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经济建设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0:46

村级经济建设总结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hmliu”为你整理了这篇乡镇2020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乡镇2020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总结

2020年一年以来,古宜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工作部署,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措施狠抓不放。一年来,全镇的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现将我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总结如下:

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安排部署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硬任务,纳入整个经济发展规划常抓不懈。一是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机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明确了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二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村(社区)和相关单位绩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硬指标和述职的重要内容,纳入驻村工作组及驻村干部年度评价考核,明确责任和奖惩措施。三是年初制定一套适合本村(社区)的收益分配制度,明确收益的来源和开支,防止集体经济资金混乱。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开阔思路,选准路子。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发展“一村一策或一村多策”。充分依靠各村自然资源优势,因村制宜,把村集体增收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乡村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特色经济强村,形成各具特色的集体经济经济发展路子,使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一是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全镇共有17个村(社区)的村民合作社通过投资入股县属国有的政府平台公司三江县惠农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经营,2020年6月17个村(社区)从惠农公司获得5万元的投资分红。二是走资源开发的路子。城北社区、城南社区、南站社区、大洲村、周坪村、大竹村6个村(居)委会充分利用集体山地、门面资源优势进行发包出租,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建设汽车服务站。南站社区居民合作社还利用上级扶持的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与县文旅公司合作发展三江县旅游集散中心洗车配套服务站项目,采用整体发包按车位收取固定车辆的洗车费用的经营模式,2020年获得收益5万元。四是积极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由古皂村、泗联村、马坪村、洲北村、周坪村、南站社区6个村(社区)联合三江县益康消毒中心、三江县佳洁洗涤中心共同成立三江县众康消毒洗涤有责任公司,建设集餐具洗涤消毒、布草洗涤消毒、医院被服洗涤消毒于一体的标准化厂房,项目建成后预计可为每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8万元。

(二)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中心任务常抓不懈。各村党总支以“五个好”为目标,建设能够推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村党总支。“农村要想富,要有一个好支部”。选好人,用好人,特别是选准、选好村党总支书记,是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我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当作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切实提高村干部尤其是后进村干部的素质,培养一支有一定文化水平,思想解放,敢创敢干的村干部队伍,以党支部为核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我镇党委政府今年上半年组织各村党支书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培训班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澄清错误认识,找准本地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另外我镇还对全镇18个行政的村“两委”干部进行业务培训,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培训,使干部对在新形势下发展社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共识,坚定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三)对各村集体经济合同规范清理。对存在不合理不规范合同的村,下发了整改通知,并成立联审工作小组对不规范、不合理的合同联审整改,加强了对集体资产的管理。

(四)经多方帮扶,2020年全镇1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积累资金达10万元以上,其中达20万以上的有城北社区,今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有城北、大洲、周坪、鼓楼坪、南站村(社区)。

(五)利用集体经济收益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为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重要论述精神,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激励我镇在读大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全镇利用集体经济收益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从村集体收益分配资金中一次性奖励在读优秀贫困大学生,通过奖励扶持助力在读大学生实现“大学梦”,以教育扶贫达到减贫、带贫效果。

(六)开展全镇集体经济股份联合社换证赋码工作。2020年全镇14个行政村已完成换证赋码工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联合社开设对公账户、注销原村民合作社账户和新旧合作社资产移交工作顺利完成。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我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部分村“两委”存在“等、靠、要”思想,驾驭经济工作能力差;二是部分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投资条件差;三是部分村没有固定集体资产,没有可支配使用的资源;四是部分村对集体资源管理不力,忽视对集体固定资产的管理;五是忽视“经济能人”的带动效应,不注重培养和发展经济能手。

下步工作打算:为推动我镇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再上新台阶,我们将从解决制约发展集体经济的根本问题入手,在下步工作中坚持做到:集体经济发展的实现形式和当地实际相结合,加强集体资产的管理与搞活经营相结合,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相结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用创新化解困难,用发展解决问题。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走综合开发之路;二是注重培养和发挥“经济能人”的带动效应。

村级经济建设总结篇2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9-0013-02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物质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导、支持和帮助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村强民富,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方针,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笔者以浙江松阳为例,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一初浅的研究探索。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松阳县位于浙西南山区,全县共401个行政村,农村人口21.06万人,县域面积1406平方公里,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经济欠发达县。由于受地域条件、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一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小、经济薄弱村多。2012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7120万元,扣除上级有关部门补助收入4960万元,村级实际自身经营性收入仅为2160万元,村均5.39万元。2011年全县334个村因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且经营性收入在5万元以下,被浙江省认定为集体经济薄弱村,占全县总村数的83.29%。二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狭窄、支出刚性上扬。村级集体收入主要来源是上级有关部门的各项补助,自身收入仅靠少量房产、土地等租赁收入和土地征用后的补偿收入,从持续增收的角度看,增收路子越来越窄,而村级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管理费用等支出呈刚性上扬态势,出现村级集体收入结余减少、甚至“入不敷出”现象。据调查,2012年松阳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比2009年仅增加15.88%,而同期村级集体经济总支出却增加了23.07%;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益(收入减支出)全县累计为-551万元,401个村中有284个村的收支差额为负值。三是村级集体“缺钱办事”形成新的负债。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为民办事的要求越来越高,可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经济薄弱村“缺钱办事”的问题,已经成了困扰村级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主要因素。近几年上级有关部门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但许多建设项目也需要村级集体投入较大数额的配套资金。据统计,松阳县2009年至2012年村级集体用于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总额为13554万元,而到2012年底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债务总额也达5211万元,比2009年底的2526万元增长了1.06倍,三年时间年均增长27.24%。

二、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难点

1.自然条件差、配套设施落后

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也较难弥补。欠发达地区大部分村地处山区,不仅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外部投资环境也不理想,许多村在当地寻找新的致富门路难度很大。

2.人才匮乏、信息不畅

许多村有头脑、有技术、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创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还有一些村与外界接触很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难以适应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

3.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一是村级自身可用资金少。据2013年6月对松阳县334个经济薄弱村调查,有205个村集体的可用资金不到10万元,其中159个村集体的可用资金不到5万元;二是金融机构贷款控制过严,农村集体很难贷到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三是上级部门的帮扶资金虽然点多面广,但有限的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不出整体效应,也难以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问题。

4.土地因素制约严重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土地等要素逐渐显现为突出的制约因素。一些村想通过发展物业经济,以求获得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但受土地、规划等因素的制约,没能如愿。

5.村级班子信心缺乏

一些村干部思想保守,对自身优势认识不足,认为在现有条件下能应付上级的各项任务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存在不同程度的“等、靠、要”思想,对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够、思路不清、信心不足。

三、发展壮大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措施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新时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在欠发达地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通过宣传发动、政策驱动、典型带动、帮扶推动等措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逐步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具体对策措施如下:

1.深化认识,营造氛围。

一是强化认识。要充分认识村级集体经济在调节社会分配、实现共同富裕、兴办公益事业、服务和支持家庭经营、减轻农民负担、夯实执政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具有其它经济成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

二是搞好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鼓励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培养、树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推广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

三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乡镇、街道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快、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村,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2.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

各村在发展集体经济时,一定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努力培育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点,强化自我造血功能。

一是依托产业优势发展村级物业。在松古盆地,村集体可利用松阳县10万亩茶园等产业优势,投资兴建标准茶厂、茶青交易市场等物业,在玉岩、大东坝等山区村,村集体可利用10万亩林地、6000万袋食用菌等产业优势,投资兴建竹木加工厂、以及香茹储藏、烘干和交易市场等物业,通过出租等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二是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村级特色产业。在外出人口较多、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的村,村集体可在村民自愿、合法的前提下,通过托管和委托流转等方式,对土地进行连片或整村流转,发展高效农业,实行收益分成。在小港流域,村集体可利用山地、水利资源较多的优势,投资农林产业和小型水电站开发,建设香榧、中药材、笋竹二用林等产业基地。在三都、裕溪等乡镇,可利用村民种植高山蔬菜、早熟梨、油茶、板栗等产业传统,在技术、贮藏、加工、销售等环节上发挥村集体优势,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培植村集体生产基地,增加村级集体发展后劲。

三是依托地域优势经营村级土地、物业和服务业。在西屏、古市等城中村、城郊村和中心村,村集体可依托区位优势和县域经济开发,投资建设工业园区、标准厂房、仓储设施和商住楼等二、三产业载体,对外出售、租赁,走物业经营的路子,也可通过组织来料加工、兴办商贸和第三产业等综合服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石仓、板桥等历史文化名村、民族风情村、旅游景点村,村集体可通过发展农家乐、观光农业、民俗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等产业,或与之配套的物业和服务业,培育村级集体经济的增长点。

四是创新经营机制。在一些偏远或受规划限制、村内资源匮乏、发展空间较小的村,可结合中心镇、中心村及开发区建设,在中心镇、县城、整村搬迁安置点及园区等区位条件较好、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异地兴建或购置物业。也可若干个村联合、联建或联购物业,走集约、规模、高效的建设路子。有条件的地区还可跨村组建公司制企业,集中资金、资源,采用统一建设、统一租赁、统一收益分配的模式,组团式经营村集体经济项目。

五是探索多元投资。以村集体现有的资金、资产、资源入股,或合资、合作兴办企业,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或者参股经营稳定、效益较好的工业企业,通过每年固定分红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还可探索投资债券、创办互助资金会等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以获取相对稳定的利息和分红收入。

3.加大支持和帮扶力度

以贯彻落实浙江省《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

一是落实发展用地。确保当地年度可用建设用地指标的10%用于新农村建设,并优先安排村级集体物业用地。县政府要在县城、中心镇或工业、农业园区内安排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村级集体发展用地,鼓励村内资源匮乏、发展空间较小的村集体在异地兴建或购置物业。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村开展宅基地置换改革,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空心村”整治、零星自然村迁并和山区整村搬迁,对经拆迁安置后的溢余土地,优先规划建设村级物业项目。

二是加大财政、税收、金融支持力度。各级财政要安排相应的资金,采取适当的形式,支持村级集体发展经济。对农村发展、结对帮扶、欠发达县特扶、民族村重点产业项目、移民后扶、一事一议等涉农资金进行合理整合,优先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对村级集体物业项目、土地出让收益和村集体投资入股分红等收入,实行免费缓税政策。金融机构要对符合条件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优先提供信贷支持,并简化贷款手续,在利率上给予优惠,同时县财政也给予适当的贴息支持。

三是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结合部门结对帮扶和领导联系点制度,县、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和部门领导至少要确定一个经济薄弱村作为联系点,对联系村的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的结对帮扶,切实帮助解决联系村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联系村建设集体物业,或兴办特色农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综合服务业等项目。

4.夯实基础,规范管理

一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好制约农村发展的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信息平台建设等突出问题。

二是搞好统一规划。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围绕“田园松阳”和“两区”建设的总体布局,加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规划的指导,科学编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优化项目结构和区域结构,避免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

三是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深化完善民主理财和“三资”公开,严格收支审批,控制非生产性支出,控制村级债务规模,采用增收、清欠、节支、归责等办法,积极化解村级债务。

5.优化环境,整体推进

一是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县属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指导和决策参考;乡镇、街道各办事机构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推介会、广告片等形式,吸纳外地客商到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发达的村发展企业,拓展业务。

三是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对农村乡土人才和农村干部进行分期分批培训,组织村干部到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和地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拓展思维。鼓励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等政策,引导优秀大学毕业生在农村创业、兴业,充实村级人才队伍,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强化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完善村干部的选拔和管理制度,大力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进村级班子。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积极探索合乎程序而又充满活力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吕守明赵书海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困境与对策(J)《农村经营管理》2013.6.

