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环境检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5:54

电力环境检测篇1

【关键词】环境;电磁辐射;监测;对策

中图分类号:tn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各种通信设备、电气设备(如电视台、卫星站、电话等)广泛应用,导致人们生活环境充满了电磁波,对人们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并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成为目前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因此,必须引起环境监测部门的高度重视,掌握电磁辐射来源,了解电磁辐射危害性,对电磁辐射污染进行有效的监测,以减少电磁辐射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环境电磁辐射的危害

各种通信设备和电气设备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导致环境电磁波的增加,使得频带变宽,对各种电子设备运行造成严重干扰,强化电磁辐射的化学反应、物理反应及生物反应,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危害人体健康,其主要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电磁干扰。由于功率较大的无线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磁波,对周围的电台、通信及广播等造成电磁干扰,导致这些通信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提高电气设备和通信设备故障发生率,对电力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

(2)系统威胁。计算机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电磁辐射,但是如果电磁波不断增加,就可能被不法人员利用电磁波来获取计算机系统里的资料,或者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损失。

(3)人体危害。有关研究表明,电磁辐射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低频率的电磁场可导致人的神经系统发生紊乱,出现忧郁、烦闷及神经衰弱等症状,而较高频率的电磁辐射则导致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交感疲乏、机能障碍、头昏脑胀、记忆力变差等症状,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对环境电磁辐射的监测很重要[2]。

环境电磁辐射的监测

3.1一般环境监测

主要是指对大面积范围内电磁辐射各种来源形成的电磁辐射值进行监测。监测人员可根据《环境电磁辐射管理与电磁辐射监测》要求来进行监测,把相关标准在某个区域划分网格,并把网格中心点当做监测点,并对树木屏蔽和建筑物屏蔽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对监测点进行合理的调整。以电场强度作为电磁辐射评价标准,对环境中的电磁辐射进行合理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分布规律、环境特点及环境质量等,通过对环境中的电磁辐射进行评价,可以充分了解该区域环境电磁辐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3]。

3.2特定环境监测

主要是指对特定区域内的固定电磁辐射来源形成的电磁辐射值进行监测。监测人员需对该区域内电磁辐射来源类型、规模及数量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以为环境电磁辐射监测提供重要依据。以下是几种常见电磁辐射来源及监测方法:

3.2.1移动通信站监测

(1)工作原理。移动通信主要是通过控制设备和射频发射器经过网内通信用户和收发站来进入无线通信,而无线通信则由通信在发射和接收形成的电磁波形成的。所以移动通信站在运行过程中,会使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发生改变。(2)监测方法。监测人员应根据《环境电磁辐射管理与电磁辐射监测》要求,选择适宜的监测仪器、布置监测点、掌握好监测时间、规范监测技术,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估,监测电磁强度应小于5.4V/m。若大于5.4V/m,则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3.2.2电台发射设备监测

(1)工作原理。主要是把传输信号经由调制器来进行控制,并通过高频率的振荡器来实现高频率的电流,把调制完成的高频电流防止相应电频,送至天线上方,最终以电磁波的方式进行发射。(2)监测方法。监测人员要根据《环境电磁辐射管理与电磁辐射监测》要求,在电台发射设备周围区域、发射塔及电磁辐射较为敏感位置设置监测点,对这些区域电磁辐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电磁强度应小于5.4V/m。

3.2.3电力设备监测

(1)工作原理。主要是电力设备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情况进行检查,电力设备主要有变电站、架空电线等;电磁场特点主要表现为电晕、电场及磁场等;电磁辐射污染表现为:绝缘及电晕放电导致的干扰现象,并存在较强的生物效应。(2)监测方法。监测人员要根据《环境电磁辐射管理与电磁辐射监测》要求,按照不同等级电压,选择不同监测仪器和监测技术,并明确电力设备电磁强度和电场强度指标,规范电磁辐射监测技术[4]。

3.3较极低频率电磁辐射监测方法

(1)收集与环境电磁辐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电场强度、磁场强度、电流密度以及磁感应强度等。(2)明确监测时间和监测范围。一般情况下,每个监测点需不间断检测五次,每次检测时间在15s以上,以较为稳定的读值为准。但是若果检测读值波动性较大,则应延长检测时间。监测人员应在离地面0.5米、1米及1.5米的位置设测量点。(3)监测点布置。针对于输电线路电磁辐射监测点的布置: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档距,并以档距内线路中心位置作为监测点,监测点间距应为5米。针对于变电站电磁辐射监测点布置:控制中心设一个监测点;每个高压设备区各设一个监测点;每个低压设备区各设一个监测点;低压和高压区旁主变位置设一个监测点;开关设备各设一个监测点;监测点间距应为5米。针对于电厂电磁辐射监测点布置:主要是在主控室、发电机、励磁机等位置各设两个监测点,而电厂变电低压侧、变电高压侧、开关室、避雷器及电流互感器等,则各设一个监测点[5]。(4)检测要求。首先在应有检测仪器对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检测,并做好检测记录;根据检测对象,选择适宜的检测仪器,并旋转具有代表性的检测结果;尽可能的排除周围辐射源产生的干扰;对检测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和整理。(5)注意要点。选择双轴或者以上检测仪器;检测环境温度应为0至40℃,相对湿度应为5至80%;防止人出现在检测位置周围,检测人员应离检测仪器5m远;检测时应将手机登具有电磁辐射设备关闭;检测点位置要平坦且无多余杂物;对检测仪器进行有效的防护,防止其内部存在冷凝水;检测仪器频率要求:检测eLF为50Hz、微波为3GHz至30GHz,三轴检测要求:必须同时对Z、X、Y方向进行检测,检测路程要求:磁场:10μt至10mt、电场0·1kV/m至100kV/m。

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电力设备和通信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同时也导致环境电磁辐射量的增加,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干扰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设备的干扰、对环境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必须加强对环境电磁辐射的监测,以为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朴光玉,徐秀华,罗凤平,成英.刍议电磁辐射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5(19):89-90.

[2]罗穆夏,张普选,马晓薇,杨文芬.电磁辐射与电磁防护[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9,12(05):76-78.

[3]黄春锋,吴建平.环境电磁辐射的监测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35):90-92.

电力环境检测篇2

江苏省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业务

能力认定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管理,促进社会辐射环境检测行业有序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令第18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原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9号)等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自愿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对其业务能力进行认定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是指非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在本省境内注册并拥有固定办公、实验场所,从事辐射环境检测业务的机构。

第三条通过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检测业务能力认定的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在认定的检测项目、业务范围和有效期内,开展相应的辐射环境检测业务。

第四条对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申请辐射环境检测业务能力认定的检测机构分为甲级和乙级。

甲级检测机构可承担社会委托的电离辐射类和电磁辐射类项目环评监测、年度监测、验收监测和调查报告的现场监测等工作,并可承担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辐射监测任务。

乙级检测机构可承担社会委托的除Ⅰ类放射源和移动探伤等高风险源以外的电离辐射项目或电磁辐射项目环评监测、年度监测工作。

第二章认定条件

第五条申请辐射环境检测业务能力认定的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二)具备完善的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具备与开展检测业务相适应的检测项目和能力;

(三)所有检测技术人员应通过省级及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考核;

(四)具备与开展检测业务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分析实验室和工作场所。

第六条申请甲级检测机构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不少于25名在岗检测技术人员,具有与环境监测相关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至少5人具有辐射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配备至少1名核安全工程师;

(二)具有用于辐射环境检测的专用仪器设备,评估价值不少于300万元,在本省境内的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得低于800平方米;

(三)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辐射类检测能力不得少于20项,每项至少配备2名检测人员。

