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总结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7:00

地震总结报告篇1

**县地震局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情况总结报告

自3月份下旬以来,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在县委学科办和县委第二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县地震局紧密结合部门实际,组织全局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热情、求真务实的态度,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完成了三个阶段,即学习调研阶段、分析检查阶段、整改落实阶段规定的各项规定动作,创造性地开展了自选动作,提高了全局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操作力和创新力,解决了一些制约和阻碍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科学发展的问题,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现将我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效

实践活动重在学习,贵在实践,通过近半年来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我局实践活动取了明显成效。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为:满意。满意率达100%。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满意率达100%。对整个活动满意率达100%。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高了认识,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通过近半年的学习实践,我局党支部和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为什么要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从思想上提高了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全局上下形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浓厚氛围,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大增强,为今后深入持久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xx年以前,由于诸多原因,我县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工作尚未全面开展,严重制约了全县防震减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针对这一情况,局党支部把统筹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协调发展,自觉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防震减灾工作的各个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全县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二)强化了地震监测预报的基础地位,不断打牢防震减灾工作基础

一是地震监测点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十五”期间的建设,我县地震监测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现有由1套水温、1套水氡观测仪组成的数字化前兆观测网。

二是地震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根据常规工作主要抓好规范和提高的思路,20xx年我局制定了《**县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管理制度》和《震情监测值班制度》,对地震微观观测、宏观观测、震情跟踪监视、震情会商、震情通报、震情报告、震情值班等工作进行了全面、详细、具体的规定,做到了工作有记录、管理有规范、评比有标准。及时收集核实各种宏、微观异常现象,组织开展震情会商编制震情跟踪工作月报,按月上报州地震局。

三是地震群测群防工作进一步强化。结合我县地壳结构特点和水利设施的分布情况,在原有模拟仪器和数传仪器监测的基础上,分别在板桥河水库附近、五者水库附近、既比村附近设立了三个宏观观测点,对水体及动物进行24小时宏观异常监测,形成地震宏观监测网络,成为捕捉大震、近震、临震信息的前哨,已成为我县地震监测预报工作重要的组成部份和不可替代的力量。

(三)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防震减灾服务民生工作有突破

按照实践科学发展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要求,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调动一切力量和资源,集中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有:

一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抽调专人入住县行政审批中心,把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作为震灾防御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紧紧抓住《云南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条例》颁布实施的机遇,进一步加强汇报协调,努力使有关部门、领导形成共识,齐心协力推进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至八月份,共办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核16件,接受有关建设物抗震设防要求审核等工作情况咨询6次。地震行政许可审批工作进入规范化轨道。

二是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蓬勃开展。在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我局在经费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安排专项经费,印制地震科普宣传材料7万份,并联合县教育局、县科学技术协会,深入各中小学发放防震减灾科普常识手册,开展课堂地震知识专题讲座,大力宣传防震减灾科普常识,截止5月20日。共发放防震减灾宣传手册、宣传单7万余册(份);召开专题培训、讲座200余次;张帖宣传标语40余条;播放地震科普影视资料350余分钟,达到了“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的目的。通过各种形式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促进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有了新的提高。

(四)加强了地震应急管理工作,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地震应急预案管理进一步规范。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做好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属各部门二级地震应急预案报送审核、备案工作。截止目前已对17个乡镇、部门的预案进行了审核、备案,二是采取中心校区具体落实,地震部门具体指导,各学校具体负责实施的原则,全面推进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及防震避险演练活动。活动共参加防震避险疏散演练师生7万余人,进行防震避险演练100余场次,通过活动使我县在校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显著增强。

(五)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全体党员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核心与内涵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全面引领和指导我们所从事的防震减灾工作十分重要。认识到要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学好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通过党支部集中学习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党员干部思想境界有所升华,理论水平有所提高,发展思路更加开阔,努力做到把科学发展观学懂弄通,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六)党性修养和干部作风面貌进一步提高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局党员干部认真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使得机关的工作作风和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呈现新的变化。一是政治立场更加坚定。在学习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主动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不符合中央政策要求、不符合群众期望的观念和做法,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保证上级党委各项政策措施的全面贯彻落实。二是工作作风更加扎实。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全局党员干部工作热情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使得各项工作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机关工作作风有了进一步的转变。三是勤政廉政更加自觉。全局党员干部主动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用于理论和业务学习,想大事、办实事、抓落实、促发展,认真执行廉洁从政八项规定,树立了“勤政、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一是组织全体党员到挂钩联系点,开展“五个一活动”征求群众意见、宣讲惠农政策、走访困难群众、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并从极为紧张的经费当中挤出五千元钱,建立了农村党员创业激励基金,帮助挂钩联系点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使基层人民群众确确实实的得到实惠。二是“6·14”冰雹灾害发生后,全休干部职式心系受灾群众,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踊跃捐资为灾区受灾群众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支持受灾群众救灾复产,全局干部职工捐资550元,汇到县民政局,由县统一安排救灾。

二、主要做法和体会

活动开展以来,我局党员、干部职工始终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务实的态度、创新的精神,积极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扎扎实实完成各项规定动作,使活动圆满结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做好部署动员,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机构,加强领导。我局党支部在接到上级文件后,我局在参加了县委的动员大会后,于28日下午召开局党支部专题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州、县委有关精神,研究部署我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准备工作。成立了由党支书记任组长,党支部委员为成员的**县地震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并下设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局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事宜;二是结合实际,制定方案。3月27日印发了《**县地震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泸震发〔20xx〕8号)、《**县地震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泸震发〔20xx〕9号),3月30日印发了《**县地震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流程表》;三是广泛动员,层层部署。3月30日,我局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对我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出全面部署。通过动员,使全体党员干部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方法步骤,增强了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深入学习交流,提高思想认识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坚持把学习贯穿整个活动始终,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上党课、例会讨论、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央和省、州、县委规定的学习内容及省、州、县领导在调研我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时的讲话,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讨论发言,交流学习体会,统一思想认识。活动期间,共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讨论活动10次;学习中,要求大家认真记学习笔记,积极讨论交流,共组织党员撰写了4篇体会文章;形成调研报告2个。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统一了思想认识,鼓舞了工作干劲,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思路,坚定了科学发展的理念。

(三)开展案例教育,在提高党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

5月4日,按照**县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第一阶段的要求,召开全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案例分析大会。将“阳宗海砷污染事件”和“孟连7.19事件”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点案例开展专题讨论。全局上下通过开展案例教育和讨论活动,大家深深体会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前和长远利益关系的重要性。

(四)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学习实践和调研活动

一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在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征求群众意见的过程中,认真开展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三问三访知不足”活动。二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阶段,抓住“创新理念破难题,创新方法破难题,创新机制破难题”这三个要点,从对科学发展观实质和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如何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如何搞好服务,树立机关良好形像;如何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推动防震减灾工作科学发展,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如何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认真开展了“三谋三创破难题”活动。三是根据泸学办[20xx]10号通知要求,组织党员开展集中学习培训和专题调研活动,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中学习,组织职工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州县“三代会”精神等学习资料。结合当前防震减灾工作做好深入调查研究工作;四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阶段,积极开展“万千党员领跑红河新发展”活动,按照“三个一”(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要求,开展“六对照、六检查、六树立”活动,认真查找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发展思路、发展战略、体制机制、工作举措和党性、党风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五)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查找问题

为了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我局采取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服务对象座谈会、党员民主生活会、向社会各界和各单位发放征求意见函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对我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科学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活动中发放《**县地震局关于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征求意见建议的函》、《**县地震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问卷调查表》、《**县地震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群众评议表》100多份征求意见材料,共梳理出六个方面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了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我局还认真召开了民主生活会,支部成员在民主生活上对支部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作了认真分析检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了整改措施,明确了努力方向。

(六)深刻检查分析,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

一是围绕“群众谏一言、党员谋一计、干部献一策共同谋划,通过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制度破解难题”的要求,积极开展“三谋三创破难题”活动,进一步找准制约和影响我县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思路。二是局党支部集中智慧,形成了《**县地震局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实事求是地总结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主要措施和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措施,以及加强局机关自身建设的具体举措。三是召开由服务对象、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宏观观测点观测人员和地震局干部职工共27人参加的分析评议会,并在一定范围公示了分析报告和评议情况。共向评议人员发放《**县地震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群众评议表》27份,回收27份,其中评议等次总体评价为“满意”的24份,“基本满意”的3份,占回收评议表总数的100%,共征集到意见建议4条,对分析检查报告做了进一步修改完善,使我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更好地反映了实际情况,更加广泛地形成了领导班子和全体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上的共识。

(七)结合实际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我局高度重视整改落实阶段工作,把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作为整改问题的关键环节。认真组织整改落实阶段学习活动,以学习调研中查找到的问题、分析评议中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以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出的思路和措施为依据,分析检查出了影响和制约我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及我局工作进步的六个方面突出问题: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和自觉性仍有差距;2.防震减灾社会管理与法律法规要求有差距;3.地震观测难于满足日益复杂的震情形势;4.防震减灾管理体制不顺;5.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6.深入基层调研、帮助指导工作不够6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确定了6个方面6条具体整改措施:

1.强化理论武装,全面提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完善全局多渠道理论学习体系。制定年终量化考核评价办法,引导广大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强理论学习;开展科学发展案例教育。以正反两个方面的案例剖析为重点,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深化对科学发展观重要性的认识;

2.强化危机意识,一心一意谋发展。以“**防震减灾事业如何实现科学发展”为主题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以科学发展观再审视我们的工作,进一步深化对全县防震减灾工作的认识;认真学习借鉴州内兄弟县市地震部门在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3.强化服务意识,提升防震减灾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赋予地震部门的各项行政管理职能,全面提升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工作水平和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条例》,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创新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不断扩大宣传面,全力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强化地震应急管理。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改善地震应急装备,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积极推进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4.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坚持把打造高素质防震减灾干部队伍作为一项保证防震减灾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来抓。健全和完善培训工作机制,强化干部岗位技能和适应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能力的培训;大力开展和谐机关建设,积极营造干群间、上下级间和退休干部与在职干部间的和谐关系。

5.牢固树立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一盘棋”的思想,促进全县防震减灾工作协调发展。针对性地加强对各宏观观测点观测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力度。

6.理清工作关系,明确机构设置。多渠道反映我局机构规格和参公管理问题,争取早日理清工作关系。

整改落实方案形成后,按要求及时公布印发全体干部职工,为方便接受群众监督,还相应制定了整改承诺书和整改台帐,并公布在县政务信息公开网上,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对每一项整改事项,都明确了具体整改措施、整改方式、目标要求、完成时限、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为整改任务的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八)建立完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在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方面,经过努力,对我局现行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废止了《**县地震值班规则》,制定了《**县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管理制度》和《震情监测值班制度》,明确专人负责测报工作,24小时值班,认真做好地震宏、微观观测、震情跟踪监视及震情会商等各项工作。

(九)坚持边学边查边改,认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全局的学习实践活动始终坚持边学边查边改,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1.解决民生问题。组织全体党员到挂钩联系点,开展“五个一活动”征求群众意见、宣讲惠农政策、走访困难群众、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

2.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地震科技进步,提升防震减灾能力”为实践载体,联合县教育局、县科协,投入资金2万元,在全县中小学校广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演练”主题实践活动,把解决在加强防震避险知识教育、全面提高在校师生的防震避震意识和地震发生时的应急、自救互救技能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作为开展“夯实基础、服务民生、共建和谐”主题实践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剖析,落实措施,认真整改。

3.制定出台局地震应急实施细则,为大震应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基本经验

(一)认识到位、精心准备、广泛动员是开展好活动的基础。第一阶段的工作,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开好头、起好步极为关键。其中,做好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至关重要。通过层层动员、深化学习,使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增强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学习内容与实际联系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我们在组织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展防震减灾工作,这样的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客观分析了制约我县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的瓶颈,对我县防震减灾事业的科学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和建议。把握了学习的方向和重点,确保了学习的质量,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防震减灾工作有效结合。实践证明,符合我局开展活动的实际,起到了强化学习和指导实践的作用。

(三)认真分析、找准问题、拟好提纲、领导带头,是搞好调研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方案,明确调研活动的工作要求、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制定了《**县地震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方案》,保证了开展调研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二是拟定提纲、确定实践载体。局党支部的调研成果丰硕,与党支部成员在调研活动前,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调研提纲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是领导带头、做好表率。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是保证搞好调研基础;主要领导亲自主持调研报告的撰写,是取得高质量调研成果的保证。

(四)深刻检查分析,认真理清思路,是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的核心。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一是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这个重点;二要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形成的共识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这个实际;三是认真分析我局防震减灾工作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总体思路、工作要求和主要措施,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主观和客观的层面、从当前和长远的角度、从理论和实际的方面、从支部到个人的实际,认真检查分析,找准问题根源,理清发展思路。

