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8:19

城市规划方法篇1

【关键词】

城市规划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

一、现代城市规划概述

城市发展并不必然需要摧毁遗址,遗迹所映射的历史文化。如意大利的米兰,法国的巴黎,充分将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相结合,最终使其成为世界典范,为城市再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城市发展所代表的现代文明与遗址等所表达的历史文明都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将其共同融入城市发展需借助于事前的统筹安排,事中的修正执行,事后的保护制等措施。通过城市规划,将城市发展中旭传承的历史文明与在此基础上发展创造的现代文明融为一体。

城市规划上述功能的发挥,须遵守一定的原则,主要指从城市原有的发展基础这一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将城市防灾减灾安全纳入规划体系等方面。而这些原则需借助于具体规划手段或方式来实现,如采用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局部规划相结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进行阶段性规划,也可在规划内容上将物质环境规划,经济规划和社会规划均纳入进来等,实现城市发展的总目标。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中对代表其历史文化的文物遗址遗迹的保护问题,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灵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体是城市的人民政府。

在土地规划、土地储备到土地出让这一过程中,既要有政府职能又要有市场职能,科学的土地调控机制能控制过快的城市化进程,并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其总体思路是,把土地储备中的市场职能和政府职能分开,市场职能由市场主体去完成,政府用土地供给计划等手段来调控土地市场,同时把过于集中的决策权转变为集体决策。因此,建议保留国土资源局,由其代表政府对土地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增设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使其作为土地资产管理的决策主体,对土地资产的经营规模、范围等进行宏观决策;改革土地储备机构,使其作为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派出单位,保持事业单位性质不变,职能上只负责编制土地储备年度计划和出让年度计划,履行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宏观指导和控制的职能。

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由于其本身能产生收益,可以利用市场筹集建设和运营资金,而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需要政府给予支持rq。其总体思路是,建立城市建设专项基金,实现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产出良性循环。建议将城市土地的政府纯收益、城市建设维护税、公用事业费附加和市政设施配套费组成城市建设专项基金,并建立相应的使用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保证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管理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建设与运营的市场化,而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则需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其总体思路是,通过改革,把国有城市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转变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政府只负责制定运营所要达到的标准,估算运营费用,通过市场化手段选择运营单位。因此,建议政府把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任务通过招、投标发包给市场主体,政府只负责对其进行监管,以摆脱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的高成本、低效率现象。

二、在城市建设规划管理过程中涉及的规划控制方法主要有三种:

1、开环控制:开环控制就是通过控制初始条件,使事物向要求的状态转移,并设法排除干扰,使系统不受干扰的影响,能准确无误地达到目标状态。在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中,现阶段的工作方法主要就是这种方法。城市建设规划管理者对建设申请以同意或不同意作出回答,而对同意或不同意的目标依据含混不清,对其后果不予考虑,而且其决定对后续的管理决策不产生影响。这样,便只能依赖于目前并不充分具有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文本,自满自足于已有的规划预期,采用对号入座的方式,进行“管、卡、压”式的管理。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开环控制必须尽力排除干扰,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效用。而在规划控制中,城市规划系统无力去排除产生于城市中的社会、经济、环境各方面所形成的干扰因素,也难以对其形成抑制作用,因此,其结果便可能是放任自流,失去了规划的控制作用。

et2、前馈控制:前馈控制在本质上还是一种开环控制,不过它不是消极地排除干扰的影响,而是不断地直接接受干扰信息,根据干扰对城市建设可能的影响,作出新的决策,用以抵销干扰作用,使系统的输出能够继续符合实现规划目标的要求。从该方法的内容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种规划的方法论思想。城市规划通过对未来的预测,希望能够按照城市发展的趋势,接受、改造或顺应各类因素所可能产生的干扰,使城市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发展更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我们认为,该方法在系统层次的控制上不失为一项很有用的方法论思想,作为对行动层次的控制,则由于缺少对既往决策、活动的反馈,既无以修正规划预测与现实发展的差距,也无法弥补城市发展过程中随机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它并不适于城市建设规划管理。

3、闭环控制:闭环控制是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能产生直接影响的一种控制方法。由于干扰的影响,系统的输出相对于原、有的规划产生了偏差。根据这一偏差,规划管理就产生一个控制决策,调整周围地区土地使用的性质和强度,使其继续保持在规划目标的方向上。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是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可运用的主要方法论思想。我们前面已经论述,反馈是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在闭环控制方法中,反馈也是尤其需要强调的内容,这是该方法区别于其它控制方法的关键,而且也是规划控制的基础,同时是我们现时规划实施过程中较为薄弱的内容。如要构成反馈,便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从规划系统的输出中有信息能直接而迅速进入测量元件;二是测量元件要能正常发挥作用;三是测量元件的输出要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输入而对规划实施起作用。

由上可见,仅仅将城市建设规划管理视为一项实践活动,而不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探讨,使我国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工作开展步履维艰,城市建设处于无序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郑金;城市规划决策中的寻租分析及其防范[J];华中建筑;2006年10期

2、谷荣,顾朝林;城市化公共政策分析[J];城市规划;2006年09期

3、彭阳;完善政府职能提高城市规划决策质量[J];中外建筑;2006年06期

4、仇保兴;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重点[J];规划师;2004年01期;5-9

城市规划方法篇2

关键词:生态规划城市规划城市

abstract:Duringtheurbanplanningprocess,peopleincreasinglyfeeltheimportanceofecologicalplanning.Fromthedefinitionofecologicalplanning,socialneeds,andimplementationmethods,adetailedexplanationofhowtoplayapositiveroleinurbanplanninganalysisoftheecologicalplanningmethod,andadirectimpactonsocialchangeandurbandevelopment.Keywords:ecologicalplanningurbanplanningurban

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意识的提高,生态规划方法已经慢慢渗透到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如今,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方案,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师和普通大众,对生态规划都有自己的观点。本文希望能够探讨生态规划的内涵,以期推动生态规划方法在城市规划方法中的运用。

2、城市规划方法中的生态规划解析

通过借鉴吸收国外生态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经验,以及国内进行了大量的生态规划探索实践,我国已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规划方法。具体而言,这种生态规划方法是将人居环境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整合起来,将生态系统的和谐安全融入到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中。这种规划方法已经不是传统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而是基于城市规划层面上的生态规划,并且渗透到城市规划的各个领域,包括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以及建筑设计、广场设计和城市设计等。

2.1、生态规划方法的社会责任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对资源进行优化利用。

调研分析当地的自然资源水平,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制定有效的土地利用规划,保护水源,划定自然保护区,合理采集野生动植物,提供科学数据并且指导对资源的再分配,提高利用率,保障城市建设和运行。

改善人居环境系统,指导建设宜居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利用整体的系统理论和思路去分析城市经济、政治、环境和社会的关系。并且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是多元化的,贯穿城市建设规划编制的整个过程。从拟定编制计划开始,就需要生态规划来指导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发展规模,直到方案确定,都需要生态规划的参与。生态规划提供的科学标准和评价机制,从客观上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和谐和安全,这对建设宜居城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建节约型社会,开发利用可循环经济。

城市规划是政府在城市建设、城市运行及城市管理中主张科学行政的重要行动纲领和法定管理依据。为了科学的进行城市建设,生态规划方法要求创新,使用节约的新能源。例如电池管理系统(BmS),这样的系统创新来源于电能控制领域,被广泛运用于电车和工厂机器上,这对未来汽车脱离汽油有积极意义。

提供生态规划理论、技术以及科学精确数据。

生态规划不单单是理论层面的研究,也不单单是技术体系以及编制模式的研究,而是直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对城市运行和社会进步有帮助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2.2、生态规划方法的具体内涵

在现有的城市规划编制理论、技术、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生态规划的分析总结成果进一步解读,并且融合编制成综合水平更理想的城市规划成果。利用生态规划方法分析总结的成果包括规划范围内的生态系统结构、形态及功能的生态安全构架体系识别技术,综合控制的生态等级分区控制技术,生态建设用,地控制分区及人口规模、建设量导入技术等。这些成果主要以指标的形式出现,提供大量科学的有效数据。在城市规划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过程中,生态规划指标体系也是逐级深入。生态规划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规划设计管理指标体系、规划设计控制指标体系和规划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3、生态规划方法和技术在总体规划中的运用

