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培训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0:06

管理培训体系篇1

这次两天的培训中,汪老师和赵老师的生动教学,使我在理论水平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体系管理有了更深层面的了解。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体系管理的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汪老师和赵老师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

在这次培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的课堂。追求真实,向实践靠近。

两位老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位老师都是特别有亲和力的老师,在培训的过程中,我深有体会的是我们学员彼此得到了交流、沟通、合作、学习。那快乐的合作情景,将令我终身难忘,那段记忆将永远伴随着我。这也是我许多年不曾拥有的、快乐的、充实的人生。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自己收获颇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把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理论始终如一的贯彻下去,使自己的工作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同时也使我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信心。学以致用,我会将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工作过程中去,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求知精神、协作能力。加强平时的学习、充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会将在这里的学习、生活中学到的东西带回去,为公司体系运作多做贡献。

管理培训体系篇2

9月2日至4日,按照宝塔石化集团**区总裁办的统一安排,我参加了集团**区第二批中石油**石化公司HSe安全管理培训,这次学习培训的主题是:引进先进理念,提升安全管理。

一、学习培训的主要认识

2005年,中石油**石化公司引进HSe(健康、安全、环境)先进的管理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作业规范、运行可靠,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HSe体系管理方针,做到安全“五严”,即思想上严肃、制度上严谨、组织上严密、管理上严格、纪律上严明。着力在安全管理“五个方面狠下功夫”,即在安全科学管理理念上下功夫,在全面提高管理者素质和操作人员技能上下功夫,在落实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上下功夫,在整改消除安全隐患上下功夫,在健全应对突发事故防范措施上下功夫。逐步将HSe先进的安全管理文化,点滴渗透到员工学习生活工作家庭习惯的方方面面,变成了全员安全生产的自觉行动。

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员工实现自主管理。

引进HSe管理体系,**石化公司推广运行分为改进和提升两个阶段,历经6年的时间持续改进和提升目标发展。2011年**石化公司又与杜邦续签三年的合作发展合同。

第一阶段(2005年--2007年):这三年为改进期,HSe体系管理改进的主要内容:1、引进先进安全理念。对企业高管和员工进行集中培训,迫使全员参与学习培训,被动接受HSe先进的管理理念,这是一个全员被动“洗脑”的过程,一个全员排斥“阵痛”的过程,也是企业推行HeS管理体系必须经历的过程。2、升级安全管理标准。对企业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梳理标准和流程,提交基层员工讨论实践,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逐步升级安全标准92个,在实际运行中逐年修订完善。3、引入安全管理工具。**石化公司先后引入HSe管理体系8项安全管理工具,即:安全观察与沟通、安全分析(JSa)、工作循环检查(JCC)、工艺危害分析(pHa)、上锁挂签测试管理、事故树管理、安全目视化管理、RaCi方法发挥职能处室作用。这些安全管理工具历经了时间和人员的历练,变成了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手段。4、改进安全管理组织。结合推进HeS管理体系,设立HSe安全委员会,明确安全生产一体化责任制,管理者的责权利更加清晰。5、提高安全管理技能。通过培训考核,建立健全企业安全内训师、风险评价分析师队伍,安全管理向专业化管理队伍迈进。

第二阶段(2008年至2010年):这三年为HSe管理提升期,提升目标:1、持续提高执行能力。全员签订安全承诺,并自觉践行安全承诺。2、健全自我完善机制。领导带头参加安全活动,组织开展安全培训。3、建设安全专家队伍。实行属地管理,属地内任何单位和个人有违章行为,属地员工有权制止。4、养成员工安全习惯。按规定着装,并将安全习惯渗透到日常行为中。5、实现全员自主管理。建立HSe分委员会,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安全管理。

通过HSe持续改进和提升两个阶段的宣贯实施,企业全员树立了“三个观念”,即以人为本抓安全的观念,“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观念,“安全源于责任心、源于设计、源于质量、源于防范”的观念。企业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自觉性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了“要我安全、我要安全,大家安全”理念的阶段性蜕变,实现了由强制管理向员工自主管理的奋斗目标,实现了**石化安全管理阶段性、历史性的跨越。

目视化管理经常化,现场管理规范化

1、区域目视化。利用地面标识、警戒围栏、安全标签等将工作

或作业区域进行标识,规范了员工行为。2、人员目视化。利用工作服的颜色、工作证、安全帽标签等区别作业人员的资质,便于人员管理。3、工器具目视化。利用工器具季度检查标签,确认工器具是否完好。4、设备目视化。利用色标、色环等对设备仪表管线进行标识。5、办公室目视化。利用目视化标识,对办公室用电、用水进行提示。

**石化目视化管理分三批,制作46类、10000个安全标识,投入资金400万元,使员工身在厂区,处处都能感受到企业安全文化的熏陶。同时,借鉴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先进管理模式,从改变员工行为习惯入手,使得作业环境、员工素养和企业形象得到大幅提升,科学管理的执行力不断提高。

开展风险评价,推行上锁挂签

2010年,**石化完成工艺危害分析(pHa)项目16个。有效地利用安全管理工具,进行安全观察与沟通,对工作步骤安全分析、开展工作循环检查、工艺危害分析、上锁挂签测试管理。这些风险评估分析,看似程序繁杂,浪费检维修时间,实质上是从源头上对风险进行控制,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事故树管理等管理工具,必须有专业机构进行培训指导。

高危作业许可,重视安全培训

目前,**石化公司根据本企业现有作业项目划定高危作业7项(动火作业、吊装作业、高处作业、管线打开、临时用电、有限空间、破土作业),每项高危作业必须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审核评估必须有生产、工艺、仪表、电气、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方案制定和作业许可审批。对非计划性检维修,承包商在厂区工作、偏离安全标准、交叉作业等,必须进行作业许可审核。严格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即厂级安全教育、车间安全教育、班组安全教育,所有员工(包括承包商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保证全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安全培训实行矩阵式管理,每年12个月的安全主题月活动,计划周密、重点突出,效果明显。

通过HeS管理体系的延伸,实现了“四个转变”,即从单纯强调领导负责向强化全员责任意识的转变,由被动防范、事后处置向强化源头、预防优先转变,从集中整治检查向制度化、程序化管理转变,由偏重伤亡事故控制向全面落实HeS体系的转变。

二、学习培训的主要体会

第一,领导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是“一把手工程”,企业的“一把手”必须亲自部署安全生产,亲自参加安全活动,亲自组织安全培训,把安全列入企业管理重要的议事日程,带头参加宣贯学习,带头参与评估分析,带头执行HSe体系管理,坚持常年常抓不懈,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第二,加强培训。全面推行HSe管理体系,是一项深入持久的系统性工程。必须通过全员HSe系统的学习培训,真正让管理体系入脑入心,才能提高各级人员的思想认识,这是解决人的认识问题的首要,也是推行HSe管理体系的关键点。

第三,经费投入。**石化投入HSe管理体系建设的经费在几个亿,这是一项投入大,见效慢的安全生产力工程。安全没有经费保障,也是一纸空谈。必须结合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的特点,将安全投入纳入年度资金预算,有计划、按比例逐年投入安全专项资金,使之逐步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和生产能力。

第四,持续改进。全面推行HSe管理体系,必须找准切入点,既不可生搬硬套,也不可照猫画虎,更不能一蹴而就。要在提高企业全员思想认识和改进习惯上下功夫,在规范安全作业流程审核上下功夫,在提高管理能力和操作技能上下功夫,在维护设施设备质量运行上下功夫,在企业员工安全文化渗透上下功夫。

