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十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十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3:4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21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广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积极的将多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小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小学数学也有其明显的学科特点,因此,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与数学学科的特点,将更多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生较之于高年级的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有更强的依赖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就显得更加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温暖了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

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对数学学习不再畏惧,而是充满热爱,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也能够鼓起请教老师的勇气,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如此大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要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起重视,并积极主动的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巧妙运用游戏教学法

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游戏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游戏教学法,能够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游戏教学法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产生的作用。

1.与小学生的特点相适应。游戏教学法之所以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很关键的一点,在于与小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喜欢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快乐,学生对数学课堂充满了期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对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与小学数学的特点相适应。将游戏教学法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对知识点的表达也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点比较基础,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比较密切,很多知识点都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得以呈现,因此,教师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三、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高效的获取知识。本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平淡的课堂教学,往往很难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反之,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课堂,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启示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应该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学生有多种不同的体验,仅仅将学生的注意力锁定于课堂之上。

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教学方法越多越好,要讲究恰当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教师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对教学方法及时作出调整。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解的知识点,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教师也要根据讲解内容发生的变化,对教学方法作出有效调整。想要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应该掌握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的教学进行实践,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应用。

四、加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现代教学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互动,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机械的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点的情况。在小学阶段的师生互动,教师占据主动地位,小学生不懂得如何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因此,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在对学生进行重点与难点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提出与知识点相关的一些问题,一方面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使互动更加有效,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进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点子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B-0016-01

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指导,“讲在点子上”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愿景,这个“点”如何定位?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讲解的“点”主要包括学生思维点、学习重点、学习疑难点。

一、针对学生思维特点,讲出科学性

小学生课堂学习缺乏持久性,他们喜欢追求新奇的事物,学习缺乏经验。教师要根据学情与数学课堂的学习内容,合理创设数学学习情境。上课开始时,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他们等待着老师的开讲,老师讲得好,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新课程比较注重用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情景故事诱发学生的“兴奋点”。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东、南、西、北》这一部分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我就通过教师的“讲”创设学习情境:“小朋友们,有一个好朋友,它有兄弟四人,它和你结为好朋友,你到哪里都不会迷路,猜猜它是谁。”通过我设计的谜语,抓住小朋友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这样就水到渠成地引出“方向”的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到“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这样的讲解虽然用时不多,但是由于抓住了学生的思维特点,为教师课堂讲解打好了基础,激活了学生思维。

在讲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小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例如,运用文字游戏、说唱结合等方式,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讲解方式,突破传统课堂讲解的严肃性,增添课堂讲解的趣味性;当然在注重讲解趣味性时,不能冲淡教师课堂讲解的主题,无论采用怎样的讲解形式,都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确、表达清楚、语意明白,要使知识通俗化、浅易化,要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二、突出教与学重点,讲出目的性

在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学会利用学生高昂的情绪突出学习重点,使小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既知是什么,又知为什么,从而能够根据数学课堂学习举一反三。

为了使学生对方向形成明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方向观与方向感,笔者把这课的学习重点定位在: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东、南、西、北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为了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方向感,笔者借助一首儿歌进行讲解:“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我让学生分小组比唱比表演,每个小组推荐本组最优秀的学生唱一唱这首儿歌。要求是在唱的过程中,突出表示方向的词,如果方向表演错了,就能一票否决。

教师的“讲”不仅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方法,还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突出“方向”这一教学重点,既避免了课堂讲解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也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

三、抓住教学疑难点,讲出针对性

在课堂讲解中,数学教师要加强教材钻研,认真分析学情,充分做好课堂预设。如果教师对教材把握不透,就难以把握讲解的重难点,课堂讲解就不能高屋建瓴,把握不住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课堂观察,随时把握学生学习的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课堂的自然生成问题,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讲解指导。

