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民政救助工作总结汇报十篇民政救助工作总结汇报十篇

民政救助工作总结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1:34

民政救助工作总结汇报篇1

近年,我省自然灾害频繁,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抗灾救灾工作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但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地方和部门防灾抗灾意识薄弱,“等、靠、要”思想较严重,上下级政府和部门之间权责不清等,影响了抗灾救灾工作及时高效有序地进行。为进一步加强抗灾救灾管理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坚持防御为主、救助为辅、自力更生、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方针。各级人民政府要增强防灾抗灾意识的宣传教育,积极做好自然灾害的防御工作。灾后不等不靠,动员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迅速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二、明确抗灾救灾工作的职责。抗灾救灾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明确承担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工作的机构,负责做好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服务工作,加强抗灾救灾的综合管理。省政府委托省三防总指挥部负责综合协调抗灾救灾工作,并根据灾害等级划分标准(由省三防办商有关部门另行制定),负责调查审核灾情、判断灾害的等级类别和提出救灾工作意见、建议。省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抗灾救灾工作,指导、检查本系统的抗灾救灾工作。

特大灾害由省组织救灾,大灾害和中等灾害由市为主组织救灾,小灾害由县(市、区)组织救灾。

三、坚持以地方自救为主、省补助为辅的原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主动做好抗灾救灾资金、物资的准备工作,根据当地历年的灾害损失情况,在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抗灾救灾资金,并根据本级政府财力增长情况逐年有所增加。

遭受严重灾害(大灾害以上)的地区,可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具文统一向省政府申请补助抗灾救灾资金和物资。请示内容主要包括:本次(阶段)灾害发生范围及损失情况,地方投入抗灾救灾的资金、物资情况,请求省补助的资金、物资的数量、用途等(请示件要同时抄送省直有关部门)。中、小灾害的抗灾救灾资金、物资,由市、县自行解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一般不要派人到省里汇报灾情,如遇特大灾害,确需派人到省里汇报的,先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向省政府报告,经批准后,由省政府主管领导或委托省三防办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听取汇报。其他部门原则上不再重复听取汇报。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不要越级到省汇报。

四、省的抗灾救灾资金和物资分配,由省三防办负责组织协调,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统筹安排。特大灾害的救灾支援事项,由省政府主管领导召集有关部门协调决定。省直有关部门按省三防领导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抗灾救灾工作,并落实所承担的各项抗灾救灾资金、物资。中央有关部门下拨的抗灾救灾经费和物资,由对口厅局负责分配和管理。省直有关部门要及时向省三防总指挥部通报抗灾救灾工作和资金、物资分配使用情况。

五、加强抗灾救灾资金、物资的管理,要做到专款专用,确保重点,不得挪用、截留。各市在接到省下拨的抗灾救灾资金、物资后一个月内,要将分配使用情况报省三防总指挥部并抄送省直有关部门。省三防办定期汇总有关情况并向省政府报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抗灾救灾资金、物资的分配使用情况实行监督、审计、检查。对虚报灾情及挪用、截留抗灾救灾资金、物资的地方和部门,要严肃查处并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民政救助工作总结汇报篇2

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细则最新版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大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市区城市低保对象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庆政办发[20xx]8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符合救助条件的低保对象,由本人或家庭主要成员持《低保证》原件和身份证、规定就诊医院的诊断书、入院治疗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向低保所在地社区居委会宇请,并填写《大庆市低保对象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以下简称《申请审批表》)。

第三条、社区居委会在接到申请材料后,在二个工作日内,结合低保对象动态管理的核查结果形成低保家庭基本情况说明。送报街道办事处。对于核查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告知申请救助的低保对象本人或家庭成员,并说明理由。

第四条街道办事处接到社区报送材后,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社区提供证明材料的初审和汇总,报送区民政局。

第五条区民政局在接到送交材料后,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大病救助审核、汇总工作,并将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报送市民政局救助办公室,市救助办公室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工作。未经批准救助的,由区民政局告知低保对象本人或家庭成员,并说明理由。

第六条经批准享受救助的低保对象,由市救助办公室下发《大庆市城市低保对象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通知书》(以下简称《救助通知书》,《救助通知书》注明救助期限和最高补贴额度。《救助通知书》一式三份,由低保对象送交规定就诊医院一份,医院凭《救助通知书》给予救治。市民政局和市财政局各留存一份备案。

第七条申请医前救助的低保对象必须在接到《救助通知书》后,一周以内办理住院手续。

第八条需转外埠医院治疗办理转诊手续的,经油田总医院或哈医大附属五院一(专科疾病经市级专科医院)专家会诊后,填写《大庆市城市低保对象重大疾病转诊审批表》,由各区民政局报市救助办公室。

第九条市救助办公室接到各区民政局报送的《大庆市城市低保对象重大疾病转诊审批表》后,会同市财政局社会保障科共同审核、审批。

第十条经市救助办公室批准享受外埠治疗的救助对象,向市救助办公室直接领取规定救助病种定额补贴标准的70%救助,其余30%救助金待治疗费用超过定额补贴标准后,由救助对象凭前期治疗收费票据到市救助办公室领取。

第十一条每年3月和8月初,市救助办公室提出低保重大疾病外埠就医资金需求计划,市财政局将预拨款拨付到市财政支付局。年度外埠就医资金不足时,市财政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追加。当年结余于年底前由支付局返还市财政局。

第十二条低保对象住院期间要随身携带《低保证》和身份证以备接受监督检查,因特殊情况需要离开病区时,必须向医疗机构履行请假手续,并告知市救助办公室。经查实属于挂床住院的人员,取消本年度医疗救助资格。

第十三条市救助办公室适时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通报同期救助对象的有关情况,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市救助办公室提供的信息,责成市、区两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救助对象的住院治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被救助的低保对象办理出院手续时,主治医生和低保本人需在《救助通知书》上共同签署医疗费用确认意见,市救助办公室依据低保对象的确认意见同医院进行结算。、

第十五条各定点医院凭《救助通知书》每季度对垫付资金进行统计汇总,并与市救助办公室核对,统计资金经过市财政局、市救助办公室、医疗机构三方认同后,市救助办公室形成汇总意见,送交市财政局与定点医院进行结算。.

第十六条市救助办公室建立低保对象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台账,及时对大病救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备案。

第十七条市救助办公室建立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档案,对低保对象申请大病救助的相关证明材料和调查、审批资料归档保存。同时建立医疗救助电子信息备案数据库,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细则:保险范围从20xx年4月3日起开始实施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中规定:

保险公司将产品定名为重大疾病保险,且保险期间主要为成年人(十八周岁以上)阶段的,该产品保障的疾病范围应当包括本规范内的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终末期肾病(或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除此六种疾病外,对于本规范疾病范围以内的其它疾病种类,保险公司可以选择使用;同时,上述疾病应当使用本规范的疾病名称和疾病定义。

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细则:救助对象(一)农村五保对象;

(二)城镇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收入来源、无法定赡(抚)扶养人的人员(简称城镇三无人员

(三)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四)享受民政部门定期定量生活补助的60年代精减退职职工;

(五)享受民政部门定期抚恤补助的重点优抚对象;

(六)总工会核定的特困职工;

(七)城乡低收入家庭成员。

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细则:申请资格个人申请提供以下材料:

(1)医疗救助申请书;

(2)户口簿、申请救助人身份证;

(3)农村(城镇)低保证复印件;

(4)申请救助人住院的出院证明、转院证明;

(5)住院医疗费用发票原件;

(6)医疗诊断书、病历复印件。

村(居)委会应当:

(1)调查核实;

(2)组织村(居)民代表评议;

(3)符合条件的村(居)公示;

(4)对不符合条件的返回申请人。

镇社会救助办应当:

(1)调查核实;

(2)符合条件的返回村(居);

(3)不符合条件的返回村(居),并书面告知不符合条件的原因。

区民政局

(1)复核审批;

民政救助工作总结汇报篇3

(一)编制目的及任务

建立健全应对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运行机制,指导全镇各单位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确保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最大程度地减轻辖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受灾地区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依据省、市、县有关救灾工作政策、方针和会议精神,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镇行政区域内符合本预案分级标准的地质灾害引发的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应急工作。

(四)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村委会为主,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依靠人民群众并建立广泛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二、启动条件

某一村委会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本预案。

1.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2.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3.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4.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5.省、市、县人民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三、地质灾害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各村委会设立防灾领导小组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救助和抗灾防灾工作。

(一)应急组织机构

镇政府设立镇防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小组组长,镇政府副镇长、武装部长任小组副组长,镇防汛干事、镇安监干事、办公室主任、镇党委秘书、镇纪检专干和为成员。

镇防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党政综合办公室,由副镇长兼任防灾办公室主任。

镇防灾办公室下设综合组、紧急救助组、灾害信息组、救灾捐赠组、后勤保障组等应急工作组,各组人员从镇政府干部中抽调人员组成。

(二)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1.镇政府防灾领导小组

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制定镇政府防灾工作规划与方案;协调开展重大防灾活动,组织、协调村委会开展抗灾救灾防灾工作。

2.镇政府防灾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担镇政府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工作;协调听取受灾地区的灾情与向上级部门汇报的工作;收集、汇总、评估、报告灾害信息、灾区需求和抗灾救灾工作情况,及时将灾情报告县民政部门,并向县防灾领导小组汇报;落实对灾区的支持和帮助措施;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评估灾区形势,提出对策;协调有关部门组成赴灾区联合工作组,协助、指导各灾区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3.应急工作组

综合组:督促防灾领导小组成员检查各村委会开展抗灾救灾的工作;综合汇总灾害、救灾及捐赠情况,同时向县政府、县民政局及相关部门报告救灾工作开展情况;负责拟定相关应急措施,协调解决救灾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紧急救助组:负责灾区群众生活安排和各项应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拨付救灾应急资金,调配救灾储备物资,发放捐赠救灾款物,指导紧急救援救助工作。

后勤保障组:负责抗灾救灾后勤保障工作。

四、应急准备

(一)人力资源准备

1.加强民政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镇政府防灾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办公室、以及各村委会应配备专职灾害管理人员,各村委会要明确2名及以上信息联络员。

2.建立与公安、武警、消防、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

3.培育、发展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社会动员准备

1.建立和完善镇政府捐助的动员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突发地质灾害社会捐助工作。

