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策划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3:55

报道策划的意义篇1

新闻策划主要是提炼新闻点。新闻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策划不单指报道策划,它是对新闻新闻传媒生存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报刊、通讯社新闻、广播电视节目等)设计、制作与营销、广告经营、员工构成、内部管理、资产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传媒的其他各类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进行的运筹和规划;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采访策划,即新闻业务中的“战役”策划,指新闻传播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作的设计与规划。

策划新闻又叫媒介事件和制造新闻,是组织的公关人员利用记者对于新闻的不断需求,而有计划、主动地制造出能够吸引记者报道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目的是引起新闻界和社会公众的注意,使组织的名字经常可以在新闻媒介中出现,从而达到提高知名度、树立组织良好形象的目的。

二、策划新闻与新闻策划的区别

(一)涵义不同

“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虽然只有“新闻”与“策划”两个词组合的先后顺序不同,但意思却差别很大。“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1.“新闻策划”的涵义。“新闻策划”中,“策划”作名词,“新闻”修饰“策划”,合起来讲意思是“关于新闻报道的设计谋划”。进一步说就是围绕新闻设计谋划,或根据新闻需要设计谋划。新闻是目的,策划是手段。“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重点是解决做好报道的问题,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新闻活动的行为,仍然属于新闻活动的范畴。

2.“策划新闻”的涵义。“策划新闻”中,“策划”作动词,“新闻”是“策划”这个动作的对象,合起来讲意思是“设计谋划新闻”。进一步说,就是依照设计谋划做新闻,或根据设计谋划需要做新闻。策划是目的,新闻是手段。“策划新闻”实际上是策划新闻事实,不属于新闻活动的范围。更类似于虚假新闻,往往是在事件发生之前,主观地进行制造新闻。

(二)运作不同

由于“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的涵义不同,使得其运作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1.“新闻策划”的运作。新闻策划,既然是围绕新闻设计进行谋划,或根据新闻需要设计谋划,是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那么,在运作过程中,应先有新闻事实后有报道策划。“新闻策划”是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如设置报道议题,制订报道计划,做好采访准备等。这里,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保持了其本身的真实,新闻策划的运作遵循了新闻报道的规律。

2.“策划新闻”的运作。策划新闻,既然是依照设计谋划做新闻,或根据设计谋划需要做新闻,是对新闻事实的策划;那么,在运作中,应是先有策划活动后有新闻事实。“策划新闻”建立在策划的事实基础上,如新闻导演、炒作、造假等。这里,“新闻事实”是人为制造的,事实作为新闻本源被歪曲或造假,丧失了其客观、真实性,策划新闻的运作违背了新闻报道的规律,是新闻媒体被社会各种利益集团所利用,借助新闻报道以达到其利益扩张的目的,这一般被认为是新闻炒作而不是真正的新闻策划。

(三)性质不同

著名报人普利策说:“新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真假之别。”从中可见,对新闻的定“性”是以真假作为区分,而不是以好坏作为区别。倘若硬要以好坏进行区别,也只能说:唯一的标准就是真假。依照这个标准,不妨也将“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中的“新闻”作一个定“性”。

1.“新闻策划”的性质。根据“新闻策划”的运作分析可知:先有新闻事实后有报道策划,“新闻策划”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保持了其本身的真实,它遵循了新闻报道的规律。显然,“新闻策划”的新闻是真实的,是真新闻。

2.“策划新闻”的性质。根据“策划新闻”的运作分析可知:先有策划活动后有新闻事实,“策划新闻”建立在策划的“新闻事实”的基础上,事实是人为制造的,事实作为新闻本源被歪曲或造假,丧失了其客观、真实性,它违背了新闻报道的规律。显然,“策划新闻”的新闻通常是虚假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假新闻。

三、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的联系

报道策划的意义篇2

关键词:新闻报道策划;检察日报;60年60部法律

中图分类号:G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1-0021-03

一、引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策划对于新闻报道来说,就是“预”之举。新闻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要把这种事实进行深层次挖掘,凸显其新闻价值,获得最佳的社会效果,离不开新闻报道策划。一个新闻报道策划要想取得成功,首要条件是必须立足新闻事实,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对报道活动进行规划、调控,另外还要具有适宜性、创新性、可行性、历史性等品质。

检察日报社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60年60部法律――国家法制建设与公民法律意识共同成长的纪录”,报社25名记者采访百余名当事人、知情者,辛苦成稿60篇,在《检察日报》上连续刊登后,集结成书。这次大型系列报道既是《检察日报》作为一份法治类专业报纸,从法治的视角去透视重大事件的大制作,又是一家媒体以新闻报道的方式记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完善进程的大手笔。这组系列报道引起了读者、业内同行的关注,获得了2009年度全国人大好新闻一等奖、全国法制好新闻二等奖。

以“60年60部法律――国家法制建设与公民法律意识共同成长的纪录”的报道策划为样本进行剖析,可以看出一个成功策划应具有的品质。

二、策划要适宜,立意与选材要切合形势,与报道的背景、媒体自身定位相符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国人民的一件盛事,也是新闻界的一件大事。每家媒体都围绕建国60周年推出各式各样的报道,比如作为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推出了“魅力中国”系列,从中国曙光、中国道路、中国跨越、中国精神、中国脊梁、中国梦想、中国希望、中国英魂、中国方位、中国情怀、中国信心等多重视角,对新中国60年风雨与辉煌进行了全面回顾与展望。另外刊发了“中国启示”系列时评,与“魅力中国”系列特稿相呼应[1]。