那么如何抓住疑难点呢?一般来说,疑难点往往是这节课中容易错的知识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因此在课堂讲解时,教师要准确定位本课的易混点与易错点,讲解要有的放矢,学生容易把握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或者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去解决,对易混点与易错点重点讲解,力求讲透,使学生清楚明白。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或者有目的地“制造”疑难点,将教师预设中的疑难点通过学生呈现出来,再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解决疑难点。教学生学会质疑,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质疑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由浅到深,由窄到宽,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总之,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教师讲解的新特点,在教师限时讲解中寻求新的数学讲解艺术,讲在点子上。通过教师的讲,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课堂讲解的“点”。教师只有讲在点子上,才能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加快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节奏,促进学生知识接受、内化与迁移,提升小学生数学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篇3

关键词:多样化教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活跃枯燥的数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将结合自己的实际高中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采取小组讨论教学法,实现生生互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所谓的小组讨论教学法就是指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相互交流、学习中实现相关数学知识点的讨论、学习。这种教学法不仅能够缩小课堂范围,还能够实现“生生互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率,进而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比如,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中,为了全面巩固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周期性、单调性以及奇偶性特点,我们可以把班内成员分成若干组,不同小组负责不同正弦函数特点的验证以及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并找出该知识点相应的课后练习题加以说明。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全班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并且学生间相互配合、讨论实现了互助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知识点的理解、运用,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同时,在小组讨论中,教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学生对具体知识点掌握不够。及时、面对面的引导、讲解,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反思。

但是,在具体的小组讨论教学中也存在各种弊端,比如教师没有办法调动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小组成员的划分不合理、不能很好地利用小组教学的优势实现高效课堂等等。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班内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在小组划分中实现“动静结合”“优差互补”:根据学生的平时数学成绩、数学能力、数学课堂表现以及性格优缺点等进行分组,同时要保证每一个组内既有优等生又有数学成绩落后的学生;另外,根据不同的讨论主题,教师可以在小组内选派一名对该内容了解较多的学生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换,交流学习成果。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讨论教学中来,适当地进行点拨、引导,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采取多媒体教学法,直观呈现教学内容,降低数学教学难点

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法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数形结合等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高中数学知识深奥、抽象、枯燥、乏味,多媒体技术很好地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有效地降低了高中数学的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学习方法。

另外,多媒体教学法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书本中看似枯燥、乏味、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具体的数学应用方法,这种结合极大地增强了数学的直观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三、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

启发式教学是数学课上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积极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立足教材,通过类比或者借助已学知识,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启发式教学经常以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一讲一练形式体现。

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启发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本节课教材知识点的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方式。比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类比的方式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思考。教师可以利用教学中归纳的演示方法,先让学生自己解答简单的等比数列,然后教师再根据引导学生找到这些等比数列题中的共同点,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一步步发现等比数列的特点,归纳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公式。

总之,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优势,在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课堂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围绕教学大纲来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样化课堂教学方式的潜力。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我国“新课改”全面、深入实施的历史条件下,创新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而且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效,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创新,但其有效性并不高,最为重要的就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必须对这些制约因素有清醒的认识,并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进程中认真加以改进和提高,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制约因素

对于小学课堂教学来说,由于小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理解能力以及自制能力都比较弱,因而必须创新小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但深入分析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特别是按照“新课改”的标准和要求,小学课堂教学在有效性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通过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能够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为提升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深入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制约。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来说,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所限,因而更要注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的创新,但目前我国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方面仍然缺乏理念创新,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偏重于课本知识的灌输,而对于知识的拓展以及紧密联系缺乏有效的研究,导致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受到极大的影响。比如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乐”精神,导致很多小学生对小学数学存在畏难心理,进而无法更好的深入学习小学数学知识。

二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制约。尽管我国绝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能够随着“新课改”的要求积极研究数学教学改革创新问题,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但仍然存在课堂教学方法缺乏多元化的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比如目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由于自身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教学活动,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现象还比较多;再比如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性的方法,游戏教学、互动教学、情感教学等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教师讲、学生听”是其重要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

三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制约。由于小学生的特点,特别喜欢形象的东西,因而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应当更多的采取形象化的教学模式。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这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目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不会制作多媒体,有的尽管制约了多媒体,但缺乏直观性、形象性,导致小学生不易于接受,甚至出现了“事与愿违”的问题。还有个别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好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过多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同样会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造成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制约因素的解决对策

