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价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0:37

生态经济价值篇1

norgaard(1999),提出了区域调水规模的指标体系及基于此的人口(p)、资源(R)、环境(e)与发展(D)的pReD综合论证的思路。mampitimatete&RashidHassan(2006),以跨流域调水的水资源开采案为案例,应用生态经济核算矩阵(ecologicaleconomicaccoutingmatrix)评价了Lesotho和Sa的生态经济影响,提出了新的整体层次框架分析思路。在看到调水工程积极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需要客观正视其存在的隐患。此前就有学者(东野光亮,1993)指出,调水时高水位输水、蓄水所造成的侧渗和河水位的顶托将直接影响到本区的排水及盐渍土面积扩大,这应在调水的规划、实施中引起高度重视。国内人工调水方面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近十年内,特别是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南水北调项目提出后。关于该项工程对地方造成的局部影响,先后有学者分别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角度进行了探究。张中旺(2006),分析和评价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对汉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灌溉、城市发展、工业生产、航运、水质以及生态环境产生的较大影响,并结合襄樊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在生态水、河流水等小范围水域理论研究方面,刘进琪(2006),分析研究了河流调水前后可能引起的河道生态环境各要素变化的程度和范围。结果表明,调水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对河道内水生生态、水环境和河谷陆地生态的影响十分显著。陈美球、许莉等(2012)针对赣江上游生态系统特征,运用pSR框架模型,构建赣江上游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县为评价单元对赣江上游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归纳分析出各县(市、区)制约生态系统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二、外流域调水对昆明市生态经济影响的重要性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昆明市加快滇池生态质量,补充滇池自有储水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从显性价值层面来说,项目的竣工投入势必对滇池及其周边环境带来积极改善,但同时我们也要理性认识到跨流域调水是在人为地改变地区水情,特别是作为此项目的输血管道盘龙江,年规划5.88亿方的调水任务无疑是大幅度增加了河道原有输水量,这一指标是否会超过河道本身的承载能力,水质耦合是否会打破河道原有的自然水情,这些都值得深入探究。根据地表水等级评价标准,水体富营养化多是由于氮、磷总量超标所引起。相关数据显示,盘龙江磷含量处理结果为完全达标,然而因为氮处理技术还不够成熟,处理成本较高,盘龙江水质总氮一直居高不下。从目前水质化验结果看,牛栏江属Ⅲ类水质。水体总氮含量不高,磷含量超标。但两类水质耦合,必然会引起水质变化,也势必会改变原来的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如果规划决策不当,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规划设计跨流域调水工程时势必要全面考虑工程将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统筹规划,才能实现工程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同时,昆明作为云南“桥头堡”建设和“滇中经济圈”发展的核心城市,昆明市域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密不可分。滇池生态环境的改善,必然促进滇池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昆明发展生态经济、建设高原湖滨生态城市提供良好条件,为云南“桥头堡”建设和“滇中经济圈”发展保驾护航。因此,评价牛栏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盘龙江生态经济价值影响显得尤为迫切。

三、不同时间维度下审析调水工程对河道价值的影响

从短期看,调水工程对盘龙江生态价值影响显著。现阶段牛栏江和盘龙江水质差异较大,政府规划每年由牛栏江经盘龙江向滇池输送5.88亿立方米水源。从目前盘龙江河道承载规模看,如此多的水源集中经一条河道输送,调水后盘龙江的水流量势必增大,流速增快,从而提高水体净化速率。此外,两水水质差异较大,耦合过程也会较大幅度改变盘龙江原有水体结构,水体总氮、总磷、CoD等指标均会有所调整。新的水质相当于给盘龙江现有水生生物提供了新的生存生产环境,特别是期初适应期,它们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变,进而促使水生物净化速率改变。从中期看,调水工程对盘龙江社会价值影响显著。水体的自净速度会随时间的推移呈梯度式改变,变化趋势并非连续线性的。水体经过几次阶段性质变,沿河空气质量、河道景观等均会改善良,沿河公共设施,也会逐步纳入河道的建设规划范围。周边居民的满意指数就会随着相应配套工程、设施的完善而逐渐提高。从长期看,调水工程对盘龙江经济价值影响显著。整治资本的投入,需要一个回收期,包括防洪预警成本、污水处理成本、雨水缓冲带建设、周边商业区投入等。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往往集中在建设期,例如防洪成本、商业区改扩建,其收益不会立竿见影,而是随着时间慢慢体现。此外,总磷含量较高、总氮含量较低的牛栏江水引入到总氮含量较高、总磷含量较低的盘龙江水体中,势必引起盘龙江水体营养化结构的变化,由于磷处理技术相对成熟,成本较低,从长期来看,这将进一步降低盘龙江水污染处理成本。

四、基于pSR模型的分析

pSR是环境质量评价学科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子学科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模型,比较客观地评价了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对环境的作用,特定时段环境状态和环境变化情况,以及社会和个人如何减轻并防范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pSR模型回答了“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我们将如何做”三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基于pSR模型,对滇池外流域调水对盘龙江生态经济价值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分析牛栏江调水系统和盘龙江生态经济的耦合关系,目标是考核牛栏江引水后能否切实保证盘龙江的生态经济的济稳定发展,以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的动态管理体系。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的实施,对盘龙江的生态环境、经济环境产生压力,这种压力以一定的状态指标传导到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机构,同时压力也会以一种直接的形式去传导给相关机构和部门。而相关机构会根据传导的信息做出响应,以影响工程的实施效果。模型构建如图1所示。压力层———造成发展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消费模式或经济系统中的一些因素,它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负效应”。即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实施所引起的水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压力因素,主要指工程施工强度,指标有:自然资源侵占强度、工程污染排放强度、废水处理达标指数、生物减少程度等。状态层———调水工程实施下滇池流域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所处的状态和趋势。评价水资源环境状态的指标有:人均水资源量、水体总氮、磷含量,以及河床水位、绿化覆盖率等指标。而评价社会基础环境状态时,选择人均GDp、污水处理成本、城市化水平作为考察指标。在此层面引入经济、社会指标,修正原有pSR模型单纯以环境指标考核的方式,能更有效的对流域可持续发展进行更为全面分析,也更符合可持续、动态考核盘龙江流域经济价值影响的要求。响应层———促进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采取的有效对策,因此是“正效应”,即减少对资源的耗竭和对环境的污染。是相关机构和部门在面对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环境发生改变时所产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种反映会因压力作用下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环境所呈现的指标传导而作出反应,同时也会因为压力的直接作用而实现响应。这种响应一方面是反映为污染治理措施的实施,如污水治理投入强度;另一方面是反映为生态保护力度,如相关部门对生态建设投入的强度、征地移民补偿的强度。整个压力作用—状态呈现—措施响应的过程,是一种信息传导和社会响应的过程。压力的作用下,调水工程的实施,对于系统内的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必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工程的排污和排水效果对于系统内水质的标准的评判也会造成差异。系统内短期来看,通过对水资源环境指标的考核,能有效了解水资源的基础环境状态;中、长期来看,随着信息的传导,相关部门作出政策响应,能使得河道建设规划和相应配套工程、设施逐步完善,进而采取实质性的决策与行动,有利于工程实施计划的改进与工程效果的全面提升;压力作用———状态呈现———措施响应三个环节相互反馈与联系,能有效实现对系统内生态经济价值影响的准确、动态的评估。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生态经济价值篇2

   文中根据额济纳旗农田水利规划报告书,并借鉴其他专家学者现有研究成果,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工程成本和预期效益,并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分析工程能值成本效益比,参照工程建设可行性评价标准,评定工程建设可行性。工程项目的经济计算期为2010年到2020年,基准年采用2010年。将工程基础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后,根据相应的能值转换率或能值货币比,能值量化工程每年的生态经济成本及效益(表1)。

   农田水利工程的能值分析

   能值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H.t.odum提出的,是综合分析生态经济系统各种能量流的转换机理,并定量研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理论[4]。农田水利工程的能值评价,是依照生态经济学原理,从整体观和系统论出发,以能值为量纲统一量化工程项目的生态经济成本和效益,分析工程建设能值成本效益比,依据工程建设评价标准,得出工程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进而为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评定依据。农田水利工程关系到区域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及生态系统的平衡,其工程建设的生态经济成本包括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和生态环境成本[5]。其经济成本主要指工程建设运行中消耗的社会经济财富,如石、沙、钢材、水泥等[5];社会成本指工程项目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损害,如移民和占用耕地等[7];生态环境成本主要指工程建设运行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如水土流失等[8]。农田水利工程的生态经济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粮食产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除涝工程的效益主要指在采取工程措施后减少的农产品损失)[2],;社会效益指在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安定和谐方面的作用,主要包括增加就业和提高收入等[9]生态效益主要表现为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善,如改善局地小气候,净化空气、补给地下水等[10]。能值评价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步骤如下:(1)全面分析农田水利工程的生态经济成本和效益。首先对工程的生态经济成本和效益进行全面分析:1)按物质来源将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运行过程的生态经济成本划分为三类:一类是社会性投入(社会成本),包括管理维修费、安装工程费等人力劳务费[11];二类是自然资源投资(生态成本),如太阳能、风能、雨能、表土流失等环境资源;三类是经济反馈能值投入(经济成本),包括水泥、钢材、机械设备等工业投资。2)根据工程建设目的及主要建设用途,并结合工程自身特点,分析工程对周围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其及作用对象,将工程效益进行区分归类:一类是社会效益,如科学教育研究、增加就业等;一类是经济效益,如粮食增产、灌溉用水收入等;另一类是生态效益,如调节水分、改善局部小气候等。(2)工程生态经济成本与效益的能值计算。太阳能是万物之源,实际应用中通常将各种生态流统一为太阳能值,即单位物质或能量形成过程中所包含的太阳能值量[12]。根据相应的能值转换率或能值货币比通过式(1)对工程系统中各种能量流、物质流、货币流等具有不同度量尺度的生态流进行统一。能值转换率是指形成每单位物质或能量所含有的另一种能量之量[12]。能值货币比是全年总能值使用量与该年度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即单位货币相当的能值量,反映了系统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13]。em=τ×e(1)式中:em为单位物质、货币形成所包含的太阳能值,sej;τ为物质、货币能值转换率或能值货币比率,sej/$(sej/J);e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或货币价值,J($)。(3)计算农田水利工程能值产投比。根据式(2)计算工程能值产投比。能值效益成本比[6,14]不受人类支付意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可用以衡量水利工程生态经济效率,实际应用中常根据其大小作为评价工程建设可行性的依据。一般认为当emCBR大于1时,则该工程建设具有可行性;等于1时,该工程满足工程建设最低要求;小于1时,则不建议该工程的建设和运行。emCBR=B+RVC(2)式中:emCBR为工程能值成本效益比;B为工程生态经济产出能值,sej;C为工程生态经济投入能值,sej;RV为工程剩余能值,sej。

