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技巧和收获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4:26

演讲的技巧和收获篇1

在演讲中运用“开合”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欲扬先抑,前开后合。为了使演讲的主题更鲜明突出,可以采用先荡开抑制,后收拢张扬的方式,使演讲产生波澜,从而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听众。

例如,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的演讲《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开场白中讲了一个故事:很多很多年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讲到这里白岩松荡开一笔,讲自己过去对这个故事蕴含的深义理解甚少,先进行了抑制。然后离开这个话题,讲述自己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冰心、季羡林等世纪老人的动人事迹,感受到老前辈高尚无私的人格魅力。最后,才扣回开头的故事,进行升华扬厉:

“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义。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再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就是自然地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由于演讲者运用了欲扬先抑、前开后合的方式,使整个演讲既精炼警策,又波澜起伏,给听众留下了久久难忘的感动和意味深长的美感。

二、即兴荡开,适时扣合。由于演讲采用漫谈式的语体风格,在内容上具有较大的伸缩性,这就需要运用“开合”技巧来对演讲的内容做艺术处理。演讲者在演讲中可以即兴荡开,看似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实则形断意连,一脉相承;在适当的时候,再扣回主题,给听众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感受。

例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南京大学的演讲中这样说道:“我毕生都致力于在一切有可能的地方推动对话、和谈和谅解。无论是在萨达特总统身边还是在穆巴拉克总统身边,无论是在联合国还是在国际法语国家组织,我始终坚信,和谈与对话是通往和平之路的大门。现在,我比以往更加坚信这一点。

尽管这条路很长,很崎岖。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中东地区悲剧性的历史,还会发现这条路有时会让人失望,但是,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沿着这条路不懈地走下去。这种谅解,这种对话的精神,在你们南京大学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它们体现在你们向世界开放的意愿中,体现在你们促进多语化发展的努力中。”

加利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政治观点“和谈和对话是通往和平之路的大门”时,在“世界”、“中东”驰骋,话匣子大开,然而,他又适可而止,巧妙地回到身边的“南京大学”,扣住了演讲的主题,具有开合纵横、收放自如的艺术效果。

三、穿插游离,一语挽合。在演讲中,为了调动听众的兴趣和调控现场气氛,演讲者也可以随机穿插一些新的内容,似乎游离开去,然后画龙点睛,一语挽回到演讲的主题上,使听众感到趣味盎然。四、一线贯穿,大开大合。演讲者在构思演讲时,可以抓住某具体事物,以此为线索贯穿整个演讲,演讲的内容围绕这一具体事物大开大合。这样,不仅可以使演讲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表达更形象化,更灵动活泼,而且在结构上还能给人一种首尾呼应、完整收束的美感。

例如,云南省许晓蕾的演讲《最后一片叶子》,在开场白中,讲道:“读过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的人,想必还记得这句话:‘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生命就都结束了,我也得离开这个世界而去了。’”

然后,演讲者抓住“最后一片叶子”,就当今我国以至全球的环境破坏问题慷慨陈词,用许多触目惊心的典型事例唤起听众的危机感和责任意识,充分阐述环保的重要性。最后,演讲者再扣回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对演讲的主题进行升华:“聪明的作家欧·亨利是以其‘欧·亨利式的结尾’著称于世的,那最后一片不凋的叶子,带来的是一个危亡病人的新生。我想,我们也会创造出另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尾,迎来人类新生的。坐以待毙,从来就不是人类的选择,人类既已觉醒,就会在危机面前积极行动起来,把握历史机遇,化压力为动力,保卫绿色,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演讲者对演讲进行了巧妙的构思,采用了一线贯穿、大开大合的结构艺术,使演讲有一股内在的灵动血脉,开合相生,收放自如,演讲的主题也显得寓意深刻,警策动人。

演讲的技巧和收获篇2

随着销售旺季即将到来,我公司为提升各加油站开口营销能力,促进2019旺季营销工作开展。3月29日由公司聘任的培训师XXX同志,针对如何做好旺季营销工作、正确运用开口营销“三件宝”和加油站一些营销实战技巧开展了培训。

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培训中,培训师始终保持高亢的激情,深入分析员工不开口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分别从客户拜访的准备工作、注意事项、拜访步骤,交谈切入点等营销技巧进行详解。在讲解过程中,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提高大家活学活用的能力。并且通过大量的案例进行讲解,培训过程中,与站经理互动演练,深入浅出的为大家剖析要点,讲解难点,打开大家思维的同时,提高大家的实战能力。在营销技巧讲解中,突破传统的授课方式,采取从故事分析再到实际相结合的方式给学员进行了营销技巧的穿插讲解,增加培训趣味性的同时,提高了培训效率。极大地提高了学员参与的积极性。

参加培训的加油站经理XXX:“理论知识与实践演练相结合,针对性地讲解,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营销技巧,更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处。通过这次培训,我们都收获了很多,营销技能也提高了很多,希望今后能更多地参加这类培训!”

演讲的技巧和收获篇3

演讲稿的结构,包括标题和正文两个部分。标题多用形象性的、对演讲主题作高度概括的语句来充当。正文包括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

演讲稿的开头部分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建立说者与听者的同感,引起共鸣;二是打开局面,引入正题。常见的开头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种开头一下子就把演讲的思想观点展示在听众面前,使听众一听就知道演讲的中心,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

2、提出问题,发人深思。这种开头根据听众的特点和演讲的内容,提出一些激发听众思考的问题和悬念,使听众迫切地想知道演讲者是怎样回答的,从而产生听讲的兴趣。

3、设计情境,令人关注。这种开头设计了一种情境,烘托气氛,把听众引入演讲者所展示的天地之中,使听众不由自主地跟着演讲者往前走。

4、轶闻趣事,导入正题。这种开头先讲述一些与演讲主旨有关的轶闻趣事,使听众觉得饶有趣味,轻松自然地导入正题。

总之,演讲稿要讲究开场白的艺术,先声夺人,可以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中间

这是演讲稿的关键所在,要求突出中心,展开主题,做到层次清楚,便于听众掌握。中间部分在结构艺术上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在层次上,要根据演讲的时空特点,对演讲内容加以选取、剪辑和组合,形成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构层次;要以有声语言为标志诉诸听众听觉,显示结构层次,获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的艺术效果。

