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变式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8:58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转变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71

新课程如火如荼的推进过程中,如何转变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乐于探索、勇于创新,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转变以下几点教学方式:

1变教师“传道者”的角色为“多面天使”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在现代教育中,教师要扮演教学中的多面天使,以组织者、引导者、创设者、参于者、合作者、促进者等多种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多元化的角色,灵活转变,必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打造合作交流的平台和空间,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注重小组合作、组际合作、师生合作、全班交流以及同桌学习和个别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交换思想,增加知识。引导时要做到引而不发,指而不明,学生陷入学习的迷雾中时,教师最重要的是引导他辨明方向,而不是轻易告诉答案或方法,鼓励学生不断创新自我,努力攀登。教师还要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架子,转变为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交流者,通过观察、倾听和交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因材施教,照顾差异、分层教学。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深入交流,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师生之间可以有认知和情感的交流,也可通过表情、动作、语言来交流。增进师生情感,进而使学生乐学、趣学。

2变学生“被动接受者”为“主动学习者”

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和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特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交流反思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拓宽探索空间,激起学生兴趣,诱发自主探究,从而让学生感到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愉快的体验,让学生在兴趣中发展探索与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这一节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准备好四张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纸条,再让学生自己动生对折,折出一张纸的1/2,2/4,4/8,6/8,再让学生比较观察,哪几张是相等的,即1/2=2/4=4/8,而6/8却与这三张不相等,学生自己通过实践操作发现认知冲突,激起了探索欲望,再通过和其它同学的交流,发表自己的观察,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点,最后让学生探索分析当分母与分子怎样变化时,分数的大小不变,通过直观材料的实践加上思考探索,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是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学生在这个探索空间里,不止是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更是一个创造者,这是一个主动参与、创造创新的学习过程。

3变独立学习为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是对学生个体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以及各种生活经验的重视,是以学生个体经验为基础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体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就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感官活动。如看一看、拼一拼、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摸一摸等多种形式。除此之外,还包括归纳、类比、猜测、推理、分析、验证等各种思维活动。体验中的数学活动还包括合作与交流。一个人的思维及方法始终是有限的,汇聚大家的思想和智慧,交流互动,构建平等自由的合作对话交流平台,打造生动活跃的课堂,促进积极有益的合作交流,能使学生思想火花交流碰撞,个体的经验与大家交流与分享,才能达到共同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的目的。

在教学中,笔者大胆放手,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体验数学,能过实践活动来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笔者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每节课的任务也是你们的,这些教学用具都是为你们服务的,要大胆实践,勇于尝试。在学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时,若只一味枯燥地将教材上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数,最终得出判断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重蹈了填鸭式教学的覆辙,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学习兴趣。笔者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可能与什么有关?是什么原因?单凭学生独立学习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之间开展辩论,集大家之智慧,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领悟、掌握,在体验中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4变满堂灌为探索性学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奥妙,并学会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传统的数学课堂讲风太盛、华而不实,以教师讲为主,没有给学生探索性学习的空间。探索是认知的来源、思维的起点,课堂中要鼓励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等使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发挥创造性思维,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和内容,并学以致用,培养创新型人才。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自己拿纸剪一剪、拼一拼,在实践中掌握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接着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交流互补作用,针对每个人拼凑的成果展开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轻松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通过直观操作、积极探索,不仅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进一步优化了认知结构,激发创造性思维。

5小结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方式

新课程是一次新的教育变革,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转化新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推进小学数学学习的有效进行,这是摆在小学数学教师面前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1、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质疑,猜想。例如:利用进影院(教室)找座位的方法创设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数学情境;通过猜数游戏、找日历上数字的规律等活动创设函数与方程的问题情境;从剪刀剪开布片的实际操作创设两直线相交所成角的问题情境;通过讲买布的故事和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生平的故事创设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问题情境。