作为一家有影响力的法治类报纸,《检察日报》如何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推出有影响力的报道呢?检察日报社编委会几经讨论,确定从建国60年来的立法入手,寻访当年立法、修法时的参与者、知情人和后来的研究专家,法律实施过程中标志性事件的亲历者,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记述新中国60年法治进步的一些细节和片段,显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无到有、从有到完善的进程。同时提出了“共同成长”概念,即这组报道应是“60年国家法制建设和公民法律意识共同成长的记录”。为了契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编委会确定选取60部法律作为采写对象。

一个策划若想成功,必须切合形势,与报道的社会环境和大背景相适应。就拿节庆报道来说,一个小节庆的策划,与一个大庆节的策划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一年一度的春节报道,可以反映人们过年的新方式,也可以反映春节期间喜庆祥和的氛围,还可以反映在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人们如何辛苦,这些策划的切入点一般是从个体入手,报道的时间段选取一般以一年为限。而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重大的历史盛典,新闻报道策划要反映出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策划的立意要高远,选材的主题要宏大,报道的时间段应以60年为限。

从“60年60部法律”这个策划来看,它的着眼点高,立意是为了展现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公民法律意识不断成长、进步的过程,与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一恢宏背景是相匹配的。从选材上看,“60年60部法律”选取的是与国家发展、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60部重要法律,每一部法律的制定过程,都反映了新中国某个时期、某一领域的重要历史貌。从选取的受访对象上来看,受访者大多是当年参与立法、修法的亲历者,身份权威,更提升了这组报道的可信度和历史厚重感。

《检察日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办,从1991年创刊至今,发展成一份涵盖各个法律门类,集检察工作宣传、法治新闻报道、法治理论报道为一体的综合性法治类报纸,全国人大代表人手一份,在法律界颇具影响力。“60年60部法律”关注新中国的重要法律,展示新中国立法历程,策划的主题与《检察日报》的定位相一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由《检察日报》推出这样一组报道,既有权威性,也有说服力。

三、策划贵在创新,也赢在创新

“新闻就这么多,看你怎么说”,理论上讲,新闻素材是一样多的,之所以各家媒体报道不一样,是报道的选择和报道方式的不同。新闻报道策划是报道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在新闻报道日趋同质化的今天,新闻报道策划的作用日趋重要,一个富有创意、别出心裁的新闻报道策划,往往是使媒体在新闻大战中出奇制胜的法宝。

新闻报道策划的创新,意味着涉足别人未曾涉及的领域、报道别人未曾报道的内容、选取别人未曾选取的角度、提炼别人未曾提炼的主题、采用别人未曾采用的形式[2]。在新中国60周年之际,各家媒体的报道是各显身手,在内容上基本都是立足本报定位,报道别人未曾报道的领域和别人未曾报道的内容。“60年60部法律”的创新之处,除了体现了策划的领域和内容创新外,更多地体现在了策划的角度创新、主题创新。

在角度创新方面,“60年60部法律”锁定关注60部法律制订和修改的细节和片段,注重用事例说话。一部法律的产生,有着其深厚的社会背景和专业背景,如果事无巨细地、全景式地重现一部法律的产生和实施过程,恐怕每一部法律所涉及的相关内容都会形成一本书,这远不是一张新闻纸所能承载下的。从细节入手,选取其中重要的、生动的片段,不仅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又不失去要点。比如,这个系列报道的开篇之作――《宪法:是幸福生活的保证》一文,开头引用了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纂的《传》的一段记录:“1953年12月24日,带着起草小组的几个成员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乘专列离开北京,于27日夜来到风景如画的杭州,开始做一项为新中国法制建设奠定千秋基业的大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段史料一下子把读者拉到了当年起草宪法的氛围中。又如,《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从基本国策到国家立法》一文,提到了法律起草专家小组曾为法律的名字进行激烈争论的细节,法律的名字最终确定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表明法律的调整范围除了计划生育外,还兼及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问题,名称之争的细节,恰恰反映了立法理念的重要转变。

在主题创新方面,“60年60部法律”的主题是“国家法制建设与公民法律意识共同成长的纪录”。这条主题一方面体现了策划高远的立意,与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宏大背景契合;另一方面兼顾国家和公民两个层面,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又反映每部法律的实施对公民的影响,与“细节和片段”的角度相呼应。这条主线是贯穿全部篇章的一条红线,有了这条主线,就实现了整个报道系列形散而神不散。比如,《婚姻法:为了婚姻自由》,与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婚姻法,两次制订,一次修改,在国家层面上完成了反对封建、拨乱反正、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婚姻家庭实践需要的历史任务,对公民个人来讲,则体现了不同时代婚姻观念的演变。又如,《传染病防治法:两次疫情突发促成立法和修法》,文章从上海爆发甲肝和抗击“非典”两个节点,讲述了传染病防治法的制订与修改。在上海爆发甲肝后,国家把《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上升为立法层面,制定了传染病防治法,体现了国家要依靠法律防控传染病的思路,这也是依法治国方略的一个具体体现。“非典”事件之后,国家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内容上增加了一倍,在理念上更体现了人文关怀,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旨在培养公民不要歧视传染病人的法律意识。

