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内审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5:00

乡镇内审工作总结篇1

乡镇综合审计模式优势分析乡镇综合审计模式

集中乡镇内部审计模式和乡镇审计派驻模式的优点,克服了乡镇内部审计模式和乡镇审计派驻模式的不足。其优点具体分析如下:(一)乡镇综合审计模式基本涵盖了乡镇审计的全部领域乡镇综合审计作为乡镇一级的独立审计部门,有关财政收支审计可由县或区级审计机关委托或授权进行,当然在乡镇综合审计部门在执行财政收支审计,县或区级审计机关可以派出审计专员进行监督,每年县级审计机关可以对乡镇综合审计结果进行抽查,事实上目前县级审计机关对各乡镇的财政收支审计实行的多为抽查审计,因此,通过乡镇综合审计可以弥补县级审计机关人力资源的相对不足。(二)乡镇综合审计模式有利于实行对乡村集体组织和企业进行实时监控由于乡镇综合审计机构处于乡村最前沿,对于基层组织的情况比较熟悉,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各种矛盾扼杀于萌芽状态,从而实现对乡村经济活动实现事前和事中反馈。同时,更有利于乡镇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中的作用。乡镇综合审计模式既能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优势,又能较好地克服内部审计独立性差的缺陷。(三)乡镇审计综合模式有利于咨询建议职能的发挥乡镇综合审计模式具有乡镇内部审计的特点。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将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为:“确认”与“咨询”。2009年颁布的《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框架》指出,“确认”是为了对组织的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进行独立评价而客观审查证据的行为;“咨询”是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并改进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的服务活动。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更加强调事后监督,被审计单位往往只是被201349.1中国内部审计探索与争鸣理论theory动地接受,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经常是一种“警察与小偷”的对立关系,这种对立情绪往往会导致“审计难,审计结果处理和落实更难”的局面。内部审计在强调监督职能的同时,更强调咨询建议职能的发挥,咨询服务从传统单一内部审计产品中分离出来,目的是为了直接为顾客提供专业建议,改善顾客的状况,提高组织价值。此时的乡镇综合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乡镇综合审计的目的是帮助基层组织领导人员少犯错误、正确决策,帮助村办集体组织完善组织管理和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建立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在进行重大决策时可以向乡镇综合审计机构征求意见,寻求帮助,乡镇综合审计机构可以从独立的第三方角度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建议。(四)从嘉兴实践看,乡镇综合审计模式成效显著近年来,嘉兴市的乡镇审计发展比较快,嘉兴市各乡镇不同程度上都采用了乡镇综合审计这种模式,成效也比较明显。2011年,市本级乡镇审计机构共完成财务审计项目63个,专项审计44个,查出损失浪费金额517万元,增加经济效益金额863万元,提出建议意见被采纳169条,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1件,受到刑事处理1人。但就市本级而言,所辖两个区的19个镇、街道全部成立了内部审计工作机构,有专兼职内部审计人员150人,专职审计人员只有27人。综上所述,实行乡镇综合审计更加有利于审计职能的发挥,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也是现行法律框架下行之有效的一种审计模式。

进一步推广与完善的策略分析

乡镇内审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效益;乡镇;经济责任;审计

一、对在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效益审计的认识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虽然已经实施了好几年,但到目前为止还主要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这种传统的作法已不能够满足党委政府、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监督工作的需求,在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效益审计的理念,是深化乡镇经济责任审计的必然要求。

(一)开展效益审计有利于引导乡镇领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因改革开放以来,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迅猛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如人类生存环境改善、政府负债控制等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如果用传统的财务收支方式审计,是难以表述和揭露的,开展效益审计,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对存在问题的表述和揭露在效果上会更好一些。从而推动乡镇领导干部发展观和政绩观的转变,并围绕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多关注人民的利益,实现乡镇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开展效益审计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

当前乡镇普遍存在着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以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很少涉及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益的评价。开展效益审计,进一步关注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的效益、效率、效果,并针对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建议,促进相关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益。

(三)开展效益审计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乡镇领导的工作实绩

对乡镇领导干部实绩的评价,单是从财政收支情况,社会公共事业、基础设施投入等情况反映一个乡镇领导的实绩,只是浅显的表象。在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效益审计,根据乡镇经济结构、地理环境等不同特点,分别从财政收支结构、政府负债、决策过程、建设程序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有利于全面反映乡镇领导任期经济管理能力,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围绕全部政府性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绩效,对乡镇领导实绩进行评价。

二、探索在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效益审计的内容

在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效益审计,审什么?这是审计人员最关心的问题,如果审计内容不明确,效益审计就无从谈起。当前根据乡镇主要领导所履行的经济责任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对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及效益效果情况进行审计

审查乡镇项目资金来源是否合法,项目是否依法决策、按程序决策、民主决策,项目资金管理是否建立了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否制定了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项目招投标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存在暗箱操作等问题,评价项目管理的有效性。设计相关调查表格和调查内容,向辖区内群众进行书面调查,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掌握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的满意程度,恰当地评价项目社会效益。还可以召开专家绩效评审会议,邀请专家进行专题绩效评议。

(二)对乡镇资产负债变动情况进行审计

资产负债情况是衡量乡镇领导实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效益审计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乡镇资产负债变动情况审计主要是对乡镇财政的资产负债率及其变动情况进行审计,对乡镇领导任期末年与任期前年进行比较,计算出资产保值增值率。同时对政府负债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查借入资金情况,审核乡镇领导任期内偿还任期前债务和新增债务情况,确定至审计日负债总额,负债率、债务率和偿债率如何。通过对资产保值增值和政府负债情况的审计,得出乡镇领导任职期间资产负债率,评价乡镇领导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三)对乡镇行政成本控制情况进行审计

行政成本主要由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等组成。行政成本控制情况是衡量乡镇领导行政管理绩效的重要体现。乡镇行政成本控制情况审计主要是通过计算乡镇领导任职前与任职后行政成本与国民生产总值比率进行对比,计算出增长情况,衡量行政成本的高低,评价乡镇领导行政管理的效能。

(四)对乡镇财政收入增长情况进行审计

财政收入增长情况是衡量乡镇综合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乡镇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审计主要对财政收入增长和收入结构进行审计。对财政收入增长进行审计,主要是通过乡镇领导任期末与任期前财政收入进行比较,计算年均增长率。对财政收入结构进行审计,主要是分析税收收入、转移支付收入和其他收入所占比重,反映乡镇领导任期内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的实绩。税收收入增幅越大,经济发展势头越好,干部实绩越明显,其他收入增长快,并不能完全表明乡镇领导履行经济职能的工作实绩。

(五)、对乡镇财政投入增长情况进行审计。乡镇财政投入情况是衡量乡镇领导实绩的重要依据。乡镇财政投入增长情况进行审计主要对财政投入增长和投入结构进行审计。对财政投入的增长,主要是通过计算乡镇领导任期末与任期前财政投入的数额进行比较,计算年均增长率。对财政投入结构审计,主要是计算农业、卫生、基绌设施建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并与任期前进行比较,计算年均增长率,评价领导干部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绩效。

三、创新在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效益审计的方法

在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效益审计,除了运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外,更要不断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一)关注审前调查

