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奖励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3:51

事业单位奖励办法篇1

第一条为了规范对我局广大干部职工德才表现和工作业绩的考核,激励干部职工改进工作作风、恪尽职守、开拓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局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和事业单位编制内在职工作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奖励。

第三条奖励工作应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坚持按绩受奖,奖不虚施的原则;坚持同一事迹不重复奖励的原则。

第四条局组织人事处是奖励工作的管理部门,负责全局干部职工的奖励工作。

第五条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应予奖励:

(一)钻研业务,忠于职守,年终考核成绩优异的;

(二)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在开创本部门或本单位工作新局面中有显著贡献的;

(三)在制定或执行计划中,为国家、集体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有显著贡献的;

(四)在工作中有发明创造或技术革新,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工作效率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显著提高的;

(五)在重大活动中为国家或集体争得荣誉或利益,或在某项大型活动中为省、市、局争得荣誉的;

(六)执行某项重大或特殊任务有显著功绩的;

(七)防止或消除事故,使国家和群众利益免受或减少损失的;

(九)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保护国家、集体、群众合法权益有功的;

(十)在其他方面先进事迹突出的。

第六条奖励分为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记功、记大功、升级、通令嘉奖。先进工作者、模范工作者为定期奖励;记功、记大功、通令嘉奖为随时奖励。

第七条各奖励种类的使用和奖励标准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本年度具备本办法第五条第(一)项至第(四)项奖励条件或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可评为单位先进工作者,发给一次性奖金300元;其中成绩显著的,可推荐为市级优秀,发给一次性奖金500元;连续三年成绩特别突出的,可推荐为省级优秀,发给一次性奖金800元。

(二)具备本办法第五条所列十项中的一项或几项奖励条件的,可以记功,发给一次性奖金500元。

(三)具备本办法第五条所列十项中的一项或几项奖励条件,成绩特别突出的,可以记大功,发给一次性奖金800元至1000元。

(四)在某项工作、活动和突发事件中,成绩特别显著,在全国或较大范围内有重大积极影响的,可以通令嘉奖,发给一次性奖金1000至2000元。

第八条奖励一般应结合年度目标责任制总评工作,从认真履行目标责任制的优秀工作人员中产生,经民主评议、组织考核、领导集体讨论后,填写《奖励审批呈报表》,附事迹材料,并按下列规定审批:

(一)单位先进工作者,由工作人员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审批。

(二)推荐市级以上先进工作者或集体,由组织人事处审核上报。

(三)授予记功、记大功、升级奖励和通令嘉奖的,由所在部门提出意见,报组织人事处审核,按规定程序向上级申报审批。

有特殊贡献的可随时申报,并按上述规定权限审批。

凡报政府审批的奖励种类,须按干部管理权限送组织人事处审核并备案。

第九条奖励经费由各单位从行政经费中提取。授予各种奖励发放一次性奖金的,从年度奖金总额中兑现。

第十一条对伪造事迹骗取荣誉的或在保持荣誉称号期间受刑事处罚以及受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及其以上处分的,应撤销其荣誉称号。撤销权限按评选审批权限办。

事业单位奖励办法篇2

为推进我县人口计生工作由“处罚多生”向“奖励少生”的利益导向机制转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经**年4月29日县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决定对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家庭和放弃再生育指标人员给予奖励。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奖励对象及标准

(一)独生子女家庭奖励

1、在大足县行政辖区内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从取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之月起至子女十四周岁止,每月由所在单位分别发给2.5元至5元的奖励金。

2、户籍为大足县的农村居民、城镇无业居民,在独生子女的母亲年满49周岁时,对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一次性奖励独生子女父母各300元。农村居民、城镇无业居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一方系单位职工,并已享受了按月领取奖励金的,不再发给一次性奖励金。

3、独生子女发生意外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一次性奖励3000元。

4、独生子女死亡后,其父母未生育或者依法收养一个子女的,继续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待遇。

(二)放弃再生育指标人员奖励

夫妻双方户籍均在大足县,符合《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再生育条件,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了《独身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在独生子女母亲年满49周岁时,分别对双方给予2000元一次性奖励。