2、在节奏上,要根据听众的心理特点,确定节奏频率,既要鲜明,又要适度,做到张弛起伏,一波三折,始终维持听众的注意力。

3、在衔接上,由于演讲节奏要求适时变换具体内容,容易造成结构松散,而衔接技巧正是对结构松散的一种补充,使内容层次变换更为巧妙自然,使演讲稿具有浑然一体的整体感。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即结构层次要简单,行文却要波澜起伏,因为演讲的内容听众是依靠听觉来接收,太复杂了会使听众越听越糊涂。但是结构层次简单并不等于平铺直叙,而要采取各种技巧,使行文不断变化,做到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最后强调一点,中间部分要紧扣一个中心,进行深入的阐述或论证。为了突出这个中心,可以反复强调,使之牢牢地印在听众的头脑里。

演讲的技巧和收获篇4

1949年11月中央戏剧学院创建。

在建院初始,院长欧阳予倩就提出了坚持现实主义艺术原则和方法,深入研究和继承我国民族艺术的美学精神和广泛吸收世界戏剧艺术中所有有价值的成果的办学思想。

长期以来,学院在教育教学上一直坚持和提倡教学实践与科研实践相融合。主张传统与现代结合、基础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重视学生的基本功、基本技能、基础理论与独创性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强调专业水平与道德情操并重的教育。以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与掌握扎实专业创作技能、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艺术精英人才作为学院的中心任务。

60余年来,中央戏剧学院的教育教学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深厚的艺术教育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风格、传统,构建了自己的教育体系,并培养了许多在国内和国际上有影响的、优秀的、著名的艺术家、专家和学者。

一、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的基本理解和认识

数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构建科学的戏剧教育教学体系,核心问题是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众所周知,任何艺术创作活动需要用艺术的方式来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怎样解答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怎样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生活等,都必将涉及创作原则和方法。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在整个的艺术创作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所有艺术创作的基础。现实主义质的规定性是描写“真实”,即文学艺术应按照生活原有的样式和形态来表现生活,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这是现实主义最根本的意义。它强调文学艺术要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从整体的各个方面掌握社会生活,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发现事物内在的整体关系。典型论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力求解决文学艺术描写中人物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问题,创造出个性和共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典型形象,在表现细节真实的同时,既要真实描写和表现复杂的社会关系,还要反映出复杂的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做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总之,现实主义认为文学艺术创作对社会现实观察得越仔细、研究得越深入,对事件及细节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理解得越透彻,就越能获得真实的力量。典型化是唯一能够完整地揭示出人物性格、世界观和命运的正确方法。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始终是用来指导和规整表演专业教学的核心观念。

二、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贯穿表演教学全过程

我们将“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创作观念贯穿表演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明确提出以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作为重要的教学原则,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作为教学的核心课题。教学上,着力使学生在创作观念上加深对现实主义的认识,掌握和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能够创造出活生生的、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真实和动人的艺术形象,以及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富有艺术情趣的舞台生活。根据这样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从一年级最初的教学训练起就有意识地反复讲解和强调表演真实性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建立和形成“真实性是表演艺术的生命”的创作意识。通过教学训练与实例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和区分表演上的真实与虚假。要求学生按照人的有机天性的规律在假定的情境中真实自如地行动。采用小品表演练习、观察生活创作练习作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表演初始阶段就懂得和学会关注、了解生活和生活中形形的人。这样教学的目的,既是培养学生建立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的意识,认识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养成良好的创作习惯,形成正确的表演观念,掌握正确的创作方法,创造出真实有趣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气息。

三、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贯穿在表演专业教学中

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在遵循自身的规律开展活动的同时,应该依循适合于其创作与教学活动要求的方法或者说美学的原则。长期以来,我们坚持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贯穿于表演教学活动,用来指导专业建设。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逐步形成专业特色和完善的教学系统。

大家知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体系是科学的演剧艺术创作方法,影响了全世界。它充分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原则与思想,是科学培养演员的重要基石。我们的表演教学深受其影响。与此同时,继承与接受我们民族戏剧的美学传统和滋养,再加上不断地研究与吸收世界各国戏剧教育的优秀成果,我们的表演教学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方法。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演员的培养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遵循人的有机天性进行科学的训练,使学生的创作素质获得全面的培养,这是演员创造角色必备的专业基础。二是以舞台行动作为表演创作基础和以表演技巧作为训练的重点,使学生掌握表演创作技能,这是演员创造角色应具备的专业技巧。三是依据人生活的法则和运用生活的原理进行艺术创作,使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再体现,能够真实准确地揭示角色的心理生活、思想情感与精神世界。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强调表演创作应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真实,通过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性格特征,通过舞台行动创造出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形体生活、心理生活以及性格化的语言。

我们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任务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意识、适度地加大教学训练的力度,提高学生艺术创作与艺术实践的能力。教学中,利用课堂教学训练,调动和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的热情,要求学生多阅读剧本和多创造角色形象,在实践中锻炼与提高表演技能;利用学期、学年的教学检查、考试和汇报演出,使学生在观众面前接受检验,展现自己的艺术才能。通过艺术创作实践,使学生在感性与理性上,加深对表演艺术创作与表演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增长才干。

多年以来,表演系几代教师经过对传统教学的实践和借鉴欧美戏剧教育经验,在表演专业教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受到国内外戏剧院校的关注。

表演基础教学的“观察生活”和“演员创作素质的训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仅在本系和本院的表导演教学中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系统的和有特色的教学,并且在全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许多艺术院校都采用了表演系的教学成果进行专业课教学的训练。