   结果与分析

   根据能值理论,计算额济纳旗灌域内小型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及运行期间生态经济成本投入及生态经济效益的能值价值(表1)。据表1,对工程生态经济成本及生态经济效益结构组成比例和工程能值成本效益比值情况进行分析(表2)。由表1和表2可知,额济纳旗小型农田灌溉工程生态经济成本中,经济成本最高、社会成本次之,生态环境成本最少,分别占总成本的61.48%、33.38%和5.13%,说明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较小,经济投入占主导,其中主要表现为砾石消耗,相应的能值价值为2.60e+18sej;工程生态经济效益中,经济效益最为显着、生态环境效益次之、社会收益较少,分别占总效益的56.54%、27.89%和15.58%,说明工程收益的主要表现方式是经济效益,表现形式为棉花产量的增加。由表2可知,工程的经济效益成本能值比为5.26,社会效益成本比为2.67,生态环境效益成本为31.12,生态经济效益成本比为5.72,各比值均远大于1,说明工程在经济、生态和社会各方面均满足工程建设可行性要求。另外,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成本比最大,说明该项目区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改善潜力。综合分析,额济纳旗小型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除了带来显着的经济效益,还可大力促进社会发展,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尤其是节约水资源方面,工程节水价值尤为突出,这对于水资源极度短缺的西北干旱区更显重要。总之,从生态经济评价角度进行分析,额济纳旗小型农田灌溉工程具有较强的建设可行性。

   讨论

   用传统经济评价方法分析额济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工程年均投资482.5万元,项目效益主要表现为粮经增产值984.6万元、节省灌溉投资51万元、减少能源消耗投资46.58万元及省工效益56万元,工程经济效益成本比为2.36,大于1。两种分析方法结果虽存有一定差异,但评价结果较一致,均表明额济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具有较强的建设可行性。经济方法虽然能够从经济学角度简单直接地衡量出工程建设可行性,但论证内容不够全面,对不能用货币进行衡量的环境影响(如水资源消耗等)及社会效益(如科学研究价值等),不能完全纳入工程建设可行性分析过程中。能值分析方法在全面认识工程建设的生态经济影响基础上,将自然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进行统一衡量并比较各子系统的能量提供,进而能够更完整的反映出工程建设可行性。

生态经济价值篇3

一、适时调整审计价值理念是我们当前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

(一)“免疫系统”理论的提出是审计价值理念的深化和发展。

新中国审计从诞生起,一直将揭露和查处问题作为政府审计的价值理念,一切均围绕着如何能够发现问题、揭露问题、查处大案要案为工作重点。这在审计发展的初期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无可厚非,并且唯有此才能确立政府审计的重要地位。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审计对象运行的策略、行为方式和成长需求业已发生了变化,如果审计仍将发现问题、揭露问题和查处大案要案作为审计理念,引领审计工作的开展,已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对审计价值的期望,而且还会造成审计工作的被动:一是在审计工作中潜意识形成一种审查与被审查的敌对思维模式,很难与被审计单位形成良好真诚的工作关系,导致政府审计缺乏和谐的外部环境,组织的发展则陷入无源之水境地;二是使审计人员形成始于发现问题,止于揭露问题的思维模式,很难从深层次审视和提炼有效建议;三是容易出现审计功利现象,一切为了查处大案要案,颠覆政府审计的本原。因此,适时调整和改变政府审计的价值理念,对于审计部门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2008年,刘家义审计长率先提出审计应当发挥“免疫系统”功能。2008年12月25日,总理在听取审计署党组工作汇报时提出:“审计监督是国家政治制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既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和推动民主法治的手段,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审计署要认真履行法定责任,充分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由此,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得到了认可。董大胜副审计长指出: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的核心,是在履行审计法定职责的过程中,紧密围绕“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这个中心和大局,进一步强调和发挥审计的宏观性、建设性、预防性、主动性和时效性。

(二)助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应当成为我厅审计价值理念的建设性要求。

1.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意义重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目标是将该区建设成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这是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深谋远虑,针对江西省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自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来,在省委的号召下,全省上下紧紧围绕这一建设目标,开辟多种渠道,吸引省内外社会和民间投资,力图把《规划》中描绘的蓝图逐项变为现实,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引领江西实现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强大动力。我们省厅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内的市县两级审计机构顺应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策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和重大战略部署,在助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具有重大意义。

2.审计价值理念的建设性要求在助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大有作为。何谓建设性审计价值理念?按照“免疫系统”理论的要求,审计应当是以效能和发展为宗旨来审视审计对象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意见,使其在法定的框架内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最大效益,促进其加强责任感和提高行为的透明度,从而使审计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因素。追求建设性审计价值理念的实现应当着重考虑审计工作内在所固有的“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建设和发展关乎我国东南腹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用水安全,对此,省委省政府态度非常鲜明,不加快发展不行,不科学发展更不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为江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崭新创举,审计部门作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卫士,责无旁贷地应当促进该项伟大事业的推进,这也是我厅审计价值理念的建设性要求。

二、在建设性审计价值理念的引领下创新审计工作的新思路

(一)审计价值理念应当作为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审计文化建设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是审计事业的组成部分。审计文化也是审计战略的“催化剂”,它可以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先进的审计文化还有助于完美审计形象的塑造。审计价值理念无不充盈着审计文化的气息,审计价值理念应当作为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动。我们应当在重视审计事业发展的同时,别忽视了审计文化建设的软环境影响力。建设性审计价值理念作为先进审计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在审计事业发展的里程中无处不在地充满感染力,并将引领江西审计事业迈向新的旅程。

(二)审计应当在揭示和查处问题的基础上向预防和抵御迈进。

本人认为审计部门从助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方略着眼,应当在揭示和查处财经领域微观问题的基础上向宏观分析拓展,最终达到预防和抵御的目标。审计应当努力去分析感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和倾向,从点和面的结合处探求问题的表象和产生原因,以及防御措施,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素材,更好地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进程。我们不妨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着手工作:一是从资金或项目审计入手分析判断区域建设方面的立法和制度建设是否完善和可操作;二是分专题调查区域建设资金的投入规模、渠道及方向是否符合规划;三是区域内各产业的投资规模、分布和税收贡献;四是区域建设资金和项目之间是否匹配并相互配套;五是从专项调查入手分析区域内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是否到位。

(三)以环境绩效审计为突破口探索绩效审计的经验。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内加大环境绩效审计的探索和成果总结,争取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某局部项目或区域的环境绩效审计为突破口带动全省绩效审计的大发展,促进政府及各部门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和国有资产的经营能力,促进政府效能的提高。2003年审计署就成立了环境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开始兼顾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积极吸收国际环境审计的先进经验,不断拓展环境审计的新领域。2008年和2009年审计署分别下发了《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我国环境审计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环境审计工作面临的任务将日益繁重和艰巨,也面临着困难和考验,如经验不够,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工作要求不适应,缺乏成熟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和相应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审计理论和实践中去研究和探索,构建环境审计的平台还需要进行审计资源地大力整合,更别忽略了外部专家的协助。

(四)通过审计公告窗口增强社会公众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信心和决心。

审计作为综合监督部门,这些年在社会公众心中享有较好的信任度。一方面由于政府机构层次及事务的复杂性,政府与公众之间存在着信息的差异;另一方面公众对政府产生非理性的合理评价。我们应当通过微观审计反映的数据的综合汇总进行对外公告和宣传增加省内外各界对我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了解和关注,增加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增强民间资本投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三、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应当抓好项目设计和协作

(一)审计应当以项目设计为龙头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审计项目的设计是审计工作成果显现的关键所在。当前,我省各级审计机关都面临着地方政府交办的事多、需要关注的面广而审计人力资源有限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优质的项目设计,将有限的人力资源投入到重点工作当中,突出显现我们工作的成果。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规划要求,我们应当关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现代服务业的打造、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等几大块建设的投入及成效。为此,我们应当在预算执行审计、农业环保审计、投资绩效审计、外资运用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产业发展调查等审计项目设计方面进行思路的创新和拓展,规划设计出一批优质审计项目和方案。

(二)以项目协作为纽带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审计工作上水平。

生态经济价值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评价

0.前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加大,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这些影响中有些可以促进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发挥,而有些则阻碍了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使用,影响了周围的环境。因此为了可以正确的认识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关系,搞清楚二者之间的利弊,有关部门开始对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进行经济价值评价,以期通过经济价值评价的方式,全面的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与实效,为今后水利工程的创新与改革提供有利依据。

1.相关概念概述

1.1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自然服务功能中的一种,其对人类的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简单的来讲所谓的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就是河流对自然环境,人类生活所起的服务。这些功能内容广泛,用途多样,可以有效的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维护自然环境的平衡。笔者下面仅就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几项主要功能进行一下具体的介绍:(1)提供水源,储存水分。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失去了水资源,人类很难在这个世界上继续繁衍下去。因此早从远古时期开始,人们就有择水而居的习惯。河流是水源的主要来源,其通过河道流向四面八方,将水资源运送到各个地方。因此大多数的古代文明都是在河流旁边产生的。同时,河流还具有着储存水分的能力,由于河流中蕴含了大量的水资源。因此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天然的蓄水池,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优质用水,为生产生活提供有利保障。(2)承载生命,延续物种。水生动植物的种类十分的丰富,其是自然界动植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对生长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河流成为了水生动植物的主要生长摇篮,其维系着水生动植物的生命,为其提供生活的环境,充足的食物,具有承载生命,延续物种的作用。(3)净化环境。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在无人为干预影响的情况下,其可以有效的对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的清洁。而河流就是自然环境自净功能中的一种,其通过河流自身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对周围环境产生清洁作用。并对空气中的Co2产生一定的影响,提高空气质量,改善自然环境。(4)有效预防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都造成巨大的影响。通过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研究我们发现河流对于洪涝灾害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其可以有效的调节蓄洪量减少洪水产生的几率,同时遇到干旱的情况,其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一定的水源,维持正常的农业生产。