第七条申请乙级检测机构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不少于7名在岗检测技术人员,具有与环境检测相关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且至少3人具有辐射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从事辐射环境检测工作的经历;

(二)具有用于辐射环境检测的专用仪器设备,评估价值不少于50万元,在本省境内的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得低于100平方米;

(三)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电离类或电磁类检测能力单一类别不得少于2项,每项至少配备2名检测人员。

第三章申请与认定

第八条申请辐射环境检测业务能力认定的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须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一)《江苏省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申请书》;

(二)三证合一的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企业组织代码证);

(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书》;

(四)办公场所、场地证明;

(五)检测技术人员身份证、学历证书(或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明)、考核合格证明和社保缴纳证明;

(六)相关辐射检测仪器设备清单及价值评估证明;

(七)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第九条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申请单位的申报材料后,在40个工作日内对所申请的内容进行审核认定:

(一)核实申请材料的完整性、符合性;

(二)组织现场评审,对申请单位的辐射检测能力与所申请认定的辐射检测类别的符合性进行现场核实,出具评审意见;

(三)根据评审意见形成初步认定或不认定意见,并在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网站上公示5个工作日;

(四)公示期间没有异议或有异议经核实符合条件的,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最终认定意见,并在省环保厅网站上公开。

第十条通过辐射环境检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的有效期为四年。在有效期内,通过能力认定的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场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等发生变化时,应在变更发生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

第十一条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在其业务能力认定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内,应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要求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查审核。

第四章检测机构的管理

第十二条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局负责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的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和认定考核等工作。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配合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局开展辖区内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的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开展行业管理,推动行业自律。支持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业务比武,评估检测机构业务水平,促进服务水平提升。

第十四条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未通过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业务能力认定、业务能力认定过期的、暂停认定的或者被取消能力认定资格的,其出具的数据和监测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予认可。

第十五条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应对所提供的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应建立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复查评审、扩项评审以及监督评审后,及时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资质认定评审结果,以验证其资质的可持续性。

第十六条通过认定的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开展环境检测业务时,应当与委托单位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七条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接受委托后,应当独立承担工作,不得分包、转包。

第十八条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应当建立辐射检测报告档案,并明确档案管理责任人。辐射监测报告档案内容应当包括监测报告、监测分析原始记录、合同等材料。档案内容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15年,并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守委托方秘密。属于保密范围的环境监测数据、资料、成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十条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在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中发现监测数据异常,应当及时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监测收费标准执行《江苏省环境监测专业服务管理办法》和《江苏环境监测专业服务收费标准》。

第二十二条通过认定的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每年1月31日前向省和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上一年度的监测业绩报告。

第二十三条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每年上半年组织专家、检测机构所在地环保部门对检测机构上一年度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评价检测机构年度信用状况,考核结果及年度信用状况在江苏省环保厅网站公示。

检测机构年度信用状况分为守信和失信两类。

第二十四条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年度信用状况为失信:

(一)拒绝接受检查或在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二)编造数据或不按照标准和规范操作致报告失实的;

(三)出租、出借能力认定资质或者超越等级、类别接受委托进行监测的;

(四)未通过业务能力认定复查的;

(五)抽查或年度检查(考核)不合格的;

(六)有其它严重违规违法行为的。

第五章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包括日常监督检查、抽查、年度检查以及在环评报告、验收监测报告、验收调查报告或年度评估报告等相关材料的审核过程中对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的审查。

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局组织对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的抽查。设区的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的年度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报告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应当如实提供监督检查所需的材料。

第二十六条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实施监督检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该机构给予通报批评:

(一)未与委托方签订书面委托合同的;

(二)未建立辐射监测报告完整档案的;

(三)未按规定向省和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监测业绩报告的;

(四)发现数据异常,未向环保部门报告的。

第二十七条辐射环境检测机构逾期未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办理变更的,由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取消其业务能力认定资格。限期整改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第二十八条被取消的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3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检测业务能力认定。

第二十九条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因违反本办法规定被责令限期整改的,限期整改期间,暂时停止对该机构业务能力认定。

第三十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认定过程中、、,对向不符合本办法申请条件的单位予以认定的,或发现违法违规问题不予查处、处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电力环境检测篇3

关键词电力线路故障检测方法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55文献标识码:a

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工作及生活中应用的电力设备数量和类型日益增多,这就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多种多样的故障问题,干扰了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降低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就迫切需要发挥创新型电力线路故障检测方法的优势,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1电力线路故障检测存在的困难

1.1接头温度过高

出现电力系统输电线路故障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接头温度极高。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输电线路需要承担较大的电力负荷,再加上线路中本身存在的电阻,必然会是属电力线路接头部位的温度升高,从而引发接头老化、绝缘性能大大下降等问题,稍不注意就会出现线路故障,导致电力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对电力线路故障检测方法进行更新,研发设计相应的自动化电力线路监测系统,提前预知可能存在的故障问题,继续高效地处理和解决,改善电力线路的输电质量及效率。

1.2环境恶劣

由于外界环境的作用,电力线路在开放性的运行环境下,一方面会受到天气环境的干扰,抵抗暴雨、大风、暴晒等恶劣的天气;另一方面还会受到地理环境的作用,地面环境会对电力线路的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这种工作条件下,电力线路的使用时间会大大缩短。当出现雷雨天气时,电力线路的故障几率会大大提升,会大范围的出现跳闸的状况,导致电力系统无法正常供电,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会增大故障检测工作的难度,应结合环境状况落实相应的巡查及检测工作。

2电力线路故障出现的原因

2.1材料质量

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应用的材料质量有电力故障问题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电力企业在选取线路材料时,没有对电缆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查,使用一些质量不达标的电力线路材料,为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在选取电力线路材料时,必须要做好质量检测工作,确保电力线路的质量,避免使用一些质量较差的线路。

2.2外力作用

电力线路也可能会受外力的作用而出现故障问题,主要是因为线路外表层腐蚀、潮湿、磨损严重,降低了线路的绝缘性质,会使电力线路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多种故障。

2.3设计制作工艺

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工艺也是引发线路故障的一个关键缘由,因设计制作工艺引发的线路故障会对电力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电力线路规划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如果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工作,或制作工艺选取的不合理,就会增大电力线路故障问题的发生几率。

3新型电力线路故障检测措施

3.1故障检测系统

对电力线路进行实际检测的过程中,应对故障检测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要发挥多种先进技术的优势,全面提升系统的检测准确性,保障故障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增强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故障检测系统应基于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的基础上,发挥net技术的优势,构建一个良好的系统设计和应用环境,通过多种开发工具对所需的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实现各项资源的共享,保证电力系统得以安全的工作。通过该检测系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定位故障位置,向监控部发出警报,从而及时、快速地处理故障问题,缩短电路故障的解决时间,实现实时性的监督和控制。

3.2新方法的应用

传统的电力系统检测方法存在很大的不足,无法真正达到高效的故障检测效果,这就迫切的需要转变线路检测方法。接地、短路两种故障是电力架空线路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应明确具体的故障类型,然后结合实际的状况应用相应的计算公式,为故障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首先,针对线路接地故障问题,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电容电流的变化来查看是否存在故障。在这种检测方式下,电力线路中出现故障问题位置的电容电流会向变压器母线流动,导致相电压在短时间内出现极具下降的状况,致使电容电流变大,达到20a以上;其次,针对线路短路故障问题,出现故障的电路电流会达到大于400a的范围,无法通过线路快速通断的途径来解决,该电流值已经大大超过了保护的范畴。发生短路情况后,持续3s电力系统中的电流会消失。

4结语

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同输电线路的安全程度密切相关,在电力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像,经常会出现一些线路故障问题,导致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下降,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必须要注重线路故障检测方法的创新,加大研究力度,设计出创新型的电力线路故障检测系统,根据线路实际状况灵活的运用多种检测方法,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工作。

参考文献

[1]邵志一,韩军,宋海华.电力线路巡检系统信息分析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电网技术,2008(12):74.

