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建议十篇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建议十篇

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4:07

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建议篇1

甲方:邢台学院贸易经济系

乙方:

为了加强高校与行业间的协作,促进高等教育与行业的共同发展,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的原则,邢台学院贸易经济系(以下简称甲方)与(以下简称乙方)就共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目的

1,加强高校与行业的协作,实现高校与行业共同成长,发展的"双赢".

2,探索高等教育与行业协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模式,实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开发,技术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等全方位一体化链接.

二,合作领域

1,就业实训.从协议签订之日起,甲方可根据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学生,到乙方所属企业进行岗位实训,具体人数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

2,定向培养.乙方根据行业实际需求,可委托甲方进行人才定向培养(含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甲方根据乙方要求,实施针对性教育.

3,校企战略合作.甲方为乙方行业的技术革新,项目开发,员工培训,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等提供教育与科技服务;乙方为甲方在校大学生进行岗位实训指导,创业教育和职业指导,为甲方毕业生提供就业与就业实训岗位.

三,甲乙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

1,根据人才培养计划要求,拟定每次岗位实训的详细方案,并与乙方协商共同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2,根据乙方要求,及时提供定向培养及毕业生生源信息.

3,邀请乙方代表来校参加有关活动,加强甲乙双方的相互交流;邀请乙方对大学生开展职业指导.

4,根据乙方的具体需求,优先推荐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并为乙方来校招聘提供便利条件.

5,根据乙方行业发展需求,为乙方行业的技术革新,项目开发,员工培训,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工作提供教育和科技服务.

6,甲方网站与乙方网站建立链接,在就业网上开辟"明星企业"专栏,积极对乙方所属企业进行形象宣传,并及时乙方所属企业的招聘信息.

(二)乙方

1,在同等条件下,根据需求,优先录用甲方的毕业生,并及时向甲方反馈毕业生岗位工作信息,以便甲方调整专业结构,创新教育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

2,尽可能安排甲方学生开展就业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并做出相应的指导和考核.承担就业实训期间的业务指导,保障学生的岗位实践安全.

3,乙方按甲乙双方约定,接收定向培养生到所属企业就业.

4,在此协议框架下,与甲方系(部)协商,签署单项合作协议.

5,乙方网站与甲方的网站建立链接.

6,乙方悬挂"邢台学院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牌匾.

四,基地建设

甲乙双方各确定1-2名联络员负责"战略合作项目"建设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协议变更

本协议的变更必须由甲乙双方协商,并以书面形式确定.甲乙双方达成的协议,如发生不可抗拒的原因,致使本协议的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双方可以解除本协议.

六,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七,本协议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生效,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

八,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邢台学院贸易经济系乙方:

代表人签字:代表人签字:

项目负责人签字:项目负责人签字:

日期:日期:

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建议篇2

智慧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之后的第四大经济发展形态。从学理上来说,是指集科技、信息、知识、环境、文化、伦理、道德于一体的战略性、创新型经济。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智慧经济是在物质资本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使劳动者的智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决定性因素的一个重要经济发展阶段,包括知识经济、it经济、虚拟经济、智能经济、创意经济等新生经济。智慧经济的主要特征有:一是经济中各种要素、各个领域、各个主体间实现最佳结合,最大限度协调经济与环境、能源、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经济发展模式更加依靠高级人力资本,智慧型劳动者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三是国民经济核算是采用智慧GDp进行核算,核算过程不仅要考虑经济收益,而且涉及能源成本、生态成本、环境成本及社会公正的实现程度;四是智慧经济是一种有预见性的经济,在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智慧经济会同步考虑城市现代化建设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增强对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贫富分化、能源危机等负面效应的预见和防治。

二、鄂尔多斯智慧经济发展现状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2007年,鄂尔多斯市提出了“围绕数字鄂尔多斯建设,实现与呼包鄂、晋陕宁地区的信息资源高效对接和互通互享,为鄂尔多斯走进全国走向世界打造坚实的基础平台”的新构想。2009年,鄂尔多斯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全面启动,2010年底,“数字鄂尔多斯”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并全面实施。通过几年建设,鄂尔多斯基础电信网络、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在全市得到普及推广,基础电信网络已基本覆盖所有旗区、苏木乡镇和行政村,初步形成了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高速宽带网络体系。“数字东胜”于2009年正式启动,是自治区101个旗县区内第一个在城市层面推进数字城市建设的区县。智慧伊金霍洛旗惠民工程于2011年开始建设,初步建成了电子政务、综合城市管理、数字社区、应急指挥综合管理系统。康巴什新区数字城市于2012年开始建设,以信息惠民、信息强政、信息兴业为总目标,初步建成了集数字公安、数字城管等为一体的综合指挥平台。

(二)数字化建设情况

鄂尔多斯市各部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大力推进,数字建设、规划、财税、工商、园林、国土、农牧、公安等信息化建设工程均取得了明显成效。成立了市信息资源中心,负责全市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与服务。市民一卡通、96158市民统一呼叫中心、数字教育、数字文化、数字卫生、数字社区、智能楼宇等民生工程也加快稳步推进。

(三)智能产业建设情况

自2009年始,鄂尔多斯大力发展和培育以云计算产业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全球领先的绿色云计算服务中心(iDC),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软件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加快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全市信息化应用水平。目前,已有15家企业与鄂尔多斯市政府签订了云计算产业合作意向协议,中兴能源、世纪互联、鼎联数码三个项目已入驻鄂尔多斯云计算产业园区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达403亿元。在建和新建的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10项,总投资额达855亿元。信息产业的发展将快速拉动智能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幅提升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准和服务水平,带来信息技术和信息人才的高度汇聚,有效促进“产、学、研、用”的融合发展,推进新知识、新技术、新产能和新品牌的不断创新和培育。

通过多年建设,鄂尔多斯已经成为全区信息化标杆城市,为全市智慧经济建设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三、鄂尔多斯发展智慧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足。智慧经济属于新型经济体范畴,大多数人处于初级认识阶段,目前许多农村牧区发展相对落后,智能型、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使得全市整体智慧经济建设水平较低。

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目前鄂尔多斯经济发展仍然以能源经济为主要支撑,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智慧经济所占比重较低。产业层次也较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很重。

三是创新力度不强。全市智能化、数字化建设正由初级应用向深化应用方向转变,跨地区、跨部门的协同业务正在起步,直接面向企业和公民在线互动应用还不够深入;市信息中心平台及区域性的信息平台利用率还不高,全局性的基础数据库有待完善,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还比较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规模和水平还有较大空间。

四是投资不足。用于智慧经济建设的资金投入还很不足,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需求与资金投入矛盾突出,影响了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特别是部分偏远地区受财力条件的限制,对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投入甚少,制约了全市智慧经济建设的整体和协调发展。

五是人才匮乏。智能产品制造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业规模比较小,缺乏带动行业发展的大集团,研发能力比较弱,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端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能力不强,公共技术支撑环境亟待改善。

四、措施建议

(一)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核心,转型是持续发展的动力。一方面,通过发展智慧经济,鼓励在鄂尔多斯试点示范智慧型创新技术应用,形成新一代通信技术产业基地。充分利用鄂尔多斯现有it产业优势,鼓励软件开发商、产品供应商、通信运营商等品牌企业,围绕鄂尔多斯智慧经济建设,深入研发相关技术和产品,认真研究制订行业标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形成总设计、总承包、总集成、总开发、善运营为一体的产业链,打造智慧经济的综合优势和整体优势。另一方面,智慧经济的超前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路径选择,有利于破解发展瓶颈,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极强的拉动作用,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推动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转变。

(二)顶层设计,项目推动

围绕智慧经济目标,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深化政府顶层设计,统筹全市智慧经济建设思路和行动,使得智慧经济发展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成为引领鄂尔多斯智慧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继续加强智慧政务、社区、教育、医疗、文化、环保、交通、便民等领域建设,建立智慧民生系统,逐步提高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实施鄂尔多斯智慧经济市旗(区)两级建设,在全市建成中心城区统一的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和公共信息平台,各部门建成连网智能应用,形成市旗(区)两级互联、各部门协调统一、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流程效能整合优化的城市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景可视化、智能化和城市综合安全管理及时可控化。同时,鄂尔多斯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后备基地,应选择“智慧能源”作为地方特色项目,建成亮点鲜明的智慧能源应用工程系统,使智慧经济发展成果更大程度地惠及百姓。

(三)科学规划,制定政策

按照集中发展、明确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提升的原则,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彰显的智慧城镇体系和智慧产业格局。加强贯彻落实国家近年来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鄂尔多斯实际,编制《鄂尔多斯市智慧经济建设规划》及《智慧鄂尔多斯建设管理办法》等一批相关的规划与政策法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分工,科学论证政务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智能化投资项目,并对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信息更新与维护、智能资源共享与使用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制定满足鄂尔多斯智慧经济建设和发展需求的标准规范,减少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为智慧鄂尔多斯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完善市场,科学运营

智慧经济建设投资大、项目多、时间跨度长、涉及领域广。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格局,加快建立“谁投资,谁受益;谁使用,谁付费”的运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逐步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纳入全市国民经济计划,扩大资金投入预算,形成市、旗(区)两级政府投入机制。积极采取财政补助、政府贴息、服务外包等模式加强智慧经济市场化运作。二是重视投资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在“智慧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型央企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引导其将研发中心、核心部件生产基地落户鄂尔多斯,共同打造具有时代特点、地域特色的智慧经济。

(五)总结经验,培育人才

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建议篇3

本次论坛由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与行业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邓小兴主持。参与对话的嘉宾包括:广东机电学院院长郑伟光,广东职业学院院长胡刚,惠州工程技术学校校长钟均宏,广州市商贸学校校长杨志勇,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胡梅,广东移动经济协会执行会长、广州五行电商董事长张民旭,广州合赢教学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津,北京超星集团副总裁张蓉。

对接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加快产教融合机制建设

主持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如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强改革和制度的顶层设计,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效机制?