村级经济建设总结篇3

为进一步改善我县农村运输薄弱环节,加快公路运输基础实施的建设步伐,提高公路运输总体效益,促进农村公路运输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关心“三农”问题,加快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切实解决农民乘车难、出行难问题,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根据省、市交通管理部门关于加强建设和发展乡村道路、客运站场、运力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县乡村客运市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县农村2006-2010年客运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编制依据

1、《关于编制农村客运发展规划的通知》(皖交计[205]33号);

2、《**县统计年鉴》(2004年);

3、交通部标准Jt/t200-2004《公路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

4、(2006~2010年)**县乡村道路发展规划纲要。

二、规划的年限:规划的目标年为2010年。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包括农村客运班线的开发,运力的投放,乡镇及农村客运站点的新建、扩建。

四、规划的目的、指导思想和规划指导原则

在充分调查研究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宗旨,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以方便群众出行,服务农村经济为目的,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围绕农村路网上档升级,科学合理设置和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站场,全面实现“把路修到农民家门口,把车开到农民家门口”的目标,进一步提高综合运输效益,促进本县经济持续、稳定、协条发展。

本规划的原则为:

1、结合本县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城镇发展的布局,与相邻县、市建设相衔接,坚持统一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

2、适应国家投资体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坚持多渠道,多元化建设,多种形式经营的原则。

五、至2010年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分年度目标

1、2010年规划的总体目标

2010年前,所有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村开通客运班车,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96%以上。

至2010年,农村客运运力全面更新为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其中中级客车达40%,农用运输车等非法营运车辆全部淘汰。至2010年通公路的行政村居民步行500米能坐上车,班车客运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明显提高。

2010年,全县所有乡镇均要建成五级以上客运站,60%以上的行政村要建成招呼站式候车亭。

2005-2010年农村客运站点规划明细表

年度客运站停车场停靠点备注

2005四级站1个

19已完工

2006三级站1个217

四级站1个

2007四级站1个133

2008四级站2个240

2009五级站5个540

2010五级站4个440

合计:三级站1个、四级5个(已完工1个)、五级站9个、停靠点179个。

2005年至2010年度开发农村线路及运力投放的分年度目标见下表:

农村班线及运力投放一览表

年度农村班线营运客车

新增总数新增更新保有量中级车率

2004/231480%

2005225261500%

200612374201540%

200774420301745%

20081054303020410%

2009559403024420%

2010/59563430040%

第二章农村经济及农村公路客运发展状况

一、基本县情

全县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1个国营农场、1个场代队、275个行政村、2967个村民组、9。9万户、人口49万。其中农业人口40万,全县通车总里程1008公里,其中国道25公里、省道52公里、县道266.06公里、乡道145.4公里、村道520.3公里,公路网密度0.7公里/平方公里。

二、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县人民克服种种困难,自强不息、勇于创新、讲究实效,社会经济获得了全面发展。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35.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851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31%和21%。

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明显提高,二十多年来发展取得的成就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急而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和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表2-1、表2-2分别列出了**县国内生产总值、农村居民纯收入及消费水平和恩格尔系数。

近年**县国内生产总值情况表2-1

年份(年)生产总值(万元)第一产业(万元)第二产业(万元)第三产业(万元)人均生产总值(元/人)人口(万)

19905970034578153129809134544.4

199153700257521591412031119644.9

199267100317961966615674147845.4

199393093443212916419608203745.7

1994126228519444683827446273846.1

1995169989627287047436733364846.6

1996206048762818042049341440346.8

1997225205807868565858761477147.2

19982315358350810538873972489547.3

1999262868795898974462202552247.6

20002739938552310471583755572047.9

20012839968482411038088792590448.1

20022946538665211517292823610048.3

20032905257016412308197280597848.6

农村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表2-2

年份(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元)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元)农村居民食品支出(元)恩格尔系数(%)

1990628657

1991473692

1992520485

1993812462

19941061744

19951500930

199618841072

199720541729

19982138155681552.4

19992188155782152.7

20002260153080852.8

20012262153979951.9

20022113132175256.9

20032341154474448.1

三、交通运输发展概况

**县的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水运为辅。境内无铁路运输,已经初步形成了从贯穿全县的104国道、312省道的公路网络。

1、县乡村公路状况

我县县、乡、村公里总量为931.76公里,其中县道:266.06公里,按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16.5公里,三级公路59公里,四级公路190.56公里;按路面质量分:水泥路3公里,沥青路162.5公里,砂石路100.56公里。乡道:145.4公里,均为四级公路;按路面质量分:沥青路22.5公里,砂石路122.9公里。村道:520.3公里,按质量等级分:四级路59.6公里,机耕路460.7公里。

2、**县公路运输状况

2004年,全县共有各类客运客车292辆,客位3420座;货车1600辆、农机1000辆、大小四轮1200辆、摩托车2万辆,全年共完成公路客运辆450万人次,周转量9000万人公里,货运量72万吨,货物周转量7700万吨公里。

四、农村客运量现状及预测

2004年全县农村客运量约26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约9000万人公里,预计到2010年,全县客运量约为50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约10000万人公里。其中农村居民客运量将达到35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为8000万人公里。

五、农村公路建设状况及规划。(略)

六、我县农村公路客运班线、运力、客运站点状况及存在问题。

1、班线及运力

**县共有班线52条。其中县内农村班线23条,其它班线经过本县农村地区时均有停靠,但沿途停靠点不明确,无明显标志。全县有148辆客车跑农村班线,但车况差几乎无中级客车,技术等级达到二级的不到10%,日发班次460班次,但实载率不高。

2、客运站点

全县共有客运站8个,其中二级站一个(滁州市公路运输总公司**汽车站)、三级站1个(**县运输公司车站)、四级站1个(来城东门客运站)、五级站5个(北门客运站、水口客运站、大英客运站、施官客运站、半塔客运站);在建的四级客运站有一个(汊河客运站),其余的乡镇政府所在地只是招呼站、发车点,沿途的停靠点均无候车亭,也无明显标志。

3、行政村班车通达情况

全县共有275个行政村,一个国营农场,虽然各个村都通路,但因路面等级低、客流量小等原因,仍有11个行政村通公路未通班车,60个行政村公路损坏或路面状况差未通客车。

4、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农村道路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能适应农村客运市场的需要和发展,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农村客运站总量不足,总体发展水平低。18个乡镇中有13个乡镇没有等级客运站,即使简易站也只有40%的乡镇有。

(2)重视程度不够。对“公路是基础,运输是目的”认识不足,对站场建设重视不够,兼之乡镇客运站公益性强,投资回报率低,各方投资的积极性不高。

(3)缺乏稳定的农村客运站建设资金渠道,资金投放严重不足。由于经营农村客运经济效益较差,运输企业对投资建站的积极性不高。

(4)我县客运站的行业管理相对较弱,投资效率不高。

(5)鼓励和扶持农村客运发展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农村客运经营效益差,农村班线缺少符合要求的从业人员。

(6)三轮车及其它未经许可的车辆从事客运,这些车辆存在着安全隐患。

第三章农村客运发展规划

第一节农村客运线路、运力规划

受农村经济水平、农村客流季节性的影响,农村客运具有客流量小、经营效益差、利润薄的特点,从事农村客运的经营者普遍经营困难,我县运输企业不愿意车头向下开辟农村客运班线,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客运积极性不高,农村客运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但是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农民出行需求的增加,农村客运网络的发展成为道路运输业的重头戏,为此,制定农村客运线路和运力规划也是势在必行。

一、规划目标

1、2010年前,所有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村开通客运班车。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到95%。

2、到2010年,农村客运运力全面更新为符合国家标准的车型,农用运输车等非法营运车辆全部淘汰。

3、2010年通公路的行政村班车客运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明显提高。

二、农村客运线路、运力规划内容

见附表五

三、客运线路经营模式

农村客运班线的发展必须依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经营模式,才能保证班线开得起、开得稳、开得久。我们可以选择以下三种农村客运班线的经营模式:

1、定线、定班经营模式。在运输经济效益较好的是县城至乡镇之间、经济发达乡镇之间、经济交流频繁地区之间,通过鼓励运输企业车头向下,开行定班、定点的农村客运班线。

2、定区域、不定班经营模式。在经济欠发达的乡镇、村之间,采取划定一个运行区域,不定起止点、不定班次的循环运营。

3、季节班车经营模式。根据农民出行习惯,开通季节性班车,采取包车、出租形式经营。

第二节农村客运站规划

一、客运站布局规划的原则

客运站布局规划应做到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分工实施、方便旅客,充分满足该地区社会经济全局发展的需要,基本这个目标,在进行网络布局规划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县农村客运站网络布局要符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适应农村客运发展,充分满足农村人口出行要求。认真贯彻农村客运站布局的指导思想,按照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原则,使客运站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上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立足现实、适当超前

立足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科学分析,精确预测,远近结合,市场需求与现实可能可协调,分轻、重、缓、急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适当超前。使之与**县农村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与县乡(镇)体系建设规模和总体规划相配套。

3、依托路网、骨架优先

**县农村客运站的分布应依托G104、S312公路干线和即将建成的蚌宁高速,与我县国民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特点、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对外辐射方向及范围、现有道路旅客运输基础设施的适应性等相适应。并使农村客运站的功能、数量、规模等城镇社会经济、工农业生产、城镇规划等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我们进行我县农村客运站网络布局规划时,始终坚持以该地区公路网的布局与建设规划为依据,优先在经济发展较快主要乡镇及主要出、入口布点设站,使公路客运站的功能得到最好、最经济的发挥。

4、运输方便、安全经济

道路旅客运输客运站的布局,要与旅客运输、城镇规划的基本要求以及安全方便、经济高效的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农村客运站成为道路运输及交通运输沟通城镇之间及城镇内部旅客位移及相关服务的重要设施。客运站址尽量选择在位于客源分布的中心位置,靠近公路干线,使旅客换乘方便,费用最小。

5、新旧兼容、节省投资

农村客运站网络要与农村客运站基础设施的发展与现状统筹起来考虑,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公路客运站设施和基础条件,挖掘潜力,发挥其功能与作用。在网络布局时,要将改建、扩建与新建等方式结合起来,做好客运站的新旧兼容、功能完善工作。同时,尽量减少或避免拆迁工程过大,占地面积过多,补偿费用过高及其它用地,以节省投资。

6、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农村客运站是运输车辆、旅客集散的场所,其建设与运营过程均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运输车辆的噪音、废气、作业过程引起的灰尘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等。因此,在进行客运站选址布点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尽最大可能地避免或最大程度地降低其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二、规划总目标及分期目标

**县截止到2004年共有8镇、10个乡和275个行政村,农村客运网络规划范围内尚有15个客运站、179停靠点待建,建设任务艰巨。

2006年,全县总共将新建、改造1个乡镇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2007年新建、改造1个乡镇客运站;2008年新建、改造2个乡镇客运站;2009年新建、改造5个乡镇客运站;2010年新建、改造4个乡镇客运站,每年建设乡镇客运站数量和等级情况详见附表6。

三、站场功能

规划中的农村客运站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1、旅客运输组织

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有关法规、进行旅客运输生产、客流和客运车辆的运行组织,实现道路旅客的合理运输。其内容包括:运输生产组织、客流组织、运力组织、运行组织等。

2、提供班线到达及始发班车情况,为农村人口出行提供帮助。

3、提供足够的停车场地。

四、规模及标准(见附表6)

五、建设模式

考虑到全县乡镇的情况千差万别,乡镇客运站建设模式要灵活多样,采用最适宜的方式建设。主要有如下两种建设模式:

1、“前客运站,后交管站”模式

对设有交管站、有条件进行站站合一改造的乡镇,将采用此模式建设客运站。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现有乡镇交管站的办公设施和场地,设置停车场、候车室、旅客换洗室、汽车检验台等设施以及必要的安全消防设备,改扩建成“前客运室,后交管站”的乡镇客运站。采用“前客运站,后交管站”模式有利于从源头上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管理,并为将来交通税费改革的人员分流等创造良好条件。

全县共有4个乡镇设有交管站(水口站、大英站、半塔站、施官站),建议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按照“前客运站,后交管站”模式进行建设。

2、客运站模式:对社会经济和运输市场比较发达,客流量较大,营运班车数量较多,始发班次比较密集的乡镇,建议采用单独建设客运站模式。

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客流量情况可以建成五级或其它级别的汽车站,以满足市场需要。