(五)制定科学可行的整改方案,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是整改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结合实际,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抓住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完善整改落实的配套措施。一是整体协调进行整改。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的问题,由主要领导牵头抓总,责任科室具体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协作,认真进行整改。二是分解任务进行整改。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分类,按照分析总结报告提出的整改方向,建立相关责任机制。三是全员参与推动整改。切实抓好普通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整改的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整改的积极性,营造全员参与、共同整改的浓厚氛围。四是公布整改方案并作出公开承诺。采取适当方式把整改事项公之于众、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

(六)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是开展好活动的保障。党支部成员切实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带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以身作则促进科学发展、真抓实干落实科学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局党支部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勤奋扎实工作,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局仍面临基础差、底子薄、实力弱的实际困难。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局党员干部认真反思,广泛征求各有关单位、不同层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深入自查和系统梳理群众意见,我们认为,从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我们还存在以下不足和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对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意义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个别党员干部对活动意义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积极性、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系统性不够,理论素养和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工学矛盾突出

由于我局人员少,业务工作量大,加之有1名工作人员被抽调到县政务服务中心上班,各项业务工作非常忙碌,学习实践活动在某些具体细节上还有不到位之处。

(三)有些涉及推动科学发展的整改措施周期长,一时难以见效

如:防震减灾社会管理与法律法规要求存在差距、防震减灾管理体制不顺等,需要经过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见效;

(四)由于活动时间短、内容多,各项整改措施和活动成果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巩固。

五、下步打算

学习实践活动虽已经告一段落,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不断深化、不断提高、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们一定要在新的起点上,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和发扬已形成的良好势头,不断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一)建立完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要善于总结学习实践活动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并以制度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使之制度化、常态化。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之中,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头脑,不断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对活动期间已制定出台的体制机制,要采取监督检查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对还没有制定出台的体制机制,要按照体制机制建设台帐规定的时限和责任分工,抓紧进行研究、探讨,争取尽快健全完善各项体制机制,为今后推动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三)继续抓好整改落实。要进一步落实整改方案中提出的整改事项,按照主要领导负总责、责任科室具体落实的整改工作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强对整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切实落实整改督查机制,并将整改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广泛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

地震总结报告篇2

按照**省委《**省第一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具体安排》要求和中国地震局的安排部署,在**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九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下,自20xx年11月19日至12月底,我局为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坚持突出“一项中心任务”,即做好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抓好“四个重点环节”,即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好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搞好群众民主评议,做好分析总结报告的公布,圆满完成第二阶段各项工作。

一、分析检查阶段主要工作

(一)细致安排,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一是及时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动员会,对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结合实际明确了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目标。并制定了《省地震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工作具体安排》,下发到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二是继续抓好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重点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入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安塞县调研时的讲话、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材料。三是认真开好局属各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局十六个党支部组织党员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差距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明确努力方向。

(二)广泛开展征求群众意见活动。从群众中汲取智慧,集中群众经验,总结群众实践。一是在局外网公布了征求意见电话和在单位设立“开门纳谏箱”,方便群众提意见和建议。二是继续向各地市地震局(办)和各地震台站发征求意见函、调查问卷和省地震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观分析总结报告评议表。三是在局内开展了征集意见活动。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向各支部全体党员和部分群众代表发放了《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征求意见表》、《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观分析检查报告评议表》,做到征求意见“三个全覆盖”(即:党员干部全覆盖、各界代表人士全覆盖、部门单位全覆盖),通过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解放思想讨论会、征求意见等形式,共查找和征得的意见与建议93条。局党组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召开党组专题会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所提问题进行了认真归纳梳理,分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把存在的问题融进了分析总结报告。这些意见与建议主要集中在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地震应急、科技创新、市县工作、干部作风等六个方面共30条。

(三)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1.局党组在会前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准备工作。

(1)加强理论武装,继续深入学习。一是党组成员ddd三位同志分别参加了**省委在延安举办的专题培训班,领导班子全体还参加了**省委组织的三秦大讲堂。二是党组中心组组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学习了中央关于做好抗震救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胡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等,联系工作实际开展深入讨论。

(2)深入汶川灾区实地考察,扎实开展汶川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工作。一是在认真研读中国地震局《四川5.12汶川8.0级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大纲》的基础上,充分酝酿并广泛征求意见,结合**省防震减灾工作实际,确定了政务运转、地震监测、地震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条件保障、改革与发展7个调研专题。同时成立各调研专题工作小组,4位党组成员分别为各调研专题的牵头负责人。二是组织开展汶川灾区实地调研考察。分三批由局领导带队,局机关及下属事业负责人、高工,各设区市地震局局长组成的考察组到四川极震区进行实地考察。

(3)结合汶川地震总结,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一是汶川地震总结反思各调研工作组,在4位党组成员的带领下,紧紧围绕调研专题,认真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认真总结震前、震时、震后各阶段的工作,分析评价成功与教训,找准影响和制约防震减灾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形成了近800页的调研文章,梳理出我局在科学发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坚持实事求是,以汶川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首先于11月25-26日、12月3-5日组织召开局汶川地震总结反思专题会议,邀请局老专家咨询委领导、专家列席会议,重点对专题调研报告进行热烈的讨论。认真研究各调研小组撰写的调研报告,逐条研究梳理出的汶川地震应对中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讨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树立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一盘棋思想,组织10个设区市地震局局长进行汶川地震灾区实地考察后的专题讨论,总结反思汶川地震应对过程,查找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通报“十一五”和灾后恢复重建防震减灾重点项目,统一思想,促进省、市、县共同谋划**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格局的形成。

(4)交流思想,积极开展谈心活动。局党组成员在前期参加各党支部活动,各地震台站台长座谈会、各设区市地震局局长会议,倾听党员群众、基层工作者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组专题谈心会,开展了促膝谈心谈话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彼此真诚交心,沟通交流,达到了交流思想、增进团结、明确方向、促进整改的目的。

(5)党组成员深刻自我剖析,认真准备书面分析检查材料。局领导班子成员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结合分管工作,紧紧围绕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为目标,排查自身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查摆分析了当前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防震减灾事业的突出问题,排查自身在党风、党纪和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整改的举措,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和努力方向,准备了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2.紧扣主题,密切联系实际,开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

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是“坚持解放思想,科学总结反思,提升两个能力,推动事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会上,胡斌同志首先代表党组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局党组带领全省地震系统干部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对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整体框架、主要内容作了介绍,并就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检查。四位党组成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一一进行了个人剖析检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省委学习实践活动第九指导检查组马文新组长一行莅临指导。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离退休支部代表、群众代表、民主党派代表、无党派人士代表共约20人列席会议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3.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斌全程主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党组专门召开多次会议研究起草并审议初审稿形成。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评议稿)形成后,又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和各部门负责人、老专家咨询委、群众代表等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完善,形成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经对局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讨论和评议,广大群众对局党组的分析报告反映比较好,群众满意度较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分别为92%和8%。大家认为,分析总结报告准备充分,查找问题紧密联系实际,剖析原因全面深刻,工作思路目标清晰,工作措施可行,反映了群众意愿,得到了群众认可。

4.注重解决问题,边分析边实践边整改。针对前两阶段查找的问题,局党组本着“时机成熟的立即着手解决、尚需时日的积极创造条件解决”的原则,做到边分析边整改。一是针对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预报水平亟待加强,不能满足地震应急需要问题,局积极实施灾后重建规划,争取经费,目前已争取中央资金5000万元,项目实施设计工作正在加紧进行,西安市和宝鸡市地震小区划项目招标已完成,咸阳市和渭南市地震小区划项目已进入招标程序,预计于20xx年2月5日和6日开标。二是针对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积极到高校寻求适合人才,20xx年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引进8名硕士,地市地震局长进行培训,还组织台站职工到省局交流培训,下半年已安排两批次。三是针对职工要求改善工作条件、落实相关生活待遇的呼声,按省上政策,落实离退休职工津补贴,加快办理建房手续进度。四是对涉及长远的问题,着手制定解决问题的规划。

二、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安排

整改落实阶段是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为关键的环节,既是巩固和发展前两个阶段成果的关键阶段,也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抓落实、抓深化,看效果、看收获的关键阶段。我们将按照同志12月29日在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好省委、中国地震局党组对整改落实阶段提出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第三阶段工作。

一是制定整改方案,针对局领导班子分析总结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要紧密结合我局实际,进一步理清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分管领导、分管部门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二是集中解决突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突出实践特色的集中体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攻坚克难,针对梳理出来的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区分不同层面,按照统筹考虑、当前与长远衔接的要求,分类解决。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能够马上解决的,要立即改正;需要一定时间的,要制定措施,明确整改时间;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向群众作出说明。要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抓住那些既事关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全局又有可能经过努力解决的问题,集中精力加以解决。积极探索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等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做到整体协调进行整改、分解任务进行整改、上下联动进行整改、全局职工要参与推动整改,努力在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上有新的突破。党员干部也要结合自已思想和工作实际,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明确努力方向,争取有所提高。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广创新防震减灾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加快理论武装、推动事业发展、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对现行的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再进行一次系统的动态评估和总结,该完善的完善,特别是要从应对汶川大地震灾害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科学发展迫切需要的新制度、新政策。

地震总结报告篇3

地震局年度工作总结

地震局年度工作总结200x年我局在焦作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地震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转变职能、干事创业。积极建立健全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全面推进我市防震减灾“十五”规划的落实和监测管理工作,使我市的防震减灾综合防御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现将200x年度监测管理工作总结如下: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对提高防震减灾工作实效,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年来,我们依靠地震科技进步,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和新的地震预报方法,认真搞好地震监测管理工作,并且对焦作及周边、河南及邻区地震预报的中期、短期、临震作了一些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并且平息了谣传,稳定了社会,当好了政府参谋。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继续完善地震监测手段我市有地震台一个,主要进行测震、地形变观测;有4口深水观测井,其中有2口属于国家地震局深井观测水网,有14口浅层水位观测井,4台β—r射线自动测试定标器,5台电磁波脉冲电脑自计仪,还有地温、地倾斜、磁偏角、气象观测等手段。从20xx年到20xx年陆续在全市新增了断层气观测手段和电磁波、地温、地电数字化观测手段十多台(套)。出色完成了省地震局交给的对08、09井的管理任务。20xx年建立和完善了焦作市地震前兆动物宏观观测网络,55个地震宏观观测点覆盖全市六县四区,均具备固定观测场所、观测对象、联系人、联系电话四个基本条件。规范对全市测报点的管理,推行了“三个一”,即一块铜牌、一套制度、一名责任人,局监测管理科绘制了焦作市地震监测网点分布图、一览表和地震前兆综合动态跟踪研究图表,对其实行动态管理。2、建设地震信息通讯系统我局与省局无线电台始终保持着联系,电台工作正常,能保证应急通讯的需要。目前我局拥有10部电台、8部对讲机,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无线通讯网络,满足了地震应急通讯的需要。我局计算机网络上联省局网络中心,及时从网上获悉省局有关文件材料、信息,每周至少与网络中心连接一次,及时下载有关材料,今年通过网络完成了向省局传送年度会商报告、异常报告和地震应急基础数据等工作。20xx年完成了部分县市区地震办与市局地震信息计算机网络的联网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市局传送相关资料信息。20xx年完成了焦作市十五项目信息节点的硬件准备工作,初步完成了地震信息网络机房的调试,目前由1台服务器与两客户机组成一个地震信息局域网。与县市地震办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资料传送;对焦作市地震信息网站进行了实行的更新与维护。上半年增加了地震科普知识进农家专栏3、认真做好震情短临跟踪工作1)坚持周、月、季会商,有异常情况紧急会商,上半年共编发震情会商纪要6期,编发震情8期;2)坚持按时收集、报送、分析数据,20xx年上半年,全市六县共新增高了几十项前兆观测手段,加之原有的前兆观测手段,共30多项。监测科在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坚持建立了地震观测资料数据库,每周绘图分析资料。对豫08、09井资料指定专人负责校核,于每月10日前报送省地震局;3)坚持异常零报告、日报告制度,上半年共发送震情零报告、日报告182期;4)积极同兄弟省市地震监测部门互换观测资料,同濮阳、安阳等地市交换地下水等前兆观测资料,与四省联防区的地市交换震情会商意见;5)对全市地震宏观测报点进行了检查,调整了部分宏观测报点,并上报省地震局;6)对一些前兆异常进行及时落实,做到了落实异常不过夜。上半年先后对修武地温异常、地震台地倾斜异常进行了认真的落实;7)对市直测报点进行维护与维修,上半年共到测报点检修仪器4次,对豫09井重新更换了测绳,对豫08井进行了测绳标定;8)5月初,对市直测报点、断层气观测点及部分县微观观测手段进行了检查;9)编写完成了焦作市20xx年中地震趋势会商意见,参加全省地震趋势年中会商会,在会上提出了我市异常项目及趋势判定意见;10)较好地完成了测报点的管理工作,及时发放测报点补助,及时购置断层气观测管,保证了断层气观测点正常运转;4、组织局、台业务技术培训针对我局年青干部多的特点,20xx年度我局组织了全局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聘请地震监测预报专家授课,传授地震监测、分析预报等业务方面的知识,提高了我局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另外,我局还派出人员参加国家和省局及兄弟省地震局组织的专业业务知识培训班学习,取得了预期的效果。5、工作成果显著20xx年度,我局高度重视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制定了短、临地震预报工作方案、震情跟踪预报方案,修订完善了各项地震监测制度,确保了我市地震观测资料的准确性、连续性,在全省评比中获得好成绩。我市地震台的测震、地倾斜、地磁观测资料在省地震局组织的评比中,均获得优秀奖;市08、09井在省局地下水观测资料的评比中均获优秀奖;编写的《焦作市20xx年度地震趋势综合研究报告》获省地震局评比第三名。各县市区测报点的观测资料都达到了市局要求。市地震局每年都要召开评比会,对县(市)区资料进行年度评比验收及县市区防震减灾工作进行评比,鼓励先进。6、群测群防网络建设运行良好我局在河南省群测群防网络建设中,早在92年率先在河南省完成无线电台通讯和电磁波观测网建设。目前我市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网络。微观网络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市地震局负责管理的市直观测网络和县(市)、区地震办直接观测的微观手段,其中有电磁波、地倾斜、盖革记数器、地温等手段,其二是县(市)、区自己管理的以水井水位为主的手段,目前也形成了水井观测网。宏观网点,目前已建成宏观观测点55个,这些动物前兆观测点基本具有五大要素,即一定的观测规模、固定的观测场地、有固定联系人员观测人员、有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有管理规章制度。7、完成了焦作市地震台台站改造工作根据宋瑞祥局长关于“要把焦作市地震台建成全国一流台站”的指示精神,我局多方争取资金70万元,用于市地震台环境和硬件改造,使市地震台的软硬件设施有了彻底改观,市地震台已成为集地震监测、河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焦作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三位一体,面向社会开放,具有地方特色,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崭新台站。8、积极配合省地震局实施十五地震数字化网络建设20xx年度,积极与省地震局配合,实施我市数字化地震观测网络建设工作。参加省局监测处召开的十五项目动员会,明确了任务,统一了思想。成立了我局十五项目领导小组,明确了一名技术负责人,明确了负责科室,指定了质量保证人员。目前已向市财政打专项报告争取十五项目资金。十五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地震总结报告篇4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市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办法(试行)》和《*市地震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结合汉南区实际,制订本预案。

