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商务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1:43

乡镇商务工作总结篇1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介绍

我局今年初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以来,圆满的实现了目标任务,取得了重大成果,增强了招商引资意识,营造了浓厚氛围,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开创了崭新局面,优化了招商引资环境,提高了服务水平,完善了推进机制,提高了招商成效,锻炼了干部队伍,增强了招商本领。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与其他地方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引进项目来看,存在质量不高,规模不大的问题;从资金到位来看,存在数量较少,到位缓慢的问题;从思想认识来看,存在重视不够,组织不力的问题;从工作力度来看,存在不压不动,压而不动的问题;从领导作风来看,存在弄虚作假,拼凑任务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普遍性的,也有个别性的;既有力度上的,也有方法上的。不管是哪一方面的问题,既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认真总结,深刻反思,及时整改,扎扎实实地解决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招商引资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招商引资的工作方式

1、注重实效。目前,我们的招商引资务虚的成分还是比较多的,具体表现在形式多于内容,意向多于合同,合同多于审批,审批多于开工。如在浙江、上海等地举办的大型招商活动,形式和内容不相一致。有的老是在外面跑,没有效果。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招商引资,应该在务实上狠下功夫,使内容更扎实、更丰富。要从客户、项目,前期洽谈等基础工作做起,宁缺毋滥,切忌贪大求多,贪外求祥的浮躁的投机心理,摒弃假、大、空的东西。实实在在交一个朋友,谈一个项目,签一个协议。要保持领会和学习“盱眙的四皮”精神,即“厚着脸皮、硬着头皮、磨破嘴皮、跑破鞋底”抓招商。

2、注重效率。现在我们固镇的招商引资每年投入的人力财力巨大,但成果不能令人满足。要克服目前这种被动的局面,一是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形成软硬环境的良好效应,强化环境也是资源的观念与工作措施。二是扎扎实实抓基础工作,突出抓项目的开发,抓客户资源,抓资源的优化,开发出一批好项目,联络一批大客户,集中人力、物力,集中精力,有的放矢搞招商,提高招商成功率。

3、注重常抓不懈。招商引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仅仅是招几次大的招商活动就万事大吉了。更不是到了年底搞指标,搞数字游戏。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围绕活动抓招商,没有活动的就没事干,也不知道怎么干、干什么。结果没办法就去“找商引资”顶任务。突出存在着“三怕”的心理,一怕外出招商,二怕花钱招不出商,三怕领导那里交不得票,还不如在办公室等客上门更为妥当,致使干部工作没有主动性,没有开创性的精神,就缺乏盱眙那种“四皮”的精神。注重常抓不懈就是要形成365天,天天都要抓招商引资,招商无节假日的氛围。更要发扬盱眙那种五干精神,即“晚上当成白天干,雨天当成晴天干,假日当成平时干,两人事情一人干,两天事情一天干”。人人都要抓招商,个个都是要有招商的意识,主动出击招商,而不是来了客人找藤黎葵,与己无关,彻底消除“三怕”的心理,开创招商引资的新局面。

4、注重交流。广交朋友。联系客商。扩大影响力是招商引资的基础。有名气,才会吸引人气,有人气就有财气,扩大我县知名度,吸引国内外客商,是我们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一是要让我们的固镇、我们的连城镇走出去,让外界了解我们,利用在外务工,在外务工和有关系的外界朋友等建立友好关系。吸引、邀请客商来视察、洽谈项目。二是加强网络建设。互联网正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和手段,要丰富网站的内容和形式,实现连城镇网络招商的互动。

三、招商引资的工作重点

1、大活动招商与小分队招商并重,突出小分队招商。如: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而小分队招商同等重要,它可以发挥短、平、快的作用,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招商效率比较高,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

2、部门招商与企业招商并重,突出企业的主体招商。招商的主体应该是企业。凡是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目前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要突出它作为招商引资的地位,形成企业招商的氛围。

3、资源招商与基础设施招商并重,突出资源招商为主,充分发挥我县我镇农业资源等比较优势,吸引外来招商,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同时,要解放思想,将大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拿出来招商引资,加快我县我镇的经济发展。

4、招商环境与招商并重,突出招商环境的建设

。要真正营造亲商、重商、安商、扶商的大环境,达到以商招商、以商带商的目的。

5、优势产业招商与全面招商并重,突出抓大优势产业的招商。如我县的农副产品加工、纺织、食品加工、汽车配件制造,粮油加工等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

6、一、二、三产业招商并重,突出抓工业项目的招商。要把“实施百亿工程,打造南北工业走廊”作为招商引资的战略目标,进一步严格执行工业招商目标治理责任制,重奖重用工业项目的引资人。坚决把木塑加工项目(征地200亩,投资3亿元)服务好、建设好、帮办好,以大项目带动来推动我镇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的大局面形成。

7、乡镇招商引资与开发区招商并重,突出抓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开发区的招商是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要注重集中优势资源,倾全力在开发区形成招商合力。

8、吸引外资招商与内资招商并重,突出吸引外资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我县我镇是衡量经济发展和投资的重要指标。

三、招商引资工作的创新

1、创新观念。一是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招商引资为中心的观点,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总纲。实践证明哪里的招商引资投得好,哪里的经济发展就快,哪里的干部提拔、升迁的也就快。二是全民招商的重点是全社会营造招商引资的环境,而不是人人参与谈项目,要营造一种全民参与招商引资的氛围。三是政府的职责是造环境,当裁判,招商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法人。

2、创新机制。一是建立上下联动的机制,中外联动、省市联动、市县联动、县乡联动、企业领导、网络联动、全民联动,实现招商引资的有机联系。如我县的花生加工优势就应采取这种方法开发。南方安吉县全县都是家具制造工厂,在全国都形成了规模效应。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与招商引资互动。宣传与招商引资互相影响,相互作用。三是建立健全高效、便捷的、委托招商的渠道与方式,可采取聘请招商联络员、专员、企业法人等等,定期举办一些招商联谊活动。我镇已经聘请强小六、左怀意、王更、吴教练、王大四等老板为招商联络员,效果比较明显。