[2]王立众.加强电力线路的运行和维护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3):81-82.

电力环境检测篇4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质量管理;对策

1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对于环境监测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有助于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实验室是进行监测工作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功能是否完善,能否具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有助于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水平进行提升,促进各种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顺利完成。其次,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对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有较高的要求。有利于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实验室的动态,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水平。第三,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检测水平。质量控制与管理,能够对实验室的检测水平不断提升。实验室通过各种质量管理的方法,可以实现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提升实验室自身的检测水平。

2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措施

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安全防护管理

环境监测实验室中有各种化学试剂,往往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在实际的管理中,应该要加强安全防护工作的开展,包括防腐蚀、防爆、防火等。

首先要做好实验室的防腐蚀工作。由于环境监测实验室中会出现大量的酸碱溶液、强氧化剂等,与人体接触时会产生化学反应,对人体带来危害。因此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要做好防腐蚀工作。例如某实验室会定期对各种用于检测的化学试剂进行合理的布置,将用于环境监测的酸碱溶液等试剂进行分开摆放,以免发生反应。其次,要加强实验室的防爆管理工作。环境监测实验室中会用到很多易燃易爆的物品,比如乙烯、乙醇等,这些易燃易爆的物品如果防护举措不当,则很容易带来安全问题。做好防爆工作包括很多方面,如将实际进行分开摆放,对实验室进行通风处理,定期对实验室的情况进行观察等,都是实验室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三,加强实验室的防火管理工作。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火灾几率比较大,防火也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防火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时刻培养防火的意识,将防火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实验室中有很多容易引发火灾的试剂,比如白磷、钾、硫、金属氢化物等,加强防火工作管理,一方面要对各种试剂以及仪器进行管理,防治各种仪器出现漏气现象,同时要加强通风,加强防火意识的培养,从根本上杜绝由于人为原因引发的火灾。

2.2严格按照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定进行相应工作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加强安全防护工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实际的检测工作中,对实验人员的行为要进行严格的规范,比如不允许实验人员自行变换实验流程进行违规操作,实验人员在选取药品时要对药品进行确认以保证是实验所需药品,药品使用之后要按规定放回,保证实验室通风等,都是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定的内容,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要按照相应的规定内容进行操作,防止出现各种安全问题。

2.3加强用电安全管理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用电安全也是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实验室的管理中也要加强对用电安全的管理。在用电管理中,要保证实验室的用电容量在一个合理安全的范围内,防止日常工作中出现用电超载的现象。在实验室的内部用电中,要防止在同一个插座上接入过多的电器,坚决杜绝实验室工作人员私自安装电器设备,乱接电线,防止出现用电安全问题。此外,为了保证用电安全,中还要配备漏电开关,对漏电隐患进行预防,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对于实验室的各种用电问题进行维修时,要确保电源处于断开状态,以防对工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带来威胁。例如,某市环境监测实验室成立了专门的用电维修小组,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用电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保证实验检测过程中的用电需求。

2.4加强对实验室各种废弃物的处理

废弃物是环境监测实验室检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加强对废弃物的管理也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废弃物进行处理,要根据废弃物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其一,对于有毒有害的药品、试剂等,要进行严格的单独处理,防止与各种生活垃圾之间进行混合,要送交给专门的机构进行处理。其二,对于毒性比较低的废液,可以用清水进行稀释,含有剧毒的废液,则需要加入其它试剂进行中和,对废液进行处理达标之后才能进行排放。其三,对于无毒无害的废弃物,如试剂瓶、玻璃瓶等,可以用自来水进行冲洗之后与各种生活垃圾一起合并处理,可以通过掩埋或者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由于实验室的废液具有很多种类,而且大多含有剧毒以及致癌物质,对废液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本着回收和处理的原则进行分类管理。比如,对于四氯化碳、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可以进行回收,回收的试剂再使用时要确定其满足可以进行实验的要求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对于废液的处理,应该要选择抗腐蚀性的、没有破损的容器进行废液收集,将废液放置在安全的地点。尤其是对于一些易燃易爆的废液,要防止其泄露。

对于检测过程中产生各种废气,也要加强管理。可以利用石灰溶液进行吸收,工作人员可以戴口罩防止废气对身体的影响。另外,在实验室可以摆放一些吸收废气的植物,加强实验室的通风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

2.5尽量减少“三废”排放

环境监测实验室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会产生污染。“三废”是实验检测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废弃物,在进行操作时要尽量减少各种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有很多种措施,如选择清洁安全的实验方法,选择清洁的试剂进行实验、在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采样的数量等,都是实验室管理中减少废弃物排放的重要措施。在实验室管理中,要在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3结束语

环境监测实验室是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对于监测结果有很大影响。为了不断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如加强用电安全管理,加强对废弃物的处理和排放管理等。

参考文献

[1]任少梅.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J].科技信息,2009(5).

[2]陈敏.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J].石河子科技,2013(2).

电力环境检测篇5

关键词电气设备;红外线测温;断路器;发热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101-0161-02

0引言

电气设备在运行中,许多高压电气设备的内部导流回路因连接不良,接触电阻增大,该部位就会有更多的电阻损耗和更高的温升从而造成设备局部出现过热。因为上述原因造成的设备出现局部过热的例子非常多,例如如下这些例子:

1)由于变压器套管内部引线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接触不良;

2)高压断路器也是经常出现接触不良的一类设备例如其内部动静触头、静触头由于安装或者使用的不当很容易造成与基座之间的接触不良;

3)电流互感器是电气设备中常用到的一种电气设备其内部一次绕组端部接头、以及大螺杆接头和串并联接头也是最容易出现连接不良现象的;

4)电力电缆由于要流过很大的电流其接头处焊接不良就很容易造成温度急剧升高。此类故障通常在设备表面相关部位形成有一定特征性的热场分布或者是红外热像。因此,可以通过红外测试,判断出设备内部导流回路有没有回流故障并且如果判断出有这类故障的话故障的具置也就很容易判断出来了。如此就非常准确的为设备检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红外测温的方法及判断原则

红外测温诊断技术主要有5种方法,包括:

1)表面温度判断法;

2)相对温差判断法;

3)同类比较法;

4)热谱图分析法;

5)档案分析法。

下文详细分析这五种方法。

1.1表面温度判断法

在这五种方法中生产试验人员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是表面温度判断法。这种方法的原理其实很简单,运用起来也是很方便的,主要就是使用测温设备对需要测试的设备表面温度值进行测量记录,然后把测的的温度值与相关规定进行对照,只要是测量的温度(或温升)超过规定所列的标准的,就可根据设备温度超标的程度、设备的重要程度以及设备所承受的机械应力的大小这三方面的数值来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

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们大部分的生产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而是简单的根据设备有没有发热以及发热的程度高低来判断设备是否处于缺陷以及缺陷的程度如何。这样的判断方法是非常不严肃并且也是极其不可靠的,主观意志太强没有科学可靠的测量数据进行比对,是非常容易出现误判的。

1.2相对温差法

这种测温诊断技术方法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就是根据测量的相对温差来判定的方法。相对温差的概念是指两个对应测温点间的温差跟其中一个相对比较热的测温点的温度升高之比的百分数。

