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8:54

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篇1

>>日本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国理念欧盟内部市场下的知识产权与竞争保护战略新兴产业与知识产权保护挑战与应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创新浅谈城市规划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文化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浅谈包装设计与知识产权(商标)的保护机制知识产权的预警机制与保护措施研究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战略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分析与思考欧洲的知识产权制度对完善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启示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风险防范与保护山寨文化与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方法的探索与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误区与对策建议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④“欧洲知识产权保护发展历程”,http:///admin/zscqgk/ep.htm。

⑤⑥杨逢珉,张永安:“欧洲共同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世界经济》1993年第11期。

⑦参见:程卫东,李靖堃:《欧洲联盟基础条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92页,第125页。

⑧参见: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ip-11-470_en.htm?locale=en。

⑨相关资料参见:http://ec.europa.eu/governance/impact/planned_ia/docs/2011_markt_003_trade_mark_reg_ohim_en.pdf。

⑩相关资料参见: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memo-11-333_en.htm?locale=en。

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篇2

摘要:在我国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大背景下,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需要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指导,从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应用方面全方位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一、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

知识产权可以帮助企业获得与维持市场竞争优势,这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根本原因。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本质是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及其制度的特点去寻求市场竞争有利地位的总体性谋划和采取的一系列策略与手段。

(1)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大大改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不力的状况,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和运用。

(2)我国企业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保障作用。企业既是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又是知识产权应用和实施的主体,还是大量知识产权的管理者和维护者。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价值最终必须由企业来实现。

(3)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特点决定了企业有必要从战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确权、保护、管理和运用,以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源泉。

二、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策略

知识产权战略涉及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诸多方面,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也需要围绕这四方面内容加以把握。

(一)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战略

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的核心,加大我国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重视研发过程中专利信息情报的掌握和运用,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为实施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战略,有必要制定企业的知识产权创新战略,包括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激励机制。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战略应创造有利于企业知识产权产生的环境,促使企业研究开发成果和其他智力成果尽快转化为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

(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实施,要求企业采取有效手段充分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及时予以处理,也意味着企业在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等活动中应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使自己陷入被动地位。企业有必要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机制,避免潜在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保障自身研发、生产、经营活动自由。

(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重要基础是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要求从战略高度管理企业的知识产权,它的实施要求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由一般的事务层次上升到战略层次,在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基础上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规范化。

(四)企业知识产权应用战略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本质就在于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特点和功能,以市场为导向,谋取最佳的市场地位,获取竞争优势。企业知识产权应用战略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将取得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2)通过转让、许可、特许等形式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增值,促进知识产权的商品化;

(3)通过以知识产权出资、出质等形式,将知识产权转化为无形资本、融资,获取知识产权的投资收益或企业急需的现金;

(4)强化产学研合作形式,加快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向企业转化,促进知识产权市场的形式和市场培育,促进具有广阔市场的技术成果及时在企业推广应用。

三、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保障

(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引导和保障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应当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推进更加明确的指导方针、政策、和实施策略,以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引导和保障。

(二)国家有关政策与立法支持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指出:要运用财政、金融、投资、政府采购政策和产业

、能源、环境保护政策,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与标准有关的政策,规范将专利纳入标准的行为。

(三)政府部门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扶持与帮助

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是尽量减少政府的干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需要政府干预和指导。就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而言,以下内容是值得重视的:政府组织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和教育;政府制定本地区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指导行业和产业制定适应不同行业和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并体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性作用;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试点与示范工作;指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构建国家基础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促进知识产权信息交流,组织共同维权;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应急机制;相关政府部门主动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有关服务,积极引导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工作。

(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指出:建设若干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大规模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我国目前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师资队伍严重缺乏,除了传统的知识产权法学人才培养外,应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养。

四、结论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是企业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获得与维持市场竞争优势,谋求最佳经济效益的战略措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基础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系统制定,而这应立足于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外部环境。由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和国家、地区、行业知识产权战略同处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中,并且相互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需要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指导和指引下,以地区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为依托,在政府部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稳健地向前推进。本文旨在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供一些思路、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篇3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

1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作用

1.1给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企业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为自主创新能力,而自主创新的基础与衡量指标又为知识产权,企业经过不断持续的技术创新活动,对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进行开发,并使之产权化,然后再将其投入到生产领域,这样企业所获得的丰厚利润就可以从这些新产品的开发而获得,从而还能将其转变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1.2为企业拓宽了市场空间

企业由于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这就使其产品具有“独创性”,真正实现所谓的“新产品”的目标,当技术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化时,该企业就赢得了市场,取得竞争优势,从而为企业拓宽了市场空间。

1.3为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

企业降耗、节能、减排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蕴涵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而成为可能,企业的运营成本的降低通过技术进步而实现,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被大大提升。

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于知识产权管理认识不到位

当前,大多数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知识产权管理没有从战略高度上进行规划。有形资产及其管理是企业所重视的问题,而忽略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对于专利战略也缺乏研究和制定。多数企业由于对知识产权缺乏从战略高度的规划,致使其自主创新成果只在我国申请了专利,而到国外却没有申请,一些企业虽然申请了专利,但宣传力度不够,这就造成专利成果利用率低,从而无法提高产品的产业化、商品化程度。

2.2知识产权管理缺乏资本化运作

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多数只注重对其表面的保护,而未进行资本化运作。模糊了对知识产权概念和价值的认识,尽管一些企业科技人员努力创造了智力成果,然而企业家对其重视不够,并没有将其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而进行有效保护,并使之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

2.3缺乏知识产权管理与运作的人才

只有拥有严密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才能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据相关调查表明,当遇到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问题时,企业通常都是直接聘请律师来帮助解决,对于相关的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专门机构多数企业都没有设置,也没有相关从事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研究及开发的专门人员的配置,也缺乏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引导。

3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对策

3.1初期实施防御型战略

企业要以自身现状、发展战略以及外部环境等为依据,编制出不同的知识产权战略,并在企业研究开发、生产营销、资产运作、发展规划等环节纳入该战略,以促进战略得以有效实施。在企业实现防御型战略之后,就会拥有了一定的知识产权资源,并具备了相应的知识产权制度,此时企业就可以逐步向攻防兼备的混合型战略过渡。待攻防兼备的混合型战略也顺利完成后,企业再考虑进攻型战略的实施。

3.2构建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是否能有效地利用知识产权,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获胜与否。因此,构建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企业当前急需完成的工作之一,并要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归纳到企业的重要管理部门中。市场竞争需要企业设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同时,企业还要将人才市场中吸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尤其是知识产权法方面的人才,组成一支分工合理、团结互助的队伍,此外,还要加大财力和物力上的支持,这样才能使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得到有效保证。

