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的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0:03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1

关键词:煤制油 化学原理 应用前景

新型的煤化工主要是生产干净的能源与可以代替石油的化工产品为主,如,汽油、柴油等,它和能源以及化工的技术相融合,能够产生煤炭和能源化工统一化的创新型产业。煤炭的能源化工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在能源可持续应用过程里充当着关键的角色,并且它对我国避免其他燃料对环境造成污染,减轻我国对进口能源的依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煤制油和煤化工

近几年来,煤变成油经常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会让人们将科学误认为是迷信。煤变油事实上是煤制油,采用煤作为原材料,通过科学地加工生产出来的产品,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理论。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煤制油其实是属于煤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被称作煤化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化学过程是不一样的。煤化工属于碳一化学部分,将把煤当作原材料,并且将含有一个碳煤气当作原材料来生产相关的多碳型化合物,有的时候还是高分子化合物的加工过程。石油化工是把多碳的化合物通过重新调整、裂化或是合成的工艺方式来得到新型多碳组成化合物的程序。从理论的角度来看,通过石油与天然气作为原材料,在经过工艺而制作出的产品也能够将煤作为原材料,经过煤化工的工艺进行生产。

从能源的安全方面来分析,找寻可以代替石油能源与原材料已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煤炭和石油的化学成分非常地相似,通过一些技术方面的改造就能够产生很大的交集,会变成比较优先研究使用的资源。并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我国的煤资源要比石油资源多,进口大量的石油,要投入不小的资金,所以,煤制油技术的发展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二、煤制油的化学原理

煤所含有化学成分里面的氢元素含量是5%,而碳的含量非常高,成品油里面的氢元素含量是12~15%,碳的含量偏低,并且油产品是没有含氧元素的液体燃料。因此,煤制油是经过煤炭添加氢元素或者是添加氢元素之后提取了混合烃的液体油与甲醇。进行煤制油的生产过程里要添加氢元素,从而消耗了很多的氢资源。通常一千千克的煤炭需要添加一百四十千克的氢气,能够生产出六百千克的油制品。现在应用得成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煤炭来获得甲醇,另一种是通过煤炭来获得混合烃。

1.通过煤炭来制成甲醇的化学原理

1.1煤炭的纯氧化,生成的氢元素与一氧化碳的比例是一比二。

1.2生成二甲醚,或是通过合成气体来获得,反应物中的氢元素与一氧化碳的比例是二比一。

1.3生成甲醇,由一氧化碳和氢元素反应,而它们的比例是一比二。

1.4生成乙烯,或是通过合成的气体来获得,而反应物中的氢元素与一氧化碳的比例是二比一。

1.5通过甲醇来合成丙烯。

2.煤制油的制作原理

煤制油的技术是根据德国化学家的理论为制作基础的,制作煤制油首先就是把煤转变成合成气,也就是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气体,再把合成气体经过高温与高压、催化剂的环境生成混合烃。

三、煤制油应用的前景

在能源比较紧缺的情况之下,我们不得不在战略上选择煤制油的替代方式。煤制油的技术对于解决能源紧缺和石油匮乏的危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对石油的进口数量会超过百分之五十,如果一旦出现石油危机,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研制出来煤制油的技术,如果在急需石油的情况下,就能够马上开始制作,通过煤炭的原材料来获得石油,就能够渡过难关。

把煤炭制作成石油,在技术的角度来看尽管比较复杂,但是这项技术已经在不断进步。有了煤制油的技术,并且还有了一些生产规模,在石油的价格很高、煤炭的生产费用不改变的情况下,从经济方面来看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采用添加氢的技术方式,大概3.5吨的高质量煤就能够制作出来一吨石油,而这一吨石油生产的成本费用大概是两千人民币。那么,根据质量与体积的计算,如果国际石油价格高于35美元每桶,就能够创造合理的经济利益。

但煤炭与石油都属于不能够再生的资源,煤制油的技术也只可以作为石油能源的补充部分。煤制油技术是使用一种比较少的资源来替代另一种比较缺少的资源方式,从能源的方面来分析,这是一种消耗能源比较高的工程,能源的效率也是很低的,在转化的过程中还消耗了很多的资源。现在,我国的非直接转化的技术,制出一吨的油会消耗四到五吨的煤炭,就算是转换效率非常高的项目也需要消耗三吨高质量的煤。煤制油技术的能源转换效率还不足50%,这就成了负能量的转换方式,是对高质量资源的浪费。实际上,现在世界上煤制油生产的国家里,进行这个项目操作的只有南非,而别的国家也只是停留在研究和实验的部分。煤制油技术也只是进行能源存储以备不时之需的技术储备,并不是真正的用煤来代替油。并且,在煤制油的过程里需要的水资源也非常大。生产一吨的甲醇需要消耗十七吨的水,生产一吨的二甲醚需要先后十四吨的水,生产一吨的煤制油就需要先后5~12吨的水。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煤制油技术的化学原理与它的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发现它和能源及化工的技术相融合,能够产生煤炭和能源化工统一化的创新型产业。煤炭的能源化工在为了的发展中会在能源可持续应用过程里充当着关键的角色,并且它对我国避免其他燃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轻了我国对进口能源的依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煤制油的技术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需要消耗大量的煤资源和水资源,会释放出一些对环境和空气造成污染的二氧化碳或是二氧化硫等。

参考文献

[1]朱心奇,张运成,煤制油的化学原理及其应用前景[J],化学教育,2010(6).

[2]马海龙,栾秋琴,项曙光,我国煤液化制烯烃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8,29(2).