3、客货一体站模式

我县其它待建的客运站,因人流量较小,货流量较大,建设客运站时,可以考虑将客运站、货运站合并建设,形成集客运、货运、甚至维修等运输相关业务为一体的客货中心,便于货运运输和旅客出行。

第四章投资估算与经营管理

**县农村客运规划从2006年至2010年,在这五年的时间跨度里,本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分期实施的原则作出下列的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依据

1、土建工程造价参照2003年同类项目单位造价和指标定额消耗量进行预测。

2、规划的客运站场均用面积,根据国家标准GB-t12419-90和交通部Jt3134-88及Jt/t200-2004确定。

3、在土地征用上各级政府将按优惠政策和土地征用有关规定给予购置,以每亩平均市场价计算。

4、所购客车按市场价计算。

二、投资估算

1、客运站点

2005至2010年共需建二级站1个、四级站4个、五级站9个,停靠点179个、需投资2000万元,征用土地62亩。

2、乡村道路

2006至2010年共需修乡村油路(水泥路)648.7公里,需投资12974万元。

3、更新、增加乡村班线客车

2005至2010年共需新增农村班线客车150辆,更新150辆,共需投资2000万元。

三、运营方式

为使**县农村客运发展规划有效实施,需制定和完善客运结构,乡镇道路和营运车辆投放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对目标的进度、技术质量标准、责任人、检查考核、奖惩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以确保规划项目逐步完成。

(一)客运站的经营管理

1、规划建设的农村社会客运站场为公用型车站,具有相应的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社会化管理,公司化管理,全方位为客运经营者和旅客提供站务服务,行业管理由县运管所实行管理。

2、规划建设的停靠点全部由经营线路公司联系所在村或委托附近住户确定专人负责看管和卫生保洁,保证停靠点的正常运营和使用寿命。

(二)乡村道路的经营管理(略)

(三)农村班线客车的运营管理

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对农村班线及客车实行联户捆绑经营。即同一班线的业户组织起来,组成一个联组,并推举生产组长,由联组共同开展这一班线的客运经营活动。

第五章发展农村客运的政策措施

第一节加强农村客运班线和运力发展的政策措施

为有增加农村客运市场的运输供求,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农村客运的积极性,确保现有运输经营者经营得长久,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县(市)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采取降低乡村客运市场准入条件、降低乡村客运税费负担、改革乡村客运班线审批方式等若干措施,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引导农村客运朝良好的态势发展,最终实现农民满意、经营者满意、政府满意。

一、降低乡村客运市场准入条件。实现规模化、公司化经营是乡村客运发展的最终方向,但目前相对于尚处在萌芽发展期的乡村客运经济来说,现行市场准入标准相对太高,导致愿意参与乡村客运经营的进不来。对此,要打破现行“新申请进行道路客运市场的客运业户,必须是公司制企业,经营规模必须具备5辆车客运经营规模”的政策束缚,必须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政策来明确规定:申请从事乡村客运经营的,只有申请人拟投入车辆的技术状况符合条件、拟聘用的驾驶员符合条件、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一律予以许可准入。

二、实行乡村客运班线核准制。改革现行乡村客运班线审批方式,实行乡村班线许可核准制。即只要经营者申请的客运班线符合乡村客运线路发展规划,拟投入客车技术状况、拟聘用驾驶员符合规定的,一律予以许可。

三、我县应积极争取成为实行乡村客运税费改革试点县。在培育乡村客运市场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事与愿违的情况。如:花大工夫组建起的公司因经营收不抵支退出农村客运市场,下大气力取缔的农用车、简易车,因客车跑不起来,非法载客车辆又死灰复燃等。究其主要原因是现行的乡村客运税费政策不合理。乡村运输经营者税费相对过重,导致现有乡村客运经营困难、农用车退市难、老旧车更新难,乡村客运经济发展疲软。我们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实行税费减免,将从事乡村客运车辆的客附费征收标准适当降低。同时,联合工商、公安交警、税务、保险等部门,制定执行乡村运输优惠后的税费标准,实行收费明白卡制度,切实减轻乡村运输经营者负担。

第二节农村客运站建设实施对策

一、整顿运输市场,建议健全车站运作机制

要使我县农村公路交通面貌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就必须在道路客运站规划与建设的同时,治理整顿运输市场,解决道路运输市场中车辆乱停乱放、客运量与车站设施不相适应等突出矛盾。建立起有序的道路客运市场体系和良好的客运站运作机制,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立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车站运作机制;

2、建立具有职能合理、层次清晰的车站组织与管理体系;

3、建立具有公平竞争的经营机制;

4、建立具有健全规范的车站监督联系。

二、均衡投入,确保资金供应

规划方案中的车站建设是逐年安排的,其建设序列是遵循适应我县各乡镇道路客运市场的需求,因此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在安排我县道路客运站投资计划时,要依据规划,确保资金供应。

三、保障措施

1、建设资金的筹措新晨

我县道路客运站总体布局规划方案所需建设资金量大,但却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当前国民经济腾飞阶段,各行各业、各种建设项目都需要大量建设资金的情况下,单靠国家或建设单位拿出全部资金都是困难的。因此,筹集道路客运站建设资金时,要充分考虑我县的各个乡镇财力的实际情况和道路客运站属于交通基础设施的特性。规划方案所需建设资金,可以采取争取国家投资、地方自筹、银行贷款、合作、合建等多种方式的筹集方案。实施期间主要采用“四个一点”的方针解决。即省交通厅补助一点,县政府资助一点,经营者筹集一点,以合作、合建等方式筹集一点。这样,上下结合共同努力搞好我县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以促进我县公路交通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村客运站人作为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城镇的“窗口”,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除各乡政府与交通管理部门严格按资金筹集方案供应或筹集建设资金,确保资金按时到位,还应争取各级税务部门给予减免税费的优待,银行给予低息贷款,予以扶持。

村级经济建设总结篇4

为进一步搞好“三级联创”活动,寻找新的路子,探索新的举措,切实通过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契机,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根据组织部明传电报的要求,××县委组织部组建调研组,对全县个乡镇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县辖个乡镇,个行政村,个街道办事处,个村民组,万多人,共有个党委,个总支,个村党支部,个街道党支部。其中省委命名的“五好”村党支部个;委验收合格的“六好”乡镇党委个、“五好”村党支部个;县委安排创建并验收合格,州委还没有进行验收的“六好”乡党委个,“五好”村党支部个;创建小康村个,文明村个,平安村个,生态村个,近期安排创建典型村个。

二、近期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情况

按照党办发[___]号文件“关于在全省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县委高度重视,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三级联创”活动有序推进。明确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总体目标,即围绕抢抓机遇,按照“环境立县,科教兴县,农产富县,资源强县,非公有制经济活县”的发展思路,着力实施“煤电大县、畜牧大县、烟茶大县”战略目标,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坚持抓好农村党建经常性工作,进一步夯实基础,广泛创建“五好”村党支部、乡镇党委活动,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目标。围绕总体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总体安排和部署。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全县农基建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拟定了××发[___]号文件“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实施意见”,对全县“三级联创”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

为使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取得成效,县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_、以换届为契机,对乡镇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从县直机关和乡镇提拔一批有能力、思想好的年青干部充实乡镇班子队伍。

_、为抓好党建扶贫和推进农村科技兴农工作。今年采取新的举措:一是从县直机关和村选派了名综合素质强,熟悉党建工作和有一定科技能力的年轻同志到乡镇挂任科技副乡镇长和兼任党建扶贫工作队队长,主要开展党建扶贫和科技兴农工作。二是把党建扶贫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改变过去单一抓党建扶贫工作的做法。三是将原来一年的定点扶贫时间改为两年,把原来个片区党建扶贫工作队改为个党建扶贫工作队,进一步提高党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_、及时召开党建工作会,对前期“三级联创”活动进行总结,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表扬先进。同时找出在“三级联创”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三级联创”活动进行安排部署。以创建典型村党支部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路、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使广大基层党组织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积极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使全县各村党支部在原来的基础上上台阶,在全县个乡镇开展创建典型村党支部活动。

_、组建中央_号文件宣讲团。从县直机关抽出名有能力、政治思想好,觉悟高的同志,组成个宣讲组,每组由一个副科级以上的同志担任组长,分别驻扎各乡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宣讲活动,及时把党的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

_、积极试行县级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立足于实际,设立了县党代表工作室,组织县党代表对全县的工作进行视察,充分发挥党代表的作用,及时收集反馈基层党员对县委的意见和建议,为县委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扩大党的影响力,增强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_、切实抓好硬件建设,从物质上保证了基层组织工作正常运转,采取了县乡村共同投资和帮扶部门资助的方式,共投入资金多万元,新修党员活动室个,维修个,实现了村村有党员活动室。硬件建设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了“三级联创”活动的有序开展。

_、深化“双带”活动,实现共同富裕。党员、干部的“双带”活动,从内容、任务和措施上逐渐完善,全县形成了县级干部带乡镇,乡镇干部带村,村级干部、农村党员包户的“双带”格局,采取思想上引导,政策上倾斜,项目上帮扶,资金上扶持等强有力措施帮带。

目前,全县个乡镇把“三级联创”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并针对本乡镇的实际,拟定了“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实施方案,对创建“五好”村党支部、乡镇党委和典型村党支部作了全面部署,健全和完善联创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以来,部分乡镇已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党委,以开展创建活动为契机,结合实际,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坚持“二、五”学习制度,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的方式,成立党委中心学习组,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切实解决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问题。通过学习,全镇领导干部思想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作风上有了明显的转变,在工作中脚踏实地、雷厉风行。

××乡立足本乡村党支部的状况,在活动中积极推行“两推一选”制度,通过民主选举,公开选拔村党支部书记,选好配好村党支部书记,为巩固和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增强了组织保障。

××镇结合各村集体经济积累少,部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强的实际,先从抓党员示范工程入手,着力培养“三户”(精神文明户、科技示范户、勤劳致富户),从扶贫资金、小额信贷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优先扶持,增强党员的“双带”能力,逐步辐射带动,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村党员王华,饲养黑山羊多只,年纯收入万多元,带动了××村、××村养羊业的发展;××村老党员××*,种草__多亩,饲养牛马_头,对牛马进行短期育肥,每批饲养_-_月即出栏,年纯收入在元以上。他带动了上木卡群众种草养畜业的发展。××村党支部书记××*,为推广科技兴农,自____年以来,每年自己种植示范玉米肥球育苗移栽亩以上,今年又实施玉米肥球育苗移栽亩,在他的带动下,坳上组群众今年在坳上片区连片实施玉米肥球育苗移栽多亩。

一些乡镇积极开展活动,认真贯彻中央_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立足乡情,村情,紧紧围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这条主线,找准发展路子,发展一村一品,一组一特,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村,利用土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经果业和蔬菜种植业等。种植人工牧草亩,养鹅只,种植金秋梨万株,种植无公害蔬菜亩。××乡充分利用气候、土地优势,培植金银花产业。××村和××村大力发展甘蔗种植等。

一些乡镇、村充分利用自己的自然优势,发展村级经济,切实解决村级组织无经济实力办事的问题。利用集体荒山兴办“四园三场”,壮大集体经济。如××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保留了亩村级林场和大量荒山,这片林场现价值多万元,近年来,村党支部贷款万元,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创办一个面积亩的杜仲场,目前,估算价值余万元。对山、水、林、田采取有偿使用的办法,增加村级积累,如××村对集体水库实行有偿转包,每年可增加积累____多元。兴办村级实体,状大集体经济。如××村办砖瓦厂、石灰厂、打砂厂等,现有集体经济积累万元。因地制宜,实行产业化经营,由村里组建成公司,实行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如××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以发展茶叶产业为龙头,辐射多户,解决了多人的劳务,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建立烤烟服务基地,为群众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从政府返还款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村级积累,如××*靠这条路子,各村集体年收入仅此一项就达元以上,多者达万余元。积极探索壮大村级经济实力新路子。在××*镇创建了“户助户保”试验,对发展村级经济,壮大经济实力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年,全县个村中有积累的仅有个,至年上升为个,年底实现了村村有积累,其中万元--万元的村个,--万元的村个,万元以下的村个。今年又出现了反常现象,全县又有多个村变成了无积累的村。