二、奖励经费来源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金由本单位全额列支。

(二)企业职工的奖励金列入成本税前全额列支。

(三)农村居民、城镇无业居民的奖励金由县、街镇乡两级财政列支,其分摊比例为县财政负担30%,街镇乡财政负担70%。

三、奖励兑现办法

(一)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农村居民、城镇无业居民凭有效的《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注销再生育服务证通知书》、《居民户口薄》兑现奖励政策。

(二)农村居民、城镇无业居民在领取奖励金时,应由夫妻双方分别申请,由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在30日内审核并签注意见后报街镇乡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街镇乡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在60个工作日内审查、公示并签注意见后报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于当年10月份一次性集中审批,并将审批花名册和汇总表报县计生委,县计生委在11月份核实后将名单交县财政局,由县财政局将负担的经费划拨给各街镇乡,各街镇乡原则上每年12月份一次性集中发放本年度的奖励金。

四、几点具体要求

(一)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收养或再生育子女的,应当注销并收回其《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依法收养残疾儿童者除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被注销的,应从注销次月起停止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待。违反规定生育、收养子女的,应当退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

(二)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奖励金的,由单位、街镇乡给予批评教育,追回已领取的奖励金,取消其终身享受奖励金的资格。

事业单位奖励办法篇3

《条例》规定:独生子女父母,是国家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时分别给予不低于三千元的一次性奖励。符合奖励条件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年月日以来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或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生育一个子女(含违法收养一个子女)但已作出处罚结论,并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二)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并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

已办理了退休手续,但年月日以后死亡的也属于奖励对象,奖金应予以补发。

年日以前退休并死亡的,不到退休年龄死亡的,均不属于奖励对象。

二、奖励资金来源

(一)机关事业单位且本人工资为县财政全额发放的工作人员,符合奖励条件退休时由县财政列支。属县财政差补的,退休时由县财政按比例列支,其余部分由单位列支。

(二)国有、集体企业及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职工,退休时由各单位负责支付。

(三)本通知下发前已改制为国有控股企业,无论是改制前已退休还是改制后退休的人员,凡符合奖励条件而未享受奖励的,奖励资金均由改制后的企业负担。

(四)本通知下发前已破产终结和已改制为非国有控股企业的退休人员,奖励资金由县财政负担。

(五)未完成破产、改制的企业,破产、改制时要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已办理退休人员的奖励资金列入破产、改制费用,并预留企业内部退养人员的奖励资金,待这些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后,由劳动部门或劳资关系所在单位负责发放。

(六)因企业破产、改制等原因,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原企业职工,已经实现再就业并与新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时,其奖励资金由现用人单位负责支付。未实现再就业或在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就业,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其奖励资金由县财政负担。

属机关事业单位中已解除劳动关系的原合同制工人,参照执行。

三、奖励对象资格审核确认及奖金发放程序

奖励对象资格审核确认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层层负责”的原则。

1、本人申请。国家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符合奖励条件的,由本人填写《县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一次性奖励审批表》(一式两份),并向所在单位或企业主管(托管)部门提出申请,同时提供身份证、户口薄、结婚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证》(退休人员审批表)原件及其他相关证明。

2、单位审核。申请人所在单位或企业主管(托管)部门负责对申请人提供的证件、证明资料进行认真审核,并对其婚育状况、退休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张榜公示10天,公示无异议的奖励对象予以审批,并为申请人出具详细的婚育状况证明。公示期间群众有异议的,经调查核实不符合奖励条件的,不予审批。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或组织部门审核。符合奖励条件的退休人员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或组织部门负责对其退休、企业性质等状况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

4、人口计生部门确认。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负责查验本人提供的相关证件原件,并依据人口和计划生育数据库信息和单位出具的婚育状况证明,对其是否符合奖励条件及所属奖励金列支渠道进行确认。本人同时提供相关证件复印件各一份。

四、奖励金发放

奖励对象的资格确认结束后,符合奖励条件人员除本通知“奖励资金来源”规定到本单位领取奖励金外,其他符合奖励条件人员到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领取奖励金。

五、具体要求

(一)强化责任,抓好落实。各单位(企业主管部门)要将落实一次性奖励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做好本级及下属单位的奖励政策宣传和摸底登记工作,符合一例,奖励一例,每年7月底前完成奖励金发放工作,以后新增对象列入下年发放范围。

事业单位奖励办法篇4

一、考核内容

(一)工业项目:新办独资、合资企业,在考核期内固定资产(包括出让土地、厂房、设备及配套设施,下同)投入达到200万元以上的;以增资扩股、股份转让或以兼并收购方式盘活现有企业,且在考核期内新增固定资产投入达到200万元以上的。

