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参观建筑物的实践报告十篇参观建筑物的实践报告十篇

参观建筑物的实践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1:24

参观建筑物的实践报告篇1

[关键词]版权国际公约概念差异

美国版权法第102条规定了两个重要原则,即原创性的作品仅固定在有形体的介质上才受保护,以及著作权无论如何不保护作品的思想、程序、过程、机理、操作方法、观念、原则和发现。那些没有被固定下来的表达形式如表演,主要适用形象权保护,而对于表演者的声音权利则适用版权法的专门规定。对于未固定下来的无线或有线传播,版权法亦主要采用特别的条款来保护。其他国家则鲜有要求作品固定下来才给与保护的。此外,大陆法系比较强调区分著作权与邻接权,一般认为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广播组织权是典型的邻接权。即使属于普通法系的加拿大,也有类似邻接权的特别规定。

显然,国际公约的签订和执行要求各缔约国克服一些国内法概念上的差异才能实现。否则,对于用同一个概念来予以表达的对象,你有你的习惯解释,我有我的通常理解,牛头不对马嘴,谈判时往往就难以形成一致意见。有时凑巧条约签订成了,可能也只是在误解基础上的一致,在执行中难免出现歧见和纠纷。

现实告诉我们,对法律概念的准确内涵的把握,通常只有在一个国家国内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由于没有世界法,很少有一个法律概念能得到全球一致的解释。以《保护文学与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第2条为例,它试图把“文学和艺术作品”作尽可能细致、具体的解释以求得各缔约国之间的共同理解,但对于所涉及的具体作品类别,还是得求助各国国内法上的解释。一国按照本国法来理解条约中的有关概念通常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要求一国按照他国法律框架解释某个法律概念既不公正,也不可能。各国法律体系和语言文化如此恢宏复杂,将法律概念定位于他国环境中求得精理显然是勉为其难的。正如著名比较法学家大木雅夫所说的,“屡见不鲜的情况是,一些乍看起来似乎同等的制度却发挥着不同的功能,而且形态迥异的制度又发挥着相似功能”。

当然,大木雅夫认为不同法律体系的共性是客观存在的,他引用莱茵斯坦的话说:“我们的文明是同一个单位,问题相同,则解决办法亦相同。”他相信,不精通他国整体法律而理解该国某些法律概念是可能的,因为达维德另人信服地指出“各个法的部门之间都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

从现实情况看,美国与其他国家在涉及版权的一些概念问题上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理解,并达成了对某些条约条款的确定的一致或不一致的意见。以1961年《保护表演者、音像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组织罗马公约》为例。对于表演者权,如果表演被固定下来,当属一般作品受美国版权法的保护,否则,按其他法律或特别条款处理;对于音像制品制作者,由于作品已被固定,属于一般的作品受保护;对于广播组织,美国版权法也有相应规定,但对该权利有广泛限制,而《公约》未能为此作出安排,故美国没有加入。但在与该《公约》有密切关系的其他公约中,美国均采取积极主动的立场。1971年《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与美国版权法没有冲突,它早在1974年就加入了。1974《关于播送由人造卫星传播载有节目的信号的公约》,美国1985年加入,并为此对本国传统的转播权作了适当限制。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美国则是最早的几个缔约国之一。由此看来,这些由大陆法系国家所提倡的“邻接权”保护,在美国版权法眼中并不会构成概念沟通上的障碍,它能够在本国法律框架内作出相应制度安排予以配合。

至于美国版权法“不保护作品的思想、程序、过程、机理、操作方法、观念、原则和发现”的理念,经过它的宣示和推广,别的国家并没有发现与本国法有什么冲突,在新近的重要的国际公约,如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公约》第2条,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9条第2款中均已确立了这一原则。

由此看来,国内法上的概念差异在实践中似乎并不会带来国际公约签订和实施的问题。但这种断言看来是过分乐观了。虽然找到不同法域之间的共同理解是可能的,但相互的误解却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美国版权法关于“建筑作品”的保护问题就是这种误解引发的一个典型例子。

《伯尔尼公约》第2条第1款规定“建筑作品”与“实用艺术作品”受著作权保护,同时第7款规定“实用艺术作品”与“工业设计和模型”的保护条件及范围由缔约国国内法予以规定。

从1879年贝克-塞尔德(Bakerv.Selden,101U.S.99,1879)一案开始,美国一直固守版权保护的“思想-表达形式”两分法原则,即对作品中的思想性内容不予保护。而从判例的发展来看,三维建筑物的功能性结构总是被视作实用性思想,不受版权保护。当美国决定1989年加入《伯尔尼公约》时,“建筑作品”的保护是其国内法不能回避的。美国国会于1988年通过了《伯尔尼公约实施法案》,修改了版权法101条中的pGS条款(即"pictorial,graphic,andsculpturalworks",“图片、图示与雕刻作品”,大致相当于《伯尔尼公约》中的“实用艺术作品”),把“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plans")纳入,以实现对“建筑作品”的保护。但这样的修改看来对美国当时“建筑作品”版权的现行法什么大的改变。因为在该法案之前,法院已经在判例中把pGS条款解释为包括“建筑设计”在内了。所以,人们普遍预期法院将会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pGS条款包括的“建筑设计”仅限于设计图纸,不包括三维建筑物。

1989年6月19日版权局关于“建筑作品”的报告分析了这种两难境地。报告详细分析了美国当时的版权法对“建筑作品”的保护情况,认为三维建筑物基本上没有受到过有效保护,而《伯尔尼公约》成员国基本一致的意见是三维建筑物确实应该属于作品。该报告看起来承认美国仍没有尽到作为《伯尔尼公约》成员国保护“建筑作品”的义务,也流露出要修改版权法的意思。但与此相反,部分权威性的版权专家则坚持认为美国已经尽到《伯尔尼公约》的义务了。

在版权局报告的影响下,国会最终还是听取了司法委员会的意见,在1990年通过了《建筑作品版权保护法案》(architecturalworksCopyrightprotectionactof1990),在版权法102条(a)款增加了作品的第八个类别“建筑作品”,它与pGS类别并列,成为专门一种作品形态,“建筑作品”由此不再受传统pGS作品审查的困扰。同时,1990年9月21日众议院报告(theH.R.ReportonSeptember21,1990toaccompanyH.R.5498)明确了该法案的立法本意,结论性地认为:包括三维建筑物在内的“建筑作品”设计方案本身属于作品,完全应属于版权法的保护对象。为此,还提供了一些专家的意见作为佐证。

具有代表性的专家意见一是批评家艾达・路易斯・哈斯特帕(adaLouiseHuxtable)的观点,他认为技术本身不是艺术,艺术的表达形式只是在一开始受所要实现的功能影响,但到后来艺术形式会变得比实现功能的目的复杂得多。建筑作品的艺术性在于它以富有美感的方式来体现建筑物的功能,比单纯功能更具有使人信服的力量,并更具有灵敏度。其二是建筑师米歇尔・格莱夫(michaelGraves)的证言,他说自己设计建筑物采用两种语言,即“内在语言”和“诗一样的语言”。前者指实现建筑物功能时必然要使用的本质性、结构性、实用性的设计,后者则是为了体现建筑物的外在表现,它结合进了社会对建筑美感所追求的神秘的、仪式性的构想。报告进而认为,“建筑作品”设计中“诗一样的语言”恰恰是值得版权法保护的。

除了对版权法102条的修改以外,《建筑作品版权保护法案》还在101条中增加了对“建筑作品”的定义,把它规定为固定在任何介质上的建筑物的设计,包括三维形式的建筑物、建筑设计方案或是图片等。同时突出强调保护范围包括“建筑作品”的整体结构以及建筑元素和建筑空间的安排和组合等。这种定义直接更正了以往判例中确立的建筑物总体结构和组合不受版权法保护的理念。由此,美国完成了对“建筑作品”的保护义务。

从美国“建筑作品”版权立法史来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伯尔尼公约实施法案》只是把建筑设计纳入pGS条款,并不表明它刻意规避《伯尔尼公约》的义务。事实上该法案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当时采取这样的立法只是因为权威专家认为按照现行法律,“建筑作品”可以得到法院的承认。实践中确实也鲜有法官明确地说三维建筑物不受版权法保护的。即使是后来的版权局报告,也承认法官是有可能通过判例形成对三维建筑物的保护的,虽然报告对这种可能性持相当悲欢的态度。显然,当时的美国法律界人士对现有法律框架下“建筑作品”的概念、范围和内容有分歧。我们甚至可以说,在《建筑作品版权保护法案》出台前,“建筑作品”的不确定概念在美国最终也没有得到明确解释。受到广泛好评的版权局报告也只是说,虽然难以分析现行法律上的“建筑作品”的概念以判定美国到底有没有尽到保护“建筑作品”的义务,但通过对判例的观察,它发现美国在实践中没有尽到。