本预案编制贯彻依法防震减灾和全社会动员参与的原则,规范本区地震应急处理的机构和程序,使地震应急能够协调、有序、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二、地震灾害事件分级与地震应急响应分级

(一)地震灾害事件分级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全省上年国内生产总值0.5%以上的地震;我市发生6.0级以上的地震(含本数,下同),可初步认定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重大地震,是指造成20-100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我市发生5.5-6.0级地震,可初步认定为重大地震灾害。

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19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我市发生5.0-5.5级地震,可初步认定为较大地震灾害。

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我市发生4.0-5.0(不舍5.0级,下同)地震,可初步认定为一般地震。

另外,我市发生2.5-4.0级地震,或我市遭受域外强地震波及影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但震感明显,造成一定社会影响,可初步认定为有感地震事件。

(二)地震应急响应分级及启动

依照国务院规定,发生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和重大灾害事件,分别启动i和Ⅱ级地震应急响应,即由省人民政府领导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中国地震局分别组织、指挥和协调国家地震应急工作。市级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受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发生较大地震灾害,启动Ⅲ级地震应急响应,即在省人民政府领导和支持下,由市人民政府组织,指挥本市地震应急救灾工作。

发生一般地震灾害,启动Ⅳ级地震应急响应,即在省、市人民政府领导和支持下,由区人民政府指挥灾区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区地震办配合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协调全区地震应急工作。

三、地震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组织指挥体系

在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设立区地震灾害专业应急委员会。区地震灾害专业应急委员会指挥长由区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分管副区长担任,成员主要由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建设局、区经贸委、区交通局、区*局、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城管局、区房管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水务局、区卫生局、区环保局、区安监局、区药监局、商业服务中心、区广电局、区电信局、区人武部、区消防中队、区地震办和区供电、供水公司等有关职能部门单位负责同志组成。区地震灾害专业应急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地震办,办公室主任由区地震办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专家组由地震、城建、民政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区地震灾害专业应急委员会主要职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区地震应急救灾工作;部署和组织区各有关部门、单位对灾害进行紧急救助;请求省、市政府、国务院紧急救援。

区地震灾害应急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职责:汇总、上报震情灾害和救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抗震救灾措施建议;贯彻区地震灾害专业应急委员会的指示和部署,协调有关单位抗震救灾工作,督促落实区地震灾害专业应争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落实各项应急工作;承担区地震灾害专业应急委员会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它工作。

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服务于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地震烈度考察。

(二)部门分工

区地震办: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及时向区地震灾害专业应急委员会报告;负责与区地震应急人员保持联系;组织灾害损失调查和快速评估;向宣传部门通报震情,协助审查地震新闻宣传报道。

区*局: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组织调度区消防中队进行抢险救灾和灭火;组织调度区交警维护交通秩序。

区宣传部:震情信息稿的审查和本区各新闻媒体宣传协调。

区卫生局:组织调度医疗急救,负责抢救伤员;对灾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进行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疫情流行;落实抢救和转移伤员的医院。

区药监局:提供抢救病人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组织对灾区药品的安全监督。

区交通局:负责恢复被毁的道路、航运交通设施;保证抢险救灾人员和物资运输。

区民政局:负责灾民紧急转移、安置、生活救济、损毁房屋救助等,及时调集灾民生活所需救灾物品;组织救灾捐赠活动,接收和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负责遇难者遗体的及时处置;与区地震办联合进行灾情核查、评估。

区房产局:对灾后受损的房屋进行安全鉴定,组织受损房屋的维修。

区城管局:抢修和恢复被毁的道路、管道和各种设施;清理毁损的建筑物,负责环卫秩序的恢复。

区水务局:抢修和加固防汛墙、堤等设施。

区环保局:负责水源环保监测和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及控制;

区供电局:抢修和恢复被毁损的供电线路和设施。

区电信局:抢修和恢复被毁损的通信线路及设施。

区建设局:组织协调对被毁损建筑物和市政设施进行抢修与恢复。参与震害评估工作。

区自来水公司:及时抢修和恢复被毁损的供、排水管道和设施。

区发改委、区商业服务中心:保证粮食、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须品的供应。

区经贸委、区安监局:对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化工、电力、企业、仓库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加强监控,防止灾害扩展和次生灾害的发生,减轻或消除污染。

区财政局:做好应急资金准备和应急款项的及时发放。

区消防中队:组织队伍赶赴灾区抢救被埋人员,进行工程抢险。

区人武部:加强首脑机关、要害部门、单位等重要目标的警戒。

区教育局和其他职能部门:对各自管理的重点对象、重点设施、重点目标进行监测、保护和救助。

区各基层单位:迅速了解地震灾区震情、灾情,并将情况报告区人民政府并抄送区地震办;领导指挥本地地震应急救灾工作。

四、地震应急分级响应启动和紧急处理

(一)i级、Ⅱ级、Ⅲ级响应:

i级和Ⅱ级响应分别由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决定,并开展工作。Ⅲ级响应由市人民政府决定启动,并开展工作。

(二)Ⅳ级响应:

在省政府和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由区人民政府组织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

区人民政府了解震情和灾情,确定应急规模,报告市人民政府并抄送市地震办和市民政局;启动区地震灾害专业委员会工作,部署地震应急抢救工作,按区地震应急预案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本区内的地震救灾工作。

区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给予区地震救灾工作以支援、配合和帮助,参与抢险救灾工作。区政府有关领导到灾区进行慰问。区

地震办对地震灾害现场的应急工作给予协调和指导。

(三)Ⅳ级地震应急响应程序(按时间顺序)

责任单位时间职责、任务

区地震办测到地震

后10—20分钟1、监测到破坏性地震后,《震情一号》,并速报:区政府(应急办),市地震办值班室;

2、迅速了解震情和灾情。

区地震灾害专业委员会测到地震

后20—

40分钟l、与市地震办联系,确定地震三要素(震级、时间、地点)《震情三号》报告;

2、区地震办依据获得的震情、灾情、和地震三要素,建议是否启动Ⅳ级地震响应和区地震灾害专业委员会。

区地震办测到地震

后40分钟l、向市政府速报获取的最早震情和灾情,并抄送市地震办、市民政局;

2、区地震灾害专业委员会启动,指挥长等主要人员到位;

3、指令区有关部门、单位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展开抢险救灾;

4、各部门、单位按职责和预案组织实施抢险救灾行动。

测到地震

后1—2

小时l、全区抢险救援力量部署完毕,并实施抢险救灾行动;

2、请求市地震办震情信息新闻。

测到地震

后2小时l、请求市地震办工作组赶赴现场,进行现场监测和震害评估;

2、配合区地震灾害专业委员会、市地震办不间断速报震害评估结果,上报有关单位;

3、请求完成《震情三号》报告,提出震后趋势初步判定意见,速报区地震救灾专业应急委员会和市地震办。

(四)有感地震应急处置

本区发生有感地震以及本区受域外强地震波及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由区地震办负责应急处置,并区有关部门。

有感地震应急处置程序(按时间顺序):

责任单位时间职责、任务

区地震办测到地震后15--20分钟《震情一号》;并按以下顺序向有关领导及负责人报告:

l、区政府应急办和分管区长;

2、市地震办震情值班室及市地震办主任;

3、区科技局局长和分管局长。

测到地震后30--40分钟l、从市地震办获取地震三要素(震级、时间、地点)资料,《震情二号》报告,速报区政府、市地震办,并同时通报相关单位;

2、区地震办启动《区地震系统内部应急

行动方案》,开展有感地震应急处置程序;

3、通知并开展有感地震现场应急处置。

测到地震后2--4小时l、与市地震办联系,得到震后趋势初步判定意见后,《震情三号》报告,

速报区政府;

2、完成地震信息新闻统发稿的拟订;

3、地震现场工作组开赴现场进行地震宏

观调查和地震影响评估。

测到地震后4--8小时1、完成地震初步评估报告,报区政府、

市政府、市地震办;

2、开展地震宣传工作,防止谣传或误传,

保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程序。

(五)预警预防行动

1、省人民政府决策短期地震预报,宣布预报区进入临震应急期。区人民政府采取应急防御措施,主要内容是:地震部门加强震情监视,随时报告震情变化;根据震情发展,避震通知,必要时组织避震疏散;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对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保护措施;督促、检查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抢险救灾准备工作,特别是救灾物资和粮食、食品、药品、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的准备;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保持社会安定,同时开展必要的地震科普宣传;加强临震应急期的社会治安维护;

2、任何人不得将地震部门作出的、尚未正式的临震预测意见擅自对外公开或以内部形式进行通报。

3、临震应急期一般为10天,必要时可以延长10天。

(六)紧急处置

地震灾害现场的紧急处置实行政府领导、区地震灾害专业委员会办公室综合协调,各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工作体制。

现场紧急处置的主要内容是:沟通汇集并及时上报信息,包括地震破坏、人员伤亡和被压埋情况,自救互救情况和救援行动进行情况;组织查明次生灾害危害或威胁;组织力量消除次生灾害后果;组织协调抢修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生命线设施;组织采取防御措施,必要时疏散居民;组织建筑物安全鉴定工作;组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估计救灾需求的构成与数量规模,组织救援物质的接受与分配等。

各级各类救援队伍要服从现场指挥部的指挥和协调,由现场指挥部划定责任区,部署救援任务。在地震废墟中进行人员抢救要按照搜索营救程序实施。

(七)震情灾情公告和震情新闻规定

依照有关信息公开的规定,应及时公布震情和灾情信息。由区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有关地震震情、灾情信息。在地震灾害发生l小时内,组织关于地震时间、地点和震级的公告;在地震灾害发生24小时内,根据初步掌握的情况,组织灾情和震情趋势判断的公告。后续公告适时组织。

新闻稿中地震三要素、震情趋势初步判定意见和灾情情况内容分别由市、区地震部门和民政部门负责核实。任何媒体不得擅自报导从其他渠道获取的未经核实的震情震害新闻。

五、日常准备和预防

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各相关单位,均需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在地震灾害发生后组织实施和落实。

(一)专业备勤

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预防保障措施(人力资源保障、财力保障、物质保障、医疗保障、通信保障、公共设施保障等),并报区地震灾害专业委员会备案。地震、*、消防、人武部、医疗和生命线工程管理部门担负着本区主要救援任务,平时要开展应急训练和演练,重视救灾技术装备建设,建立抗震救灾指挥技术系统,组建一支训练有素、平震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

(二)日常备勤

加强地震监测台站建设,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行。建设一支与区防震减灾工作相适应的地震工作队伍,建立渠道畅通、反应迅速的地震信息、灾情速报网络。