(二)农业项目:引进从事农业种植和养殖业的,在考核期内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00万元以上的(各级政府投入除外)。

(三)第三产业项目:引进旅游、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项目(房地产项目除外),在考核期内单个项目固定资产投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各级政府投入除外)。

(四)金融部门:发放半年期以上的贷款,当年贷款增量达到500万元以上的。

二、奖励标准

(一)招商引资中介人的奖励标准:工业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给予奖励,其它项目按1‰给予奖励。

(二)乡镇办区和市直部门招商引资的奖励标准:对招商引资计划目标在5000万元以上并完成计划的,给予招商引资额1‰的奖励;对招商引资计划目标在5000万元以下并完成计划的,给予招商引资额0.5‰的奖励;超额完成任务的,对超额部分给予2‰的奖励;未下达招商引资计划目标但有招商引资额的单位,给予招商引资额0.5‰的奖励。

(三)引进贸易企业和争取国家无偿项目资金的奖励办法另行确定。

(四)金融部门新增贷款的奖励标准:按当年贷款增量的0.5‰予以奖励。

三、约束措施

(一)对未完成招商引资计划目标的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其单位“一把手”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连续三年未完成计划目标的,调整主要负责人工作岗位。

(二)对本级财政预算单位未完成招商引资计划目标的,调减其下年度预算经费0.5%;完成数未过半的,调减其下年度预算经费1%;完成数为零的,调减其下年度预算经费2%。

(三)垂管单位招商引资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向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连续三年未完成计划目标的,建议其上级主管部门调整主要负责人。

(四)对没有成立招商引资工作专班,没有招商引资措施,没有认真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项目为零的计划目标单位,除执行上述约束措施外,由市监察局对其单位主要负责人诫勉谈话。

四、考核方法

(一)招商引资实行年度考核,截止时间为每年月底。

(二)由市招商局牵头,组织市统计局、市绩考办、市监察局成立考核专班。考核专班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并将考核情况报市政府审定。

(三)各招商引资责任单位要提供被考核项目的协议书、法人代表身份证、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合同和付款凭证。新增贷款项目由市金融办提供考核情况。

事业单位奖励办法篇5

1、对在开辟国际航线的国内外船公司实施奖励。航线运行一年以上的,根据航线情况,一次性奖励100—300万元人民币(含航道养护费、引航费、拖轮费等各项费用)。

2、对在开辟国内沿海直达航线的船公司,根据其全年完成的吞吐量实行奖励,奖励标准为:

全年完成吞吐量30000teU—50000teU,每teU奖励10元人民币

全年完成吞吐量50000teU—80000teU,每teU奖励20元人民币

全年完成吞吐量80000teU以上,每teU奖励30元人民币

3、对帮助开辟航线并成功运营一年以上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奖励标准为:一条沿海内贸直达航线奖励5万元人民币,一条外贸近洋航线奖励10万元人民币。

二、对货代揽货的奖励

4、鼓励外地航运企业、货运企业或物流公司在开设分支机构或直接注册新公司,如在缴税,则享受口物流的奖励政策。

5、内贸货代公司全年在完成内贸集装箱出口重箱5000teU以上,核实船公司定舱资料确认后,每teU奖励20元人民币,年终一次兑现,以货代公司认可的形式奖励给对方。

6、外贸货代公司全年在完成外贸集装箱出口重箱3000teU以上,经核实船公司定舱资料确认后,每teU奖励50元人民币,年终一次兑现,以货代公司认可的形式奖励给对方。

7、对全年在内、外贸出口集装箱量排名前3名的货运公司,年底另行表彰奖励。

三、对船公司揽货的奖励

8、在开展业务的船公司,全年在完成内贸集装箱(含中转箱)吞吐量达在50000teU—80000teU,每teU奖励20元人民币;吞吐量80000teU以上,每teU奖励30元人民币。吞吐量以口统计口径为准。奖励方法:每季度按照完成的实际吞吐量给予奖励,年终按照乙方全年完成量总结算,该奖励已包含新开航线奖励及各项补贴。