四、策划要可行,根据客观情况灵活应变,适时调整

新闻报道策划是对未来可能采取的报道行动的安排,未来会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在制定一个策划的时候,要考虑诸多因素,保证策划切实可行。唯有可行,策划才可能成功。具体是:一要对未来事态有充分的预见和准备,要分析可能发生的变化,制作多套备用方案;二要对媒体本身的采编力量和所掌握的受访资源有充分了解,制定策划的时候要在保证完成的前提下,制定报道目标,做到量力而行;三是在策划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报道策略和方式,做到灵活应变。

具体到“60年60部法律”,报道的对象是静态的60部法律,不确定的因素主要存在于寻找受访人方面。基于《检察日报》在法律界的影响,以及多年来报社编辑部与法律界建立起来的广泛、深厚的合作关系,策划把受访对象定位为60部法律当年立法、修法时的参与者、知情人、研究者和标志性事件的亲历者,这个目标并不高难。在采写过程中,报社分管副总编亲自部署、协调,负责采写的各位记者尽心尽力,实现了策划确定的目标,当然其间也有曲折。比如《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用法律保证“一国两制”构想实现》一文采写过程中,记者首先找到了宪法专家许崇德,许教授表示已经就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接受了《检察日报》的采访,不宜再接受第二次采访。他推荐了几位曾经参与这两部基本法制订的几位学者,记者逐一查证后,发现有的老先生已经去世,有的已经90多岁高龄,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当年在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廉希圣,以及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法制局原局长孙琬钟。两位老先生都已经七十多岁,当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搬出了当年的原始资料和照片,他们都认为《检察日报》的这一举动非常有意义和价值。

五、策划要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具有历久弥新的历史价值

新闻是对历史的记录,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报道策划不是“跟风炒作”,也不是“应景之作”。一个成功的策划应当深入挖掘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彰显其社会意义,具有历史留存价值。

许多人对2007年发生的“杨丽娟追星事件”记忆犹新,多家媒体不仅对杨丽娟进行轮番轰炸般的采访报道,有些媒体还变成了事件的策划者。香港《文汇报》社评针对内地媒体的策划行为指出,“内地部分媒体早就介入杨丽娟追星事件的全过程,推波助澜之下,令事件愈演愈烈。在所谓的新闻策划下,一幕悲剧被传媒利用为炒作和扩大销路的对象,这亦显示内地部分传媒素质下滑。”[3]这种以猎奇和耸人听闻为能事的“跟风炒作”,虽然能够制造一时的社会轰动效应,但是一旦被公众识破,媒体的公信力就会大大受损,得不偿失。

遇到重要节日,媒体会自然而然地推出一些相关策划,有的策划浮浅、琐碎、流于形式,节日一过便被人忘在脑后,只能算作“应景之作”,不是成功的策划。相比之下,“60年60部法律”立足重现当年立法的细节、挖掘制定该法的重要意义,并梳理出新中国60年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不仅在媒体界引来好评,在法学界也赢得赞誉。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专门撰文指出,《检察日报》“60年60部法律”大型系列报道是对“共和国60年法制建设经验的别样总结”。

他根据这组报道,总结出共和国法制、法治建设应当注重的五项经验:其一,法制、法治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其二,法制、法治建设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其三,法制、法治建设必须扩大公民参与;其四,法制、法治建设必须更多地吸收学者、专家参与;其五,法制、法治建设必须既立足本土,同时大胆借鉴外国经验[4]。

201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这组成稿于2009年、记录新中国60部法律立法片段的系列报道,其价值和意义再次彰显,成为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一个别具特色的注脚。不能忘记,这一系列报道成功的取得,是源于一个成功的策划。

参考文献:

[1]新华社总编室.新华社国庆60周年报道精品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2]欧阳霞.报纸编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报道策划的意义篇3

为更好地掌握策划,运用策划,我们有必要了解策划的意义,以及如何做好策划工作。

新闻策划的意义

由于报道策划是认识能动性的体现,所以是否进行报道策划,传播效果大不一样。从新闻实践看,策划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第一,深化报道主题,突出报道重点。需要进行报道策划的题材,往往是那些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事件、现象、问题。它们往往涉及到方方面面,纷繁复杂,不易把握,没有重点,就无法凸显事物的价值与内涵。策划就是为了突出重点,以具体事物为观察点去透视和展现大主题、深层次。经过报道策划,新闻工作者就可以更好地认识其本质,把握其精神,从而深化报道主题,做好舆论导向工作。

第二,赢得更多的受众。报道策划往往是若干新闻工作者一起研讨报道对策,集中了集体的智慧,不仅可以敏锐地看到眼前发生的事实,而且可以敏锐地回忆过去所发生的历史,可以科学地预测未来,找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发展趋势,及时而准确把握发掘新闻价值。策划行为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把一些已经存在并引起关注的社会问题通过媒体的介入而托出水面,形成一个此起彼伏、扣人心弦的现实生活事件,报道出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自然让人争相传阅,爱不释手。

第三,有利于形成独家报道,推出新闻精品。都市报崛起以来,新闻竞争日趋激烈,“新闻大战”已成为记者的家常便饭。只要新闻事实一发生,各家媒体都会派出自己的记者去“抢新闻”。在这样的形势下,新闻传媒不仅要努力向受众提供独家新闻,而且也要尽力推出独家报道。如果说“独家新闻”主要是指“新闻事实”的独家,那么,“独家报道”则是在其他媒介对某一新闻事实已经作出报道的情况下,强调报道视角和思想观点的独家。怎样抢到独家新闻,需要策划;如何形成独家报道,更需要策划。报道策划在促进媒体推出独家新闻和独家报道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何做好新闻策划

