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权激励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1:21

公司股权激励流程篇1

美国倒签期权丑闻

倒签期权指公司将股票期权的授予日“倒签”(backdate)至更早时期,以使激励对象获得一定时期内最低股票价格作为行权价来实现收益最大化,尤其是通过倒签期权,在有望拉抬股价的利好消息出现前确定行权价。虽然《萨班斯法案》要求公司在48小时内及时报告授予股票期权的条款,使“倒签期权”难度加大,但少数公司在高额利益的驱动下铤而走险,利用美国可以让董事会各位委员对期权计划提交书面同意的规范漏洞,操纵期权授予流程,倒签期权以谋利。

根据美国SeC的指控,个别公司甚至还通过设立秘密账户,将倒签的股票期权授予根本不存在的虚假员工,并用这些期权去聘用和保留重要员工,同时伪造公司记录,并欺骗审计人员。

自2006年以来,先后有100多家公司接受SeC的调查,2008年5月14日,SeC指控博通(Broadcom)公司倒签期权案中,财务造假金额涉及20亿美元,成为最大的造假案。按照美国证券法的规定,未如实披露这种行为与如实记账,就是一种违法行为。

合理的股权激励计划有助于降低委托成本,促进管理层的稳定和公司长远发展,一向被视为企业的“金手铐”。但是,从安然丑闻到倒签股票期权事件,过度股权激励产生的不良后果都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尤其是主要采用股票期权方式作为股权激励手段的高科技股票,一度受到投资者的抛售。

过度股权激励导致财务欺诈

虽然倒签期权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治理问题,但其直接原因却是高管薪酬中股票期权比例过高,股票期权作为看涨期权的动力触发了高管的操纵动机。它之所以会引发财务丑闻还在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4年12月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23号――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修订)》,要求以股份为基础支付费用。费用化要求使得股票期权必须计算公允价值,并且作为成本费用计入到利润表中,这与原准则下股票期权不作为费用确认相比较,无疑失去了会计上的优势。

会计优势的丧失与倒签期权的丑闻,使美国的监管当局与众多公司开始重新审视股权激励制度,尤其是股票期权制度的合理性。股票期权制度在高管薪酬(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中的比重居高不下的直接原因,是原准则的规定使公司可以在提供有竞争力薪酬的同时,不增加企业成本和影响现金流,股东也乐意通过少量的股权稀释获取企业的活力。但从深层次上看,它暴露出美国的股权激励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忽略现金流对公司股权激励的制约能力,导致股票期权制度过于泛滥。在原准则下,以权益为基础的股份支付在提供有利薪酬的同时,不会影响公司的成本和现金流,这使股权激励的设计可以脱离公司的实际现金流状况,导致上市公司过于热衷使用股票期权方式。

忽略股东权益的保护。虽然以权益为基础的股份支付,会导致股东股票份额不断被稀释,但是,由于过度重视企业家精神对维持企业活力的重要性,却忽略了股东权益保护。直接体现为:一方面,董事会与高管在管理层薪酬谈判中缺乏公平交易,并且未披露对管理层报酬具体数目和同业绩挂钩部分,巨额的薪酬费用吞噬公司真实业绩,尤其在股权激励占高管薪酬绝对比重时表现更为明显,管理层报酬与公司的业绩表现脱节;另一方面,如果管理者能够不受任何阻碍地操纵行权要素和股价,将持股风险转移给公司、投资者和市场,则这种激励计划最终将损害股东权益。

股权激励流程上存在操纵空间,为倒签期权创造了机会。按美国现行法律规定,股票期权的授予需要得到董事会下属委员会的批准,但批准方式可以是委员会召开会议或公司获取每位委员对期权授予的书面同意。正是后一种方法给倒签期权留下了空间。

可以说,过度的股权激励是美国财务欺诈的根本原因,它可能促成公司的高管人员为获取巨大的个人收益,不惜编造虚假财务报告、制造利好消息,抬高股价以变现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正是基于这一考虑,美国监管当局在增加股权激励信息披露的要求时,也加大了Ceo与CFo在定期报告中的个人认证责任等。但要从根本上扼制这种行为,还要从股权激励的制度漏洞上着手。包括微软等公司在内的许多美国公司转换了股权激励的主要方式,采用虚拟期权、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等激励形式取代传统股票期权制度,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近期的趋势。美国倒签期权中暴露的监管与股权激励制度设计中的问题,可以为我国推行的股权激励监管提供有效借鉴。

我国股权激励监管如何借鉴

我国自《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出台以来,沪深两市有15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在股改承诺中提及股改后积极推进股权激励探索工作,并已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但是,在我国的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三花股份等多家公司高管主动辞职套现的上市公司“人财两空”、计提股权激励费用致亏的“伊利现象”和“琼海药现象”等异常现象,说明我国股权激励的“定价机制”仍存在问题,可能存在过度激励的现象。借鉴美国等成熟市场经验,研究股权激励设计、监管,合理防范由此导致的财务舞弊或操纵市场行为,是完善我国公司治理、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

现有股权激励特征

从我国现有股权激励的实施看,存在如下特征:

忽视企业真实现金流状况,几近单一的以权益结算的股权激励方式:截至2008年5月31日,已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116家公司全部采用权益结算方式,其中,只有3家公司同时采用权益结算方式和现金结算方式两种方式。在以权益结算的公司中,有85家采用了授予期权的方式,占比73.27%,有12家采用了股东转让股票,占比10.34%。可以看出,股票期权在我国的受欢迎程度并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几近一边倒地采用以权益结算的股权激励方式,特别是股票期权方式,却可能忽略企业真实的现金流状况。美国等发达国家自倒签期权丑闻后,引入虚拟期权的原因正是在于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方式在每个资产负债表目的重新估值,更能真实反映股权激励的真实情况,并且,行权时真实的现金流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弱高管过度操纵权益性工具的动机,现金流制约成了股权激励中很好的一种内生性制约方式。如此普遍地采用权益结算方式,并不排除部分公司忽略企业真实的现金流状况的可能。

此外,从标的股票的获得方

式,也可以看出上市公司采用股权激励方案时,重视获得现金流入,却忽略了公司真实现金流出对高管行为的制约。我国股权激励中标的股票的获得通常有股东转让、定向增发、回购、提取激励基金从二级市场购入本公司股票这四种方式。除股东转让不涉及现金流动外,定向增发股票可以带来一定量的现金流入,回购股份和提取激励基金从二级市场购入本公司股票则可能导致公司真实的现金流出。在116家已公布方案的公司中,有92家标的股票的获取方式采用定向增发方式,占比79.31%,14家采用股东转让股票方式,占比12.07%,对现金流出的规避可见一斑。

初始行权价格过低,可能引发市场关于公司向高管输送利益的担忧。2007年1月1目前已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18家公司,在2007年12月31日股价与初始行权价比值的平均值达到364.25%,这18家公司在2007年全年股价(后复权收盘价)上涨平均幅度为282.61%,远高于上证a指2007年全年96%的上升幅度。这说明股权激励确实对公司的价值增长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但是,如果认真分析这些公司的初始行权价格,可以发现许多公司的初始价格以每股净资产为基础,按照2007年a股平均市净率为6倍的比例看,基于净资产值的初始价格具有低估倾向。按照2007年12月31日a股流通股占股本总额平均不到30%的水平,再对照股权激励所涉标的股票总数累计不超过股本总额10%上限的规定,公司股权激励的力度已相当之大。

此外,在股权分置的历史时期,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间同股不同价,若获授予股票源自股东转让的低价非流通股,会出现激励标的初始价格极低、激励对象受益极大的非正常现象。虽然近期证监会出台的股权激励有关备忘录1号、2号规范了初始行权价格的确定,但是,已有实践经验表明,对初始行权价低估的动机,从我国实施股权激励一开始就存在。由于初始行权价格与未来受公司经营业绩支撑的股价间的差额,是股权激励中公司管理层的受益空间,在外部约束与内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对初始行杈价的操纵可能引发市场关于公司向高管输送利益的担忧。一旦公司业绩未能跟随股价同步提升,投资者对高管积极做多的预期就将发生逆转,投资者的顺势行为就可能导致股价的异常波动。

可行权条件设置中单一的非市场条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一股份支付》准则(下文简称:新准则)规定,股权激励的可行权条件包括服务期限条件和业绩条件,业绩条件又包括市场条件与非市场条件。市场条件是否得到满足,不影响公司对预计可行权条件的估计,而非市场条件是否满足,却会影响公司对预计可行权情况的估计。在已披露激励方案的公司中,基本采用了非市场条件,除用友软件等少数几家公司未采用明显的业绩条件外,大多数公司都对利润与净利润的增长提出了较高要求,对净利润的年增长率通常要求在15%~20%之间。这对公司几年内业绩的增长,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应警惕当外部市场环境发生逆转,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时,股权激励是否可行权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等待期过短引发的思考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第22条规定股权激励等待期不得少于1年,我国已采用股票期权作为股权激励方式的公司,等待期基本都为1年。而国际上股权激励的等待期通常在3年以上,以达到长期激励的目的。过短的等待期更容易触发短期化的行为,也更可能导致管理层操纵业绩。同时,由于在新准则下,股份支付的成本直接影响损益,特别是在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方式下,在行权时稀释股本,因此,对每股净资产与每股收益的影响较大,形成在等待期中每股净资产与每股收益可能上升,行权后却被摊薄的波动性,过短的等待期可能同时导致股价短期波动加大。此外,同行业不同公司间采取不同的股权激励方式,或不同力度的股权激励,都会影响利润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尤其是等待期过短时尤为明显。投资者若不能对此进行深入了解,就可能实施错误的股票投资策略,从而引致股价的异常波动。

公司上市前股权激励的设置是监管盲区。随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监管日渐规范,许多拟上市公司纷纷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以较低的行权价在上市后利用市场定价机制的波动与上市初期的高成长性,获取股权激励的丰厚收益。而对拟上市的股权激励的监管目前是一个盲区,特别是对这部分公司所采用股权激励方案的信息披露仍是空白。

可见,我国的股权激励中也存在忽视现金流、操纵初始行权价格等动机,并且,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建设中,股权激励的设计中还存在具有我国特色的空白区域。

监管建议

从激励理论的角度来看,以股份为基础的高管薪酬在经济上的优势,体现为获利机会无止境,而所面对的最大损失无疑就是提供期权的价值。这种低风险与高收益不对等的方式,可能导致高管人员的道德风险。在借鉴美国等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规范和完善股权激励提出如下监管建议,

一是发展资本市场,完善投资者保护证券法律制度。由于股权激励中,行权价与市价都以股票市场价格为依据,只有在股票价格真正体现公司经营状况的前提下,股权激励才是有效的。如果股票市场缺乏效率,股票价格与公司实际经营状况相关度不高,那么行权价格的确定也就缺乏科学依据。股权激励中应充分重视股东权益的保护,成熟的证券法律制度是保障投资者利益、规范证券市场秩序的必要保障。发展资本市场,完善相关的投资者保护法律,是有效推进股权激励的市场需要。

二是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这是实施股权激励的重要基石。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上市公司健康运行的重要制度基础,也是股权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必须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最大程度地减少高管人员的“道德风险”,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减少股价异常波动的风险。