管理培训体系篇3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模型,全面质量管理

前言

党校培训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方式。《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指出"在用集中培训轮训方式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党校培训管理的研究,对于提升党校教育培训水平,切实完成党校培训任务,确保受训党员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的提高,乃至确保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当前机关党校培训质量管理中的现状问题分析

几十年来,机关党校培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为各级政府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与人才支持,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党政领导干部和管理人才。但随着党的事业发展壮大,机关党校培训只有进一步发展,机关党校质量管理只有进一步加强,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但机关党校的发展决不只是单纯的量的扩张,更重要的是质的提高,这样才不会造成人力与财力的浪费。

就目前而言,机关党校培训质量管理中的问题既有整体上的观念和机制问题,也有培训过程中的规划制定、内容安排和方法选择等问题。这些问题表现为:

1、正确的机关党校培训观念有待进一步树立

2、机关党校培训整体规划有待进一步系统化

3、机关党校培训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

4、机关党校培训形式和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多样

5、机关党校培训效果评估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机关党校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构建出机关党校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它包括四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如下图1:

1、党校培训质量管理的文件系统

要将质量体系的全部要素、要求和规定都纳入文件体系,形成质量管理文件系统。质量管理文件系统共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即质量手册;第二个层次是规范通用性文件,包括技术、管理规范和程序;第三层次是方案措施性文件,包括计划方案和措施;第四个层次是记录鉴证性文件,包括鉴定与评价报告和记录。

2、党校培训质量管理组织系统

党校质量管理组织系统包括组织、协调、监督、控制四项基本职能,这四项职能分别通过组织机构、质量环节、质量关联、质量活动和质量信息五项关键内容来实现。组织机构是指党校培训管理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的设立及职能划分;质量环节是指党校培训质量管理活动流程的先后顺序;质量关联是质量活动的职能分配,即把质量活动及内容落实到各有关单位;质量活动是指质量管理全过程的重要活动,它是对各自机构人员在质量管理全过程中主要活动的内容行为方式的规定;质量信息是指为了使质量体系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必须把重要的质量活动的信息流在质量管理流程上表示出来,形成一个控制反馈系统。

3、党校培训质量管理业务流程系统

根据15010015国际培训管理标准,党校质量管理流程系统是由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订、培训实施和培训评估四个环节所组成的一个不断循环的闭合逻辑过程,而且每个环节中都包含相应的内容。在过程运行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培训管理决策协调系统可以根据培训实施的实际情况及时对各个环节进行调控,以获得最可能好的培训效果。

4、党校培训质量管理评估系统

党校培训质量评估体系是指有关党校培训全面评估的各个阶段、各个步骤构成的一个整体,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培训前后参训人员在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及提高程度的观察、评价来确定某一个培训项目的实际成效,并以此作为下一个培训项目的借鉴。

自此,一个完整的党校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就建立起来了,该体系涵盖了质量管理的每个领域,充分体现了质量管理的系统性思想,把从党校培训开始到培训结束的一切因素都控制起来,并使之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必然会带来质量管理活动的严密高效、协调一致,进而带来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该体系因其循环监控将在运行中实现自身的完善和培训质量的螺旋式上升。

三、机关党校培训质量管理过程总体设计的建议

党校培训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动态的、运行的、循环的过程,每一个流程环节既是下一个流程的工作基础,也是上一个流程的效果体现,四个流程共同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在对每个流程设计时,都要置之于整个培训过程中考虑,置之于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中考虑。在质量管理过程总体设计中,除了依据以上每个流程设计的要求外,提出以下建议:

1、机关党校培训观念创新

树立培训的战略观。把学员作为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把开展党校培训工作作为对党和政府工作最有效的长期投资,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措施上保证;树立培训的改革观。大力改革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及培训手段,办出自己的特色;树立培训的创新观。重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培训模式转变为以能力、素质提高为主的培训模式。

2、机关党校培训规划创新

根据党校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中系统性的要求,要完善突出培训重点、强化分类培训、建构分类别、分层次的教学体系。抓好重点。按照中央提出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严格分类。党校按培训、轮训、研讨三种类型,长中短三种学制,规范设置班次,按需制订计划体现办学特色。体现差别。力求培训的个性化、差别化,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3、机关党校培训目标创新

素质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体现。党校培训要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具备胜任职责需要的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决策与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要求,推动党校培训目标的创新。

要努力做到提高政治鉴别能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4、机关党校培训内容创新

根据机关党校全面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培训内容上不断创新。以目标为导向,围绕培养机关党校培训目标,对党校课程结构、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坚持党校姓党,注重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发展观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环节;以能力为本位,全面提高学员综合素质与能力;以实践为途径,重视学习考察与调研。通过党校培训中的实地考察,了解基层,了解社会,了解实际,培育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

5、机关党校培训方式方法创新

根据党校培训中建构主义的培训实施要求,培训要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优势,发挥学员的智慧、经验和能力,把培训课程与学员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研究、自我创造有机结合起来,运用选修课、模块式教学等形式,扩大学员对教学内容的自主选择权;善于发掘学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运用启发式、互动式的培训方法,使学员通过相互切磋、相互探讨、相互启发,实现经验共事和经验升华;突破课堂教学、教师、书本为主要内容的“三中心”,转变为课堂教学、应用研究、社会调研为主要内容的新的“三元结构”;加速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培训中的作用。

结论

21世纪,科技引领时代向前飞速发展,人们面临知识更新加快、专业化加深的严峻挑战,信息和知识、能力已被视为组织的发动机,而培训则是提供信息、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培训质量的好坏直接导致培训效果的大小。提高机关党校培训质量是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党的执政能力迎接新世纪新挑战的必然选择。

本文在分析党校培训发展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得出机关党校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并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构建了机关党校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由文件、组织、流程、评估四个系统组成,从横向涵盖了培训质量管理的每个领域。针对机关党校培训质量管理中的问题,从培训过程总体设计上提出了创新党校培训的五条建议。对机关党校培训质量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宗蕴璋:质量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08年

[2]李中斌,郑文智,董燕等:培训管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3]汪群,王全蓉:培训管理【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

管理培训体系篇4

关键词:物业服务;培训;培训体系;人力资源

中国的物业管理行业始于80年代初的经济特区深圳,发展至今有700多万从业人员和10万余家企业,队伍庞大,素质参差不齐。而目前物业行业科技含量在提升,物业服务产业链条在延伸,物业服务外拓,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业主的服务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趋势,行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培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培训不仅能帮助物业企业的员工增强对企业的认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满足该,更能够帮助物业企业改善绩效,以此来增加竞争优势。本文通过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相关理论,以X物业管理公司的培训现状为例,分析企业的培训现状及需求,探究企业在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构建新的培训模式,来帮助企业提高培训质量,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一、X物业管理公司企业概况及人力资源现状