“三级联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年,全县完成gdp亿元,同比增长%。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万元,同比增长%。财政总收入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净增元,煤炭税费实现万元。非公制经济日益成为活跃城乡经济的主力军,以煤电为支撑的工业经济大幅度增长,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三、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经验和体会

(一)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是抓好“三级联创”活动的前提和关键;

(二)找准发展路子、发展农村经济,是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具体体现;

(三)抓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促全面提高,是抓好“三级联创”活动的有力措施;

(四)从县、乡机关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或驻村开展帮扶工作,是搞好“三级联创”活动的一条成功经验;

(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紧密结合党在农村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来进行的,切实做到“_个抓”。一是结合支柱产业来抓(煤、烟、茶叶、电、畜);二是结合科技兴农来抓;三是结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来抓;四是结合扶贫攻坚来抓;五是结合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计生合格村等特色抓;六是结合农田基本建设来抓;七是结合精神文明活动来抓。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部分乡镇村班子需进一步转变思想,战斗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凝聚力有待增强;有的村支书本身文化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思想观念落后,不能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导致村支部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差,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

(二)农村基层组织硬件建设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不够。部分村党员活动室面积不大,办公条件简陋,制度不够健全,给村支部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一些困难。

(三)村集体经济积累不多,路子不宽,办法不够全面,大多数村没有固定的收入。

(四)发展农村党员难。由于受市场经济和贫困的影响,在农村青年人中形成了外出打工的热潮,大批有一定文化、年富力强的青年人纷纷外出打工,年轻有能力的入党积极分子少,并且少数农村党员思想守旧,能力弱,号召力不强,在群众中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给农村发展党员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五)村组相关组织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六)村务公开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下步工作打算如下:

(一)继续抓好“三级联创”活动,树好典型。对过去实现“六好”的乡镇和“五好”村要按照新的“五好”标准抓好巩固提升和创建工作,不断丰富和充实创建内容。把创建“五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支部同创建小康乡镇、文明乡镇、红旗乡镇、小康村、文明村、平安村和生态村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不断推进“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主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发展党员,每村保证发展_至_名;二是抓“双带”工作,完善制度,落实措施,提高党员干部的“双带”质量;三是继续利用县乡党校和村党员活动室举办各类培训班,大规模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培训。

(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即要在传统的增收渠道上完善发展,如进一步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增强农业化、社会化服务功能,为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强对山、水、林、路的管护,促进经济效益等。又要积极开动脑筋,广谋出路,探索发展路子、大打积累“翻身仗”。

(四)加强领导,齐抓共管。一是建立健全抓“三级联创”专题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汇报制度,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二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和县直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三是县乡两级要抓好责任制的落实,要抓好乡镇党委这个关键,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职责;四是要完善联系点制度,县委、县政府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分别各联系_个乡镇及_个贫困村,副乡级以上干部要重点联系一个贫困村和一个后进村,重点抓好“三级联创”工作。

(五)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乡镇党委对前期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找出薄弱环节,明确工作重点,分类指导,对一类村突出一个“整”字,帮助理清思路,抓好转化提高;对二类村突出一个“促”字,通过促、帮、带,激励他们争先奔强,上台阶,上档次;对三类村突出一个“创”字,抓创新发展,更上一层楼。

(六)抓好典型,示范带动。在树立的先进典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起看得见、叫得响、站得住、推得开的各类先进典型。

村级经济建设总结篇5

抓班子、带队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

建好“两委”班子,形成坚强领导集体。村党总支按照“团结、拼搏、创新、廉洁”要求加强自身建设,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村“两委”班子通过“两推一选”方式产生,班子成员全部实行了交叉任职,团结协作,步调统一,成为带领党员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核心。

带好队伍,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村党总支针对部分党员素质不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等问题,组织党员到经济发达村、屯参观学习,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对党员进行培训,增强致富能力,使全村70%以上的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广泛深入开展“党群共同致富”、“设岗定责、服务群众”等载体活动,组建党群共同致富专业区4个,党员和群众参与面分别达到了80%和59%。

健全机制,推进村级组织建设规范化。建立《村重大事项议事规则》、《村“两委”班子民主生活会规范》等各项规定,落实村干部“双向承诺”制度,加强了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建立村务公开制度,设立公开板,坚持半年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听取群众意见。成立民主理财小组等机构。村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都能发挥职能作用,村委会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坚持依法自治,村级组织建设工作运行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勇闯农民致富新路

村党总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致富群众。在实践中确立了大力发展工业,强化农副业,兴办第三产业的工作思路。

结合人多地少的村情,利用培训、现场指导等方法,帮助农民学习和掌握农业新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建立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花卉生产基地、速生经济林带等农业园区,开辟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4120多亩,使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达到6:4。

千方百计招商引资上项目。现在,全村拥有各类企业351家,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华兴化学品有限公司年产值超亿元,每年上缴国家税款达1000多万元。发展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占劳动力总数达到52%,既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又壮大了集体经济。

发展农村公用事业,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在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村党总支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5年以来,投资590余万元,重点加强五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扩宽改造公路,改造商业街,建立农贸综合市场,建设大众健身广场,完善环卫设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注重发展多种经营,为村民致富搞好服务。在提高粮食单产、稳定总产的前提下,全村积极发展日光温室生产,面积达1500亩。村党总支坚持“四统一、五服务”,即统一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统一防病、治病,统一供水、供电,统一翻坝起垄;实行政策宣传到户,农业技术服务到户,新的栽培技术推广到户,农产品品种送到户,农资供应到户,及时解决了村民生产中的难题。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构建和谐新农村

村级经济建设总结篇6

一、时代呼唤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农村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越来越频繁,离土离乡经商务工的农民(包括农民党员)越来越多。这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其一,农村各地合乡并村,乡和村规模扩大,村民人数增多。随之党员也相对集中,原来的党支部建制已明显不适应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其二,农村由过去单一种植业结构向多元经济结构演变,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经济组织,而一些村级党组织仍然沿袭原来的设置,没有及时向产业链上延伸,基层党组织和这些经济组织脱节,党建工作无法贴近生产经营实际。

其三,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进城,加入城市产业工人队伍中,但是,他们的工作带有季节性,多数仍是半城半乡的性质。对外出党员进行管理教育,让这些党员发挥作用,现有的组织设置和管理体制很难承担起这种责任。

其四,城市职工一旦达到退休年龄。便纳入社会化管理,其党员相应也纳入社区管理,建立起退休职工党组织。而农村则不然,青壮年党员和老年党员都编在一个组织,不加区别地统一管理,一个号召、一个要求管到底,不仅不能体现出不同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也体现不出对农村党员的人文关怀,更谈不上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面对新形势,如何在农村现有经济、政治环境下,打破传统的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党组织的单一模式,科学设置党组织,完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是各级党组织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为此,大连市委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选择庄河市的部分乡镇和村进行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做法

科学设置党组织,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我们在庄河市选取了6个不同类型乡镇的63个村,按照“村党总支――特色党支部――专业党小组”的模式,进行了试点工作。构建以村党总支为主体,特色党支部为骨干、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组织体系。一是适度升格村级党组织。适应农村合乡并镇、合村并组后行政村规模扩大和党员数量增加的实际,调整村党组织设置,将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以利于发挥其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二是村党总支下设不同类型的党支部。一般设4个党支部,即种植业党支部、新型经济组织党支部、外出农民工党支部、老年党支部。前3个党支部主要由青壮年党员组成。这些党支部的负责人由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成员以及妇女、民兵组织负责人兼任。老年党支部则由65周岁以上党员组成。三是每个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打破原有的以自然屯设立党小组的设置模式,结合党员分布的实际和党员的从业特点,将不同类型的党员分别编入不同的党小组。

党员分类设岗定责,充分体现不同类型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庄河试点村对种植业党支部、新型经济组织党支部、外出农民工党支部、老年党支部中不同类型的党员确定了不同的岗位职责,体现出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种植业党支部党员先进性主要是向群众传授种植技术,帮助群众增产增收;新型经济组织党支部的党员,则要在发展产业项目、拓展市场营销,带头致富、帮助群众致富上发挥示范作用;对于外出农民工党员,要求他们多学手艺、多收集致富信息,为乡亲提供致富门路;老年党员主要在乡风文明、民主监督、民事调解等方面发挥余热。

完善党建工作体制,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提供制度保证。党组织设置改变以后,基层党建工作体制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单向功能单一制”变成“多向功能复合制”。传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体制是依据“乡一村一屯”的行政管理模式形成的“单向功能单一制”的体制。所谓单向,指乡一村一屯党组织设置是单向直线型的模式,所谓功能单一,是指乡、村两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都是领导核心。这种“单向功能单一制”的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是与“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政社合一”的集体统一经营管理体制相匹配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后,形成了适应农民职业分工的“多向功能复合制”的党建工作体制。所谓多向,是指村以下党组织设置是多向直线型的模式;所谓功能复合,是指乡党委和村党总支的政治功能是领导核心,村党总支下属党支部的功能则灵活定位。这种“多向功能复合制”的党建工作体制是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党建工作体制建立后,围绕有效开展工作还将逐步形成新的工作机制,比如帮扶机制、服务机制、权利保障机制等。

三、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效果和意义

有利于强化县乡党委管党责任,有效分类指导。调整组织设置,村党总支下设若干特色党支部,县、乡党委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党支部的特点,制定符合各支部实际的党建工作规划。同时,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提出不同的先进性具体要求,设计不同的活动载体,规定不同的活动内容,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便于在同一类型党支部或党小组中组织开展党内评比活动。

有利于调动村级党组织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设置调整后,党组织设置在产业链上,党建工作和经济建设结合更加紧密。从村级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来看,在一个党总支体系内,各个支部在党建工作侧重点上有区别,抓党建工作的目的明确了,热情提高了,增强了党建工作活力。村与村党总支之间,村与村同类党支部之间便于竞争对比,有效激发了村级党组织的工作热情。同时,分类设岗定责以后,不同年龄党员和不同领域的党员明确了各自先进性的具体要求,能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有利于应对农村党员队伍老化问题,体现人文关怀。成立老年党支部既能做到对党员在政治上关心,在生活上照顾,又能使他们根据身体的具体情况,力所能及地发挥作用。

村级经济建设总结篇7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一)为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为下一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打好基础。最近我们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组织成立了调查组,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个别谈话、下发问卷等形式,对全镇个党总支和个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概况

镇党委下辖有个党(总)支和个党支部,共有党员人。个党总支分别是教办党总支、机械厂党总支和口琴厂党总支;个党支部中,有机关事业党支部个、农村党支部个和企业党支部个。通过调查,我们对全镇基层党组织进行划类分析,其中作用发挥好的党(总)支部个,占总数的%;较好的个,占总数的%;一般的个,占总数的%;软弱涣散的党支部个,占总数的%,总体较好,略有问题。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几年来,镇党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市委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结合我镇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取得了一定成效。

1.坚持抓党建与抓发展相结合,全面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全镇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和大局,把党建工作目标和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明确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有力地促进了我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障和推动了中心任务的完成,把党建工作做到了实处。

2.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辟基层党组织建设新领域。镇党委适应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变化,不断更新党的基层工作理念。一是更新组织建设理念,注重研究各类党组织作用发挥的途径,做到各有侧重、分类指导。二是更新党员价值理念,通过给在职党员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强化党员意识,拓展党员参与社会工作的领域,使党员的价值在更多更广的领域得到体现。三是整合党建资源的理念,充分认识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增强自身资源整合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实施党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实现对政治资源和组织资源的整合和运用。

3.扎实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近年来我镇把提高基层党员素质作为一项硬性任务,从教育培训入手,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通过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政策的教育,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自觉性。通过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等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了广大基层党员的素质,不断增强他们带头富、带领富的本领。