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篇4

论文关键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1引言

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是指在测绘装备业务活动中,依法获得、维持和使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以及维护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合法权益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和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与测绘装备工作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配套措施,促进测绘装备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测绘装备知识产权贯穿于测绘装备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做好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对于激励测绘技术的创新与避免重复研制,降低测绘装备的采办费用、缩短测绘装备的采办周期,促进测绘装备科技成果向战斗力的转化,保护发明单位和发明人的合法权益,推动装备知识产权为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并探讨了今后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应对措施。文中提出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对策,仅供大家存实践中讨论参考。

2现状与需求

西方发达围家十分重视装备业务领域的知识产权工作,它们不仅建设有比较齐全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相应工作机制,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为其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促进推动作。例如,美同为了做好装备科技成果的保护丁作,不仅制定了《美国国防部国内技术转移(technologytransfer)条例》等相关法规,而且还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术转移工作体系,从法律法规制定、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到考核监督等方面周密安排,以知识产权管理贯彻全过程,为其技术转移提供全程服务和保障;为了适应周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美周不断调整其装备知识产权政策,适时出台了《美国国防部合同知识产权问题指南》,强化了知识产权在装备业务领域中的作用,促进了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结合,充分激励了装备业务领域的技术创新。再比如俄罗斯,近年来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的管理,目前,已与独联体、印度、以色列、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领域中的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关于军用、专用和两用科学研究、试验设计和工艺技术工作成果,俄罗斯通过总统令、政府令、司法令等,对其“法律保护”、“保护国家利益”、“家登记”、“使用机制”、“利益分配准则”、“建立保护系统”、“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等各方面作出详细的相应规定,装备知识产权工作被摆在国家利益的位置上加以重视。

相对西方发达囝家,我国在装备业务领域引入知识产权制度时间不长,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十五”以来,依据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结合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我国在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专利条例》和《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的建设;以宣贯《国防专利条例》为主的定期装备知识产权业务培训活动,加大了装备知识产权的宣贯培训力度;初步建立了三级国防专利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支国防专利受理、审查、管理专业工作队伍,指定了数十家国防专利机构,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的重点示范作用。诚然,我国的装备知识产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装备知识产权的意识比较薄弱,管理人员运用知识产权管理手段的能力不强,法规建设、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水平亟待提高等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知识经济向纵深发展,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求我们要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战略的地位高度重视j。“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建设与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及早启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各项工作,及时制定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规划,尽快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尽力建设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和工作基础设施,“依法管装、依法治装、依法建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形势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动测绘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发展对策

3.1明确战略总体思路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应当依据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围绕《围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总体部署,以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建设的需求为牵引,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统筹规划、分解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着力提升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努力推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是指领导体制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方式进行,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工作的整体布局,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统筹规划、分解实施:是指工作模式要按照统筹规划、分解实施的方式进行,应当加强顶层设计、通盘考虑、全面规划,按照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责任部门,分解成若干专项任务,分别完成计划项目的论证、研究与建设。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是指工作步骤要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方式进行,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统一的要求整体推进项目研建的实施工作,对某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及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促进整体的推进。

3.2制定战略基本目标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发展应当建立两个阶段目标:

(1)到2015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应该做到从无到有,取得长足的进步: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政策水平、执法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实现突破,形成一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专业知名品牌;人才队伍初具规模,装备知识产权的工作能力得以较大提升。(2)到2030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初具规模,能够较好地满足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创新的需要: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以及保护与管理工作体系,建设一批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夯实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素质较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3加强战略重点建设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六大建设上:

一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建设。装备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必须依法进行,健全的法规体系是开展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前提条件。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构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运行的法律环境,全面提升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二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解决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两张皮”的现象,实现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的衔接与融合是装备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目的所在。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完善测绘装备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测绘装备创新发展工作中的作用。

三是测绘装备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建设。掌握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是推动测绘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获取和保护为导向的测绘装备创新机制,在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掌握测绘技术发展与装备建设的主动权。

四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机制的建立。加强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是提高装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需要,也是建立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的需要。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能力,有利于增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权利主体应对纠纷的能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五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装备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对于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具有支撑性的作用。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格局,建立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共享机制,促进装备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六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装备知识产权人才是实施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保障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有效开展和创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造就一批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增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4落实战略措施制度

笔者以为,要想把发展对策落实为具体的业务工作,必须加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宣贯力度,通过贯彻落实《纲要》,提高测绘业务领域知识产权的法制意识,增强测绘业务领域知识产权的法制观念,正确认识知识产权工作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把测绘装备建设和知识产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持、服务和保障作用。必须加紧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周密安排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具体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分工、考核监督等项工作,加强测绘业务全面建设与知识产权工作的协调和统一管理,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必须加快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建设步伐,建立吸纳、选拔、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机制,利用国家相关教育环境,坚持定期培训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培养造就一批知识面宽、基础知识扎实、知识产权意识敏锐、创新思维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加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滞后于装备信息化建设、滞后于测绘全面业务建设的现实问题,建立与装备现代化建设需求相适应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篇5

首先摸清企业专利等知识产权现状,拟定专利战略目标;对企业主要产品、重点领域、核心技术,企业目前拥有专利的类型、数量及布局情况,核心专利的稳定性,主要技术研发人员等研究分析;积极挖掘专利文献及相关科技文献中的有用信息,分析竞争对手专利等知识产权状况和动向;研究分析行业技术发展路线与趋势,研发热点与空白点,竞争对手关键技术的掌握与保护状况,市场发展动向,国内外专利布局,提出专利申请、运用、保护的思路,制定相应的策略,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专利战略。专利战略的制定可借助专利信息分析方法和手段展开,与专利数据库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专利专题数据库,进行全面的专利信息分析,汇总本企业全面的信息,形成科学、有效的战略报告。建立企业的预警信息信息化平台,随时跟踪、动态,并建立完善的预警评价分级标准。