这种法律概念的模糊在国内法专家眼中都是如此,要求别的国家理解本国概念显然更加不可能。当然,“建筑作品”问题是比较极端的一个事例。但它至少告诉我们,由于概念差异引发对国际公约中同一规定的不同理解在可能是难以避免的,有时还可能会出现歧义很大的情况。认识到这一点看来对实践是有帮助的,正如大木雅夫所说的,尽管各国法律之间存在着共同性或是类似性,“然而,如果过分强调这一点,恐怕难免会将过去在限定比较对象上所作的努力抵消殆尽,从而有再次返回到人类共同法之理想的危险”。

参考文献:

[1]参见美国法典第17章第102条

[2]参见美国法典第17章第1101条

[3]主要规定参见美国法典第17章第111、114、118、119、122条

[4]参见《德国著作权法》第2编,《法国著作权法》第1编第2部,《日本著作权法》第4章

[5]参见《加拿大版权法》第2编

[6][日]大木雅夫著:《比较法》,范愉译,朱景文审校,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第88页

[7]《伯尔尼公约》由于版本较早,没有作这方面的规定

[8]参见《版权局关于建筑作品的报告》(ReportoftheRegisterofCopyrightsonworksofarchitectureonJune19,1989)第222-223页

参观建筑物的实践报告篇2

1、内容要求

1)实习报告内容应包括实习项目,指导教师,目的与要求,实习内容,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和总结等方面;

2)具体内容格式可参照附表,要求字迹工整,填写认真。(填写时括号中的说明内容应删除)

2、评阅要求

实习报告应有教师评语,批阅教师签名,批阅日期,教研室主任意见,评语要有针对性,书写工整,红笔批阅;

3、格式与装订

实习报告内容均用a4纸填写,内容手写打印均可,左侧装订。如打印:一级标题字体黑体,字号四号;二级以下标题和内容字体宋体,字号小四号;单倍行距。

二、实习报告的写作

一)实习报告的资料收集

从开始实习的那天起就要注意广泛收集资料,并以各种形式记录下来(如写工作日记等)。丰富的资料是写好实习报告的基础。主要收集这样一些资料:

1、在社会实践工作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如何在工作中贯彻执行的。比如单位组织学习,内容是什么,什么学习方式,学习后的效果如何,对自己和同志们的思想有否提高。

2、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如何灵活运用。比如法律专业,注意法官或法律工作者在执法过程中是如何灵活运用法律条款,深入了解优秀法官,如何运用法律以外的手段解决民事纠纷,提高结案率的;秘书专业的学生可以直接将秘书实务,应用写作等科目中的问题带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寻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等等。

3、观察周围同事如何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实习是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将学习到的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过程,所以既要体验还要观察。从同事,前辈的言行中去学习,观察别人的成绩和缺点,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观察别人来启发自己也是实习的一种收获。

4、实习单位的工作作风如何。单位的工作作风对你将来开展工作,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有什么启发;某些同事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哪些值得你学习,哪些要引以为戒,对工作对事业会有怎样的影响。

5、实习单位的部门职能发挥如何。对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履行职能的情况有什么看法和认识。

二)实习报告写作流程

去单位实习之前一定要先跟指导老师联系,相互留下联系方式。实习一段时间后,首先要提交的是报告的大纲,字数最好能在800字左右,主要是交待自己要写的报告的主要构架内容,由指导老师知道后再开始写作,具体交稿时间跟指导老师联系,最好在实习结束前10天将草稿交指导老师批改。老师认为合格后,再誊抄在学院统一印制的实习报告本上。

3)实习报告写作要点

根据本专业特点,可以全面地写:

如法律专业,去法院实习,获得的是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应该具有全面素质材料,这时,可以将所实习的全部内容,包括法律工作者的政治素质要求,业务素质要求;法律条文的运用;法官的个人魅力(言行举止语言表达等综合因素)在法庭上的效果;法官需要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文秘专业作为一个办公室文员,实习中工作性质内容可能涉及所学大部分骨干课程,如会议(会议之前的准备工作,会议过程中服务工作,会后的总结工作,以及整个会议涉及的文书有哪些,领导对这些会议文件的写作要求有哪些,写作者在准备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做法或失败的教训;文秘工作者的仪表礼仪有什么要求等等)。也可以根据实习的内容确定某一局部的工作,就一个专题作为重点描述对象。如文秘中的档案管理,单位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有什么,自己学的哪些知识在工作中运用上了,你运用的方式方法是否符合工作需要,效果如何;同事是怎么对待档案管理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等等。

4)实习报告结构安排:

第一部分:以实习时间,地点,任务作为引子,或把实习过程的感受,结果,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概括出来以引出报告的内容。

第二部分:实习过程(实习内容,环节,做法)

1、将学校里学到的理论,方式方法变成实践的行为;

2、观察体验在学校没有接触的东西,他们是以什么样的面目,方式方法,以怎样的形态或面貌出现的。比如,部门职能,原先你不了解,之后从工作中由什么样的问题,引发了你对职能部门的了解。再比如人际协调方法,工作中的人际协调和你学的公关理论与实务有什么样的差异,你怎样体会公关理论等。

第三部分:实习体会,经验教训,今后努力的方向等。

文章也可以以实习体会,经验为条目来结构全文。如,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团队协作意识强;善于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挑战新工作;事后善于总结等等。从实践中看到的缺陷:政治触觉不够敏感;专业知识欠扎实;动手能力差等等,用这些,把自己实践的过程内容串起来。不过,这样的报告相对来说需要较高的写作能力。

三、实习报告写作要求

1、报告必须写自己的实习经历,可参考别人的资料,但不能抄袭,一旦发现一律作为零分处理。

2、如有引用或从别处摘录的内容要表明出处。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一律采用文后注释,书写顺序为:如著作类: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如期刊类:作者,论文名,刊名,出版地,出版者,卷号或期号,起止页码。

3、文章开头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语言要求简练,符合公务文书的要求。不要过多的说"我"如何如何,在第一段介绍了自己的实习时间地点和分配到的任务后,下面的文字尽量少出现人称。字数要在1000以上。

毕业实习报告格式

1、封面:写明系别、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实习报告题目等。

2、摘要:作为实习报告部分的第一页,为中文摘要,字数一般为150字,是实习报告的中心思想。

3、目录:应是实习报告的提纲,也是实习报告组成部分的小标题。

4、正文:是实习报告的核心。写作内容可根据实习内容和性质而不同。

(1)实习目的或研究目的

(介绍实习目的和意义,选题的发展情况及背景简介,方案论证,或实习单位的发展情况及实习要求等)

(2)实习内容

(3)实习结果

(4)实结或体会(是对实习的体会和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

(5)参考文献:是实习过程中查阅过的,对实习过程和实习报告有直接作用或有影响的书籍与论文。

见习报告范文(一)

在半年的学习生活以来。我学会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从生活中没发获得到的知识和道理。回顾半年以来,从那天真的我直接到经历了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到现在稳重和冷静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挫折和失败,才能通往自己的罗马大道。在这半年里,我有失落过,烦恼过,悲伤过。有时觉得自己放手让时间在自己的手里流走,可能是或者我的缺陷和不足。但我知道这是上天对我的一个考验,但在每次失落的时候我都会反省过来,告诉自己清楚自己应该做的是什么,在挫折面前我們应该善用于扬长避短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在学习方面虽然自己普通平凡,但是我会努力提高,做到最好,不管遇到什么困扰我都不会跌倒,我会不懈努力。从以前学习情况中,我觉得自己更应该发奋学习。

我知道,在这又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角色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一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在这里我知道我的将来会有光辉灿烂的一天。

在半年的锻炼里,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远远不够的,所以在学习生活除外,在假日我会积极参加社会各种实践活动,获取更多学习的经验和社会实践能力,我的未来不是梦,只要自己努力过,成功是不会拒绝你的。

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里,我会继续努力,做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在生活上自觉从严要求自己,艰苦朴素,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各方面表现良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见习报告范文(二)

1.实习的性质和目的

1.1实习性质

认识实习是我们在完成两年公共课程学习之后,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进行的一次认识性、实践性的活动,是实现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环节。

1)了解本专业的主要内容,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提高我们的专业兴趣和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建立有关工艺过程、系统原理和设备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有关系统和设备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初步了解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我们树立正确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观点。

4)培养我们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我们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培养我们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方向。

2.实习的基本内容

通过去热电厂参观,以及老师和工人师傅的讲解,了解水处理车间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原理,了解各个处理过程的作用和目的;了解锅炉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锅炉制气的流程、装置设备以及对烟气处理的方法和灰渣,灰粉的灰回收利用;换热站的组成设备及各自的作用,工作原理和流程,遥控室中自动控制压力、温度的控制器等;

2.1专题实习

1)通过参观热电厂和校供暖系统了解供热系统的组成及相关设备。供热系统有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构成。了解热源的种类,工作流程,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控制原理和控制方式;热网形式,各种形式的优缺点;热用户的种类,用热设备及其工作原理,热计量方式和计量设备及原理等。

2)通过对泰能集团人工制气厂的参观及工人师傅的讲解了解燃气制造及输配的有关知识。了解燃气的种类、主要成分及其特点;天然气成气机理及输配的有关知识;人工制气的工艺流程及设备组成及制气、输气和用气的相关的安全的知识。