温升的概念是指用相同的检测仪器分别去测量被测物表面温度然后记录测量数据,再用同一检测仪器去检测环境温度参照体表面温度也记录下测量数据,这两场测量出来的数据之差就代表温升。

环境温度参照体:是指一类物体,这类物体是用来采集环境温度的,所用把这类物体叫做环境温度参照体。环境温度参照体不一定就具有当时的真实环境温度,但是这类参照体具有与被测物相似的物理属性,而且这类参照体还跟被测物同时处在一个相似的环境内。例如:某电力设备中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如果采用温度探测器测得油浸式电流互感器的顶部金属连片有发热的情况,那么就要根据上述环境温度参照体的概念以及解释来选取环境温度参照体,所以环境温度参照体也就只能选取类似金属连片或材料相同的金属部件了,瓷群或其他材质的金属显然就不能选择当做环境温度参照体了。

1.3同类比较法

同类比较法指的是在相同厂家生产的相同型号的设备之间进行对比。同类比较法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设备比较,一种是电流致热型设备比较,另一种是电压致热型设备比较。

1.4热谱图分析法

热谱图分析法主要应用的是同类设备不同状态下热图谱的差异来对设备是否异常来进行判断的。

1.5档案分析法

档案分析法主要是一种动态曲线分析,利用同一设备在不同时期的检测数据来制作出变化曲线图,通过曲线图就可以轻易的找出设备致热参数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速率以此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2红外测温在现场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红外测温现场,必须要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这就要求测温设备必须在合适的环境下工作。所以必须要注意如下一些注意事项来达到准确测温的目的:

1)环境参照温度是要根据检测对象的变换而变换的,不同的检测对象就要对应不同的环境参照温度,不能一个环境参照温度对应很多的检测对象;

2)在对设备进行红外测温的时候必须要要保证同一台仪器相继的测量设备的发热点、正常的对应点及环境温度参照体的温度值;

3)正确选择被测物体的发射率;

4)在进行同类比较时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持仪器与各对应测点的距离一致,方位一致;

5)正确键入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测量距离等补偿参数,并选择适当的测温范围;

6)在测量温度值的时候要力争做到科学准确的测量方法,应从不同方位对设备进行检测,最终求出最热点的温度值;

7)要正确记录下异常设备的准确测量数值,如异常设备的实际负荷电流以及异常设备的具体发热部位、正常部位,还要准确记录下异常设备的环境温度参照体的温度值等测量数据。

3红外测温实例分析一

2010年1月8日,我工区巡视人员在对新利110kV变电站进行红外测温巡视时,发现301断路器C相内部温度分布异常,其中间法兰处有明显发热现象。1月11日,再次对其进行跟踪监测,发现发热情况加剧,根据红外图谱通过热谱图分析法判断出发热原因为断路器内部动静触头、静触头及基座间接触不良引起的。红外图谱如图1:

2010年11月13日,更换下来的301断路器返厂检修,进行解体查明发热原因,从现场解体情况看,发热情况非常严重,断路器中间导电部位与开关静触头压气缸导电接触面严重发热,导电滑环已熔断并与开关静触头压气缸导电接触面熔接在一起,造成开关无法正常分断。经过强行敲击,才迫使开关中间导电部位与开关静触头压气缸导电接触面脱离。解体后照片如下:

1)该台断路器经过多次开断电流后引起导电滑环触指表面氧化,接触电阻增大,发热,引起温度过高后导致与气缸、动触座熔接在一起从而无法分闸;

2)元件在装配过程中,对导电部分没有处理干净,导电部位夹杂有绝缘物,引起导电能力下降,产生发热现象;

3)导电滑环质量差或装配过程中工艺差,开关在分合过程中导电滑环出线断裂,引起导电能力下降,产生发热现象。

4红外测温实例分析二

2012年4月25日,我工区巡视人员在对某110kV变电站进行红外测温巡视时,发现323-3隔离开关开关侧接线板明显发热。如图3:

巡视人员通过多个角度反复进行测试,初步分析是由于接线板螺栓松动,在风沙天气下接线板内部贮存了污垢,导致接线板导电能力下降,且该线路属于用户专线,负荷较大,从而导致发热。

巡视人员通知运行值班人员后,经单位领导批准,对该间隔设备进行停电处理。停电后,检修人员爬上隔离开关检查后后明显看到接线板内部贮存了大量的脏污,且螺栓松动明显,接线板表面由于高温导致氧化。随即将螺栓全部松动后清理了接线板内部脏污后并重新接好引线。

由于我单位地处高耗能、高污染地区,输变电设备都长期处在风沙天气的环境下,且向用户输送大量的电能,负荷电流也较大,经常出现设备因脏污、风沙导致接线螺栓松动降低设备导电能力,增大电阻,进而导致设备严重发热的现象。

5结论

本文通过对红外测温在应用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以一台发热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接线板发热现象为例,详细阐述了红外测温技术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并得到以下结论:

1)红外检测可以监测到设备在运行状态下的真实信息,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做到省时、省力、降低设备维修费用,大大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

2)可以实现大面积快速成像扫描,状态显示快捷、灵敏、形象、直观,监测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3)红外检测与故障诊断有利于实现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管理。

参考文献

[1]陈衡,侯善敬.电力设备故障红外诊断.中国电力出版社.

电力环境检测篇6

关键词: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线路维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38+.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设备数量不断增加,定期检修工作量相应增加,检修人员紧缺相对突出。状态检修是一种先进、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和检修策略,可提高设备检修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合理降低检修成本是解决当前电网检修面临问题的重要手段。

二、输电线路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在很多地区的输电线路检修工作是以时间为周期进行检修,而且检修的设备相对较少,所涉及的技术水平较低,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不是很高,这种情况下的检修工作一般是安排一年一次停电检修,可是缺陷和异常运行状态的出现不是周期性的,也无法预测故障发生的时间。因此很多设备在发生问题的时候不能得到及时的检修,致使缺陷更加严重,导致设备安全运行水平降低。由于输电线路分布区域广、线路长、检修任务重、运行条件恶劣,生产领导安排工作顾此失彼,质量不高,违章现象不断,导致了计划检修日的执行情况不理想,以致供电可靠率经常不达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幅度浪费,导致维护费用不断上涨。维护单位无心顾及技术创新与管理进步,无力加大科技产品研究与应用的投入。因此打破传统检修模式是解决线路运行维护高支出、低效能问题的关键。应促进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加大运行维护的科技含量,提高对设备状态的预测、预见能力,积极探索和开展变“线”检修为“点”检修的状态检修模式。

三、输电线路状态检修

输电线路常经过平原峻岭,跨越江河,直接受到风、雨、雪、雾、冰、雷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侵害,除此之外工农业污染也直接威胁着线路的安全运行。输电线路的运行在如此恶劣环境中,运行状态自然复杂多变。所以要综合各种环境因素,合理选择地理位置、线路材料,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多系统组成的完整的实时监测系统。

(一)根据经济效益和环境因素选线

要提高输电线路的持久使用率,首先必须使用良好的设备。根据距离的远近,近距离装备可以选用新开发的设备,便于推广新产品,远距离的线路应选用投入运行时间长的设备,确保线路的耐用时间,尽可能拓长线路的更换周期。然后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便于取得经验后推广的线路,以此可尽量缩减成本,尽可能的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要尽可能选交通便利,便于就近监测的线路。线路设备故障跳闸后,对系统运行方式影响不大,而且关键易出错的地方设立冗余,便于后续更换。选择绝缘爬距满足该区域污秽等级要求,且绝缘子年劣化率<3‰的线路。