一是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理念是行动的指南,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在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方面取得突破。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寻找理念创新的好路径,要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成效作为重要的目标,只要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要有利于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都可以大胆的尝试,对于在创新过程中,好的要坚持,不适用的要学会修正,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安排,要把“学生参与”作为重要的措施,这样能够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是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在方法创新上取得突破,这一点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将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穿插,这样既有利于提升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也有利于提高质量,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能够喜欢课堂教学;再比如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教学,这样有利于使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学会知识,不至于使他们落下功课。

三是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最为重要的就是在教学模式创新上狠下功夫,要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自身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基本情况,积极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比如对于一名很有激情、学生很愿意接受的小学数学教师,就应当更多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重点要在提升自身的吸引力方面狠下功夫,而多媒体教学则是有益的、必要的补充,不能为了运用多媒体而使自身的优势被“削减”,这一点应当引起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再比如小学数学教师还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不能盲目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而是能够运用的尽量运用,不能运用的则不能勉强,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师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对小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高度重视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问题,积极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最为重要的就要在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新的跃升。

参考文献:

[1]朱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评价探索[J].科技信息,2014(1).

[2]万斌贤.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J].新西部,2013(1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

小学是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小学数学对学生的智力成长有突出贡献,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们的智力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

一、小学一二年级数学课堂中师生对话的特征及方法

1.小学一二年级数学课堂中师生对话的特征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还处在智力发展阶段,数学学科的学习也是最为基础的数字认识和一些基本的100以内的数字加减乘除运算。这个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还处在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的状态,课堂上学生们容易走神。教师的对话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上。

这一阶段的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在很大程度上由教师的讲授精彩度决定。在教师的讲授中,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就决定了这一阶段的师生对话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不能以教师为中心。针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这一阶段的师生对话会以游戏性为主要的特征。游戏性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们理解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概念,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性,但其与生活的联系还是很大,这就给教师在平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展开游戏性师生对话的特点提供了诸多的方便之处。

2.小学一二年级数学课堂中师生对话的方法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从幼儿思维转向儿童思维的过程之中,因此这一阶段行为表现在很大程度上还呈现出幼儿阶段的游戏性,而师生对话在这种游戏中进行,是非常有效果的,它能非常快速地进入到学生们的脑中,从而让学生们理解这些需要具备初步抽象思维能力的入门数学知识。

在小学一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本中,有认识人民币这一章内容。小学生们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的数字加减法和基本的运算法则,因此认识人民币这一章不仅能巩固之前的数学知识,还能促进新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但彻底理解这一章的内容,对小学生们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课堂的师生对话中,就可以采取游戏法进行教学。具体来说,可以在这一章节的课堂师生对话中设计一个游戏。在开始这一章的授课之前,教师把整个游戏进程在班级上公布,让每一个一年级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其中。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举办一次玩具买卖会。流程可以是这样: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这一节的课堂上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课堂上,并按自己心目中的价格为自己带去的玩具进行标价,每一个学生在看中了玩具之后就可以出钱购买,而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到购买的过程当中。在买卖之中,教师可以发纸币和硬币,每一个小学生在决定购买的时候,在数学教师那儿领取,用于购买自己看中的玩具。在游戏开始之前,每一位学生都要从教师那儿领取一定的零钱,以准备在购买的过程中向购买自己玩具的同学找零。在这个游戏中,让孩子们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人民币以及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二、小学三四年级数学课堂中师生对话的特征及方法

1.小学三四年级数学课堂中师生对话的特征

经过一二年级的小学数学学习,学生们已经普遍地摆脱了一二年级幼儿的思维,他们的大脑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个时候的小学数学课堂就应该从游戏化的特征中摆脱出来,采取一些新的对话模式。从大脑和思维的发展特征来看,9―10岁的孩子正处在一种极具表现力向一种可能的内向转变的过程中,“可能性”是指这种情况只发生在一部分学生身上。而一旦形成一种木讷的内向型性格,无论是对孩子们参与到数学课堂中,还是在平时与其他的学生交往中,都会产生一些不利于其性格形成的因素。因此,针对三四年级小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这个时候的师生对话应以加强互动性为主要的特征。

