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供水站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7:33

乡镇供水站工作总结篇1

***市所辖6个县(市、区),现有68个乡镇办,改革前设有58个水利站,共有职工308人,其中正式工211人,临时工59人,退休职工38人。乡镇水利站的设置,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按乡镇设置,由县市水利部门主管;二是按小流域设置,由县市水利部门主管;三是按乡镇设置,由乡镇政府主管。目前乡镇水利站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1.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乡镇水利站人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在270名在职职工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只占总人数的31.5%,有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只占总人数的38.6%。

2.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多年来,乡镇水利站承担了大量的基层水利建设任务,如抗旱防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水利工程维护管理、水资源开发保护等,这些工作大多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而政府又没有对乡镇水利站的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进行明确界定,并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或市场机制,以致长期以来职能混杂,难以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经费紧缺,维系艰难。***市六县区中,除咸安区水利站下放乡镇管理,人员工资由乡镇负担外,其余五县市均实行县水利局和当地乡镇双重管理,人员工资和管理经费由县水利局从财政拨款或水费返还中列支。XX年五县市水利局共支付水利站经费121.6万元(其中财政仅为2.9万元),不足总费用的42%。随着水利站改革的推进,市县水利局已不能继续收取水费,也就不能再列支水利站的相关费用,水利站经费来源面临更大的困难。由于经费严重不足,职工收入低下,工作条件也极为艰苦,导致职工队伍不稳,人才难留。

二、***市乡镇水利站改革情况

目前,***市水利站改革正随着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同步推进。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站段(库)合一。这种形式是将原水利站职能及有关人员就近并入一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优化配置,达到减人、减支、不减事的目的。嘉鱼县就是采用这种改革方式,对全县8个乡镇水利站进行了撤并。水利站撤并整合后,汛期的主要职责是防汛,非汛期的主要职责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样有利于水利工作的有机结合和站段技术力量的优化配置。

2、按小流域设水利服务中心。即按县(市、区)小流域或水系设立水利服务中心,统一负责所在乡镇的基层水利工作。通山县拟采用这种形式,将水利局按流域设立的7个水利中心站改为水利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由两类人员组成,一是1-2名流域内相邻乡镇水利助理员,从现有水利站人员中竟聘产生,由财政供养。二是转制聘用人员,走社会供养、自收自支的路子。

3、乡镇水利助理员+水利服务公司。这种形式是在乡镇选配一名年富力强、业务熟练的水利助理员,同时成立一个水利服务公司,作为基层水利发展的平台。水利助理员主要承担政府对水利的行政管理和公益性事务,而水利服务公司主要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实行企业化运作。咸安区拟采取这种形式。

三、***市乡镇水利站改革的启示

1、乡镇水利站改革势在必行。搞好乡镇水利站改革是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水利站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要求,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因此,各级水利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站在推动农村水利事业发展,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搞好乡镇水利站改革。

2、乡镇水利站改革应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的原则,立足于水利事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妥善制定人员安置方案。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湖区、丘陵、山区、平原等不同特点,合理确定改革模式。三是坚持有利发展、促进发展的原则,把建立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作为改革的根本目标。

3、乡镇水利站改革应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水利站改革与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可把水利站并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并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严格定性定编,积极推行管养分离。二是水利站改革与水价改革相结合。要抓住水价改革的契机,理顺水价形成机制,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供水等,进一步拓展水利站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三是水利站改革与农村水利发展相结合。要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力度的机遇,以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促进农村水利事业与水利站自身同步发展。

4、乡镇水利站改革要搭建好发展平台。要结合实际,组建农村水利经济技术服务实体,作为促进农村水利事业发展新的载体和平台。一方面协助政府搞好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以市场化方式,承接面广量大的小型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任务。

乡镇供水站工作总结篇2

一、当前乡镇群众文化站建设工作存在的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乡镇群众文化站建设的问题对于新农村建设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引导人们开展科学的生产、生活活动,而且也将社会主义的先进理念在人民群众当中加以传播。然而,目前我国乡镇群众文化站建设工作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基本看来,包括着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乡镇群众文化站建设在不同的地区中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就乡镇群众文化站建设工作而言,目前普遍情况比较乐观,尤其是在经济收入比较充裕的乡镇,对于文化站的建设更是给予了足够的支持,通常在保障基本的资金支持之外,对于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等也具有很好的保障。在一些比较好的乡镇中,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通常在享受事业编制的基础上,也具有职称上的优惠待遇,一些文化站的负责人甚至可以获得科级以上的职称待遇。然而,在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一些乡镇过多的关注与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而忽视了对于文化工作的建设,这也使得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在待遇上存在较大的不足,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的加入,从而也使得这些乡镇的文化站建设工作发展缓慢。

其次,乡镇群众文化站建设当中缺少必要的管理制度,参与到其中的主体也多对此缺少足够的认识。制度上的缺陷是当今乡镇群众文化站建设工作的主要不足之一。就管理制度方面,乡镇群众文化站多是由乡镇政府直接进行管理,而县市一级的文化管理部门对其日常工作的运营仅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根据这种管理制度的安排,乡镇群众文化站的建设工作直接受制于乡镇政府,而这对于文化站的资金投入问题有着极大的影响,投资的多少或者是否进行财政支持都受乡镇政府领导的决断。就目前普遍情况而言,乡镇政府通常对于群众文化站的财政支持没有给予较多的关注,往往是在需要经费时才进行一定的资助,这导致了活动资金经常出现短缺的现象。另外,由于乡镇群众文化站缺少足够的制度支撑,因此使得员工在进行工作时也通常难以尽力,工作也仅局限于完成任务,从而缺乏足够的认识。

最后,乡镇群众文化站建设工作缺乏足够的创新缺乏人才支持。受地域限制,乡镇经济的发展潜力有限。而且一般情况下,乡镇的生活方便程度等各方面都低于城市。所以,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无法吸引到优秀的人才。这种情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更加促使乡镇群众文化站建设工作的人才缺失,这不仅导致了文化站日常工作开展的效能降低,而且也从长远角度影响了乡镇群众对于文化站建设工作的支持,以及对群众文化事业的热衷。

二、强化乡镇群众文化站建设工作的措施

面对上述问题,乡镇群众文化站的建设工作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手段来对这种工作进行强化,从而确保乡镇群众文化站的建设工作具有科学性,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一般而言,相应的强化措施可从如下几点入手加以考虑。

第一,对于乡镇文化站的总体建设规划进行统筹安排,以对群众文化站的建设进行有效的指导。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的基石,必须得到统筹安排。由于时代不断发生着变化,乡镇群众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文化需求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性,而这就要求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必须具有一定的柔性,从而能够在长久的发展中,不断为乡镇人民群众提供帮助。总体的建设规划更多的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战略层面的制度,它指导着乡镇对于文化事业的投资、人员安排、配套设施构建等多个方面,更为重要的作用在于为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工作提供较为科学的规划。具体来看,战略性的规划设计也需要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情境之中,这使得负责部门应该构建出一种环境跟踪机制,以对环境进行紧密的关切,并进行适时的调整。

第二,对于乡镇文化站的具体职能与作用进行有效的界定,并且将乡镇政府在文化站建设与工作开展中的地位加以界定,从而确保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站能够在较为独立与科学的环境下开展相关工作。就乡镇文化站本身而言,其主要作用在于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文化,推动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乡镇文化活动当中,从而来感受文化的气息,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这一职能的界定使得群众对于文化活动的认识更加深入,从而主动的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当中,而这也能够提升乡镇文化站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另外,对于乡镇文化站与乡镇政府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界定。乡镇文化站应该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之一,为政府开展相关的人民群众工作提供工具性的帮助,将现代化的文化更有效的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并将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情况反馈给乡镇政府,以为政府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第三,对于乡镇文化站建设的体制性问题需要加以理清。对于乡镇文化站建设而言,其建设过程必须遵循国家政府所倡导的和谐发展理念,运用有效地方式来促使乡镇人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乡镇政府而言,其对于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也需要加以重视,并且在对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乡镇政府也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汇报制度,确保乡镇文化站的工作能够得到精确的汇报,为乡镇管理工作服务。另外,乡镇文化站的人员调配制度也需要进行强化,坚决杜绝不合理的占用编制状况出现,而且这种人员的安排的权利有必要交与上级文化主管部门,从而确保人员安排的合理性。资金的投入机制也需要进行完善,在保障必须的文化经费之外,在合理的范围内,相应的文化经费数额可以进行一定的增长,从而将更多的人才吸引到乡镇文化建设工作当中,并能够为群众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工作。

第四,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的评价体系应该得到完善,从而确保能够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极大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乡镇供水站工作总结篇3

1.1人才缺失,量是短板,质是硬伤

据统计,截至2014年11月30日,全国农村技术人才总量超5550万人,而农村技能型人才仅为1048万人,占比不足20%。就供水技能型人才而言,全国乡镇水利站具有高级职称的供水员占比仅为3.20%、中级职称的供水员占比为41.20%、初级职称的供水员占比为55.06%。就供水技能型人才学历而言,具有高中及专科以下学历的供水员占比为23.4%、专科以上本科以下学历的供水员占比为62.7%、本科以上学历的供水员占比仅为13.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乡镇水利站供水技能型人才的整体质量不高,其中“质”参差不齐,是乡镇水利建设的硬伤。而在“量”上,按乡镇水利站事业编制规定,水利站技术人员数量不低于总数的2/3,但在实际中却不足1/2,更有甚者部分经济欠发达的乡镇连1/3的最低指标都难以达到。究其原因,主要有:乡镇水利站技术员工作条件较为辛苦,需长期从事户外勘查和勘测,尤其是需要冬季水利外业施工;薪酬水平较低,以山东埕口镇为例,供水员的平均年工资仅为19942元,仅有67.4%的供水员可享受“五险一金”待遇;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企业从乡镇水利站高薪挖人,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1.2产权不明,责权不清

(1)产权不明,只投资难受益。政府投资与企业投资是农村水利投资的重要来源,产权理应归政府与企业共同所有。由于一些政府一旦成为股东中一员,即便不是最大股东,仍凭借其背景掌控着农村水利建设上的绝对话语权与决策权,而企业虽是股东中一员却难以享受股东应有的决策权与收益权,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2)责权不清,水利管理混乱。责权边界不明,导致政府及参与投资的企业频频向农村水利工程“伸手”,伸手拦工程、挪经费、拿回扣,将农村水利工程当成一块“不贪白不贪”的肥肉,结果损公肥己,没把农村水利建设搞上去。

2解决我国农村水利建设中问题的对策

2.1宽进严出,开源节流

要解决农村水利建设经费短缺问题,必须坚持经费“宽进严出”的原则,“宽进”即扩宽经费的来源,“严出”是指严把经费的各项支出,厉行节俭,开源节流。

(1)规范收费制度,提高经费源头活力。农村水利财政主要走“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模式,而相关水利设施的收费是农村水利部门主要的收入来源。为解决农村收费难、难收费的问题,应建立明确的水利收费制度,设定奖罚体系,对定期足额缴费的企业及用户给予适当奖励,对拒缴少缴的企业及用户给予限时供水、罚款等不同程度的处罚。此外,还应开通便利的水费缴费通道,如网上缴费、电话缴费、村服务网点缴费等,为农村企业及村民提供缴费便利。

(2)充分利用政策,申请更多财政支持。国家每年都会推出各项政策及专项拨款,用以建设农村水利,但由于农村信息闭塞,对相关的政策及拨款知之甚少,导致其与很多优惠政策及专项拨款失之交臂。因此,农村水利部门应及时通过网络、电话、实地探访等渠道,了解上级政府的最新水利建设动态,再根据本地水利建设困境及时向上级政府申请水利建设专项拨款。

(3)招商引资,为水利建设注入新鲜血液。结合本地特色,吸引本地企业、外地企业、外资企业为本地水利建设注入资金,提高本地水利建设的资金活力。以上3条是经费“宽进”的重要途径,“宽进”之后必须要保证“严出”才能提高经费的利用效率。在“严出”环节,一是要加大经费的监督力度,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体制,保障经费支出专款专用,防治被贪腐或挪用;二是要做好会计审计工作,随时调控水利建设的现金流,保障水利建设的资金链不掉链。

2.2四步到位,建设水利人才队伍

人才缺失与人才流失是困扰乡镇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的主因,如果人才队伍建设上不来,农村水利就发展不下去。因此,必须加大坚持人才队伍建设四步走原则:第一步,千方百计引进来;第二步,想方设法留得住;第三步,多举并重,下力气培养高质人才;第四步,末位淘汰,出重拳激发人才活力。

(1)千方百计引进来。丰富人才引入渠道,除了常用的公开考试模式,还应坚持“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原则,将具有较强工作经验但不适应公开考试模式的特色人才,采取举荐、自荐等形式,引入乡镇水利站中工作。此外,还应扩宽人才引入范围,走出乡镇区域限制,去“大中型城市及企业”中挖人才。

(2)想方设法留得住。一是要提高供水员尤其是技能型供水员的薪酬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尤其是冬季水利外业施工时应配发相应的保暖设备及外业施工补贴。二是完善技能型供水员的晋升通道,按功升职而不是论资排辈。三是依据技能类型合理配置技能型供水员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高供水员的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