2.完善民政救灾捐赠工作应急方案,规范救灾捐增的款物接收和发放,以及社会公示、表彰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3.开展社区防灾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灾害知识、灾害应急法规和预案,主要包括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等常识,增强居民群众的防灾意识。

4.将中川小学、塘坊小学和村委会确定为紧急避难场所。

5.镇政府每年组织1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五、预警预防与信息管理

(一)灾害监测与报告

1.各村委会的救灾负责人应及时向镇政府防灾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地质灾害监测信息和汛情信息的相关数据,并按有关规定向村民预警信息。

2.镇政府防灾领导小组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预警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背景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对可能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相关地区和群众做出灾害预警,并及时向镇政府分管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3.根据灾情预警,地质灾害可能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大量人员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镇政府和有关村委会应做好应急准备或措施。

(二)灾害信息传递

镇政府防灾领导小组汇总各类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并及时向镇政府和各村委会通报。

(三)灾情信息管理

1.灾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数量、农作物受灾情况、房屋倒塌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灾区的需求。

灾害损失情况包括以下指标:受灾人口、因灾死亡人口、因灾失踪人口、因灾伤病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饮水困难人口;倒塌房屋数量、损坏房屋及直接经济损失。

因灾需救助情况包括以下指标:需口粮救济人口、需救济粮数量;需衣被救济人口、需救济衣被数量;需救济伤病人口;需恢复住房间数、需恢复住房户数。

已救济情况包括以下指标:投亲靠友人口数量、借住房屋人口数量、搭建救灾帐篷和简易棚人口数量;已救济口粮人口、已安排口粮救济款、已安排救济粮数量,已救济衣被人口、已安排衣被救济款、已救济衣被数量、已救济伤病人口、已安排治病救济款、已安排恢复住房款、已恢复住房间数、已恢复住房户数。

2.灾情信息报告时间

灾情初报。各村委会对于行政区域内突发的地质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向镇政府防灾领导小组报告初步情况,镇政府防灾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后,及时汇总灾情数据,向县上相关部门报告。

灾情核报。各村委会在灾情稳定后,应在12小时内向镇政府防灾领导小组等相关部门报告详细情况。

3.灾情核定

建立因灾死亡人口台帐、倒塌房屋台帐和需政府救济人口台帐。镇民政办公室在灾情核定后,要建立因灾死亡人口、倒塌房屋和需政府救济人口的花名册,为恢复重建和开展生活救助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四)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4小时内,镇政府防灾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分析灾害范围和评估灾害程度,提出相应的应急建议,制定对策,并报告上级救灾部门防灾领导小组负责人。

突发灾害为大型时,由本级防灾领导小组负责响应处置,必要时请上级有关部门支持;突发灾害为特大型及以上时,由镇政府防灾领导小组及镇政府报请上级机构,由上级防灾领导小组启动高级别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及救助工作,镇政府同时启动本预案,配合开展应急处置。

(五)响应措施

镇政府防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抗灾救灾工作。

1.镇政府防灾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将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报告镇政府相关领导,同时报请县上主管部门给予支持。

2.镇政府防灾领导小组召开办公室会议,决定抗灾救灾的重大事项,启动各应急工作组,部署抗灾救灾工作。

3.灾情发生,镇政府领导及时率领有关人员赶赴灾区,了解抗灾救灾工作情况,慰问灾民,核查灾情,现场指挥抗灾救灾工作。

4.镇政府防灾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向镇政府防灾领导小组下设各村办公室通报灾害信息,各村办公室每日12:00前向镇政府防灾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现场灾害情况和救灾工作开展情况;镇政府民政办公室确保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与受灾现场联络24小时畅通,每1小时与受灾防灾负责人联系一次,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

5.灾害发生后,镇政府防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信息报送相关领导和民政办公室,并及时向县上有关部门报送相关灾情信息。

(六)有关要求

1.镇政府工作人员务必熟悉本预案,牢记职责,要以高度重视、高度负责的态度投入抢险救灾的各项工作,切实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坚持领导带班,值班人员坚守岗位的刚性制度。

民政救助工作总结汇报篇4

启动预案,组织领导有力。灾情发生后,在镇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挥下,镇民政所迅速启动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立即集中全所干部,对抗震救灾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对全所5名干部进行了明确的人员分工,一名同志负责全镇各方信息联络和全镇灾情收集汇总;另两名同志分别负责20个行政村和9个社区、6所中小学的灾情收集,其余两名同志在第一时间分别赶到该所挂联的杨家河社区、文星村开展灾情调查、转移人员、安置群众,全所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各司其职。5月12日20时,全镇的灾情在民政所初步汇总,为全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全所人员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及时准确收集、整理、填报灾情,及时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当好了全镇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喉舌,充当好党委、政府抗震救灾的参谋部和后勤部。全所干部坚守岗位,白天查灾核灾,抢险救援,加班加点统计报表,深夜还要带领社区干部在大街小巷治安巡逻,稳定民心,调解纠纷,维护秩序。

严肃纪律,管好救灾款物。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不断深入,镇民政所严守抗震救灾工作纪律,确保救灾款物用于受灾群众。民政所干部分成两个组先后三次深入到村、社区,一方面对各地各单位上报的受灾户家庭人口、住房、畜禽、粮经作物、收入等基本情况和受灾程度进行入户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严格审查、复核,确保填报数据客观真实,准确无误;另一方面督促检查各村、社区在评定受灾户临时生活救助对象时是否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主要检查了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召开会议对政策宣传情况、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公示情况,杜绝了基层优亲厚友的不良现象发生,保证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临时生活救助资金坚持“一卡通”发放,救灾粮坚持户主持证领取,达到了救灾款物发放到受灾群众。

蹲点帮扶,服务灾后重建。镇民政所干部认真开展蹲点帮扶灾后重建活动,坚持结对帮扶,每位干部帮扶一户重灾贫困户,帮助结对户及时战“三抢”、建住房、发展经济。黄龙村村民吴绍强的儿子原在青川县务工,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不幸遇难,吴绍强一家人悲痛欲绝,数次前往青川寻找儿子的尸首,无心顾及家中摇摇欲坠的房屋和庄稼的抢收抢种。民政所所长魏文华主动提出挂联此户,5月26日、27日,她组织了村干部和当村群众近20名帮助吴绍强家抢收了银花和油菜,栽上秧苗。6月初她又为吴家协调了信用贷款3000元,组织劳动力、建筑材料对吴家的房屋进行了维修加固。文星村村民陈远兴家的房屋因地震成为危房,必须重建,但因家住县城规划区,不能及时落实地基,民政所干部得知情况后,主动找到县建设规划局、县国土局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很快为其落实了安全的建房地址。

慷慨解囊,爱心奉献灾区。民政所全体人员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作风,情系灾区,为灾区人民踊跃捐款,每位干部捐款200元,3位党员干部交纳特殊党费300元。同时组织各村、社区党支部号召全镇干群无灾援救灾区、轻灾帮助重灾,积极向灾区人民捐款。党员干部、老人、小孩、残疾人、个体户……,一个个满怀爱心,纷纷慷慨解囊,献出爱心,在全镇掀起了抗震救灾爱心捐款的热潮。截止目前全镇共计捐款28万余元,10名党员分别交“特殊党费”1000元,481名党员共计缴纳“特殊党费”50480元。民政所及时将捐款如数上交,做到了帐款相符,并对收支情况及时进行了公示。与此同时,组织黄金、红塔等7个村200多户村民采集蔬菜25.8吨,送住青川县木鱼镇和南江县光雾山镇、桥亭乡、红四乡等重灾区。

民政救助工作总结汇报篇5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在灾害形成前,通过严密的组织和防范措施,尽最大努力避免灾害发生,在灾害发生时做到心中有数、临危不乱、科学有序地指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减轻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目的和依据

为做好水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有效防范水灾,保证抗洪抢险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务院《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精神,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指挥体系和职责

(一)镇防灾减灾领导小组

镇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由镇人民政府镇长任组长,副镇长、人武部部长任副组长,镇卫生院、党政办、社会事务办、派出所、国土、农业服务中心、林业、海事、水务、学校等相关人员为指挥部成员。镇防灾减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水务站,由樊波任办公室主任,姚生敏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各村相应成立防灾减灾领导小组,负责所属地域的防灾减灾工作。

(二)防灾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工作职责

1、镇党政综合办公室负责防灾减灾组织协调工作;负责传达由防汛、气象等部门提供的天气预报、洪水警报和上级有关防灾减灾工作文件;督促各单位抓好防灾减灾救灾物资供应、储备、调运和畅通保障等工作;做好汛情收集、上报与,协助做好防灾减灾动员宣传等工作。

2、镇人武部负责组织基干民兵应急分队参与防汛抢险工作。

3、派出所负责灾区的治安保卫工作。在紧急防间,按照镇政府或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部署,加强重点地区的治安管理;必要时实行交通管制,确保运送防汛抢险人员和车辆优先通行;及时处理破坏防汛设施、趁灾盗窃、哄抢、挑动群众械斗以及利用迷信蛊惑人心、破坏抗灾救灾等案件,并予以坚决打击。

4、社会事务办负责协助灾区安置救济灾民,安排好灾民生活,帮助灾区重建家园,负责汇总灾情,并及时与防汛抗旱指挥部联络。

5、村配合镇上搞好镇防洪规划编制,负责村上的综合协调,并统一纳入全镇总体规划,使防洪排涝工程和稳坪建设同步进行。

6、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抓好灾后农业生产自救等工作。

7、林业站负责管制木材的堆放,避免木材漂流,防止发生阻水事故。

8、国土负责全镇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建立和完善预防预警体系,及时向镇防灾减灾指挥部提供山地灾害易发地区分布情况,及时设置塌方警示标志,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每年3月份配合县局组织有关部门对地质灾害点进行汛前安全大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和处理意见上报镇党政办和防汛办。

9、卫生院、农业服务中心负责灾区疾病防治的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医疗卫生队赴灾区巡医问诊,负责灾区防疫消毒、抢救伤员等工作,做好全镇人员、动物卫生安全等预防与保护各项工作。

10、学校负责本校防汛防安全的监督管理,组织学校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提高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做好学生学习生活安全保卫工作。

11、海事负责抓好镇域内渡船及船工的安全管理等工作。

12、水务站负责抓好各水库山塘安全管理工作。

三、预防和预警机制

(一)预防预警信息

1、汛情信息 镇党政办应及时接收县气象部门或上级相关部门对当地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并将结果及时报送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及相关成员单位和各村、中、小学。