师生对话之间的互动性,首先就表现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上,如果整个班级的学生课堂参与度都非常高,说明班上内向型性格的学生比较少,但如果班级总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在数学课堂上发言,那么就要通过教师的教学策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其次,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有效性上。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强的思维能力,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会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教师在与这部分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其师生对话的有效性将会在学生的身上有比较明显的表现,这主要体现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性格养成上。

2.小学三四年级数学课堂中师生对话的方法

三四年级的数学教师应当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而进行具体的提问。具体来说,就是针对那些在一二年级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把基础知识学好的学困生,他们难免会怕在课堂上讲错而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因此教师应该鼓励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在师生的课堂对话中,教师可以主动地向这部分学困生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点,在能够保证这部分学生回答正确的情况下,通过鼓励,为这部分学困生树立继续深入学习数学的信心。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办法。师生之间的对话,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一种隔阂,这不仅仅是因为一些数学教师在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时缺乏一些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还可能在小学生认为教师与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代沟。在这情况下,教师应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办法,让学生们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尤其是那些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帮助数学上的学困生。教师可以针对班级上的学生,进行数学兴趣小组的分组。以三四年级的数学知识为例,对那些特别擅长数字运算的学生,教师可以把他们分为一组,对那些特别擅长解答数学应用题的学生,教师可以把他们分为另一组,在处理学困生上,教师则依据他们的数学成绩把他们归类到这些小组中,让学生们能够在数学兴趣小组的引领之下,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

三、小学五六年级数学课堂中师生对话的特征及方法

1.小学五六年级数学课堂中师生对话的特征

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儿童发展的高峰阶段,而六年级的下学期,学生们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即将进入青春发育期。因此,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学生们的心理变化上,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在慢慢形成自己的个性,甚至是性格,而且每一个学生都会带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因此这一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除了保证正常的数学知识点的教授之外,最大的师生对话特征将表现为开放性。开放性是指能够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式的引导,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而正确的个性。

2.小学五六年级数学课堂中师生对话的方法

针对发展学生的开放性而言,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与之前的学习阶段相比,将会带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可以在数学知识点的讲授之外,为学生讲授一些比较好的数学故事,从而在故事式的师生对话中,为学生个性发展贡献力量。例如,教师在教授《初步的统计知识》这一章节时,可以为学生们讲授一些生活中基本的统计常识,GDp的统计、人口数量的统计,都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系统讲授,从而让学生在个性的发展时期牢固树立理性的思维。

小学一二年级的师生对话带有游戏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游戏,以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和课堂参与度;小学三四年级的师生对话带有互动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采取提问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小学五六年级的师生对话带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为学生们讲授比较好的数学故事,以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陈登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6:216-217.

[2]盖冬梅.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特征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0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优质课堂特征

所谓的优质课堂就是指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教学内要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取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因此,优质的小学数学课堂也应该具备上述提到的要求。分析优质数学课堂的基本特征,有利于更深入地认识优质课堂的本质,更好地了解如何打造小学数学优质课堂。下面我对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作分析。