(3)多举并重,下力气培养高质人才。第一是培养经费。可由乡镇水利站自行承担,也可由市、县、乡镇三级政府按比例分担,经费审批与开支环节要保障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是培养教材。教材内容应与供水员的专业技能相匹配,如水利工程抢险技术、防汛技术、水质安全技术等。第三是教材内容上应坚持“因地而异”的原则。拒绝假大空的理论,将受训人员所在乡镇的实际水利工作环境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帮助受训人员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提高受训人员的知识转化率。第四是教学方式应坚持“因人而异”的原则。依据受训人的个人素质,采取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交替、“大锅饭”与“开小灶”相辅相成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4)末位淘汰,出重拳激发人才活力。乡镇水利站只有加强对人才的考核力度,制定明确的考核指标,才能提高乡镇水利人才的工作活力。第一是多级考核。对水利人才的绩效考核,应坚持乡镇常规考核、区县定期考核和省市抽样考核的原则,只有走多级考核,才能保障考核的公正性与严格性。第二是多层考核。首先是技术层次上,技术理论水平要过关,技术实践水平要过硬。其次是职业道德层次上,要有为群众能吃苦、愿吃苦和敢吃苦的艰苦奋斗精神。最后是廉政勤政层次,勤政廉政,不贪腐,不早退,对工作的态度积极,对群众的态度认真。将多级考核与多层考核的成绩加权平均,作为乡镇技能型供水员的绩效成绩,成绩靠前者给予适当奖励,末位者淘汰。

2.3明确产权,责权分明

(1)明确产权,谁投资谁受益。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保障农村水利投资的产权清晰,每个股东享有同等的话语权与决策权,同担风险同享股利。董事会内应建立合理的决策与监督制度,保障投票表决权与否决权对等,禁止任何股东搞“一言堂”,拒绝“一票否决权”,坚持同股同权的原则。

(2)责权分明,谁负责问谁责。明确责权,将施工企业与投资企业分开,不能以“要施工先投资”为借口,要挟企业投资,投资应坚持自愿原则,施工应坚持公开招标、择优录取的原则。投资企业与施工企业都应签订责任保证书,保证工程质量与后续准入资金。政府方面更应明确责权边界,绝不能越界向农村水利工程伸手捞油水;纪检部门应加大实时监督力度,严格遵守“责任倒查机制”及“终身问责机制”,对工程质量及政府的行政作风坚持查责问责原则。

3结语

乡镇供水站工作总结篇4

(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临沂273406)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的发展,水利站的现有状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如何促进水利站的发展,从基层一线的角度对水利站发展中硬件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基层角度;水利站发展;作用;问题;策略

0 引言

乡镇水利站是最基层的水利机构,直接服务于三农,最了解基层水利发展的需要,也是上级各项水利惠农政策宣传落实的中坚力量。新时期新形势下,无论是硬件设施建设还是人才的培养上,乡镇水利站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乡镇水利站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挑战,还需进一步的加强,以适应现代农业和现代水利的发展需求。

1 乡镇水利站的作用

1.1 水利站是农村水利工程规划实施、建设与管理的主力军

广大基层水利员立足于水利,扎根于农村,工作在一线,直接与农民打交道,担负着本区域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设计与组织施工、小型水利工程和设备岁修、养护、更新、改造计划编制及防汛抗旱工作,与“三农”的关系密不可分,其作用明显。

1.2 水利站发挥了乡镇政府组织防汛抗旱参谋和助手作用

基层水利站处于防汛抗旱最前沿,基层水利员长期摸爬滚打在抗洪救灾、水利建设第一线。他们最熟悉当地的水情,最了解当地工程的状况,积累了丰富的抗灾除险经验,为乡镇组织防汛抗旱救灾提供最前沿的一线资料。

1.3 水利站发挥了承担农村安全饮水建设重要保障作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重大民生工程之一,乡镇水利站最了解当地的农民饮水需求,运用哪种方式解决农村的饮水问题最有发言权,在农村安全饮水的规划、建设、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4 水利站是各种水利法律法规宣传和贯彻实施的一线

乡镇水利站作为与农民直接面对面的一线工作者担负着积极贯彻宣传《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涉水法律、法规,协助县水利部门调查处理所在乡镇水事纠纷和案件的责任,并对各种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乡镇水利站发展遇到的问题

2.1 办公经费短缺,现代化建设不到位

水利站目前的管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县区水利局直接管理,并接受乡镇政府的管理;另一种是由乡镇政府直接管理,由县区水利局进行业务指导。无论是哪种管理模式,办公经费都不能有充足的保证,因此就造成了大多数的乡镇水利站无独立的办公场所,办公所需的电脑、打印机等最基本的办公设备都得不到保障。水利站拥有的最基本的测量设备只有水准仪,已经不能满足水利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不能为乡镇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及时提供参考依据。

2.2 新老交替不衔接,知识结构老化,定期培训过少过于形式化

由于现有的水利站职工主要以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员为主,占到人数的80%,80后90后等新人寥寥无几,这就造成了新老交替不衔接,人员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老职工虽然经验较为丰富,但是缺乏较高的理论水平,尤其是对于autoCaD等电脑作图软件的学习能力较弱,还局限在纸质的作图上,而新进入水利站的职工,虽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缺乏实践经验,无法独立的完成任务。每年的培训只是将所有的水利知识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缺乏针对性,对水利站的日常工作帮助不大。

2.3 基层条件艰苦,晋升渠道不畅通,难以留住人才

一方面由于乡镇水利站工作的待遇条件较差,很多职工将精力用在了维持基本的生计上,另一方面一旦进入乡镇水利站工作,晋升的可能性非常小,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较弱,优秀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这就大大削弱了水利站的服务能力。

3 乡镇水利站发展的策略

3.1、健全保障机制,加强水利站硬件设施建设

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水利站硬件设施建设,并层层签订责任书,充分保障专款专用,并对硬件设施的建设进行不定期的抽检。对于服务于水利工程的测量设备,可以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分级配备,在乡镇水利站可以配备水准仪、gps测亩仪,用于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的测量效率,为乡镇决策提供及时的参考依据。

3.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培训质量

水利站的日常工作中,技术性比较强的就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应该将此作为每年的培训的重点。培训不只是进行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的培训,可以将某一项正在进行的小型水利工程的设计作为这一次培训的科目,从勘测开始让学员全程参与,这样既进行了理论的学习,又拥有了实践经验,同时也提升了培训的质量。

3.3 严把招聘关,分梯次培养人才

新招聘的水利岗位,首先补充到乡镇水利站工作2年以上,市县的工作岗位招聘在乡镇工作2年以上的人员,这样的招聘方式一方面可以畅通晋升渠道,调动乡镇水利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乡镇水利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也为市县培养了具有丰富基层经验的人才,有利于更加接地气的水利政策的制定。

4 结语

水利站作为水利工作的最前沿,肩负着上传各类水利需求,下达和落实各级政府的水利惠农政策的任务,因此无论是在行政上还是在财政上,各级政府都应高度重视乡镇水利站的现代化建设,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三农,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陆秋.乡镇水利站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及应用,2014(10).

[2]施瑞.新时期乡镇水利站建设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9).

乡镇供水站工作总结篇5

近年来,在省、市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把水利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全县上下形成了“要兴富,先兴水”的共识,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治水高潮。在水利建设中,始终把城乡供水工作放在首位,坚持统一规划,水源共享,建管并举,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效益,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工程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以来,共完成投资4751.72万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6处,解决了6.54万人的饮水困难。新增固定资产3880万元,年供水量360万吨,产值600多万元,安置水利职工68人,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城乡供水工程是城乡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九五”初期,由于水源贫乏,水质较差,导致缺水人口增大,全县饮水困难人数达62万人,在全省较为突出。特别是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条件下,城乡供水分别由水利和城建两家管理,农村供水工程因水量上不去,效益较差,县城供水因水源不足时常断水,两家管理的供水工程都面临亏损和难以维持的严重局面,城乡供水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打破原有供水体制造成的僵局,谋求供水事业新的更大的发展,我们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城乡供水管理工作的切入点,通过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外出考察学习,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等,使大家提高了认识,解放了思想,牢固树立了“四个观念”:一是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新观念。改变城乡供水多口管理,实行“统筹规划,水源共享,城乡结合,统一管理”的新体制;二是水权,水商品,先购买后使用的水市场新观念。改变产权不清,盲目开采,喝福利水的现象,建立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保证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三是引入竞争机制,市场化管理的新观念。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创新机机制,增强活力。四是可持续发展新观念。改变只顾眼前,忽视长远的做法,实现水源、工程规模和建后管理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经过更新观念,转换思路,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极大的推动了我县城乡供水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理顺体制,实现涉水事务一体化

实践证明,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是实现供水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性选择,也是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体制保障。在九六年成立水务局的基础上,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初步形成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并在涉水事务管理上迈出四大步:

第一,重新组建了城乡供水总公司,全县实现了“一龙管水”,水源共享,供水统配,集中连片,从水源头一直管到水龙头。县上明确规定,凡是国家投资修建的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均属国有,由县水利部门管理,城乡供水总公司具体管理。由国家补助、农民集资修建的小型、一家一户的饮水工程,产权私有。近几年来,通过改建、扩建和续建并网,收回过去由乡镇及村级管理的国家投资兴建的供水工程12处,均交由水利部门统管,改变了权属不清,责任不明,关系不顺,管理不善的问题。初步建立了统一高效、权责明确的城乡一体化的供水管理体制。

第二,改组原自来水公司为城区供水公司,加快了城乡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县水务局根据浅层水源不足而岩溶水资源丰富的实际,利用水资源统管的优势,组织人力物力,会同地矿部门,对全县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并聘请省水电设计院、西北建筑设计院和渭南市的有关专家对全县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规划和设计,编制了《陕西省富平县岩溶水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完成了《富平县利用岩溶水解决农村供水工程规划》和《富平县县城及周边乡镇供水工程初步设计》等可研、规划设计报告。近几年来,根据规划,分期分批实施。优先开发了“380岩溶水源”,打井5眼,新建了北塬页坡“380岩溶水源地”,通过城乡水源工程统一调配,使县城日供水量由过去的4000吨增加到15000吨,很快解决了县城区和北塬地区水源紧缺供水严重不足的问题。

第三,把原来单一的县城生活供水向农村供水、工业供水、节水灌溉拓展,使县城供水发展到了周边华朱、杜村、东上官等3个乡镇,解决了1.5万多人的生活用水问题。随着供水量的增加和价格的调整,城区供水年收入由原来的60万元增加到260多万元。

第四,多方筹资,加快工程建设步伐。我县人饮困难基数大,任务重。单靠国家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解决好工程建设资金问题,使广大饮水困难群众早日受益,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资金筹集办法,提出了“以国家投入为发酵剂,吸引和带动群众和社会投入,多渠道筹资,捆绑使用,分步实施,规模解决”的筹集原则,解决人饮工程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专款专用,认真实施项目工程建设;二是通过各种渠道,筹集配套资金。一方面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供水工程建设;另一方面乡、村、组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两工”逐步取消的实际,结合农民收入水平低,劳动力过剩的情况,积极推行村民“一事一议”的办法,采取群众集资、实物折价和投工投劳等形式以折价的办法记入群筹专户,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占地、拆迁补偿和土方施工等问题,自筹资金和项目资金统一管理,集中使用;三是县政府出台了“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及个人独资或股份合作建设供水工程。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民办供水;四是大力推行“五小工程”产权改革,对小型供水工程进行拍卖、租赁等形式盘活资产,争取资金回笼,用于弥补重点供水工程建设资金不足。五是县城供水等大型供水工程,通过国内外贷款、工队垫资等形式解决投资。近几年来,累计多方筹资9036.53多万元,其中国家补助3677.8万元,地县配套资金1000多万元,群众自筹3258.73万元,投工投劳200万个工日,从银行及外国政府贷款800万元,社会及群众个人投资300万元,解决了45.13万人的饮水问题,为我县供水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强化措施,工程建设狠抓落实