[3]张玉卓,中国神华煤直接液化技术新进展[J],中国科技产业,2006(32).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2

“地球化学,,一词虽然早在1838年就由舍恩拜因(CF.Schonbein,1799一1868)提出,但作为一门包含众多分支的成熟学科则是整个20世纪的事情。可以把地球化学的众多分支大体上分为三类:以时空为背景的分支、以能量为背景的分支和以能量一时空为背景的分支。

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具体论述这三类地球化学分支,而在于指出它们的背景和前景。从背景上看,这三类分支应当有同样的理论背景,无非是粒子和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把粒子和能量之间的作用看成是粒子泡在巨大的辐射能海中的作用,那么,就构成了地球化学理论的能量背景。

当然,在粒子不断吸收和发射能量子时,能量子和粒子的时空运动都应是随机的,就形成了地球化学理论的时空背景。实际过程是,能量背景和时空背景同时存在,就应当形成地球化学理论的能量一时空背景。这样,由地质体中能量子和粒子的相互作用给出的是三种地球化学理论背景。在此背景下,研究的前景包含如下几点。

首先,无论从能量角度还是从时空角度研究元素的地球化学运动,所发现的元素地球化学运动特点都是从不同角度发现的同样特点。因此,无论从能量角度研究,还是从时空角度研究,三种研究的理论研究空间应是大体相同的。

其次,就理论研究的现状而论,从以能量为背景的地球化学研究到以时空为背景的研究,再到以能量一时空为背景的地球化学研究,其理论研究程度依次降低。因此,从研究空间和研究程度两个方面看,在地球化学理论研究中,以能量为背景和以时空为背景相比,后者的研究前景远远大于前者。以能量一时空为背景的研究还几乎是一片空白,不过,顾名思义,地球化学应具有两方面的特点,地学的特点和化学的特点。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3

关键词:情景化;意义;小学语文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速度的不断加快,小学阶段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多元化等都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革新。情景教学法在这样的教学要求下大放异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一、情景化课堂教学法的意义和价值

情景化课堂教学法从根本上来讲,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语言案例或者事物案例来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对应的虚拟情景,让学生在生动真实的虚拟情景中自由发挥,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拓展自身的语文思维,提升学习自主性。情景化课堂教学法首先注重提升的就是学生对文学和情感的欣赏能力。教师通过语言案例和事物案例让学生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同时学习语文知识并加以利用可以看到事物的多样性,这样的教学情景建设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了自身的欣赏能力。而且小学语文教学侧重的是学生日常的基础知识教学,情景化课堂教学法可以有效代入团队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发组织学习小团体,提高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更容易参与到学生团体中,而且娱乐型的情景化课堂教学可以大大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让学生可以通过情景来参与语文教学。

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山村咏怀》的内容,通过情景模拟就可以更好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体会当时古代农村的情景,孩子与母亲去看望姥姥,路过村庄看到各种景象,到凉亭摘花等。

二、情景化课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结合,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这样的特殊阶段,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当前社会普及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情景化课堂建设,以更好地呈现课堂教学内容,学生也更容易参与到情景模拟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用故事代入生活,用生活理解课程。多媒体技术配合情景化课堂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现情景内容,让学生参与学习。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诸多课程人物来完善情景内容,让学生通过模仿来参与情景模拟,把书本中的人物变为他们的模仿对象,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课本中的角色和人物,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教师通过情景化课堂教学法还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加强学生对小学语文课程的喜爱。

例如:在学习小学课文《晏子使楚》时,可以让学生参照多媒体文件中的材料,结合课外资料来演绎晏子这个角色,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增强对文章的解读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景化课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发展

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情景化课堂教学法的实践情况来看,情景化课堂教学法的应用还有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但是情景化课堂教学法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利用情景化课堂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注意的是问题的安排,如何把课程当中的问题有效融入情景中,让学生学习参与的同时有效解决课程问题,是当下的一大难题。而且在情景化课堂教学法实践应用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学生的感情和故事的整体性,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故事本身的精髓,并且能把控好自身感情,从而完美地融入情景中。

例如:教学《江南》时,学生在简单的情景模拟中没有办法完整地体会到江南课文中描述的内容,而且与景色相关的课文比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需要在实践中找到课文与现实的契合点,才能更好地建设《江南》情景化课堂。

情景化课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有很明显优点的,但就目前的发展和实践来看,依旧处于一个发展中的状态,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寻找解决的办法,让情景化课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更有价值,为学生的未来的发展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4

关键词情景化任务驱动;微视频;现代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4-0043-03

随着web2.0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有关微学习、微课程、移动学习、翻转课堂的研究蓬勃涌现。在这些新型学习方式中,微视频资源的作用举足轻重,微视频资源的开发在国内也掀起一股热潮,预计专门的微视频网站将会越来越多。微视频相对于其他资源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学习者利用资源的有效率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提供资源的策略。祝智庭教授认为微型内容是片段化松散联结的,如何使这些片段成为有意义的联结体是个难点[1]。因此,如何将微视频中的微型内容串成一个知识主题,发挥微学习的优势,辅助传统教学,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重点。金陵学者提出用“学习任务单”解决学习者课前自学的问题,以提高学习效率[2]。本文试图利用情景化的任务驱动策略提高微视频资源的利用效率,既能使学习者随时随地利用移动设备随机切入进行微学习,又能将所学知识形成一条知识主线以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1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界定

1.1微视频

目前,国内对微视频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视频资源的特点和制作及微视频在教学当中的应用策略和效果。凌巍提出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微视频资源的研发与编创的贴近性、针对性、碎片化、整体性、互动性五条原则[3];谢晓华探索了操作演示的微视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4];范福兰、范青等均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中探索了将微视频融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式。本文采取范青对微视频概念的界定,认为微视频教学资源是将课程教学资源划分为每个小的教学知识单元,以3~5分钟的时间呈现,依据教学规律而制作的视频片段资源。

1.2情景化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学习中的应用效果已经为很多研究者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以任务为核心,建立学习“定向点”,然后围绕这个“定向点”,通过设计“学习情景”“学习资源”“学习策略”“认知工具”“管理和帮助”而展开,他们共同服务于由教学目标、学习者、学习内容而决定的学习任务这一核心[5]。情景化任务驱动以设计的学习情景为线索,以学习任务为核心,引导学习者学习相应资源,在情景中明确学习目标,反思学习效果。

2研究过程

2.1情景化任务驱动的微视频应用策略

在情景化任务驱动的微视频应用策略中,笔者采取创建真实情景的方式,将每一个需要学习的微视频嵌入真实情景中需要解决问题的后面,再引起学习者深思,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定位所学知识用途的同时进行学习。情景化任务驱动的微视频应用设计过程为创设情境、设计任务、微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5个环节,如图1所示。其中,创设情境和设计任务环节由教师完成,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将情景化的任务给学习者,学习者在网络平台和移动设备的支持下进行学习,并依据情景化的学习反思及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进而重新学习或者完成学习。

吴军其等认为,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创设具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学习内容。学习情景的创设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兴趣的激发,而且有助于学习者创造性思维的培养[6]。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项目中,主要有两类情景创设方法。