三是增加信息披露要求与高管人员的责任认定。新准则对股份支付的会计信息方面设置了披露要求但对股权激励方案的行权价格及行权条件等重要细节方面的披露标准还有待提高。应加强对股权激励的操作流程与要素的披露监管,特别是应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股权激励在薪酬总额中的比例,以及与业绩状况的关联度。可以借鉴美国的作法,完善CRo与CFo在定期报告中的个人认证责任,加大高管违规行为与其个人薪酬相联系的惩戒度,以减少股权激励操纵动机。

四是加强投资者教育。股权激励在我国刚刚起步,新准则的核算方式又产生新的变化,投资者这方面的认知尚不完整。只有加强广大中小投资者教育,才能引导其正确理解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以及方案的实施对公司业绩和长远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投资者也才能进一步了解高管的受激励力度,从而更有效地监督公司管理层的行为,切实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是加强与新准则的协同,细化我国现有股权激励规范。新准则规范了股权激励所支付股份的确认、计量、披露,并对股权激励方案的关键要素进行了界定。我国股权激励相关规范尚处于完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新准则中的会计处理要求,以及可能对公司财务报表与股价波动产生的影响,对股权激励的重要条款进行细化规范。特别对初始行权价格应要求公司提供合理依据,严厉打击用操纵市场来影响初始行权价格的行为。

公司股权激励流程篇2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监管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上市公司大量的国有股、法人股转为流通股,使中国股票市场的流通性大为增强,为开展股权激励奠定了市场基础。但是由于缺乏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长期激励机制,“股权激励”往往成为上市公司高管层规避政策、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工具。股权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中国上市公司的长期持续发展。

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主要方式

中国证监会于2006年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为股权激励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明确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激励形式、股份来源、数量、授予价格、期限等内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有:

1.限制性股票。限制性股票是指激励对象按照股权激励计划规定的条件,从上市公司获得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限制性股票以公司业绩指标为主要授予和解锁标准,直接将公司业绩与高管人员薪酬相连,通过这种方式在上市公司股东和高管人员之间形成直接的利益共同体。上市公司在采用限制性股票作为股权激励时,可以选择定向增发或者二级市场回购的方式。采用定向增发方式,上市公司无须支出现金,但会增加上市公司的股份总额,使其他股东的股权被稀释。上市公司也可以采用二级市场回购方式作为股权激励,采用这种方式需要支付现金,但是不增加上市公司的股份总额,股东利益不会被摊薄。采用二级市场回购方式作为股权激励,被激励对象实际获得收益的可靠性较高,激励效果比较好。

2.股票期权。股票期权模式是给予经理人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内以特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份的选择权。持有这种权利的经理人可以按照该特定价格购买公司的股份,这一过程叫做行权,此特定价格被称为行权价格(exciseprice)。经理股票期权是公司无偿赠与管理层的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义务,经理人也可以选择不购买股票。但股票期权本身不可转让。股票期权实质上是公司给予激励对象的一种激励报酬,该报酬能否取得完全取决于以经理人为首的相关人员能否通过努力实现公司的激励目标(股价超过行权价)。在行权期内,如果股价高于行权价,激励对象可以通过行权获得市场价与行权价格差带来的收益,否则,将放弃行权。股票期权模式比较适合那些初始资本投入较少,资本增值较快,在资本增值过程中人力资本增值效果明显的公司。

3.股票增值权和虚拟股票。股票增值权模式是指公司授予经营者一种权利,如果经营者努力经营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公司股票价格上升或公司业绩上升,经营者就可以按一定比例获得这种由股价上扬或业绩提升所带来的收益,收益为行权价与行权日二级市场股价之间的差价或净资产的增值,激励对象不用为行权支付现金,行权后由公司支付现金,股票或股票和现金的组合。虚拟股票模式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种“虚拟”的股票,如果实现公司的业绩目标,则被授予者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但没有所有权和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在离开公司时自动失效。在虚拟股票持有人实现既定目标条件下,公司支付给持有人收益时,既可以支付现金、等值的股票,也可以支付等值的股票和现金相结合。虚拟股票是通过其持有者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将他们的长期收益与企业效益挂钩。

4.延期支付。延期支付模式是指公司为激励对象设计一揽子薪酬收入计划,一揽子薪酬收入中有一部分属于股权收入,股权收入不在当年发放,而是按公司股票公平市场价折算成股票数量,并存于托管账户,在规定的年限期满后,以股票形式或根据届时股票市值以现金方式支付给激励对象。这实际上也是管理层直接持股的一种方式,只不过资金来源是管理人员的奖金而已。延期支付方式体现了有偿售予和逐步变现,以及风险与权益基本对等的特征,具有比较明显的激励效果。

二、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

全流通为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创造了条件,而在产权配置相当长时期内不可能彻底解决的时候,股权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委托成本缓冲国有上市公司信托责任缺失造成的压力,并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但是,在看到股权激励积极作用的时候,还要认识到中国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时还存在很多问题。

1.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存在缺陷。实施股权激励目的是为了使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公司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促使高管人员勤勉尽责地为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以便起到降低委托—成本、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作用。但是,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考核常用的指标为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侧重于业绩评价标准,而对股权激励的财务指标体系设计不够全面,非财务指标涉及较少。由于部分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职能弱化,国有股所有者缺位,股票激励计划的决策受管理层控制,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往往降低股票激励的行权条件,甚至隐藏未来的规划和增长潜力,使行权实现过于容易,这种激励计划不能代表股东的真实意图,并可能被公司管理层所滥用。

2.实施股权激励的环境有待改善。在中国,股票期权的激励对象主要是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因此,要实施股票期权制度,首先必须解决经理人的选拔和聘任问题,即通过建立经理人市场以评估经理候选人的能力和人力资本价值,促进经理人员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成熟的经理人市场的竞争态势可以给在位的经理人一种无形的压力,如果不能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就会被更优秀的管理者替代,由此可以对经理人的行为产生刚性的约束,减少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而目前,中国的经理人市场还不够成熟,经理人市场缺乏足够数量的职业经理人供给,并缺乏高效便利的经理人流通机制。多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仍由行政任命,较少通过公开的竞争上岗方式选择。弱竞争性的经理人市场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特有的“行政任命制”,使很多高管可以“高枕无忧”:即使业绩不够出色,也很少面临被解职的风险。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与股权激励强调的高付出高回报的理念相冲突,导致其实施效果减弱。

3.股权激励实施细则不够完善。虽然中国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不断完善对股权激励的相关规定,但是与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相关的法规政策仍存在着缺陷和不足:(1)现行法规对股权激励股票来源的规定不明确,对利用股权激励计划虚构业绩、操纵市场或者进行内幕交易、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及违反规定超比例转让、违反限制期限转让所持公司股份等行为,尚无相关法律条款确任其法律责任。另外,对上市公司有关公司股票期权授予、行权信息、绩效考评标准、经营者业绩等信息披露未做具体的要求和规定。(2)股权激励费用的核算方法不够规范。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期权、限制性股票等股权激励,应按其公允价值从授权日起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

三、改革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会计监管模式

全流通环境下,针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改革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为会计监管,主要措施包括:

1.加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可以减少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有效形成对上市公司经理层行为的约束,降低其利用信息优势谋求私利的可能性。由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只需股东大会批准即可通过,因此,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过程中做到信息公开、公正,就尤为重要。尽管目前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股权激励的法律、法规,如《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实行办法》等,但是还应该进一步从《公司法》、《证券法》、《税法》及相关会计准则等多方面加强对在股权激励实施中虚构业绩、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不正当行为的监管,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信息披露等具体要求。根据中国股权激励的实施特点,确定合理的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方式,完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制度框架,为实施股权激励营造有法可依的运行环境,逐步构建由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和行业协会共同组成功能互补的监管体系。

2.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为促进股票激励的有效实施,中国应进一步完善作为外部约束机制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完善证券交易规则和监管体制,确保资本市场有效运行,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创造条件。股权激励在公司治理中可能出现负面效应的原因在于内部人控制问题,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由大股东任命,导致股权激励在一定程度上沦为大股东掠夺企业价值的途径,而高管人员则可能在股权激励过程中分享到超越其自身能力和价值的回报。因此,为有效提高股权激励效应,需要完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聘任制度,促使高管人员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约束行为,从而有效减少上市公司的委托—成本。

3.加强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合规性的监管。针对目前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存在行权条件过于宽松、行权价格不合理等问题,合理制定股权激励要素(包括价格确定、有效审批机制、股票来源、独立财务顾问聘请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标准,增加股东、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的违规责任与成本,建立合理的激励对象行权或退出的约束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合规性的监管,如引入“报酬返还义务”,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规定,如果企业财务报告违反规定而被监管部门处罚,其高管人员应将自财务报告公告起的一年内所领取的红利、处置公司股票已实现的收益等返还给公司。“食言吐利”条款作为一种事后救济方式,能较好地解决管理层采用虚增利润方法获得超额绩效收入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勤业,卢宗辉,金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投资者信息获取的成本效益问卷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03,(5):3-10.

[2]周向群.萨班斯法案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借鉴[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81-82.

公司股权激励流程篇3

摘要:股权激励作为公司薪酬结构的一种普遍安排,通过企业管理层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管理层一定经济权利,使其能够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的问题,降低了委托人与人的利益冲突。在我国,2006年1月4日中国证监局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研究方法》,同年9月30日颁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这两个办法的颁布与实施,对我国的证券市场产生了明显影响。目前来说,经济的迅速发展、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大部分公司都采用了股权激励政策,因此,分析探究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相关影响因素;效果研究

一、股权激励的影响因素研究

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自身多方面性质、内外环境等相关。我国学者在进行股权激励影响因素的研究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以上市公司为样本,选择了多种解释变量并结合统计模型进行分析。影响因素的选择从目前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公司规模、自由现金流、股权集中度、风险等。

袁燕(2008)选取1999年到2006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公司规模、风险、法律环境与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与成长机会、自由现金流无相关关系,并且继而得出了公司经营绩效、法律环境、股权分置改革等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水平增加值有重要影响。颜士超(2009)经营业绩对经营者股权激励水平影响不显著,只有国有股比例、公司规模和股权制衡度与经营者股权激励水平是负相关的。通过实践分析结果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制定经营者股权激励计划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何炜、王孟怡(2011)以2006年到2008年间公布了股权激励草案的公司为样本,研究结果显示公司规模、自由现金流及股权集中度与股权激励水平显著负相关,公司风险与管理层股权激励显著正相关。

二、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

由于我国发展滞后性,使得关于其实证研究是从2000年开始的。最先进行研究的是魏刚(2000)和李增泉(2000)初步揭示了当时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年度收入偏低,报酬结构,形式单一的不足,并且还发现了“零报酬”、“零持股”的现象,通过分析得出高管薪酬水平与公司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此研究方向着重于企业业绩变动对高管薪酬变动影响。刘斌(2003)增加了关于高管薪酬变动对企业绩效变动影响的研究,使得对两者关系的研究更加完善。