台词教学形成了一整套的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训练的手段,成为表演教学当中重要的教学内容。经过多年积累,台词教研室编写出的教材《舞台语言基础与技巧》获得北京市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该教材在全国被多家艺术院校用于教学的训练。

形体课形成了系统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训练手段丰富、实用。我们根据戏剧影视演员培养的特点和需要,在教学上分别进行形体基础、中国代表性舞蹈与礼仪、形体技能、外国代表性舞蹈与礼仪、现代舞(爵士舞、踢踏舞)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形体表现力的技能。

声乐课形成了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训练手段。根据戏剧影视表演创作对演员的要求,我们在结合普通艺术学院声乐教学内容与训练手段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强调采用我们民族说唱艺术的演唱形式、技巧,以及通俗歌曲演唱技巧,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和演唱技能。

我们还开创了音乐剧表演专业方向。表演系音乐剧专业建设在向日本四季剧团和欧美音乐剧学习基础上,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基本课程结构、教学系统和教师队伍。这些年培养的音乐剧表演人才,在国内和国外都有出色的表现。

总之,几十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表演系的课程建设和形成的教学系统,是表演系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具体体现,是行之有效的。

四、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体现在艺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的问题是怎样在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能够有效地或者说自然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我们认为,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在培养艺术人才的问题上,尤其是在艺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当中,是必须坚持的。因为学生在接受培养的过程当中,不仅是要学习、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创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形成了正确的专业思维和艺术的鉴赏能力。

60多年来,表演系始终重视基础教学和研究,强调学生的基本功、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强调培养学生的独创性素质;强调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强调研究和吸纳国内外戏剧影视艺术创作、戏剧影视艺术教育教学中的先进经验和一切有价值的成果,促进教育教学的建设与发展。

在教学中坚持“重基础、厚修养、全面培养;重素质、讲训练、协调发展;重技巧、讲方法、掌握技能;重创造、讲形象、开拓个性;重传统、讲流派、兼容并蓄;重创作、讲实践、检验教学”的教学思想。

在人才培养上,坚持以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作为指导思想,培养基本功扎实、掌握熟练的创作技能、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与开阔的艺术视野、具有活跃的创作思维和很强的创作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与能够胜任话剧艺术、影视艺术等艺术创作要求的表演专业人才。

五、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融入表演专业教学全过程

怎样帮助和培养学生解释艺术创作活动的基本规律与用艺术的方式来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怎样帮助和培养学生处理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与用艺术的方式来表现生活?都必然涉及创作原则、方法。因此在表演教学中,无论是低年级基础教学阶段,还是专业技巧训练的教学阶段和高年级毕业创作实习的教学阶段,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方法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在表演专业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当中。

根据这样的理念,表演系在教学上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重基础、厚修养、全面培养。把基础教学看作是表演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把课程设置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重素质、讲训练、协调发展。把培养演员的素质与创作素质的训练摆在教学的首位。即在教学中,一方面讲授成为合格的、优秀的演员所应具有的很高的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水准,具有深厚的生活素养、很好的思想修养和娴熟的专业技巧;一方面进行演员创作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即以表演元素作为教学训练的重点,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训练,使学生在假定的情境中能够真实有机地行动和生活的同时,表演创作素质得到训练和培养,创作天性得到开发,并打下扎实的表演基础。

重技巧、讲方法、掌握技能。把帮助学生掌握表演创作技能与创作方法作为教学训练的重心,视为表演教学训练的重要内容。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表演创造心理技巧、舞台语言表现技巧和形体表现技巧,依据人的生活的法则和运用生活的原理与逻辑进行表演艺术创作。在这个教学阶段中把舞台行动视为重要的创作技巧和科学的创作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于角色的创造。

重创造、讲形象、开拓个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兴表演创作的能力与开拓学生表演创作个性。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角色形象的意识,使学生善于观察、注意、分析与提炼生活,善于展开想象和生活联想进行角色形象的构思,善于将知识性记忆和情感记忆运用于角色的体验与体现,善于运用表演技巧创造出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角色形象。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处理剧本和完成角色形象的创造;创作天性得到开拓与发展。

重传统、讲流派、兼收并蓄。教学中,强调要重视表演艺术的真实性,运用舞台行动技巧和方法创造出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形体生活、心理生活以及性格化的语言。要求学生以真挚的体验,真实地反映和揭示角色形象的内心世界与精神生活;以真挚的体现,艺术地表现和揭示角色形象的外部性格特征与形象特点。强调要继承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传统,学习和运用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表现手法,丰富表演创作。强调研究和吸收其他国家当代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教学的先进经验,活跃表演教学研究,促进和推动表演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重创作、讲实践、检验教学。毕业创作与实践,是高年级教学的重点。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学院规定每个毕业班必须完成一个大剧场和两个小剧场规模的毕业实习与公演剧目的创作,并投入相当的经费和提供最好的条件以确保毕业班的教学如期完成。在这个阶段中,教师排练与导演排练结合,教学方法与导演方法结合,教学计划与导演计划结合,教学效果与演出效果达成统一。学生表演创造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六、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推进与发展表演艺术教育

构建和实践科学的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是表演专业教学的需要和根本保障。

学生在学校4年学习的内容与接受的训练,其本质就是打基础,所有的教学阶段与训练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演员培养的专业基础性教育。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任务与教学内容,通过有序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在每一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深入领会所学内容,完成专业训练,掌握表演创作方法与表演技巧,掌握不同风格、体裁的表演创作手法,处理剧本与创造角色。并通过讲授戏剧基础知识与表演基础理论,扩大学生的艺术眼界,活跃学生的艺术思维,增加学生的戏剧文化底蕴,使他们对戏剧艺术、表演艺术的创作任务与创作特点、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不同的戏剧风格与体裁、不同的戏剧流派创作等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的艺术创作做好准备。

当前,如何理解现实主义,如何看待现实主义,如何发展现实主义,特别是能否坚持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作为戏剧艺术教育教学的指导原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回顾60多年的办学历程,总结表演教学,毫无疑问,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对我们教学系统的建立与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它是我们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的重要原则,是我们进行艺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有利于我们的表演教学实践,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