在按常规了解单位的财务体系结构和账务设置情况的基础上,①要听取领导干部本人述职,在审计进点会上,通过听书记、乡镇长述职报告,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任期内的工作职责、权力运行情况、工作思路、工作重点、主要成绩与不足,做到心中有数;②要听取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经办人员反映,听取他们对乡镇的重大事项、重点工程决策、管理过程与成效的评价,对内部管理状况的评价,对廉洁自律方面的评价等等,快速了解领导干部的主要成绩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确定审计重点。通过审前调查,一方面要明确乡镇全部政府性资金的来源、规模和使用的范围,尤其对政府任期内运用新的融资理念和运作方式实施的,投资金额较大、关注程度较高,但从财政自身的账务体系无法获取的信息必须加以关注,否则,不仅会造成审计监督的盲点,也会影响绩效评价的全面性。另一方面要基本掌握领导权力运行的集中点和内部管理的薄弱点,了解其任期内主要的工作业绩,将其列为现场审计的重点内容。

(二)坚持内外结合

乡镇内审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乡镇财政决算;审计监督

财政预决算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审计工作的重中之中。随着国家加大对基层组织的财政投入和财政补助,加之乡镇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使乡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大,并且财政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财政支出结构复杂化的态势。近几年,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尤其是国库集中支出改革的推行,使乡镇财政收支管理越来越规范,同时也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如,乡镇财政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乡镇财政预算执行是否真实、合法、合规?财政预算绩效是否达到预期的财政目标?等问题,迫切需要县级审计机关加大乡镇财政决算的审计监督,创新审计工作思路,提高审计服务质量。

一、国库集中支付下乡镇财政决算审计面临的问题

面对近年来乡镇实施的这一新的财政体制的改革,无论是对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还是乡镇领导和财政人员而言,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自然难免在乡镇财政决算审计工作中,以及乡镇财政人员在财政预算编制、财政执行和财政决算中出现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审计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掌握不系统,影响审计效率

在乡镇国库集中支付中,乡镇财政资金都纳入商业银行的单一账户体系,部门资金支出通过该账户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乡镇没有了以前用自设账户自主地进行资金的存入、提取、转账,乡镇财政业务流程也发生较大的改变:财政部门年初批复下达乡镇预算并录入指标,乡镇根据下达的指标提出每次用款计划,再由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支付到用款单位账上。面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有些审计人员对这一财政制度改革和财政业务流程不太熟悉,提取数据不准,准确的得出审计结论不容易,从而影响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

(二)财政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使用不规范,加大审计难度

乡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使乡镇部门在资金使用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在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上受到削弱。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乡镇财政人员存在抵触情绪和畏难情绪,存在不严格按照要求支付使用资金,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力较差。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要求支出预算编制细化到支出科目的类、款、项,而乡镇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没有支出标准或支出标准不统一,分类较粗,也降低了财政预算的执行力。财政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应用不熟悉,账务处理过程中错账、调账、强行平账行为较多,这些都使得审计工作头绪较多,审计难度加大。

(三)乡镇预算数据与决算数据逻辑关系较差,审计核查难度大效果不明显

由于财政监督管理的不到位,乡镇财政预算未进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导致财政预算编制较粗,没有按要求细化到支出科目的类、款、项,使用资金基本不按照预算的项目和数据列支,执行后的结果与预算数据相差较大,决算数据与预算时的数据存在逻辑关系错误的现象,财政预决算数据基本不能一一对应。针对上述现象,对于审计人员来说,要在短时间内把财务报表中交叉混淆的数据整理清晰,审计工作费时费力,致使审计效率效果不佳。

(四)乡镇财政决算报告过于简单粗糙,地方人大审查形同虚设

在乡镇,每年都会召开人代会对乡镇的财政预决算报告进行审议。但是,由于乡镇人民代表的文化层次较低,加之预决算报告提供的数据简单笼统、不精细,基本对财政预决算报告数据不能理解。所以,人大代表对财政预决算报告的审议一般提不出过多的评价建议和审查意见。人代会的财政预决算报告的表决只是形式上的通过而已,并无实质意义,未能发挥人大的财政监督职能。

(五)乡镇民生资金的使用范围涉及面广,审计效益评价较难

乡镇作为民生资金使用的基层单位,民生资金支出的最后一公里,民生项目涉及各行各业,资金总量较大,涉及面广,支出分散。民生项目资金一般不进行正规的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代开发票列支和白条列支现象严重,管理人员基本不熟悉业务,从而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由于民生资金总量大而涉及面广,对于审计工作来说,基本不可能开展详细审计,采取抽样审计却难以对总体指标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这些问题导致审计对乡镇财政决算的效益评价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加强乡镇财政决算审计的对策

伴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新预算法的实行,加强乡镇财政预决算的管理和审计监督,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必须提高基层管理者的业务水平,提高乡镇人大在财政预算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不断创新审计方法。为此,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提出如下加强乡镇财政决算审计的对策。

(一)加强计算机财政数据培训力度

使审计人员能掌握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后台数据结构分析现在财政支付系统大部分使用大型oracle数据库进行后台信息处理,基于对乡镇财政决算数据的分析,审计前必须要对审计人员加强计算机财政数据处理培训,全面准确掌握财政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建设使用情况,财政信息数据存放形式,数据逻辑关系。使用掌握的数据,分析财政直接支付授权支付比例,检查有无执行年初确定付款方式,检查有无监控拨付资金运转情况等。审计人员正确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分析,以及发现审计线索,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二)重点关注集中支付系统中出纳行为

认真审核财政支出的原始凭证在财政支付系统中,财政支出的每笔资金都能第一时间反映到总预算账上,支出的经济功能分类由支出时决定。所以,在资金支付实际运行过程中,乡镇出纳岗位至关重要,如出纳不按照资金性质、资金的用途严格支出行为,这将会导致总预算决算时得出的数据失去真实性,财政上报的数据与实际支出将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乡镇出纳、经办的原始凭证,必须从票证内容、字迹、印章、时间、审批、经办等要素上严格审核,对填写内容、经济内容、是否白条、是否阴阳票进行特别、重点关注。

(三)广泛开展询问调查

收集整理有用信息开展特定问题取证乡镇决算资金使用过程中,有些资金可能存在不在支付系统中进行核算,从而通过支付系统数据分析可能无法查实决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进行广泛的询问调查。比如,询问总预算会计资金的使用情况,分配拨付程序如何进行,核对是否与支付程序一一对应,是否存在账实不符现象;询问单位会计资金来源流程,资金支付方式,查看能否发现系统外使用资金,设立小金库情况;询问非税资金交款对象,了解资金解缴过程,是否存在账外收费等违规收费形为;询问民生资金受益人员,核实资金是否使用现金发放,收款日期是否一致,查实是否存在虚报冒领,违规发放现象发生。通过以上方式的询问调查,可以发现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审计线索,从而帮助审计人员采集审计证据、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促进乡镇财政支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落到实处。

(四)强化财政决算报告数据结构审查

揭露人大批复数据的真实可靠程度对人大批复的决算进行详细审查,查看批复日期是否与开会日期、代表报到签到等时期相符;批复中数据逻辑关系是否存在问题,与乡镇总预算报告是否一致,是否存在人为调整情况,决算报表的结转结余资金,预算调整调剂资金,各级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安排是否符合要求,在决算批复中是否全面反映,是否存在批复数据与使用情况不相符的情况。查实批复数据的真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如实反映,要求人大批复做到真实有效,不能存在走过场行为。

(五)强化对民生资金的审计监督

提高审计执法水平在审计过程中,为防范审计风险,应对项目工程投资结算相关资料,特别是原始清单进行审查;对部分单位和个人采取列报内容是否存在不真实、超范围等情况进行细审查;对是否采用虚假发票方式等方式套取乡镇项目资金、用款是否真实、支向是否明确等情况进行核实;对乡镇民生资金长期挂账、会计和出纳不及时清理的事项进行重点关注和审查。对乡镇决算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要求被审计乡镇认真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采取移送主管部门或通报批评等方式强化审计监督,并提出合理化的审计建议,规范乡镇财政决算行为,使之达到被审计乡镇对审计人员又怕、又恨、又爱的审计效果,进而提高审计服务能力和审计执法水平.

