凭借自己对子女足够的了解,针对子女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个人喜好等各方面因素,选择适宜子女的传统体育项目以及方式进行教授,,使子女在学习传统体育项目初期就可以比较容易的接受与喜爱这个项目,避免或减少教授过程中因为选择的项目不当或教授方式不适宜而产生的各类问题。在教授传统体育项目的过程中,父母能够直接得到子女学习状况的反馈,也可以从中发现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使问题能够对得到及时的处理,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体现了及时性。

(五)继承性和灵活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继承性,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内容与方式方法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家庭氛围、家庭文化、家庭传统等都在不经意间被继承着流传下来,例如“家训”、“家风”等,人们在接受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后,无形之间也影响了自己的教育方式与内容,当自己处于教育者的角色中,便会将自己在被教育时接受的内容继承性的传授给被教育者,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是具有继承性的,不仅可以使传统体育项目被长期永久的保存下去,也保护了传统体育项目中所蕴含的传统民族文化与精神。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灵活性,家庭是社会组成中除了人以个体存在以外的最小组成单位,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是小范围、小群体活动,可以在不需要任何的组织或正规的运动场地,便可进行的活动。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不会受活动时间、地点、人员等因素制约,各方面因素与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都较为灵活,能够更好地使传统体育项目得到继承和发展。

三、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对策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关注度逐渐降低,社会中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风气淡薄,家长对传统体育项目认识不准确,亲子行为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等都是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中产生的问题,为了使传统体育项目更好的继承与发展,针对其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提出以下几个对策:

其一,转变家长对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认识

许多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只是在孩子没有步入学校之前,家长所承担的教育责任,而学前阶段的家庭教育也只是保障了子女的正常成长,至于子女的身体、心理健康等问题不会有较明显的显现,当子女进入学校教育阶段,则教育义务就应该由学校承担,更何况是传统体育项目这种体育技能的学习。更有甚者认为,子女根本不需要接受传统体育项目等这种体育技能的教育,“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使学生永远摆脱不了单一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最终家长将子女培养成为了“考试机器”,而忽视子女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心理、道德、独立自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不能使子女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首先要转变家长对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从思想上使家长得到改变,让家长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意义,在重视子女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关注子女的身体素质状况。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不仅教授子女体育项目技能,还使他们接受了我国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在增强体质同时继承和发扬了民族传统体育。

其二,家庭教育中将传统体育项目于文化精神相结合

家庭教育中传统体育项目与文化精神完美结合,更有利于人们接受学习传统体育项目。传统体育项目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至今为止传统体育项目仍然在被继承和发扬。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每一项都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在体育项目的学习过程中父母可以针对子女自身的特点与喜好选择适合子女的项目进行学习,在家庭教育长期的学习中,子女在掌握传统体育项目技能的同时,培养了体育运动兴趣与习惯,也增强了自身的身体素质。传统体育项目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也会使子女受益匪浅,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在技能上体现出人类的智慧,其中蕴藏的文化精神更为深厚。在传统体育项目学习过程中,也是对子女无形中意志品质的磨炼,要使子女明白“人生自古多磨难”这一人生常态和基本道理,鼓励子女博学广识,增强其自信心,教会其以正确的归因方式,使其理智、从容地对待挫折,放手让子女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感受挫折,通过真实的挫折及其感受来提高其耐挫、抗挫能力。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不仅是子女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还磨炼子女的意志品质和面对挫折的勇气,达到身心发展的目的。

其三,采用多种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方式

在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采用多种教育方式,例如全面系统的教育方式,家长全面地将传统体育项目教授给子女,可以是子女从众多的项目中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长期学习,使子女系统的了解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内容以及其蕴藏的文化精神,最终子女自觉坚持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周期性的重复教育方式,在传统体育项目学习的初期,家长应针对子女的特性进行有计划的教授,在学习过程中持续的周期性进行重复训练,直至将传统体育项目锻炼成为习惯,可以使子女更好地掌握传统体育项目技能以及流畅的运用体育技能;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在传统体育项目学习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的作用影响深刻,当家长在教授子女传统体育项目技能,培养其传统体育项目锻炼习惯的同时,家长已经将其作为自己的习惯而进行,那在学习过程中,子女在无形之间会受到父母的影响,逐渐将传统体育项目锻炼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而达到

其四,提高国家和社会对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关注度

传统体育项目的关注度在逐渐降低,而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的关注更是少之又少,为了使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能够得到继承和发展,必须提高国家和社会对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关注度。首先,应建立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相关机构,健全关于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制度,使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过程中有较为系统的、完善的制度和方案可以遵照。其次,明确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内容,将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编印成册,可以提供给广大的家长们作为学习参考,避免或减少在进行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时盲目学习,适得其反。

四、总结

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展应主要依靠家庭教育,而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推广和发扬主要依靠国家、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努力。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使子女掌握传统体育项目技能,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家庭成员感情交流,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及增强子女自身意志品质和抗挫折能力,最终达到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社会形成良好的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风气以及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永久的保存和流传。

参考文献:

[1]容中逵.家庭教育:你在传统文化传承中都做了些什么?――论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6):54-57.

[2]宗秋荣.“中国家庭教育发展论坛”综述[J].教育研究,2004(8):92-94.

[3]刘曼航.民俗体育与民族体育在国学教育中功能互补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6):88-91.

[4]张进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52-57.

[5]赵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及发展[J].体育学刊,2007(5):78-81.