3)通过参观校园教师公寓和贡供水系统以及徐老师的讲解了解城市给排水系统和建筑给排水系统。城市给水系统的组成,水处理方式及相关设备;城市排水系统的组成,常用污水处理设备;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组成及相应设备和附件。

4)通过参观阳光大厦的地下室空调制冷系统了解空调系统的有关知识。空调系统的组成,系统形式,主要空气处理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冷冻站、热力站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控制措施等。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了解工业通风系统的有关知识。

5)通过参观阳光大厦地下室通风系统了解工业通风系统的常见形式,系统特点,主要设备形式,空间气流组织形式及控制方式等。

2.2一般了解

通过听专题报告、工人讲解、参观等方式,了解企业的基本概况,生产产品,管理模式,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等情况;了解专业与企业生产的关系。

参观建筑物的实践报告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认识实习,实习质量,教学模式

 

1.建筑工程技术认识实习的重要性

认识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后的第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增强学生对建筑物构造组成及施工过程感性认识的重要环节,是丰富学生实践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认识实习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认识实习可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可帮助学生了解基本建设的程序,熟悉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接触建筑工程施工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3)提高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树立劳动观念、群众观念,养成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2.提高建筑工程技术认识实习质量的制约因素

2.1实习基地难以确定

近年来,随着施工企业改革的深化,许多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接收学生实习,视学生实习为企业负担,给学生实习带来了许多困难;不仅如此,由于建筑工程是安全事故的多发产业,许多企业怕学生实习影响安全生产,给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大多数施工企业对实习生都采取了“避而远之”的态度。另外,一般的民用建筑,施工工期都在一年左右,有的甚至更短,于是,每年都必须重新找实习基地。。就现有的实习基地而言,同种类型较多,往往跟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较大出入。因此,难以确定合适的实习基地是制约认识实习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

2.2传统实习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认识实习的教学模式是单纯的现场参观实习,带队教师将学生领到工地一线,让学生自主参观。这种模式虽然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适应施工现场工作环境的能力,使学生接触实际、认识社会,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制约了认识实习质量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一线噪声较大,使工地技术员现场讲解时多数学生无法听清等因素都会影响认识实习效果。针对传统认识实习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改革认识实习教学模式、探索适合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认识实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认识实习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

3.提高建筑工程技术认识实习质量的方法

近几年,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认识实习过程中,课程组不断研究探索提高建筑工程技术认识实习质量的途径。其主要工作如下。

3.1做好实习动员及安全教育工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认识实习也不例外。实习之前,召开实习动员大会,邀请实习中心主任、相关负责人给学生做动员报告,进行安全纪律教育,全面部署实习工作,宣布实习纪律,阐述认识实习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认识实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让他们了解认识实习教学的特点。。

3.2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1)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立稳定的校内实习基地。。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我院花巨资兴建了1:1建筑模型。该模型涵盖了各种基础类别、常见的主体结构形式、不同的屋面构造做法、现行的装饰装修手法以及施工现场的平立面布置,模型内共设置了200多个观测节点。为了便于学生参观学习,我们对模型的各个节点进行了编号挂牌,并对各个节点的构造做法及施工工艺流程做成展板,这样,学生在参观该模型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该节点的构造组成及施工过程。另外,为了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每个节点的其他相关做法及这些做法的依据都可以在电脑查询系统中查出。以利于学生学习该构造的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依托广厦建设集团,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东阳是建筑之乡,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阳市的建筑行业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迅速。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施工一线的场景,将认识实习教学课堂搬到工地一线,我院跟广厦集团的分公司——东阳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建筑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建筑公司为学生提供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岗位,学院依据这些公司的需求,适当调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后能够马上上岗作业,真正实习企业需求与学院教学零距离对接。另外,学院为这些施工企业推荐优秀的毕业生,已达到企业经营和学校办学双赢的目的。这样,企业不再把接纳学生参观实习当成是麻烦了,而是为自己的公司培养后备军,从根本上保证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训条件。

3.3完善认识实习的教学环节

建筑工程技术认识实习的课程目标是接触工程实践,学习建筑施工工艺流程及建筑物的构造组成,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顶岗实习打基础。我院学生的认识实习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这时学生的专业课才刚刚开始,他们还不了解专业基础知识,为了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的专业基本理论的一般知识,为认识实习做好基本知识的准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准备实习的有关资料。实习前一周下达实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图书馆借阅与实习有关的专业课程教材,认识实习做好专业知识方面的准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还把建筑工程技术认识实习指导书、实习计划安排表等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实习目的、任务要求、具体步骤、考核要求等,从而更有效地、系统地指导学生进行认识实习。

2)指导老师讲解1:1建筑模型。指导老师讲解模型的总体设计构思;讲解模型内各个构造节点的名称、施工工艺、现在工地一线的其他相关做法、可以在哪些资料中查询到该节点的相关知识;讲解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及注意事项。

3)邀请建筑工地的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跟学生交流。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基本建设的程序,减少现场实习的盲目性,我们特邀实习基地的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给同学们讲授建筑行业的有关知识。项目经理给学生介绍了建筑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及施工管理知识,并用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要时刻提高警惕,遵守施工工地管理规定及校纪,确保实习顺利完成。

4)认真做好现场实习。现场实习是认识实习的核心内容,通过现场实习可培养学生熟悉和适应现场工作的能力,缩小课堂教学与生产应用实际的差距,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适应现场的工作氛围和工作方法。

5)改革和完善考核制度。认识实习考核内容分为平时考核,实习日志考核和实习报告考核。平时考核依据课堂表现和交流讨论的积极程度给予评分;实习日志依据记录的参观内容及当天的收获与体会进行考核;实习报告则根据报告的格式、内容是否完整、收获体会深刻与否加以评分。

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技术认识实习质量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相信通过上述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定会显著提高建筑工程技术认识实习质量,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素荣,李寒旭.提高化工认识实习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77-79.

[2]谢昭明,刘跃华,黎学明等.改革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模式,强化综合能力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212-213.

参观建筑物的实践报告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建筑物理实验;教学探索;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151-04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概念、规律、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建筑物理是物理学在建筑中的具体运用,与应用技术紧密结合。因此,建筑物理实验是建筑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建设类专业的专业课程,如何在高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开设具有高职特色、符合高职院校建设现状、适合学生职业发展要求的建筑物理实验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建筑物理课程的教学中,实验部分内容存在“走过场”,甚至不开设实验课程的现象。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高职院校建筑物理实验课的开设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实验设施陈旧、短缺

按照本科院校建设类专业建筑物理课程设置的要求,在实验方面需投入大量实验设备,这对于开设该课程的高职院校难度较大,由于自身经费有限,而建筑物理在大多数建设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拓展课程的位置,学校难以投入大量经费。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实验设施严重不足,甚至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职院校根本无法正常开设建筑物理实验课程。

(二)实验内容与岗位需求脱离

现有高职建筑物理教材,实验部分内容或照搬本科教材,或取消实验部分。而本科教材建筑物理实验大部分是验证原理性实验,实验内容更适用于本科及研究生毕业后的岗位需求,与高职毕业生职业岗位要求脱节。

(三)教学、考核方法单一

注重考评学生的技术水平、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与其他层次高教育的显著区别,也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建筑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通常是预习―实验―写报告。预习时,教师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甚至是实验结果一一讲述。实验时,教师按前期讲授要求布置任务,学生按照要求被动实施,整个过程按部就班。考核通常也只是通过实验报告评判成绩,很难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性和研究性所取得的收获,无法在考试成绩上体现,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基于上述问题,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弥补和改进高职建筑物理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建筑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探索

(一)转换思路,改革物理实验方法

1.开发设计性综合实验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岗位需求,改革原先的基础性验证实验为设计性综合实验。验证性实验指对最有可能的或已知的结论进行验证,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方法与技能为目的;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以培养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综合性实验是以强化已学若干知识内容的综合系统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较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2]。该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一些典型的实际技术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创新,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开发设计性综合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准确把握实验原理、内容、目的,还要熟悉相关的专业课程,能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例如:在建筑日照实验的设计上,笔者不仅要求学生根据建筑日照的相关知识绘出当地某日的棒影图,同时还要求学生利用前期学习的测绘知识,实地测量并绘制某建筑物阴影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原理利用棒影图绘出某建筑的阴影变化范围,并与实测图纸进行对比。通过训练学生不仅更好地理解了棒影原理及作用,同时对前期的制图及测绘能力进行了实践锻炼。

2.尝试低成本实验

低成本物理实验是国际物理教学界倡导的一种物理教学工作行为,其宗旨是:一方面,通过利用生活中的廉价材料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解决或缓解实验器材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利用身边的材料做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当今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本着开源节流,在满足实验目的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可以开发、设计低成本建筑物理实验,其设计原则应坚持科学性、简易性、直观性和探索性。

由于高职教育中建筑物理的某些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知识的理解,而不是要求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对于这类实验,笔者认为在实验设计上,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以及学校现有器材进行实验设计。例如:建筑日照实验设计,实验目的之一是更好地理解日照棒影图原理,而不是精确绘制某地、某日的棒影日照图。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三参数日照仪较为精确地画出当地、当日的棒影轨迹,同样可以利用全站仪、指南针、铅垂线、量角器、直尺等日常工具和材料绘制棒影轨迹。通过做实验拓宽学生思维,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有效缓解高职院校课程实验经费不足的压力。

