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方案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8:01

新媒体运营方案总结篇1

在资本运作过程中,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创造了“股权收购+资产置换+股改”这一全新的上市方式,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通过国有股权划拨等形式控股上市公司,由此实现主要媒体经营性资产的整体上市,成为国内省市级党委机关报媒体集团上市“第一股”,媒体集团取代政府部门逐渐成为新华传媒的主导者。新华传媒这种连环借壳上市方式,是现有体制下媒体资本运作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对我国传媒业探索适合自己的资本运作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推进改制与借壳上市

新华传媒的前身是上海新华发行集团,集团公司成立于2000年6月,由上海新华书店、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上海书城、上海音乐图书公司、中国科技图书公司等34家企业经过资产重组而成。集团从2004年起分三步走完成了企业改制,由国有独资企业转变为我国图书发行业首家混合所有制的企业集团。集团51%的股权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所属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联合持有,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

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于2006年4月剥离部分优质资产,并融进上海故事会传媒有限公司、上海联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久远经营有限公司、上海炫动卡通卫视传媒娱乐有限公司、上海东方书报刊服务有限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组建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传媒是新华发行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在改制过程中,创造性地将《职工分流安置方案》改成了《职工权益保障方案》,为了支持企业改制,从国有股权转让款中划出2亿元人民币作为改制职工权益保障资金,专款专用,这为其他企业改制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在改制成功之后,通过资本运作成功借壳“华联超市”上市。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著名的以销售物质产品为主的大型超市公司,1994年2月上市交易。2006年5月华联超市公布资产重组及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公司将持有的除尚未使用完毕的募集资金48331.33万元以外的全部资产、负债及业务,与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直接和间接持有的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进行置换。同时,公司吸收新华传媒并更名为“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新华传媒实体不再存续,公司承继新华传媒全部的资产及业务。根据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新华集团将采取“资产置换+现金对价”的组合方式向全体流通股股东执行对价安排。资产置换方案为: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与重大资产重组相结合,即新华集团与直接和间接持有100%股权的子公司上海新兴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将其合计持有的新华传媒100%股权与公司除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以外的全部商业类资产(含负债)进行资产置换。

“新华传媒”的上市,是在我国资本市场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和上海市国有资产进行战略性重组的背景下进行的。新华发行集团推出了“股权收购+资产置换+股改”这一具有创新意义并多方共赢的方案,通过资产重组与置换方式成功借壳上市。2006年8月,上海新华集团收购华联超市1.183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5.06%,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经过资产置换,公司主营业务由原来的经营连锁超市业务变更为经营文化传媒业务,公司名称变更为新华传媒,其商业模式也发生相应改变,成为a股市场上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出版类传媒股票。

新华传媒成功上市只是其整合上海市委宣传部下属文化传媒资源的开端,新华传媒上市后确定的发展思路,就是从现有图书主业向综合传媒集团拓展。

定向并购整合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经营性资产

新华传媒借助于上市公司这个平台,展开资本运作。2007年4月24日新华传媒公布定向增发公告,公司计划向特定对象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上海中润广告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其中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将按照有关文化体制改革政策,把政策允许进入上市公司的所属传媒经营性资产全部注入新华传媒。此次发行规模不超过1.3亿股,拟收购资产的价值估算为20.6246亿元。新华传媒向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发行股票购买其资产主要包含:上海申报传媒经营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上海晨刊传媒经营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上海人才市场报传媒经营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上海地铁时代传媒发展有限公司57.5%的股权,上海房地产时报传媒经营有限公司100%股权,上海解放教育传媒有限公司100%股权,上海风火龙物流有限公司100%股权,上海中润解放传媒有限公司40%的股权,上海解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51%的股权。而新华传媒拟向上海中润广告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则将主要用于收购其持有的中润解放60%的股权。增发公告指出,重组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借助新华书店、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下属报刊、中润解放的品牌优势、资本优势,进军全国市场,成为跨区域的传媒上市公司”。

2008年6月16日,新华传媒公告称,其控股股东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已按上海市委宣传部的要求进行股权调整,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上海新华书店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无偿划拨受让新华发行集团23.46%的股权,从而累计持股50.8%,实现了主要媒体经营性资产的借壳上市,进而成为新华传媒的实际控制人,新华传媒的演变将更多反映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新华传媒主营业务将从图书发行业务为主转变为图书发行、报刊经营、广告、物流配送等,为构建综合性上市传媒集团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华传媒作为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唯一的资本运作平台,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承诺将所拥有的消费服务类、专业类报刊的经营业务和人员,与上海风火龙物流有限公司相同或相似的报刊发行业务和人员,与上海中润解放传媒有限公司相同或相似的广告业务和人员全部注入上市公司,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还将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下属党报、党刊和时政类报刊经营业务注入新华传媒。2010年7月31日,新华传媒公告,拟将所持上海嘉美信息广告有限公司100%股权以股权增资方式对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上海新闻晚报传媒有限公司进行投资。投资完成后,新华传媒将持有新闻晚报传媒部分股权,新闻晚报传媒将持有嘉美广告100%股权。

新华传媒将其发展战略调整为“打造无线阅读体验的数字平台和实体平台”,盈利模式也调整为分账模式。新任董事长陈剑峰表示,新华传媒要以现有的两大业务为核心,完善数字平台与实体平台的建设;同时要通过产业链延伸和创新业务形态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以低成本或资本运作手段实现全国性扩张。新华传媒通过了以手持移动阅读终端的硬件作为切入点投资数字发行平台暨阅读器项目的议案。2010年4月29日,新华传媒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易狄欧合资成立上海新华数字阅读传媒公司,推出了自有品牌“亦墨”电子阅读器,正式进军移动手持阅读终端运营领域。着力打造网上数字内容发行平台――“新华e店”,启动与实体书店的全面联动,逐步拓展外部渠道。公司现已完成与110多家出版社全面线上、线下图书发行以及500多家出版社单项合作协议的签订。

新华传媒成为上市公司后,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了公司治理结构,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随着越来越多的经营性资产的注入,业务范围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新华传媒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08年4月,新华传媒正式组建了股份制的管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同时又考虑到各下属独立公司自主运行的需要,新华传媒确定了总部的8大职能:企业战略、财务管理、人力资本、法律事务、绩效考核、投资、信息管理、品牌管理,这是一种偏向战略型的集团管控模式,即对关键人员及财务进行管控。如何发挥集团整体的协同效应,同时又保证众多子公司在各自所属领域颇具优势、充分竞争,是新华传媒面临的一大挑战。

新华传媒的主营业务与经营业绩

新华传媒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报刊经营和广告为主体资产,其主营业务为文化传媒市场运作,目前形成了广告、媒体经营、图书发行、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五大业务板块。

一是广告:公司下属的上海中润解放传媒有限公司是《解放日报》、《新闻晨报》、《申江服务导报》等报刊的广告总商,公司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合资的上海新民传媒有限公司是《新民晚报》、《文汇报》等报刊的广告总商,通过上述两大平台实现了不断整合上海平面广告市场,拓展跨地域、跨媒体的业务。

二是媒体经营:公司拥有《申江服务导报》、《房地产时报》、《人才市场报》、《上海学生英文报》、《i时代报》、《晨刊》等“五报一刊”的独家经营权。

三是图书发行:拥有全资子公司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其中公司所属的新华书店连锁是上海地区唯一使用“新华书店”集体商标的企业,在全市拥有大型书城、中小型新华书店门市等大中小不同类型的直营网点近200家,拥有中小学教材的发行权,今年新获得上海市中专职学校教材的总发行权,图书零售总量占上海零售总量的65%以上。

四是物流配送:所属上海风火龙物流有限公司建立起“投递、信息、销售”三位一体的现代平面媒体直销网络,开创了“发行+物流”的全新配送模式。

五是电子商务等其他业务。

新华传媒主要收入来源于报刊经营、广告和传统发行业务,根据8月27日公布的2010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88亿元,净利润8925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10元,收入略有下滑,综合毛利率基本稳定,主要原因是报纸广告业务下滑,上半年报纸广告及发行业务实现4.62亿元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12.2%,毛利率同比下降1%,进而导致公司的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9%,依赖于投资收益和补贴收入,公司业绩下降幅度为11%。而传统发行业务稳定增长,仍是公司重要盈利来源,上半年图书、音像制品、文化用品销售收入总额增长4.6%至4.69亿元,其中图书销售收入增长7.7%至3.89亿元。新媒体业务正在探索和运营中,对公司业绩贡献甚微。

控股集团向上市公司注入传媒垄断经营资源并展开关联交易,使之成为上市公司利润的重要支撑,新华传媒与母公司之间存在合理的关联交易,根据2010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内新华传媒向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关联交易总金额1,522.88万元。新华传媒前三大股东分别是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上海中润广告有限公司。

注释:

①资料来源:上海新华传媒股份公司网站

②③资料来源:《新华传媒2010年半年度报告》

新媒体运营方案总结篇2

关键词:广告学;市场营销;教学改革

广告在营销活动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高校,经管专业已普遍开设了“广告学”课程,市场营销专业的“广告学”课程正是为配合市场营销知识而设置的。在广告与营销日益融合的趋势下,市场营销专业的“广告学”课程必须明确课程定位,合理设置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偏重理论教学

广告属于市场营销4p中促销(promotion)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市场营销服务,但又独立于市场营销。“广告学”课程也与“营销策划”课程一样,本身是具有实践指向的应用型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从调研、策划、创意到制作上“广告学”都要求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然而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美术基础薄弱和教材、课堂的限制,教师在“广告学”的教学上更偏重于理论知识,轻视广告设计实践,所以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多数学生对于广告设计与运用的能力仍然比较欠缺,难以与营销策划等知识相互配合。另外,广告是引导消费、传递信息、刺激需求、美化生活的一种产业,它的相关课程性质应是能引起学生兴趣、活泼生动的课程。而在“广告学”教学中避免学生参与广告设计实践,则难以使广告学与市场营销的其他专业知识的相互对接与促进。

1.2教师专业背景问题

目前“广告学”的教学主要形成了三大类型:艺术设计类、新闻传播类和市场营销类,这三种类型相关专业的教师在进行“广告学”教学时,风格各不相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在“广告学”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夸大美学艺术的作用,强调广告的创意和美感;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则偏重于广告活动的基本原理、广告行业中的高层次领导者、管理者定位知识,而对营销的关联性知识和能力掌握得较少,且易于忽视广告的策划与设计应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更强调广告的营销效果,推崇广告策划与运作,但在广告的设计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很多教师在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广告学”教学时,没有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片面孤立地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不明白怎样将广告设计与营销策划知识相结合,在策划实践时难以将所学广告学知识进行应用,进而觉得这门课程很难学,导致学生对“广告学”失去学习兴趣。

