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十篇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十篇

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5:11

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篇1

一、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事业是充满爱心和崇高人道主义的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确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实施,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残疾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然包括残疾人的事业的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包括57万残疾人的共奔小康;没有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无法实现。第二次全国残调数据显示,我市残疾人已占全市总人口的5.47%,比年提高了1.47个百分点;在142万老年人中就有28.2万是残疾人,占老年人口的19.8%。根据对创建全国残疾人示范城市工作满意度调查,虽然全市95%以上的残疾人认为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创建工作的成效表示满意,但是医疗、社会保障、生活改善、康复、就业仍是特别集中关注、需要下大力量解决的突出问题,残疾人生存和生活状况不容乐观。残疾人是社会上最特殊最困难的弱势群体,它涉及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关系整个社会的稳定。如果这个群体的生存和生活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不能说社会实现了真正的和谐。

当前,发展处于新的上升期,残疾人事业也进入再上新水平的新阶段。随着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为残疾人解决困难的基础和条件会越来越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社会环境将更加有利。维护残疾人生存的基本权利,保护残疾人的合法利益,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是领导者应有的基本觉悟。各级残工委、各区县政府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密切关注并抓紧改善残疾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以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实现全面发展为着力点,使工作更加贴近残疾人的实际状况,更加有效满足残疾人的现实需求,更加体现政府和社会为残疾人综合服务的能力与水平,使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二、要切实解决关系残疾人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市57万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和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残疾人在参与社会生活中竞争能力弱的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必须带着深厚的感情,从影响残疾人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根本问题入手,积极主动地为残疾人解难题、办实事,特别注重做好关系残疾人事业长远发展的大事、使广大残疾人直接受益的好事。要重点抓好6个方面。

(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进一步落实扶助残疾人的政策措施,努力改善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十一五”期间,农村要扶助3000名贫困残疾人脱贫,并为他们提供多项生产、生活用品扶持,使他们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努力解决贫困残疾人的住房问题。根据农村、城市残疾人住房困难情况,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全面推进残疾人住房条件改善。农村要为2000户贫困残疾人翻盖修缮住房,城市要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同时,对全市有安装无障碍设施条件和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全部给予免费安装,切实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值得关注的是,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特别是狂躁型精神残疾人,不仅自身生活质量极为低下,而且严重影响了家庭生活和社会的和谐。可想而知,一个家庭有了残疾人将承受难以想象的巨大生活和精神压力;一个残疾人失去生活保障将使社会的公正与和谐大打折扣。市残工委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的康复、护理、就业、生活补贴工作进行专门研究,拿出具体办法,切实减轻这些家庭的沉重负担。对狂躁型精神残疾人,最近市政府将下发文件,对他们的护理、就医、康复将做出明确规定,切实使患者家庭得到“解放”。通过不懈努力,到年全市残疾人基本生活要初步达到小康水平。

(二)以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为导向,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残疾人改善自身状况的根本途径。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区县政府、各有关单位一定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积极创造条件,切实做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要落实有关政策,支持福利企业稳定发展,扩大残疾人集中就业;为残疾人开发适宜的公益岗位,拓展社区就业和灵活就业渠道。对凡是有劳动能力、能够就业的残疾人,要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就业。抓紧完成市残疾人教育培训中心改扩建工程,为搞好残疾人的培训提供有利条件。同时,搞好各级各类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层次。

(三)以医疗机构和社区为载体,提高残疾人医疗康复效果。康复是残疾人工作永恒的主题,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保障。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为广大残疾人解除痛苦、恢复和补偿功能,可以起到“康复一人,造福一家,温暖一片”的作用。57万残疾人中有康复需求的占60%以上,任务很重。我们要大力加强残疾人的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康复服务工作本着“社会参与、资源共享、残疾人受惠”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康复资源,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广泛参与、各级残联综合协调的残疾人康复工作格局,逐步形成以专业残疾人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充分发挥各类服务机构、设施、人员作用的残疾人康复网络,提高康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突出抓好残疾人社区康复网络建设和康复服务,加快建设残疾人康复培训中心,今年必须完成并投入使用。每个区县都要建一个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六类技术资源中心,全面提高残疾人康复医疗和康复训练水平。市卫生局和市残联要制定康复计划,对有康复需求和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给予康复治疗。年,让所有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四)以落实“扶残助学”制度为重点,提高残疾人的自身素质。残疾人教育水平的提高,是残疾人提高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基础。我市要在残疾人特殊教育义务阶段实现免费教育和建立一流特教学校设施的基础上向更高水平迈进。要进一步提高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对有条件接受高等教育的残疾人全力给予支持。要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使残疾人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掌握一门职业技术。要对因重度残疾不能到校学习的残疾少年儿童,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努力使每个残疾孩子都接受教育,把全市残疾人教育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五)以残疾人工作进社区为抓手,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残疾人生活在基层,残疾人事业的根基在基层。我们必须把残疾人工作沉到最基层,深入到每个社区、每个乡村。要把残疾人组织落实到基层,真正做到残疾人的事有人管,残疾人的困难有人帮,为残疾人提供便利服务进家庭。要加快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力争每个街乡镇、每个社区和大部分村都要有残疾人服务设施和活动阵地,并充分发挥作用。要在农村建设一批残疾人扶贫和服务基地,直接为残疾人就业和生活提供服务。要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帮扶残疾人,积极发挥慈善机构的作用,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救助水平。

(六)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契机,提高残疾人生活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是残疾人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市正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各级民政、社会劳动部门和残联,要把残疾人作为重点保障对象,纳入工作范围,根据残疾人的特殊情况,必须建立健全保障和救助制度,决不能让残疾人贫困交加、无助无望。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必须做好应保尽保,分类施保,不能漏掉一户,不能漏掉一人。市政府残工委办公室、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已经制定了对重度低保残疾人在落实低保待遇的同时增加救助金的办法,各有关部门、各区县必须认真执行,确保落实到位。有农业的区县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农村每个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负担部分贫困残疾人无力缴纳的,要协调有关部门给予解决。对不能享受低保、无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市政府残工委办公室要协调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养老、医疗保险办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以上6项重点工作,各区县政府、市政府残工委各成员单位,要认真研究,抓紧落实。市政府残工委办公室要在3月底前收集落实情况,向市政府报告。

三、要形成推动残疾人事业长效发展的强大合力。

残疾人工作不是单纯的社会慈善事业,而是一项重要的为民德政工程,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社会性、综合性。有许多困难和问题靠一个部门的力量难以解决,靠几次活动不能彻底改变残疾人的生存和生活状况,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形成长效扶助

机制。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残工委已经由协调委员会更名为工作委员会,各区县残工委也要完成更名,并及时调整补充组成人员,修订工作委员会和成员单位职责,建立报告制度,实现从协调指导到组织领导职能的转变。要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搞好有关残疾人事业重大决策的推动落实和重大问题的协调解决,搞好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的组织实施,确保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各区县要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摆上位置,特别要注重把公共财政、公共服务、社会救助以及社会各项资源向残疾人倾斜,向城乡社区倾斜,使工作更加扎实有效。需要强调的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纳税人的血汗钱,是残疾人的救命钱,必须收好、管好、用好,确保用在残疾人就业及相关事业上,任何部门、任何单位既不能随意占用、挪用,也不能压住不用。

(二)要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残疾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收到实实在在效果,必须避免短期性、随意性和临时性,绝不能时紧时松。要合力构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强化资金投入机制、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社会扶残助残机制的同时,不断完善残疾人生活保障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法规政策体系,使之制度化、具体化、规范化,形成有效的法制机制。要规划建设和管理好无障碍设施和残疾人服务设施,积极推进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等工作向纵深开展,形成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机制。要及时了解残疾人的生存及生活状况,掌握动态情况,充分利用二次残调数据资料,及时做好监测预报,形成残疾人情况的监测机制。