一、学习氛围轻松、活泼、愉快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课堂上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感情,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营造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要营造出这样的学习氛围,实现师生良性互动,可以从课堂教学导入知识的时候开始。要做到这点,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特征,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理,通过设问的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他们对新课充满好奇,带着问题,认真地听课。也可以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名人逸事,历史典故,增强导入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听故事过程中,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习。[1]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计算的时候,就可以举这样的例子:森林里有三只小熊,一天它们三个一起到树林里寻找食物。它们边走边看,终于在森林的瀑布前面发现了一棵枣树。于是它们都飞快地爬上树去摘枣子,第一只小熊摘了三个枣子,第二只小熊摘了五个枣子,第三只小熊摘了六个枣子,那么这三只小熊一共摘了多少个枣子呢?通过这样讲故事的授课方式,把知识点和小故事结合起来,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二、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不同于以往课堂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标准的要求下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由老师转向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感情,要从学生学习、理解知识的角度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要彻底改变学生心目中老师的形象,让老师在他们心中不再是严厉甚至是可怕的。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在老师留给学生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学生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2]不仅在备课的时候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教学活动,比如安排什么样的学习内容、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选用一些什么样的练习题等。而且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切实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态,注意他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眼神,这样能够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给予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感。肯定的赞赏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认真地学习、思考,尽可能地发掘自身的潜力。而在课堂上严厉的批评、否定在很大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自己和老师产生不好的情绪和心理,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做到:“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但是也应该避免以下这种情况: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教师似乎有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尤其在公开课上,我们听到更多是“你真了不起”、“你真棒”……即使是学生回答错了也很少听到教师否定的话语。[3]这样的行为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老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如果某个学生的答案是错的,则老师应该指出他的错误,不能敷衍应付。应该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解决问题,并且鼓励他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勇气。恰当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叶成文.如何实现小学数学优质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魅力中国,2013(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篇7

关键词:小学教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课堂教学品质

小学生生态课堂是基于教育生态学理念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结合体。其根本特点在于从实际出发。提高师生的自主性与学习的多样性,从而提高课堂的品质。近些年来笔者通过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总结了一下几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实现了小学生态课堂在实践中的应用,并且提高了课堂品质与丰富性。

一、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特征

根据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主要总结以下特征。第一,自主性特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与课堂需要定制合理的学习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求欲望。第二,合作式特征;将学生之间个体的竞争转化为小组式的竞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使学生在互相合作中交流数学思考。第三,多层次的特征;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多层次性可以使得学生从不同维度思考问题。通过对话交流的模式更容易获得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进而对自身的认知进行完善的调整。第四,高品质的特征;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并且得到更高的效率。教师在同等时间内的教学质量也是低耗且有效的。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师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第五,和谐性特征;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一个和谐而又平衡的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定而又和谐的发展。其主要尤教师、学生、课程、技术环境几个因子构成。这些因子的总和构成了整个课堂生态系统。根据生态学观点,各个因素之间和谐发展才是整个生态场的最高追求。

二、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问题为基础,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已经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有了重大的影响。合作式的交流与对话式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成为了学生发表观点阐述理念的好伙伴。教师也依据教学内容合理的制定符合每一个学生的导学专案,不仅关注学生的整体性也重视学生的多元多层次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与学习情况,通过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对话,主动提出相关问题,实现新老问题的有效对接。并且教师一同于学生合作找出问题所在,探究其根本,交流问题共享问题并且筛选出其主要考究问题进行解决。让学生开发自主探知的能力,探索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探索奇妙的数学之旅。

(二)深化问题研究,有效将其运用到练习当中

学生在数学中自主探究问题是更具有价值和意义的,这个过程伴随着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培养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境遇进行表达与思考。也可根据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小学数学第八册《搭配中的规律》的教学中就有此验证。在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归纳中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提高了数学的认知能力并且构建了新的数学模型。在培养学生探索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适度的练习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经历了练习与思考才能感受到数学神奇的魅力。在练习中数学能力可以得到良好的提高与培养。

(三)开展课后调研,及时发现实践中问题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因此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找学生进行问卷设计与调查,或者与学生交流座谈来把握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设计与思考。这个环节可以调高教师的自我提升与反省能力,及时跟进课堂反馈并且进行反馈。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专业能力。师生共同自觉发展,将生态课堂呈现出和谐繁荣的形态。

本文通过对“对话式教学”的特征与实际应用等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了生态课堂的合作式,高品质,多层次,和谐性等特征。并且发现了在实践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惠芳.走向学生声音在场的数学课堂教学――基于生态理念的“对话式教学”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5,15(Z1):106-10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感调动情感有效教学

教学过程是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有效的课堂教学,二者缺一不可。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感谈几点看法,有利于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一、激感