3、创新招商环境。一是各职能部门、机关办公为机关办事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并由企业填写服务反馈意见表,上交县纠纷办。二是建立帮扶联系单位制度,每引进一个项目,由县乡政府及有关部门明确一家责任单位帮扶企业各项的机关工作并指派专人负责。三是表彰一批营造环境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主要由企业投票产生,同时,将服务差的单位和个人上网公布,以起到警示作用,“仇和模式”也可以采用一下。

四、下步的工作打算和工作措施

(一)继续重点实施以企招商、以商招商

一是突出规模企业的提升和扩大。充分依托和发挥蔬菜脱水加工企业密集、规模企业多和外向度高的优势,通过广泛吸引资金注入,鼓励企业增资扩股等形式,扩大招商引资,进一步膨胀企业的规模,提升规模企业的档次和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外经外贸,重点在对外出口、加工贸易和利用外资上下功夫,力争今年全镇出口创汇额突破3800万美元。二是突出技术改造,增加技改投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工业结构,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推动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今年全镇企业的技改共16个,用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的生产水平,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三是突出管理水平的提升。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手段和经营理念,广招人才,增加技术力量,大力实施名牌和标准化战略,形成一批较高品牌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尽快使民营经济成长壮大,使企业尽快向现代企业过渡。四是突出骨干企业的培植。把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做强。按照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产品的要求,重点培育脱水蔬菜等产业集群。通过扩大规模,技术改造,形成联合舰队,抗御市场风险。今年我们将以大林、万全、全益等企业为支柱企业,组织脱水行业协会,通过1-2年时间,培植成大的产业群体,今年全镇规模以上企业力争达到32家,新增5家,2年内力争突破40家。全力支持大林集团努力成为上市公司,力争2年内产值过10亿元,利税过亿元,并全力培植万全、全益、大鹏、中霸、齐创、田源等骨干企业,迅速膨胀规模,成为象大林一样的龙头企业,力争2年内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培植部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五是突出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率。加强对建设预留地的监管,提高投资强度,严禁非法占地,最大限度的为大项目、好项目提供用地保证,同时搞好土地资源的挖潜利用,多渠道招商引资,使项目落得下,安得住。六是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依托产业优势和环境优势,引进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引进增加财政收入的项目,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继续实施名牌战略

充分利用我镇蔬菜脱水加工和金刚岭万亩荷塘生态园这两张名片,突出产业招商、特色招商、环境招商。对金刚岭万亩荷塘生态园进行综合开发,争取上级环保、旅游和农业等部门立项,建成集生态、科研、示范、特色于一体的观光和旅游景点,建设特色生态镇,实现全方位招商引资。

(三)继续搞好环保治理的提升改造

下半年,我们要继续抓好环保治理,以污染整治促进蔬菜脱水行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搞好分析论证,聘请技术专家,对全镇企业的污染治理进一步改进提升,用最严密的手段和更加规范严格的管理,加大环保治理,支持、扶持、保护好大的、环保治理好的企业,逐步关停小的、环保治理差的企业,确保我镇蔬菜脱水产业健康科学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真正把**蔬菜脱水产业做大做强。近期,我们已多次召开脱水企业主要负责人会议,统一思想,提高了搞好环保治理重要性的认识,广大业主认识到位,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搞好全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建成圪墩大桥。

乡镇商务工作总结篇2

政府主导,政策跟进,

形成乡镇商贸中心建设的推力

宁波市领导对乡镇商贸中心建设高度重视,把它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为了加强组织领导,宁波市、各县(市)区和试点乡镇三级政府均成立了“乡镇商贸中心工程”建设办公室。为了加快乡镇商贸中心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试点镇的示范带动作用,宁波市把“卫星城市”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成立了“卫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并围绕卫星城市建设出台了一整套扶持政策,如试点镇的财政收入以2009年为基数,新增上交市级和县(市、区)级部分通过县(市、区)财政予以返还;土地出让金净收益除上交国家和省以外,全额返还试点镇,主要用于土地整理开发和基础建设;支持试点镇设立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在遵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试点镇的耕地保护指标,或通过置换等手段分散的建设用地指标向试点镇集中,对在试点镇逐步取消本镇农民进城门槛,对外来务工人员实行积分落户办法,提高试点镇行政级别和管理权限,赋予试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党委书记的职级明确为副县级,由宁波市委管理等。2009年宁波市从商贸扶持资金中专门列出专项资金,用于试点乡镇的商业网点专项规划编制经费补贴,并把试点镇建设情况列入考核各县(市)区的重要内容。

各县(市)区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和乡镇商贸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及时出台了各类乡镇商贸服务业扶持政策,在资金使用上优先用于商贸服务业重点项目、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项目和物流信息等新型服务业产业。江北、鄞州、余姚、慈溪、象山等地从土地优先考量、税收返还等方面给予进驻企业较大的优惠,并在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企业注册登记办理各种手续中进行全方位的服务,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乡镇商贸设施建设中来。鄞州、余姚等地还下拔各试点乡镇工作经费10余万,激励各试点乡镇的工作积极性。

明确目标,分批推进,

选择基础较好乡镇实施重点突破

宁波乡镇共有152个,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较好,但因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历史积淀等不同,发展程度很不平衡。为了摸清底数,理清建设思路,我们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宁波市《关于实施“乡镇商贸中心工程”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建设目标和任务。按照乡镇的辐射和集聚潜力,选择50个左右作为重点乡镇进行建设,并在重点乡镇中,选择10个左右作为中心镇、卫星城市建设。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全市的乡镇商贸中心建设。本着“先易后难,分批推进”原则,2009年从各县(市)区确定了余姚泗门镇、郑州集士港镇、慈溪观海卫镇、奉化溪口镇、象LU石浦镇等12个各方面基础较好的乡镇作为首批“乡镇商贸中心工程”试点,实施重点突破。按照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则,2009年底市政府已批准了其中7个镇作为宁波卫星城市试点。