参考文献:

[1]韩德志.“三重点、三结合”做好乡镇财政决算审计工作[J].审计与理财,2014(12).

[2]张海燕.论国库集中支付下的审计监督[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6).

[3]高堂春.国库集中支付单位审计工作思考[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4(01).

乡镇内审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乡镇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对领导干部应负经济责任作出的结论性评语,便于报告使用者直观了解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核心。乡镇是我国政权组织机构中最基层的行政区域单位,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群众的直接承担者,乡镇领导干部的任期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工作大局,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结合审计实践,笔者就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谈些粗浅的认识:要达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乡镇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工作实绩,为组织部门任用领导干部提供参考依据,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应围绕审计的重点内容,包括财政收支目标、管理责任、决策责任、法纪责任等方面去展开,以写实的方法,寓评价于所叙事实之中。可从定量和定性两个不同角度,重点关注以下几项具体内容。

一、会计信息质量指标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首先应关注乡镇财政会计信息质量,包括财政收支的合规性、真实性情况和效益性评价。一要反映该乡镇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对党政领导来说,就是遵循和遵守国家方针政策、财经法规及有关财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二要反映预算执行和决算的真实性,是否严格执行乡镇人代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是否按规定办理批准手续;预算外资金是否均已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是否都纳入法定账簿统一核算和管理;有无隐瞒收入、私设“账外账”等问题,有无截留、坐支、挪用等问题。三要反映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和保值增值情况,国有资产的处置或变卖是否履行审批手续,国有资产是否流失,收益是否作预算收入反映。四要反映财政收支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建立对财政加强管理的内控制度,有无管理上的重大漏洞,关键控制点是否遗缺,内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有无因内控制度方面的失误而造成资产损失或经济管理混乱甚至出现经济案件等问题。

二、财政收入增长率指标

财政收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必然增长的,审计过程中应当重点反映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既要揭示财政总收入总量的增长,又要揭示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这样才既可以看出地方财力的增长情况,又能看出地方财政对整个社会的贡献;同时要看本乡镇财政收入总量和一般预算收入在本县(市)、本市(省辖市,下同)的排名情况,把乡镇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放到全县(市)、全市去比较,看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前后该乡镇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在全县(市)、全市的排名情况,横向比较该乡镇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的变动情况。例如,我们在对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增加一项财政收入争先进位情况,通过对被审计领导接任、在任每一年和离任时该乡镇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在全市所有乡镇中的排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更加直观地反映了该乡镇财政收入总量及增长速度在全市的排位情况,为如实、准确地评价被审计领导的经济工作实绩提供了依据。

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增长率指标

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入与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最切身、最根本的利益,是惠民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审计不仅要关注乡镇农田水利、农村公路、小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投入,更要关注乡镇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不仅要看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增长情况,更要看投入所完成的项目的效果情况以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有无假借为民办实事,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造成重大损失或浪费的现象。审计中不仅要反映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入与发展的事实,以及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实惠,也要反映因财力不足举债投入给镇村所形成的新增负债情况。

四、负债率指标

目前,镇(乡)村债务问题比较突出,在局部已形成高风险区域,如不积极防范和及时化解,将对一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有必要对镇村债务总量规模、构成、现状以及形成原因予以提示,并分析评价镇村负债对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影响程度。检查并揭示乡镇新增建设项目是否根据乡镇自身财力状况,在确保机关正常运转和建设资金有相应来源的前提下进行适当安排,是否超越财力盲目搞建设;是否存在乡镇领导急于“为民办实事”,早出政绩,不考虑地方财力限制,贪大求洋,乱铺摊子,陷入资金短缺或巨额负债的困境;有无对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行性论证不足,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实事工程”最终变成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是“烂尾工程”的行为。

五、决策和法纪责任指标

乡镇内审工作总结篇5

2005年10月10日,杭州市余杭区崇贤镇人大主席团第二十四次会议初审了崇贤镇2005年1至9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预算调整草案的报告,同意提请崇贤镇十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审查和批准。

在接到乡人代会通知的那一刻,镇人大代表沈国良有些纳闷:今年的人代会不是开过了吗?的确,参加一年一次的人代会是人大代表的思维习惯,而在年中举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依法行使预算执行的监督权和预算调整的审批权,这是余杭区人大常委会指导乡镇人大加强财政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实践。

迅速膨胀的“钱袋子”凸显人大监督的缺位

2004年8月到10月,正值盛夏酷暑时节。由余杭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维生、董吉人主持,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区财政局、区审计局负责人组成的调研组,就“乡镇人大财政监督工作研究”这一重要课题,深入15个乡镇,进行为期2个多月的专题调研。

这是一次探索性的调研。

此时,余杭区乡镇经济实力逐年增长,预算内外可支配财力迅速增加。2004年乡镇地方财政收入75800.66万元,为全区地方财政收入155780万元的48.66%,乡镇预算内外可支配财力达111416.87万元,预算内外合计支出112527.19万元。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乡镇财力还将进一步增加。

“一些经济比较发达乡镇的财力相当甚至超过中西部一个县、市的财力。2004年,有5个乡镇财政收支过亿元,乡镇可支配财力最高的已达到27500万元。”

当一份13000余字的调研报告出炉后,余杭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满意欣慰之余,也陷入了思索。

调研报告显示:乡镇财政预算编制质量不高,执行中变动随意性大,预算约束力不强,依法调整的法律程序不到位,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监督等等问题,仍然较为普遍地存在着。

乡镇财政是国家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加强对乡镇财政的监督,促进依法理财,是法律赋予乡镇人大的神圣使命。

但从实践来看,大部分乡镇人大除了在每年年初的人代会上听取乡镇政府关于上一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下一年度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并作出相应的决议外,平时对预算的执行情况了解不多,对政府的重大建设项目、大额采购项目、大型活动支出等情况更是知之甚少。

乡镇经济发展了,“钱袋子”鼓了,人大监督如何跟上?这是乡镇人大新形势下不可回避的难题。

制度先行

现行法律法规对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主席团监督财政的职能规定较为原则,并没有对乡镇财政监督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条款,乡镇人大普遍反映很难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具体监督。崇贤镇人大主席董复新坦言:“乡镇人大财政监督在实践中存在很多困难,其原因有三:一是财政预决算监督难被理解;二是没有监督机制促成经常监督,措施乏力;三是代表对政府财政运行知情困难。”

怎样为人民管好“钱袋子”?基层人大迫切需要相应的规定和办法。余杭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达成共识:要实现从程序性监督向程序性和实质性监督并重的转变,必须创新乡镇人大监督财政工作的新思路。

2005年6月24日,余杭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监督乡镇财政工作的意见》。一项旨在加强和规范乡镇人大财政监督的制度出台了。

列席会议的闲林镇人大主席张桂林喜形于色:“乡镇人大财政监督有了尚方宝剑!”