2、洪涝灾害信息 主要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受灾人口以及群众财产、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工矿企业、水电设施等方面的损失情况。洪涝灾害发生后,镇社会事务办、村、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及时向镇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报告洪涝受灾情况,并对实时灾情组织核实。镇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应收集动态灾情,全面掌握受灾情况,并及时向镇政府和县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报告。

(二)预防预警行动

1、暴雨洪水灾害预警 根据县气象部门的暴雨警报,及时向全镇预报暴雨的时间、强度、量级和范围。

2、地质灾害预警 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地方,应根据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主动采取预防和避险措施。密切联系县气象、国土资源部门,相互配合,提高预报水平,及时预报警报。

四、防汛应急响应

(一)汛情分级

1、一般汛情 日降雨量50-100毫米[可能导致垮坝险情和县重点在建水利工程出现超施工度汛标准洪水,或其他可能导致重要临时工程失事的险情等特殊情况,作较大汛情处理。

2、较大汛情 日降雨量100-200毫米;过程降雨量200-300毫米[可能导致重要临时工程失事的险情等特殊情况,作重大汛情处理。

3、重大汛情 暴雨台风紧急警报阶段;日降雨量200毫米以上;过程降雨量300毫米以上。

(二)防范措施

1、一般汛情 镇党政办接到上级汛情报告,及时向镇党、政主要领导汇报;值班领导带队值班,并向各村(单位)防汛机构及有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通报汛情信息,根据上级要求下达防汛通知。

2、较大汛情 镇党政办接到县“两办”、防汛办较大汛情报告后,立即向镇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汇报气象信息;镇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上岗到位,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及本镇情况,及时向党政主要领导汇报变化情况,遇紧急情况随时汇报;下发防汛通知,部署防御工作;组织指挥全镇防洪抢险救灾工作。

3、重大汛情 镇党政办接到各级重大汛情报告后,立即向镇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汇报气象信息;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上岗到位,时时跟踪上级部门播报降雨量及未来天气趋势与本镇汛情;镇党政办下达防御紧急通知;成立抗洪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按本预案分组实施

(三)工作内容

1、组织指挥 镇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具体做好各项协调工作,各村各单位、部门认真实施本预案。

2、信息 镇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和镇党政办负责向全镇上级相关部门汛情灾情、防汛紧急警报、台风消息与警报、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信息,本镇范围内有关汛情、灾情等信息上报。

3、预测预报 接收播报县气象局预报暴雨的时间、强度、量级和范围;接收播报县国土资源局预报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点、强度和时间。

4、水利工程调度 强化本镇水利工程协调工作,配合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对全镇水利工程实行统一调度。

5、物资、车辆调用 发生重大汛情时,镇防灾减灾指挥部有权在全镇范围内根据需要调用防汛物资、车辆。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大局,主动配合。

6、人员物资撤离 各村各单位部门要按防洪预案组织转移受灾地段人员和物资;对重要物品、有毒物品及易燃易爆物品应按有关规定要求处理。

7、信息播报 报道汛情、灾情必须及时、真实,综合性报道、向上级新闻单位和对外的报道,按有关规定审查后。

(四)组织分工

重大汛情时,镇政府成立抗洪抢险救灾领导小组,下设决策指挥组、技术指导组、纪检督查组、抗洪抢险组、综合统计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各组按职责分工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1、决策指挥组 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镇防灾减灾指挥部指挥组成。主要职责:抗洪救灾紧急动员令;决定重大险情的抢险方案;决定调用抢险队伍;负责请示上级政府调派物资、部队支援抢险;决定抗洪抢险的其他重要事项。

2、技术指导组 由镇防汛办、国土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职责:负责汛情、灾情汇总;负责暴雨、洪水和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负责水利工程防洪调度;根据灾情、险情提出防御对策措施。

3、纪检督查组 由镇党委副书记及党组成员组成。主要职责:严格执行党委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抗洪救灾命令和决定,督促检查各村各单位部门领导及时到岗,全力做好抗洪抢险等工作;监督检查抗洪救灾资金、物资调拨到位情况;查处抗洪抢险救灾中渎职行为和违纪案件。

4、抗洪抢险组 由镇党政办、人武部、社会事务办、派出所、财政、国土、农业服务中心、卫生院、海事、水务、学校、各村两委等单位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职责:负责各类险工险段的抢险救灾;抢险救灾车辆的调集;抢险设备、物资的调用;党委、政府、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和重要防汛部门的供电、通讯保障;抢险、遇险伤病人员的救治;易燃易爆和有毒等化学物品的处理;及时组织修复水毁工程。

5、综合统计组 由镇党政办、社会事务办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掌握抗洪救灾动态,综合汇总情况,编写抗洪救灾简报;负责向县委、县政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有关部门汇报汛情、灾情、抢险救灾工作;负责各村各单位灾情的收集、核查和汇总。

6、宣传报道组 由镇党政办人员组成。主要职责:及时落实县委、县政府抗洪救灾命令、决定及台风信息、汛情公报等播报任务;及时报道县、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村等组织抗洪抢险活动情况和抗洪抢险救灾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准确报道灾害情况。

7、后勤保障组 由镇党政办、社会事务办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职责:负责党委、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值班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生活安排;抢险救灾车辆具体安排;负责相关救灾物资的发放工作。

五、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镇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协调当地通信管理部门,按照防汛的实际需要,将有关要求纳入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出现突发事件后,通信部门应启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迅速调集力量抢修损坏的通信设施,努力保证防汛通信畅通。必要时,调度应急通信设备,为防汛通信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保障。在紧急情况下,应充分利用电话、广播等媒体以及手机短信等手段信息,通知群众快速撤离,确保人民生命的安全。

(二)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对易出险的水利工程设施,应提前编制工程应急抢险预案,以备紧急情况下因险施策;当出现新的险情后,应派工程技术人员赶赴现场,研究优化除险方案,并由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组织实施;镇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在建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以及受洪水威胁的其他单位储备的常规抢险机械、抗旱设备、物资和救生器材,应满足抢险急需。情况需要应及时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支援。

(三)应急队伍保障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民兵是抗洪抢险的重要力量。防汛抢险队伍分为:群众抢险队伍、非专业部队抢险队伍和专业抢险队伍(县组织建立的防汛机动抢险队和人武部组建的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部队)。群众抢险队伍主要为抢险提供劳动力,非专业部队抢险队主要完成对抢险技术设备要求不高的抢险任务,专业抢险队伍主要完成急、难、险、重的抢险任务。

(四)供电保障

供电所主要负责抗洪抢险等方面的供电需要和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时供电。

(五)交通运输保障

镇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做好协调县交通局、公路分局等部门工作,积极发动本镇人力物力,优先保证防汛抢险人员、防汛救灾物资运输;低洼地区受洪水威胁时,负责群众安全转移所需地方车辆的调配;负责用于抢险、救灾车辆的及时调配。

(六)医疗保障

卫生院、计生服务所及农业服务中心主要负责灾区疾病防治的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医疗卫生队赴灾区巡医问诊,负责灾区防疫消毒、抢救伤员等工作。

(七)治安保障

派出所负责做好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抗洪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组织搞好防汛抢险、分洪爆破时的戒严、警卫工作,维护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

(八)物资保障

镇防灾减灾领导小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建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以及受洪水威胁的其他单位应按规范储备防汛抢险物资;镇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根据规范储备的防汛物资品种和数量,结合本地抗洪抢险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

(九)资金保障

镇政府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遭受严重水毁的工程修复补助,并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补助。

(十)社会动员保障

防汛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利工程设施和防汛的责任;镇政府应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动员全社会力量,做好防汛工作。

六、救灾

(一)发生重大灾情时,灾区村应成立救灾指挥部,负责灾害救助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根据救灾工作实际需要,镇政府将派有关部门和单位人员参加指挥部办公室工作。

(二)镇党政办、社会事务办负责受灾群众生活救助。积极向上级社会事务办部门争取生活救助,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受灾群众,作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排,负责受灾群众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保证灾民有粮吃、有衣穿、有房住,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三)卫生院负责调配医务技术力量,抢救因灾伤病人员,对污染源进行消毒处理,对灾区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

(四)各村各单位按属地管理原则应组织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进行清除。

七、灾后重建

(一)对影响当年防洪安全和城镇供水安全的水毁工程,应积极上报争取资金补助,尽快修复;防洪工程应力争在下次洪水到来之前,做到恢复主体功能;水源工程应尽快恢复功能。

(二)遭到毁坏的交通、电力、通信、水文以及防汛专用通信设施,应尽快组织修复,恢复功能。

(三)各村各单位部门应尽快组织灾后重建工作,特别要注重解决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灾后重建原则上按原标准恢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提高标准重建。                     

 

民政救助工作总结汇报篇6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建立起全市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以及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优势互补、常备不懈的保障体系。确保一旦发生矿山重特大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能,有效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维护社会稳定。

矿山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原则: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

二、危险源范围及事故类别

我市矿山危险源范围主要包括矿山地面的塌陷、开采面矿体;井下的采区、井巷。易发生事故的类别为:边坡失稳、爆破、淹井、泥石流、冒顶片帮等。

三、应急救援组织及职责

成立市矿山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矿山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市矿山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市长任总指挥;市政府主管副秘书长、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市公安局负责同志任副总指挥;事故发生地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市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单位(名单附后)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将事故情况及时向市、省人民政府汇报;负责参与救援各部门间的协调和联络;负责办理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任务和日常工作。

成员单位职责:

(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与上级部门领导和专家紧急联系,迅速将专家派遣到事故现场;会同市国土资源局、现场指挥部及专家针对事故类别、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抢险方案和防止事故扩大的处理措施,报指挥部领导审定;负责对事故有关情况统一汇总,报指挥部;根据上级部门的委托和授权,按照有关规定,组成事故处理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二)市贸易与粮食局:负责制订紧急情况下的物资保障方案,报指挥中心领导审定;牵头负责应急救援物资运输供应到事故现场;协助组织和调派抢险救援所需机械、设备和操作人员及时赶赴现场,配合做好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三)市公安局:负责在第一时间内赶到事故现场,抽调警力,封锁现场,维护秩序,疏散人员,确保道路畅通,保证事故抢险救护车辆进出有序;负责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控制旁观者进入事故现场和事故危险区域,防止和处理事故现场可能发生的刑事案件;参与现场增援工作的实施,根据事故类别和性质及时调动交警、治安、经保、武警、消防等相关警种警力参与救援,并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和证据;负责核对死亡、失踪人数及姓名、身份,协助事故单位通知死者和伤员的家属,并协助做好伤亡者亲属的安抚工作;负责现场取证、记录、录音、录像、验尸等工作。