2、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特征》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充分观察长方形,然后说出自己猜测的长方形的特征,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等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最后后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验证方法。再总结出长方形的特征,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起到了组织教学的作用,整个探究过程学生兴趣盎然,交流起来争先恐后,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实践证明,参与活动越充分、越主动,所获得的体验也就越深刻、越丰富,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此同时,学生在“再创造”活动中享受乐趣,体验成功,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为交流学习的亲密伙伴,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

3、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的增减练习。

冀教版教材独特的优点就是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穿插到课堂中。尤其是在练习计算这些内容时,经常利用帮小动物找家、找朋友、对口令、抽卡片算数学等练习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尤其是对口令和抽卡片算数学这样的游戏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口算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口算速度,又增大了练习量,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果。但是冀教版教材的练习题形式和人教版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人教版教材练习题形式多样,在练习的同时能有效的开阔学生的视野。所以我认为:作为实施新教材的老师,应该尽可能的找到不同的教材,吸取各家只长处,综合运用。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4、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开创了一个实验的平台,为学生“做”数学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与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及动态感方面的不足。比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以前都是用剪纸、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但由于实际操作会出现误差,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现在利用“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并求和,然后拖动三角形的顶点任意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无论三角形怎么变,三个内角的和总是180度。

二、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

1、质疑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民主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给学生一个提出问题的机会。其次,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诱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提出概括性、置疑性、探究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解决。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不要打消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2、探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研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掌握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比如,在学习“平面镶嵌”这一节内容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地面砖的铺设情况,总结出平面镶嵌的概念,在探究平面镶嵌的条件时,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1)剪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中的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哪个图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2)剪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中其中两种正多边形镶嵌,哪两种正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最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运用。

3、反思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通过反思,可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反思,可以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平时教学中,主要采用写数学日志、数学周记等方式来反思听课、解题中的不良习惯。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篇3

一、在生活情境中“找”数学

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创设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与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都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具体表现。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探索、创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在互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二、动脑、动口、动手中“思”数学

在新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还学生主人的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的时空。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大家看看自己脖子上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三角形)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是的,生活中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有很多,除了大家刚才说到的,还有三角小旗、马路上的标志牌等。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学生身边的实物认识三角形,动脑、动口说三角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再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几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动手画三角形,同桌合作拉一拉自己准备的学具长方形框架,看看会不会有变化。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的过程中,获得对三角形的感性认识,再通过议一议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探究、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三、在不同的玩中“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必然会想方设法去认识它,研究它,占有它,从而获得与此有关的知识与技能。教师要抓住低年级学生好玩的心理,设计不同层次的“玩”,由开始的跟着老师玩,到最后的合作玩,自己玩,让他们在玩中不停地思考、探索。转贴于

四、游戏中“悟”数学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把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变静态的课堂教学为动态的教学活动,进而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取知识。儿童注意的特点主要是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不可能持久。因此,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注意力就容易分散,精神不集中,思维不活跃。这时侯,用游戏的形式来完成剩下的教学任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游戏中“悟”数学,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数学与身边世界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方式,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的学习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新课程教学实验的不断深入,通过家庭、学校的有效沟通和一系列的实验作业,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篇4

一、学生概念的获得与偏差

学生概念获得实质上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概念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学生自身的内部条件,即学生必须辨别概念的正反例证;二是教师方面的外部条件,教师必须对学生所提出的概念的关键特征的假设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反应,也就是说要让学生从外界获得反馈信息。然而,在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从而产生了概念获得的偏差。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容易出现的三种错误情况:

1.扩大内涵,缩小外延。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把概念的一些无关特征当成了本质特征,在概念的内涵中不仅包括概念的本质特征,还包括了非本质特征,从而扩大了概念的内涵,缩小了概念的外延。