演讲的技巧和收获篇5

关键词:辩证关系;音乐表现;手指技术

世界著名的钢琴家依夫亨利基曾经说个一个十分著名的音乐论断:“有些许钢琴音乐的产生,就有些许技术的问题。不只只是归咎于那个作曲家,同时与作曲家在各个创作时间以作曲方式内容,钢琴手指技术等方面钢琴技术的问题”。从人们的音乐史和钢琴技术的发展状况来看,这一个理论是毫无疑问的。在解析和理解,联系钢琴演奏中,我们总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个钢琴演奏,这个旋律,用何种手指技术才能演奏的更为完美?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手指技术存在着哪些区别和联系?故而,探讨用最合适的手指技术从而诠释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表现成为了如今音乐作品的中最为重要的科研内容。

一、音乐表现中手指技术的重要性

在音乐表现中,手指技术是钢琴演奏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钢琴演奏中最为基础的部分。手指技术指的是演奏者在演奏钢琴作品的过程中,每一个手指是否能够独立的活动,收放自如的能力。在具有独立活动的前提下,很多演奏者在钢琴演奏中常常会出现手指不够灵活,演奏的过程中不够主动,手腕的力量不能集中,不自觉的往下压。如今一来,手指技术不能够集中在一个点上,不能够灵活反应,速度不能够跟上乐谱,手腕不自觉的上下颤动。导致演奏出来的音乐效果有一定的瑕疵,差强人意。例如某些演奏者在初识肖邦练习曲中第四首的时候,面对肖邦的音乐需要长时间在钢琴面前,进行高强度的手指练习,时间久了之后,演奏者经常会出现手腕过紧,小臂过度酸软等现象,连最基本的音乐流畅度都无法完成,更不用品味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了。

二、音乐表现与手指技术相互联系

钢琴演奏中的表现能力必须依靠着手指技巧才能够得到更好的表现,这种依赖技术的出现不仅仅能够表明音乐演奏中的内涵,更是音乐存在的一种特殊意义。手指技巧只有在为实现更加高尚的,更高层次的音乐演奏为目的服务时,才能够真正凸显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而这种彼此依赖的相互联系,同时也是一种从属的关系。手指技术作为一种音乐的表现手法,它的目的一直都是为了表达出演奏者的艺术思想感情而存在的,是为了音乐艺术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产物。因为手段技术是为了目的而围绕的,故而手指技术作为一种艺术技巧应归属于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形式而存在,这其中的附属关系,是不容颠倒的。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高科技化也逐渐迈入了钢琴演奏市场,现代科技中已经有人认定了手指技术,从而发明了以一种先进的电子仪器来代替人工的手指技术,从而获得最准确无误的演奏技巧,用这种仪器可以使得音乐作品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获得最完美无缺的技巧演奏出音乐作品中的所有音符,用最规范的速度模拟出作品中想要表现的作曲家的思想感情。但是,这种高科技产品却永远也代替不了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一百个读者能够读出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的,一百个演奏者能够演奏出各种不同的肖邦,这是音乐仪器所不能替代的。最终,我们可以获得一个结论,音乐表现能力与手指技术是一种相互联系,又从属的关系,演奏者手指技术的表达与音乐的艺术表现能力息息相关,这是任何一个高科技也无法比拟的。

三、音乐表现与手指技术相互转化

手指技术是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能力的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前提,扎实的手指技术训练是为了演奏出更好的音乐表现力做基础。当在学习钢琴曲时,遇到了高强度的钢琴作品,例如肖邦的作品时,无论是八度技巧还是连奏,演奏者都必须保持一个正确的手形,手指一定不能够超出正常演奏的紧张感。好的钢琴演奏作品一定是有着优异的手指技巧作为基础,用这样的观点来看,就告诉我们,不能重视艺术的感情部分,而忽视了手指技术,或者是,仅仅只重视手指技巧,而忘记了音乐作品中本应该附有的感情要素,而应该是做到用感情因素带动手指技巧,用高端的手指技巧来展现音乐的表现力,最终做到手指技巧与音乐表现能力的完美融合。

从手指技术的立场上来讲,音乐的表现形式应该是需要重视手指技巧的基础,做到规范学习,循循渐进。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要想获得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必须要做到具备有保证的手指技巧,需要弹哪些键盘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如何弹奏的概念才能够更加的清晰,想要达到这种程度的技巧,就要做到在技术层面上不断的深造。因此,钢琴演奏中的技巧不是一日可以练成的,就像任何事物的形成不能够没有内容一样,只有好的手指技巧作为保证,才能够展现出优秀的音乐作品。从音乐的表现形式上来讲,在钢琴的演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形式是演奏者对于作品的理解和内心的主观感受作为前提,这种艺术的理解必须以演奏者高水准的音乐敏感和技巧二者合二为一才能够达到的。通过手指技术的运作将那些空泛的艺术感受合成有机的整体从而传递出来。故而,手指技术与音乐表现能力是相互转化的,只有具备了高端的手指技术才能够做到展现出完美的艺术表现能力,而高端的艺术表现能力,也离不开手指技术的灵活运用作为技术基础。

总而言之,在回顾和概括了音乐表现与手指技术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后,了解到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手指技术的重要性,和钢琴演奏方法的技术要领,掌握到现代化的高科技钢琴演奏表现中手指技术的特殊化,本文的目的在于立足于一个较为高端的视角和更新的角度,理性的去分析钢琴演奏事业,清晰的解析钢琴音乐与手指技术之间的内在关联。用最大的限度去提升解释钢琴演奏中的效率和质量问题,把握现代化音乐作品中的风韵,吸取各种不同流派音乐大师中的精华,让我国的钢琴演奏水平能够更上一层楼。(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梅寒钢琴演奏技术与技巧刍议,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1)

演讲的技巧和收获篇6

今年的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优秀教师新课程培训。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收获很多,能够和那么多优秀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是我的荣幸。现在我就本次培训做个小结,谈谈感想。