郑伟光:对接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加快产教融合机制的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思考的问题。我想从我们组建广东机电职教集团及运营的经验来回应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简称“广东机电职教集团”)成立于2011年9月29日,是一所由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由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社会机构,目前已有成员单位173家。其中,地方政府2家,行业协会11家,企业138家,研究院5家,中高职学校17家。在运作这个集团的过程中,架构搭建、制度建设、机制保障、平台运作是我们对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机制的实施保障。具体来说,表现在如下三点:一是实行“五方三层”的组织架构,“五方”指的是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及科研院所;“三层”是指所设置的日常运作机构,包括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区域合作理事会,负责各项事务的协调处理及运作。二是实行551的运行机制,包括五方主体:政、行、校、企、研五方主体的理事会,五轮驱动:下设教学、职业培训、技术服务、标准化建设、创新创业与就业等五个工作委员会,通过载体全面承接人才培养、协同推进集团工作。一个中心:聚焦高新技术园区,助力区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政行校企研五方主体联合,通过集团五个工作委员会等服务平台凝聚在一起,五个工作委员会日常有各自的服务载体与对象,聚焦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协同创新、协同育人,聚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三是依托五个工作委员会,培育出十五个常态化运作支撑平台,包括创新人才孵化工作站、政府交流与合作、信息化交流与管理、大型企业合作与管理、专业教学第三方评价、标准化研究、集团预就业、院校校友会、创新创业竞赛平台、系统培养与实践、协同育人、专业与专业群综合改革、企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工程技术开发中心。通过这些机制和平台的建设,我们职教集团成功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混合所有制办学等多种人才培养的模式在学校得以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我想说,校企合作要取得成功,互惠双赢的理念和合作育人的机制非常重要。

冯津:听了郑院长的介绍,我也有一些感受想跟大家分享。过去,有人形容校企合作为“校长说起来激动、老师听起来感动、实际合作一动不动”,目前校企合作凑合型以及多融合型少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的原因是没有建立校企互动双赢的管理机制。实际上,我认为校企合作提升专业内涵校企应该在六个方面进行合作探索:改到高处是体制机制变革、改到深处是教育理念变革、改到难处是师资梯队的培养、改到好处是校企互动双赢、改到痛处是课堂教学改革,改到真处是学生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破解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建设方面的难题,我们探索了“三才服务”及“六合做法”。

所谓“三才服务”:即人才培养、器材配套、教材开发,所以基于此使命我们确定了三个面向服务目标:作为企业面向学校专业建设校企联合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面向信息化微课教学改革校企联合开发课程资源,面向精英型人才培养校企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

所谓“六合做法”:(1)合作创专业内涵:是我利用自身的经历,担任学校的三大师(专业建设指导师、职业生涯规划师、技能训练训导师)进行全方位指导专业建设。

(2)合作培养双师型老师:我们提供企业岗位给学校专业教师进厂锻炼,提升动手技能。

(3)合作搞科研:我们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中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联合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和各种管理软件;科研横向课题交给水平高的老师联合开发,提升专业老师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

(4)合作培养现代学徒:设立校中厂和厂中校,开展现代学徒的培养。

(5)合作探索教育信息化:利用广东省教育厅技能大赛进校园项目经费,与广东民政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教师团队联合开发移动学习考试软件,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

(6)合作开展技能竞赛:利用本人担任技能大赛裁判长的经验指导学校开展技能大赛训练。

校企合作必须建立相关机制才能保证其顺利开展,必须建立“六有”管理架构:有领导支持、有激励制度、有合作内容、有沟通渠道、有成果展示、有经费支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主持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该如何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才的培养?

胡刚:对此谈三点看法。一是我们应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放在国家战略的层面上来理解。党的十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进一步提出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十三五”谋篇布局。其中创新发展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法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它既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和活力的重要抓手。二是正确认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涵。通过万众创新,能培养更多的创业人才,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而通过大众创业,能增加更多的市场主体,增加市场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从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源,它们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三是大学推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路径。总理曾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知识学习和素质培育为主,与市场上的创业主体相比,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对社会的认知,以及社会资源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大学在推进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首先要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好实施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其次,要有重点、有计划、有措施地积极推进。要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在明确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手段和考核方法,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和资源共享,改进创新创业服务指导,创建新的教学管理机制体制,产教融合、协同搭建创新创业载体和推进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

张民旭:我很赞同胡院长的看法,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想法。

第一,从国家层面来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它的意义在于转变模式,盘活存量。总理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中国每年要解决新增1000万的就业人口问题,任务很重,必须发挥市场的创新力量,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新的生产模式来创造就业机会。

第二,从职业教育来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我们的启示是:“打开思路,掌握技能”。在当代互联网创新的背景下,很多有一技之长的人,能够找到创业就业的新机会。学校和企业要联手,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市场模式。例如在淘宝刚刚兴起的时候,很多在校的学生,或者新毕业的学生,首先进入这一行业,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而这两年农村淘宝服务站、京东服务站、苏宁服务站县镇村一级o2o网点,出现了大量的创业就业机会,三大平台每家都将每年建设1万个网点。再比如今天,我们看到Uber、滴滴这样的创业机会,只要你有车,会开车就可以创业。再如,现在有大量的手机端平台,让有一技之长的人,可在平台上自己找到创业就业机会,比如找家政、找电工、找装修工等,多种多样的平台能给有一技之长的人提供机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不是让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去带领学生创业,更重要的是要创新,将市场上最新的模式带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新模式,在学校期间就能够充分了解社会的新业态。

第三,要让学生从三个层面训练自己的职业能力。一是学生要把品德和职业素养培养好;二是提高基本知识和基本阅历;三是学好技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互联网时代正在将一些创业岗位和就业岗位极大化地重组和分发,勤奋、品德好的人和有一技之长的人就能够找到自己的发展机会。

适应经济全球化开拓国际人才培养通道

主持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一带一路”的战略,开拓国际人才培养通道?

胡梅:谢谢主持人,尊敬的李会长、各位领导专家,很荣幸代表协会有这个机会学习交流,在“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这个背景下,职业人才如何进行转型?我认为,职业教育走出去正当时。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在大战略下,搭建了中澳活畜物流大通道,川贵广(南亚)物流大通道,中巴经济走廊经济环,以及国内粤苏皖赣四省大通道经济环的建设,带领会员企业、学校在商贸投资、物流、教育流通上取得了一点成绩。比如,去年莫桑比克国家科技产业园官员走进来与我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广州工贸技师学院就岗位培养、就业输出紧缺人才需求等相关方面达成了初步共同培育意向。去年三月,我协会带会员企业、学校、政府领导90多人走出国门,参加在巴基斯坦首都的第五届中巴国际论坛,与当地企业学校在论坛会议上签了9个合作协议,其中广东省经济贸易学校、广东机电职院、广州市商贸职校,得到了侯赛因总统及孙卫东大使亲自握手接待及总统官邸招待礼遇。

杨志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当前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国际化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在原广州市教育研究室的牵头下,广州市多所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根据英国伦敦工商会LCCi证书的要求组织教学并考证;我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以英国职业资格框架为导向,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初步形成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和通道。

“一带一路”是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战略,职业院校应主动应对,为其提供技术技能应用人才支撑,在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的带领下,我校考察了巴基斯坦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巴基斯坦职业院校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但要具体实施仍存在较大的困难,还恳请广东省物流协会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主要是港口物流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状况、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知识能力结构、师资队伍的培养等单纯靠职业学校难以把握,目前的一些体制和机制难以支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通道开发,培养国际化人才所需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仍是目前职业学校碰到的主要瓶颈。

适应“互联网+”和信息化发展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与质量

主持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如何适应“互联网+”和信息化发展,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与质量?