做好全区地震建设工程和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特别要依法做好重大建设工程的地震场地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

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要加强青少年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防震减灾活动,使市民树立科学的灾害观。通过各种媒体开展防、抗震讲座,宣传和解释地震应急预案以及地震应急法律法规,引导公众避震心理和行为,消除谣言谣传,增强市民地震应急意识,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

六、应急终止与后期处置

(一)应急终止

应急终止的条件是:地震灾害的紧急处置工作完成;地震引发的后果基本消除;经过震情趋势判断,近期无发生大地震的可能;灾区基本恢复社会秩序。达到上述条件,由宣布进入应急期的原机关宣布灾区应急期结束。有关紧急应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宣布。

(二)后期处置:

1、因救灾需要临时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等应及时归还;造成损坏和无法归还的,按规定适当补偿或作其他处理。

地震总结报告篇5

年我局在焦作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地震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转变职能、干事创业。积极建立健全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全面推进我市防震减灾“十五”规划的落实和监测管理工作,使我市的防震减灾综合防御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现将年度监测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对提高防震减灾工作实效,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年来,我们依靠地震科技进步,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和新的地震预报方法,认真搞好地震监测管理工作,并且对焦作及周边、河南及邻区地震预报的中期、短期、临震作了一些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并且平息了谣传,稳定了社会,当好了政府参谋。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继续完善地震监测手段

我市有地震台一个,主要进行测震、地形变观测;有口深水观测井,其中有口属于国家地震局深井观测水网,有口浅层水位观测井,台β—r射线自动测试定标器,台电磁波脉冲电脑自计仪,还有地温、地倾斜、磁偏角、气象观测等手段。从年到年陆续在全市新增了断层气观测手段和电磁波、地温、地电数字化观测手段十多台(套)。出色完成了省地震局交给的对、井的管理任务。

年建立和完善了焦作市地震前兆动物宏观观测网络,个地震宏观观测点覆盖全市六县四区,均具备固定观测场所、观测对象、联系人、联系电话四个基本条件。规范对全市测报点的管理,推行了“三个一”,即一块铜牌、一套制度、一名责任人,局监测管理科绘制了焦作市地震监测网点分布图、一览表和地震前兆综合动态跟踪研究图表,对其实行动态管理。

、建设地震信息通讯系统

我局与省局无线电台始终保持着联系,电台工作正常,能保证应急通讯的需要。目前我局拥有部电台、部对讲机,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无线通讯网络,满足了地震应急通讯的需要。我局计算机网络上联省局网络中心,及时从网上获悉省局有关文件材料、信息,每周至少与网络中心连接一次,及时下载有关材料,今年通过网络完成了向省局传送年度会商报告、异常报告和地震应急基础数据等工作。年完成了部分县市区地震办与市局地震信息计算机网络的联网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市局传送相关资料信息。年完成了焦作市十五项目信息节点的硬件准备工作,初步完成了地震信息网络机房的调试,目前由台服务器与两客户机组成一个地震信息局域网。与县市地震办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资料传送;

对焦作市地震信息网站进行了实行的更新与维护。上半年增加了地震科普知识进农家专栏

、认真做好震情短临跟踪工作

)坚持周、月、季会商,有异常情况紧急会商,上半年共编发震情会商纪要期,编发震情期;

)坚持按时收集、报送、分析数据,年上半年,全市六县共新增高了几十项前兆观测手段,加之原有的前兆观测手段,共多项。监测科在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坚持建立了地震观测资料数据库,每周绘图分析资料。对豫、井资料指定专人负责校核,于每月日前报送省地震局;

)坚持异常零报告、日报告制度,上半年共发送震情零报告、日报告期;

)积极同兄弟省市地震监测部门互换观测资料,同濮阳、安阳等地市交换地下水等前兆观测资料,与四省联防区的地市交换震情会商意见;

)对全市地震宏观测报点进行了检查,调整了部分宏观测报点,并上报省地震局;

)对一些前兆异常进行及时落实,做到了落实异常不过夜。上半年先后对修武地温异常、地震台地倾斜异常进行了认真的落实;

)对市直测报点进行维护与维修,上半年共到测报点检修仪器次,对豫井重新更换了测绳,对豫井进行了测绳标定;

)月初,对市直测报点、断层气观测点及部分县微观观测手段进行了检查;

)编写完成了焦作市年中地震趋势会商意见,参加全省地震趋势年中会商会,在会上提出了我市异常项目及趋势判定意见;

)较好地完成了测报点的管理工作,及时发放测报点补助,及时购置断层气观测管,保证了断层气观测点正常运转;

、组织局、台业务技术培训

针对我局年青干部多的特点,年度我局组织了全局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聘请地震监测预报专家授课,传授地震监测、分析预报等业务方面的知识,提高了我局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另外,我局还派出人员参加国家和省局及兄弟省地震局组织的专业业务知识培训班学习,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工作成果显著

年度,我局高度重视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制定了短、临地震预报工作方案、震情跟踪预报方案,修订完善了各项地震监测制度,确保了我市地震观测资料的准确性、连续性,在全省评比中获得好成绩。我市地震台的测震、地倾斜、地磁观测资料在省地震局组织的评比中,均获得优秀奖;市、井在省局地下水观测资料的评比中均获优秀奖;编写的《焦作市年度地震趋势综合研究报告》获省地震局评比第三名。各县市区测报点的观测资料都达到了市局要求。市地震局每年都要召开评比会,对县(市)区资料进行年度评比验收及县市区防震减灾工作进行评比,鼓励先进。

、群测群防网络建设运行良好

我局在河南省群测群防网络建设中,早在年率先在河南省完成无线电台通讯和电磁波观测网建设。目前我市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网络。微观网络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市地震局负责管理的市直观测网络和县(市)、区地震办直接观测的微观手段,其中有电磁波、地倾斜、盖革记数器、地温等手段,其二是县(市)、区自己管理的以水井水位为主的手段,目前也形成了水井观测网。

宏观网点,目前已建成宏观观测点个,这些动物前兆观测点基本具有五大要素,即一定的观测规模、固定的观测场地、有固定联系人员观测人员、有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有管理规章制度。

、完成了焦作市地震台台站改造工作

根据宋瑞祥局长关于“要把焦作市地震台建成全国一流台站”的指示精神,我局多方争取资金万元,用于市地震台环境和硬件改造,使市地震台的软硬件设施有了彻底改观,市地震台已成为集地震监测、河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焦作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三位一体,面向社会开放,具有地方特色,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崭新台站。

地震总结报告篇6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管理,规范地震预报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预报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地震预报包括下列类型:

(一)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二)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三)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四)临震预报,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第四条国家鼓励和扶持地震预报的科学技术研究,提高地震预报水平。

对在地震预报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或者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地震预报意见的形成

第五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5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应当加强地震预测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根据地震观测资料和研究结果提出的地震预测意见,应当向所在地或者所预测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书面报告,也可以直接向国务院地震工作主观部门书面报告,不得向社会散布。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国(境)外提出地震预测意见;但是,以长期、中期地震活动趋势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除外。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观察到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报告。

第八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应当组织召开地震震情会商会,对各种地震预测意见和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地震预报意见。

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可以组织召开地震震情会商会,形成地震预报意见,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报告。

第三章地震预报意见的评审

第九条地震预报意见实行评审制度。评审包括下列内容:

(一)地震预报意见的科学性、可能性;

(二)地震预报的形式;

(三)地震预报后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

第十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下列地震预报意见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报国务院:

(一)全国地震震情会商会形成的地震预报意见;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震情会商会形成的可能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地震预报意见。

第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下列地震预报意见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

(一)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震情会商会形成的地震预报意见;

(二)市、县地震震情会商会形成的地震预报意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对可能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地震预报意见,应当先报经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评审后,再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十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在震情跟踪会商中,根据明显临震异常形成的临震预报意见,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不经评审,直接报本级人民政府,并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报意见及其评审结果。

第四章地震预报的

第十四条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制度。

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

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以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地震预报为准。

第十五条已经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并同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和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六条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在预报的时域、地域内有效。预报期内未发生地震的,原机关应当做出撤销或者延期的决定,向社会,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第十七条发生地震谣言,扰乱社会正常秩序时,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应当采取措施,迅速予以澄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给予配合、协助。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地震预报意见及其评审结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制造地震谣言,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二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向国(境)外提出地震预测意见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根据造成的不同后果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第二十一条从事地震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震后地震趋势判定公告的权限和程序,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制定。

地震总结报告篇7

1.1目的

1.2工作原则

1.3编制依据

1.4现状与趋势

1.5适用范围

2.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地震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2.1.1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及其职责

2.1.2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及其职责

2.1.3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组成及其职责

2.1.4市地震局的应急职责

2.2地震应急组织体系框架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3.2预警预防行动

3.3预警支持系统

3.4地震预警级别及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程序

4.1.1地震灾害事件等级

4.1.2地震应急的分级响应和启动条件

4.2基本响应程序

4.2.1Ⅰ级响应

4.2.2Ⅱ级响应

4.2.3Ⅲ级响应

4.2.4Ⅳ级响应

4.3信息报送和处理

4.3.1市地震系统的震情速报

4.3.2市地震系统的灾情速报

4.3.3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灾情报送和处理

4.3.4震情灾情公告

4.4通讯

4.5指挥与协调

4.5.1紧急支援的指挥与协调

4.5.2现场应急救援协调机制

4.6信息与新闻报道

4.7应急结束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5.2社会救助

5.3保险

5.4总结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6.2应急队伍资源及保障

6.3交通运输保障

6.4电力保障

6.5医疗卫生保障

6.6治安保障

6.7物资保障

6.8经费保障

6.9社会动员保障

6.10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6.1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保障

6.12群众安全防护的保障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公众宣传教育

7.2培训

7.3演习

8.附则

8.1名词术语、缩写语和编码的定义与说明

8.2预案管理

8.3监督检查与奖惩

8.4制定与解释

8.5预案实施时间

1.总则

1.1目的

为使地震应急工作快速、高效、协调、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2.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根据突发地震灾害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以及影响范围等因素,分级设定和启动相应预案,组织**市地震灾害的监控、预警、报警、应急响应、应急终止及善后等工作。

1.2.2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县(市)区地震应急预案包含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之中,为本预案的下级延伸。

1.2.3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建立地震应急救援规范性工作流程,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和权限。

1.2.4结构完整、信息共享。**市地震局为地震灾害应急处置牵头部门,其他有关单位要主动配合、密切协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网络,确保地震应急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实现相关信息共享,以提高应急工作效率。

1.2.5依靠科学、注重实效。充分发挥专家和社会各方面作用,科学制定应急预案,采取先进的监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地震应急救援水平。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省地震应急预案》、《**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4现状与趋势

**历史上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上世纪又受到邻区海城、唐山地震的波及,造成一定的破坏和人员伤亡。19**年起我市和辽西其他城市一直被中国地震局定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地震灾害及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将明显增强,防御和抗御地震灾害的形势仍很严峻。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境内陆地和海域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及邻省市发生对我市产生重大影响的地震灾害的应急活动。

2.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地震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我市境内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地震灾害后,经市政府批准,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

2.1.1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及其职责

指挥长:市长。

副指挥长:常务副市长、主管地震工作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65631部队副参谋长、军分区副司令、市公安局局长、市地震局局长、市人防办主任、市发改委主任、市民政局局长。

成员:市政府应急办、市委宣传部、市经委、市财政局、市建委、市科技局、市卫生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信息产业局、中国网通**分公司、市教育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公用事业与房产局、市旅游局、市外事办、市商业局、市药监局、市粮食局、市消防局、市环保局、市广电总局、**机场、**海关、市红十字会、中国石油**石化公司、中国石油天燃气**石化分公司、**供电公司、市武警支队、中国财产保险**分公司、沈阳铁路局**铁路办事处等部门负责同志。

主要职责:

在我市发生破坏性地震前后,全面领导、指挥、部署、协调临震应急和震后应急工作:

(1)根据地震趋势意见,确定应急工作方案;

(2)部署和组织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县(市)区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援救;

(3)协调65631部队、军分区、市武警支队参加抢险救灾;

(4)视灾情请示省政府启动省地震应急预案,并接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

(5)视灾情请求省地震局派出现场工作组给予援助;

(6)必要时向省政府提出跨市紧急应急措施以及干线交通管制;

(7)承担其他有关地震应急和救灾的重要工作。

办公地点:市人防指挥中心。

2.1.2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及其职责

主任:市地震局局长。

副主任:市人防办副主任、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经委副主任、市发改委副主任、市建委副主任、市财政局副局长、市民政局副局长、市公安局副局长、市商业局副局长、市交通局副局长、市粮食局副局长、中国网通**分公司副总经理。

成员: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联络员。

主要职责:

(1)掌握震情监视和分析会商情况;

(2)拟定抗震救灾方案,提出具体措施建议;