例如,有些学生认为合数必须是偶数,实际上,合数可能是偶数、也可能是奇数,数的奇偶性并不是合数的本质属性。

2.扩大外延,缩小内涵。当学生没有把概念的所有本质特征完全包含在概念的内涵中,或者,没有认识到本质特征,却把非本质特征当成了本质特征,就可能扩大概念的外延。

例如,教学《梯形的认识》,教学中老师会选择一些“非标准”的梯形让学生辨别,帮助学生排除标准图形所带来的干扰,避免出现误将“上底短,下底长,腰方向(腰相等)”等非本质特征当作本质特征的片面认识。

3.混淆概念。在学习中,学生常常会把一些相似的概念搞混淆。发生这些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能够清晰准确地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排除概念的无关特征。

例如:数位与位数、体积与容积,减少与减少到等等相对应概念,存在许多共同点与内在联系。

二、抓住概念的本质进行变式

“变式”是指本质属性不变而非本质属性发生变化。变式用以说明同一个概念的本质特征相同、非本质特征不同的一组实例。这些实例都是概念的正例,但是它们在概念的非本质特征方面有变化。

(一)图形变式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学生通过对平行四边形的割、拼、摆,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通过转化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强化概念理解的环节中,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中不对应的一个高和一个底,并要求大家求出它的面积。

通过交流分析,学生明确:运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相应的底和高。运用变式可以使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从而真正掌握概念。

(二)符号变式

如教学“方程”时,在这个判断是不是方程中,学生必须对“未知数”、“等式”这几个概念十分清楚,才能形成这个判断,并以此来推断出下面的6道题目,哪些是方程。

(1)56+23=79?(2)23-x=67?(3)x÷5=4.5

(4)44×2=88(5)75÷x=4?(6)9+x=123

三、运用比较,揭示概念的本质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似同实异、容易混淆的问题。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加以区别,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防止知识混淆、提高辨别能力。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发现运用比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两个方面的学习困难:

(一)通过比较来帮助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在前面的“合数”概念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比较所举的每一组合数实例内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此基础上,比较三组实例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概括出“合数”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通过比较来帮助学生明确有关概念间的关系。

学生产生概念混淆往往是由于不能区分概念之间的异同,不明确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时,要抓住它们的本质区分点。

例如,“偶数”和“奇数”的本质区分点是能否被2整除;“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区分点是大于还是小于“直角”或“90度角”。

四、变式与比较相兼,融会贯通

在变式的运用中,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帮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以奠定概念的基础。通过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变化,进行变式和比较,让分散的知识点趋于系统化,掌握概念间的本质关系,揭示解题规律,帮助学生学会模型判断。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因为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逻辑思维性强,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的一种基础知识,由于受各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共性错误。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棱长、表面积、体积的模型,能分辨实际问题中,需要求什么内容。

模型1:V=abh

变式一:已知一个长方体游泳池的长是15米,宽10米,深2米,在池底铺上一层碎石,已知碎石厚0.2米。问游泳池实际能蓄水多少?(在运用体积模型中,找到模型相对应的高)

变式二:在一个棱长为24厘米的正方体鱼缸中放入一石块(石块完全侵入水中),水面上升了1.5厘米,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石头体积)

模型2:C=(a+b+h)×4

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它的棱长和是多少?

变式一:用彩色丝带包扎一只长7分米,宽5分米,高2分米的纸箱(连接部分忽略),这根丝带最少长多少?

模型三:S=(ab+ah+bh)×2

长方体的长是12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变式一:一盒饼干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30厘米,现在要在它的四周贴上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变式二:把一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体积相等的长方体,其中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转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72-01