我们把乡镇商贸中心3~5年的建设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卫星城市,建成镇区人口10万以上,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商贸设施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有2万平方米左右的小型城市商贸综合体,有相对应的商贸集聚区,有相对完善的商贸服务体系,具备小城市基本功能。二是重点乡镇,建成镇区人口l5~10万,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有5万平方米以上的商贸设施,有相应的商贸集聚区,具备特色市场等商贸业态,有社区商业及生活服务设施,能够对周边形成辐射。三是普通乡镇,建成镇区人口2-5万,商贸设施3~5万平方米,能够满足居民多元的商业、文化、休闲、娱乐需求,具备“五个一”,一条以上店铺相对集中、业态比较丰富、能够满足多层次需求的综合商业街,一家3000m2以上的品牌连锁超市,一个设有200个以上摊位的乡镇菜市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或其他商品专业市场),一家以上具备一定餐饮住宿接待能力的星级酒店、宾馆。

规划先行,配套衔接,

确保乡镇商贸中心项目落地实施

2009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扣造“三级商圈”战略目标,把乡镇商贸中心作为第三级商圈,与城市核心商圈、县(市)区域商圈相配套,构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业态完整的现代流通体系。为了增强乡镇商贸中心工程的可操作性,我们首先从规划人手抓落实。目前,我们正在着手编制《宁波市“乡镇商贸中心工程”总体实施纲要》,明确乡镇商贸中心建设的目标和功能定位及其与周边乡镇的协调合作重点,分步实施。指导试点镇总体规划的调整修编,编制商贸中心建设专项规划,同步推进重点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的编制,拟作为《关于实施“乡镇商贸中心工程”的指导意见》的配套文件下发,进一步规范和统筹全市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同时,要求各地本着空间合理布局、突出区域亮点、结合长远发展的原则,着重对区块控制性详规进行修改完善和复核,做到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三者相互衔接。

目前,12个试点乡镇中,余姚泗门镇、余姚马渚镇、镇海小港、慈溪观海卫镇、江北洪塘镇、象山石浦镇等乡镇已完成商贸专项规划的编制并通过所在地政府颁布实施。泗门镇在规划建设中坚持规划引领和政策引导相结合,目前全镇建成区12.4万平方公里内已经形成5万平方米左右的商贸体量,建成了以全省首家乡镇百货店一华联商厦为核心,集百货、超市、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小型商贸综合体,1800亩的商贸综合园区也正在启动,商贸集聚功能日益显现。

因地制宜,差异发展,

充分发挥乡镇自身独特优势

在各试点乡镇建设中,我们紧贴各乡镇的人文地理、产业特电、商业氛围等实际,着眼发挥各地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实施分类指导,差异发展。我们把重点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大致分为五个基本类型。一是综合服务型:产业基础较好、辐射能力较强、在区域内有较大商流、物流且有小商品和农副产品集散传统优势的乡镇,重点发展商业综合体、连锁超市、折扣店等业态;创新经营模式,逐步推广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方式,如慈溪观海卫、镇海小港等。二是产业主导型:工业基础较好、临近省、市工业园地和开发区的乡镇,重点引进大店、名店,开办综合超市,兴建规范的室内集贸市场,发展品牌专卖店、专业店,集中布局餐饮、娱乐、酒店、修理、旧货调剂等业态,如慈溪周巷

镇、余姚马渚镇等。三是现代居住型:邻近中心城市,能够承接中心城市产业与人口转移,扩展中心城区居住功能的乡镇,发展大型超市等主力业态,鼓励发展便利店、家政、洗染、保健、房地产中介、物资回收、典当等生活服务网点;重视品牌引进与培育,大力改造和发展品牌专卖店和专业店,不断提升服务档次,如紧邻中心城区江北区洪塘镇、鄞州集仕港镇、姜山镇等。四是旅游休闲型: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著名文物古迹等旅游资源的乡镇,重点改造提升与发展宾馆饭店、农家乐、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规范和配置旅游商品市场、旅游产品专卖店等,如奉化溪口镇、象山石浦镇、宁海西店镇等。五是交通枢纽型:分布于铁路、高速公路及港口沿线,地理环境突出、交通便利,容易形成物流、人流、信息流的乡镇,充分利用运输交通条件优势,兴办各类专业市场,建设商品集散地,配置汽车站场,增加交通线路,大力发展物流与基地。商业服务网点配置以商品集散服务,发展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业态为主,如余姚的泗门镇等。

乡镇商务工作总结篇3

我镇202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具体措施汇报如下:

一、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今年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亿元,占全年计划任务的25%(目标任务5亿元),目前在库项目4个,在库总投资额0.6亿元,离全年任务数差3.15亿元。

2、全镇现有工业企业1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淮南市巨德服饰有限公司)。1-6月份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9万元。

3、全镇现有限额以上商业饮食服务企业1家(淮南市聚海龙餐饮服务有限公司)。1-6月份完成限额以上商业消费品零售额243万元。

4、招商引资工作:我镇未完成招商引资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乡镇经济薄弱,财政困难,没有闲余的资金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2、招商引资受地理位置、土地以及行蓄洪区没有规划等因素的制约,存在一定的难度。

3、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在做大做强上存在后顾之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在年底前完成区下达的目标任务。

2、认真做好规上企业和限上商贸申报工作,完善各类报表资料,不遗余力的谋划好下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商业企业申报工作,确保完成区里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

乡镇商务工作总结篇4

一、明确总体要求,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动力

要确定乡镇经济发展思路就要明确当前乡镇建设方向和目标。当前我国要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振社会,这个目前乡镇工作的总体要求,乡镇第一要围绕这个工作大局,第二要与当地的产业政策紧密联系,换句话说就是要依托市县产业布局的政策凹地来迅速发展经济。不断强化,全面提升经济增长质效、区域综合竞争力和居民综合素质,使乡镇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始终瞄准总体规划走,达到既定的目标。瞄准总体规划乡镇上下进一步抢机遇、上台阶、促裂变,在加强工业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外开放,做大做强特色行业,在全乡镇上下形成了干部“人人肩上有任务,个个都是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工作热情。带动经济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大镇向新兴的工业经济、商业经济强镇推进。