1.2经济价值评价概念

经济价值评价主要是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对一项事物产生的经济效益,经济影响等多方面的经济元素进行综合的评定。要想有效的进行经济价值的评价首先就要清楚事物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以及在供给需求背后所蕴藏的经济学原理,与经济学联系。经济价值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经济价值的衡量,找出影响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判定外界对事物影响的利弊性。这种评价方法可以有效的找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错误举措,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是一种广为使用的评价方式。

2.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经济价值评价

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一直是有关水利部门关心的问题,其对水利工程的使用,水利工程的实效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关系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因此一些专家学者针对水利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二者之间的特殊性,采取了经济价值评价的方法对二者的影响关系进行评定,这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现在各水利部门广为使用的一种评价方式。而要想就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进行有效的经济价值评价,首先就要掌握经济价值评价的方法。经济价值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经济价值的评价。具体来讲经济价值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对事物进行经济价值的评价:

2.1从生产率角度出发

所谓的生产率法就是针对事物自身产出的变化,研究外界对事物的影响。就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而言有关人员应对水利工程建成前后河流中的产出进行有效的统计,这包括了水产品的产出,航运功能等多项内容,最后通过简单的计算进行生产率的比对。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直观的看出河流在兴建水利工程前后的变化,为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治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2.2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出发

一般而言在进行一项水利工程之前,有关水利部门会针对实际工程进行讨论,做出多种的决策方案,这些决策方案中的利弊关系各有不同,任何一种选择方式都不会取得完美的结果,都会在利益上受到一定的损失。因此所谓的机会成本法就是对这些决策方案中的利益与机会进行研究,找出最优方案,将资源利用最大化。

2.3从防护费用的角度出发

防护工作是水利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其主要是对水利工程本身以及水利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防护,最大限度的保障河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通过从防护费用的角度出发对水利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经济价值评价可以有效的看出,水利工程兴建后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2.4从恢复费用的角度出发

水利工程的兴建与使用往往会给河流生态系统造成重大的损害,因此为了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的平衡,有关部门要对水利工程造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进行恢复,这部分费用就叫做恢复费用。要想有效的对河流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一般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给政府财政造成一定的压力。因此从恢复费用的角度出发对水利工程与合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进行经济价值的评价,可以让有关部门正确的认清水利工程兴建的价值,判断兴修水利工程的必要性。

3.总结

从我国目前水利工程兴修和使用的状况来看,大部分的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工作作用的发挥,对水利工程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鉴于此我国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应充分的重视经济价值评价的重要性,及时的对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进行经济价值的评价,为水利工程的兴修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减少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不良影响,促进水利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和谐发展。[科]

【参考文献】

[1]肖建红.施国庆.毛春梅.刑贞相.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经济价值评价[J].水利经济,2008(6):34-38.

生态经济价值篇5

生态文明价值

1.生态文明价值的误区生态文明既要满足人类的生活生产需求,又要遵循大自然的生态规律。只有采用新型的方式对大自然进行改造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比如充分实现生态价值、精神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的方式进行改造,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各种合理需求。而现代工业对生态系统的蕴含价值的实现存在许多的误区:一是坚持主观价值,生态系统的自身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人类赋予的,只有有效的利用,才能突出其对人类的贡献价值,否则没有任何的意义。人类的劳动可以加工、改造自然事物,使其变为有用的东西,也就是说自然事物的价值生成过程也是人类的劳动过程。二是强调价值价格化,一味看重生态系统经济价值,轻视其它方面的价值。企图将其它价值归类于经济价值等。三是对生态系统的价值实现局限于自然能源和资源的获取。

2.生态文明全新的自然价值观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态系统价值多样性。生态系统的价值不仅仅表现在经济价值方面。经济价值、科学价值、生命支撑、消遣价值、历史价值、宗教价值、生命价值、性格塑造价值、审美价值以及基因多样化等都是生态系统的价值体现。总结而言,分为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精神价值,即生态系统的三重价值。二是生态系统经济价值是人类的劳动所得,但人类的技术以及劳动并不是凭空而来,它只是自然事物的转化结果,任何非自然的能量、价值都不能凭空创造。因此,劳动价值论严重忽视了自然基础。三是生态系统的价值实现不仅仅局限于三重价值,其实现方式是多样的,为人类提供自然能源、资源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四是生态系统具有深厚的蕴含价值,三重价值的全面实现能够有效的改善人类通过损坏大自然来获取经济价值,这是一种低级的粗放的价值实现,保护大自然的和谐、健康是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根本。五是虽然生态文明价值的评价方式是主观的,但评价内容是客观的。即使没有人类的存在,其生态功能、生产功能等蕴含价值也能够得以实现。

生态文明的构建

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构建生态文明的首要条件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若生态价值和系统经济价值相冲突时,人们应优先考虑生态价值,因为生态价值的实现是精神价值、经济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为了短暂的经济价值对生态系统进行肆意的破坏,轻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其根本原因是缺少对生态文明的科学估计。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立项生态建设工程,但有一些人对此表示不理解,这也是对生态价值不理解的体现。所以,完善生态价值的评估系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对生态文明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对重大的工程项目,必须进行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避免走西方工业时期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对生态建设项目,应首先确定其能够创造的生态价值,对工作人员和建设部门的功绩进行正确的评价。避免人们认为生态建设是只有付出,没有收入的亏损工程,引起生态建设的偏废。

2.经济价值的创造应符合生态规律生态文明的最终目的是回归自然,其离不开物质财富和科学技术的支持。换言之,真正的生态文明能够创造出满足人类发展需求的物质财富。同时,物质财富是由生态系统的内在经济价值产生的,是通过对生态系统能源、资源的改造而取得的。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的是,由生态文明而产生的物质财富,并不是单纯的市场经济价值,它是生态意义上的经济价值,是符合生态规律的价值体现。传统工业虽然创造了较大的经济价值,但由于产业建设过分追求扩张,导致无限扩张和有限环境的矛盾冲突。另外,据传统经济学而言,产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利润和效率,这就在无形中加快了资本的流通和投资的扩大,从而引起资本循环和生态系统中能力缓速循环的矛盾。两者结合起来,就导致经济力量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引起反自然的能源扩张。GDp在高速上涨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所以说,反自然带来的经济价值是一种虚假的价值。如何使经济价值的创造符合生态规律成为一个长期探索的新课题。而现在需要明确的是,产业建设的生态化可以有效的改变以往重污染、高耗能、不循环、低产出的产业模式,以生态规律作为核心的生态产业能够真正的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化产业建设内容主要有:①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降低重污染、高能耗产业的比重。②建设生态农业,减少或尽量不使用化肥农药的使用,采用生物防治或有机肥料,增强地力,减少残留毒害,降低因农业发展而引起的环境污染。③建设生态工业,改善工业结构,努力促进生态工业循环的生产模式,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的知识经济。④转变生产方式,鼓励生产清洁、循环利用。⑤开发新型产业,努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和环保产业。⑥优化使用能源,提高清洁煤、天然气以及核能的能源利用比重,减少化石燃料的能源使用,大力开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源、海洋能以及地热能等再生能源等。

3.生态价值的产业化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人们没有充分的认识、承认生态系统的价值,导致环境保护成为企业生产中的额外付出,许多企业想尽一切办法使成本外部化,形成了企业与环境监管部门间的猫捉老鼠游戏。然而,生态文明有异于企业文明的重要标志,就是充分认识到生态系统价值的优越性,通过生态经济的发展充分实现生态文明的系统价值。生态经济理论是建立在生态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尤其是生态系统价值理论。生态经济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生态价值的可持续发展。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生态经济也是一种循环经济。经济系统的构建是由生态自然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来,组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模式,对物质能量进行不断的循环使用。对自然资源的高利用、低投入是生态经济的突出特征,其目的是有效的降低无用的生态损耗,减少自然资本,消除自然环境与企业发展间的冲突。同时,生态经济应努力开发生态服务业、新能源的加工使用等新型的生态系统产业。例如,太阳能、地热能以及风能等能源的利用,开发森林氧吧等。通过以上手段都能够有效的实现生态的系统价值,促进规模效益的形成。

生态经济价值篇6

作者简介:孙能利,博士生,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

基金项目:中国农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生科研创新专项(编号:KYCXo9062)。

(1.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北京100083;

3.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农业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同时还具有非经济价值,而估算农业的非经济价值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把农业的价值分为生产产品价值和生态价值,并采用具有权威性的生态价值测算思想,即Costanza等于1997年提出的方法作为估算农业生态价值的方法依据,同时,由于该项研究也受到了不少严厉的批评,如某些数据存在着较在偏差,如对耕地的估计过低,对湿地又偏高等。因此,进一步借鉴谢高地等于2003年针对Costanza等的不足,在参考其可靠的部分成果的同时,基于对我国200位生态学者的问卷调查,制定出我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的当量因子表。以此表为基础,结合山东省实际形成适用的生态价值测算方法,采用官方统计数据实际测算了山东省农业生态价值。结果发现,2008年山东省农业生态价值的现实值为7058.54亿元,是当年农业经济价值3002.65亿元的2.4倍。

关键词山东省;农业生态价值;生态价值当量;测算

中图分类号F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1)07-0128-05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7.022