1.3教学方式问题

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严重。老师单一地讲与学生单一地听,这种单项传播模式居多。1.4考核方式问题在市场营销专业中“广告学”课程主要是以考试试卷为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更偏重于理论知识,违背了“广告学”的互动性与应用性特点,因而难以检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的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

2教学改革

2.1特色教学法研究

本门课程将依托非广告专业的优势,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特点凸显“广告学”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上的实践性、应用性与贯通性。本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总学时为52学时,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课时按3:2的比例进行分配。2.1.1理论教学教学学时:32学时教学目的:随着媒介的融合、网络的广泛应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广告、市场营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本门课程将通过“广告学”的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广告实践的经验和技巧,结合整合营销传播的系统知识,掌握“广告学”基础知识概念、了解广告新媒体、学会撰写广告策划案及不同传播媒介的广告文案,学会广告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从而为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章广告导论了解广告的概念、作用与功能,广告的主要参演者与类型,广告的演变与现状,重点理解广告与整合营销传播的关系。第二章广告是如何奏效的了解作为传播方式的广告是如何起作用的,支撑广告有效性的广告效果是怎样的,广告多面模型“感知、认知、联想、说服、行为、文化与社会”的特征。第三章消费者受众了解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文化、社会、心理与行为因素,如何选择正确的目标受众。第四章广告战略性调查与战略计划学会进行广告战略性调查,了解调查的类型与方法。基本的战略计划决策中,如何进行Swot分析、制订广告目标与广告战略,然后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最后进行广告的预算与评估。第五章媒介计划了解印刷媒介与家外媒介、电波媒介、互动媒介与另类媒介、广告媒介计划与购买的基本概念。第六章广告创意与讯息战略创意是营销策划的灵魂,学会创意的思考,获得创意的基本方法。第七章广告文案撰写了解广告语言,掌握印刷、广播、电视、网络广告文案的撰写方法。并在此章节中,结合实验课程为广告设计作品撰写一份海报广告文案和电视广告文案脚本。第八章广告设计与制作结合实验课程,讲解标志、海报、包装设计的要素与方法;重点讲解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与制作的基本要求和过程;同时,教师选取不同媒介的优秀广告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学会如何借鉴优秀广告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第九章网络新媒介的运用随着媒介的融合、网络的广泛应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广告、市场营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此章节将着重讲解H5、微信、微博、app等新媒介在广告中的运用。第十章广告效果评估了解广告效果评估、文案测试、媒介评估、广告活动与整合营销传播评估的基本概念。2.1.2实验教学教学学时:20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实验教学,使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掌握Vi、海报、包装、广告效果图设计的基本能力,促使学生将广告学理论知识与设计经验相结合,提高营销策划的实践能力。实验一Vi设计结合理论课程中标志设计的草稿作业,教师演示如何将手绘标志的设计草稿通过电脑ai软件绘制成标准标志,进而使用现有素材完成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的设计。学生先完成教师所给的示例图,掌握ai标志绘制基本原理,然后根据教师所给素材完成各自的Vi设计。实验二海报设计结合理论课程中海报文案作业与海报设计的理论方法,教师通过pS软件演示三种字体设计的方法,将图形元素与文字进行组合、排版完成一幅海报设计。学生完成教师演示案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理论课所完成的海报文案在网络上寻找符合海报主题的图形素材,然后独立完成一幅各自选题的海报设计。实验三包装设计结合理论课程,教师演示包装设计的步骤过程,讲解如何在网络上寻找图片资料开启设计灵感,然后通过pS软件将所搜集的有用素材制作成包装设计效果图。学生按教师所给素材完成示例图,并按教师所讲方法完成各自选题的包装设计效果图。实验四广告效果图设计结合三次实验课程所绘的广告设计图,教师通过pS软件演示如何配合广告策划的需要将所设计的广告平面图pS到现实场景,增加广告策划文案的可信度。

2.2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改革

在“广告学”教学中要避免讲授纯理论,要与市场营销专业其他课程的知识相结合。另外,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学习“广告学”是为了服务于营销,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只教授广告设计也是不正确的。在“广告学”教学中常规的以考试试卷为主的考核方式只注重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这样将难以考核学生在此门课程中真正掌握的知识情况,特此在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以“考察”为此课程的考核方式,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给出题目方向———以本省某品牌或产品为广告策划对象,以分组的形式(每组3人),各组自主选择一个策划对象,各组学生需要按阶段完成作业,最终得到一个完整的广告策划案。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阶段作业,通过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进行广告调研,对企业的品牌形象以及所售产品进行分析介绍,了解所要策划对象的现有消费者构成与其目标市场策略,了解企业已有的广告宣传手法。其次,要求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进行竞争对手分析、Swot分析,得出品牌知名度、消费者需求,最后给出结论,提出现存问题与给出合理化建议。作业以报告形式递交,并在完成此阶段作业后,由每组学生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讲解,由其余学生进行评论与建议,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第二阶段作业,在完成以上步骤后,理论课程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阶段根据上次作业得出的数据,学习新的内容,将作业带入到课堂知识中,让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进行目标受众分析与市场细分及定位,进而选择广告策略。同时,教师讲授新媒体广告案例,鼓励学生运用新媒体为传播媒介进行广告策划。在此阶段中,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撰写一个海报广告与一个电视脚本文案,并写明媒介计划与购买说明。此阶段作业需要实验课程进行配合,以便学生能够完成海报设计与新媒介效果图设计。作业以报告形式递交,并选出优秀作品请学生欣赏。第三阶段作业,每组学生根据所选题目搜集所选品牌原有标志并对它进行分析,然后请每个组员各自为企业设计一个新的标志,分别为草稿版和电脑标准版,并写出设计说明,最后完成一套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设计,以个人成果形式在班级进行展览。第四阶段作业,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促销策划,并由小组成员分别独立绘制一个pop手绘海报,并在班级进行展览。最后,四个阶段的作业形成一本完整的广告策划书,把需要实践操作的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巧妙地隐含、穿插在每个“任务”之中,鼓励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搜集大量的广告案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此考核方式以广告策划书为主线,学生分组完成四项报告内容,最终以一份完整的作业报告的形式评定成绩。最终成绩评定为:总成绩=课堂出勤(总分100分,占比30%)+广告策划书(总分100分,占比70%)。

3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特点,本次通过“广告学”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上着重凸显“广告学”与“营销策划”的关系,以丰富优秀的案例、生动的课程实践体验,把整个课程转化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的过程,让学生以分组合作的方式在选定作业中掌握广告策划、广告文案的撰写和广告创意设计的能力,为大学生参加创业、营销策划类的比赛做好技术准备,最终培养学生成为营销策划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安心.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教学改革[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484-497.

[2]杨慧.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市场,2011(9).

新媒体运营方案总结篇3

随着web2.0的原理、技术和服务在电信行业的渗透,电信行业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称为telco2.0。在telco2.0时代,运营商将能够提供数百种服务,把各种应用与来自不同渠道的各类内容结合起来,构成复合服务;在这个世界,潜在的新服务组合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在这种情况下,电信服务供应商如何经济高效地开发和部署新服务的能力对telco2.0时代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作为telco2.0的积极推动者,微软着力于提供实现telco2.0的操作平台、技术、应用和合作伙伴生态系统。近日,《通信产业报》总编辑辛鹏骏与微软公司电信及媒体事业部大中华区高级总监金伯乐就电信2.0时代微软的新战略展开了对话。

新电信时代的生存法则

辛鹏骏: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互联网企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创新,他们正在开创的全新模式被称为web2.0;而电信行业目前也正处于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被称为电信转型,业界也对此有类比于web2.0的提法,叫做telco2.0。请问您认为当前电信企业在转型步入telco2.0的进程中,应该着力于哪方面的变革与创新?

金伯乐:我认为telco2.0时代电信运营商最应该注重的是服务提供模式的创新。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授权的内容,一种是用户提供的内容。其实,对电信运营商来讲,这两种内容本身都并非需要自己真正生产,电信运营商在内容的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起到了组织和整合的作用,因此电信运营商创新的重点是这种产业链组织和整合的模式创新,比如内容渠道的顺畅化和服务提供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国际成功模式的本土化等。

上,从电信运营商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过去电信运营商在提供新服务时,大多只是将既有的服务单元进行不同的打包来实现服务创新。在telco2.0时代,这种传统的打包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电信运营商开始注重创新的增值业务,但现在电信运营商在提供创新型增值服务的时候,墨守于从设计到整体建设,再到测试,最终将服务推出的流程,这个流程周期很长,差不多要一年甚至更久,而这样在无形中就增加了电信运营商的成本与风险。因为当这个服务失败的时候,运营商之前付出的时间与资金等投入就浪费了。目前看来,在走向web2.0的过程中,互联网企业推出新服务的状况速度非常快,效果很好。因此,当前电信企业在转型步入telco2.0的进程中,也应该着力于服务提供模式方面的变革与创新。

辛鹏骏:电信运营商转型步入telco2.0时代,微软在这个过程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金伯乐:微软希望能帮助电信运营商借鉴互联网企业在服务开发模式上的成功经验。微软去年在香港itU大会上,提出了对未来电信运营商发展的愿景telco2.0,实质上就是进一步明确了微软在telco2.0时代希望为电信运营商带来的价值:提升运营商保持收入增长、获取新价值的能力,同时提高电信企业营运的效率。从目前世界主流运营商的运营模式来看,运营商仍旧过多地看重于网络连接所带来的带有基础服务色彩的商业价值,而不可否认这种类似于自来水管线的业务所带来的利润正在逐年缩减,正在朝着完全意义上的公共服务业务演变。因此,电信运营商在2.0时代需要的是丰富的增值业务以及更快、更好提供这些业务的能力。微软的电信及媒体事业部就是本着提供给运营商更多增值业务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的目的,去协助运营商保持他们业务的成长。目前微软的电信及媒体事业部在全球约有7000名左右的员工,主要的客户就是电信运营、娱乐和媒体提供商以及托管运营商。

2.0概念下的行业观

辛鹏骏:web2.0和telco2.0是一对类比的概念,指的是业务模式层面互联网与电信都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事实上在技术层面,alloverip的理念似乎也正在业界如火如荼地展开。请问你怎么看待ip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潜力?