其次,在两者关系的探讨上,由于我国股权激励制度引入时期较晚。直到1999年9月,十五届四中全会才提出进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试点,进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才大量增加。因此,学者们开始考虑:我国的法律体制,制度背景和上市公公司治理结构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借鉴国外股权激励经验对我国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而顾斌,周立烨选取了2002年以前实施股权激励的沪市上市64家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分析,根据年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剔除其他因素对业绩指标的影响的假设前提下,得出了有关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和业绩关系的相关结论。结果显示,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效应不明显,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激励作用不铭心啊,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后对公司业绩无明显提高。周建波(2003)对此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了当时是主要是由国家股股东在推动经营者进行股权激励,且大部分样本公司采用的是业绩股票激励模式,并且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同一人兼任的公司,经营者因股权激励增加的持股数显著高于两职分离的公司。这说明了经营者利用了自己在董事会的影响,以期权激励为工具掠夺了股东权益从而为自己谋私。谌新民、刘善敏(2003)等主要研究了企业规模、行业类别、地域范围、股权结构对经营者年度报酬和持股比例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相关关系的影响,在此中还估算出了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年薪的资产弹性为0.24,与国外相关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在股权激励研究中较为深入的是夏纪军、张晏(2008)。在公司治理中,控制权与激励的冲突表现为大股东控制权与管理层激励之间的冲突。大部分的学者在实证研究,对股权激励的影响因素中,也将股权结构作为解释变量,但是并没有考虑大股东控制权与管理层激励之间的冲突,以此为突破口,再研究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和公司成长速度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作者利用了4320个样本数据采用了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在国际普遍采用股权激励这一激励机制的背景下,作者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引入股权激励机制带来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考意义。

在之后的实证分析中,得出的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有为正相关也有负相关或者是不显著相关。王辉(2008)在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在不考虑各影响因素对经营者股权激励水平与国有上市公司之间相关性影响时,经营者股权激励与制造业国有上市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曲线关系,考虑各影响因素对经营者股权激励水平与国有上市公司相关性影响时,经营者股权激励与制造业国有上市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强烈的区间效应,即经营者股权激励水平与制造业国有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

目前为止,对以高管薪酬作为企业股权激励标准,国内学者对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关系的研究呈现了多种不同的结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总结如下:1.实证研究方法选择不同。有些学者采用的是线性回归模型而有些选取的是非线性回归模型,有些采用单一方程有的则使用联立方程组;2.公司绩效选取指标不同。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有市场绩效指标、经营绩效指标、会计收益类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等。不同的绩效比指标会对实证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3.选取样本和时期不同。有的是针对整个资本市场、有的则是只单纯对某个行业数据作为研究对象;4统计技巧不同;5研究背景不同6.收据收集方式的不同;7内外部环境的不同。企业外部因素包含了市场竞争程度、行业发展阶段、宏观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健全度等,而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内外部多种因素对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及公司绩效都产生了影响。

三、总结

从研究情况来看,关于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很多,由于样本、评价指标选取的不同,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有的认为两者相关,有的却认为不相关;相较于与业绩的关系研究,对股权激励影响因素的研究就相对较少。在选择影响因素上也不够全面,特别是对于股权激励替代变量,在文章之前也提过,大部分使用了高管薪酬,也有高管持股比例、或者是激励公告中的股权激励比例;在选取业绩评价指标的时候也多采用单一的变量,不能较为全面衡量公司的业绩水平。

不过,我国目前对于股权激励相关影响因素及效果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果。随着我国目前股权激励手法的普遍、法律法规的完善等,对于这部分的研究将会进一步的得到发展。(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公司股权激励流程篇4

关键词: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7)11-0057-03

收稿日期:2007-06-26

作者简介:祝瑞敏,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博士,现供职于深圳发展银行

总行;

李长强,现供职于深圳市价格认证中心。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是公司赋予经营管理人员在某一规定的期限内,按约定价格购买本企业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持有这种权利的经理人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行权或弃权。

目前股权激励仍然是最主要的长期激励工具。2005统计资料表明,在全球财富500强公司高管薪酬结构中,64%来源于工资与奖金以外的长期激励,而在长期激励中,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占据55%。

一、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运用环境分析

任何一种激励机制发挥其功效必然有其存在的前提和条件,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也不例外,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运用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前提已基本具备。

(一)股权分置改革为实施股权期权激励构筑良好的市场基础

过去我国股市中能流通的股票相对数量过少,在资金供应较为宽松的环境下,股票二级市场价格过高,表现为股价与经营业绩相脱离,股票不具有长期投资价值。股权分置带来的股票全流通,不仅加大股票市场的供给,对非流通股的送股也将股市的整体价格水平平稳地调整到合理区间,股权分置增强了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以股票期权作为经理人激励工具具备了市场前提。

股权分置前,大股东往往通过控制权获取超额溢价,并不关心二级市场股票价格的状况。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这一重大缺陷,非流通股的全面流通,股票二级市场价格直接决定了股东的财富,大股东将更关心上市公司的业绩及市场表现,也有更强的动力来实施管理层激励。股权分置为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二)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法律障碍业已消除

1、《公司法》与《证券法》的修订。

修订后的《公司法》、《证券法》在公司资本制度、回购公司股票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期内转让股票等方面均有所突破,例如,2006年1月开始施行的新《公司法》中公司股份可以在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公司收购股份可以预留一年,公司高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可转让不超过其持有本公司股份的25%的规定,为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排除了法律障碍。

2、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适时出台。

为了促进和规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发展,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以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为股权激励的主要方式,规范股权激励实施程序和信息披露要求。

2006年3月1日,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正式实行,9月30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正式下发并施行,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制度环境已经具备。

3、若干配套规定明确会计处理与操作流程。

财政部于2006年3月15日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规定股权激励会计处理方法是“按照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费用”。

深交所发出了《股权分置改革备忘录第18号-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明确了股权激励计划中股份过户的操作流程、报备资料、收费标准以及相关的信息披露要求,同时还规定了股份限售、锁定及解锁的相关事宜。

(三)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实施的内部环境已经具备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由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拟定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草案。

经过十几年来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已逐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明确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设置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研究和审查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政策与方案。在治理实践中,上市公司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大多数由独立董事构成,能够按照既定规则有效运转,其独立性与有效性在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机制有效实施的内部环境已经具备。

二、股票期权更符合当前上市公司经理人激励需要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规定以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为主要激励方式。目前公布较详细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中,股票期权方案占大多数,当前股票期权更符合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激励需要,它具有其他激励方式不具备的优点。

1、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股票期权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

对高增长型或创业类企业,由于增长速度较快,股价在几年内往往有较大的升幅,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具有高回报的特点,因而股票期权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当前,我国的上市公司虽然多为制造类企业,但由于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期,在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增长潜力及空间较大,期权激励有较大激励作用,因而在当前以及未来的一定时期内,对经理人实施期权激励机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期权方案更符合当前经理人没有过多现金投资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才逐步推行年薪制。但由于种种原因,经理人与员工收入没有拉开相应的差距,当前的年薪制不能完全体现出对经理人价值的全部回报,不能够达到对经理人长期激励的目的。同时,经理人薪酬体制改革的缓慢进程,使得当前经理人并没有过多的现金可用于即期购买公司股票。前两年上市公司曲折的mBo也说明了当前经理人极为有限的现金投资能力。

股票期权方案不需要即期的现金投入,经理人远期支付购买股权的资金,但购买价格参照即期价格,同时从即期起就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权,经理人获得了购股资金的贴息优惠,比直接支付现金取得现股,在当前更为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所接受。

3、期权方案更符合经理人承受风险能力较低现状。

由于前述上市公司经理人薪酬体制改革的缓慢进程,当前经理人收入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这种收入状况决定其经理人的风险承受较低。即便当期购买了股票,由于承受能力较低,更容易引发寻租等道德风险。

股票期权方案经理人不承担股权贬值风险,在行权日――到期日之间,如果行权价格持续高于市场价格,经理人可以放弃行权,不必承担股权贬值的亏损风险,因而在期权数量设计中就可以不受其风险承担能力的限制,通过增加期权的数量,可以产生很大的杠杆激励作用,这是股票期权运用于激励机制中的一个显著的优点,既不受行权人当前风险承受能力的限制,又能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我国当前的经理人激励计划中最为适宜,这不仅与股票期权本身的特点有关,同时更符合我国经理人投资与风险承受的现状,因而在当前以至未来一定阶段,我们预计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实践中会备受上市公司青睐并广为运用。

三、当前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公告的股票期权激励方案可以看出,一方面严格按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操作,另一方面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处于选择摸索试行的过程中。本人通过参考境外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经验,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提出在当前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需注意几个的问题。

1、科学地确定锁定期间与行权时间。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股票期权授权日与首次行权日之间的间隔(以下称锁定期)不得少于1年,有效期从授权日起不得超过10年。对每个上市公司来说,究竟设计多长的锁定期与行权时间,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来确定。比如技术要求较低的企业经理人的决策影响时间较短,股票期权的最长行权时间可以适当缩短。而技术密集度高的企业,经理层的决策对企业影响较为长远,股票期权的行权时间应该较长,以保证经理层为企业的长期利益作足够的考虑。

目前公布的股票期权激励方案,授权日到首次行权日的锁定期大多为1年(除双鹭药业为3年),整体锁定时间较短,难以达到对经理人长期激励目的。锁定期与行权时间的长短不仅影响激励作用的发挥,而且决定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成败,因而是设计激励方案的关键步骤,应充分分析企业自身的特点及经理人决策影响期间,理论上的锁定期与行权时间应该与经理人对企业决策影响期间相匹配。要实现对经理人长期激励的目的,确定合理的锁定期与行权时间,更好地发挥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

2、确定适宜的授予数量。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上市公司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非经股东大会特别批准,任何一名激励对象获授的本公司股票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目前公告的激励方案看,除伊利股份总裁潘刚获授1500万股占总股本的2.9043%,其他公司方案中单一对象获授比例均低于1%。

上述办法体现了监管部门一方面要防范上市公司实施经理人过度激励,另一方面对单一对象激励数量也留有余地。那么实际操作中上市公司应如何确定适宜的授予数量呢?本人认为以下原则需考虑:

第一,对关键人员授予数量不宜过低,要能够实现对目标人员的激励,过低的授予数量不能有效发挥激励作用。第二,授予数量要与授予对象在公司中发挥作用相联系,不能盲目激励。对公司发展起关键作用人员应该给予与其付出相匹配的激励,这是激励中对等原则的体现;不可否认,现实中存在有些经理人是因行政指派等原因到这个岗位,对企业的发展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这种经理人不应享受股权激励计划。企业激励本身必须要达到投入激励能够更好推动长期更多产出的目的,激励计划不是福利计划。第三,要结合同类公司以及经理人市场激励水平全面考虑。公平理论是激励理论一个重要内容,在设计股票期权激励方案时要充分考虑。

3、行权条件的设置。

目前公布的激励方案,基本上都以经营业绩设定为行权条件。目前普遍受到公众质疑的是行权条件设置过低,激励计划有福利计划的嫌疑。如万科净资产收益率设定为12%所引发市场争论。