优秀教师新课程培训第一天生平老师给我们深入剖析了新课标英语的编写思想以及教材结构及各模块间的联系。除此之外,生平老师还就新课标教材在实际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做了提纲揳领式的讲解。在这次培训中,我接触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教学目标abcd。其中a代表了audience,时刻提醒我们要在备课时把学生作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自身为主体;b代表behavior,告诉教师在没定目标时要尽量把这些目标变成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完成的具体活动;c代表condition,提醒教师在备课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创造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d代表degree告诫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况进行评估。这个概念的引入令我耳目一新,而且能够非常贴切地体现新课标的编写思想,令我收获良多。其次,生平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几个课例,很好地演示了warmingup部分的设计,从而解决了以下问题:1、在整合单元教学时,应如何处理热身?2、热身部分新词汇需不需要详细讲解?3、热身部分的问题学生讨论不出来怎么办?另外,在这次生平老师的讲解中,第一次接触到了教材中对语法知识的编排。教材中有“呈现”部分出现在课文中,课后练习中包括“发现”练习,由老师引导学生对语法知识进行“归纳”、“演绎”,再由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和“活用”。了解了这些信息,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将大有裨益。

优秀教师新课程培训的第二天由温州学科专家潘老师给我们讲解了阅读中的词汇教学。在一个课例中,首先引入了一个故事的开头激发学生兴趣,继而用几个问题引入主题“cuessthemeaningofthewords”。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之后向学生举出几个典型的例子,帮助学生自己发现猜词意的五大技巧。第一大技巧是通过语境理解生词的意思,再出几个典型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第二大技巧是通过中文的连词猜测,比如as…as…连词同义词,while引导转折句,从而可以根据已有单词猜测生词含义;第三大技巧是通过因果关系判断生词含义;第四大技巧是根据常识猜测生词含义。讲解深刻实用,令我感触良多,也对生词在阅读中的教授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优秀教师新课程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也让我见识了全国各地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灵活变通,从中我深刻体会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英语作为一门跨学科最显著的学科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与时俱进,万不可固守陈规,而应勇于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形成自成一派的教学风格,才能尽快成长。

演讲的技巧和收获篇7

   一、匈牙利舞曲(查尔达斯)作曲家蒙蒂

   匈牙利舞曲的作者蒙蒂出生于1868年,他从小在意大利长大,是意大利19世纪享有盛名的音乐作曲家,同时在乐器的演奏上也有十分杰出的成就,因此也被称为小提琴家和指挥家。蒙蒂从儿童时期开始就接受多位着名音乐家的指导,先后在塞劳、平托等名门下学习音乐,主修的乐器为小提琴。后来在巴黎的音乐厅担任过指挥,也在拉穆勒乐团拉过小提琴,还成为了首席的小提琴手。蒙蒂是一位才华出众的音乐家,他不仅在小提琴的演奏与创作上收获颇丰,而且在歌剧、芭蕾舞剧等艺术形式上也颇有建树。除此之外,蒙蒂对小提琴的教学也相当有研究,匈牙利舞曲就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正是由于这部较为广泛流传的经典曲目,蒙蒂才真正在音乐节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乃至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都开始承认和肯定他的作品。

   二、手风琴演奏技巧的要点

   在手风琴的演奏过程中,作曲者当时的内心情感主要通过演奏来还原,演奏技巧对作者情感和曲目深度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手风琴来说,演奏的效果体现在风箱、左臂和手指的协调配合运用上,这是演奏技巧的关键,如果忽略了风箱的控制,那么整首曲目的演奏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声音的演绎,没有情感的表达,也就难以感染听众。

   首先是风箱的控制,它需要演奏者配合好曲目和左右手的动作,在开始时要注意利用风箱的重量打开,再拉成直线,不能够触碰左边的贝司板,在推压时下部分打开上部分合拢,这样就可以获得纯正、均匀的音色和平稳、连续的气息流动。其次是手指的触键,手腕应当凸出,手指自然弯曲,大拇指向内弯曲,在拇指进行动作时,拇指根部应当与两个关节同时运动,保证整个手指的连贯性和自然度,整个过程都要放松,不能绷紧,弹奏动作也要干净有力,这样才能保证演奏的音色自然饱满。

   熟练掌握手风琴演奏技巧需要大量的实践和领悟,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因为演奏者们的手指形态特点存在差异,所以每个演奏者练习技巧的方式也不同,其关键在于演奏者自己不断地领悟,并要顺应演奏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技巧表达的方式,不可以简单地一招鲜。技巧根据环境和曲目等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同样的演奏反响也会有不同的技巧实现方式。在练习手风琴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平衡演出的各个要素,不能简单地看重技巧的内容,这是不科学的,演奏的效果才是最终的努力目标,就像写作不单要讲究用词的华丽,还要讲究文章的思想内涵一样,因此练习手风琴的演奏就需要在加强多样化技巧练习的基础之上,重视多方面音乐素养的提高。

   三、匈牙利舞曲的手风琴演奏剖析

   顾名思义,匈牙利舞曲是一种来自于匈牙利民间舞蹈的配乐,该舞蹈最先来自于吉卜赛民族,流传到匈牙利后便广泛流行开来,后来到19世纪的中期时,不少匈牙利的传统乐器开始逐渐采用这样的舞蹈风格作为元素进行创作,并广受好评。匈牙利舞曲体现了其对吉卜赛的民族文化的深刻表达,也体现了作曲者对当时民族文化的特有感情。

   匈牙利舞曲的序曲部分,对手风琴演奏的基本功要求较高,其中涉及不少对风箱的运用,因此需要演奏者熟练掌握风箱的操作技巧。在第一个小节中,乐曲的节奏较为缓慢,音调也较为低沉,这展现了当时人们对命运无情的哀叹,在演奏中,需要演奏者按出和弦,配合风箱的一拉一顿进行节奏的停顿,以表现出连续的几个停顿音。左方按键的力度要大而干净利落,在收回按键的过程中也要迅速流畅,让手风琴的出音更加结实而有韵律。在第一小节的后面部分,作曲者仍然延续了开始的低沉格调,用以表达内心的情绪,因此第一小节的主要目的是情感的积累和酝酿,同时在音调上也形成一种蓄势状态,为整首曲目做了基本格调的铺垫。