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篇2

[关键词]成年残疾人素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7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236-01

引言

残疾群体是一个弱势群体,“残疾人需要帮助”这种思想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但是,这种帮助的根本主要是帮助残疾人学习获取到能够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残疾人生活水平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那么,成年残疾人教育就背负上了培养残疾人人才的历史使命。

长春广播电视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成立以来,一直把教育质量放在办学首位,无论是在教学资源还是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领导也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我们的残疾人学员有脑瘫、肢体残疾、听力障碍等不同种残疾,以肢体残疾为主,年龄差距很大,学习能力层次不同,认知能力是有很大差距的。结合这些基础因素,如何能够更好地开展成年残疾人教育就是我们一直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加强成年残疾人教育教师素养的必要性

在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包括:教师素养、学生素养、教学资源、教学质量的管理和评价等,每一个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在相辅相成的有效结合下,相互作用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认为,在以上因素中,提高残疾人教育教师的素养是改革过程的重中之重。加强成年残疾人教育教师素养的必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需要跟残疾学员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师生之间真诚地沟通会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在教师的指导下,只有将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等有效地结合才能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师是发展教学的核心力量,在教学实践的总结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不断思考和创新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加强教师素养是成年残疾人教育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成年残疾人教育教师的素养提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人文素养

1.情感素养。作为从事残疾人教育工作的教师,“爱心、细心、耐心”是我们坚持具备的“三心”。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我们需要给予残疾学员们无限的情感支持,真诚地与学员们进行沟通与交流,发自内心地去关怀和帮助他们,这是开展残疾人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

2.知识素养。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储备积累和开发应用,人文知识是学习任何专业知识之前必备的基础。作为残疾教育工作者,善于积累知识、创新知识是工作的需求,也是时代进步的要求。

(二)提高专业素养

1.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作为成人残疾教育教师,必须具备以现代教育理论作为基础,分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活动,并对其进行评价和修改的能力。

2.教学研究能力。发展需要创新,作为残疾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发展特殊教育是我们时刻需要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残疾教育教师需要具备能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信息素养

1.获取筛选信息能力:善于通过何种渠道获得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信息并加以区分和筛选。

2.使用信息的能力:将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合理地使用在教学活动中。

3.传播信息的能力:采取便利的媒介条件(例如网络),将学习过程需要的重要信息传递给残疾学员。

4.评价信息的能力:借助残疾学员的反馈对信息进行正确评价和修改。

(四)提高教学素养

1.专业知识学习能力。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都在飞速更新,为了能够把最新、最好的知识传递给残疾学员,残疾教育教师必须紧跟发展的步伐,具有不断学习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丰富教学的能力。

2.教学资源开发能力。目前,长春广播电视大学特教学院的教学资源全部依附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阳光学习网上面提供的资源,但是这些资源比较陈旧,不能追随技术发展的脚步进行及时更新,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改善这一问题,自主开发一些与时俱进的教学资源。

3.教学方法评价能力。介于残疾学员课堂中的听课表现,在线作业和离线作业的完成情况,需要残疾教育教师通过这些反馈能够及时地对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和调整,力求使用最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成年残疾人教育教师的素养是影响成年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本研究讨论得还不是很充分,随着实际工作的展开,结合工作经验,我们会进一步研究和总结这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1]孙宏安.教师的人文素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24

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篇3

一、大力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努力满足残疾人的教育需求

1、切实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坚持将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与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按照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推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持续发展,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

“十五”期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发展的目标是:

(1)市区及县城镇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以下简称“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95%以上,使入学率、保留率分别达到或接近当地义务教育水平;在此基础上努力发展高水平、高质量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满足其他各类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努力建立为社区和家庭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提供指导、咨询等服务的社会体系。

(2)三县一郊的农村地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85%以上,努力使之达到或接近当地义务教育水平。

鼓励三县创建具有示范作用的特殊教育实验学校。

2、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事业,使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积极支持幼儿教育、特殊教育机构以及社区、家庭开展3岁以下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活动。

3、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要坚持以职业教育为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可试办特殊教育班。

4、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扩大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积极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参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等自学考试。

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

5、根据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积极改革特殊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调整课程结构,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功能性、实践性等特点。认真实施新的课程方案,坚持以全面提高残疾学生素质为根据宗旨,以培养残疾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要根据学生差异提出不同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使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残疾学生都能够通过教育得到发展;要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坚持文化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个别化教学等有效的教学实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从残疾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加强德育、体育和美育工作。要按照残疾学生的年龄和残疾类别,确定德育教育内容和要求,并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要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和安全教育,自觉抵制一切不利于残疾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和物品,依法保护残疾学生合法权益,防止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加强对残疾学生正确对待自身残疾的教育,增强其战胜自身缺陷的能力。

针对残疾学生特点开好体育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竞赛,使残疾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设施和卫生保健设施的建设,特殊教育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并加强学校卫生工作,为残疾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要进一步加强美育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课余文艺表演团体,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要将残疾学生的身心康复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针对残疾学生的生理缺陷,科学地开展康复训练。

7、大力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提高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把加强劳动技能教育和多种形式、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切实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为将来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需要创造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确定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民政和残联等部门和单位要在经费、场地、设备等方面积极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技能、职业教育,同时要帮助解决好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以及就业后的残疾职工培训、继续教育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兴办校办企业并积极吸纳本校毕业生就业。

8、进一步加强对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办好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搞好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各县、区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普通学校招收残疾学生,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加强对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指导、监控,尽快建立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的教学管理制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降低辍学率。支持随班就读学生较多的学校建立资源教室,配备指导教师,为残疾学生提供教学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特殊教育学校要定期派出教师对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工作进行巡回指导。

9、积极开展特殊教育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各县区教育局的教学研究部门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特殊教育研究人员,特殊教育学校要鼓励教师结合实践进行教学与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10、大力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十五”期间,要对特殊教育学校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专任教师进行一次比较系统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加大承担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教学工作教师培训的力度,使任课教师都能够接受一次比较正规的短期培训,掌握基本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要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招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校长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校长对特殊教育的管理水平。“十五”期间,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应当接受一次以上的培训,招收残疾儿童少年的普通学校校长也应接受相关培训。重视特殊教育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

高度重视特殊教育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要积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各县、区要将特殊教育师资(包括社会福利机构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工作纳入本地区继续教育工作和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中。特别要重视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争在“十五”期间形成一支政治业务素质优良、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

11、各地人民政府要保证特殊教育教职工的工资和特殊教育津贴按时足额发放,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本地实际,积极改善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的生活水平。接受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的普通学校,在搞活单位内部分配时,应对主要承担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任务的教师给予倾斜。

四、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12、“十五”期间,各县区建立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目标责任制,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落实到实处。

13、加强对残疾儿童少年特别是农村地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督导评估工作。制定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评估细则,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发展情况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复查的重要内容,并开展专项督导检查。

14、进一步开展资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各地要继续推进资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建立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助学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酌情减免杂费和其他费用。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对全国部分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试行免费提供教科书的意见》(教基[2001]15号),认真落实好向有关残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工作。

15、坚持特殊教育经费以地方人民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努力增加特殊教育经费。各地要保证特殊教育必需的办学经费,并使特殊教育学校生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十五”期间,各县区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要增加特殊教育经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应有一部分用于支持当地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社会福利所募集的福利金也要支持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十五”期间,实施危房改造工程、“校校通”工程项目的地方应向特殊教育学校倾斜。各县区建设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时,也要考虑残疾学生的需求。