9、对在口岸开展外贸中转业务的船公司实行奖励,中转达到20000teU以上,每teU奖励10元人民币。

10、在设立还箱点、与签订箱管协议的干线船公司,箱管费每teU补贴10元人民币;在码头公司未设立还箱点,和码头公司未签定箱管协议,因出货需要从周边口用汽车提取空箱,按每teU补贴100元人民币。

四、对各镇引导企业在进出口集装箱的奖励

11、各镇(开发区、办事处)企业在进出口的外贸集装箱量每年新增达到5000teU以上的,奖励该镇(开发区、办事处)政府5万元人民币。

五、对本地企业在开展集装箱进出口业务的奖励

12、本地企业每年在进出的外贸集装箱重箱达到1000teU,每teU奖励50元人民币;达到3000teU,每teU奖励60元人民币;达到5000teU,每teU奖励80元人民币;达到10000teU以上,每teU奖励100元人民币。

六、对码头公司的奖励

13、对码头公司完成年初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一次性奖励100万元人民币。

七、其他

事业单位奖励办法篇6

20**年是我镇“真抓实干、再续辉煌,实现**经济社会快速高效发展,早日步入**经济强镇”的关键之年,为了确保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镇党委、政府决定继续对村(社区)和镇属企事业单位实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按照“咬定一个目标,突出三个重点,实现五大突破”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融城强县战略,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全面加速镇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二、考核范围

全镇11个村(社区)委会、各镇属企事业单位(包括垂直管理单位)。

三、考核指标(见考核实施细则)

四、考核操作办法

1、镇党委政府成立村级年度工作目标考核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成员:

下设办公室,由**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2、年底由考核领导小组组织有关各办,统一检查验收,按各单项具体评分细则进行考核评分。

3、实行加、扣分办法:获县级单位表彰的每次所在单项(下同)加5分,获市级单位表彰的每次加10分。凡受市以上单位通报批评的每次扣10分,受县委县政府通报批评的每次扣5分,受县直部门、镇党委政府通报批评每次扣2分。

4、设置目标考核综合奖、单项奖和目标管理奖,并评选一定数额的先进个人一并表彰奖励。

5、除上述目标考核外,其他办不另单独考核。

五、奖励与处罚

<一>奖励:

1、综合奖。对综合目标考核中排名前6名的村(社区)委会授予“综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分别奖励2000元、1500元、1000元。

2、单项奖。对单项考核得分在前5名的村(社区)委会颁发锦旗,并分别奖励500元。

3、目标管理奖。对考核得分在前6名的镇属企事业单位授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并分别奖励500元。

事业单位奖励办法篇7

第二条凡在注册新建蔬菜基地的公司,视创汇能力、带动能力等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奖励,种植规模在500亩以上至1000亩的,奖励3万元;种植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奖励5万元,或由区政府配套水、电、路“三通”,不再进行奖励。

第三条经区政府组织到寿光或其它发展蔬菜产业先进地区参加蔬菜种植培训学习的个人,且培训时间10天以上,培训结束后每人种菜2-3亩或建蔬菜大棚一个以上的,每人每次给予1000元的补贴。

第四条在上年蔬菜种植总面积基数上新增蔬菜种植面积的村按以下标准奖励:200亩至500亩,奖励1000元;500亩以上至1000亩,奖励3000元;1000亩以上的奖励5000元。

第五条对蔬菜种植的各镇、涉农街道办事处(不含王寨街道办事处,下同),按照以下标准奖励:在上年蔬菜种植总面积基数上新增连片种植蔬菜面积2000亩至4000亩(柿铺1000亩-2000亩)的奖励1万元;4000亩以上至1万亩(柿铺2000亩-4000亩)的奖励2万元;1万亩(柿铺4000亩)以上的,奖励5万元。

第六条对当年与本地农户签订200亩以上蔬菜销售合同的蔬菜销售大户,给予适当奖励。

第七条对获得蔬菜绿色标识和自主开发的蔬菜品牌,能将该产品打入超市,且年销售产量在30吨以上的本地农产品生产企业,按照每个标识(品牌)进行适当奖励。

第八条对所引进的从事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储藏的企业,可享受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并参照招商引资奖励标准对中介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