情感是教师教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情感体验,愉快地获取知识。在此要注意两点。

1.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在一次外出学习中,听了江苏省名教师张兴朝老师的示范课,课前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老师喜欢什么运动吗?”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篮球?”“足球?”“游泳?”张老师摇了摇头:“我爱好的运动只需要1平方米的地方和一根绳。”学生立刻猜出正确答案。“那你们爱好的运动是什么呢?说出来大家听听。”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自己的爱好。张老师笑着说:“同学们,我就喜欢你们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你们真捧。”张老师用聊天的方式片刻就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2.激发学习欲望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因此,教师应尽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教学“乘法的引入”一课中,师生共同计算“3+3+3”,“5+5+5+5+5+5”,“9+9+9+9+9”这类算式时,学生感到很奇怪:老师为什么总是比我们算得快?教师一语道破天机:“老师用了一种新的方法――乘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二、调节情感

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除了优化自己发出的情感信息、知识信息外,还要注意“察言观色”,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例如,学习长方形周长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长16cm,宽12cm,求它们的周长之和。”学生一看是练习过的题目,便劲头不足。但将题目改一下:“把这两个长方形拼起来,周长会是多少呢?”学生立刻产生兴趣,积极思考。这时我马上提出问题:“如果4个这样的长方形拼起来,周长有几种情况?”学生情绪高涨。当提出的问题稍微有点难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路或者降低难度的方法,引导学生抬阶而上,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一次,我在县教研活动中听了泗阳县实验小学胡亮老师关于“长方形的特征”的演示课,胡老师出示许多四边形,其中有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请学生找出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对边也平行。”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教师未做任何评价,适时点拨,“特征”是什么意思?哪些是长方形具有的特征,哪些不但是长方形具有,其他四边形也有的性质,表面上看,教师在学生情感高潮时泼了冷水,实质上这样不但不会使学生的思维停滞,反而会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通过仔细思考,有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也具有“对边平行,对边相等”的性质,不能作为长方形的特征,又有学生说:“对角线相等,四个角是直角,也是正方形的性质,也不能作为长方形的特征。”教师反问:“如此说来,长方形没有特征了?”全班学生顿时鸦雀无声。最后,老师给出了长方形的特征,实践表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使每一堂数学课都成为情感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三、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

教师要善于接纳所有学生的想法和建议,让学生感觉自己被重视,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学习,建构有效课堂。例如,教学小数的简便计算时,刚教学一题后,就有学生说:“老师,我会做了,能不能不学?”我问:“为什么?”学生说:“我们学过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加了个小数点。”原来学生会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这种解题策略看似简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却是一种创新能力的表现。这节课我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主人的乐趣,体验到获取知识、迈向成功的喜悦之情。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珍爱学生,想他们所想,做他们所做,适时调整课堂气氛,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激情、释放智慧与个性的大舞会,因此,只有巧借情感的东风,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宋立新.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5(11).

[2]张俊华.浅谈如何构建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1(8).

[3]李凤荣.浅谈如何构建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5(4).

[4].王秀丽.浅谈如何创造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篇9

摘要:笔者针对小学数学中课堂提问式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式教学的特点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式教学策略实施的原则,并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式教学策略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式教学

数学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数学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维,提示学生学习重点,给予教师反馈信息,培养学生参与能力,联络新旧教材等功能[1]。

1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式教学的特点

1.1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是构成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要素,这些要素综合地、密不可分地共同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因此,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构建必须针对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条件,对构成教学策略的几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组成切合实际的最佳的实施教学的方案。

1.2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具有层次性。

每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在心理、思维、能力等各方面都不是一致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层次性的。相应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也要体现出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才能达到教学策略应有的效果。

1.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具有针对性。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任务的要求,并参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组合起来,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2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式教学策略实施的原则