3.改革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属于直观教学,其基本方式是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演示实验对于物理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高职教育中,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如在演示实验的教学组织中,进行角色互换,学生成为主角,亲自演示实验,近距离观察实验现象。这一举措有助于加深印象,巩固记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已具备一定物理学基础的高职学生,课程讲述前,可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布置任务,由学生自主设计,在课堂演示整个实验过程。如在声音特性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材料、方法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在此实践教学中,学生采用了橡皮筋、钢尺、吸管、水杯等多种材料和方法,课堂气氛活跃,讨论认真激烈,知识由点及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4.加强模拟软件的操作实验

大学本科院校的建筑物理实验室常配有声级计、温湿度测试仪、人工天穹、热舒适度仪、建筑声学测试系统、便携式建筑室外气象观察仪等试验仪器设备。这些建筑环境实测硬件基本可以满足建筑物理环境教学及科研需求。对于高职院校,这些实验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经费,同时这些实测设备受到各种空间限制,很难应用于辅助建筑设计。基于此,可将侧重点放在模拟软件的操作实验上,建筑环境模拟分析软件可以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模拟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材料的热学和光学属性等建筑物理性能,可以比较精确地预测建筑方案设计完成后的建筑热学、光学、日照等重要参数。随着绿色建筑标准的出台以及生态设计理念的深入人心,如何设计出节能、环保宜居、舒适的建筑变得日益重要,其前期的评判工作,主要是通过软件分析完成,故这些软件的操作、运用与学生日后的工作密切相关。院校应根据学生的就业区域进行市场调查,选择岗位适用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实验。如图2即为该院学生利用鸿业日照分析软件绘制的某小区日照分析图。

5.应用虚拟实验

虚拟实验是指借助多媒体、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上营造可辅助、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传统实验各操作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境,实验者可模拟真实环境完成各种实验项目,所取得的实验效果等价于,甚至优于在真实环境中所取得的效果。虚拟实验的实现将有效缓解高职院校在经费、场地、器材等方面普遍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而且开展网上虚拟实验教学能突破传统实验对“时间和时空”的限制,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自由、无顾虑地随时随地上网进入虚拟实验室操作仪器,进行各种实验。虚拟实验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传统实验的有效补充[3]。网上虚拟实验室的开发与应用将会对高职院校实验教学改革产生变革性影响。

(二)结合岗位需求,确定实验任务

笔者认为在采用更切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实验方法的同时,还需在实验任务的确定上注重岗位与实验对接。在制定实验内容时,应结合日后工作岗位,以“必须、够用”为准则,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以满足专业需求为宗旨。如建筑热工学,大多数从事建筑设计的学生日后会参与节能计算,因此,可以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保温性能,结合前期的构造知识及建筑物理中围护结构传热的基本知识为出发点,设计综合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建筑节能知识。

(三)巧妙安排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的安排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紧密结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以下两点:首先精选实验、实训项目,尽量设计综合性实验。其次,充分利用学生业余时间。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与帮助者,学生是设计者和实施者,故大部分工作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

(四)改革传统的实验考核方法

传统实验教学考核重结果、轻过程,一般根据实验报告来判断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这既不能反映学生实际的实验技能,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笔者认为应将终结性考核转变为过程考核,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注重学生实验过程的设计、操作,以及在此过程中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阶段进行评定。

建筑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应与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研究,不断探索,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4]作为出发点,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符合职业发展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美茹,吴福根,卫小波,周誉昌,徐小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自选教学体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172-173.

[2]祁少明,田秋月,董海荣.重视建筑物理实验提高建筑物理教学质量[C].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张颖,韩也.浅谈我校大学物理虚拟实验室的建设[J].长春大学学报,2008(12):64-65.

[4]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

explorationonarchitecturalphysicalexperimentsteaching

Jinwei

(Departmentofarchitectureandart,ShanxiarchitecturalCollege,taiyuan030006,p.R.China)

参观建筑物的实践报告篇5

实习是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土木测量实习报告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木测量实习报告总结范文一实习内容:在王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国家相关的规章制度,了解各种工程程序;通过阅读图纸,了解设计的意图、设计方案、施工细部;了解在工程建设中可能发生的实际问题,并学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等。

(一)建筑学知识

参观校内单体建筑及建筑组群,参观特色建筑,了解分析以下内容:

1、根据所学知识,对所参观建筑组群的总平面布局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进行分析。

2、参观建筑物外观及内部,了解各层平面布局及房间布置,观察建筑外观特点。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建筑平面布局、空间造型和立面处理方法。3、分析建筑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二)房屋构造

通过去参观某项在建工程现场情况,了解以下内容

1、了解该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特点、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级等;

2、了解该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3、了解该建筑物的墙体类型、结构布置、细部构造及施工特点;

4、了解该建筑物板、/梁、柱等的类型,配筋方式及其与墙、梁的连接构造,了解楼地面、屋面构造及顶蓬构造特点;5、了解该建筑的楼梯、阳台等的详细构造;

6、了解建筑物的建筑装修构造。

(三)建筑材料

通过去建筑工地实地参观,了解以下内容:

1、了解水泥、砖、砂子、石子、钢筋等主要材料的规格、标号、特性及使用要求;

2、了解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标号、生产工艺所用设备以及养护要求;

3、了解各种钢筋加工情况;

4、了解有关装饰材料的情况。

(四)建筑施工

通过去施工现场参观,要求了解以下内容:

1、了解各施工工种的工艺过程,生产特点以及各工种之间的配合及穿插作业情况;

2、砖混结构施工工序,现浇构件的施工工序;

3、建筑工程与安装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

4、土建工程与安装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

5、装修工程的施工过程,施工特点及方法;

比如,钢筋的绑扎,底层基础钢筋的绑扎首先要放样,每一跨度里钢筋的接头数只有25%,即4根钢筋里只有一个接头,另外,接头要尽量放在受压区内。在砌墙的过程中,如遇到墙要转角或相交的时候,两墙要一起砌起来,在留槎的过程中,可以留斜槎,如果要留直槎,则必须留阳槎,且要有拉结筋,不能留阴槎。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天热的时候要注意养护。

(五)基础1.基础选用类型采用独立基础,基底标高为-5.10m2.钢筋基础地面应作强度等级为C10的100厚垫层,垫层宜比基础每侧宽出1003.钢筋基础曾厚度,有垫层处》40,无垫层处70,与土壤直接触外侧建筑防水做法的钢筋挡土墙,柱在室外地面部分保护层厚度应向外增加到40。

(六)地基

1.地层土性描述:基础应置未扰动的卵石层上,撑载力特征值F=350Kpa

2.基槽检验应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施工图要求进行,并需要有勘察设计人员机参加。

3.基础设施完毕用不含对基础有侵蚀作用的戈壁土,角砾土或黄土分曾回填砾实。

4.基础开挖应按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放坡,对临近建筑有影响的基坑,应由具有岩石设计与施工单位做支护设计及施工。

(七)施工准备

1.模板安装前的基本工作:

1)放线:首先引测建筑的边柱,墙轴线,平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各条轴线。模板放线时,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中心线和边线,墙模板要弹出模板的边线和外侧控制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

2)用水准仪把建筑水平标高根据实际标高的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3)模板垫底部位应预先找平,杂物清理干净,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或混泥土成形后烂根。

4)工长事先确定模板的组装设计方案,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交底。

5)模板应图刷脱模剂。还有好多注意事项,我在这就不列举了。

(八)钢筋混凝土结构

1、本功程框架梁配筋采用平面表示法,框架梁柱抗震构造详国标图籍03G101-1

2、保护层厚度:楼板15连梁梁25,柱30,并不大于主筋直径

3、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

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混凝土的早期养护,这些问题都是在施工事要注意的,在施工时采用何种水泥,用量都是要注意的,还有混泥土的早期保养。

土木测量实习报告总结范文二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测量距离、角度、高差等,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第一天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阵的发愁: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当动手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水准仪,经纬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量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我还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实习期间恰好是寒冬时节,临潼的温度非常低,对于露天作业的我们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们改掉以往睡懒觉的习惯,早上七点不到就起来,不到八点就开始测量,因为冬季天的黑的早,所以我们就必须充分利用白天的时间,一直到晚上天黑无法看清为止。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我们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

通过这次实习我自己还总结出一些测量时应该注意的事项。(1)标尺要立直,尽量避免晃动,有晃动时,应该选择数据最小的时候进行读取。在读数前一定将水准仪视野的水准气泡调平(两侧的线重合),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2)当用经纬仪测量角度时,如果目标较小,最好使单线与目标重合,如果目标有一定宽度,可以用双丝夹住目标。(3)在测量时候一定要小心,因为稍微碰了一下仪器,就要重新调整对中水平,否则就会导致数据错误,也可能导致仪器的损坏。(4)在读取数据时,每位成员都要细心,既要看得准,还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果的报废。