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适当操作方法进行新闻策划,在新闻实践中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新闻策划毕竟只是新闻工作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新闻工作的目的,更不是全部的新闻工作。因此,在进行新闻策划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否则就会在认识上和实践中陷入误区。

首先,从实际出发,新闻策划不应干扰新闻源。新闻策划是对新闻报道方式的策划,不是对新闻事实的策划。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这不仅是社会公众对媒介的基本要求,也是媒介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新闻策划在追求社会反响的同时,必须遵从新闻的一般规律,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讲究真实性,主动接受各种法规、纪律、道德的约束。

策划前,必须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舆论导向作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不能为了追求新闻轰动效应,而置大局和社会公众利益于不顾。在新闻策划中,一定要讲辩证法,防止因片面性造成本质的失实,从而影响受众对是非的判断,影响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其次,以“新”制胜。新闻策划的灵魂在于创新。如果缺乏创意,没有新颖的构想,只是一种常规的、平庸的报道,便谈不上新闻策划。要提高新闻策划水平,既要涉足别人未曾涉猎的领域,同时也要采取别人未曾试用的形式,因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报道形式会给报道内容增添新的内涵和效果,报纸版面需要用不同的形式来装点、美化,它也是吸引读者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载体运用、栏目设置、版式设计、标题制作等方面都要匠心独运,真正使形式与内容珠联璧合。

要做到创新,要求策划者必须具备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出前人没有提出的新的方法、构想、模型,得到新的发现,积累新的经验,进而将实践活动推向前进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做到前人所没有做过或者做得很少的内容。如果报道对象已被广泛报道,也要找到它的亮点,以求新鲜,或是深入挖掘,以求深刻。另外,还要重视新闻报道形式上的创新。受众在面对过量信息时很自然容易产生厌倦、丧失耐心,所以仅仅策划出好的选题还远远不够,在策划报道形式上也需要下很大功夫。目前,我国比较常见的报道方式大致有集中式、系列式、连续式、组合式、受众参与式、媒介介入式等等,也经常见到多种报道方式被灵活多样地组合使用,这种组合使用本身也算是一种创新。除此之外,大可不必完全拘泥于这几种形式,策划者在实践中应当依据报道内容的特点和报道环境所具备的条件,选择与报道对象最匹配的报道方式,从而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第三,以读者需求为根本。由于新闻策划是报社有目标指向的新闻筹划活动,是新闻人的一种主观行为和“议题设定”,很容易出现一厢情愿和读者不买账的局面。因此,策划人必须要了解读者喜欢什么,对新闻有什么期待和要求,在确定公众价值观和态度的基础上进行新闻策划,千万不能我行我素,将一些读者根本不关心和喜爱的选题搬进策划中来,自我“作秀”。

报道策划的意义篇4

一、有分析有选择地进行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已越来越受到新闻界的重视,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众说纷纭。那么,报纸在实施新闻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是否允许进行新闻策划?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事物发展变化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的认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应该是唯物论辩证法的反映。而不应该是唯心论形而上学的反映。新闻策划也是如此,承认不承认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是新闻策划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如果把新闻策划界定为杜撰事实和炮制假新闻。那么这种新闻策划是断然不可取的。如果违反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企图以媒体干预改变事物发展的历史方向,那么策划者以及他所在的媒体早晚要被无情事实所嘲弄,甚至被大众所抛弃。如果一切事实都要纳入报道者的策划构想才予以报道,这种新闻策划无异于作茧自缚:承认不承认在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和按照新闻规律实施新闻舆论引导的过程中,媒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是区分积极的能动的反映论,还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分界线。如果没有策划,通讯员来什么稿,就发什么稿,记者写成什么模样,就发成什么模样。这是一种近乎自然的状况,体现的是低水平,新闻媒体不会采纳。新闻媒体要对新闻事实进行认真的审视,对其价值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要对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事件,或者将对全局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在报道上进行精心的谋划和安排。促使事物循着自身规律向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正确的新闻策划。

二、新闻策划的特征

新闻策划作为开展新闻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既是新闻工作者运用知识结构的运作方式,也是新闻工作者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无论从运作方式上还是从思维方式上来看,新闻策划都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概括起来说,新闻策划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 创新性和科学性。新闻策划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意或创新,没有创意,没有新颖的构想,只是一种常规的、平庸的报道,谈不上新闻策划。创新性是新闻策划的灵魂。创新性常常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新闻策划的创新性就是标新立异,但是标新立异不是随意的,而必须要有科学的根据。因此,新闻策划必须要有科学性。

2 普遍性和典型性。新闻策划的目的是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扩大其影响,这就要求新闻策划具有普遍性。越是具有普遍性的东西其针对性越强,也就越具有指导意义。新闻策划既要从普遍性的事实着眼。又要从普遍性的事实中选择带典型性的事实,从典型性的事实人手。新闻报道的事实既有普遍性又有典型性,才能产生巨大的宣传效果,这就是新闻策划的意义所在。

3 系统性和动态性。现代社会是一种网络式结构,各种利益集团和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地结合在一起,利益多元化和认识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策划时对于某一事物的考察,不要仅仅局限于点、线、面的考察,而要从多层次、多角度、多因果、多变量去作系统考察,要善于从上下左右、过去现在去思考。新闻策划常常是围绕一个重大的主题,从调查研究到计划制订,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报道思想的总体设计往往考虑全面,涉及众多的社会领域。报道形式和人员的配置也要形成优势互补,这些都是一个系统的策划过程所必须的。但是,新闻策划不是整体报道中独立存在的环节,策划者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态的发展,重新调整报道的规模、程度和表现形式。因此,新闻策划在系统性之中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显示出动态性。