1)工作情景。工作情景反映的是工作中真实的环境或情形,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即将理论或问题解决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或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免费师范生将来的岗位是中小学教师,他们对于未来的工作情景充满期待和畏惧,对任何可能在工作中遇到的情景都会引起高度重视。用工作情景使得每个知识点都在具体的场景之中,可以使学习者在呈现情景的平台中,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通过手持终端设备进行连续的微学习。

如在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与维护实验项目中,多媒体教学系统目前在各中小学普及使用,但有些偏远地区的老教师对这些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并不熟悉,那么免费师范生可能面临两类工作问题:一类是自己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一类是为老教师培训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笔者针对第二类工作问题设计了具体的情景:“目前学校正在承办一场给偏远农村地区老教师进行多媒体系统学习的培训。您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是某实验中学的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而且上过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这个任务当之无愧应该由您来做。但是要求必须讲清楚以下几个部分:让大家明白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能够让各教师掌握系统中各个设备的开启、关闭方法及其基本操作;能够让教师学会调节液晶投影机的梯形失真、光圈大小以及聚焦;能够让教师学会使用视频展示台将透明胶片、负片以及书本等材料正常投影出来;能够让教师使用控制面板将电脑、影碟机及视频展示台三路信号切换,分别投影到银幕上。”

2)图像情景。由于实验部分有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但是只有4个学时,因此仅涉及处理图片的最简单工具。根据学习者在简单处理图片时常用的工具,实验课程组将photoshop软件要讲的工具定位在仿制图章工具、渐变工具、文字工具等常用的工具。以提到的3种工具为例,课程组将用到3种工具的被处理图片集中在一起,引导学习者在观看学习资源时,知道工具的用途和处理图片能够达到的效果,如图2所示。

2.2情景化任务驱动的微视频学习案例实施过程及效果

1)实施过程。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与管理实验项目当中,实验课程组根据office办公软件中最常用但是又比较难的部分进行提炼,组合成整个实验项目。实验课程组将excel涉及的知识点定为排序、条件格式的使用、自动筛选、Rank函数的使用、高级筛选。

①创设情境。中小学教师经常会利用excel对学习者的成绩进行排名,筛选不及格的人数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设计了具体的工作情景,并以群论坛为平台给学生,供大家课前预习。在论坛中通过创设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者更加投入地学习。如:“欢迎您来到实验中学实习,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各科成绩,需对学生成绩进行详细分析。现在各班期中考试成绩已经出来,这里有6个包含各班成绩的excel工作表,麻烦你按照要求将成绩统计分析完交给教务处李老师,并列出需关注的学生名单。”

②设计任务。在上一步骤所创设的情景下,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任务,以此为主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设计这些任务之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特征,结合所确定的微内容知识点,设计微观上相互独立、总体上相互联系的一连串任务。在本研究中,笔者所设计的任务如下所示:

为了比较各班教学情况及每名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请求出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总分、平均分(运用素材成绩表2);http:///programs/view/wG3ioQos5t4/

若学生平均成绩不及格,则教师需特别关注这些学生,了解其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请统计平均分低于60的学生人数(运用素材成绩表2);http:///programs/view/4pfiicoiLdc/

将平均分低于60分的标红,并列出这些学生的名单(运用素材成绩表2);http:///programs/view/

7uuQGKV8zjw/

现需在全校范围内奖励总分前10名的学生,您如何找出这10名学生呢?(提示:使用rank函数)求每个学生的总分在所有学生总分中的名次(运用素材成绩表2);http:///programs/view/_gb6LV7swuc/

若某名学生多门课程不及格需引起关注,请列出数学与英语成绩都低于60分的学生名单。在其他区域筛选出“数学”与“外语”均低于60分的学生数据(运用素材成绩表3);http:///programs/view/wwnbg3B9LvU/”

③微学习和协作学习。在情景化的任务设计中,每个任务后面附有演示操作的微视频网址,若学习者能够自主完成当前任务,则可以跳过相应的微视频,进入下一知识点的学习;若学习者经过思考后不能自主解决该问题,则点击相应的微视频进行微学习。此外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与其他学习者协作交流完成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微视频充当学习支架,支撑学习者一步一步掌握知识内容。

④效果评价。情景化任务驱动的微视频学习策略中并不是教师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由学习者自我测评,如下所示:“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以上这些技能是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请问您学会了运用公式和函数吗?发现填充柄的好处了吗?学会了countif函数吗?您会用条件格式进行筛选了吗?您发现了哪种函数可以有效地进行排名?您学会利用高级筛选了吗?如果您按照要求能够将工作任务交给李老师,恭喜您通过实习考核了!”教师在设计的情景中为学习者提供反思的线索,学习者依此来反思自己是否完成学习任务,若未完成则继续该微视频的学习,若完成则继续学习其他内容。

2)实施效果分析。笔者在华中师范大学2010级现代教育技术课堂中随机选取两个班级作为控制组和实验组,其中10班为控制组,6班为实验组。以情景化任务驱动的形式给学习者进行预习之后,问卷显示,72.73%的学习者认为创设的学习情景有助于深入学习视频,72.72%的学习者喜欢在创设的真实情景中学习视频。而对于情景化任务驱动的微视频应用策略,大部分学习者认为对激发学习视频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理解和深化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认识到所学知识用途都有帮助,如图3所示。

在课堂讲授进行之前,教师首先对学习者预习微视频的效果进行一个小测验,对操作出正确答案的人数进行分析。两个班级各回收有效作业30份,发现实验组都对各个操作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大部分学习者能够进行操作过程中的一部分,但是没有得出正确结果;控制组很少有人进行积极的尝试,不会做的直接放弃。统计最后得出正确结果的人数,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实验组操作正确人数整体趋势好于控制组,由此可见,采取情景化任务驱动的微资源应用策略是有效果的。

3结论与反思

在本实验的过程中,大部分学习者认真学习了的课前预习资源,认为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使他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独立的知识单元,在下次学习中快速进入学习情景。相比原来的学习方式,学习者更能明白知识的用途,带着目的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情景化任务驱动的微视频应用策略,为教师利用网络上层出不穷的微视频资源提供了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在未来的实验教学实践中,如何将这种方式更好地用于辅助课堂教学,仍然需要一线教师的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10-13.

[2]金陵.用“学习任务单”翻转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3):6.

[3]凌巍.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微视频资源研发及编创策略探微[J].中小学电教,2012(11):70-72.