生态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城市性质、空间结构的准确定位,和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规模战略的制定,以及对城市的未来走向,可容纳人口的预测方面。

具体而言,在制定总体规划编制的过程中,落实生态规划方法的应用技术,主要体现在“量”的规模容量的测定。其中生态规划容量主要涉及城市人口容量、水资源量、城市建设力度和动植物存量等,通过对这些“量”的规模确定,调整土地使用管理指标、人口容量指标和生态功能分区的划分。其中,城市容量指的是指在保障城市建设规模和质量的前提下,城市建设所需要释放的土地资源量。在生态规划方法的调控下,控制好城市容量能够有效控制城市建设的无序扩张、和低效的土地资源浪费。另外,绿地系统指标也很重要,包括绿化覆盖率和绿量,这将生态效益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

通过对生态条件与资源条件的分析,探索两者的发展潜力和生态限制,在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的前提下,整合资源,以生态适宜性分析及承载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并且根据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人均绿地量等要素,合理确定城市未来发展的人口容量和建设规模。

4、生态规划方法和技术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运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过度,生态规划方法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而言,起着更严谨、更先进的作用。生态规划方法可以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客体进行具体界定,制定控制指标,提出形态要求,最后控制实施。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生态规划编制技术能很好的限定实现生态规划、生态效益。首先,利用生态规划方法可以划定生态功能用地中的禁建区、可建区与限建区。其次,通过对“量”的准确测量和验证能提出城市自然要素的控制指标和地块建设的控制指标。再次,对生态景观形象的要求,能提出城市基于自然的形态设计原则,并且以此为限定。最后,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容量做指标限定。

这些具体的生态规划方法的具体技术手段,能较为准确的制定出城市建设容量控制、空间形态控制、环境容量控制和基础设施控制的体系。

5、生态规划方法的理论和技术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的运用

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的生态规划是对城市的更具体的设计,包括道路交通组织、绿地系统、形态控制、地段的空间布局等的设计,其中还研究生态城市设计。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对城市的各项要素的具体设计,例如建筑造型、面积和用途,广场、绿地及市政设施的空间布局等。将生态规划方法使用到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是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技术和方法。

在编制修建性规划的同时,各项物质要素都要考虑进规划编制中,其中的生态要素在近几年被要求的更明显。因此,在这个层面上需要更好的落实生态规划方法。例如生态建设等级分区和用地性质明确落实到每个地块,生态安全框架考虑进具体实施中,树种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当地的情况等。细说到生态城市设计,是基于人居环境系统的相关设计。将城市与周边环境整合考虑,合理处理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关系,使城市能和谐各种关系,并且健康的发展。利用生态规划方法的理论和技术,能更好的缓解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等级分化等。

6、结语

城市规划作为构建人居系统最为基础又最为重要的法定行为依据,其约束力和控制力对人居系统建设与发展起着核心法定依据的决定性作用。生态规划方法贯穿城市规划的全过程,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和实施技术。对生态规划方法的正确理解和使用,能更合理的优化生态资源,体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

参考文献:

[1]单德启,郁枫.生态城市保护与发展刍议[J].建设科技,2003(11):38-39

[2]丁建强,杨青松.城镇的形象和环境景观构成初探--以吴江市同里镇为例[J].孝感学院学报,2007,28(1):125-128

[3]杨东.生态城市如何规划设计[J].村镇建设,2001,36(2)

城市规划方法篇3

【关键词】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现状办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基础建设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城市排水系统、网络系统、电力系统、交通以及垃圾的处理都有所改善,已经上了一个新的阶梯,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很大程度的改善了生态环境。而这些总的说来都要归功于城市市政规划的科学合理。城市市政规划主要包括主要规划,局部地区的规划以及分区的规划工作。它们是一个整体,在规划时必须从整体的利益出来,着眼大局设计出最科学最合理的规划。比如市政规划中的排水系统、交通道路就如同城市的血管一样,决定着城市的能否健康发展。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在当前已经收到了高度的重视。一般来说市政规划工程都是十分复杂的工作,我们必须考虑的是每座城市的具体情况,对于不同的城市其环境不同,其中大多数的环境是较为复杂的.我们在施工的时候不仅仅要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还要保证城市道路的畅通,这是十分困难的工作,所以加强城市市政规划的探讨意义重大。

二.我国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的现状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的发展状态而言,城市规划的内容十分的丰富全面,包括城市的网络系统,电力系统,交通道路,排水系统等许多方面都已经成为了城市市政规划的一部分。城市市政工程规划是一个整体的工作,而不是相互分离的部分。城市市政工程的规划必须从整体出发,必须从城市的整体功能考虑,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城市市政规划决定着一座城市的规模和功能的布局,其作用重大。所以在具体的规划工作中必须考虑周全,要着眼于全局,作出最科学的规划方案。总的说来城市市政规划近几年我国也取得较快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不同专业性质的规划,比如专业的道路规划,专业的排水系统规划等等。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飞速发展,市政规划工作也遇到了不少的难题,比如由于政府经费的不足,阻碍和限制了城市规划的工作。使之许多城市出现了插花式的规划,这就严重影响了城市规划的整体效果,导致城市规划缺乏系统性和整体合理性。再之由于高级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许多城市规划工作缺乏专业的指导。

三.我国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的发展趋势

我们知道在我国许多的城市都是在解放的初期开始起步发展的,可以说城市系统缺乏完善性,总体来说我国城市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城市的公共设施落后,城市系统没有条理性相对杂乱。之前的城市规划比较缺乏环保意识,许多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被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在设计时也有许多的管道设施设计不合理,出现了供应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行。而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政工程规划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大一部分大城市规划已经十分的完善,城市的供电系统,供水系统等已经趋于完善。城市市政工程规划设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我国已经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城市化的迹象,已经开始出现了区域化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我国城市以后发展的方向。

四.我国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的方法

1.规划阶段划分

我国市政工程规划在空间上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宏观是针对一个整体区域的规划,中观则是对一个城市的设计规划,微观是对具体设施布置的规划。其在每个层次上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所以使得我国城市市政规划具有层次性。除此之外,市政规划还分为专业的规划和详细的规划,详细内容规划着重考虑具体设施设备的规划,是对城市整体规划中的一个子系统进行规划。而专业规划对区域性的规划以及对城镇的规划,是一个系统的规划过程。所以我们在进行规划之前必须进行定位,确定我处在哪一个规划阶段,在根据具体的阶段特征合理的作出规划细节。

2.注重规划的侧重点

我们知道了,市政工程的规划包括三个层次,有着自身的时序和规律。在解决问题时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宏观丰要针对区域体系及方针政策,规划过程中要减少浪费.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效率。方便国家进行宏观的调控;中观是在分析各个城市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解决城市的具体矛盾和问题,对市政工程的设施以及线路进行布局,钩建合理指标体系:微观的侧重点在于解决具体的操作性问题,为工程建设提出意见和依据。在实际生活中。市政工程的规划编制与上述并不相同。现实中,多采用微观在前,宏观在后的方式进行.这就会导致工程规划中不同阶段侧重点的差异闭。在详细规划阶段,它的任务是对工程规划内容的整台,以增强系统的可操作性。

3.注重规划内容的深度

市政工程的规划要有完整性和系统性。大多数人认为市政上程的详细规划应处于一个完整的城市范围内,若去掉两端。就不好把握规划的系统性。市政工程的规划重点就是要处理好系统性的问题,使市政工程规划的出图比例和范围相对较大协。在规划过程中,不要涉及在设计中解决的问题,耍突出重点。所以.一般认为专位规划要达到分区规划的深度,而详细规划达到控制性规划深度就可以。同时,针对城市的情况不同。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不相同,要采取相应的方法解决,增强工程规划的可操作性。这样既可以在深度增加的前提下,不影响规划的工作量,又能解决问题。

五.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城市的发展,我国的城市正处在飞速发发展时段,城市的发展水平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而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则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所以城市市政工程规划体现的尤为重要,决定着一个城市发展的命脉,城市的各个工程系统都至关重要,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规划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按照正确合理的规划方法进行。在规划的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合理的规划原则,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攻克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各种难题。并且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各项具体的工作,注意各项工作的技术要领,精益求精。这样就可以保证市政工程规划的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刘亚丽彭瑶玲孟庆丁湘城国内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经验借鉴和启示[期刊论文]《规划师》iStiCpKU-2010年2期