二、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技术创新中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能够提供制定技术发展战略和规划的依据;其次能够创好产业的环境造有利于新技术的成功地应用;有效提供吸引引进技术和外资制度化的结构;促进新技术得到广泛传播;鼓励研究开发新的技术。现代企业领导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高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着力培育和打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把企业发展规划与知识产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知识产权保护和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带来的市场竞争,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持续动力,包括品牌(商标)、专利和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是促进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只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把知识产权保护做好、用好,才能求得生存与持续发展。为此,现代企业通过不断努力,逐步建立了切实可行的知识产权运行机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并实施了“三步走”的专利战略:第一步,扩大专利申请量,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提高企业知名度;第二步,以专利产品树立企业品牌,占领竞争激烈的技术市场和商品市场;第三步将专利战略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去,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的指导思想是以创造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为方向,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发展能力为目标,建立和完善专利工作体系和相关制度,提高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及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能力,把专利工作融入到科技创新的全过程。现代企业将知识产权作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法宝,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必要的生产要素和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知识产权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竞争构成,以企业无形资产的方式转化成为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战略性资源。

三、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就是战略性资源

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篇6

【关键词】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中图分类号】F125【文献标识码】a

2013年9月,第一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10月,他在apeC领导人会议中又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同年11月,“一带一路”被记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2014年12月,此重大构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被列入2015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在提出之后,得到非常积极的响应,相关地区纷纷展开相应的研究,积极为“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实施献策。但是,研究工作一般都是集中于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文化、政治和经济问题,少见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然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涉及到许多的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制度是有差异的,所以难免会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出现冲突。可见,怎样正确、恰当的运用知识产权来协助“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形成表明我国实现了对外开放政策的新转变。这一重要构想刚提出就引起国内外有关国家和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强烈共鸣和高度关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巨大的影响,就在于它有着特别深远重要的意义。

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丝绸之路”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标志,是当时我国同西方国家交流的重要通道,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开放精神。“一带一路”战略一方面可以对外宣传我国的“互利共赢、合作诚信和和谐包容”外交理念,另一方面可以消除国际社会认为我国意图谋求区域性的合作主导权的误会,最大程度上降低“中国”不良影响,拓宽我国和南亚、东欧以及中亚地区的合作领域,从而提高我国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国际影响力。

对新一轮对外开放作出战略部署。就目前来说,欧美一些国家对我国的崛起施加了诸多限制,而我国也正处于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新的挑战中,这对于我国进一步开放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美国曾推动的ttip以及tpp谈判,旨在掌控新形势下的国际贸易主导权,显然是对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威胁。而“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很好地应对这一压力,利用和亚欧市场的多元合作,推动市场的多元化,降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性,从而为我国的对外开放增加新的内容,为我国内陆、沿边地区的新发展指明方向。

我国经济升级的战略引擎。我国经济的振兴、中国梦的实现必须是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这其中必须包括中西部地区。然而,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以帮助中西部地区建立起西亚、东欧和中亚的新的经贸渠道,从而可以带动内陆地区以及沿边地区向西部的开放。这样一方面可以较大程度上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推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和经济发展的转型,最终形成我国经济的新增长极。

“一带一路”战略下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正所谓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要想制定出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就必须首先明确国内外目前的知识产权现状。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产权一体化的加剧,国际上各个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地寻求国际合作,这就使得国际上知识产权现状非常复杂。下面就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

国内知识产权制度现状。我国从2008年开始实行国家知识产权制度,之后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制不论是制度本身还是执法情况都在逐步提高。近几年,我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非常快,国际方面的交流也逐渐增多,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我国于2011年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正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期限。下面就从我国的专利申请以及国内知识产权执法状况方面来分析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现状。

第一,国内专利申请状况。若回顾一下我国知识产权局和版权局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良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曾表示,从我国于1985年颁布《专利法》开始,每年国内的专利申请数量已经由1.4万件增长到2014年的236万件,几乎是之前的168倍,可见增长速度之快。到2014年,国内受理的专利总量已达到1545万件之多。其中,质量比较高,可以表现市场价值和专利技术的有效发明达到66.3万,平均每万人的专利数为4.9件。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专利审查周期已经大大缩短,只需要21.8个月。可以说,我国已经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大国。

此外,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协定(pCt)中的专利申请也有不错的成绩。根据wipo公布的数据看,2014年我国向pCt组织提交了25000多件申请,位居世界第三,仅仅落后于美国和日本。

第二,国内知识产权执法情况。尽管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良好,但是相关的纠纷和诉讼的数量也是在与日俱增。

2015年8月,北京新浪公司对北京天盈九州公司提起的关于中超联赛著作权侵权一案终于公布了审判结果,但是整个诉讼过程达3个月之久。从审判结果看,乐视网和凤凰网因为合作转播中超赛事而侵犯了新浪公司对作品的著作权,所以凤凰网和其所属运营公司,也就是天盈九州网络技术公司,不得不停播赛事,并且赔偿新浪公司50万元的经济损失。

然而像这样真正启动了诉讼程序进行维权的只是少数人,这仅仅是我国所有知识产权侵权事件的冰山一角。爱奇艺总经理张语芯曾说过,在一次多名知名视频网站负责人一起参加的会议上,当被问到有哪家网站敢说自己从未播出过未取得版权的视频时,只有她举手了,骄傲中又感到辛酸。可见,侵权行为是很普遍的。

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现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涉及到65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创新能力不尽相同。有一些国家如印度、俄罗斯、新加坡等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比较高,也有一些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很不健全,这就使得这些国家在知识产权建设方面呈现两极分化的情况。鉴于此,我国在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时就要考虑周全,要实行有针对性的强弱对应的保护制度。而面对知识产权水平高的国家,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去促进知识产权区域的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建设。就目前来看,“一带一路”战略涉及的知识产权组织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欧亚专利组织、欧洲专利组织、东盟知识产权组织。不同组织的背景、成员国、所关注的知识产权问题都是不同的,所以难免出现碰撞和矛盾。这样三足鼎立的场面明显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的知识产权体系的阻碍。下面简要介绍下这三个知识产权组织。

欧亚专利组织建立的目的就是去解决苏联解体后遗留的专利问题,主要工作是成员国专利的审查、申请和管理,从而建立起统一的欧亚专利体系。一般来说,通过欧亚专利局的审查之后,就可以获得专利权,并对各个成员国都有效力。欧亚专利局统一了成员国的申请审批和授权。2010年,欧亚专利局对我国知识产权局进行了访问,并对未来双方的合作进行了探讨。

东盟知识产权合作组织是东南亚国家的联盟,具有比较好的知识产权环境,已经建立了一体化的东盟知识产权体系,很好的促进了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东盟多个国家制定了多个知识产权行动策划,比如《2011~2015东盟知识产权行动计划》等。在此指导下东盟成员国积极的协调各国,推动东盟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从而使得知识产权的保护环境不断优化。同时,我国已经与东盟制定了《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合作谅解备忘录》,为两国的未来合作奠定基础。