负责起草意见草案的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何尧森介绍说,《意见》既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又具有一定创新意义。

《意见》针对现行法律法规对乡镇财政的监督规定较为原则,实际中难以操作的情况,就乡镇人大及其主席团对乡镇政府财政预算的职责、主要内容和要求作出了具体的规定,重点突出乡镇人大对预算的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的审查和批准、财政决算的审查和批准、乡镇财政性资金重大项目、乡镇公有资产经营管理、乡镇政府债务管理等监督内容。

《意见》规定,乡镇财政实行综合预算管理制度,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年度中期,乡镇人民政府应向乡镇人大主席团报告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调整应提请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查和批准;单项支出在5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和一次性安排10万元以上的支出应报乡镇人大主席团备案。

《意见》还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向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公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和政府负债情况,报告政府负债要分经常性支出负债、建设性支出负债和其他形式形成的负债,同时报告债务偿还计划和措施。

列席会议的一位区人大代表认为,《意见》是为乡镇财政工作带上了“紧箍咒”。充分发挥乡镇人大财政监督的职能,将使乡镇财政比以往更加透明、公开,有利于促进政府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三镇率先尝试预算监督

《意见》出台以后,从2005年10月起,余杭区崇贤镇、仁和镇、闲林镇人大率先开展了对乡镇预算的监督。

2005年10月30日,崇贤镇十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如期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查崇贤镇2005年1至9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预算调整草案的报告,审查和批准2005年预算调整草案的报告。

副镇长胡金根向大会作报告。崇贤镇2005年1至9月份,镇财政收入完成总额8618万元,完成预算的83.5%,预算外资金收入9087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8536万元),为预算的118%。1至9月份镇财政预算内外可用资金完成总额11208万元,完成预算的103.4%。1至9月份镇财政预算内外支出总额5902万元,为预算的54.5%。

报告建议预算调整:全年财政总收入由年初的10320万元调整为10520万元,比年初预算收入总额增长2%;财政可用资金由年初预算的10836万元,调整为14393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3557万元,增长32.8%;镇财政支出总额由年初预算的10830万元,调整为12071万元,比年初预算支出总额增加1241万元,比年初预算增长11.5%。

全体会议后,镇人大代表分成9个组进行审议。

“9个月里支出预算执行为什么只完成预算支出总额的54.5%?”“如何保证财政可用资金调整为14393万元?”代表们纷纷提出疑问。

胡金根回答说:“预算支出没有达到四分之三,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如:前村港河道整治征地和作物补偿还没有实施、河道水环境治理正在实施当中;二是崇杭大道西延工程正在启动;三是农居点建设基础设施投入还没有审计,待结算审计后作内部转帐。至于财政可用资金调整,主要是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增加,来源于向阳地块土地出让金收益。”

多数代表更关心预算调整草案中财政支出增加的1241万元。镇人大代表普遍认同调整预算支出是本着财政可用资金“量入为出”的原则和公共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进行安排的,草案中追加用于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910万元,主要是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城市维护设施和改善交通条件等方面的投入,占到追加支出总额的73.4%,代表们对此感到满意。

一位来自教育系统的人大代表认为,追加教育事业费511万元,由年初预算2793万元,调整为3304万元,既说明政府对教育事业是高度重视的,也表明基层财政对教育的负担是沉重的。

一些代表提出意见建议。来自农村的代表们对追加农业、水利事业费37万元,用于农村河道水环境污染整治表示认可,同时建议还应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有的代表建议要加大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有的代表建议在降低政府行政成本上下功夫。胡金根和镇财政所的同志都一一作了认真记录。

最后,会议以举手表决方式通过了关于崇贤镇2005年1至9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预算调整报告的决议。

2005年11月15日,仁和镇一届人大七次会议听取和审查关于2005年1至9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财政预算调整草案的报告,并作出了批准财政预算调整报告的决议。根据批准的预算调整报告,财政总收入从年初预算的8200万元调整为8670万元,财政可用资金从年初预算的6854.66万元调整为8114.66万元,追加支出1259.23万元,其中专用经费859.23万元,主要用于抚恤社救费158万元、入城口工程以及道路桥梁等工程支出400万元、水利设施50万元、土地整理配套198万元等。

2005年11月18日,闲林镇人大主席团召开会议,初审了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并提交各镇人大代表小组分组审议,审议意见由镇人大主席团向镇政府提出,并向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审查工作。

代表们普遍认为,通过依法听取和审查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调整方案,严格执行法律程序,提高了政府预算的透明度,减少了预算执行、调整的随意性。

财政监督向程序性和实质性并重迈进

余杭区及乡镇两级人大的探索和实践,使乡镇人大对财政的监督不仅仅停留在每年人代会上听一次报告、作一个决议的程序性监督的层面,乡镇人大财政监督向程序性和实质性监督并重迈出了重要一步。

余杭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维生认为,三镇的率先实践对乡镇人大财政监督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是初步实践了乡镇预算的经常性监督机制,乡镇人大主席团较好地履行了闭会期间对预算监督的职能;二是乡镇预算的调整进入依法调整的轨道,较好体现了预算调整的法律性和程序性;三是有效扩大了乡镇人大代表对乡镇预算执行的知情权,使人大代表的财政审议能力得到提升。

但余杭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也认识到,乡镇人大财政监督离刚性监督还有相当距离,监督流于形式、体制缺陷、缺乏业务支撑等问题依然存在,乡镇人大财政监督工作仍需在实践中不断规范提高。余杭区人大常委会将加强对乡镇人大财政监督的指导,及时总结和完善乡镇人大财政监督机制,使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得到推广和应用。

2006年1月,余杭区人大常委会下发关于2006年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明确要求各乡镇人大“加强对乡镇财政预算的监督,依法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调整报告,加强对乡镇公有资产经营管理的监督,开展对乡镇政务公开的监督检查”。

乡镇内审工作总结篇6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县财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市局各位领导、兄弟区县各位同仁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忱的欢迎。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县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推进“乡财县管”

根据省市财政“乡财县管”的相关要求,我县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不断完善管理办法,探索出“收入统管、支出统核、预算统编、资金统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乡镇财政管理模式,并不断完善,有序推进。

(一)强化监管职责。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财政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组织收入的职能淡出,分配职能弱化,根据这一变化,我们赋予乡镇财政所对辖区内行政事业单位和村级组织财务收支直接监管的职能,加大乡镇财政监督责任。对乡村两级的收支管理、专项资金、集体资产、债权债务管理、“一事一议”资金等实行按月审查,按照财政监督检查程序和检查文本进行,发现问题,逐一登记,并限期整改。重大问题由县财政监督检查局或其他有权部门实施检查,乡镇财政所配合。这样让乡镇财政所在乡镇财政监管上有担子、有压力、有作为、有威信。

在赋予监管职责的同时,更强调乡镇财政的服务意识,要深入基层单位,深入乡村院户,调查了解财务状况,研究解决财务问题,寓管理于服务,寓监督于服务。

(二)强化限额管理。对乡镇公用经费,主要包括办公水电费、邮电通讯费、差旅交通费、会议费、业务接待费、培训费、取暖费、简易维修费、日常设备购置费、场镇建设管理费等实行“总额控制、分项限额、超支不报、节余留用、乡财乡用、县级监审”的限额管理制度,明确界定公用支出标准、支出范围。年度限额总额由县财政局结合当年可分配财力,根据乡镇综合预算财力及相关因素系数综合测算确定。乡镇按时间进度按月向财政局报送用款计划,财政在认真审核并不突破限额的基础上,拨付公用经费到乡镇。各乡镇建立了公用经费包干管理制度、指标台帐管理制度、“一单五签”审核制度、民主理财议事制度、定期张榜公布财务制度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实行公用支出限额管理,既确保了乡镇机关正常运转,压缩了行政运行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又有效地遏制支出膨胀势头,杜绝新增不良债务,纯净了党风和社会风气,推动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三)强化用款申报。乡镇政府机关的资金使用,实行按月申报制度,由乡镇政府按年度预算和项目预算按月向县财政局申报资金使用计划;县财政局乡财股根据乡镇上报的资金申报计划,结合乡镇预算指标结余情况,审定当月的用款额度,对无预算、无项目的申报一律不予安排资金;国库支付中心根据审定的用款额度,在申报期间内根据资金性质足额拨付乡镇财政所相应帐户;涉及政府采购事项的须报送政府采购相关资料到财政局采购办,采购办审定后,由国库支付中心拨款到采购专户,实施采购后与乡镇结算搭帐。乡镇政府根据县财政局拨付的资金,必须按申报审定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变更资金用途,若因特殊原因需调整用途的必需实行申报,报县财政局备案。坚持“一事一报”申报制度。乡镇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发生的特需事项需新增支出,乡镇人民政府报县人民政府审定后追加预算,乡镇不得擅自立项发生新的债务安排支出。