16、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残疾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各地要统筹规划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可根据生源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效益;三县都要把特殊教育学校办成综合性的、质量较好的、规模较大的学校,同时向周边县(市)辐射;在乡(镇)中心学校附设特殊教育部(班)。要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附设特殊教育部(班)的普通学校校园校舍建设,确保校舍无危房和校园校舍的安全,努力达到省政府规定的校园校舍建设要求。要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图书馆(室)的建设,尤其要根据特殊教育需要配备有关图书、刊物;要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和管理,争取在较短的时间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鼓励并加快特殊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特殊教育的现代化。有条件的学校要配备多媒体教学仪器等现代化的教学、康复设备,开展计算机及网络教育;配备视力、听力、智力等特殊教育的专用仪器设备。积极为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工作提供必要的特殊教育专业书刊、教具学具和专用设备。积极鼓励有关部门研制、开发残疾学生的康复设备、器材。

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篇4

刚才同志代表市残联执行理事会作了工作报告,认真回顾总结了××年的工作,提出了我市××年工作目标。增选和补选了市残联第三届主席团委员,推选了市残联第三届执行理事会副理事长,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必将对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残联的指导下,在全社会的关爱下,通过全市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市残疾人工作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残疾人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年全市共扶持安排残疾人就业人,征缴就业保障金万元;“十五”康复任务全面完成,圆满完成市政府件实事之一――为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全年共走访慰问残疾人人,资助名贫困残疾学生就学,为户农村贫困残疾本文权属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人进行危房改造,为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送医送药;我市残疾人问题工作始终处于全省领先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残工委成员单位、社会各界的鼎立支持,得益于残疾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得益于残疾人群体的自身努力。

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我市××年的残疾人工作讲三点意见:版权所有

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残疾人奔小康步伐××年,是“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十一五”期间是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确保残疾人与全市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时期。我市残疾人工作要认真贯彻中残联、省残联有关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思路,找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切入点,把残疾人事业纳入我市小康建设和扶贫攻坚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分段实施,不断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条件。各级各部门要从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解决好弱势群体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按照多予、少取、扶持、放活的原则,抓资金投入、抓项目建设、抓措施落实,推进残疾人小康建设步伐。

各县(市)区、各部门和各级残联组织要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扎实工作,把扶残、助残、爱残活动和为残疾人服务的每一项承诺落到实处。要认真研究新时期残疾人工作和残疾人事业的状况,制定残疾人小康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并将其纳入当地小康建设总体规划,监控主要小康指标,抓好分阶段和年度目标任务的落实。要努力解决残疾人在生活、就业、医疗、康复、教育等方面的困难,特别要重本文权属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视农村贫困残疾人的保障问题,将残疾人列为义务教育助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就业与再就业的重点,给予及时救援救助。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通过财政挤一点、社会福利部门支助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等形式,多方筹措资金,切实解决残疾人的困难和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不断加快残疾人小康建设步伐。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努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

(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契机,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是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认真落实全市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规划和加强贫困残疾人社会帮扶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要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全市农村扶贫总体规划,增加对残疾人扶贫基地、产业培植、科技技能培训和特困户扶贫专项资金的投入,切实抓好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各级残联组织要加强与民政、农行等部门的联系和配合,主动参与,积极协调,齐抓共管,形成抓落实、见实效的工作合力。

(二)以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为龙头,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一项新举措。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创造条件,拓宽城乡残疾人就业渠道,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要按照湘政办发号文件精神,加大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力度,全面推行财政代扣、地税,依法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努力使今年的收缴工作有较大突破。

(三)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要深入开展各项康复工作,不断适应残疾人多样化的康复需求。要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工作措施,深入开展各项康复工作。要继续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聋儿语训、假肢装配、轮椅捐赠、精神病防治等重点康复工程,不断研究探索新的经验和办法,使残疾人康复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以培训扶持为重点,提高残疾人的自身素质

要适应残疾人就业需求和市场需要,着力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及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五)全面推进残疾人工作进社区,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社区残疾人工作是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适合我国国情,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新途径。做好社区残疾人工作,对于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认真贯彻民政部、中残联个部委《关于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意见》,加强组织领导,将残疾人工作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残疾人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提高残疾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三、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残疾人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各个领域,各级各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进一步认识新时期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履行职责,在认真完成本部门承担任务的同时,支持、关心和配合各级残联组织的工作,上为政府分忧、下为残疾人解愁,以实际行动支持和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版权所有

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篇5

关键词:残疾人事业;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

残疾人群体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对象,而残疾人就业工作是改善残疾人民生的根本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接受同级政府和人力资源部门委托,负责对当地残疾人就业工作组织和管理。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不但承担着残疾人就业安置与管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等工作,还可以接受人力资源部门委托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因此现阶段提高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发展水平的关键是尽快提高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当前辽宁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1 辽宁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发展的现状。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对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就业工作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制定了《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批法规政策及优惠措施,大力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辽宁省残疾人就业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体说来,当前辽宁省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发展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残疾人就业率显著提高。辽宁省共有各类残疾人224.2万,其中有劳动能力的约有110万人,经过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已有70万人实现了就业。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一系列扶持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残疾人个体就业和灵活就业发展很快,残疾人一次性就业率有了显著提高。

二是残疾人就业安置渠道相对健全。辽宁省于1997年颁布了《辽宁省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规定》,为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分散按比例就业提供了法规制度化保障,对于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社会福利企业也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鉴于残疾人个体就业创业是当前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形式,辽宁省也出台了一批针对残疾人个体创业的扶持性措施,利用分散安置、集中安置和个体创业等形式全面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残疾人就业安置渠道相对健全。

三是就业服务网络较为完善。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目前辽宁省已经初步建立了省、市、县区三级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大部分就业服务机构具有独立的服务场所,从事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的专职人员近400人,基本实现了就业服务全覆盖,就业服务网络较为完善。

2 辽宁省残疾人就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残疾人就业的总体层次和水平不高。其次,残疾人就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三是残疾人群体没有完全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一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存在等、靠思想,不愿意从事劳动,还有一些残疾人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过高,这些都阻碍了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但是切实提高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困扰辽宁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

1 部分就业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来源得不到切实保障。虽然目前辽宁省已经初步建立了三级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仉是一些地区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特别是县区级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来源却得不到切实保证,无法正常开展就业服务,也就严重影响了当地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发展。

2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自身服务能力相对不足。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服务能力的相对不足,一方面体现在服务硬件设施,也就是服务场所面积、无障碍设备、服务设施等不够完善,另一方面体现在残疾人就业服务专职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社会化就业服务机构相比,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工作内容还有很多。

3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职能体现不明显。现代社会保障理论认为,公共就业服务是整合劳动力资源市场的重要形式,是政府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必须体现出公益性和服务性,而当前辽宁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服务职能体现不明显,已经成为阻碍机构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

三、如何有效提高辽宁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1 必须牢固树立公共服务意识。未来辽宁省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发展必须坚持融入公共就业的道路,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也必须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一方面要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质量,完善职业指导、职业心理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职业适应能力评估等服务环节,另一方面要提高为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提供服务的质量,以此实现残疾人稳定高层次就业。

2 大力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是改善就业服务质量和提高就业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辽宁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不仅要完善服务场、人员编制、经费来源所等硬件,还要建立人才引进和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就业服务专职人员的整体素质。

3 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未来辽宁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发展要充分借鉴国内东部先进地区和国外先进经验,如开展职业适应能力评估等工作,加强就业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以此带动全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篇6

一、做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高点起步

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__-2015年)》,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区残疾人现状、分布、类别、残疾人事业面临的任务,科学合理编制实施《陈仓区残疾人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基本框架,提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原则;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制度保障,权益保护的原则;发展九项重点工程,即残疾人康复服务工程;残疾人托养工程;残疾人扶贫开发工程;残疾人住房改造工程;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工程;残疾人教育培训工程;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工程;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工程;残疾人保障与服务信息管理工程,为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开好局,起好步,带好头。