金伯乐:业界都在关注ip技术对传统电信业带来的挑战,但是在火药味儿之外,更灵活、更具开放性、更利于信息交互的ip网所带来的价值或许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电信运营商完全可以投入到这场变革中去,扮演新的领导者。

最近,微软Ceo和Cisco的Ceo进行了交流,我们正在计划推出一些新的战略合作计划,微软和Cisco的这些战略合作计划从某种意义上恰恰意味着软件、互联网技术提供商和电信网络设备制造商正在越来越紧密地结合起来,一个属于ip技术的新信息时代即将来临了。站在今天回顾第一代互联网热潮的诞生我们发现,互联网带来的第一波冲击,从本质上讲,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企业和个人在工作方面进行广域沟通的需求而引发的,而即将上演的第二波冲击的则更是来势汹汹。举个例子,最近我们从Cisco网站上获得了一份调查报告,在报告中Cisco预测,未来的四到五年,ip流量中的大部分将会从互联网个人用户中产生。不久以后互联网的发展将更加形象地阐释第二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即ip业务的繁盛和以个人用户的日常性信息交互需求为中心。

辛鹏骏:电信业界现在常常讨论到融合的概念,不仅是业务的融合,更是技术的融合。这种融合包括了电信与it的融合,通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我们从电信从业者的角度,深刻地感受到融合带来的挑战,感受到互联网自由、开放的理念对电信的影响,你怎样看待这种融合?

金伯乐:我对融合也有很深切的感受。从不同的角度看,其实融合有很多种不同的意义,我认为最本质融合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因为更好地服务用户是一切融合技术的本质。这种基于用户需求的融合趋势是如何产生的呢?事实上我们很容易发现,用户在生活中的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终端在应用,比如pC、手机和电视等等,这些不同的终端,可以统一的定义为用户接收界面,这样就可以引出一个融合的概念,即运营商利用融合的技术理念将内容和应用同时提供给不同的用户接收界面。这样的融合对于用户来讲是非常有用的,它使得用户随时随地在任意终端上都可以享受自己需要的应用;而对于运营商来讲也是非常有利的,运营商通过将不同类型的用户接收界面都纳入自己的网络,牢牢地留住了用户。

微软的电信2.0之道

辛鹏骏:上面谈到的都是对电信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和微软所倡导的相关方法论、概念。那么,具体到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层面,请介绍一下微软如何帮助运营商提高运营效率、提升业务能力?

金伯乐:微软的电信及媒体事业部主要提供四个方面的解决方案来助力电信运营商向telco2.0过渡,提高运营效率、提升业务能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解决方案分别为连接服务框架(ConnectedServicesFramework)、客户服务框架(CustomerCareFramework)、针对增强的Voip服务的解决方案(SolutionforenhancedVoiceoveripServices)、托管信息和协同解决方案(SolutionforHostedmessagingandCollaboration)。

连接服务框架是一种基于服务器的集成软件产品,允许运营商为用户集成、开通和管理融合通信服务,不论用户使用何种网络或设备。它可以简化内容所有者和网络服务供应商合作的方式,为各种消费者提供新鲜的内容。通过连接服务框架,运营商可以降低服务集成的成本和时间,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通过新的服务和内容,创造额外的收入流。

客户服务框架是面向客服中心运营商提供的一种软件解决方案,为客户服务座席提供核心商业系统中的整合数据,比如计费、客户关系管理和订单管理信息。客户服务框架通过web服务与各种核心系统实现互操作,无缝提供后端客户数据给人工座席。该解决方案还通过新的客户互动渠道实现信息整合,包括web聊天、即时信息和电子邮件,客服中心运营商能够以最灵活的方式与客户互动,而不会降低服务水平。

针对增强的Voip服务的解决方案由多种组件组成,包括VoiceapplicationFeatureServer、HostedLiveCommunicationsServer、HostedmicrosoftexchangeServer和HostedwindowsSharepointServices。通过微软针对增强的Voip服务的解决方案,网络服务供应商可以提供集成的语音、电子邮件、状态资讯、即时信息、协作与桌面能力(collaborationanddesktopcapabilities)组成的综合产品,为推出新网络和新服务带来新的价值。

托管信息和协同解决方案是一种托管解决方案,网络服务供应商能够为中小型企业(SmB)提供企业级电子邮件服务、移动设备数据访问、团队网站和在线状态信息。该解决方案使用世界顶级、众人皆知的微软企业产品,比如microsoftexchange、LiveCommunicationsServer和windowsSharepointServices。

辛鹏骏:目前微软的电信行业解决方案在业界的整体应用情况如何?

金伯乐:很多世界领先的电信供应商都已经采用微软的解决方案,包括at&t、北京移动、加拿大贝尔、英国电信、Celcom(malaysia)Berhad、法国电信、日本电信、nawras、orangeSa、澳大利亚primus电信、Qwest国际电信公司、Sprint、软银宽带集团、法国itaLia电信、t-mobile国际和沃达丰集团。他们使用微软的解决方案,提供各种服务和应用。例如,英国电信使用微软的解决方案,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宽带上网和虚拟托管电子邮件打包服务。法国电信则使用微软的解决方案,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语音、视频和数据的综合服务。其他运营商实现的应用包括从wi-Fi接入和内容服务、到信息和会议功能以及激活游戏服务。

沙盒:开放性创生新活力

辛鹏骏:最近业界常有人谈论微软的“连接服务沙盒”在国际电信业界的影响,这个解决方案有哪些特色?对于电信运营商转向telco2.0有什么样的帮助?

金伯乐:连接服务沙盒(ConnectedServiceSandbox)是微软在去年的itU香港电信展上推出的创新型解决方案,它的推出正是为了推动telco2.0时代的业务创新。连接服务沙盒旨在联合独立软件开发商(iSV)、开发人员、系统集成商(Si)、网络设备供应商(nep)和电信服务供应商,共同开发和测试新型通信服务,最终把这些服务推向市场。“沙盒”将鼓励创建“管理型网络组合”,基于这种网络,web服务将与传统电信产品结合在一起,通过软件即服务模型(SaaS)提供几乎适用于所有种类的网络或设备。目前,运营商仍通过单项或服务打包的形式提供各种网络服务,比如语音、视频和数据服务,而通过“沙盒”,运营商就可以向下一代web2.0应用敞开自己的网络,这些应用可以与传统服务结合在一起,创建新的连接服务,为telco2.0奠定基础。“沙盒”对于电信运营商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能促进服务快速开发,并帮助运营商在市场中部署各种新服务,为产业链创造新的机会,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新的选择。

辛鹏骏:目前“沙盒”解决方案实施效果最好的案例在哪里?

金伯乐:实施效果最好的案例在英国电信。英国电信目前在新业务提供方面的整体架构和发展观念上,已经完全采用了Sandbox(沙盒)思想。这个案例的生动之处就在于,也许电信业界很多运营商还在关起门来构思并开发所谓的“杀手级”应用,而在英国电信的平台上面,并没有刻意去找“杀手级”应用。因为英国电信认为,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资金去寻找或自行开发一两个自己想象中的“杀手级”应用,还不如利用“沙盒”思想,把平台做得弹性化、开放化,让产业链合作伙伴们开发的新应用都能够迅速地进入服务提供平台,供用户鉴别。

新媒体运营方案总结篇4

3月的春天,万物复苏,绿意盎然,一切都生机勃勃,广电行业亦如此。2015年广电业内的开年展会CCBn2015即将于3月26―28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本次展会以“融合智能网络畅享数字生活”为主题,充分展示我国广播影视在高质量视听内容、聚合化内容生产、宽带化传输网络、智能化终端服务等方面的最新发展成果,吸引了来自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企业和机构参展。面对如此众多的资讯和产品,我们该去关注哪些呢?什么才能表达当今广电发展特征?哪些才是最热的技术发展前景?我们一起走进CCBn2015找寻答案。

7号馆总局展示厅大变身

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院长邹峰在CCBn2015的新闻会上表示,今年的展会展示主题将会紧紧围绕三个方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智能宽带网络内涵,以超高清为代表的数字视听技术的最新趋势等。

不断革新换代的信息技术加快了广播影视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是中国广播影视行业发展的长远趋势。对此,展会期间7号馆的总局展示厅一改往年的风格,摒弃了众多主题,总局展示厅今年将会主要以“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和“有线无线卫星融合覆盖”两个主题进行充分展示,这两个主题也反映了广电总局在广播影视行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也非常好的支撑了今年CCBn展览会的主题。

4K持续升温

在中国,影视制作已经由高清向4K进发,2015年开年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江苏卫视采用全4K制作新年演唱会了。随着消费者购买的4K电视数量显著增长,这也将导致观众对4K内容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广电业对4K设备的关注点会持续升温,4K制作会越来越多,4K技术在新一代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今年的CCBn,4K已经成为众多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索尼、松下、新奥特乃至捷成世纪等厂家都会有4K相关产品展出,从4K现场制作、节目制作端到端解决方案(从采集到存储、监看),到多种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目前来看,4K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云计算和大数据

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带来了媒体格局的重大调整,也给广电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达4.39亿,占网民的近七成,用户规模、市场规模等都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在新的形势下,广播电视行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推动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推动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就是要积极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大力倡导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内容传播的有效性和感染力,不断提升传统内容资源的附加值,提升广播电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实现传统广电媒体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互动。

众多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的信息支撑平台,云计算与大数据关系到整个广电行业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今年展会会有意外的惊喜事件发生吗?

lp化技术

传统的视频编播系统已无法适应当前迅猛发展的多平台制作、分发需求,而ip网络能够根据不同业务特点灵活配置网络、快速部署,高效地传输信号,全球广电市场倾向于基于ip的基础架构变革。安达斯将全面配合电视台面对传统广电转型挑战,针对广电热点技术陆续的在推出这些新技术新应用的相关产品。安达斯集团已向江苏和重庆台销售了基于eVeRtZip的总控播出系统,开创了广电迈向云、大数据及全面互联网技术的先河。

2015年视频、移动和因特网融合使通讯行业到达一个转折点,毅美在收购RGBnetworks公司之后对ip、软件、云和多屏的技术发展方面如虎添翼,采用ip、基于云、软件定义的网络的工作流程带来业务增长和盈利,会是一个发展方向。

逛展会的同时也要思考: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广电该怎样去融合新媒体和层出不穷的新互动形式?社交媒体的大数据能否与电视联姻共繁荣?或许,答案就在展会当中。

索尼大规模展出其4K转播车、产品及多种4K节目制作系统解决方案

以“超越界限定义未来(4KforHD,4Kfor4K,4Kforall)”为主题,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集中4K优势阵容,携4K全线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于3月26日―28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参展CCBn。在中国,影视制作已经由高清向4K进发,索尼正在努力协助广大用户实现4K在高清、4K和不同层次的更多应用,充分挖掘4K技术的更多潜能。此次展示中,4K现场制作、节目制作端到端解决方案(从采集到存储、监看)、及多种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成为展示重点,诠释了索尼在4K全产业链方面所独具的优势。