张蓉:当前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国家政策和认知层面都已经达成了一致的共识,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从企业角度来看,还有几点特别重要:

一是校校之间,校企之间,一定要发挥聚合效益,统筹资源,协同发展。

二是校企要无缝对接,畅通人才培养渠道,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而这些必须依托信息化的支撑,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时互通,便于教学能快速引入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积累的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也是支撑企业员工培训的丰富资源。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好的探索经验,我们在全国启动百所职业院校产学研战略合作项目,共同研讨数字资源、数字化教材、网络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培训等多项学校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我们在学校建立了课程服务中心、网络课程应用研究基地、慕课式教材研发基地、职业学校混合式教学实践基地、信息化能力提升师资培养基地等。

数字化教材不仅仅是教材数字化,还应该是一个体系,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参等方便老师备课,组织教学,降低老师的工作量;满足学生体验式阅读和交互式应用;满足课堂教学,提供平台支撑课堂互动、评价、作业、交互式学习等。所以不管是数字化教材的开发,还是微课网络开发,必须要形成一个体系,要考虑好建什么,如何建。在“互联网+”这样的大背景下,充分立足于“让老师降低工作量,让学生乐学,让管理有据可循”的原则,校企之间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创新发展。

最后我有以下几个建议:一是理念先行,强化教师培训;二是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整合优质资源,把好的资源、课程以及模式引进来,集中校内优质资源师资和团队重点打造学校的特色专业,共享联盟,协同发展;三是努力适应职业学校办学的新模式,关注职后培训的广阔市场,在稳步推进互联网背景下基于校内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不妨大胆探索合作企业的员工培训,社会从业人员的培训,区域性师资培o2o的新模式;四是资源建设,数字化教材、网络课程、微课,一定要建设和应用并重,要关注这些信息化成果的学习过程性数据的收集、评价、分析。

钟均宏:对这个问题,我也想谈几点看法。

第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互联网+”信息化的理解。教育本身就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和知识的过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是让学生更快、更好、更新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识技能,这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互联网+”作为新技术和教育新手段和载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是适不适应“互联网+”的问题,而是要把“互联网+”信息时代运用到校企合作的项目内容之中的问题,比如:校企深度合作共编教材,我们编制成数字化全媒体教材。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互联网+”信息化培养人才的过程之中,有两个方面问题向企业家们提请帮助:第一方面是校企合作“互联网+”的人才培养方面,请在人才培养需求标准、内容等方面提供更加及时、更加紧密的合作;第二方面是请互联网信息化的企业家们从企业的角度和我们谈一谈校企合作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育人的新构想,使“互联网+”教育做得更好更美。

第二,校企合作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校园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由数字校园升级为智慧校园,实现智慧教学、智能办公、智能服务,实现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模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我有三个期待,一是期待实现校园全日制办学智慧化的同时,通过智慧教育把学校也办成开放型学校(培训―学习),例如继续教育、新型农民培训;二是期待实现不用传统教材,有自己选择的时间、空间,自主自由学习;三是期待专家、全体老师,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快乐课堂,建立快捷、安全、个性、开放、绿色、节约的学习空间,让师生工作学习得更加快乐。

第三,我们校园信息化的困惑与期待。目前,我们尚处于数字化的初级阶段,属于全国的第二梯队,在建设过程中,经费紧缺仍是突出问题。对此,我想提几点建议:一是建议有胆识的企业家选择好合作对象,用最新的技术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一些样板性的智慧校园;二是建议相关教育部门的决策者们,加大信息化的投入,集中精力建好标杆性信息化智慧校园;三是呼吁同行们勇于创新,做推进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型的先行者,为广东教育信息化智慧化争气。

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建议篇4

1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不断创新

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工程经历着技术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在不断开放的环境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各大企业也不断致力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追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这样,各大企业在优胜劣汰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也就得到不断的创新。

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断的统一化

实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统一化能给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变化。它能促进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周期性,维修和养护各个步骤的统一化。而且,实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统一化能够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也就能把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独立出来。

3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不断的标准化

随着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工程经历着技术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在不断开放的环境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接口也就不断的标准化。能够使各个企业的软硬件交换数据,确保各个企业之间能够将信息交流更方便,真正能将通讯产生的困难解决了。

4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断的安全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提高。我国作为工业为主导的社会,只有大力发展工业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纵观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之路,电气自动化工程在其中有相当大的作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更加安全化,朝着安全规范的趋势发展。分析国内市场的发展趋势,也逐步将其危险性降到最低程度。

5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断的专业化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安装和设计时,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逐渐增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操作人员的维修技术不断的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断的专业化。加之越来越多的培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作技术人员更加注意培训的重要性。通过培训,工作技术人员排除故障和维修的技术得到提高。

二、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关键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了以下几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1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要数字化

目前,各个系统工程要想得到长足发展,都与数字化相联系。所以,数字化是今后各大工程系统发展的趋势。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数字化可以使信息整体作为目标,将信息整体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逐渐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数字化。这样,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会查到信息数据。

2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要创新使用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大量的创新使用可以使电气自动化的成本降低,材料得到节省。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使用可以使电气设备的智能化飞速发展起来,这样可以使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有个长远的发展。并且,这个系统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更加突显其目的性,创新性,实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跨越式的发展。

3加强电气自动化企业之间的协作

各个企业最好一起建立厂区,车间,生产。一同学习,一起分享学习的经验。各个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各个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能力需求确定学校和培训的方案,培养出不同的需求的人才。各个企业不能总用一种培训方式,要根据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时间段确定电气自动化的人才培训方案。各个岗位群体进行科学研究,总结这些岗位培训的经验和技术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重点研究实践能力,对学习内容进行优化处理,让学员更好的参加社会实践。

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建议篇5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8-0088-04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Dmt)是近几年我国高等院校申报的热点专业之一。据统计,目前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院校已超过80余家。2010年12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数字内容安全专业委员会,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联盟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研讨会”,会议举办方收集了国内外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近百份,其中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6份。通过对数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统计分析以及对参会企业的调研,我们发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刚刚起步,发展思路不明确,正像北京邮电大学杨义先教授所讲,我们正处在“照猫画虎”的阶段,甚至还存在“无猫可照”的尴尬。各院校在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招生规模偏小,不利于学校集中投入与建设;专业体系的整体认识不清,不利于形成专业的优势与特色;专业方向设置泛化,不利于集中优势资源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拼盘化,不利于突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等等。

一个专业的创建与发展,是在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中对某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孕育而生的。在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专业建设除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好人才定位与培养方案外,加强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课程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若站在不同角度,对其定义与理解不完全相同,如,施良方在他的《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中介绍了课程研究过程中几种典型的课程定义:(1)课程即教学科目。(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4)课程即学习经验。(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6)课程即社会改造。不管怎么定义课程,我们觉得作为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一定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尽管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同,但不同专业的课程一定符合本专业的特点与内涵,具有一定的课程设置理念与内在逻辑结构体系,另外作为组成课程体系的课程,一定有自身的内容与特点,实现较为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可实施,可评价。

数字媒体技术是教育部限报、试点性质的目录外专业(专业代码为080628S),面向理科招生,授工科学位。办学单位以理工科、综合类大学为主。培养目标是从计算机技术出发,需要掌握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图像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并且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相关的领域,为社会提供数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基于以上分析,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我们提出“技术为骨、艺术为魂、方向为基、实践为根、特色而立,应用为本”的理念与原则,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指导。

一 技术为骨

《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指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涉及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技术类课程为骨架是其内在要求。美国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技术类课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美国的Cip-2000):计算机软件技术,网页、数字/多媒体和信息资源设计技术,出版技术,预出版/桌面出版和数字图像设计技术,动画、交互式技术、视频及特效技术,数据建模/数据库和仓库管理技术等。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技术类课程占到总课程的80%以上(包含和艺术交叉类课程),基本实现技术课程为主的课程构架体系。但是大多数技术类课程选择较盲目,缺少内在的逻辑,不能很好支撑某一专业方向的核心技能。

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建议从三类课程考虑,如图1所示,一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类,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电子电工与信号处理类课程等;二是网络技术类,如计算机网络、网络程序设计、网络管理、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三是媒体设计与著作类,包括网站与网页设计制作工具、动画制作工具、数字图像处理工具、视音频编辑工具、游戏创作工具等。每一类课程较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课程选择时应“突出基础、服务方向”,例如,不管是什么专业方向,高级语言基础、电子电工与信号处理类基础都是要学的,然后再根据不同专业方向,有选择地开设相应课程。