4.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保证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章可循。镇党委坚持以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制度为根本,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建立健全了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组织生活制度、村务和政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基层党建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促进了党的生活正常化,规范化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5.实行镇领导挂钩责任制,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驻村镇领导通过帮助所驻的村和企业建班子、强队伍、订制度、抓落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全镇名正、副科级干部每人驻一至两个村和若干企业,同村、企党员干部一道研究工作,制定措施,解决问题。镇党委实行定期调查汇报检查制度,对指导不到位的及时提出批评和指导意见,对工作不力,出现问题的追究领导责任,并及时总结不足,研究下步改进措施,真正把镇领导挂钩负责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有效的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近几年来,镇党委按照中央及省、市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结合实际,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使全镇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从调查情况看,我镇农村党建工作开展的还很不平衡,在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两个作用发挥不够,个别党员混同于普通群众。总的来讲,大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是比较好的,但也有少数基层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缺乏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精神和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少数党员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宗旨意识和理想信念弱化,党员意识有所退化,只顾个人小家庭,对国家和集体的事不管不问。有些年龄大的党员由于年迈体衰,丧失劳动和工作能力,无力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有些年轻党员虽然在理论水平、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生机活力等方面占有优势,但这部分党员流动性强,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2.个别党支部组织生活不健全,组织制度得不到很好地落实。调查发现个别党支部存在活动次数少、间隔周期长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发现了个软弱涣散支部:其中防水公司等个支部,班子严重缺额,特别是主要负责人配备长期不到位;马桥建筑公司等个支部,半年以上没有正常开展组织生活。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顺利开展,形成了不利的局面。还有部分党支部班子不团结,尤其是个别村两委班子严重不协调,各唱各的调,甚至互相拆台,使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损害了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群众中的形象。

3.部分基层组织班子事业心不强、责任目标不明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基础,肩负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个别党支部成员尤其是支部书记事业心不强,素质能力较差,加上责任目标不明,没有树立起干好党的事业、做好群众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政治上不思进取,工作上被动应付,没有干一番事业的精神,导致班子弱化、工作散漫,上边政策不清、下边情况不明,带头致富、带领致富更无从谈起,党员群众对其很不满意。

4.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简单,缺乏实效性。有的党(总)支部不能把上级布置的党建工作任务作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及有利条件,反而当成工作负担。把开展组织活动仅限于传达上级文件和中央精神,读书读报,不能把开展活动与本村、本单位的改革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深入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缺乏针对性、目的性,学习深度不够;有的党支部组织活动变成了业务工作会,失去了应有的政治性、思想性和严肃性,对党员的思想动态过问较少,思想教育的方法很少采用。

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通过调查我们感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基层党组织整体工作水平与快速发展的形势不尽适应。当前经济建设全面提速,改革不断深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面对这种快速发展的形势,在党的基层组织工作上出现了一些不适应。一是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不适应。有些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还不完全适应这种快速的、跨越式的发展形势。有的固步自封,固守过去的老传统老办法;还有的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主动进取和创新的精神。二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不适应。有的基层党组织思想观念陈旧,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进党的工作,使党的工作出现机关化、行政化的现象。三是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成为复合型的人才,而事实上我们一些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工作能力不强。

2.部分党组织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有的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抓中心忘党建,中心任务和党的建设两张皮,有的是职能错位,履行党务职责较差。有的职能部门对基层党组织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对基层党建情况不明,出现谈行政业务滔滔不绝,说党建工作一窍不通的现象。部分党员干部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积极性不高,没有把抓经济工作与抓党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落实工作只重形式,不注重效果,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出现了都管、都不管的现象。

3.部分村党支部工作思路不清,发展农村经济办法不多。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党支部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能力不足。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部分村没有长期发展规划,在发展农村经济中,不能从传统种植结构中解脱出来,带领农民致富的路子不宽,办法不多,不能满足群众致富的要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严重影响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4.党员整体素质偏低,制约了党员作用的发挥。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经过调研分析,目前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出现老龄化现象严重,学历层次偏低。由于年龄结结构老化,导致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由于文化知识素质低,有些党员干部在发挥作用上显得有心无力,存在着三个不适应:一是独立驾驭市场经济和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与群众盼望致富迫切心情不适应;二是有的党支部班子成员政策水平不高,有私心杂念,与群众要求公开、公正、公道的迫切愿望不适应;三是依法行政能力弱,与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参与意识不适应。

5.个别村干部更换频繁,财务交接不清。调查发现大多落后村,一是干部难选、更换频繁,二是财务制度混乱、交接不清。导致遗留问题年复一年,群众积怨深,新上任干部工作难开展,并且每任干部互不服气,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短期行为严重,根本无干事业的长远打算。财务交接和财务公开都没搞好,财务监管失控,双代管执行不好,财务制度形同虚设,有的村民理财小组人员只是村干部报个名,从没理过财,开过会,财务公开避实就虚,只是做个样子,长此以往导致财务收支失去监管,难免负债越来越重,问题越来越多,造成村级工作开展十分被动。

四、对策和措施

(一)健全组织,为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打好基础。要真正做到基层党组织健全完善、坚强有力,确保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空白,覆盖到基层所有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一是应建未建的要建,符合单独建立党支部条件而没有建立的,要抓紧组建;正式党员不足人的单位,要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原则,尽快建立联合党支部。二是花大力气抓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清理整顿工作,属于支部班子或负责人缺乏战斗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的,要及时调整;属于班子成员缺额不齐的,要充实加强;属于一时没有合适负责人人选导致软弱涣散的,上级党组织要及时下派优秀干部任职。三是抓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结合流动党员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规范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使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抓好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取决于主客观两方面因素,没有一个好的载体,即使党员有发挥先进性的愿望,也很难充分发挥出来。通过活动,确保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我镇将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好以争做五好党组织、争做优秀党员的双争活动和以学理论、学技能,比党性、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双学双比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员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作风建设、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增强广大党员的发展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带头富、带领富的本领,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现在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探索出一条开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

(三)选派机关干部回村任职,配齐配强党支部班子。镇党委从实际出发,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后决定从机关选派一批优秀同志到村任职,一方面解决这部分村选人难的问题,充实后进村班子;另一方面使这些年轻党员干部自身得到锻炼。我镇将结合下一步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按照双强标准,选准配好村支部班子,尤其是选好支部带头人。镇党委经过认真分析基层党组织状况,摸清实底,组织了专门工作班子,尽职到位抓基层班子建设,继续抓好两推一选,试点搞好公推直选,选准选好支部班子,在选人上做到思想解放、视野开拓,大力从有文化的优秀青年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促进党员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以有效解决党员、干部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明确任期目标,以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经济来强班子,带队伍。

(四)认真抓好后进村财务整治工作,有效保障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顺利开展。在抓班子建设、制度建设的同时,注重抓村级财务整治工作。财务不清是农村矛盾的焦点,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堵住漏洞,消除群众疑虑,化解干群矛盾,要通过民主手段健全民主议事、民主理财制度,切实发挥他们的监管作用,不要流于形式。村务、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一定要让群众信得过。对因干部更换财务交接不清的镇将成立专门班子,办理交接,理清头绪,建立往来帐,通过建章立制,切实把村级财务管理好,特别是对村级与群众发生的债务,要制订具体措施加以消化。要严格控制支出,严格管理,有效遏制财务制度混乱的现象,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按照州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县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进行了认真思考,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做法

(一)基层党组织设置情况

县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严格坚持《党章》要求,以便于党员接受党组织领导、教育、管理和监督为准则,依据工作需要和党员数量,按照党员的生产、工作地和行政区划属地管理原则,合理设立基层党组织。年末,中共县委共设15个基层党委(工委),147个党总支,833个党支部,党员13148名,平均每个党支部有党员15名。其中,乡镇基层党委9个,党总支128个,党支部669个;机关单位党委6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109个;企业单位党总支3个,党支部64个;事业单位党总支4个,党支部74个。

(二)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县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党建工作点。为加强对非公企业等新社会阶层党建工作领导,石屏县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途径,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一是向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上和单独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选派党建联络员,指导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帮助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二是在个体工商户比较集中的地区,按照党组织设置原则,在党员的生产和生活所在地,采取建立联合党支部的形式,设置个私经济协会党支部,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党员的教育管理。目前,全县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3个,全部为党支部,个私经济协会党支部1个;三是按照五好五带头目标要求,对后进党组织进行整顿。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重点,先后对43个后进党支部进行整顿,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基层党支部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实施先锋工程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县基层党组织设置更加合理,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逐步适应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效推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

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双带作用,我县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活动新方式,不断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一是按照各地的经济产业优势,走支部+协会、支部+协会+公司、党员+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党总支(支部)的领导下建立各种农产品民间协会。目前,全县共组建协会、协会、协会、协会等10多类产业协会,并在会员之间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保障农户的权益,实现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化运作;二是以实施先锋工程为契机,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明确职责、量才定位的原则,在全县50岁以下的农村无职务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分别设置了经济发展、政策宣传、村务监督、技术服务、科技示范、环境卫生、治安管理、扶贫帮困、民事调解等多种岗位。目前,全县共有3024名党员参与设岗定责,占无职务党员的60.5%,使农村党员丢掉无事牌,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同时,在党员工作岗位上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岗位,共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1122个,以此来增强农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实行先锋星级挂牌管理,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党员的有效机制。以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为五星标准,明确考核评议内容、标准和方法,每年开展一次评星活动,对星级党员户实行动态管理。并把星级考核评定结果作为各类评先评优和奖惩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县共有6148户党员户参加评星,占农村党员户总数的85.37%,其中,五星级党员户855户,占13.91%。

(四)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

我县以先锋工程和三级联创为载体,按照五好五带头和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一是在年,在全县9个乡镇开展选民直接选举乡镇长试点工作,由选民直选选举产生乡镇长。在此基础上,年按照州委的统一安排,以乡镇党委换届为契机,对9个乡镇党委领导班子进行直选,改变了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把推荐权和选择权交给党员和群众,让选民和全体党员直接参与乡镇党政领导选举,把四权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党内民主;二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采取10人联名推荐和海选的方式,坚持两推一选,精心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扩大基层民主,提高群众参与面,选准和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三是建立村帐镇管的长效机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堵塞开支漏洞,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坚持村务、政务定期公开制度,增加村级债务管理的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建立健全一事一议制度,对所有的村集体大事均召开群众会或群众代表会共同协商决定,不搞一言谈和个人说了算,进一步扩大村民委员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

(五)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一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在坚持两推一选基础上,在部分村委会实行党总支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委员交叉任职,充分体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解决班子人员分工重叠问题。在*年村级换届中,全县115个村(社区)党总支有43个村委会实行支书、主任一肩挑,占村党总支总数的37.39%;二是按照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提出的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以大中专毕业、退伍返乡人员为党员发展重点,着力培养农村后备干部,为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保障;三是坚持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采取党课教育、素质教育、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特别是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使每一位农村党员、干部都能熟练掌握2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政治素质和种植技能,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县紧紧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在56个县级机关党总支(支部)与45个农村党支部间深入开展以四村建设为主体的支部共建、党员互帮、永葆先进、建设小康活动,以支部为龙头、党员为骨干,带领、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逐步推进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和谐村建设。建立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形成了机关党员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党员长期保持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实施县级部门挂钩先锋工程党建联系点和先进性教育党建联系点制度,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先锋工程和先进性教育活动,定期深入到挂钩联系点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挂钩联系点开展党建工作,把挂钩联系点建成先锋工程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三是实行困难党员互助金制度。*年,哨冲镇实施党员互助金取得成功后,在全县各基层党委(工委)中进行推广,各基层党委结合实际,在农村党员、在职党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中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困难党员互助金,用于对困难党员帮扶救济、看望生病老党员、慰问病故老党员家属和重大节庆日对困难老党员进行慰问。以互助的形式帮助困难老党员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强老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目前,全县9个基层党委(工委)设立了党员互助金,共筹集互助资金6.2万元。