索尼户外展区展出了索尼为中国用户建造的首辆4K电视转播车江苏广播电视总台4K电视转播车,这也是国内首个具备4K/高清同播能力的现场制作系统,为4K乃至超高清技术在国内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设计案例和工作平台,将引领国内下一代转播车的发展方向。户外展区还展出了0840普及型转播车,它于2014年8月的BiRtV上首次亮相,并于2014年下半年进行了全国巡展。

索尼住室内展ix重点展示的产品包括:

30英寸4KoLeD主控监视器BVm-X300,这款新型监视器继承了tRimaSteReLoLeD监视器的诸多强大性能,包括无以伦比的黑色性能、色彩还原、快速像素响应,以及业内领先的宽视角性能等等。BVm-X300上进行了高动态范围演示(HDR),为观众带来更直观的感受。

针对广电领域用户推出的全新的无线实时传输系统livestreaming,采用独有的QoS技术,可以保证在较少的延时下提供更稳定可靠的图像质量,使得前端摄像机实时采集的新闻节目通过4GLte无线网络以更及时、更便捷的方式传输至电视台进行播出。

继2014年下半年在全球市场推出以后,pXw-X280将于CCBn期间首次在中国的大型行业展会上展出。pXw-X280是索尼著名的l/2英寸手持式摄像机的第四代产品。它搭载优化的三片l/2英寸全高清exmorCmoS成像器,灵敏度达到惊人的F13(1080/50i),广播级专业镜头光圈具有物理止点,是XDCam家族中手持机的核心产品。

本次展会还首次正式展示了4K播放器pmw-pZl。pmwpZ1具备单个SxS卡槽,支持XaVCHD/4K格式的回放,可从3G-SDi*4和HDmi2.0接口输出4K。该产品将于2015年春供货。

pmw-F55作为在影视剧制作市场上已被广泛接受的产品,在此次CCBn上得以重点展示。索尼陆续推出的pmw-F55/F5的新附件,包括苹果appleproRes格式升级、F5升级成F55、F5升级4K记录格式、enG肩扛式套件等,使得F55/F5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凭借pmw-F554K数字电影摄影机和pwS-44004K多通道视音频服务器在4K及HD下的各种特殊画面的优质表现,索尼展示了“UltraBox”l特种4K/HDeFp模块为核心的设备系统解决方案,为用户带来了世界最前沿4K摄录体验。

为教育用户量身定做的行业解决方案,包括w-eFp全无线高清移动节目制作系统、VpBoX多视窗演示系统、以及结合了索尼多系列产品的多功能报告厅系统。

高性价比的普及性4K解决方案,包括首款搭载了4KSuper35CmoS成像器、具备高质量422采样、10比特4K机内录制格式,并能实现连续180FpS超高速拍摄的XDCam摄影机pXw-FS7,以及主打出色的高感光性能和专业动态影像录制格式的全画幅微单摄影机。-a7s专业套装,都将在本次CCBn上得以重点展示。

CCBn2015新奥特隆重展示云平台解决方案等系列产品

在新奥特展台您将看到新奥特云平台解决方案等系列产品,如:腾云媒体服务云平台、腾云新闻共享平台、腾云融合生产平台、onaiR全媒体云平台、CreaStuclio多通道采编播一体化云端解决方案、媒体运营专属云平台。

演播室图文解决方案,如:演播室图文解决方案、4K在线图文包装系统支持超高清4K播出的图文系统、alomp高标清同播系统、天目三维气象节目制播系统、mariana.VS.pRo是在虚拟演播室。

互联网产品展示区,如:美摄、易视现场直播服务、炫影视频服务(云视)、海米科技等。

onaiR全媒体云平台:onaiR本次展示的重点集中在paSS平台演示、智讯内容汇聚服务、极光采集收录服务、无忧云播出服务、捷迅网络电视台、炫云微电视。

CreaStudio多通道采编播一体化云端解决方案:重点将体现出多通道采编一体化系统对综艺娱乐类节目带来的优势,以及和onaiR的完美结合。以CS为主结合云端onaiR,展现综艺节目从现场多讯道录制、现场多机位编辑、多通道播出、低码率素材上云,手机app在线编辑,分享到互联网等,同时对制作完成的节目文件进行媒体管理,互联网审片、媒体归档、等功能的展示。

媒体运营专属云平台:以营造智慧客厅的理念,展示媒体运营专属云平台服务。为各大内容提供商及内容运营商架起内容运营与各大运营商之间的桥梁。可以提供智能处理与分发服务、微创新开发服务、媒体大数据服务。同时依托为运营商提品或业务,与各大运营商进行合作运营,不断进行运营模式创新、复制及推广。同时展示3D/4K、大数据系统、亲友圈、多屏看等产品。

演播室图文解决方案:重点展示全新演播室4K图文包装系统、在线包装点评系统、高清标同播系统、全新一代虚拟演播室系统(mariana.VS.pRo)以及天目三维图文系统。

4K在线图文包装系统支持超高清4K播出的图文系统:系统具备al0、5D系统的所有功能,可在4K超高清基础上实现各种类型字幕的播出要求;支持Levela、LevelB输出标准,可与目前主流切换台进行无缝图文混叠;搭载高质量高速的核心渲染引擎;系统推出后出色完成了国内第一台4K演唱会《江苏卫视2015年新年演唱会》4K版本的录制工作,系统在录制整个过程表现出色。

同时展出的还有:alomp高标清同播系统;天目三维气象节目制播系统;mariana.VS.pRo是在虚拟演播室。

毅美将在CCBn2015主推软件定义的网络

在CCBn,毅美(imagineCommunications)与合作伙伴北京万博信普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展位#3102)和北京世纪睿科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展位#2204)将展示下一代广电架构:软件定义网络(SDn)。还将重点展示广电机构无需大规模更换现有的硬件,就可利用SDn。不久的将来,向SDn的过渡将是广电行业的工作焦点。

毅美中国区总监许志雄表示,在电视还必须依靠专门硬件的同时,it行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许多制造商可提供企业级交换机,如思科、Juniper和Brocade,而且它们全都可有效合作。现在的问题是,广电如何从传统架构转向软件定义的网络。所有广电机构都有已安装的传统矩阵,并且围绕矩阵切换台构建其业务。

毅美的解决方案是允许以广电机构自选的步伐,从SDi过渡到ip。在过渡期间,我们在控制层提供了解决方案,在操作上简化了两种技术并存的复杂性:无论切换SDi或ip信号,均执行同样的操作。

magellanSDnorchestrator就是支持以上方案的技术。它提供了针对任何混合网络的控制层,可控制来自任何供应商的以数据为中心的以太网交换机和广电SDi矩阵。操作员可以看到和以前完全一样的控制面板,而无需知道按钮按下的实际路由情况。自动化工作流程和以前一样,发出相同的命令,因magellan确定最佳的路由,实现了设定的要求。

这一技术使得广电机构可以开始构建软件定义的网络。在管理层面具有整个网络的完全可视性,便于监控。视频和音频信号的性能不变,可预测性、可靠性和同步水平也未变。

广电机构可以先从一个或两个ip设备着手,并逐步转向端到端的ip基础设施。采用magellan不会有操作更改,除了实现那些之前未能实现的操作,转换为更高效率的工作方式。无需强制的再培训或引入替代办法。

mageUanSDnorchestrator是毅美multiServiceSDn架构更广泛倡议的一部分。它为广电运营商采用软件定义的网络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在it的其他领域,包括电信,SDn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它允许用商用现货(CotS)的it硬件,如刀片服务器和处理设备,以及以太网交换机,建立大系统。

设备使用和相互连接的方式不再固定。例如,在广电中,无需专用设备去针对特定任务。在传统架构中,图形发生器一天可能只用一小时,效率很低;而在SDn中,当有来自中央池的请求时,该功能将通过分配处理资源来提供,并在该功能不需要的时候,将释放这些资源来执行其它任务,例如转码。

magellanSDnorchestrator提供控制层、建模和网络中的带宽管理,并负责分配处理器资源供自动播出、信号处理、多画面,以及主控制面板和所有组成广电基础设施的其他元素。

在CCBn我们将展示两个主要的内容。首先,迁移到SDn架构会带来的巨大好处,二是如何使过渡平滑无缝。

大部分机构都在SDi上进行大规模投资,在未来数年,它仍将非常重要,magellanSDnorchestrator通过SDi设备和ip设备协同工作,在战略上使用这两种系统之间的网关接口,使得混合网络切实可行。其结果将使广电无缝过渡到未来。

安达斯传统的视音频技术及新媒体创新解决方案

CCBn2015,安达斯全面展示全ip网络架构;超高清4K技术在新一代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基于云架构和大数据的应用,多屏融合互动等趋势。广电行业由传统架构向ip架构的过渡。发展在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的ip技术,从传统的播出向基于融媒体的播出、分发平台发展。4K将成为主流,云将成为工作流程中的一部分。

安达斯将全面配合电视台面对传统广电转型挑战,目前公司正关注广电热点技术,合作的厂商也陆续的在推出这些新技术新应用的相关产品。安达斯集团已向江苏和重庆台销售了基于eVeRtZip的总控播出系统,开创了广电迈向云、大数据及全面互联网技术的先河。

联汇科技“腾云”之势盛装亮相CCBn2015

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15)即将在三月拉开帷幕。本届CCBn上,联汇科技将携手联想集团亮相18301展台,其中联汇科技与联想集团倾力打造的airLink广播业务云平台将闪亮登场,为云广播业务新型平台的快速建立提供了最为全面可靠的解决方案。

airLink广播业务云平台利用虚拟化云计算技术,实现了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资源虚拟化,构建了广播电台的iaaS、paaS基础平台。airLink平台利用虚拟化技术构建了服务器资源池,多个业务系统间可共享计算资源,同时云平台可以跨数台互连的物理机和存储设备进行快速扩展,具有强大的扩展性,按需在线扩展和分配应用服务器。airLink平台配套airlinkLim监控系统,可集中监控和管理所有云服务器的工作状态,形成一体化云服务器监控系统。

l小时新业务服务系统l小时可以准备到位

1分钟存储系统1分钟扩容

新媒体运营方案总结篇5

本刊讯(记者卢剑锋)2月28日,由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第一部中国视听新媒体蓝皮书――《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会在京举行。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主编庞井君,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清华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上海广播电视台百视通公司总经理李怀宇,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瞿海滨等出席会并发言。