第九条对奖励的认定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自查阶段,每年11月底前,各镇、涉农街道办事处进行自查,并向区蔬菜办申报;二是初查阶段,每年12月上旬,由区蔬菜办牵头组织各镇、涉农街道办事处进行初查,并将初查结果提交区蔬菜领导小组。三是复查阶段,在每年12月底以前,组成由区政府办牵头、区蔬菜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联合专班,对初查结果进行复查,并将复查情况进行公示,公示一周内无异议后,提出奖惩意见,报区政府作为奖惩依据。

第十条对积极支持蔬菜生产的有关单位将给予适当奖励。对延误、干扰蔬菜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

第十一条奖励资金来源:从区财政农发项目、阳光工程培训等资金中调剂。

事业单位奖励办法篇8

第二条本办法确定的考核对象为:

1、金融管理机构:人民银行县支行、银监分局办事处;

2、商业金融机构(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工商银行县支行、农业银行县支行、建设银行县支行、县农村信用联社、邮储银行县支行、县汇通小额贷款公司。

第三条表彰奖励的前置条件

被考核的商业金融机构除按第四条综合得分进行排名外,还必须符合以下四个前置条件,方可获得表彰奖励:

1、年度贷款增幅达到10%以上;

2、年度余额贷存比不低于20%且比上年最少提高5个百分点;

3、年度考评分总分必须达60分以上;

4、年度内未发生重大金融安全事件。

第四条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

1、各项贷款月均余额较上年增加额(35分):考核基数为全县平均数,基本分35分,每高于或低于考核基数0.01亿元增减2分,加分上不封顶,扣分至零分止。

2、各项贷款月均余额较上年增幅(25分):考核基数为全县平均数,基本分25分,每高于或低于考核基数1个百分点增减1分,加分至30分止(含基本分),扣分至零分止。

3、当年新增贷存款比例(15分):考核基数为全县平均数,基本分15分,每高于或低于考核基数2个百分点增减1分,加分至18分止,扣分至零分止;小额贷款公司按各商业银行得分的平均数计算。

4、年末贷存款余额比例(15分):考核基数为全县平均数,基本分15分,每高于或低于考核基数2个百分点增加或扣减1分,加分至18分止(含基本分),扣分至零分止;小额贷款公司按各商业银行得分的平均数计算。

5、银企对接承诺贷款兑现率(10分):达到90%得基本分10分,每高于或低于考核基数2个百分点增减1分,加分至12分止(含基本分),扣分至零分止。

各金融机构综合得分为以上各项指标的单项得分之和。金融机构因经营体制改革未纳入当地统计的县内贷款,由该机构提供贷款资金进账凭证,经考核小组审核确认后还原计算。

第五条考核程序

考核工作由县发改委(金融办)牵头,县人行、银监分局办事处、经信委、财政局、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参加,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在审查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按记分方法计算综合得分,并对照奖励条件排出奖励名次,报县政府审定。

第六条表彰奖励

(一)对县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考核结果在全县范围内予以通报,并抄送各金融机构的上级机关。

(二)对考核前三名,且得分在60分以上的,由县政府进行通报表彰。第一名奖励5万元,第二名奖励3万元,第三名奖励2万元。

(三)县人民银行、银监分局办事处在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加强金融服务、履行金融监管等方面工作成绩显著,且各商业银行均达到第三条的第1、4款条件,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贷存比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由县政府授予优秀管理奖,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

(四)对获得表彰奖励的金融机构,在财政资金及机关事业单位存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五)奖励资金由县财政安排。用于奖励给获奖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其中主要领导不低于40%。

(六)对获奖单位职工的奖励,由各单位根据自身财务制度和财务状况自行确定,原则上不超过一个月工资额,所需要经费由所在单位解决。

事业单位奖励办法篇9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实施绩效工资,坚持效率优先、注重公平、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指导思想。各项考核工作透明、公正,强化教职工的敬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全校工作效率,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一)坚持责、权、利一致的原则。

职工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挂钩。

(二)坚持突出一线、突出重点的原则。

分配向工作一线、高层次人才和有突出贡献者倾斜,强化激励机制。

(三)坚持量入为出,总体平衡的原则。

根据学校财力确定绩效工资发放标准,使教职工的收入与学校发展、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联动。

二、实施范围和时间

绩效工资实施范围为:学校在编在岗的教职工和离岗待退人员。

绩效工资兑现时间以市人事部门正式通知为准。

三、绩效工资分类及比例

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50%。

四、实施办法

(一)基础性绩效工资。

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50%。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岗位系数按照学校现行奖金系数标准执行。基础性绩效工资基数根据学校财力确定,报上级相关部门备案核准。