(二)依据电气因素检测线路

1、绝缘子检测

方法包括在线和离线检测。内容包括分布电压和绝缘电阻(零值)检测,包括瓷、玻璃及合成绝缘子等不良绝缘子及低劣质绝缘子的巡回检测系统。检测周期根据绝缘子劣化率确定。积极在线监测和合成绝缘子的方法,在检测中不断发现新的检测方式。

2、雷击监测

依据雷电定位系统,认真分析所提供的数据。掌握地区落雷密度、雷电日、雷电小时、雷电流幅值等参数。认真调查分析雷击故障现象,正确判断直击、反击和绕击类型,了解故障点地形、风向等特点。在线路重点区段安装自动寻迹系统,除快捷准确地找到雷击故障点外,还能立即区分雷电反击或绕击导线,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从这些中认真分析,才能真正做好雷电监测,做好传输电路的检修。

3、接地系统监测

包括导地线、连接金具、接续金具的红外线测温;导地线、连接金具、接续金具。建立方便快捷的接地装置测量系统,实现定时巡回检测的测量系统。

(三)依据环境、力学因素监测系统

1、杆塔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杆塔倾斜度、挠曲度、砼杆裂纹、铁件腐蚀、杆塔和拉盘基础位移值、基础冲刷情况以及螺栓松动状态检测等。要根据线路经过地区的地理状况,设置合理的爬距。调爬从高污级区依次向低污级区进行;在同一电压等级下先直线串后耐张串。在调整爬距时,要尽可能选用与原来普通绝缘子等高度的防尘绝缘子,这样既能提高线路的爬距,又能满足原线路的间隙要求。

2、导线检测

根据导线随风振动设立自动监控系统,确保导线安置牢固。尤其要注意导线的接头处,运用电子监测系统监测接头磨损度,确保及时发现问题。

3、线路环境监测

长期暴露于空气中的线路会受所经不同环境下的酸碱度及空气湿度腐蚀。因此要监测线路所经之地的空气湿度、酸碱、,尘埃密度等环境因素,根据所测数据,选用不同耐抗材料,对线路施加适当的保护措施,并根据线路及设备的被腐蚀时间适当缩短线路检测的周期。

四、结语

除了要有技术的保障还要有高效管理的辅助才能使输电线路高效运行。

(一)输电线路设备检修原则

实行输电设备状态检修,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严禁应修不修,同时也要防止不加分析、不讲实效,盲目大拆大换。状态检修必须建立在设备状态检测和运行分析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的检测手段和诊断技术,积极开发、利用和推广新的检测装置和诊断技术,尽可能掌握设备实际运行状况。

(二)输电线路组织人员素质的提高

技术的使用要依靠高素质的线路管理人员。这种高素质不仅指的是负责任,更是指对技术的运用。因此对员工的定期培训必不可少。尤其是在更换了新的线路设备之后,需要将线路的需要注意的有关维护知识让组织成员们掌握。

(三)高效组织管理

在检修线路的时候遇到棘手的问题时,要及时记下问题的原因与结果及解决方案,做好详细的施工记录,这将成为检修的宝贵的经验。同时还要及时的反思、学习,运用到以后的输电线路维护实践中。通过管理整个团队,使组织成员不在技术和已取得经验上的落后,会大大提高输电线路检修维护的效率。

最后要运用现代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和分析线路故障发生区域。对故障发生进行统计,依据不同频率和故障发生因素对已产生的故障进行分类处理。为故障预防提供必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永勇.关于输电线路状态检修与维护的探讨[D],科技创业家2012.

[2]杨明彬.海东电网35kV-330kV输电线路污闪机理及对策[D]维普资讯,2002.

电力环境检测篇7

【关键词】火力发电;热控仪表;故障检测;管理

火力发电在我国发电总量中仍占有较高的比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对电量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火电厂的建设规模和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地适应快速发展的节奏。火力发电厂为蒸汽动力循环,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不断涌现,其压力、温度等已经达到了超超临界参数,对于热控参数的监测和控制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旦出现故障,就可能影响电厂的运行,甚至引发更大的安全事故。加之,火力发电厂连续生产的特点,对热控仪表的日常检测和维护意义重大。

1、火电厂热控仪表典型故障分析

1.1压力测量仪表

压力测量仪表的典型故障主要有:(1)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变化:就地压力表设计使用温度具有一定的范围,通常为-40~60℃,当环境温度超出范围后,有可能造成弹簧管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从而导致测量压力的读数无法正确显示。因此对于测量一些温度较高部位的压力时,如锅炉顶棚、汽轮机抽汽管道等部位,应将压力表安装在环境温度适宜的位置;(2)设备安装引起的测量误差:由于仪表受压部位与取源点的位置存在安装偏差,在低压系统中易发生液柱差,产生的附加误差最终表现为测量误差。所以,在火电机组中的低压、负压系统中,压力测量仪表需与取源点保持在同一水平位置,并尽可能地靠近;(3)由于引压管施工问题造成的误差;(4)未进行定期校验、量程不正确设置和接线错误等。

1.2流量测量仪表

火电厂的工质包括水等液体介质和蒸汽、空气等气体介质。对液体介质,一般采用的是孔板(喷嘴)配差压变送器组成流量测量仪表及电磁流量计进行流量测量;对气体介质,一般是差压测量装置配差压变送器组成的流量测量仪表进行流量测量,气体介质的差压测量装置有多种型式。

1.2.1电磁流量计

在使用过程中,电磁流量计常见故障有:示值晃动、流量显示会偏大、示值波动等。

1.2.2差压流量计

差压流量计是火力发电厂广泛使用的一种流量计,主要包括孔板式、喷嘴式、阿牛巴式和翼型风速测量装置等各种型式。差压测量装置故障率比较低,一般常见故障有差压变送器的零点不准、引压管有堵塞、引压管冷凝液内有气体、或者冷凝罐没有按照施工规范安装等而导致的仪表示值偏小、偏大或者示值不变化。

1.3液(料)位测量仪

液位是工艺生产过程中的需要监控的重要参数之一。测量液位的方法很多,测量原理是通过测量液位变化引起的电容量、传播时间、浮力等参量的变化来检测液位。常见故障有仪表输出值稳定在固定值不动、仪表示值变化不明显、比实际值滞后、仪表示值输出偏低、仪表示值输出波动等。

1.3.1液位测量仪表典型故障

液位测量仪表相对其它仪表设施来说更易发生故障,给水流量,蒸汽出口流量和混合燃料的进料量是影响锅炉液位的关键变量,变量不同,其各自的扰动也不同。当蒸汽流出量突然增加时就会造成典型的“假水位”现象发生,这样一来,整个过程在一定时间内被改变了方向,此时较容易误导操作人员进行误操作,进而引发事故。

1.4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主要包括热电偶、热电阻。热电偶利用热电效应测温实现温度(t)与电势(e)转换,对于每一个温度t都有相应的电势e与之对应。热电阻则利用导体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测温。在检定热电偶与热电阻时,使用热工自动检定系统及其配套设备热电偶检定炉和高精度铂电阻校验槽等环境温度应该在(20±2)℃范围内,湿度应该70%RH,在检定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接线与校验。

2、火电厂热工仪表的管理和维护

火电生产机组的热控仪表不仅直接影响着生产工艺的安全、顺畅运行,也关系着企业能源消耗的升降及工作环境的良好持续。热工仪表是电厂锅炉运行中最为关键的监控设备,是整个机组安全的重要保障手段。在火电机组运行过程中,需要切实保证仪表的稳定运行,并在日常的维护管理中提高重视。