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实为会议发来贺信,对第一部中国视听新媒体蓝皮书作出了高度评价。赵实认为,该书既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又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学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探究了视听新媒体发展的基本规律,对行业发展和学术研究具有参考和指导价值;并且注重信息公开,突出了政策导向和管理取向,对于推进视听新媒体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赵实指出,这部蓝皮书是全社会、全世界了解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的主要窗口,是开展业务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政府实施管理的有力抓手。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全面展示了近年来中国视听新媒体的发展成果,分析发展路径,展望发展前景,为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持。据庞井君介绍,该报告在结构上采用总报告、行业分报告、个案和专家视点的体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总报告从宏观层面分析总结了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发展历程、政策法规与管理状况、技术应用与创新水平,介绍了国外视听新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行业分报告总结了各类视听新媒体新业务的发展现状、特点及趋势。个案研究选取典型视听新媒体运营机构,“解剖麻雀”,总结经验,探讨启示。专家视点邀请权威专家、业界精英从不同视角阐释对视听新媒体的见解。报告还采取附录的形式,回顾了1993年以来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的大事要事,介绍了国外一大批知名视听新媒体运营机构与平台的发展情况,界定和解释了150个英文缩略词的中文涵义。

庞井君预测,随着《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的落实,以及宽带网络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的政策环境将更加完善、网络环境将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将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视听新媒体行业将步入高速发展期。他认为,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时代进程中,视听新媒体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凸显,必将在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

新媒体运营方案总结篇6

作为中国互联网营销实践的先行者,腾讯率先对迅速变化的营销环境做出应对。腾讯公司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指出,开放、精品和灵活是腾讯未来几年的发展关键词,无论是平台产品还是营销策略,都将围绕“精细化运营”发展。

2012年,在他的带领下,拥有明晰发展方向的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omG),更是以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赢得了在媒体影响力打造、在线广告收入提升及平台产品突破创新等方面的全盘大丰收。

三大媒体产品融会贯通,引领传统门户变革

与以往不同,用户的习惯早已被技术变革所驱动,在线媒体的核心价值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坚持打造“一切以用户价值为归依”的精细化产品,引领更加正面的媒体生态环境的指导原则下,2012年腾讯网、腾讯微博、腾讯视频三大媒体平台都实现了“从规模到精品”的自我突破,为用户提供极致的媒体体验。尤其是跨平台产品的融会贯通,使广告投放与内容结合的更加紧密,更大程度的发挥了个人化、社交化、无线化的整合营销效应,赢得了KFC、联合利华、卡夫、intel、联想、三九等众多大牌广告主的青睐。

2012年7月,腾讯网正式推出了2003年上线以来的第三次重大改版,不仅对首页、科技、财经等重要频道做出全新调整,更将门户、视频、微博各自的平台进行了深度的信息整合,着力打造一个聚合微博社交属性、腾讯视频可视化效果的全新门户形态。目前,腾讯网月度覆盖用户已达6亿,“新一代腾讯网”一经上线即刻获得80%的好评。

截止2012年底,腾讯微博注册账户数已达到5.4亿,日均活跃用户数超1亿,成为目前国内最具号召力和影响力的社交媒体生态圈之一。在用户量领先的基础上,腾讯在微博及周边产品的研发推广上充分创造全新体验,陆续推出的吹一吹、微频道、阅读计数等新功能,将最趣味便捷的沟通智慧毫无保留地呈献给数以亿计的听众。通过数据引流,腾讯微博与QQ、微信、QQ音乐、QQ空间、腾讯视频、腾讯网等超过16个热门产品全面打通,便于用户进行快速分享和多方展示,大大增加微博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传播。

不仅如此,重整上线之后的腾讯视频,采取“弯道超车”的非常规策略,稳定形成了其覆盖第一、成长第一、专业第一的行业地位。作为拥有媒体属性和专业性、全覆盖的综合网络视频平台,腾讯视频通过奥运会、欧洲杯、钓鱼岛等一系列大事件、大制作的精细化运营,全力塑造了新闻资讯、体育赛事、综艺娱乐等各类专业化的精品内容。

在原创战略和大剧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下,腾讯视频依托腾讯大社交化平台进行的无缝式、多维立体化整合推广,在为广大网民奉献最有价值内容的同时,也为广告主们创造出丰厚的营销价值。腾讯视频独家出品的系列访谈节目《爱呀,幸福男女》继上一季的成功,再次获得商业品牌的青睐,华润三九(000999,股吧)不仅独家冠名该节目,还与腾讯视频共同策划“幸福圆梦”活动。

普适性方法论升级,倡导在线营销主流意识

除了在媒体平台及产品的大变革之外,从经典营销思维中诞生的腾讯智慧也在2012年升级到minD3.0,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而变化,从指导原则发展到媒体解决方案,形成了一个丰富的生态体系。

腾讯全国策划中心总经理翁诗雅表示,升级后的minD3.0体系,从可衡量的效果、互动式的体验、精确化的导航、差异化的定位四个角度为数字营销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强调“人脉”在营销中的价值,并通过重大数据收集、挖掘和反向作用完成对广告主在品牌曝光、互动参与及营销实效等多维需求满足上的价值匹配,提供更精准更有创意的营销解决方案。

在此领先方法论的指导下,腾讯携手知名品牌广告主共同创作的精彩案例,横扫2012年中国国际广告节全场40项大奖,成为互联网媒体最大的赢家。尤其是英特尔与腾讯微博联手打造的《世界没有陌生人》,充分发挥了微博平台的聚众效应,借助腾讯平台上强大的关系链力量,并以其具有社会深度的营销事件策划,获得了良好的品牌推广效果和社会反响,喜获广告节评选中的“双料”金奖。

广告收入遥遥领先,尽显中国在线营销领域王者风范

腾讯以用户体验和广告主收益为核心的双赢价值标准,为广告主带来高投资回报的同时,也为腾讯领跑互联网在线营销界奠定基础。据财报显示,腾讯从2012年第二季度开始广告业绩跃居行业第一,并实现全年持续领跑,成为第一大在线营销平台。

业内专家分析,腾讯财报的持续增长与行业领先,主要得益于其在伦敦奥运等大事件成功运营对品牌展示广告收入的正面拉动、腾讯视频业务的强势崛起,以及广告主在社交网络上的效果广告投放增多。

伴随腾讯网完成大数据时代的门户变革,腾讯正式开放社会化营销平台,实现腾讯社会化变革战略的有效落地实施。不断创新的社会化广告产品,充分发挥腾讯平台“人脉关系”的强大社交引力,进一步拓展了广告位资源,拉升品牌展示广告的显性成长。

新媒体运营方案总结篇7

[摘要]:

本文分别从媒体管理体制产业化变革的政策进程与实践推进、电视资本运营的理论探索、电视产业集团化浪潮的问题反思等三个方面,对中国近十年来的广电体制改革进行了回顾与总结;认为无论对于管理者、实践者,还是理论学家,迄今为止并未就电视产业化进程的理论进路与资本经营,达成统一、明确的认知;今天的中国广电产业体制改革在诸多矛盾问题的交织与困扰中,已经进入到了产业体制改革的“冷冻时期”。

一、电视管理体制产业化变革的政策推进与实践回顾

2000年前后,中国电视产业在经历了行政事业管理和事业/企业双轨制管理两个发展阶段的徘徊与渐进过程之后,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指向和实践运行都步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即国办[1999]82号文件),从行业结构上引导并促进有线网与无线台进行合并,并在具体的操作实践层面,明确提出了广电媒体应该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指导原则。这个文件的出台为后来电视运营的产业化变革和电视媒体内部管理机制的产业转型提供了切入的契机,因此也被业界人士和行业专家认为是政府广电管理高层锐意进取,改革原有广电系统零散化分割格局、促进新一轮体制变更的纲领性文件。

与此同时,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现代传播》、《电视研究》等为代表的电视专业期刊,也集中刊发了一批旨在探索广电管理体制产业化变革的理论文章,在学术层面上推动着广电体制产业化变革的实践进程与观念深化。从1999年到2000年,周鸿铎的《对广播电视产业化、集团化的认识和采取的经营策略》(《视听纵横》1999年第2期)、《广播电视产业化、集团化道路的实践和理论依据》(《现代传播》1999年第5期),高福安的《关于我国媒体经营的类型与研究》(《现代传播》1999年第5期)、《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经营管理思路》(《现代传播》1999年第6期),郭荣生的《电视经济:一条快速发展的路》(《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年第1期)、龙佑云的《谈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和即将到来的产业格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年第2期)、梁和的《产业化经营是电视业发展的趋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年第5期)、朱建飞的《产业经营:中国电视跨世纪的抉择》(《电视研究》2000年第1期)、尧风的《电视产业经营的必然性与相关条件》(《电视研究》2002年第2期)等文章先后刊出。这些评论者以观察员、理论家和实践者的身份借助学术论文化的表达方式,在广电管理行业政策产业化变革呼之欲出的关键年份,向媒体实践领域也向广电政府管理层表达着自己的话语诉求和问题意识。

2000年11月17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化发展试行工作的原则意见》(即广发办[2000]284号文件),明确了在保持宣传任务为中心不变的前提下,组建集多媒体、多渠道、多品种、多层性、多功能于一身的广电传媒集团的行业发展指导方针。同年底,全国第一家省级广播影视集团湖南电广传媒集团成立。第二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即中办发[2001]17号文件),正式明确了积极推进传媒集团化改革,组建大型新闻传媒集团的目标,并对组建广电集团的原则、体制、融资、运营目的等进行了全面明确地界定,该文件因而成为助推中国电视产业集团建设的里程碑。同年,国家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广播影视集团化改革的实施细则(试行)》(广发办字[2001]1452号文件),对广电集团的管理结构与运作制度、宣传任务与企业创收等方面进行了细则指导。

在此前后,随着中共中央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文化产业和其体制改革作为重点内容,在两次会议形成的决议报告及相关文件中被多次提及。“完善文化主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事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第一次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宏观层面上受到关注。200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即中办发[2003]21号文件),更进一步地对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在21号文件的指导方针下,国家广电总局制定并了《广播影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的相关文件,审核批复了浙江广电集团、山东广电总台、南京广电集团、厦门电视台、深圳电视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长春电影集团公司等7家试点单位的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审核批复了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和峨眉电影集团组建方案,将广电行业的集团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