1.X物业管理公司企业概况本文所引用案例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X物业管理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金600万元,具有物业管理行业国家二级资质。公司的组织机构为董事会下设分为总部和项目部,其中总部包括财务部、综合管理部、客户服务部、秩序部、保洁部、品质部等职能部门,为各个项目部提供管理、服务和监督。项目部的构成则以住宅或写字楼等物业独立单位为节点进行设置。2.X物业管理公司人力资源现状目前,X物业管理公司有员工412人,根据组织架构的设置以及岗位结构的不同,公司将员工分为管理人员和非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其中,管理人员是指部门或项目主管以上人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书记、副总经理、项目经理、部门经理、部门主管等;分管理人员是指班长及以下员工,包括客服员、工程维修员、秩序维护员、环卫工、绿化工和零工等。非管理人员占总公司人数的80%,是公司人员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历结构方面,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9人,大专学历87人,高中及以下学历314人。而一线人员里,除了客服部有大专学历人员外,均为高中及以下学历,公司整体的学历层次不高,而大专以上的人员中仅1人为物业管理本专业学历。在人员流动率方面,由于秩序维护员、环卫工等一线基层员工的离职成本低等因素的存在,导致X物业管理公司的非管理人员的流动非常频繁,2016年度公司非管理人员入职143人,离职97人,离职率为23.5%,人员流动总量的流动率高达58.3%,这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甚至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X物业管理公司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培训规划不规范X物业管理公司会在每年年末对下一年年度进行培训规划,培训规划的内容中虽然有培训的目的,但缺乏培训的目标,也就是说公司的培训规划中仅说明了员工为什么要进行培训而没有明确员工培训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另外,培训规划的制定者为客服部、秩序部等职能部门经理,但是如果培训教师的知识或教学水平受限,会对培训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很难达到理想的培训目标。2.培训体系不健全首先,X物业管理公司将培训的管理设置在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门分设了行政和人事专员,培训管理基本有人事专员进行兼职负责,而人事专员同时要兼顾招聘、薪酬、劳动关系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培训管理中,更无法贯彻落实完整的培训体系,尤其影响X物业管理公司新入职的基层员工的稳定性。其次,X物业管理公司的培训方式相对单一,基于成本的考虑X物业管理公司的培训方式主要用内部授课、影像播放、实操演练三种方式,而很少进行外聘专家授课、外出考察与进修的培训。这就导致公司培训的效果达不到期望状态,影响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而影响公司的发展。3.培训缺乏有效的监管X物业管理公司的培训监管部门为总部的品质管理部,负责日常监督和定期将各部门检查结果汇总并书面报公司领导。对管理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跟踪验证。但是,由于公司管理的项目部地理位置较为分散,品质管理部对每个项目的检查精力和范围都受到限制,导致公司对培训效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掌控,更无法预测到培训后期的具体效果,更是无法做到根据培训的效果及时调整培训计划。4.培训效果评估不彻底员工培训的效果评估是公司培训的最后也是很重要的阶段。通过培训效果评估,可以知道公司对员工的培训是否达到预期,培训规划的实施是否适合公司,以及为之后的培训需求分析、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美国培训专家柯克帕特里克提出培训成果划分为四个层级:第一层是反应评估层,即受训者对培训的满意度;第二层是学习评估层,即受训者在知识、技能、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学习收获;第三层是行为评估层,即受训者在工作过程中态度、行为方式的变化和改进;第四层是结果评估层,即受训者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生产经营或技术管理方面的业绩。而X物业管理公司仅仅停留在反应评估、学习评估上面,较多的采用问卷调查法、笔试法、模拟练习法等在课程进行或结束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没有将培训评估落实到行为评估、效果评估上,无法获得培训带来的长期效果,从而影响培训工作的效率。

三、X物业管理公司培训体系构建

1.公司培训制度完善公司的培训制度是整个培训体系的重要保证。X物业管理公司有培训相关的制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漏洞较多,培训部门、岗位及人员配备不充分,导致公司的培训没有保障措施,培训流于形式,员工疲于应付。为了提高公司的培训效率,使培训价值最大化,本文对X物业管理公司的培训制度做以下构建:首先,完善培训组织架构,增设专职培训管理员岗位。考虑到X物业管理公司目前的经营规模,在综合管理部设置培训管理专员岗位更适合公司的发展。培训管理专员的职责有审核各部门、项目部的员工教育培训计划,对各单位的培训工作进行具体指导、考核、评估,掌握培训进度和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对公司规章制度的培训与贯彻,保证规章制度的运行效果;收集各部门、项目部的培训需求,制定公司内部或外部培训等各类培训计划,并按期组织实施;适时引进培训师资或采取外部培训的方式,不断提供员工专业技能;根据培训计划拟定汇编各类培训教材,安排、落实培训设备、场地等有关事宜;开展企业文化的宣贯与培训工作。其次,为了保障培训计划执行以及培训的效果,对X物业管理公司现行的培训管理规程进行细化、增添。细化主要是指对培训各个过程的时间点的明确规定,培训负责人的落实,细化的管理制度有培训计划制定制度、入职培训制度、上岗培训制度、在岗业务培训制度。新增的培训制度有外委培训管理制度,使公司各层级人员都有机会外出学习,拓宽了公司培训的范围,并在制度上给予了资金支持。2.培训需求分析构建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中培训需求是整个培训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在进行培训规划之前,由培训专员、职能部门、项目部相关人员对公司人员现状进行分析、讨论,比较出公司员工现有的知识、技能与公司的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让培训更加有的放矢,同时使员工明白自己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对培训的态度积极性提高,为公司的有效培训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需求分析的步骤,从三个方面进行对X物业管理公司的培训需求分析构建。一是进行组织分析,在深刻理解X物业管理公司的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分析公司的人力资源的短期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使培训需求分析具有前瞻性,与企业发展步调一致。二是进行任务分析,在组织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司各部门、各岗位进行分析,明确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部门员工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使员工胜任该岗位。三是进行人员分析,从公司员工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员工的工作表现是否积极、工作业绩是否达标、心态是否稳定,同时结合员工的绩效考虑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员工现阶段需要进行何种培训进行分析,以此明确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3.培训规划体系制定企业的培训规划是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按照系统性、标准化、有效性、普遍性的要求培训进行的规划制作,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培训规划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不仅是落实培训需求分析成果,更是对以后的整个培训的过程的实施提供依据,培训规划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成败。根据X物业管理公司的配置情况,将培训规划划分为以下内容:(1)培训的目的,明确为什么进行培训。(2)培训的目标,也就是培训需要到达怎样的标准。(3)培训对象和内容,是指明确培训的针对谁、培训什么。(4)培训的范围,分为四个层次,包括个人、班组、部门和企业。(5)培训的规模,培训规划根据培训的人员、场所、培训性质合理安排,以保证培训效果。(6)培训的时间,根据培训的内容、对象和方式培训的时间要具体划定。(7)培训的地点,对于入职培训、晋升培训可安排在公司总部进行,而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将培训地点选择主要选择在项目部所在部门进行。(8)培训的费用,也就是培训的成本,培训规划制定时要统筹考虑费用,从资金上保障培训规划的实现。(9)培训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培训规模、内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部门内部的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可采用分散的、师徒制培训法,入职培训、晋升培训等可采用集中的、授课形式的培训方法。(10)培训的教师,是培训实施的主导者,要考虑培训师的选拔,对技术要求高的培训,考虑外聘教师。4.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构建培训效果评估是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建立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标准,可以对培训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并为企业下一次的培训需求分析、修订员工培训规划及实施提供参考。针对X物业管理公司对培训效果仅仅停留在反应评估层的问题,重新构建X物业管理公司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势在必行。体系构建依据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培训成果的层级体系。首先,构建第一层级反应评估层。在课程结束后由培训部门对学员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其对培训课程、教师以及培训组织的满意度。其次,构建第二层级,学习评估层。在培训进行时或者培训结束后,由培训部门通过提问法、笔试法、模拟演习法、撰写心得体会的方式,衡量学员对培训内容、技巧的掌握程度。再次,构建第三层级,行为评估层。学员的部门主管或经理在培训结束一个季度或者半年后,通过行为观察、绩效评估等方法,考量学员在培训结束后,有没有因为培训而产生其工作行为的改变。最后,构建第四层级,结果评估层。公司总部的部门主管或经理在培训结束半年或更长的时间后,参考个人与公司的绩效,员工缺勤率、离职率,公司的经营效益等数据进行分析,把握培训对公司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四、结论

物业管理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型行业,要体现物业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重视人才培养。本文通过对X物业管理公司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发现公司培训规划不规范、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培训效果评估不彻底等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对X物业公司的培训体系重新进行构建,包括:公司培训制度完善、培训需求分析构建、培训规划体系制定、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构建。通过培训,丰富了员工的知识、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并进一步营造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与组织认同度,从而提升公司绩效。

参考文献

[1]刘敏.L物业管理公司员工培训体系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安鸿章,岳威,王守志,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143-203.