[4]谢晓华.操作演示的微视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2012(34):4-5.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5

关键词:园林景观;应用原则;设计理念;科学性

0前言

园林景观中植物是重要的结构元素和组成部分,在突出园林景观主题,实现园林景观功能,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尤其对于当今园林景观规划工作来说如何科、艺术、合理地应用植物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根据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和建设工作实际,阐述了园林景观应用植物的原则,说明了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植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植物应用于园林景观的技巧,希望以研讨的方式达到提高植物应用水平的目的。

1园林景观应用植物的基本原则

(1)应用植物应该符合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结合植物的特性,以便达到合理应用植物的目的,例如:以老年人休憩为主体的园林景观应该应用高大繁茂和枝叶丰富的灌木和乔木,这会在园林景观中创作出静谧的休闲空间;以儿童活动为主体的园林景观应该选择层次分明、色彩艳丽的植物,这样可以衬托儿童活动的空间,便于儿童的玩耍和活动。

(2)应用植物应该注意植物四季的变化。园林景观的植物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要考虑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中表现出现的变化特点,尤其是那些作为风景区的园林,更应对此加以重视,以便将植物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效果进行协调统一,以更为完美效果的呈现给游客。

(3)应注意植物间相互统一。园林景观的植物有不同的种类和形态,在应用园林景观植物的时候,既要维持植物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又要保持植物表现出的相似性,做到在和谐统一中追求植物形态、功能上的变化。

2当前园林景观应用植物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园林景观中草坪面积过大。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中流行一种盲目扩大草坪的设计风气,在客观上表现出园林景观设计者设计思想的匮乏,草坪虽然可以达到短期内扩大园林景观绿地面积的效果,但是,过多的草地设计不但会增加园林景观的建造成本,而且会降低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

(2)盲目模仿国外园林景观中植物的设计形式。一些园林景观规划中存在"崇洋"的现象,对国外园林景观全盘模仿,这导致园林景观失去了文化、历史基础,不但不能使园林景观发挥出应有的生态价值,更不利于园林景观人文价值的体现,出现园林景观质量下降、本土植物过少等问题也就成为一种常态。

(3)园林景观应用植物缺乏科学性与艺术性。还有很多的园林景观设计者在园林建设和设计的过程中忽视植物应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这会产生忽略植物生长、生态群落、艺术观感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设计的园林景观不能很好地展现植物应用的价值,难于形成园林中植物的特殊景观,使游览者不能领会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3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技巧

(1)以植物的季节性来设计景观。园林设计者应该根据植物的特征在园林中搭配种植不同花期的植物,使园林同一地点可以在不同季节展现出不同的景观,让游人在充分感受时令变化的同时获得全新的体验。

(2)以植物的地域性来设计景观。园林的设计者应该根据植物的地域性特征进行积极的应用,创造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在弘扬地方文化的同时开阔人们的视野,陶冶人们的情操。

(3)实现植物的人文化。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设计者要积极的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植物人格化内容运用到园林的设计中来,将对植物形态美和意境美的欣赏合二为一,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4)实现园林景观的空间变化。应将植物作为一个的三维实体,起到分隔、构成、引导空间变化的功能的。要根据人们的视野和视线营造出"一步一景"的效果,扩大观赏者感受的空间。

(5)注意植物与园林建筑相搭配。园林景观应用植物的过程中要注意竹屋本身的色彩,要以丰富自然、线条柔和多变、姿态优美飘逸的自然曲线与建筑线条相配合,调节建筑物单调硬直的观感。

(6)注意植物与园林道路的搭配。园林主要道路的两侧要以乔木为主,以花灌木为辅,以便形成别具特色的道路,诸如在实践中很多园林景观设计有"合欢路"、"银杏路"等道路景观;此外,在较长的园林景观道路两侧,培植多种植物,以增强观赏性,但是要注意不要影响主景的表达。

3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和构筑物,植物观赏、环境、文化等价值的体现需要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应该从园林景观的功能入手,参照园林景观的地理环境,根据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客观要求,以植物为基本元素,在发挥植物各种作用的基础上,运用传统和现代的手法,设计和创造出符合人们各种需求的园林景观艺术。

参考文献: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6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人性化

前言:所谓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除了大多数人认为的环境中有花草树木,有座椅、盲道、休息设施以及活动设施等以外,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内容,简单而言,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是指在保证环境及重要设施安全的前提下,设计尽可能的满足人们各方面的要求。作为优美环境的重要手段,园林景观能够使人感受到亲切和自由,因此,其人性化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绿化建设的实施。本文将围绕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及相关措施展开论述。

1游客对园林环境建设的需求

总结游客对园林环境建设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性。人们生存的首要条件就是安全,对于园林环境而言,安全主要包括防火和防盗两个方面;(2)健康性。在健康性方面,首先要求园林环境中的空气是健康的,没有受到污染;其次,配套的体育锻炼设施要齐全合理,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3)舒适性。在舒适性上,首先是园林环境中的便民设施要符合人们平时的活动习惯,保证人们能够有较好的环境体验,心情得到放松,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其次,不同的文化背景,园林景观给人们的视觉体验也是不同的,因此,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获得认同感;(4)通达性。所谓通达性,是指园林设计具有便于人们出行和生活的特点,为此,在进行前期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如何进行现有空间的资源划分,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要相互协调好;在园林环境较为拥挤的时候如何保证道路的畅通,防止出现交通堵塞。(5)识别性。园林景观是供人们的观赏的,这是整个构建的核心,要想保证园林景观具有较好的识别性,就应该尽可能的设计出让人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自己想去的景致。(6)多样性。不同的游客对园林景观的期望是不同的,这决定于他们的爱好、修养以及文化背景等,并且人的兴趣爱好在不同的阶段也是发生变化,因此,园林修建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章法,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一般都是以借景为主,并非人为的创造景致;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出发,借景能够做到景色浑然天成,为我所用。

2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

2.1绿化人性化设计

随之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城市高楼大厦对城市使用面积的占有率逐年提升,相关绿化设施和面积面临较大的挑战,绿化建设成为当前城市居民追求的一个生活品质目标,崇尚田园风光、追求亲和自然。因此营造园林风光,亲和大自然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人性化的一个关键。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适当引入自然因素,讲究视野开阔和植被的多样性,并丰富空间变化和层次感,在局限的空间内尽可能营造合理的、较大的感官空间。在绿化设计上配置植被可以通过草、灌、乔多种植物相集合,合理科学利用,并在布置时讲究疏密和高低以及尽可能大地发挥相关植物的生态效益,净化空气和光合作用的相互协调;其次,植被设计应体现出相关的季相变化,在设计初期考虑相关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季节间的关系,能够使得整个园林景观四季常绿、四季皆景。在城市公共园林设计中,绿色主要起到衬托的作用,而红色等其他多彩色系则应用于整体的点缀,使得整个布置静中有动;最后,在整体的布局上讲究空间的点线面相结合和互动。注重垂直竖向和水平横向的相呼应,尽可能模拟自然,创造合理的生态意境。