(四)市交通局:负责了解掌握赶赴沿途交通道路路况(路宽、桥涵承重、净空高度、宽度等),及时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灾车辆的通行保障工作。负责做好运输抢救急需物资、设备、人员等车辆的调配工作。

(五)市卫生局:负责与有关医院的联系、安排,组织急救车辆、医疗器械和医务人员,提供急救所需药品;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抢救工作;负责有关事故现场的卫生防疫;随时向指挥中心报告人员伤亡、抢救、防疫等情况;负责向上级或外地医疗机构求援。

(六)市国土资源局:协同制定抢险方案和处理措施;负责及时提供事故发生地的相关地质资料、图纸等;负责因抢险而转存矿山资源过程中安全措施的落实。

(七)市气象局:负责将抢险救援期间的气象情况及有关预防灾害性气候的措施建议随时报告指挥中心。

(八)电信**分公司:负责在抢救救援期间损坏通信线路的及时抢修,确保通信畅通。

(九)**电力局:负责抢险救援期间所需供电线路的合理调度,及时对损坏的线路进行维修,确保抢险救援工作的用电需求。

(十)市总工会:参与事故调查与处理工作。

(十一)市监察局:参与事故调查与处理工作。

(十二)事故发生的单位和所在地方政府:负责及时向指挥部提供事故现场全面情况;迅速集合本单位、本地区的抢险救护队伍及所有救灾物资交指挥部统一调度;牵头协调人劳社保、民政、工会、保险或其他有关部门做好对事故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其亲属的安抚工作;协助做好周围群众的防护工作。

四、启动预案条件

启动本应急预案的条件是市辖区范围内发生矿山企业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或发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事故。

五、应急救援程序

(一)报告

全市各矿山发生重、特大事故后,事故单位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自救,防止事故扩大,并按有关规定立即上报。在不影响救灾的前提下,保护好事故现场,为事故调查分析作准备。

矿山事故单位上报所在乡(镇)政府,乡(镇)政府接报后立即上报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同级政府,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同级政府接报后立即上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同级政府。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接报后立即报告市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决定是否启用应急救援预案,并按规定及时报告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部署

根据总指挥指示,指挥部办公室本着“就近、救急、高效”的原则,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和人员参加应急救援。接到通知的单位和人员应当服从指挥、调遣,积极组织力量抢险救人,不得拖延、推诿,努力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现场救援

指挥部成员及有关人员在接到通知后,应在最短时间内赶赴事故现场,进入各自岗位,根据事故现场情况,按照各自职责迅速开展工作。

六、现场救援专业组的建立及职责

市矿山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实际情况,成立下列救援专业组:

(一)协调联络组设在市政府办公室,负责事故情况汇报、部门协调联络。

(二)救援决策组成员由有关技术专家、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局、市气象局人员组成,负责及时制定和调整抢险方案以及防止事故扩大的处理措施,统一汇总事故有关情况,经总指挥同意后组织实施。

(三)现场救援组成员由事故单位、市公安局、市卫生局、武警**支队、驻湖部队人员组成,负责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及时组织实施救援工作。必要情况下,调用长广集团救护大队担任我市矿山专业救护任务。

(四)后勤保障组成员由市贸粮局、市交通局、市总工会、电信**分公司、**电力局及事故发生地的县(区)人民政府有关人员组成,负责救援物资保质保量地及时供给到位,保障通信和电力设施的正常运行。

(五)救护和突发事件预防组成员由市卫生局、市公安局、事故单位人员组成,负责对事故伤害人员的施救和防止因事故而引起的其他突发事件发生。

七、附则

(一)本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单位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每两年修订一次,必要时及时修订。

民政救助工作总结汇报篇7

工会2017年春节开展送温暖的活动通知【1】各县、区总工会,市各产业(市直)工会,市属基层工会:

根据全总、省总工作部署,市总工会决定在2017年元旦、春节期间继续组织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活动时间从2016年12月开始,至2017年春节前结束。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会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关于工会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积极协助和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措施,按照全总、省总和市总关于进一步抓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切实加大对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的帮扶力度,帮助困难职工和农民工摆脱贫困,实现解困脱困。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工会组织的温暖送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心坎上,团结广大职工群众为建设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和做好“十三五”开局做出更大贡献。

二、救助范围

按照全总、省总《关于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升级的通知》,本次“双节”送温暖活动的救助范围是在已升级的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中合格建档的困难职工家庭,重点是经基层上报、审定的解困脱困工作对象。主要包括:

(一)低保户,即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人均月收入低于400元),纳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助后,仍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

(二)低保边缘户,即家庭人均收入虽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高出幅度未超过50%,即人均月收入不超过600元),但由于患病、子女上学、残疾、单亲及其它特殊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

(三)意外致困户,即因职工本人或家庭成员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它特殊原因造成大额支出,导致实际生活水平降至低保边缘户标准以下(至少按一年度收入支出数额核算)的困难职工家庭。

按照市总《关于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建档立卡帮扶工作的通知》(汴总发〔2016〕68号)文件精神,以上三类困难职工在2017年度“双节”送温暖工作中帮扶的重点是:经基层工会调查识别、公示上报、审批建档、制定帮扶计划,并发放《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联系卡》的人员。

三、时间安排

即日起至20xx年x月x日。超过时间后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不再接收救助申请。

四、申报方式

各单位工会和困难职工根据《开封市工会2017年“双节”送温暖活动申报材料须知》(见附件1),填报《河南省开封市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生活(医疗)救助登记表》和《困难职工档案表》(见附件2、附件3和附件4),并上报其他相关材料,各单位工会须承担入户调查进行审核把关并履行建档(或修改完善)、盖章、签署“情况是否属实”意见并签字(须工会主席与经办人共同签名)等相关手续后,将经核实后的困难职工申报材料及其家庭在岗人员收入证明(银行发放工资清单,2016年单位入账存档使用的上半年、下半年各一个月的工资表复印件)或下岗人员收入证明(含配偶及成年子女)报至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各单位工会要在困难职工申请救助时将已领到河南省工会会员卡的困难职工卡号输入帮扶系统档案即电子版《困难职工档案》(新“表”)并上报,暂未领到工会会员卡的填写以往市总救助时发放的工商银行卡号,以便市总安排救助事宜。

县、区总工会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时参照执行。

五、工作要求

一要及时完善本单位“解困脱困工作管理系统”档案信息。各单位基层工会要尽快登录“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并点击进入“解困脱困工作管理系统”,修改完善本单位困难职工档案信息,据实填写“五类重点群体”、“四个一批措施”、“七个行动计划”以及“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栏目信息,确保所有困难职工档案信息完整、真实,为2019年全面完成解困脱困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要完善确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计划。各基层工会要在上级工会指导下,为每一名困难职工确定本单位帮扶责任人。由基层工会和帮扶责任人结合困难职工需求和实际,与困难职工一起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并着手实施,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尽快解困脱困。

三要创新形式,采取多种帮扶措施。要根据困难职工不同的致困原因和需求,积极探索有针对性的帮扶救助措施,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活、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要加强管理,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市、县(区)级的中央和省财政专项帮扶资金只能用于对合格建档并重点用于已“建档立卡”的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开展帮扶,必须坚持“依档帮扶”的原则和“先建档、后帮扶、实名制”的工作程序,必须采取非现金方式发放,不得随意扩大资金使用范围,坚持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市、县(区)级财政配套资金除专门用途外,一般参照中央、省财政资金管理办法使用。各级工会从工会经费中安排的帮扶送温暖资金,除用于帮扶已建档的困难职工家庭外,经主席办公会研究后,可根据帮扶工作需要,用于对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帮扶资金涵盖不到的帮扶对象的慰问、救助。

五要深入基层,做好走访慰问工作。市总拟安排于2017年1月赴全市各县、区和部分市属基层单位进行走访慰问。各县、区和各级工会都要安排赴基层一线开展送温暖活动,并根据实际需求,争取地方财政、企业行政加大对工会送温暖活动的经费投入,力争资金筹集、发放总额不低于去年。各地在送温暖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等要求,避免形式主义、面子工程,走访慰问注意做到轻车简从、厉行节约、务求实效。

六要加强引导,注重政策和先进典型宣传。各地及各级工会在送温暖活动中,要大力宣传党和国家以及工会组织对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帮扶政策及关心,宣传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宣传工会帮扶工作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宣传广大职工群众互爱互助、克服困难的生动事例。对送温暖活动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要及时总结经验并宣传推广(相关报道材料、图片、影像可报市总工会专用邮箱:,由市总上传至河南职工网开封频道及微信公众平台),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关爱和帮助困难职工群体的良好氛围。

工会2017年春节开展送温暖的活动通知【2】各区总工会、各产业工会:

为积极协助党委政府落实各项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切实履行工会关注民生、服务职工的职责,进一步推进工会精准帮扶工作,帮助职工排扰解难,为全市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营造一个温暖和谐、快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厦门市总工会决定在全市工会系统继续开展以“扶贫济困送温暖,温馨和谐在厦门”为主题的2017年春节期间送温暖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其中,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1日为各区总工会、各产业工会开展摸底、建档和汇总时间。

二、帮扶对象

生活困难且已加入工会组织的厦门市在职职工。主要包括:

1.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经政府救济后仍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

2.家庭人均收入虽略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但由于重大疾病、残疾及特殊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

3.因职工本人或家庭成员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

三、申请办法

1.凡符合条件的职工,由职工向所在单位工会提出申请,并填写《厦门市总工会2017年春节送温暖活动慰问金申请表》和《困难职工档案表》,同时提交职工及家属的身份证、工资卡、工资单、疾病诊断书、大额医疗费用发票、突发事件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各单位工会公示后填写《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联系卡》,并与困难职工申报材料报各区总工会、产业工会审核、汇总。

2.各区总工会、产业工会核实汇总申报材料及电子版汇总表(eXCeLL格式)报送市总工会法律保障部。

3.市总工会法律保障部依据各区总工会、产业工会汇总上报的建档困难职工数,拟订帮扶资金分配方案,提交主席例会研究通过后,核拨困难帮扶资金。根据全国总工会的要求,帮扶资金一律通过困难职工的个人银行卡发放。