二 艺术为魂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是服务文化创意产业,艺术素养是数字媒体专业的灵魂。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世界经济产业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文化创意产业开始成为这个新格局中的重要角色。众所周知,“文化创意产业是人本产业,有赖于人的经验、灵感、创新与创造能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一般是依托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类专业发展起来的。通过对46份不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有13所院校开设了艺术类课程,占28%,开设的艺术类课程一般不超过3门,如素描、色彩等,当然并不是说,没开设艺术类课程的数字媒体专业就没有对学生进行创意与艺术素养的培养,但从另一侧面可以说明,我们很多院校对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重视不够。

“人才创意能力的高低可以用来评判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下”,创意更是所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广告等专业课程的灵魂与核心。然而,虽然很多院校意识到开办数字媒体专业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但由于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如师资、资源缺乏等因素,却有“按人下菜”之嫌。因为,在我们设计的课程体系里却很少出现专门训练艺术素质与创意的课程。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只侧重培养学生对某些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平面设计课中,教师通常是在讲授pS制作软件的技术过程中让学生实践制作,并在学期末提交一副自己制作的图片作品,却很少在课程中提及构图、色彩,并且究竟什么样的创意才符合当代人的口味需求。或者教师会在教学中一味地拿外国优秀作品来做案例分析,学西方文化的皮毛,学生却不懂得作品背后的创意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需要技术与艺术等人文素养的结合,例如在动漫创作中,美国人抓住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根据曲折感人的花木兰故事创作出《花木兰》等惊世之作。因此,作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不仅要作为有所专长的技术性人才,

更要成为具备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除了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具有丰

富的人文艺术知识与艺术修养。

三 方向为基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个综合性专业,通过大学四年的教育,不可能在数媒领域各方面都成为行家里手,但至少要在某一方面有所突出。要想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实用型人才,就需要在专业方向上优化设置。专业方向的设置,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学校的实际。例如北京印刷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印包学院把出版印刷作为非常重要的方向之一,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把影视制作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向,充分发挥各学校的优势资源,为优化人才培养服务。

通过调研,在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校中,90%都设置了2个及以上的专业选修方向,可以让学生在三、四年级根据自己的基础与特点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如图2所示,图中横轴为培养方向,纵轴为方向的院校数量,各学校专业方向设置较多的是游戏设计开发、动画设计开发、影视节目制作、数字媒体软件开发等。但是,分析后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一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方向雷同,没有体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点;二是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比较随意,例如,有些院校设置的动漫制作专业方向,就随意地选择了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中的三到四门课程。

专业方向的设置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础,专业方向设置一般要考虑以下因素:

(1)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决定了学生的就业,决定了专业的生存与发展:

(2)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

(3)考虑学生的实际,例如二本院校开设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突出应用,即“有效使用信息技术,而不是开发信息技术”;

(4)优化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设计,应强调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内容交叉与重复。

四 实践为根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实验实训课程与实践体系的构建非常重要,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应立足实践,以实践为根本。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形式一般有三种,一是通过实验课程,二是通过集中实践,三是通过企业实训。

通过调研发现,虽然各学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都安排有实验课程,但是实验课所占比例各不相同,总体来讲,实验课的课时偏少,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中,只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有3-5周的课程集中实践,例如针对平面设计课程的1-2周计算机艺术设计实训、针对游戏类课程的1-2周游戏设计与开发实训等。极少数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企业实训的内容与时间。总体看来,我国数字媒体人才培养实践实训课程开设明显不足。

结合数字媒体专业特点,我们建议:

(1)加大实验课程比例,实验课程课时应占总课时2/3以上,最好8课时以上的实验课程应单列为相对独立的课程;

(2)加大核心专业课程的集中实践与实训,集中实训课程应以任务或案例形式呈现,实训结果应相对完整独立,可评价。例如一个小型手机游戏的开发、一个片头的设计与制作等。

(3)加大企业实训力度,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数媒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能力,企业实训时间至少应在半年以上。同时鼓励企业工程师和代课教师共同编写实训教材,给学生上实训课程。

五 特色而立

各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所谓特色就是比较优势,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优势。一个学校特色的创建与学校长期的文化积淀、区位优势等密切联系,浙江大学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培养数媒软硬件产品研发人员为特色,他们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90%将继续深造。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的行业特色非常明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很容易找到自己的特色。

但是,原有特色明显的院校必定是少数,大多数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没有特色或特色不明显。通过对各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发现,很多院校的课程设置雷同,不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同、生源质量不同,相同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很难凸显自己的特色。

那么,怎样才能突出本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呢?一要努力挖掘本校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化积淀。文化积淀是历史形成的,要从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办学历史中,总结提炼办学特色。特色发展不能割断历史,另起炉灶,必须从母胎中培育,这样才能使特色发展有一个坚实的根基,同时也使一个学校的文化得以延续和提升。二要明确专业发展问题,准确定位专业发展方向。专业特色的发展不能偏离学校发展的具体情境,否则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与保障。特色的衡量标准不是外在形式上的特殊性,而是内在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特色是在解决专业发展中的问题中形成的,所以,只要找到专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才能对专业发展准确定位。三要寻找核心竞争力,确立比较优势。找到专业发展问题后,解决问题的途径可能有很多种,每一条途径都可以形成特色。如教学管理方面、教学模式与方式方面,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或周边资源对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都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四要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在专业开设前,可能很多资源分散在不同部门或领域,围绕专业建设集中优势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有利于专业特色的培育。

六 应用为本

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向应用,要坚持应用为本。这里的应用主要指围绕数媒行业某一领域的需求培养的“适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核心能力的构建、课程体系的设置都是为培养“适用”人才服务的。大多数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高级人才”,作为工科专业的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置更应该坚持“应用为本”的理念。

目前我国开办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院校有985院校、211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但大部分集中在普通本科院校。通过调研发现,有很多普通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向重点院校靠近,当然不否认有一部分学生将来要读硕士与博士,但大部分学生还是要面向市场。关键是人才培养定位问题,这在理论上看起来分辨得很清楚,但实践中有所偏离。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应用为本”,我们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契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改变基础理论教学课时比例过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的情况。二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应加强实践教学,要走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应加强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活动类课程的建设。三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期末一张试卷的评价方式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部分课程是不适用的,必须要将作品评价、项目报告评价、创意报告评价等引入评价体系中。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一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数字内容安全专业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规范(工程技术型)试用版》[Z],2010

[31科技部,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z],2005

[4]美国联邦教育部,Cip(Classificationofinstructionalprograms)美国高校学科划分与专业设置基本状况的学科专业目录[eB/oL].

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建议篇6

>>实践教学“三对接”模式的构建与实现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三对接”模式研究从“三对接”角度浅析中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邓晓旭大庄科探索“三对接”城乡环境建设新模式“三对接”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行业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三对接”研究师资培养“三对接”社会服务添活力“三对接一贯穿”工学结合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证论高职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三对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高职营销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如何实现“三对接”论我国新媒体产业的困境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转型发展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三对接课程改革初探构建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现“三对接”核心课程的建设与研究关于对我国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农类院校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双贯穿、四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对当前高校国际贸易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3]杨成杰,严功军.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新闻传播的对策思考―2010年全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年会会议综述[J].新闻研究导刊,2011,1.

[4]游文明,张翔,周军,姚海滨.高职教育“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3.

[5]360百科

[6]游文明,张翔,周军,姚海滨.高职教育“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3

[7]李希光.新闻学核心[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77.

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建议篇7

一、学校合作协议合同范本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各展所长精诚合作坦诚以待互利共赢”的原则就青少年华杯赛项目相关事宜达成协议签署本合作协议书。

一、合作项目

青少年华杯赛培训项目

二、合作期限

自20xx年10月15日起至20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为期______。如双方认可合作可以续签协议。

三、合作方式

华杯赛项目品牌由思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所有华杯赛项目由双方负责组织招生、甲方负责具体的常规管理工作负责智力检测服务及学习管理教师和心理咨询教师由乙方负责华杯赛训练课程授课。

四、利益分配

以单个学生学费为标准甲方收取每生600基础费用后再进行招生受益分成所剩学费甲乙双方按照55的比例分配收益。甲方在协议期内不再提高600元基础费用华杯赛参赛费用、交通费用、前期招生运营费用由甲方负责。

五、双方职责

(一)甲方职责。

1.负责提供办学所需的基本条件包括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公章等提供需要数量的办公室和教室

2、负责草拟全部宣传推广招生广告的策划、设计、文字和内容

3、负责学生教学班级日常教学管理具体工作宣传推广、招生广告、招生咨询、招生报名、除华杯赛教学内容以外教学组织、教学安排、学生管理、学员答疑等

4.协助乙方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合作项目的正常运营与乙方就招生、课程安排、教学教务管理等友好协商以项目正常运转为要务。