三、新闻策划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适当操作方法进行新闻策划,对于改进新闻报道的效果是大有益处的。但是,是否可以无限地夸大新闻策划的作用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新闻策划毕竟只是新闻工作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新闻工作的目的,更不是全部的新闻工作。因此,在进行新闻策划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否则就会在认识上和实践中陷入误区。

1 新闻策划一定要符合实际。新闻策划的基础是客观实际,因此在进行新闻策划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密联系实际。对于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来说,这里所指的实际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地域的实际,即新闻策划要符合新闻媒体所在地或者是新闻事实发生地的实际;二是新闻媒体本身的实际,即新闻策划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可贪大求全;三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实际,即新闻策划要考虑一个时期党和政府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新闻宣传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每一个时期都有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都有一个时期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新闻策划只有摸准“脉搏”,吃透中央的精神,找准切入点,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2 新闻策划不能滥用于所有的新闻报道工作中。一家新闻媒体每天报道的内容是大量的、全方位的,客观世界中有许多事实都可能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新闻。对此。任何一家新闻媒体都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全部报道进行策划。真正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新闻策划,只能是那些对于重大事实、典型事实和代表某种发展趋势的事实的策划。

报道策划的意义篇5

一是高度重视。全市各级广播电视部门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提高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认识,在制定年度宣传计划时予以统筹安排。把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引导群众崇尚科学,破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婚育新观念,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人口环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切实加强舆论引导,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努力提高宣传效果。

二是把握重点。全市广播电视机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有关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点工作和重要会议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发展经济与控制人口“两手抓”的具体举措和办法,在推进28项民生工程建设过程中,增加关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宣传报道份量。同时紧紧围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创新宣传报道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注重挖掘新体裁,发现新亮点,深层次地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不断增强宣传报道的可读性、可视性。

三是精心组织。我市各级广播电视部门,在自办的名牌栏目中如:《××新闻联播》、《涡阳新闻》、《蒙城新闻》、《利辛新闻》等新闻类栏目以及其他像《药都时空》和《走进农家》、《雉河农家》、《漆园风》、《淝河农苑》等栏目中,都有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方面的宣传内容。

《××新闻联播》类栏目立足权威的栏目定位,综合运用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与加快推进全民社保相结合,与妇女儿童政策、教育政策、公共卫生政策、社会福利政策互相融合,把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重大举措,摆到突出位置,大张旗鼓地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管理条例》和《安徽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实施办法》,并传达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会议内容,使计生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人人明白,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报道策划的意义篇6

然而,新闻策划这个新时期新闻运作的“宠儿”,若宠过了头,宠变了形,就成为“炒作”。以致不少正常策划也经常遇到人们的置疑:又是炒作?本来,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并非泾渭分明,有时相差也就一步之间。也许,炒作本来与新闻策划毫无关系,是一些“生意精”在传媒时代自己独立创造出来的商业运作模式。作为商业手段,炒作无可厚非,广告不也是一种炒作吗?但一不小心与新闻策划撞到一起,炒作很快发现并借鉴了新闻策划的长处,并且冠上“新闻”二字变成“新闻炒作”,使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鱼龙混杂。

严格的新闻策划是不应该有炒作气味的。那么,策划与炒作有哪些相似之处,分野又何在?怎样把握好策划的尺度呢?

一、什么是炒作?

对炒作,望文生义,如果是“炒菜炒饭”和“制作创作”的合成词,就应该包括:反复炒动,添油加醋,任意配置材料,注意烹调火候,讲究色香味型,还要尽量让食客满意。

任意性、反复性、广告性、商业性,是其最基本的属性。以上解释,可以大体揭示出炒作的本质特征。

无中生有,编造事实,弄虚作假等,不算炒作,纯属作假。夸张、注水、哗众取宠、小题大作之类,可归于炒作。炒作多少要有点“引子”。

二、策划与炒作的共同点

从大量的实践来看,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相同之处,至少有以下几点:

同样的追求创意,追求与众不同,同样有追求社会反响,追求广告效应,以达到扩大报纸影响的商业目的;同样讲究形式包装,从语言内容到报道的规模,不乏夸张、渲染的倾向,以增强报道的感彩和视觉冲击力;同样有周密的计划部署,首尾照应的操作,以把文章“做大”。

由此还可以推导出又一个结论:策划与炒作既然具有一些共同性,若把握不好度,策划就可能变成炒作。随着竞争的加剧,媒体绞尽脑汁,以策划或炒作的手段去吸引读者,扩大影响,都是为了适应现代传播环境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新闻本质上看,新闻策划是在传媒竞争空前激烈的形势下,立足于客观新闻这一前提,对报道活动进行的有前瞻性的、有巧妙创意和构思的、能够解答重要新闻热点问题的谋划与设计。其目的在于最有效地运用和配置现有的新闻资源,最大限度地赢得读者,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

新闻炒作也是新闻竞争的产物,也是为了最有效地运用和配置现有的新闻资源,最大限度地赢得读者。正如美国克瓦克教授和罗森斯特教授所指出的:“媒体的空前发达并没有产生相应的新闻信息量的大幅增加,如今的媒介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炒作热点新闻……加强新闻炒作的力度,抓住某一新闻事件大做文章。”