欧盟专利组织成立于1977年,由欧洲专利局和行政管理委员会组成,专利局的责任是对各个国家的申请进行审查批准和授权。不同成员国对专利局提交的专利被授权后,并且在指定的国家生效,与指定国的本国授权专利具有相同的效力。显而易见,欧洲专利局的成立显著提高了专利审批的效率,有利于帮助成员国的知识产权水平的提高。然而,因为欧洲专利局制度只是针对专利审批,对于欧洲专利局专利在指定国的保护不进行努力,这就导致欧洲专利局专利在某种程度上缺少法律确定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欧洲专利局就设立了单一专利制度。这种单一制度的特点是通过申请的专利,在涉及到的单一专利保护制度的国家具有同一效力,从而很好的解决欧洲专利局的专利法律不确定性问题。

上述三个知识产权组织的共同点就是成立目标着眼于解决区域内的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从而促进区域内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所以不同组织制定的专利制度都有比较强的局限性。可以针对性的解决本区域内的知识产权问题具有比较高的效率,却不利于区域内和区域外的专利制度的有效结合,可能会引起各种专利制度的冲突,具体的表现就是区域组织之间、区域组织和成员国之间以及组织内成员国之间的矛盾。三个组织的不同点在于其成立的背景和知识产权水平不一样,关注的焦点也不一样,明显成为了区域合作的阻碍。幸运的是,我国和上述三个专利合作组织建立很好的合作,充分发挥我国知识产权大国的协调作用,进而通过知识产权交流协调不同国家之间的矛盾,从而建立起具有普遍性、公平性,并且集中各个组织优点的知识产权体制,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知识产权的保护策略

在对目前国内外知识产权现状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下面对“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第一,构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信息平台。构建出“一带一路”沿线上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国内不同行业的知识产权信息的及时同步和分享以及实现相关信息动态的追踪与披露。同时,可以及时对各行业的知识产权维权情况进行通报,为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分享提供方便的途径。其次,也要注意不断拓展信息平台应用范围,增强对知识产权预警的分析,帮助知识产权项目建设,进而充分挖掘知识产权信息和情报,可以实现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可行性建议。

第二,加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课题的研究。政府要着力发展人才战略,尽快建立起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知识产权方面的智囊团,逐步展开对“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内容的课题性研究和系统化建设。这样就可以从不同国家的相关法规、知识产权的文化差异、行业发展差异等方面入手,具有专业的人才进行深入准确的研究和探索,进而为国家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法律提供建设性建议。

第三,基于我国国情逐步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和法规。知识产权的保护无疑是离不开法律的约束以及政策的引导,同时,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必须要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尽管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我国仍然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在制定相关法规时,切莫盲目的追求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也不能机械的追求各项指标的提高。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标准或者说是强度,显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必须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发展水平来针对性对待,必须要强弱相济。对外来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进行引进时,要处理好对其的本土化。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具有明确的导向,重点扶持的产业要得到更多的国家政策的保护,从而逐步的引导创新主体主动参与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中去。

第四,制定高效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机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显然会存在许多知识产权侵权方面的风险。为了尽可能减小风险,就要求企业要对公司的知识产权成果进行追踪和评估,及时做好知识产权侵权预警,当真正出现侵权现象时,可以利用谈判策略或者司法手段来化解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知识产权保险制度一般具有高回报、低投入和保障性强的特点,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举措。在西方国家,利用知识产权保险来防范风险已经非常普遍,我国也要根据基本国情来探索出合适的风险管理手段。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第一,帮助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弱的国家提升知识产权水平。伴随着我国知识产权水平的逐步提升,我国需要向“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在知识产权方面水平还比较低的国家提供帮助,秉持“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帮助需要帮助的国家培养人才,逐步提高他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构建出适合他们国家的知识产权体系。只有这样做才可能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双赢。

第二,做好“一带一路”相关产业的专利布局。专利布局是企业防御专利侵权、占领市场和打压竞争对手的最有效手段。充分挖掘专利背后的行业信息、充分做好专利情报分析、利用专利技术做好专利布局是帮助企业在市场中处于不败地位的三大法宝。一般来说,专利布局分为三类,分别是专利海外布局、专利区域布局和专利产业布局。不同种类的专利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专利产业布局侧重点在于制定整个产业的发展规划,集中精力去发展产业优势,从而可以始终保持优势的产业地位。专利区域布局是着重保持区域资源优势,旨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专利海外布局企业的海外竞争,帮助企业快速占领海外市场,为专利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第三,建设“一带一路”区域知识产权一体化制度。“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过程也是沿线地区和国家知识产权一体化逐步推进的过程,合适的区域知识产权一体化可以促进其与国际知识产权体系进行融合。可以实现在满足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国家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不同而实行有区别的保护政策,从而实现各个国家之间的互惠共赢。

要构建出合理的知识产权一体化体系,首先就需要考虑到不同国家之间知识产权水平的发展差别,从而在坚持相互帮助和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允许不同国家实行有差异的保护政策,确保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合理。其次,要对国际知识产权体系和区域知识产权政策进行充分深入的研究,从而避免区域性的闭门造车现象。不同国家都要与时俱进,积极地去了解、融入国际知识产权体系,为区域内知识产权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篇7

关键词企业管理知识产权战略定位战略策略

作者简介:郑中臣,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证技术学。

知识产权(ipR)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为了促进企业科学合理的运用ipR资源获得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本文探讨了企业ipR战略定位与实施的五个步骤。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定位

企业战略定位是基于企业和外部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展开的。应该综合分析企业的强项与弱项、社会期望、机会与威胁、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相对来说,企业战略定位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来源,战略定位是企业ipR战略管理实施的核心。为进行ipR科学定位,应该从ipR战略内涵开始分析。ipR战略与企业竞争优势、企业效益的获得息息相关,具有全局性特点,是企业未来的规划和蓝图。企业ipR战略是动态、系统的定位过程,企业管理层通过认知、规划与制定,要求全员参与。企业应该围绕自设拥有的资源和实力展开ipR战略定位。资源是企业制定与实施战略的基础,通过整合、运用和管理资源,获得竞争优势。ipR中较为重要的形式是商业秘密、域名、商标、版权、专利等,专利是绝大多数企业ipR战略管理的重点,具有法律垄断权力,能够实现对第三方企业专利租金的控制。企业自身ipR战略定位应该考虑自身ipR的强弱点、内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另外还需要结合管理层个人思想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分析。通过获得清晰的ipR位势,对技术与市场发展有全面的了解,从而有效进行ipR风险和机会评估,提升企业竞争优势,选择具有前景的ipR项目进行研究与实施。