四、具体要求

1.各区总工会、产业工会对已经建档的困难职工要进行动态管理,对已经不在本区域、本行业或不再符合标准的职工家庭依照管理规定及时注销,不符合要求的橙色档案应及时补充完整并上报。根据全总要求,此项工作于2016年12月30日前完成。

2.各区总工会、产业工会务必在2017年1月5日前将基层工会上报的困难职工申报材料和《厦门市总工会2017年春节送温暖活动资金实名制发放凭证汇总表》(eXCeLL格式)报送市总工会法律与保障部。

五、资金安排

民政救助工作总结汇报篇8

2020年时间已经过了半年,在靶台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镇纪委的业务指导安排下,村班子的支持配合下,我始终大胆的开展工作,坚持以党员过硬的作风,把纪律摆在前面,树立监委的榜样,半年以来以,工作上,我始终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紧紧围绕监督督导开展工作,明确自身工作职责,服从领导安排,坚决完成镇纪委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20年上半年的工作情况作汇报。

一、工作开展情况

半年以来,花园村村监委严格按照镇党委及镇纪委相关工作部署要求,围绕镇村两级“五个一”工作法,抓紧抓实“三个一”工作及其他临时工作任务,

(一)、上半年召开会议工作情况。

半年以来,花园村村监委组织召开群众会10次,分别对农村低保、临时救助、大数据平台查询、冬春救助、高龄补助、农业直补、公益林补助、农村滥办酒席、残疾人补助政策进行了宣传和引导,进一步促使群众对农村低保、临时救助、大数据平台查询、冬春救助、高龄补助、农业直补、公益林补助、农村滥办酒席、残疾人补助政策知晓明了。参加村民代表会议3场,评议冬春救助、农村低保、临时救助、低保季节性缺粮,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原则进行督导监督,无优亲厚友现象。

(二)监督方面

一是花园村班子严格按照靶台镇干部管理办法,监委对班子成员上下班及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对发现早退迟到的人员、工作开展未及时完成的,按照监委的工作职责对其提醒,不按照规定者上报镇纪委处理。

二是花园村班子严格按照靶台镇干部管理办法,监委对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不参加邪教活动、涉黑涉恶活动、违纪违法情况进行监督,对发现有违法违纪情况的人员,按照监委的工作职责对其提醒约谈,不听劝住者按照规定上报镇纪委处理。

三是要求会计、出纳对村级资金使用情况每月初在班子会通报明细台账,平时所开会议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原则督导村级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民生资金公开。

四是监督农村滥办酒席工作情况、若有违规办理酒席这,及时制止,不停劝住者上报镇纪委处理;监督花椒种植验收工作监督,按照实事求是原则,监督坝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施工方整改。

五是督导帮扶干部入户走访贫困户帮扶情况,如有未走访到位者,及时提醒帮扶干部。

(三)上半年矛盾纠纷及向镇纪委上报问题线索工作情况。

一是矛盾纠纷处理情况,上半年通过走访贫困户43户、低保户33户、重残户10户、危改户17户、大病户5户,接到群众反映属于矛盾纠纷问题7件次,其中监督督促村委处理矛盾纠纷10件次;独立处理矛盾纠纷4件次;涉及民生政策不清产生问题5件次,宣传引导民生政策,解除群众疑惑问题13件次。

二是上报问题线索情况,上半年通过走访贫困户43户、低保户33户、重残户10户、危改户17户、大病户5户,发现问题6件次,其中经村监委工作了结核实,已回复群众6件次;督促村委了结处理6件次;涉及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0件次,已向镇纪委上报。

(四)其它临时性工作情况

按照镇纪委安排,一是疫情防控宣传、监督村民疫情防控实施情况(禁止过年串门、打牌、喝酒、聚会),二是完成了安全饮水全村自查工作,三是完成了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文件、通报违纪违法文件。

二:存在的问题

(1)学习文件精神不够深、不够透,政策了解不够清楚,与他人解释不当导致问题出现;

(2)矛盾处理情况不够及时,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等到农户反映才知晓;

(3)在监督方面:故情面、监督力度不够、怕得罪人。

(4)业务工作水平不足,在一些方面没有能够监督到位。

(5)为民务实不强,没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忽视了群众的利益,导致群众对民生政策知晓率少。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加强自我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二、加强村干部的文件精神学习,全面了解文件传达的精神,以免出现为村民解释时出错的情况。

三、加强对每月的民生资金公开进行全面监督,切实抓好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民生资金公开。

四、加强督导干部严守纪律,监守干部工作作风。

五、及时受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及来电举报,对热点问题及时展开调查,对存在违法违纪现象的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协助上级部门做好调查工作。

六、督导村“两委”搞好其他各项工作。

以上是我的半年工作汇报,如有不当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民政救助工作总结汇报篇9

[关键词]灾害;救助资金;监督管理;机制架构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8―0099―03

信息不对称理论现在已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该理论首先出现在微观经济学中,指交易双方拥有不对等的信息量。拥有信息多的一方在交易中利用比对方多的信息为自己牟取利益。在救灾工作中,政府相对于群众掌握大量的信息,政府和民众之间信息是不对称的,如果救助资金使用情况不公开化、透明化,缺乏一定的监督管理,就极容易造成政府寻租、腐败行为。2009年年底至2010年年初西南五省出现了大规模、长时间的干旱,对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云南省某县的干旱情况比较突出,截至2010年6月30日,某县全县6个乡镇、55个村委会、310个自然村不同程度受旱,因干旱造成4.78万人、2.6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面对如此严峻的旱情,该县各级党委和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救助方针政策,积极开展救助活动,但由于缺失一定的监督管理,信息不对称,在救助资金的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抗旱救助资金使用出现的问题

国家为防止灾害救助资金在下拨、使用过程中出现挪用、滥用等违法违规现象,要求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对灾害救助资金进行审查和监督。财政部门负责对民政部门用于救灾的资金及物资进行审查,同时,对民政部门提交的使用方案进行审查,然后批复。逐层操作,最后灾害救助资金发放到乡镇一级,由乡镇根据受灾情况进行使用。笔者在云南省某县针对抗旱救助资金使用情况的调查中发现,中央、省市级财政拨款和慈善机构捐款、捐物最后汇集到某县民政局,民政局受财政局监督,同时,审计局对民政局使用的资金进行审查监管。在现有的监督体制下,抗旱救助资金使用过程仍出现了一些问题。

(1)救助资金使用去向不透明。在笔者调查中发现,某县民政局及下面各乡镇民政办统计报表中,对于救助资金的来源和救助统计不详细。对于资金来源,分两条线记录,一条是财政拨款,另一条是社会各界包括慈善组织的捐款。在资金来源统计表中,分中央、省级拨入,市级拨入,地方自筹三个层次将两条线所得救助资金进行汇总,并统计各乡镇资金来源情况。因本次旱灾持续时间长,救助资金的发放具有持续性,但在资金来源汇总表中并没有标明来源资金的时间段,在灾后总结汇总中易出现混乱,也不利于救助资金使用的登记。在乡镇一级的接受抗旱捐赠钱物统计表中,均有捐赠单位、捐赠日期、捐赠地点以及捐赠资金和各项捐赠物品的数量。但在救灾物资使用情况说明表中,只有截至某日期各项物质使用总数量,对于钱款及各项物质的具体流向并没有详细的说明和记录。这就使得有账却无法具体查证,难以避免钱物被挪用或出现私吞现象。

(2)灾民救助资金分发不公平。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该县政府在这次抗旱救灾中对于贫困户每户给予500元补贴。对于贫困户的认定是由村委会完成,上报乡镇民政办,对于贫困户名单按照规定应该公示,并允许村民反映不同情况。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村有公示制度,而有的村没有公示制度。在对村民进行的调查中,有75%的民众反映村委会低保补助发放的透明度欠缺。甚至有部分村民所在村落有假低保现象,部分低保救助金成了村领导拉拢关系,厚待自己亲友的“专项资金”。由于抗旱救灾金的发放标准是根据是否是贫困户划分的,贫困户评定的不公平,必然导致救助资金发放的不公平,致使部分需要帮助的群众没有真正得到帮助,生活依旧困顿。

(3)救助资金发放“平均化”现象严重。据调查,该县政府抗旱救助金的发放分两个标准,普通群众每人15斤大米,贫困户每户有500元生活补贴。但这种救助标准的划分过于笼统,即使是普通群众,干旱对于每个家庭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干旱对于以种植农作物、经济作物为生没有额外收入的农民影响最大。单一的家庭收入来源导致家庭收入变动大,抗风险性差,家庭收入在气候恶劣的年份明显减少。对于外出打工或经营副业的农民影响较小,干旱只是对这部分群众的生活饮用水造成一定影响,对家庭收入没有太大影响。即使是对于家庭收入单一依靠种植的农民而言,干旱造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为地理位置不同,有些民众农田距河流或小湖泊较近,干旱期间可以引河水或湖水灌溉,而有些民众农田距水源较远,或周围没有水源,平时灌溉均是依靠蓄水池,干旱发生,首先保障人畜饮用水,农田灌溉较少,严重影响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生长,家庭收入损失较大。对于不同情况的群众,应该根据他们在旱灾中所受的损失,进行不同程度的灾害补助,避免“一刀切”。

(4)救助资金使用缺失反馈。在云南省某县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对灾民发放灾害救助金后,相关民政部门没有做好充分调研,没有考察救助资金对灾民恢复生活、生产的相关作用,救助资金的使用效果缺乏反馈机制,使得政府部门在发放救助金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没有针对性,不仅造成救助资金的浪费,而且救灾效果不理想。

2、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法律法规制定的缺失,导致没有详细的法律条文可以依据,极易造成旱灾救助的随意性。地方政府救助工作不细致,救助方式粗放,没有进行针对旱情的有效论证。加上地方民众缺乏维权意识等因素,导致干旱救助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资金使用去向不透明、资金发放不公平、平均化及缺失资金使用的反馈等问题。

(1)干旱救助法律缺失。我国关于灾害救助的法律法规缺失,现有法规对灾后救助的规定不详细。首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规定:“县级民政部门每年调查冬令(春荒)灾民生活困难情况,建立需政府救济人口台账。”法规中只规定了针对冬令、春荒的灾民认定由县民政部门完成,并建立档案,对其他灾害的受灾灾民认定没有具体规定。这就使得干旱发生后,低保户被认定为受旱灾最严重的群众,而没有根据旱灾的特殊性,对受灾群众进行针对旱灾的评估,造成旱灾救助金分发的平均化。其次,《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规定:“财政部下拨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专项用于帮助解决冬春灾民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困难。”对于补助标准没有具体的规定或是相应标准,导致地方发放救助金有比较大的随意性。