发展供水事业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全县上下互动,齐抓共管,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在工程建设上,县政府每年把供水项目工程建设列入县上的重点工程来抓,主要从四个方面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是成立机构。县上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并在县水务局设立项目办,具体负责工程建设日常工作,机构的成立,为项目工程建设顺利完成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二是落实责任。每年项目工程建设之前,县政府都及时组织召开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领导参加的项目建设专题会议。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进行部署按排,明确职责,落实建设任务。实行县上领导包项目,部门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组的包联责任制。并纳入县上年度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三是各方配合。县上五套班子齐抓共管,形成了发展供水事业的强大合力;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第一线,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人大、政协每年都组织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检查;计划、财政、卫生、水务等部门分工负责,通力协作,共同打好供水工程建设总体战。各有关乡镇全力配合,狠抓落实,为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四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供水工程建成后的管理,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把好“四关”:即“设计关”、“建设关”“材料关”和“验收关”。㈠认真做好前期工作。选择有资质的水利勘测设计队进设计,保证了前期工作的深度,保证了单项工程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项目奠定了基础。㈡加强施工管理,县水务局按照有关规范,认真组织,严格管理,精心实施;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和合同管理制。成立了“富平县水务局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坚持按“设计施工,合同管理,验收签证,审批报账”原则。选择有资质的工队进行施工,签订施工合同,进行合同管理;聘请了2名具有监理资质的水利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理。并抽调12名工程技术人员进驻工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对新打水源井进行抽水试验,测定水量,满足项目用水需求,配合市、县防疫站对水质进行了采样化验;工程队施工实行“三检”制,即施工企业自查自检,项目办不定期抽查,整体项目进行终检;㈢严把原材料关。工程管材由县项目办抽调水务、计划、财政、卫生等有关人员组成招标领导小组,县监察局、县采购中心进行监督,统一招标,统一采购,实行工地质检、验单接货制度,按计划实物供应到每个项目工程,确保原材料质优价廉。对地方建筑材料采购,坚持先检验、后付款。大胆尝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赵坡改水工程输水主管道采用柔性深缩短管连接,提高了输水管道的安全性和质量。㈣严把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关。对基础部位、隐蔽工程等及时进行阶段验收,验收合格并经质检人员签字后方可实施下一道工序。对单项工程,实行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和单项工程竣工验收制度。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由施工队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报监理验收。监理工程师、现场技术员验收合格后,填写分部分项工程鉴定书;单位工程,以合同为单位进行,在工程完工后,由施工队提出书面申请,由县项目办验收,填写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单项竣工后,由县水务局核对,经县财政局委托中介机构审核,报县项目办验收,填写单项工程验收鉴定书。同时,严格执行报帐制,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和效益的发挥。认真执行《渭南市农村饮改水项目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重点落实饮改水项目资金专户的设立和资金报帐程序规范运作。工程资金实行分级管理。县项目办管理、监督国债资金的使用,国债资金存入专户,主要用于工程管材、土建主体工程建设;资金安排到项目,支出核算到项目。配套资金由乡镇负责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主要用于征迁占地、青苗赔偿、投工投劳和其他工程建设。县项目办将群众自筹资金记入工程专户。严格资金使用和管理程序,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近两年来,全县建成的21处项目工程均达到了优良以上标准,受到省、市领导和省、市、县业务部门的肯定,赢得社会各界的赞誉。

四、创新运行机制,保证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运行机制,是保证工程长久发挥效益的重要措施。

(一)健全管理机制,落实管理主体。在明晰工程产权的基础上,积极推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实行县、乡、村、户四种管理模式。按工程规模,健全机构,落实管理主体,做到“六有”,即有“管理站、有管理人员、有计量设施、有价格政策、有技术档案、有水源保护措施”,对5000人以上的跨乡镇集中供水工程,由县水务局组建供水管理站,城乡供水总公司具体负责管理,供水管理站负责经营;对一乡内跨村的集中供水工程,由城乡供水总公司负责具体管理,乡镇水管站负责经营;一个村(组)的集中供水工程,按村民议事规程,实行一事一议,由乡镇水管站管理,所在村负责经营;集雨水窖由农户自建、自有、自用、自管。目前全县共设立了4个局直属供水管理站和24个乡镇水利管理站,管辖82处供水工程,其中县管4处,乡镇管28处,村(组)管50处,共有管理人员286名,户管集雨水窖5193眼,形成了一乡一站,一工程一站,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格局。推行的四种管理模式,经过多年来县水务局和当地政府的精心培育和引导,如今已成为该县城乡供水工程管理的主要形式,为城乡供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完善工程管理机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了改变传统管理观念,引入竞争机制,增强活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县水务局与受益乡村行使代管和出资人的权力,履行代管和出资人的职责。确定了工程管理站具体负责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对各工程管理站,赋予自主经营的权利,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包本经营,企业化管理。建立了用人、决策、水价、奖罚等管理机制,逐步实现规范运营。对管理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制,按站长、会计、出纳、机泵手、维护人员、收费员(兼)、水质化验等工作岗位设置,逐级推荐,按管理权限聘任。推行站长负责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责任目标考核,实行能者上,庸者让,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同时,以水为业,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县城供水,实行指标量化管理,减员增效和发展多种经营等措施,基本达到收支平衡;局直各站实行包干,任务与工资挂钩,采取灵活的分配机机制,实现微利经营。乡村各站,实行承包管理,使水费的征收、工程维修落到实处。通过管理机制创新,极大的调动了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提高了工程效益。杨坡供水站把原来单一的农村生活供水向工业供水和节水灌溉拓展,使供水发展到了周边华朱、王寮二个乡镇六个村,解决了近1万多人的生活用水和800多亩的农灌用水。供水年收入由原来的3万多元增加到10多万元。使城乡供水工程初步实现了规范化管理。

(三)以经营机制为突破口,深化水价改革,按用户性质实行不同水价。首先是水价改革,合理的水价是保证工程良性运行的前提,也是维持水资源采补平衡,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集中供水工程,实行成本水价,计量收费。根据《水利工程饮水价格管理办法》,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并根据饮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保证工程运行维护费用,实现良性运行。近年来,我们在供水事业福利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对于县城供水,按照用户性质划分用水类型,即生活用水,行政事业用水,工业生产用水,经营用水,特种行业用水,实行五种分类水价,水利部门会同物价部门,采取开听证会等形式,先后进行三次调价,水价从移交前的每方水0.8元、每年亏损25万元,调整到现在的每方水1.8-3.5元,综合水价每方水2元,加上多种经营等收入基本达到收支平衡。对于农村供水工程水价,结合农村实际,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采用指导水价,目前执行每方水1.5-2.5元。通过水价改革,达到保本经营。其次是水费的征收和使用实行规范化管理。农村供水由于范围大,用户分散,用水量少,加之计量设备落后等问题,给运行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针对各站不同情况,实行指标量化管理,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制,任务与工资挂钩的办法,夯实责任,实行专管员对片长负责,片长对站长负责,站长对供水站负责的层层岗位责任制,要求专管员每十天抄表,汇总核对总表,保证抄表率、回收率在85%以上。三寨供水站共有管理人员6人,每人承包10个组,任务承包到人,收费直接到户。针对跑、冒、滴、漏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抢修,白天定时供水,晚上关水,确保了供水效率和运行安全;并结合农村实际,在群众接受的前提下,实行每表每月1元表损,每户每月2方的基本用水定额。每十天抄表,分表复核,基本达到总分表计量相符,群众十分满意。近几年来,随着供水量的增加和价格的调整,全县供水年收入由过去的200万多元增加到600多万元。基本实现了城乡供水的良性发展。

(四)加强管理,保证供水安全。饮水工程建成后,在设立供水管理站的同时,县水务局给各站及时下达了“农村供水工程管护责任书”。⑴明确了工程管理站站长是工程管护责任人,全面负责该工程设施的保护、运行、维修和供水安全。建立管护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定水源调度和安全供水预案。⑵加强水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农村供水工程都要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饮水价格管理办法》的规定,核定供水价格,严格实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保证工程运行维护费用,长期发挥效益,实现良性运行。水价经县水务局审核,报县物价局批准后实行,水费按水表计量征收。同时规定在不影响该供水工程正常运行和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水费收入中的折旧费、大修费,由城乡供水总公司进行统一调配,保持全县各供水工程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⑶设立水源保护区,防止水源污染。禁止在保护区内堆放垃圾、排放污染物等危害水源水质的行为。定期化验水质,并通报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确保供水水质卫生完全。⑷在水源保证的前提下,降低供水成本,拓宽经营渠道,使供水工程在规范运作下效益明显增长。各站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不断开拓供水市场,组织专业施工队为用户及时安装供水管道,并在管道分支处和用水户家中安装水表,电话报修,上门服务,减少了水事纠纷,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用上自来水。依法管水,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让群众吃上放心水、明白水。供水经营者与用户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水价政策,签订供用水合同。一方面要求水管单位按合同规定保障供水,另一方面要求用水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按时交纳水费,以合同形式明确双方权利及违约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真正实现水商品市场化管理和依法管理,兼顾了供水经营者和用户双方的利益,促进了供水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依法运行。版权所有

乡镇供水站工作总结篇6

科学谋划严格程序稳妥推进

深入扎实开展乡镇站所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根据《关于印发<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关于推进基层站所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XXX〔2019〕12号)、《关于印发的通知》(XX〔2019〕38号)要求,为了进一步理顺乡镇站所管理关系、建立科学规范、高效有序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XX县选取XX乡为首批基层站所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通过强化组织领导,严格工作程序,理顺机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一、基本情况

XX乡共有XX个站所,XXXX人。其中,由上级行业部门条管的站所有XX个,XX人(派出所、司法所、供电所、信用社、电信所、邮政所);由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双重管理的站所XX个,XX人(林业站、广播站、农技站、农机站、畜牧兽医站、水管所、农经站);由乡镇直接管理的站所有XX个,XX人(财政所、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站、文化站、劳动保障事务所)。此次乡镇站所机构改革涉及农机站、农技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广播站XX个站所,整体划转XX名干部到XXX乡政府管理。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方案,夯实改革试点各项工作基础。

一是坚持试点先行。根据2019年印发的《XX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文件精神,结合乡镇机构设置和职能重点,按照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健全“三农”服务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整合事业站所,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以及县直部门延伸到乡镇的机构、涉农站所原则上都要下放的总体要求,以基层站所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乡镇“七站八所”管理关系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确定XX县XXX乡作为站所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试点,改革先从XXX乡农机站、农技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广播站5个涉农站所开始,通过试点引路,形成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高质量、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以点带面、引路带动全县深化改革有序开展并向纵深推进。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组织部部长为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改革涉及站所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为成员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督促试点具体工作,及时分析查找改革中的突出矛盾和原因,拿出解决办法,确保试点工作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有成果。

三是研究制定方案。印发了《关于XX县乡(镇)机构改革人事调配有关问题的通知》和《XX县推进基层站所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改革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方法步骤。自2019年8月起,分为调查摸底、组织实施和总结完善3个阶段。目前,改革试点各阶段工作已初步完成。

(二)严格工作程序,规范工作方法,推动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明确职责权限。按照权力、责任、利益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划分县直主管部门与乡镇之间的人权、财权、物权、事权和管理权,明确了改革后5个站所以乡镇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把站所的“工作管理权”、“人事调配权”、“考核评议权”下放到乡镇,县直业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站所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扩大乡镇对基层站所的理事权力,进一步调动站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便于让乡镇政府充分发挥好服务“三农”的作用。

二是科学划转人员。改革涉及站所人员的划转由县直主管部门负责,坚持“大稳定、小调控”和确保编制机构总量不增加的原则,参照2018年各单位上报工作人员实名制录入情况进行。同时,也结合各业务主管单位实际工作情况调整人员。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的机构改革人员调整实施方案,经单位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并在全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7天),让涉及人员人人知晓,公示无异议,确保人心稳定。

三是严格资产移交。由涉及改革的站所上级主管部门对站所的国有资产(包括土地)进行清查、登记后报县财政局,由财政、审计部门评估,然后由调拨单位向主管县领导和财政局申请批准后,填写《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调拨、捐赠审批表》。目前,5个乡镇站所价值XXX万元的车辆、土地、房屋、办公设备等已经全部移交乡镇。

(三)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任务,确保改革后乡镇站所平稳运行。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改革后站所的管理,制定出台了《XX县乡镇站所干部管理办法(试行)》《XX县乡镇站所干部业绩考核奖励办法(试行)》等相关制度,对改革后站所干部的日常管理、人事调配、经费保障、考核评议等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调动站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为了保证改革后乡镇站所职责、任务不变,人员力量不减,《乡镇站所干部管理办法》规定,站所人员划转乡镇后,原则上不得混岗,仍从事原岗位工作,严禁县直机关从乡镇站所借调(抽调)人员。

二是保证人员经费。为明确站所人员待遇及工作经费,XX县印发了《关于将XXX乡农技推广站农机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广播站整体划转XXX乡政府管理的通知》,规定以12月31日为时间节点,之前退休的乡镇站所人员工资、津补贴发放和教育管理工作由原县直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之后退休的乡镇站所人员工资、津补贴发放和教育管理工作由乡镇负责。乡镇站所人员工资、津补贴、办公经费列入乡镇年度经费预算。同时,由县直部门承担的责任不得转嫁给乡镇,确需乡镇站所牵头或协助完成的工作,要赋予相应的办事权利并提供相应的经费,为站所今后正常运转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三是强化资产监管。为了减少县直业务主管局担忧站所资产划归乡镇后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乡镇政府担心县直业务主管局不把站所资产完全划转的顾虑,XX县专门制定了《XX县乡镇站所机构改革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细则》,明确遵循站所资产划转前后保持一致的原则,同时,加强划转后乡镇站所资产的监管。由涉及改革的站所上级主管部门对站所的国有资产(包括土地)先行自查、登记造册后报县财政局,由财政、审计部门评估后,通过县财政、县直业务主管部门、乡镇三方共同清查、盘点站所资产,填写《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调拨、捐赠审批表》后,再办理移交手续。

三、几点体会

XXX乡站所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在改革试点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总结了一些粗浅的经验和体会。

一是统筹兼顾是前提。乡镇机构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乡镇站所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是其中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为此,我们以XX省党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地(州、市)县(市、区)政府、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和《XX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为总纲,在谋划推进基层站所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时,不仅仅局限于XXX一个乡镇的改革,而是立足全县,通盘考虑其他乡镇的站所机构改革;同时,也不仅仅局限于站所机构改革,而是以乡镇站所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全面谋划乡镇机构改革。