5、负责开具学员学费的正式收据并收取相关课程费用。

(二)乙方职责。

1、乙方为华杯赛项目组成员以华杯赛项目组的名义对外招生负责甲方在招生期内的推广课公开课参与、执行甲方组织的有关华杯赛项目组的招生活动或见面会

2、负责华杯赛课程授课

3、负责监管收取学员的学费保留收据一联。待一期课程结束结清分成后将收据归还甲方

4、协助甲方团队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合作项目的正常运营。

5、与甲方项目负责人就招生、课程安排、教学教务管理等友好协商以项目正常运转为要务。

六、担责

在协议期内及协议结束后6个月为期为保证华杯赛项目组的合法权益华杯赛项目组成员不得以个人的名义组织招生不得在外使用华杯赛项目组资源进行开班授课华杯赛项目组相关资源为甲方所有为充分保证华杯赛项目组成员的利益如需增设华杯赛教练人员需经华杯赛项目组成员多数人表决同意增设华杯赛教练员。

七、协议的变更本协议未尽事宜或条款有变更需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做出书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八、协议的中止

1、本协议执行期间任何一方如有不规范操作违背协议约定在对方提出三次整改要求后仍未改正的情况下对方有权提出中止本协议。

2、任何一方提出中止本协议需提前一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并经甲、乙双方书面同意后中止本协议。但甲、乙双方应继续履行各自职责完成未完成3的培训。

3、如果本协议中止甲、乙双方应积极配合妥善处理并完成与培训相关的一切善后事宜不得侵犯已入学学员的合法权益。

九、协议生效甲乙双方签字起生效。

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代表签字/盖章

代表签字/盖章

年月日

年月日

二、学校合作协议合同范本甲方:

地址:

联系方式:

乙方:

法人代表:

地址:

联系方式:

为充分发挥院校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社会服务功能,为医院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在平等自愿、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经双方友好协商,现就双方合作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院校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合作方式及内容:

经双方友好协商,合作方式及内容参照以下条款执行。未尽之处可做其他补充。

(一)互认挂牌、就业推荐、员工培训合作:

1.甲方在乙方挂牌设立“博州医疗卫生教学部教师医院工作站”,乙方在甲方挂牌设立“护士学校工作站”。双方均同意在对外信息中使用共建基地的名称,并开展管理、实习、培训、科研合作。

2.作为甲方的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乙方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甲方毕业生;甲方每年邀请乙方用人单位参加甲方组织的校内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优先为乙方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3.作为乙方的人力资源培养基地,甲方应利用学院的软、硬件教学资源,根据乙方要求,为乙方提供包括各类员工职业培训、技能考证等在内的人才培训服务。

4.乙方向甲方提供本医院职业岗位特征描述,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为甲方相应制订各专业培养目标,审订合作各专业培训计划、员工培养计划提供依据。

5.双方将定期(每季度一次)通过走访或座谈形式就双方合作开展情况、协议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如遇突发情况,双方将及时联系并加以解决。

(二)订单培养、合作办学:

1.双方共同合作,根据乙方需要,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为乙方定向培养、输送人才,并根据乙方医院发展状况,根据生产经营规模或投资领域的变化等情况,适时共同商讨调整定向培养专业、规模和合作方式。

2.为保证合作培养的人才质量,乙方应投入一定的办学资源。推荐医院的技术骨干承担合作班级的部分教学任务;积极为合作班级的学生下医院实践创造条件,以使合作培养的学生快速适应医院的需求;与甲方共同开发相关课程等。

3.应乙方需要,甲方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在乙方挂牌设立“教师医院工作站”,采取培训模式组织实施教学工作,为乙方相关医务人员的培训创造条件,并按照招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医务人员的培养专业和培养方案。

4.乙方有对甲方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改进意见的权利。甲方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医院人才规格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保证乙方人才培养质量。

5.甲方选派优秀教师和业务骨干参与乙方科研项目开发、技术援助和学术研讨,科研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并对双方成果进行推广。

6.乙方选派中高层领导、技术人员、中高级技师担任甲方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参与甲方人才培养过程;参与甲方科技开发、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工作。成果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

(三)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合作:

1.甲方从合同签订之日起,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每年选派一定数量、指定年级、专业的学生到乙方进行顶岗实习,具体人数根据乙方岗位需求、甲方学生情况等因素,由甲乙双方协商决定。

2.乙方作为甲方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同时也是甲方的校外实训基地,应优先满足甲方学生在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方面的需求。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本着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紧密、长效的合作机制。

3.甲、乙双方应从符合教学规律、切合医院实际、适应医院生产周期的角度,制订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以保证顶岗实习期间工、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甲方应加强对学生的岗前思想教育,指导教师、班主任老师必须定期下医院协助乙方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各项工作。

4.乙方为甲方学生顶岗实习提供相应的实习工作(顶岗实习期限一般为8个月)。实习期间医院与实习学生不具有劳动合同关系,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应切实维护学生权益。

5.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根据实习协议的要求应服从乙方管理人员的管理,遵守乙方规章制度(含考勤管理和技术管理),同时不得违反甲方的有关管理规定。乙方应指派专门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同时乙方应负责实习学生在乙方单位实习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

6.因实习学生或甲方原因提前终止实习,甲方应提前一周告知乙方。反之亦然。实习结束,乙方应向甲方提交学生实习的证明和评价。

7.甲方成立实习指导小组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并加强对学生思想

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协调乙方和实习生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科研及产学合作

1.甲方聘请乙方相关专业的中高层领导为医疗卫生教学部兼职教师,进行医院文化与管理实务的系列讲座,并参与甲方的教育教学工作。

2.乙方聘请甲方高层(院领导)担任乙方医院发展顾问,并定期进行系列讲座。

3.甲乙双方合作进行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科技项目研究开发,可以通过博州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网站刊登相应的科研成果。【学校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三、需另行明确的双方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

1.确定实习基地的名称和牌匾的制作,并负责在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扩大乙方的社会知名度。

2.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拟定每次实习的详细方案,并提前一个月与乙方协商,共同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3,实习学生的相关费用有双方协商决定。

4.实习学生如因故意违章办事造成的事故和经济损失有当事人承担赔偿责任。

5.优先安排乙方职工的业务进修,外语培训和职业培训。

6.按照乙方提出的订单式培养方案,积极推荐并培养一方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7.为从乙方聘请的兼职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和生活条件。

8.根据乙方的用人需求,优先并择优推荐毕业生。【学校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二)乙方

1.充分利用医院的行业优势和影响,根据自身需求为甲方提供实习

2.根据情况酌情为实习生提供生活和劳动补贴。

3.在学生实习期间,要加强学生的管理和安全教育,发现异常问题应及时通报甲方。实习期满后,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做出面鉴定对实习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并提供给甲方。

4.学生在实习期过程中因乙方过失造成的人身伤害,乙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5.按照甲方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并指派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实习生的指导老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6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毕业生到本单位就业。

以上协议如遇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未尽事宜时,双方另行协商解决并签订补充协议(或备忘录),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本协议一式四份,各双方各持二份。

甲方:乙方:

代表(或授权)人:

代表(或授权)人:

年月日

年月日

三、学校合作协议合同范本甲方:

乙方: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加强高校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借助于地方和企业的优势,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大空间,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甲方)与(以下简称乙方)在平等自愿、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同意建立合作关系,并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甲乙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1.根据乙方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甲方应为乙方优先推荐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的前提下,应乙方要求,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

2.应乙方要求,甲方选派优秀教师和业务骨干承担或参与乙方科研项目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援助和学术研讨,科研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双方可另签具体的合作协议。甲方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乙方转让。

3.应乙方要求,可在甲方挂牌设立"人力资源培训基地"、"校企合作实验室"、"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车间"和"产品研发中心",为乙方提供技术讲座、员工职业技能培训、考证、资料翻译、产品研发及生产等方面的服务,双方可另签具体的合作协议。

4.乙方有对甲方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或"企业员工培训"等培养方案提出改进意见的权利。甲方以产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开发课程、组织教学,保证乙方人才培养质量。

5.根据乙方生产经营的需求,为乙方提供企业规划、发展、管理、经营和科技信息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

6.甲方在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合作、专业实习、人员培训等活动的过程中,严格遵守乙方的相关规章制度及其他合理要求,严守企业的商业秘密。

三、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1.根据甲方的教学需要,可在乙方挂牌设立"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就业基地或产学研合作基地",为甲方相关专业学生的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社会实践等活动提供必要的协助。

2.乙方应优先满足甲方学生在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及时向甲方提供人力资源需求方面的信息,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用甲方的毕业生。

3.应甲方教学改革需要,乙方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选派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参与甲方人才培养过程;参与甲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工作,成果归双方共同所有。

4.应甲方科学研究需要,乙方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参与甲方科研项目开发、技术援助和学术研讨,科研成果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双方可另签具体的合作协议。

5.乙方应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对甲方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建议和咨询。

6.甲方定期派遣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到乙方及其下属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双师"队伍。挂职期间乙方提供相关食宿条件和工作岗位,保证挂职效果。

四、附则

1.为加强沟通和联系,甲、乙双方应明确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并通过不定期的会面研究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题。

2.双方的具体合作项目可在本协议的基础上另签协议;双方合作过程中因实习、培训、技术开发和咨询、生活安排、劳务等发生的费用,由双方本着"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原则加以解决。

3.本协议有效期年,协议期满可根据双方需要确定是否续签。

4.本协议履行中出现纠纷,双方应尽力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提交江门仲栽委员会仲栽。

5.本协议一式三份,甲方二份,乙方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生效。

甲方:

乙方:

签字代表:

签字代表:

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建议篇8

为了加强高校与行业间的协作,促进高等教育与行业的共同发展,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的原则,邢台学院贸易经济系(以下简称甲方)与(以下简称乙方)就共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目的

1,加强高校与行业的协作,实现高校与行业共同成长,发展的"双赢".