2.2园林中道路设计

作为一种提供给人进行自然风光欣赏和享受的系统,园林景观中道路起到的作用相当关键,在实际设计中,园林景观道路对于疏导人流量、控制观景节奏以及分割空间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是否科学合理是人性化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相关研究指出,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路应当以平坦为主,小路则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理念让其有丰富的质感以及高度层次感,这主要是考虑到主路人流量方面以及人在其中的空间体验方面。在道路的走向设计上,应当配合周围绿化景观以及赏景的需要,将路围绕相应的景点进行设计,并充分考虑人的视觉效果和感受。对于景点较少的园林可以进行道路规划后再进行绿化方面的设计,通过调整园林中的道路走向和高低进行增留和减速,减少在景点较少地段人流停留时间缓解人流压力。

2.3水景设计

水景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到调整生态和缓解环境灰尘污染的作用。而在欣赏性方面,相关水景也是欣赏的关键部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水学也讲究其对人的环境心理影响作用。因此对于园林景观而言,无论从欣赏性还是实用性,无论从现代建筑学还是传统风水学,水景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从人性化角度而言,景观设计中的水景必须进行科学配置,对于水位的涨落以及常水位和高水位之间的协调是水景设计的关键所在。在雨水通管设计中考虑整体水量的渗透,合理利用水资源对绿化景观进行灌溉的同时营造可持续化管理的水循环。目前比较流行的有在景观中设置相应的渗透溪,设计时使其常年有水,呼应绿化的同时增加生态环境因素,形成较为自然的湿地生态圈。

2.4文化景观

上述几点从自然景观进行讨论,而园林景观作为人文设计的一种其文化方面的内涵也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处的文化人性化设计主要指从人和自然的发展出发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尊重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基础,考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突出环境在日常中的作用,保持人对环境的认同感,进一步提高景观环境中的文化艺术设计品味。例如在某历史文化名城,通过街头雕塑对文化进行历史传承,真实反映历史中该园林景观的生活场景,容易让观赏者产生共鸣。

在文化景观的设计上,园林设计应当讲究细节上的比例和使用的舒适性。文化景观的人性化选择在于提高园林景观在实际应用中的便捷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考虑不同层次文化和不同年龄使用者的需求是园林文化设计的关键,在实践中对其功能分区,设计讲究动静结合、开敞与封闭相呼应,致力于打造宜人园林以及提高整体的空间品质。

特别在于可持续化建设方面,设计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并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体现现代城市精神,节约设计材料成本,对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做好规划。

3结束语

园林设计是一项基于人类活动和欣赏、体现建筑实用性和艺术造诣的系统工程,不仅仅在于个体设计中的雕塑、花草、树木和流水,更在于各方各面的整体综合体现和协调。在具体实现上更多的是必须基于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惟其如此,园林设计才能体现其价值提高其品质。本文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并分别从绿化人性化设计、园林中道路设计、水景设计和文化景观设计四个方面探讨园林设计的人性化建议,为相关园林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7

关键词:低碳生态技术;园林景观;设计

众所周知,为了加快社会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我国以前对碳排放量的控制水平和意识普遍偏低,但随着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以及“先污染后治理”的前车之鉴,让人们不得不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目前,全球正处于一种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差异巨大的严峻状态,人们的生活发生着许多微妙的变化,影响着工作与生活。因此,低碳理念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逐步地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当前,低碳生态理念已经融入于经济、文化、城市建设、建筑等方面,而在园林景观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却很少,但由于低碳生态技术理念的不断完善与改变,园林景观设计的低碳生态化已是必然趋势所在。

1低碳生态技术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不足

1.1过于注重园林的外形档次,忽视成本效益

目前,在许多地区都存在着这样一种不良现象:许多园林设计师过于追求其所谓的“档次”和“格调”,忽视了园林所处地区的实际地形及经济能力的承受力,设计出华而不实、不符合当地特色和水平的园林景观。很多园林设计师为了追求其所设计的气派、豪华、奢侈的园林外形,不顾实际的材料、装修、服务成本,导致园林建设成本过高。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理应进行整顿和改进。究其根本,是这些园林景观设计师缺乏一定的绿色低碳意识,才会设计出一些较为浮夸,高成本低质量的园林景观。

1.2园林景观设计过于浮华,周期利用率过于短暂

所谓园林景观设计过于浮华,指的是许多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进行一定的艺术学习和熏陶过后,过于追求其所崇仰的园林类型和设计风格而进行模仿,形成风格化的设计方式,没有自身的独特特点,这样容易导致所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设计缺乏吸引力和审美力。因此,如果盲目地生搬硬套,过于注重表面,设计浮华,那么这样所设计出来的园林景观往往具有较短的生命周期,利用率过低,容易导致经费的流失和材料资源的浪费。如此,便与低碳生态化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一个园林景观设计师必须意识到园林生命周期长的重要性,结合当地地形特征设计出符合当地特色和气候的园林景观,才能真正地设计出好的园林。

1.3不能很好地做到因地制宜,形成自身特色

很多时候,一件东西在一处地方所发挥的效益很好,未见得能够适用于其它地方。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许多园林景观设计师没有根据实际的地形和当地特色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未能做好真实的现场勘查工作,则容易在实际的设计操作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的发生,比如: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过于注重个性化的表现,忽视当地特色和人文背景的表达,一些自然和当地特色未能很好地运用,造成资源的浪费,这样既违背了低碳生态技术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还不能建设出符合大众所喜爱的园林景观。

2低碳生态技术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2.1树立绿色低碳生态意识

要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低碳生态化,就需要对园林景观设计师进行思想上的培训,让他们树立起绿色低碳的生态保护意识,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效地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一个没有低碳意识的园林景观设计师,更可能是倾向于追求园林的外观忽视其实际的地形和资源的可利用性,这样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园林的成活率低。只有一个具有绿色低碳生态意识的园林景观设计师,才能更好地因地制宜,以实地勘察园林为前提,增强资源的循环利用来建设一处绿色低碳的园林。