三、策划与炒作的分野

尽管如此,以严格的目光来观察,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的不同之处也很明显。

新闻策划以客观新闻是否存在为策划的前提条件,虽然在具体报道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总体是一种客观的、被动的、“第二性”的行为,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符合新闻的本质意义。炒作则不同,既可以借客观存在的新闻为由头,也经常主动地“作出”新闻:通过发起活动实施预设选题,或者幕后指使人做“有新闻价值”的圈套,然后来报道活动中、圈套中的新闻。这样“作出”的新闻,不符合新闻的本质意义。

新闻策划在追求社会反响的同时,能够遵从新闻的一般规律,注意社会效果,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因而讲究真实性,以事实说话,尽量客观公正,主动接受各种法规、纪律、道德的约束,因而稳健持重,较少偏差。新闻炒作却偏重轰动效应和市场卖点,社会效果和社会责任感考虑不多。

为了制造轰动或抢新闻,不惜哗众取宠,在真实性上经常出问题,往往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报道立场也不都客观公正,有时倾向性明显。

新闻策划选题的题材意义比较重大,也讲究时机,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得淋漓尽致,使选题中的新闻价值、社会价值得以充分的显现,提高新闻的效果。新闻炒作则往往小题大作,偏重于社会新闻、灾害事故、娱乐新闻、名人隐私等通俗题材,报道流于煽情、琐碎、渲染,尽管极尽耸人听闻之能事,所报道的事情往往“水”得很,新闻价值不大。

新闻策划不论做几篇报道,都是按照新闻规律,按照事件的进展来报道,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不会反复;新闻炒作却是按照商业的需要,或“挤牙膏”,今天一点,明天再来一点;或者任意编排事实,且有明显的反复性,前面说了的又拿出来说一通。

四、新闻策划的忌讳

1.认清新闻事件实质,力避炒作

也许正由于有的新闻策划具有一定的炒作性质这个客观事实,人们对新闻策划能够接受,即使有炒作的倾向,也能宽容对待。但是,报纸不能以社会的宽容作为自我宽容的借口,降低策划的门槛,以致影响新闻的声誉。有的策划尽管不是新闻的策划,而是他人出于某种目的的策划,但是媒体如果在疑点甚多的情况下,没有深入了解该策划的意图,就盲目介入其策划,推波助澜,也是不可取的。

2.了解真相,防止偏差

报道策划的意义篇7

   新闻传播策划的运作方式一般是由传播内容策划、传播方式策划和媒介品牌策划这三方面组成的。传播内容的策划主要是指将所要传播的新闻进行合理的表述已达到传播的效果。新闻的编写一般都是由记者采稿,经过审稿,修改,去粗存精,然后注重于所要传播的目的从而对社会产生影响。这是新闻传播策划的基本内容。目前,我们的新闻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增加,报纸、电视、杂志、网络都是铺天盖地的新闻,将什么样的新闻以何种方式传播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节约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新闻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还有就是媒介品牌策划,现在的新闻传播媒介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同样的信息资源就看谁运用得比较好,因此,媒介品牌策划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拥有成功的品牌,媒介才能够将新闻得以更好的传播,形成良性循环,也促使媒介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新闻业的发展。

   目前,新闻媒介的竞争比较激烈,媒介为了使自己所传播的新闻更能够吸引群众的眼光和社会的关注,新闻的传播策划有时过于偏向于快速的让人们知道,忽略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的影响对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成长都有一定危害,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在事实的基础上夸大其词,影响人们的判断。新闻的主要要求是坚持唯物主义立场,从事实出发,并且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将事实用简明扼要的文字体现出来,并且要易记易传。然而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为了扩大新闻的影响力,将事件的问题不断扩大,结果使人们都不清楚事实的真相。尤其是在娱乐新闻上,为了迎合群众的口味,在一些事件上加油添醋,使新闻与事实有一定的差距,使人们产生一些模糊的判断。

   过于偏重不良影响的报道,使人们在道德观念上逐渐迷失。比如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些报道,有老人故意碰瓷,讹诈别人的钱,甚至为了节省自己的医药费诬陷自己的救命恩人,还有救人之后没有受到感谢等等。这让人们觉得尊老爱幼和见义勇为等优良品质都不能随时发扬,要看人,否则自己还会受到伤害,有理说不清。现在有一部分人看到有人摔倒都不敢去扶,这是社会的悲哀。因此,我们在新闻报道的同时要谴责那些不良行为的同时也要多报道正能量,使我们社会的优良品德得以发扬光大。

   新闻传播策划的原则性不够,使群众无法事实的真相。目前,新闻媒介也比较多,对同样的新闻报道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而且都有不同的新闻内容策划,也有不同的艺术性,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常常是让我们无法看到事实的真相。

报道策划的意义篇8

关键词新闻策划;新闻报道;舆论环境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35-0025-02

1新闻策划的原则

新闻策划是指以事实为基础,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时机、报道手段、报道艺术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新闻策划一般采用连续报道、系列报道、集中报道、组合报道等形式,不论何种形式均应遵循以下原则。

1.1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策划最基本的原则。新闻工作人员在对重大事件进行策划时,要以尊重新闻事实为前提进行策划,在保留事实的基础上深化主题、掌握全局,防止新闻报道出现脱离新闻事实的情况。

1.2可操作性

新闻策划要遵循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的准则,对策划在实践中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对策划达到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同时,策划还要考虑采访计划、资金准备、人员配备等方面的问题,优化配置各项资源,做好策划工作安排,保证新闻策划实施顺利。