2.1仪表的日常和周期维护

火电厂的运行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在生产现场往往存在着高温、粉尘、振动、潮湿、油污等消极因素,不断地影响和刺激着热控仪表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为最大限度地保证仪表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必须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除了要对设备的状态和功能予以保证外,还要不断改善周围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热工仪表本身已处于高温等环境中工作,一旦发生蒸汽泄漏、锅炉保温措施不当等都有可能造成仪表的烧损。而工作于室外的仪表,在冬季较冷的环境中,水汽遇冻凝结,又容易发生冻管堵塞,影响监测质量。因此,必须做好仪表的保温伴热工作,最大可能的为仪表可靠运行创造有利的条件。

2.2热控仪表的定期校验

热控仪表准确性对于机组的状态监测至为重要,在生产中应定期按照火电厂热控仪表使用规范中的要求,对压力表、变送器、温度计等进行定期的校验,保证其测量精度。此外,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热控仪表的点检工作,由专人负责对仪表的工作状态检查,和周围环境的改善,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对热控信号传递有偏差,数据变化不正常的现象,应及时组织人员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及时采取针对性地对策予以消除故障,并进行记录;仪表出现故障的,应及时更换元件。同时,应建立健全相应设备仪表台帐,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相关的静态或动态试验,保证仪表检测设备的准确、可靠。

2.3重要仪表进行冗余配置

为提高仪表设备的可靠性和持续性,有必要对某些重要仪表进行冗余配置。火电机组通常是连续生产,在一些重大设备的运行中,需要监测设施和仪表时刻保持足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这些关乎生产运行的关键参数监测,需要对其仪表及其他设施进行冗余配置,并配合自控系统进行技术处理,进一步提高仪表设备检测的可靠性。

电力环境检测篇8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管道;腐蚀防护;内腐蚀;外腐蚀;检测;监测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鉴于管道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管道输送面临的严重腐蚀形势,管道安全成为首要问题,而恰当的管道防腐措施和可靠的防腐质量是保证管道安全的基础。因此,对于石油天然气管道,采取有效的腐蚀防护控制技术和腐蚀防护检测监测技术,十分紧迫。

1.油气管道腐蚀防护技术综述

石油天然气长输和集输管道的腐蚀形式可分为内腐蚀和外腐蚀。

1.1内防腐技术

石油天然气管道防腐用缓蚀剂的主要类别有:咪哗琳类、胺类(包括胺、亚胺、季胺、胺酞等)、有机磷酸盐类、吗琳类、炔醇类等等。这些缓蚀剂的共同特点是其分子的基本化学结构是由极性基与非极性基所组成。

1.2内涂层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应用发展,管道内涂层的涂料生产和施工技术已日趋成熟,我国也开展了大量的管道内涂层技术研究。但与国外相比,在涂料生产、涂覆工艺、施工机具、施工标准规范和涂层质量检验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石油天然气管道防腐蚀内涂层主要有环氧型、改进环氧型、环氧酚醛型、聚氨醋型或尼龙等系列的涂层。

1.3复合管技术

目前采用的复合管技术主要有玻璃钢内衬复合管,双金属复合管和陶瓷内衬复合管道。玻璃钢内衬复合管具有较好的防腐、防垢、耐温、抗蠕变等性能。双金属复合管既大大提高了钢管的耐腐蚀性能,又保留了钢管的机械强度。陶瓷内衬复合管具有良好的耐蚀、耐磨、耐高温及高强度等性能。

1.2外防腐技术

外防腐技术主要包括防腐层和阴极保护。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防腐层主要有环氧粉末、煤焦油瓷漆、聚乙烯、环氧煤沥青和石油沥青;阴极保护方法主要有牺牲阳极、外加电流和排流保护。

2油气管道腐蚀防护检测监测技术应用现状

油气管道腐蚀防护检测监测技术包括环境腐蚀性检测、外防腐层检测、阴极保护效果检测、环境应力腐蚀开裂检测、管道本体腐蚀检测以及管道变形监测技术等。

2.1环境腐蚀性检测

埋地油气管道的环境腐蚀主要包括土壤腐蚀和杂散电流腐蚀。对于土壤腐蚀性检测,主要集中于确定土壤腐蚀性的单项评价参数及其测量手段和建立各种管材的土壤腐蚀模式与规律;对于杂散电流腐蚀性工程检测,通常采用管道对地电位的偏移量或管道附近土壤中的电位梯度来判断杂散电流的影响。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油气管道用高强钢寿命预测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以下简称863课题),将开展典型酸碱性土壤环境油气管道用高强钢腐蚀评价方法研究和应力作用下高强钢油气管道直流杂散电流腐蚀评价方法研究。

2.2外防腐层不开挖检测评价

外防腐层的破坏主要有破损和剥离两种形式。外防腐层破损检测技术相对成熟,不开挖检测的常用技术包括交流电流衰减技术、密间隔电位测试(CipS)、人体电容法(pearson)、直流电流电压法、直流电位梯度法(DCVG)等。目前研究的重点在于防腐层剥离的检测评价。

2.3阴极保护系统检测评价

在阴极保护状况检测方面,主要包括管地电位测量和管道沿线电位分布。管地电位测量的关键在于分析和消除iR降误差,常用的方法是断电测量法和近参比法。管道沿线阴极保护电位分布模式已有不少国内外研究报道,但相关理论尚需完善。在“十二五”期间,863课题将开展不同土壤电阻率条件下油气管道用高强钢外防腐层与阴极保护联合保护准则研究。

2.4环境应力腐蚀开裂评价

环境应力腐蚀开裂(SCC)事故具有突发性,是灾害最大的腐蚀形态之一。对土壤环境,目前可确定的see有高pH值see和近中性pH值see两种。它们的发生介质条件与实际土壤有关,国外采用不同的模拟介质研究不同土壤环境下的SCC,已经建立起一套适合国外土壤环境的标准方法体系。国内在效仿国外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做了一定量的SCC研究,但对适合我国土壤环境SCC研究方面尚需完善。在“十二五”期间,863课题将开展油气管道用高强钢环境应力腐蚀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2.5腐蚀防护系统综合评价

在腐蚀防护系统综合评价方面,发达国家已建立了遥测和计算机管理等管道综合评价系统。该系统除具有存储数据功能外,还具有分析判断管道腐蚀、外防腐层老化、破损点、管体安全裕量等功能。我国针对埋地钢质管道腐蚀防护系统,研发了一些专项综合评价软件。

2.6管道本体腐蚀检测技术

管道本体腐蚀检测包括内腐蚀预测技术、智能内检测技术以及管体腐蚀外检测技术三大类。国内外在方法和检测仪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

不断涌现出新的管体腐蚀检测技术。

2.6.1内腐蚀预测技术i5]

油气管道内腐蚀通常是局部腐蚀,虽然具有随机性,但其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通常受输送介质的腐蚀性、管件的结构形状以及具置的流速、流型等影响。因此,分析管道的冲蚀规律,确定管系的最薄弱位置并预测管道的腐蚀速率,十分必要。国外开展了大量的内腐蚀预测研究,提出了电化学腐蚀与磨耗之间的协同效应等理论,已制定了干气内腐蚀直接预测标准和净化原油内腐蚀直接预测标准。国内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十二五”期间,863课题将开展油气管道高强钢内腐蚀寿命预测方法研究,将填补长输管道内腐蚀预测技术的空白。