2,探索高等教育与行业协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模式,实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开发,技术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等全方位一体化链接.

二、合作领域

1,就业实训.从协议签订之日起,甲方可根据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学生,到乙方所属企业进行岗位实训,具体人数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

2,定向培养.乙方根据行业实际需求,可委托甲方进行人才定向培养(含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甲方根据乙方要求,实施针对性教育.

3,校企战略合作.甲方为乙方行业的技术革新,项目开发,员工培训,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等提供教育与科技服务;乙方为甲方在校大学生进行岗位实训指导,创业教育和职业指导,为甲方毕业生提供就业与就业实训岗位.

三、甲乙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

1,根据人才培养计划要求,拟定每次岗位实训的详细方案,并与乙方协商共同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2,根据乙方要求,及时提供定向培养及毕业生生源信息.

3,邀请乙方代表来校参加有关活动,加强甲乙双方的相互交流;邀请乙方对大学生开展职业指导.

4,根据乙方的具体需求,优先推荐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并为乙方来校招聘提供便利条件.

5,根据乙方行业发展需求,为乙方行业的技术革新,项目开发,员工培训,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工作提供教育和科技服务.

6,甲方网站与乙方网站建立链接,在就业网上开辟"明星企业"专栏,积极对乙方所属企业进行形象宣传,并及时乙方所属企业的招聘信息.

(二)乙方

1在同等条件下,根据需求,优先录用甲方的毕业生,并及时向甲方反馈毕业生岗位工作信息,以便甲方调整专业结构,创新教育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

2尽可能安排甲方学生开展就业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并做出相应的指导和考核.承担就业实训期间的业务指导,保障学生的岗位实践安全.

3乙方按甲乙双方约定,接收定向培养生到所属企业就业.

4在此协议框架下,与甲方系(部)协商,签署单项合作协议.

5乙方网站与甲方的网站建立链接.

6乙方悬挂"邢台学院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牌匾.

四、基地建设

甲乙双方各确定1-2名联络员负责"战略合作项目"建设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协议变更

本协议的变更必须由甲乙双方协商,并以书面形式确定.甲乙双方达成的协议,如发生不可抗拒的原因,致使本协议的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双方可以解除本协议.

六、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七、本协议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生效,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

八、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邢台学院贸易经济系乙方:

代表人签字:代表人签字:

项目负责人签字:项目负责人签字:

日期:日期:

战略合作协议书范文二

甲方:

乙方:

鉴于甲方是以研发、制造、外销石油钻采机械设备以及提供有关的石油工程服务为主的大型外向型工贸集团,并且拥有完善的销售体系和较强的销售能力;乙方拥有对erw焊管、lsaw焊管、ssaw焊管较强的生产能力,能够为甲方提供较为雄厚的产品和技术支持。现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秉着共同发展、诚信合作的宗旨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宗旨

1、双方在合作中建立的互信、惯例与默契是商业合作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提高效率与共同发展是双方合作的目标和根本利益。

2、本协议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双赢、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保守秘密、保护协作市场。

3、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共同进行市场开拓。

4、本协议为框架协议,应是双方今后长期合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双方签订相关合同的基础。

二、战略合作关系合作方式

1、甲、乙双方各自建立专业的业务团队进行营销信息交流乙方授予甲方在国家(或区域)对(产品)的销售权,甲方根据乙方提供的产品信息寻找在该地区的需求信息。乙方通过甲方指定的业务员了解其相应国家(或区域)等产品的需求信息,乙方对以上信息负严格保密责任。乙方向甲方提供乙方的产品信息(包括技术更新进步和新产品信息)以及公司的产品动态和变化。

2、甲乙双方在战略合作中可采用的合作方式和操作方式(1)甲方根据不同客户实际情况,参加招投标和报价等。为顺利夺标和获得订单,根据竞争对手和投标以及订单实际情况,乙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报出合理的价格和交货期,支持甲方投标。乙方在报价有效期内确定的价格不得随意更改。甲方中标后,甲乙双方将根据实际标的另行签订产品买卖或定作合同,以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合同付款方式以及其他条款应根据(不优于)甲方与最终客户签订的合同条款确定,给予甲方足够的支持。(2)在甲方的积极参与及支持、并且双方就具体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的情况下,乙方通过招标或者直接销售与当地需求客户直接签订合同时,乙方按合同金额的一定比例向甲方支付报酬(根据项目另行协商)。

三、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每年可以对乙方公司进行拜访、考察,以了解乙方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技术工艺水平,并有权监造其定制产品的生产。

2、甲方可以根据其对乙方产品的使用情况向乙方做出反馈,乙方应对甲方的反馈和建议做出积极的回应。

3、如甲方的产品售往国外,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提供其产品的售后服务,具体事宜另行协商。

四、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在甲方按约履行付款义务的情况下,乙方有义务根据甲方或海外分公司与乙方签订的合同规定向甲方交付产品。

2、乙方应向甲方提供相当数量的产品的销售和促销资料,如:中英文产品目录,宣传手册。

3、如甲方要求,乙方应接待甲方客户的相关考察,乙方承认并尊重甲方客户信息属于商业秘密,未尽甲方允许乙方不得自行接触和泄露上述信息。

4、乙方应积极回应甲方的询价和招标邀请。

5、乙方有责任根据与甲方签订的合同对其产品的质量负责,并根据合同约定向甲方提供产品的技术和售后服务支持

五、保密

1、双方应对其通过工作接触和通过其他渠道得知的有关对方商业秘密严格保密,未经对方事先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

2、除本协议规定工作所需外,未经对方事先同意,不得擅自使用、复制对方的技术资料、商业信息及其他资料。

六、本协议有效期一年,自20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如果双方对于彼此之间的合作感到满意,经双方同意则本协议将自动续延一年。

七、对于本协议中未约定的事宜,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产生的争议可向甲乙双方各自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

八、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各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日期:日期:

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建议篇9

(全州县图书馆,广西全州541500)

【摘 要】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图书管理方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图书馆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全州县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概况及其缺陷分析,提出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最后为全州县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图书馆管理

0 引言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人民对精神文化的要求逐渐提高,基层图书馆在经济文化服务中的角色日益突出。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基层文化的公共服务机构,是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提高公众素质的重要基地。在网络覆盖和信息理念极度扩张的形势下,加强县级等基层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化建设,是社会所趋、民生所求。但目前,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由于受到太多历史因素或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发展信息化过程中存在太多遗留问题和现实困难,信息观念不强、馆藏资源匾乏、硬件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更新缓慢,馆员结构失调等,图书馆事业的落后制约了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办公自动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更是相差甚远,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加快地方性尤其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对推进基层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广西省全州县县级公共图书馆信息化

1.1 概况

全州县图书馆于1956年4月1日成立,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馆内设有,成人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采编室、借书处、地方文献室等多个服务窗口。目前在编人员8人,具有大专学历5人,其中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4人。每周开馆60小时以上,馆内藏书有17万余册。2005年建成全州县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2010年建成全州县共享工程支中心,同时进行了馆藏数据库建设,并同时开放电子阅览室。随着共享工程支中心的成立,更加方便广大读者和群众上网查询信息资源,提高了图书馆服务能力,传播了先进文化。同时,全州图书馆还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qztsg.cn/,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好的阅读途径与反馈方式。

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全州县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存在如下几点不足:

1)数字图书馆的建构力度不够。全州图书馆虽然建立了网站主页,但是对图书信息的管理还不到位,难以实现图书的网上预览、网上查询、网上借书等功能,数据库建设严重滞后,所提供的数字化服务内容多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行传输和通过卫星下载的,自建数据库太少。再就是信息量太少,共享缺乏特色,很多都没有书目检索数据库,更没有对网络资源的分类整合,而本地特色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2)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不够。全州图书馆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因为经费的不足和信息人才的缺乏,导致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明显不够。虽然可以通过电脑进行书籍的查询,但是没能构建有效的图书馆信息技术架构、图书馆数据库、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1.2 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将信息化引入图书馆,加强县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不仅对整个图书馆事业意义重大,而且将对全州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1.2.1 助推本地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谐的文化氛围,能够为图书馆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近些年,图书馆作为信息文化的中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图书馆服务已无法满足本地不断增长的智力需求和文化需求,信息化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必然选择。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本地政府、民众、企业的信息需求已成为各级图书馆进行现代化改革的强大动力,县级图书馆只有顺应这一趋势,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才能对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地影响。

1.2.2 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加快信息资源共享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就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当地的公共文化娱乐中心。全州县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对保存当地特色文化遗产,向民众传播文化知识,加快实现资源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化是对县级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准确定位与规划指南,是推动图书馆事业繁荣的不竭动力,尤其在开展基层图书馆信息资源合作与交流、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有着积极地、不可替代的作用。

1.2.3 加强信息人才培养,提升城市整体实力

信息人才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而形成的,是具有信息发展理念与信息技术的一类特殊人才,是进行信息化建设最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是推动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公共图书馆是吸纳各类信息资源的宝库,肩负着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存储信息资源、传播信息技能、提高国民信息素养与培养信息化人才等迫切任务。作为县级公共图书馆,更应该积极的融入到信息化建设中来,发挥地方资源特色,为当地培养源源不断的信息化人才,提高当地民众的信息素养,推动当地经济信息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2 全州县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建议

2.1 增加投入,改善“硬环境”和“软环境”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只有政府的高度支持和重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才能得到稳步发展,图书馆领导应该多角度的筹集资金,加大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投入,然后通过统筹兼顾等途径保证图书馆网络化、自动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图书馆工作人员是肩负着文化传播的使者,应努力学习现代化的信息知识,对读者进行网络知识的辅导与文献信息检索方面的指导,积极营造图书馆浓厚的文化氛围。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重视与支持,地区间的差别、经济实力的差距,不应成为阻碍文化发展的借口。国家也应从图书馆行业立法着手,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图书馆的资金倾斜,为当地图书文化事业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带动当地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2.2 着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推动信息资源共享

全州县图书馆在网络建设方面存在很多不足,除了缺少局域办公网之外,大部分也没有建立对外服务网站,现有的网站在服务质量上还存在不少的缺陷,只是提供了图书馆的基本信息,没能做到与读者有效的沟通,进行双方面的互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硬件改造、软件配备、数据库建设、人员培训、网站建设等众多方面。电子资源建设和数据库建设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核心,这就需要图书馆吸取更多的电子资源,加强数据库的建设。图书馆应该充分的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帮助读者根据需要资源的种类选择合适的获取途径,方便读者进行打印或者下载。此外,图书馆还应该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实施网络化服务,不断的拓宽图书馆的服务空间,让读者能够在信息化环境下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自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例如,图书馆可以引进大量多媒体数据库、数字图书馆、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方便读者通过网络更加便捷的找寻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通过正确的途径进行下载和打印,这种信息化的服务显著的提高了图书馆的竞争力。

2.3 强化人才体系建设,依托人才、科技强馆

为了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图书馆需要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技能的图书馆员。图书馆员既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也必须具备图书馆学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面对愈来愈普遍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和自动化信息系统,图书馆员需要利用更多的信息技术从事日常工作。例如高效自如地进行网络购书、编目和电子信息资源搜索获取,提供信息技术用户培训,建立和维护图书馆网站,操作电子媒介的交流等。图书馆人才将决定图书馆的发展程度和方向。因此,我们的县级图书馆必须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结合到具体步骤,一方面图书馆可以通过对现有馆员的培训,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实用技术的培训;另一方面要竭尽所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投身到基层图书馆事业中来,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不可避免的会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以及读者对图书馆的实际需求,因此,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图书馆通过信息化服务建设,能够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全面、准确的信息化服务,以此提高图书馆的实力,进一步推进图书馆信息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刘丹.当议图书馆信息化建设[J].图书馆事业,2009(2).

[2]李默涵.试论数字图书馆建设与信息化服务[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

[3]田智深.县级图书馆良性发展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28).

[4]刘丽敏.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服务的思考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

[5]杨文波.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J].软件导航,2009(7).

[6]董会.加强县级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方法:吉林省通化县图书馆[J].信息与电脑,2015(2).

[7]白海燕.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J].价值工程,2012(7):56-58.

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建议篇10

[关键词]创意产业,创新,优势

internationalComparisonofcreativeindustriesdevelopmentanditsenlightenmenttoChina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contentandthemaincharacteristicsofthecreativeindustries,andin-depthstudythedevelopedexperienceoncreativeindustriesofseveralothercountries.atpresent,onourpart,thedevelopmentofcreativeindustrieshasjuststarted,thereisagreatgapcomparedwithdevelopedcountries,therefore,theyaretobelearnedfromtheexperience.

Keywords:thecreativeindustries,innovation,advantage

创意思想的先驱者是德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及经济思想家熊彼特。早在1912年,他就明确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1]。著名经济学家罗默也曾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美国人则将其新经济的本质定义为“以知识和创意为本的经济”,并发出“资本时代已经过去,创意时代已经来临”的预言,而比尔•盖茨则宣称“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与商业奇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收入已经占到GDp的8-9%,仅次于金融服务业,其增长速度在12-14%左右[2]。对此,被誉为创意产业之父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指出,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一个新的推动社会和经济成长的要素。也就是说,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已从“信息经济”传递到了“创意经济”。

一、创意产业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创意产业,又称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等,最早出现在1997年,一般认为,其概念来自英语Creativeindustries或Creativeeconomy,是由英国首先提出的,创意产业的概念比较宽泛,概括来说,创意产业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业

创意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特别是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价值产业。创意在这里是技术、经济和文化等相互交融的产物,创意产品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特别是数字技术和文化、艺术交融和升华,技术产业化和文化产业化交互发展的结果,可以渗透到许多产业部门。正因为如此,创意产业很难从传统产业类型中完全分离开来。

2.创意产业是集艺术、娱乐和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

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它可以提升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激发民族的创新能力。事实上,那些重视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国家的“软实力”也得到了增强。

3.创意企业人员主要是知识型劳动者,拥有能激发出创意灵感的设计高手和特殊专才

创意从业人员的工作有其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他们不断创造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的创造性内容,职业能力既来自于个人经验积累,也来自于个人灵感的迸发。生产方式是以脑力与体力、手工与信息化等现代化手段相结合,实现智能生产与实时敏捷生产。在发达国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后工业化社会的进步,教育和研发、文化、金融等众多领域的创意人群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正在增加。

4.创意产品是文化与技术相互交融、集成创新的产物,呈现出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特点

创意产品有其相同的特性,即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运用知识和技术,产生出新的价值,是创意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电影、电视广播、录音带、音乐产业、出版业、视觉艺术产业等文化产品,是与新科技和传媒相结合的产品,达到大量生产并掀起全球性商品流动与竞争,而传统工艺或创意设计产品,可能为手工的、少量生产的产品,它们都呈现出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特点,它们的价值并非局限于产品本身的价值,还在于它们所衍生的附加价值。如那些具有版权的产品,包括书、电影和音乐的出口能够比服装和汽车等制造业产品出口获得更多的利润。

二、创意产业的国际发展状况及其经验

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以各自独擅的取向、领域和方式迅速发展,展现了一幅创意产业全球蜂起的热烈景象。从国际上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都是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他们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英国

英国是最早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国家,10年来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产业增长93%,显示了英国经济从制造型向创意服务型的转变。2003年,英国首相战略小组指出,用就业和产出衡量,伦敦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金融业。一年中伦敦的境内外游客在艺术文化方面的花费超过了60亿英镑。目前英国的创意产业为英国GDp的贡献率已达8%,全国创意产业相关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在伦敦就集中了50万创业相关产业链的从业人员[3]。在过去8年,英国创意产业平均年增长率达到6%[4],比英国整体经济增长速度高出一倍多,许多外国品牌的享誉国际产品如苹果的ipoD、宝马的mini汽车的创意灵感都来自英国设计师,英国已逐渐成为世界创意之都。