四是制定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老党员定额补助制度。年10月镇党委出台措施,对农村无固定收入、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党员实行生活定额补助,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扩大对农村困难党员的补助面,同年第四季度,在全县9个乡镇党委全面推广实施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老党员定补制度,对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老党员每人每月给予20元补助,年补助困难老党员1600多人,占农村老党员总数的50%以上,补助资金近40万元,使农村老党员能够安度晚年,充分体现党组织对老党员的关怀。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薄弱,党建工作经费难以保证。*年,全县共有136家非公有制企业,其中,建立党组织的13家,占9.6%,大部分非公企业属于季节性生产企业,企业职工大部分为当地农民,党员流动性大,党员组织关系不顺,给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带来不便。

二是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年末,全县35岁以下的党员2890名,占党员总数的21.98%,而60岁以上老党员3644名,占党员总数的27.7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1847名,占党员总数的14.05%,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党员8773名,占党员总数的66.73%。从总体上看,全县党员队伍年龄结构稍显偏大,总体素质不高,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党加大对农村老党员的关心和支持,建立健全各项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救济制度,像对农村老党员实行按月定额补助制度落实执行等,增强了农村干部、群众入党的愿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新发展的党员中农村党员占多数,*年新发展的443名党员中,仅农村党员就有379名,占新发展党员的85.55%。

三是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来源和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关心帮助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不强。据统计,仅异龙镇25个行政村,负债的村就有1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8%,负债总额为269万元,负债面大,负债数额大。

四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不强,存在软弱涣散现象,形不成坚强的领导核心。部分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关系处理不当,工作职责不明确,一部分村党总支事无巨细统包统揽,不注重发挥村委会的作用;而一部分村委会干部又片面认为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以村民自治说了算,事事包揽,未体现村党总支的领导地位。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着力点

(一)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方法,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按照扩大履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研究,从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出发,研究、制定和完善各类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体现成效的工作评价体系和责任落实体系,把基层党建工作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继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国有、集体、私营企业党组织和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对传统领域的领导,同时大力开拓新领域党组织建设。比如,在城市社区,要围绕服务群众这一重点,在完善党组织自身功能的基础上,切实形成有利于整合资源、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明确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合理设置党组织,探索开展党的活动的方式方法和工作规律;在流动人员中党员比较集中、发展比较稳定的两新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在社会团体中介组织,要确定科学有效的党建管理体制,加大组建力度,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形成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发展要求的基层党组织构架。

(二)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要求,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制定村两委工作规范,建立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明确村两委职能,强化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障。继续加强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的教育整顿,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按照三培养的要求,加强班子后备力量的储备和培养,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培训提高他们思想政治觉悟、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村党支部中的主心骨作用。

村级经济建设总结篇8

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党组织“两弱一重”问题比较突出,对核心作用发挥提出了挑战。一是自身调控能力弱化。村级集体经济匮乏问题十分突出,年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以下的“空壳村”的数量还相当多,导致农村党组织在为群众办事上心有余而力不足。群众是最讲究实惠的,只有谁能给群众带来实惠,群众就信服谁,就听谁的话。而由于农村自身经济实力的薄弱,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用经济手段不现实,用行政手段又行不通,导致农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村党组织的调控力和号召力。二是驾驭经济能力弱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在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但是农村党员队伍总体素质偏低,观念普遍陈旧,思想过于保守,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甚至落后于普通的群众。面对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不少农村党员想问题、做事情还习惯于计划经济的老一套,缺乏新知识、新技术、新思路,“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对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无从着手,茫然无措,导致不能很好地引领农村和农民积极投身市场经济的主战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据调查,我县农民党员中,家庭较为富裕、有一定帮带能力的党员约占农民党员总数的20%左右,还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处于“温饱”状态,少数党员属于“扶贫”对象。三是村级财务负债严重。据2005年底统计,全县33个乡镇,有30个乡镇是经济欠发达乡镇。全县384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年固定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318个,占总数的82.8%,1万元以上的66个,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仅有1个。而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86万元,当年支出1737万元,负债金额达到1151万元。

(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两化一乏”问题比较突出,对整体素质提出了挑战。一是“年龄老化”问题突出。由于优秀农村青年大量外出难以及时补充进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原有的党员队伍日趋老化。全县建制村党10646名,60岁以上党员4076名,占党员总数的38.3%。全县384个农村党支部中,60岁以上党员占1/3的支部42个,占总支部11%,其中60岁以上党员占1/2的支部11个,占总支部3%;1/3的支部31个,占8%。二是“能力弱化”问题突出。全县384个行政村的10646名党员,初中及以下党员9212名,占党员总数的86.5%,这足以说明农村党员能力弱化问题十分严重。虽然这几年,**县加大力度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改善党员结构,但一些行政村仍存在优秀青年党员培养一批、走掉一批的现象,难在从根本上改变党员队伍能力弱化的问题。三是“源头匮乏”问题突出。全县37多万人有近10万多人外出务工经商,全县行政村常住人口不到50人的行政村有20多个。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农村“能人”大量外出,留在农村的是“38·61·99”部队,这给农村党员发展、后备干部培养带来了一定难度。况且一些支部书记用老眼光、老标准、老观念去衡量人,对培养优秀青年入党不放心,怕发展好苗子,抢了自己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优秀青年、致富能人入党。

(三)行政村规模调整后“两期一缺”问题比较突出,对开展新村工作提出了挑战。从2003年开始,**县针对行政村规模相对较小、农村人才难选拔、村级集体经济难壮大、公益事业难兴办等问题,按照“规模并大,实力并强,班子并优”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大行政村调整合并力度,全县行政村从原来的549个村调整为384个村,调整率为29.5%。通过撤并,精简了村干部职数,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减轻了村级经济负担,提高村级党组织整体功能。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后遗症,主要表现为:一是村干部的“磨合期”。行政村规模调整后,选举产生了新的村两委班子,各位村干部之间的文化、年龄、性格等还不熟悉,他们在开展工作中还需要一个磨合、沟通和了解的过程。如果处理不好,直接影响到新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和新村工作的开展。二是干群思想的“波动期”。在农村干部层面存在的三种思想:“利益受损”思想。一些村干部就业门路不宽,缺乏发展经济的本领,把谋取误工报酬作为当干部的主要目的,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损害了自身的利益,于是极力反对新村的各项工作。“官位不保”思想。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干部的职数大大减少,部分农村干部被“裁减”,出现富余农村干部,由于他们失去了“位子”、失去了“面子”,极力阻碍新村工作。“畏难求稳”思想。行政村规模调整后,行政村的规模扩大了,情况一时不能熟悉,管理服务工作面广了,量也大了,难度更大了,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资金的来源、项目的落实等问题会无从着手,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开展新村工作。在农村群众层面中的三种思想。面子上过不去。有的村民忽视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好处,认为自己的村被别人“吃”了,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认为有失面子,心理上难以接受,特别是小村并大村,反对情绪非常激烈。心理上怨干部。认为行政村规模调整是“大村吞小村,是上面要并”,无理埋怨村干部无能,不能与上级处理好关系,造成村被“吞并”,人为地造成村与村隔阂,造成不能很好地配合新村干部开展工作。观念上难转变。有些村民,对长久形成的宗族、血缘、地域等人文情结和村落文化难以割舍,不愿一下子放弃原有的管理背景甚至留传至今的村名,对新村名一时还难以接受。三是新村资金项目紧缺。在行政撤并后,村级集体资产如何处置是村民最敏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行政村规模调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行政村撤并后规模变大了,工作量多了,管理和服务面广了,特别是中心村庄规划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关心的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又缺乏资金来源,在一定的程度上约束了新村两委干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原旧村资产清理难度较大,群众对新村合并后新村资产来源在哪里和旧村的资产如何处理、债务如何偿还十分关注。特别是富村并穷村,认为新村合并后,他们的资产也会被“合并”,对集体资产会不会被平分,而产生“吃亏”、“心里不平衡”思想。

(四)村级组织运转“两难一愁”问题比较突出,对调动农村干部积极性提出了挑战。一是村级组织运转难。税改后,村级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经营收入、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对薄弱村来说,这些收入微乎其乎,每年上级下拨的每村5千元经费不足敷用,而且支出结构不合理。如黄寮乡黄山村2006年征订报刊10种类,金额达1464.9元;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事业挪用运转经费现象比较突出,如以运转经费补助村级自来水维修、机耕路维修、办公场所维修费用等。据调查,全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村(以大峃镇周村为例),日常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需支出2389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至20万元以下的村(以珊溪镇街头村为例),日常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需支出15913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空壳”村(以黄坦镇云峰村为例),需支出9800元。同时,村规模越大、人口越多,支出费用就越高。由于区位辐射功能较弱,县财政比较困难,收入来源渠道比较窄,收入不稳定,而上级财政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支持力度有限,导致村级组织不能正常运转,更谈不上保证社会服务性、公益性事业支出。二是报酬待遇落实难。由于资金缺口,落实村干部报酬覆盖面不广、种类单一、标准偏低。2005年度**县落实最低报酬保障制度的对象主要为村两委正职干部,没能落实村两委其他干部和离任村干部的报酬补助问题,也没能落实村干部综合养老保险待遇。同时,村两委主要干部平均报酬1200元左右,2000元以上的仅57人,与上级“村两委主要干部误工报酬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精神相差较远(**县2005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184元)。如2006年,**县计划继续给予现有768名村两委主要干部落实最低报酬保障待遇,共需经费244.53万元;计划把补助范围扩大到除村两委正职干部以外的其他优秀村干部,预计需经费106.75万元;计划给予担任过村级组织正职职务10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落实待遇政策,预计需经费100万元;三项合计,共需经费451.28万元,但由于县乡财政紧张,缺口大,难以实施。三是自我解决能力差。**县是一个“老、少、边穷”的欠发达山区县,受地理位置、区域条件、经济基础以及建设生态县的制约,通过自身努力解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难度很大,探索自行解决村干部误工报酬和村级运转经费的措施不多。

二、原因分析

一是时展和进步呈现了思想的多样性,削弱了党员干部思想感召力。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对精神文化产品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加快改革中实现全面繁荣和快速发展。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作为山区型和劳务输出型的经济欠发达县,根本无力满足和解决。

二是青壮年的大量外出,特别是党员的外出,削弱了这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统计,全县有近四分之一劳动力党员外出流动,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外出流动党员达到了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如峃口乡203名农村党员外出93名,黄寮乡103名农村党员外出32名,百丈际富洋村60名党员外出21名,二源乡呈岭村16名党员外出10名,等等。党员大量外出,极大影响了这些党组织的正常活动。同时农村党员整体状况相比,外出流动党员队伍综合素质相对较好,从而在家党员相对弱化。从年龄看,2005名流动党员中60岁以下的1759名,占总数的87.8%,比同年龄段农村党员占总数比例的61.1%高出近27个百分点,并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从学历看,流动党员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402人(其中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12人),占总数20.1%,比全县高中以上文化农村党员所占比例的13.2%高出7个百分点。同时,由于青壮年党员大量外出,村级干部队伍面临无人可选的尴尬局面。在2005年村级组织换届中,尽管大胆提拔使用中青年干部,但全县仍有60岁以上党支部委员162名(占13.7%),其中党支部书记32名(占8.4%)。

三是经济总体薄弱,削弱了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前进动力。**县是一个“老、少、边、穷”的欠发达山区县,受到地理位置、区域条件、经济基础以及建设生态县的制约,难以发展工商业,造成经济总量少。而山区最紧缺的是经济支持,由于没有“源头活水”,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各项事业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撑,但苦于总体经济能力有限,只能望而兴叹,成了制约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同时,人才外流现象十分突出,也是制约各项事业发展的另一大主要因素。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一)要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发展能力,增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调控力。