经理层股权激励机制的设计宗旨就是要将经理层的薪酬与企业业绩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如果条件过低或过高,难以达到有效的激励效果。因而设计行权条件要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是与激励要求相匹配的行权条件。要达到激励目的,行权条件不能过低,有激励作用的行权条件应该是经理人经过全身心努力后才能实现,否则不仅背离激励计划初衷,也是对股东利益的侵害;第二考虑公司中长期发展目标。行权条件不能脱离企业实际情况与发展目标,为实现长期激励,行权条件必须与公司中长期发展目标相匹配,否则企业中长期目标就是令人怀疑的空中楼阁;第三考虑行业发展、宏观经济环境等外部条件。要考虑行业发展情况与宏观经济环境,分清企业业绩中哪些是经理人努力经营带来的结果,哪些是宏观环境或行业政策本身带来的发展,某些垄断行业产生的利润更多源自于国家的政策,而非经理人努力。因而真正激励到位,行权条件要科学界定,比如在什么环境下出现什么增长结果等周全设计,这样不仅让经理人感到有所激励,也让股东满意。

4、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是企业能发挥效益、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能发挥最大作用的重要前提,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要设计保障其良好运行的内部监督机制。

从严格意义讲,即期股票价格并不一定完全体现出公司长期价值。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后,行权时的股票价格与经理层利益直接相关,而经理层又控制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可以影响股票短期价格。假设两个投资项目由经营者作决策,他们更可能从维护股价,增加自己的期权收入来抉择,而这个方案可能并不是企业的最佳选择。这类行为不仅会造成股东利益的损失,更会扭曲股票期权对经理层的激励作用。

因而上市公司在制定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同时也应设计严格的监督机制,防止经营者向股东转移决策风险,片面追求股票升值的收益,导致新的短期行为。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激励同时作好监督与防范,是保障股票期权激励有效行动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柴敏刚.全球股权激励风向[J].金融实务,2006;10

公司股权激励流程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股权激励;现状;模式;实施

一、股权激励

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不佳。而企业的发展,一靠资金,二靠产品,三靠人才。质量好,销路广,自主品牌的产品,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创自己的品牌,生产出质量好,销售对路的产品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完成,有了人才,企业才能发展,才能壮大。吸收人才、留住人才是当前中小企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怎样吸收人才和留住人才呢?中小企业就必须借助“股权激励”这台“加速器和创富机器”,这是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股权激励计划在我国一些上市公司作为对职业经理人长期激励制度,能够使经理人以股东身份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去,共享企业利益,分担风险,是使经理人勤勉尽责地为企业长远发展服务的一种普遍做法。股权激励计划把企业的精英人才、企业股东的长远利益、企业的发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精英人才的短期行为,防止内部人控制等侵害股东利益的行为。这一机制使得公司员工、管理层以及股东能够为同一个目标齐心协力地奋斗,仅此作用就十分巨大,也是其他许多方法无法替代的。现代企业理论和国外许多案例证明此计划对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所谓股权激励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在一定条件下,以特有的方式(股票)使企业经营者有一定数量的企业股权,从而进行长期激励的一种制度,它能够将企业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和长期行为有效结合起来,使企业经营者站在所有者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以达到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收益共同发展的双赢目的。即股权激励是企业经营者和职工通过持有本企业股权的形式,是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一种激励行为。

二、股权激励模式

股权激励是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公司的董事职工进行的长期性激励。股权激励的模式包括权益结算工具和现金结算工具。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采用的股权激励方式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业绩股票。其中,权益结算中的常用工具包括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员工持股计划等。是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并获得规定数量的股票价格上升所带来收益的权利。这种方式受证券市场的影响较大。其优点是激励对象可以获得真实股权,公司不需要支付大笔现金,有时还能获得现金流入。缺点是公司股本结构需要变动,原股东持股比例可能会稀释。现金结算中的常用工具包括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计划、业绩单元、利润分享计划等。这里虚拟股票是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种虚拟的股票,获授人可以根据被授予虚拟股票的数量参与公司的分红并享受股价升值的收益,但没有所有权和表决权,也不能转让和出售,在离开公司时自动失效,而业绩单元、利润分享计划是企业在年初确定一个合理的业绩目标和一个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获受人年终根据业绩和绩效完成情况获得股票。其优点是不影响公司股本结构,原有股东股权比例不会造成稀释。缺点是公司需要以现金形式支付,现金压力较大。而且,由于激励对象不能获得真正的股票。故其激励作用有限。在这些激励方式中激励模式又有本质的区别,股票期权是未来收益的权利,主要作用是留住人;限制性股票是已持有的,归属受到限制的收益,是激励人和吸收人;虚拟股票也是未来收益的权利,也是为了留住人,但虚拟股票不是实质性的股票认购权,是奖金延期支付,其资金来源是公司的奖励基金。

以上的激励模式都是针对上市公司进行的,目前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还没有达到上市的条件,为了企业现在的发展和今后上市做准备,企业可以有选择地借用其中的一些激励模式吸收人才和留住人才,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行业特点,自身条件来确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如虚拟投票业绩股票、员工持股计划、利润分享计划等激励模式,吸收、稳定人才,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是一个企业对经营者既能起到激励,又能起到约束的过程,激励与约束是对等,然而股权激励不是白给的,需要即定约束条件,约束条件的制定,有利于激励目标的实现。

(1)确定股权激励计划的对象。中小企业确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股权激励政策?明确了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目的之后,企业就可以确定股权激励计划对象范围,按什么行权条件去行权,是按职工在企业中的功劳、按苦劳、按疲劳、按职务、还是按对企业的贡献来确定行权对象.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操作熟练的工人是公司的最重要的人力资源,这些人都应是股权激励的对象。

(2)确定实行股权激励标的数量。股权激励标的股票的数量是股权激励计划别需要均衡考虑的因素。如果数量过多,对股本影响过大,可能导致股东权益摊薄;如数量过小,可能难以起到激励作用。没有上市的中小企业要实行股权激励政策,在确定标的数量时可参照上市公司的标的数量来确定,也可根据自身条件来确定数量。即能起到实行股权激励的目的,又不会使企业失去控股权。另外中小企业还需要考虑到企业将来上市时的一些问题。

(3)确定股权激励价格。中小企业在确定激励价格时,不可能按照上市公司那样来确定激励价格。它只能按照自己所要实行的激励模式,来确定激励价格。给实股还是给虚股,给现股还是给期股或期权,还是要打组合拳形成黄金搭档等。以什么样的价格,是按净资产还是按企业的盈利能力,怎样确定合理价格,既不让股东吃亏,又要被激励者感觉物超所值。

(4)确定激励对象行权条件。企业为了稳定人才,激励计划就是一项中长期的激励计划。作为中长期激励,激励对象授予于一定的约束条件。其中科学安排好等待期、解锁期、行权期,有利于激励计划的成功。①确定合理的服务期限条件。在确定服务期限为行权条件时,中小企业可参照上市公司行权时间限制来定,服务期限不应少于3年.如果服务期限太短,容易造成股东吃亏,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如果时间太长,又会使受激励对象感到遥遥无期,人才容易流失,不利于人才的稳定。②完善业绩考核指标。业绩考核指标的评价是实施股权激励的基础.在确定授予激励对象业绩目标时,企业要参考同行业近几年发展水平和本企业近几年的平均水平,要高于此项标准,但要合理,结合本企业所处的行业同期性,企业的特点及企业成长期,分别确定授予和行权的业绩指标。③完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特殊事项的处理原则。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中小企业就要严格按《劳动法》执行,建立建全劳动用工制度,在签定劳动合同的同时,与受激励对象签定获受激励合同,使受激励对象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人心稳定,稳定人才。

四、确定科学股权激励操作方法

股权激励的工具有权益结算工具和现金结算工具。用权益工具方法支付股权激励,公司在具体操作时:

第一是股权激励标的的来源,老股东出让公司股份。如果以实际股份对公司员工实施激励,一般由老股东,通常是大股东向股权激励对象出让股份。根据支付对价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情形:其一为股份赠予,老股东向股权激励对象无偿转让一部分公司股份。其二为股份出让,出让的价格一般以企业注册资本或企业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

第二是采取增资的方式,公司授予股权激励对象以相对优惠的价格参与公司增资的权利。需要注意的是,在股权转让或增资过程中要处理好老股东的优先认购权问题。公司可以在股东会对股权激励方案进行表决时约定其他股东对与股权激励有关的股权转让与增资事项放弃优先购买权。

在现金结算的情况下,公司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根据现金流量情况合理安排股权激励的范围、标准,避免给公司的正常经营造成资金压力。根据资金来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首先是自有资金。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时,激励对象是以自有资金购入对应的股份。由于员工的支付能力通常都不会很高,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变通的方法,比如,在股权转让中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而在增资中则可以分期缴纳出资或者由大股东提供担保。其次是提取激励基金。为了支持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公司可以建立相应基金专门用于股权激励计划。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用于股权激励。公积金既可以用于现金结算方式的股权激励,也可以用于权益结算方式的股权激励。其三是储蓄参与股票。储蓄参与股票允许员工一年两次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本公司的股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求员工将每月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存放于公司为员工设立的储蓄账户。一般公司规定的比例是税前工资额的2%-10%,少数公司最高可达20%。

目前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还没有完全达到按上市公司施行股权激励政策的要求,如果完全按上市公司的程序进行,那是不现实的。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制定实施股权激励时,既要借鉴上市公司实行激励政策的要求,同时又要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来制定激励政策,既起到实行激励政策的目的,稳定了人才,又使企业利润得到了提高,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刘乾唯,郭凯迪.中小企业股权激励模式选择[J].经济与管理,2011,8.

公司股权激励流程篇6

关键词:创业板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研究

一、创业板公司股权激励概述

创业板市场又称二板市场,是为了给中小企业提供方便的融资渠道,为风险资本营造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而设立的证券流通二级市场。同时,创业板市场也承担着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改革的重要任务。自从2009年10月23日开市以来,已累计超过280家公司先后在创业板上市成功募集资金。截止2011年收盘,创业板市值接近7300亿人民币。

股票期权指的是公司给予员工的一种权利,期权持有者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公司股票的权利。对于股权分散的公司,管理人员拥有少量的股权将会激励他们追求自己的利益,随着管理人员股权份额的增加,他们的利益将会与广大股东趋于一致,其偏离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就会减轻。

二、影响股票期权激励效果因素分析

(一)创业板证券市场有效性低

股权激励机制起作用的前提是企业的股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我国资本市场一直存在“弱势市场”的诟病,不完善的证券市场弱化了股价和公司业绩之间的关联性。弱势市场的现状导致创业板公司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其激励效果有待考证。

(二)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股票期权质量难以保证

创业板上市公司一般具有高成长性、高科技含量、富有创新能力等特点。公司规模不大,股权相对集中,一般由创始人及亲属等高度关联人控股,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监事会缺位现象较为普遍。创业板公司内部缺乏公正有效的薪酬委员会来制定公司高管的薪酬计划。很多情况下公司实行的股权激励方案并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是变相的给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发红包。

(三)“三高”发行催生股市泡沫,行权价格屡遭穿破

创业板在新股发行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三高”现象,即高发行价格、高市盈率和高超募额。过高的股价对公司而言实则是一副“慢性毒药”,需要上市公司在以后的运作中让投资者慢慢消化。过高的价格提前预支了未来企业的盈利,当公司运作出现问题时,二级市场将会出现大幅波动。