二、创建企业知识产权位势透明度

为了进一步创建ipR位势透明度,企业应该认真研究企业自身ipR的优劣势,发现现存的问题,并了解ipR的实际情况。包括:目前ipR有哪些热门话题;这些专利的拥有者是谁;企业现有哪些核心、应受保护专利;企业自身ipR与竞争对手相比,有哪些优劣势;哪些现有或潜在技术能符合市场需要。

专利信息分析包括专利技术现状、重点技术研究、生命周期,有助于企业了解相关技术领域的关键问题,可以有效检测技术发展方向、核心专利分布相关问题。如食品添加剂研发与生产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其利润很低,为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在竞争市场站稳脚跟,管理层就需要重视竞争对手的技术优势。虽然企业选用的是自己研发的专利技术,但是在竞争对手不断壮大的情况下,企业考虑重新规划ipR战略。首先,通过专利数据库检索“食品添加剂”,分析最近几年相关专利分布与技术发展趋势。其次,观察与分析发酵与甜味剂的技术专利。发现甜味剂是发酵技术专利数量的两倍,其中甜味剂被认定为较成熟的技术。最后,对比分析企业自身专利,发现甜味剂专利频率处于竞争优势,而发酵领域处于较落后的地位。

专利数量只是专利位势中较粗略的指标,还需要分析专利质量。企业需要通过技术、法律和科学的管理知识与技能来提升专利质量,并保护自身专利与竞争对手相区分,实现专利科学保护。由食品添加剂生产与制造企业来分析,甜味剂专利方面拥有优势ipR位势以及识别关键专利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企业专利位势能有助于企业人员把握专利优势与劣势,为制定和落实ipR战略策略奠定基础。

三、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

企业ipR战略制定代表着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基于ipR位势透明度,通过评估ipR的优劣势,分析企业内外部存在的潜在风险与机会,表述出当前ipR任务与目标,建立长远的规划方案,充分利用ipR创造对企业有利的价值,实现企业最终规划与目标。企业ipR战略规划包括:企业制定了什么目标;开放市场环境下结合企业ipR优势,为缩小与相关竞争对手的差距做了哪些措施;是否能发现企业本身ipR的潜在优势与市场;如何利用ipR创造更有利的价值。

基于ipR透明度,企业管理层应慎重考虑核心专利技术的专利战略计划。如专利战略、专利转让或许可战略等等。为保护企业自身新技术与新产品的行业优势,应该将企业自身的基础研究或核心作为专利性质来进行保护,把握技术发展方向。专利转让或许可是一种有偿获取利润的战略,可以获得高额的回报。如日立公司擅长出售专利许可证来获得利润,专利使用费用每年可收取70亿日元。

一般来说,企业会保留核心专利,而转让与许可某些非核心专利。如甜味剂专利分为不会创造价值的非核心专利,可以予以捐赠或抛弃;另一类是对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核心专利,应该予以保留并实时审查。杜邦是首个对不可创造价值的ipR进行系统清理的公司,每年为企业节省大约6400万美元的专利管理与维护费用。专利技术成长具有周期,在专利不是企业的核心优势时,可以选择专利转让或许可,为企业带来利润。在寻找合作伙伴方面需要科学、合理,以免企业声誉受到其生产低质量产品的影响。

另外还需要识别企业自身ipR与相关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保持自身ipR位势。如食品添加剂相关企业,需要综合考虑自身在发酵领域的不足,选择弥补自身技术劣势与加强ipR位势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需要找出针对性的原因:第一,重新审视ipR。有可能是研发部门的认识错误导致误判。企业对专利未能实现科学的保护。第二,实施技术合作。实施合作开发、技术许可或收购的方式,节省研发时间或成本,提升效率。如日立化工通过收购制造集成电路封装基板等耐磨材料的专利,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企业知识产权(ipR)战略实施策略的目的主要是将制定的ipR战略方案发展为员工的实际措施与行动。为确保有效实施ipR战略措施,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实施规划、谁来做、高管角色、战略实施影响。实施关键路径为:确定战略活动的规划,明确战略实施人员角色与责任,制定方案性的战略计划,跟踪战略实施进展与带来的影响。第一,确定ipR战略实施具体策略与计划。明确实施人员角色与管理人员责任,将ipR战略实施纳入到企业管理的议程中。优化专利律师的用途,部分企业没有聘请专利律师的还未能全面整合与利用ipR资源优势。第二,ipR战略实施成功的关键是需要员工认同ipR资源的价值。这就需要企业Ceo清晰的阐述与分析企业愿景,指明战略方向。第三,在管理方面,企业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应该为各级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促进ipR优势实现而加大合作。一般情况下,各部门和研究不同领域的专家对于ipR技术问题存在使用语言不同的问题,业务经理、专利律师、技术人员会各有见解,不过在企业通过完善组织结构,加强业务流程规范以后,能够有效激励不同部门、不同技术专家围绕相同的ipR项目展开合作与交流,从而殊途同归,克服现存的相关障碍。以上世界90年代中期的iBm公司为例,iBm公司当时创建了发明团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战略实施,公司统一了战略精神,将其规划为“最佳创新馆”,以此来鼓励创新,利用实际战略措施--金钱激励、技术辅助等方式来鼓励员工创新行为,并且实行了ipR项目部门经理负责制。经过时间证明,效果良好。

五、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监控与评价

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复杂,ipR战略实施处于动态复杂的经济环境中,需要企业加强对ipR战略执行过程的监控与评价,才能不断适应外界变化的动态环境。一般而言,ipR战略监控与评价包括这几个环节:构建控制系统、监控衡量绩效、实时发现偏差、采取对应纠正偏差的措施。为保障企业员工认同ipR的战略价值,重视ipR战略计划的实施,企业需要定期衡量并汇报ipR战略实施进展,包括这些内容:第一,ipR战略实施价值回报,ipR如何能为企业创造并实现价值;第二,ipR对竞争对手影响分析。ipR是否已经给竞争对手的行动设置了障碍。第三,分析与发现新威胁。实时分析已经或将会进入企业自身的ipR领域竞争对手的相关情况。对上述相关问题,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探讨与研究分析,并对一些较为重要的问题进行定性分析与量化处理,最终制定应对措施并转化为实际行动。虽然现阶段缺乏统一适用的评价指标,但是ipR技术位势、ipR的运用商业化、ipR管理这几种ipR价值创造测量指标提供了参考标准。