一、关注质性的教学评价

目前我国小学教学仍主要采用考试的方法来评价学生。过度强调量化评价忽视了学习的过程性,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工具理性”己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的重要性,开始在教学中采用质性评价。量化评价把复杂的课程简单化,企图以数据来说明教学中的一切问题。而质性评价则是从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出发,通过访谈与观察等方法,分析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质性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通过课程学到了哪些东西,而不是取得了多少分数。评价者把评价过程视为发现课程潜在价值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绝对严格的程序,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注重主体的参与性与过程性,认为隐性知识的掌握是主体学习的一个重要价值。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可以运用质性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保持评价标准的开放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总是采用标准化的试题与答案,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标准的统一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同样的考题对于不同的学生本来就是不一拥摹R桓鐾骋坏奈侍舛杂诨础扎实的学生来说可能很简单,但是对于家畜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则很难,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并不能正确反映学生的学效果,极有可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学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评价指标,弹性地对学生作出评价。例如,当教师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时,不能以全部学生都掌握了这一知识为标准。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虽然只掌握了一点甚至没有掌握,但是他们与以前比较是有进步的。教师也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多元主体参与教学评价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各种教育工作者。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只由自己对学生作出评价,把教学当成自己的“独角戏”。教师作为唯一主体的评价方式是不全面的,课堂只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内容。在课堂之外,教师并不能掌握学生的所有情况,他们单单根据自己头脑中的己有印象和所看来评价学生。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片面的,不公平的,它会让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体会到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他们能够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并且提出自己的改善意见,提高学习的效果。与此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例如:教学6,7的认识时,学生用7根小棒摆出许多有创意的图形。总之,教学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全方位的,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促使评价的引导、激励和反馈功能更好地发挥。

四、拓宽教学评价领域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三维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评价则应该以这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作为基准。我国课堂教学评价中缺少对现实性的关注和考量,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发展中的人,因此教学评价还应关注过程的体验、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能学习书本知识,还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学评价若只关注某一方面,则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教师除了要评价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他们对课外知识的学习;除了要评价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要看到学生其它种能力的发展。例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可能不好,但是动手操作能力强,当学生在课外的某一领域取得成就时,教师就应给予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五、注重教学过程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新课程改革虽然己经进行了十多年,但是我国绝大部分学习依然过度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学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缺少交流和反馈,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较少,忽视了形成性评价。总结性的评价方式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检测,影响教学效果。除此之外,部分教师过度重视预设教学目标评价。他们把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当成课堂教学的评判标准,但是课堂教学时复杂多变的,教师在教学中可能会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如果忽视对生成性的教学标的评价,教学过程则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过程评价的多样性,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采用提问、口试、小测试等方式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教师还可以开展”教评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作业、提问等情况对学生作出总体和个体的评价,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建立课程教学反馈机制。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导向、鉴别、选择和反馈的功能,在课堂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教学评价应当遵循客观性、整体性、指导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来确立。教师在重视量化评价的同时适时采用质性评价;重视过程评价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保持评价标准的开放性,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到评价中来。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篇6

关键词:数理金融;教学改革;案例教学;高校

数理金融学是金融学与数学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诺贝尔经济学奖越来越多地颁给计量经济学研究学者,学者也越来越重视数学在金融研究领域中的运用。数理金融学科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利用数学模型来解释和研究金融问题。从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通常有这些流向: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信托投资公司;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教师等等。社会对数理金融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数理金融课程的教学要符合社会需要,用金融学的教学方法或者数学的教学方法都不能符合数理金融的教学,那么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就要进行适当的变革。

一、数理金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选定没有针对性。数理金融专业有的学校是数学学院开设的,也有的学校是经济学院或者金融学院开设的。不同学院的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相差很大,选定教材就要前思后虑。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方法过去陈旧,仍然是老师板书,学生笔记的方法,形成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从而学生学习起来很被动。

3.各门数理金融课程衔接不紧密。数理金融方向的很多课程是紧密相连的,有些课程需要其他的课程作为基础,如果这些课程没有衔接好,不仅学生学习起来吃力,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4.课堂教学脱离实践。课程的教学是为社会实践服务,如果教学脱离实践,学生的学习缺乏兴趣,教学效果就不会太好。

二、数理金融的教学内容改革

1.教材选定要符合学生专业的特点。对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要加强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等等。对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目前没有专门的金融教材是针对数学专业的学生编写的,所以在讲授数理金融课程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金融知识不是很全面,要适当补充专业知识,并把用到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和编排;对于数学专业的有意愿考取金融方向研究生及有意从事与金融有关行业的学生,可以额外地指导他们选修或者自学一些与金融市场联系紧密的课程,比如公司理财、金融市场学、货币银行学、投资学、国际金融等等。对教师而言,应该编写一些适合数学学生学习的数理金融教材。