二、突出产业特色

确立乡镇经济发展思路的定位要与乡镇的基本条件相适应,没有港湾不能发展造船业、没有历史文化资源不能发展旅游业,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与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的加速融合,走一乡一产业的路子,才能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化道路,就必须在经济结构上率先转型,努力构筑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就是要依照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按照“一村一品竞相发展”思路进行合理布局,依托本地优势,深化造林成果、发挥种烟优势、扩大无公害种植、做大畜牧产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由小规模种植向规划带,规模经营区,为家产品优势向农副产品加工,由传统的小打小闹向工业化、现代化工业企业迈进,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新局面,备足乡镇发展后劲。

三、确立经济发展方向实施富民强乡镇战略,就要借助开发政策,不失时机地进行招商引资工作

乡镇要大力倡树“经济要振兴,项目来支撑”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乡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头号工程来抓,立足创优环境,动员干群,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多方出击。要巧借资生钱,借鸡下蛋。采取争取道路建设、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土地复耕政策性项目资金及企业技改投资等形式,从而达到多招商、多上项目、上大项目的目的。促进乡镇开发,大迈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就要千方百计地实现吸纳外商投资和政策性资金的重点突破,进一步膨胀工业企业总量和规模,壮大乡镇域经济实力。

四、增加经济发展优势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是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要镇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舍得投入,增创经济发展的环境优势。围绕服务民营企业,全面提升乡镇形象;围绕农田基本建设、硬化公路、移动、联通基站建设及光纤联网、电力等增创乡镇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要坚持经营城镇理念,发挥小城镇建设优势,用足用活政策,突出扩规模、强产业、丰内涵、提品位四大重点,实现以城活商,以商兴镇的目的。一是按照政府引导,社会筹资,招商引资,市场融资等方法,进一步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资金制约瓶颈问题。二是突出亮化、美化、绿化、配套化工程,拉大镇区框架,加速旧城改造。三是强化城建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严格落实责任,强化宣传教育,城镇管理出现新气象。城镇形象大为改观,城镇品位明显提升,为乡镇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步伐。

五、实施“五心工程”,创优经济发展环境一是优惠政策,让民营经济业主动心

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创优发展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实践了的有效的途径。对于属百万元以上的生产加工项目,乡镇内已有生产厂房的,无偿提供使用。是乡镇扶持产业,原则上请示上级领导召开一次或几次专题会议,形成对每个企业相关政策的专题纪要。真正让民营经济投资业主得实惠,动真情,愿投资。二是优质服务,让民营经济业主省心。每个规模项目都实行一次现场办公,当场拍板政策,形成一份会议纪要或对企业的承诺文件,把政策服务和保护等事宜确定下来,每个项目建立一个工作班子,成立一个推进组,负责项目建设、组织、协调和跟踪服务。做到全力以赴抓开工、聚精会神抓进度、一丝不苟抓质量、咬定时限抓竣工,努力提高项目的产出和效益。三是关心体贴,让民营经济业主舒心。民营经济业主衣食住行、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积报予以帮助。同时做到重大节假日乡镇党委必到一线慰问,定时举办区域内投资规模企业联谊会,使老总们都有到如到家的感受。四是诚信待人,让民营经济业主放心。坚持“说实话、用真情、不坑人”。向客商介绍实情,不夸大其辞,不回避问题,绝不干损害客商利益的事情。做到善待民营经济业主,公正规范,效率优先,急其所难,帮其所需,共谋发展,实现双羸。五是依法保护,让民营经济业主安心。对企业反映本地村民问题,依靠乡镇、村组织做好思想工作,及时调解,把矛盾和问题尽量化解在萌芽中。对少数村民多次做工作,屡教不改,并违法干扰企业正常生产,将依法予以清理。对重点企业,乡镇每月听取一次发展环境情况汇报,对破坏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乡镇直单位实行一票否决,严重地予以查乡镇,真正让民营经济业主安心,刺激乡镇工业经济迅猛发展。

镇经济(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镇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1、农业科技含量还不够高,特别是水产养殖业的病害防治还未得到彻底解决,海捕业形势还较为严峻;农业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2、由于受至黄埠公路的制约,招商引资成效不大,离实现农村工业化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3、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旅游经济还需要进一步指引和发展。

4、缺乏财源税源,资金紧缺,一些项目建设受到影响。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将采取如下对策:

(一)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凸显养殖主导地位,努力建设“养殖强镇”。重点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准则建设”原则,启动元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项目,力争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带动我镇水产养殖上规模、上档次,增进现代农业建设。要充足利用台地、荒地等资源,增强规划,加大开发力度,大力发展优质水果和经济林木,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开辟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的新渠道。要调整渔业结构,建设渔港经济区加快渔村的脱贫致富步伐。

(二)加大工业开发力度,壮大全镇经济总量

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开发的突破口来抓,以海丰港平战码头的建设和至黄埠公路的修通为契机,充足利用各种渠道和关系,“走出去,请进来”,迅速掀起招商引资热潮,用我们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千方百计把项目引进来。特别要继续抓好“回归工程”,下功夫把在外地办厂的老板引回来、拉回来,鼓励他们在投资置业。同时,我们将继续做好“筑巢引凤”工作,配套完善工业区,不断优化服务质量,为工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要积极实施“旅游驱动”战略,把旅游业作为驱动我镇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来抓。要千方百计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大力鼓励客商前来我镇开发旅游资源和兴建旅游设施、兴办旅游企业,重点开发好南方澳渡假村、海水天然浴场和拉大网等旅游项目,逐步建成融海景、美食、娱善于一体的整套滨海消闲避署圣地,达到有海景可观,有海水可浴,有海味可偿,形成具有特色的滨海旅游业,以旅游开发带旺带热饮食、商贸、运输等第三产业,增进我镇经济大发展。