为了跟踪企业ipR价值创造与管理实施情况,知识产权价值创造测量维度提供了相关参考依据。现阶段,少数企业将最大限度的利用ipR生命周期内的价值来获得收入作为测量无形资产的方式,为了加强与保障合作,企业应该另外评估业务部门对ipR部门的满意度,分析现存问题,并解决相关问题。

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篇8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有时还需附上英文的论文摘要。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而参考文献是人们长忽略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格式及排版

1、论文份数:一式三份。一律要求打印。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纸张型号:a4纸。a4210×297毫米。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分割线为3磅双线。

2、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3、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XX大学XX学院XX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测绘论文的范例欣赏:

论文摘要:测绘装备知识产权贯穿丁测绘装备工作的全过程,对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建设起着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装备知识产权现状的基础,提出了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应对措施,包括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对策。通过本研究,试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长远规划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参考。

论文关键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1引言

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是指在测绘装备业务活动中,依法获得、维持和使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以及维护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合法权益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和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与测绘装备工作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配套措施,促进测绘装备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测绘装备知识产权贯穿于测绘装备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做好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对于激励测绘技术的创新与避免重复研制,降低测绘装备的采办费用、缩短测绘装备的采办周期,促进测绘装备科技成果向战斗力的转化,保护发明单位和发明人的合法权益,推动装备知识产权为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并探讨了今后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应对措施。文中提出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对策,仅供大家存实践中讨论参考。

2现状与需求

西方发达围家十分重视装备业务领域的知识产权工作,它们不仅建设有比较齐全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相应工作机制,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为其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促进推动作。例如,美同为了做好装备科技成果的保护丁作,不仅制定了《美国国防部国内技术转移(technologytransfer)条例》等相关法规,而且还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术转移工作体系,从法律法规制定、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到考核监督等方面周密安排,以知识产权管理贯彻全过程,为其技术转移提供全程服务和保障;为了适应周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美周不断调整其装备知识产权政策,适时出台了《美国国防部合同知识产权问题指南》,强化了知识产权在装备业务领域中的作用,促进了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结合,充分激励了装备业务领域的技术创新。再比如俄罗斯,近年来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的管理,目前,已与独联体、印度、以色列、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领域中的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关于军用、专用和两用科学研究、试验设计和工艺技术工作成果,俄罗斯通过总统令、政府令、司法令等,对其“法律保护”、“保护国家利益”、“家登记”、“使用机制”、“利益分配准则”、“建立保护系统”、“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等各方面作出详细的相应规定,装备知识产权工作被摆在国家利益的位置上加以重视。

相对西方发达囝家,我国在装备业务领域引入知识产权制度时间不长,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十五”以来,依据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结合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我国在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专利条例》和《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的建设;以宣贯《国防专利条例》为主的定期装备知识产权业务培训活动,加大了装备知识产权的宣贯培训力度;初步建立了三级国防专利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支国防专利受理、审查、管理专业工作队伍,指定了数十家国防专利机构,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的重点示范作用。诚然,我国的装备知识产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装备知识产权的意识比较薄弱,管理人员运用知识产权管理手段的能力不强,法规建设、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水平亟待提高等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知识经济向纵深发展,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求我们要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战略的地位高度重视j。“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建设与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及早启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各项工作,及时制定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规划,尽快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尽力建设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和工作基础设施,“依法管装、依法治装、依法建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形势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动测绘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发展对策

3.1明确战略总体思路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应当依据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围绕《围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总体部署,以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建设的需求为牵引,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统筹规划、分解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着力提升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努力推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是指领导体制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方式进行,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工作的整体布局,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统筹规划、分解实施:是指工作模式要按照统筹规划、分解实施的方式进行,应当加强顶层设计、通盘考虑、全面规划,按照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责任部门,分解成若干专项任务,分别完成计划项目的论证、研究与建设。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是指工作步骤要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方式进行,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统一的要求整体推进项目研建的实施工作,对某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及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促进整体的推进。

3.2制定战略基本目标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发展应当建立两个阶段目标:

(1)到2015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应该做到从无到有,取得长足的进步: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政策水平、执法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实现突破,形成一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专业知名品牌;人才队伍初具规模,装备知识产权的工作能力得以较大提升。

(2)到2030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初具规模,能够较好地满足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创新的需要: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以及保护与管理工作体系,建设一批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夯实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素质较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3加强战略重点建设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六大建设上:

一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建设。装备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必须依法进行,健全的法规体系是开展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前提条件。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构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运行的法律环境,全面提升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二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解决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两张皮”的现象,实现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的衔接与融合是装备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目的所在。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完善测绘装备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测绘装备创新发展工作中的作用。

三是测绘装备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建设。掌握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是推动测绘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获取和保护为导向的测绘装备创新机制,在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掌握测绘技术发展与装备建设的主动权。

四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机制的建立。加强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是提高装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需要,也是建立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的需要。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能力,有利于增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权利主体应对纠纷的能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五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装备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对于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具有支撑性的作用。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格局,建立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共享机制,促进装备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六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装备知识产权人才是实施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保障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有效开展和创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造就一批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增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4落实战略措施制度

笔者以为,要想把发展对策落实为具体的业务工作,必须加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宣贯力度,通过贯彻落实《纲要》,提高测绘业务领域知识产权的法制意识,增强测绘业务领域知识产权的法制观念,正确认识知识产权工作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把测绘装备建设和知识产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持、服务和保障作用。必须加紧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周密安排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具体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分工、考核监督等项工作,加强测绘业务全面建设与知识产权工作的协调和统一管理,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必须加快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建设步伐,建立吸纳、选拔、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机制,利用国家相关教育环境,坚持定期培训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培养造就一批知识面宽、基础知识扎实、知识产权意识敏锐、创新思维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加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滞后于装备信息化建设、滞后于测绘全面业务建设的现实问题,建立与装备现代化建设需求相适应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篇9

1知识产权的内涵及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关系

(1)阐明知识产权的内涵。知识产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知识产权,即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客体,比如专利技术、作品等。二是指知识产权的权利本身,即对来自智力活动所享有的知识财产的权利,知识产权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两部分。报告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法权,是人们依法对其创造的科学技术、智力成果所拥有一定期限内的专有权。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知识产权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财产权;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知识产权是一种独占权,是一种强有力的竞争手段。而知识产权战略则是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以及知识产权情报信息等,通过法律、经济、技术、经营和贸易等手段,有效的进行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等活动,为企业取得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2)分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要素,并运用耦合理论分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内在关系。报告认为,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并不是简单地的存在于企业发展过程中,而是存在一种耦合互动的关系。二者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形成一种合力和协同效应,共同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分析