二是明确管理权限是基础。现行的乡镇站所管理体制分为上级部门垂管、由乡镇和上级主管部门共同管理(以上级主管部门为主)和乡镇直接全权管理的三种类型,此次改革涉及的站所主要是5个由乡镇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共同管理的涉农站所。为了科学界定责权,按照权力、责任、利益相统一的原则,我们通过改革试点,明确了乡镇具有站所的“工作管理权”、“人事调配权”、“考核评议权”、“经费申请拨付权”,县直业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站所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的管理体制,以便更好地解决“乡镇党委政府看得见管不了、上级主管部门管的了看不见”的问题,让乡镇站所充分发挥好服务“三农”的作用。

三是合理划转人员是关键。人员划转是此次改革的重中之重,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也是最复杂、最难做的工作。XX县上个世纪90年代将乡镇站所人员、编制划归县直部门管理后,经过10多年的发展,站所人员的编制数、实有人数和工作岗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个别干部感觉划归乡镇管理后自己从“城里人”变成了“乡下人”。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切实摸清了改革试点乡镇站所的实际情况。为了保证人员顺利划转,我们提出了乡镇站所机构改革人员调整三项原则,即:

一是坚持公开公正,保证干部队伍稳定性;二是坚持充实基层,重心下移,服务三农,保证乡镇站所正常运转;三是坚持集体研究,依规办理,保证不引发新的矛盾,平稳过渡。以机构编制实名制为基础,遵循个人意愿,综合考虑个人特长、家庭住址等因素,鼓励年轻干部下基层锻炼,由县直业务主管局牵头,制定人员划转方案,在既保证县直业务主管部门力量不受影响,又基本保持乡镇站所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划转站所人员。为了确保每个人的知情权,我们将划转人员名单进行了7天的公示,并对公示期间个别上访干部做了认真细致的思想工作,在确实无争议、无信访苗头的情况下,才为相关人员办理了人事、工资和党组织关系,避免出现人心不稳,干部不正常履行工作职能,工作出现脱钩断档的现象。

四是保证正常运转是核心。站所划归乡镇管理前,人员工资、津补贴发放和办公经费由县直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申请和拨付。划归乡镇管理后,站所人员工资、津补贴发放和办公经费拨付由乡镇负责。但是,长期以来乡镇站所人员办公经费一直按照每人每年XXXX元的标准拨付,以此次划转人员最少的广播站为例,4个人每年只有XXXX元的办公经费,只能维持正常的办公开支,远远无法保证站所的日常运转和开展业务工作的费用。以往县直业务主管部门一般从项目管理经费中解决,站所划转乡镇后,业务主管部门也就不愿承担这部分费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县委组织部、编办、人社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将XXX乡农技推广站农机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广播站整体划转XXX乡政府管理的通知》文件,明确规定乡镇站所人员工资、津补贴、办公经费列入乡镇预算,由县直部门承担的责任不得转嫁给乡镇,确需乡镇站所牵头或协助完成的工作,要赋予相应的办事权利并提供经费保障,从而基本保证了改革后乡镇站所正常有序的运转。

五是严格资产监管是重点。近年来,县直业务主管部门为了改善乡镇站所干部的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先后为基层站所配备了车辆、建设了办公业务用房、更新了办公设备,积累了大量的国有资产。因此,站所资产划拨乡镇后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是县直业务主管部门较为担忧的事情,此次划转的5个站所固定资产就达XXXX万元。

为此,我们专门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第XX号)文件的基础上,制定了《XX县乡镇站所机构改革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细则》,明确规定,乡镇站所资产属国有性质,乡镇只有使用和管理权,不得随意处置、转移、抵押、变卖、租赁,移交至乡镇的国有资产,乡镇不得转卖、抵押,如需租赁使用,租赁合同必须一年一签,租期不得超过三年。对国有资产管理不严,造成丢失、损坏或擅自出售土地、房屋、车辆等国有资产,造成资产流失的,将纳入乡镇主要负责人绩效考评范围并追究相关责任,构成犯罪的,还将追究刑事责任。

XX县乡镇站所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目前已经初步完成,经过近一个月的运转,成效已初步凸显:乡镇对站所的管理更加顺畅,统筹安排工作更加便利;站所干部不再存在“走读”思想、“作客”思想,为农服务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各涉农站所之间协作配合意识更强,形成了服务基层的强大合力。下一步我们在全面推进过程中,将遵循边改革、边运转、边纠正、边总结的原则,争取将“试验田”建成“示范田”,以乡镇站所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成果助推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XX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

根据XX省党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地(州市)县(市区)政府、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加强党的建设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纽带,以巩固基层政权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提高农业综合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根据我县区域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乡(镇)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的重点;坚持权责一致,赋予乡(镇)履行职能必要的事权和财权;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确保机构编制总量不增和社会稳定。

二、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以转变职能为核心,建立符合实际的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进一步明确乡(镇)党委、人民政府职能。乡(镇)党委要围绕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充分发挥统揽全局的核心领导作用,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稳定,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乡(镇)人民政府要紧紧围绕从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四个方面履行职责,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做好“三农”服务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职能配置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相适应,与乡(镇)财政供给能力相协调,与农村社会管理相一致。不同类型的乡(镇)要结合实际确定工作重点,突出本地特色。

2.进一步规范县乡关系。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严格依法行政,不断规范乡(镇)人民政府行为。法律、法规规定由县人民政府和部门承担的责任,不得交由乡(镇)人民政府承担;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由乡(镇)人民政府承担的职能,要赋予相应的事权、财权和人权;上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需要乡(镇)人民政府配合做好的工作,应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并赋予相应的办事权限,要分清主次,明确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进一步清理规范面向乡(镇)的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和“一票否决”事项,对乡(镇)的检查考核由县委、县人民政府统一安排,综合进行,不得将乡(镇)职能以外的事项列入检查考核范围。

3.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县直部门延伸到乡(镇)的机构和涉农站所,原则上都要下放,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以完善乡(镇)人民政府功能;经XX省人民政府批准,也可实行以上级主管部门管理为主或按区域设置机构的体制。派驻(出)乡(镇)的机构要接受乡(镇)党委、人民政府的统一指导和协调,党(团)组织关系实行属地管理,年度考核和干部任免需征求乡(镇)党委的意见。

(二)合理设置乡(镇)党政机构

综合设置机构是中央和XX省对乡(镇)机构改革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加强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有利于促进乡(镇)人民政府改进工作方式,有利于规范行为。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根据乡(镇)的特点,因地制宜,综合设置乡(镇)党政机构。

乡(镇)党政机关按照职能归口设置3—5个综合性办公室,即:党政办公室、党建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另设立人民武装部。

党政办公室:负责机关人事、文秘、财务、保密、事业站所及派驻机构的协调服务工作;承担乡(镇)政府交办的各项日常工作的督促检查落实;承担乡(镇)人大主席团交办的各项工作的督促检查落实;负责政协委员的联络工作;承担日常工作中有关重要信息的搜集、整理归档和上报工作。

党建办公室:负责宣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承担党委交办的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负责党的纪律检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负责乡(镇)人武部的协调服务及群团工作。

经济发展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统计站):负责农业、林业、农机、畜牧、水利、工业(含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规划、管理、服务、协调、统计和监督等工作;负责新农村建设、乡(镇)村规划建设、交通、环境保护、电力、供水等工作;协助做好乡(镇)村防病改水、水利设施建设等工作。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政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统战和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等工作;负责信访及群众工作。

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负责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广播影视、人口和计划生育、民政优扶、社会救助、劳动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区管理服务等方面工作。

人民武装部:负责民兵组织训练、征兵、国防动员、预备役管理及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

人大、纪检委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按相关法律、章程设置。

(三)乡(镇)事业站所机构设置

按照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健全“三农”服务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体要求,结合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整合事业站所。通过整合优化结构,实现资源重组,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工作效能和为农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

乡(镇)事业站所要根据管理体制调整情况进行整合,对下放乡(镇)管理的,整合有关涉农站所,设立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整合文化、广播等有关站所,设立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服务中心;整合劳动保障、民政事务等有关站所,设立社会保障(民政)服务中心;整合村镇规划、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职责,设立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整合后,乡(镇)可设立3-5个综合性事业机构,最多不超过5个。为便于工作衔接,原事业站所牌子可暂时保留。设立的综合服务中心机构性质为事业单位,现有事业站所人员编制全部划归综合服务中心。

1.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将农技站、农机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归并,主要承担农业、林业、畜牧兽医、农业机械及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服务工作。

2.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服务中心:将文化站、广播站归并,主要承担文化、宣传、科技、体育和广播影视管理服务等工作。

3.社会保障(民政)服务中心:将劳动保障、民政事务等有关站所归并,主要承担民政、残疾人保障、劳动力资源管理等相关工作。

4.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将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乡(镇)城管监察分队划入,挂环境保护工作站的牌子,主要承担乡村规划、城乡统筹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服务工作。

5.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在各乡(镇)设置国土资源管理所,将国土资源局原土地管理所更名为国土资源管理所,其人员按每乡(镇)不少于2名配备。

6.有条件的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站单设,对XXX镇、XXX乡等无条件设置的可与乡(镇)卫生院合并,挂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站的牌子。

7.乡(镇)水管所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县水利从水库、闸门、干渠到支流均归口XX流域、XX流域和XXX流域管理。

8.乡(镇)社区居委会、农经站和财政所管理体制维持不变。

乡(镇)中小学、卫生院等机构,仍实行以县直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乡(镇)政府协助管理的双重管理模式,党、团组织关系实行属地管理。

上级派驻到乡(镇)的基层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工商所、税务所等机构,保持现行管理体制不变。

(四)严格控制乡(镇)编制和领导职数

按照中央和XX省有关精神,进一步强化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总的要求是严格管理、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确保乡(镇)行政和事业编制限额内不突破。乡(镇)编制要严格控制在2005年XX省核定下达的编制总额内,不再增加编制。

精简乡(镇)领导职数。按照XX省党委组织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乡(镇)党政领导交叉任职,实行党委委员分工负责,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和整体功能。乡(镇)党委一般由7-11人组成,其中:乡(镇)党委书记1人,副书记2-4人(其中1名由乡(镇)长兼任,1名兼纪委书记);乡(镇)政府设乡(镇)长1人,副乡(镇)长2-4人。乡(镇)人大主席团设主席1名,党委书记兼职人大主席团主席的,可配1名专职副主席;乡(镇)人武部设部长1名。

乡(镇)机关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可参照乡(镇)公务用车编制数核定,最高不超过5名,也可通过购买服务或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办法予以保障。

对整合设置的乡(镇)事业机构,要在原有站所事业编制总额内重新核定编制,需要增加编制的,原则由现有事业编制总额内调剂解决。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根据职责任务,动态调整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

三、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

对上级部门借调的乡(镇)人员及乡(镇)在事业站所、学校、卫生院等所属单位借调人员进行清理。今后各部门不得随意从乡(镇)长期借调人员,保持乡(镇)干部队伍稳定。要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对乡(镇)混编混岗问题进行清理,规范人员编制管理,做到编制、岗位、人员相对应,人员编制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认真执行乡(镇)机构编制“总量不增”的要求,对乡(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一次定编、定岗,扎紧进口,敞开出口,逐步实现富余人员分流。具体人员分流政策要在改革中积极探索,采取多种分流办法。总的原则是不简单推向社会,不增加财政支出,确保平稳过渡,逐步消化。

四、机构改革的具体要求

此次乡(镇)机构改革要统一部署,统筹安排,抓紧做好乡(镇)机构改革方案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委编办具体负责乡(镇)机构改革指导工作。乡(镇)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并成立精干的工作班子,负责本乡(镇)机构改革的具体工作,确保改革取得实效。调整设立的机构在正式建立之前,原有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继续履行现行职能,积极做好衔接工作,防止工作出现脱钩断档现象。涉及职能、机构、人员编制和财产划转的单位,要指定一名领导班子成员负责交接工作,处理遗留问题。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处理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国有资产不流失。

(二)做好职能调整工作。无论是调整变动的机构,还是保留的机构,均要按新的改革要求重新制定机构职责规定。机构职责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本部门职能调整情况(包括划入、划出、增加和转变的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的数量、名称和主要职责;人员编制总额及科级领导职数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有关问题。

(三)严肃改革纪律。此次改革过程中,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有关规定,严肃机构改革纪律,凡违反规定的,一经发现,从严查处。机构编制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机构改革顺利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方案一经批准,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动,上级业务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下级部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改革期间,各级各部门要严肃政治纪律、组织人事工作纪律、财经工作纪律和保密纪律,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运转。乡(镇)机构改革基本结束后,县委、县人民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乡(镇)机构改革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对改革方案落实不到位的将追究乡(镇)主要领导的责任。

XX县XXX乡机构改革方案

根据《XX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结合XXX乡实际,制定以下机构改革方案。

一、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加强党的建设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纽带,以巩固基层政权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提高农业综合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建立责权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基本原则: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根据XXX乡区域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的重点;坚持权责一致,赋予XXX乡履行职能必要的事权和财权;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确保机构编制总量不增和社会稳定。