在中央战略决策导引、业界实践探索和理论界观点争鸣三者的合力推动下,2003年12月,国家广电总局公布了《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分别从当前广播影视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发展广播影视产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发展广播影视产业的相关措施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广播影视业改革与建设的产业思路。这也是国家广电管理系统高层对中国电视行业的产业化变革,所进行的第一次详细全面地阐述。《意见》分析了中国电视业目前的发展现状:电视台电台1900多座,电视节目2000多套,节目制作机构近900家,年产剧作1000多部10000余集,系统收入514亿元人民币;并进而指出,从1982年到现在,我国的电视媒体已基本实现了从依靠财政拨款生存到自收自支、自我营生的历史性转变。在《意见》中,“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广播影视产业的特性和规律,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依法管理为保障,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产业化指导思想被明确提出。[1]围绕这一指导思想,电视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基本思路和重点内容及相关措施得到逐一阐释,这一文件的出台,也标志着我国电视产业发展思路和政策导向的最终明确。

二、电视资本运营的理论探索与争鸣

电视产业化发展政策的明朗和实践探索进程的加快,带动着电视资本运营理论研究的持续升温。1999年11月,《光明日报》在第五版“文化风云”栏目发表了刘志远的文章《影视资本市场亟待发展和规范》。在这篇篇幅不长的短论中,作者指出影视业作为“新兴产业”、“黄金产业”、“朝阳产业”,虽然发展潜力巨大,却由于资本市场发育不良、产品交易市场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其发展状况难以令人满意。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分别从“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发展我国影视业”、“发育资本市场,建立影视产业投资基金”、“完善影视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创造一流产品”、“组建影视产业集团,提高国际竞争力”等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中国影视业资本运营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其中所提到的“缺乏市场经济意识”、“行政干预、封闭式运作”等,看法尖锐而又切中肯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影视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本市场运营现状。文中所提倡的“形成产业规模”、“实行制作与播出分离”、“利用资本市场,合理配置影视产业资源,并通过有效地融资手段来推动中国影视业发展”、“充分发展人才的积极性”、“以资本为纽带,实行强强联合,组成强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影视产业集团”等[2],都成为了以后电视产业改革和资本运营理论研究的重点方向与问题所在。

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广电集团化呼声的升高,电视资本运营的理论研究也迅速呈现出了深化、细化的发展趋势,并开始由单纯的理论研讨向实践运营层面过渡。该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在第3期上刊发了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的文章《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在文中,作为业界精英和代表人物的赵化勇,针对中央电视台的当下运营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鲜明提出了“大力推进频道专业化进程”、“进行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分离的改革尝试”、“全面推进成本核算工作”、“推进建立以全员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管理机制”、“加快建立‘第二经济支柱’(广告为第一支柱)”[3]的运营理念和整体变革策略。相比较之下,此处的电视资本运营实际已经扩及到了电视产业运营的方方面面,而不再仅仅只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资金”概念。由于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的标杆作用和示范效果,它在电视资本经营理念上所提出的变革主张,也无疑地成为了全国各地方电视媒体效法的对象。

在同一期杂志上,还刊发了山东胶州广播电视局王政林、周建明的文章《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初步实践》,对电视媒体优化资源配置、推行集约化经营和引入竞争机制、改变用人制度、调整原有局台机构设置、实行制片人制度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述。[4]此后,刘占华《开拓广播电视节目资料管理的新思路》(《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第5期)、林涛《从资本整合到资本运营——关于广电集团化的一点思考》(《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年第3期)、卜彦《电视产业金融资本的运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年第12期)、王刚健《成本预算与成本经营——电视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9期)等一批文章先后发表。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出发,推进并深化了电视产业运营中资本经营的研究工作。

其中,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李岚的文章《广电产业集团运营效率评估理论探讨》,结合广电行业2000年以来集团化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对电视媒体资本运营现状和其效益评估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反思与构建。[5]这篇文章提出,应该从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行有限财产责任、建立保障各方利益的分配机制等几个方面,对现有集团管理运营制度进行制度创新。在广电集团内部运作机制的效率评估上,她主张从经营模式及其运作、支出结构及其运作、收入预期及其运作等三个方面着手,进行严格评估。这一观点,是对2000年以来广电集团化浪潮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广电产业改革由速度型向稳健型转轨的恳切理论建议。文章还从产业链打造的角度,考量了中国广电集团市场价值的评价体系建设现状,并将电视媒体品牌的无形资产纳入到了评估体系的范围中来。这篇文章是中国电视产业化发展初期,就资本运营和体制监管进行深度剖析的,极富创设性的理论探索论文之一。

在电视产业进行资本运行理论探索的过程中,民营公司的出现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105号文件,在第10条中明确规定了以下内容:“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以股份制、民营等形式,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发行、会展、中介服务等文化企业,并享受同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6]。次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在第五条中明确肯定了社会组织和企事业机构可以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或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7]随着民营电视在产业格局中合法地位的正式确立,民营电视资本运营也成为整个产业理论研究中的受人关注的焦点内容之一,《中国民营电视公司现状报告》(李幸、汪继芳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解析中国民营电视》(陆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中国民营影视发展研究》(耿蕊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等专门以民营电视产业运营为研究对象的一批著作也随之问世。这些著作一方面应和着星美传媒、太合影视、浙江影视集团、贵州金天地广告节目有限公司等民营公司的快速发展情势,一方面也扣合着中国电视管理体制改革制作/播出分离浪潮的推进,在整体上促生了产业理念研讨多元化发展局面的形成。

这一时期,较早介入媒介资本运营研究领域的周鸿铎也先后出版了《传媒产业资本运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出版)、《传媒经济导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出版)、《媒介产业制度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出版)等著作,对包括电视在内的中国媒介资本运营进行了系统化地研究。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推出了黎斌编著的《中国电视业资本运营系统分析》,该书在继承原有电视媒体资本运营理念的基础上,首次将系统模型、耗损结构、产业经济学框架引入到了中国电视传媒产业改革的理论研究中来。在对中国电视现状进行具体评估的基础上,《中国电视业资本运营系统分析》不但揭示了中国电视资本运营系统的演进特征,而且还进一步提出了中国电视传媒资本运营的整体推进、价值集成和风险控制等对策建议。

2006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传媒资本运营》(谢耘耕著)则第一次对包括电视在内的中国传媒资本运营的现状和未来提出了相对完整的框架。作者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国际传媒资本运作的经验,对我国传媒的资本运营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分别就传媒资本运营的发展、传媒融资、传媒并购与反并购、并购后的整合、传媒收缩战略、传媒无形资本运营等方面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同时期的媒介资本管理著作中,具有着开拓性意义。次年7月,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台长李晓枫主编出版了《中国电视传媒资源整合》一书。围绕“传媒资本运营”这一重点主题,全书从理论框架、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等视角出发,对我国电视业广播电视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并在“电视传媒资本运营”的理论构建、国外传媒经验借鉴和国内电视业的资源整合等层面提出了富有启发性和重要借鉴意义的理论建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体多元”产业格局及其经营思想的提出。围绕这两个问题,编者阐述了以播控环节为中心,向电信行业、图书及杂志市场寻求合作的综合化电视产业经营思路,并着意强调在在现有语境下推行“国资为体、资本多元”,“公益为本、经营为用”[8]运营理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较高的理论层次上总结了七年来中国电视资本运营和理论探索所取得的发展与进步。此外,这一时期涉及电视资本运营的理论著作还有曹鹏/王小伟主编的《媒介资本市场透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出版)、赵曙光/耿强合著的《媒介资本市场——应用导向的分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严三九/黄飞珏著《媒介管理学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赵曙光/张志安著《媒介资本市场案例分析》(华夏出版社2004年出版)等。这些著作也都在不同维度和不同层面,或专门论述或顺带提及,探讨了电视产业资本经营中的相关问题。

三、电视产业集团化浪潮与体制改革的理论反思

在电视资本运营的探讨中,2001年4月,中国证监会了新版《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在该文件的上市公司名册中,传播与文化产业被定为13个基本门类之一。隶属于这一门类的音像、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艺术、信息传播业等5个大类,都被视为可以上市经营的各二级产业门类而名列其中。这个分类的出台,向中国广播电视业传递了三个重要信息:一是明确承认广播电影电视是一个经济产业门类,二是明确宣示了广播电影电视业可以上市经营,三是已经上市的广播电影电视电视可以放心大胆地经营。[9]其实这个文件的出台,和当时中央两办相关文件的精神是存在某些冲突之处的,一是在对待国外资金的态度上,二是在对待上市问题的态度上。这两个问题所反应出的,实际上也是广电行业推行集团化,实行产业改革后最终属性的判断问题,也即是“企业”还是“事业“的问题。其实,从1999年6月,全国第一家广播电视集团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成立算起,这个问题就一直是隐藏在产业化和集团化浪潮之后的软肋所在。这个问题或明或暗地始终制约着广播电视产业集团化的推进,也是向制约广电集团化更高层级和更稳健姿态发展的最大难题。同时,它也也是困扰研究者和批评者的最大问题和理论探讨的症结所在。

新媒体运营方案总结篇8

对于大部分比较大的品牌来说,也许是因为传统和习惯,通常都会找专业的公司来负责营销推广的业务。再加之社会化媒体日新月异变化太快,即使是将社会化在公司内部推行比较快的品牌也会找个外援来一起推进这个事情,毕竟公司们专注在这个事儿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内部建立了socialmedia部门,但内部的投入也不会太多,基本就是几人小team来跟公司合作,投入再多些的可能还会买套分析管理工具,监测效果,内部协作等。外部的投入是大头儿,也是众多品牌比较纠结的问题。几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个事情。

现在的社会化营销费用不比两年前,就只是微博管理的费用。目前,想做好一个品牌的社会化,代运营服务、做活动做战役、数据分析、管理咨询、产品技术支持等等,每一项都伴随着不菲的支出,想理出头绪,做出取舍,必须对这个行业做一个充分的了解。而这其中最为重要、也是花销最大的关键点,就是对运营服务公司的选择。品牌的社会化是个慢功夫,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多数品牌都会和自己所选择的运营服务公司携手共进,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总得来看,目前行业内主要的专业服务公司可以分为四类:

1,老牌广告公司开辟的社会化新业务:以4a及公关公司为主,代表就是奥美或者蓝色光标,传统意义上的正规军,有底蕴、有历史、有实力。这类公司的主要优势在于方案能力、创意能力和传统媒体资源丰富。但其实也存在比较大的风险:1、价格昂贵(甚至按小时计费),买来一份漂亮的方案,但最终是甩单出去给一个十几人的小团队做执行。据说靠4a存活的小公司不在少数;2、服务单一,没有技术和数据能力。如果你想做个app、做个数据监测那就还得找其他公司。总得来说还是脱离不了传统公关的路子,微博运营以消息为主,互动不足。