(3)传达和贯彻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灾区政府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协调各救援队伍的救援行动;

(4)汇集、上报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

(5)拟定新闻报道工作方案,组织抗震救灾新闻会,审核有关新闻稿件,指导抗震救灾宣传;

(6)起草指挥部文件、简报,负责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

(7)负责处理指挥部日常事务,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办公地点:市地震局。

2.1.3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组成及其职责

指挥长:主管地震工作的副市长。

副指挥长:灾区县(市)区政府县(市)区长、救灾部队首长和市地震局负责应急工作副局长。

秘书长:灾区所在县(市)区主管地震工作的副县长。

副秘书长:灾区所在县(市)区办公室主任、县(市)地震办主任。

成员: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地震现场工作的负责同志。

主要职责:

(1)分析、判断地震灾害趋势,确定应急工作方案;

(2)部署和组织各应急救援小组按职责开展紧急救援工作,必要时提出震区特别管制措施以及干线交通管制等特别管制措施的建议;

(3)及时向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汇报地震震情、灾情,传达落实上级有关救灾指示;

(4)接待新闻单位来访,组织好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

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下设若干应急组(视情况可作适当调整与合并)

(1)震情监测预报组

组员单位:地震部门。

主要职责:及时判定地震类型,密切监视震情发展,提出地震发展趋势意见和防范对策。

(2)灾情收集评估组

组员单位:地震、民政、建设等相关部门。

主要职责:调查地震破坏情况,确定震区地震烈度,参与经济损失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及时上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

(3)抢险与次生灾害源防治组

组员单位:市地震应急响应队伍、65631部队、武警支队、消防、水利、环保等部门。

主要职责:迅速抢救被压埋人员;抢救国家重要财物、文物;负责火灾预防和扑救;对处在灾区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地区和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防止灾害扩大。

(4)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抢修恢复组

组员单位:交通、公路、民航、铁路、建设、水利、电力等部门。

主要职责:尽快抢修遭受破坏的公路、桥梁、机场、铁路、港口及有关设施,优先保证抢险救援人员、伤员、救灾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组织力量抢修震区受损重要水利、电力等设施及城市供水、供气等市政设施,消除隐患,尽快恢复基础设施功能。

(5)物资供应与灾民安置组

组员单位:市发改委、经委、民政、粮食、供销、物资、财政、金融等部门。

主要职责:做好抗震救灾物资(包括救灾款项)特别是群众生活急需物资的组织调拨、供应和管理,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灾民转移、安置以及死难者的善后工作。

(6)通信保障组

组员单位:市电信、移动等通讯部门

主要职责:及时组织力量抢修震区通信设备和线路,保证抗震救灾通信畅通。必要时,经批准后可调用其他有关部门的通信系统。

(7)安全保卫组

组员单位**、武警、安全等部门。

主要职责:负责震区首脑机关、机要部门、金融机构、救灾物资的安全;协助灾区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交通秩序。

(8)医疗防疫组

组员单位:卫生、防疫、医药等部门。

主要职责:迅速组织医疗防疫队伍进入灾区;组建震区临时医院或医疗点,抢救、转运和医治伤病员;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帮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控制疫情;迅速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

(9)救灾捐赠与涉外工作组

组员单位:民政、外事、外经、海关、检查检疫、红十字会等部门。

主要职责:根据震情、灾情和国家有关规定,呼吁国际社会提供援助;做好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救援物资、资金的接收和安排工作。

(10)宣传报道组

组员单位:宣传、地震、外事、新闻等部门。

主要职责:负责抗震救灾工作宣传报道;按规定向公众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

2.1.4市地震局的应急职责

市地震局负责汇集地震灾情速报,管理地震现场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工作,以及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事务。

2.2地震应急组织体系框架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各地震监测台(站)对地震信息进行监测、传递、分析、处理、存贮和报送;市地震局对各类地震观测信息(包括群测群防网上报的宏观异常信息)进行接收、存储、分析处理并开展震情跟踪工作。

3.2预警预防行动

地震预警行动是依据地震重点危险区划分:短期预报临震预报的递进式预警,分别采取防震准备—临震应急反应的预防行动。

3.2.1短期预报与防震减灾准备

当我市被确定为地震重点危险区或省政府短期预报后,市、县(市)区政府开始进入防震减灾准备阶段。

3.2.2临震预报与临震应急反应

当省政府临震预报后,我市进入临震应急期。市政府应采取应急防御措施:

(1)地震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报告震情变化;

(2)根据震情发展和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周围工程设施情况,避震通知,必要时组织避震疏散;

(3)要求有关部门对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4)督促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

(5)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维护社会安定。

3.3预警支持系统

预警支持系统由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指挥系统、市地震应急指挥决策系统组成,并通过政务网保持与省、县(市)区及市直有关部门的密切联系。

建立和完善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密切监视震情发展,做好震后趋势判定工作;及时收集与地震事件相关的各类信息,并进行分析研究,形成预报意见。

3.4地震预警级别及

3.4.1地震预警级别

地震预警级别是综合震情的紧迫程度和严重程度两个方面作出分级。

依据地震的紧迫程度,分为4级,作递进式分级动态预警:

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五年或稍长时间内可能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预警颜色为蓝色;

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年或稍长时间内可能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预警颜色为黄色;

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预警颜色为橙色;

临震预报—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预警颜色为红色。

依据地震的严重程度分为4级。依次为Ⅰ级:7级以上地震;Ⅱ级:6.5级—7级地震;Ⅲ级:6级—6.5级地震;Ⅳ级:5级—6级地震。

3.4.2地震预警的与解除

(1)全省的地震重点危险区划分,由省政府办公厅。

(2)省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预报,由省政府。

(3)已经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市、县(市)区政府可以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同时向省政府和省地震局报告。

(4)预警解除由省政府。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程序

4.1.1地震灾害事件等级

地震灾害事件,按严重程度分为4级: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上年国民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可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5~7.0级地震,可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2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0~6.5级地震,可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2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的5.0~6.0级地震,可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4.1.2地震应急的分级响应和启动条件

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启动i级响应。由省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负责人为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市政府领导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总指挥为市长。

应对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Ⅱ级响应。由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负责人为省政府主管地震工作的副省长;市政府领导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总指挥为市长;市地震局在市政府和省地震局领导下,组织协调市政府地震应急工作,负责人为市地震局局长。

应对较大地震灾害,启动Ⅲ级响应。由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总指挥为市长;市地震局组织协调市政府地震应急工作,负责人为市地震局局长。

应对一般地震灾害,启动Ⅳ级响应。由灾区所在县(市)区政府具体组织领导灾区的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市地震局协助做好地震应急工作,负责人为市地震局局长。

如果地震灾害使灾区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上级政府支援,或者地震灾害发生在其他特殊地区,应根据需要相应提高响应级别。

4.2基本响应程序

4.2.1Ⅰ级响应

4.2.1.1启动条件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由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指挥部决定立即启动i级响应预案,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开始运作,在省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指挥部的领导下,对灾区实施紧急支援。

4.2.1.2市政府运作程序

对灾区采取应急措施;

请示省政府启动省相应级别的地震应急预案;

向灾区派出慰问团;

向省地震局和邻市请求提供援助事宜。

4.2.1.3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运作程序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建议立即启动市级地震应急预案,指挥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决策和处理下列事宜:

(1)召开紧急会议,听取指挥部办公室震情、灾情汇报,请求市政府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2)安排部署各应急救援分支机构做好救援准备,通知灾区政府做好省、市救灾队伍衔接工作。

(3)向省、市政府报告灾情和救灾工作。

(4)派出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具体领导现场救灾工作。

(5)向市直各应急救援分支指挥机构下达地震应急命令,按照Ⅰ级响应预案要求快速赶赴灾区投入抗震救灾。

(6)指挥协调救灾工作中的其他具体事项。

(7)组织震情、灾情新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震后应急宣传。

(8)指导灾区的灾后处置工作。

4.2.1.4地震局响应程序

派出地震现场工作队,配合省地震局地震监测组、分析预报组、科学考察组和震害评估组开展工作。现场工作队在接到指令后1小时内出发赶赴现场。

4.2.2Ⅱ级响应

4.2.2.1启动条件

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由市地震局向市政府提出启动Ⅱ级响应预案的建议,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始运作,在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下,指挥和协调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负责人为市长。

4.2.2.2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运作程序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运作包括召开副指挥长会议、召开指挥部全体会议、派出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三种方式。指挥长视具体情况确定运作方式。

(1)指挥长组织召开副指挥长会议,通报震情灾情,确定应急规模;协调65631部队、军分区和市武警支队参加抢险救灾;调派地震灾害救援队伍和医疗救护队伍赶赴灾区;组织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主要成员单位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

(2)指挥长召开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全体会议,通报震情灾情,确定应急规模,决策和处理下列事项:

建议市政府请示省政府启动省相应级别的地震应急预案;

调派市地震应急响应队伍和医疗救护队伍赶赴灾区;

协调65631部队、军分区和市武警支队参加抢险救灾;

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提供饮用水和食品的供给、伤员护送、物资调运、灾区内外交通等保障;

必要时,建议市政府向灾区派出慰问团;

必要时,建议市政府在灾区实行紧急应急措施;

必要时,建议市政府向省政府或邻市请求提供援助事宜。

(3)派出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前往灾区,授权协助灾区所在县(市)区政府,处理和协调其难以解决的紧迫问题,视灾区需求协调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有关单位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

4.2.3Ⅲ级响应

4.2.3.1启动条件

较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市地震局报请市政府批准启动Ⅲ级响应预案,由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市地震局在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下,投入地震应急,负责人为市地震局局长。

4.2.3.2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响应程序

参照Ⅱ级响应程序视情况予以简化。

4.2.3.3市地震局响应程序

(1)市地震局局长进入指挥岗位。

(2)迅速启动市地震应急决策指挥技术系统,在地震速报20分钟内提供震区的人文基本情况、震害快速评估结果和辅助决策意见。

(3)召开紧急震情会商会,在震后3小时内提出震情趋势的初步判定意见。

(4)加强震情跟踪监视,及时向市政府和省地震局报告震情灾情、以及地震趋势估计,并抄送市政府有关部门。

(5)派遣市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

(6)协助震区政府开展地震应急工作。

(7)视情况请求省地震局派遣工作组指导、支援工作。

(8)视情况向市政府提出派遣市地震应急响应队伍的建议。

(9)视情况向市政府提出协调65631部队、军分区和武警支队组织指挥部队参加抢险救灾的建议。

(10)视情况向市政府领导提出组织市政府有关部门对灾区紧急支援的建议,并做好协调工作。

(11)必要时,向市政府建议指令灾区政府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12)收集、汇总和上报抗震救灾的有关情况,编发灾情简报,按程序新闻、审核宣传报道。

应急工作结束后,向市政府、市突发公共事件总指挥部和省地震局汇报地震应急工作。

4.2.4Ⅳ级响应

4.2.4.1启动条件

一般地震灾害发生后,市地震局报请市政府主管副市长批准启动Ⅳ级响应预案,协助灾区政府做好地震应急工作,负责人为市地震局局长。

4.2.4.2市地震局响应程序

参照Ⅲ级响应程序视情况予以简化。

4.3信息报送和处理

地震灾害信息报送和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地震系统的震情速报和灾情速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灾情速报和处理、震情灾情公告。

4.3.1市地震系统的震情速报

对于市内震级大于等于3级的地震,由**地震台在震后15分钟内完成地震速报参数的初步测定,震后20分钟内完成地震速报参数的精确测定。

对于本市周边地区震级大于等于5级的地震,市地震局在震后30分钟内获取地震参数,上报市政府。

4.3.2市地震系统的灾情速报

地震灾情速报指全市地震系统内对地震灾情和地震影响情况的速报。地震灾情速报内容包括地震造成破坏的范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等。地震灾情速报的工作程序如下:

震区县(市)地震工作部门迅速派人到震中或可能造成较大损失的地区收集震害信息,了解灾害损失情况;并迅速启动当地的地震灾情速报网,汇总上报市地震和省地震局,特别情况下可直接上报到中国地震局。

其他县(市)地震部门尽快了解由地震给本地区造成的影响和破坏情况,震后1小时内(夜间延长至2小时)将初步了解到的情况报市地震局,同时要与震区政府有关部门和灾情速报网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灾情发展动态,按1、2、6、6、6、…小时间隔向市地震局报告或传真动态信息。如有新的突出灾情,应随时报告。

地震现场工作队伍到达后,调查、收集地震灾情,及时向市地震局报告,经市地震局汇总后,上报市政府和省地震局。

震区地震工作部门、地震台站要做到有无灾情均要速报,做到“有灾报灾,无灾报平安”。

4.3.3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灾情报送和处理

震区各级政府迅速调查了解灾情,向上级政府报告,同时抄送上级地震部门;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视情况可越级报告。

民政、公安、安全监管、交通、铁路、水利、建设、环保、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应迅速了解震情灾情,及时报市政府,并抄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市地震局。