农业一直被定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但从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来看,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如山东省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由1995年的20.4%下降到2008年的9.6%,单纯就此来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一些观点也将农业视为国民经济中可有可无的产业。单纯以来上述统计进行分析存在着缺陷,因为它仅仅统计了由生产功能带来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农业其它功能的经济价值,如水土保持、涵养水源、改善大气质量等等。由于农业的非生产功能具有强烈的外部性和公共品属性,其非生产功能价值未纳入农业收益之中。由此而来的统计问题非常突出,对于评价农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会带来很大的偏差,尤其是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用地征用或征收日益频繁,在征用或征收补偿标准制定时,考虑的仅仅是农业的生产功能,导致补偿标准过低,补偿纠纷频发。因此,从社会认识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有必要核算农业的非生产功能带来的经济价值。从国外来看,如美国的“在耕土地保护计划(workinglandconservationprograms)”和“农田保护计划(farmlandprotectionprogram)”都侧重于耕地的生态效益补偿,即把农业的生态价值作为农业产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都位列全国前列。如何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农业价值直接关系到山东省未来农业发展走向,如“十二五”期间是否值得更为重视农业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为此,本文把农业的价值分为生产产品价值和生态价值,并采用具有权威性的生态价值测算思想,结合山东省实际形成适用的生态价值测算方法,采用官方统计数据实际测算山东省农业生态价值,为正确认识农业在山东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奠定重要基础。

1农业价值体系分析

国家、城市居民、农民根据其自身的发展状况、所处的层次和水平等特点对农业产生各种需求,形成不同的价值关系(见表1)。随着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对客体需要将日益丰富,价值关系也会丰富多样起来,上述各个主体对于农业价值需求的总趋势是从单一目标向多目标发展,从最初为了生存以农业产出价值为主,到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并存,以期求得多目标和谐发展。

从表1可以看出,农业生产的价值可以归纳为3大

表1农业生产价值体系及其特征[1]

tab.1agriculturalproductionvaluesystemanditsfeatures

类: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中,经济价值最容易计算,而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是非物质形态的,很难以经济价值的方式来体现。直到1997年Costanza等[2]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自然资本”一文,才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的原理及方法从科学意义上得以明确。该方法以生态服务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直线作为假定条件,逐项估计了生态系统的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而目前对于社会服务价值的估算方法还处在探索阶段,主要是采用意愿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存在的问题是意愿调查需要有大样本,分析成本非常高,具体实现有较大难度。

对于山东省农业价值的测算来说,我们可以忽略其社会价值,而将重点集中于生态价值的估计。理由有二:一是山东省的工业和服务业较为发达,非农就业机会较多;同时,农民参与社会保障程度较高,因此在正常的经济发展时期,农用地实际提供的社会保障功能较弱。二是山东省农用地占土地总量的73.6%,这意味着从目前来看,农用地数量较多,提供的空间非常广阔,因此,居民对农业提供开敞空间的需求非常有限。

因此,本文只估算农业的生态价值,会低估农业生产的非经济价值,估计结果对山东省农业价值评价来说也就趋于保守。文中所涉及的生态价值主要指农业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国家对农业生态价值总体发挥具有影响和调控作用,比如城市发展规划、设施农业的鼓励发展、农业政策等会对农用地面积、农用地利用方式产生较大的影响,农业生态总价值供给能力会随之变动。农业生态价值的价值主体主要是城市居民和国家,城市居民希望居住地环境适宜,优美,对于农业生态效用的认识也在不断增强。农用地及农用地上的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净化与美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对于多方价值主体都具有意义。但是,目前农民对于农业生态作用的关注度不高,农民尚未成为生态价值的价值主体,这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仅获得较低的经济价值,而对于生态价值作为纯公共产品免费向社会提供,农业价值也因之而被低估。因此,估算农业的生态价值,不仅有利于正确认识农业的价值空间,更能明确农村、农业、农民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实际贡献。

2农业生态价值测算的方法构建

Costanza等于1997年提出的方法是估算农业生态价值的方法依据的基础原理。但是,该项研究也受到了不少严厉的批评,如某些数据存在着较大偏差,如对耕地的估计过低,对湿地又偏高等。中国科学院谢高地等[3]针对Costanza等的不足,在参考其可靠的部分成果的同时,基于对我国200位生态学者的问卷调查,制定出我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的当量因子表(见表2)。

表2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价值当量表[3]

tab.2ecosystemservicesvalueunitareaofChinese

agriculturalecosystem

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的特点是:

(1)生态服务被划分为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维持、休闲娱乐共7类。其中,气候调节功能的价值中包含了Costanza等[1]体系中的干扰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包含了Costanza等[1]体系中的土壤形成、营养循环、侵蚀控制等3项功能;生物多样性维持中包含了Costanza等[2]体系中的授粉、生物控制、栖息地、基因资源等4项功能。

(2)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是指生态系统产生的生态服务的相对贡献大小的潜在能力,定义为1hm2全国平均产量的农田每年粮食产量的经济价值,以此可将权重因子表转换成当年生态系统服务单价表。由于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较小,城市发展对农业的生态需求更为强烈,经过综合比较分析,确定1个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的经济价值量等于当年全国平均粮食单产市场价值。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得出全国平均状态的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的单价[4],计算公式为:

ea∑ni1(1)

式中,ea为单位当量因子的价值量(元/hm2);i粮食作物种类;pi为第i种粮食作物全国平均价格(元/kg);qi为第i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kg/hm2);mi为第i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hm2);m为n种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hm2)。

在计算获取单位当量因子的价值量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农业用地类型数据和生态价值当量表即可测算农业生态价值。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农业生态价值测算没有考虑人们的心理和实际经济承受能力,即支付意愿大小。测算出来的价值仅为理论值,或者说是潜力值,不能反映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现实值,因此,需要采用表征支付意愿相对水平的发展阶段系数对农业生态理论价值进行修正,得到农业生态价值的现实值。发展阶段系数则通过皮尔(pearl)生长曲线和恩格尔系数求取,计算公式为:

l(2)

式中,l为社会对生态社会效益的支付意愿,l∈(0,1);tt-3,t1/en,en为恩格尔系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

以表征支付意愿和能力的发展阶段系数作为调整系数l(t),则可以修正农业生态理论价值,获得农业生态现实价值。计算公式:

eareal(t)ea(t)×l(t)(3)

式中,eareal(t)为考虑支付意愿情况下的单位当量因子的现实价值量(元/hm2)。在获取单位当量因子的现实价值量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测算出农业的生态价值。

3山东省农业生态价值的测算

山东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山东省土地面积为1571.26万hm2,其中山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沼平原占4.4%,平原占55%,其他占7.8%。从山东省农业生产状况来看,2008年农业生产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0525000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7.0%;园林地面积为3853757hm2,占24.5%;牧草地面积为34000hm2,占0.2%;用于渔业生产的水面面积为590000hm2,占3.8%。

3.1测算农业生态单位当量因子的价值量

为了测算农业生态价值,首先,我们测算出农业生态单位当量因子的价值量。粮食作物数据的选取,我们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作为计算数据,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其中,各种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作物单产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粮食的全国平均价格数据来源于《2009年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出处可靠。本文得到的2008年农业生态单位当量因子的价值量见表3。

表32008年农业生态单位当量因子的价值量

tab.3thevalueofecosystemservicesvalueareain2008

3.2测算2008年山东省农业生态价值的理论值

本文得出,我国2008年农业生态单位当量因子的价值量为9668.09元/hm2。在获取农业生态单位当量因子的价值量基础上,结合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见表2)即可计算2008年山东省农业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价值的理论值,以及2008年山东省农业生态总价值的理论值,具体计算结果见表4和表5。

可以看出,2008年山东省农业生态总价值的理论值为15685.64亿元。

3.3测算2008年山东省农业生态价值的现实值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居民对生态价值的支付意愿会存在显著差别。支付意愿的差别直接影响到农业生态价值估计结果。从理论上来说,不考虑居民的支付意愿,农业生态价值存在一个理论值,即为潜在值或者最大值。但是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用市场经济的眼光分析农业的生态价值必须考虑城乡居民的实际支付意愿。为此,我们在测算山东省农业生态价值时,考虑城乡居民的支付意愿,计算农业生态价值的现实值。具体做法是先获取2008年山东省社会发展阶段系数(见表6)。

可以看出,2008年山东省社会发展阶段系数为0.45。由此可以计算出在考虑支付意愿情况下的单位当量因子的现实价值量eareal(t)4350.64元/hm2。进而,计算出2008年山东省农业生态价值的现实值,见表7和表8。

由此,2008年山东省农业生态总价值的现实值为7058.54亿元。

4农业生态价值比较及其经济贡献分析

在测算出农业生态价值后,可以把农业经济价值和农业生态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现有统计口径下的农业价值与

表42008年山东省农业生态系统理论生态价值表

tab.4agriculturalecosystemtheoryecologicalvalue

inShandongin2008元/hm2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表2和表3的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表52008年山东省农业理论生态价值表

tab.5agriculturalecosystemtheoryecological

valueinShandongin2008亿元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2009年《山东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表62008年山东省社会发展阶段系数

tab.6Shandongsocialdevelopmentstage

coefficient(2008)

数据来源:作者依据《山东省统计年鉴(2009)》中的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实际农业价值之间的差距,进而分析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实际贡献。2008年,山东省农业生产总值为3002.65亿元,农业生态价值现实值为7058.54亿元,理论值为15685.64亿元,GDp为31072.06亿元。

2008年,山东省的农业生产总值仅占GDp的9.6%。如果把农业生态价值(现实值)纳入农业价值中去,据保守的估计,农业价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32.3%。在农业价值中,农业经济价值仅为农业价值的29.8%,农业生态价值(现实值)是农业经济价值的2.4倍。

因此,对农业生产的价值评价不能仅仅考虑农业的经济价值,农业生产为整体经济发展的生态贡献要远远超过农业体现出的产品生产价值。

5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采用以农业生态当量因子为基础的农业生态价值测算方法测算山东省农业生态价值。经过严格的计算过程,最终确定2008年山东省农业生态价值的现实值为7058.54亿元,是当年农业经济价值3002.65亿元的2.4倍,农业的生态价值巨大。

通过对山东省农业生态价值的估算与分析,我们可以

表72008年山东省农业生态系统现实生态价值表

tab.7agriculturalecosystemrealecological

valueperunitareainShandongin2008元/hm2

表82008年山东省农业现实生态价值表

tab.8agriculturalecosystemrealecological

valueinShandongin2008亿元

得到下列启示。

客观、正确、全面认识农业的多功能性,关注农业的生态价值。农业不仅仅具有农产品生产功能,同时,还发挥着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维持、休闲娱乐等非生产功能,因此,农业经济价值在GDp中的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农业越来越不重要,恰恰是从农业生态价值计算过程会发现随着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的上升和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农业的生态价值会逐步上升。即使在2008年,山东省的农业生态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农业经济价值,只是目前的统计数据未把农业生态价值统计到农业生产总值中去。

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有效控制农用地非农化速度。山东省仍旧处在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阶段,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基本需要的同时,应加大耕地保护力度,降低农用地非农化速度。至少有两个途径可以选择:一是创新土地政策,做到占补平衡;二是提高农用地征用或征收的补偿标准,把农业的非经济价值考虑到农用地非农化时农民的损失中去,通过市场的手段调节农用地需求,降低农用地非农化速度,保证农业生产的土地供给。

谨慎继续出台设施农业建设鼓励政策,避免因盲目扩大设施农业规模而影响农业生态作用发挥。“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快速扩大设施农业生产规模,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是,设施农业的过度发展,会显著降低农业的生态效应。从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来看,设施农业的规模并不代表城市的发达水平,但不争的事实是发达地区更加注重发挥农业的生态效益,如建农业观光园,更多地体现开放式的大田生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westmanw.Howmucharenature’sServicesworth[J].Science,1977,197(4307):960-964.