(四)利用民资民力,下大力气发展民营经济

要毫不动摇鼓励、扶持、指引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指导思想上,要凸显一个“放”字,即放开手脚,放宽政策,放手发展,打破“主、辅”的界限,不看比例看效益,不看成份看奉献,不看规模看发展。在发展路子上,要凸显一个“宽”字,即拓宽经营对象,拓宽经营范围,拓宽经营领域,不限行业和比例,做到一、二、三产业一齐上,农业、工业、旅游、运输、服务等业全面抓。在发展环境上,要凸显一个“优”字,即优化氛围,优化条件,优化服务,优化政策,支持鼓励有实力、有能力的人创办更多的民营企业。

(五)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交通方面,要千方百计修通至黄埠公路、南香至鹅埠公路和青山仔公路,同时加快各乡村公路的改造和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港口方面,力争将渔港列入全国渔港建设重点项目,进一步增强渔港建设,增强渔港载体功能;加快海丰港建设,建设成为高起点、高准则的二类口岸。市政方面,要设法上马自来水改造工作,让群众饮上洁净、卫生的“放心水”;争取上马3.5万伏输变电站,改变我镇电力不足的落后状况;同时,要增加对水利设施的投入,抓好对病险水利设施的除险加固,争取上马堤围建设工程。

(六)加大财税管理力度,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坚持“开源节流,量入而出”的聚财理财原则,千方百计挖掘财源税源,增加财政收入。要着力在培植财政财源上下功夫,强化税收征管,积极稳妥做好费改税的开征及准备工作。加大“收支两条线”管理力度,堵塞各种漏洞,坚持依法征收原则,把该收的资金坚决收上来。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上马造血型的发展项目,拓宽收入渠道,增强财政支配能力。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控制支出,切实把好资金投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为群众办好几件实事。

乡镇经济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9—10月期间,市政协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伟、陶春元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研究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随着近年农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普遍实施,广大农民务农积极性明显提高。各地的农田抛荒现象少了,农民对土地自觉投入的多了。市财政还每年安排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4、支农投入逐年增大,财政增收机制灵活。近年来,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都逐年大幅提高。,上级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专项资金2个多亿,安排乡村两级转移支付4575万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逐步得到规范,体制外收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县开始积极探索组织征收新机制,引导乡镇干部从原来的抓税源转变为抓财源工作上来,既缓解了乡镇财政增收压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忙于“找”税的负担。修水县自起未对乡镇下达财税任务,而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据实征收,县财政对乡镇支出实行“六个确保”。庐山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乡镇基本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建立了支柱财源,同时,按照“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原则,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

5、打工经济渐成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学习浙江创业经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全市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约70万人,劳动者报酬40多亿元,也就是说,70万务工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创造出了一个与当年全市财政收入大致相当的业绩。农民务工收入约占家庭纯收入的52%,成为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谋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修水县农村劳动力33万人,有近20万外出打工,全县劳务总收入达12.1亿元,为我市劳动力务工总量和劳务收入最大县。庐山区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29元,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3.4%。

二、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乡镇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市乡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高,加之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长期受思想观念、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发展思路还不够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领导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全市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县乡两级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还存在“一个锅争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有的部门不顾乡镇客观条件和客观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举债建设、重复建设;有的乡镇没有着眼宏观谋划,制定适合本乡镇的发展总体规划,而是急于求成、饥不择食,盲目跟风、朝令夕改;还有的乡镇领导作风不实、玩风较盛,有的不能很快适应经济转轨、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不仅工作找不到着力点,而且主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2、发展实力还不够强。据了解,萍乡市5年来坚持采取“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乡镇经济,全市财政总收入由5年前7.32亿增至的27.09亿元,年均递增26.6%;乡镇财政收入平均达到1957.7万元,较上年增长24.1%;其中,安源区11个镇(街道)财政收入平均达到4059万元。新余市仅26个乡镇,财政过千万元的就有23个,其中超3千万的5个,预计超亿元的乡镇3个。而我市乡镇财政收入仅3.2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6.98%;过500万元的乡镇仅16个、过千万元的4个,过5千万元的没有。,全市仅4个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乡镇经济总收入与全市gdp总量比较,规模极小,对提升全市经济总量根本产生不了决定性或重大的影响。在不多的财政收入大户乡镇,有的还是依靠临城镇周边的土地出让收入充实财政,有的是依靠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等拉动税收,这样的收入结构很难保证持续增长势头。在不同地区的乡镇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较多的经济实力弱、增长幅度慢的乡镇,相对抵消了发展快、收入高、总量大的乡镇的经济贡献率。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看,全市培育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亿元产值的龙头企业仅10家,超10亿元产值的还没有,很难在一个地方大范围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

3、财源增收后劲堪忧。近年落户我市乡镇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乡镇没有一家。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依赖农业、收入结构单一、工商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开始陷入增长乏力、财源不足、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低税率从外地“引税”,有的用财政资金甚至干部工资垫交税款。许多乡镇迫于财税任务的压力,把大部分人员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协”税(买税)上,根本无暇服务“三农”、发展经济。同时,普遍存在的乡镇债务负担问题不容忽视。绝大多数乡镇负债运行,多的负债达上千万乃至几千万元,少则几百万元,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发展公共事业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4、支农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层科技等涉农服务体系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现有科技人员老化,支农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制约着乡镇“七站八所”在服务农业、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组织,即专业的流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制约了农产品闯市场的“三级跳”。此外,融资难问题不仅困扰着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也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专业户,无论产品市场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担保或抵押,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

5、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环境有待优化。表现为对业文化培植不够,对创业成功典型宣传不够,对本小利薄的创业者尊重不够,致使创业成功人士没有社会影响,剩余劳动力没有创业冲动,不愿就业甚至打牌为“业”的现象没有舆论批评。有的职能部门对各类创业主体缺乏政策支持,满足于照抄照转上级有关红头文件,而没有把着力点放在细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没有形成聚集效应,不能满足全民创业的需求。全市99个建制镇,人口2万以下的有43个,2-5万的47个,有的乡镇中心人口仅几千人,没有一个镇被列为全省规模乡镇。这些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都比较狭窄,对周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低,加之小城镇缺乏非农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又不完善,因而对农村劳动力和社会资金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影响了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