2.2有效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地形

一个好的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要进行有效的资源利用和地形利用。即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之前,要亲自实地勘察,观察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能源与可循环的资源,在低碳生态技术理念下,尽可能地使用低耗能的技术与产品,以此来实现高效的园林景观设计。比如,利用地形关系合理的设计水流布置、道路选线等,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来进行植物栽培种类的选择,同时在园林内充分利用太阳能、水能等绿色资源以实现路灯照明和雨水收集重复利用,达到园林景观设计的低碳生态化效果。

2.3气候协调,科学种植

众所周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项工程之一就是树种的种植与设计,因此这是影响园林景观的重要一部分。低碳生态技术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现场的情况来进行分析,在种植前要考虑到不同植物的季节性变化,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湿度条件,选取与园林景观相协调的特色植物进行种植。同时,要着重选取与当地特色相联系的当地树种进行栽培,通过合理的分布与搭配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以提高当地的生态稳定性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2.4水体的科学设计

水体的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低碳生态化,就要求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对水体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比如,在水体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实际的景观效果,还要考虑到水体的生态性,即对整个园林的影响作用。通常情况下,在对所设计的园林进行实地考察的前提下,水体的有效科学设计可以帮助提高园林内的湿度、降低温度,促进园林的生态循环。与此同时,在进行水体设计时还应该遵守当地地形和水资源的实际情况,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通常情况下,首先考虑天然地表水,其次可以考虑利用雨水收集等方式来进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生态技术理念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改善某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绿色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资源匮乏的严峻形势下,世界各国理应遵循低碳生态化理念,以此避免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平衡的迫害,相信随着低碳生态技术和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与发展,可以更好地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性与绿色化,帮助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发展到一个更好的阶段。

参考文献:

[1]谢秋萍.低碳理念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37(08):226.

[2]邢燕,张轲.基于低碳理念的新农村景观规划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09):225-228+232.

[3]赵旭.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8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景观设计教学中的优势浅析

1.给师生带来真实感的教学体验

平面的景观设计碰撞上虚拟现实技术,便诞生了具有三维渲染的景观设计方案。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即运用相关技术对景观设计工程项目进行三维建模,按照景观规划方案对项目建模进行各项设计和施工。将原本平面的规划设计3D化,可以实地模拟各种施工方案、施工程序,在一次次模拟中对比,以确定最适合此次景观设计的方案和程序、确定施工工程中具体的施工计划和注意事项。当学生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遇到困惑和疑问,而老师又顾及不上的时候,容易陷入思维的误区,个人发展停滞不前。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在设计方面确实需要一个能大量获取信息的渠道,而虚拟现实技术基本满足了师生发展的需要。三维建模的操作和展示更加真实、具有知觉的直观性,能有效提高师生沟通的效率,节约交流成本,提升教学质量。

2.提高设计的精准度和计算效率

虚拟现实系统在数据表达上的关键技术是三维实时数据库技术。庞大的数据库便于学生快速、准确地度量项目的工程量和施工时间,衡量工程的成本、费用、收益,进而提升项目预算的精准度和效率。虚拟现实数据库为现实系统提供了诸如工程实料、材料样板、环境设施、构造做法等后台数据支持,针对建模对象提供详细的图片、文字、模型等全面信息,学生通过数据库可以随时调查到类似的设计案例和设计技巧,对景观设计的效果、材料、用法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虚拟数据库资料翔实、精度令人惊艳,可以快速为各项管理人员提供需要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虚拟现实技术把握项目成本、造价,以挑选合适的用工材料。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可靠、准确的依据,将虚拟和现实很好地交融,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业务能力。

3.增进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

虚拟现实技术搭建起师生之间可视化交流的广阔平台,师生间的正常交流因为这个平台的存在而变得异常便捷流畅。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沟通,因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可视化优势,而变得清晰明朗,师生之间沟通的成本大大降低、效率有效提升。当学生需要完成一项景观设计的规划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为学生示范搭建3D模型,由学生借鉴参考。在此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参考前人的设计案例和个人对建筑基地的主观考量,根据建筑基地的主要环境考察资料,去创作能够发挥自己设计理念的景观设计作品。设计过程中,当学生产生思维上的困惑时,可以随时咨询代课老师,交流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老师也可以针对3D模型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师生之间的交流基本无甚障碍。师生彼此之间进行思维火花的碰撞,磨合之下诞生了更具有创意和思想的景观设计作品。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景观设计教学中的难点浅析

1.课程程序设计难

虚拟现实技术只有渗透在信息系统的各个方面,改变传统信息系统的人机交互模式,使之达成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健康的发展。但虚拟现实技术与信息系统的沟通应用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难题。为了更好地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景观设计专业,首先需要设置相应的课程程序设计。图形的虚拟环境搭建是程序设计的第一步,这就要求完成三维模型的构建。三维建模十分复杂,我们很多时候是在享受前人千万次失败后的成果,没有真实体会个中艰辛。三维建模是图形渲染技术向真实化过渡的必要过程,真实世界的几何何其复杂,要一点一滴还原为立体的模型。现如今的模型建构基本是人工绘制,如此便需要高薪聘请行业精英人才前来为课程进行专业设计,程序设计和模型构建的费用自然是惊人的,却是必要的产前投入。就园林景观设计而言,一年四季园林景观的风景面貌大相径庭,为了便于我们更人性化地设计景观,就需要录入一年四季不同的风景信息。如何编写VR程序以体现景观的季节性,是VR程序设计的重难点。

2.教学硬件支持难

有程序,也得硬件支持。各种外部设备,都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设计应用专业不可或缺的道具,比如戴在头上的立体显示器、立体投影仪、空间定位器、高精度的数据手套,这些每一样都价格不菲。为了完成复杂的三维模型展示,更是需要高性能的图形软件,高校若是提供全套的虚拟现实技术硬件支持,前期必定是投入大于产出,一定时间内看不到明显的收益。这样的经济投入对于任何高校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且在教学初期这样的设备安装也是较大的工作量,经济与人力的消耗性支出不可小觑。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设计专业中的运用,需要大量翔实的数据作为支撑。虚拟现实技术与internet结合,搭建起信息沟通的平台,才能获得信息资源最大化。这样的巨型数据库是教学的知识库,是学生探索知识的海洋,更是软件支持的重头戏。进行精确数据分析的前提便是庞大的数据库信息。在景观设计中,必须搭建3D模型,而各3D模型需要多个面去丰满,诸如侧面图、俯视图、仰视图等。为达到接近理想化的模拟效果,需要计算机有很强大的计算功能,这对计算机的硬件压力也是十分巨大的。综合分析,普通硬件支持和软件支持需要高昂的费用投入、需要人力物力的各项支持,其花费的时间和金钱不可轻易计量。