2.在教学内容上,在加强数理,侧重金融工程、侧重精算等方面的同时也要注意数理金融课程的内在特点,应尽量避免以偏盖全。课堂教学以数理为主,偏文方面则主要集中于对基本原理、基本思想的讲解。课堂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很多技术不可能全面涉及。这实际需要同学课后有选择性地自学、读书、读报、上网,这也是拓宽知识面,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社会,人类几千年积累的几乎所有文化,社会的最新进展,都可以很方便地获得。如果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而只是被动地学习,这是很难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步伐。对学生感兴趣的、和实践联系紧密的、考研用到的金融知识重点介绍。比如如何炒股,比如金融风险如何防范等等。

3.数理金融课程中有很多技术方法用到了数学的知识,如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等等。在课程中加强数学思想的渗透,对与数学结合比较紧密的知识点要系统、详细讲授,使得数学在金融课程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同时指导学生学习一些软件来进行金融计算。对理论性较强的章节,采取了先介绍知识背景及相关的金融案例,使得学生先了解概况,然后介绍金融业务所需要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比如金融工程中经典的期权定价方法等等。数理金融学的生命力就存在于金融实践中,存在于对已有金融问题的解决和金融创新的发展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就是结合实践的一个最好方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三、数理金融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教学方法中要以学生为本,重点要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金融更感兴趣,通过结合实际的教学,使得学生逐步养成关注实际,对新信息和新事物具有敏感性的思维方式。

2.适当地改变教学方式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讲授过程中加强参与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金融想法。

3.课堂联系学习实践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习到的金融方法具体应用到生活当中。讲授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网上模拟交易策略。

4.偏重实践运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加强案例的讲解,特别是中国金融市场中的案例,运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思想,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金融特有思维的培养。

课程之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做一些辅助教学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聘请校外专家来校给学生讲授金融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指导学生如何将课堂所学的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推荐学生到金融行业实习,可以与某个证券公司达成协议,将其作为学院的一个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中更加清楚的知道哪些知识更重要,在实习中更有兴趣学习专业知识;聘请金融专家与学生座谈、交流,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向专家请教。并邀请金融行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到我院对有兴趣从事金融行业的学生进行模拟面试,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知道课堂中所学的专业知识的重要性;邀请已经从事金融行业的数学学院的毕业生来谈从业心得,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毕业生也反映以前所学的金融专业知识不够好、不够多,鼓励现在的学生要抓紧学习课堂知识并要补充一些金融知识。这些工作在我校都具体已经实践,效果非常好,很多学生毕业后找到了满意的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教学手段的改进

1.借鉴国外经过实践已经成功的经验。例如UnCCHaRLotte数理金融学项目拥有设施完善且技术成熟的与实践完美结合金融工程模拟实验室。授课教师能够将来自世界各地金融市场实时交易的数据与目前金融学前沿理论课程进行结合,同时教授学生练习使用美国主流投资银行当下采用的业务软件,在培养学生金融演算能力的同时,也锻炼其在现实操作中的抉择能力与分析能力;UnCCHaRLotte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以提供诸多的实习机会和广阔的就业前景;UnCCHaRLotte具有卓越的校友资源和人际网络;学员所有课程考试合格修满学分后即可获得UnCCHaRLotte数理金融学硕士学位,同时还将获得UnCCHaRLotte签发的成绩单及相关证明。我们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数理金融模拟实验室也是很有必要的。

2.在课程中不但要体现出金融和数学的结合,也要体现出金融和其他学科的结合,比如金融与法学的结合——强烈的法律意识是建立有效金融市场的一个必备前提;金融与外语的结合、金融与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大量的金融数理模型的计算离不开软件的运用。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08-02