(四)行权条件考核指标单一,不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目前已经提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对于行权条件除了工作年限的限制外,将重点放在了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的增长上面。

三、改善我国创业板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状况的措施

(一)规范非流通股份的逐步、有序流通

从创业板自身特点来看,要促进证券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就必须规范控股股东的非流通股份的解禁步骤,综合考虑创业者、风险投资方和二级市场中小投资者各方的利益。应该在公司股票锁定期和减持幅度上设置相互补充的限制条件,并且为控股股东的非流通股份的转移提供平行于二级市场的通道,通过引入机构投资者、战略投资者逐步实现控股股东的股权收益,达到分散股权、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与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多重目标。

(二)推出带保护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成长

由于我国的宏观资本市场的市场有效性程度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存在较大差异,单纯的向管理层及核心技术人员提供以股票价格为行权依据的看涨期权,不能够形成具有长期、正向的激励作用。

设定保护的股票期权的操作原理是在股票价格高于行权价格一定比例范围内,被授予方可以按照既定方案行使权力,股票行权能够获得收益;在股票价格低于行权价格时,授予方应该对股票期权设定保护,保证被授予方的有正的权益收益。这种制度设计能满足创业板公司高成长性的需要,鼓励公司员工创造新的业绩;同时又对弱势市场中出现的股票价格与公司业绩分离的状况进行防范,有效保护期权被授予方的合理利益得到满足。

(三)根据企业特点选择股票期权方案

股票期权激励方案应以企业战略为核心,合理选择激励对象。适度加大激励范围,容纳更多的中层管理人员。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践来看基本上所有公司都将高级管理人员列入了激励对象。同时,中层管理人员也是高层领导的发展来源,这些人的心态是否稳定,对于一个公司的稳定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次,尽量避免将监事、独立董事列为激励对象,防止内部人通过股票期权来牟取私立,危害公司和股东长远利益。

四、结语

创业板企业在成长期过程中其激励机制的制度约定总是动态的、个案的,有条件的企业应该考虑为自己“量身定做”一套合适、有效的激励模式。所以创业板企业的股权激励不能拘泥于形式,刻意的去效仿大的上市公司或者外国的企业,而应该从自身出发,从自己发展阶段的实际特点出发,设计出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股权激励制度。

参考文献:

[1]侯瑜.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效应研究[D].大津财经人学.2009

[2]王力,徐慧贤.全球创业板市场发展模式和经验借鉴[J].中国金融,2009

公司股权激励流程篇7

【关键词】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现状对比;激励效果

【中图分类号】F2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7)06-0020-03

社会分工的不同,使企业股东和经营者的经济目标不同,股东追求公司利润最大化,经营者追求个人报酬最大化。股权激励使经理人获得一定数量的股份,成为公司的股东,在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建立了经济联系,有效地解决了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经济目标不一致的问题。本文以描述性统计分析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之间的差异及其激励效果,为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方式提供参考。

一、限制性股票激励与股票期权激励的区别

(一)激励成本不同

上市公司采取限制性股票定向发行时,其激励成本是定向发行所需支付的一些必要手续费;当采取回购方式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时,其激励成本是上市公司支付的回购资金。而股票期权激励是一种权利赋予,除了需要上市公司支付一定的期权费用外,从实施开始到结束几乎都不涉及现金流出。从费用角度看,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采用定向发行时激励成本和股票期权不相上下,但当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采用回购方式时,显然其激励成本比股票期权高。

(二)授予股份数量多少不同

以举例方式说明。若某上市公司为了能让实用人才至少为该公司服务3年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承诺3年后所持股票在二级市场流通价值能达到90万元,假设在授予日每股股价是10元,3年后升至15元。按以下两种激励方式,方式一:通过定向发行授予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被激励者获赠的股票份额应为6万股(90÷15=6);方式二:定向授予被激励者股票期权,被激励者应当获得18万股(90÷(15-10)=18)[1]。可见,定向发行赠与股票期权需要的股份数量比限制性股票多。

(三)对股权稀释程度不同

定向发行是指向特定对象发行新股,定向发行的股票在锁定期结束后会增加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使公司总股本数增加,但股东股数没有增加,所以股东占总股本比例会下降,从而导致股权稀释。因而当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激励方式采用定向发行股票时,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股权稀释。上文已举例说明了采用定向发行时股票期权激励方式需授予的股票数量比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需授予的股票数量多,因此在两种激励方式都满足行权条件后,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导致流通在资本市场的股票数量比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导致流通在资本市场的股票数量多,所以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对股权稀释的影响比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对股权稀释的影响大。

二、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激励方式的对比分析

(一)样本

样本选择时间区间是2012―2014年,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按年份分三层,各层按简单随机法各选出40个样本。为了数据的可比性,剔除St类公司、被停止上市公司、数据不全的公司和两种激励方式混合采用的公司,最终得到来自深交所创业板的91家样本公司。其中2012年选取33家,2013年选取30家,2014年选取28家。样本激励方式统计如表1。

(二)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激励方式激励有效期对比

两种激励方式的激励有效期见表2。通过对比表2可以看出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的激励有效期平均值均为4年且最低年限均为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有效期最高年限是6年,股票期权激励有效期最高年限是7年,可见二者的激励有效期无明显差异,这说明不同激励方式的上市公司在激励年限上的看法是一致的。因为若激励年限过低则不能发挥长期激励效果,这与证监会规定股权激励有效期最低年限为3年相符合;若激励有效期过长又会影响激励对象的积极性,消耗被激励者等待的耐心,所以激励方式的有效期为4年有其合理性。

(三)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方式的行业分布对比

本文选取的91家样本公司共涉及13个行业(根据中国证监会行业标准分类),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方式的行业分布如图1、图2。

通过图1得知选择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公司有62家,其中制造业企业35家,信息技术业企业14家,其他行业共13家;通过图2得知采用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公司有29家,其中制造业企业17家,信息技术业企业7家,其他行业5家。

根据对图1、图2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激励方式的两大特点:一是该两种激励方式行业分布广泛,二是该两种激励方式行业分布不均衡。两种激励方式制造业分布最多占57.14%,信息技术业占23.08%,其他11个行业占19.78%,行业分布极其不均衡。究其原因,首先与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本身的特点有关,这两个行业都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它们的发展主要依赖科学技术人才的支撑,因此留住人才是这些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两项激励方式在这两个行业显得较多;其次是基数大,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所包含的公司基数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行业分布的不均衡。

(四)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激励方式授予股票数量占比对比分析

本部分从激罘绞浇嵌榷粤街止扇激励授予数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根据样本资料整理数据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限制性股票激励授予数量占比的四个值都分别小于股票期权激励授予数量占比四个值,且限制性股票激励数量占比最大值仅为5%,可看出限制性股票授予股票数量占比低于股票期权授予股票数量占比。这主要是因为被激励者在被授予限制性股票时需支付一定自有资金,授予股份越多,则付出的资金越多,增加了被激励者的经济成本,而股票期权在执行过程中被激励者不需要付出现金[2]。上市公司从降低被激励者经济成本考虑,并为了更好地“诱惑”被激励者,往往选择股票期权激励方式。

(五)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激励实施效果对比分析

1.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实施效果分析

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授予的股票数量具有稳定性特点。据图3可知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授予股票数量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小于股票期权授予股票数量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表明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授予股票数量更均衡定,说明了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更适合成熟稳定的企业。限制性股票有严格的禁售期和解锁期,被激励者在解锁期后的收益高低与公司内在价值挂钩,公司内在价值高低通过股价表现,因而被激励者在职期间为了以后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报酬最优,会为公司长远发展谋划,努力提高公司内在价值。以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为例,该行业在2004年至2010年依靠政策支持得到了快速发展。样本数据中有7家医药公司,其中有6家选择限制性股票激励,仅有一家选择股票期权激励。医药公司具有稳定性、高技术特点,决定了采用限制性股票方式激励高管更有效[3]。如香雪制药,该公司历经40多年的发展,于2012年制定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行权条件见表3。

通过表3可看出该公司业绩到达了解锁条件,证明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发挥了激励作用,促进了该公司业绩的提高。再对比香雪制药2011至2013年年报不难发现:2012年较上一年净利润增长率达29.35%;2013年较上一年净利润增长率达40.97%(数据源自香雪制药股权激励计划公告与2011年和2013年公司年报)。2011―2013年香雪制药净利润增长率稳步上升,这说明限制性股票模式发挥了有效激励作用,为企业留住了人才,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为企业创造了更多财富。

2.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实施效果分析

从样本数据来看,91家公司中有62家上市公司选择股票期权激励,说明股票期权激励在我国比较受欢迎。因为我国中小企业较多,为激励员工可能无法支付大量货币性报酬,而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具有低成本、高回报的优势,适合科技类风险较高且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中小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方式成本低的特性很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为留住人才而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比如汉鼎股份,该公司是中国领军的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商,在2014年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其中2014年的行权条件如表4所示。

实际中汉鼎股份2014年较上一年净利润增长率为31.89%,201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61%;授权日前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平均净利润为54992358.35元及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平均净利润为49230513.73元;而股票期权等待期内201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85311942.10元和70891917.21元(数据摘自汉鼎股权首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一个行权期可行权的公告),均高于授权日前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平均水平且不为负,满足了行权条件。从净利润和净利润增长率来看,汉鼎股份在2014年业绩有大幅提高,并且该公司在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后,被激励的5位高管仅有一人离职,其余都留在了公司,表明该激励计划为该公司留住了人才。

同时股票期权激励方式也存在一定瑕疵。若股票期权激励方式业绩考核指标单一,则给经理人提供了财务指标的操控空间。例如绿盟科技2014年实施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该公司2014年净利润增长率为22.34%,看似满足了当年净利润增长率需达20%的行权条件,但是该公司第二季度末和第三季度末净利润增长率分别是-186.28%、-143.78%,却在第四季度末净利润增长率瞬间转负为正,达到了23.59%(数据源自绿盟科技2014年公司年报),财务数据的这种异常变化,使人们对该公司业绩产生质疑。股票期权契约多数以财务指标作为设计行权或授予条件的基础变量,这可能导致有能力的利益相关者对这些财务指标进行盈余管理[4]。所以上市公司在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时,需要防止公司高管的恶意盈余管理。

三、结论

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研究公司股权激励方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为上市公司制定激励计划提供一些参考价值。笔者就此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对比分析得出限制性股票激励在股份授予数量和股权稀释程度方面低于股票期权激励,限制性股票在采用回购方式时激励成本高于股票期权成本。两种激励方式还存在相似之处:(1)两种激励方式的激励平均有效期均约为4年;(2)两种激励方式的主要行业没有差异,制造业采用股权激励方式占比最高,其次是信息技术业。

二是发展处于成熟阶段且整体增速放缓的大中型上市公司更适合选择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限制性股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激励对象为公司的长远发展谋划,而且能促使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

三是处于成长阶段且规模不大的上市公司更适合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股票期权具有低成本、高回报的优势,解决了小企业为保留人才带来的资金压力问题。但是该激励方式可能诱导激励对象为短期利益而制造虚假业绩,股东需加以防范。我国证券市场正在进一步成熟,企业融资渠道将拓宽,资金不再是其主要压力,为防止虚报业绩情况的发生,上市公司更应该倾向于选择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

四是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完成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应鼓励我国其他行业中属于十三五时期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加大实施股权激励的力度。

【参考文献】

[1]杨成炎,刘薇,刘珍.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激励机制的比较与选择[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4(4):55-57.