[2]邓竞成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编制办法的研究[学位论文],2003-重庆大学:环境工程

[3]郝天文Haotianwen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几点问题的探讨[期刊论文]《城市规划》iStiCpKUCSSCi-2008年9期

[4]韦红兰韦超惠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编制办法的研究[期刊论文]《技术与市场》-2012年6期

[5]丁跃元侯立柱张书函基于透水砖铺装系统的城市雨水利用[期刊论文]《北京水务》-2006年6期

[6]胡益明浅谈市政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期刊论文]《科技与生活》-2010年8期

城市规划方法篇4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的发展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城市出现初期,城市就一直担当这国家政治文化活动的这一重任。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比以往更为复杂,现代城市发展面临着,城市拥堵、交通阻塞以及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必定会影响城市正常运转,因此规划生态城市,是现代人一直追寻的问题。

一、生态城市概念分析

目前对生态城市的概念并不是很系统,但是基本可以从这几方面对生态城市进行概述即:生态哲学角度、生态系统学角度、生态社会学角度等进行分析。生态哲学角度对生态城市的概述是,生态城市就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人和自然达到一定的水平。而生态系统学则是要求生态城市采取有利于自然价值的方式,来创造社会文化。从生态学角度来看生态城市,需要将城市的政治、文化、教育、法律等方面实现生态系统化。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涉及面分析

生态城市是将建设生态环境为目标,生态城市要涉及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等方面,这三点的要在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上,应用科学系统的手段对人工生态系统的各种关系进行辨别设计,提出设计最佳化方案。

生态城市设计和以往城市设计不同,原有的城市规划设计最要强调对城市物质空间以及城市建筑进行规划。而生态城市规划要涉及到对城市区域内的水资源、空气以及土壤等保护工作,生态城市规划还要涉及到城市环境污染、土地退化以及水资源的涵养等方面,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一定要将可持续性发展等观点应用到生态城市规划上,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一定要做好城市生态规则、城市总体经济规划等工作,要保持这些工作相互渗透紧密结合。在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时在掌控设计方法时还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更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

生态城市要重视低碳发展模式,低碳发展模式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等基础上提出来的,低碳设计理念必须要体现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上。低碳设计理念就是强调城市发展中要降低城市运行中碳的排放量,例如,选择环保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以实现构建建筑物的目的。低碳理念还重视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要将一些先进的建筑材料应用到城市规划上,要让“生态城市”和“环保低碳”形成密切的联系,要将低碳理念应用到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让低碳设计理念成为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中的一部分。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生态成城市和现代城市相比,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遵循生态城市的原则,才能构建出和谐的生态城市。

1、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主要体现在人和自然、人和人以及人和人工环境的和谐性。生态城市规划要寻找出一种可以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的设计方法。要时刻遵循设计的和谐性。

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高效性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高效性主要体现在,要让城市实现“低耗能、高循环”的运转机制,科学高效的应用好各种城市资源。例如,城市绿地的应用,要保证城市绿地和城市建筑和谐的融入到一起。要体现建筑的和谐性。还有对城市公园灌溉系统进行改进,让灌溉系统实现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目的。要不断的对生产力进行创造,让能力实现分级利用。

3、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可持续性,主要是城市在可持续思想的指导下,对时间空间以及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要让城市设计既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能满足后代人的需求。不能只顾及到现代人的利益,采用“掠夺”的方式去促进城市的发展。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有很多城市的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据统计2014年,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形式严峻,环境达标的城市仅有4.1%。面对这样的情况,设计好生态城市规划方式很重要。生态环境可持续化发展,需要人们应用科学的方式来完成,如将一些污染严重的工厂搬迁到城市的边缘,并且在工厂的周围种满树,为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准备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

4、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区域性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区域性,主要是将生态城市作为一个城乡统一体来看。生态城市要建立在区域平衡的基础上的,并且城市之间需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平衡协调的基础上实现生态城市。城市之间要相互协调,就应该实现城市之间相互制约,例如,和周围城市建立起较为协调的关系,不能将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两个城市交界处,这样即影响自身城市的发展,由不利于城市环境和谐。所以说生态城市要建立在区域平衡的基础上。

5、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性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性要求,城市不仅要紧抓城市经济发展,而且还要兼顾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整体经济效益。经济发展是改善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一个城市要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是不可能完成城市建设的,但是盲目的追求城市经济,只会导致城市发展出现更多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生态整体性规划设计,需要对城市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找到城市发展亮点,例如,劳动密集型城市就应该发挥这样的优点,要在劳动密集产业的基础上引进新兴产业。完善城市经济发展结构。

结束语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将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发展目标,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在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以及生态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可续续发展战略方针和城市自身发展状况,将生态城市规划和谐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区域性以及整体性原则应用到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以实现协调政治经济环境发展的目标。让生态城市规划成为解决现代城市面临的人口压力、经济、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宇驰.生态城市规划及其方法研究――以厦门为例[D].北京化工大学,2004.

[2]李浩.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工作改进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

[3]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1997,06:17-20.

城市规划方法篇5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交通需求预测

0.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995年的《北京宣言: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而这样的战略目标只有通过政策法规和严格的管理才有可能实现。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有鉴于此,全国城市“畅通工程”实施和检查评估中要求各被检查城市必须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道路交通流特性调查、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交通需求分析计算、交通管理方案(含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交通组织方案优化)分析评价、通过专家论证及政府实施等。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现状

西方国家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建设阶段:二战后至二十世纪70年代;管理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至现在。重点在公共交通系统、小汽车发展、单项交通、交通信号控制以及道路的有效利用等多方面进行交通管理规划。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

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厦门、大连、南京、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总体水平与畅通工程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2000年全国“畅通工程”工作组检查的138个城市中,42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工作只达到畅通工程11项要求中的5项要求,20个城市仅满足4项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面远远滞后于现代道路交通发展的要求。

城市网络很复杂,交通的运行很复杂,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相应制定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往往由多个管理策略、管理措施组合而成,任何一个建设或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引起整个城市路网上交通运行情况的改变。如将一条路的某个路段改为单行道或单双号通行、将交叉口的类型改变(无控制改为信号控制)、将某路段改为公交专用道、打通某条路或拓宽某条路等,都会引起整个城市80%~90%以上的主要道路交通流量和车速的改变。因此,交通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因此交通管理需要做规划,实际上,目前一些城市所实施的有些管理措施,都是做过规划的,只是不太系统、全面而已。

为了改变当前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滞后的局面,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等高校以及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部门正致力于部分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编制工作,为提高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2.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在这方面,由于交通调查面广,调查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因此,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单位,甚至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对基础数据调查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在原有交通规划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些补充调查即可,以致于规划方案与现实脱节,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这是一种极为错误和片面的观点,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具体模型及方法将在下一节讨论),获得交通管理规划方案实施(评价)年份的各车种(客车、摩托车、公交车、出租车、货车、自行车)的oD矩阵,为后期交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参数。

(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

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如结点交通管理、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

(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

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可按道路网络抽象化、交通管理方案抽象化、交通流重分布模拟以及管理效果分析四个步骤进行。

2.3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

可分为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三个规划层次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层次越高,其规划效果越大。

图1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

宏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影响、优化交通结构。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本质是优化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它通过交通政策的引导来实现,而政策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保证体系。

道路交通网络的组织规划的目的是在城市交通网络已建成的情况下,通过实施各种技术措施,平衡整个交通网络的交通流量,均衡交通分布,提高运输效率,使这个交通网络发挥最大的效用。如通过实施单行线、专用线、诱导系统、绿波、特殊运输线路、转向限制等措施的综合运用,使交通网络的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得到优化利用。

重点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设计是交通管理最基础的工作,也是解决近期局部交通问题最简捷的手段。具体措施有:交叉口渠化、信号灯配时优化设计、转向控制、路段机非分隔、车道划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计、停车管理、设“严管街”等。

2.4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操作过程

管理规划过程的核心是管理方案设计及方案评价。方案的设计是在掌握现状交通信息,分析出其存在问题,并预知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方案评价过程是对未来交通运行情况的模拟过程,它是建立在掌握现状及未来交通信息基础上的。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过程如图2示。