演讲的技巧和收获篇8

关键词:键盘乐器高职艺术教育琴法教学

一、有目的的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

中职的一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相对来说文化知识不够丰富,音乐素养也不高。如果对音乐非常有热情,也有很强烈的兴趣,想学好也不难。所以在基础课程中,可以用技巧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可以用很多方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影响她们的听觉品味,如果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学习,比如老师可以播放一些音乐视频,名人故事,这些有视觉和听觉美感的资料可以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基本兴趣。老师可以适当演奏一些美妙的音乐,让学生在现场也来感受乐器的魅力。同时丰富课堂学习内容,用多种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听觉审美,让他们能长久的保持对学乐器的热情。

二、针对学生实力选择合适的教材

对于学琴教育来说,教材不能太过于专业,这样让学生晦涩难懂,降低了学生了解的兴趣。但也不能只注重幼教歌曲伴奏,忽视基本实力的训练。所以选择教材既要专业又要有实用性,还要能引发学生持续学习的欲望。比如可以选择一些高等范院校的教材,还有一些即兴伴奏教材。这样的话,分析一些厄、车尔尼599的练习曲,还有一些和弦旋律,再结合幼儿歌曲,在有了一定乐理基础上,再来指导学生的即兴表演,更能提高学生的弹奏能力和即兴表演实力。如此循序渐进,慢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审美,听觉欣赏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有很大帮助。

三、自我弹唱能力的提升

自我弹唱的重要性在幼儿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针对一首幼儿曲目,首先必须在演唱歌曲方面能很完整流畅的展现,要展现一个很全面的艺术层次。在弹这方面,从技巧还有和声伴奏,情绪表现这方面,能很自如的完整演奏。再就是弹唱的时候,尽量熟练的唱出歌词,最后再注意情绪的表达。在演奏的时候,注意现场表情的展现还有和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有效的引领学生快速进入歌曲教学的气氛。但有一点要注意,弹奏是为了演唱服务的,所以还是要将演唱作为主体。

四、注意科学技术的应用

教师要注意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用多媒体辅助工具,将演奏过程分解细化进行重难点的解析,对很多手指的细节动作进行分析讲解,一些声像的演示反复进行对比,分析讲解,老师还可以播放一些现场演奏视频,让钢琴教学深入学生身边,让学生在教室里也能感受钢琴乐曲在现场演奏出的律动美感,实现人和多媒体辅助工具的结合,满足学生各种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兴趣热情,开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学到系统化的音乐知识。

五、提升琴法素质修养

对于音乐完整的表现,演奏者需要用自己的形象,肢体,乐器总体展现。教师一般通过对作品的讲解,还有音乐旋律结构的分析,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提升学生的听觉审美,还要丰富学生的艺术鉴赏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在音乐技巧练习的同时,学习一些中西方音乐艺术历史知识,拓展音乐知识面,锻炼学生音乐综合能力,更好的展现音乐的表现力,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细致的体验音乐的艺术魅力,身心一体,音乐怡情怡心,真正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

总之,高职艺术琴法对于幼儿教学来说,是非常基础的课程,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课程底蕴,还应该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有效的获取音乐知识。教师还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琴法教学必须花费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持续坚持才能收获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要细心体察学生的心态变化,锻炼学生的乐感,不断的跟随学生的状况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最大效率的掌握更多的钢琴知识,学成之后为社会发挥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王琪萍.高级钢琴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6).

[2]葛德月.朱工一钢琴教学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演讲的技巧和收获篇9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表现方式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审美情感和现实的情绪构成了学生演唱的艺术水平,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若没有打动听者内心,说明学生演唱没有把歌曲的情感真正的展现出来。歌唱情感的显现源于学生内心情感的积累与体验,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教学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歌唱情感的培养与激发。我们知道,发声方法是歌唱的基础,情感是歌唱的灵魂,歌唱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歌曲内涵和歌者的内心情感,从而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因此,在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注重学生歌唱情感的培养与激发应该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一、声乐教学与情感表达

情感是我们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后产生肯定或否决的一种心理反应,《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我们知道,情感是指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歌唱是为了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一种艺术形式,歌曲是人们对真实感情的艺术表现,每一首歌曲都有作曲家和时代赋予它的内在情感,每一首歌曲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歌唱教学要结合实际、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表达是一种基本的社交现象,它体现的是精神层面的特征。人的情感是伴着对世界万物的认识而产生的,它源于社会个体的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地方高校中的声乐教学在注重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的基础上,科学的引导学生通过贴合作品内容的真实情感产生联想及想象,培养和激发他们的情感,并重视学生通过演唱来传情达意。在声乐教学中,学生演唱首先要感动自己,只有先动己心才能打动他人;要求学生用声音来传情达意,用情感来感动听众,做到以情感带动声音。唐代诗人白居易诗句“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惟有声”,表现了诗人对于唱“情”和唱“声”的褒贬。演唱情感的表现与歌者的心理活动关联紧密。学生演唱的心理和情感因素直接体现在学生演唱的声音上面。在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现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努力让学生在情景交融的联觉中声情并茂的进行演唱。

二、声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必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声乐”这个词都不陌生,有人说我们每一个人在唱歌时都能将其称为声乐。其实这种理解不够全面,周小燕教授概括的声乐艺术为:“声乐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由此可见,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中学生歌唱中的音乐情感。