二、做好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达标验收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残疾人工作建设的意见精神,突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这一中心目标,认真对照创建标准,理清思路,细化分工,夯实责任,全力以赴,狠抓落实,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投入,攻坚克难,确保创建一举达标。

三、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在确保残疾人普遍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按照普惠加特惠、重点保障和特别扶助、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的原则,落实对残疾人优先和提高标准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参加新农保、新城保工作,鼓励残疾人参加农村合疗、城镇居民医保,加大残疾人医疗救助和就业援助,积极配合扶贫办、民政、财政等部门,全面推行“两项制度”衔接工作,使更多的残疾人享受优惠政策。

(二)健全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健全完善聋儿语训中心、慧心培智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康复室建设,开展重度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工作,通过各种措施,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构建以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解决残疾人面临的现实问题

结合实施民生工程,继续为残疾人办好十件实事,扩大受益范围,为广大残疾人带来更多更好的实惠,努力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

(一)康复

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着力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协调将残疾人康复救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给予特殊优惠,加大对贫困残疾人康复医疗救助的力度,健全以专业性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的康复服务体系,继续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扶贫工程”、“贫困精神病患者康复医疗救助工程”、“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个性化适配辅助器具工程”,使800名残疾人得到各种医疗救助及康复服务,与相关部门配合开展减少残疾发生和预防残疾的调查研究,采取多种优惠措施,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二)扶贫

切实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总体扶贫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当中,利用康复扶贫贷款、财政无偿扶持资金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帮包带扶活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五保供养等政策措施,对重度残疾人实施阳光工程,定期发放生活补贴,扶持10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动员党员干部、残疾人工作者、志愿者开展对贫困残疾人进行走访救助,将城乡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充分发挥残疾人扶贫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免费或优惠提供猪仔、树苗、花椒苗、核桃苗等服务,带动100户特困残疾人家庭脱贫。认真实施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改善居住条件。

(三)教育

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争取政府

加大对特教事业的投入,以残疾人义务教育为重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巩固提高残疾少年儿童学前教育、随班就读义务教育升学率,推进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同步发展。认真开展“扶残助学”、“公益金助学”、“春雨工程”等活动,资助残疾学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对20__年新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给予一次性助学补助,标准为本科生3000元,大专生元,中专生1000元。(四)就业

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规范和完善政策措施,整合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社会资源,巩固残疾人集中就业,稳定残疾人自主创业,争取更多公益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巩固残疾人就业的稳定性,开发残疾人就业渠道,扩大残疾人就业总量。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班,拓展培训范围,增加培训内容,依托市培训中心,对残疾人进行电脑、皮具护理、缝纫、手机美容、电器修理等职业技能培训,开展“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培训”,继续开展“培训到基层”活动,同区农广校合作开展花椒、核桃种植、养殖等农村实用技能培训,争取全年培训350人,力争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继续加大按摩行业扶持力度,规范盲人按摩行业管理,确保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新办盲人按摩店1所。

(五)文体宣传

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营造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坚持办好区电视台手语新闻节目,提高节目质量。大力开展残疾人自强健身活动,不断活跃残疾人群众体育运动,引导特奥活动向基层和社区深入发展,培养选拔更多的残疾人体育人才,参加省市重大赛事。落实各类专门协会活动专项经费,保障专门协会活动经常开展,会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建立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开展经常性的助残活动。建一所“扶残助残志愿者示范点”,年内进行1-2次扶残助残教育,推进志愿服务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开展好第21个“全国助残日”活动,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成就和残疾人自强模范、社会扶残助残的先进事迹,继续办好《残疾人工作信息》,为各镇、街道办、社区、有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征订《中国残疾人》和《三月风》,扩大残疾人事业的影响,引导社会各界更加关心支持残疾人工作。

(六)组织建设

加快基层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健全、完善各镇、街道、社区、村级残联组织建设,正确指导全区238个村级残协积极开展工作,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切实改善基层残疾人工作局面,按时兑现专职委员岗位补贴,在县功镇、新街镇开展残疾人“温馨家园”建设,使残疾人就近接受康复训练、贫困救助、就业安置、文化体育等服务。

(七)维权

配合人大、政协、司法等部门,健全完善残疾人维权机构,切实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强残疾人工作,完善接待与问题处理机制,耐心细致地做好残疾人工作,严格规范残疾人证件管理秩序,继续换发二代残疾人证,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

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篇7

一、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

残疾人职业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形式,包括残疾人职业能力教育、职业心理教育、职业发展教育、职业适应能力教育,等等,这些教育内容共同构成了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主体。笔者认为,残疾人职业教育主要具备如下几方面功能:

1.残疾人职业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与健全人群体相比,残疾人群体接受教育的条件有限,因此导致了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主要体现在残疾人群体的文化层次和水平严重不足。通过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能够有效弥补残疾人群体的素质结构缺陷,从而起到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在学历教育尚不能被残疾人广泛接受的情况下,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现阶段提高残疾人群体综合素质的最主要方式。

2.残疾人职业教育可以有效实现残疾人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残疾人同样是社会宝贵的劳动力资源。从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供需状况来看,存在着严重的供需不平衡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城乡新增劳动力数量逐年增加,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局部的供大于求,这部分新增劳动力就业存在严重困难。另一方面,从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宏观分布来看,还有很多地区和行业存在着供大于求的现象,社会总体的劳动力资源还处于短缺的局面。为了有效缓解这个问题,应当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规划之中,通过系统的职业教育,实现残疾人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残疾人劳动力的充分发展。

3.职业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残疾人群体的生活状况。笔者认为,在现阶段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首要解决的应当是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无疑是“三最”的核心。通过开展职业教育,残疾人可以迅速提高就业技能水平,找到稳定工作,通过就业体现自身价值,获得劳动报酬,改善生活面貌。因此说,残疾人职业教育可以有效地实现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目标。

二、新形势对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新挑战

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以后,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还将出现新的变化。这对于残疾人职业教育工作来说,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全新的挑战。

1.残疾人职业教育将更为专业化。经过多年时间的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完整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与健全人职业教育相比,虽然残疾人职业教育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这并不能妨碍残疾人职业教育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内劳动力市场精细化程度将会持续提高,对于劳动力资源的专业化程度要求也将随之提高,因此,这就给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对于残疾人职业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要改变现阶段粗放式的教育模式,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2.残疾人职业教育需求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特点。近年来,残疾人职业教育已经体现出了明显的个性化和多样性的特点。可以预见,随着“十二五”时期劳动力供求状况发生更为深刻地变化,用人单位对于残疾人劳动力的专业化水平要求会更高。因此,这就对于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残疾人职业教育必须采取社会化的发展模式。“十二五”期间,残疾人职业教育社会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为了实现残疾人职业教育水平的可持续提高和健康发展,必须要利用社会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将残疾人职业教育纳入其中,而不能另辟崎径,导致重复建设,影响教育质量。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残疾人职业教育的社会化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三、现阶段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主体单一。当前,各级残联组织作为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主要职能。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职业教育机构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教育服务,但是并不能够视为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主体。受到残疾人职业教育主体单一化的不利影响,当前很多地区的残疾人职业教育水平不高,专业化程度不足,影响到了残疾人职业教育总体效果。