图2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过程

3.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及发展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工作的基础,要做好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首先要对出行进行定量预测,并对某一交通设施或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各个路段、路口以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都必须满足现状、近期或远期出行的交通需求,因此只有搞好流量预测才能了解该路网能否满足该城市的出行需求,并由此加以改善。

3.1出行生成预测

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小区居民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与小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交通小区的居民出行发生量、吸引量。出行产生包括出行发生与出行吸引。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回归分析法、生成率法、吸引率法及平均出行次数法等。

居民出行分布预测是将预测的各分区出行发生量、吸引量转化为未来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的过程。预测方法大体分为三类,即:增长率法、概率模型法和重力模型法。其中,双约束重力模型法在国内外交通规划中使用最为广泛。

3.2交通分配预测

在掌握各分区出行产生、出行吸引,以及出行分布情况后,即知道了各分区之间有多少出行交换量后,就可着手进行交通分配。交通分配就是把各分区之间的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所获得的路段、交叉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据之一。目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应用较广泛的交通分配是随机用户平衡模型(StochasticUserequilibrium)。该模型建立了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考虑了通行能力的限制,通过反复迭代计算,直至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最后分配出各路段上的交通量。

3.3停车需求预测

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均对停车需求预测进行过深入研究,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城市发展形态不同、经济增长不同,停车预测模式也不同,其计算方法差异较大。常用的预测模型有:停车生成率模型、用地与交通影响分析模型、相关分析模型、机动车oD预测模型、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下面对应用较为广泛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和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作一简要介绍。

(1)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

根据停车调查数据汇总可得到各交通小区的日停车数,再根据停放车辆车型比例换算为标准车,利用综合交通规划中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现状及发展预测所提供的现状和近、远期规划年的就业岗位数,抽取一定的样本,可建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

pij=∑aiLij(i=1,……,mj=1,……,n)(1)

式中:pij为预测年第j交通小区的基本日停车需求(标准车次/日);ai为第i类用地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标准车次/100工作岗位·日);Lij为预测年第j交通小区第i类用地的就业岗位数(人);n为小区数;m为用地分类数。

对模型的求解采用非线性优化的方法,即建立非线性优化模型:

式中参数意义同前。

(2)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

通过对几种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的比较可知,该模型虽不能具体得到区域内每一土地使用的停车设施需求量,但由于它与动态交通的预测方法相结合,因此比较适用于对交通小区的宏观停车需求分析。因此该模型可用来检验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的计算结果。

模型表达式为:

logpi=ao+a1·logVki+a2·logVhi(3)

式中:pi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日停车需求量(标准车次/日);Vki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客车日出行吸引量(标准车次/日);Vhi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货车日出行吸引量(标准车次/日);ao、a1、a2为回归系数。

4.应用实例

4.1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

哈尔滨市作为中国东北北部的最大中心城市,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美称。经过多年,特别近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哈尔滨市的城市交通框架已初具规模,无论是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还是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进展。但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及其与交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满足或合理地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系统地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和交通系统建设规划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4.1.1规划内容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及数据库的建立

为了明确城市交通发展目标、找出城市道路交通存在问题,项目组于2001年6月和2001年8月对哈尔滨市区19个主要路段和56个交叉口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大量丰富、翔实的第一手交通流资料,并对有关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建立了相应的道路交通管理数据库,为后期交通管理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查内容包括主要路段、交叉口、行人及非机动车、主要交通枢纽、单向交通管理设施、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交通拥堵、事故、交通停车设置及其它监控设施等交通调查。

(2)现状资料分析与问题诊断

在掌握了哈尔滨市道路交通全面资料情况下,重点从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交通事故与安全、停车状况、公共交通、交通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及问题诊断。

(3)理论研究与模型建立

以transCaD、ViSUm、transtar等软件为基础,配合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进行交通流量验算等评价工作,并建立了针对哈尔滨市的一系列交通模型。如选用双约束重力模型进行居民出行分布预测,采用随机用户平衡模型进行交通分配;选用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进行停车需求分析,并利用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检验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的计算结果。

(4)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拟定与评价

交通管理规划方案主要包括近期交通组织管理规划、itS发展规划、交通管理设施规划、停车管理规划、公共交通管理规划、交通监控系统规划、交通管理其它规划等方面内容。针对上述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进行系统地分析、讨论和评价。

4.1.2主要成果

本项目成果主要由下述几部分组成:

(1)在大量基础性实地调查数据资料基础上,建立了内容全面、数据翔实的道路交通管理数据库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对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采用四阶段法及综合预测法,并利用目前世界上先进的交通规划软件对哈尔滨市交通发展进行预测,进而得到规划年道路网各路段、交叉口的分配交通量,以及公交客流量、停车需求量等交通管理所需要的规划依据资料。

(3)对哈尔滨市现状道路管理设施、交通组织方案、CBD交通管理、公共交通、停车场和加油站、对外交通等存在的问题及交通运行质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评价。同时,开发了城市停车规划地理信息系统Upp-GiS,使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利用及组织管理更直观、科学、高效。

(4)对哈尔滨市近、远期道路网、主城区二环路以内的路段、交叉口以及CBD区域公交、停车、安全和政策法规等交通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规划,提出了各项规划指标及管理、实施建议,并给出了相应的规划图、表及建设项目库。

(5)立足于战略发展的高度,对哈尔滨市智能交通系统及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进行了近期和远期规划,为哈尔滨市城市交通管理迈入现代化行定了目标和方向。

4.1.3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针对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而进行的规划项目,该规划实施后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社会效益

在短期内改善城市部分区域交通阻塞的现状,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通过对道路基础设施规划,采用交通信号线控和面控、规划路网结构等手段,增加主要干道道路通行能力,合理控制非机动车车流和行人人流,突出“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政策思想,进行专项公共交通规划,并对哈尔滨市停车管理进行专项规划,避免车辆乱停乱放、节约市区土地占用。上述规划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城市行车难、乘车难、停车难和行路难等问题。同时,规划中建议采取减少城市用地占用和对机动车尾气排放超标的汽车进行严格管理等措施,这对城市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经济效益

借助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改善道路交通环境,防止资金的盲目投入和重复建设,从而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此外,规划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交通事故,从而避免人身的意外伤害和车辆物品的意外损失,也就有效地避免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4.2大庆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

4.2.1规划背景与内容

作为享誉世界的石油基地,大庆市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经过多年的交通发展,大庆市城市交通框架基本形成。但截至目前,大庆市在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规划方面还是一个空白。为此,本项目结合大庆市城市布局、交通组成、出行方式、土地利用等具体特点,确定和提出大庆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这对于改善大庆市城市道路交通现状,适应未来城市交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按照项目研究工作计划,本项目分十个专题进行,主要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现状调查分析与问题诊断、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近期交通组织管理规划、智能交通系统(itS)发展规划、交通管理设施规划、停车管理规划、公共交通管理规划、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其它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

4.2.2规划过程

根据大庆市道路交通现状、发展设想以及城市畅通工程对交通管理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自然环境等条件,对大庆市道路交通的管理提出近期和远期的规划方案。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大庆市与同等规模城市相比地广人稀、规划发展空间比较大的自身特点,同时,为了使规划方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交通预测中对交通小区的划分、出行产生、吸引量预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各种出行目的出行吸引与土地利用的基本关系;在道路网络规划方面,按先整体、后局部的规划思想,对市政道路和油田道路进行了具体分析、统筹规划。

4.2.3建议与展望

建议交通主管部门按照本规划中市区近期交通组织管理规划的内容,加强和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改进存在问题的路段和交叉通组织形式;在停车、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系统、道路交通设施、监控系统和法规政策等领域中逐步落实规划方案。为了实现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建议尽快开展世纪大道、重要干线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交通控制问题及综合交通管理方案的交通设计工作,提高交通服务质量,最终实现达到模范管理水平的目标。

总体来讲,大庆市道路交通在城市布局、道路网及车辆拥有等方面具有较扎实的基础条件,加上大庆市日趋成熟的现代交通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这一切均表明,大庆市已具备了向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迈进的条件。可以相信,随着《大庆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制订与实施,大庆市的道路交通管理与规划必将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5.结语

近年来,随着城市“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各地城市都在积极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编制工作。本文结合我国哈尔滨和大庆这两座具有重要政治、经济意义的东北边陲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编制与实施情况,全面、系统分析和阐述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方法及相应理论模型,并在具体规划实践中,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软件基础上,开发了适合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应用软件,建立了道路交通管理数据库系统。这些工作,希望能够对其他同类城市今后的规划工作有所借鉴和帮助。理论与实践表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对于改进和加强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哈尔滨市赴大连等六城市考察团.关于对大连等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情况的考察报告.交通工程通讯,2000(2)

庄严、罗辑.促进城市交通发展、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交通工程通讯,2000(2)

盖春英、裴玉龙.基于公路网的路段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交通工程通讯,2001(2)

王炜、徐吉谦、杨涛、李旭宏.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transCaDtransportationGiSSoftware(travelDemandmodelingwithtransCaD3.2),1999.

meyerD.Urbantransportationplanning.mcGraw-HillBookCompany,1984.