2.6.2智能内检测技术

管道内检测技术包括漏磁检测、超声检测、涡流检测以及电磁超声检测技术等。其中,漏磁检测技术是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铁磁性管道缺陷检测技术。目前,国外90%以上管道内检测设备采用漏磁检测技术,该技术已趋于垄断化,国外公司已不再单独出售检测设备,仅提供管道内检测服务,且价格十分昂贵。我国的一些科研单位和研机构已开展了该技术的相关理论和仿真方面的研究。目前,我国的管道内检测技术已经进人实用化阶段,但在裂纹和轴向缺陷检测、内检测器速度补偿、缺陷准确识别和定位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

2.6.3管体腐蚀外检测技术

管体腐蚀外检测技术除了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外,还包括一些新技术,如场图像技术、磁力断层摄影技术、pFC射线测厚技术、涡流检测技术、CmoS缺陷成像技术、toFD超声波成像检测技术、超声相控阵超声波成像技术等。近年来,逐渐发展到管道腐蚀形貌检测技术,如荷兰RtD公司生产的激光管线探测工具(Lpit)是一款采用激光技术直接检测和测量管道腐蚀形貌的测量仪器,具有测量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的特点,该工具通过8个激光束来测量和绘制管线表面的腐蚀点;美国西南研究院研制了利用阵列涡流技术检测腐蚀形貌的仪器,该仪器利用涡流探头阵列,根据管壁表面提离距离的不同,来确定腐蚀深度。目前,我国尚没有管道腐蚀形貌检测技术的相关研究报道。

2.7管道腐蚀监测技术

针对不同的腐蚀环境,人们研究了各种各样的管道腐蚀监测技术。早期的腐蚀监测方法有监测孔法、挂片失重法等。为了及时发现腐蚀造成的破坏,发展了现代监测技术,如超声波法、电阻法、电偶法、声发射法、射线技术以及各种探针技术等。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监测技术,如线性极化技术、交流阻抗技术、电感法、恒电量技术、电化学噪声技术、场图像技术、薄层活化技术、氢传感器以及基于阵列电极的内腐蚀外监测技术等。

3结束语

管道输送由于其成本低、效率高以及地域适应性强等优点,必将得到迅猛发展,而管道安全保障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强,管道腐蚀防护相关技术的应用需求也将随之提高。通过对石油天然气管道腐蚀防护相关技术研究进展的分析,对于油气管道腐蚀防护,我国在基础理论以及检测方法研究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均开展了大量的、系统性的和关键性的重大科技攻关,相关科研成果已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天胜.缓蚀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电力环境检测篇9

关键词:电工仪表测量误差消除

电力能源作为重要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电力能源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能源和其他能源相比,电力能源更加清洁和环保,电力能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但是,电力能源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电力能源和电力设备应用的安全性,对于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电工仪表主要负责检查和检测用电设备的安全性,通过电工设备来分析和检测电力误差,保证用电设备的工作质量状况。因此,对于一名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说,必须要掌握合理的电工仪表使用方法,最大化地降低电工仪表测量误差对检测工作的影响。

一、电工仪表及常用检测方法

与其他能源相比,电力能源没有固定的形体,电力能源的检测必须要借助相关的检测设备才能够有效地开展和实施。电能从生产到传输再到使用,都必须要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电工仪表则在整个电能循环过程中,通过测量结果对设备工作状态予以分析和评估,帮助人们真正地了解电能质量以及用电设备质量,了解线路的可靠性以及用电安全性,降低电能损耗,提升用电设备的运行质量。

在电能检测过程中,电工仪表是一个总称,其包括了电量检测技术设备、磁量检测技术设备以及电路参数检测设备,常用的电能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比较测量法。其中直接测量法是最为有效和直接的,即利用特定的电工仪表设备对电能和电能设备进行检测,直接获取设备的运行数据。直接测量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并且操作较为简便,但实际的测量结果准确度较低,误差较大。间接测量法是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式对电能测量数据进行推导测算,按照必要的电量,依靠函数计算方法获取检测数据。间接测量法同样存在较大的误差,间接测量法的准确度也并不高,但是间接测量法的测量要求并不高,应用范围也相对较为广泛,在一些要求不高的特殊场合,间接测量法往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比较测量法是检测方法中最为复杂但准确度最高的测量方法。在比较测量法中需要度量器的直接参与,并且需要通过特殊的比较仪表来确定最终的测量数据。比较测量法一般主要应用于一些精密设备的检测工作,检测设备较为复杂,检测成本较高,但是能够保证较为准确的结果,从而确保精密用电设备的顺利运行。

二、电工仪表检测误差形成的原因

1.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电工仪表检测过程中常见的误差原因。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的条件和环境之下,在电工仪表检测过程中对目标进行多次检测之后,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距,差距的大小以及符号都保持着相对的恒定,并且存在一定的差距规律,这样的误差被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电工仪表检测之前便已经存在的误差,并且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系统误差总是会偏离同一个方向,并且检测误差的大小以及符号也都始终保持着相同。

电工仪表检测的系统误差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误差具有较高的规律性。系统误差的出现,导致实际检测不能够通过增加检测次数实现对误差的消除,而必须要对检测数据和结果予以深入的分析和评估,寻找系统误差中所存在的基本规律,然后采用相同的方法来消除,以缓解系统误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系统误差能够较为清楚地反映出实际检测数据和真实数据之间的偏离程度,系统误差的范围越小,则表明了检测数据的准确度越高。

2.操作人员误差

所谓操作人员误差,就是由操作人员自身问题所导致的误差。电工仪表检测需要由专业的操作人员具体实施。而操作人员个人能力存在较大差别,由于部分操作人员工作经验丰富,操作技术过硬以及工作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检测工作能够按照合理的流程具体开展,并且能够很好地避免检测过程中的部分问题,从而使得检测结果准确度相对较高。而对于部分工作经验不足、检测习惯不好,并且不具备丰富检测知识的操作人员来说,则无法按照实际的要求开展检测工作,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较低,进而导致电工仪表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很难得到有效保证。

3.检测仪表误差

检测仪表误差,是指由于检测仪表精度的不足所造成的误差。电工仪表检测对于提升用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电力能源的稳定性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检测仪表则是保证检测数据真实有效的基础,如果检测仪表自身存在质量问题,将导致检测结果误差较大,最终将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导致检测仪表误差的原因较多,首先是仪器生产问题。由于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存在较大问题,实际的生产和检验过程没有按照企业规定开展,导致部分监测仪表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进而导致检测仪表误差。同时,对于电工仪表测量工作来说,针对不同的操作环境我们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检测仪表,以最大化地满足检测需求。但是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操作人员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导致检测仪表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致使检测误差增大。

4.检测方法误差

在电工仪表测量过程中,应该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这是控制检测误差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检测方法不完善和不合理,会导致无法有效消除检测误差。对于正常的检测流程来说,首先是利用检测仪表获取有关数据,然后利用函数公式得出最终结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被检测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使部分检测数值波动较大,加上没有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致使实际的检测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最终导致检测误差的生成。

三、电工仪表测量误差的消除方法

1.系统误差的消除

系统误差是检测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因素,系统误差的形成原因较为多样,系统误差对于检测结果也存在较大影响。系统误差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在系统误差的消除过程中,不能盲目地采用增加检测次数的方法,而是应当对系统检测数据规律进行合理的挖掘,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推导,掌握系统误差的规律性,只有对检测、测量方法和方案进行整体优化,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对系统误差的降低。

2.操作人员误差的消除

电工仪表测量工作需要由操作人员具体实施,操作人员自身问题成为导致误差增大的主要原因。为此,在检测工作开展之前,首先必须重视对操作人员的选择和监督,应该尽量选择工作经验丰富、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较好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做好检测记录和检测结果的统计工作,以便在相关问题发生之后能够及时进行工作记录的查阅,寻找检测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样才利于实现对测量误差和测量问题的控制。

3.检测仪表误差的消除

在测量工作开展之前,必须做好检测仪表的检查工作,检查检测仪表的测量精度,对于质量不合格的检测仪表及时进行更换,以防止测量误差的增大。同时,在测量工作开展之前,必须对测量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针对不同的测量环境选择合适的检测仪表,以充分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实现对检测误差的合理控制。

4.检测方法误差的消除

合理地选择检测方法对于消除测量误差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目前,正负误差补偿法、替代法等方法都是常用的测量方法,它能够针对不同的测量工作实现对误差的控制,降低误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其中,替代法就是在保证仪表读数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利用等值的已知量进行替代,以保证测量的准确度。

四、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能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相对地带来较多隐患,为此必须加强对用电设备和线路的测量工作,保证良好的运行环境,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考虑到电工仪表测量误差对于电力检测结果有着较大影响,电工仪表测量误差的形成原因较为多样,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测量环境和测量条件,深入地分析测量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选择合理的手段和方法,以有效控制测量误差,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持良好的用电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东旭.电工仪表测量误差的一个问题[J].现代电子技术,2010(8).