管理培训体系篇5

关键词:管理培训效果评估关键指标

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培训效果评估。关于“培训效果评估”的概念,雷蒙德·a·诺伊教授认为,就是指“收集培训成果以衡量培训是否有效的过程”;而英国的管理服务委员会(mSC)将其定义为“用来判断培训是否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培训是一个由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组成的系统,如果说前三个环节的开展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的话,培训效果评估却远远落后于培训的脚步。长期以来,企业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后没有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大大降低了培训效果,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而企业不重视效果评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一套科学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效果评估是对各评估指标的信息综合,评估结果是否客观、准确,首先依赖于被综合的对象——各评估指标的信息是否准确、全面和有代表性,评估指标的选取和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综合评估的结论。因而,选取什么指标来刻画管理培训的效果,是本文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取的指标选择方法是文献资料的提炼和专家访谈。

一、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相关研究综述和指标的初建

(一)关于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研究

目前,我国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研究相对较少,多是一些一般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研究。如周勇、张燃(2001)提出培训效果评价的几个方面:培训力度,技术适用度,效益增长度。晏秋阳、曹亚克(2002)提出员工培训评估指标分为两大类,硬指标和软指标。王鲁捷、钟磊、孙启霞(2002)认为培训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成本—效益评估指标和顾客满意度指标两大类。陈卫(2006)提出了包含对培训项目的评价、对培训教师的评价……受训者的工作态度总体表现、人力资源绩效指标、运行指标等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熊敏鹏、杨小东(2007)根据Kirkpatrick的四层次评估模型设计了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反应指标(如培训对象的满意度等)、学习指标(如推销知识、辅导技能、选材技巧等)、行为指标、结果指标(如培训成本、组织发展的状况等)。肖娟(2007)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分解为:反应类(对培训感兴趣、培训内容对工作帮助程度等)、学习类(知识学到程度等)、收益类(培训对企业的货币价值贡献率)、战略支持类(人员流动率等)。

但管理培训,由于其培训的特点,效果评估都有不同于一般员工之处,因此,效果评估的指标也有其独特之处。虽然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但还是为我们提供了指标设计的依据。

1.williamH.Clegg的观点?譹?訛。美国学者williamH.Clegg(1987)对639位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应该是:工作绩效的改善、学员对培训的反应、学员知识的增长、学员技能的提高、学员态度的改变、企业运作绩效的提升、对课程设置的评价、对课程讲授的评价、对后续课程的需求程度、对培训活动组织情况的评价、企业经理对课程的推荐程度、学员的激励程度、学员的参与程度、培训项目成本等。

2.国内学者的观点。萧鸣政(2004)教授提出评估的指标与内容表现为过程评估与成果评估两个方面。

管理开发的过程评估指标包括完善的管理开发规划、相关的配合措施和适当的评估与追踪管理措施。完善的HRD规划包括:确定HRD需求、建立管理开发的客体与对象、课程设计、教育培训技术的选择与确定。相关的配合措施包括:师资的选择、对被开发者的了解、时间场地的安排、管理开发前后的相关措施。适当的评估与追踪管理措施包括:成果导向的评估内容指标、评估规划内容。成果评估指标包括内部成果与外部成果两个方面。内部成果包括:被开发者的意见与满意度、学习成就评估。外部成果包括:被开发者在岗位工作中的变化、对组织整体的影响与效益。

陶祁、王重鸣(2006)在管理培训的背景下,提出了在培训效果评估中可使用适应性绩效作为培训效果的效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据此,开发出了包含压力和应急处理、创新解决问题、岗位持续学习、人际和文化适应四个因素,共25个项目的适应性绩效问卷。

曹如玲(2009)提出了培训课程的启发性、培训课程的实用性、学员的课堂参与程度、教师的感染力与课堂气氛、教师讲解的逻辑性与清晰度、学员对相关知识和原理的掌握情况、学员的人际和文化适应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增强、员工满意度的提升、制度执行力的提升等22个评估指标。

(二)基于文献研究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初建

在整理总结了大量有关培训效果评估、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培训过程理论、综合性培训模型和层次培训模型为依据,从管理培训的目的、需要出发,结合管理培训的特点,本文预选出符合指标体系构建目的和原则的三大类、七种、29个有代表性的指标,其指标定义、来源和理论基础如表1所示。

二、基于专家访谈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完善

结合研究内容,本次访谈目的在于了解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目的、需求,管理人员培训的特点以及他们所关注的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并通过访谈对已汇总出的评估指标进行修订,使得评估指标更加具有针对性、操作性。

专家访谈的对象共7人,由三部分组成:(1)企业管理或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2)管理培训领域的培训师和组织者;(3)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这部分对象的数量不必很多,但要求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并对培训评估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或实践经验。

专家访谈主要问题:

(1)能描述一下贵公司的的发展战略吗?如何将该战略应用到管理人员的培训上呢?(2)近年来,企业开展了哪些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能具体描述一下吗?您觉得效果如何?您觉得效果不错或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3)您所了解的企业在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时通常会使用哪些评估指标?您觉得有效吗?(4)我们已总结出了一些评估指标(如上所述),您认为它们是否重要?(5)您认为是否有其他的评估指标需要加入?

访谈结束后,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和评估指标提炼。

最后,汇总访谈结果,结合评估指标筛选原则,对已总结出的指标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具体结果是:增加了“体现管理人员学习特征”的指标“被培训者的课堂参与程度”;将原来的“培训需求与战略”指标细化为“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目标与组织战略目标一致”、“培训计划完善且有针对性”、“培训需求分析有针对性”四项;增加了“培训手段先进性”、“企业员工积极性”、“企业员工流动率”、“企业市场份额”等指标。

三、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和关键指标的描述

总结上述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研究结果,本文得出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三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18个四级指标。如表2所示。

(一)培训准备类评估指标——培训需求与战略

在企业实践中,每个企业的情况是不同的,必须根据企业不同的定位来评估培训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制定不同的指标体系。培训的预期效果和培训重点的确定来源于对企业目标的正确认识。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管理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它决定了培训能否瞄准正确的目标,进而影响到能否设计与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因此对培训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中培训准备阶段的指标的设计就确定为企业管理人员培训需求与战略的联系进行论述。包括: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目标与组织战略相一致、培训计划完善且有针对性、培训需求分析有针对性。

(二)培训过程类评估指标

1.课程内容。管理人员培训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因此,课程内容设计得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和被培训者的实际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培训的效果。本文中,课程内容类评估指标涵盖了对课程的启发性、实用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三个方面的评估,主要通过管理人员自身的学习感受来进行评估。