Debbiea,etal。optimizationmodelsfortransportationprojectprogrammingprocess.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JournalofaSCe,1990,116(3).

ResearchonthemethodologyanditsapplicationforUrbantrafficmanagementandplanning

peiYu-longZHanGYa-pingmaji

(Collegeoftransport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Harbin,150090)

城市规划方法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标准化评分法

一、引言

上海世博会一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城市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地方,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构成了城市的四大基本功能。城市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灵魂,对城市的发展起着极其显著的作用。所谓城市规划,就是一定时期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它不仅决定着城市的现状,而且制约城市的长远,是城市发展的方向、目标,是城市建设的规范和蓝图。我国城市规划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大中型城市都相继出现了中心区人口过密、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设施严重滞后等弊端,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城市规划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研究符合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规划理念的指标体系,可以综合评价城市规划水平,对提高城市综合能力,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各城市能通过城市间城市规划指标的比较,找到自身的不足与优势,为今后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

二、城市规划评价指标的设计

根据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城市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为目标层,选取五个方面作为评价城市规划水平的准则层,即城市规模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绿地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城市更新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形象评价指标体系。

1.城市规模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的规模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两者是密切相关的,根据人口规模以及人均用地的指标就能推算出城市的用地规模。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城市人口是指那些与城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他们常年生活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了城市的社会主体,依赖与城市的同时,也主宰着城市。我们将城市规模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子准则层。

2.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生产、生活等各项经济社会活动正常进行的有力保障,是保证城市生存、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因此,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是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合理配置与科学布局、经济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的必要手段。

这里本文依据城市基础设施的狭义定义,将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七个子准则层,即交通系统指标、水源系统指标、能源系统指标、通信系统指标、环境系统指标、防灾系统指标和比重指标。针对这七个子准则层又分别取若干指标,来反映各自的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

3.城市绿地景观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使城市绿地景观的设计满足城市使用者的要求。将城市绿地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生态质量指标和美感效果指标。

表4城市绿地景观评价指标体系

4.城市更新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城市更新有别于旧城改造,城市更新规划实施的结果不仅是物质环境的改善,是包含社会心理和文化环境要素在内的整体生活环境品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城市更新规划的实施,推动改造更新地区甚至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否则更新只不过是表面的“换新”或是没有连续经济效应的暂时局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更新规划中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确定应从环境、社会和经济三大方面来研究。城市更新规划指标体系如表5。

5.城市形象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形象是由企业形象概念移植到城市发展战略进而推衍后提出来的,是指将城市的发展理念和精神文化,运用行为活动、视觉设计等整体识别系统,传递给与城市有关的各个团体、个人(即城市公众),使其对城市产生一致性的认同感和价值观。

城市形象评价体系从支持水平、推动能力和知名度三方面加以构筑。只有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支持,依靠高效率的政府和高素质的市民的具体行动来推动,才能最终塑造出优良的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指标体系见表6。

三、评价方法

为了更好的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效果进行测评,选择标准化评分法作为城市综合环境的评价方法。步骤如下:(1)通过统计年鉴,收集评价指标的具体数据。(2)模糊性指标量化处理。主要针对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不易量化,以城市形象评价指标体系为主,应进行模糊性指标量化处理:建立模糊指标的评价模型Y=(Y1,Y2,Y3,Y4,Y5)'=(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所对应的分数集X=(X1,X2,X3,X4,X5)=(100,80,60,40,20)。计算模糊性指标的指标值D。Di=■Xipij其中,pij第i个模糊性指标获得j级评价的概率。(3)数据标准化。ZX=■,其中ZX――标准指标值,X――评价对象城市的原始指标值,■――同一类原始指标的平均值,SD――标准差(方差)。考虑公式可能出现负数(x

基于城市规划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灵魂作用,本文依据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构建了以城市规模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绿地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城市更新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和城市形象评价指标体系为核心的比较系统的城市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该指标系统的建立对城市的城市规划建设可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直观的显示其存在的不足和优势之处。同时,从指标的确立来看,也为今后政府信息建设方面提供了些许思路,政府应在今后工作中重视各项指标的积累,建立数据库,适当融合市民的意见。

参考文献

[1]王庆海.城市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87~139

[2]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19~325

[3]汪应洛.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9~100

城市规划方法篇7

关键词:建筑色彩;控制;方法

abstract:thispaperbrieflydescribestheurbanarchitecturecolorcontentandthesignificanceofurbancolorcontrol,declaredthecityofanhuiprovincecolorandplanningcontrol,forexample,toexplorethecitybuildingcolorplanningandcontrolmethods.

Keywords:buildingcolor;control;method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控制目的与意义

城市色彩是建筑及附属设施的外观色彩的总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控制的主旨在于主动控制,用控制的手段从色彩的角度把握城市整体形象,避免混乱或不和谐的色彩对城市整体形象造成“无意识”的破坏。控制好城市建筑色彩,就等于把握了一个城市的基本色调。因此,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控制方法的研究,有助于为城市色彩规划及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2城市建筑色彩规划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在城市色彩规划中,需要由整体性出发,协调各要素之间以及要素内部的关系。建筑的色彩不仅要考虑与自然景观的关系,还要注意单体建筑、区域建

筑之间,从城市范围内把握建筑色彩的整体性。

2.2地域性原则

城市的自然环境是城市建筑色彩形成的客观物质基础,如城市的气候条件、纬度高低、地形地貌、地方材料等。构成地域性原则的另一个因素即是城市历史文化因素,不同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文化意识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不同的色彩传统,也形成了不同城市或地区的人们色彩喜好的差异。因此了解城市历史文化是进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的前提。

3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的基本方法

3.1现状建筑色彩调研方法

现状建筑色彩调研,基本步骤包括自然环境研究、历史文化研究及现状色彩信息的采集。通过查阅地方自然环境资料,详细了解对象城市自然环境特征及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综合因素,有利于确定地方色彩倾向。在现状色彩信息采集过程中,使用照相机记录现状建筑色彩的最直接和真实的手段。采集现状建筑表皮信息,包括色彩、肌理、质感等。采集时间段应尽量统一,一般选择在上午十点至下午三点自然光线变化不大,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进行。

3.2城市建筑色彩定位

城市建筑色彩定位分为历史定位和发展定位,历史定位是确立相应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控制的基础。而确定城市发展定位的目的是明确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在确定发展定位方案的过程中,可以有条件的进行市民意见建议调查,作为城市环境的最终使用者和评判者,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将成为制定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之一。

3.3城市建筑色彩控制方案制定

(1)分区控制法。以城市规划的设计方法为依据,在城市色彩规划控制范围内划分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在各功能区内部,根据各区功能和发展现状,统一规划控制各区域的建筑色彩,使得城市各区色调鲜明、协调统一。该法适用于城市规划较为成熟、区域划分详细的城市。

(2)分类控制法。按照不同功能建筑分类,如商业建筑、居住建筑、行政办公建筑、文化教育建筑、工业建筑等,对各功能建筑提出相应的建筑色彩控制,使得各功能建筑色调统一,而各功能建筑之间色彩相互区分。此法适用于城市功能分区明确、各功能区相对独立的城市,及城市某功能分区内部建筑色彩控制。

(3)色谱控制法。根据研究对象城市的建筑色彩调研分析,进行城市建筑色彩定位,制定该城市的城市建筑色彩总谱,包括基调色、强调色、点缀色。对城市建筑色彩控制提出建议和引导。此法独立操作性较弱,适用于城市建筑色彩主题制定或小范围区域内建筑色彩详细指导。