2.教育模式有效性不足。当前,很多地区在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但是由于职业教育的其他环节普遍缺失,导致了残疾人的就业层次普遍不高、就业稳定性不强、职业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长期存在。由此可见,现阶段残疾人职业教育模式的有效性严重不足,也是影响职业教育水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3.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当前,很多地区的残联组织负责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教师都没有专业的教育背景和教育工作经验,特别是在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环节中,很多教师由于没有专业经验和能力,仅仅凭借短期学习或者接受短期培训后,就为残疾人提供技术指导,很难达到职业技能培训应有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国内残疾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能力不强,也是制约职业教育水平提高的主要问题。

四、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残疾人职业教育工作

1.将残疾人职业教育纳入公共职业教育体系。在继续巩固各级残联组织残疾人职业教育主体作用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职业教育主体,坚持将残疾人职业教育纳入社会公共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目标,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逐步实现残疾人职业教育的社会化。

2.不断丰富和完善职业教育模式,适应多样化和专业化需求。各类职业教育机构要根据残疾人群体特点和劳动力市场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残疾人职业教育内容和模式,在坚持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基础上,增加职业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适应能力辅导等内容,满足残疾人职业教育多样化和专业化的需求。

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篇8

一、__县残疾人的基本情况

__县现有残疾人24000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36%。其中:听力残疾人8150多人,占全县残疾人总数的33.96%;言语残疾人254多人,占全县残疾人总数的1.06%;肢体残疾人5436多人,占全县残疾人总数的22.65%;视力残疾人3257多人,占全县残疾人总数的13.57%;精神残疾人2016多人,占全县残疾人总数的8.40%;智力残疾人1531多人,占全县残疾人总数的6.38%;多重残疾人3355多人,占全县残疾人总数的13.98%。

二、__县残疾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__县残疾人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残疾人因自身生理功能和受社会环境条件的限制,其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相对较弱,生活水平仍然偏低,尤其是农村残疾人生活更为困难。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让24000多名残疾人与全县人民一起共享文明成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建设民本政府的具体要求和迫切任务。

存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问题,残疾人生活水平与全县人民平均生活水平的差距在拉大。在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保障金征管、进一步扩大政策举措的效应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该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全县人民普遍生活水平较高,但我们部分残疾人的生活还是比较困难的。

2、残疾人生活问题的原因分析

⑴由于残疾造成的障碍。残疾人信息相对闭塞,受教育存在一定困难,就业和创造财富的机会相对减少。由于残疾,残疾人在性格方面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些残疾人无法面对现实,自卑性强,不愿意接触社会。有的残疾人性格有点偏激,与人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还有的残疾人从小受家庭的溺爱,生活自理能力有些欠缺,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弱。

(2)由于来自外界的影响。残疾人不仅受到自身残疾及残疾造成的障碍的影响,而且受到来自外界的歧视和偏见。由此导致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容易受损,残疾人就业困难,参加工作的残疾人职业层次较低,有些残疾人还无法与健全人同工同酬。浙江省残联与省统计局20__年开展的持证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残疾人收入不及农民收入的一半。

三、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的对策思考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残疾人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开放兴县、创业富县、创新强县、和谐立县”的重要内容。

㈠首先要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社会公平、公正的要求。从根本上讲,要依赖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同时,也要求残疾人注意自身素质能力的加强和提高,更要靠政策扶持、法律保障和相应的社会服务。

1、加强对残疾人就业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基础。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使残疾人从单纯依靠政府、社会和亲属救济、供养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不仅关系到我县24000名残疾人劳动权利的实现,而且对提高残疾人的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工作乃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积极的意义。对残疾人就业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残疾人保障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5月1日施行的《残疾人就业条例》,就残疾人就业用人单位责任、保障措施、就业服务、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既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我们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2、抓好《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贯彻落实。要以贯彻落实为契机,依法加快推进我县残疾人就业工作。一要抓好《残疾人就业条例》的宣贯工作。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条例》,充分认识《条例》的重要意义,掌握其基本内容。同时,要广泛宣传《条例》,使之家喻户晓,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二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根据规定,各级政府负责残疾人就业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工作,其中县级以上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县级以上政府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职责要求做好工作,共同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搞好服务,努力把我县残疾人就业工作做得更好。三要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根据《条例》,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规定和措施,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各级行政执法检查和劳动监察范围,加强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确保残疾人就业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要在做好残疾人求职登记和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大力发展福利企业,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依法征收工作。

㈡整合利用社会资源,使残疾人共建共享小康生活。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是社会大家庭中需要特殊关爱的一员,既是“开放兴县、创业富县、创新强县、和谐立县”的建设者,更应该是小康生活的共享者。如何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益,让其参与社会生活、共享建设成果,关系到“开放兴县、创业富县、创新强县、和谐立县”建设目标的实现,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残疾人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更是残联工作者的共同使命。围绕残疾人共建共享小康生活,主要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1、坚持以民为先、人民唯大,让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目前我县有24000多名残疾人,这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各级政府尤其是残联组织务必紧紧围绕“开放兴县、创业富县、创新强县、和谐立县”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握困难残疾人这个重点和农村这个难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困难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和困难程度,全面掌握农村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全面落实针对困难残疾人的各项扶助政策,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困难残疾人低保机制,关注农村残疾人低保问题及补差问题。不断研究和探索困难残疾人分层分类救助机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要以“春风行动”、“光明行动”为载体,通过危房改造工程、慈善应急救助、重大节日慰问等,加大救助力度。同时,要高度关注残疾人的康复服务工作,不断完善服务网络,创新服务内容,提高服务实效。要抓好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总结推广盲人定向行走与生活技能训练试点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城市建筑设施、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建设,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要通过制订更周密的长效帮扶机制、落实更有力的帮扶举措,不断提高困难残疾人和农村残疾人的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全县残疾人的生活品质,使之真正共享小康生活。

2、激发残疾人创新创业活力,让残疾人共创发展伟业。残疾人既是物质财富的共享者,也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享小康生活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县残疾人奋发有为,自强不息,在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领域展示了应有的风采,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残疾人中蕴藏着巨大的人力资源,新的伟大事业也为残疾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进程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残疾人的根本利益,保证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发展,引导残疾人在服务社会、推进发展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充分激发全县残疾人的创新创业活力,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要认真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和竞技运动,进一步激发和弘扬残疾人自尊自强自立、顽强拼搏有为的精神,以此充分调动全县残疾人为打造“开放兴县、创业富县、创新强县、和谐立县”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发展残疾人事业,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密切配合,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残联的领导,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意义。残联要依照《残疾人保障法》和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使残联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为“开放兴县、创业富县、创新强县、和谐立县”贡献力量。政府各部门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协调做好残疾人事业方针、政策、法规、规划的实施,协调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级残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纽带”,是残疾人的“娘家”。要牢记“弘扬人道主义,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参加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宗旨,准确把握共建共享小康生活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把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作为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手段,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组织保证,始终代表残疾人的共同利益,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认真承担政府委托的部分行政职能,发展和管理好残疾人事业,为实现我县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㈢发挥残疾人协会作用,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从多方面提高全县残疾人的生活品质。

1、提高认识,发挥残疾人协会作用。举办共建共享小康生活报告会或专题讲座,要求残疾人协会骨干分子必须参加,提高他们对“开放兴县、创业富县、创新强县、和谐立县”的认识。积极支持残疾人协会开展工作:一是确保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二是县残联机关单位与全县残疾人协会开展结对活动,加强对口联系,及时了解残疾人协会开展活动情况,积极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同时,要求各残疾人协会积极履行“代表、服务、维权”职责,协助残联做好残疾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残疾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让残疾人充分认识自己既是小康生活的共享者,更是小康社会的建设者;鼓励残疾人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发挥自身优势,争取自食其力。