(1)从司法保护的视角分析了广东目前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的趋势和特征。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需求旺盛,在全国收案总数的比重由原来的五分之一迅速增加到四分之一,近两年年均增长率维持在60%以上。②对核心技术和知名商标的争夺日趋激烈,不少知名企业之间开始围绕那些已进入实施转化环节、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核心技术展开诉讼。③诉讼争议权利界定的平衡具有挑战性,诉讼中争议权利的边界模糊性特点突出,利益平衡的司法原则适用、对司法政策的正确掌握在案件定性中尤为重要。④网络商业模式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势更为严峻,互联网已成为知识产权纠纷高发区。(2)分析了广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活动现状。当前,知识产权工作得到重视。调研发现,90%以上的受访企业拥有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路径以自主研发为主、外部获取为辅;对拥有的知识产权以自行产业化为主,64%的受访企业专利的转化率达到了30%以上;有75%的受访企业设置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86%的企业完善了企业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93%的受访企业参加或举办过有关专利方面的培训工作,79%的企业以设立专项奖金为主鼓励员工技术创新和申请专利。但是广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总体上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①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偏低,投入不足,成果质量不高。调查中有57%的企业每年的投入是在50万以下,14%的企业投入50~100万,100万以上的仅为21%。②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不高,成果效益不强。许多中小企业由于保护经费投入、竞争对手模仿等原因不愿意维护,致使专利存活期较短,极少企业通过专利许可、转让、质押、产业化等手段获得更多收益。③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足,涉外维权意识薄弱。调查发现,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下的企业中,有50%因为维权成本太高和取证太难发生了被他人侵权而未采取措施的情况,有59%的企业未建立涉外知识产权跟踪、预警与监控机制。④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欠缺,专利化水平低。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不健全,许多企业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和配备专业的人员。⑤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滞后,综合职能不强。(3)剖析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背后的原因。从企业外部原因分析,法规政策环境不完善,知识产权司法工作效率不高,社会尚未形成成熟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缺乏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主要外因。从企业内部原因分析,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导致集权现象严重,企业内部缺乏创新激励机制,企业只顾短期利益,忽视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长远规划,企业缺乏海外专利运作战略规划,面对海外诉讼只能选择放弃或巨额赔偿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健康发展。

3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以美日欧为代表,详细介绍和比较了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的发展历程、最新政策、主要经验和做法,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对知识产权政策制定、宏观研究、中介服务体系、技术创新模式、管理体系等提出了相关借鉴启示。具体包括:从政府层面,要加强知识产权宏观战略研究,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以产学研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从企业层面,要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管理体系,逐步重视专利的质量问题,不同技术创新模式采取不同的知识产权战略———模仿创新模式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重点是引进当前先进的、有较大价值空间的技术,要准确把握市场和技术发展的脉搏;合作创新模式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重点是知识产权创造的经费投入、成果归属、利益分配、违约的责任以及后续成果的分享等问题;自主创新模式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是强化知识产权的开发,形成技术壁垒而不只是用法律保护,才能取得竞争优势。

4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知识产权发展对策

在深入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知识产权的现状及问题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分别从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知识产权战略选择以及政府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完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通过制定内部知识产权培训计划,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起知识产权工作例会制度、成果登记制度、知识产权申请审查制度、技术合同签订制度、技术信息定期录入制度、定期检查制度、技术权益传承制度以及技术保密制度等。改善企业知识产权组织结构,中小企业可以采取配备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隶属于企业研发部或法律部门的组织结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知识产权管理需求的变化,逐步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并直属于企业最高管理层。通过从企业外部引进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和从企业内部培养等方式,培养企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加强对知识产权专业数据库、知识产权检索分析平台等的利用,积极构建企业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系统。(2)构筑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用聚类分析模型,构建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模型,并根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价值,提出了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选择方案。第一类企业:小部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或创新型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价值高的专利,可选择进攻型的知识产权战略,通过强有力的技术研发优势,进行技术创新,开拓和占领市场。第二类企业:大部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虽然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但缺乏核心专利和技术,专利质量不高,可以选择绕过障碍专利战略、申请对手取消专利、将技术公开等战略避开不利因素,阻止竞争对手的进攻,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优势,获得高价值的专利,从而向第一类企业发展。第三类企业:部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或创新型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但拥有较高价值的专利技术,可以选择专利网战略、专利与产品结合战略等充分发挥专利的价值,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专利交叉许可战略获得相关企业专利使用权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向第一类企业发展。第四类企业:大多数中小企业总体技术创新能力弱,其专利价值也不高,这类企业应当通过技术公开或充分利用失效专利等防御型战略,通过技术创新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结合运用,不断向第二类和第三类企业发展。(3)强化政府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共享知识产权数据库。规范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拓展知识产权培训深度,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力度,提升知识产权执法水平。(4)提升知识产权事业单位工作机制和服务水平。以广东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为例,提出了知识产权事业单位如何围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问题来完善业务工作机制的建议,加强知识产权维权宣传力度,提高知识产权培训质量,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创新知识产权服务模式,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

5三个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篇10

一、深刻认识知识产权政策对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全球知识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态势看,首先,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爆发酝酿在即,信息、能源、生物、材料等领域大量新旧技术更迭交替,不断衍生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以创新驱动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知识创造、技术创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迫切需要良好的知识产权制度环境以最大限度保护技术发明、知识创造者的权益,进一步促进知识技术在全球的创造、产业化和扩散。

其次,近年来,全球生物、信息等若干领域高技术产业的分工格局由原来按照要素比较优势、技术积累和产业基础分布的产业链分工格局,开始逐渐呈现出向“研发―组装加工―销售”的价值链分工格局转化的态势。以往位于“微笑曲线”中端的区域在承接发达地区技术产业转移过程中,迫切需要制订完善更加明晰、明确的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

第三,高新技术产业越来越着眼于解决全球共同关心的能源、环境、生命健康、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高技术产业国际合作进程不断向纵深推进。此外,高技术领域跨境贸易和投资中,围绕知识产权的纠纷和摩擦越来越多。这些都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完善有利于技术知识跨国合作研发、产业化和扩散的制度体系。