2.手段和方法。该类评估指标设计为:培训方法的多样性、培训手段的先进性,主要用于评估管理人员开发培训中培训方法能否与内容相符合。如对知识类培训时,可采用讲授法、专题讲座、研讨法;对提高和开发综合性能力的培训时,可采用案例研究法、头脑风暴法、模拟训练法、敏感性训练;对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时,可采用角色扮演法、行为模仿法、拓展训练法。同时,还要重视手段的现代化。

3.师资的选择.教师是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引导者。培训教师的组成可以内外结合,既包括高校从事企业管理的学者、从事企业管理研究工作的研究人员,也应有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领导者,甚至企业自身的成功的管理人员。教师的感染力、教师的责任心、教师的专业水平等情况都会直接影响管理人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这三个指标成为评估师资选择是否恰当的依据。

4.培训的保障。这一类指标用于评估培训的组织与实施等方面的情况,其中,教材与相关资料的准备情况、教学环境与设备情况这两项会对培训效果的迁移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培训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培训组织工作是否到位,则会影响到被培训者、甚至是所在企业对培训的满意度。

5.管理人员的特点.本文提出的培训效果综合评估体系,是基于战略绩效和学的,因此在评估指标设计别设计了“被培训者的课堂参与程度”这一指标,目的在于考察管理人员培训能否遵循成人学习的特点,充分调动成人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训结果类评估指标

1.个人学习效果。在效果评估系统中,个人学习效果分为知识的效果和技能效果两种。知识效果指的是通过不断学习和经验的积累获得的智力上的进步;技能的效果指的是管理人员在某一个专业领域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获得的产生绩效和最佳效能的行为。由于管理人员的职业角色和素质要求,对管理人员培训效果的评估指标就侧重在是否达到决策能力的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的提高、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精神的提高等。

2.组织绩效效果。组织绩效的提升是几乎所有培训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主最关心的目标,但管理培训对组织绩效方面的影响往往不会那么直接、快速地从这些指标中体现出来。因为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是通过个人管理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所以,本文借助平衡计分卡这一战略管理工具、绩效管理工具,设计了管理人员培训效果评估的组织绩效指标:学习与成长类,内部流程类,客户指标类,财务指标类。

参考文献:

1.Richarda.Swanson,elwoodF.HoltonⅢ,FoundationofHumanResourceDevelopmenteiSBn:1-57675-075-2,Copyright2001ByBerrett-Koehlerpublishers,inc

2.[美]赖尔·约克斯著,胡英坤,孙宁译.战略人力资源开发[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雷蒙德·a·诺伊.雇员培训与开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熊敏鹏,杨小东,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培训效果评估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7(6)

6.陶祁,王重鸣.管理培训背景下适应性绩效的结构分析[J].心理科学,2006(3)

7.王鲁捷,钟磊,孙启霞.企业培训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培训,2002(12)

8.周勇,张燃.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评价模式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1(8)

9.晏秋阳,曹亚克.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模式的探讨[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0(S)

10.陈卫.企业培训的绩效评估[D].硕士论文,2006

管理培训体系篇6

我国的成人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完善,受教育体制、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普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须解决。

第一,培训市场过于混乱。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由于收入可观,因此吸引了许多投资者,成人教育培训的竞争异常激烈,甚至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一些夸大甚至虚假的信息充斥着整个成人教育培训市场,并存在培训行业的培训垄断行为,这些行业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进行垄断性培训服务,不仅严重影响了公平竞争,而且不利于成人教育的发展。

第二,培训机构水平不一。我国的成人教育培训发展快速,大量的培训机构层出不穷,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管理体系,对培训机构要求较低,一些培训机构的成立缺乏一定的经济实力,甚至一些从业者的素质达不到标准要求,缺乏自身的特色,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易被淘汰。

第三,教学存在缺陷。我国现今的成人教育模式是在普通教育模式基础上形成的,较少考虑成人教育本身的独特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但是,现今的成人教育的内容陈旧,严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且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单一,不易吸引求学者的兴趣,也不利于成人教育的发展。

二、成人教育培训体系的优化

面对我国现今成人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笔者总结各位专家的经验,提出了三条解决对策,以优化成人教育体系,促进我国全民教育的大发展。

第一,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成人教育培训市场存在的混乱现象,亟须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只有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监管体系,才能依法治教,成人教育培训才能良性发展。

第二,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针对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水平不一的现象,应集中对成人教育的管理,设置专门的成人教育培训机构,使成人教育的地位相应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它的发展,向终身教育的实现迈近一步。

第三,完善教学,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成人教育教学,应紧随时代的进步,及时更新教材的内容,做到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满足成人受教育者的需要。另外,应提高成人教育相关教师的素质,以及授课的水平。改变传统的模式,通过借助多媒体等手段,丰富教学模式,以吸引学习者的兴趣,从而提高其学习动力,以提高成人教学的质量。

三、小结

管理培训体系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培训;探析

培训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促进员工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和激烈。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商业银行都更加注重发掘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希望通过培训提升员工对岗位的胜任力,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一、我国商业银行培训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培训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八十年代到90年代前半段)我国银行面临着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型,该阶段的培训主要以基础文化教育为主,培训的目的旨在提升银行员工文化水平、金融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并获得相应的大中专学历;第二阶段(90年代后半段到2010年代)我国形成了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的庞大的商业银行体系,银行处在一个深化改革的时期,该阶段的培训以岗位技能和业务为主,培训的目标是提高员工对岗位的适应性,为客户提供规范和快捷的金融服务;第三阶段(2010年代至今)我国商业银行处于改革攻坚阶段,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竞争日趋激烈,该阶段的培训从业务培训向综合性培训转变,以适应金融市场对全面型和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要。

二、商业银行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培训体系、内容和手段还无法满足员工对培训的需求,无法完全适应金融市场创新步伐加快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如果把培训看做是一种服务,对于一家商业银行来说,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培训市场实现了均衡,即有效的培训需求和有效的培训供给相互匹配,市场实现出清。下面,借用经济学中供求均衡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培训体系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

1.培训供求分析

(1)有效的培训需求。经济学中对需求的定义是既有购买的愿望又有支付能力。对于培训来说,有效的培训需求也应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员工有培训的愿望,即银行员工能够认识到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与现有岗位的要求、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及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对金融人才的要求间是否存在差距,从而产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训需求;二是员工能承担培训的成本。培训的相关费用一般都是银行来负担,对于参与培训的员工来说,培训的成本可以看成是一种机会成本,即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培训中所损失的工作业绩或其他方面的影响。

(2)有效的培训供给。经济学中对于供给的定义同样包括两个方面,即厂商有生产某种产品的愿望,并且有生产的能力。有效的培训供给也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银行有供给培训的愿望。为员工提供培训,银行应该有一个从上到下的顶层的整体设计,要根据金融行业的发展变化主动转变培训意识,建立一种动态的、灵活的、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培训体系,培育一种先进的培训文化理念;二是银行有提供有效培训的能力。这个能力包括能够根据员工培训需求开发和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块和培训课程,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提供适合培训的软硬件设施,实施促进培训积极性和培训效果的激励和考核制度等等。

(3)有效培训的均衡。当有效的培训需求和培训供给相互匹配时,银行内部的培训市场就实现了均衡状态。这种均衡状态是指,人力资源部门能够适时了解和掌握员工的培训需求,能够在适当的时间,选择适当的员工,由有资质的培训讲师采用适当的手段和方式,为员工提供培训服务,并且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培训效果。