我很珍惜学校为我们安排测量实习,更深刻的体会了测量工作的艰辛以及实物与图纸之间那种密切的关系,真是没有蓝图什么也干不成。总之,虽然觉得累,还是要谢谢学校在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所安排的这段实习,我将永远珍惜这段经历,同时这段实习生活也是我一生中难忘的。

土木测量实习报告总结范文三12月10号,我们正式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工程测量实习”,在此之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说明了测量任务和测量的实际意义及重要性,我们跟随老师来到测区地点,依次看了学校的九个控制点,在老师的讲解中我们知道了测区是我们学院校区,虽然测区比较大,基本上是我们整个学校,测绘图也是我们整个学校的平面图。在这个已经步入冬天的时节,天气虽然不是很好,冷风刺骨,但我们还是安安心心的测量,抓紧时间实习,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我们每一天都在加班的努力,尽管很累,很辛苦,可我们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同时我们也在实习中感觉到了充实,

在此之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工地上进行实地勘察,但那毕竟是理论的,实际操作对我们来说还是模糊的,所以,这次实习就是对我们整个学期以来本科目的一次大检验。我们把这次实习当做我们以后工作的一次磨练,把我们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弥补我们的缺陷。

测量是一项务实求真的工作,半点马虎都不行,我们在测量实习中必须保持数据的原始性,这也是很重要的。为了确保计算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我们得反复校核对各个测点的数据是否正确。我们在测量中不可避免的犯下一些错误,比如读数不够准确,气泡没居中等等,都会引起一些误差。因此,我们在测量中内业计算和测量同时进行,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同时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测量也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测量学的学习和实习,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测量学的轮廓。测量学内容主要包括测定和测设两个部分,要完成的任务在宏观上是进行精密控制,从微观方面讲,测量学的任务为按照要求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为哥哥领域提供定位和定向服务,建立工程控制网,辅助设备安装,检测建筑物变形的任务以及工程竣工服务等。而这一任务是所有测量学的三个基本元素的测量实现的: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同时也认识到小组团结的重要性以及测量的步骤。首先,是熟悉了水准仪、光学经纬仪、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全站仪的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的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校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方面:仪器误差、外界影响误差(如温度、大气折射等)、观测误差。了解如何避免测量结果误差,最大限度的就是减少误差的出现,即要做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多次测量取平均数等来减少误差。除此之外,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带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工程实践,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步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一周多以来,我们都坚守在自己的“阵地”,观测、记录、计算、描点......我们分工合作,力求更好地完成任务。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和疑难:如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同时并菲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时间浪费,而且会因点多而产生较大的误差。

(2)在用水准仪和全站仪测量的过程中,气泡的居中也会产生误差,十字丝的对准的等

(3)计算问题。计算必须两个人来完成,一个初步计算,一个校核。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但我们不断的重复检验中算出了正确的数据,尽量的减少了误差的出现。

这次实习,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让我更好的掌握了测量的基本功和测量的一些要素,同时也促进了与同学间的交往,使我懂得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以及仪器使用的正确方法。

参观建筑物的实践报告篇6

1.实习的性质和目的

1.1实习性质

认识实习是我们在完成两年公共课程学习之后,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进行的一次认识性、实践性的活动,是实现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环节。

1.2实习目的

1)了解本专业的主要内容,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提高我们的专业兴趣和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建立有关工艺过程、系统原理和设备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有关系统和设备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初步了解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我们树立正确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观点。

4)培养我们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我们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培养我们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方向。

2.实习的基本内容

通过去热电厂参观,以及老师和工人师傅的讲解,了解水处理车间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原理,了解各个处理过程的作用和目的;了解锅炉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锅炉制气的流程、装置设备以及对烟气处理的方法和灰渣,灰粉的灰回收利用;换热站的组成设备及各自的作用,工作原理和流程,遥控室中自动控制压力、温度的控制器等;

2.1专题实习

1)通过参观热电厂和校供暖系统了解供热系统的组成及相关设备。供热系统有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构成。了解热源的种类,工作流程,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控制原理和控制方式;热网形式,各种形式的优缺点;热用户的种类,用热设备及其工作原理,热计量方式和计量设备及原理等。

2)通过对泰能集团人工制气厂的参观及工人师傅的讲解了解燃气制造及输配的有关知识。了解燃气的种类、主要成分及其特点;天然气成气机理及输配的有关知识;人工制气的工艺流程及设备组成及制气、输气和用气的相关的安全的知识。

3)通过参观校园教师公寓和贡供水系统以及徐老师的讲解了解城市给排水系统和建筑给排水系统。城市给水系统的组成,水处理方式及相关设备;城市排水系统的组成,常用污水处理设备;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组成及相应设备和附件。

4)通过参观阳光大厦的地下室空调制冷系统了解空调系统的有关知识。空调系统的组成,系统形式,主要空气处理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冷冻站、热力站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控制措施等。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了解工业通风系统的有关知识。

5)通过参观阳光大厦地下室通风系统了解工业通风系统的常见形式,系统特点,主要设备形式,空间气流组织形式及控制方式等。

2.2一般了解

通过听专题报告、工人讲解、参观等方式,了解企业的基本概况,生产产品,管理模式,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等情况;了解专业与企业生产的关系。

2.3参观校内的建筑工地

了解建筑物的分类;各种建筑物的功能、布局、建筑造型;建筑的构件组成及其功能。

3.实习的时间地点

9月4号上午,参加实习动员会议。

9月5号下午,校内参观实习。

9月6号下午2:30到达青岛市管道燃气公司、泰能集团热电公司。

9月7号上午8:40参观热电厂的锅炉制气装置。

9月7号下午3:00青岛泰能集团热电公司电气一次系统。

9月8号上午9:30参观阳光大厦地下通风、中央空调、给排水。

9月11号校内参观供水、供暖系统。

参观建筑物的实践报告篇7

关键词:户外广告;户外广告规划;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

abstract:theurbanoutdooradvertisinginvolvesmanyinterests,soeverywhereanddisorganizedmultifacetedimpactoncities.thispaperstudiedtheoutdooradvertisinginBeijing,Shanghai,andGuangzhouandothercitiesplanning,focusingonanumberofissuesintheurbanoutdooradvertisingpreparationofdetailedplanning.Keywords:outdooradvertising;outdooradvertisingplanning;thedetailedplanningofoutdooradvertisement

中图分类号:F71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户外广告涉及多方面利益,因此遍地开花和杂乱无章对城市带来了多方面影响。城市户外广告规划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各个城市也都在积极的编制户外广告规划。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在户外广告规划研究和实践方面走在了前面,也探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城市户外广告规划一般分为两个层面:城市户外广告设置总体规划和城市重要区域路段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总体规划主要是确定城市户外广告总体布局、明确广告特色分区、提出不同地段广告规划布局、设置原则指引、为进行更深入的详细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详细规划是制定重点区域和路段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方案,确定户外广告的位置、数量、尺寸和设计风格,并在技术加以指引,最终成果以文字结合图纸,效果图等方式将规划意图直观的体现出来。本文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户外广告规划的研究,重点探讨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编制时需要重视的一些问题。

一、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管理部门职能怎样分工?

很多中小城市户外广告规划管理涉及多单位、多部门,缺少统一的权威的管理,致使户外广告设置混乱,管理无序。参考国内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先进城市成熟的户外广告管理经验,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管理主要涉及三个部门。城市管理部门: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审核(核发户外广告设置证)、维护保养与安全检测的监督管理、公共阵地拍卖的组织实施、户外广告的行政处罚;工商管理部门:负责户外广告设置的经营资质审核和广告内容登记及其监督管理(核发户外广告登记证);规划管理部门:负责本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规划建设审核及其监督管理;另外,市政、园林、公安、公用、房地、财政、物价、广播电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相关规划。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没有强行规定由哪个部门负责,但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的审批、审核和广告点位设置的审批、审核应由不同部门负责,这样才能避免管理部门权力过度集中的弊端。

二、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的对象是什么?

根据国家规范《城市户外广告设施技术规范》(CJJ149-2010)(2011),户外广告包括在城市建(构)筑物、交通工具等载体的外部空间,城市道路及各类公共场地,以及城市之间的交通干道边设置(安装、悬挂、张贴、绘制、放送、投映等)的各种形式的商业广告、公益广告。按照设置位置与形式的不同分为:户外广告分为建(构)筑物上的户外广告、公共设施上的户外广告、地面上的户外广告、移动式户外广告四类。一般来说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主要对前三类提出规划设置要求。也可根据规划要求对某类户外广告进行详细规划,如广州只是对道路两侧一线建筑上设置的户外广告进行规划。

在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编制的过程中,户外广告、户外招牌、公共导向标识概念上常常容易被混淆。户外招牌是指企事业单位或个体工商户在其用地范围内,在户外设置与其注册登记名称相符的标识、字、招牌、灯箱、霓虹灯等;公共导向标识是指在公共空间中设置具有场所识别和场所导向指示作用的设施。规划时应准确归类,不可将三者混为一谈。

三、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需要分析哪方面的要素?