二、党委、政府主要职责

(一)党委职责

1.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指示、决定。

2.讨论决定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加强党委自身建设,抓好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4.加强对干部的管理、教育、培训、考核、选拔,按干部管理权限做好任免和奖惩工作。

5.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抓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

6.加强和改善对人大、政府的领导和协调,支持他们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武装等组织的领导,及时研究讨论群团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支持他们根据各自特点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政府职责

1.贯彻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行政机关的政策规定。

2.促进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努力提高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3.负责乡村建设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农村城市化建设。

4.做好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及各项公益事业。

5.完成县人民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6.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好群众教育,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司法行政工作。

7.依法指导村民委员会开展各项工作。

8.承办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党政机构设置、主要职责及人员编制

(一)设置综合性办公室

按照“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能”的原则,XXX乡党政机关设5个综合性办公室:

1.党政办公室:负责机关人事、文秘、财务、保密、事业站所及派驻机构的协调服务工作;承担乡政府交办的各项日常工作的督促检查落实;承担乡人大主席团交办的各项工作的督促检查落实;负责政协委员的联络工作;承担日常工作中有关重要信息的搜集、整理归档和上报工作。

2.党建办公室:负责宣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承担乡党委交办的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负责党的纪律检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负责人武部的协调服务及群团工作。

3.经济发展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统计站):负责农业、林业、农机、畜牧、水利、工业(含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管理、服务、安全生产监督、统计及协调等工作;负责扶贫开发政策和强农惠农措施的贯彻落实,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负责社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负责新农村建设、乡村规划建设、交通、环境保护、电力、供水等工作;协调做好乡村防病改水、水利设施建设等工作。

4.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承担民政、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就业和社会保障、食品安全及移民等社会管理工作;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依法管理辖区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做好计划生育服务。

5.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重点排查调处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负责统战、民族宗教、信访及群众工作。负责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减少外来人口的违法犯罪,强化社会治安稳定。

(二)设立人民武装部

负责民兵组织训练、征兵、国防动员、预备役管理及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

(三)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XXX乡党政机关核定行政编制XX名(含人武部编制XX名),工勤事业编制3名。

XXX乡党委由11人组成,其中:乡党委书记1人,副书记3人(兼任乡长1名,兼任纪检书记1名);乡政府设乡长1人,常务副乡长1人,副乡长3人。

人大主席团设主席1名,党委书记兼职的,可配专职副主席1人;人武部设部长1人。

四、所属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一)XX县XXX乡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1.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协助政府制定发展农业、农机、林业、畜牧兽医等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为发展农业产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配合上级业务部门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开展技术培训。

(3)负责农作物病虫草害及农业灾害监测并开展防治和救灾;负责农资市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工作。

(4)组织实施牲畜品种改良工作,加强畜禽品种管理,负责兽药、饲料等畜牧业投入品监管。

(5)负责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及疫情报告,开展免疫接种、防疫监督、技术服务及培训工作。

(6)负责林地、林木和野生动物等森林资源的管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配合上级业务部门开展林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产业的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

(7)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提高生态效益;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协助有关部门查处毁林案件。

(8)对群众进行水法规的宣传教育;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做好辖区水资源的勘测、开发、管理、利用和保护工作;负责辖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管理、维修及养护;做好农田用水计划和管理;深入开展科学用水和节水工作。

(9)负责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负责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

(10)负责实施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配合上级业务部门做好拖拉机和驾驶员的年检审验及建档报户工作,协助做好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11)完成乡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2.机构规格、人员编制、人员结构及经费形式

机构规格为股级,核定事业编制XX名(专业技术岗位比例70%以上),隶属于XX县XXX乡人民政府管理,经费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暂挂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农机管理服务站、畜牧兽医站(动物防疫检疫站)、林业站(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林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牌子。

(二)XX县XXX乡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服务中心

1.主要职责:

(1)负责群众文化、体育工作,组织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及全民健身活动。

(2)负责文化阵地建设,指导农牧民文化艺术创作、艺术活动,抓好文艺团队的发展,组织经常性演出活动。

(3)编制统计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普及。

(4)负责广播影视的管理工作,维护传播器材的正常运行。 (5)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工作。

2.机构规格、人员编制、人员结构及经费形式

机构规格为股级,核定事业编制XX名(专业技术岗位比例70%以上),隶属于XXX乡人民政府管理,经费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暂挂文化站、广播站牌子。

(三)XX县XXX乡社会保障(民政)服务中心

1.主要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民政、劳动保障等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并组织实施。

(2)负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灾救助、农村五保户供养、扶贫帮困、残联、社会福利事业、高龄津贴发放等社会服务工作。

(3)负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居民医疗保险、乡村医生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创业就业等社会保障工作。

(4)负责社会救济救灾工作,及时、准确上报灾情,管理、分配、发放救灾款物,组织指导社会募捐及社会临时救济。

(5)负责双拥优抚工作,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负责婚姻、收养登记等有关政策的宣传和咨询工作。

(6)负责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及转移培训就业,就业失业登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解劳动、人事争议。

(7)承办乡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2.机构规格、人员编制、人员结构及经费形式

机构规格为股级,核定事业编制XX名(专业技术岗位比例50%以上),隶属于XX县XXX乡人民政府管理,经费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暂挂劳动保障事务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务所)牌子。

(四)XX县XXX乡乡村规划建设服务中心

1.主要职责:

(1)宣传、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法》、《土地管理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组织编制乡村体系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村庄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

(3)严格按规划实施,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负责村镇建设项目的审核、审批工作。

(4)农村个体工匠及按图施工的管理,严格控制无证及无设计图纸施工。

(5)负责村容村貌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6)负责农村房屋的产籍产权管理。

(7)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负责查处违章建筑。

(8)安排和监督政府用于补助村镇规划建设的专项经费。

(9)承办乡党委、政府及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2.机构规格、人员编制、人员结构及经费形式

机构规格为股级,核定事业编制2名(专业技术岗位比例50%以上),挂环境保护工作站的牌子,隶属于XX县XXX乡人民政府管理,经费实行差额预算管理。

(五)保留机构

1.保留XX县XXX乡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站,机构规格、人员编制、隶属关系保持不变。

2.保留XX县XXX乡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服务站,机构规格、人员编制、隶属关系保持不变。

3.保留XX县XXX乡财政所,机构规格、人员编制、隶属关系保持不变。

五、其他事项

(一)设立XX县XXX乡国土资源管理所,股级,事业单位,核定编制2名,全额预算管理。

(二)原设在XX县XXX乡上级派驻的基层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工商所、税务所、水管所等机构,其管理体制维持现状不变。

关于XX县乡(镇)机构改革人事调配有关问题的通知

根据《关于印发〈XX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进一步做好我县乡镇机构改革期间人事调配的相关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乡镇机构改革人员调整涉及单位

各乡镇、农技站、农机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广播站等相关单位XXXX人。

二、乡镇站所机构改革人员调整

(一)原则:

1、公开公正,保证干部队伍相对稳定;

2、充实基层,重心下移,服务三农,保证乡镇站所工作正常运转;

3、集体研究,依规办理,保证平稳过渡。

(二)调整方式:

1、人员调整由县直主管单位负责,经单位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并在全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7天),确保涉及人员人人知晓,公示无异议。于2019年12月30日前将调整人员花名册由主管单位一把手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报编委办、人社局审核盖章确认。

2、人员调整可参照2018年各单位实名制录入情况进行,同时也可结合各主管单位实际工作情况调整人员,但要按照乡镇站所原有编制数保证人员到位。

(三)手续办理:

各主管部门要对审核确定调整到乡镇站所工作人员名册报请分管县领导审阅后,由人社局报县主管领导签署意见,按正常程序办理调配手续。

三、相关要求

1、为进一步规范县乡关系,理顺管理体制,确保人员到位,各主管单位要加强领导,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领导责任制。并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的机构改革人员调整实施方案,确保人心稳定。

2、凡涉及县直主管单位中退休人员工资福利各项待遇的均保持现状不变,费用仍从原渠道解决。

3、人员调整到位后,人头经费随人拨付到所在乡镇。

XX县推进基层站所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XX县改革任务的落实、落地,确保“真改、真干、真见效”,按照XX市委改革办《关于做好全面深化改革试验、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理顺乡镇“七站八所”管理关系,建立科学规范、高效有序的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根据市委组织部意见,选取我县XXX乡作为开展推进基层站所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XX市委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和市委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全面深化改革试验、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推进基层站所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乡镇七站八所管理关系工作试点,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试点探路,使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为建设XXXXX的XX县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推进基层站所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乡镇七站八所管理关系试点工作,形成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高质量、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以点带面、引路带动全县深化改革有序开展并向纵深推进。

三、工作思路和措施

根据XX市组织部意见,选取XX县XXX乡作为开展推进基层站所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乡镇七站八所管理关系试点工作。突出解决“乡镇党委政府看得见管不了、上级主管部门管得了看不见”的管理问题,有效理顺基层站所管理体制,优化基层站所职能,激发基层站所活力。

(一)试点任务

1、科学定位,找准乡镇职能重新定位的出发点,科学界定责权。要按照权力、责任、利益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划分县直主管部门与乡镇之间的财权、人权、事权、物权,通过界定乡镇职能,让乡镇政府充分发挥好服务“三农”的作用。凡规定由县直主管部门承担的责任不得转移给乡镇,确需乡镇协助或负责完成的工作,要赋予相应的办事权力并提供经费保障,改变“权力无限小,责任无限大”的现行乡镇责任体制。

2、积极探索乡镇基层站所管理新途径。主管部门管理为主、乡镇管理为辅的站所,把站所的“工作管理权”、“人事调配权”、“考核评议权”下放到乡镇,扩大乡镇对基层站所的理事权力,进一步调动站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乡镇主要负责督促基层站所落实和完成县委、县政府及县直主管部门布置的工作或下达的指标任务,安排部署基层站所参与乡镇中心工作或其他突击性工作,整合各方面资源,为基层站所高效服务群众创造环境和条件;负责各站所人员的调配使用、年终考核、评议工作;加强站所工作人员的日常监管和帮助站所工作人员协调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县直主管部门主要保障站所办公经费,负责站所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

3、建立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沟通联系、站所负责人工作汇报、干部任免和交流、干部请销假、激励和惩罚等系列制度,改革完善机制,理顺关系,发挥好站所作用,形成服务基层的强大合力。

(二)实施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8月14日-8月20日)。坚持调研先行,全面准确摸清乡镇目前站所管理体制机制相关情况,找准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瓶颈问题,为深化改革、开展试点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

2、实施阶段(8月21日-10月10日)。根据试点任务,及时研究解决深化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有序、稳步推进基层站所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乡镇七站八所管理关系工作。

一是乡镇事业站所要根据管理体制调整情况进行整合,对下放乡镇管理的,按照《关于印发〈XX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X党发[2013]38号)和各乡镇机构改革方案精神整合有关站所,涉及人员调整由县直主管部门负责,同时要征求乡镇党委政府意见。经初步调查摸底,此次乡镇机构改革要将县直相关单位XX人的人事关系划转到XXX乡。

二是调整人员必须经单位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并在全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7天),确保涉及人员人人知晓,公示无异议。

三是办理人员调配手续必须由县委编办、人社局审核,报经县人事领导小组研究同意。

四是凡涉及固定资产移交的,由调拨单位向主管县领导和县财政局提出申请批准后,如实填写《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调拨、捐赠审批表》,调出调入领导签字盖章同意后,由县财政局、审计局进行监督。同时,为保证国有资产科学合理使用,由原县直单位调拨至乡镇管理的国有资产,乡镇不得转卖、抵押,如需租赁使用,租赁合同必须一年一签,但租期不得超过三年;其它改变正常用途的,必须按规定程序报请县领导和财政局审批;同时,县财政局要加强乡镇国有资产(包括土地)的管理和使用。

3、总结完善阶段(10月11日-20日)。对试点工作进行回头看,分别征求相关单位意见,总结工作经验,巩固改革成果。

(三)加强组织领导

试点工作在县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果,XX县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小组负责指导、督促试点具体工作,协调、解决在深化改革中遇到的依靠乡镇力量无法解决的重难点问题。

试点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社局,办公室主任由XXX同志兼任,负责试点工作有关具体工作。

四、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试验、试点、示范”工作是县委贯彻落实《XX省党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的一项重要举措。县直各相关单位、XXX乡党委要把全面深化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统筹协调,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跟踪落实,确保试点工作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有成果。抓紧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落实推进计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县委组织部、人社局、编办要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分析查找改革中的突出矛盾和原因,拿出解决办法,稳步、有序推进。

2、扎实推进,注重实效。坚持“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理念,开阔视野,勇于探索,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深化改革工作。试点工作要着眼于抓基层、打基础,结合基层实际,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举措、拓展服务途径、提高服务能力,以改革的显著成果服务于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大局。

3、积累经验,完善提高。县直各单位、XXX乡党委要认真总结,注重挖掘亮点、突破点、创新点,形成高质量、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开展宣传,为深化改革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关于将XXX乡农技推广站农机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广播站整体划转XXX乡政府管理的通知

XXX乡党委、XXX乡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根据《关于印发<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关于推进基层站所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XX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文件精神,为理顺试点乡镇站所管理体制,做好XXX乡站所改革后的各项工作,保证XXX乡站所平稳过渡,现就XXX乡农技推广站等5个站所整体划转XXX乡政府管理通知如下:

1、及时划转人员。县人社局和县农技推广中心、农机局、林业局、畜牧兽医局、文广局务必在2019年12月10日前将XXX乡农技推广站、农机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广播站人员划转XXX乡政府管理,及时做好站所人员工资关系和人事关系、党组织关系等手续办理工作。站所人员划转乡镇后,原则上不得混岗,仍从事原岗位工作,确因工作需要,调整岗位的,变化情况要及时报组织、人社部门和县委编办备案。严禁县直机关从乡镇站所借调(抽调)人员,特殊情况须严格按照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2、明确管理权限。XXX乡农技推广站、农机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广播站划转XXX乡政府管理后,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县直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划转后乡镇站所承担的职能、职责不变。根据《XX县乡镇站所干部队伍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乡镇具有站所的“工作管理权”、“人事调配权”、“考核评议权”、“经费申请拨付权”,县直业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站所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

3、保障经费待遇。站所划归乡镇管理后,2019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乡镇站所人员工资、津补贴发放和教育管理工作由原县直业务主管部门负责。2019年12月31日以后退休的乡镇站所人员工资、津补贴发放和教育管理工作由乡镇负责。乡镇站所人员、办公经费列入乡镇预算。由县直部门承担的责任不得转嫁给乡镇,确需乡镇站所牵头或协助完成的工作,要赋予相应的办事权利并提供经费保障。

4、严格资产管理。县财政局要及时对各站所资产清查、盘点、登记造册,2019年12月10日前,完成站所资产移交工作。根据《XX县乡镇站所改革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细则》,乡镇站所的国有资产,乡镇只有使用和管理权,不得随意处置、转移、抵押、变卖、租赁。国有资产的处置、转移、抵押、变卖、租赁需经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

5、强化考核评议。乡镇站所干部业绩考核按照《XX县乡镇站所干部业绩考核奖励办法(试行)》执行,每季度进行一次,奖励资金每季度兑现一次,由乡镇党委负责实施,同时征求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意见。2019年乡镇站所人员年终考核由县直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绩效奖励按照县直业务主管部门标准发放。2020年开始,乡镇站所年终考核按照《XX县乡镇站所干部队伍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由乡镇党委负责组织实施,绩效奖励按照乡镇标准发放。乡镇站所人员党组织关系实行属地化管理,乡镇站所党员民主评议及组织生活会由乡镇负责。

XX县乡镇站所干部队伍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乡镇站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规范、高效有序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改革后站所干部队伍规范化管理,根据《XX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乡镇站所干部队伍的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

(二)遵循以乡镇管理为主,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辅的原则。

(三)权力、责任、利益相统一的原则。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由县直主管部门和乡(镇、场)“双重管理”,以乡(镇、场)管理为主的站所。

第二章管理权限

第四条乡镇站所机构改革后,乡镇站所的工作管理、人事调配、经费保障、考核评议等权限下放到乡(镇、场),由乡(镇、场)负责管理。

第五条县直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站所干部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专业的业务培训。同时,上级有外出学习培训指标时,要给予乡镇站所一定名额、比例。

第三章日常管理

第六条工作汇报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乡镇站所干部要积极配合乡(镇、场)党委、政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站所负责人要主动向乡(镇、场)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工作,并及时准确地汇报站所的重大事项、突发性事件及涉及站所干部个人的重大事项。

第七条请销假制度。乡镇站所干部必须自觉遵守乡(镇、场)制定的相关制度,按时上下班,不得擅离工作岗位。乡镇站所干部离岗的(日常业务往返县域除外),须遵守乡(镇、场)请销假制度,按照请销假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外出离开XX县的,须经乡(镇、场)党委书记同意后方可离岗。

第八条工作协作机制。乡镇站所要认真落实和完成乡(镇、场)党委、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安排的临时性工作任务,积极参与乡(镇、场)中心工作或其他临时工作。乡(镇、场)党委、政府应关心、支持站所的工作,整合资源为乡镇站所高效服务群众创造环境和条件,对乡镇站所上报的事项应及时研究,对执行政策和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积极帮助解决。

第九条值班制度。乡镇站所每天必须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负责做好上传下达、群众接待等工作,保证乡镇站所正常运转。

第四章人事调配

第十条乡镇站所负责人调整,由所在乡(镇、场)党委通过个人申报或组织推荐确定初步调整拟任人选,以书面形式征求县直主管部门的意见,县直主管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逾期不回复即视为同意。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应报组织部门协调,统一意见后由乡(镇、场)党委行文调整,并将调整文件抄送组织部门备案;乡镇站所一般干部人事调整,由乡(镇、场)党委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内部调整。同时,乡(镇、场)党委要将人员调整情况以书面形式报人社、编制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乡(镇、场)党委、政府要明确乡镇站所干部岗位职责,确保站所干部能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乡(镇、场)党委、政府要做好乡镇站所后备干部培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培养锻炼。严禁随意从乡镇站所干部中抽(借)调到县直部门工作。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按照借用干部有关规定,办理人事相关手续。

第五章经费保障

第十二条乡镇站所工作经费、人员经费纳入乡镇预算,由县财政予以保障,所在乡(镇、场)给予划拨。乡(镇、场)要拨付专门的业务经费,保证站所的正常运转。

第十三条乡(镇、场)要加强站所财务监管,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审批制度,确保乡镇站所财务清晰,专款专用。

第十四条县直主管部门不得将本部门承担的工作和责任转移给乡镇,需要乡镇站所协助落实的项目和临时性重大工作任务,要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给予乡(镇、场)相应的工作经费。

第六章考核评议

第十五条乡镇站所干部年度考核工作乡(镇、场)党委负责组织实施。站所干部的业绩考核、绩效考核等与乡(镇、场)机关干部同步进行。乡镇站所负责人业绩考核结果应征求县直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六条乡镇站所党员应参加所在党组织的组织生活会及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第十七条考核内容。主要考核评价其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表现,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和工作作风。具体内容包括:德,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在大是大非上的政治立场等情况。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贯彻落实各项决议决定,履行岗位职责,组织协调,落实工作的能力等情况。勤,工作责任心,事业心,敬业精神方面的情况;遵守工作纪律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维稳安保、“四有四无”村(社区)户创建、去极端化、入户交友、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四管”等活动中表现情况。绩,年度岗位职责、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服务群众,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情况;贯彻执行镇党委、政府工作安排,及各项目标责任书的落实完成任务情况。廉,保持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等方面情况,对亲属加强教育、严格要求情况等。

第十八条评定等次。站所干部考核评价分为优秀、称职(合格)、基本称职(基本合格)、不称职(不合格)4个等次,考核综合评定等次由考核组根据目标考核和民主测评结果评定。考核结果作为乡(镇、场)调整使用干部、奖惩激励的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直接定为不称职等次:

(一)不服从组织安排,不安心乡(镇、场)机关和站所工作,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达不到要求,年度岗位职责履行不好,影响整体工作开展的;

(二)维稳安保责任意识差,重要信息未及时发现、已发现未及时上报或其他原因造成社会危害和影响较大的;

(三)连续旷工10天以上,或者全年累计旷工15天以上的;

(四)在民主评议中基本满意与不满意票达到三分之一以上且反映问题较多的;

(五)严重违反《公务员法》及党纪、政纪有关规定,应确定为不合格的其他情形。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中共XX县委组织部和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负责解释。各乡(镇、场)党委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XX县乡镇站所干部业绩考核奖励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理顺乡镇站所管理体制,激发机构改革后乡镇站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建立科学、严格、公开的业绩考核运行机制,按照XX市《关于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实验、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县委《关于乡镇、村(社区)基层干部补助补贴兑现与绩效考评结果相挂钩的通知》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考核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科学、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由县直主管部门和乡(镇、场)“双重管理”,以乡(镇、场)管理为主的站所。

第二章考核

第四条乡(镇、场)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考核第一责任人责任,成立由乡(镇、场)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站所干部业绩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乡镇站所干部业绩考核工作的实施。

第五条各乡(镇、场)要建立健全乡镇站所干部业绩考核体系,制定考核工作办法、考核细则和考核标准,并组织实施,保证考核工作规范进行。

第六条乡镇站所干部业绩考核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奖励资金每季度兑现一次。由乡(镇、场)党委负责实施,同时征求县直主管部门意见。

第七条考核以乡镇站所干部年度岗位职责、目标任务、工作业绩以及在维稳安保、XXXX创建、“入户交友”等县委、政府重点工作中的表现为主,并与发展、稳定工作实绩挂钩。重点考评站所干部“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的现实表现。

第八条业绩考核实行百分制,具体项目及分值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

(一)公众满意度测评。组织由乡(镇、场)分管领导、本站所全体干部及服务对象参加的民主测评会。会上发放《民主测评表》,由参会人员开展民主评议和书面测评,民主测评分值为30分。

(二)业绩考评。由站所干部业绩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考评对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掌握的日常表现情况,对各考核对象进行考评打分,业绩考评分值为55分。

(三)领导评价。领导考评分值共15分,其中,乡(镇、场)主要领导(党委书记及乡镇长)结合掌握的各考评对象日常表现情况,对各考核对象进行考评打分,分值为10分;分管领导对分管站所工作人员,根据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掌握的日常表现情况进行考评打分,分值为5分。

第九条考评结果定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评得分90分(含90分)以上为“优秀”等次;得分60-90分(含60分)之间为“合格”等次;得分60分以下为“不合格”等次。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十条下列人员不参加相应时间段的考核、奖励:

(一)组织选派外出学习、外派挂职期间;

(二)休产假、病假期间;

(三)借调脱离本单位工作期间;

(四)季度内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5天的;

(五)待岗培训期间。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评定等次为“不合格”:

(一)政治素质差,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动摇,行动迟缓、态度暧昧的;

(二)维稳安保责任意识差,重要信息未及时发现、已发现未及时上报或其他原因造成社会危害和影响较大的;

(三)不服从组织安排,不安心在乡镇站所工作,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工作能力差,难以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年度岗位职责履行不好,影响整体工作开展的;

(四)在民主评议中基本满意与不满意票达到三分之一以上且反映问题较多的;

(五)其他情况应确定为不合格的。

第十二条乡镇站所干部业绩考核时,应把干部到联系村参与XXX创建、“XXX”活动工作表现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要征求村级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三条乡镇站所干部业绩考核工作领导机构应根据考核情况,对考核对象进行集中讨论,综合分析,提出考核定等建议,并将考核定等建议和业绩考核奖励方案报县委组织部审批。

第十四条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乡镇站所干部,可在收到考核评定结果之日起7日内,向乡镇站所干部业绩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请复核。考核领导小组应当在接到复核申请之日起15日内对该乡镇站所干部考核结果进行复核,并将复核意见通知其本人。复核意见为最终考核结果。逾期未提出异议的,视为接受考核结果。

第三章奖惩

第十五条乡镇站所干部业绩考核奖励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奖励资金根据考核结果按季度发放。

第十六条严禁任何单位和部门挤占、挪用、截留业绩考核奖励资金,奖励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第十七条按照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业绩考核奖金发放不搞平均主义、不搞一刀切。各乡镇考核优秀比例不得超过实有在编站所干部总数的20%。业绩考核奖励资金标准为100元/人/月,季度考核评定为“优秀”等次的,按100%发放;核评定为“合格”等次的,按其考评分值所占百分比发放;核评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不予发放。

第十八条乡镇站所在编的非财政供养干部是否发放业绩考核奖励资金,由乡镇党委自行决定,资金由乡镇承担。

第十九条对连续两个季度业绩考核均为“不合格”的站所干部,予以警告,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停发半年奖励资金,并由人社部门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待岗培训;当年累积三个季度评定为“不合格”的,年终考核定为“不合格”,不予发放全年考核奖励资金,由乡镇党委上报县组织、人社部门给予相应处理,并记入个人人事档案。

第二十条凡经考核“不合格”乡镇站所干部数达到乡镇实有在编人数三分之一的乡镇,对乡镇党政正职通报批评;第二次检查考核,“不合格”乡镇站所干部数达到乡镇实有在编人数三分之一的,取消乡镇党政正职评先评优资格,进行诫勉谈话。

第二十一条县委组织部将会同县人社局定期或不定期对乡镇站所干部业绩考核工作进行监督和抽查。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县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XX县乡镇站所改革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细则

第一条为加强XX县基层乡镇站所改革后国有资产的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第XXX号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第XX号令)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乡镇站所国有资产是指包括上级部门调拨的资产、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其所有的资产。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财政应返还额度)、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固定资产(房屋及构建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动植物)、对外投资等,各站所要加强土地使用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条乡镇站所固定资产属国有,站所与乡镇合并后,原站所国有资产划拨乡镇统一管理。乡镇只有使用和管理权,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使用、保管等制度,对合并前各项国有资产的存量、分布等情况要准确、及时进行清查盘点并登记造册,严禁弄虚作假,转移、变卖国有资产。

第四条乡镇站所要对所清查盘点的国有资产与账务中的固定资产明细账等进行核对。对有账无物的国有资产应查明原因,因保管不善或擅自处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追究责任并进行赔偿;对有物无账的现象,写明原因,及时入账。

第五条乡镇站所不得以任何形式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已经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的,其经济效益、收益分配及使用情况等由县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进行严格监管。