乡镇中小学校的公用经费、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等的使用,由乡镇中小学校,按月向县财政局提出用款计划,县财政局审定后,按审定金额、按资金性质拨付资金,涉及政府采购的资金拨付,须报送政府采购相关资料。

严格把超预算、超规模、超计划等无序用款、寅吃卯粮的现象杜绝在之前,优化了预算执行。

(四)强化网络监控。过去对乡镇帐务的监审是每月月初由乡镇财政所将上月的帐表据册一并送到财政局乡财股接受审核,工作量相当大,也极不方便。在网络平台搭建好后,我们以金财网络为平台,对乡镇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财政政策、财经纪律、财会制度的执行情况,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各种惠农政策的兑现情况,五保孤儿、优抚救济、救灾资金的落实情况,收支的合理合规合法情况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和指出问题,提出纠正整改意见,对问题严重的进行典型解剖和严肃查处。为及时撑握乡镇的财务收支状况,了解乡镇债务运行情况,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最为准确的数据,我县分帐套统一设置了预算报表、行政单位报表、事业单位报表、债务专帐报表,通过乡财县管软件,自动生成各个时期的统计报表,不需乡镇汇总上报,县局通过网络会计核算,自动提取各帐套的报表,在此基础上要求各乡镇必须做到“四个按月”,即:按月做帐、按月结帐、按月监审、按月汇总,并将“四个按月”工作纳入对乡镇财政所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动态审核,把过去的事后监审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审,不但强化了乡镇财务监管,规范了乡镇财务行为,严肃了财政政策和财经纪律,较好地执行了财务会计制度,而且培训了广大财务人员,提高了广大财务人员的理财自觉性、理财水平和会计业务素质。

二、完善“村财民理”

过去的村级财务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包包帐”、“坨坨帐”、“断头帐”盛行,各种财务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各种矛盾纠纷层出不穷。在全面清理核实、充分解决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坚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原则,实行“村财民理乡监管”。

(一)保障运行。建立村级运转最低财力保障制度,对村社干部误工补助按编预算经费,并建立逐年递增机制;取消或减少社干部,由村干部兼职兼薪,提高待遇;在保证村社干部工资的基础上,每村还安排3000元的公业务费、4000元的绩效考核奖励资金,核定村干部养老金统筹到“村干部保险基金”专户,村平预算3000元的村道路养护补助,验收合格后实行以奖代补,用财政的手段保障村道路畅通;取消村级各种负担,特别是项目资金配套;加大对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支持力度,配套资金解决远程教育所需设施设备,大力支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二)精细管理。每年年初,村民委员会根据财政口径、政策依据、村民大会决议、认真编制村级预算,将财政补助收入、上级专项资金、“一事一议”资金等收入全部纳入村级预算,形成一套完整的村级财务预算,对各项收入来源、支出项目实行“一表清”,一村一本,装订成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乡镇会计核算中心、财政所各执一份。村级预算由乡镇政府批复,批复下达后实行村级支出精细化管理,按月由乡镇直发“四职”干部误工补助,纳入村级财务预算和体系;对村的公用支出按县财政核定预算分配到村,实行“限额管理、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对村级公用支出实行支出事项、标准、范围“三明确”;在村级支出预算执行中,建立了大宗商品和劳务采购制度。

(三)民主理财。实行村级民主理财制度,村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研究制定本村的财务管理制度,拟定本村经费预算草案,对当期或上期的财务收支进行汇审汇签;审核专项资金支出的工程合同、施工方案和工程验收、结算明细表。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对村级财务收支、预算执行、债务增减、“一事一议”资金的筹集使用等财务事项,每季度向村民大会报告、张榜公布,并向村民征求意见,充分接受群众监督,保障村民的参与权、知情权、话语权,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和谐。

(四)强化监管。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熟悉情况、方便快捷的优势,对村级的收支管理、专项资金、集体资金、债权债务管理、“一事一议”资金实行按月集中到乡镇财政所审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三、规范集中核算

(一)规范银行帐户。统一帐户管理,乡镇政府和财政所只在当地信用社开设4个户,即总预算的工资专户、一般费用户(核算乡镇公业务费及其他项目资金)、偿债资金专户、政府机关经费户;政府各部门、卫生院和村级组织均不再单独在银行开设任何账户,乡镇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在当地信用社开设资金结算账户,实行村级资金集中支付。乡镇中小学校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在银行开设教育经费专户,由财政所、学校同时在银行预留印鉴,取消中小学校原在银行开设的帐户。

(二)规范资金管理。规范资金审批程序,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所有支出单据必须写明用途,并须经手人签名,验收(证明)人作证(签名),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对手续不全或不合理开支,报账员有权拒付,核算会计有权拒绝入账。

(三)规范会计核算。认真落实财政部《关于开展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我们实行“村财民理乡代记”的会计记账制度。乡镇所辖各行政事业单位和村级组织等会计主体委托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实行记账,各单位、村设报帐员,报帐员定期将财务收支单据报乡镇会计记账。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实施财政会计监督,由县财政局对所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动态监管。会计核算中心坚持“按月做帐,按月结帐,按月审核,按月报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定期向各单位和村提供相关财务报表,并定期深入各委托单位核对帐目、处理财务问题、监督单位财务公开情况。

四、加强债务控管

(一)清理锁定。按“理清往来、挤干水分、锁定债务、建立台账”的工作方法,在清理过程中严格执行七个“不允许”,即:不允许有一笔往来不合、不允许有一笔移交不清、不允许有一笔待查款、不允许有一笔待结算款、不允许有一笔红字余额、不允许有一笔百元以下的债权债务、不允许有一笔呆坏账。对乡村社债权债务进行彻底清理,并严格锁定,规范建立债权债务台帐,加强对锁定旧债的管理工作。同时实行县乡联网,以金财网络为平台,由县财政局对乡镇债务实施动态监管。