传统家庭教育篇3

论文摘要:通过对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产生根源的分析,探讨了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理念、原则与方法,进而探索挖掘了传统家庭教育观的现代价值及对当代家庭教育的现实意义。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重视以“孝悌”、“忠义”、“仁爱”为主要行为规范,以父母兄长的言传身教为主要方式,集中体现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教育理念中,强调父母、兄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 

 

一、传统家庭教育观产生的根源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首先,传统农耕生产方式的影响。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传统经济是一种十分典型的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在我国传统社会,生产方式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相对独立的家庭经济体是儿童接受教育及成长发展的主要场所,儿童从父母等长辈那里受到勤劳、俭朴品质的教育,并且学到各种生产劳动技能。可以说,传统的生产方式是家庭教育思想的产生的决定因素。 

其次,传统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的传统生产方式决定了传统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和消费封闭循环,自给自足。在家庭中,由于生产是第一位的、是家庭存在的保障,生活由生产所支配,并服务于生产。家庭生活和物质生产是直接统一的,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基本活动是吃、穿、住和劳动。传统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在家庭内得以体现。古人传授给儿童一生中所需要掌握的各种生活技能和要领。因此,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传统我国社会家庭教育的直接条件。 

第三,传统社会和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传统的社会文化观念以儒家文化为基础,讲求“忠、孝、义、仁、礼”等伦理纲。传统社会中人们的家庭观念强,对家庭的依赖性大。在家庭与个人及社会的关系中,往往把家族视为枢纽和关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服从于“齐家”,“齐家”又是为“治国平天下”之本。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对儿童的教育是首先着眼于“成人”,然后才是“成才”,而且通常将道德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培养儿童劳动、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文明行为,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品质。 

 

二、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理念、原则与方法 

1.传统家庭教育的理念 

我国古代的家庭是缩小了的社会,它集生育、生活、生产的功能于一身,整个国家实际上也是以无数个分散的家庭为基础的。可以说,家庭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维护家庭的利益是家庭成员的重要使命。家庭中的每一成员都要有安身立命的责任感,也接受着这种观念的教育。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一直将德育放在首位。讲究儿童的“认识上的笃信、意志上的锻炼与感情上的陶冶”三个环节,把加强“知”、“情”、“意”的修养与锻炼作为儿童德育的主要内容。 

2.传统家庭教育的原则 

其一,重视早期教育的原则。我国传统家庭重视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孔子提出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精辟见解,后来的颜之推提出,在孩子生下来以后,就要用仁孝礼义来要求他们,当儿童知道了颜色,懂得了喜怒之后,便要开始教育他们。这一原则对于今天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都有深远影响。 

其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原则。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式有言教和身教两种,并且特别重视身教的作用,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谈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它强调家长要以身作则,才能教育好后代。 

其三,维护家庭集体利益的原则。在我国传统家庭中,父母教育儿童要主动地维护家庭与集体的利益,要做一个“仁孝”的人。要志存高远、孝顺长辈,要维护家庭、集体乃至国家的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家庭、集体的利益产生不一致的情况时,个人利益要主动地服从整个家庭、社会集体的利益。 

3.传统家庭教育的方法 

其一,严格教导,反对溺爱的教育方法。严格教导、反对溺爱的教育方法在我国古代的家庭教育中非常普遍。史称康熙皇帝教子严格有方,为家庭教育中的楷模。他要求皇子们“从小就在劳动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并习惯于食用粗糙的肉类”,正是这种严格教导、杜绝溺爱的家风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接班人。 

其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式的教育方法。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由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差,易于接受直观形象教育。因此,道德教育不能采取长篇大论的说教,而应“行不言之教”。父母兄长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儿童,这种榜样教育的效果胜过言教。 

其三,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在处理家庭教育爱与教的矛盾方面,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形成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古人用“严父”和“家严”来形容父亲,用“慈母”和“家慈”来形容母亲。而司马光说过,“慈而不训,失尊之义;训而不慈,害亲之理。慈训曲全,尊亲斯备。”就是指父母只有慈严结合,才具备了大义和亲情,是完整的家教。 

三、传统家庭教育观的现代价值 

1.要重视儿童的品德培养 

传统教育非常重视对儿童良好品格的培养。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然后才是其他教育的问题。反观今天我们的家庭教育,一些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只是片面的重视智力开发,简单的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孩子将来的发展就好,结果造成有些孩子“高分低能”,有些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眼光狭隘”毛病;还有些孩子因学习压力过大,导致性格孤僻,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可见,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加强儿童智力开发的同时,应重视对儿童的品德教育,让他们学会做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和幸福。 

2.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父母长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并加以借鉴和利用。对于儿童而言,终日与父母相伴,父母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样学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长辈要牢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并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 

3.教育儿童应磨练其意志,锤炼其情感 

清代名臣曾国藩身居要职,家庭富足,但其对子女要求却是异常严格,不搞任何特殊。曾国藩认为,现在让孩子多吃一点苦,多在困境中磨练,能让孩子将来少受点苦。尽管平时常年在外,但他会定期给儿女们写家书,通过家书来教育子女,即著名的《曾国藩家书》。后来,曾国藩的子女们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今天,我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大幅提高,年轻的父母们对孩子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然而,溺爱式的教育,虽然极大的满足了儿童的物质需求,却忽略了对儿童意志的磨练。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儿童,意志一般比较薄弱,情感淡泊,遇到困难往往手足无措,无所适从。父母的本意是为了孩子好,殊不知这样一来反而害了孩子。由此可见,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在关注其物质条件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儿童意志的磨练和情感锤炼,唯有这样,孩子才会健康地成长,长大后顺利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杨鑫辉,汪凤炎.中国传统教育的理念探讨[j].江西教育科研,1998,(6). 