[2]郭景先,杨化峰.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的激励差异分析:基于委托理论视角[J].会计之友,2014(3):61-63.

[3]黄虹,张鸣,柳琳.“回购+动态考核”限制性股票激励契约模式研究[J].会计研究,2014(2):27-33.

公司股权激励流程篇8

[关键词]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激励

thethoughtontheincentivemechanismofstockoptions

chenchan40115050

stockoptionsasavaliditymannerofsalaryincentive,applyanimportantuseincorporateincentivemechanism.thispaperanalyzesitsessencefromitsintensionfirstly,reviewingandsummarizingfourtheoreticbases,whichleadtostockoptionsdeveloped:theagencyproblem,transactionalcost,interiorcontrol,humancapital.combiningournation‘scurrentsituations,thepaperstudiestheapplicationpreconditionandproblemsoftheincentivemechanismofstockoptions.atlastthepaperraisessomesuggestionsforthisincentivemechanism,inthefieldsoflaws,accountinglegalsystem,marketsandcorporategovernance,etc.

一、股票期权的内涵

股票期权在十几年前就在美国产生并交易。股票期权,是指标的资产或商品是股票的期权。它是期权的一种形式,有着期权本身的内涵。目前,我国对股票期权的定义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狭窄的范围内。股票期权(亦称认股权),是指企业根据股票期权计划的规定,授予其高层管理人员(或经理人)在某一规定的期限内(通常为5-10年内),按约定价格(认股价或行权价)购买本企业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一般在10万元以上),持有这种权利的经理人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行权或弃权。[1]

从理论上讲,股票期权与认股权是有区别的。认股权证是由公司发行的,允许持有者在将来一段时间内以既定价格买进一定数量的股票的证明文件。二者的区别在于:(1)对流通股的影响。当期权被行使时,股票只是投资者间流通,而公司的流通股股数是不会变动的;当投资者行使认股权证时,公司要发行新股给投资者,使流通股股数增加。(2)对股权的稀释。股票期权不会稀释股权;而认股权证由于流通股股数增大自然会稀释股权,它主要体现在每股收益的稀释和市场价值的稀释。但实际上,美国公司在采用股票期权时,大部分是采用认股权证的作法。

股利期权应用于公司高层的激励开始于50年代初。1952年美国peizer公司推出第一个经理股票期权。资料表明,80年代中期,美国100家最大企业经理的报酬来自于股票期权的只有2%,到1998年占53%.目前,美国年收入100亿元以上的公司ceo的薪酬构成是:基本年薪占17%,奖金占11%,福利占7%,长期激励占65%,而且,显示出企业规模越大,长期激励所占的薪酬比重越高的态势。1999年,美国最大的150家大公司,79%的公司经营者使用了股票期权激励,其价值占全部奖励股票价值的70%.

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

(一)委托-理论

现代企业是建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的基础上,因此就产生了委托-理论。但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委托人和人追求的目标仍然经常是不一致的。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希望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从而为其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作为人的经理人追求的是自身人力资本(社会地位、才能等)的增值和自身的利益(报酬)的最大化。比较典型的情况就是人可能会更多地考虑公司的短期利益,从而放弃那些不利短期财务状况却有利于公司今后长远发展的计划。为了减少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股东就要采取激励和监督机制。股票期权这种激励机制将公司的业绩与经理人的报酬相挂钩,经理人成为了潜在的股东,能站在股东的角度考虑问题,将公司经理人的个人利益与公司股东的长远利益联系起来,使经理人从公司股东的长远利益出发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最终使公司经营效率和利润获得大幅度的提高。

(二)交易费用理论[2]

企业和市场是相互替代的两种资源配置的方式。企业替代市场会降低利用市场机制的交易费用,但同时又会带来企业内部管理费用的上升。实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将企业的经营人员内部化,成为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会降低交易成本。

(三)内部人控制理论3

由于现实与制度的缺陷造成法人治理结构的失衡,使得企业的控制权不是掌握在“企业家”手中,而是掌握在内部人手中。这就出现的了内部控制人现象。通过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把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转变为法律上的内部人控制,并且彻底改变内部人的地位和收入状况。

(四)人力资本理论4

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本价值是企业最主要的无形资产。人力资本作为要素投入,必须与其它资本一样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人力资本又与其所有者经理人不可分离。所以,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又是对经营者人力资本作用的肯定。

三、结合中国实际分析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运用的前提和困难

任何一种激励机制发挥其功效必然有其存在的前提和条件。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也不例外,也有其发挥效应的各种因素:

(一)股票激励机制实施的外部前提条件

1、有效的证券市场

有效的证券市场是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珐玛1970年对股票市场的严格定义,有效市场是指市场价格总能充分反映所有可能获得的信息,即历史信息、当前信息和内幕信息。市场有效性根据其强弱分为:弱式有效市场、次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在有效市场前提下,公司的股价才能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即未来的盈利能力。只有在有效市场的前提下,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否则高层管理付出努力,提高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而股价却上不去,其股票期权的价值得不到实现,他们必然会放弃这种方法,而采取诸如炒作的短期行为来提高股价。此时,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作用也就完全丧失了。

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基本处于低效状态,对企业的信息反映比较弱,股票价格中包含更多的是投机性因素,经常出现大幅度波动,与上市公司预期盈利向脱节,使得证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对经理人员的评价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有可能会出现绩优公司的股票价值低,股票期权不能获利或获利很少;而亏损或薄利公司的股价反而由于投机炒作等各种因素的存在处于很高的价位股票期权获利丰厚的不合理现象。此时,股票期权大大降低了其激励作用,在执行中极易出现扭曲现象。

2、发育完善的经理人市场

股票期权作为对经理人的一种激励方式,应与经理人的选择、考评和辞退方式相联系,通过市场来评价经理人的工作业绩。在我国,经理人是一种稀缺资源。我国的经理人市场并不健全,很多国企的经营者也不是由真正承担风险的资产所有者从竞争市场来选择,而是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具有很强的政治因素,从而使经理人的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淡薄。这种形式下,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目的之一——发挥竞争优势,让市场为公司选择总经理的作用也就变的缺乏实质性意义了。

3、具有完备的法律和政策制度

采取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涉及到许多的法律问题,其中主要有《公司法》、《证券法》和《税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形成的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是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得以实施的基本前提。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

(1)股票来源问题

从国外的上市公司来看,股票期权行使所需股票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公司发行新股时由股东认购的库存股;二是直接回购本公司的股票。现实中,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方案中的股票来源主要采用以下模式:新增发行、大股东转售、以其它方式的名义回购、虚拟股票期权。但是无论选择何种模式,股东的利益,公司的长远利益和经营者的利益要有机的结合。

我国《公司法》第149条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它公司合并时除外。”这一规定导致了以上两条渠道的堵塞。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已实施的股票期权制度可谓五花八门,极不规范。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股票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

(2)行权后的流通问题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意味着高级管理层行权后能够通过股票在市场自由流通而获得现金收益。而我国的证券市场目前采取完全锁定经理层所持股份的制度,如《公司法》第147条规定:“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并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并且不允许高管人员买卖本公司的股票;《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38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将其持有的公司股票在买入后的6个月内卖出或在卖出后的6个月内买入,由此获得的利润归公司所有。”这就给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我国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3)税收问题与会计处理问题

在国际上看来,实施股票期权的公司和个人往往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在美国,公司授予经营者股票期权时,公司和个人均不需缴税,只是在期权持有人行权后卖出股票时,交纳资本利得税。

我国目前对股票期权计划引起的公司税务问题和个人所得税问题,国内没有相应的税收制度。

除此之外,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没有规范化,一度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一大热点。

(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实施的内部环境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内部环境主要是指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特别是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的有效运转是股票期权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规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1)研究董事和经理人员考核的标准,进行考核并提出建议;(2)研究和审查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政策与方案。这就要求薪酬委员会具有独立性和有效性。因为薪酬委员会成员的独立性程度将直接影响股票期权计划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如果其不具备独立性,则其表决的薪酬制度就有可能并不维护股东的利益。有效性是指其选择的业绩评价标准应该是有效且能够体现一定激励性的,同时是客观的。而我国公司目前的内部治理结构并不完善,这也直接导致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效用的发挥。

四、对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一点建议

从上一部分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对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运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可操作性,这就需要各个方面的改善和努力,笔者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的建议

《公司法》、《证券法》某些条款的限制使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无法实施。因此建议《公司法》《证券法》吸取外国的经验和教训将一些政策进行调整。在《税法》方面,税收政策可以借鉴美国这方面完善的法律法规,即在无条件股票期权执行时没有税收优惠政策,要交纳所得税:而激励性股票期权机制不需要交纳所得税。

(二)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建议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我国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信息披露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来规范和指导。我们应借鉴国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结合我国股票期权理论和实践的现状,尽快制定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三)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建议

资本市场的低效,股票价格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绩效,这是推广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最大障碍。因此,规范股票发行及交易市场的运行,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监督及打击股票市场违规行为的有效性。同时我国企业大部分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少,上市公司更少,对于有限责任公司,他们无股可期,期权制难以操作。因此,要加强市场的培育和引导,改善国有股、法人股占主导地位,不能流通的现象,采取必要的方法对市场进行调节。

经理人市场的弱式有效也是制约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有效发挥的重要因素。建议从制度上承认经理人的功能和地位,加强经理人控制权激励,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国企经营者的选拔、聘用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和决定人力资源价格的重大作用。

(四)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

目前,中国现代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是企业能发挥效益、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能发挥最大作用的重要前提,仍需加强内部监督制度,制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惩罚措施,防止这种保底不封顶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使经营者向股东转移决策风险,片面追求股票升值的收益,导致新的短期行为。假设两个投资项目由经营者作决策,他们更可能从维护股价,增加自己的期权收入来抉择,而这个方案可能并不是企业的最佳选择,如网络泡沫时期,网络投资不一定会给公司带来盈利,但网络概念却可以推动股价暴涨。因此,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作为一项较新的激励机制,在我国使用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障碍。但我们相信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完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我国的运用将会逐渐趋于成熟,趋于有效。

参考文献:

张先治。2002.股票期权理论及在公司激励中的应用研究。会计研究。7

张杰英、李荻。2002.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理性分析。财会研究。12

杨志高、张庆君。2002.谈企业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商业会计。4

向德伟。2003.有关我国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探讨。财会月刊。4

韩文连、游文丽。2003.上市公司实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思考。财务与会计。4

罗鹏、王桂萍、李霖一。2003.实施股票期权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现代会计。4

王庆义等。2003.论企业经营者报酬的估量、监督与激励机制。会计之友。4

公司股权激励流程篇9

[关键词]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激励

thethoughtontheincentivemechanismofstockoptions

ChenChan40115050

Stockoptionsasavaliditymannerofsalaryincentive,applyanimportantuseincorporateincentivemechanism.thispaperanalyzesitsessencefromitsintensionfirstly,reviewingandsummarizingfourtheoreticbases,whichleadtostockoptionsdeveloped:theagencyproblem,transactionalcost,interiorcontrol,biningournation‘scurrentsituations,thepaperstudiestheapplicationpreconditionandproblemsoftheincentivemechanismofstockoptions.atlastthepaperraisessomesuggestionsforthisincentivemechanism,inthefieldsoflaws,accountinglegalsystem,marketsandcorporategovernance,etc.