2,新兴的专业营销服务公司:即社会化媒体营销公司,其实就现在来看,这部分公司的数量也不少了,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最近新浪微博也在做服务商平台,聚集了不少这类型的公司,但规模比较大和有实力的也不算多。与传统的4a公司相比,这些专注在社会化营销领域的公司实力有可能会更强,通常他们姿态也比较低而且比较认真和专注。从去年到今年来看,部分公司在技术方面也不断投入,开发工具、开发app等。这一点也是我个人比较看好的。前两年总觉得国外的案例好,然后发现精彩的案例总是有技术的支撑,苦于国内这方面的能力还欠缺太多。但现在发现越来越多国内的品牌在通过技术产品做营销的创新,当然我自己也是勇于尝试的先行者。

3,草根大号公司:草根大号也是火及一时啊,做活动时还真少不了他们。但水分也太大,效果无法评估,漫天要价,公司报过来的价格都要几千发一条…现在出现了微任务和微博易,这个市场应该还是会规范一些。如果可以去很好的评估这些KoL的价值并且价格合理,这一力量还是不可缺少的,毕竟微博上传播的形式有限。

4,卖培训的公司:尝试去听过一些所谓专家的授课,但这些专家通常都是缺少实践。我一直也相信社会化营销是门实践学科,想了解最新的趋势、动态、方法,不如找家好点儿的公司定期workshop一下。

总得来看,从几千块到几十万甚至百万,任何价位都能寻觅到社会化营销的服务商,据说仅在广州,就有大大小小数百家公司,这里就会有问题了,为什么价格的差异会如此巨大?这背后对效果的影响又是怎样的?要解答这些问题,必须先明确你要在社会化媒体上做哪些事儿,就大致会知道支出都有哪几类了。

一、基础运营费用:这部分花费无法避免,毕竟社会化媒体运营是一项长期工作。但运营的好坏也是差别挺大的。要想日常内容质量不错,时常有些亮点,节假日有个创意活动,基本就得5-8人团队了,正规团队的分工还是比较明确地:想创意搞活动,写内容提方案,互动聆听,数据报告,都需要人来完成。所以有时间还是可以跟你的商团队一起吃个饭,去公司看看,别最后方案里告诉你8人团队服务你,最后公司就20个人…还是要跟服务商共同学习和进步的,也好对其有绝对的控制力。

二、Campaign和app的费用。这是浮动比较大的一部分支出,无论从投入还是效果评估上来看,同一个项目在不同乙方的提案里报价相距甚远,真正执行起来,效果差异也很大。我也曾被造假、刷效果的公司坑害过,到最后为了交差也就只能如此作罢。关于这一点,可能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在事前做好充分的考察,拿做过的案例来说话,去看看效果是否真实,去评估一下是否真的有开发和运营的能力。这个时候,选对了供应商可能比价格要重要的多,不过前提也是你真的打算坚持要做这样的创新。

三、社会化广告的投入。虽然也有过一些尝试,但国内模式尚不成熟,还需要再观望一下。而且这是笔不小的费用,如何去精准的衡量Roi并且不影响受众的体验是关键问题。

新媒体运营方案总结篇9

南航传媒是央企南航集团公司旗下唯一从事文化传媒产业的成员企业。2004年,为整合内部媒介资源,南航集团公司决定成立南航传媒对内部媒介资源进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成立之初,南航传媒与南方航空报社以“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方式运营,仅经营报刊等传统平面媒体业务,年收入不足300万元。经过七年多的拼搏,如今南航传媒已成长为一个集报刊、影视、互联网、户外等多种媒介的采编出版、经营以及广告、公共关系、展览等业务于一身的综合型文化传媒企业。2010年,南航传媒营业收入超过2.5亿元,净利润超过8000万元。鉴于传媒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南航传媒的发展势头,文化传媒产业已被确定为南航集团公司的骨干支柱产业。

改制上市序曲

在2004年南航传媒成立之初,就有改制上市的想法,但当时企业规模尚小,无论是经营业绩还是治理结构,都与上市公司规范运营的要求相去甚远,甚至连上市的门槛都够不着。同时,在政策上,新闻出版单位登陆资本市场还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改制上市在当时对于南航传媒来说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愿望。但是,南航传媒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坚定信念,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南航传媒作为航机媒体企业,具有非常明显且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国家政策支持、经营基础、持续发展等各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条件。

政策优势。南航传媒出版、经营的6种报刊均为非时政类刊物,内容偏重娱乐、生活等方面。这种非时政的独特性,为南航传媒采编出版与经营性业务整体上市提供了可能,也符合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

渠道优势。南航传媒运营的媒体是典型的渠道媒体,所属报刊主要在南航的国内外航班上发行。这些媒体所面对的受众是南航每年承运的7000多万旅客,这些旅客都是消费能力较强的高端读者,市场认可度也很高,这一优质的受众群体为南航传媒提升经营效益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先发优势。在企业的发展上,南航传媒准备得早,经过辛勤耕耘,已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几年来,南航传媒规范基础工作,整合内部资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在航空传媒界的先发地位,成为航空传媒界的标杆。

持续发展优势。南航传媒作为航机媒体企业,拥有“走出去”的便利条件。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南航传媒可以依托南航飞向世界各地的660多条航线,顺利实现从空中走向地面、从国内走向海外的自然延伸,打造南航传媒媒体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进而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助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由于拥有规模庞大的优质受众,《南方航空》等平面媒体已经初步建立品牌形象,机上视频、互联网等媒体也正在发展之中,南航传媒未来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

2010年,国务院国资委审批同意南航传媒改制上市。目前,南航传媒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如果能够成功上市,成为国务院国资委旗下第一家完成报刊改制上市的企业,则必将

进一步提升国有大型企业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情。在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南航传媒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打造旗舰杂志,以点带面带动各报刊发展。南航传媒自成立以来,一直经营着南航集团公司所属的《南方航空》、《南方航空报》、《航空画报》、《云中往来》、《航空旅游报》和《空中之家》6种报刊,分别在广东、辽宁、新疆三地出版。近几年,旗舰杂志《南方航空》发展迅

速,通过招聘优秀人才、进行内容改版、制作精美专题、开展业务交流等方式,《南方航空》已被打造成了具有现代专业品质的高端媒体,被誉为中国民航最好的航机媒体。在由国新

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主办,中国期刊协会、中国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2009年中国广告精确投放奖评选中,获得“最受广告主、广告商青睐的时尚与消费类期刊奖”和“中国发行量

认证奖”两个奖项;在2010年第四届广东省优秀期刊评选活动中获得“品牌期刊”称号。

《南方航空》的品牌塑造带动了南航传媒其他报刊的发展。《云中往来》是南航明珠俱乐部的会员刊,其品牌价值在不断提升,影响力逐步扩大;《空中之家》是中国大陆唯一的英文航机杂志,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旅客了解中国的重要工具;《南方航空报》现在每周出版3期,共48版;《航空画报》、《航空旅游报》分别依托东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航空市场,取得了明显的发展。

整合集团媒介资源,做大做强南航传媒。自2005年起,南航传媒开始对南航内部的各类媒介资源进行整合,明确市场定位。2005年7月,吸收合并原南航集团广告传媒有限责任公

司;2006年6月,取得南航股份公司机上视频等无形资产经营权;2007年4月,与南航股份公司签订独家广告协议。在此期间,又通过业务整合,注销或剥离了原先分布在武汉、

深圳、三亚、大连、珠海、哈尔滨、长春、沈阳、乌鲁木齐等地的隶属于南航的多家广告公司,基本解决了内部同业竞争问题。整合后的南航传媒资产完整、人员独立、财务独立、机

构独立、业务独立。业务整合使南航传媒有了稳定发展的前提,更好地实现了媒体资源价值的开发和利用,提升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为对外拓展业务、走入市场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2010年,南航传媒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5亿元,较2004年成立时增长105倍;净利润超过8000万元,较2004年成立时增长85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具有采编出版资格的航机传媒企业。

深度开发媒介资源,开展大型公关活动。从2006年开始,南航传媒在第七届深圳文博会的南航传媒展台上,小朋友正在现场作画。依托旗下媒体,整合打造媒体平台,运作“空姐新人秀”大型公关活动,创造性地将海选与招聘有机结合。从2006年第一届首创电视招募空姐,到第二届的突破农村户口限制、引入南航Vip会员评委,到第三届的超前职业规划理念,再到2009年、2010年引入“亚运空姐”的概念,历届大赛都在不断创新,无论是活动执行还是宣传效果都超过预期,国际国内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品牌效应,为中国民航空乘选拔树立了全新的行业标杆。国务院国资委将南航的空姐招募活动作为中央企业用人制度改革的典型,在全国央企中做了重点推荐。

强化基础管理工作,为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进行业务和资源整合的同时,南航传媒还在规范经营方面作出了努力。先后与股东南航集团公司和南航股份公司签署了报刊《授权经营协议》、《无形资产特许使用协议》、《商标使用特许合同》、《传媒服务框架协议》、《避免同业竞争协议》等文件,在法律层面上保证了南航传媒经营的合法性,为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企业内部,南航传媒也加快向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迈进,完善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了一整套内控管理制度,完善了企业治理,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改制上市进行曲

随着业绩的增长和结构的不断完善,南航传媒在基本条件上已经达到了标准,改制上市的门槛已不再高可及。党的十七大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明确提出要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闻出版行业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鼓励传媒企业改制上市,着力打造跨行业、跨地域、跨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南航传媒看到了改制上市的大好时机,正式开始公司股份制改造工作。

2009年初,南航传媒正式聘请安信证券公司、金杜律师事务所、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等专业中介机构为改制工作进行专业指导。按照中介机构的

调查结果,在保证企业改制和整体上市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南航传媒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改制方案。在一年多的改制进程中,南航传媒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克服了重重困难,最

终取得了股份制改造的成功。在此过程中,南航传媒重点解决了以下四个问题。

报刊整体改制还是经营业务单独改制的问题。为实现媒体价值最大化,南航传媒追求采编出版与经营性业务整体改制上市的目标,这意味着股份制改造中要将报刊采编、出版、发行、广告等业务纳入到改制后的股份有限公司中来。而目前国内的传媒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经营性业务单独上市,上市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改制完成后企业业务的独立性问题,因此整体上市方式能否成功是南航传媒改制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

南航传媒积极研究政策,与中介机构分析对策,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考虑到非时政类报刊整体上市不会违背国家现行政策的规定,寻求整体上市并非没有可能性,因此向新闻出版主管部门积极争取,最终取得了新闻出版总署和广东、新疆、辽宁新闻出版局的支持,确定了改制后报刊采编经营整体上市的方案。