(2)救助方式粗放。政府在开展旱灾救助过程中,管理方式比较粗放,救灾工作不细致。该县对于普通群众每户发放15斤大米,没有针对干旱灾害的特殊性,即民

众的主要生活来源不同,居住地不同,受旱灾的影响不同。政府工作的不细致导致补助标准“一刀切”,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同时,由于政府部分救助工作开展不全面、细致,政府部门没有对救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反馈,没有对救灾工作进行评估,本次救灾救助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不能为下次出现相似灾情提供很好的借鉴。

(3)民众维权意识较弱。当地民众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意识比较淡薄,有些村落存在低保户评定违规现象,没有按照规定对低保户名单张贴公示,民众对此不满,但没有采取进一步的维权措施。民众文化素质比较低,加上当地政府对民众维权的途径缺乏宣传,导致民众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这就使得一些基层违法现象不能及时被发现、制止,使灾民的利益受到侵害。

3、灾害救助资金监督管理机制架构

建立灾害救助资金监督机制,首先,可以防止救助资金挪用、滥用,保证救助物质及时、迅速发放,能够使灾民生活得到保障,同时稳定民心,利于社会的安定。其次,能够及时发现救灾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最后,对灾后建设项目进行监督,能够防止、寻租现象的出现,保障救灾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使人民的生产、生活迅速恢复。

(1)加强灾害救助资金监督法制化建设。我国救灾相关政策法规,大都制定在20世纪60年代,严重滞后于当前形势发展。要使救灾资金及时到位,合理发放以及灾害救助项目健康运行,依法行政,加强法制建设,已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需要尽快颁布《社会保障法》及与之相关的《救灾法》、《社会救济法》等一系列关于救灾资金使用规范的政策法规,使救灾资金使用法制化、规范化。利用法律强化对灾害救助资金的监督,保障灾害救助资金使用科学合理,防止腐败滋生。

(2)建立健全灾害救助资金管理问责制度。使用灾害救助资金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问责制度,对于云南某县,在大旱发生之后才紧急建立救助项目资金管理的问责制度,强化部门及其领导在相应资金使用上的责任和义务,但对于灾害的突发性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建立健全灾害救助资金问责制度,各级民政部、审计署、财政部应制定违反救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纪律处分等规定,严厉惩处救灾工作中违纪违法行为,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资金到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资金使用的科学合理。

(3)灾害救助资金监督主体多元化。现行灾害救助资金监督主体主要以民政部、财政部、中纪委、审计署、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内的中央部委为主,财政部负责对民政部接受资金和物品的直接监督,由民政部报送使用方案给财政部,经财政部审核后交由民政部负责实施,同时,省财政厅则负责对省民政厅的物质、资金划拨具体方案进行审核,然后资金和物质依次经过地、市民政局,县、区民政局划拨到乡镇,最后由乡镇负责组织发送给受灾的群众。不难看出,在这一整体流程中,基本均是各级政府部门对救灾资金实施监管。灾害救助资金监督主体应当多元化,一是要拓宽国家对灾害救助资金监督的主体,除了各级政府部门,吸纳司法监察部门对灾害救助资金共同监督;二是强调社会监督的力量,不惧怕、不排斥社会力量的监督。强化社会力量要求成立非政府组织性质的灾民互救委员会以及救灾项目资金使用委员会,前者意在发动灾民对救灾资金分发过程进行监督,后者则对政府区域性救助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科学评估和监督。两者共同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及时反馈;三是利用大众媒体对灾害救助资金进行监督,媒体与民众形成巨大的舆论力量,客观上督促政府在救灾资金的使用上确保公正、科学、合理。

(4)完善举报途径,保护弱势灾民。当灾害发生后保障灾民的各项基本权利成为救灾重点,对于救灾资金发放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现象,要保证具有有效合理的举报途径使公民能够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各级司法部门要设立受理灾民举报的相关机构,确保随时举报随时受理,及时开展事实调查,对于侵害灾民权益,使用资金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将灾民的损失降到最低点,保障弱势灾民的合法权益。

4、配套措施建议

救灾资金监督机制有效运行,发挥该机制对救灾资金投入和发放过程中应有的监督效力,离不开相应的外部性辅助配套措施,当内部监督机制科学完善,外部辅助配套措施合理有效,这样一来,内外结合、标本兼治,促进救灾资金的合理发放和运行。

(1)建立灾害救助资金信息库。灾害救助资金信息库作为完善救灾资金监管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其基本内容有:灾区灾情评估,灾民自行恢复生产能力评估,救灾资金的来源,救灾资金需求评估和预算,资金具体使用去向,受灾民众和受灾地区对救灾资金使用的反馈和意见等重要信息。灾害救助资金信息库开放式运行,其所有信息资料对社会公众开放,并且坚持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公布。此信息库由非政府组织性质的灾民互救委员会以及救灾项目资金使用委员会共同管理,同时与各级政府保持有效沟通,以此保障受灾地区及其民众在救灾资金使用监管上与资金发放机构保持信息上的均衡和对等。

(2)切实维护检举人合法权益。当灾民或灾区相关机构的合法权益在救灾资金分配过程中受到非法侵害而对此进行检举时,利用法律以及大众媒体的力量切实保护检举人或机构的合法权益,国家司法部门以及各级政府机关在灾害发生后要及时联合设立接受检举的相关部门,保护检举方免受打击报复,对于打击报复行为依法进行严厉惩处,维护社会正义。

(3)强化灾害救助资金使用效果评估。灾害救助资金在灾害发生后,一方面发放给当地灾民,另一方面作为受灾区域救助资金使用。目前,在具体资金运行层面,偏重“给予”,忽视资金投放后具体的使用效果,无法在短期与长效资金投放上作出科学合理的有效预期和安排。强化灾害救助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估,就是要“摸清”救灾“生命钱”给灾区民众和受灾区域具体解决了哪些生活、生产问题,哪些方面需要切实改进,哪些方面需要资金持续投入,全面了解资金投入后灾民生活的真实情况和区域救助项目的进展情况。为灾害救助资金的科学使用,保障灾害救助资金监督机制有效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4)建立国家应对灾害委员会。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家在应对灾害方面已经成立了国家减灾委员会,由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直接担任委员会主任,同时,包括来自民政、教育、财政、交通、公安、武警等系统的专家担任委员。该机构的主要任务为:研究制定国家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开展重大减灾活动,指导地方开展减灾工作,推进减灾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家减灾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由民政部承担。笔者认为,减灾侧重于对灾害的预防,而疏于对灾害发生后一系列具体的救灾政策、原则、措施等的研究和管理。基于此,将原有国家减灾委员会提升为国家应对灾害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国家应对自然、人为灾害的相关政策,使减灾与救灾有效结合。同时,国家应对灾害委员会将独立展开工作,取消由某一机构的职能承担,最终达到有效科学应对灾害威胁,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方燕,从信息不对称理论看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意义[J],北方经济,2005(12).

[2]朱国玮,救灾资金筹措与使用监管机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9(3).

民政救助工作总结汇报篇10

(一)区台风、暴雨的特点

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21℃,年平均降雨量1388mm,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全年降雨量80%分布在至10月,11月至次年3月仅为20%。根据区的特点,每年日至10月31日定为汛期。

区地处东亚大陆的东南缘,东临台湾海峡,故常受台风(含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以下简称台风)袭击,每年平均有-5个台风影响或袭击,主要集中在7-9月。在台风登陆或影响时,不仅风力大,而且常常带来强降雨,引发沿海的风暴潮和河流的洪水,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威胁极大。

(二)编制目的

为了确保辖区防洪、防台风安全,提高应急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保证防洪防台风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特修订本预案。

(三)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省水法实施办法》、《省防洪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市防洪防台风应急工作预案》和《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规章和文件,编制本预案。

(四)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五)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区台风、暴雨、洪水、风暴潮产生的灾害及其次生的灾害。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区防洪防台风应急组织机构

区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区政府办,同时设立区城市防洪防台风指挥协调领导小组,在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下开展工作,行使城市防洪防台风应急指挥协调的职能。

当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启动时,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即行使区防洪防台风应急指挥的职能,在宣布全区进入紧急防汛期以后,其下设的综合材料组、宣传信息组、督查协调组、抢险救灾组、后勤保障组等五个应急办事机构开始运转。

组织机构如下:

总指挥: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

副总指挥:由区政府助理巡视员、区政府办主任、区建设局局长担任。

成员单位:区政府办、区委宣传部、区综治办、区建设局、区监察局、区经贸局、区发改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局、区人劳社保局、区城管执法局、区招商局、区旅游园林局、区文体局、区安监局、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工商局、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公安边防大队、消防大队及各街道办事处,其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指挥部成员。

各街道成立相应的指挥机构,由街道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指挥,街道各有关部门、当地驻军为成员单位,负责做好本辖区的防洪、防台风、防潮工作。

(二)组织机构职责

1、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职责

(1)统一指挥全区防洪、防台风、防潮工作,宣布全区进入、解除紧急防汛期,启动、终止区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

(2)在区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领导下,贯彻执行相关决定、指令。

(3)组织召开各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参加的防洪、防台风工作会议,分析预测汛情、台风发展趋势,安排部署防洪、防台风、防潮、救灾工作,制定各项防洪、防台风、防潮、救灾应急措施。

(4)下达抗洪抢险、水库泄洪等调度命令,组织各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有关部门实施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动员全社会参与防洪防台风抢险救灾工作。

2、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

(1)及时掌握汛情、工情、险情、灾情和灾情统计汇总,并上报灾情情况。

(2)提出防洪防台风参谋意见,为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及时下达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调度命令,完成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的各项任务,督促检查各项防洪、防台、救灾措施的落实。

(3)负责区级防汛抢险物资、器材的组织储备、调运,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抢险物资、器材的储备、管理。