第六条县财政局负责对原乡镇站所经济实体的经济效益、收益分配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乡镇对出租、出借的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担保的国有资产所形成的收入、国有资产处置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上缴财政国库。对罚没物品和无主物品的处置,必须报经财政局,在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和地点处置,所得收入上缴财政国库。

第七条乡镇站所原则上不得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担保;已经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的和法律另有规定进行担保的等,提供相关依据,以便于各站所合并工作的衔接。

(一)乡镇站所的房屋、土地等国有资产已经出租的,需提供签订合同,收入上缴财政国库,不得造假。对于不按期缴纳房屋、土地出租等收入的站所,经查实按私设“小金库”等有关规定处理,同时上报绩效办。

(二)出租、出借的国有资产已经到期或者即将到期的,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执行,由县财政局进行公开竞租,竞租成功后由租赁单位(甲方)与成交人(乙方),现场签订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县财政局、各一份),合同期限原则上一年一签订,最多不超过三年,合同、协议签订后,使用财政部门监制的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票据进行收款。

第八条乡镇站所撤消、合并、改制、隶属关系发生改变时,应当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登记,编制清册,报送财政、审计、编办部门审批后,方可办理移交、调拨、封存、拍卖等手续,任何单位或个人无权随意处置。

第九条乡镇站所之间的产权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由财政部门调解、裁定,仍未能调解裁定的报县人民政府。

第十条乡镇站所合并前,站所事业法定代表人作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责任人,对资产的安全、完整负责,不得进行国有资产处置工作。对需要处置的国有资产必须等合并工作进行完毕,合并后由乡镇政府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经财政部门批准同意后,进行账务处理工作,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

第十一条发现乡镇对国有资产管理不严,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损坏等问题的,责令其限期整改,负责赔偿;属于乡镇主要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纳入绩效考核并追究责任,年内所在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不予考核评优定等;对出租房屋、土地等资产未按规定实行公开竟租、与承租人相互串通隐匿、截留,贪污私分租金收入,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收坐支,严格按照“小金库”进行处理;乡镇领导对未按规定履行职责,违反规定,擅自出售处置土地、房屋、车辆等国有固定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失重大,后果严重的,由县纪检监察机关予以查处,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适用范围:除电力、工商、税务、邮政、信用社等条管单位以外的乡镇站所及乡镇都适用于本工作细则。

乡镇供水站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乡镇兽医;畜禽防疫;服务

中图分类号:S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45-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禽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近些年来,一系列畜禽传染病的传播,不仅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也对畜禽养殖户的利益带来直接损失。伴随着畜禽防疫防治工作的开展,作为基层畜禽防治单位,乡镇兽医工作站在确保畜牧业安全的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从信息技术的发展入手,对如何利用科学发展观,来推动乡镇兽医工作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展开相关的论述。

1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兽医工作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对畜禽防疫防治工作的不断加强,人们涉及人类健康的畜禽产品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兽医工作者的对畜禽疾疫的防治工作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兽医工作的服务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条件。世界先进的兽医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的不断引入,为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兽医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比如网络平台的形成,为兽医工作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收集相关疫情的详细资料,查阅相关的数据库,为兽医工作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数据源泉,并能够从相互交流中实现知识的智力开发,为更好的指导我们兽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2开展乡镇兽医工作站的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2.1利用网络平台构建乡镇兽医工作信息库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软件技术的应用,为乡镇兽医工作站信息数据库提供了有力的整合保障,我们结合养殖户的畜禽信息的多样化实际,利用计算机来实现对各类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对各畜禽的疫情防治、治疗措施、疑难解决等方面进行综合的信息化资源整合,以便于及时准确的对各级、各类畜禽进行有效的综合防治。

2.2加强对兽医行业信息化建设

兽医行业信息化建设,为乡镇兽医工作者提供了学习的平台,通过对各类畜禽疫情的公布,从多方面、多渠道加强对兽医行业信息的收集和宣传,从而实现乡镇兽医工作者借助于行业信息平台来更好的推动本区域畜禽疫情的防治工作。并通过案例分析、疑难解答等栏目,将各地的畜禽管理工作中的先进经验进行分享,实现防疫信息、养殖信息、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从而改进工作实际,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3乡镇兽医工作站应对信息化的策略

在当前乡镇兽医工作站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需要我们给予必要的重视,比如由于传统管理体制的沿袭上还存在不适应现展的要求,乡镇兽医工作站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重视不够,设施简陋,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在动物检疫预防上执法力度不够,未能实现对乡镇兽医工作者进行有效的培训和考核,直接影响了乡镇兽医工作站的服务水平。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3.1建立完善的乡镇兽医工作体系

乡镇兽医工作站作为兽医工作在基层的重要体现,不仅关系到兽医行政工作的落实与执行,也关系到当地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和经济利益,因此,必须从上至下的结合国家对兽医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政策要求,对乡镇兽医工作站的工作体系进行全面的完善和构建,比如,完善相应的行政机构管理职责要求,建立各类畜禽防疫、检疫工作制度,完善兽医医政管理制度、药政管理制度,及相应的监督制度等。

3.2对乡镇兽医工作站的机构建设

作为基层服务机构,必须结合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实际,合理设置个职能部门,并对上级交付的各类畜牧兽医工作要求进行全面的落实。比如对各乡镇兽医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业务范围,以及防疫、检疫工作进行统一的安排,科学的界定,并结合公益职能进行合理的分离,以实现对乡镇兽医工作走向市场化,服务化的发展之路上,比如结合乡镇兽医工作者的实际,对于有能力的人员可以引导其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以更好的将畜禽防疫工作与市场进行充分的结合。

3.3从技能上加强对兽医工作站人员的培训

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为兽医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在基层兽医服务过程中,除了加强对疫情的调查、防治新技术的推广宣传之外,还要针对乡镇基层兽医工作者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进行必要的培训,新的医疗器具的使用,新的疫情的防治策略等,都需要在不断的培训和学习中才能有效的应用到工作实际。同时,加强对兽医工作者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综合素质,推行兽医执业资格认证制度,通过行业自律来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3.4从法律角度上完善兽医行业体系

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作为基层畜禽防疫政策宣传的重要阵地,乡镇兽医工作站要结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制定更多科学规范的检验标准,以完善动物卫生防疫法律体系,充分发挥法律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

总之,现代兽医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加强对乡镇兽医工作站的体制建设,推进兽医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我国动物防疫防控能力,并逐步实现科学、统一、高效的乡镇兽医管理体制建设。

参考文献

乡镇供水站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乡镇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近年来,在我国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得以蓬勃发展。但由于基层“县区有两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的分散化的公共服务提供模式的体制、协调合作机制与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等诸多因素,造成社区、乡镇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分散化,政策与执行之间出现矛盾与冲突,以及社区、乡镇图书馆服务的整体效率低下等问题,制约了社区、乡镇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陷入“碎片化”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信阳市平桥区通过实施“公共图书馆建设工程”走出了一条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化出路,本文将围绕社区、乡镇图书馆服务背景、服务体制保障、服务机制、服务活动等四个基本环节,进行阐述说明。

1乡镇图书馆建设服务背景

平桥区位于河南省南部、鄂豫皖三省交接处,是大别山革命老区,也是经济欠发达的传统农区。1998由信阳县撤县设区,成为信阳市新兴的中心城区。全区面积1889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办事处,3个管理区,206个行政村、70个居委会,总人口8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09万人。据统计,外出务工人口常年维持在20--24万人的水平。

全区共有在校学生13.1万人,其中留守儿童近4万人,占全区在校生的30.5%。根据平桥区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统计,2009年,全区城区中小学生年阅读课外书平均6.2册,农村中小学生年阅读课外书平均1.4册;2010年,分别为7.8册、2.0册。

书籍的渴望成为了广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的最大期盼。但是借书难、购书贵仍然是横亘在孩子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把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列入全区“十大惠民实事”之一。2010年高标准建成了18个乡镇公共图书馆,并于2011年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2乡镇图书馆服务体制的保障

1、资金投入:政府保障,社会捐助。平桥区以区政府为建设主体,从2010年开始实施“平桥区乡镇图书馆建设工程”,投资4000万元,统一建设18座乡镇图书馆。

2、建设标准化:统一规划、统一图纸、统一标准、统一验收。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平桥区十分重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标准化。根据文化部《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规定,服务人口在3到10万人的乡镇,如果建设一座小型图书馆,建筑面积应在800到2300平方米为宜。基于平桥区乡镇人口大部分在3万人左右,故乡镇图书馆建筑面积确定为821.22平方米/馆。

3、建设地点的选择:交通便利、靠近学校、方便读者。在建设地点的选择上平桥区也十分重视,把乡镇图书馆建设纳入农村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对建设用地纳入村镇建设规划,按照乡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长远规划、严格筛选勘察,遴选馆址,配套周边设施。

4、人力资源建设与培训:优选入编、专业培训、顶岗实习、专家指导。在人力资源建设与培训方面平蚯十分重视配备好专业队伍,2010年3月底,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从全区大学生村官中招聘了21名成绩优秀、热爱图书馆事业的乡镇图书管理员,纳入事业人员编制,统一送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专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理论、业务培训,再到东莞市图书馆进行顶岗实习,全面提升馆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这些经过培训的乡镇图书管理员在乡镇公共图书馆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积极与市图书馆、当地高校图书馆加强业务联系,以获得业务指导和帮助。

3乡镇图书馆服务机制建设

3.1服务机制中的困境

1.管理体制的矛盾

首先,乡镇分馆与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关系亟待进一步调整。就国内总分馆体制来看,总馆和乡镇分馆的建设主体和管理主体各不相同,存在着“分级建设、分级管理、总馆指导”、“分级建设、委托总馆管理”、“统一建设、总馆管理”等多种样态,一般不触及“县有两馆,乡有综合文化站”的体制。而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大致可以归结为“统一建设、总馆管理”这种样态,甚至走得更远,试图以乡镇图书馆整合乡镇综合文化站的部分服务功能,以建设农村公共图书馆整体化服务平台,这是其特色,也是体制冲突的焦点。实际工作中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书刊阅览室等图书馆相关工作普遍认可归于图书馆,但要求文化站人员参与图书馆工作的规定,却在不同乡镇统筹的结果不同,有些将文化站设在图书馆内,人员协作,共同开展活动,共享资源;有些则将文化站虚化为一个“万金油”式管理干部岗,忙于乡镇工作,并不参与图书馆工作,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只保留了公共图书馆工作。乡镇分馆与乡镇综合文化站隶属关系不清、人员编制归属不同难于协调,亟待理顺关系建立协调机制。

其次,乡镇分馆与总馆关系亟待进一步调整。就国内总分馆体制来看,总分馆关系主要是以业务指导为中心的“委托关系”、“委托派出关系”、“派出关系”等形式。平桥的总分馆关系大致可以归结为“派出关系”,分馆相当于总馆的派出机构,代表总馆履行乡镇公共图书馆职能,这种概念设计从理论上讲有利于总馆对分馆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协调,解决了总馆和乡镇分馆建设主体和管理主体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困难。比如:虽然规定分馆人员归总馆调配,但由于编制限制、总分馆工作环境差别大等因素,难于及时补足图书馆员,难于实现总分馆之间的专业人员流动。

2.可持续

首先财力的可持续性保障不稳定。就国内农村图书馆建设情况看,有的因循“分级投入”的方式,把乡村图书馆建设推给了实际缺乏财力的乡镇政府组织,农村图书馆难于发展;有些采取“多级投入”的财力保障方式,分散了财政压力,促进了农村图书馆发展,但多级政府间协调统筹难度较大。

其次,领导意识的可持续性需要法制化保障。从国内农村图书馆建设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领导意识在其中的作用,特别是近些年来政府主导的农村图书馆建设蓬勃发展也说明这一点,平桥区更是如此,它能从几乎为零的基础上蓬勃发展,领导意识起了决定作用。

3.专业化改造的困难

首先,区级图书馆作为总馆的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平桥区图书馆作为总馆,2010年以前作为单体图书馆,长期处于停滞甚至萎缩状态,专业水平低下,面对2010年后乡镇分馆的建立,和总分馆制的确立,显得十分不适应。

在馆员专业化队伍建设方面,目前总馆只有12人在岗,大多在观念上尚不能适应总分馆形势的要求,习惯于过去借借还还的简单工作状态;阅读推广、读者辅导、人员培训、分馆指导等工作困难较大;系统维护和采分编技术人员短缺。亟待观念的转变和专业化培训,实现人员合理的专业分工来提升总馆的能力。乡镇分馆建设初期经过到武汉大学和东莞培训的馆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个人的发展而申请调动以及婚育年龄的到来,这批馆员在岗人数从21人减少到13人,基本上一人一馆。缺岗部分通过区民政局聘用了3名社会工作者,其余由乡镇指派专人负责,这部分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都需要培养,更需要一个馆员补充与继续培训机制。

3.2服务机制创新

1.乡镇、社区公共图书馆的组织设计与机构设置

平桥区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实践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县区有两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中心”的组织体制,明确了:按照标准化、专业化建设乡镇公共图书馆,并以其为核心整合综合文化站体系中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资源、项目、人员等要素的农村公共图书馆整体化服务体系建设体制,初步形成了“总-分-支馆”体系的组织设计与建设。还要进一步进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