三、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建议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事关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们建议:

1、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上谋划乡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市、县两级都应制订乡镇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目标,下大力气支持和帮助乡镇把经济搞上去。要坚持分类指导,支持一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先发展起来,建设一批经济强镇,增强乡镇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各县(市、区)要注意充分发挥乡镇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努力走出一条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各乡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力戒重复建设,盲目跟风,一哄而起,更不能无序发展,搞低档次开发,低水平运作,而要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具有较好的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要从打造一批专业乡镇、特色乡镇抓起,不断做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并在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培植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农村经济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2、从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全民创业上打开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小城镇应成为我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建议将全市乡镇大致分为城区乡镇、卫星乡镇、区域中心镇、特色乡镇、其它乡镇五类,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强,以此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广辟投融资渠道,采取多方投资、谁投资谁收益等形式,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并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民营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资本与资源的有效对接,使小城镇成为各地农村生产要素的聚集地、特色项目的承载地、商品流通的集散地、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地。对具有发展工业条件的乡镇,要通过发展打造经济强镇;对没有工业发展基础的乡镇,要借鉴萍乡市和庐山区的做法,积极打造园区经济和“飞地经济”,培育项目孵化园,与项目落地地区共同搞好扶持、服务,争取“双赢”。推动全民创业应成为乡镇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长远之策。要在全市积极培育创业文化,加大各类创业人才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业的的社会氛围。要制订“引凤返巢”政策,积极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家、工商业主、专业大户二次创业,通过延伸产业链、项目带动战略,发展特色经济;要充分释放科技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创业潜能,借鉴萍乡市的有效做法,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或兼职参与创业;要努力推动村组干部和农民经纪人围绕“农字号”创业,支持各地成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协会和行业商会。

3、从改进现行财政运作模式上增添乡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针对一些乡镇为完成财税任务采取的“买税”行为,要抓紧建立一套合理的财政增长机制。可推广庐山区“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经验,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县级财政要妥善核定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总额,确保刚性支出,免除乡镇为财政正常运转而产生的后顾之忧。要科学确定乡镇实际财税收入基数,对完成预算目标的超收部分,绝大多数返还乡镇。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向乡镇政府提供行使职权必需的资金保证。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债务问题,一方面要防止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禁止乡镇财政为非生产性支出、基建性项目贷款和任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举债规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债务负担。建议市财政部门对全市乡村两级债务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底数,核实情况,健全账目。对由乡镇政府担保的历年贷款形成的债务以及世行贷款,要坚持“谁受益、谁还款”的原则,由借款单位或受益人认帐,分期偿还;对因平衡预算或部分支出列暂付款等原因形成的挂帐,可逐年消化,也可由上级财政部门帮助解决。党委和组织部门对选拔使用乡镇干部应树立“发展、增收是政绩,消赤、减债也是政绩”的正确观念,建立乡镇减债考核办法,将减债与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调动、升迁挂钩。

4、从加快支农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形成全社会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合力。要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全面发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各种民间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增强农民自我保护和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市、县两级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特色农业和大宗农产品建基地、强龙头、育市场、创名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乡镇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推广都昌县周溪镇围绕珍珠产业组建经济共同体的好做法,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放小额贷款,通过贴息、融资、财政垫付等形式,增加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要恢复、健全全市统一的农技服务机构,组建、充实农技队伍,建议借鉴湖南省的做法,对县、乡从事农技推广等公益事业的服务机构实行地方财政全额拨款扶持,同时引导、规范一批面向市场的农技服务性实体和经营性中介机构组织。

5、从建立激励机制上提供乡镇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建议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制订乡镇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总体要求,加大对乡镇发展的协调调度。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建立一套科学完备、便于操作的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乡镇干部激励奖惩机制。把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议对全市乡镇经济年度财政收入达到5千万元,或在此基础上连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标荣获红旗(先进)单位的乡镇(街道),其党政主要领导在职级上实行高配、经济上给予重奖;对在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干部,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干部调整中优先提拔使用;对那些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进、携手共创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乡镇经济发展思路及措施

(一)优先突破工业经济。

无工不富,市县领导的讲话,给我们定了向,导了航。xx镇要跨越式发展,必须实现工业经济的异军突起,非均衡发展。其主要道路,一是立足资源优势,做好矿产、水电开发和大宗农产品加工三篇大文章;二是无中生有,谋求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与渝北互动发展中有所收获;三是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大力发展棉絮、鞋类、蜂窝煤等服务加工业;四是打造旅游产业这一“无烟工业”,利用独特的生态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发展民俗、生态休闲、乡村体验游,使旅游业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工业发展的目标是,在桃坡村建设一个工业小区,年内新引进三家以上工业企业,在以前引进1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500万元,工业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的不足10%提高到60%左右。目前我们在矿产加工业上已经有所进展,与广东、贵州两家企业分别达成了意向性协议,在年内启动大理石开采加工和铜矿勘探;在水电工业发展上,着重支持金家坝电站建设。我镇移民搬迁任务已经圆满完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电站厂区、生活区施工秩序正常,力促其早日建成发电;在服务加工业上,已经引进一家布鞋厂落户,即将投产。

第二,(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

重点是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不折不扣地完成林业生产任务,为林浆纸一体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大力发展畜牧业,生猪、草食牲畜和家禽并举,以企业化、大户生产带动面上发展,实现年出栏生猪15000头以上,山羊10000只以上,小家禽50000只以上,肉类产量1490吨以上,实现畜牧产值4830万元,使畜牧业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积极发展烤烟、药业等一村一品,一组一品经济和庭院经济,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

同时,我们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第一产业来抓,在以新增劳动力为重点的劳动技能培训和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上下功夫,确保劳务经济提质增量,实现常年在外务工劳动力达5000人以上,消除劳动力“零”转移家庭户。