1、要加强班子建设,增强调控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担负着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实现党在农村奋斗目标的重要职责,是党做好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而村两委班子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要突出抓好党支部班子的配备,特别要选准选好一个党性强、作风正、有文化、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支部书记。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提拔使用农村干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同时,要把服务的理念引入基层党建工作,以良好的服务推进基层党建各项工作的落实,促进农村难热点问题的解决,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2、要打造“富民党建”,全力推进发展。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基层组织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发展。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发展不动摇。所以,基层党组织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在发展上下苦功夫、做文章,精选载体,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大力实施以“双培双带”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富民工程”,促进党的建设与农村发展共同推进、共同提高。要采取教育培训、结对扶持、政策倾斜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党员发展的资金扶持和培训力度,帮助农村党员解决生产资金周转困难,增强农村党员的致富造血功能和“双带”能力。同时,要树立培育一大批富民典型,注重发现和挖掘一批富民支部书记、“双带”好党员、示范实践基地等,运用好电视台、党报杂志、宣传窗、电教片等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发挥他们的辐射示范效应,带动农民群众共同致富。

3、要关爱帮扶党员,发挥先锋作用。农村党员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要结合“创业在**,党员当先锋”和“农民知识化培训工程”,建立关爱党员长效机制,在县级和乡镇设立党员关爱基金,开展以“服务党员,关爱党员”为主要内容,在学习上、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开展走访慰问“五必访”活动、谈心交心“五必谈”活动、帮扶助困“五个一”活动、资金项目落实党员“五优先”的“四个五工程”,让党员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充分调动基层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二)要巩固活动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提高综合素质和壮大农村党员队伍。

1、要巩固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回头看”活动,按照“突出重点、求实管用”的原则,认真落实中央四个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关爱基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党内民主参与、为民服务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巩固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2、要提高农村干部和党员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农村干部和党员人才计划”,制订《2005-2008年**县农村干部和党员人才计划》。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流动频繁、干部队伍不稳定和后继乏人的问题,实施“有组织送出去,有计划请回来,有措施留得住”的“农村干部和党员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一线担任村干部,激励一大批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安心农村工作。要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加大村两委干部培训力度,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发展经济能力、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同时,不断健全完善村级组织运行制度,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3、要进一步抓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要总结党员发展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和完善党员发展通报、党员发展“两评一议”、跟踪培养、公示、预审、过失责任追究、黄红牌预警等制度,加大党员发展力度和督查力度,规范党员发展程序,改善党员发展结构,并注重在生产、工作一线和青年、妇女、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切实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要严格实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坚决处置一批纪律涣散、思想消极的不合格党员,纯洁党的队伍。要健全完善“乡镇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流动党员支部(党小组)等办法,完善外出党员联系日、流动党员联系卡等措施,加强对外出党员教育和管理,并积极培养和吸收务工经商优秀青年入党,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三)要正视存在问题,做好思想引导,加快推进新村发展步伐。

1、要做好思想工作。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村级行政村规模调整的重要意义,教育各级干部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以积极的态度和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教育村干部及广大村民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顾大局、识大体、作贡献,充分发挥村干部和村民的主人翁作用,积极引导群众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行政村规模调整这项重要工作。同时,以下派农村工作指导员活动为契机,切实发挥各指导员的作用,要求广大指导员主动多深入到农村力所能及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真正体会到行政村撤并工作带来的实效。

2、要清理村级财务。村务、财务问题是村民一直较为关心的问题,行政村调整后,要组成清产核资小组,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对原村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向全体村民公开资产和财务情况,保证原村集体资产的安全,避免流失、私分等现象,并在撤并中对原村积累资金实行暂时冻结。要对集体资产的合并,坚持自愿原则,实行老帐分开、新帐统一的方法,严格杜绝简调、合并集体资产,并及时对原来各村财产财务进行及时接管。要定期做好村务公开工作,对村里重大事务必须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征求意见,并经常性邀请一些老干部、老党员座谈商讨、通报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增强决策的透明化、民主化。并且通过村务公开,增强新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干部与群众间的亲和力,使他们更加支持新村的工作。

3、要多为民办实事。加快发展,多办实事,让新村群众得到实惠。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让新村群众得到实惠;也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把新村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吸引力集中到发展这个大局上来。因此,要在思想上必须明确认识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千方百计想办法,多方筹集资金,办几件群众呼声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实事,如水利设施、村道、办公楼等,尽快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特别是涉及群众户口迁移、户口登记,办理居民户口簿、身份证、出国公证、婚姻登记、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这就要求乡镇要和有关部门多联系,争取部门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要坚持“一切以方便群众办事”为根本出发点,讲求速度、效率,及时办理更改有关手续,以良好的服务、真心为民办实事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四)要立足农村实际,健全帮扶机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1、要健全联动帮扶机制。在省市层面,主要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等人才的优势,积极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和帮扶;在县级层面,主要建立县机关部门挂乡包村制度,确定每个县机关部门挂钩一个乡镇、联系帮扶一个重点村;在乡镇层面,主要探索建立下派一批乡镇干部到行政村担任第一书记、村长助理等多元化帮扶机制,帮助行政村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发展目标,落实具体措施,根据各自职能,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提供服务。同时,县有关部门加强了与省、市扶贫挂钩单位和主管部门的联络,争取更多的扶贫项目和资金。

村级经济建设总结篇9

高举科学发展观的旗帜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xx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抓好全县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使全县农村呈现出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局面。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从今年初以来,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又坚持高举科学发展观的旗帜,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活动,从而,推动了全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持续发展。一、以开展创建活动为动力,激发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的热情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改革要有新突破,发展要有新思路,开放要有新成果,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为使全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有新的发展和新的创意,进一步激发新的活力,从年初开始,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就专门召开了会议,明确了要以贯彻国家民政部、司法部《关于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的精神为契机,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以此推动全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新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转发了县司法局、县民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全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在全县农村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县委、县政府并决定每年评出5至8个“民主法治示范村”,对评出的示范村由县委、县政府进行命名表彰。同时,将“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纳入了县年终对各镇两个文明千分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创建活动调动了镇村干部的积极性,激发了大家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各镇都分别抓了一个村的创建活动试点。永阳镇在南京市百强村的戴家村率先抓了创建活动的试点,村党总支部为使创建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把模范村创建活动分为“动员部署、法制教育、建章立制、民主评议、查漏补缺、总结提高”等6个阶段进行。村重点开好“党员、干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千人村民会议”等3个会议。大力营造创建工作的氛围。为使民主法治示范创建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们大造舆论声势。首先,营造地域性创建氛围。各村在村道的沿线两旁竖起了20多块有关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的标准、标语、村规民约,有关法律法规的摘录等牌匾。其次,营造基地式创建氛围。我们以各村办公大楼为创建工作基地和指挥部,在村办公大楼门口设置和竖立了村规民约,创建工作的目标及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提高村民法律素质、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标语牌匾。在办公室悬挂了创建工作的10项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及联络员名单,创建工作的7项标准等牌匾。再次,营造家庭式创建氛围。为使全县每个家庭成员都投入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行列,我们印发了10多万份村民守则,民主法治示范村的7项创建标准和10项创建制度发到全县每个农户手中,同时,还编印了一本《农民常用法律知识100问》法律书籍送到农户手中。从而,较好地营造了家庭的创建氛围。“民主法治示范村村”的创建活动,给全县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全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二、以开展创建活动为契机,提高全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整体水平全县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为契机,着力提高全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整体水平。一是统一制定规范的创建标准。为把全县94个村的创建活动放在一条起跑线上,县研究制定了统一的创建评比的8项标准:1、创建活动组织网络健全。村建立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领导小组,自然村建立了创建活动联络员队伍。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成员以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为主体。村党总支部、村委会要把创建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年度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2、坚持依法建章立制。根据本村的实际,制定出上符国家法律法规、下合村情民意的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3、普法教育取得成效。村干部法律学习每月一次;每季度组织一次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参加学法讲座,听课人员达90以上。普法教育做到有登记台帐。法制宣传有标语匾牌。80的农户家庭有一本相关的法律法规书籍。学法考试及格率达90以上。4、民主管理规范有序。党支部、村委会要积极引导村民参与依法治村和村务大事的管理。凡村务大事都要事先由村民小组长征求村民意见,然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作出决定,切实保证村务管理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5、村级经济发展状大。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农业结构调整,村级经济增长和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逐年发展。6、矛盾调解得力有效。村级调委会组织得力,各种矛盾化解及时,没有民转刑案件和5人以上的上访事件发生。7、社会治安环境优良。村无发生严重的偷盗、斗殴、等违法犯罪案件,无发生严重的封建迷信活动和邪教组织活动。群众生活安逸,全村风气良好。8、村干部团结廉洁。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廉洁奉公,办事正派、作风严谨、为民服务、工作有创新、有突破。二是统一制定规范的创建制度。共制定了10项制度。1、依法治村制度。按照创建的8项评比标准,开展依法治村活动。党总支、村委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依法治村工作会议,并做到有规划、有计划、有总结。2、民主选举制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一人一票直接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并进行差额选举。有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联名,可以要求罢免村委会成员。3、村委会工作制度。村委会是自治性组织,依照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管理村级事务,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4、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每年至少召开2次,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参加,村民代表会议主要讨论研究村务大事。村民代表形成的决议应到会人员的半数同意才能通过。5、村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主要是财务收支、土地征用、宅基地使用、计划生育、集体财产的租赁等10个方面的内容。村务公开一般按季度、半年和年终等时间段进行公开。6、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民代表每年两次,对村干部的德、能、勤、绩4个方面进行民主评议,作出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的评定。7、村干部勤政廉政制度。村干部积极开拓进取,带头遵纪守法,全心全意为广大村民服务,不以权谋私,不优亲厚友,不侵吞集体财产,开拓进取,带领群众致富,确保全村稳定。8、民主理财制度。村建立由5至7名村民代表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监督村委会的财务收支情况,并按月或季度审核财务帐目,村里的一切开支须经村理财小组审核,并签字盖章后才能报销入帐。9、村干部年度及离任审计制度。审计由镇经管站实施,村民理财小组配合进行。村干部年度审计主要有完成年度经济指标、集体资产管理、村财务年度收支等情况,离任审计主要有任期内完成经济指标、财务收支、集体资产管理等内容。10、普法教育有制度。党总支、村委会干部每月组织一次法律学习;村民组长、党员、村民代表每季度组织一次学法培训,80的家庭有一本普法教材。三是统一制定规范的创建保障机制。做到七有:组织领导有班子、具体实施有路子、制度上墙有框子、普法教育有册子、台帐登记有本子、宣传氛围有牌子、经费保障有票子。由于做到了标准到村,制度到边,保障到位。使“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有声有色,进一步推进了全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三、以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为中心,打造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的亮点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促进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中,我们始终把发展村级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作为第一要务抓,积极引导群众奔小康。第一,积极发展农业旅游经济。我们积极引导有自然旅游条件的村发展农业旅游经济。我县洪蓝镇傅家边村针对本村丘陵山地多的特点,经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将科技园里的万亩梅园连片开发种植,形成了全省最大的农业观光旅游景点,万亩果梅春季开花时,引来了数万名省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时,县每年都在傅家边村召开梅花节盛会,以梅会友,以梅招商,国内知名的文艺界人士也纷纷来到傅家边村献艺献技,从而,有力地提高了傅家边村万亩梅园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今年2至4月份,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等单位又在我县开展了“梅花小姐”形象大使竞赛决赛活动,梅花小姐的评比竞赛,把傅家边村的农业旅游经济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今年,梅花节全村各项收入达300余万元,村里的村民在梅花节期间,有的做果品买卖生意,有的搞饮食生意。生意都十分红火。有一家做饮食生意的村民,在短短的2个月之内收入达万余元。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饮食业、运输业和果品业的发展,推动了全村经济的兴盛。使广大村民尝到了丘陵开发的甜头,同时,对村干部在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中,积极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行动也十分赞赏。第二,积极发展农业特色经济。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中,我们组织村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外地的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状况。与市、县科技部门和大专院校取得联系,在全县农村开展了种植千亩草莓、千亩有机茶、千亩黄花梨、千亩大红甜石榴等40个品种的种植技术的大培训,广大村民积极参加学技术,学知识的讲座,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自愿、公平的原则进行土地流转,发展全县农村的农业特色经济,在发展农业特色经济中,仅傅家边村就有152户农户承包了大棚种植的特色产业,有个农户承包了8个草莓种植大棚,一家年收入达5万余元。同时,村里还办起了梅王食品加工厂,组建了新园艺所、甜甜公司、雪松公司、大红甜石榴中心,这些民营股份制企业接纳全村700多名劳力做工,最高的年收入达8000余元。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加工企业的创建,为全村的致富增收奔小康铺了路、开了道,使全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第三,积极发展村级资源经济。在发展全县农村的经济工作中,我们把长远利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相结合,把开发挖掘与培育发展相结合。在三个结合的基础上,我们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将全县农村的2万余亩荒山种植了树木和果树,既保持了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又促进了村级林业经济的发展。去年,仅傅家边村全村梨、桃、板栗等果树的收入达20多万元。在抓好村级资源的开发中,傅家边村还进行招商引资,共同开发自然资源。先后引来三家企业来村兴资办旅游企业,总投资达8个亿,有力地推动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近几年来,由于我们围绕创建工作,狠抓经济发展,仅傅家边村级经济总量就达1.35亿元,村级可支配收入10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201元,成为南京市百强村、县10强村,经济的杠杆作用,也促进了全县农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四、以创建活动为突破口,重点解决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为突破口,重点解决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这是开展创建活动的又一显著特点。一是把增强村民的法制意识与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相结合,重点强化村民当家作主的意识。在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中,重点纠正了少数村重视对村民的法制教育,忽视对村民进行当家做主的思想教育,使法制和民主教育捆在了一起抓,从而,使村民的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普遍增强。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村里的管理。永阳镇戴家村的6名村民代表主动要求担任了村里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村里过去开村民代表会议喊不到人,有的甚至要付工资才能参加村里事务研究,现在,大家当家做主的意识强,村里通知开会是一呼百应,有时不开会,村民代表也到村里提建议。今年第一季度,有10项村民建议被村委会采纳。二是把引导村干部履行好职能权利与引导村民发扬民主权利相结合,重点解决村干部对权利认识的误区问题。在落实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10项制度中,一些村干部由于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感到村里的一般大事都要由村民代表讨论决定,感到村民的权利大了,村干部的权利小了。因此,产生了埋怨情绪。在组织学习中,着重帮助村干部明确了村干部的权利是村民赋予的和委托的,村干部是村民委托的村事务管理者,村干部是代表全体村民履行实施管理权利。因此,帮助村干部纠正了对权利的认识误区问题,使全县广大村干部把扩大村民的民主权利看作了是自己的职责。三是把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与加强和改善农村党的组织建设相结合,重点解决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委会组织是村民的自治组织。在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中,要重点加强农村党的组织建设。全县农村由于区划进行了大调整。全县由16个镇改建为8个镇、1个区,由200多个村合并为94个村。各村都由过去的党支部改建为党总支。党总支一般下设了3至4个党支部。在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中如何加强农村党的组织建设是面临的一个新问题。重点采取了配强农村党总支书记和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搞好新党员的发展工作,把村民中年青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在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中,全县共吸收发展新党员20多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明显增强。四是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与加快村级公益事业发展相结合。在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中,重点解决为群众办实事的问题。我们引导村委会一班人坚持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事为民所办、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大量发展农村公益事业。近年来,我县洪蓝镇傅家边村利用村级经济修水泥路23公里,基本上做到了村村通水泥路,新装有线电视1680多户,为全村4000多村民办理了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保险,投资3万余元新建了村级农贸市场300平方米,为17个自然村新建了法制、道德和科技宣传橱窗。为200多名7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放120元至150元的生活补助费,村还投资为村民铺设自来水管道,确保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村级经济建设总结篇10