[2]CostanzaR.theValueoftheworld’secosystemServicesandnaturalCapital[J].nature,1997,387(6630):253-260.

[3]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等.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2):189-196。[XieGaodi,LuChunxia,LengYunfa,etal.ecologicalassetsValuationofthetibetanplateau[J].JournalofnaturalResources,2003,18(2):189-196.]

[4]牛海鹏,张安录.耕地利用生态社会效益测算方法及其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0(5):316-323。[niuHaipeng,Zhanganlu.methodofmeasuringecologicalandSocialBenefitsofCultivatedLandanditsapplication[J].transactionsoftheCSae,2010,26(5):316-323.]

CalculationoftheValueofagroecosystemsinShandongprovince

SUnneng-li1,3GonGQian-wen2ZHanGJun-biao1

(1.Collegeofeconomyandmanagement,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0,China;

2.Collegeofeconomyandmanagement,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

3.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handongnormalUniversity,JinanShandong250014,China)

生态经济价值篇7

关键词:王朗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230-02

一、王朗概况

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地处岷山山系腹心地带,属全球生物多样性核心地区之一的喜玛拉雅――横断山区,保持了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其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原始性名扬中外。

王朗生态旅游项目从1998年开始确立,2000年开始正式接待游客。王朗的生态旅游在2001年9月通过了“自然与生态旅游认证项目(neap)”的国际生态旅游认证。王朗的案例被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旅游基准向世界生态旅游大会(2002年9月,加拿大魁北克)推荐。四川省也把王朗作为省内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示范点。

二、王朗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评价

根据王朗保护区管理处提供的1997―2004年度的保护区生态旅游收入,以及平武县1997―2004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与第三产业产值,得到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指标值(表2-1):

表2-1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指标值

table2-1targets’numericalvalueofeconomicvalue

本文采用SpSS13.0,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8年――2004年的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指标降维处理,按照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大于80%的原则,提取2个公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到98.722%。但初始载荷矩阵结构不够简单,公因子的典型代表量不突出,无法对公因子解释和命名。故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公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表2-2),以及正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表2-3)。

表2-2旋转后公共因子特征值和贡献率

tab.2-2Rotationsumsofsquaredloadings

表2-3旋转后公共因子提取结果

tab.2-3Rotatedcomponentmatrix

由表2-3可知:生态旅游收入、生态旅游收入占县GDp比重、生态旅游收入占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在F1上有较高载荷,这3个指标反映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总量的贡献度,故F1为生态旅游经济总量贡献因子;生态旅游收入年增长率、生态旅游收入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在F2上有较高载荷,这2个指标反映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促进作用,故F2为生态旅游经济潜力促进因子。

为反映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综合情况,本文用回归法算出2个公因子得分,以每个公因子的贡献率为权数进行线性加权平均求和,得到1998年――2004年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综合得分F(表2-4),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F=60.259%*F1+38.463%*F2(2-1)

表2-4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综合得分

tab.2-4Factors’scoresofeachyear

根据表2-4,得到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综合得分数据点折线图(图2-1)和F1与F2因子得分数据点折线图(图2-2)。

图2-1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综合得分数据点折线图

Fig.2-1Brokenlinepictureofeconomicvalue

图2-2F1与F2因子得分数据点折线图

Fig.2-2BrokenlinepictureofF1andF2

由图2-1可知: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经过1998年和1999年的平稳发展,在2000年达到最低,之后直线上升,于2001年达到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以来的最大值。从2002年到2004年,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直线下降,2004年的资源经济价值综合值稍高于1998与1999年。

综合表2-1,图2-1和图2-2,本文对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综合情况分析如下:

1.由表2-1可知,虽然2001年有三项指标值(即生态旅游收入、生态旅游收入占县GDp比重、生态旅游收入占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未达历史最高点,仅低于2002年,但其差距却不大。以差距最大的生态旅游收入为例,2002年的旅游收入仅为2001年的1.5倍;而2001年的生态旅游收入年增长率、生态旅游收入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两项指标值却为历史最高水平,前者为2002年的36倍,后者为2002年的3倍,故2001年的生态旅游资源经济综合价值为历史最高水平。

由图2-2亦可知,表征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总量贡献度的F1在2001年虽然达到历史最高,但表征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促进作用的F2却于2001年降为历史最低;2001年与2002年在F1上的落差要远小于二者在F2上落差。

2.2000年由于保护区外道路及接待房屋的修建,且保护区处于生态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因此这一年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总量贡献度与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促进度都处历史较低点,因此该年的生态旅游资源经济综合价值为历史最低。表2-1也表明2000年的五项经济指标皆为历史最低值(2000年的生态旅游收入年增长率极接近2003年的历史最低水平)。

3.在F1折线图上,由于2003年非典和区外电站建设的影响,2003年较2002年有大幅的下降,在F2上,2002年较2003年有所增长,但其涨幅远小于在F1上的降幅;2004年较2003年在F1与F2上都为降低,因此反映在图2-1上,生态旅游资源经济综合价值在2003与2004年皆为下降。

上述分析表明,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总量贡献度(F1)和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促进度(F2)皆作用于生态旅游资源综合经济价值F。但F1与F2对F的作用力孰重孰轻?

1.对F、F1、F2进行相关分析:F2与F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17,而F1与F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99。结果显示,与F1相比,F2与F的相关性要更密切。

2.本文运用Q型聚类,以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综合得分F为自变量,采用组间连接法和欧氏平方距离法对F值分类,分类结果如下:第一类为1998、1999、2000、2004四年。这四年里,F值虽有波动,但幅度不大,为相对稳定期;第二类为2002、2003两年。这两年里,F值直线下降,为下降期;第三类为2001年。这一年,F值增幅最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本文以F1、F2为自变量,分类结果G为因变量,进一步对聚类结果进行判别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分析中共提取出两个维度的判别函数,其中第一个函数解释了所有变异的99%,wilks’Lambda值为0.002,p

G=2.061F1+2.259F2(2-2)

分析⑴、⑵表明:与F1相比,F2与F相关度高,对F值的特征归属影响力大,即通过F2值的变化,可更显著、更快速地提升或降低生态旅游资源综合经济价值;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潜力,改善地区经济结构。

三、王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根据中国林业科学数据中心提供的资料,王朗自然保护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7833.2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4115.2公顷,无林地892.6公顷,疏林地980.4公顷,灌木林地1845.0公顷;非林业用地14463.8公顷。因此王朗自然保护区实际森林面积为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三者的面积之和:16940.6公顷。因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属温带森林,根据Costanza等人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系数302USD/hm2*a1,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5116061.2美元/年,约合人民币4246.33万元/年,是保护区1997年――2004年生态旅游收入总和的28倍,说明该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价值主要在于其自身固有的经济价值(包括食物、原材料、遗传资源)和生态效益(包括气候调节、干扰调节、水分调节、水分供给、侵蚀控制、土壤形成、养份循环、废物处理、生物控制等)。

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来说,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价值主要在于其生态效益。

四、王朗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1.小众型、小规模的开发模式。王朗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并不适合大规模开发,“小众型、小规模的开发模式”是确保王朗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确保生态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小众旅游”是指针对细分了的旅游目标市场中某一类或某几类旅游者的需求、特点、心理、习惯开发设计的旅游活动。“小众旅游”中的“小众”一词源于现代传播学和营销学,是指对某一类旅游产品具有独特和持久兴趣的旅游者。他们在人数上不占优势,但在生活方式、旅游兴趣、受教育程度、经济能力方面完全符合该类旅游产品的特点,是该类产品的重度使用者。研究表明,作为生态旅游受众的生态旅游者具有收入高、花费大的特点,他们比传统旅游者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因此,通过吸引具有高附加值的国内、国际生态旅游者,可在确保旅游收入,提升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有效保护环境与脆弱的生态系统。

同时,小规模的开发既适应保护区资金不足和游客承载量较小的条件,又能把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也便于及时根据游客需求调整旅游经营,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一种适宜方式。

2.王朗生态旅游的经济作用――切实提升经济发展潜力的手段。旅游业作为平武县的支柱产业之一,王朗自然保护区作为平武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不可避免的过分看中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经济总量,片面追求旅游收入,单纯的以经济总量贡献度来衡量保护区生态旅游经济效用。但是本文研究表明,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潜力,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因此,生态旅游业经济的效能不应只是简单的作为一个增加地区GDp或财政收入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作为一个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刺激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乘数效应”,切实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途径和桥梁。

正确认识生态旅游经济效用所在,有利于避免保护区迷失“生态旅游”开发的方向,使“生态旅游”沦为“粗放的自然旅游”(这类旅游没有科学的规划设计,也未贯彻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理念,尽管也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严格意义上说只能是一种粗放的自然旅游),回到一味追求经济总量最大化的老路上;有利于正确的、最大化的发挥生态旅游经济价值;有利于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连玉銮,石应平.关于小众型生态旅游及其适应性的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2005(3)

2.连玉銮.生态旅游的“小众”模式管窥――从王朗等自然保护区的实践谈起[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3.陈佑平,蒋仕伟,尹萍.王朗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案例[Z].2005

生态经济价值篇8

abstract:withtheprogressofeconomicsociety,thechangeofgrowthpatternandthedevelopmentofenvironmentaleconomics,theimportanceofvaluemeasurementofenvironmentalandecologicalresourcesismoreandmoreobvious,bydintofpropertyassessmenttheorytodothevalueassessment,whichcananalyseandmastertherelationshipbetweenenvironmentandeconomicdevelopmentandtoreconcilethecontradictions,whichwillofferdatadecision-makingrefrence.