第三,(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第四,在交通建设上,争取年内启动、明年完工铜小公路通畅改造,进入1小时酉阳圈;年内完工小岗、桃坡两条通村通达工程,启动茶元村通村公路建设,明年打通桃坡至酉龚公路连接道。实现村村通公路,实现组组通公路,建成半小时xx。在水利建设上,年内完成集镇水厂改扩建;通过水利项目、扶贫项目和烟水配套工程实施,新解决个组人的饮水困难。前,全面解决农村人畜安全饮水问题。第五,在新农村建设上,以县上政策和项目为支撑,积极组织动员群众开展“一建七改”,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已经完工便民路6公里,规划新建沼气池1000口将于下半年动工。

第六,在集镇建设上,坚持引资开发为主、项目支持为辅的建设方式,从精致上着眼、山水上着手,以打造“精致xx,迷你水乡”和把xx建设成为县城后花园为目标,着力打通河流阻隔,东西两岸连通发展,以新区建设推动集镇旧城改造,实现xx集镇发展格局大突破,扩大集镇规模,完善集镇功能,使集镇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易地移民扶贫的平台,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辐射带动和集聚能力,逐步把xx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区域性中心集镇、边贸强镇。

二、具体工作措施

1、整合力量,围绕“四件大事”打攻坚战。要确保实施“四件大事”在xx镇得到有力推进,干部是关键,现有的运行机制、干部力量配置已经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因此,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切实加强对实施“四件大事”的领导,进一步优化力量配置,打赢攻坚战。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好统筹的同时,成立工业发展、林畜产业发展、集镇建设三个指挥部,分别由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任指挥长,副职领导干部在不交叉的前提下,担任领导小组副指挥长,做到统筹兼顾,各有侧重;二是优化干部力量配置。成立工业发展办公室、招商引资办公室,抽调得力干部常年抓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分别组建工业发展、林畜产业发展、集镇建设三个指挥部办公室,除党政办、财政所、安办等必须的后勤保障和安全管理机构保留必要人员外,综合考虑干部职工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特长等因素,打破体制界限和原有岗位设置,全员纳入三个指挥部办公室,承担实施“四件大事”的具体工作任务。

2、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为载体,力促干部作风大转变,发展环境大宽松。一是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要以“纵尺”、“横尺”和“四件大事”发展要求这“三把尺子”,来衡量xx的发展现状,引领xx的发展道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改变广大干部群众封闭保守、盲目乐观等错误思想观念,增强重工、亲商和全民创业的意识,树立发展信心,坚定发展决心,投身“四件大事”建设洪流。二是严格纪律管理,促进机关作风大转变。进一步明确干部职工岗位职责,强化机关纪律管理和效能监察,打造一支想干事、有事干、能干事的工作队伍,主动深入一线,密切联系企业、联系群众,搞好服务工作。三是坚决宽松发展环境。杜绝镇级管理执法部门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和“吃、拿、卡、要”行为。主动协助企业办理各种手续,协调配套水、电、通讯等企业生产必要条件,积极承担征地拆迁等基础性工作;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惩市霸、村霸、路霸和各种黑恶势力,营造优良的治安环境;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传承淳朴厚道、诚实守信的民族优秀性格,营造优良的人文环境。

3、筑巢引凤,招商引资。一是加快工业平台建设。迅速动工桃坡工业小区,尽早动工集镇建设,为企业发展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条件。二是认真编制项目。围绕确立的工业经济、农业产业、集镇建设发展方向和目标,在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迅速完成一批项目建议书,着手部分项目的可研,为对外招商引资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三是多渠道招商引资。争取早日开通“xx镇政府公众信息网”,并利用各种现代媒体、人文条件和主动走出去等方式,广泛宣传xx镇在资源、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招引一批企业落户xx。

“中流击水,不进则退”,xx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有决心、有信心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群策群力,抢抓机遇,不辱历史使命,以落实“四件大事”的优异成绩,建设一个山川秀美、人民富庶、社会和谐、生机勃勃的新xx。

乡镇工业是乡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新形势下,发展乡镇工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思考乡镇工业发展路径亦成当务之急。

一、推进环境创新,不断扩大招商引资一是要解放思想,创新政策环境。思想解放是发展乡镇工业的前提,对工业化的不懈追求是区域经济永续发展的动力。早期的乡镇工业主要滞碍于交通掣肘、市场竞争、路径依赖等诸多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乡镇工业,僵化地固守和盲目地模仿都是行不通的,必须联系实际,锐意创新,迎难而上,扬长避短,围绕市场找题目,围绕政策做文章。要用足用活上级各项政策,本地能确定的政策要更加灵活宽松,并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和承诺的兑现,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消除部门利益思想,牢守“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原则,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在思想层面上为“工业兴乡”提供可能和条件。

二是要标本兼治,创新服务环境。落实好“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等各项措施,同时对执法部门严格监督,对、、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严肃查处,从根本上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和吃拿卡要、敲诈勒索现象。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进入“门槛”,乡镇应该建立更加宽松的审批制度,推行“零干预”,把办事程序和环节降到最简。通过严格的制度、明确的责任、有力的教育,全面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和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以主动的服务、超前的服务、周到的服务为乡镇工业搭桥铺路。

三是科学定位,创新招商环境。要坚持把招商引作为乡镇工业的突破口。全面分析国内外产业发展状况,深入了解市场发展前景好的产业、市场潜在需求大的产品,真正做到对市场变化的趋势判断准确,对经济发展的先机掌握及时,为招商引资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要突出强调本地所具有的优势,根据资本市场投资趋势,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正确查找和分析自身的比较优势,找准项目来源的切入点,遴选出有潜在市场需求、有本地优势的招商引资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库,做到以优引外。要深入研究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投资方向和重点,攀高枝、靠大树,寻求联姻与嫁接。