户外广告设置影响要素是多方面的,涉及多个学科。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应对相关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后形成规划方案。建筑功能分析:对建筑的使用功能进行分析,确定户外广告适宜设置的建筑。如居住、行政办公等建筑应禁止设置户外广告。视线分析:根据对道路两侧视觉空间的研究分析得出车行、人行看两侧建筑最佳视觉高度范围。景观特色分析:对道路空间形象、景观特点、景观要素等内容进行分析,户外广告设置不得破坏街道景观形象,并且应与景观特点相协调。广告价值分析:对户外广告价值高、中、低区域进行分析,并分析广告对周边的影响。广告照明分析:广告照明应符合景观照明规划要求,并应结合建筑光亮工程统一设计,广告照明不得影响周边居民日常生活。色彩分析:对道路环境色彩进行调查分析,收集、总结道路环境主体色和环境辅助色,提出广告色彩选用指引。建筑立面分析:去除现状建筑上设置的户外广告、招牌,恢复建筑原有立面。结合相关规范、建筑美学等要求对建筑立面户外广告重新设置。

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不能单纯的依据户外广告设置规范对现状户外广告进行整治规划。应该对影响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规划路段的户外广告政策分区;明确不同分段中户外广告设置密度、设置要求、广告景观特色、集中设置节点等;然后再根据户外广告设置规范明确广告在建筑上的设置位置、规格等要求。

四、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容易忽略的内容有哪些?

(一)重点考虑户外广告对交通的影响

户外广告除了不得遮挡建筑正常采光和通风,夜晚户外广告灯光不得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最基本要求以外重要的就是不得影响交通。因此户外广告设置不得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夜晚户外广告灯光不得影响司机视线,尤其是应注意道路交叉口户外广告的设置,一般交通信号灯周围10米以内及其背景空间内的广告照明不得采用红、黄、绿三种颜色及闪光方式。另外LeD电子显示屏设置规划也应该慎重,一般在交叉口、正对车行方向处都不应设置。

(二)核查清楚现状建筑情况

对现状道路两侧建筑的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多数是对现状广告牌的整治,因此需要对现状建筑情况进行详细摸查。建筑原始立面是窗还是墙体、是否建筑设计时就考虑了广告预留位置、建筑立面是否进行过更改、立面更改是否通过审批等问题都应清楚的知道。这样才能准确有效的提出广告整改措施。另外,对临时建筑、违法建筑都应调查清楚,原则上这些建筑是禁止设置户外广告的。

(三)公益广告规划

公益广告的规划往往是被忽略的。公益广告反映一个城市的精神,公益广告的档次又提升了城市的品位,通过公益广告可以使游客感受到一个城市文化上的个性与特点。因此在广场、交叉口等城市公共空间内可以设置一定数量的公益广告;另外如有新建筑施工,施工工地围墙、围挡需要遮挡时可以考虑设置公益广告。公益广告内容以宣传城市为主,也可以设置例如天气预报、导游、提醒等便民利民的动态公益内容。

(四)违规广告牌的论证

规划中常遇到一些商业建筑立面的户外广告违反了相关法规、规范(如遮窗等),或者是建筑设计时没有考虑广告位的预留,而现在为了设置户外广告进行了建筑立面改造,这种情况应编制户外广告设置可行性论证报告并以个案的形式上报审批。由户外广告规划审批部门和建筑审批部门联合审批(建筑审批部门负责建筑立面更改审批)。

(五)未建设用地广告规划指引

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一般都针对的是现状建筑,往往忽略了一些在建、未建项目。这些地块可以编制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指引,明确地块的规划主导功能、广告控制政策分区、广告景观特色规划要求、建筑物附设广告设置要求、道路设施附设广告设置要求、临时广告设置要求、广告照明规划要求等内容。新建的建筑如需设置广告可以依据指引要求进行规划,并以个案的形式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单独审批。

(六)户外广告与户外招牌相协调

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主要的目的是户外广告设置的合规和合法化,另一个就是创造一个美化市容市貌,塑造文明城市形象。从美化市容市貌上来说户外广告和户外招牌都是很重要影响因素。有些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往往就广告规划广告,完全不考虑建筑物上还有招牌的存在。因此最好方法就是去除现状建筑上设置的户外广告、户外招牌,恢复原有立面,在此基础上重新规划户外广告和户外招牌。而从项目组织编制方的角度来说最好是对户外广告和户外招牌统一进行规划委托,这样才能更好的协调建筑整体立面形象。

(七)新材料、新形式的运用

户外广告往往被认为对城市和街道景观有严重的破坏性,也是城市视觉污染整治的重要对象之一。其实有一部分是因为户外广告制作工艺档次较低所带来的问题。户外广告业主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只用一些低成本的材料,所以大部分户外广告都是简易喷画,像一块膏药贴在建筑上,效果差、档次低,不免让人厌恶。参考国外先进城市户外广告的做法,从广告材料、广告创意等方面都能与建筑、与街道景观相融合,并成为亮点。因此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应鼓励运用一些新材料、新形式的广告类型,必要时应做为硬性控制指标。

五、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怎样做才利于实施?

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应明确户外广告设置的具置、规格等控制要求,还应直观的表达出现状和规划后效果对比,这样才能有效的指导规划实施。各个城市规划成果表达也各不相同。其中做的比较规范也值得推荐的是广州的做法。广州市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提出了“操作手册”:“一图、一表、一图则”。分别为“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图”、“规划信息表”、“规划管理图则”。其中规划管理图则是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的核心内容,是规划管理部门用以审批户外广告个体申报的主要依据。规划管理图则内容包括户外广告现状信息和规划控制指标要求,以及现状照片和规划实施效果图。规划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大类。规定性指标是在规划设计、设置管理时必须执行的,包括位置、形式、规格;指导性指标是指供规划设计、设置管理时参照执行的,包括色彩、材料、照明等。

结语:户外广告已经成为城市不可分割、使城市增色的一道风景线。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应该更有效和全面的解决好户外广告相关问题。我国现阶段只有在大城市陆续开展了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随着中小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也将会慢慢的被重视起来。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编制规范、研究方法势必会慢慢完善、成熟,在城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治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广州市人民路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2011年)

一图

一表

一图则

参考文献

1、宋金民、刘延民,城市户外广告规划初探,规划师,2000(3)

2、史群,户外广告规划实践与思考,当代建设,1999(5)

3、黄渊,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的方法体系,规划师,2006(10)

4、刘龙、毛伟民,浅谈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科技信息,2008(33)

5、杨建军、王建辉,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研究―以杭州市萧山城区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为例,规划师,2006(11)

6、赵玮,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研究,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7、广州市人民路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2011)

8、广州市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编制指引(2009)

作者简介:

参观建筑物的实践报告篇8

此次北欧之行,我们参观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共9所学校。在每所学校中,我们都能深刻地感受到这种“人情化”空间的意境及学生真实、个性的交往。

一、“人情化”空间在芬兰

场所一旦形成,记忆便已开始。让我们借助图片,回忆几个场景。

这个会议室由一个主会议室和两侧的辅会议室组成。主会议室是扇形,辅会议室是长方形,白色的双人课桌,黄色的单人课桌,红色的椅子,桌椅色彩明快,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意组合。主会议室可以进行讲座、报告,前面有巨大的显示屏和相关电子设备;辅会议室相对安静和私密,可以进行分组讨论、个人交流等。

这是一处无论聚拢分散、人多人少、公开私密,都可以找到适当空间的好地方,轻松,素朴,实效。

这是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一所小学(SuntarilaComprehensiveSchool)。这里光线柔和,环境舒适安静,走廊两侧最上面张贴着学生的作品,上面三分之一处有一个20厘米的隔板,可以放学生的帽子、手套等小东西。下面是名字卡,写着他们的名字。再下面,挂着学生的外衣。地上整齐地摆放着学生的鞋子。走廊被充分利用起来,整洁而有秩序。室内非常温暖,学生脱掉外衣活动,非常方便。

SuntarilaComprehensiveSchool招收7~12岁的儿童。在这所校园中,广泛地开展着大同学帮助小同学的同学导师活动。在教室的门口、正厅两侧、楼梯口甚至走廊的地上,我们会不时地看到,一大一小的两名儿童在看一本图书。大学生模样认真,小学生模样乖巧。这种从小树立起的帮助、合作关系,正是芬兰教育一直倡导的,小时学会合作,长大才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这种学习空间为不同孩子相互接触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这个阶梯形的报告厅,也许初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但当我们再仔细看时,不禁为它的特殊发出啧啧赞叹。首先,特殊体现在它的位置。国内大多的报告厅独设一处,或位于顶层。这所学校是“口”字形建筑,四周是教室、办公室,中间是这个报告厅。它位于一楼二楼四个出口的必经处。所有学生在这里会合。这是一所不分年级的学校(non-graded)。学生到这里从座位里面取出下节课用的学习资料,和其他同学自然而然地接触、聊天……其次,特殊体现在它的多功能。座位也是储物箱,这里是学生自由交谈的地方,是学生进行汇报演出的地方。最神奇的是,舞台蓝色幕布拉开后,启动按钮,隔板升起,篮板降下,居然是一个标准的室内篮球场,极好地解决空间有效利用的