市地震局负责尽快汇总灾情、社会影响等情况,报送市政府和省地震局,并及时续报。同时,向新闻宣传主管部门通报情况,以便及时组织舆论引导工作。

发现因地震伤亡、失踪或被困人员有港澳台人员或外籍人士,当地政府及有关单位要迅速核实并上报市政府,并抄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市地震局和市民政局。市政府办公厅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地区、机构通报。

4.3.4震情灾情公告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市地震局依照有关信息公开规定,及时公布震情、灾情信息;

在地震灾害发生2小时内,组织关于地震时间、地点和震级的公告;

在地震灾害发生24小时内,根据初步掌握的情况,组织灾情和震情趋势判断的公告;

适时组织后续公告。

4.4通讯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通讯方式:启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市信息产业局、市通信管理部门迅速了解地震灾区的通信状况并派出人员进行维护和抢修,保证震区通讯畅通。

地震现场的应急通信方式:地震现场工作队携带海事卫星电话等设备赶赴灾害现场,保持灾害现场与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实时联络。灾区通信部门派出移动应急通信车,及时采取措施恢复地震破坏的通信线路和设备,确保灾区通信畅通。

4.5指挥与协调

4.5.1紧急支援的指挥与协调

应对地震灾害,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军分区、市武警支队实施对灾区紧急支援。紧急支援职能及其分工见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预案。

4.5.1.1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

市地震局协调市地震应急响应队伍开展灾区搜救工作,协调救援行动。

65631部队、军分区、市武警支队组织指挥部队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进行工程抢险。

市公安局组织调动公安消防部队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

市卫生局组织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队伍抢救伤员。

市公用事业与房产局组织力量对灾区城市中被破坏的给排水、燃气、热力、公共客货交通、市政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上述基础设施功能。

市交通局组织对被破坏的公路、水路交通设施进行抢修,尽快恢复交通畅通。

4.5.1.2次生灾害防御

市公安局协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灾区社会稳定,保证救灾工作顺利展开。

市水利局、建委、信息产业局、安监局、环保局对处在灾区的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防止灾害扩展,减轻或消除污染危害。

市环保局加强环境监测、控制。

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建委、水利局、交通局监测地质灾害险情。

市发改委、质监局、安监局督导和协调对灾区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地区、行业和设施所采取的紧急处置。

4.5.1.3重要目标警卫

市公安、武警支队加强对我市重要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救济物品集散点、储备仓库、监狱等重要目标的警戒。

4.5.1.4灾民的转移安置

市民政局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4.5.1.5现场地震监测

市地震局向震区派出现场应急工作队伍,加强地震监测工作,协调震区与邻市的监测工作。

4.5.1.6地震灾害调查分析、损失评估

市地震局及时配合省内专家,就地震成因、损失等情况进行科学调查分析、检测和鉴定,对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评估,并及时向市政府报告调查结果。

4.5.1.7呼吁与接受外援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按照有关规定举行新闻会,介绍震情、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

市民政局按照有关规定呼吁社会提供援助并提出需求,负责接受社会提供的紧急救助款物。

市政府办公厅负责接受和安排社会提供的紧急救援队伍。

市红十字会通过省红十字会呼吁和接受国际对口组织的救灾紧急援助。

4.5.2现场应急救援协调机制

在地震灾害现场,建立当地政府统一领导、地震现场指挥部综合协调、各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主要内容如下:

(1)沟通汇集并及时上报信息,包括地震破坏、人员伤亡和被压埋的情况、灾民自救互救成果、救援行动进展情况。

(2)划分救援区域,分配搜索营救与医疗救护任务;组织接待境外救援队,分配搜索营救任务并协助工作;协调各级各类救援队伍的行动。

(3)组织查明次生灾害危害或威胁;组织采取防御措施,必要时疏散居民;组织力量消除次生灾害后果。

(4)组织协调抢修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生命线设施。

(5)估计救灾需求的构成与数量规模,组织援助物资的接收与分配。

(6)组织建筑物安全鉴定工作。

(7)配合省地震局进行灾害损失评估工作。

4.6信息与新闻报道

地震发生后,由市政府或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新闻会,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领导,介绍震情、灾情和政府抗震救灾工作部署等有关情况,新闻宣传单位负责根据省、市政府的地震预报和省地震局的地震灾情信息通报,组织开展新闻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4.7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的条件是:地震灾害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完成;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消除;经震情趋势判断,近期无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灾区基本恢复正常社会秩序。

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向市政府提出结束现场应急工作的报告。经批准后,通知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结束应急行动,撤消应急现场指挥部,宣布灾区震后应急期结束。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震区所在各级政府负责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及时归还临时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应急物资,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开展震后污染物的收集和现场清理工作,防止发生二次污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震后恢复重建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5.2社会救助

5.2.1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突发公共事件社会救助制度,鼓励和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救助。

5.2.2震区所在各级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做好接收、管理、拨发救灾款物等工作,并加强监督;根据地震灾害影响程度,组织本辖区内救灾捐助活动。必要时,积极争取其他地区的救灾捐赠。教育、卫生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应组织力量,参与地震援助活动。

5.2.3市民政局负责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和接受、分配国内外捐赠的救灾款物。

5.2.4市红十字会负责接受、安排社会各界紧急救助,安排境外红十字总会和国际社会通过省红十字总会提供的紧急救助。

5.3保险

保险公司按照保险责任及时理赔。

5.4总结

5.4.1地震应急工作基本结束后,由市地震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地震事件和应急工作进行总结并及时修订本预案,总结报市政府、市突发公共事件总指挥部和省地震局。

5.4.2组织实施地震应急的各级政府,在应急工作结束后3周内,向上级政府提交地震应急处置情况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地震事件基本情况、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处置情况、善后处置情况及拟采取的措施等。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6.1.1若震区公共通信系统被破坏中断,市地震局应协调各通信部门启用应急机动通信,保证与震区的通信联络。

6.1.2市信息产业局协调电信运营企业尽快恢复受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抗震救灾通信畅通。

6.2应急队伍资源及保障

6.3交通运输保障

6.3.1市交通局、沈阳铁路局**铁路办事处、**机场要制定交通应急预案,形成快速、高效、顺畅、相互协调支持的应急运输系统;对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可能遭受地震破坏的运输工程设施进行除险加固;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开辟便捷应急通道,按照要求优先运送应急人员、物资和装备;**机场协调做好空中航线的保障工作。

6.3.2公路、铁路、机场、桥涵、码头等设施受损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修;协调运力,保证应急抢险救援人员、物资的优先运输和灾民的疏散。

6.4电力保障

市经委指导协调、监督电力主管部门尽快恢复被破坏的电力设施和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功能等,保障灾区电力供应。

6.5医疗卫生保障

6.5.1市卫生局对灾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进行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做好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卫生监督工作。

6.5.2市药监局负责震区所需药品、医疗器械的紧急调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震区进行食品安全监督;对药品、医药器械的生产、流通、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

6.5.3其他部门应当配合卫生、医药部门,做好卫生防疫以及伤亡人员的抢救、处理工作,并向受灾人员提供精神、心理方面的帮助。

6.6治安保障

市公安局、市武警支队协助灾区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6.7物资保障

6.7.1市经委协调相关部门保证医药、油料、钢材等应急物资的储存、调拨和紧急供应。

6.7.2民政部门和红十字会负责做好各类救灾物资的接收工作。

6.7.3市商业局做好灾民方便食品、纯净水等生活必需品储备的应急征购网络建设。

6.7.4市粮食局做好灾民救济粮食的储备。

6.8经费保障

市财政局、民政局负责救灾应急资金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申请、拨付。

6.9社会动员保障

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地震灾区的各级政府应当组织各方面力量,抢救人员,组织基层单位和人员开展自救与互救;市政府视情况动员非灾区的力量,对灾区提供救助。

6.10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6.10.1各级政府要把避难场所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利用公园、广场、绿地、体育场、学校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或改造,逐步建成一批设施完备、布局科学、能够满足人员紧急疏散的、较大和永久性的避难基础设施。积极提倡公共场所和家庭配置避险救生设施和应急物品,确保疏散避难人员的生活基本需要。

6.10.2省政府临震预报后,预报区的县(市)区政府,应在公园、学校操场、体育场、街心空旷绿地等,设置紧急避难场所,保障避难人员的安全和基本生活需要。

6.1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保障

监视因余震或破拆建筑物而导致的坍塌危险,当需要进入震损建筑物和进行破拆时,要先进行危险评估;监视现场及邻区的火灾、爆炸、放射性污染、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的威胁,要探测泄漏危险品的种类、数量,泄漏范围、浓度,评估危险品泄漏的危害,必要时向救援现场的救援人员发出警告,采取防范措施。

6.12群众安全防护的保障

震区政府具体制定群众疏散撤离方案,规定疏散撤离的范围、路线、避难场所和紧急情况下保护群众安全的必要措施。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公众宣传教育

地震、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加强对公众的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促进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的提高。

7.2培训

劳动、人事等部门要把防震减灾、地震应急管理纳入领导干部、公务员培训内容;各专业救援队伍所在职能部门,要积极开展救灾技能的培训;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也要对社会民众进行震时自救互救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全社会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能力。

7.3演习

地震总结报告篇8

【关键词】汶川地震;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横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9.5,B84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9-0647-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9.002

创伤后应激症状(postramaticstresssymptoms,ptSS)是指由异乎寻常的痛苦事件引发的一系列精神症状,即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或持久的反应[1]。近年来,国内外研究ptSS的文献并不鲜见[1-13]。很多文献都对性别[1,3]、年龄[2]、地震暴露[4,9]及应对方式[11-12]和ptSS症状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也有文献报告震前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ptSS症状的关系[13]以及空难后的负性生活事件对成人ptSS症状的影响[7],如赵玉芳等[13]报告震前负性生活事件与中学生ptSS总分间相关显著,Rrichard等[7]报告空难后的负性生活事件是成人ptSS的预测因子,而震后的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如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却少有文献报告的话题。

已有研究ptSS与性别、年龄等人口学变量间关系的文献一般采用χ2检验[2]、t检验[4]等,使用协方差分析控制各人口变量间相互影响的文献不多。此外,很多文献[6,8]都用标准多重回归分析探讨ptSS的影响因素,这难免使各预测变量间存在重叠,使共有变异削弱独特变异。

本文调查汶川地震6个月后都江堰地区青少年ptSS症状的检出率及人群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下一步的序列研究做准备,也为心理援助工作提供参考。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经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妇联讨论,选取都江堰市区内有代表性的中学2所,一所初中,一所高中。选取条件:(1)既有城镇生源又有农村生源;(2)公立普通中学,规模较大;(3)愿意参与本追踪研究。抽取初中(7~9年级)21个教学班共1020人,高中(10年级)28个教学班共1398人,排除地震时不在都江堰地区及有严重精神病史的学生后,登记被试2250人。于2008年11月10至15日期间首次施测,随后每隔6个月追踪测查一次。学生为自愿参加,允许中途自由退出并承诺对其个人信息完全保密。施测前通告学校老师及学生调查的目的,获得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及学生本人的知情同意。回收有效问卷2004份,年龄11~17岁,平均(14.6±1.3)岁;初中(11~14岁)777人,高中(15~17岁)1227人;男生920人,女生1084人;独生子女1707人,农村住址471人。本次调查的主试为华南师范大学赴川心理援助服务队,均受过严格的心理评估训练和施测前培训。

1.2工具

1.2.1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Self-ratingScale,ptSD-SS)[14]

包含24个条目,分为3个因子:重现/回避症状、心理障碍/功能受损、情感麻木/紧张敏感。各条目采用1~5级评分,量表总分≥50为检出有ptSS,其中50~59之间为轻度,≥60为中重度。该量表可用于筛查青少年的ptSS。本研究中ptSD-SS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为0.943。

1.2.2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Self-ratingLifeeventChecklist,aSLeC)[15]

含27个条目,涉及27项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应激的负性生活事件,分为6个因子,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及其他。施测时通过指导语让被试回顾每项事件是否发生(本研究中将生活事件的发生时间限定为最近6个月,亦即地震后的半年),若发生过则根据事件发生时的心理感受分1~5级评定。本研究中aSLeC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为0.88。

1.2.3儿童简易应付方式问卷(ChildrenSimpleCopingStyleQuestionnaire,CSCSQ)[16]

含20个条目,分为2个因子,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每条目采用0~3级评分。本研究对CSCSQ有关条目做了适合儿童青少年的调整(如,原量表第13条中“试图休息或休假,暂时把问题(烦恼)抛开”调整为“试图什么都不做,或者一个人呆着,暂时把问题(烦恼)抛开”),并对调整后的量表试测。CSCSQ保留原量表的结构,重测信度理想(间隔2周重测全量表重测信度r=0.64~0.73)。本研究中CSCSQ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为0.78。