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趋势看,产业发展正处于加速做强做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等传统高技术制造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已经在若干技术领域取得阶段性突破,有利于技术创造产业化的知识产权制度初步健全。另一方面,生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这些行业在发展初期就高度依赖知识产权政策和制度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有的知识产权政策及制度环境在促进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高技术产业大而不强、核心技术能力偏弱、技术成果转化效率低等问题仍然突出。尤其当中国高技术产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若干龙头企业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过程中都不得不应对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方面的制度障碍和贸易纠纷,已经成为掣肘中国高技术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

二、现有知识产权政策对促进中国高技术产业转型发展的效果和不足

自上世纪80年代,国内围绕培育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各类规划、政策措施中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来,后期陆续出台的大量高技术产业政策越来越呈现出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转化,与国际知识产权制度进一步接轨的趋势,在促进高技术产业提升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益重视以知识产权政策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

从高技术产业政策的演进历程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基本处于恢复、探索和启动发展的阶段。90年代以后,开始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和试点示范推广、税收优惠、风险投资等方面完善各类制度法规,也开始重视高技术产业发展中涉及到的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化等问题。1993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提出“国家和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保护知识产权”。1998年3月颁布的《关于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高投入、高收益的良性循环”,为此,要“健全知识产权组织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研究和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重要作用,鼓励成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等。

(二)知识产权政策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产值规模和出口规模跃升世界前列,产业发展战略开始从重视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到重视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的转变。围绕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产业化的各类政策已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两年的高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中对知识产权政策的重视程度进一步突显,有关措施也得到细化,与国际知识产权制度进一步接轨。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出,“鼓励企业建立专利联盟。完善高效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利益保障和实现机制,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机制。”《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知识产权政策”部分提出要“鼓励软件企业进行著作权登记。严格落实软件和集成电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依法打击各类侵权行为。进一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2012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改委、工信部等行业管理部门报国务院《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到2015年、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能力提升的具体目标及其主要任务。并就如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措施、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企业走出去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三)知识产权政策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一是现有高技术产业政策体系中仅在与研发、创新有关的产业技术政策中体现知识产权。二是知识产权有关部门与产业主管部门在出台有关政策过程中的合作互动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对若干重点和优先发展领域较少出台围绕知识产权的专项战略和特殊扶持政策,与美国等围绕国家重点部署的生物、信息等战略性高技术产业领域出台专利等知识产权专项法案和政策规章等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四是中国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整体实力偏弱,表现为高技术企业从事知识产权创造的意愿和动力不强,缺乏有利于促进上下游企业、产学研合作申请和利用专利的知识产权收益分享机制,亟待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法规和制度环境等。

三、以知识产权政策促进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一)在高技术产业发展目标中进一步突显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现有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战略中对产业发展目标的设定,一般从产业规模、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组织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政策环境等五个方面进行描述,对产业知识产权创造、应用水平的提升通常体现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目标中。为进一步突显知识产权水平提升对高技术产业塑造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性,应在产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组织、布局、政策环境等目标的设定上均考虑知识产权战略的有关部署:一是要提高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的数量和质量,尤其突出重点领域、发达地区知识产权数量布局的提升和质量的提高;二是要明确提出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效率目标,确保知识产权成果的商业价值得到体现;三是要对龙头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方面提出更明确的要求;四是要以创造更完善健全、与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对接的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政策环境为目标,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政策密切对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从现有鼓励高技术产业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的政策看,有关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的部署普遍偏粗、针对性不强。尽管近年来出台的促进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各类扶持政策中,都明确提出要“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要求,但仍然缺乏具体的落实手段和针对不同产业差别性的配套扶持政策。为此,要结合高技术产业的特征,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政策在弥补高技术产业技术风险高、前期投入大、我国普遍高技术产业前期技术积累弱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在集中资源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方面,要体现知识产权成果数量及其在国际的领先性目标,要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高技术产业领域在国际标准格局中占据一定地位的关键技术。在强化企业技术能力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方面,要以知识产权成果的创造和产业化为考评标准,鼓励产学研建立以知识产权成果为纽带的合作联盟机制。在推进产业创新工程建设方面,要着力实施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战略工程,以工程实施带动知识产权战略实现,推动重点领域快速发展。

(三)通过市场培育政策大力促进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

一是要充分利用政府采购的引领示范作用,启动知识产权成果的潜在市场,消除新产品进入市场初期认知度不高、消费群不稳定等不利影响,引导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采购目录制订、招投标等工作向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倾斜。二是要实施知识产权成果应用示范工程,选择一批处于产业化初期、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发展潜力大、短期内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知识产权成果及其产品,组织实施信息惠民、绿色环保、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材料换代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引导消费模式转变。三是要支持知识产权成果推向市场中的商业模式创新。借鉴合同能源管理、生物研发外包等新型商业模式的成功经验,加强知识产权成果在抵押贷款、信用担保等资金筹措方面的作用,引导银行、民间资本以及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共同促进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四是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标准、准入等市场制度环境,加快建立有利于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优化市场准入的审批管理程序

(四)完善法规制度进一步对接国际知识产权法规体系

国际化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具有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需要充分吸纳全球领先技术创新成果,吸引大量国外先进技术或合作研发;另一方面,具有一定规模和积累的部分高技术产业迫切需要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份额。为此,要充分对接国际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包括在专利授权、专利保护期限、专利权归属判定、专利审查周期、侵权审查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基本制度的修订方面,逐渐与美欧等国际制度接轨;针对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明确知识产权制度安排的核心导向,在具有一定技术实力和发展基础的行业――例如通信设备制造、移动通信产业等――争取与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全面接轨,力争在国际技术标准格局中占据一定位置,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能够应对来自技术壁垒方面的知识产权纠纷。在技术水平处于跟踪、模仿、引进、吸收阶段的部分产业领域,借鉴日韩早期知识产权制度安排的经验,以鼓励知识产权产业化和扩散为重点,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国内外企业、产学研合作研发,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

(五)引导资金和税收金融扶持政策向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倾斜

加大财税金融政策向知识产权密集型高技术领域的倾斜。在加大资金投入方面,充分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设立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逐年加大投入力度,着重支持重点领域专利池建设、实施知识产权专项行动计划、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和应用示范工程等。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在全面落实现行各项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成果转化等税收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针对知识产权创造及应用过程的特点,研究完善引导知识产权成果发明和产业化的税收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成果创造和转化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建立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支持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和产业化的力度。积极发挥创业板、场外证券交易市场、债券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拓宽掌握知识产权成果的高技术企业融资渠道。发挥政府创业投资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金投向高技术产业中掌握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

(六)加强协调统筹,推进重点地区和产业的知识产权专项规划和政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