1.问题引入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思路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以老师传授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然而,传统"传授"式教学方法也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观点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课堂参与度低以及师生间相互了解不足,学生课堂兴趣低下教学效果不佳等等。近年来随着高校数学教学改革地不断深入推行,小学数学教学也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非单单知识的传授,对传统"传授"式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互动式教学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互动式教学法是指老师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组织全班讨论或小组讨论,并互相交流学习的教学方法。相比传统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更注重对学生数学独立思维能力、知识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互动式教学意义

2.1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学习同样离不开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法学生被动接受老师对知识的理解,而没有自我的思考和表达。课堂参与度的低下和师生互动的缺乏往往使数学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学生课堂兴趣的低下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互动式教学法下,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知识,发现自己的困惑与知识的乐趣;鼓励学生主动表达心中想法,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改变被动接受的局面,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同时加强了师生间与同学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增进彼此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2.2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社会知识量巨大,更新速度快,学生如果仅靠学校所学知识已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所以相比掌握知识,小学数学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数学互动式教学法便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独立的数学学习能力,这也符合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首先,学生准备英美文化讨论素材内容的过程便是自主获取筛选知识能力养成的过程,数学素材浩如烟海,有效筛选信息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分工细化的背景之下,几乎每一项工作都是合作的结果,学生间的交流讨论便是学生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养成过程;其次培养学生的知识表达能力,丰厚的知识储备必然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养,但同时良好的知识表达能力同样不可或缺,讨论对学生知识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最后,互动式教学还能在讨论过程中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集思广益,培养自我批判意识,反思意识,这对于学生日后的知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3.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策略

3.1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的背景设置要坚持生活化导向。通过以上对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优势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要想发]应有的效果首先必须在教学背景设置上坚持生活化导向。也就是数学互动式教学的背景安排必须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只有从学生日常生活中而来的数学问题才对学生最具有启发价值和引导价值。具体而言,互动式教学要突出生活化情境设置,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设置,在教学开始阶段即由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自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作者自身教学经历,我班在学生初步接触函数图像时,我就让学生通过统计学校门前车流量一天内的变化,进行绘制出车流量变化曲线,让学生由对具体生活问题的思考一步步上升到抽象的数学问题高度。

3.2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参与。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课堂形式的转变,老师由数学知识的传授者变成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由数学课堂上知识的接收者变成知识的探索者,将老师教学变成学生自我求知。而在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的形式转变背后实则是对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体地位的重视,是着重强调学生对数学教学活动的自我参与。具体而言,小学互动式的数学教学,数学老师只对数学活动的活动目标进行设置,活动方向给予引导,但活动的具体展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对于活动方案更要不拘一格。仍以我班学生统计学校门前车流量一天内的变化为例,我只对学生的活动目标进行安排,活动场地,活动协调、安全工作进行安排,但对于学生采取什么方式统计车流量变化并无明确要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例如调取学校门前监控录像等等,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个性化因素得到充分彰显。

3.3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的精神内核便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参与现实中的数学活动,到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最后通过自主学习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其中贯穿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意识。在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对学生数学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意义要远大于仅仅为学生讲述一些数学知识。当然,数学互动式教学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单打独斗,例如上面的教学案例中我们就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生在采集数据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自主结成学习小组,发挥各自特长,分工合作。

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是未来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和生活化导向是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的精神内核,小学数学老师要在教学中全面落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伊秀云.试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互动式教学[J].学周刊.2015(23)

[2]李直国.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模式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08)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篇8

【关键词】文科数学小老师教学方式

人类进入21世纪,国内外中学的教育教学都兴起了课程改革的热潮,树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新观念,这就使得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现行的高中数学教学,一般是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形式进行的课堂活动。在传统教育的方式下,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使数学教学走上了一条艰难的道路,而在文科班的数学教学中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高中文科数学学科中尝试了“小老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在文科班的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数学学科优等生,让他们充当其他学生的“小老师”、“小教练”来开展合作学习。通过一年多的尝试,已初见成效:

1.“小老师”教学在克服传统教学方式弊端中起到的作用。“小老师”教学方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把知识传授与学生的学有机地融合起来。具体体现在:

(1)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讲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挑选文科班里的数学优等生,让他们充当其他学生的“小老师”、“小教练”,既有利于他们自己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激起其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因为他们来自于学生,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如果长期实行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带动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增强班级的集体凝聚力,使更多的学生看到提高数学成绩的希望,还促使这批小老师能力的提高和数学成绩的提高,增大数学培优中的“鲶鱼效应”。

(2)克服了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厌学情绪,提高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高中文科数学学科“小老师”教学方式打破现有的教学方式,从高中文科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充分发挥“小老师”的榜样作用,使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有亲切感,消除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并且在提高学生自我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以及一定的社交能力等方面,也有着深远影响。

(3)改变了教学手段刻板僵化的现象:传统的数学教学采取填鸭灌输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单一僵化,教学实效性差且扼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评价手段简单机械,以考试为目的,以成绩考核为标准,难以评价学生真实的品行综合素养。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小老师”教学方式拓宽了教学的时空,通过创设情境、交流互动以及实践活动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丰富了教学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更有利于真实反映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扬长补短。

2.对学生的重大转变。①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情感培养方面成效显著:“小老师”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关注研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态度的改善是我研究目的的重要方面。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亲切感,消除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并且在提高了学生自我表现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它不仅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竞争、共同合作的意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并且这种角色互换的方法也让学生学会主动去为别人着想,理解、体谅、宽容、关爱他人,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②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变得会学数学:学习方式在由原来单一、被动变得多样化、更自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兴趣明显提高,乐于学习。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受教师、教材、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上取得了质的转变。变得会学、乐学,可以说知识能力情感全面发展。③学习方式大转变: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了教学效果及质量。实践证明,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综合素质都明显要高于其他同学,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个性特长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课堂民主、平等的氛围日益浓厚,这种学习方式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中完成知识的获取、建构,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发展,同时为他们更好地学会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篇9

[关键词]变式训练小学数学思维发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17-079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经指出,有经验的教师,应当向学生提供那些并不复杂但意义深刻的习题,以此发掘学生的思维,使其进入神秘的数学领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变式练习就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

一、深入浅出,突破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面对教材中的教学难点,教师除了要考虑教学方法之外,更要从思维入手,因势利导,巧妙运用变式教学,深入浅出,帮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几分之一的本质内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变式练习。变式一:有一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将平分成两半的蛋糕的一半看做二分之一;变式二:怎样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二分之一?学生经过动手操作,不管是对折、横折或者斜着折,都能够得到二分之一;变式三:怎样才能折出更多的几分之一?学生通过对折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二次对折,三次对折,得到了分数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二分之一等,不管对折多少次,每一份就是几分之一。此时我继续引导:四分之一和十二分之一相比,哪个更大?为什么?学生通过动手折纸的实践,体会到对折的次数越多,得到的分数越小。

变式练习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表象,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到理性,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去伪存真,克服定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复杂的数学概念往往容易混淆,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将内容相近的知识进行变式组合,帮助学生去伪存真,克服数学思维的负面迁移。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有这样一道题:图1中的阴影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空白部分是阴影部分的几分之几?