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篇9

一、“十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计划纲要执行情况

《xx县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残疾人工作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残疾人事业步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一)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环境逐步优化。县政府批转了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在残疾人就业、基本生活保障、农村税费改革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制定并完善了扶持残疾人的政策措施,将帮扶残疾人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县建设的内容。舆论宣传力度不断加大,残疾人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人道主义在全社会得到进一步弘扬,营造了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保障残疾人的法规、规章逐步完善,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网络基本健全,较好地维护了残疾人合法权益。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平等参与的社会氛围不断浓厚,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参与社会生活能力有了进一步增强。广大残疾人在不同领域奋发有为,展示了自强风采,xxx评为“市十佳残疾人创业明星”,xxxx获“市残疾人自强模范”(或其他荣誉称号),残疾人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

(三)各项业务工作逐年拓展。我县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解困、文化生活、法制建设等各项业务工作全面推进。重点工作有所突破,薄弱环节得到进一步改进。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社会参与、协调动作,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求真务实,创新工作,真诚奉献,有力地推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社县残疾人工作卓有成效(有哪些国家或省市级政府表彰)。

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的全面完成,使我县残疾人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一个新水平,为全县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十一五”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客观条件和残疾人自身障碍的影响,全县残疾人总体生活水平仍然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贫困人口中残疾人比重还比较大;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环境与条件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残疾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还不够宽;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经费投入还不能适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与实现“两个率先”先导县,构建和谐xx、平安xx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广大残疾人的要求和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仍然是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在“十一五”期间,必须加大力度,增加投入,加快发展。

二、“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我县“十一五”期间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省、市、县政府“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着力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的总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根据全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实现“两个率先”先导县和构建和谐社会大局,突出解决残疾人基本需求,全面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生活得到全面保障,残疾人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全面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优良,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基本原则

──坚持更快更好的科学发展观。按照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总要求,坚持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坚持统筹发展,兼顾城市与农村、兼顾残疾人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各类残疾人的不同需求,全面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努力创造有利于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法制环境,使残疾人事业与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融入相关事业领域,充分发挥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将有关残疾人工作纳入本部门职责范围,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完善工作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形成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长效工作机制。财政部门将发展残疾人事业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重点保障范围,每年投入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增幅同步增长。

──坚持以残疾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残疾人的根本利益出发,及时了解掌握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合理确定工作目标和重点,制定和落实扶持措施,分类指导,扎实工作,不断满足残疾人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全面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使各项残疾人工作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确保残疾人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社会参与、融入全局的工作方式。依据残疾人事业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使残疾人工作融入社会方方面面,得到广泛的重视与支持,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方式,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鼓励和倡导各类组织、民间机构和个人参与支持残疾人事业。

──坚持以社县为重心的工作思路。在加快社县建设的进程中,立足社县,建立适应残疾人需要的各种服务设施,切实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城市社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和各类协会建设,使残疾人能够得到就地就近有效的服务,使各类残疾人的问题在基层得到解决。

──坚持以创新求发展的工作方针。着力加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体制、体系、机制、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使残疾人工作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的轨道。在坚持统一目标和基本要求前提下,鼓励创新,分类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提高全县残疾人工作整体水平。

(二)总体目标

──全面健全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残疾人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全面覆盖残疾人,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保障”,有就业条件的残疾人都能享有相对充分的就业保障,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享有各类社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全县残疾人在全面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全面达到小康生活标准;残疾人法律服务机构进一步健全;残疾人的社会福利和生活水平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全面提高残疾人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全县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免费义务教育,有就学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少年学前教育和残疾人高级中等、高等以及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向社县普及,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保持市县领先水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普法教育,增强残疾人的自强自立精神,努力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残疾人整体素质。

──全面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状况。社会舆论环境进一步优化,各类帮扶助残活动蓬勃开展,残疾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把尊重、理解、关心扶助残疾人更好地纳入新时期思想和道德建设之中,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思想内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强化残疾人事业的舆论宣传,使人道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助残为荣成为社会风尚;热心助残的各类组织和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扶残助残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建立健全全县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设备齐全,功能齐备;社县无障碍环境建设显著改善。

──全面提升残疾人工作者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各级残疾人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的残疾人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街道(乡镇)残联和社县(村)残协建设,建立专兼职、高素质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不断完善指导、服务、管理的手段和措施,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让各类残疾人得到贴近、贴心的服务。

三、“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

1、扩大就业保障。保证残疾人充分就业,是残疾人跟上“两个率先”步伐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推动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大力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和鼓励自主创业,有力组织农村残疾人劳动力转移,在城市社县积极推行残疾人灵活就业,使城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十一五”期间,全县新安排500名以上残疾人就业。主要措施:

──依法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和职业培训制度,保障残疾人在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的权利。加大行政执法、劳动监察和年检年审力度,“十一五”期间,通过按比例就业途径,安排200名残疾人就业;对拒不依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采取行政和法律约束措施。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和使用管理。

──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兴办福利企业。稳定和完善福利企业优惠政策,民政、税务和残联组织要强化对福利企业办厂方向的监管,保证残疾人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十一五”期间,安排300名残疾人集中就业。福利企业要保证残疾职工在岗在业,按规定为残疾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金,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优先解决残疾职工生产、生活面临的困难,积极创造残疾人劳动和生活的无障碍环境,切实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2、提升生活保障。全县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在全面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建立以多种形式扶持与最低生活保障及各类优惠政策相结合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其基本生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时要将残疾人全部纳入,并提高残疾人生活和福利保障水平,绝大多数残疾人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主要措施:

──全面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残疾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残疾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并适当提高保障标准。按照“降低门槛、提高标准”的原则,进一步实施重残分级施保优惠政策,并在新的保障标准基础上提高15%;适当提高重度残疾、多重残疾、一户多残等贫困残疾人的生活保障水平。

──加大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的扶贫力度。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推行单位结对为特困残疾人排忧解难,有条件的社县建立扶残助残的“爱心超市”。建立和完善社会求助制度,动员社会力量采取“帮、包、带、扶”等形式结对帮扶解困,帮助残疾人解决各种生活困难,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将残疾人全部纳入医疗保障范围。采取措施帮助城镇残疾职工和农村残疾人加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医疗救助,确保贫困残疾人病有所医。

3、完善教育保障。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完善残疾人教育救助机制,确保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不因家庭贫困失去接受普通教育的权利。主要措施:

──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和教育考核的力度;促进残疾儿童少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和全面普及残疾人职业培训。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把残疾人的职业培训纳入职业教育总体规划。各级残联要把残疾人职业培训作为主要任务,定期举办残疾人职业培训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对残疾人职业培训给予指导,在职业技能考试、领取资质证书等方面给予支持,使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都能得到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

──建立残疾人教育救助长效机制。通过各种途径资助残疾儿童少年完成学业,全面落实对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共青团、妇联、残联组织实施的“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春雨行动”,将失学残疾儿童少年和贫困残疾人子女纳入救助范围。对考上中等以上学校的残疾学生,给予适当奖励和补贴。

4、强化康复保障。“十一五”期间,围绕2012年全省残疾人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加强组织管理体系、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业务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残疾人康复实施建设;开展康复工作宣传和康复知识的普及;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工作;全面普及社县(村)康复工作,对贫困残疾人实施救助,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切实提高残疾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措施:

──健全完善社县(村)康复服务体系。加强社县(村)康复工作和康复指导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将残疾人社县(村)康复纳入社县建设中,采取社会化方式向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残疾人社县(村)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范围,依托社县(村)卫生医疗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服务,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康复业务技术的培训。有计划地为社县(村)医疗机构和社县(村)活动场所配发康复训练器材和辅助器具。建立适合残疾人需求的社县(村)康复服务网络。开展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县康复示范县、农村残疾人社县康复先进县和省级先进县培育活动,推进“康复进社县、服务到家庭”,使示范县成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典范。