2.1突出重点,难易适度。

一堂课只有四十分钟,不可能所有的问题都面面俱到,因此一定要把握好重点,就那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内容设计提问,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突出重点。另外,教师设置的问题一定要难易适中,过难和过易都不利于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问题过难,只有少数几个学习好的学生会,而其余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容易挫伤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过易,所有的学生都会,缺乏挑战性,时间久了,也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设置难易适中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尽量做到让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2.2启发诱导,发展智力。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数学是一门概括性、抽象性极强的学科,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运用填空式提问或是非式提问,而是要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等将学生带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这时候,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教师只要抓住其本质稍加点拨,启发的效果就会更明显。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习得的知识会更加得牢固,相比完全接受式的教学,这种方法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2]。

2.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数学问题的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纽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发展的过程。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并运用数学知识,教师就应该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教学目的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教师先要求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底面半径3厘米,高10厘米的“饮料罐”。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了问题:侧面积不知道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围?这一问题解决后,又引发了新的问题:围侧面积的长方形纸的长究竟应该是多少呢?启发学生思考的关键在于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在本案例里,教师把问题巧妙地寓于学生的活动中,让学生从情境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式教学策略的构建

3.1精心设计问题,保证提问的科学性。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意图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顶峰。特别是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问题,以便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提问。

3.2掌握多种方法,保证提问的可接受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好问题是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提问的前提。要使提问收到较好的效果,还必须讲究提问的技法,掌握多种提问方法。

3.2.1采用迁移法,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数学知识结构产谨,系统性强,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要素、相近的问题情境和相似的思维方式,只要找到具有沟通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就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这种由浅入深,以旧引新的提问方式,称为迁移法,是数学教学常用的提问策略之一。

3.2.2采用分合法,将问题分解组合,逐个突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然后再综合解决大问题,这种提问方法称为分合法,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提问方法。提问设计的组合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使问题的范围大小、难易繁简情况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3.3捕捉发问时机,保证提问的有效性。

在知识的关键和本质之处及时提问,可引导启发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的实质,把学生带入积极的学习情境之中,促使他们积极思考,顺利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数学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以科学性和逻辑性为主的,很少考虑兴趣和注意,而数学教师必须在不影响科学性和逻辑性的条件下,考虑如何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3.4展示结果和答案,保证提问的评价性。

对学生的答问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形成良好的双相反馈,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学生回答后急切想知道对错,其余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一样。因此,教师要及时准确地对答问进行评价。同时在评价中,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4结论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鉴于“课堂提问”在数学领域的重要性以及数学教学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按照课堂提问的程序,构建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希望通过共同的努力,逐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场所,而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为了更好地解决这样的困境,教师务必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中笔者针对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出了如下几种有效的策略。

一、创设有效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主动进行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进人们认识世界的真正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创设相关的、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要想创设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以故事为主体的问题创设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将有趣的课外内容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分数的教学时,可以以学生熟悉的东西作为依托,如《喜洋洋与灰太狼》,“有一天,羊村开会进行食物的分配,有一个饼,懒洋洋跟美羊羊都想要那个饼,但是怎么分才能使得两个人都有同样多的饼呢?”学生回答“一人一半”,此时,教师让学生用数来表示一半,学生愣住了,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学生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了,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教师正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来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从而有效地增强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创设课堂实验,调动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根据课本中的一部分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亲手进行制作实验,从而让学生从亲自动手中体会到成功的,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营造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竞争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地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比赛来营造竞争情境,如知识竞答、算术比赛之类的游戏,并将新知识融入到游戏竞赛中,通过游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更大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多多鼓励学生,用竞争情境的创设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从而消除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的缺点,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教学价值

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较难学的学科,其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以外,还具有实际运用性的特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是随处可见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实际运用性。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拉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更多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数学理论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让数学在学生眼中更加具体化,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从而突显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

三、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的高效优质的发展,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加减法时,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行安排工作任务,并对该知识点进行共同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促使优生更优,差生变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品质。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进行师生交流、学生间互动的重要场合。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思考,从而使得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步,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四、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任何一堂课后,教师连同学生都应当进行充分的教学反思。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掌握教育教学的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进行学习,能有效地促进自身养成良好的课堂反思习惯。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地引导学生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反思,以此来获得最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反思,然后在下节课上课时进行总结交流,并注意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改善,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叶仁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