图1图2

学生认为,阴影部分是整个图形的,空白部分就是整体“1”减去,那么空白部分就占阴影部分的。从这个错误可以看出,定式思维对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干扰。为了让学生突破这一误区,我特意设置了这样的变式练习:(1)在图2中,红色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2)绿色是红色的几分之几?学生经过观察和分析,认为在题目(1)中,要以总图为单位“1”,在圆形中,红色占圆形的二分之一;在长方形中,红色占长方形的。对于题目(2),要求出绿色是红色的几分之几,关键是要找准单位“1”,学生经过讨论后认为,先要求出绿色和红色分别占图形的几分之几,然后再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绿色是红色的几分之几。

通过以上变式练习,学生不但能够去伪存真,深刻理解分数意义的内涵,而且从中感受到审题的重要性,从而有效突破思维误区,提升了思维的严谨性。

三、对比辨析,深入本质

变式练习不但能够增大课堂容量,而且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拓展课堂习题的深度和广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比辨析,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辨别细微的差异,体验数学概念的本质。

例如,对于一年级的“加法和减法”,学生常犯这样的错误:一见到“几比几多几”,就以为要用加法;一见到“几比几少几”,就要用减法。为此,我设计了变式练习:(1)小芳跳绳跳了12下,比小明多跳了5下,小明跳了多少下?(2)小芳跳绳跳了12下,小明比她多跳了5下,小明跳了几下?(3)小芳跳绳跳了12下,小明比她少跳了5下,小明跳了几下?(4)小芳跳绳跳了12下,比小明少跳了5下,小明跳了几下?

先让学生用学具摆出来进行对比,然后思考:四道题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虽然(1)(2)两题都有“多跳”这个条件,但前者的结果是比12少5,后者的结果是比12多5;同理,虽然(3)(4)两题都有少跳这个条件,但前者的结果是比12少5,后者的结果是比12多5。由此,学生通过辨别细微的差别,理清了数量关系,理解了“多”和“少”的数学内涵。

通过变式练习,既能够让学生把握多与少的数量关系,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篇10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216-01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新课改倡导对学生的能力和创新进行有针对的培养,在现实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依靠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现实的教学进行有针对的变革,并让这样的变革方式惠及全体小学生,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三个方面的变革来开展工作,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素质突出,能力深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更好的推进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新课改后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方面的问题,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现实的小学数学教学。

一、新课改后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策略分析

教学理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执行的纲领性文化理念,对于现实的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持有的教学理念越积极则对于教学过程中的现实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等越有利。新课改所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主要是针对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而提出的。在应试教育下,小学数学教育在分数的诱导下,致使现实的教学多以满堂讲和满堂灌为主,在这样教学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表现为高分低能。新课改为了培养出适合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所需要的人才,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的精髓便是注重学生地位和学生兴趣的发挥,在教学中要顾及学生的感受和体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教学,并通过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变革来实现现实小学教学的真正变革。

二、新课改后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策略分析

教学方式多指教师的授课方式,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优劣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教,而新课改则倡导学生学的重要意义。重教这一教学方式,侧重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知识传递的重要性,注重教师、课堂以及教材的重要地位,而重学这一教学方式则注重于学生现实独立动手能力的发挥和培养。这两种教学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前一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考试分数的提升;后一种教学方式,虽然相对费时,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有利。在现实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用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并可以适当辅之传统的教学方式,但一定要分出主次,以学为主,以教为辅,从而更好的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三、新课改后小学数学评价方式的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就是对学生的现实表现进行定位,进行价值判断。在评价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的评价相对及时准确,则会促进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如果不够及时准确则会挫伤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现实教学的开展。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考试分数,学生考试分数高,教师便会将其定位为好学生,学生的考试分数较低,则会定位为坏学生,在这一评价制度中忽视了学生天生的智力情况和努力程度,对于部分付出努力,但却在短时间很难提高自己考试分数的学生的自尊与自信给予极大的打击,不利于学生努力程度的肯定。而新课改倡导通过学生的进步度和学生的态度进行评价,在现实的评价过程中,较多的融入这些元素,让一些正在进步过程中的学生看到希望,进而更好的努力学习,提高成绩。

四、结束语

新课改是为了适应当前我国不断风云变化的市场经济而提出的一项变革方式,其倡导对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有针对的培养,在现实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依靠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现实的教学进行有针对的变革,并让这样的变革方式惠及全体小学生,以更好的增强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三个方面的变革来有针对的开展工作,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素质突出,能力深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邢晓明.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的业务能力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