──将残疾人康复列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残疾人医疗康复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建立和完善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县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加大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经费支持,“十一五”期间,政府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投入高于“十五”时期水平,并逐年有所增长。

──组织实施视力康复服务项目。开展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县”活动,年手术量达到200例以上;对贫困家庭白内障患者免费进行复明手术;对贫困低视力患者实施救治,逐步完善低视力康复服务网络;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服务。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康复实施项目任务。

──组织实施肢体残疾、聋儿培训、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项目。完成省、市下达的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装配大小腿假肢、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和聋儿家长培训、智力残疾儿童系统训练和智力残疾儿童家长康复知识培训等康复工作任务。

──完善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精神病防治工作组织管理机制。在全县全面推行“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模式。“十一五”期间,政府投入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经费必须高于“十五”时期水平,并逐年有所增长。

──加强贫困残疾人和贫困家庭残疾儿童的康复医疗救助工作。继续推进贫困残疾人“助行、助视、助听”和为贫困精神病人免费给药等救助工作,开展以贫困家庭聋儿、脑瘫、智障和孤独症儿童为主要对象的“共享明天”专项康复救助工程,全面开展0——6岁残疾儿童节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使全县残疾儿童都能得到早期康复干预。

(二)进一步优化残疾人服务载体建设,全面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

1、完善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服务体系。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和管理机构,根据不同层次的就业岗位和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教育、民政、劳动保障部门和残联密切配合,城镇与就业相结合、农村与生产和扶贫相结合,开展多层次的中短期实用技能培训,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普遍得到职业培训。提高职业培训层次和质量,确保城镇90%以上参加培训的残疾人取得资格证书并实现就业。

2、完善社会化、综合性的康复服务体系。利用公共及社会资源,大力兴办延伸到社县的各种类型的康复机构;加强对康复机构的指导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康复服务体系,提高康复服务能力,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加强残疾人康复技术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服务需求。开展残疾预防的宣传与康复知识的普及,增强公众的残疾预防意识。加强残疾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抢救性早期干预,巩固和扩大预防药物致聋和缺碘致残成果。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普及精神和心理卫生知识,防止精神疾病导致精神残疾。

3、完善中度、重度残疾人庇护安养服务体系。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创造条件,建立各类中度、重度残疾人庇护安养机构,成为集收养、教育、康复、娱乐、劳动为一体的残疾人庇护场所,为生活自理有困难,家庭无力照料的残疾人提供服务保障。立足社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民办公助,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类中度、重度残疾人安养院、精神病人工疗站和智力残疾人日托站。

4、完善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活跃残疾人文体生活,愉悦身心,提高素质。县残疾人活动中心向残疾人开放,整合社县资源,建立便于残疾人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设施,满足残疾人休闲、娱乐、健身、训练、竞赛等文化体育的需要。经常性地开展社县残疾人文体活动,使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切实改善残疾人身心状况,提高参与社会生活能力。

(三)进一步深化帮扶助残环境建设,全面优化残疾人事业和谐发展环境

1、积极营造扶残助残的舆论环境。大力宣传人道主义思想,营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宣传自强模范和扶残助残典型,增强全社会帮扶助残意识,以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观点指导工作、影响社会,使残疾人工作和残疾人事业得到广泛理解、关心和支持;丰富、活跃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2、不断完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制环境。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推动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修订,加大执法和法制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残疾人法律援助机制,促进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认真贯彻《条例》,开展创建残疾人维权示范岗活动,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大局服务。

3、深入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全面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快社县无障碍建设,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与社县建设同步实施;积极发展信息交流无障碍,推进信息无障碍进程,为残疾人全面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提高全社会无障碍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强化组织和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1、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组织体系。加强街道(乡镇)残联组织建设,街道(乡镇)残联残疾人专职委员和社县(村)残疾人专职委员的聘用,要进一步完善培训和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县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活跃专门协会工作,进一步发挥残疾人各专门协会在团结、教育残疾人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有必要的工作经费;加强街道(乡镇)残疾人综合协会及社县(村)残疾人协会规范化管理,开展好社县(村)残疾人各项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强化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廉洁、高效”的运行机制。残联组织要密切联系残疾人,当好残疾人共同利益的代表。

2、加强残疾人工作专业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残联干部队伍建设,做好残联队伍培训,提高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水准和综合服务能力,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硬、能力强、素质高,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篇10

一、狠抓落实,积极组织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

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是我省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可以大力促进残疾人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的改善,使广大残疾人能更好更全面地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根据省政府《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浙政发[2008]49号)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我们及时出台政策,积极组织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组织人员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在调查及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实施《*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绍县政发[2008]34号)和《*县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实施方案》(绍县民救[2008]136号)、《*县残疾人康复工程实施办法(试行)》(绍县残字[2008]17号),成立了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班子,同时,组织召开了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动员会,由县政府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各镇(街道)密切配合,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结合小康工程的实施,根据中残联《关于制发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通知》(残联发[2008]10号)文件精神,在卫生部门支持配合下,组织专门人员和评残鉴定医生,赴各镇(街道)对部分残疾人换发了第二代残疾人证,并将有关资料录入数据库。三是认真做好调查摸底,掌握重度残疾人底数,协助民政部门严格把好申请对象的资格审查关,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切实保障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四是认真组织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组织医务人员赴各镇(街道)对白内障疑似患者进行地毯式摸查,再进行手术适应筛查,并分批施行复明手术,共完成复明手术176例;对符合条件的听力残疾人进行适应性筛查和助听器验配,共验配助听器330台;邀请省医疗专家,对符合条件的低视力者进行适应性筛查和助视器验配,共验配助视器30台;免费为符合条件的下肢缺失残疾人安装假肢,共完成假肢安装32条,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任务。五是认真做好小康工程相关信息资料的录入工作,确保资料的完整准确。

二、优化服务,有力保障残疾人食无忧、居安全、难有帮

1、继续实施特困残疾人经济补助。根据《*县特困残疾人经济补助办法》,认真实施对特困残疾人的救助工作。根据政策规定的要求,做好对救助对象的核实和重度残疾人的确认工作,并及时组织发放好特困残疾人经济补助金。目前,全县2203名残疾人在享受低保政策的基础上,额外得到每月100元的生活补助,其中259名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得到每月200元的生活补助,全年共发放特困残疾人经济补助金288.9万元,较好地改善了我县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2、组织实施了特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工程。根据《*县特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工程实施意见》,认真做好第四批特困残疾人家庭的危房修缮工作,切实抓好资助对象的调查、申报、公示、分户预算、逐个走访到户确认、建筑施工、会同财政部门逐户验收、资料整理归档等工作,全县共改造完成52户。同时,启动了第五批特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工程,目前,已做好申报、公示、预算和上门确认等工作,正在进行建筑施工。通过逐批改造,使残疾人都住上安全房、放心房,把特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工作营造成惠及全县最困难群体的一项实事工程,为我县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努力。

3、实施了对因病、因灾致贫残疾人的救助工作。根据《*县残疾人扶助办法》,进一步加强与财政、卫生等部门的协调,积极拓宽对贫困残疾人的救助领域,认真做好对因病、因灾而致贫的残疾人的救助工作,规范操作程序,严格执行标准,及时组织发放好救助金。今年以来共施救44人次,发放救助金25万元,累计已发放73万余元。同时,根据《关于对部分重症精神病患者实施医疗救助的意见》,会同县精防办加强与有关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联系,切实抓好对部分重症精神病及躁狂症患者的医疗救助工作,今年以来有37名得到免费住院治疗。此外,对全县1651名轻症精神病患者给予人均每年300元的免费施药。