教职工应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按照学校规定的基本工作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按月考核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

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50%。主要包括超工作量补贴、突出贡献奖励、年度考核奖励、政策性奖励、教育科研项目奖励、班主任津贴、通讯费、交通费、伙食费、一次性奖励等,根据教职工绩效考核结果发放。

1、超工作量补贴。教师超课时、教师兼岗、行政人员兼课、教职工加班值班等基本工作量之外的工作计发超工作量补贴。按照《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超工作量补贴计发办法》计发。

2、突出贡献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部门或教职工发放突出贡献奖。结合绩效奖励工资总量,由学校研究决定发放标准和范围。

3、教职工年度考核奖励。教职工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经考核发放年度考核奖。校级干部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考核。中层干部按照《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中层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其他教职工按照《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考核办法》和《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非教学人员年度考核办法》进行综合考核,依据考核结果计发。结合绩效奖励工资总量,由学校研究决定发放标准。

4、政策性奖励。学校获得国家、省、市(区)级各项荣誉称号,按政策予以奖励。

5、教育科研项目奖励。部门或教职工从事教育、科研项目取得突出成绩计发教育科研项目奖。按照《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计发。

6、班主任津贴。教职工从事班主任工作计发班主任津贴。按照《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班主任考核办法》计发。

7、通讯费、交通费、伙食费。根据工作需要发放通讯费、交通费、伙食费。按学校现有规定执行。

8、一次性奖励。除上述奖项之外的一次性发放的奖励。由学校研究决定发放标准和范围。

五、方案执行

本方案经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报上级部门备案核定后执行。

学校根据本方案制定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

事业单位奖励办法篇10

第一条为了鼓励社会力量支持科学技术事业,加强对广东省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社会力量设奖)的规范管理,根据科技部《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社会力量设奖的申请、受理、登记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社会力量设奖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以下简称设奖者)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在广东省范围内面向社会设立的经常性的科学技术奖。

本办法所称经常性是指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应当按照一定的周期连续进行相关授奖活动,奖励周期的间隔最长不得超过三年,且授奖活动开展次数不得少于三个周期。

本办法所称科学技术奖是指以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取得成果或者做出贡献的个人、组织为奖励对象而设立和开展的奖励活动。

第四条社会力量设奖实行登记管理制度。

社会力量设立面向社会的科学技术奖,应当依照科技部《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和本办法规定进行登记。

第五条社会力量设奖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不得违背社会公德。

社会力量设奖应当符合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有利于促进我省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六条经登记的社会力量设奖及其承办机构、评审组织享有依法开展科学技术奖励活动和在公开出版物、媒体上如实进行宣传报道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第七条社会力量设奖应当实行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奖励方式。

第八条社会力量设奖应当坚持公平、公正的评审原则,建立科学、民主的评审程序,实行公开授奖制度。

第九条社会力量设奖是我国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各级人民政府对社会力量设奖应当大力支持、积极引导、规范管理,保证社会力量设奖的有序运作。

第十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主管全省社会力量设奖工作。

第十一条省科技厅是社会力量设奖的登记管理机关。

省科技厅负责面向全省的社会力量设奖登记管理工作,并报科学技术部备案。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

第十二条申请设立科学技术奖,申请人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奖励办法或者章程草案;

(三)设奖者的基本情况及证明文件;

(四)承办机构及其负责人的情况、证明文件;

(五)评审组织组成人员情况;

(六)办公场所使用权证明;

(七)奖励经费及其来源证明;

(八)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申请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三条面向广东省的社会力量设奖,统一由省科技厅受理申请。

第十四条登记管理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于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未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本办法规定的登记范围:

(一)国家机构单独或者与其他组织、个人联合申请设立的奖励;

(二)与科学技术无关的奖励;

(三)支付给科技人员的劳务报酬或者知识产权报酬;

(四)对科技人员的劳动表彰性质的奖励;

(五)不属于本办法规定登记范围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社会力量设奖应当有与其科学技术奖励活动相适应的资金规模和资金来源,并符合以下规定:

(一)资金来源必须合法,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或者银行贷款;

(二)必须用于奖励办法或者章程规定的科学技术奖励活动;