(4)负责全区防汛抗旱的日常管理工作。

3、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

(1)区政府办: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区防汛抗旱的日常工作。

(2)区委宣传部:正确把握全区防汛抗旱宣传的导向,及时指导、协调新闻单位做好防汛抗旱新闻宣传工作。

(3)区综治办、公安分局、边防大队:负责维护抗灾期间的社会治安秩序,依法打击盗窃防汛抗旱物质和破坏、盗窃防汛抗旱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妥善处置因防汛抗旱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协助街道转移危险地带的群众和海上渔排、渔船人员。

(4)区建设局:负责本区城市防洪防台风指挥协调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制定本区城市防洪防台风预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勘察、监测、防治等工作。负责制定全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房屋防洪防台风抢险救灾预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危房防洪防台风和抢险救灾工作,协助街道及时转移危房住户。组织、指导全区建筑设施的防洪防台风工作,做好建筑工地的防洪防台风工作。负责专业抢险队伍组建工作。抗旱期间,组织、协调做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

(5)区监察局:监督、指导防汛抗旱责任制的落实。负责对执行防汛抗旱责任制和抢险救灾调度指令情况进行督查,对因领导不力、工作疏忽或处置失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6)区经贸局:负责指导商贸企业做好防洪、防台风、抗旱工作。协调电力部门做好电力调度工作,确保防汛抗旱用电的供给。根据指挥部的要求,组织抢险救灾所需物资的供给。

(7)区发改局:指导防汛抗旱规划和建设工作。负责重点防汛抗旱工程建设、计划的协调安排。

(8)区民政局:负责组织、协调各街道开展查灾、报灾和救灾工作,及时将掌握的灾情信息和救灾情况上报指挥部。组织开展、接收救灾捐赠款物等工作,管理、分配本级和上级救助受灾群众的款物,妥善安排好灾民生活。

(9)区财政局:组织实施防汛抗旱和抢险救灾经费预算,及时下拨并监督使用。与指挥部共同向上级争取防汛抗旱和抢险救灾经费,并及时下拨和监督使用。

(10)区教育局:负责组织、指导中、小学校等各级各类学校做好防洪防台风工作,特别是在防台风期间,及时组织、监督各级各类学校做好校舍的加固和师生的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安全度汛。做好学校危漏校舍的维修、加固。防台风期间,及时开放校舍为街道疏散人员提供安全场所。

(11)区卫生局:负责组建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队伍。做好抗灾期间的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灾后做好防病、治病及防疫工作。

(12)区人劳社保局:在防洪、防台风期间,协助防汛抗旱指挥部做好人员调度。灾后,对参加防洪防台风人员进行考评。

(13)区城管执法局:在防台风期间,做好城市违章搭盖、沿街广告招牌等整治工作。负责抢险队伍的组建工作。

(14)区招商局:负责组织、指导外资企业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15)区旅游园林局:负责园林设施的防洪防台风工作。抗灾期间,及时组织做好林木的支护加固等工作。灾后,及时组织做好城市树木、绿地的整复工作。负责专业抢险队伍组建工作。

(16)区文体局:负责组织、指导文体活动及其他户外活动的安全防范工作,根据天气状况和上级指示适时取消所有文体活动及其他户外活动。

(17)区安监局:负责监督、指导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包括仓库)的安全度汛工作。

(18)区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园区内各单位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19)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区政府机关大楼的防洪防台风工作。在防台风、防洪期间,为指挥部及其办公室提供后勤保障工作。

(20)区工商局:负责做好汛期户外广告牌的整治工作,在台风、暴雨到来之前,及时组织、监督户外广告牌业主做好加固、拆除等各项防范工作。

(21)交警大队:及时疏导交通,保证防汛车辆优先通行。根据汛情需要,按照指挥部指令,负责实施交通管制。

(22)消防大队:在防洪、防台风期间,根据指挥部要求,及时做好抢险救灾工作。负责组建抢险救灾突击队伍。

(23)各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辖内的防汛抗旱工作。负责危房的初步排查工作。防洪防台风期间,负责组织、协调危险地带群众和海上渔排、渔船人员的安全转移。负责组织辖内防汛抗旱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做好在建水利工程的安全度汛工作。负责防汛信息的报送工作。

各成员单位应配备防汛责任人(a、B岗),两位责任人在汛期不得同时外出,第一责任人(a岗)外出时,应向第二责任人(B岗)做好交接工作。

4、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急办事机构的职责

(1)综合材料组:由区防汛办牵头,区政府办等部门配合,主要负责人由区防汛办负责人担任。负责各种会议通知、防御暴雨、台风、风暴潮等工作的紧急通知、紧急通告、领导讲话稿、传达领导指示或批示、汛情快报、防御情况汇报等文件的起草。

(2)宣传信息组: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区政府办、区防汛办等部门配合,主要负责人由区委宣传部分管领导担任。负责组织新闻媒体及时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向社会汛情、灾情及抗洪抢险的新闻报道;及时搜集区领导、各街道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信息,并及时整理上报、;及时收集各街道和有关部门的灾情,并统计汇总上报、。

(3)督查协调组:由区政府办牵头,区监察局、区建设局、区安监局、区防汛办等部门配合,主要负责人由区政府办分管领导担任。负责落实区委、区政府以及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部署;协调解决各街道、各有关部门请求需要协调的问题;负责督查各街道、各有关部门执行上级指示精神和区委、区政府、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以及值、带班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及时通报;负责落实出海船只回港或就近避风、海上渔排养殖人员、低洼地带等危险地带人员转移工作,并统计上报。

(4)抢险救灾组:由区建设局牵头,区旅游园林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卫生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等部门配合,组建区专业救灾队伍;区民政局负责协调驻军部队、武警部队承担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的抢险和转移群众任务,负责灾民安置,救助防疫,保障水、电、气供应及生活必需品的需要。

(5)后勤保障组:由区防汛办牵头,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信息中心等部门配合,主要负责人由区防汛办领导担任。负责指挥部各种会议的会务工作,保障防汛视频会议系统、通讯、供电畅通,协调调度全区防汛抢险物资器材,保障指挥部及办公室相关人员的食宿等。

在宣布全区进入紧急防汛期后,应急办事机构开始运转,根据需要,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委宣传部、区综治办、区监察局、区经贸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区招商局、区人劳社保局、区卫生局应各派1人到指挥部协助办公。

三、防洪防台风预防、预警

(一)预防、预警信息

1、台风登陆前24小时,各相关单位要通过电视、广播及时收集信息,密切关注台风动态,及时提醒市民做好防台风准备。

2、各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收集实时洪涝灾情,滚动上报至区防汛办。

(二)预防、预警行动

1、汛前工作准备

(1)各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有关部门要做好汛前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要登记造册,发出汛前安全大检查除险责任通知书,并于每年的月31日前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备案。

(2)各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有关部门应备足抢险物资和救生器材。区级抢险物资、器材由区防汛办统一采购,分储到各区级防汛仓库,区级抢险物资仅作为应急补充,抢险时应先用工程管理单位及街道储备的物资器材。

(3)各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有关部门必须落实所辖水库、堤防、水闸工程的包库、包堤、包闸领导及技术负责人,落实抢险队伍在抢险时的组织、联系以及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并登记造册上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

(4)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各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都要制定本部门、本辖区的防洪防台风预案;区城市防洪防台风指挥协调领导小组应制定城市防洪防台风预案,各小(Ⅱ)型以上水库都要制定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并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审批或备案。

2、暴雨洪水、台风、风暴潮预警

当预报即将发生暴雨洪水、台风、风暴潮灾害时,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提早预警,通知各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各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准备。

3、预警级别

按照灾害的影响范围、严重性和紧急程度,暴雨洪水预警级别分为较重(ii级)、重大(i级)两级,台风预警级别分为一般(Ⅲ级)、较重(ii级)、重大(i级)三级。

四、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是: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调;强化纪律,依法防洪;快速反应,保障有力;落实责任,细化措施;科学调度,防抗结合,确保实现防汛工作目标。

2、进入汛期,各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程跟踪汛情、工情、灾情,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相关应急程序。

3、各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辖区内的水利、防洪工程的调度。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并及时报告有关工作情况。

(二)应急响应

1、暴雨洪水灾害

1)Ⅱ级应急响应:市气象台暴雨(预)警报(日降雨量50~100毫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将发出“关于做好防御暴雨洪水工作的(紧急)通知”,提出防御工作要求。

(1)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总指挥进驻指挥部,坐镇指挥部署全区防御暴雨洪水工作,主持召开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的会商会,认真分析暴雨特点和影响,研究防御的方案和措施,并报告总指挥。

(2)必要时,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通过防汛视频会议系统召开防御暴雨洪水工作会议,区分管领导对防御暴雨洪水各项准备工作进行部署,并将情况迅速上报区委、区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3)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各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要立即启动防御暴雨洪水各项预案,部署落实防御暴雨洪水各项工作,传达贯彻省、市和区防御暴雨洪水工作会议精神和上级领导指示。加强值班,要安排加强班,领导带班,及时将防御部署落实情况上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各级防汛责任人要立即上岗到位,全面落实各项防御措施。

(4)区防汛办要加强值班,领导带班,密切监视水情、雨情、工情,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5)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研究部署低洼地、危房、工棚、简易搭盖、易滑坡等危险地带群众安全转移工作,各街道和区建设局、区旅游园林局等部门要按照指挥部要求认真抓好落实,滚动上报安全转移人数。

(6)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做好预泄腾库工作。

(7)区建设局及各街道对崩塌、滑坡易发生地段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巡查和排查,发现隐患、险情要及时划出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落实防范措施,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8)全区各类抢险队伍要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驻军部队要迅速组织好抢险救灾队伍,一旦接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通知,迅速投入抢险救灾和协助街道做好群众转移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准备好抢险物资器材。

2)Ⅰ级应急响应:市气象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警报(降雨量大于100毫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将发出“关于做好防御暴雨洪水工作的紧急通知”,提出全面防御工作要求,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指挥部下设的五个应急办事机构开始运转。

(1)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进驻指挥部,坐镇指挥部署全区防御暴雨洪水工作,主持召开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的会商会,认真分析大暴雨或特大暴雨的特点和影响,研究防御的方案和措施,并报告区主要领导。

(2)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防御暴雨洪水紧急会议,各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各成员单位参加,区领导作重要讲话,对防御暴雨洪水工作进行紧急动员、部署,并将情况迅速上报区委、区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情况严重时,提请区委、区政府听取汇报并作出决策和部署。

(3)必要时,区委办、区政府办联合发出防御暴雨洪水紧急通知,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全区人民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抗灾救灾工作中。