声乐教学中情感表达的前提是具备美妙的声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学生通过将对作品内蕴的理解,要发自内心的结合生活感悟通过歌声来进行情感表现。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情感引导,让学生在理解力、表达能力、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等方面有所收获。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生深度讲解作品的内涵,理解歌词的意思,明白旋律的走向,让学生从心理上对作品进行情感体验。在演唱中,学生通过声音的媒介首先要表达出歌词的意思,通过自身情感的联觉,以情带声,情感走到声音的前面,先运情后发声。我们在评价一个学生演唱歌曲成功与否的时候,通常从“声”与“情”这两个方面进行评判,“声情并茂”是评判的最佳准则。法国艺术大师罗丹强调:“艺术就是情感”,声乐教学不仅是歌唱艺术,它更是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注重演唱,在演唱中注重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在艺术中展现情感。

三、声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表现的方法

在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情感的培养与激发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以学生演唱情感的表现为主体,要准确地讲解作品本身所需要表达的情感特征。在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歌唱情感表现的方法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作品讲解展现情感

教师要想很好地展现声乐作品,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要全面的了解和熟悉歌曲,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的动机,通过讲解作品让学生明白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歌唱发声是情感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教师通过对作品的情感和内容进行全面的讲解,让学生对作品本身的词意和曲情进行掌握,明白作品创作的题材特征、时代背景和风格特征等,这是学生歌唱情感获得与表现的基础。

在演唱歌曲之前,我们先要对歌词进行认真的分析,身临其境般地体验,仔细地反复琢磨,对歌词有深刻的理解,真正做到有感而唱、有感而发、以情动人;例如《黄河大合唱》中的女生独唱《黄河怨》中写道:“鬼子啊,你这样没心肝!宝贝啊,你死得这样惨!我和你无仇又无冤,偏让我无颜偷生在人间”。从歌词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痛不欲生的情感,这首歌曲歌词真切、感人至深,道出人物内心的呼唤,速度缓慢,旋律激进,深刻内涵的旋律发展带来了歌词,烘托出歌曲的悲凉气氛,表达了强烈的愤慨和痛不欲生。然而词曲作者由于生活环境、生活态度、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都不同,所以在表现手法、处理题材和技术使用方面各有不同的特色,因而形成不同的格调和风格。因此,对歌曲风格的掌握是领悟作品的基本要求。

2.以生活体验激感

艺术建立在丰富的生活情感体验当中,生活体验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体验是指生活阅历及所积累的知识素养,生活体验源于社会实践,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社会实践越丰富,则自身的情感体验与情感积累越丰富,这些经验将在声乐学习与歌曲演唱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情感的体验与积累,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收集情感信息,并将这些情感信息整理归类存放在头脑中,在需要的时候便能够根据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合理的激发和运用内心的情感元素,使声乐学习和歌曲演唱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声乐教学中学生的发声与演唱,要在二度创作上下功夫,要求学生将自身的生活体验与歌曲中的情感相互融合、产生共鸣,从而获得新的艺术情感体验,进行二度创作后的声乐艺术才更具真实感与吸引力。以生活体验激发歌唱情感,就是在声乐教学中要求学生将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融入到歌曲的情感中,准确传递歌曲的情感,用优美的歌声更好地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费多尔・伊万诺维奇・夏里亚宾(俄国男低音歌唱家)演唱的《伏尔加船夫曲》,每一次演唱都非常的精彩,感人至深且令人忘情;深情的演唱,不仅需要炉火纯青的技巧,最关键的是有相似的情感体验;这是因为,费多尔・伊万诺维奇・夏里亚宾在青少年时期在伏尔加河有过拉纤绳、扛麻袋、遭遇监工鞭打等生活经历。正因为他有这一段感情经历,因而夏里亚宾在演唱这首歌时有着复杂的情感体验,才能将歌曲中的情感抒发演绎得那样诚实、形象、真实,让人印象深刻。

3.以演唱技巧表现情感

在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学生能否将技巧和情感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让技巧和情感互相作用,激发出更完美的效果,这是声乐表演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作品的内涵进行讲解,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情感,结合熟练的演唱技巧,让学生在演唱中融合新的信息和活力,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传达的丰富情感,从而能在演唱中较好的把握住情感基调,准确的进行情感表现。

声乐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学生的演唱技巧来表现歌曲情感,演唱技巧包括对共鸣腔体的调配、声音色彩的处理、歌唱气息的运用等等,其中要特别注意声音色彩的处理技巧,不同的音色能够展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和情感氛围,声乐教学中学生演唱音色的技巧把握是科学发声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教学中,由于这首歌属于情感细腻型的艺术歌曲,因此,在演唱时我们要求学生在发声中音色做到“柔而不弱”、“亮而不炸”,要求学生的声音要调整到温柔、内敛、黯淡、古井回音般的符合中国人审美标准的“中国式美声”的音色,歌曲中气息的跨度与难度,音色的调整与把握需要用心去探索。整首歌曲的音色要柔美亲切,在歌曲的最后一句歌词中作者传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期待,因此,在音色处理上要集中明亮,给人以色彩感。

四、结语

情感的表达是人们在面对客观事物的时候产生的一种个体独特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的前提是“自身需要”,对于演唱学生来说,演唱出感人的歌曲,让听众感受到音乐的情感,这样才能够深入人心,被听众记住。正所谓“声无情声虽美则淡如白开水,声有情声似生动人心弦”,演唱的关键在于情感的表现,让演唱和歌曲富有感染力的是情感。在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很多老师对学生歌唱情感的体验与表达的重视程度没有像对歌唱发声方法训练那么受重视,这是不符合艺术美学标准的。声乐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为生活服务,在艺术的范畴中的声乐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与表达,学生对歌曲感情的体验在结合自身情感积累的基础上,不能脱离歌曲作者感情内涵的基本感情体验,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的演唱情感与音乐所要表现的情感基调一致。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只有把握住感情因素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周小燕.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王荣.浅析声乐演唱的情感表现[J].艺术科技,2013,(06).

[4]冼星海,光未然.黄河大合唱.1939.

[5]陈永.浅谈歌唱中的情感表现[J].文学与艺术,2012,(02).

[6]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J].世界中学生文摘,2006,(02).