问题。

在KulosaariSecondarySchool,我们参观了木工课、厨艺课、缝纫课等。在木工课上,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真刀实枪地钉钉子、拉锯、打磨、咬合,一会儿,各式成品就大功告成。在缝纫课上,女生挑选毛线、织针、花型,穿针引线地跑着不同的织法,编织着不同的颜色和纹理。在厨艺课上,当我们赶去参观时,正值课程接近尾声,美味佳肴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最后一道程序一定是由学生把所有东西收拾干净。只见6个男孩子在厨艺课结束时,清洗餐具,归类,擦拭台面,全部由自己独立完成,直至干净为止。木工、厨艺、缝纫等课,全部在“高标准”的专业教室进行。这里的“高标准”并不是“高大上”或豪华,而是简洁、实用、方便且不乏新意。

更为重要的是,所有实践类课程投放资料充足,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所有的场景设计,无不与真实的生活相通,没有做比成样,没有浅尝辄止。在这样的空间中,学生锻炼了自己的双手,形成生存的技能,同时,也塑造了自理、自立的性格。

二、为什么我们需要“人情化”空间

芬兰学校“人情化”空间以简洁、多功能、实用、服务于人的真实需要等为特点,丰富我们这些参观者关于空间教育功能的表现形式,更凸显出“人情化”空间的呼唤。

1.“人情化”空间体现着现代教育思想

学校建筑不仅是教育活动的载体之一,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微观标志,不仅反映经济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制度下教育的价值追求。现代教育思想就是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做细心考量和努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不断深化,学校由以满足“教育实施”为主的空间环境向以满足“学习与交往”为主的空间环境转变,学校空间环境生活化、人性化,重视室内外环境及空间氛围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回顾历史,学校建筑大致经历了没有特定学校形象的阶段、具有标准形象的阶段和多样化形象发展阶段。”[1]芬兰学校的“人情化”空间当然属于第三个阶段,即多样化形象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现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教育目标上,由培养规格一致的学生向培养具有鲜明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学生转变,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学会学习,而且要热爱学习,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由注重教师的“教”向同时关注学生的“学”发展;在课程建设上,由单一的学科课程向综合方向变化,为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多样性的活动创造条件。

这种变化不仅要求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作为教育硬件的学校建筑,也要随之发生改变。至此,学校建筑的多样化和情趣化开始出现。芬兰学校的“人情化”空间,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造适宜条件,还为他们创造温馨的生活环境,如走廊的衣帽区、报告厅的交往区等。学校建筑以物化的形式体现新的教育理念。

2.“人情化”空间激发着现代教育行为

学校建筑的格局一旦形成,就有了独立性,对教育变革影响日益明显。“人情化”空间,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层面的需要,包括生理、安全、群体交往、自我表现、追求知识和美,强化适应现代人发展的沟通、协作、公民性等目标。现代教育鼓励合作、发现、体验、探究、表达等行为,“人情化”空间激发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在我们参观的芬兰科学宫,所有的设施设备都允许“动一动”。在“滑轮组提起小轿车”的设备面前,我们几位参观的教师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其中,好好体会了一下初中物理课讲的“动静滑轮组”的原理。在参观的初中政治课上,桌椅被摆成“U”形,这无疑是有利于班级讨论的;在参观幼儿园时,正在进行分组学习,“积木”区因为投放了充足的“垫子”,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垒着各式各样的

城堡。

3.“人情化”空间塑造着未来社会的模样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芬兰对教育的未来性非常重视,专门制订构筑未来学校方案指导实践。“人情化”空间以影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教育观念与社会理想的方式,塑造着未来社会的模样。

20世纪末期,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尊重和善待环境的观念,越来越被人们认可。新的学校建筑就通过利用再生材料、中水利用、扩大自然光在教室中的利用范围等措施反映出这种观念。就学校组织经济效益而言,它的贡献是有限的,但它却融会在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建设中。从教育的角度看,它体现的“尊重自然”“天人合一”“节约型社会”等环境伦理观念,对学生发展起着持久的教育影响。“人情化”空间以影响未来人的方式,塑造未来社会的

模样。

在芬兰的幼儿园,我们看到,给孩子们投放的学具是废弃的牛奶盒子。孩子们手执剪刀,把牛奶盒子剪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再用于做花瓶、笔筒、收纳盒。这不仅可以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精确性,也能引导环保的生活方式。在一所小学的墙上,我们会看见孩子把秋天的落叶捡来布置成别有韵味的装饰墙,给落叶另一种存在方式。在户外,汽车轮子被做成秋千,孩子在上面荡来荡去,很开心。一个孩子不小心滑落下来,被回弹的轮子撞了一下,正当我们担心时,幼儿园老师忙告诉我们不会有大碍,轮子是圆的,无棱角,又有一定的弹性。果然,孩子没哭,老师跑过去安慰一下后,又爬上秋千去玩了!这样,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一定会“物尽其用”。

三、改造我们的教育空间

教育空间的改造不仅是物质的建设,更是文化的建设。没有教育人对现代建筑的理解和参与,学校建筑的实践就可能缺少现代教育的内涵和

个性。

1.基本原则―营造交往空间

当代学校建筑早已过了“粗茶淡饭,维持生存”的阶段,不再仅仅为师生寻找一个遮风避雨的学习空间。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科学技术革命为推动力的“学习的革命”把对人的关怀、对年轻一代创造潜力的塑造推向教育的核心,而学生创造潜力的激发是需要环境支撑的。教育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交往的满足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之一。没有人与主客观世界之间多样化的交往,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因此,教育建筑中需要设计相应的交往空间。

2.空间改造的重要场所

我国的学校教育空间设计已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一些新建学校对学生交往空间已开始有所考虑,但从总体上讲,我国学校建筑环境缺乏适当的交往空间,忽视儿童成长的特点,学生行为被模式化、统一化,相应的交往空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对人的行为的考量和满足。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交往空间对教学和学生认知的重要作用,通过空间表达更多的“人情化”,以此促进学生交往。

(1)教室

一是增加数量。发达国家的教室数量一般按班级数的150%配备,尽量给各门学科配备专用教室。在我国,传统中小学教室数量按班数配置,专业教室特别是非中高考科目的专业教室,常常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在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的地区,规模大的学校为了能容纳更多的班级和学生,把非考试科目的专业教室改成普通教室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学校的选修课、走班制、分层辅导等教学形式不能实施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室数量严重不足。

二是扩大面积。我国新课程设计加大了学生的活动,教室空间面积也应相应扩展。发达国家教室的平均面积在90平方米左右,班级学生数只有25~35名。在这样大的空间内,才能放置学生的储物柜、书架、学生用计算机、绿色植物等。新课堂应给不同任务的教学留下桌椅不同摆放的空间和学生走动的

空间。

三是类别多样化。教室的类别除了普通教室、专业教室,还应包括适宜个体和小组学习的“空间群”,即小教室和走廊小桌等。建设小教室是指把一两间小教室建在大教室群的中间,每间30多平方米。这些教室只安排分层次的小班教学,或留给学生小组独立活动使用。走廊小桌是在较宽的走廊中,在不影响学生通行的地方设置的贴墙小桌,两旁各有一把椅子,供学生单独交谈使用。它们的存在给学生的自主活动准备了空间,增强独立感和私密性,使他们的创造性活动方便,而不受外界

干扰。

(2)廊空间

我国大多数学校建筑的廊空间只做通行使用,没有发挥廊空间在驻足、集聚、交流方面的作用。因此,在廊空间改造中,一是加宽走廊宽度,除用于行走外,也要满足学生多种室内活动的需要,比如课间小游戏、短交流、微展示等。我国的学校建筑标准就反映出这种变化,规定外廊或外内廊净宽不应小于2100毫米,中内廊宽度不应小于3000毫米,办公用房的廊宽不应小于1500毫米。实践中,一些学校的建筑设计还局部将外廊加宽到3000毫米以上,给学生当作游戏或小型表演的场地。

二是走廊设计应考虑学生休闲的需要。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在走廊一头或走廊中部,以一定的空间建成小型休息空间,配置椅、凳,辅以简单花草美化环境,作为学生课余谈话或小憩的空间。例如,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崇山校区二楼环廊原只用于通行,后在保持通行功能的基础上改造成“书吧”,创造一种轻松、愉悦、交往的氛围。

(3)创设校园小景

如果学校建筑古老,学生数量众多,楼内改造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可以考虑在合适的位置建“校园小景”,让学生驻足和留恋。例如,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怒江校区建于20世纪60年代,相对于充沛的生源,无论教室和廊空间都没有改造的可能。学校就在进门右边绿化带挖了一个1.5米半径的喷水池,四周堆放一些景观石,养了10多条鱼,还有一簇簇的莲花,命名为“荷园”。紧张的考试过后,学生会不约而同地来这里放松,午休到这里纳凉,有心结时和老师、同学在这里倾诉,这里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当他们久久地看着“荷园”中的荷花、悠闲自得的鱼儿,那不仅是在和自然对话,也是和自我、和心灵对话。

在现代学校创建的大背景下,“人情化空间”应成为学校建筑追求的应有

之义。

参考文献:

参观建筑物的实践报告篇9

关键词: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评价方案

《工程测量》课程是我院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面向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本课程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了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同时熟悉地形图的应用,能够从事相关专业中的测量工作,具有使用各种测量仪器的的能力,更好地从事测量方面的工作,以便更加适应社会需求[1]。

1工程测量课程基本信息

1.1主要内容

《工程测量》课程主要内容: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小地区控制测量、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建筑物变形观测等[2]。该课程教学主体上分为两大模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主要教授学生测量基本理论与方法,实践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正确熟练操作仪器并掌握相关的测量技能,具备解决工程施工能力。

1.2学时安排

我院的《工程测量》课程共48-64学时,3-4个学分,每学年有9个~11个班级授课,年修读学生300人以上。

1.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工程测量》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建筑施工、砌体结构、地基与基础等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既是前面所学课程的延续,又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其它的专业和基础知识,才能熟练完成项目施工过程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1.4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随着教学深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1)学生没有吃透测量原理、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3];(2)在实践操作中有诸多不合规范的操作习惯;(3)部分学生心态浮躁不得更适当的学习方法、不能潜心研究学术问题。例如:不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学习;(4)面对棘手问题不能够发散思维立足于新的视角合作的解决;(5)课程考核不能全面客观的反应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4]。2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围绕相关专业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质量及人才全面发展、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行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和深化教学改革,做到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有计划、有措施、有特色的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1)在理论教学上,教学内容吸取国内其他更高水平院校同行的先进经验;深入到社会项目上,与一线的技术员和专家共同探讨;优化和完善工程测量教学大纲,适当删减过时保守内容或者仅作简单讲述;(2)在实践教学上,积极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5];通过测量技能大赛、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积极增加投入购置新型教学仪器设备,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以满足教学要求;加强与生产单位以及测绘仪器销售商的交流;(3)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形成了以授课课件、实践操作录像等方法相结合的立体感官教学方法[6][7];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测量规范和操作程序、培养良好的专业工作习惯,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质;通过参加专业比赛,锻炼并检测学生的测量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测量专业知识;(4)另外,关注提高学生的“测、绘、算”技术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全站仪,了解GpS测量技术[8],学习CaSS成图技术,让学生尝试结合eXCeL编写简单的计算软件;(5)在考试改革上,采用综合性笔试和平时性考核项目的多维度考核办法,不断探索优化更加客观的考核方式,以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该课程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该课程总体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成果的体现程度。

3工程测量课程目标

(1)掌握各类普通测量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并会正确规范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规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2)会结合现行规程规范和选取合适的仪器,设计一般性的测量方案,并进行有效率的测量和内业处理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项目、建筑物变形监测项目。

4工程测量课程活动设计

4.1各类普通测量以分组比赛类型教学

下面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作介绍。(1)目的:使学生正确熟练的操作水准仪;使学生深入的掌握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测量的规范操作工序和规范的水准内业处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提高实操水平;(2)活动安排: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观测方法、内业处理流程、学生练习水准仪、普通水准测量实验,计划4课时;分组完成四等水准外业、内业,提交成果资料,计划2课时;成绩和总结,评定成绩并总结问题、分析原因,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仪器操作与观测方法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小组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4.2建筑工程施测量以案例分析来完成教学

下面以民用建筑施工测量为例做介绍。(1)目的:了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掌握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掌握民用建筑施工放样流程;(2)活动安排:课堂讲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计划2课时;课堂讲解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计划2课时;观看民用建筑施工放样现场教学视频,课堂提问学生,总结分析施工放样流程,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学结,计划4学时;(3)评价方案:课堂提问占40%;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学结占50%;出勤占10%。

4.3建筑物变形测量以完成项目类型教学

(1)项目目的:使学生了解建筑变形测量的意义与重要性;理解建筑物变形测量的施测内容与测量方法;熟悉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的整个流程;(2)活动安排:收集该项目相关的资料,了解此建筑物的变形情况,配置测量仪器,制定观测计划,计划2课时;布设水准点、观测点,做垂直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布设控制点和工作基点,做水平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处理数据,整理项目成果,并给出项目结论及建议,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外业测量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项目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5工程测量课程学习评价方案

理论考试内容围绕教学大纲进行,在学期末组织学生考试。其他考核项目在授课期间进行。制定如下考核方案:(1)综合性笔试,占总评成绩比重50%,评分标准依据参考答案评分;(2)小组数据和总结报告,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水准测量占25%、角度测量占25%、距离测量占25%及小区域控制测量占25%;(3)建筑工程施测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工业建筑的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4)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成果书面材料,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成果精度统计及质量检验结果占30%,变形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异常和作业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汇总占20%,变形分析的基本结论与建议占30%,附图附表占20%;(5)课程论文,占总评成绩比重5%,评分标准是把握测绘科学前沿动态占40%,内容充实可靠占50%,论文形式要素正确占10%;(6)出勤,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旷课、迟到、早退酌情扣分。

6总结

结合工程测量课程特色和学习目标,在非测绘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实施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分别从不同知识板块设计教学活动,并在课程考核上注重“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才能更加客观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知识、能力、素质等综合成果的量度,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为社会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作者:许善文唐小方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参考文献

[1]岑敏仪.土木工程测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颜为莉.探究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6):136-137.

[3]许善文.浅谈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水准测量实践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16(3):118-121.

[4]陈晓刚,赵海云,林辉.mooC背景下建筑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测绘通报,2016(4):128-132.

[5]田桂娥,吴长悦.测绘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完善[J].山西建筑,2016(10):246-248.

[6]宋岩.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69-71.

参观建筑物的实践报告篇10

关键词:课程特点改进方法实践教学工学结合

《建筑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属专业基础课,其知识是土木工程专业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工作的基础,因而在土木工程教学计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本专业的学生掌握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品种规格、适用范围、检验方法及贮运知识,并了解有关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基本生产工艺,从而使学生能在今后的施工管理中正确、科学、合理地选材用材,并为后续课(如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提供基础知识。

一、建筑材料课程特点

1.综合性强,系统性差,涉及知识面广

本课程涵盖了几十类上百种材料,有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内容繁杂,且各类材料自成体系,它们之间好像没有什么联系,学生在学习中无条理可循,易感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浓。

2.实践性强,逻辑性差,叙述性内容多,理论计算少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各类材料和工程密切相关的实验资料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概念多,经验性内容多,缺乏理论计算分析,难记、难学,难理解,这使得学生在习惯了数学、物理等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后,学习方法不得要领,逐渐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甚至放弃。

3.授课时数不断减少,使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不断增加

若照本宣科,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只会越学越累,很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的感觉也很累,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根据课程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1.传统的课堂讲授

尽管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出现,但传统的课堂教学仍有着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材料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研室活动时组织教师进行讨论,集体备课,各位教师提出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对某一问题的处理达成共识,并应用在各自的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法教学

注重课堂教学整体设计。以工程实例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交流、分享观点,并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宽甸太平湾水利工程“进水口、洞群和溢洪道”标段(Ⅱ标)为提高泄水建筑物抵抗泥沙及高速水流的冲刷能力,选用原材料为早强型普通硅酸盐水泥,浇筑了28天的抗压强度达70mpa的混凝土约50万m,但都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裂缝,分析其裂缝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先阅读及看照片,再分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写在黑板上,然后各组相互提问辩论,学生就能深入思索所学理论知识,得出原材料选用不当的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作为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运用学术专题讲座

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介绍科研成果,开阔学生的眼界。

4.各种试验相结合方式

采取基础试验、综合试验、创新试验三种形式相结合。通过基础试验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测试技能,并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综合试验,使学生能够通过灵活的应用理论知识和试验技能,解决综合性的问题。对于有兴趣的学生,安排创新试验,结合工程中出现的材料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教师指导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出试验方案,在学校试验室模拟完成工程现场的材料,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如在混凝土实验中,要求学生自己测定组成材料性能、自己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按自己的配合比搅拌混凝土、若混凝土性能达不到要求,再进行调整。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能达到对混凝土性能进行调整,达到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顶用的培养要求。除了加强课堂实验教学外,还应加强社会实践,让学生深入到工程实践中去,能巩固和充实课堂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术,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如讲授混凝土质量控制时,可以让学生到工地进行调查,然后写报告,进行讨论。这样即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又培养了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多方面能力。

5.教学管理应以满足工学结合为目的

所谓教学管理,主要就是指学校对课程的管理,包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也包括与课程开发与建设相关的教学管理。如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要求教学必须在课堂、实训基地和企业中交替实施,要求学校能根据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制定出与校企合作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以使培养工学结合人才为模式的教学改革得以深入进行。

在《建筑材料》主讲教师队伍中,大部分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这些老师多数都曾参与工程设计、监理、施工管理等工作,为学生参观学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参观市内建材市场、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站,让学生亲身感受建筑材料的性能、生产、使用和销售情况。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建筑公司、监理公司、省内大建筑企业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使之能够尽快了解、掌握,并且与实际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程为依据进行课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以形成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教学、做相结合的完美系统。

6.在网络上获取建材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