3.技术教学推广难

技术的推广从来都是需要人力的大量投入。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尚属于高端的阳春白雪般的技术,故而对专业水平和计算机水平要求较高。但综合目前各高校的教师能力分析来看,各高校老师只能简单操作计算机,对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知识不甚了解。在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时,由于自身能力受限,很难较好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于课堂教学中,无法倾力传授学生。无形中课堂的授课质量也会下降,课堂气氛必然不甚活跃,影响着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程度。另外,当老师不甚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时,就会在实际教学中,减少三维建模的课堂教学与体验,影响课堂原有的教学水平,同时也是对教学课件和教具的极大资源浪费。除此之外,更是极大程度制约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各高校的应用推广和发展进程。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课程项目分析

事必躬亲,方得深浅。景观设计虚拟项目的第一步便是项目设计。这就要求学生实地考察项目的原始地貌、周围环境,认真分析项目进行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做出尽可能具体的项目可行性分析。但现实生活中,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往往没有施工现场实地考察的机会,只能通过老师的描述和前人的案例自由发挥,颇有点随心所欲、不切实际的感觉。这般脱离实际的思维跳跃,严重影响学生对于项目可行性的判断和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给予了学生这样的“实地考察”的机会,类似3D游戏般,有一个交互式的界面,启发学生设计的创意、构思。学生可以近距离仿真般接触想知道的点点滴滴,可以借此考察项目基地的实地环境、进行环境分析、项目评判,了解项目周围的地域文化、交通情况、聚居人群、风土人情,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对课程项目进行合理的分析。

2.设计方案规划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项目进行中的关键便是设计方案规划。在此阶段,需要确定景观项目的定位和定量,需得学生细致准确地描述景观项目的布局。诸如,景观项目的平面图、剖面图、立体图、效果图和局部效果图。每一处小景、每一处大景,都有着细致全面的展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仿佛置身景观项目场地空间内部,在3D模型中体验实际操控景观布局的。学生不断调整景观布局设置,大到整体布局框架、小到内部装饰摆设、具体到颜色造型的调整,细致观察每一次布局,再进行精密的视觉效果对比分析,可以观察到最适合整体设计方向的规划方案。长此以往的虚拟现实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对于靠山别水的别墅,在景观设计上追求品位和质感,就可以根据3D建模规划别致的美感,在视觉上突破创新,以迎合客户的喜好,为以后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3.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便是将粗放的方案规划落于细节。如果说方案规划考虑的是布局,那么施工图设计便是考虑如何达到这样的布局。虚拟现实技术将原本二维、平面的施工图升级为三维、立体的实体。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感受VR在设计绘图上的无限魅力。在景观设计施工中,学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高度仿真景观植物的空间组合,对景观植物的种类和植株大小、种植位置进行周密计划,确定景观范围,以此完成整个3D规划里的纵面景观展示。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美学观念和客户的需求偏好,不断调整景观的整体布局、扩大或缩小植物的种植范围,变换种植物种的品类组合、调整植物种植的适当间距,以期达到最佳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美化景观设计的空间形态。不同的施工对象,需要考虑不同的施工效果,这些在平面上较为抽象的事物,3D化之后,在视觉上呈现出异常清晰的效果,对于施工设计百利而无一弊。

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景观设计专业,丰富了景观设计教学内容,使景观设计教学更加生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真实的建筑、景点还原至教学课堂,使学生心生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了师生沟通的距离,提升了教学质量,凸显了虚拟现实技术强烈的交互性。但在各大高校实际教学中,囿于虚拟现实程序设计、硬件支持和技术推广的难度,无法最大限度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造成资源的浪费。在此,呼吁各大高校增大对于虚拟现实教育的投入,积极培训教职工,以期景观设计专业蓬勃发展。

作者:林崇华刘曌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郭雨.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美术教育研究,2016,10

2.杨萍.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解析.城市地理,2016,22

3.文铮.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中外建筑,2006.5

4.王宏信,赵月宁.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河南科技,2011.15

5.胡海辉,陈旭,龚束芳.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9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校学生层次差异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对英语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较扎实。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目前,高职教学仍处于起步阶段,探索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是每个高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必须做到的第一要事,而如何探索适合众多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则是站在高职讲台上的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注重英语的交际性是高职英语教学的根本原则。而如何强化英语的交际性教学则是高职英语教师要探索的重点。

二、融文化背景知识于英语教学是强化英语交际性的有力途径

高职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两种实际知识,一是英语的基础知识,二是运用英语的交际知识和交际规则。只有让学生们同时掌握以上两种知识,英语的社会交际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正是母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根本区别一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往往会造就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因为只掌握了书本知识的学生,他们的英语是在不具备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情况下学习的,一旦面向社会,进入一种陌生的文化环境,他们在实际运用语言的时候,就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际。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例如:英语中的“Ladiesfirst,thanksgiving,Homecoming,GirlsLeagueDance,sandwich”等等;汉语中的“少先队、黑五类、臭老九、一国两制、跃上新台阶”等等,这些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如果把汉语中的“少先队、警察叔叔、月饼”译成英语就是:“Youngpioneer,Unclepoliceman,mooncake”。这些词都很简单、常见,可是外国人却很难懂,因为他们不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同样,我们学习英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例如:“Youare,indeed,aluckydoe”这句话,如果按字面翻译成汉语就是:“你真是一条幸运的狗。”这在汉语中完全是一句骂人的话。“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是贬义的,如:我们常说“走狗”,“癞皮狗”,“狗崽子”,“狗头军师”等等,用来描绘所厌恶的人。可是,在英语中这句话是说,“你真是个幸运儿。”“狗”在这儿用来指人不但没有骂人的意思,而且还表示一种亲昵的关系。在美国“狗”是家庭成员。人们认为它往往含有褒情善意。因此,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意义不同。我们要想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学习这个社会的文化。否则,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

由于文化的差异,用母语互译的方式错误地理解和翻译某些句子和词汇,往往会闹出许多笑语。如:“狼吞虎咽”,英语是“eatlikeahorse,”却被错误地翻译成“eatLikeawolfandabger”;英语中的“highschool(高中)”被翻译成“高等学校”;“restroom(厕所)”被翻译成“休息室”等等。