演讲的技巧和收获篇10

高超的艺术家常常让人看不出技巧之所在,但是实际上并非没有技巧。看不出技巧的技巧,乃为最高的技巧。这种高级技巧的境界,乃技巧之消逝与结束。因此,高水平演员表演的“不是生活”“不是演戏”,而是“演人”;“不是我演他”,而是“我是他”,追求的是表演的高技巧、高境界,绝非不要技巧。而语言是话剧表演艺术的两大支柱之一,没有语言的表演就不能被称为是真正意义上的话剧的表演。话剧表演中,演员在舞台上讲的话一般被称为舞台语言。话剧舞台语言与其它任何艺术形式的语言一样,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日常语言,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它们是以生活语言为基础,是对生活语言的升华。

最近这些年的影视剧,无论是翻译剧还是国产剧大都配上了字幕,在立体传达台词的同时也多多少少地干扰了观众的注意力,甚至有些人养成了非要借助字幕才能理解台词的习惯。但是,话剧没有上字幕的传统,这种即兴表演的剧种,似乎也没办法安排字幕。因此,当代话剧对台词的要求更高,以满足长期在字幕下看表演的观众失去字幕的支撑后对语言的信息传递会有更强的诉求。话剧演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表达台词,就必须要有更专业和更独特的技巧。

语言、发声是话剧演员从事舞台表演专业活动的重要工具。舞台上的语言、发声不同于生活中的语言、发声,其训练要求清晰响亮具有传送力,使观众听清台词;还需要音质悦耳动听富有感染力,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善于吸引观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要学会语气、语调处理,掌握台词的节奏和语言发声造型的性格化技巧。此外,演员的发声器官须通过锻炼达到经久不疲,保持健康和活力,以胜任繁重的演出活动。训练的内容大致有发声姿态、呼吸方法、元音发声、音素过渡、咬字肌力、共鸣位置、扩展音域、声区连结、音量力度、声音造型等。

《乱套了》是一部典型喜剧结构的超级搞笑剧,它讲述的是某天晚上发生在一间五星级宾馆套房里的故事。演出获得成功,不仅仅是演员字正腔圆,吐字清晰,还是大家配合默契,吸引观众,形成了有气场。这个气场不是一种很玄的概念,而是指一种很具体的气质。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547期2014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讲一个名角出来之后还没说话就把大家给“镇”住了。这个“镇”就是指的演员自身所具备的独特魅力和气场,这也是演员自身长期的训练和修养所练成的。在《乱套了》剧中,我扮演的理查德由于害怕可能引起的丑闻,不得不叫来秘书――老实巴交的乔治・皮格顿帮我秘密地处理掉“尸体”,尽可能制造迷局,掩盖真相。为了避免败露,保全名誉地位,“我”必须面对谨慎的宾馆经理、珍妮暴躁的丈夫、乔治家的护士、好管闲事的服务生以及太太等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为了自圆其说,理查德一个劲地“满嘴跑火车”,乔治则尽最大努力替他掩饰圆谎,两人不断地向所有人编出谎话来自圆其说,在一连串的谎言中一切都乱套了。显然,在《乱套了》演出中,光“镇”住观众是不够的,要把内容通过声音传达下去。台词的抑扬顿挫掌握不好,观众就会觉得太平,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演员在说些什么。这就要求演员要控制好气和息,气是声音的动力,声音发出时必须要有气息的支持,所谓“气由声也,声由气也,气动则声发,声发则气镇”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演员在台上要做到口齿伶俐,清新准确、吐字如珠、铿锵有韵。声音要清澈明亮、优美圆润、变化丰富、有比常人有更宽广的音域和音量,才能适应各个角色的变换。总的来说,在语言技巧上话剧有四点独特之处:(1)声音的达远性(气息充足传送的力度大)(2)吐字的清晰性(音强的力度与音长的延伸)(3)语调的鲜明性(合理的放大与夸张)(4)台词的连贯性(按几幕几场的顺序完成)。

因此,笔者认为演员要做到这点,必须严格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只是基础,就像一个画家仅有明亮的眼睛是不够的,还要经过训练才能具备独特的观察方法。然而,这种训练是一个系统的训练,不是每天练声就能达到的。

话剧不需要锣鼓点的激发,仅凭演员对剧本矛盾起伏的理解和演员心理节奏变化的感觉和体验,借助剧场观众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外部节奏(自然是包括形体节奏和语言节奏)。因此,要想让语言有力丰富,吸引观众,除了形成“气场”以外,还要注重“义”。这就指的是台词本身的内涵,也就是剧本内容能启迪观众思考的内涵,更包括演员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和塑造。演员要说好台词,光掌握语调是不够的,关键还要理解台词的含义和内容,要设身处地地站在人物的角度去理解角色的内在感受。在舞台上,台词在演员内心当中要通过恰当的情绪投射到观众当中,引起共鸣。

还要用形体动作来表现。也就是你要自己设计几个,连贯性的动作。把你的内心世界的潜在的意识表现出来。脸上要有戏,眼睛更要有神。要带着你扮演的人物性格,感情去演戏。角色是虚拟的,但是人物却是具象的,要有实实在在的感情。要有真实的性格,在舞台上表演话剧,是一气呵成的。人物的性格必须统一,他(她)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有故事,有经历,舞台只是人物漫长生涯当中的横断面。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让观众感受到饱满的性格,这才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角色。因此,要求作为一个演员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理解力;持续而稳定的注意力;丰富而活跃的想象力准确、鲜明的判断力;灵敏、即兴的适应力以及真挚的感受力和生动的模仿力。同时还应具有信念与真实感、节奏感、形象感和体裁感。这些素质的培养与发展不仅仅是熟读台词就能达到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力,需要演员进行长期的内在训练。训练包括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和信息量,演员不仅仅要多看自己专业领域内的书籍,还需要更广泛地阅读,比如:历史、哲学、美学等书籍都对提高演员自身的素养有极大的帮助。甚至要本着“学以不致用”的非功利的心态去阅读书籍,这样才会有更深远的视野,才会让自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