2.乡镇、社区公共图书馆组织岗位设计与权力分配

决策层:确立理事会制度。理事会作为决策咨询机构,对全区公共图书馆重大业务事项行使集w议事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由文化局组织各利益相关方推荐、提名、自主报名招募,择优录用,确定理事会人选,推选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管理层:实施馆长负责制。总、分、支馆管理层负责人由文化局提名,理事会审议、任命。

4社区、乡镇图书馆服务活动

4.1乡镇图书馆服务

(1)增加各乡镇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少儿机位,保障留守儿童能够通过网络充分共享“总-分-支馆”服务资源。

(2)增设各乡镇图书馆儿童活动空间,提供益智玩具、绘画工具、舞蹈道具等娱乐设备。

(3)实现乡镇图书馆“零钱电影院”项目建设的全覆盖,做好零钱电影院的放映与服务工作。

4.2村级图书馆(社区图书馆)

(1)开展村级(社区图书馆)图书馆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在现有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总分馆建设基础之上,向村级图书馆建设延伸,选择人口数量较多的50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和社区图书室作为试点,改变目前图书单调统一的现状,根据区情和村情订购图书,纳入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统一管理,并通过图书流动服务车实现图书资源在“总-分-支馆”体系内的流转。

(2)村级图书馆统一开辟少儿阅读和娱乐空间,不断丰富政府提供的儿童文化产品供给,做好留守儿童特色服务。

4.3读者服务与活动开展一体化

4.3.1读者服务活动常态化、规范化。不断推出优质高效、组织规范的服务活动。比如利用“世界读书日”和节假日,举办的经典名篇朗诵会、读书演讲比赛、读书摄影展等主题活动、“零钱电影院”活动可以常态化规范化。

4.3.2读者活动品牌化、特色化

在规范化的读者活动基础上,逐渐形成服务品牌,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读者活动项目体系。比如定期举办的“公民社会与现代思想论坛”、“平图讲坛”、“乡村大讲堂”等公益讲座,以及剪纸、泥塑等“非遗项目进课堂”活动。

4.3.3读者活动多样化、系列化

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特别是加大文化志愿者、文化家庭参与到读者活动中来,提供更为丰富的读者活动,在享受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使其自身也成为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志愿者活动、读书活动、第二课堂、以及利用图书馆门前广场举办的广场舞龙、舞狮、划旱船等民俗文化艺术活动,健身跳舞、戏剧演出、电影放映等文娱活动等都有了很多尝试。

参考文献

[1]刘丽新农建设中乡镇图书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图书馆杂志2007(3)

[2]龙滔周铭蓉“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在重庆市大渡口区图书馆的实践――基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的探索.图书馆杂志2014(3)

[3]孙香民,刘学文,关于县级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思考,图书馆杂志。2002(9)

[4]廖腾芳,乡村社区图书馆构建模式探索,图书馆杂志,2002(4)

[5]姚荣,总分馆模式下效益立馆初探――以深圳南山图书馆为例.图书馆杂志2014(4)

乡镇供水站工作总结篇9

为贯彻落实《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云办发〔〕1号)精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具有一定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文化在服务“三农”中的重要作用,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就全县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农文网培学校”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建设“农文网培学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年起由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一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建成互联网上的中华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并通过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州)、县(区)、乡(镇)、村(社区)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目前,我县已在县图书馆及各乡镇基层文化站建成一个县级网络支中心、10个乡镇信息网络站点。“农文网培学校”是以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惠民为宗旨,以资源共享、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农民为原则,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面向基层、立足“三农”,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社会教育学校。

(一)建设“农文网培学校”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根据《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云办发〔〕1号)要求,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重点,以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为基础,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为基本框架的覆盖所有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大众文化活动、接收文化素养培训等基本文化权益。建设“农文网培学校”将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和实施设备,进一步整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有力地推动我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农文网培学校”是新形势下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现代化的新途径。农村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相对偏低的农民素质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为此,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加快培育新型农民事关重大、势在必行,建设“农文网培学校”,将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社会各方面的师资力量和覆盖到乡村的培训网络,采取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流动教学等多种形式,创新农民素质教育的渠道和途径,根据农民群众不同的科学文化需求,提供各类知识信息,切实帮助他们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

(三)“农文网培学校”是整合资源,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新平台。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相适应,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以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为依托,以文化教育资源整合为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方式,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通过建设“农文网培学校”(分校),努力构建覆盖到村的农村文化信息素质教育网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和某项专门技能的新型农民。这种社会教育方式将为“三农”工作的发展提供综合服务的新平台,有力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建设“农文网培学校”是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抓手。“农文网培学校”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健全的培训网络,采取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文化科技讲座与辅导员现场教学、流动培训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教学。为农民群众提供文化信息、图书借阅、公共文化鉴赏、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科普教育、影视播放、公益文化讲座等公共文化服务,将科学的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有效的产业信息致富经验传播到农村,将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农文网培学校”建设任务和建设标准

(一)建设任务

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点建设的实施同步,凡是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乡镇都要建“农文网培学校”。全县已建成一个县级支中心、10个乡镇基层站点;到2015年,村委会建成率20%;2020年实现“村村通”。

1.年6月底前,在县图书馆建设县“农文网培学校”总校,并投入使用。

2.年6月底前,在10个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点建设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并投入使用。

3.年,建成镇安、龙新、平达3个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县级示范点;启动乡镇“农文网培学校”村级分校试点建设。

(二)建设标准

“农文网培学校”办学要严格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办法、“农文网培学校”管理办法为依据,按“六有”标准规范办学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1.有醒目的宣传标牌。在县图书馆挂“保山市农文网培学校县总校”名称牌;在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大门挂“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名称牌。在乡镇综合文化站阅览室门口挂“农文网培学校”标志牌。在“农文网培学校”的显著位置要张贴或悬挂宣传标语。

2.有校务管理机构和专兼职师资队伍。乡镇“农文网培学校”,设名誉校长1名,聘请乡镇党委书记担任;设校长1名,由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担任;设常务副校长1名,由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担任;设副校长或校务委员若干名,由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及驻乡镇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设专职教师1—2名,由乡镇文化站站长及工作人员担任,负责学校的教学管理及辅导、电子阅览室管理、设备维护等工作;设兼职教师(辅导员)若干名,从相关单位聘请,负责某一培训项目的教学和辅导工作。

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在各村委会设立分校,聘请村支部书记担任分校校长,聘请村文化室管理人员担任辅导员并负责分校日常管理工作。

3.有教学场地设施和培训资质。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的公共服务设施,作为乡镇“农文网培学校”的教学课堂。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电子阅览室、培训教室、图书室及其设备是乡镇“农文网培学校”的教学场地和设施。由县级总校统一办理农民工培训资质后,县级总校及乡镇“农文网培学校”按授权培训资质范围开展农民工培训。

4.有培训计划及定向培训服务的产业项目和专业联系户。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根据“三农”工作的需要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文化娱乐的需求确定培训项目和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要确定2项以上产业项目,开展长期定向培训服务;要建立专业联系户制度,联系一批文化能人、致富能手。

5.有经费保障。“农文网培学校”的日常运行、人员经费、工作场地的建设经费等要有保障。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4万元,用于县级总校网络运行维护工作;各乡镇每年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校点的维护及运行。

6.有规范有效的校务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办学水平评估制度。

三、相关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全县“农文网培学校”的建设工作,县级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文体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文体局、财政局、新农办、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畜牧兽医局、人事劳动局、扶贫办、民宗局、科技局、卫生局、计生局、司法局、教育局、安监局、广电局、总工会、妇联、团县委、烟草公司、电力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文网培学校”建设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文体局,由文体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县文体局办公室主任、县图书馆馆长、县文化馆馆长为成员,具体处理日常事务。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农文网培学校”的建设工作,成立相应机构,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并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处理具体事务。县级“农文网培学校”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将适时对各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建设情况进行督查、通报。

(二)明确责任,确保建校任务完成

县文体部门是“农文网培学校”建设的责任单位,要切实做好组织指导、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相关成员单位要做好配合工作,在建设投入上要给予大力支持,在培训上要负责提供培训项目并编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农文网培学校”县级总校建设的具体责任单位是县文体局,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建设的具体责任单位是乡镇党委、政府,要按照“六有”标准完成建校任务。

乡镇供水站工作总结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县的总体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核心,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以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梨乡水城”创建活动、军留灌区续建、村村通自来水、生态水网建设为重点,抓好城西明渠、节水灌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灌区节水改造、中低产田改造、防洪保安及河渠绿化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县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为加快邯郸东部强县建设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工作任务和目标

(一)生态水网和灌区配套工程。一是东代固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清淤开挖渠道18条40公里,其中渠道砼衬砌4公里;维修原民有十二支、十三支进水口两处,重建新建水闸10座,生产桥20处,可恢复灌溉面积4万亩。二是白仕望灌区项目:清淤开挖渠道9条24公里,渠道砼衬砌1公里;重建新建闸涵4座,生产桥12座,可恢复灌溉面积3.1万亩。三是张固扬水站建设。位于东代固乡张固村东风渠右岸上,可灌溉5000亩耕地。四是整修生态水网渠道17条45.2公里,动土方15.32万方,投入农建用工2.75万个。五是建立和完善军留灌区、民有灌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77个,并切实发挥作用,引好水,浇好地。

(二)军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实施二期工程,搞好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开挖衬砌军留干渠3公里,支斗渠17条31.48公里,配套建筑物50座,动土方23.41万方,投入农建用工8.3万个,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同时加快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搞好“两定”测算和“两费”落实,实施管养分离。

(三)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抢抓全市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项目机遇,总结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运行经验,加快双庙、野胡拐、回隆供水站建设进度,力争开工建设双井供水站,增铺供水管网,扩大供水面积,提高供水普及率,解决50个村67767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三个保证”:一是保证运行质量,做到水量充足,水质达标。二是保证管理机制健全,落实装表到户,计量收费,实行供水量、收费、支出“三公开”。三是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加强国有独资供水站管理,水利部门全权负责;对于股份制供水站,搞好清产核资,澄清国有股份与个户股份,以水利部门为主,规范管理运行,切实发挥效益。

(四)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项目投资为主导,加强小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吸纳群众和社会资金建设节水工程,发展节水灌溉7.81万亩,更新机井500眼,修复旧病井550眼,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1.4万亩。

(五)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910万元,在牙里镇、边马乡10个村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新打机井61眼,修复配套机井140眼,配套潜水泵110台,建井房50座,井台151个,铺设地下防渗管道84公里,建设过路涵管150处,配套变压器21台,植树7万株,整修农田道路27条36公里。

(六)优质小麦基地项目。总投资40万元,铺设地下防渗管道1万米,建设机井房12个,井台196个,出水口保护墩2500个。

(七)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项目。总投资7350万元,其中:在南双庙乡17个村和一个农场,投资2309万元,规模面积2.33万亩,新增耕地728亩;在双井镇9个村投资2324万元,规模面积1.78万亩,新增耕地615亩;在野胡拐乡5个村投资580万元,规模面积6384亩,新增耕地1014亩;在北台头乡投资2137万元,正在修整规划设计。

(八)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总投资298万元,在沙口集乡大庄、马头、刘屯、北辛庄、大杨庄等5个村建设标准粮田1万亩,铺设地下防渗管道3.16万米,整修机耕路13.1公里,土地平整畦田化0.5万亩。

(九)河渠绿化及防洪保安工程。一是搞好生态水网河渠工程绿化,重点是完成东风渠北张庄到*大馆排水渠平交口到宁*线王刘庄桥渠道及生态观光路两侧绿化,种植金丝垂柳4100棵,杨树5万棵。在新整修的漳河湾、长安河、玉泉河等搞好绿化,同时对民有河全线进行补栽绿化。二是完成东风渠穿漳枢纽滩地闸维修加固工程。三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州街道办及有关乡镇做好县城排水渠清理疏浚工作,并加强管护,确保畅通。四是对漳河行洪断面内的树障进行清理和移栽,确保河道安全行洪。

三、保障措施

今冬明春是中央扩大内需、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关键时期,各级各部门要抢抓机遇,大力谋划争跑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县调整充实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指挥部,县政府代县长殷立君任指挥长,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张顺桥任副指挥长,有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水利局局长童明志兼任,副主任由水利局总工程师王洪成、主任科员司洪彬担任,办公室地点设在县水利局。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把农田水利建设列入重要日程,明确责任,压死任务。县委、县政府将把水利建设完成情况作为各级干部年度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二)科学规划,综合治理。今冬明春全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多,投入大,涉及面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立足实际,迅速展开工作。要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效益优先、统筹有序的工作思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节约资源的观念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因乡制宜、因村制宜搞好水利建设规划。

(三)多方筹资,协调联动。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农户自愿投入为基础、其它经济组织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发展改革、财政、金融部门要加大对水利项目的财政投入和信贷支持。小麦基地县项目涉及单位和乡镇要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牙里镇、边马乡要集中精力搞好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完善井、渠、林、路等基础设施;县国土局要组织并协调有关乡镇抓紧组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乡村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搞好斗、农、毛渠开挖恢复。对农户、农民合作组织、村组集体自愿开展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给予适当补助,激发他们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