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外语的文化背景,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东西方的社会是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人们的思想、信仰、习俗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当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英语学“活”,达到英语教学之目的,而且有助于学生积东西方文化为一身,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

三、融文化背景知识于英语教学之中的措施

从教学角度看,根据语言的交际性原则,文化背景知识应是实践课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应是一种密切结合语言实践的教学,它一般应与实践课同步进行,而不能脱离实践另搞一套。换言之,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英语,更恰当地使用英语。因此,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所学外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如: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把英语教“活”。

(二)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应同时并举、紧密结合。后者要为前者服务,而不是取而代之。因此,在进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时必须优先考虑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原则,做到精讲多练,形象生动。

(三)随机讲授。因为目前我们还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只能按现有教材,涉及到什么讲什么,重点是要讲解那些“具有背景意义的词汇和交际用语”,除讲清其概念部分外,还要讲清它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要适当扩展其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的风俗习惯和交际常识等。教材中有很多与文化有关的词语可挖掘、可讲授。

(四)差异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应是教学中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而且还应同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便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掌握正确运用英语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比较的方式把教材涉及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包括:购物、食品、交通、学校、家庭等。二是社会交际方面的。包括:问候、称呼、介绍、致谢、采访、问路、约会、告别等。在向学生介绍一些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重点讲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英美文化的差异。

(五)寓教于乐。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学习外语的难题之一是缺乏语言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并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能加深记忆。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或课外活动时间采取对话、表演、竞赛、唱歌、看录像、做游戏,开party、背诵小诗歌,学习成语、谚语等多种形式,为他们创造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和提高。英语中有许多成语、谚语包含着许多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有选择地教给学生。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加词汇量,扩大知识面,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不能用汉语生搬硬套,更不能一律望词生意,还能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四、结论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10

关键词:钢铁厂厂前景观;形象景观;设计规律

中图分类号:J5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231-01

一、研究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钢铁企业一直侧重以生产效益为重心,道路交通以及生活区域配套设施建设也坚持合理实用的原则,相对忽视了厂区环境景观建设。随着钢铁市场的变化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钢材企业面临自身转型和升级,其所固有的历史文化和现代企业文化也将对厂区形象景观、文化内涵提出新的要求。

二、建设现状

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建设投产了一些大型和特大型钢铁厂,这些钢铁厂大多景观环境简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片面追求宏伟、大气。在建设中片面追求空旷大气的视觉效果,照搬国内盛行的大草坪、繁复的植物模纹、刨光花岗岩地面等,忽视人的心理行为规律和环境景观的本质。植物配置仅仅停留在简单种植的层面,未经挑选的不具有改善空气质量的景观树,不考虑植物的季节变化。二是缺乏个性化的企业形象,由于以宏伟、大气为设计准则,大多数钢铁企业拥有宽阔的道路,空旷的草坪,以抽象雕塑为中心的广场,然而厂区环境并不能突出企业特色。

我国现代景观设计起步较晚,当前关于工业企业形象景观研究较少,大多集中在旅游风景区、城市景观、居住区景观等行业。国外在近现代工业进程中建设起许多工业企业,发达国家的工业也都经历了兴起――衰落――复新几个阶段,工业景观的研究相继经历了传统工业绿化――工厂景观生态研究――现代工业形象景观研究,国内在景观生态方面研究较多,而对于现代工厂形象景观的研究较少。

三、具体设计途径

厂区环境建设一般包括生产车间、办公楼、仓库、职工休息楼、职工食堂。其中厂前区包括入口大门、厂前广场、厂前建筑群等区域,这里是对外联系最紧密的地方,也是人流集散地,厂前区体现了工厂的面貌,是现代工厂文明的象征。厂前区域环境景观通常由合理的功能分区、景观标志、景观小品和植物配置组成。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

(一)功能分区合理。钢铁厂厂前区域基本包括行政办公楼、生产办公楼、职工食堂、维护车间、材料库、员工休息楼等建筑。其中,生产办公楼、行政办公楼应布置在厂前区“靠外”的位置,方便通达,维护车间、材料库应靠近生产车间、方便生产,而职工休息楼、职工食堂等应布置在“靠内”的位置,保证安静免受打扰。

(二)景观标志。景观标志是一个企业形象的代表,容易成为区域内的视觉焦点,往往选择与企业诞生的时间、历史背景相关的形象元素,如武钢集团公司厂前区域的雕塑,带有武钢投产时的年代印记。有些企业也选择经过设计带有明显企业形象特色的小品。

(三)植物配置。厂前区植物栽植多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相结合的方法。厂门到办公楼的道路两侧应选用冠大荫浓、耐修剪、生长快的乔木,再配植花灌木、宿根花卉和草坪。为使冬季仍能保持良好的绿化效果,厂前区栽植的常绿树数量应占该区域总栽植数量的二分之一。

植物选择应以本地树种为主,结合钢铁厂污染重的特点选用吸收有害气体、物质的树种,如花曲柳、臭椿、枣树、白桦、卫矛、水曲柳、丁香、赤杨、旱柳、锌树、侧柏、白皮松等,搭配上应注意,乔木、灌木、花卉的高矮、疏密、季相、色彩结合,从而使植物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展现不同的景色。

(四)景观小品。景观小品是厂区景观设计中不可少的重要元素,由于它被人近距离观赏,最能体现企业特色和场所内涵。工厂景观小品的形式通常有雕塑、廊架、标志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雕塑这种形式。例如,钢铁厂利用废弃钢铁和零件制作的装置雕塑,锈迹斑驳,废物再利用同时也体现了钢铁集团的悠久历史。优秀的景观小品不仅具有观赏的功能,应能做到供观赏者每次接触后体会设计的不同内涵和人性关怀。

四、结语

现代钢铁厂厂前区域是一个同时兼顾企业文化,生态绿化需求,人性关怀的场所,在设计中既要符合实际,满足场地和成本要求,又要充分体现场所特点,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笔者还会继续研究工业企业景观设计方法,参与更多的厂前景观设计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学军.工业景观设计浅析[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8.

[2]段文博.基于体验视野下的工业景观改造设计[J].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0.

[3]聂青玉.厂矿企业绿化设计[J].煤炭技术,2010.

[4]陈翠荣.浅谈钢铁厂绿化规划设计中的几个具体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