(4)综合控制法。在具体的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控制中,不是单一使用某一种控制法,而是综合运用几种控制法,采用综合控制法可缩小控制对象范围,提出更详细的建筑色彩规划控制建议和指导。综合控制法内容更具体,操作性更强,对于较大城市、或规划控制要求较高的城市都可采用此方法。

4宣城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控制方法

4.1宣城城市色彩定位

宣城现存古建筑为数不多,但依然可以找到徽派古城的色彩,以“黑白灰”为基调——屋面黛色,墙面多为白色。从整体来看,除了商业建筑和部分教育建筑有中高彩度色彩出现,低彩度的灰色使用较多。这些色彩与山水一起构成了淡雅、素净的主色调。通过大量图片的采集,对各类建筑色彩进行取样汇总,发现该城市市民对建筑色彩的选择偏好灰色、白色、砖红色。

4.2宣城城市建筑色彩总谱的确定

城市色彩,特别是新城的建筑色彩,是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未来建筑色彩既要和现状色彩相协调,延续宣城的色彩文脉,又要有新的色彩补充。

地域和色彩是有一定联系的。采集大量宣城现存传统建筑图片,包括广教寺双塔、谢朓楼、开元古塔等著名传统建筑,从图片信息中提取出白色、灰色等色彩列入宣城现状历史建筑色谱,由此得出宣城的地方推荐色谱。从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建筑图片信息中提取出浅蓝、灰黄、浅绿等色彩列入宣城现状现代建筑色谱。根据地方专家及市民的色彩倾向,从现状色谱和地方推荐色谱中提取适合宣城城市色彩发展方向,并有一定色彩倾向的色彩总谱。

4.3宣城城市建筑色彩控制方案制定

(1)基于色彩总谱的城市色彩分区控制。从宣城城市总体规划入手,对宣城城市建筑色彩进行分区控制。对于重点区域的色彩控制,以“两区、两心、一核”分区结构为主要控制内容,以突显重点区域的色彩整体性和特色。

“两区”包括老城核心区和敬亭山山南“X”形视廊交织区。该区内集中较多宣城市历史建筑,敬亭山山南区为宣城市重要历史文化风景区,为体现该区域历史性、地域性,建筑墙身基调色建议选择色彩总谱中的低纯度颜色。

“两心”指鳄鱼湖风景核心和水阳商务核心。该区域将建设城市大型体育、观光、游乐中心,而水阳江景区也将打造成大型现代化商贸中心区,要将城市发展的时代脉络体现在城市色彩规划上,该区的色彩纯度和明度将比老城区更高。

“一核”指火车站站前区。该区内将以高层建筑为主,打造地标性建筑,因紧邻宛溪河,结合水系自然风光,该区内建筑墙身色彩基调将从色彩总谱即冷色调高明度区选择。

(2)不同功能建筑色彩规划控制。通过区域划分,基本确定城市色彩基调。根据建筑功能不同,进行建筑色彩规划控制,提出更加详细的色彩规划方案。根据宣城城市建筑现状,将建筑主要分为行政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居住建筑、工业建筑、景观建筑五大类。根据各自特点和大众需求提出相应的建筑材料和推荐色谱供选择。

(3)城市建筑色彩总体变化趋势控制。从宣城整个城市的地形地貌分析来看,整个城市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地形。基于此地形特征,为求达到高点俯视城市的整体效果,建议采用城市建筑色彩总体变化趋势控制。在宣城城市从总体面域来控制城市建筑色彩渐变趋势,城市建筑色彩由西向东,由西南开发区向老城区,从高明度色向较低明度色渐变。由北向南,从敬亭山山南区向鳄鱼湖景区,从较低纯度较高明度色向较高纯度、较低明度色渐变。

5结束语

通过对城市色彩规划控制方法的研究,将控制方法归纳综合,并在宣城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控制中实践了此控制方法。对于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控制方法的

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在规划控制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管理中等各方面仍需要在实践的检验和反馈中进一步探索城市建筑色彩的规划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

1崔唯.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城市规划方法篇8

【关键词】城市消防专项规划编制方法火灾抢险救援

近年来,城市灾害的威胁日益严重,地震、海啸、洪水、火灾等袭击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尤其是火灾,被列为造成伤亡事故最多最频繁的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遵循“科学实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可行的消防专项规划,是保证城市稳定和谐发展所必须的规划,对提高城市抵御火灾能力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衡水市中心城区消防专项规划》为例,探讨了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一、城市消防专项规划的设计理念

《衡水市中心城区消防专项规划》自2009年开始,由衡水市公安消防支队委托衡水市规划设计院编制。期间,省公安消防总队先后进行了三次专家评审,依据专家组的评审意见,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贯通以下三种理念:

理念一:强调与其他法规的整合协调

遵循消防行业的一系列法规、规范、规范性文件,同时符合城市规划的相关法规、规范:如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道路交通、给水、电力等专业的规范。

理念二:突出系统性

消防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子系统,但他本身作为一个综合的系统工作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以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布局、消防车通道、消防给水、消防通信、消防管理等为主体内容,构筑一个完整的消防安全体系。

理念三:强调可操作性

消防规划编制的是否成功,关键看规划是否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深入消防现状调查,研究火灾情况,总结火灾特点,克服条文式规划形式,为规划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2、对城市火灾隐患深入调查,并专题研究,有的放矢。加强了规划的前瞻性、针对性、科学性,使规划措施易于操作,可落实。

3、紧密结合城市功能布局和城市的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城市消防站。

二、城市消防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方法

规划编制过程中,在政府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尽可能的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做好了与消防及政府各部门的沟通。

1、政府的主导作用

市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本次规划的编制工作,在整个规划编制过程中均得到了市公安消防支队及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市公安消防支队派专人配合基础资料的调研、规划方案的跟踪指导。

2、调查详尽的现状资料

现状资料调查相关部门会议,并发出基础资料调查函――上门调查、收集资料并现场踏勘――现状基础资料审核。

3、紧密衔接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

规划方案的编制―市支队与规划编制单位进行规划初审―向相关部门征求修改意见并修改―省公安消防总队规划评审专家组进行方案审查―修改方案--省公安消防总队规划评审专家组进行复审―修改方案--省公安消防总队规划评审专家组进行成果审查―规划报批。

三、城市消防专项规划编制内容的创新

衡水市是我省起步较晚的地级市,底子薄、基础差,其发展过程中遗留或产生了严峻的消防形势,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运用全面调查,典型剖析的工作方法,对历年火灾发生原因、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布局、河东旧城区、消防通信等对市区消防突出的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将研究结果运用到规划措施之中,同时对消防站布点进行严格的用地调查和控制。

四、《衡水市中心城区消防专项规划》编制要点:

1、《衡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简介:

《衡水城市总体规划》规划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一体两翼”,总体功能布局为“北宜业、中宜居、南宜游”。“一体”即主城区,“两翼”分别为路北工业组团和南部滨湖组团。

城市规模: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47.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52平方公里;

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7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70平方公里。

其中主城区建设用地为56.5平方公里;滨湖组团重点发展旅游休闲、会议展览、高档居住等区域职能,城市建设用地约5平方公里;路北组团重点发展一、二类工业,通过主城区解决生活配套,城市建设用地约8.5平方公里。

2、城市消防现状分析。

通过对我市中心城区消防安全体系现状的分析,发现影响消防安全性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在消防安全布局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为生产、储存、使用、运输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企业布局不尽合理,如中心城区北部的石油公司,中心城区南部的烟草公司、中心城区东南部的橡胶城和一些液化气公司等,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对城市消防安全布局的影响。其次,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措施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各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营业摊点等区域。

问题二:消防站布局方面:中心城区内现有和平路消防站、路北大街消防站、特勤一中队消防站、人民路消防站四个消防站,棉麻公司消防队、老白干酒厂消防队、石油公司消防队三个企业专职消防队。首要问题是每个站的辖区面积均远远超过《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消防站规模也达不到相应级别的规定以及不能保证消防车在接警后5分钟到达责任区边缘的要求。另外还存在许多消防执勤空白点,如主城区与开发区之间、衡水湖区域。