近年来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政府积极的推动政策是分不开的。英国政府的推进措施主要集中在支持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出口扶持等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加强创意产业的基础研究。英国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包括创意产业的出口政策与做法、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创意产业产出、出口、就业统计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等等。这些研究为英国政府制定创意产业政策提供了完整的信息支持,从而保证了政府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连贯性、一致性。(2)培养公民创意生活与创意环境。措施包括:开放更多的博物馆及将所有数据档案数字化等,期望通过教育培训、支持公民的创意发展、提供公民的创意接触的机会,使人们可以享受创意生活,并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3)重视数字化对创意产业的影响。政府积极计划应对数字化潮流,研究数字化对音乐消费的影响及知识产权保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对数字化发展趋势的电影产业政策等。(4)积极探索国际合作与交流。英国致力于寻求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英国政府认为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英国与其它国家在创意产业领域的合作,促进不同国家创意产业从业者之间的交流,可以消除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产生互补的效果,有利于本国创意产业的发展。(5)为创意企业筹措资金。为创意产业从业者寻求资金,是1997年创意产业专责小组成立后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目前采取的措施有:提供各地可供给创意业者资金的机构联络方式;英国科学、技术及艺术基金会(neSta:nationalendowmentsforScience,technologyandarts)对于具有创新点子的个人,提供发展资金等。

2.美国

美国的创意产业2001年产值达5351亿美元,约占GDp的5.24%,从1996年开始,创意产业已经超过航空、重化工及汽车等传统领域,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近年来,版权产业在美国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产业部门之一。据《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2004年报告》提供的数据,2002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达到6262美元,占GDp的5.98%,总体版权产业增加值为12540美元,约占到美国GDp的11.97%。在就业方面,2002年核心版权产业就业有548.4万人,占美国就业总人数的4.02%[5]。同年,全部版权产业雇佣了1147.6万人,占美国就业总人数的8.41%。美国全部版权产业的就业规模直逼美国保健与社会救助业(从业人数1530万人)、制造业(美国制造业21个制造产业的就业人数为1450万人)。

随着美国版权产业的崛起,美国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促进其版权产业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开始全面实施版权战略,加强版权保护,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重视版权保护。政府机构中设置版权办公室、美国贸易代表署、商务部国际贸易局和科技局、版权税审查庭、海关等相关的行政部门。除此之外,随着版权产业发展的需要,美国政府还成立了一些直属政府部门的工作小组,加强版权的监督与保护。如克林顿政府的“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顾问委员会”、“信息政策委员会”等。(2)加强版权立法。美国近年来不断修改版权法,推出了包括数据库保护在内的众多立法议案,不断完善版权保护制度,为版权产业的繁荣提供法律保障。(3)实施数字化版权保护战略。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对美国版权产业发展的要求,美国积极实施数字化版权保护战略。美国1998年10月通过了《跨世纪数字版权法》(DigitalmillenniumCopyrightart),该法针对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的特点,对美国版权法做了重要的补充和修订,为大众和版权产业界提供数字化版权保护。(4)推动版权保护国际合作。在美国版权产业界的积极推动下,美国开始积极加入国际版权保护体系,不断推动国际版权保护加强合作,为美国版权产品和版权产业在海外提供了更好的保护。

3.日本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低速徘徊,促使日本政府把文化和经济结合起来,着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明确提出10年内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识产权国。据2003年5月7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内容产业国际战略研究会提供的数据,2000年日本内容制造市场规模已占全球第二位,2001年则高达963亿美元(美国2001年为3,445亿美元)[6]。日本的电影与音乐创收分别列世界第二位,电子游戏软件的产值居世界第一。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漫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四倍,日本的动漫产业已经以年营业额230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

日本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但政府主导的特点也很明显,大力支持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方便,制定相关鼓励政策,是日本创意文化产业得以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日本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政府积极推动并倾力支持.如日本政府通过设立战略会议、恳谈会、幕僚会议、审议会等形式,研究商讨具体对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2)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日本不仅在政策上予以鼓励,而且还制定有健全的法律、法规。近来,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日本又制订了多部新的法律,如it基本法、知识产权基本法、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等。(3)文化和市场深入结合。日本的文化产业不是由政府“包办”的,文化产业项目都进入市场操作。即使是个性化的文化活动,日本也依靠市场化运作。在日本,各大报社都设有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部门和中心,其文化中心经常邀请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举办讲座。讲座面向普通百姓,收费很低,内容涉及高雅表演艺术、美术、书法、摄影等,很受大众欢迎。

4.韩国

韩国1998年提出“设计韩国”战略。制定专门法律法规确立“文化立国”的国家方针,从国家意志高度明确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向,尤其注重向电子游戏、音乐及电子网络等新兴产业支持。经过多年的实施之后,韩国通过文化立国即“韩流”的效应及感染力,使韩国影视剧、音乐、动画片、数字在线游戏等风靡东南亚国家。由“韩流”引发的韩国饮食、服装与装饰、美容、观光热迅速升温,形成了文化产业同其他产业共存、共融和衍生的互动共赢的产业链,为韩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成为韩国经济增长的又一亮点。据预测,2007年韩国文化产品的出口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占世界文化市场5%的份额。届时,韩国文化产业将跃居世界前五强[7]。

韩国其政策工具及其成功的因素如下:

(1)提供设备支持技术。政府提供设备给业者,只收取低廉的使用费,业者只要负担非常低廉的费用即可使用此中心的设备。(2)投入硬件基础的架设。前总统金大中曾提出CyberKorea21的口号,宽频是韩国政府主力发展的战略型产业,早于1993年即开放固网宽频硬件系统的架设,使得软件内容的开发可以很快的占有市场,得到广大商机。(3)提供资金。政府设立“文化产业基金”,提供新创文化企业贷款,使得中小企业也能贷到资金。(4)立法保障文化产业的发展。如1999年通过文化产业促进法,明订协助文化、娱乐、内容产业,并设立奖励措施吸引民间业者的投入。(5)设立一系列的产业振兴院。

三、国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被誉为创意产业之父的约翰•霍金斯强调,中国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从以成本为主要竞争力的制成品出口经济,向以创新为主要竞争优势的创意经济转型,他还指出,科技创新是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最关键的任务,将创意经济充分纳入中国整个经济体系势在必行。目前,中国创意产业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通过考察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增强对发展创意产业的理性认识,加强对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

中国发展创意产业既是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要求,既要遵循国际上创意产业发展的一般发展逻辑,也要承继我国改革和发展的特殊发展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学习和了解国外创意产业的理论,又不能完全照搬现成的理论模式,而要形成我们自己的创意产业理论。从事创意产业理论研究,我们建议要少搞一些大而无用的会议和论坛,多从事一点实实在在的研究和探讨。少做些一般性议论,多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案例研究。在这方面,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仍然负有专门责任:应该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上给予创意产业研究以应有的地位。

2.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创意产业中最有“创富”价值的是知识产权,所以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健全的知识产权利用和保护体系,包括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保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障,创意产业的发展就失去了动力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给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了许多新问题。目前的法律尚存在一些不明晰的地带,需要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制度,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应针对创意产业发展遇到的现实问题,制定专门的经济、法律政策,为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规范、健康、有序的外部环境。同时,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氛围,加大对侵权、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刺激创意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3.建立完善的融资市场体系,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发展创意产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能否有效发挥出我国创意产业的比较优势,资金投入是重点,除了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以外,我们还要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对创意产业进行投资经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化,并建立各种科技研发基金、文化创新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营造一个成本最低、信息最灵、效率最高的融资环境,让更多的创意人才和机构来我国融资。

4.要积极培养适应各种层次需求的创意人才和实现人才的积累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人才是创意产业起飞的前提条件,也是保证创意产业持久发展最重要的条件。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成功发展不无例外地都是依靠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发展起来的。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教育培养全面的创新意识。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和机构都因该积极推出或筹备创意人才培训项目,培养一批有创新思维、善于运用先进技术,能够设计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创作品的创意人才,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使创意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新增长点。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注意几点:首先,不仅要培养新型的创意人才,还要努力让现有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其专长。我们在培训新的创意人才的同时,应注意让现有的创意人才学习先进的创意技能和先进技术;其次,给创意人才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发挥;再次,学习国外培训内容与过程,如美国的工业造型设计项目、意大利的公共艺术设计项目等,借“外脑”培养国内本土创意型人才。最后,重视培养将创意转化为产品的人才与营销人员。

5.发展创意产业要注意选好创意产业的切入点

创意产业要有独特的产业定位,不能一哄而上。我们可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选择创意产业的切入点。如有的地区适合发展以文化为中心的创意产品;有的地区适合发展以设计为主的创意产业。特别是在文化领域,应该充分发挥我国文化与历史底蕴深厚这一优势,将发展创意产业的思路放在将传统文化与创意文化有机结合:一方面,利用现代化的数字手段对传统文化和历史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元素进行提炼,使之升华到创意文化产品,并尽快形成产业化,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6.在全国范围内对创意产业实施合理布局,避免重复投资造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