传统家庭教育篇4

刚刚接到张老师给我的这个任务,我反思了很久,想了很多,究竟什么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我们的传统美德教育怎样才能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孩子接受,回想一下我家孩子从小到大的教育中,我觉得“爱”是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一切德育教育的基础。

我要说的第一个方面爱——爱家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说“我爱你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可是他们真的懂得怎么去爱么?我的爱人几乎一年中有200多天在外地,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可以说孩子是我一手带起来的,一个家庭所有的活全是我一个人完成,还有我自己的工作,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我就有意无意的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中来,除了整理自己的玩具以外还会让孩子帮我刷刷碗,洗洗菜,洗洗自己的小袜子。其实开孩子是洗不干净的,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妈妈的不容易,妈妈的辛苦,让孩子心疼妈妈。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吃蛋糕,刘俊彤就不想吃了,所以她就把蛋糕故意扔到了地上,然后一脸卖萌的和爸爸说:“爸爸,掉地上了”,我和孩子爸爸什么也没有说,把蛋糕捡起来,把沾到地上的一面用小刀一点点的削掉,然后就给孩子,让她继续吃,后来孩子爸爸在网上找到了贫困山区的图片,让她看看那些没有蛋糕吃的孩子,看看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又找了一些爸爸工作时的照片,工作的环境,看看爸爸在外面都做什么,感官上体验一下父亲的辛苦,感受一下还有很多孩子生活的很艰苦,让她知道现在生活的不容易,从那次之后就再也没有浪费食物。我想说的是,不要怕把你的辛苦和你的不易告诉孩子,觉得是不是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其实孩子是真的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能接受,也能理解爸爸,妈妈的不容易,因为他们需要成长。

我想在座的家长都有这样的期望,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习拔尖,能在学校表现优异,将来能考上很好的大学,能有很好的前途,那么怎么样能让孩子学习好,可以说是很多家长都困惑,有一句话叫做“亲其师,信其道”,我要说的第二个方面——爱老师。老师在孩子一生所起到的作用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作为一名工作了十几年的教师,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我深深的理解作为老师的不易,也能理解作为家长得期望,我记得那时孩子刚刚上幼儿园,每天睡醒了就会大哭,咱们幼儿园的老师每次都会抱起来哄孩子,回到家里我就问孩子在幼儿园老师都教了什么,老师每天都会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什么,老师都会为小朋友们做什么,孩子说的并不全面,我还要提示、补充,然后对孩子说“你一哭,小朋友们就都醒了,还没有睡醒,就都吵醒了,那是不是都得哭呢,老师能抱过来么?老师每天都要做那么多的事情,多辛苦啊。”其实孩子当时并不能很理解老师的辛苦,但是只要是妈妈说的,那就是对的,那就要听,所以慢慢的,她就能知道,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话,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平时我家刘俊彤在幼儿园帮老师摆水杯,摆鞋子。

有的人可能认为现在只是在幼儿园,只要不淘气,不挨欺负就可以了,其实我们的孩子现在也在学习一些知识,也要上课,还有一些习惯的养成。那么听老师的话,她就会注意听讲,对于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专注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妈妈老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心得:不要在你的孩子面前说任何一位老师的不好,可能这位老师有这样或者那样让你觉得不满意的地方,其实每一位老师站在讲台上都会倾囊所受,都会对孩子付出真心,你的观点,可能就会影响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甚至开始讨厌老师,讨厌老师是最要不得的,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爱他们的老师,理解老师。我还是那句话亲其师,信其道,尊师重道是我们的优良传统美德。

说到老师我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学生时代,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总是会有那么几个好朋友,有的甚至会从上学一直到现在都是很要好的朋友。你们的孩子有好朋友么?我想很多家长都会说“有啊”,孩子们爱他们的朋友么?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个方面——爱朋友。现在很多家庭是“四二一家庭”,或者是“四二二家庭”,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只有一个樱桃,孩子自己很自然的拿起就吃了,她问过你们“妈妈你吃么?”在家是这样,那和朋友相处的时候呢?只有一辆小车,两个好朋友都想玩,怎么办呢?小朋友之间会谦让么?其实回想一下我们的朋友,你是否遇到这样的朋友,好吃的得她先吃,好玩的得她先玩,大家在一起他永远是那个没有带钱包的?这样的朋友你还会和他好么?慢慢的就疏远了,可以说朋友之间的相处是分享,是奉献,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有的家长会说我总是让孩子谦让,孩子都能做到么?我觉得在家庭生活中同样可以教会孩子们如何与朋友相处,洗了一盘樱桃,孩子馋的口水都要流下了,也要让孩子和大家一起分享,先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然后是爸爸妈妈,最后才是自己,分享是习惯,慢慢的她和小朋友相处中也会分享,也会谦让。不知道你们看过一部青春偶像剧《忽而今夏》,主要讲述的是一对小青梅和小竹马的爱情故事,在这部剧中也可以看到另一个方面的问题,主人公何洛是一所重点高中的学生,属于体育特长生,因为学习不好甚至遭到了学校的劝退,她这时候遇到了超级学霸章远,而且她还有一个与姥姥相依为命,靠奖学金、补助和打工上学的学霸云薇,后来章远帮助何洛补习功课,最后都考上了国内知名大学。在何洛成功的路上如果没有遇到章远,云薇,那么她能考上重点大学么?所以说朋友在孩子的一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孩子们并不能分清楚谁更优秀一些,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引导,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大家都懂的,我在平时的教育中很少提到哪个孩子好,我总是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和孩子说“你觉得这样做对么?”以此为例子侧面对孩子进行教育,我自己觉得这样的方法更好一些。

传统家庭教育篇5

关键词:传统文化精华渗透家庭教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星光闪耀、熠熠生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怀、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崇尚道德的价值观、讲求整体的思维方式、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教育是现代人十分关注的问题,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千千万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将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注入家庭教育之中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力

(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孩子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底蕴

《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人们立足于天地间确立了标准。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凭借这种精神,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豪迈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于个人而言,自强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进取的动力,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家庭教育中就应该让孩子懂得:有了自强不息,才能坦然应对生活中的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走向成功,做生活的强者。