2.商业银行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培训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商业银行的培训体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从培训需求角度看,商业银行的员工普遍培训愿望不是很强烈。现在,银行业进入了一个全员营销时代,不论是客户经理还是柜员,前台人员还是中后台人员,都有一定的业绩要求。在这种业绩的压力下,很多员工无暇思考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否与岗位要求和未来发展相匹配之类的问题,因此培训的愿望并不是很强烈。

(2)员工培训的机会成本较大。大多数银行对员工的培训都是选择业务较少或休息的时间,员工在繁重工作之余再参加各种培训确实是有些力不从心。虽然无需员工负担额外费用,但是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所带来的机会成本还是比较大的,银行并不会因为员工参与培训而减轻其业绩考核方面的压力。因此对于员工来说,与其培训,倒不如利用这个时间和精力拓展业务,还可以收获可观的经济效益。

(3)商业银行的培训体系大多缺乏有效的整体设计。四大国有银行由于成立时间较长,规模大、人员多,一般都设立自己的专门培训机构或培训学校,甚至一级分行也有专门的培训学校,对员工实行定期培训。培训学校有专门场地和专门培训讲师,依靠内部资源就可以解决培训的需求。但大多数内部培训讲师多是来自各部门的业务骨干,其对银行业务非常精通,但讲授课程的逻辑性和体系性跟专业教师相比有一定差距。而且由于是银行自身的员工,他们也很难跳出来,从一个更高的视野角度对员工进行培训授课。而大多数中小银行没有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在对员工培训时往往采用外包的方式,即聘请专业培训机构的专业培训师,或者跟职业院校和高校合作,利用其专业师资力量来对员工进行培训。这些专业培训师和专职教师授课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非常清晰,但对银行的业务了解有所欠缺,有时候培训的相关性和针对性会差强人意。

此外,商业银行在安排培训时主要遵循两个维度来确定培训的人员范围:一个是岗位,如柜员、客户经理、理财顾问等;一个是按工作年限,即新入职员工和已入职员工。在确定培训人员范围后,银行往往根据相关岗位所需的技能和业务知识安排培训课程和内容,特别是推出新业务时,都会组织培训和学习。这样往往会造成培训的频率较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前瞻性,而且也会造成员工的培训疲劳。

(4)缺乏培训需求的调研,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培训需求的调研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员工的需求调研,了解员工在哪些方面有学习的需求;另一个是针对金融行业和市场的调研,了解金融市场有哪些最新的发展变化和创新,这些变化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有哪些新的要求。只有了解了员工和市场需求,才能发现员工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与现有岗位的要求、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及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对金融人才的要求间是否存在差距,以便确定哪些人员需要参加培训,应该开发什么样的培训课程。

(5)培训师资队伍不够专业。商业银行的培训讲师主要有三个来源,即银行内的业务骨干、专业培训师和高校专职教师。业务骨干精通业务而欠缺授课经验和技巧,专业培训师和高校专职教师富有授课经验和技巧而不熟悉银行的业务经营和运作。所以,在实际培训时效果不甚理想,要么是就业务讲业务,没有理论高度;要么是讲了很多理论知识,但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联系不够密切,对提升员工工资效率没有很大助益。

(6)培训管理不到位,培训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目前,商业银行的培训多采用封闭式培训,即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采用现场授课的方式来实施培训,有点类似于学校的学生上课。这种现场授课的方式比较直接,讲师和学员的沟通比较充分,授课内容清楚明了,多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来完成培训内容。但另一方面,这种传统授课模式形式和手段比较单一,在富媒体和互联网时代,容易使得学员感觉枯燥和无趣。另外,有些银行对培训的管理流于形式,接受培训的学员表面上都出勤了,但在上课过程中玩手机、接打电话、睡觉等现象时有发生,并没有认真听取授课内容。即使培训后有考试作为培训的评价手段,但大多流于形式,考核结果并未跟工作业绩考核等挂钩,造成培训成为“鸡肋”的现象。

三、改善商业银行培训体系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商业银行在有效需求和有效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

1.做好培训需求的调研工作

有效的培训必须建立在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因此银行应从两个方面加强培训需求的调研:一是员工需求调研。通过发放问卷或者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了解员工自身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情况,以及员工对培训的具体需求,分析和发掘员工自身知识和能力与现有岗位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差距;二是金融行业需求调研。目前,商业银行处在改革的深水区,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变化的环境也带来了对金融人才需求的变化。有专家预测,未来柜员可能会成为一个逐渐消失的岗位。银行进入全员营销的时代,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从传统的岗位技能向综合素质转变。除了基本的技能外,银行更需要具备高情商的员工,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较高的英语水平、较强的抗挫折能力、文字综合能力等等,这就要求银行能够因时因势制宜,根据培训需求开发动态的、前瞻性的培训课程,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有效的培训需求。

2.改善培训的软硬件设施,建立促进培训的灵活机制,降低培训的机会成本

目前,商业银行竞争同质化日趋激烈,使得银行从业人员成为一个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的特殊群体。而银行一般不会为参加培训的员工单独安排时间或减免工作任务,造成了银行员工参加培训的机会成本较高,从而减弱了其培训愿望。要想改善这种境况,就需要银行从上至下地进行整体设计,将培训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来,设计人性化的、灵活的培训制度,将参与培训与岗位工作任务、业绩考核等联系起来,对于参加培训的人员给予时间等方面的适当便利,采用更灵活的培训时间安排(如一对一自选培训课程等)。同时,也要加强培训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富媒体资源和手段,开展在线学习,提高培训的效率。另外,也要注重培训后的考核方式和手段,不能让培训流于形式,将考核结果纳入业绩考核的一部分,真正让员工重视培训,使培训成为提升员工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

3.加强与专业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的合作,打造一支精干的培训师资队伍

一流的师资才能造就一流的培训,培训效果归根结底还要取决于培训讲师。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自身培训资源有限,特别需要加强跟专业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的合作,利用其现有的师资力量,通过银行的岗位实习,加强其对银行业务经营和运作模式的了解,打造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培训师资队伍。这对银行和职业院校来说是一种双赢,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既能满足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又能满足银行员工培训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敏.关于优化商业银行员工内部培训的思考与建议[J].经济金融,2010(24).

[2]林广正.基于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人力资源培训模式之有效性研究[J].河南科技,2013(10).