(二)核算分离。一是建立债务专帐会计核算体系。建立政府性债务专帐,其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政府性债务的形成、偿债资金的筹集、债权的清收、核销等。根据20xx年已清理锁定的乡镇政府性债务余额,包括债权、债务、净结余,从原经常性收支会计核算帐务中剥离,划入债务专帐,作为债务锁定的期初余额,并同时将清理的有关债务资料一并移交会计专帐核算经办人员,作为债务资料存查依据,凭相关资料建立债务专帐。同时,为了适应债务专帐的会计核算,遵循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主体,对有关科目核算内容进行统一规范,以便于债务统计、汇总分析。二是开设债务结算专户。各乡镇在乡镇信用联社开设债务结算专户,归集债务资金筹集,兑付偿还债务,无论是乡镇自筹,还是县级财政拨付,债权资金的清收一律进入偿债资金专户,对筹集的偿债资金,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分配偿付债务,对偿付对象张榜公示后,通过专户直接兑付到债权人。三是建立债务专帐会计报表体系。为了掌握乡镇债务静态、动态情况,统一设置了乡镇政府性债务统计报表,通过乡财县管软件,自动生成各个时期乡镇政府性债务统计报表,不需乡镇编制,县财政局通过网络会计核算资料,自动提取债务报表。四是实施电子网络动态监控。以金财网络为依托,以乡财县管软件为技术支撑,把乡镇政府性债务专帐的会计核算,纳入乡财县管软件管理范筹,对现有乡财县管软件进行了开发,统一预置了债务会计报表体系,实行网络会计核算,县财政局相关股室直接可以调阅乡镇债务专帐,根据需要生成债务报表,随时监控乡镇债务动态情况,有效控制乡镇债务无序增长。

(三)有序化解。坚持按“轻重缓急、公开透明、先本后息”的原则偿付债务,民间借款的本金未偿付清前,一律不得偿付利息,严禁息转本。在化债资金筹措上,县财政按当年一般预算财力总额的5%安排乡镇化债资金,并依法积极清收债权化解债务,处置政府性闲置资产清偿债务,清理三角债务核销债务等,对口安排已负债建设的项目资金对应偿付债务,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财力化债。在化债资金分配上,既考虑全县面上债务,按负债权重比例化解,又考虑个别特殊困难,按轻重缓急先个人后单位原则。所有化债资金一律通过偿债专户、封闭运行,直接到债权人。

(四)严控新债。对乡镇债务的管理坚持“一事一报批”制度,乡镇政府新增债务发生报经县政府审批。清理锁定的债务余额,除债务利息增加债务外,乡镇不得新增债务项目和新增债务余额;债务专账只核算原锁定的债务项目和余额,新发生的债务项目和债务不得进入债务专帐核算。对当年发生的新增债务,列入经常性收支会计核算,年度终了后,由乡镇政府向县委、县政府专题报告新增债务的原因和偿债规划与措施,并抄报县纪委、组织部、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对擅自新增债务的乡镇,将按〔20xx〕39号文件规定严肃处理主要责任人。对村社债权债务进行彻底清理,砍减高息、挤干水分、处置假性债权债务,在此基础上规范建立债权债务台帐,锁定村级旧债。坚持“凡举债必交村民讨论通过、必报乡镇审批”的原则。过去擅自举债、乱举债、滥举债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五)逗硬考核。一是建立债务决算制度。县财政局统一印制年度债务决算报表,乡镇政府根据当年总预算帐、政府机关收支帐、债务专帐核算情况,向县财政局编制当年债务决算,决算报表必须乡镇主要领导审签后方能报送。二是树立化债政绩观。县委、县政府把乡镇政府债务化解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任期政绩考核和离任审计内容之一。定期对乡镇政府性债务控制、化解情况实行通报,并纳入县财政预决算报告的内容,向县人代会报告。三是完善了债务管理奖惩机制,对控管债务有措施、增加债务有审批、化解债务有成绩的乡镇实行以奖代补,在化债资金的分配上给予优先考虑,对化债违规操作、债务无序增长的乡镇,协同有关部门追究乡镇主要负责人的纪律、行政、经济责任。

乡镇内审工作总结篇7

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村级财务行为,严肃财经法纪,切实保护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除集体经济发达的村外,村级财务实行乡镇“双代管”。区、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分别负责全区各乡镇村级财务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区区域内按行政村设置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包括村民委员会代行其职能的。(下同)

第四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坚持下列基本原则:一是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二是要适应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特点;三是实行计划管理和民主管理;四是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办事业的原则。

第五条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建立健全以下八项财务管理制度。一是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二是产品物资管理制度;三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四是有价证券管理制度;五是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六是财务报表和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七是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八是财会人员管理制度。

第六条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要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各项收支活动要做到手续齐全、内容合理;平时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年度终了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财产清查。

第二章民主理财

第七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坚持民主理财的原则,以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财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第八条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以其成员代表为主,有村干部共同参加的民主理财组织。民主理财组织应定期召开理财会议,认真听取和反映全体成员对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九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大财务事项,应先报乡镇农经站审查,并经乡镇人民政府复核,经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主要包括:1.村集体经济组织筹集的资本在特殊情况下需要抽走的;2.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大额借债;3.由于债务单位撤消,依照民事诉讼法确定无法追还,或由于债务人死亡,既无遗产可以清偿,又无义务承担人,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的核销;4.大、中型固定资产的购置、变卖和报废处理;5.大额对外投资项目;6.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会人员的任免和调换;7.计划外较大的财务开支项目;8.主要生产项目的承包办法及承包指标;9.其它重大财务事项。

第三章财务公开

第十条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和健全财务公开制度,按月进行财务公开,业务量少的村也可按季度进行财务公开。

第十一条进行财务公开前,应对全部财产、债权、债务和有关帐目进行一次全面核实,对收支凭证进行认真核对。核实、核对工作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主持,由村主管会计负责具体业务。同时要认真研究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公开重点。

第十二条公开的内容应经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民主理财小组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共同审核并签字后,提交乡镇农经站审核,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审定。

第十三条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既要详细全面,又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便于群众了解。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各项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农户承担的农业税及附加以及筹资筹劳、集资款、水费、电费等。

第十四条村级在财务帐目张榜公布后,村主要负责人应安排专门时间,接待群众来访,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做出解释。

第四章乡镇代管村级财务

第十五条村级财务实行乡镇“双代管”是指村集体的帐薄、凭证和现金、存款由乡镇农经站代记、代管,所有权仍属村集体经济组织。

第十六条村级财务实行乡镇代管后,村级应保留现金日记帐、财产物资登记薄、债权债务登记薄、内部往来登记薄等财务会计帐薄,乡镇农经站应设置总帐、明细分类帐、现金帐和存款帐。

第十七条村级财务实行乡镇代管后,村级只设置一名财会人员,负责办理村级的财务事项、登记有关帐薄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安排的其它相关工作,并按区、乡镇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向乡镇农经站按时报帐。

第十八条乡镇政府要配备具有一定财务会计知识的业务骨干从事代管工作。人员设置包括总会计一人、记帐员一至二人、专职出纳员一人。人员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度,各乡镇要制定工作人员的具体岗位责任,明确分工,具体工作由乡镇农经站站长主持负责。

第十九条区业务主管部门要定期对代管业务人员进行培训,每年至少一次,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区业务主管部门可根据业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定期进行工作考核和业务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乡镇政府不得再任用其从事此项工作。

第二十条乡镇代管村级财务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工作责任制度。主要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财务报表和财务档案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等。

第二十一条乡镇代管村级财务要按照规定设置财务帐薄、记载财务事项、管理现金收支和保管有关档案资料,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报送财务报表。乡镇代管村级帐目、资金,要手续清楚、会计核算及时、帐目清晰、责任明确。乡镇农经站每月末(业务量少的村,可每季度一次)都要与村财会人员核对有关帐目和盘点库存现金,做到乡镇、村两级帐帐、帐证、帐款、帐物、帐榜五相符,如实反映村级财务状况,保护集体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第二十二条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村级各项收入的管理。村级各项收入统一由村财会人员凭乡镇农经站统一发放的专用收款票据收取,不得使用其它票据。收取的大额现金(一千元以上)应在当日内送交乡镇农经站,收取的小额现金可在3日内上交,村集体的资金收入不得坐支。乡镇政府要针对坐支和村干部直接经手现金收支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按时报帐等问题,建立约束机制。