一、股票期权的内涵

股票期权在十几年前就在美国产生并交易。股票期权,是指标的资产或商品是股票的期权。它是期权的一种形式,有着期权本身的内涵。目前,我国对股票期权的定义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狭窄的范围内。股票期权(亦称认股权),是指企业根据股票期权计划的规定,授予其高层管理人员(或经理人)在某一规定的期限内(通常为5-10年内),按约定价格(认股价或行权价)购买本企业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一般在10万元以上),持有这种权利的经理人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行权或弃权。[1]

从理论上讲,股票期权与认股权是有区别的。认股权证是由公司发行的,允许持有者在将来一段时间内以既定价格买进一定数量的股票的证明文件。二者的区别在于:(1)对流通股的影响。当期权被行使时,股票只是投资者间流通,而公司的流通股股数是不会变动的;当投资者行使认股权证时,公司要发行新股给投资者,使流通股股数增加。(2)对股权的稀释。股票期权不会稀释股权;而认股权证由于流通股股数增大自然会稀释股权,它主要体现在每股收益的稀释和市场价值的稀释。但实际上,美国公司在采用股票期权时,大部分是采用认股权证的作法。

股利期权应用于公司高层的激励开始于50年代初。1952年美国peiZeR公司推出第一个经理股票期权。资料表明,80年代中期,美国100家最大企业经理的报酬来自于股票期权的只有2%,到1998年占53%.目前,美国年收入100亿元以上的公司Ceo的薪酬构成是:基本年薪占17%,奖金占11%,福利占7%,长期激励占65%,而且,显示出企业规模越大,长期激励所占的薪酬比重越高的态势。1999年,美国最大的150家大公司,79%的公司经营者使用了股票期权激励,其价值占全部奖励股票价值的70%.

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

(一)委托-理论

现代企业是建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的基础上,因此就产生了委托-理论。但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委托人和人追求的目标仍然经常是不一致的。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希望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从而为其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作为人的经理人追求的是自身人力资本(社会地位、才能等)的增值和自身的利益(报酬)的最大化。比较典型的情况就是人可能会更多地考虑公司的短期利益,从而放弃那些不利短期财务状况却有利于公司今后长远发展的计划。为了减少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股东就要采取激励和监督机制。股票期权这种激励机制将公司的业绩与经理人的报酬相挂钩,经理人成为了潜在的股东,能站在股东的角度考虑问题,将公司经理人的个人利益与公司股东的长远利益联系起来,使经理人从公司股东的长远利益出发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最终使公司经营效率和利润获得大幅度的提高。

(二)交易费用理论[2]

企业和市场是相互替代的两种资源配置的方式。企业替代市场会降低利用市场机制的交易费用,但同时又会带来企业内部管理费用的上升。实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将企业的经营人员内部化,成为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会降低交易成本。

(三)内部人控制理论3

由于现实与制度的缺陷造成法人治理结构的失衡,使得企业的控制权不是掌握在“企业家”手中,而是掌握在内部人手中。这就出现的了内部控制人现象。通过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把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转变为法律上的内部人控制,并且彻底改变内部人的地位和收入状况。

(四)人力资本理论4

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本价值是企业最主要的无形资产。人力资本作为要素投入,必须与其它资本一样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人力资本又与其所有者经理人不可分离。所以,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又是对经营者人力资本作用的肯定。

三、结合中国实际分析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运用的前提和困难

任何一种激励机制发挥其功效必然有其存在的前提和条件。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也不例外,也有其发挥效应的各种因素:

(一)股票激励机制实施的外部前提条件

1、有效的证券市场

有效的证券市场是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珐玛1970年对股票市场的严格定义,有效市场是指市场价格总能充分反映所有可能获得的信息,即历史信息、当前信息和内幕信息。市场有效性根据其强弱分为:弱式有效市场、次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在有效市场前提下,公司的股价才能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即未来的盈利能力。只有在有效市场的前提下,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否则高层管理付出努力,提高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而股价却上不去,其股票期权的价值得不到实现,他们必然会放弃这种方法,而采取诸如炒作的短期行为来提高股价。此时,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作用也就完全丧失了。

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基本处于低效状态,对企业的信息反映比较弱,股票价格中包含更多的是投机性因素,经常出现大幅度波动,与上市公司预期盈利向脱节,使得证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对经理人员的评价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有可能会出现绩优公司的股票价值低,股票期权不能获利或获利很少;而亏损或薄利公司的股价反而由于投机炒作等各种因素的存在处于很高的价位股票期权获利丰厚的不合理现象。此时,股票期权大大降低了其激励作用,在执行中极易出现扭曲现象。

2、发育完善的经理人市场

股票期权作为对经理人的一种激励方式,应与经理人的选择、考评和辞退方式相联系,通过市场来评价经理人的工作业绩。在我国,经理人是一种稀缺资源。我国的经理人市场并不健全,很多国企的经营者也不是由真正承担风险的资产所有者从竞争市场来选择,而是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具有很强的政治因素,从而使经理人的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淡薄。这种形式下,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目的之一——发挥竞争优势,让市场为公司选择总经理的作用也就变的缺乏实质性意义了。

3、具有完备的法律和政策制度

采取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涉及到许多的法律问题,其中主要有《公司法》、《证券法》和《税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形成的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是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得以实施的基本前提。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中国的法律制度下实施存在的问题:

(1)股票来源问题

从国外的上市公司来看,股票期权行使所需股票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公司发行新股时由股东认购的库存股;二是直接回购本公司的股票。现实中,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方案中的股票来源主要采用以下模式:新增发行、大股东转售、以其它方式的名义回购、虚拟股票期权。但是无论选择何种模式,股东的利益,公司的长远利益和经营者的利益要有机的结合。

我国《公司法》第149条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它公司合并时除外。”这一规定导致了以上两条渠道的堵塞。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已实施的股票期权制度可谓五花八门,极不规范。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股票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

(2)行权后的流通问题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意味着高级管理层行权后能够通过股票在市场自由流通而获得现金收益。而我国的证券市场目前采取完全锁定经理层所持股份的制度,如《公司法》第147条规定:“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并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并且不允许高管人员买卖本公司的股票;《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38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将其持有的公司股票在买入后的6个月内卖出或在卖出后的6个月内买入,由此获得的利润归公司所有。”这就给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我国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3)税收问题与会计处理问题

在国际上看来,实施股票期权的公司和个人往往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在美国,公司授予经营者股票期权时,公司和个人均不需缴税,只是在期权持有人行权后卖出股票时,交纳资本利得税。

我国目前对股票期权计划引起的公司税务问题和个人所得税问题,国内没有相应的税收制度。

除此之外,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没有规范化,一度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一大热点。

(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实施的内部环境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内部环境主要是指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特别是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的有效运转是股票期权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规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1)研究董事和经理人员考核的标准,进行考核并提出建议;(2)研究和审查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政策与方案。这就要求薪酬委员会具有独立性和有效性。因为薪酬委员会成员的独立性程度将直接影响股票期权计划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如果其不具备独立性,则其表决的薪酬制度就有可能并不维护股东的利益。有效性是指其选择的业绩评价标准应该是有效且能够体现一定激励性的,同时是客观的。而我国公司目前的内部治理结构并不完善,这也直接导致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效用的发挥。

四、对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一点建议

从上一部分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对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运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可操作性,这就需要各个方面的改善和努力,笔者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的建议

《公司法》、《证券法》某些条款的限制使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无法实施。因此建议《公司法》《证券法》吸取外国的经验和教训将一些政策进行调整。在《税法》方面,税收政策可以借鉴美国这方面完善的法律法规,即在无条件股票期权执行时没有税收优惠政策,要交纳所得税:而激励性股票期权机制不需要交纳所得税。

(二)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建议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我国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信息披露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来规范和指导。我们应借鉴国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结合我国股票期权理论和实践的现状,尽快制定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三)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建议

资本市场的低效,股票价格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绩效,这是推广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最大障碍。因此,规范股票发行及交易市场的运行,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监督及打击股票市场违规行为的有效性。同时我国企业大部分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少,上市公司更少,对于有限责任公司,他们无股可期,期权制难以操作。因此,要加强市场的培育和引导,改善国有股、法人股占主导地位,不能流通的现象,采取必要的方法对市场进行调节。

经理人市场的弱式有效也是制约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有效发挥的重要因素。建议从制度上承认经理人的功能和地位,加强经理人控制权激励,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国企经营者的选拔、聘用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和决定人力资源价格的重大作用。

(四)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

目前,中国现代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是企业能发挥效益、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能发挥最大作用的重要前提,仍需加强内部监督制度,制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惩罚措施,防止这种保底不封顶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使经营者向股东转移决策风险,片面追求股票升值的收益,导致新的短期行为。假设两个投资项目由经营者作决策,他们更可能从维护股价,增加自己的期权收入来抉择,而这个方案可能并不是企业的最佳选择,如网络泡沫时期,网络投资不一定会给公司带来盈利,但网络概念却可以推动股价暴涨。因此,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作为一项较新的激励机制,在我国使用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障碍。但我们相信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完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我国的运用将会逐渐趋于成熟,趋于有效。

参考文献:

张先治。2002.股票期权理论及在公司激励中的应用研究。会计研究。7

张杰英、李荻。2002.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理性分析。财会研究。12

杨志高、张庆君。2002.谈企业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商业会计。4

向德伟。2003.有关我国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探讨。财会月刊。4

韩文连、游文丽。2003.上市公司实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思考。财务与会计。4

罗鹏、王桂萍、李霖一。2003.实施股票期权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现代会计。4

王庆义等。2003.论企业经营者报酬的估量、监督与激励机制。会计之友。4

公司股权激励流程篇10

[论文关键词]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高管人员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在积极进行相关改革的过程中,高管人员的薪酬改革却相对滞后了。长期以来,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无法与市场化的发展要求相适应,表现在以固定收入为主,与公司未来发展相关的长期激励比例不够,很难激励高管人员为长期持续提高公司价值而努力工作。这使得国有上市公司经营短期化的机会主义行为较为普遍,既不利于公司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保护广大股东的权益和投资积极性,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2005年9月8日,国资委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在该通知中国资委明确表示,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探索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实际上,在前两批股改试点公司中,已有7家公司方案中提出股权激励计划。2006年1月1日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这意味着酝酿了六年的股权激励将在合法合规的条件下逐步推进。