管理培训体系篇8

关键词:人本管理;目标管理;培训体系

人本管理,简言之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将人本管理理念融入员工培训体系,是生产一线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戈壁荒滩的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气厂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的大背景下,如果采用简单粗放的方式大力降低人工成本,其负面影响巨大:低回报和低福利不仅会严重影响员工的企业忠诚度,恶化劳资关系,员工工作积极性受挫,产生消极怠工情绪,而且对员工的低投入会导致员工成长速度缓慢,进而影响生产效率的提升,最终影响气田开发大局。

由此可见,低成本战略并不是指一味在降低员工福利待遇上下功夫,更何况苏里格气田生产一线本身就地处戈壁荒滩,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情况复杂,较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才能留得下人,也才能留得住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操作技能骨干。但是“三低”气田的特性又决定了苏里格气田必须走低成本开发的路子,只有低成本才能带来收益。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第四采气厂提出了低成本战略下的人才培养体系,即用人本管理的理念,控制用工总量,尊重人才,培养人才,肯定员工价值,使员工“以一抵三”,用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代替员工数量的盲目扩张。

一、以培训对象为核心,抓好培训需求调研

培训脱离了对象,一味强调“企业目标”自然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第四采气厂摒弃传统的“以企业为中心”的陈旧观念,提倡以“员工为中心”的全新理念,使企业和员工坦诚相对,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年初制定全年培训计划之前就花大力气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工作,立足长庆“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和苏里格气田“200亿方,2000人”的要求,遵循“统筹规划、满足需求,区分层次、把握重点,拓宽领域、全面覆盖”的思路,把培训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和素质提升服务与培训为企业各项生产服务结合起来,及时下发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充分考虑员工的意愿和心理诉求,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技能人员培训项目分开,严肃对待培训计划,重点扶持新业务、新内容、新技术培训项目,召开培训工作专题会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工作开展有主线,有重点。

二、树立正确的培训目标,注重两个方面的落实

“目标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它指出企业管理应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第四采气厂将员工培训工作目标分为两个方面来抓:第一,人本管理下培训工作的员工目标,即满足其知识更新需求,取得满意的工作绩效,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增强员工的职业稳定感,满足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第二,人本管理下培训工作的企业目标,即不断提升第四采气厂的竞争力,增强稳定性,努力造就亟需的人才;不断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传播中国石油、长庆企业文化,创造自身文化,增强第四采气厂的凝聚力,从而最终实现苏里格气田长远稳定发展及公司5000万吨油气当量战略目标。

三、培养自己的内部兼职教师队伍,实现双赢局面

培养第四采气厂自身的兼职教师队伍,一方面教师本身就是骨干和专家,这类高精尖人才的不断增多有效带动了第四采气厂管理和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和高级技能人才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内部兼职教师队伍又可以不断提升课件质量和授课水平,增强了作为学员的基层操作技能员工的培训效果。学员随着素质的全面提升对培训又提出了更高的诉求,也督促着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创新和思考,如此反复,推动第四采气厂人才建设步步增高。

四、制定科学的培训考核评估体系,巩固培训效果

为了使培训效果落到实处,培训考核科学有效,第四采气厂成立了以主管领导牵头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员工教育培训管理细则》、《第四采气厂操作层员工培训考核管理细则》,对第四采气厂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从系统工程的思路来安排部署培训工作。将培训工作纳入第四采气厂年度《综合业绩责任制及考核办法》,以第四采气厂年度员工培训项目计划为主线,以两个细则为准绳,对第四采气厂各单位培训组织及管理工作严格考核,奖惩有度,激发各单位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和积极性,从制度角度完善培训管理体系。

人本管理下培训工作的大力推进为第四采气厂的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从2007年开始,厂高级工从无到有,目前增长到22名,获得技师资格人员1名,中级工达到106名,中高级技能操作人员占操作人员比例达到43.9%,在几个采气单位中名列前茅。干部队伍方面,由于2007年及以后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达到了厂干部总数的48.6%,第四采气厂除了对有潜力的年轻干部重点培养外,还采取了设置专项技术奖励等特色激励措施,厂四届技术工作会共诞生获奖成果24项,获奖论文49篇,厂技术干部队伍勇夺公司级科研成果9项,硕果累累。高级操作人员、技术骨干的不断涌现,是以人本管理理念完善员工培训体系的最好印证,是低成本战略真正实施的最好诠释:第四采气厂天然气产量连续四年翻番,5年时间油气当量成功跨越200万吨大关,人均产值近0.5万吨,水平井开发等多项技术处于苏里格地区前列。

参考文献:

1、雷蒙德·a·诺伊,约翰·R·霍伦贝克,巴里·格哈特,帕特里克·m·赖特.人力资源管理基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赵继新,吴永林,叶茂林.人本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管理培训体系篇9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企业运营发展、运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涉及的工作内容也较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招聘、培训等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功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其承担着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通过对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的招聘、培训和考核等内容的优化,可以使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一、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培训的全面认识

企业运营的基础条件是人力资源培训管理部门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但是在实际企业经营中,因为缺乏对培训环节的重视,对于企业人员的培训也缺乏严格的管理,导致大多数培训内容大多缺乏全面性,对员工未来工作发展无法起到实质性帮助[1]。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时间较短,使得员工对于自身工作缺乏全面性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因为缺乏对工作的正确认知很容易发生很多错误。因此,人力资源使企业发展最有利的保障,企业对建设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工作加以重视,使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的人事管理提供基础性保障。

2.传统的培训方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我国大部分企业传统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方式都过于单一,在培训内容大多是对员工所在岗位内的工作内容和相关要求进行培训介绍,对于企业内部其他岗位的培训工作却很少涉及,使得员工对于企业缺乏全面性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2]。在传统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对于员工技能的培训工作大多是采用与校园授课的方式进行,而这种授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员工对于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同时书本式授课也使得培训工作效率降低,员工无法真正了解未来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传统的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为了提高企业培训工作效率和质量,人力资源培训应该在培训内容和多样性中进行优化,从而使企业可以长久稳定发展。

3.混乱的培训管理

培训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今,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工作还存着诸多问题,而培训管理体系混乱是现今大部分企业所面临最为重要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利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内部各个部分统一协作,才能保证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如果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打破,就会影响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的有效落实。

二、建设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的优化方案

1.培训理念的正确树立

建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人力资源培养理念的正确树立。人力资源培训人员时,应该以企业未来发展为基础,以培训优秀专业技能型、全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保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想要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对人才培养工作加以重视[3]。现代化人力资源培养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即在进行人力资源培训时,应该以员工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并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和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使员工在培训期内不仅能了解未来岗位的工作要求,同时也可以大幅度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使未来工作岗位上可以顺利开展相关的岗位工作。于此同时,企业在培训过程中,也要在培训期内了解员工的优势和短处,在安排工作时,可以根据员工的优势,并根据所选岗位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从而使人才培训工作更具目标性和针对性。

2.人才培训内容提高丰富性

企业在开展培训时要根据员工不同的特点及情况,对培训内容进行优化,使培训内容更具丰富性,同时也要优化培训形式,使其具有多样性,使人力培训工作在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4]。例如,企业在培养销售人员时,不仅需要对企业所有产品的相关功效和价格进行培训,对于销售的方法和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会出现的问题等诸多内容进行培训,使培训内容更加丰富,在销售人员在未来岗位上时,不仅可以应对消费这对产品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也可以针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采用针对性的销售方法提高销售额。在进行销售培训时,不能仅以授课方式对企业产品进行培训,也需要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如模拟销售、抗压训练等方式,提高销售人员的综合能力。

3.培训管理制度的完善

培训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使企业员工培训过程中,约束培训人员和被培训人员的行为。企业培训管理制度的建立,也可以使企业培训管理中各个环节可以有序衔接,从而使培训过程的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开展。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项系统性工作,因此在建立管理体系时要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开展,提升企业在人才管理水平。

管理培训体系篇10

关键词:精细化培训体系构建职责流程监控

企业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成为学习型、创新型企业,就必须加强和重视员工培训体系的建设和培训的管理。

一、企业加强培训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1.提高培训的质量。通过将培训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做到按需培训,理论结合实际,从而改善和提高绩效,保证培训的质量。

2.降低培训的成本。通过对培训流程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的管理,可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发生,从而降低成本。

3.有效整合和利用培训资源。通过精心地规划和策划培训项目,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计划,可以有效利用和整合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源。