问题三:消防车通道方面:主城区存在着断头路,旧城区道路狭窄不能满足消防车的通行,此外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展,原有一些危险化学品运输线路的交通流量剧增,已不适合危险化学品车辆通行,危险品运输线路没能及时调整,在运输过程中的存在着亟待解决的消防安全问题。

问题四:消防供水方面:衡水市主城区的消防用水主要取自市政消火栓。其中部分消火栓因维护保养不力,不同程度受到损坏,影响使用;城市一些老居民区、厂企的供水管道改造较慢,一些地区因老的小口径管道结垢等因素,影响消火栓的流量和压力;部分路段没有设置消火栓。

问题五:现状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备的缺乏,如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系统、交通监视分系统、火场图像传输分系统等的缺乏,影响了火警接受、火警辨识、出动方案编制、出动指令下达、火场增援等方面的功能。

问题六:消防装备的老化和特种消防装备的缺乏显得日益突出,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下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的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市高层民用建筑呈快速发展的趋势,截止到2009年8月底,中心城区已建成高层民用建筑近39幢,在建高层建筑近94幢。其中建设银行建筑高达82米。支队现仅有一辆举高度为25米的高喷消防车和举高度为21米的曲臂平台消防车,这无疑增加了高层建筑一旦失火的救援难度,极易造成重、特大伤亡事故。

结论:消防安全布局的不尽合理,存在着严重的火灾隐患,而消防站布局、消防车通道的不尽合理以及消防装备、消防供水、消防通信等方面的问题,又给消防救援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构建消防站布局更加合理、消防装备更加精良、城市安全布局更趋合理、消防人文环境更加优化的衡水市消防安全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3、《衡水市中心城区消防专项规划》规划措施要点分析。

为提高城市抵御火灾和抢险救援的能力,针对上述问题,本次规划提出了重点解决这些问题规划措施:

措施一:重点解决城市旧城区、高层建筑、商业区、油库区、加油站等的消防安全布局问题。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确定对城市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用地为重点消防地区,其中重点消防地区又根据城市特点和消防安全的不同分为以下a类、B类、C类重点消防地区。规划确定衡水市城区重点消防地区为:三年大变样确定的五片区域,怡水园片区、人民广场片区、中华公园片区、人民公园片区、文化中心片区,以及城区周边的九州产业聚集区;铁北商业片区;赵圈工业区;河东橡胶城片区和城南教育科研片区,其中涉及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商业区及工业区。本次规划将目前分散在城市居住区内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二、三类工厂、企业限期外迁,或改变使用功能。对于新建或搬迁的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企业,规划时一律进入九州产业聚集区,赵圈循环工业区,如中石化石油库近期必须搬迁到九州产业聚集园区。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应明确用地分界,以保证消防安全。

对于城市东部作为综合居住服务中心的旧城区,继续加强改造,严格按规划要求配建居住用地内的消防车通道及设施,保证必要的防火间距。结合部分危房、旧城区的改造,做到消防基础设施必须与城市建设同步实施,增辟消防车通道,保证消防供水,逐步改善老城区的消防安全条件。

措施二:消防站布局规划方面:不仅仅考虑满足消防责任区面积不大于4――7平方公里的要求,还结合城市功能布局,综合考虑时间因素、经济因素、现实因素、交通因素、地理因素,按照不同区域不同标准,合理布局消防站,并且不断进行修正与调整,在现有4个消防站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增建11个消防站,搬迁特勤一中队消防站、人民路消防站(改为问津街消防站),使规划区内消防站总数达15个,其勤消防站2个、一级消防站13个,衡水湖应急消防救援队1个。并规划消防指挥中心、消防模拟训练基地和战勤保障大队各一处。

措施三:消防车通道规划方面:根据用地布局、客货交通源和集散点的分布、交通流向等因素,同时结合滏阳河走向、京九、石德铁路布局和现状道路系统,着重提出了街区消防车通道、高层建筑消防车通道、大型公共建筑消防车通道以及工厂、仓库的消防车通道技术要求;同时将危险品运输路线划分为禁行道路、限行道路、危险品运输通道三类。

措施四:对全市消防供水系统进行科学设计,重点是消火栓、消防第二水源的科学布点。规划强调了城市消防供水主要依靠城市供水系统,加强城市供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力度,重视市政消火栓建设,到规划期末衡水市区消火栓数量达到3600个。同时,要加强消防水池或天然取水点建设,规划近期在怡水园附近、人民公园附近、和平桥、人民桥、干马桥等处建设消防取水码头,远期在中心城区设置70座消防水鹤。各消防责任辖区逐步建设消防取水码头和消防水池。

措施五:规划设计城市消防通信系统。进一步完善市级消防指挥中心,规划建设先进的有线、无线报警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以适应城市现代化灭火技术、战术的需要。

措施六:消防装备规划:消防车辆装备、消防站人员配备、消防站器材配备严格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修订)》执行。

措施七:科学安排消防近期建设项目,提出指导实施的依据。本规划对近期实施的项目分年度进行安排,包括项目的名称、项目内容、工程估算等,为消防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依据。

城市规划方法篇9

关键词: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165-02

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是方便人们的夜间生活。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工作休闲时间也不仅限于白天,因而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元素也更加多样化。但是,当下城市夜景观所呈现的面貌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根本需求,一到夜晚城市夜景观总是一片混乱或者漆黑现象,这种现象在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由此可见,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还需要立足于当下夜景观的实际情况,着力改造城市夜景观呈现的不足现象,营造一个现代城市夜景观与环境质量、人文秩序相协调的夜景观环境。

1现代城市夜景观及其存在的问题

1.1现代城市夜景观的含义

城市夜景观是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综合构成的一个要素。例如白天的光源是由太阳光提供,然后再以各种造型点缀城市,为人们提供一个赏心悦目的美观环境。而夜晚则是由各种高科技的光电方式进行城市夜景观的二次美化,既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还能够起到赏心悦目的作用。此外,在现代城市夜景观当中,融合了多项功能包括娱乐文化功能、休闲功能、购物环境功能等等。

社会科学文化是夜景观规划建设的重要主题因素,它通过自然科学的方式来烘托夜景观气氛。人文科学文化是现代城市夜景观的另一个重要构成元素,它主要是通过人类在夜间各种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来展现,与此同时,现代城市夜景观也给人们提供人类夜间活动的各种必备机能。例如,商业机能、休闲机能、娱乐机能等。

正是通过这种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的双重作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现代城市夜景观,而城市夜景观也给人们提供夜间活动的各种必备要素,以此方便人们在夜间的各项活动。

1.2城市夜景观存在的问题

1.2.1城市夜景观内容单一

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虽然出发点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但是实际的设计中却屡屡出现各种弊端因素。例如,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内容过于单一。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因素,是因为城市夜景观规划人员在夜景观的规划中,忽略了城市发展的自身特色,没有充分的利用城市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一味的模仿其他城市的夜景观设计,造成了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与城市景观规划发展格格不入的现象。也因如此,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能满足人们发展的多项需求。

1.2.2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缺少规范化

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另一个弊端是缺少规范化管理。由于整个的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没有一个规范的流程章法,因而在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中有太多的随意性和不可预知性。

具体表现为:灯光色彩过于杂乱,灯光强度过大,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夜间休息,广告灯随意的放置在路边,影响了正常的交通通行。其次,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仅限于现在功能的满足,对现代城市夜景观的未来发展缺少一个统筹规划,间接造成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资金的严重浪费。

1.2.3现代城市夜景观会造成经济资源的严重浪费

节约能源应作为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首要因素,但是实际的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中,必然耗费大量的电能资源用于夜间照明。此外,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必然用到一些不可再生资源,比如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但是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人员对城市夜景观的功能设置上,仅限于现下城市夜景观的需求,缺乏长远的规划。这样一来,若是今后进行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改造,必然要拆除一些建筑物体,这样一来势必造成资源材料的浪费现象。

2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案例分析

2.1南京城市夜景观规划成果

南京城市夜景观规划中逐渐形成了以高层建筑亮化为主体,以环境亮化为烘托的城市夜景观新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营造南京市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新格调,使其除了具有现代化的艺术气息之外,还能具有丰富的城市人文色彩,使其能够展现南京特有的城市夜景观。同时,还能给人们的夜间生活营造一个井然有序的夜环境。