(4)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各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要立即启动防御暴雨洪水各项预案,部署落实防御暴雨洪水各项工作,传达贯彻省、市和区防御暴雨洪水工作会议精神和上级领导指示。加强值班,要安排加强班,领导带班,及时将防御部署落实情况上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各级防汛责任人要立即上岗到位,全面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并报告。区监察局要适时对各级领导、防汛责任人到岗到位情况和各级、各部门值班带班情况进行检查。

(5)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研究部署低洼地、危房、工棚、简易搭盖、易滑坡等危险地带群众安全转移工作,各街道和区建设局、区旅游园林局等部门要按照指挥部要求认真抓好落实,滚动上报安全转移人数。

(6)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做好预泄腾库工作。

(7)区建设局、各街道对崩塌、滑坡易发生地段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巡查和排查,发现隐患、险情要及时划出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落实防范措施,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8)全区各类抢险队伍要集结待命,随时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一有险情,迅速投入抢险救灾。驻军部队要迅速组织好抢险救灾队伍,一旦接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通知,迅速投入抢险救灾和协助街道做好群众转移工作。各级、各部门的抢险物资器材要准备就绪,做到随调随到。

3)应急结束:降雨过程基本结束阶段,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将发出“关于做好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紧急)通知”,宣布结束紧急防汛期,提出下一步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要求。

(1)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研究部署下一步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各街道和民政、卫生、建设、旅游园林、公安等有关部门要按照指挥部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2)民政、财政、建设、旅游园林等有关部门领导分赴抗灾第一线指导协调抗灾救灾工作。根据受灾情况,各有关部门向国家有关部委、省政府、省有关部门、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等上级汇报灾情,争取国家、省、市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3)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各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要迅速部署落实抢险救灾的各项工作,安排好灾民生活,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交通秩序,修复水毁工程,保持社会稳定。同时认真总结抗灾救灾经验教训,将抗灾救灾工作情况迅速报告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统计灾情,滚动上报区防汛办。

(4)区防汛办组织召开总结分析会,认真总结全区抗灾救灾经验教训,研究改进措施;及时收集汇总各街道各部门抗灾救灾工作情况,将全区抗灾救灾工作情况迅速上报区委、区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统计灾情,滚动上报市防汛办。

(5)区委宣传部要协调新闻媒体加大抗灾救灾宣传力度,做好抗灾救灾宣传工作。

2、台风、风暴潮灾害

1)Ⅲ级应急响应:市气象台台风消息阶段,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关于防御××年××号台风01号通知",提出防御工作要求。

(1)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总指挥进驻指挥部,坐镇指挥部署全区防台风工作,主持召开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的会商会,认真分析台风特点、发展趋势和破坏影响,研究防御方案和措施,并报告总指挥。

(2)根据台风发展趋势,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通过防汛视频会议系统召开防台风工作会议,区分管领导对防台风各项准备工作进行部署,并将情况迅速上报区委、区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3)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和各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要立即部署落实防台风各项准备工作,传达贯彻省、市、区防台风会议精神和上级领导指示,及时将防台风准备工作情况上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

(4)区防汛办要加强值班,密切监视台风发展趋势和水情、雨情、工情,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5)区防汛办注意收看天气预报,主动与市气象台及海洋环境预报系,密切关注台风和风暴潮情况。

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各街道防汛办要加强值班,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并密切关注台风和风暴潮情况。

2)Ⅱ级应急响应:市气象台台风警报阶段,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将发出“关于防御××年××号台风02号通知”,提出全面防御工作要求,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

(1)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设的应急办事机构开始运转。

(2)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进驻指挥部,坐镇指挥部署全区防台风工作,主持召开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的会商会,认真分析台风特点、发展趋势和破坏影响,研究防御方案和措施,并报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

(3)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通过防汛视频会议系统召开各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各成员单位领导参加的防台风紧急会议,区领导作重要讲话,对防台风工作进行紧急动员、部署,并将情况迅速上报区委、区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情况严重时,提请区委、区政府听取汇报并作出决策和部署。

(4)区领导根据联系各街道及部门的分工情况,分头深入各街道、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有关重点部位,检查防台风准备情况,督促各街道、各部门落实好各项防御措施。

(5)根据台风发展趋势,区委办、区政府办联合发出防台风紧急通知,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全区人民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防台抗台救灾工作中。

(6)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各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按照防台风各项应急预案,部署落实防台风各项工作,传达贯彻省、市、区防台风会议精神和上级领导指示。加强值班,要安排加强班,领导带班。组织工作组深入基层、各重点部位,检查防台风准备情况,督促基层落实好各项防御措施。各街道和各成员单位要及时将防御部署落实情况上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各级防汛责任人要立即上岗到位,全面落实各项防御措施。

(7)区防汛办要主动与市气象局等部门联系,了解台风及风暴潮的预报,及时报告指挥部。

(8)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研究部署出海船只回港或就近避风、海上渔排养殖人员和渔船上人员安全转移工作,各街道要按照市、区指挥部要求认真抓好落实,滚动上报回港船只数量和转移上岸人数。

(9)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做好预泄腾库工作。

(10)全区各类抢险队伍要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驻军部队要迅速组织好抢险救灾队伍,一旦接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通知,迅速投入抢险救灾和协助街道做好群众转移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准备好抢险物资器材。

3)Ⅰ级应急响应:市气象台台风紧急警报阶段,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将发出“关于防御××年××号台风03号通知”,提出进一步防御部署要求。

(1)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坐镇指挥部,指挥部署全区防台风工作,通过电话、防汛视频会议系统检查部署防御工作。主持召开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的会商会,认真分析台风特点、发展趋势和破坏影响,研究防御方案和措施,并报告区主要领导。

(2)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再次通过防汛视频会议系统召开各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各成员单位领导参加的全区防台风紧急会议,区主要领导作重要讲话,对防台风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并将情况迅速上报区委、区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情况严重时,提请区委、区政府听取汇报并作出决策和部署。

(3)必要时,区委、区政府联合发出防台风紧急通知,动员全区人民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防台抗台救灾工作中。

(4)各级各部门要传达贯彻省、市、区防台风会议精神和上级领导指示,全面检查落实防台风各项工作,继续加强值班带班,及时将防御部署落实情况上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各级防汛责任人要全部到岗到位,全面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并报告。区监察局要适时对各级领导、防汛责任人到岗到位情况和各级、各部门值班带班情况进行检查。

(5)根据台风发展趋势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发出关闭旅游景点、学校停课的紧急通告,及时取消一切室外大型社会活动,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6)区防汛办要主动与气象台等部门了解台风和风暴潮的预测预报,及时向区委办、区政府办通报。

(7)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研究部署低洼地、危房、工棚、简易搭盖、易滑坡等危险地带群众安全转移工作,各街道和区建设局、区旅游园林局等部门要按照市、区防汛指挥部要求认真抓好落实,滚动上报安全转移人数。

(8)莲前、滨海街道要根据市、区防汛指挥部指示,做好预泄腾库工作。

(9)区建设局、各街道对崩塌、滑坡易发生地段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巡查和排查,发现隐患、险情要立即划出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落实防范措施,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10)区防汛指挥部的宣传信息组及时将我区的防台抗台工作动态通过相关媒体予以报道。

(11)全区各类抢险队伍要集结待命,做好随时抢险救灾准备工作,一有险情,迅速投入抢险救灾。驻军部队要迅速组织好抢险救灾队伍,一旦接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通知,迅速投入抢险救灾和协助街道做好群众转移工作。各级、各部门的抢险物资器材要准备就绪,做到随调随到。

4)应急结束:市气象台台风警报解除阶段,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将发出“关于防御××年××号台风04号通知”,宣布解除台风警报和结束紧急防汛期,提出下一步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要求。

(1)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研究部署下一步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各街道和民政、卫生、建设、旅游园林、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要按照指挥部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2)区民政、财政、建设、旅游园林等有关部门领导分赴抗灾第一线指导协调抗灾救灾工作。根据受灾情况,组织各有关部门向国家有关部委、省政府、省有关部门、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等上级汇报灾情,争取国家、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3)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各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要迅速部署落实抢险救灾的各项工作,安排好灾民生活,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交通秩序,修复水毁工程,保持社会稳定。同时认真总结抗灾救灾经验教训,将抗灾救灾工作情况迅速报告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统计灾情,滚动上报区防汛办。

(4)区防汛办组织召开总结分析会,认真总结全区抗灾救灾经验教训,研究改进措施;及时收集汇总各街道各部门抗灾救灾工作情况,将全区抗灾救灾工作情况迅速上报区委、区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统计灾情,滚动上报市防汛办。

(5)区委宣传部要协调新闻媒体加大抗灾救灾宣传力度,做好抗灾救灾宣传工作。

五、保障措施

1、通信信息保障

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按照以公用通信网为主的原则,合理组建防汛专用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畅通。堤防及水库管理单位必须配备通信设施。

2、应急队伍保障

区建设局、区城管执法局、区旅游园林局、驻军部队等组成抢险突击力量,负责承担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的抢险救灾任务。

3、交通保障

交警大队主要负责优先保证防汛抢险人员、转移疏散人员、防汛抢险救灾物资器材运输。

4、治安保障

区综治办、公安分局、边防大队等主要负责做好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抗灾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5、物资保障

区、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以及相关部门应建立防汛物资器材储备管理制度,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防止储备物资被盗、挪用、流失和失效,对各类物资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6、资金保障

区财政局主要负责安排防汛经费,用于遭受台风、洪涝灾害的地方和单位进行防汛抢险、水毁工程修复等。

六、宣传、培训和演习

1、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开展防台风、防汛、避险、自救等常识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防台风、防汛抗灾意识及应急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训

(1)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组织培训。根据市防洪防台风应急工作预案要求,街道以上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人、防汛抢险技术骨干和防汛专业抢险队伍负责人的培训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社区负责人、防汛抢险技术人员的培训由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

(2)培训工作应做到合理规范课程、严格考核、分类指导,保证培训工作质量。

(3)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每年汛前至少组织一次培训。

3、演习

(1)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应急演习,以检验、改善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

(2)防汛专业抢险队伍必须针对当地易发生的各类险情有针对性地每年进行抗洪抢险演习。

(3)多个部门联合进行的专业演习,一般2~3年举行一次,由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组织。

七、附则

(一)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工作突出、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防汛抗旱工作中、不执行命令造成损失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处罚及责任追究。

(二)预案解释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