(三)资金的使用必须与出资者相对独立。

建立科学技术奖励基金的,应当同时符合《基金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设奖者可以委托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作为承办机构,具体负责所设奖项的日常管理、组织评审等相关活动。接受委托的承办机构应当具备开展相应科学技术奖励活动的条件和能力。

社会力量设奖需要成立基金管理组织的,在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登记证书》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社会力量设奖的名称应当科学、确切,与其设奖宗旨相符合,与设奖者的性质和奖项规模相适应。

社会力量设奖的名称一般应当同时包含以下内容:

(一)机构名称、人物姓名、企业字号或者地域名称;

(二)行业、专业或者领域名称;

(三)类别名称。

第十九条社会力量设奖的名称不得与在先登记的其他社会力量设奖名称相同,凡存在冠名争议的,在争议处理完毕之前不得申请登记。

第二十条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奖励名称不得冠以“广东省”、“全省”、“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国际”、“世界”等字样。

第二十一条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可以使用自然人的姓名进行命名,但是不得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不得违背社会公德。

第三章审查与登记

第二十二条登记管理机关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并作出申请事项的批复。二十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批复的,经登记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在作出申请事项批复前,根据需要聘请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管理机关不予登记:

(一)不属于本办法规定的社会力量设奖登记范围的;

(二)设奖者不能证明其奖励经费来源合法,或所提供的经费不足以维持奖励活动正常开展的;

(三)奖励对象或者范围涉及国防、国家安全等保密事项的;

(四)设奖者、承办机构负责人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执行期间或者曾经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五)在广东省内没有具体承办机构的;

(六)违反法律法规以及本办法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四条登记管理机关依法作出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登记的书面决定,应当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登记管理机关作出准予登记决定的,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登记证书》。

社会力量设奖登记的事项包括:名称、住所、类型、宗旨、奖励活动的范围、奖励经费数额、奖励活动周期等。

第二十六条准予登记的社会力量设奖,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上公布,供公众查阅。

第四章延续、变更与注销

第二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登记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

社会力量设奖需要延续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延续申请。登记管理机关在登记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每次延续的有效期为三年。

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将依法予以注销。

第二十八条已登记的社会力量设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一)更改奖励名称;

(二)更换设奖者;

(三)更换承办机构或者变更承办机构法人登记事项;

(四)变更办公场所;

(五)修改奖励办法或章程。

第二十九条登记管理机关收到变更申请后,对变更事项进行审查。对于符合法定条件的,在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依法办理变更登记。

变更事项属于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一至第四项规定之一的,登记管理机关审查批准后应当重新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登记证书》。

第三十条社会力量设奖由于下列原因终止科学技术奖励活动的,应当向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申请注销登记,并交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登记证书》和有关印章:

(一)完成社会力量设奖章程规定宗旨的;

(二)自行解散的;

(三)分立、合并的;

(四)由于其他原因终止的。

第三十一条社会力量设奖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在登记管理机关和其他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

社会力量设奖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在清算期间不得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三十二条社会力量设奖延续、变更、注销的情况,由登记管理机关按照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予以公告。

第五章监督与管理

第三十三条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对广东省社会力量设奖及其承办机构、评审组织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社会力量设奖及其承办机构、评审组织应当严格按照登记的奖励对象及范围开展活动。

第三十五条社会力量设奖及其承办机构开展科技奖励活动,应当向社会公布所开展的奖励范围、对象、项目种类以及申请、评审程序等必要信息。

第三十六条社会力量设奖在评审和奖励活动中不得向候选人或者候选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十七条社会力量设奖在推荐和授奖之前,应事先征得候选人、候选单位或候选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的同意。

第三十八条凡涉及国防、国家安全领域的保密项目及其完成人,不得申报、推荐参加社会力量设奖的评审。

已解密或者不保密的国防、国家安全领域的项目及其完成人申报、推荐参加社会力量设奖的评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审查,并经省、军级以上主管部门批准同意。

第三十九条参与社会力量设奖及其评审的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窃取候选人和候选单位的技术秘密、剽窃其科技成果。

第四十条经登记的社会力量设奖应当于每次科学技术奖励授奖活动后一个月内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该次奖励活动的工作报告,接受监督检查。

工作报告内容应当包括:开展奖励等活动的情况、奖励经费开支情况以及人员和机构的变动情况等。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有关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违法行为,由登记管理机关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登记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