2.2南京市的三个集中城市夜景观规划

首先是新街口商圈,该区域是南京城市的繁荣区域,周围有华泰大厦、中行大厦、天丰大厦等9个商业大厦,为了体现这九个大厦夜景观的高度、外观、材料质感以及自身的风格特色,并考虑到南京城市夜晚的光污染问题,统一的采用节约能源的白炽灯光,既能提高城市夜景观的明亮度,还能够减少灯具的使用瓦数。

此外,南京市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意增加了一条夜景观路,一条是中山东路――汉中路,全长5.8km,投资1650万元,该城市夜景观道路是南京市的第一条夜景灯光大道。该夜景观大路总共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博古通今,二是商业林海,三是品味人生。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划分,将南京市的历史文化、商业建筑、社会人文有序的掺杂其中,共同铸就了南京的城市夜景观。

3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改善方法

在上述文章中已经提及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诸多弊端。因而,在今后的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中应结合城市的全局发展进行城市夜景观的统筹规划,并在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中加入具有城市历史文化、人文特色的标志性元素,使其在满足城市夜景观规划的过程中,还能统筹兼顾城市的特色发展。

其次,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还需要加入一些现代化的人文元素,使其更能显现现代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要脱离为节日活动建设的错误思想,而应该本着人们在夜间生活方便的原则,在不给人们夜间休息造成一丝一毫的影响下,进行现代城市夜景观各种商业功能、文化功能、娱乐功能、休闲功能的规划设计。最后,在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中一定要体现现代城市夜景观生态环保理念,促进城市夜景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4结语

以上表明,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已然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素。然而,城市夜生活空间环境的形成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夜间活动的场所,方便人们的夜间生活。但是,在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中频频出现一些问题,使城市夜景观存在一片混乱或者一片漆黑的现象。

因而,为了促进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需要积极改善以上问题,并结合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城市夜景规划设计充分考虑环境质量问题,有的方矢地进行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实现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和环境质量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勇.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体系的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2).

城市规划方法篇10

关键词:城市;10kV配电网;规划

abstract:the10kVdistributionnetworkisanimportantpartofpowersystem,itisdirectlyrelatedtotheuserwhethersafe,reliableelectricity.inrecentyears,ourcountrycitytospeedupthedevelopmentprocessofindustrialization,thetransformationoftheoldcityisalarge-scale,whichhaveagreatinfluenceonthedistributionnetwork,distributionnetwork10kVmakesmostofourcitytherearesomeproblems.

Keywords:city;10kVdistributionnetwork;planning

中图分类号:V24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城市10kV配电网规划的意义

城市配电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市配电网规划关系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应该与城市发展规划同步进行。城市配电网规划要科学合理,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规划方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满足城市发展所需的电量。

配电网规划的网架结构具有建设周期长、变动小的优势电网负荷的发展情况多变,城市配电网的网架结构建设要根据电网负荷做相应的调整,所以城市配电网规划的调整要更复杂一些。

优化城市配电网的设备和网架结构,能有效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城市配电网覆盖整个城市,如果只凭借经验处理超负荷的线路是不能解决供电瓶颈问题的。这就需要从宏观层面优化城市配电网的设备和网架结构,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城市10kV配电网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10kV电源点布点方式不合理

由于对城市10kV配电网的建设缺乏整体的规划设计,我国部分城市的10kV电源点布局不够合理,再加上布点量不足,容易造成供电半径过大,继而使得线损过高、电压偏低。此外,由于电源点的分布量不足以及分布方式的不合理,很多地区出现了负载不均的现

象,影响当地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2、城市10kV配电网络结构不合理

在之前的城市发展规划中,由于设计不够合理使得我国的10kV配电网网络架构不合理。这些日益沉积的不合理因素成为直接影响配电网检修、故障排查等相关工作的一大障碍。

3、运行可靠性差,线路负荷率偏大

我国城区10kV配电网的布局尚未经过大的整顿。随着城区的扩展建设,新开发区的电源均从原有线路引用,这就造成了供电可靠性变差,直接导致原有线路的负荷大大增加。通过对该地区供电线路的审核,我们发现,在线路负荷方面内蒙古大部分线路的负荷率超过了70%,正常运行时负荷率偏高,负荷发展适应性差;而小部分线路负荷率低于20%,这就会使得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三、城市10kv配电网的规划方法

城市10kV配电网是城市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改造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城市的发展与居民生活的质量。所以,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对城市10kV配电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10kV配电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城市10kV配电网进行规划,首先要遵循规划原则做好负荷预测这项基础工作,其次要按照具体的规划方法进行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

1、10kV配电网规划原则

城市10kV配电网要以《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为依据,结合城市供电的实际情况,加强10kV配电网规划,合理调整电网结构,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运行安全性。配电网的具体规划原则包括:可靠性原则、安全性原则、资源利用和信息共享原则、可维护原则、可扩充原则、简化原则、信息就地处理原则以及因网制宜原则。通过配电网规划,使城市10kV配电网实现以下目标:

供电能力提高,与用电负荷增长速度保持协调一致。

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达到相关标准。

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成本,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配电网络得到完善,实现合理布局,配电设备得到更新,技术达到现代化水平,配电网规划与社会环境最终实现协调发展。

2、电力负荷预测

电力负荷预测是10kV配电网规划与建设的前提和准备,是10kV配电网规划建设的基础工作。负荷预测是对规划用电区域的负荷进行分析,确定该区域的用电负荷构成,进而预测该区域的负荷发展水平,根据负荷发展水平进行配电网络规划。负荷预测决定着网架结构、电源点布点和电压等级的选择,所以要十分重视电力负荷预测。负荷预测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综合用电水平法、负荷密度法。在实际预测时,不能单一地运用某一方法进行预测,而是要结合功能分布、地理区域、用电性质等因素进行综合预测,这样才能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下面具体介绍综合用电水平法和负荷密度法:

1)综合用电水平法。此方法是根据单位耗电量推算出各分类用户的用电量,如根据每户或每人的平均用电量可推算城市生活用电总量,根据相关资料和具体调查可推算出现在和历史的综合用电水平。

2)负荷密度法。按照功能的不同把规划区划分为商业区、居民区和工业区,在每个功能区中选择一个负荷密度值,利用公式计算出该区域的用电量。选择负荷密度时,要以该规划区基本情况为基础,综合考虑该区人口数量、居民收入等因素,同时参照其他类似地区的用电量,进而得出各功能区的负荷密度。

3、站点选址

站点选址工作主要包括划分供电范围、选择开关站和配电站的位置。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根据负荷预测,合理划分变电站的供电范围,确定10kV馈电线的供电半径。设立开关站是为了调节变电站出线间隔和增加网络接线的灵活性。开关站选址时应接近负荷中心,这样能够减少配电线路的长度,方便敷设,降低投资成本。同时要注意,接线时避免繁杂,要为日后配电规划留有发展空间。10kV配电站的选址也要遵循城市电网规划的要求,同时结合规划区的地理特征,综合衡量各种因素进行合理选址。配电站选址时也要靠近负荷中心,同时要尽量与功能区周边环境相协调。例如小容量中压变压器具有占地面积小、可靠性高、维修量小等特点,适合设置在负荷密度低的居民区。

4、网络构架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对于城市10kV配电网规划与建设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期的配电网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建设一个优秀的网络构架,从而有效提高供电质量,保证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接线方式的选择。10kV配电网的接线方式有很多种,如单环网、双环网、辐射网、多分段多联络网等,每种接线方式都各具优缺点,应坚持以操作安全、运行灵活、供电可靠、节约成本为原则,结合配电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接线方式。通常配电网络接线多采用环网接线方式,接线力求简单,电网运行正常时可采取开环运行,出现异常时能够转移负荷。10kV配电网最常用的接线方式有两种,即10kV环网、10kV辐射网。负荷密度较高的中心区采用10kV环网的接线方式,同时最大载流量要控制在电流的安全值范围内。对于供电区域内的用户专线则采用10kV辐射网,同时要控制其最大供电半径和最大供电负荷。

2)导线截面的选择。为了满足10kV配电网的长远规划,导线截面的选择应以长远规划为标准一次定型。在选型时,要综合考虑变电站、开关柜的载流量、开闭所出线等因素,导线截面应与这些因素相匹配。例如架空主干线、电缆主干线的截面应分别选用240mm2和300m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