(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赋予孩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十分强烈,孟子就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然”,个人的生命存亡、事业成敗和国家的盛衰強弱与是否具备忧患意识休戚相关。正是儒家这种心系天下的忧患意识焕发出人们強烈的入世精神,催生出“士不可不宏毅,任重而道远”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起人们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志存高远、心系苍生、以天下为己任这些理念从小抓起,贯穿于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有利于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把个人奋斗与国家民族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之中,在为国家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

(三)崇德尚德的家风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儒家文化历来注重道德品格的追求,以期在人格的修养中实现自我完善。古语曰“德是为人之本”,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如果得不到正确的行为规范的指引,不重视高尚人格品质的健全完善,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培养,极易出现各种问题。因此,思想道德教育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能欠缺。

(四)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助于和谐理念的养成

基于对自然的敬畏意识,形成“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观念,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和自然界的一体化而实现个体生命的永恒化。从小给孩子灌输这种理念,有助于他们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和睦相处,懂得完善自身、尊重自然、尊重他人。

二、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1、重智轻德教育影响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到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等关键问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失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必要的理想信念,积极向上的生活目标与追求,容易导致精神空虚、无所事事,是非观念淡薄,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期望值过高教育,使孩子丧失了感受快乐、体验生活的机会,成长容易出现偏差。

因为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甚至把自身的“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体验生活和感受快乐的能力,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二)家庭教育方式缺乏科学性,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1、溺爱型教育,易养成孩子自私骄横的性格,不利于人际交往。

中国的父母爱孩子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但部分家长的爱却不够理性,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许多失误。只是付出而不求回报的养育方式造成孩子习惯了接受,习惯了索取,习惯了只考虑自己的结果,形成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的性格,自私骄横、惟我独尊不利于将来的人际交往。

2、放任式教育,使孩子行为缺乏规范,易造成人格缺陷。

一些家长因为忙于事业或是自身条件限制而无暇、无奈顾及教育孩子,对子女的行为举止采取不加干涉的态度,放任自流,在这种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极易形成冷酷自大、目空一切、玩世不恭的不良性格。

三、如何发挥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传统文化在历史的荡涤、世世代代的传承中,显现了巨大的魅力和光彩,引入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自强不息、志存高远为孩子的人生指引前行方向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对理想不懈追求的真实写照和集中表现,鞭策着人们为理想而不懈追求、执着奋斗。志存高远的精神从小养成,能够让孩子终身受益,有助于他们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人,个人梦想融入到社会进步中,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共发展。

(二)修身养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个人长大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社会伦理道德知识的积累和熏陶。家庭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至关重要,可以说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施教者应该是家庭中的父母,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大部分时间又是在家庭中度过的,为人父母者应做好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工作。

(三)长盛不衰的传统美德铸就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刚直不阿、廉洁奉公、热爱祖国、敬老慈幼、节俭不奢的传统美德,历经岁月的荡涤,根深蒂固,应用于家庭教育中,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理想、兴趣、诚实态度、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培养。培养孩子活泼、开朗、进取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强烈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鼓励孩子朝着习惯良好、品行端正、目标远大、意志坚定的方向努力。

参考文献:

传统家庭教育篇6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家庭化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191-02

一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状况

1.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

经历了漫长的五千年历史洗礼,中华民族体育已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民族体育将中国各民族共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融会贯通,它既能将每个民族的社会、经济、、风俗、历史文化等因素进行结合,又遵照体育活动所具有的规则、设施、比赛程序等特点进行组织,是中国宝贵的动态人类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凝聚了祖先的创造力,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象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瑰宝。作为维护中华文化独特性和复兴中华文化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发展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我们必须保护好得之不易的民族传统体育,使其能传承和发展。

2.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程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也在不断地更新,由于民族传统体育诞生于劳动生产活动中,它每一段时期的发展和改善也都带有人类生活所在时期活动的印迹。由于其在人类生产活动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语言文字一样,民族传统体育历经变迁作为记录人类发展历程的“活化石”,被一代代继承下来。如今,人类已摆脱了大自然的束缚,对神灵的信仰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封闭,战争重新定义了人类的生活,体育也成为表现人和人之间竞争和比赛的一种手段。

3.现代体育强烈冲击下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

放眼世界各国,五千年来只有中华民族的文明没有断层。但在一百多年前,西方列强侵占中国,在对中国进行肆

无忌惮掠夺的同时,不断向中国输送着西方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思想受到史无前例的冲击。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长期处在被压制阶段,仔细研究世界体育发展历史,不难发现许多流行的运动项目皆发源于各个国家的民族传统体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色,正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二家庭体育教育的发展研究

1.家庭体育教育的发展状态

随着社会的进步,受到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思想的影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体育不仅仅限于竞技体育,越来越紧凑的生活节奏使得家庭成为实施体育和教育的理想场所,家庭体育教育应作为新世纪中国体育发展战略计划的重要一环不断发展。中国占据着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但家庭体育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切实推广和促进。研究并开展家庭体育教育,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在增强国民体质的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体育竞技水平得到提高,但国民体质却呈下降趋势。以家庭为单位,制定一个长期的锻炼计划,家庭体育教育的发展势在必行。

2.家庭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定义

曾经说过:“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与教育是相互依附的整体。家庭教育将体育运动上升到教育的高度,进而实现体育的家庭化,因此可以将家庭体育教育定义为:体育教育的家庭化,包括以家庭成员为单位的体育活动,家长通过学习体育知识对后代进行体育教育。借助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优良传统,使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更好地实现家庭化、终身化。

3.家庭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内容及其功能

家庭体育教育的重点依然是“体”和“育”。“体”:家庭可根据成员的年龄、性别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民族体育锻炼项目。像时下流行的广场舞一样,积极鼓励像“陈氏太极”“杨氏太极”“李小双体操”之类的体育项目家庭,这类似于国外的“网球家庭”“足球家庭”等。“育”:则应突出素质教育,使家人在运动中学习和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增进心理健康,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健康观,促进家庭和谐。