第二十三条乡镇代管村级财务要严格有关财务手续。乡镇农经站站长和总会计要认真审核村级的各项支出凭证,不符合规定的票据严禁入帐。对违反财经法纪、法规及区、乡镇有关规定的支出,应查明情况,提请乡镇政府或有关部门处置。大额支出(一千元以上)与“三费”支出,须经乡镇政府主管领导审核后,才能入帐,其中大额工程支出还要有招标承包合同、工程预算等必备的附件。同时,要严格支取代管资金的审批手续,支取小额代管资金由乡镇农经站站长负责审批,支取大额代管资金由乡镇政府主管领导负责审批。不论是报销开支,还是支取各种款项,都要严格手续,手续不完备,出纳员不准付款,严禁白条抵库、公款私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挪用集体资金。

第五章审计监督

第二十四条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领导全区村级财务的审计工作。乡镇农经站负责本乡镇村级财务的审计工作。

第二十五条区、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可根据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派,开展专项、专题审计;可根据乡镇、村等有关单位的委托和要求,开展委托审计;可根据审计计划和工作方案,开展常规审计。

第二十六条区、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应根据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审计项目、计划和工作方案。

第二十七条审计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审计工作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打击报复。

第二十八条区、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在审计过程中有下列职权:

(一)要求被审计单位报送和提供财务计划、会计报表及有关资料;

(二)检查被审计单位的有关帐目、资产,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参加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会议;

(三)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调查,被调查的单位和人员应当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及证明材料;

(四)对正在进行的损害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和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有权制止;

(五)对阻挠、破坏审计工作的被审计单位,有权采取封存有关帐册、资产等临时措施。

第二十九条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后,应向其委派或委托的单位提出书面审计报告。重大审计事项和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重大问题的审计报告,应分别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

第三十条审计部门审定审计报告,作出审计结论和决定,通知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执行,并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向农民群众公布。

第三十一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如有异议,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审。复审期间,不停止原审计结论和决定的执行。

第六章财会人员

第三十二条农村财会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无正当理由,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调换。农村财会人员的任免和调换,必须按财务制度的规定,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并报区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三条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要领导不得兼任财会人员;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领导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财会人员。

第三十四条对村级财会人员,实行凭证上岗制度。凡是从事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证),凭证上岗。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要通过区主管部门的培训、考核,取得会计证后,方能上岗,否则,不得任用其从事财务会计工作。

第三十五条农村财会人员有权参与本单位各项财务计划的编制和参加有关生产、经营管理的会议;有权对本单位有关资金的筹集、使用和财产保管等方面的工作提出建议和进行检查监督;有权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财务收支情况,反映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有权不办理违反财务制度的收支;对认为是违反财务制度的收支,应立即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向乡镇业务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报告,要求处理,否则,追究财会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六条乡镇党委政府、乡镇农经站和村干部要支持财会人员履行工作职责,保证财会人员行使其工作权利,任何人不得打击报复财会人员。

第七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七条对遵守和维护财经法纪成绩显着的单位和个人,由乡镇人民政府或村党支部、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表扬或物质奖励。

第三十八条对违反财经法纪的单位和个人,由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违反规定的收支、用工和非法所得的收入,应根据审计机关的结论和决定,分别上缴国家或退还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

第三十九条对处罚不服的单位和个人,可向作出处罚决定机构的上一级机构提出申诉。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及其它有关人员,由乡镇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一)村干部不经财会人员,直接办理财务收支业务,坐支村集体收入的;

(二)村干部及村财会人员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三)拒绝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提供帐薄、凭证、会计报表、资料和证明材料的;

(四)阻挠审计工作人员依法行使审计职权的;

乡镇内审工作总结篇8

2005年年中,市总工会经审会组织对乡镇工会经审工作培训考察,感到工会财务工作亟待规范。在市总工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与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后,与市财政局联合发文,出台了《关于规范乡镇(开发区)工会委员会财务管理的通知》,使乡镇(开发区)工会财务管理实行了“四个统一、六个规范”,即统一银行开户、统一建立专账、统一会计报表、统一管理程序;规范了会计核算、审批权限、收费办法、票据管理、会计交接、档案管理。明确乡镇工会财务工作由乡镇财政所兼管,乡镇财政所的单位会计兼工会总账会计,现金会计兼出纳。实行乡镇(园区)工会与乡镇(园区)机关工会两账合一,统一管理分类核算,并全部实行会计电算化。该文件的实施全面规范了乡镇工会和乡镇机关工会的财务管理,彻底解决了乡镇工会财务管理混乱状况。同时,也为收好收足乡镇机关和乡镇中、小学校的工会经费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适应形势不断探索

2012年我市行政区域进行了重大调整,由原有的23个乡镇(园区)合并成六大园区、五个中心镇、一个乡。海门市总工会根据合并后的基层工会数和会员数决定全市除海永乡外,5个中心镇、6个园区全部成立了总工会。每个中心镇的回拨经费也由几万元上升为每年至少15万元,最多的将近40万元,全市一年的回拨经费超过了200万元。如何管好用好这一大笔经费,为推进我市工运事业的发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是我们市总财务部研讨的重要课题。在2011年各乡镇(园区)年度决算汇总表上发现,2011年底全市各乡镇(园区)工会账面滚存结余高达200多万元,相当于我们拨下去一年的经费。通过调研,发现有少数乡镇工会主席没有工会经费使用的审批权,甚至个别乡镇还有镇机关工会挤占镇工会经费现象等,因此完善乡镇(园区)工会经费管理势在必行,这也是乡镇(园区)工会的迫切愿望。2012年乡镇(园区)财政所按照省财政厅的统一要求,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集中支付,辖区内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全部撤销。当时工会账户也在撤销之列。通过与市财政沟通协调,考虑到工会银行账户单独设置具有较大影响,以及合并后的六大园区、五个中心镇工会的经费也是一个不小数字的情况,海门市总工会成立了“工会财务服务中心”,为乡镇(街道)园区、系统工会提供服务。

三、集中核算完善管理

乡镇内审工作总结篇9

一、总体思路

围绕“两城”建设和“两型社会”示范点建设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龙头作用,狠抓规划重点,力克管理难点,勇创建设亮点,加强对乡(镇)、村土地和空间资源利用的指导和调控,依法有序推动乡(镇)、村各项建设,为建设“一区三中心”和打造“五个新”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精心组织完成各乡(镇)、村的规划编制任务;依法加强对乡(镇)、村组规划管理,切实规范村民建房行为;进一步理顺乡(镇)、村规划管理体制,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努力实现违法建设零增长。

三、组织领导

成立乡(镇)、村规划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欧阳建华担任顾问,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李建军任组长,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靳卫,区政府副区长陈四清、廖仲华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区发改局、市规划局分局、区农办、区财政局、区住建局、区城管局、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分局、市环保局分局等部门和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分局,由王道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四、工作重点

(一)规划编制工作:

1.完成全区所有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并报市政府批准;

2.完成华塘镇、鲁塘镇、石盖塘镇、保和镇等重点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3.完成重要区域、重要节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如高壁综合大市场、小埠生态园等;

4.完成重要交通干线(大道、南岭大道、107绕城线、X090线、X057线等)两厢控规及沿线村庄规划;

5.完成其他乡镇所在地的村庄规划。

(二)规划管理工作:

1.依法行政,实行阳光审批,杜绝暗箱操作。各乡镇要严格执行乡(镇)、村(组)规划编制、审批制度。规划建设各项活动均须按规定到规划部门办理规划报建和审批手续,统一由市规划局分局负责受理、审批。

2.规范村民建房行为,探索新农村建设新模式。严格按《区农村住宅建设设计图集》,对村民建房实行“四统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屋顶样式、统一外墙色彩)。原则上,做到“一村一规划一图纸”。通过几年努力,形成我区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

3、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实现违法建设零增长。完善乡(镇)、村规划综合执法体制和制度,建立区、乡镇、村组多级巡查体系,健全巡查网络,对规划内的各类建设活动实施严格管理,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

(三)规划监督工作:

1.明确监督职责。市规划局分局应健全乡(镇)、村规划管理监督检查制度,加强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各乡镇应加强乡镇、村庄规划实施的监督,责令停止违法建设行为,对逾期不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及时查封施工现场,组织,并配合市规划局分局、有关执法部门予以处理。居(村)民委员会发现本区域有违法建设行为的,应予以劝阻,并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和有关执法部门报告。

2.强化责任追究。对违法建设查处不力的,要及时通报,每半月通报一次,并报区主要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区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规划许可、审批和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对未经许可、不按规划审批及不按规划实施的有关领导和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乡(镇)村规划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规划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与协调指导,及时调度处理发现的问题。各乡镇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乡镇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负责本辖区规划管理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要制定方案,出台措施,明确责任,确保本辖区的规划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规划宣传。区级媒体要开辟专栏,加大对规划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有关职能部门和各乡镇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抓好纵深宣传,讲清规划报建审批程序,讲透未批先建、不按规划实施等违法建设行为的后果及法律责任,杜绝违法建设行为。

(三)加强规划编制。规划编制工作是各乡镇的法定职责。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并报市政府审批;建制镇编制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报区政府审批,为建设项目顺利落地提供依据。各乡镇要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土地、体现特色的原则,完成乡(镇)、村规划,引导村民按规划建房。

(四)规范审批程序。村民建房,依法按下列程序和时限办理:

1.建房申请人到乡镇人民政府领取《市村(居)民住宅规划建设管理系列表》,如实填写有关内容,经村组签署意见后并准备必备资料报乡镇人民政府初审。

2.乡镇人民政府对材料齐全且符合建房条件的,应立即受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应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乡镇人民政府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市规划局分局。

3.对符合建房和规划条件的村民建房申请,市规划局分局依法按程序办理相关规划手续。在乡镇规划建设区外的,自受理《村民住宅建设用地规划审批表》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在乡镇规划建设区内的,自受理《村民住宅建设用地规划审批表》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自受理《住宅建设工程规划审批表》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免费提供区政府统一组织编制的建筑设计图纸。

4.村民须在办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乡村规划许可证后才能进行建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乡村规划许可证》发证后10个工作日内,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牵头,会同区相关部门共同进行现场放线定位。

乡镇内审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乡财县管在我镇实践与思考

我县财政局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的通知,结合我县的实际,于2007年11月制定了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实施方案,2008年1月对我县15个乡镇实行乡财县管乡用体制改革。改革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乡镇政府预算管理权不变;乡镇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债权债务主体不变,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财政管理方式。

1、我镇具体做法

1.1、账户设置

取消镇政府各部门在各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账户,由县财政部门在金融机构统一开设“结算专户”和“专项支出户”、“经费支出户”。“结算专户”用于核算县财政部门拨入的待结算资金、上级部门拨给镇的各项补助金、镇收取纳入预算外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收取的各项往来款项等,由县财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专项支出户”用于核算各类有特定用途的专项资金支出活动,“经费支出户”为基本户,用于核算除“专项支出户”以外的支出。

1.2、集中收付

镇政府组织的预算内收入缴入县金库,预算外管理的非税收入缴入财政“结算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镇所有支出由镇政府以年度预算为依据,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优先保障人员工资,提出用款计划,送县财政审核、镇长审批后,由县级财政部门将资金拨入“专项支出户”或“经费支出户”,由镇政府按规定使用。

1.3、票据统管

使用财政统一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实行票款分离,由财政预算经办员负责开票,领用,缴销,各项款项按规定及时解缴,并按月领核财政票据。

1.4、账套设置

乡镇总预算会计账套,由县财政局设置总账,以各乡镇为单位设置明细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套账由乡镇统一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合并设置总账,按乡镇原来政府及七所八站独立核算范围和支出明细科目分别设置一级、二级明细账。用于记录和反映单位预算内外资金收支活动,按县财政局要求乡镇使用统一财务软件记账。

1.5、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

设乡财核算中心,财政所长任核算中心主任,配预算经办员一人,也就是原总预算会计,负责镇政府综合预算和决算的编制,负责行政事业性收费发票的领发和缴销管理工作,负责审核汇总所属预算单位报送的分月用款计划。政府总会计一名,主要负责设置政府及所站会计账簿、登记总账、明细账、实施会计监督,设总出纳一名,七所八站设财务报账员各一名。

2、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取得成效

2.1、规范了收入管理

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撤消了镇政府七所八站银行存款账户,使用财政统一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乡镇组织的预算内收入缴入县金库,预算外管理的非税收入缴入“结算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从源头杜绝了乱收费,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违纪现象,有效地防止政府及各部门所站截留、坐支,挪用资金等不良现象发生。

2.2、加强了支出管理

我镇所有支出由镇政府以镇年度预算为依据,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原则,提出用款计划,送县财政审核、镇长审批后,由县财政部门将资金拨入“专项支出户”或“经费支出户”,由镇按规定使用,镇政府明确乡镇支出范围,制定财务包干方案,规定部门所站开支标准,严格执行镇长一把笔审批制度,严格控制会议、招待、小车、电话等费用开支,杜绝虚假发票报销现象发生。

2.3、提高了财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乡财县管改革实施后,政府制定了乡财县管业务操作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针对我镇所站和各社区制定了财务包干方案,规定了费用开支标准,明确审批权限范围,加强了财务监督,镇编制用款计划,申请拨款等全部通过网络操作。镇总预算会计,行政事业会计记账运用财政局统一的华兴财务软件统一核算,由电子记账取代了手工记账,规范了会计科目,核算方法,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

2.4、遏止了乡镇债务的增加

乡财县管改革实施后,我镇财政收支纳入了县级财政监督管理,财政收入及时上交国库,严格控制支出,严禁随意举债,县财政局要求清理债权债务,建立债务台账,锁定了以前债务,控制债务规模,对乡镇债务实行动态管理,在不增加新债的同时,镇政府每年要有还旧债计划。

3、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存在的问题

3.1、乡财核算中心机构虚设

按上级财政要求增设乡财核算中心挂靠财政所,配备预算经办员,政府总会计、出纳等相关人员,开展乡财核算工作。但从运行中看乡财中心未能发挥职能作用,我镇仍按旧模式,政府会计,出纳设镇财务室归属政府办,财政预算经办员归属财政所。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人员岗职责不清,办事推诿扯皮,工作经常出现脱节现象。

3.2、乡镇领导及部门负责人思想上有抵触情绪

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后,打破了长期以来由乡镇自主核算的分散管理模式所形成的财权分配格局,乡镇领导因担心财权的削弱,在思想认识上一时难以到位,政府所站负责人思想上有消极抵触情绪,一方面对撤销七所八站银行账户不能接受,他们习惯独自开小灶过日子,另一方面他们对收入上交财政结算户,财政统一开票,用款还要向财政申请调度,这些繁锁的程序让他们觉得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