关键词:环境生态资源;资产评估;价值计量

Keywords:environmentalandecologicalresources;propertyassessment;valuemeasurement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073-02

0引言

目前,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地域和国别,影响着世界每个角落。应对全球环境危机,保证环境与生产、贸易、消费等协调发展已成为重要议题。另外,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及其发展速度是国家决策最主要的信息依据,如果它里面没有充分体现环境的价值,那么指标就是不完善的。联合国制定的《21世纪议程》和我国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都明确提出要扩展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便建立起环境与经济的综合核算体系。将环境资源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措施之一,也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要使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理论付诸实践,那么揭示环境生态资源的成本概念和价值信息,以提高经济活动和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就成为了一条值得研究的方向。

1环境生态资源价值计量的重要性

1.1经济社会进步的结果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一是无序规划、盲目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环境破坏,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二是消耗过大、日益脆弱的生态基础不能承载经济的高速增长,制约了社会的持续发展。另外,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也有促进,一方面应该把环境标准的提高看成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契机,保护环境意味着提高经济单位的环境生产力,意味着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单位产出所制造的污染量;从另一方面来说,环境保护的实施和治污义务的承担也已成为企业和国家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环境生态与经济发展结合更为紧密,联系越发突出,两者之间的平衡很脆弱,也容易被打破,这就需要相对精确地对其定量预测和深入研究。

1.2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对环境和经济的认识要客观、动态;既不能不计后果地发展经济,也不能不计成本地保护环境。社会进步需要的是可持续发展、集约式发展和科学发展。转变以往粗放式的增长方式,除了要求观念上的更新之外,还需要将环境问题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当中,最好能通过市场经济的手段来梳理和调和环境问题,发挥环境通过经济手段施加的约束和激励作用,以价格运行机制和经济调节杠杆来抵制和扭转人们无偿或低代价损害环境的观念和行为。

1.3环境经济学发展的必然以往,环境生态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被排除在经济学的主流视野之外,更谈不上专门考察环境生态资源的价值。随着当前环境经济学、环境会计分析、环境价值评估方法的不断发展和研究,也为环境生态资源的价值计量提供了可能。

2环境生态资源的经济特征属性和分类

环境与资源的概念存在着纷争,联合国环境署在1972年给环境(资源)下的定义是:环境(资源)是在一定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的总称。这一概念突出了环境生态资源的经济属性,促成了环境和资源在认识上的统一,二者的结合使环境有了实际的物化途径,也使资源有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另外,环境系统是由生态资源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开放系统。其中生态资源系统能够提供四种服务:原材料输入来源、维持生命系统、分解和容纳生产与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提供舒适。同时,环境生态资源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还存在三种经济联系:社会发展为环境改善提供经济条件,而环境生态保持可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两者的不协调将造成削减行动或环境恢复。资源―社会的经济联系,也决定了环境价值的存在,而且这种价值是可以随着经济活动的进行而发生交换和传递的。环境生态资源被赋予经济属性、服务功能和传递价值后,也就具有了资产的特征,以至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易。联合国统计署在1993年的“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将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实际或潜在影响的自然资源归为自然环境资产。应该注意的是,环境生态资源又不同于一般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它的特征有:

2.1整体增值性和长期受益性合理利用环境生态资源,其使用价值和价值将不会缺失,甚至可自主积累,自动增值,长期受益。

2.2自然选择性和市场竞争性。环境生态系统各因子遵循共生、相生、相克等自然竞争规律。同时,环境生态资源又与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存在着市场竞争,遵循市场竞争规律。

2.3开放性和融合性。环境生态资源既具有开放性与多样性,又具有一般资本的融合性和扩张性,它的经营可以采用产权主题多元化、利益共同体等方式。

2.4固定性与逃逸性。环境生态资源既具有空间固定性,又具有一般资本规避风险的逃逸性。低回报率的生态环境会造成环境生态资源转移地域或变换形态,流动到回报率较高的领域,引起资本功能性逃逸。

2.5替代性与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环境生态资源与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能够相互替代或转化。

2.6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严格的地域性。不同区域的环境生态资源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匹配都是不一样的,而“因地制宜”是合理使用环境生态资源的一项基本原则。

对环境生态资源经济特征属性的认识和总结,为其计量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可能。

3环境生态资源的价值计量

环境生态资源的计量包括实物计量和价值计量两类。实物计量主要利用环境资源统计方法,直观地核算出环境生态的现有当量;价值计量以实物计量为基础,是环境生态资源的计量重点和难点。价值计量根据有关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法律、法规和公认准则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生态环境的价值运动,即生态环境的价值、成本、耗费、损失、经营开发、绿色收入和利润等,确定出环境生态的绩效。

3.1环境生态资源实物量确认与计量环境生态资源的实物量,受资源的质量品位、资源的赋存利用条件和地域因素制约。以森林资源为例,如果确认森林的实物量,应该具体核查林地和林木的权属、数量、质量和空间位置等,实践中通常采用抽样控制法、小班抽查法和全面核查法进行。要核查的具体项目有:①林地:所有权、使用权、地类、面积、立地质量等级、地利等级等。②林木:树种权属、树种组成、林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幼龄林的单位面积株数、中龄林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近、成、过熟林的立木蓄积,材种出材率等级、经济林的单位面积产量、薪炭林的单位面积立木蓄积量,未成林造林地上的幼树的造林成活率、造树保存率、竹林的立竹度、均匀度、整齐度、产笋量等。

3.2环境生态资源价值计量的思路环境生态资源价值计量较实物量计量复杂。我国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研究工始于1988年。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牵头,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进行了《自然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课题研究。1994年以来,许多部门相继开展了此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成果有:原国家科委牵头开展的中国自然资源核算研究、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牵头并与世行合作开展的城市环境与真实储蓄及绿色GDp核算研究、北京大学进行的可持续发展下绿色国民核算研究等。不少学者也对环境的实例进行了研究实践。

我国目前环境生态资源价值计量如环境影响评价所涉及的各种方法名目繁多,提供了计量的很好条件,但是可以发现,各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范围不尽相同,对它们的研究、比较和探讨还不够深入,方法很多,但是应用起来却往往难于下手;各自之间的联系也缺乏细致的甄别,选用不同方法,得出的价值往往出入很大,又往往难以提供令人信服的过硬依据,权威性、公正性、中立性受到质疑,不利于普遍理解和广泛推广。如前文所述,作为一种资产,环境生态资源利用资产评估的理论来进行分类和评估,有利于整体把握和更加公允。主要基于以下考虑:①资产评估作为国际通行的中介服务,理论研究深入,学科体系健全,并且对于资源资产的评估已拥有一套成形的工作方法和程序,工作结果受到各方认可;②资产评估以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为基础进行分类和衍生,便于理解、掌握和应用,使工作方法更系统科学,能够计量和区分种类繁多的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为制定经济政策、自然资源政策、环境政策及其他政策提供客观、系统、轻重有序的基础数据;③资产评估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专业服务行业之一,目前执业注册资产评估师几万名,具有广泛的实践群体,活跃在市场经济一线,并且环境资产评估的中介性和环境影响评价的专业性可以有机结合,更有利于环境生态工程的构建。④资产评估是涉及有关生态环境价值资产的产权转让、抵押、担保等经济行为所必要的程序和标定公允价值的主要依据。

3.3环境生态资源价值计量方法

3.3.1成本法是指在计量环境生态资源时首先估测被评估资源的重置成本,然后估测被评估资源业已存在的各种贬值因素,并将其从重置成本中予以扣除而得到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方法举例如下:①重置成本法。如探矿权在现行技术条件下,采用新的价格费用标准,获得与被评估的探矿权具有相同勘探效果的探矿权重置价格,扣除技术贬值来估算探矿权净值的方法。②复原成本法。如重新营造一块与被评估林木资产相类似的林分所需要的成本费用,作为被评估林木资源价值的方法。

3.3.2市场法利用市场上同样或类似环境生态资源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直接比较或类比分析以估测价值的各种评估技术方法的总称。方法举例如下:①享用效益估价法。指享受某种资源由于环境的不同产生的差价,记为环境差别的价值。如景观好的地段房价高,高出基准价格的部分被认为是享用该地段景观的超额收益,可以通过平均价格乘以调整系数算得。②资源交换估价法。采用替代的方法评估资源交换的意愿价格,如调查某地“能否用a元作为交换而禁止商业捕鱼?”通过对a的设定和变化,将结果作为对此地渔资源价值的一种衡量。

3.3.3收益法收益法是指通过估测被评估环境生态资源未来预期收益折现或者本金化处理,来判断资源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方法举例如下:①现金收益法。如企业排污权交易、二氧化碳交易可以获得现金收益,那么相应的资源和设备就拥有减排价值,选取折现率或资本化率予以折现或者资本化,评定出价值。②权益收益法。如某些风景区被评定为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等称号会带来更多的收益,这种权益价值应该进行核算,增加到资源价值当中。

3.3.4综合法即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两种或三种方法的综合。

3.4环境生态资源集合价值计量的步骤环境生态资源的利用通常是通过对多个环境资源要素的集合,以系统的形象出现。对这个集合进行计量、评定价值,需要在进行实物计量、价值叠加之后,还要累加收益,核销损失,抵减支出。其中,收益主要体现在排污权交易、CDm交易、生态补偿收益、生态以奖代补收益等现金收益和通过环保认证、质量认证等权利收益。环境系统损失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如森林增长速度减缓、工厂单位产值耗能增多等;另一方面包括因环境破坏而付出的罚款和超额税收。在此基础上就能核算出环境生态资源集合的价值。

4结语

基于资产评估理论的价值计量方法只是环境生态资源计量的一条思路,目前在实务中结合起来应用还不多,但是随着人们的逐步认可和有关业务的不断开展,并通过加强与环境工程传统领域的交叉、渗透和融合,这种方法应该能为环境和谐与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

不可否认,目前任何一种环境生态资源价值计量方法基本上都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只能计量那些可以商品化的环境资源,而对其他一些环境资源由于认识上、技术上的一些局限而无法实现价值量化;或者当环境资源与传统资产之间的替代关系比较复杂时,往往容易造成计量结果与环境实践的出入很大;此外,资产评估方法更多的时候还是给出资源的标定价格,对于内在的价值会因各种条件的局限而与实务有所出入。但可以肯定的是,基于资产评估理论的环境生态资源价值计量方法应该可以成为能够依托的重要工具,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生态,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用书编写组.资产评估[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曲格平.环境科学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3]易旭东.生态环境价值计量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沙理工大学,2006.