报刊经营资质及属地化管理的问题。2004年5月,南航集团将集团内所有文化传媒类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南航集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多年来,南航传媒虽然从事《南方航空》等6种刊物的采编经营业务,但是上述报刊的主管、主办单位依然是南航集团及其所属的航空运输企业,南航传媒取得的只是有协议期限的经营权。为确保公司能健康、持续、快速地发

展,南航传媒改制必须取得上述6种报刊的主管、主办单位资格,获得报刊的实际经营资质。

2010年,南航传媒开始启动报刊主管、主办单位的变更工作。由于上述6种报刊分别在广东、辽宁、新疆三地出版,南航传媒根据总署有关报刊属地化管理的规定,先后在广州、沈

阳、乌鲁木齐三地成立全资子公司,作为报刊的新任主办单位。同年6月,《南方航空》等报刊的主管、主办单位变更申请经过三地新闻出版局的审批,正式上报新闻出版总署。8月,总署正式批复同意变更申请,南航传媒成为6种报刊的主管单位,所设子公司为主办单位。以一家企业完成跨地域报刊的整合,这是中国新闻出版行业的一个创新,操作模式也为今后其他企业解决跨地域报刊整合提供了参考,具有借鉴意义。

资质审批的问题。由于南航传媒的控股股东南航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下属的大型中央企业,因此南航传媒作为央企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需要取得国务院国资委的批准。经过多次沟通,南航传媒取得了国务院国资委的支持。2010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同意南航传媒的国有股权管理方案;同年11月,又批复同意南航传媒改制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规定,批复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同时,也标志着国务院国资委同意南航传媒上市。

职工安置的问题。南航传媒积极向员工宣讲改制的必要性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促进作用,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了职工安置方案,妥善解决了职工安置问题。全体员工均由改制后的股份有限公司接纳,劳动合同重新签订,社保、薪酬待遇等相关事项延续过去的政策。

改制上市咏叹调

改制上市已经按预定计划推进,当年遥不可及的梦想就在眼前,南航传媒人用自己的创新和坚持正一步步将梦想变成现实。作为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的探索者,主要积累了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目标明确,工作要有前瞻性。改制之前首先要明确企业发展的目标,不可盲目,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现实意义的发展目标。南航传媒在改制之前就已经确定了改制后整体上市的目标,而且这一目标符合中央发展文化产业的大方向,企业也具备整体上市的客观条件。只有确定现实可行的目标,才能前瞻性地制定企业的改制方案,做好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的准备。

积极与主管部门沟通,争取支持。南航传媒在改制过程中,积极向、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出版总署、广东省新闻出版局、辽宁省新闻出版局、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等主管部门汇报企业改制工作进展情况及整体上市的目标和设想,在整个过程中时刻与主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作为南航集团唯一的文化传媒企业,南航传媒的改制上市工作也得到了股东南航集团公司和南航股份公司的大力支持,主管部门的支持是完成改制的最大助力。

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指导,力求规范。南航传媒聘请了专业的中介机构对股份制改造进行指导,按照中介机构的专业意见,开展改制工作。以此为契机,在改制过程中力求规范经营,修正南航传媒发展中不规范的地方,建立健全公司制度和治理结构,为日后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保持积极坚定的心态。文化传媒企业一般自身历史比较长,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不规范的情况也不少。在改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作为改制的组织者,一定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坚定方向,不松懈、不抛弃、不放弃。

股份制改造的完成,只是南航传媒改制上市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南航传媒正紧锣密鼓地开展下一步工作,向着整体上市,登陆资本市场,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继续前行。

今年3月,南航传媒在广东省证监局进行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备案登记,正式进入上市辅导阶段。在辅导期内,南航传媒积极开展整体上市审批、确定募投项目等工作,并在中介机构的指导下,完善公司制度,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严格规范经营,为整体上市目标的实现积蓄力量。

改制上市畅想曲

10月15日~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对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来说是个大好时机,也更加坚定了南航传媒发展壮大的信心。

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风起云。针对上市,南航传媒已经明确提出了未来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充分利用登陆资本市场平台的机遇,借助资本市场的强大融资能力,快速扩张企业业务和资产规模,实现超常规快速发展。

2010年国务院提出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国家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培育三到五家产值过百亿的文化产业公司。按照现在南航传媒的实力,距离百亿产值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从南航传媒依托的资源、自身的优势、发展的机遇和现实的条件看,如果能尽快实现整体上市,加快融资步伐,快速扩张业务和资产规模,实现超常规快速发展,三五年之后,南航传媒完全有可能成为一家百亿产值的文化产业公司,成为一艘遨游世界的中国文化产业航母。

新媒体运营方案总结篇10

哈铁资产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主要从事铁路局可开发利用房屋、土地、机车、设备租赁经营业务。针对公司成立时间短、经营压力大实际,面对网络新媒体新形势新挑战,我们紧紧把握企业化市场化经营特点,探索打造具有经营企业特点的宣传思想工作,为经营发展提供有效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一、坚持传统与现代融合,构建宣传思想工作运行体系

创新是政治工作的灵魂。在向网络新媒体进军新常态下,积极探索“传统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网络新媒体的形式”,构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运行体系。

打造“六个创新平台”。顺应网络新媒体发展,创新工作载体,提升吸引力和互动性。“资产大讲堂”――热点解析平台,通过常态化形势教育,强化思想引领,树立正确导向;“小故事大理念”――转变观念平台,运用富有哲理小故事,启迪思想,转变观念;“指尖微党课”D党员教育平台,适应网络新媒体时代“快餐式”阅读习惯,实现党课内容“码”上学;“我的营销故事”――典型示范平台,选树公司经营创效典型,发挥示范效应,激励增收创效;“经营之道”――经营实战平台,总结推广公司成功经营案例,提升经营实战能力;“廉政一席谈”――警示教育平台,开展日常提示警示,筑牢党风廉政建设思想防线。在运作方式上,将“六个平台”纳入公司QQ群、微信群,即时传送,互动交流。

开发政治工作信息系统。把握网络新媒体开放、包容、平等、互动等特点,购置触摸查询一体机,研发“哈铁资产公司政治工作信息系统”,增强宣传思想工作“温度”和“黏性”,与职工“零距离”“面对面”。设置“政治工作创新平台”“和谐幸福一家人”“形势任务教育”“资产经营先锋”“文化活动掠影”等栏目,将政治工作划分为16大类56小项,涵盖政治工作主要任务。“系统”面向全体干部职工开放,根据工作时间自动开关机,随时接受查询监督,改变政治工作封闭运行状况,实现政治工作系统化、网络化、规范化。

建立民主公开制度体系。针对网络新媒体时代干部职工权利意识、平等意R、民主意识更加强烈,积极主动回应解决职工关切。开发“民主管理厂务公开系统”,将职工关注的提职晋级、奖金分配、福利待遇等9个方面热点焦点,全部进行公开。由于各部门工作性质不同,职工出差补助有的一个月相差一两千元,个别职工对此有异议,于是将差旅费补助按月公开,就迅速消除了质疑。针对房屋租赁价格这个“敏感”话题,在哈铁资产网建立“三公一拍”平台,即:“房源公开、底价公布、结果公示,网上竞拍”,打开前门,堵死后门,既维护了企业利益,又防范了廉政风险。通过民主公开,示权限权,消除猜疑,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

二、坚持线上与线下互动,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引领功能

宣传思想工作是心灵的沟通,尤其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绝不能板起面孔以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必须放下身段、平等交流。

思想引领为先。针对公司经营指标高、奖金基数低,部分干部职工完成任务信心和动力不足,采取党委书记重点讲、班子成员分工讲、部门经理单独讲等形式,加强常态化形势任务教育,提振士气和信心。重点围绕“跳出两根钢轨谋发展”“全资产经营、全方位创效”,讲清成立资产公司完全符合总公司发展战略和铁路发展趋势,坚定对公司发展信心;围绕贯彻落实路局七次现场会精神,讲清路局面临的挑战机遇,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围绕完成全年经营任务,讲清路局支持与自身努力、公司效益与个人收入关系,咬定目标,背水一战。在全公司开展“大干180天,全员大攻坚,誓夺7000万”活动,凝聚攻坚克难的勇气和信心。

转变观念为基。针对干部职工市场意识、经营意识、效益意识比较弱实际,借助总公司党组“转、闯、增”活动,盯住干部职工思维短板定向发力,案例教学,启发引领。利用“小故事大理念”平台,编发“松毛虫的故事”“卖托鞋的故事”“裁缝的故事”等小故事,配发评论,启迪思路。利用“经营之道”平台,编发公司打造升级原哈东二宿舍品质,年租金由27.4万元提高到122万元等成功经营案例,引导干部职工干中学、学中干,拓宽思维。利用“我的营销故事”平台,总结“捡回来的铁塔”“争当龙江之星火车头”等典型事例,弘扬先进,培育干部职工市场意识。通过QQ群、微信群将这些故事和案例发送给职工,鲜活生动接地气,职工爱听爱看并从中受到教育启迪。

提升素质为本。围绕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目标,以路局素质提升计划为契机,努力建设适应企业化市场化经营的干部职工队伍。将原职名为司机、厨师、门卫、清扫员等15名同志,改职为营销员,打通他们职业上升通道,激发提升素质进取热情。每人制定素质提升计划,组织岗位学习。聘请吉林大学专家举办商务礼仪和经营实战讲座,提升沟通能力和营销技能。采取“走出去”形式,选送职工到相关单位跟班学习,提升专业能力。总结宣传由司机改职为营销员的徐恩义“玩得转方向盘,当得好营销员”事迹,形成示范效应。通过系统培养和实战拉练,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基本满足了公司日常经营需要。

三、坚持有形与无形结合,打造宣传思想工作金字招牌

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独有优势。发挥这个优势,打造政治工作“金字招牌”,促进经营发展,是市场化企业必须研究的课题。

打造职工认可的政治工作品牌。按照局党委统一部署,建设“党味”较浓的“党员活动室”,设置党旗、入党誓词、党员权利义务、“党员政治生日”、“红船书屋”、创先争优揭示板等内容,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的主阵地。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开展“夺红旗、争红星、创先优”竞赛、“我为公司献一计、一个项目一面旗”和“争做营销状元、创效先锋、管理能手”活动,让党组织活动更加有形化。加大典型选树力度,弘扬正能量,组织各类先进典型照光荣照、上光荣榜,通过微信群全方位展示干部职工敬业、务实、奉献精神,让精彩瞬间“定格”,在全公司形成互相看、比着干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