一、股权激励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股权激励的概念

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将本公司发行的股票或者其他股权性权益授予公司高管人员,以产权为约束,借以促进高管人员个人收益同公司长远利益相结合,进而改善公司治理并推动公司长远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也是现代公司制度与公司高管人员激励和约束机制相结合的形式。公司授予高管人员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行权期),按照授予时(授予期)规定的价格(行权价)和数量(额度)购买公司股票或者赠予其他股权性权益(行权),并有权在持有一定时期后可以将购入的股票在高于行权价时在市场上出售获利,或者能够完成事先约定的业绩指标获利,而是否获益和获益多少,则完全取决于高管人员能否努力工作所带来的公司业绩的改善和公司股票价值的上升。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分配制度和产权制度创新的薪酬模式,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旨在解决委托问题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在经营者与所有者或公司之间建立一种基于股权为基础的激励约束机制,经营者通过其持有的股权与公司形成以产权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分享公司经营成果并承担经营风险。其核心是将管理层的个人收益与广大股东的收益,特别是长期收益统一起来,从而使股东价值和公司价值成为管理层决策行为的准则。

(二)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1.委托理论。两权分离的公司组织形式虽然能够兼得资本聚集和专业化管理带来的效益,但同时也出现了股东与经理之间由委托一关系带来的成本问题。普遍意义上,公司股东的所有权表现为索取权(收益权),而控制权则由经营者凭借自身能力和专业知识所体现出的稀缺性牢牢掌握。在“经济人”假设的前提下,所有者(股东)和经营者由于出于不同的利益偏好,所追求的目标在没有共同的利益机制的“诱导”下通常会不一致,所有者追求公司价值或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经营者凭借信息不对称和处于经营地位的谈判优势,谋求以股东利益和公司发展为代价的私人控制权收益的最大化。只要公司这种委托关系存在,成本就会存在,人就会有偏离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传统的薪酬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管理层为提高公司业绩而努力,但这种努力只是局限于短期的业绩而非公司的长期发展,公司经营成败与高管人员收益之间表现出弱相关性。如果要激励管理层为公司价值最大化而努力,最好的办法是将高管人员的薪酬同公司长期利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赋予经理人员参与剩余收益的所取权,把对经营者的外部激励和约束转化为高管人员的自我激励和约束。对于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连续不断自动地对公司的价值进行评估,这使得采取直接与公司价值挂钩的激励机制成为可能,股权激励正是这样一种激励制度,也是委托人和人之间经过长期多次博弈的结果。

2.人力资本理论。科斯认为,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特殊的市场契约。在工业化时代,物质资本的稀缺性决定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企业所拥有的物质资本的多少,在企业中,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知识经济下,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地位则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力资本的稀缺性日益突出,人力资本特别是高管人员的知识、经验、技能,在企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力资本所具有的不可分离特征决定了对人力资本要进行充分的激励,这样才利于人力资本功能的充分发挥。而且人力资本价值具有不易直接观察性,其定价具有间接性和时滞性特点,所以无法像物质资本那样采用简单直接的方法。因而,通过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制度性安排,使经营者拥有一定的剩余索取权,既是对经营者人力资本价值的承认,也符合人力资本间接定价的特性。

二、现阶段股权激励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伴随着证券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但是由于我国特定的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改制后的国有上市公司激励机制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合理有效地解决。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依然采取无法完全与市场经济接轨的薪酬模式,造成了内无激励外无约束的困境。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与公司业绩几乎没有关联的薪酬设计,难以对其形成有效的长期激励作用,无法与证券市场改革发展形成制度上耦合,这种制度性缺失的弊端,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推进更加凸现,造成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特有的国有股股东和控股股东利益机制不一致的矛盾,高管人员为谋求大量的私人控制权收益,不断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行为,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最终损害所有者的利益,降低整个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

股权激励作为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中的有效手段,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本的稀缺性,正是由于这种特质性,人力资源作为…种资本参与到现代企业契约性控制权当中,分享特定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所带来的收益。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全面推进,逐步消除了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利益机制断裂的状态,但是国有股股东和控股股东的利益矛盾仍旧存在,二者利益背离的关键一点就是没有建立起符合股份制特征的激励机制,无法有效激励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为提高公司价值努力工作。羁绊了国有上市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步伐,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结构上从增量创新主导的扩张型发展转向存量调整主导的纵深化发展。而建立与股份制和市场化相接轨的股权激励,将会使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逐步摆脱激励困境,逐步消除我国国有股股东和控股股东之间的利益矛盾,有效解决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长期以来“所有者”虚置的问题,从根源上解决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动力”不足问题。具体来说,实施股权激励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力于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并吸引和留住优秀高管人员。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属于国家这一抽象的主体,高管人员在剩余索取权中处于空白地位。这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匹配的激励原则,也有悖于以知识和人力资本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而股权激励的实施,可以让公司高管人员通过持有的股权来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收益,同时也促进了公司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有助于公司不断的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

其次,协调国有股股东和控股股东的利益矛盾,克服“内部人控制”失控问题。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被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股东利益矛盾所掩盖的国有股股东和控股股东的矛盾暴露出来,而通过股权激励将改变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显性货币收益过低的现状,使得与股权激励相结合的薪酬对高管人员具有更大的约束作用,校正其为控制权收益所做出的盲目兼并重组、不顾公司长远发展扩大上市公司规模,进而损害国有资产所有者和全体股东利益的行为,克服“内部人控制”失控的问题。

再次,进一步完善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使得国有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得到一定有效的保护,将高管人员的利益与公司业绩密切相关,减少国有上市公司中屡屡出现向母公司进行利润或资产转移的现象,减少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在职高消费、贪污公款、转移挪用资产、携款逃跑等经济犯罪的发生。改变我国证券市场中国有上市公司非正常、非理性的“一年绩好、二年绩平、三年绩差、四年st”的奇怪成长逻辑,使国有上市公司能够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走上良性成长的道路。

最后,有利于降低直接激励成本,提高激励的效果。高管人员被授予期权时,公司并没有现金的流出,股东的激励成本就是给予高管人员从股价上涨中分享部分资本增值的权利,而股价的上涨完全是股市运作的结果,即“公司请客,市场买单”,现有股东可免于承受或较小的承受昂贵的直接激励成本,尤其是对于资本规模较小的新兴公司尤为重要。

三、我国现阶段实施股权激励带来的负面效应及其对策

(一)现阶段实施股权激励带来的负面效应

实施股权激励的正面效应不言而喻,但我们不能盲目夸大其正面效应而忽视其负面效应,因为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股权激励是将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工具在现代公司分配制度中的运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的运行和激励约束功能作用的发挥,一方面需要安排合理的内部治理,另~方面,还需要相应的外部治理保证股权激励的实施。内、外部治理都是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所不完善的,这正是股权激励负面效应发挥作用的温床。

首先,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造成国有上市公司及国有控股公司实际上是由少数不持有公司股权或极少持有股权的董事、经理代表大部分实际出资股东进行经营决策的倒挂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股权激励将会导致“高管人员左手写自己的薪酬合同,右手在合同上签字”,在公司业绩评定、经营目标上都将降低效率,在股权激励的过程中管理层可能以稀释股东收益为代价来获得个人收益,产生极大的不公平。

其次,证券市场的弱有效性会使股权激励适得其反。我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市场噪音和不可控因索太多,一、二级市场不衔接,证券市场对公司的信息反映较弱,股价反映的多是投机因素,而与公司的实际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预期的相关性不强,甚至是严重的背离。在我国目前证券市场弱有效性下,实施股权激励将会增加国有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下的财务违规操作以及操纵市场的动力,利润操纵使得以股票作为股权激励的业绩衡量标准失去基础,而高管人员通过回购股票操纵价格执行期权,助长股市的泡沫。

再次,法律法规的滞后使得实施股权激励的成本增加。美国股权激励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相应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而我国国内法律不健全与股权激励客观需要之间的矛盾,必然使得我国部分国有上市公司采取所谓“打球”的创新,但由此产生的问题也很多。国内目前很多国有上市公司在现有的法律环境下希望有所突破,找到可以实施的途径,通过中介机构设计出所谓的创新的实施方案,但最后还是没有避开现有的法律障碍,最终只能放弃,增加了公司的成本。而大多数国有上市公司则选择传统的激励方式,反而增加了机会成本。

(二)现阶段实施股权激励带来负面效应的对策

1.完善股权激励运行的内部治理基础

一方面,要继续优化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适度降低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程度和转换大股东的身份,使公司通过优序融资的成熟市场行为来筹集资本,高效的运营资本,提高国有上市公司的业绩,同时,适当减少委托的环节,降低风险,减少费用的发生。逐步建立多个大股东制衡模式的股权结构下的股权激励。另一方面,继续完善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有效分配方式,是公司发展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顺利实施有助于解决国有上市公司因为投资主体所有权“缺位”所带来的监督弱化问题,并通过产权纽带将经营者与股东的利益捆绑,减少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风险,构筑运行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但同时,股权激励能否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囚此,必须彻底改变国有上市公司中“股东大会过场化、董事会形式化、监事会摆设化”的治理结构,特别是现阶段,应当适当增加独立董事的比重,严格区分董事会成员与公司经理人员之间的关系,突出监事会对公司董事成员和经理人员的财务监和薪酬审定作用,防止高管人员操纵财务数据获得不应有的股权激励。只有在公司内部建构起有效的与激励约束并行的、与相关利益主体相互关系的制度,并配合相应的外部制度,股权激励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2.完善股权激励运行的外部治理环境

(1)从股权激励运行的市场环境来看,其建构应当重点抓好三种类型市场的建构。

第一,必须加快和积极创建有效的经理人市场,充分发挥声誉机制对职业化经理的激励约束作用,并配套以合理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是在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中选,保证高管人员在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的环境中具有基本的管理素质和能力。如果,高管人员无法通过市场手段加以筛选,那么无论激励机制怎么样的完善,公司运营部不具备高效运转的基础。此时,这种激励机制无疑会变成~种负向激励,容易被滥用,反而进一步加大了风险。

第二,必须积极营造运作良好的资本市场,它能为股权激励提供化解风险的出口,并从客观上保证高管人员与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趋同。通过债权市场的硬性压力、股权市场的软性压力,防止高管人员独占剩余控制权,同时获得边际补偿能够大于其独占控制权获得的边际收益,将高管人员擅自作主的隐蔽机制转换为受监督的显性机制。

第三,必须作好控制权市场的建构。控制权市场是指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通过资本市场来交易的市场。应当说控制权市场的部分功能与资本市场的功能重合,但又表现为这一市场不存在固定的交易场所、交易组织,而是一个相对虚拟的市场。控制权的可交易性意味着高管人员的控制权是处于动态环境当中的,同时与股权激励相结合,就可以克服“两权分离”下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目标不一致的矛盾,矫正高管人员在控制权日益扩大化情况下的“侵蚀”行为。

(2)完善股权激励运行法律环境。

首先,完善《公司法》的公司诉讼制度,切实有效的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我国《公司法》第12章“法律责任中”,过分偏重行政和刑事责任,而疏于对民事责任的规定。

因此,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应当继续完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同时,在现代公司集团化发展和关联企业普遍化的条件下,在《公司法》中应当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遏制集团公司从事旨在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关联交易行为,或者当集团公司从事旨在逃避债务的欺诈性破产行为时,使受害人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

其次,加强好证券法》中对上市公司勤勉责任的约束和违规出惩罚,要从行为限制和惩罚程序等制度上确保大股东的违规成本远远大于其违规收益。完善对投资者的保护条款,建立因上市公司欺诈造假而造成投资者损失的民事赔偿机制,增加惩罚性赔偿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