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发展全民体育。家庭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为人从儿童时代就科学地参与体育运动起到了启蒙作用,同时以家庭为源头,建立家庭体育教育体系,可以及时地发现具有体育运动天赋的儿童,为各级学校专业队输送人才,扩大国家队选材范围,继而提高国家队的综合质量。家庭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势必成为中国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三大主题竞技体育之外的重要补充。

三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家庭化发展的策略方法

1.明确家庭承担责任,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

家庭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家长必须对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同时内容选取也要针对孩子的实际发展需要和生理发育的不同时期。这就要求家长必须针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理论的充实和学习,而不是仅仅凭借自己的理解和过去的经验,要科学地掌握和使用家庭体育教育的各种方法。

在家庭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中,家长首先要从小培养孩子终身体育的思想,要让孩子知道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生活、发展的基础。如缺乏锻炼,没有健康的体魄,再伟大的人生理想也难以实现。其次要培养孩子快乐体育的生活习惯,充分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使孩子自己能主动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再次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为孩子创造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条件,如社区、小区等组织的体育比赛,让孩子感受到参与集体体育活动的乐趣。

2.争取各方援助力量与要求社区大力支持

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由于缺乏教育经验,启蒙教育的第一步非常困难。家长接受专门教育、参加专门培训或请有教育经验的人提供帮助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要多角度、全方位考虑孩子的早期体育教育问题,应尽量动员家族中具备能力的人都成为体育教育队伍中的一员。

关于家庭民族体育教育实施,社区要主动承担协助责任。如担保公共活动场所和集体活动机会,保证能利用的场所充分发挥孩子体育教育的功能等。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通信方式,开展学习、交流、咨询和专家讲座等家庭体育教育活动。

3.发展多方协作联合的家庭体育教育网络体系

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无形中增强了低学历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的不安。因此,家庭体育教育要求地方行政教育、体育部门和社区,重点考虑开发通畅的交流沟通渠道,建立一条依托社区、以学校为龙头的义务咨询通道。

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一个协助家庭体育教育网络,加强家长之间、家长与体育教育家间的信息交流,成立社区范围内的互助组等,摸索、总结一套简捷易行的联合家庭体育教育方法和保证发展制度。

四结束语

当今的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但是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却依然堪忧,尤其当前青少年在参与体育运动中伤亡的事件屡见不鲜,归根结底是学生的体质差,缺乏经常性的锻炼。学校体育课程设计不合理,大、中、小学生体育活动频率低时间短,家庭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不受重视是导致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传统家庭教育篇7

【关键词】传统美德;特点;内容

一、运用通俗、精彩的传统美德故事,能有效改善幼儿不良家庭常规问题

1.传统美德故事的特点

(1)我国是世界历史文明古国,在五千多年的文化史中,代代相传留下来的传统美德故事千百个,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每个故事都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并蕴藏着一个鲜为人知教育目的,在这里称之为德目。

(2)故事内容重品德教育、重人格塑造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真人真事。如“黄香扇枕”“孔融让梨”等典故是教育子女要做到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懂得长辈有序的道理。“立木为信”是教育子女从小要诚实,言而有信。“虚怀智救灾民”是培养幼儿善良的品性。

2.幼儿家庭常规的分类及内容

幼儿家庭常规具体分四类: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学习常规和纪律常规。实验期间对参与联动教研实验园及联手园内421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请家长写出幼儿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难于教养的困惑问题及应对方法。经过回执242份问卷整理,总结出家庭常规的具体内容。

(1)生活常规。能轻拿轻放茶杯、碗勺,每天都能按时吃饭,吃饭或吃点心、水果前洗手,不挑食、不偏食,不把饭菜撒在桌子上或地下,大、小便后洗手。每天起床后和睡觉前都刷牙,睡觉前有固定的程序,例如刷牙、换睡衣、听故事、然后亲亲家长道晚安,睡觉前能把脱下的衣服鞋帽放在固定的地方,睡觉时能保持安静。洗澡时有固定的习惯,例如和家长一起唱歌或玩玩具。

(2)活动常规。每天都和同伴或家人一起分享玩具或食物,知道尊敬长辈、孝顺父母,能和家里来的客人小朋友一起玩,团结友爱不争抢,学会礼貌和谦让。喜欢新鲜事物,例如以前没有玩过的玩具或活动,勤于探索和思考,喜欢问问题。每周都和家人一起参加有规律、有计划的活动,例如做游戏、看电影、去公园或外出就餐,知道做事情要有计划。周末早上起床后有固定的活动,例如看一会电视或玩一会玩具。

(3)学习常规。每天都进行与年龄相称的学习活动,例如数数或给图形涂颜色。每天阅读图画书,能认真地看一本书,画画、看书时保持正确坐姿,爱护图书,不撕书、扔书。培养勤于学习读书习惯。能认真听大人讲故事,不做小动作,遇到问题会向大人请教,做到不懂就问。每天都和家长有单独交谈的时间,例如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或晚上睡觉前。外出时会带一些玩具或图书,例如就餐馆等餐时孩子会玩玩具、画画或者看图画书。

(4)纪律常规。等待和家庭成员一起吃水果点心。安静听别人讲话。知道如果不遵守家庭常规有什么后果。知道如果进行下一个活动会被提醒,例如家长说:“在玩五分钟睡觉。”

3.传统美德故事对幼儿在家庭中进行教育的应用

李岚清说:“凡是现在需要提倡的好品德,都可以从我们古代的资料中原原本本地找出来,不要包装”,所有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美德”教育,对幼儿进行熏陶和引导。要科学地运用美德故事,从不同的德目中进行思想教育。善于用发现的眼镜看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正确引导家庭常规的具体做法,对孩子产生各自不同的问题可以用相对接的传统美德故事进行正面教育。