为有效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贵州省绥阳县十分注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经多年实践,取得了不少成效。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形成了政府总体“操盘”、确立“四个抓手”、突出“统筹规划”的发展思路,逐渐成型了市场“试水”模式、能人带动模式、村-社合作模式、“双线”互动模式、大众创业模式、生态概念模式等多种有效发展模式。

关键词: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发展模式

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绥阳县在努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绥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5年,全县105个行政村中,有集体经济积累的有101个村,积累总量603万元,其中积累5万元以下的74个村、5~8万元的15个村、8~20万元的8个村、20~100万元的4个村。全县基层党建水平也有提升,2015年绥阳县被中共贵州省委命名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而且通过积极对接省财政厅,最大限度的争取省级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已初步将绥阳列为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绥阳县地处贵州省北部,遵义市东北部,大娄山脉中段,紧邻遵义市区,是典型的山区县、经济欠发达地区。为有效推动村极集体经济发展,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发展思路,成型见效了多种发展模式。

一、绥阳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思路

(一)政府总体“操盘”,强力引领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五村工程”推动均衡发展建成同步小康的意见》,制定了《绥阳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年规划(2014-2018年)》,启动筹建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体运作的绥阳县村级集体经济投资有限公司,从县级层面实行企业化的思路运作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搭建好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投融资平台,各乡镇也建立投资子公司,县乡公司实行相互参股发展,承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乡村旅游项目、农特产品加工销售等,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的有效途径,在示范带动的基础上,分批次、分阶段、分重点实施整村推进。同时,县人民政府组织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总揽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工作,协调各方形成合力有效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强力检查、督促工作开展。并成立了以农业、经济、科技等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服务组”,帮助村级清理发展思路、谋划产业布局及指导产业发展,集中“会审、把脉”拟实施的项目,保障村极集体经济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控制市场风险等。

(二)确立“四个抓手”,全力解决“缺理念、无能人、没资金、差管理”的困局一抓转化观念。“理念生黄金”,民有理念变一人,干部有理念变全村。为激发村里干部创业致富理念,县里抓了村干部的“走出去、开视野、激干劲”,先后10余次组织村干部到福建省、浙江省、成都市等地现场实地领受、感悟“它山”先进理念,其别是包括到本省盘县岩博村这一个村级集体经济搞建设成效突出的村考察学习。通过学习、感受,激发出了村干部们对抓集体经济的“心动”、“行动”,由此破解“缺思想”难题。二抓能人领头。抓住村级换届选举之机,把思想素质高、热忱于为民谋事的能人“吸纳”进村班子,并力争达到村委干部人人都属“双带型能人”,每个村都选定好村“第一书记”或“名誉书记”,着力建设一支具有经济头脑、市场眼光、创业经验的农村能人队伍,带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三抓资金难题。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脉”,积极寻求撬动资金,着力解决“差资金”问题。通过“组合出手”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造血”。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各级相应财政资金“输血”,二是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村内大力开展资产入股或变现,村集体领办农村经济合作社或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实现自身资金积累,努力实现自体“生血”,三是努力吸纳社会资本(企业/客商投入或群众入股等方式)“充血”,最大限度挖掘资源红利。近些年来,绥阳县已累计筹措及整合各类财政资金投入3650万元(其中省级3150万元、县级每年专项预算500万元),在村级自筹上,也达到2千余万元,在吸纳社会资本方面,达到1.1亿元,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预备了“原始积累”。四抓严格监管。构筑好村级监管平台,按照“四个一部分”,即:留存一部分壮大积累、预算一部分扩大再生产、列支一部分用于公益事业、议定一部分激励干部。设立规范、严格的资金监管机制,全力防止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村干部“倒下了”。

(三)按照“抓两头、带中间、促全面”总体要求,突出“规划先行、系统谋划,百花齐放、整体推进”一方面,结合扶贫攻坚工作,注重抓重点突破。根据省、市、县扶贫攻坚部署,结合本县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县人民政府出台了《绥阳县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坚持“重点突破”的思路,整合各项资源,绥阳县启动了46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强力推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作。另一方面,强力实施示范带动。2014-2015年,绥阳县依托机场快速通道、S207“两线”沿途交通便捷、资源聚集的区位优势,成功争取到省级立项支持,加上整合其它资金,共投入1650万元打造“两线”沿途6镇12村(社区)的“村级产业百里示范长廊”。

二、绥阳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模式

(一)市场“试水”模式根据社会市场需求思考发展。风华镇溪源村,在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方面创新探索,充分调研,结合市场需求,根据自身优良区位条件,发展乡村观光旅游,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13年,以“流转土地、集体入股、企业注资、财政补助、两委协调、村民参与”的策略,该村成功引进客商“四品君公司”,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业。2014年,建成了“诗乡花海”现代休闲农业观光产业园。充分借助微信、QQ等几何倍增的信息技术宣传推广,取得良好成效,引来远近大量游客。在企业收效,群众受益的同时,村级从中实现集体经济积累到2015年底已达60余万元。

(二)能人带动模式“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看领头羊”。本着“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的思路,充分发挥“能人效应”。洋川镇东山村,在该村能人书记杨家权的引领、带动下,把该村建成了闻名远近的水果村,成功打造了“东山梨”等果品品牌。2014年,该村又引进了台湾同富精致农业有限公司,与村集体合作,建成了东山村台湾同富精致农业集体经济示范区,当年从此项目中,收获村级集体经济积累30万元。该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每年将盈利的10%作为村办公经费和村干部补贴,其余部分用作集体经济的周转和为民办实事。黄杨镇茶树村养殖能人周密,被推举为村“第一书记”后,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免费为群众提供山羊崽、疫病防疫、饲料加工、市场开拓等服务,实行保护价订单回购,每户养殖户年均增加纯收入1000余元,当地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羊司令”。

(三)村-企合作模式通过村-企合作,来实现群众、村集体、企业三方共赢,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2014年,旺草镇晨光村,成功签约贵州晨光恒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落户该村,采取“公司出资出技术+村委建基地+村集体入股+群众参与”的方式,建成了黑木耳、香菇等多个品种的精品菌类规模化生产园,并确立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作推广、五年大发展”的规划。至2015年底,村级已从中获取集体经济积累20余万元。到远期,基地生产规模将达到1万亩,并力争将该基地建设成为贵州最大的集科研、生产、加工、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高效农业精品产业园。(四)村-社合作模式以创建镇级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探索实施“各村入股、集体领办、合作经营、收益入村”的模式。绥阳县旺草镇,面向当前农村在农机具、农资等方面的巨大需求量,采取“镇、村共同出资,聘用专人经营,村级宣传推广”的模式,于2014年12月在镇党委组织下,成立了镇级“农业生产资料经销专业合作社”。其中,镇党委出资5万元,镇内各村从计生返还款、村干部年终奖金等资金中挤出2~4万元,累积筹资30余万元,形成经营本金,开展运营。到2015年底,已实现销售收入50万元,实现利润近15万元。

(五)“双线”营运的“互联网+”模式适时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商建设,开成“线下体验、线上订购”的“互联网+集体经济发展”的“双线”运营模式。绥阳县旺草镇小旺草村,在建设本地土特产品实体销售点的基础上,适时建起网购平台,“双线”互动,取得了较好成效。线下销售方面,通过自建的实体销售网点,以及开展“农超对接”等方式,将“香树湾”系列产品纳入农特超市销售。目前,该镇已建立农特产品销售网点1个,入驻到2家超市,实现销售收入20余万元;一方面,线上销售上,该村以网购销售的普及为契机,与“淘宝网-遵义站”合作经营,形成了“线下体验、线上订购”的“互联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拓宽了农特产品的销售途径,拓展了该镇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步伐。2015年8月初,“香树湾”系列产品全部纳入“淘宝网-遵义站”的网站销售,上线8个小时4000枚鸡蛋被抢购一空,2015年共实现20余万元的集体经济积累。

(六)大众创业模式发动群众参与到创业中来,依托农特产品带动群众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实现富民强村,着力提升村级“造血”功能,增强村级自主发展能力。旺草镇小旺草村在镇党委的统筹下,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将已闲置的原村小学教学楼,以“入股合作、双方共赢”为原则,将其构建成为了“村级产业园”和农特产品展示销售中心,使闲置资产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产业园”已创办了日产1500枚、吸纳就业10人左右的“乡村盐蛋、皮蛋加工厂”,并向该村“小辣椒专业合作社”、棉鞋加工厂出租加工场地。2015年发展种植辣椒1千余亩,产销鲜椒15余万公斤,带动270余户700余人增收,村级实现租金收入1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