[2]王长琼.电工仪表测量中的测量误差及修正方法[J].现代技能开发,2011(12).

[3]温玉琴.浅谈电工仪表的测量误差与消除办法[J].通讯世界,2013(6).

[4]田树鹏.浅析电工仪表测量误差超标的解决途径[J].电子制作,2013(12).

[5]冷芳.浅析电工仪表的测量误差及其消除方法[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

[6]谢定明.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及测量误差的计算[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

电力环境检测篇10

【关键词】电子产品;质量;质量检测

在新科技时代背景下,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百姓社会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必备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的普及化,在为社会生活提供多样元素的同时,也极大程度提升了社会生活效率,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随着电子产品市场的日益兴旺,很多质量不合格的电子产品也悄悄流入市场,质量不合格电子产品的流入,不仅侵害了正规生产商的利益,同时还为百姓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影响。为了实现对电子产品市场的有效把控,杜绝不合格电子产品的流通,就必须要加大对电子产品的质量检验力度,实现对电子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

一、电子产品的特点

电子产品作为现代科技产物,其自身所具备的多种特点,使其能够迅速占据百姓的生活,笔者从电子产品的材质结构、使用环境以及节能效果方面对电子产品的特点进行分析。

(1)材质结构

在材质结构方面,由于电子产品需要电能支持,所以电子产品的安全性能会直接涉及到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及电子产品的正常可靠使用,因此电子设备在结构上都遵循电气绝缘规则。电子产品由不同结构的电路组成核心电路板,围绕核心电路板所构建起的电子产品其它部分,根据位置与功能性的不同可以分为绝缘材料、导电材料、磁性材料和基础元器件。在整个电子产品当中任何一个元器件或材料部分的质量都会对电子产品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带电部分对机壳和地或高电压部分与低压部分之间要达到规定的绝缘强度要求。

(2)使用环境

由于电子产品属于消耗品,所以电子产品的使用性能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另外在使用环境方面,由于电子产品属于高尖端产品,所以客观环境也会对其使用效果产生影响,例如湿气过重的环境下,电子产品使用性能就会明显下降。

(3)节能效果

在能源紧缺的现代社会生活当中,实现节能是电子产品的重要目标。电子产品利用电能作为支撑资源,相比较而言电能不仅存在着来源广泛,运输、分配便利的优势,其还依靠在对环境不产生污染或很少污染的优势在节能减排方面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电子产品作为现代科技化产物,其依靠自身功能性强大、操作简便、携带方便等优点,为电子产品的广泛运用奠定了基础。

二、电子产品的检验内容

电子产品的检验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结构要求和性能要求,下面分别对这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1.结构要求

电子产品检验内容中的结构要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即耐压试验、绝缘电阻和外观检查,从而确保电子产品的结构可以满足规定的要求。

2.性能要求

测产品标准,对被检测产品的性能和功能进行逐项的检验;连续工作能力试验。根据相关要求对产品加电若干时间,确保产品具有连续工作的能力;环境试验。环境试验会对产品产生较大的损坏作用,通常经过试验后产品是无法直接使用的,应根据相关程序进行处置、整修,再经检验合格后交付使用。检验产品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在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进行低气压试验、低温试验、湿热试验、盐雾试验和高温试验等试验测试;电磁兼容性试验。在进行电磁兼容性试验时要根据产品安装位置、使用场所、类别等进行考虑,从而确定试验等级、试验项目以及性能评定。通常有静电放电、电磁辐射骚扰、浪涌、电源端骚扰电压、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等试验。

三、提高电子产品质量检验的准确度

1.确保抽样方法的准确性

抽样作为质量检验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关键的一道工序,如果抽样提取的样品不具代表性,不能代表全部物料的成分,那么即便最终的检验数据是准确的也是没有意义的,甚至会造成结论的错误。因此,抽样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抽样的准确性会对电子产品质量检验产生直接的影响,并反映出质检人员水平的高低。根据产品的不同其抽样方法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对某一产品进行抽样时,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标准和产品性能进行抽取样品。作为抽样人员必须全面掌握抽样方法、抽样数量、抽样标准和抽样部位等规定,并熟练使用抽样工具,抽样前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案,并采取随机抽样原则。

2.选择合适检测方法

部分产品的检验项目通常有几种检测方法,这些检测方法针对同一项目检测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是尤为重要的。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其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也是不同的,有些方法的准确度高,但是操作起来却十分的繁琐麻烦,有些方法十分的简单便捷,但是检测的准确度较低。所以,要求检测人员在检测工作中要充分理解检测标准,根据检测产品的性能、含量、检测结果准确度要求,选择出最为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3.提高检测结果准确度

在电子产品质量检验中,会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条件、检验方法、人员素质、仪器设备等等,即便是检验技术非常娴熟的检验员,对同一产品使用统一检验方法,多次检测也不会得到相同的检测结果,这表明误差在检测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因对造成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加以控制误差产生的各种因素,这样才能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例如网络分析仪、频谱仪和信号源等测试仪器的灵敏度、精密度和稳定性未经校准等,在检验时便会出现误差。如电源电压波动,会使测试仪器随时产生漂移误差,需安装稳压装置。在运用自动连续分析仪器时,会产生一个被测样品对仪器占污,导致下个被测的样品虚假高值,并产生一定的储存误差,需采取措施消除记忆效应。环境条件如电磁场、温度、振动噪音、静电、气压、尘埃、湿度等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检测方法自身不够完善也会造成误差的产生,例如仪器测试用的电缆线不同等等都会造成误差的产生。检测人员自身的主观因素也会造成误差,如没有按照操作规程检验、实验条件控制不严格等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抽样检验是从整批产品中抽取少部分产品对其进行检验,然后根据检验结果判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批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是具有一定波动性的,其稳定性、均匀性、一致性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抽样代表性所产生的差异,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产品作为现代化科技产物,其对于百姓社会生活所做出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为了保证电子产品质量,使其能够为百姓的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就必须要加大对电子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投入力度。在电子设备日益精密的发展背景下,质量检验部门必须要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提高对电子产品质量检验的准确度,实现对电子产品质量的精确把控,才能够促进电子产品质量的提升,更好的维持电子市场的经济秩序,为电子产品的有效发展提供长足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毕军贤,赵定涛.抽样检验产品的质量检验博弈与诚信机制设计[J].管理科学学报,2011,05:43-51.

[2]朱立龙,于涛,夏同水.两级供应链产品质量控制契约模型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3,01:71-79.

[3]邱筑东.论机械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手段[J].通讯世界,2013,1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