4、实施对残疾少年儿童及贫困残疾人子女的助学工作。根据《*县残疾人扶助办法》的有关规定,在前几年结对助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受益面,今年,县残联本级资助66名贫困残疾人子女(残疾学生)上大学,累计已资助167名;资助56名高中阶段(含职高、中技)残疾人子女(残疾学生)上学,累计资助190名,共出资达195万元。会同教育、财政部门制定出台《*县残障学生教育救助实施意见》,使全县残障学生享受十五年免费教育,确保残疾人“学有所教”,确保贫困残疾人子女、特别是学业优秀的不因家庭贫困而放弃就学机会。

三、求真务实,全面完成残疾人各项业务工作

1、进一步推进了残疾人康复工作。调整充实县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和残疾人康复医疗专家组成员,依托县级中心医院,不断加强机构康复工作。按照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努力深化社区康复工作,加强督查,完善考核细则,进一步形成残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康复员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构建起残疾人社区(村)康复“十分钟服务圈”平台。积极输送有关人员参加残障康复知识培训,完成聋儿语训、智残儿童康复训练、用品用具供应等各项康复任务。

2、不断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一是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扎实推进。根据《*县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办法(试行)》等有关文件,严格把好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的确认关,并会同地税部门进一步扩大“残保金”征缴力度,全力收缴好“残保金”。同时,努力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信息,做好就业推荐工作,促进分散安置,使更多的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今年新分散安置残疾人344名,累计已安置3482名。二是大力培育发展残疾人种养殖扶贫基地,规范残疾人种植、养殖扶贫基地补助经费划拨办法,已培育11个基地,安置了199名劳动技能比较弱的农村残疾人就业,为多途径安置残疾人就业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为部分残疾人自食其力提供了岗位,对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积极扶持残疾人从事公益性岗位,对安排残疾人从事公益性岗位(清洁工岗位和社区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的部分行政村和社区进行资金补助,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帮助她们自食其力、体现自身价值,同时,减轻经济薄弱村(社区、居委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目前有200名残疾人通过扶持在家门口获得就业岗位。四是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继续依托劳动部门和其他职业培训机构对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谋职业。

3、组织召开了残疾人创业创新座谈会。残疾人创业倍加艰辛,但示范、影响力很大。残疾人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但是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自强自立,奋发进取,创业劲头很足,创新意识很强。5月10日,我们邀请在创业创新上有突出表现的残疾人代表进行座谈,共议残疾人创业创新的主题,交流残疾人创业创新的经验、体会,探寻残疾人创业的新思路、新方法,共谋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的政策措施。通过座谈和对典型的宣传示范,以期增强全县广大残疾人“创业创新、走在前列”的意识,培养创业信心,激发创业热情,增添创业活力,探索创业新路子、新途径,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4、扎实开展了第十八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今年5月18日是第十八次法定“全国助残日”,主题是“牵手残疾人,走进残奥会”。期间,全县上下围绕本次助残日主题,按照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广泛进行宣传,扎实开展活动。一是编印发放残疾人工作文件选编;二是策划播放《走进残奥·共享激情》、《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等公益广告片;三是在县报专版报道残疾人创业创新典型事迹,刊登残疾人工作政策及事业发展情况;四是邀请县领导电视讲话,呼吁全社会进一步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五是县政府领导带队走访慰问部分残疾人,为他们送去轮椅和慰问金,带去党和政府的关爱之情;六是在城区笛扬路步行街设摊开展就业岗位推介、法律咨询与援助、政策咨询、医生义诊、书画义卖和盲人推拿等系列活动;七是积极配合市残联做好残疾人创业创新成果展、残疾人用品用具验配赠送等活动。同时,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在党政领导带队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的基础上,广泛开展适宜残疾人的文化体育活动和“一帮一”结对助残、志愿者助残、医疗康复服务助残等形式多样、富有成效和针对性的个性化助残服务,牵手残疾人,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并切切实实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使残疾人这一特殊困难群体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据统计,在助残日期间,全县共挂宣传横幅75条,标语1230条,更新宣传窗175个,广播电视和报刊报道98件次,慰问残疾人家庭1300户,参加慰问单位119个,慰问金和物品支出近40万元,为残疾人义诊4500余人次,一帮一结对410对,爱心岗位推介200多个,法律援助与咨询50人次,志愿者助残247人次,组织各类残疾人文体活动19次,参加活动490人次。

5、深入推进社区残疾人工作。以“五个有”为目标,抓好组织网络、阵地建设、制度建设和活动载体,落实助残工作经费,广泛开展社区康复和志愿者结对助残,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质量,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优质的服务。适时为社区残疾人协会调整配备残疾人专职委员,使社区残疾人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并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

6、认真完成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派员参加全省统一培训,组织专门人员,集中时间和精力,保质保量做好样本区残疾人状况监测问卷调查工作,并定期记录收集有关台账数据,巩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成果,使残疾人状况各类信息得到及时更新和完善。

7、认真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为保障全县困难残疾人家庭能过上一个安乐、祥和的新春佳节,会同县民政局、财政局专门下发文件,安排慰问金,并要求各镇(街道)残联积极筹集匹配专项资金,在走访慰问残疾人低保户做到一个不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走访面,加大慰问力度,对处于低保边缘的残疾人户进行普遍走访慰问,确保全县贫困残疾人能吃饱穿暖住安全。春节前夕,由县领导带队,走访慰问了部分困难残疾人家庭,把党和政府的关爱之情送到他们心上。同时,我们还发动工作人员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并组织专门人员,走访慰问了全县部分贫特困残疾人家庭、助学对象和麻风病人,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期间,各镇(街道)也纷纷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据统计,全县共走访慰问困难残疾家庭5535户,慰问支出170万元。

8、努力抓好宣传文体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听出来的世界很精彩》等报刊宣传作品获*市残疾人事业“十佳好新闻”,县广播电视台戚苗均同志获*市“十佳爱心记者”。认真备战第八届全国残运会,对全县残疾人进行地毯式摸排,完成第一次目测工作。组织发放好残疾人证,严格按照要求对全县部分残疾人换发了第二代残疾人证。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制,抓好服务承诺,残疾人来信来访做到件件有答复,次次有回音,切实为政府分忧,为残疾人解难,维护社会稳定。

四、注重效能,进一步加强残联自身建设

1、完成县残联换届工作。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和上级残联有关精神,经请示县委同意后,本着“高效、求实、简朴、热烈”的原则有序做好县残联换届的筹备工作,克服时间紧、要求高等困难,在全体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使大会得以顺利召开。大会回顾了我县残疾人工作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总结了经验,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大会还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残联领导成员,为今后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继续抓好机关效能建设。紧扣县委、县政府工作主题,继续开展“两个更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即时办结制、否定报备制、首问责任制和效能考核制等规章制度,做到工作有目标、服务有承诺、件件有结果,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不断发掘创新潜能,努力倡导团队精神,增强活力,提高效能。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继续开展诺廉评廉活动,落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自觉执行四条禁令,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3、努力加强政治理论和岗位业务知识的学习。认真组织开展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教育活动,通过集中学习、听报告、上党课、专题辅导、组织讨论、到联系镇调研等活动,紧密联系残联的实际,把党的政策、主张贯穿到残疾人工作中去。特别是在实践活动中,注重提高残联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培育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续抓好技能培训、公务员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认真抓好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努力掌握与本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知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切实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为残疾人服务的质量。

4、切实加强基层残联及有关协会的组织建设。加强对镇(街道)残联理事长的培训,进一步充实和加强镇(街道)、社区(村)残疾人组织的力量,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质量,为更好地服务于残疾人提供组织保证。充分发挥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的代表作用,帮助其定期开展活动,进一步促进残疾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高,努力使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和社会生活中更加活跃,不断创造自强自立的社会风尚,促进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