[4]林万详、肖序.企业会计成本的确认与计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2,(6).

[5]贾妍妍.环境会计的计量与报告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年第26卷.

[6]庄贵阳.当前环境经济学领域的重大问题研究状况[J].学术动态,2005.10.

[7]张云,李国平.环境成本:经济学与环境科学的融合点[J].人文杂志,2004.2.

[8]雷明.可持续发展下绿色核算[m].地质出版社,1999.

生态经济价值篇9

[关键词] 循环经济;环境成本;价值链重构

一、循环经济及其资源观与生产观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资源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线性经济模式,造成了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濒于枯竭的恶果。为了扼制环境危机的日益发展,保障人类社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人们提出了发展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思路,企业开始逐步地实施循环经济模式,力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即在资源环境不退化甚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和谐统一的前提下,实现企业持续的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其可被定义为一种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将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通过长时间运行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其实质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其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循环经济利用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利用结合起来所形成的反馈流程,通过企业层次和区域层次的清洁生产实践,实现在更高层次上的物质和能源的有效、持续利用。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与传统的线形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它体现了一种新的、非线性的物质流动循环观。同时又把循环经济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看成是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系统,通过模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流程,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循环经济摒弃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彻底改变了传统工业经济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和获取利润的做法,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体现了一种新的、科学的资源观。在生产过程中,循环经济又体现了一种以生态效率理念推行清洁生产的新型生产观。通过重新设计制造工艺和加强管理,节约和循环使用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物质投入换取最大的生产效率。它要求企业在确定经营方针和从事经济活动时,不但要考虑生产成本,还要考虑生态成本和环境成本,兼顾经济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逐步实现“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二、循环经济与价值链的统一性

循环经济思想是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节约利用资源,减少资源与环境财产的损耗,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良性循环的思想。循环经济模式是对传统经济模式根本性变革的模式,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封闭反馈流程,在物质流的循环流动中创造着价值链的不断增值。

循环经济模式中行为主体包括资源开采者、物质处理者、消费者和废料处理者等,在循环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一个经济组织的“废物”可能是另一个经济单位的“营养物”和投入要素,在每个行为主体物质流入和流出的节点上都存在着与之相应的价值。循环经济与价值链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循环经济作为一种闭路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与价值链构成一个高度整合、相互依赖的系统。价值链一旦形成就意味着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整合。循环经济和价值链两者相辅相成,脱离循环经济的价值链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没有价值链的循环经济又无法满足企业生存发展的本质要求。二者的统一性表现为:

(一)价值增值目的的统一

循环经济的实施是一个价值发现与价值增值相结合的过程。它要求企业从废弃物中发现资源的残留价值,通过对副产品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实现资源残值在另一企业或产业中的转移。这种经济模式在资源价值的充分转化方面实现了对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价值链的本质是增值链。价值链上每一环节增值与否、增值的大小都会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价值链分析的过程是一个辨认企业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的过程。增值活动可以弥补所耗费的成本,使企业实现利润,最终就形成企业的价值。企业要对价值链进行分析和管理,剔除非增值作业,以增加企业价值。只有当价值链处于增值状态时,循环经济才得以持续发展,从而以此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高经济效益,为实行循环经济提供物质保障。也只有当循环经济顺利开展,并获得增值时,才能促进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巩固企业在价值链中的有利地位。

(二)运行功能方式的统一性

循环经济要求企业按照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将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新资源”的封闭的物质能量反馈流程,在生产、流通、消费和废物处理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资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循环经济本身就是要建立循环的、可持续的价值链。企业推行价值链管理活动,突破了企业内部管理的视角,将目光延伸到供应商、购买商,直至最终客户,更好地协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主动与上下游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获得长期的战略发展。循环经济的正常运行,必须有价值链的支持,价值链是循环经济形成的基础,这里所说的价值链可以看作是一个闭环的网状循环系统。其中不仅包括由上游的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经销商、最终用户和回收处理单位的正向交付过程,也包括其逆行的回收再利用过程。

三、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环境成本及其信息价值

(一)循环经济模式的环境成本内涵与分类

循环经济下的环境成本可以定义为:某一会计主体在其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指导思想,因履行环保责任、降低环境负荷,在一定时期进行旨在取得环保效果和经济效益的一系列环保活动或其他经济活动,为此而发生的可货币化或非货币化计量的,包括资源耗减成本、资源降级成本、资源回收利用成本、减量化成本等在内的预防、管理成本,由于企业不规范的经济行为而承担的各种损失,以及由各项活动形成的机会成本。

根据本文对循环经济下环境成本的定义,可将环境成本进行如下分类:一是减量化成本,即为了减少企业生产对资源的消耗、对废料进行再利用和再循环及对生产废料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成本,其中新技术的研发成本将构成其主要内容。二是资源降级成本,包括企业由于生产产生污染而需要承担的政府罚款和罚金、为恢复环境所发生的治理费用等。三是资源回收利用成本,主要包括报废产品的收集和运输、拆解和再造、回收处理和填埋的成本。四是环境管理成本,指企业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和人员的经费支出,以及包括环境监测支出、污染清理支出、购置污染治理设备、污染治理成本、为进行清洁生产和申请绿色标志而发生的费用等在内的一系列成本。五是环境机会成本,指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本可获得而实际未获得的各种收益,为保护环境而发生的各种机会损失,如企业因违反环保法规而缴纳的罚款、由于环境保护而勒令停产造成的损失、损失的社区信任成本、损失的企业形象成本等。

(二)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价值

环境成本是企业在进行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成本,是一种具有价值的信息,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决策、生产经营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战略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运用环境成本还可以丰富企业业绩评价的内容,为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和评价提供有力支持,是企业进行基于生态经济系统决策的风向标。循环经济下环境成本的信息价值,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在为循环经济价值链重构以及价值链管理及价值创造、再创造上。这主要是由于环境成本信息具有下面两个方面的重要价值:转贴于

1.环境成本信息有利于企业的环境保护及其管理决策

由于目前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逐渐加强,企业在进行循环经济实践的过程中用于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成本也随之增加。而且由于我国对于环境污染采取“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则将许多以前没有被企业关注的成本融入到成本计量当中,对企业的某些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环境成本这个被忽视的因素,在现代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管理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逐渐受到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环境成本已经可以左右企业的某些决策,循环经济价值链以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反复利用为宗旨,利用环境成本信息正确地制定支持企业的环境保护及其管理决策,是价值链重构的基本前提。

2.环境成本信息支持企业的战略管理

环境成本信息还是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循环经济下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采取措施在保证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尤其是环境成本,以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这也是循环经济价值链的价值创造的基本思路。通过运用环境成本信息可以从战略视角进行价值链整合与优化,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发现削减成本、增加利润、进行价值创造的机会,有效地实现战略目标与经营目标,同时也可大大地改善企业的生态经济效率。

四、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价值链重构

循环经济的正常运行,必须有价值链的支持,价值链是循环经济形成的基础。但是循环经济的价值链与传统经济模式的开环、线性价值链有根本的区别。

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即“3R”原则)为基本行动原则,尽力将物质和能量保留在经济系统内使其循环流动,通过循环往复实现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所谓循环经济模式的价值链,是指通过价值生产活动将资源循环利用,形成“资源——价值——再生资源——派生价值”的反馈式流程,实现资源利用率和资源价值增值的最大化的动态长链。该价值链将要最大程度地挖掘废弃资源的价值,实现废弃资源的价值增值,即通过废弃资源流动形成的产业链带动价值创造链条的延伸。循环经济价值链是对传统价值链的延续与改造,它不仅能够保持传统价值链价值增值的优势,而且可以通过循环经济的连接,实现企业价值链在产业、区域上的连通,使价值链成为“点——链——域”的环网状价值体系,大大提升价值链的价值增值能力。

基于循环经济的价值链是对传统价值链的重构,应体现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实现社会价值。循环经济的价值链重构不仅涉及价值链主要活动的重构,也涉及价值链辅助活动的重构。由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价值链的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都会受到来自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约束,均应贯穿循环经济的思想和运作方式。循环经济以其特有的要求影响企业价值链,改变企业价值链分析的结果。

[参 考 文 献]

生态经济价值篇10

[关键词]蔗田生态系统;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系统持续生产力;持续经济效益;投资收益率

一、论题的提出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蔗糖出口原产地之一,蔗糖业作为广西的重要支柱产业,蔗田生态系统每年给广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甘蔗渣也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我国目前已经开发的甘蔗渣产品有酒精、饲料、纤维板、可降解的一次性快餐具(代替具污染性的塑料快餐具)等等。

然而,蔗田生态系统产品开发越多、经济价值越大,意味着甘蔗作为蔗糖生产原料从蔗田生态系统中被拿走,甘蔗渣也作为酒精、造纸、纤维板等产品的生产原料被充分开发利用起来,整个蔗田生态系统成了无渣的甘蔗系列产业的物质基。以1994~2003年广西蔗田生态系统产量、产值为例,我们发现蔗田生态系统给人们提供很高的生态经济效益,可是人们对系统的回报只是些许的化肥和少得可以在统计学上忽略不计的农家肥,这种近乎掠夺式的生态索取、以牺牲生态效益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最终导致蔗田生态系统生产力逐年下降。本文通过蔗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经济效益比较分析,提示人们应该对保护蔗田生态系统问题予以重视。