1.2.4自编一般人口学及地震暴露情况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龄、家庭住址、是否独生子女及地震暴露情况(震时有无亲人伤亡、房屋有无倒塌、其他财产有无损失以及是否大量目睹地震惨状等)。

1.3统计方法

运用SpSS13.0软件,采用频数分析探讨各类人群ptSS检出率;用pearson相关做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用方差分析做各类人群ptSS得分的组间比较;用分层回归分析探讨人口学变量、地震暴露变量、生活事件总分及应付方式等与ptSS的关系。

2结果

2.1震后6个月受试ptSS症状的检出率

震后6个月都江堰地区青少年ptSS的检出率为15.9%(轻度8.1%、中重度7.8%)。检出有ptSS的男生112人(12.2%),女生206人(19.0%);11~14岁82人(10.4%)、15~17岁236人(19.4%)。不同性别和年龄间ptSS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

2.2不同人口学特征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总分比较

以ptSD-SS总分(37.5±13.9)为因变量,分别以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及是否独生子女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未控制其他3个变量前,女生ptSD-SS总分高于男生,15~17岁组高于11~14岁组,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农村学生高于城镇学生;以年龄、性别、家庭住址及是否独生子女中的1项为自变量,其余3项为协变量控制其影响后,不同性别、年龄组、家住庭址组的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s

2.3震后青少年ptSS症状的相关因素

分别以人口学变量、地震暴露变量、积极应对因子分(1.73±0.52)、消极应对因子分(1.24±0.53)和震后负性生活事件总分(45.46±12.72)为自变量,以ptSD-SS总分为因变量,取强迫进入法(α=0.10,β=0.10),做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学变量、地震暴露变量、应对方式及负性生活事件对ptSD-SS总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1%、6.6%、7.6%和12.4%;女性、15~17岁组、来自农村、较多的震后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有家人伤亡、其他财产损失和目睹经历进入回归方程,是ptSS的危险因素(ps

3讨论

本研究对2004名都江堰地区初一至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震后6个月创伤后应激症状的检出率为15.9%。这与意大利地震6个月后人群检出率14.5%[2]基本一致,但低于范一鸣等[1]用同样筛查工具报告的异地复学的震区中小学生检出率39.4%,也低于Lee等[3]报告的台湾9•21地震5个月后人群检出率38.8%,高于张北地震17个月后人群检出率9.4%[4]。上述差异提示ptSS症状的检出率可能会随着居住地[1]、时间[5,17]等的变化而变化,也提示个体自身随着时间推移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后续研究可以对ptSS症状与时间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本研究发现,控制其他人口学变量后,ptSD-SS总分女生仍明显高于男生,15~17岁组仍高于11~14岁组,这与同类研究结论一致[1,6];农村住址的学生ptSD-SS总分高于城镇学生,提示震后农村学生应受到更多的关注。控制其他人口学变量之前,非独生子女的ptSD-SS总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控制其他人口学变量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ptSD-S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是否独生子女与ptSS症状间并无独立关联,对协变量的控制可能有助于得出更真实的研究结果。

探讨ptSS症状的相关因素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人口学变量、地震暴露、应对方式、震后负性生活事件为自变量进行分层回归进行分析,发现震后负性生活事件是ptSD-SS总分的重要危险因子(R2=0.124),这与Rrichard等[7]的研究结论相吻合,提示除震前的负性生活事件外[13],震后的负性生活事件也可作为次级应激源阻碍个体的创伤修复;同时也提示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可从减少人际关系冲突、学习压力过大、受惩罚过多等负性生活事件着手。

地震时有亲人伤亡是ptSS症状的危险因子,这与Caldera等[18]的研究结论相吻合,但与Goenjian等[8]的研究结论不一致。thienkrua等[9]发现有无目睹海啸经历对青少年的ptSS影响不大。本研究发现有目睹经历是ptSD-SS总分的一个相关因素(表2)。地震时有其他财产损失是ptSD-SS总分的另一相关因素,而地震时家中有房屋倒塌没有进入回归方程。一方面可能其他财产损失相对于房屋倒塌是更普遍的现象,也可能如Sharan等[10]的研究报道所言,相比成人而言,青少年对其他财产(如地震时被掩埋的生活用品和心爱之物)的重视度高于对房屋的重视度。

Joff等[12]指出应对是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有意识、有目的和灵活的调节行为。本研究发现应对方式是ptSD-SS总分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积极应对得分越高,ptSD-SS总分越低;而消极应对得分越高,ptSD-SS总分越高。这与Richard等[11]的报告结论一致。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对ptSD-SS总分的影响有所不同,这可能归因于使用积极应对的个体能客观、公正地看待地震以及之后的负性生活事件,并能对不利处境做出有意识、有目的和灵活的调节行为,相反使用消极应对的个体只是被动、无目标、机械地受制于不利处境之下。

致谢:成都市妇联、都江堰市妇联、调研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参与调研工作的华南师范大学第八批赴川心理援助服务队对本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范一鸣,孙源泉,官瑞莹,等.异地复学震区中小学生ptSD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3):393-397.

[2]priebeS,Grappasonnii,marim,etal.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sixmonthsafteranearthquake:Findingsfromacommunitysampleinaruralregioninitaly[J].Socpsychiatrypsychiatrepidemiol,2009,44:393-397.

[3]LeeCS,ChangJC,LiuCY,etal.acculturation,psychiatriccomobidityand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inataiwaneseaboriginalpopulation[J].Socpsychiatrypsychiatrepidemiol,2009,44:55-62.

[4]赵丞智,李俊福,王明山,等.地震后17个月受灾青少年ptSD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146-147.

[5]王丽萍,张本,姜涛,等.唐山大地震所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8):517-520.

[6]QoutaS,punamakiRL,elSarraje.prevalenceanddeterminantsofptSDamongpalestinianchildrenexposedtomilitaryviolence[J].eurChildadolescpsychiatry,2003,12(6):265-272.

[7]RichardSe,CarolSF,RobertJU.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followinganairdisaster:aprospectivestudy[J].amJpsychiatry,1998,155(7):934.

[8]GoenjianaK,molinaL,Steinbergam,etal.posttrau-maticstressanddepressivereactionsamongnicaraguanadolescentsafterhurricanemitch[J].amJpsychiatry,2001,158(5):788-794.

[9]thienkruaw,CardozoBL,ChakkrabandmL,etal.Sy-mptomsof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anddepressionamongchildrenintsunami-affectedareasinsouthernthailand[J].Jammedassociat,2006,296(5):549-559.

[10]Sharanp,ChaudharyG,KavathekarSa,etal.prelimin-aryreportofpsychiatricdisordersinsurvivorsofasevereearthquake[J].amJpsychiatry,1996,153(4):556-558.

[11]RichardaB,Jenoem,JenelleC,etal.interactionof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andchronicpainfollowingtraumaticbraininjury[J].JHeadtraumaRehabil,1999,14:588.

[12]Joffpe,BastBa.Copingandfefenseinrelationtoaccomadationamongasampleofblindman[J].JnevermentDis,1978,166:537-552.

[13]赵玉芳,赵守良.震前生活事件,创伤程度对中学生震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3):511-515.

[14]刘贤臣,马登岱,刘连启.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的编制和信度效度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7(2):93-96.

[15]刘贤臣,刘连启.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测试[J].山东精神医学,1998,10(1):15-19.

[16]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2):114-116.

[17]张本,张凤阁,王丽萍,等.30年后唐山地震所致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现患率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6):469-473.

地震总结报告篇9

一、加强软硬件建设,为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根本保障

1、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随着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更加艰巨。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与时俱进,使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思想觉悟、业务知识等不断有新的提高。为此,一是加强学习和培训。重点学习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云南省地震监测管理规定》、《云南省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等有关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积极参加省、市地震部门的业务知识培训,县委举办的政治理论学习培训,通过经常性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保证政治上的坚定,工作上的创新。二是认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根据县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和要求,我局结合实际,在县委指导组的指导下,扎实抓好每一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使整个学习实践活动进展顺利取得实效。三是加强廉政建设。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放在了自身建设的突出位置,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各级党委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在工作中,讲大局、讲原则、讲团结,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关心。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过程和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中,先后建立健全了领导机制,完善了岗位责任制、信息公开制度、保密工作制度等,并认真贯彻落实了各项工作。严格遵守震情报告制度、上下班制度,节假日,坚持领导带班。同时,注重从点滴抓起,抓习惯养成,抓示范,从接一个电话、报一份材料等细微之处着手抓,使全局工作人员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

3、加大协调,为改扩建地震办公用房作前期准备工作。在省、市地震局的关心和重视下,我县的地震办公用房省、市批准为改扩建工程。县局领导积极与有关部门领导联系与协调,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现已完成部分前期准备工作。

4、积极争取部门参照公务员管理。20__年人事部门批准我局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一直以来都未理顺关系,为了理顺关系,我局领导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请求给予解决参照公务员管理问题。

二、认真履行职责,全面推进防震减灾工作

1、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一是做好地震前兆数据的观测、分析和上报工作。今年主要对现有的观测仪器sw40-1型自动水位仪、气压、降雨、气温等本文来源:文秘站进行日常监测,观测工作中严格按照省、市规范要求进行观测,确保365天观测资料连续、及时、准确、可靠。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填报、记录、标注、分析等工作,并保证每天按时上传26组观测数据到市地震局。二是做好信息节点工作,按省局规范要求进行维护管理,确保数据传输工作正常运转。三是安排专人负责,加强对6个地震宏观点的观察力度,确保地震宏观信息及时上报。四是快速、及时做好地震速报工作,一旦发生地震,我局根据地震大小、远近及时向有关单位领导报告。五积极做好震情会商跟踪工作。坚持月、年度震情会商制度和震情值班制度,有异常情况紧急会商。20__年,我局共形成月震情意见12期,每月一期,一般在每月初进行分析会商,主要对我县及邻区的地震趋势进行判定。认真完成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报告,报告从地震预报回顾、地震预报检验到20__年度地震预报结论、地震预报依据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形成《云南省20__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报市地震局,并参加市局震情会商会。

2、加强地震应急系统建设工作。一是强化地震应急预案的规范和管理。××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各乡镇根据《××县抗震救灾应急预案》修订完善了部门地震应急预案,我局通过地震应急预案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二是加强应急装备的准备工作。及时维护应急车辆、传真机、打印机、相机及其他现有应急装备,为地震应急提供基本的设备保障。三是不断的收集建立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对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医院、民居、交通、重点危险隐患点、地图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搜集整理,建立了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为发生地震时及时有效地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基本资料。

3、做好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及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和省、市、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不断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以提高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20__年对宏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安瑞新城小区(三期)、金联房地产有限公司医药公司楼房、粮食储备库等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及抗震设防管理。

4、切实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我县自20__年实施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以来,地震局积极主动配合县有关部门做好此项工作,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工作,参与技术指导、督促检查、工程验收、上报资料等有关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了省、市下达我县的950户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任务。20__年省下达我县实施民居地震安全工程800户,其中拆除重建200户(含农村贫困残疾人重建户25户),改造加固600户,补助资金320万元,该项工作今年分别在我县的丹凤镇、竹基乡、彩云镇、高良乡四乡镇实施。我局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搞好民居地震安全工作。

5、积极配合县直有关部门做好中小学校舍危房整体改造工作。为了积极主动配合县直有关部门做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局领导高度重视,一是局领导多次与县直有关部门领导深入部分学校进行新建学校的调查、选址等工作。二是抽调单位4人参与配合县直有关部门,利用半月的时间,进行校舍安全的摸底、排查、鉴定等工作。三是按照××县中小学校舍安全指挥部的要求和安排,由局领导担任4组组长,对我县的雄壁、彩云、五龙三个乡镇的中小学校危房整体改造1期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6、加大防震减灾法规和地震常识宣传力度,今年5月12日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日,为使社会公众科学的认识地震,了解地震,提高对地震谣言和谣传的鉴别能力,增强防震、避震知识及自救、互救和逃生的能力。我局在防灾减灾宣传周、科技活动周和安全生产月期间,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展出地震灾害图片展板50块次,发放“地震常识、震时10条须知、共建安全家园、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等内容的宣传单共10000多份,发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200份、《抗震减灾》大众手册100本,解答群众咨询300余人次。防灾减灾活动周期间,××县在新闻媒体上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县城悬挂了防灾减灾宣传标语,在通玄公园放映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片5场次。各乡(镇)、各部门也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我局还借各种培训、会议及其它形式,向全县中小学生、各局机关和各乡镇、各村委会书记、主任发放各类防震减灾宣传资料4000多份,《防震避震常识》、《地震知识100问》宣传册18930本、《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60本、宣传挂图88份。指导县职业中学等学校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三、团结协作,积极完成县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1、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的文件安排部署,在县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五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下,20__年3月至8月,我局紧紧围绕防震减灾工作,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圆满完成各阶段学习实践任务。认真查找出防震减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以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