4.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对整个培训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保证培训能按计划完成,并保证一定的质量。

二、精细化培训体系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美国的“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所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无不体现着对细节的重视,强调每个细节的规范,以致于对细节的控制,渗透着精细化的管理思想。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日趋复杂,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缩短,生产协作要求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精益生产方式和精益思想的诞生对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形成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强调对具体工作过程中一系列细节的高度关注;抓好关键细节、重要细节为着力点;增加组织执行力,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体现在注重细节、规范流程、严格执行、确保质量、节约成本等方面,强调责任明确、程序规范、制度有效、执行到位、末端检查和及时纠偏。

将精细化的管理思想运用到企业培训体系的构建中去,就是用精细化的理念去组织实施企业的培训工作,注重细节的控制。具体思路就是专岗专人负责培训工作,细化、量化、明确岗位责任,规范各项工作流程,明确具体任务,完善各项培训制度,确保培训工作有效执行和监控。

三、精细化管理视角下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

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应用到企业培训体系的构建中,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

(一)专岗专人负责

培训既可以是企业独立的职能,也可以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的一个核心职能。在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将培训与开发设置为独立的部门的运动。“奉行人才第一原则”的韩国三星集团,早在1957年即设立了自己的培训中心,人员一旦被录用,就要对其投入大量的资本进行培训,否则不能上岗。精细化培训体系的精髓之一就是要由专岗专人负责培训工作,细化、量化培训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培训管理人员选拔的标准。如果企业发展达到一定规模,还需设立独立的培训机构或部门承担此项职能。

(二)培训需求的分析

培训的成败,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需求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培训需求分析一般从组织分析、岗位分析、人员分析等三个层面进行。按照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中关于关键质量要素的阐述,在确定培训需求时分5个步骤进行:一是明确组织的总体需求;二是明确并分析岗位对人的要求(一个企业应该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的每项工作需要的那些能力);三是分析现有人员的能力水平;四是明确现有能力和要求能力之间的差距;五是识别差距中可用培训来缩小的那一部分,确定培训需求细则。

(三)培训课程的开发

企业培训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由于企业培训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培训对象的类别层次非常复杂,市场上又缺少合适的培训教材,因此,培训课程的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实际上,课程开发的质量取决于培训讲师的水平。培训课程的开发可以按照以下6个步骤进行。如图1所示。

编写学员手册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习。很多讲师的学员手册,实际上就是课程讲义,或者直接是教学课件,这虽然有利于节省讲师的时间,却不利于水平参差不齐的学员更好地掌握培训内容。既然如此,编写学员手册就要克服以上的缺点,使其成为独立于教学课件之外的word文档;内容尽量翔实,语言通俗易懂;留有合适的地方和空间方便学员记录;章节清楚,文字格式统一,便于阅读。

讲师手册是讲师授课的工具包,包括课程大纲、案例、教案、课件、影像资料、游戏说明、互动的问题、道具等一切和课程相关的所有内容。因此,企业也要保留好讲师手册,使其成为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资源,确保知识传递的延续性。

(四)培训讲师的培养及聘任

内部培训师往往能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开发,从而激发员工的听课热情和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仅效果好,还能省去高额的培训成本。对于内部培训师的培养要注重知识和技巧两个方面。虽然他们自身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对于要讲授的课程,还是需要重新进行系统的梳理,并编制成规范的讲师、学员手册。同时,要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关于讲师技巧的培训,进行多次试讲,并且让有经验的讲师进行指导和现场点评,最后才能独立上课。因此,内部培训师的培养和选拔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如图2所示。

企业除了培养内部培训师之外,有时还需要聘请外部培训师来满足企业培训的需要。

(五)培训项目实施的条件保障

为了使得培训项目得以有效实施,除了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按照流程规定严格执行外,还需要其他的条件保障。

1.建立科学、完备的培训制度

建立科学、完备的培训制度是进行有效培训管理的基础,为企业整体培训体系的运行提供支撑。然而,作为一项管理制度,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制度。企业培训制度一般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培训组织管理制度、培训评估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培训风险管理制度等。

2.设计规范的培训管理流程

(1)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培训管理者最好准备一份工作清单,对照清单逐项检查准备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免遗漏。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打印一份学员名单;发放书面培训通知;通知具体培训时间和地点;检查确认培训场地和设备;贴好座位标签;与培训师见面,沟通确认培训大纲及内容;编制学员手册或外购教材、资料;印制签到表、调查表、考核试卷、结业证书等。

(2)培训上课前的管理工作。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茶水准备;学员签到;发放培训资料;引导学员按座位标签入座;学员心态引导;宣布课堂纪律,包括考勤制度、请假办法等;介绍培训课程;介绍讲师;介绍后勤安排和时间安排等。

(3)上课过程中的管理工作。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器材和设备的维护;观察讲师的表情和学员的课堂反应;做好培训记录;协助上课、休息时间的控制;及时与讲师和学员沟通;做好考勤记录;发放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等。

(4)课程结束时的总结工作。课程结束之际的总结是今后继续学习的开始,因此,培训管理者要协助讲师做好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协助讲师设计学员的后续学习目标,并给予学习方法及途径的指导。

(5)培训后期的管理工作。培训结束后的管理工作应包括:向讲师致谢;回收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颁发结业证书;清理检查设备;培训记录整理;评估培训效果等。

(六)培训过程的监控

培训过程的监控是对培训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也就是说按照培训的流程进行监控。那么,每一个阶段监控什么?谁来监控?监控的关键点设在哪?这些问题非常关键。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控制点可以分布如下:培训需求分析是否到位?培训计划是否可行和实用?课程定位是否准确?讲师是否合适?课前引导是否奏效?培训内容和进度是否与计划相符?评价结果是否真实?绩效的改善是否明显?

通过监控,将收集到的受训者对项目设计和培训讲师的意见建议、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和即时评估的结果等向有关的部门和负责人及时反映,可以使他们及时掌握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调整;将重要的培训项目或课程聘请的讲师的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领导和教学部门,可以为调整其他教学活动提供信息和参考;将受训者座谈会记录及时整理成会议纪要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人员;对出现的问题和特殊情况及时进行协调和处理等。

(七)培训效果的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指收集培训成果数据以衡量培训是否有效的过程。虽然从培训的整个流程上看,培训效果评估处于培训工作的最后环节,实际上,培训效果的评估贯穿于培训的整个过程中。因为培训效果的评估离不开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目标的确定以及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成果信息的收集等环节。具体来说,培训效果评估的流程包括:设定培训评估目标;制定评估方案;收集、分析评估所需原始资料;实施评估;撰写评估报告。评估报告的内容如表1所示。

评估结果既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料,又会涉及到员工的隐私等内容,因此,要根据评估的目的有针对性地向高层管理者、培训管理者、讲师、受训者主管进行反馈。

企业要想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必须注重培训的每一个细节,明确职责、规范流程、完善制度、严格执行、有效监控、快速反馈、及时纠偏。从企业高层到培训管理部门,从培训管理人员到受训者都要重视细节,执行到位。受训者也要转变培训观念,积极参与培训。企业还要加大培训投入,建立并完善培训配套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培训的选拔、签约、激励和考核制度,将培训工作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温德诚.精细化管理实践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7:43,82

[2]韩伟静.培训部规范化管理工具箱[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70

[3]王燕.培训管理入门[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12

[4]张正顺.解密三星培训之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

[5]成立平.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8

[6]任新利.现代企业培训体系之我见[j].继续教育,200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