1.3独特性

新闻策划要以独特的视角,对新闻的内容、地域、时间进行全面报告,充分挖掘真实事件的新闻价值。在新闻策划的选题阶段,要将内含重要信息的新闻作为题目,如国家颁布的新政策、与民生相关的措施等。在策划过程中,多从微观的视角出发,采用推动报道方式报道事件的发展,对新闻事实进行全面透视,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

1.4典型性

新闻策划的目的是扩大新闻报道的影响力,提高新闻报道质量,这就要求新闻策划必须选取具备典型性的新闻事件进行策划,拓宽新闻事件的宽度,开发新闻事件的深度,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此外,新闻策划也可以将某一新闻事件的局部、侧面和重点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分析,从小处着手发现具有典型性意义的事实。

2新闻策划的作用

2.1体现新闻价值

在同题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以独特的新闻视角进行新闻策划,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闻素材,深化主题,能够使报道耳目一新,实现人无我有的独家报道,加深新闻报道对受众的影响。新闻策划在报道角度、挖掘深度、推出时间、版面处理等环节作出了精心安排,能够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尤其对于重大题材的报道而言,新闻策划能够充分凸显事实本身蕴藏的新闻价值。

2.2突出报道重点

新闻策划能够有意识地发掘广大受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抓住报道的重点,增强报道的效果,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新闻策划中,要以具体事物为观察点展现大主题,这样能够使受众更加详细地了解事件,抓住新闻精髓。

2.3引导社会舆论

新时期下,新闻媒体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利益诱惑,如果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就有可能出现偏差。为此,必须做好新闻策划工作,弘扬主旋律,深入群众、贴近生活,充分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增强新闻宣传效果。此外,新闻策划还能妥善应对突发性新闻事件,通过对突发事件进行精心、周密策划,可以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3做好新闻策划的建议

3.1找准题材

找准题材是新闻策划的首要环节,在策划选题时必须选择重大活动、重要事件、重大问题等有价值的新闻题材,坚决不能漏报。新闻策划要在短时期内组织大规模、多篇幅的稿件,集中占据某一版面或时段进行报道,使报道做出声势,吸引受众注意力。尤其在社会新闻选题方面,新闻策划要掌握全局,找准取材方向,使选题既是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又是政府重视解决的问题,从而将政府解决的问题与百姓要求解决的问题有效衔接起来,使新闻报道争取到政府和群众双方的满意。此外,新闻策划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做法,在选题时应当保持独特的视角,凸显鲜明的主题,明确新闻的中心思想,找准新闻的最佳着眼点,要体现自己在策划中的特色。

3.2把握报道时机

新闻报道的最佳时机也是新闻策划的最佳时机,把握好最佳时机能够使新闻策划达到最佳的社会效果。即时性是新闻传播的本质特点,所以新闻策划要遵循这一特点,充分发挥新闻报道的最大价值。对于问题性报道而言,不能过早或过晚,过早会使报道不深入,掺杂报道者对报道对象的主观认识,而过晚会降低报道价值,陷入重复报道的窘境;对于突发性事件而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报道,一分钟也不能耽误。同时,新闻策划还要把握好尺度和分寸,选择合适的信息,避免向受众夸大社会阴暗面或渲染暴力,这样会对社会舆论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违背新闻策划原则。

3.3精心编排

编辑排版是将新闻策划落实到版面上的重要环节,必须做到策划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从而使广大受众乐于接受。在编排上要围绕着新闻策划的选题服务,利用图片说明、文字表述、图文并茂等手段增加版面的吸引力,使选题更加突出。编辑可以选取某条有新闻价值的题材作为新闻中心,运用图片、评论、消息、特写等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报道,从而塑造独家新闻。

3.4避免新闻策划误区

在新闻策划工作中,要避免在认识和实践中陷入宣传误区。首先,杜绝刻意炒作。新闻策划要尊重新闻事实,按照新闻事件的发展情况进行报道,使策划既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又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当前,有一些新闻报道为了吸引受众注意力,争取更多的关注度,无底线地炒作新闻,在新闻事实上进行肆意捏造,并倾向于报告名人隐私、娱乐新闻、灾害事故等题材,从而严重降低了新闻价值,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其次,杜绝个人偏好。新闻策划是一项以新闻事实为基础的工作,采编人员不能仅凭自己的偏好选择策划内容,更不能人为地影响新闻事件的发展,而是应当合理地安排报道内容和编排方式,体现最佳的新闻价值。再次,杜绝“策划新闻”。“策划新闻”是指对新闻事实进行策划,以达到某种社会效果或宣传效果的一种新闻制造或导演方式。这种“策划”会使新闻事件全部在主观的预想和操作之中,严重歪曲新闻事实,必须严厉禁止。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是完全相反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要避免走入“策划新闻”的误区,以免引发读者的怀疑和反感,进而降低新闻媒体的社会形象。

4结论

总而言之,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入开发新闻资源、提升新闻媒体社会形象和综合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闻策划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基础上,选好题材、抓住时机、做好编排,确保新闻策划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蒋毅.新闻策划及其意义[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报道策划的意义篇9

关键词:新闻策划;真实性;新闻事实

随着人们选择和信息媒体的多样性在增多,严峻的竞争向各新闻媒体提出了挑战。各新闻单位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注重策划,争取时时拿出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满足读者需求的报道来。新闻策划已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体的重视。事实证明,新闻策划对新闻宣传的正确舆论导向和正确的舆论监督,提高新闻宣传的报道质量,扩大报道面,增强可读性都已起了可喜的作用。