例如:家长发现幼儿在活动常规中某一现象(家里来了小客人,不能与其好好相处,不把玩具和水果送给小朋友)发生问题,家长就可以借助“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礼让教育。在生活常规中发现幼儿由于方法不得当,不小心做错事了,害怕爸爸妈妈说他,于是就说谎不敢承认。家长就可借助“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进行诚实教育。在学习常规中发现幼儿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玩玩具,不专心做一件事情,干什么事情都马马虎虎。就可以用“鲁班学艺”故事进行做事细心教育,借用“囊营夜读”故事进行勤学教育。在纪律常规中出现不遵守时间限制问题,就可借用“鲁迅遵守时间”故事进行说话算话、守时教育。

二、家庭教育中利用恰当方法,促进幼儿常态化家庭常规发展

1.情境熏陶法

情境熏陶法,就是创建趣味直观、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有效唤醒幼儿已有的相关经验或知识。如:家长可利用服装、道具、图片进行讲故事。

2.音乐教育法

音乐教育法,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有段,通过音乐这一艺术的穿透性,有效促学习速度与质量。音乐的渲染,能从人的意识层面深入到无意识层面,往往印象深刻,终身难忘。如在讲故事时配上相适合的轻音乐,或在故事中的对白中,家长和孩子进行唱着说,趣味更浓,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绘画表现法

绘画表现法,是艺术教育的另一种表现手法。《指南》中强调,艺术重在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在讲故事之前可以引导幼儿欣赏故事视频,通过视、听觉刺激,故事的情节画面在大脑中形成画面,然后家长可与幼儿一同进行把故事画出来,再讲一讲。

三、优化教育环境,对幼儿家庭常规培养起推动作用

1.创建了合理、适度、宽松、自主的精神文化家庭环境

家庭是幼儿最熟悉的环境,家长在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时候,家长们能够注意到对幼儿的教育张弛有度,创建自由、自主、的空间,保持合理、适度的原则。对幼儿来说家是幼儿的避风港,家长能够掌握好尺度,不要过于严厉、适当即可,给孩子们一个渠道去疏导自己的情绪。

2.家长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学习对幼儿传美教育的方法,提高自己对幼儿传美教育的有效性

家庭是所天然的学校,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教师。所以家长的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第一,善学、勤学、会用。在实验期间,我园家长能够认真研读我们课题组选编的传统美德故事与教子妙方,仔细观察孩子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传美故事寓事渗透;还参加一些国学公益讲座,经常阅读一些与传美教育相关的杂志和书籍,学习其中的理论及实践经验等等,并把这些习得的方法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

第二,善于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榜样。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模仿他们崇拜的人物,在模仿过程中逐渐把榜样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所以家长要善于提供良好的榜样。“曾参杀猪”的故事就是家长自身注重修养的一个榜样。

3.幼儿园支持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建立起畅通无阻的渠道,使教师和家长彼此都能了解到对方在对孩子进行哪方面的问题进行引导。幼儿园一般会把教育孩子的内容以书面的形式张贴到家长通知栏,或通过家长微信平台、家长会等渠道及时呈现给家长,家长可以以此为据简单设置一些与幼儿园相同的环境设施,使家园环境尽可能地统一起来。

四、结束语

传统家庭教育篇8

(一)提出与确定

xx主席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还要求全国青少年“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中国有着50xx年灿烂的文化传统,素以文明和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脊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社会伦理道德滑坡的情况比较严重,优秀的传统也被忽视,青少年更是深受其害,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多,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较差,德育效果欠佳等等,使精神文明建设受到很大影响。

由此可见,利用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这一特有资源对青少年学生和家长乃至社会公民进行道德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丰富中小学德育内容,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教育青少年学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学会做一个现代的中国人的需要。

与其它德育工作一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必须全社会齐抓共管,方能取得最佳效果。经过了解和考察,结合我自治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经请示自治区教委领导同意,我们决定参与栾传大研究员组织的全国“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系统实验研究”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由广西教育学会牵头,成立“广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组”,在我区部分中小学中进行实验研究。

(二)假设

从时代要求出发,将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相融合,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探究“三结合”传美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模式,继承中华美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品质;为培养合格的、跨世纪的现代中国人打好道德素质基础,提高中小学德育整体水平,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二、实验对象与组织

(一)实验对象

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同时也对中小学教师、家长和社区教育所辖单位的公民进行传美内容的教育。

(二)实验研究组织

本实验研究课题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宏观调控、各负其责的组织管理办法。自治区成立“广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组”,课题组成立领导小组(由自治区教育学会1名副会长任组长、教育厅基教处和学会秘书处各1名负责人任副组长)并设有办公室,在全国总课题组的指导下,负责制订本自治区的实验研究方案及工作规程、管理条例,提出实验研究的总体思路、模式,培训实验教师和指导人员,指导实验单位和实验校点的实验研究,控制实验进程,总结、交流实验研究经验,表彰先进等。

自治区课题组之下,成立了5个实验研究单位,其中有4个地级市,即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和北海市实验研究单位;l个少数民族乡镇,即龙胜瑶族自治县平等乡实验研究单位。5个实验研究单位也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市教委领导任组长,教科所和学会的同志任成员。由各实验研究单位确定实验校点,具体负责校点的实验研究管理和指导工作,交流本市实验研究经验。

各实验研究学校也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领导任组长、政教主任具体负责,确定本校研究的子课题和实验的重点德目内容,组织教师具体实施。

三、实验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实验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德目体系为内容。具体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警语名言500句》为主要实验教材,辅之以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部分材料。

我自治区各实验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具体选择课题进行研究,(课题略)。

具体实验研究的方法、途径与步骤:

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传统家庭教育篇9

关键词:文化传承;家庭教育;维吾尔族

“文化人类学家认为,就其本质而言,文化传承不仅是一个文化过程,而且是一个教育过程。”①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家庭不仅是社会生产生活的基本组织,而且也是文化教育的起点,在任何地方、任何时代家庭文化熏陶在人类知识传习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家庭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任何一种家庭教育都有其民族归属性,长期以来,各民族的家庭教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传统,丰富和不同程度地改造着民族文化。家庭教育是在家庭中进行教育活动的统称,“民族文化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②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家庭教育一方面是继承和保存本民族传统文化;其次是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不断丰富本民族文化。

二、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内容和特点

1、道德教育与伊斯兰文化教育

尊老爱幼,勤劳善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的美德在家庭教育中主要是从我做起形式展开的。孝顺父母是维吾尔族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穆斯林有句话说“天堂在母亲脚下”,每个穆斯林最大的愿望是死后能够去天堂,如果母亲对子女的为人处事不满意,这在教义中就是莫大的罪过,未能获得母亲的认可的人是无法进天堂的。孝顺同时也体现在对社会的责任感,维吾尔族家庭教育是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从中可知孩子的服务精神在家庭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劳动是强大的教育力量,既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态度,同时锻炼身体,在力量和能力上得到完善。

2、生产、生活教育

维吾尔族有独特的经济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家庭教育内容。比如新疆非常有名的和田地毯、红枣、核桃,库尔勒的香梨,哈密瓜、刺绣、织布等。南疆地区是维吾尔族集中的地方,农民比较多,这种特殊的人口性质决定了生产方式,等到适当年龄,跟着父母织地毯、学刺绣等,这特殊的生产环境决定着地区教育内容。生活方面主要是饮食和服饰方面的习俗,因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在饮食方面,不是所有肉类都是清真的,清真的肉食按照伊斯兰教的教义宰杀的牛肉、羊肉等穆斯林能吃的肉类。在吃饭之前,一定要说“以真主的名义开始”,餐后要感谢真主赐予的食物。在服饰颜色上,女生穿鲜艳的衣服,男生穿暗色的衣服。因时制宜,葬礼上女孩子一定要带头巾,穿长袖的衣服;过节要穿新衣服,有种说法是“过节的时候一定要穿新的衣服,哪怕挂着一根新针也算,”这是对节日的一种尊重。

3、民族艺术和审美教育

维吾尔族民间艺术包括话剧、歌舞、雕刻、建筑、戏曲艺术等。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观察到到家里的乐器、挂毯等工艺品,从小就培养艺术敏感性及独特的审美观。刺绣类型很多,用途也很多,帽子、枕头、被子上都有手工刺绣。在编织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是和田地毯,类型多样,维吾尔族人非常喜欢地毯,有条件的家庭,在墙上、地上就可以看到地毯。

三、维吾尔族家庭教育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存在的问题

1、部分家庭对民族文化缺乏认识,传承的积极性不高

社会发展迅速和竞争剧烈,现代生活意识潮流催生,使许多少数民族家长已不再将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子女学习的第一要务,对子女劳作观念及习惯的养成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转而注重家庭教育的功利性,普遍关注子女知识技能的发展。学校的教育提倡的是主流文化的传授,非主流文化面临着同化或者消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的责任俞显重大,时代进步理念也影响着长辈的观念,时代倡导主流文化,父母倡导主流文化,因此,家庭教育功能在减弱,少数民族的文化持续发展受到限制。

2、传承方式简单,效果不够理想

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父母教给孩子的是农业上的技能,大多数家庭处在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政府扶持力度不太够,传承方式单一,在现代文明的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涌向大都市,潜移默化中他们淡忘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知识的学习变得无关紧要,甚至一些青少年避开民族文化的学习机会,认为它是落后的。

四、维吾尔族家庭教育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对策

1、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

为了民族文化更好的传承繁荣,设法帮助人们过上小康生活,激发其民族自信心,使他们主动认识到繁荣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民族文化的传承才会顺畅和有效。部分民族文化在商业化开发中曾一度沉寂,县乡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支持民族文化产业,在民族聚居区开展传统文化知识教育,使儿童从小就感受到本民族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国家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实现最优化必须依靠教育,文化的传承不仅仅需要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的文化传承者,更需要热心支持并积极参与民族传统意义传承的参与式传承者。”③只用当一种文化为它的拥有者赢得心灵上的震撼和慰藉,这种文化才能得以自觉传承。

2、传承中应尽量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

民族文化是长远发展中积淀下来的具有特色的文化成分,传承民族文化,教育是关键。文化的传承始终是通过人来进行的,家庭环境的陶冶发挥了基础作用。学校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平台,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而且也要传授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工作者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社会环境会对青少年的生活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形成一定的影响,要使文化长期有效的世代相传,必须对新一代进行民族文化的教育普及,总之,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的结合,这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人类共同遗产对于人类来说是必要的,就如同生物多样性对于自然来说是必要的一样。”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期,为了更好更快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迈向光明之路,需要社会、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开拓家庭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根蒂作用。

参考文献

[1]哈经雄,腾星著《民族教育学通论》[m]教育学科出版社2001

[2]曹能秀等著《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以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为个案》[m]人民出版社2012

[3]苏德著《民族教育政策:文化思考与本土建构》[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传统家庭教育篇10