二、研究区域和方法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壮族与汉族、苗族、瑶族、侗族、么佬族、京族等12个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东与广东接壤,西与云南相连,西北与贵州交界,北部与湖南毗连,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相邻。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0°54’~26°23’,东经104°28''''’~112°04’,北回归线横跨广西中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资源丰富,且雨季、夏热与农作物生长期同季,有利于农业生产。广西年降雨量为1000mm~2800mm,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mm~2000mm;太阳年总辐射量达90千卡~10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平均气温≥10℃,积温为5,000℃-8,300℃,持续日数为240天~358天。尽管广西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土壤贫瘠,但其独特的气候环境和自然条件给广西带来了独特的物产,适宜人居。广西人过着自然的生活方式,成为中国人中最不愿意离开故土的人群。

广西耕地面积为261.4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04%。其中旱地107.39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1.1%,旱地以种植玉米、甘蔗、花生、薯类作物为主。广西的耕地多数是红壤土,土壤的理化性质比较差,土壤的有机质如磷、钾等矿物元素含量低,而且大多数耕地土层比较浅薄,土壤较为贫瘠。近20年来化肥用量日益增加,绿肥种植面积和农家肥的使用量逐渐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氮、磷、钾比例失调。1982年广西土壤普查结果是耕地中缺氮的占83%,缺磷的占85%,缺钾的占87%;耕作的土壤有67%是酸性土,碱性土占33%。不断增加的人口压力以及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地力日益衰退。然而,近年来,随着制糖业的发展,甘蔗种植已逐渐成为广西旱地主要经济作物和农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我们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比较分析的方法,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农村调查队的统计数据、广西南宁糖业集团香山糖厂的相关数据及广西崇左市农业局的相关统计材料,对广西蔗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持续生产力及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论是作为主要经济作物和农民主要经济收入原产地的蔗田生态系统238.85%的投资收益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主要是对自然气候条件、蔗田系统地力的掠取,大自然恩赐的巨额生态经济效益支撑着广西甘蔗及蔗糖业的发展,占中国甘蔗种植面积一半多,是中国蔗糖业出口的最重要原产地。

三、结果与讨论

(一)结果

(1)广西早地作物总面积107.39万公顷,1994~2003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年甘蔗产量及产值分别如表1所示。

(二)讨论

蔗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微系统。Honing(1986)认为生态系统是生物的有机体集合,在该集合中生物间内在的相互作用对其行为的决定性超过外部任何事件对其行为的决定性。无论是关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还是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一般是指一个最大空间尺度上能自我维持的实体。农业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一种,它和一般生态系统一样,是在一个同质区域中或有限范围内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把生物及其环境联系起来的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特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可分为农田生态系统、林业生态系统、渔业生态系统、牧业生态系统、农牧生态系统、林牧生态系统、农林生态系统等。

按照农作物的种类划分,从微观角度看,农田生态系统可分为稻田生态系统、蔗田生态系统、豆田生态系统、麦田生态系统等。蔗田生态系统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组分,蔗田生态系统是指人们在旱地里以种植甘蔗为主,以获得其生态与经济价值为主要目的的单一农作物生态系统。甘蔗作为土壤物质的载体,主要是通过甘蔗的收获和土壤肥料的施用来实现,甘蔗是蔗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贮存库,甘蔗产量受到土壤养分的影响,甘蔗的收获也会带走土壤中的部分物质,使土壤养分数量减少,从而加速土壤物质循环的频率。农家肥作为载体可以增加土壤中物质的数量,直至维持土壤物质平衡的作用。

表1所示,1994-2003年广西蔗田种植面积、甘蔗产量和产值都有不稳定增长的趋势。表2所示,广西蔗田生态系统每年提供极大的生物量(npp)和很高的生态经济价值,蔗农们以较少的农业资本投入,为蔗糖业的发展带来很高的生态经济效益。而且,蔗田生态系统的物产——甘蔗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和附加价值即甘蔗产量、蔗糖产量和产值也很大。特别不同于其他农田生态系统物产的是其废弃物——甘蔗渣可以直接成为一系列甘蔗副产品的生产原料,为蔗糖产业带来巨大的、持续的经济效益。转1、蔗田系统生态效益及其生态经济效益

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就是系统对其环境及其系统生态因子提供有便利或利益,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其服务价值由生物技术产品及自然生物圈给予人们提供的技术与服务价值所决定(Costanzaet.al,1997)。蔗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就是蔗农们运用农业技术、种子、肥料作用于蔗田,蔗田系统为人们提供的物产,即蔗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

生态经济效益就是以市场行情所表示的生态价值,即系统生产力或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效益。生态系统生产力就是系统做功的能力,即能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或者能否在系统内适应自然的变化能力(K.a.沃科特etal,1997)。蔗田生态系统生产力从生物量上看,就是系统的生态价值(npp),从价值量上看就是系统的生态经济价值(Bee)。npp和Bee都是蔗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可计算的部分,但是人类大部分的福利都来自于纯自然的公共物品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它们不需要一分钱而直接给人们带来福利,例如空气、水、土地资源、气候调节、废弃物净化处理、美感和健康。蔗田生态系统也与其他的生态系统一样,其生产力或服务效益除了为人类提供福利之外,还包括目前难以测算的价值,即系统为大气、环境所提供的服务和为人类生存环境、精神享受等方面提供的服务价值。我们有必要了解蔗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即经济效益、生态经济效益有其可持续经济效益。

2、蔗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及其持续经济效益

从经济学角度看,蔗田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Be)就是npp产值(npp×价格)扣除生产成本,即生态经济价值扣除生产成本部分,也就是蔗农的纯收入。然而,蔗田生态系统在收获甘蔗之后带来的价值比甘蔗自身价值更大,它可以生产出蔗糖(pS)、蔗渣以及蔗渣系列产品和副产品(pi),它们的产量和产值就是蔗田生态系统持续生产力Bp(pS+pi)。从市场行情看,就是蔗田生态系统的持续经济效益。它是由蔗渣资源化利用生产出的酒精、纸张、纤维板、可降解餐具、饲料、燃料等蔗渣系列产品的产值扣除其生产成本构成的。

1994~2003年广西蔗田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Be)和经济效益(pS)如图1所示。

图1中的相关价格是按1995~2003年平均价格计算,以下图示相同。即蔗田生态系统的年生产成本是每千公顷256.88万元的肥料+135万元的甘蔗种子+13.5万元的人力资本,即每万公顷的成本为40.54万元;甘蔗的价格为200.6万元/万吨;蔗糖的价格为3064.35万元/万吨计算;甘蔗渣的价格为164万元/万吨;根据当地居民有以甘蔗尾、叶作为牲畜饲料或薪材用的习惯,其价格按广西类似牲畜饲料稻壳粉的价格200万元/万吨计算;甘蔗根则因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只在土壤中参与物质循环,其经济价值难以测算而忽略不计

图1显示两个特殊变化情况:一是1999年、2000年蔗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持续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二是2001年以后蔗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持续经济效益却显著提高。引起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1999年、2000年甘蔗市场价格下跌,糖厂收购了甘蔗却不能及时对蔗农进行支付,打白条现象比较普遍,蔗农的经济效益不能实现,来年生产资料的购买受到限制,生产积极性受挫。于是蔗农选择了减少甘蔗的种植面积,使经济损失尽可能减少,维护自身利益,从而使甘蔗的种植面积及其占旱地面积比率、甘蔗的产量和产值都分别出现负增长(图2)。其次是地方政府对甘蔗收购市场的管理政策和对蔗农利益的维护措施不到位。比如,对于糖厂对蔗农打白条的现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保障蔗农来年的生产资料的购买,忽视了蔗农利益的维护,也影响了糖厂来年的产量和产值。2001年起,地方政府制定了维护蔗农利益的政策与措施,不准许糖厂对蔗农打白条,还规定了甘蔗收购的保护价格。同时,银行对农民开发了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小额度贷款项目,支持农业生产的发展。经过一个生产季节(甘蔗为一年)的政策时延,2002年农民大规模地扩增种植面积,使种植面积由2001年占全国甘蔗种植面积的46%逐年递增为48.1%和50.3%,种植面积及其占广西旱地面积比率、产量与产值的增长率、投资收益率同步迅速提高,使广西成为全中国31个省、区的甘蔗产量、产值和蔗糖产量、产值最大的省区,中国最重要的蔗糖输出原产地。

3、巨大的投资收益率支撑着巨大生态经济系统及其相关产业

是什么原因使广西蔗田生态系统及蔗糖产业如此发达,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蔗糖出口原产地?从蔗田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经济价值与蔗农投资的比率分析(见图2),我们发现,尽管甘蔗种植面积增长率(eGR)和甘蔗年产量增长率(iRop)基本一致——几乎重合为同一条线,并且随着市场波动而出现不稳定增长的特征,但是蔗农的年均投资回报率即投资收益率(RRo)很高,因而种植面积占旱地面积比率(pDLa)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蔗田生态系统投资成本C由种子、肥料、杀虫剂、和人力资本价值构成。年均投资收益率(RoiV)则是年均生态经济价值(BeeV)与年均投资成本(CV)的比率。按2003年价格计算,近10年广西蔗田生态系统的年均投资收益率(RRo)为238.85%。

可是,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建立在极少的投资成本基础上,实际上就是对生态系统资源,尤其是对土壤养分的掠取。蔗田生态系统反馈的信息是每万公顷甘蔗产量逐年递减15万吨,按照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耗损计算法推算,以及农作物形成所需要的养分参数计算,蔗田生态系统每年每万公顷提前耗损300吨的氮、磷和450吨的钾。这就是土壤养分及气候、环境等生态因子过度耗损的信息。

四、结论与建议

1、蔗田生态系统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每年对广西人民提供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带来极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近10年广西蔗田生态系统的年均投资收益率高达2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