新闻策划并非现在才有,过去一般不用这个名词,而习惯称之为组织宣传或计划报道。新闻策划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新闻策划是对一个单体新闻事实或一组系列新闻(包括战役性的),符合新闻规律的一种谋划,它可以是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可预见性的新闻,目的是采用最合适的新闻手段,获得最好的新闻宣传效果。

新闻策划主要是提炼新闻点,有点带面,整体策划结合社会热点/行业事件提炼1个最好的新闻点,然后通过系列新闻稿件宣传该新闻点,每个稿件从1个角度来说这个新闻点。新闻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它包括传媒发展战略策划、传媒营销策划、内部管理机制策划、广告策划以及媒体的风格和定位策划等;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采访策划,即新闻业务中的“战役”策划,指新闻传播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作的设计与规划。也就是指记者对将要采访的题材重大的新闻事实所作的事先谋划或筹划。

报道策划的意义篇10

关键词:大型报道;广播电视宣传;影响力;策划力;说服力;引导力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2-0030-01

近年来,郴州市广播电视局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带领旗下的相关媒体联合开展大型系列报道,组织了“走进大湘南”、“田野之春”、“打基础、创环境、促发展”、“郴江,一条河的流传”、“五岭飞歌”等大型报道。这些报道政治性强,引导性强,有特点、有亮点、有看点,扩大了广播电视宣传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句话:

一、“新闻事实不能策划,但新闻报道必须策划”。即要展示媒体策划力,在“求新求变”上做文章

1.策划出新,创意无限。当前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信息开放、媒介众多的社会,新闻资源很难独家拥有,媒体比拼的是对新闻资源的解读能力,是对传播新闻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郴州60年来发生的沧桑巨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省、市媒体共同拥有不同策划的新闻资源。但要把这次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宣传活动搞好,必须加强媒体策划力。为了做好这次报道。郴州广电旗下的郴州电视台、郴州人民广播电台、郴州新报、南国红豆网经过反复酝酿、研究、修改,制定了一个充满创意的报道方案。这个方案既能充分发挥现代广播电视拍摄、制作、传输方面的技术优势,又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整组报道以县市区为单元,大致分“向共和国汇报”、“新鲜数字”、“特别寻访”、“地方名片”、“地方荣耀”等版块,既便于展示成就,又符合广播电视媒体宣传的特点。由于策划在先、策划求精、策划出新,整组报道做得大气而细致、全面而活泼,既反映了全市60周年来取得成就的全貌,又从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从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展示各县(市、区)的优势、亮点、特点,让人耳目一新。

2.策划出彩,精彩无限。随着人民群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和见识的增多,广播电视宣传必须出新出彩。如为体现各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性,“五岭飞歌”专门设置“地方名片”这一版块,虽然简短,但融合了一个地方的历史传统和发展前景,很吸引人,很受人关注,很有新意。如永兴的名片为“中国银都”,资兴的名片为“东江明珠”,宜章的名片为“湘粤对接第一城”,桂东的名片为“军规颁布地,相思桂花城”,苏仙区的名片为“福地苏仙”,安仁的名片为“湘南粮仓”,体现各自鲜明的特点。可以说,“名片”的推出既是媒体宣传的策划需要,也是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谋划需要。向受众展示一个地方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引发了大家对家乡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思考。

二、“新闻报道中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即要重视报道说服力,在“求真求实”上做文章

1.变训导为诱导,变灌输为启发,由说理向说事转变。新闻宣传要讲究艺术才能提高感染力和吸引力。“假话全不说”就是要求我们讲真话、道实情、摆事实。新中国60周年大庆主题宣传一个主要的任务是要让人民群众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共产党好,伟大祖国好”,滋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更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要求我们报道必须有说服力。真实可靠、诚实可信是说服受众的最起码条件。“五岭飞歌”报道在这方面做了努力。那就是由重视事物报道到重视人物报道的转变,由说理向说事的转变。做到“见人见事见细节”。“五岭飞歌”报道中有一个“特别寻访”版块,里面对一些有影响的事件和人物进行了寻访。在“特别寻访”中有原桂东县大水公社党委书记郭有喜对杂交水稻桂东育种试种成功的回忆;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李常水谋划的宜章县东风乡笠头村在2015年前实现亿元村的目标;有资兴东江漂流水手曹方金对生活的满足与赞美;有北湖渔场渔民何贤民对自己身份变化和北湖公园面貌日新月异的讲述;有湖南鑫达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文生由“偷偷走水”到“中国银都”崛起的传奇经历。从他们身上的变化反映了生产方式、发展方式、体制机制的变化,也反映新中国6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鲜活的人、鲜活的事实,让观众看了报道后感到可亲、可信。

2.变直白为含蓄,变渲染为感染,由说得太满向留有余地转变。“真话不全说”就是报道要敲两面鼓,报成绩不能说得太满,要留有余地,报问题不能说得太死,要把握分寸。这是马克思主义辨证法的要求和体现。比如“郴江,一条河的流传”中报道,既肯定了成绩,又提出沿河一些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亟待改变;既对母亲河下游的污染提出批评,又报道这几年通过节能减排治污等治理行动使郴江河水质的好转的情况。在“五岭飞歌”报道中有大量的数据和人物的访谈,被采访人物的话语都没有简单说“好”,但所有朴实的语言都昭示了伟大祖国越来越好的道理。由于真人真事现身说事,大大增强了报道说服力和亲和力,让受众感到真实和可信。

三、“新闻报道是引导,评论是更深层次的引导”。即要发挥评论引导力,在“求深求广”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