【关键词】明清家教文化;家庭教育;现代价值

一、明清家教文化的研究概述

家庭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家发展的缩影,其中不仅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同时也体现了教育发展的变化。简而言之,家教文化是家庭教育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而产生的,对于家庭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1.明清家教文化。明清家教文化在中国家教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这个时期的家教文化集中国传统家教文化的大成,涉及范围广泛丰富,不仅传承中国了的儒家文化,也因实学思潮的影响产生了更多层次的家教观念。(1)家教文化以儒家道德思想为核心。儒家文化作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同时也是家教文化的指导思想。在传统的家教文化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并贯穿至今,其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悯物好生、仁爱万物等特点都在明清时期的家教文化中更加突出的表现出来。儒家文化被作为明清家教文化的核心思想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这让明清家教文化成为了儒家文化变化发展的体现。最好的体现就是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制度的出现为社会各阶层的人提供学习的机会,让人能够通过学习了解儒家文化的内涵,通过考取功名的方式再将所学奉献社会,因此,考取功名成为当时家庭教育的重心和目的。(2)家教文化以社会环境为主要影响因素。明清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让我国封建社会制度受到强烈的冲击,在这个时期统治阶层加强了思想文化的专制。思想文化的高度集中让明清时期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社会各个阶层都提倡家庭教育的时代,因此出现了大量森严的家规。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很大程度反映了当时的国情。2.明清家教文化的研究价值。明清时期的教育受到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将传统的教育文化弱化,导致当今教育缺乏一定的“根性”。中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是我们当今教育的根,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当代家教工作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当代家教工作的概貌。缪建东将中国家庭文化的特征概括为“终极关怀”的家庭观,强烈的家庭意识使家庭成为中国人的“生命之根”、“统治关系”的家庭人际关系,统治关系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家长意识”,它体现为“支配与顺从”、“规矩与控制”的家庭行为,以家长意识为主要取向,以学习为重的目的观念。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的家长会认为学校教育会教给孩子全部的知识,便忽视了家庭教育。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上,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但不会换位思考,还不会给孩子做出榜样。而明清时期有很多比较著名的家训,到今天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例如《曾国藩家训》中对孩子的教育:“学习须注意一张一弛”“处世为人理应与人为善”“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一定要经风霜磨炼”“早起、有恒、稳重三者皆最要之务”……无不体现了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态度和以身作则的家教理念。以此,对于将明清家教文化中的精华运用到当今家庭教育中是十分有必要的。2.当代家教文化存在问题分析。(1)道德教育的弱化。传统文化的断层,西方文化的入侵,使青年一代在价值观上产生迷茫和困惑,对一些传统文化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家长只重视分数,忽视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学生的智力水平成为判断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这使得当今社会道德教育的缺失。(2)经世之道教育的弱化。现在的教育环境下家长片面的将学习科学知识作为了教育的全部内容。许多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对于为人处世、独立自主这些的学习还太早,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这样的教育观念下培养出了无数“读死书”的书呆子。很多孩子到最后都是高分低能,缺乏自主能力。究其根由在于家长没能正确的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大部分家长认为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自然会知道经世之道。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也没有以身示范,反而选择自己大包大揽,让孩子失去自我处事的能力。(3)规范教育的弱化。规范教育的弱化很大程度是因为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不重视。当代家庭教育大多都在非正式的场合以口头说教的方式进行的,而古代的家庭教育是有规范的家训作为理论的支撑,长辈对后辈的家庭教育是在正式的场合用严肃的态度和口吻进行教育的。而当今的教育中的无痕教育则很大程度上没有较强的说服性,家长在教育的时候也缺乏以身作则式的教育,有的家长还嘴上说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给后辈一种随意的教育态度,导致了家庭教育的不完善。3.当今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1)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古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元素,严格的家庭等级制度,都为家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但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许多家长只重视对孩子的文化学习和智力开发,忽视了对其思想品德的教育,孩子的学习表现及成绩常常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也是家长最为敏感、最能引起情绪波动的关键。家长认为给子女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学习条件便给了子女最好的家庭教育。现在的家庭教育环境只重视物质的满足反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教育精神氛围。对孩子的教育也不同于传统教育的规范,导致现在家庭教育环境比较随意。同时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感情,父母的待人处事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的质量。(2)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在我国古代严格的家庭等级制度下,家庭教育更加正式和规范,只要是家长年龄比受教育者大的家庭成员都可以对其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模式则避免出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年龄差距过大造成的教育观念不匹配等问题。而当今的家庭教育主角是长辈,但长辈的教育理念大多都还停留在他们作为子女时的教育观念,社会的发展导致以前的教育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受教育者的教育要求。教育观念的落后在很大程程度上会导致教育的落后,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3)家庭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性直接影响了家庭教育在我国古代的重要性。古代家庭教育者对家庭教育的正确理解和充分认识都成为了古代传统家教文化兴盛的主要原因。教育者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没能充分的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将子女的教育重任交给了学校教育。这样的教育认识导致受教育者在家庭教育的不足,让受教育者的整个教育过程出现较大的缺失,导致教育的不到位。

三、明清家教文化对当今家庭教育工作的启示

1.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现如今我们需要挖掘传统家教文化的精华并向其学习。在家庭教育中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从意识里就树立孝悌思想,尊章守德,培养子女的忧患意识和进取心,并把思想内容逐步转化成行为习惯,今后在家庭德育中,我们需要借鉴明清家训中的积极思想,力争实现精神与物质的“德育双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重视经世之道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追求进入新阶段,片面的追求获得知识使得读书具有强烈目的性,这种目的性及其容易使人偏离单纯的学习和对学问的研究,这就会促使青少年不够重视治学之道,长此以往就会使思想和行为就会偏离正确方向,家庭中要培养真正的读书人,应劝勉子女勤奋读书、研习,志在圣贤,而不是权势地位,在教导中向子女传达读书的两件事情——进德修业。3.丰富家庭教育方式、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深入研究和分析明清家教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现在许多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可有可无,家庭教育的价值也不是特别明显,所以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4.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家教文化最为传统文化的中要组成部分,其中优秀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对于我们现代的教学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就现在的家庭教育工作而言,我们会发现家庭教育因社会环境的各种原因,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等会出现许多不够成熟的思想。明清家教文化虽然不可避免的包含了封建统治时期出现的许多老旧思想如:重男轻女、科举入仕等,但在某种程度而言还是具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思想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所以对于挖掘明清家教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将其运用到我们现当代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将会对教育的发展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236,283

[2]柳称.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研究[D].南开大学,2014

[3]汤致琴.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