2、认真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为进一步转变职能,促进政务公开透明运行,保障人民群众民利,努力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公众监督制度化、规范化,信息查询便捷化、多样化。我局根据政府的要求,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制订了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方案,成立了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开通96128政务信息查询专线电话,开通政务信息网上查询系统。一年来,我局通过《××县地震局信息公开网站》各类信息136条,其中:政策法规类信息5条,业务类信息129条,机构设置类及其它类信息2条。输入96128政务信息咨询25条。使网站成为信息、网上互动、网上监督等多种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

3、认真开展“互联共创”活动。按照县委组织部、县直机关党委的安排,地震局、档案局、史志办为“互联共创”单位,地震局为牵头单位。为了开展好互联共创活动,我局紧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档案局党总支、史志办党支部,认真开展互联共创活动。一年来,三局共开展党员活动2次,开展民情恳谈,深挂村寨3次,参与人次20余人。

4、认真完成党建、党风廉政、、档案、保密、收发、安全、普法、统计等工作。

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的防震减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震监测预报水平有待提高,专业技术力量十分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培训。二是工>:请记住我站域名/教育、培训、演习、科研以及推行地震灾害保险,救灾物资准备等工作还有待提高。

20__年工作重点

20__年,我县的防震减灾工作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牢固树立“防大震、救大灾”和“震情第一”的意识,按照“宁可有备无震,不可有震无备”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一、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严格执行各种观测规范,不断提高观测质量和水平,确保观测数据准确、可靠。不断完善震情短临跟踪方案,完善地震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分析会商,提高地震预测科学性和准确性。积极研究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规律,认真组织对我县及邻区地震活动的分析研究工作。完善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推进地震宏观观测报告、地震灾情速报、地震知识宣传和乡镇(街道)防震减灾联络员“三网一员”建设。加强对地震宏观联络员的培训工作,举办地震宏观联络员培训班。

地震总结报告篇10

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方案1

一、建立防震减灾领导小组

形成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包村干部、村“三职”干部为组员的防震减灾小组。地震灾害发生后,自动转化为抗震减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负责情况搜集、整理、上报。

二、完善预警和预防机制

一是加强防震值班制度,确保与上级防震部门保持良好沟通,并及时传递信息。

二是定期举行地震应急演习。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镇辖各企业要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协调整合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演练活动,增强政府的应急指挥能力、各部门的协调联动能力和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三是充分利用绿地、广场等空旷场所建立指定应急避难场所,并设置醒目标志。

三、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的抗灾救灾能力,加强技术和技能培训,配备必备的应急交通、通信等现场应急设备和物资,逐步提升我镇防震减灾应急和处置能力。

二是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各类紧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组织开展应急培训与演练,提升其抢险救援能力;加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培训与管理,提升其开展抢险救援的能力。建立镇各类抢险救援队伍的统一指挥、协调联动机制,提高我镇应对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的能力。

三是加强后勤保障。镇政府要做好接纳各类抢险救援队伍、接受和分配救援物资的准备,提供工作配合和后勤保障。

四是积极推进交通、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等部门加强公共设施抗震能力,消除安全隐患。对学校、医院、场镇、城乡结合部等人员密集场所及时排查隐患。

五是建立应急救灾物资仓库,储备帐蓬药品、设备等救灾物资,制定物资储备和调用办法,保障救灾物资充足、调度通畅。储备交通图、行政区划图、地质地形图、应急通讯录、应急预案等应急资料。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空旷地段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提高地震应急保障和灾后恢复重建能力。

四、完善震情灾情信息收集报送机制

地震灾情速报内容包括地震造成破坏的范围、人员伤亡、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等。地震发生时,镇地震部门要迅速启动灾情速报网,收集地震灾情并速报;迅速派人到震中或可能造成较大损失的地区了解震害信息,向当地村(居)民委员会及有关部门收集灾害损失情况,由镇地震办汇总上报区地震办和区政府办公室。镇地震部门要做到“有灾报灾,无灾报平安”。

五、开展地震应急准备检查

对交通、电力、通信、供水、供油、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和水库、电站、化工厂、爆炸物存储设施等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进行抗震性能普查;组织有关部门对城乡老、旧、危房进行普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采取必要措施,及时予以消除。

六、强化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地震科普知识宣传

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学校、企业,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增强防震避震和自救互救能力。

七、其他地震事件处置

(一)有感地震应急

有感地震是指人们感觉到的、但未直接造成人员重伤和死亡以及显著财产损失的地震。当我镇发生有感地震时,镇防震减灾领导小组要确定宣传口径、宣传方式,部署宣传、治安、交通管理工作,社会稳定工作。

(二)平息地震谣传

当我镇出现地震谣传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较严重影响时,由镇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组织新闻媒体消息辟谣,以正视听。

(三)应对毗邻震灾

当我镇周边地区发生地震时,镇地震办迅速收集有关信息,并建议镇人民政府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

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方案2

一、总则

1、编制目的及依据

为保障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县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我镇实际,编制本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镇行政区域内发生地震事件或周边地区地震对本镇造成影响的地震事件的应对处置。

3、地震应急响应分级与启动条件

3.1破坏性地震应急响应

本镇境内发生地震,或邻近地区发生地震波及本镇,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时,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响应流程。

3.2有感地震应急响应

本镇境内发生有感地震,或邻近地区发生地震本镇有感时,启动有感地震应急响应流程。

3.3地震谣传事件应急响应

当本镇境内出现地震谣传,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时,启动地震谣传事件应急响应流程。

二、组织机构

成立镇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全镇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县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成立后,镇抗震救灾先期处置工作结束。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县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领导下,继续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总指挥:xx

副总指挥:xx

成员:xx

三、主要职责

(一)破坏性地震应急响应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镇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启动运作,召开指挥部会议,部署抗震救灾任务,开展地震应急先期处置。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1、灾情收集与上报

分管民政的镇领导负责灾情收集与上报工作。地震发生后,立即带领尹曙亮、刘殿如等赶赴灾区。

(1)开展人员伤亡数量、地震灾区范围、建构筑物和基础设施破坏程度等调查;

(2)开展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社会影响和地质灾害等调查;

(3)每隔1小时通过电话或通讯软件等向镇指挥部报告一次。

2、抢险救灾

镇长或党委副书记负责人员抢救工作。地震发生后,立即带领尹曙亮、刘殿如等赶赴灾区各村(居)。

(1)组织救援人员搜索营救被困群众,发动基层干部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2)配合上级救援队伍开展抢救工作。

(3)严密监视灾区火灾、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迅速上报,并组织抢救队抢救人员和物资,防止次生灾害的扩大蔓延。

3、伤员救治

分管医疗卫生的镇领导负责伤员救治工作。地震发生后,立即带领孙刚、胡雪等赶赴镇卫生院和震区医疗点。

(1)组织开展伤员救治工作,视情况需要,在人员伤亡集中的村(居)设置医疗救护点;

(2)医疗救护力量不足时,提出请求支援方案。

(3)加强卫生防疫工作,配合上级卫生部门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实行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卫生事件每日报告制度。

4、治安维护

分管治安的镇领导负责治安维护工作。地震发生后,立即带领石成喜、郑标等,组织派出所公安民警和骨干民兵分组行动。

(1)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做好震区社会秩序维护工作;

(2)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

(3)做好党政机关、水电设施、银行等重点目标保护工作。

5、宣传报道

分管宣传的镇领导负责,孙明军、孙志宇等共同参加,做好震后的宣传报道工作。

(1)通过各种手段动员全镇力量,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2)迅速与县地震部门取得联系,了解震情及地震发展趋势,按照上级统一口径,及时向公众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

(3)做好舆情收集分析,每隔1小时通过电话或通讯软件等向乡(镇)指挥部报告一次,如有负面舆情,立即报告;

(4)配合上级做好媒体接待和社会各界来访工作。

6、综合保障

镇分管政工领导负责地震应急保障工作,李磊、邵坤等协助。

(1)做好全镇应急人员的生活保障工作。

(2)做好上级救灾人员接洽工作,协助安排办公、食宿、向导等相关事宜。

(3)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灾民转移安置、物资发放等工作。

(二)有感地震应急响应

有感地震发生后,镇党委和政府主要职责是:

1、尽快收集震情、社情信息,上报县政府;

2、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维护社会稳定;

3、协助地震部门开展地震科学考察等。

(三)地震谣传事件应急响应

当本辖区内或邻镇出现地震谣传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时,负责宣传报道工作的人员迅速收集掌握谣传范围、内容等基本信息,上报县政府及县地震局,协助上级公安、宣传、地震等部门做好谣言传播来源调查和宣传辟谣工作。

四、应急结束

地震灾害的紧急处置工作完成,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后果基本消除,灾区基本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宣布灾区震后应急期结束时,我镇地震应急结束。

五、其他事项

1、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镇党委和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并报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为提高预案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需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预案的更新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2、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方案3

 

为了进一步搞好地震应急工作,使全村处置地震灾害事件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最大限度的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XX区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XXX镇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建立地震应急机构体系

村委会全面负责领导、指挥和协调全村抗震应急工作,并成立村抗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三到五人),

下设办公室和工作组,即抗震应急办公室、治安保卫组、医疗救护防疫组、生活物资供应组、抢险救灾组、人口疏散组、恢复建设组。

1、办公室主要职责:

办公室主任由村党支部书记(姓名)担任,

村委主任(姓名)、委员(姓名)为成员,办公室设在村委会办公室。

(1)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及时向镇指挥部报告。

(2)及时传达贯彻各项命令,并督促检查各项命令的落实情况。

(3)组织现场强余震监视和震情会商,负责震害损失调查和快速评估了解汇总现场救灾进展情况。

(4)负责对外的联络和接待工作。

(5)负责处理办公室日常工作。

2、治安保卫组主要职责:

治安保卫组组长由村治保主任(姓名)担任,成员为各生产队队长(姓名)。办公室设在村治保会。

(1)及时组织与加强领导机关和生命线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

(2)当地震发生后,加强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实施紧急防范措施。

(3)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水灾、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和扩大蔓延。

3、医疗救护防疫组主要职责:

医疗救护防疫由村卫生室医生(姓名)负责。

(1)在临震应急期间,应储备一定数量的药品及医疗救护器械等,组织好医疗救护队待命。

(2)地震发生后,利用各种医疗设施或建设临时医疗点抢救伤员。

(3)做好卫生防疫及伤亡人员的抢救、处理及疏散工作。

(4)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4、物资供应组主要职责:

物资供应组组长由(姓名)担任。

(1)在临震应急期间,做好应急资金、物资、食品的储备工作。

(2)地震发生后,迅速组织群众,按照村委会的统一部署,调动粮食、食品与物资,保证灾区生活必须品的供应。

(3)做好应急救济款的发放工作。

(4)积极组织灾区的转移、安置与恢复重建工作。

5、抢险救灾组主要职责:

抢险救灾组组长由村民兵连长(姓名)担任,办公室设在村委会。

(1)在临震应急期间,应组织抢险救灾队伍积极开展救灾技术训练,掌握抢险救灾技术。

(2)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讯速组织群众,抢救被压埋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

(3)严密监视灾区火灾、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迅速组织抢救队抢救人员和物资,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扩大蔓延。

6、人口疏散组主要职责:

人口疏散组由村妇女主任(姓名)担任。

(1)在临震应急期间,应组织群众进行有秩序的疏散,特别要注意做好妇女、儿童及老、弱、病、残人员的疏散安置工作。

(2)地震发生后,迅速设置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供应点。

(3)配合搞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稳定社会秩序。

7、恢复建设组主要职责:

恢复建设组组长由(姓名)担任。

(1)迅速组织人员深入灾区,普查房屋等建筑物的损毁情况。

(2)提出重建计划,并报村委会

(3)积极争取外援和筹措资金。

二、一般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伤亡10人以内,直接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下的地震。

向镇抗震应急指挥部报告灾情。各村委在半小时内向镇办公室汇报灾情。

三、中等级严重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

造成人员死亡20人以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的地震为中等破坏性地震;造成人员死亡2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以上的地震,或者发生大于6.5级地震的为严重破坏性地震。

中等或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工作组成员迅速到位,按照村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开展救灾工作。

迅速向镇抗震应急指挥部报告灾情。

四、临震应急反应

(一)村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布置应急准备工作。

(二)各工作组立即行动起来,确保通讯畅通,集结抢险救灾队伍,随时准备工作。

(三)积极储备救灾资金、物资和食品。

(四)保证供电的畅通。

(五)加强全村的保卫工作,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五、其他地震事件的处置

(一)有感地震应急

有感地震是指人民感觉到的,但未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及显著财产损失的地震。有感地震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地震应

急预案,按应急预案程序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并将紧急情况及时报镇抗震救灾指挥部。

(二)平息地震谣言

当出现地震谣言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影响时,应派出工作人员调查谣言起因,做好宣传工作,平息地震谣言。

六、其他事项

(一)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村委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报镇抗震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为了适应地震灾害事件,应急对策的不断完善和地震应急机构的调整,需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期间因人事变动职责由新人员自动接替。

(二)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制定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