二、搞好制度安排,有效建立发展机制

以民营经济为生力军,推动乡镇工业持续快速分展。乡镇工业的优势和潜力是民营经济,希望在民间、发展靠民力。鼓励有专长的党政干部,转岗创业,离岗,承办、领办、介入、租赁乡镇企业,从事乡镇工业。要降低创业门槛,降低市场准入,大力发展“能人经济”。鼓励现有企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不断增强创新能力。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乡镇工业发展活力,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致力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工业态势。

建立健全信用制度,解决资金“瓶颈”。乡镇要主动向金融机构通报产业发展方向、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等方面的情况;银行要经常向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信贷投放的重点和信贷资金运行情况,在互通互动过程中更好地服务工业经济发展。按照“政府导向,银企选择”的原则,围绕企业资产重组、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引导银企之间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关系。建立健全工业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加强担保机构建设,成立担保业行业协会,设立商业性或互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担保公司资本金投入,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尽快构筑乡镇企业的融资中介平台。

要在土地等生产要素安排上予以倾斜,激励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乡镇工业。对在乡镇落户的工业企业,应在土地、税收等方面采取更灵活的制度安排。如地价适当让利,或整体出让后向企业收取土地补偿费和财政一定年度税收返还回收模式,或采取村镇集体和被征地农民共同入股,并以地产抵押向银行贷款等多种开发模式,对重点企业税收采取先征后返的扶持政策等。总之,对工业企业发展的用地、规费收取、金融、税收等各方面的制度安排要更加灵活,催生工业企业并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发展壮大。

三、实施人才战略,努力占领科技高地

实施人才“一推一揽”工程,建立乡镇工业人才成长机制。“推”即是鼓励支持农民外出务工,大力发展“打工经济”,不仅可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可以促使农民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到技术,积累资金,为工业发展准备物质和思想条件。在此基础上实施“凤还巢”工程,把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引凤还巢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劳务人员集中城市设立驻外劳务中介服务机构,通过政策引导和开展各种形式的老乡联谊活动,广泛调动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积极性。“揽”即是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引进工业企业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工业类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创业,聘请发达地区工业企业退休技术人才和科研人员担任乡镇企业的技术顾问和技术骨干,依靠上级向乡镇工业选派优秀专家和科技管理人员,实现高位嫁接。加强人才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搜寻人才信息,建立各类人才库。利用驻外办事机构为引进人才牵线搭桥、提供信息。对高级人才要给予户籍调动、子女入学、住房分配、医疗保障等各种优惠待遇。总之,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人才引进、使用各环节打破常规,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与此同时,要依托西部大开发的倾斜优惠政策,通过各部门加强对工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创建人才培训中心,把工业经营者的再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为企业家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和条件,为乡镇工业发展培养一大批安心乡镇企业、扎根乡镇企业、有志于乡镇企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乡镇工业发展夯实人力资源基础。真正培养出一批企业家队伍和一批农村经纪人队伍。

四、寻求聚集效应,推进工业集约增长

一是要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相对集中。乡镇工业要把资源开发与农产品加工作为重中之重,重点发展资源依托型和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依托水能、矿产、旅游、特色农产品等优势资源,有重点地选择一批项目。因地制宜建设一片基地,因势利导发展一批企业。山区乡镇不能离开农业谈工业,要把农业产业化放在重要位置,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建设农业特色基地板块,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最终形成资源加工能力。

乡镇商务工作总结篇5

一、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

年我县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围绕“353”战略,突出资源特色,打造发展平台,主攻大项目及工业项目,建立档案、规范考评、公布实绩、奖励功臣,确保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又一次实现新的突破。

二、进一步落实目标任务

㈠年度目标

2、内资:合同资金30亿元,实际进资15亿元。

㈡分类目标

2、乡镇目标:

②二组乡镇合同资金1600万元,实际进资800万元;引进1户“两头在外”企业入注私营经济城,当年纳税总额10万元。

③三组乡镇合同资金1400万元,实际进资700万元;引进1户“两头在外”企业入注私营经济城,当年纳税总额5万元。

④四组乡镇合同资金1200万元,实际进资600万元;引进1户企业入注修水私营经济城,当年纳税总额5万元。一、二、三、四组乡镇的实际进资中,工业项目分别为700万元、600万元、500万元、400万元;一、二组乡镇整体工业项目实际进资为400万元,三、四组乡镇为300万元。

3、县直部门目标:

,当年纳税总额为15万元。

②二组单位合同资金1400万元,实际进资700万元;引进1户“两头在外”企业入注私营经济城,当年纳税总额10万元。

③三组单位合同资金1200万元,实际进资600万元;引进1户“两头在外”企业入注私营经济城,当年纳税总额5万元。一、二、三组单位的实际进资中,工业项目分别为700万元、500万元、400万元;整体工业项目中实际进资一组为400万元,二、三组为300万元。由于招商引资大项目和外资项目的特殊需要,对部分县直单位下达了亿元、千万元和外资项目任务。

㈢具体目标:全县各招商引资责任单位,必须引进一个投资总额超过本单位全年总任务一半的工业项目进宁州工业园或九江(修水)工业园。宁州工业园、九江(修水)工业园均需引进一个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

三、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

1、突出资源特色招商。以资源招商为重点和突破口,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围绕资源特色,牢牢抓住“顶天立地”的大项目,新上一批投资过亿元或纳税过千万元的项目;同时,又要发展一批“铺天盖地”的项目,使我县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实现质量、数量双突破。新上一批投资大、效益好的工业项目,各乡镇、各单位必须确保引进一个实际进资300万元以上的单体工业项目,否则,取消年终考评资格。在引进以矿产、水电、食品加工为重点的工业项目的同时,着力引进蚕桑深加工企业,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促进一、二、三产协调发展,使我县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实现深度、广度双突破。发挥修水是老区的特色,加大争资引资力度,力争上级无偿资金、有偿资金实现双突破。

2、着力把握重点区域。按照“主动对接长珠闽,精心打造新洼地”的总体思路,把我县招商引资上项目的重点区域放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全县招商引资的主要力量都要相应集中到上述地区。

3、不断创新招商方法。坚持团队招商与全民招商相结合,突出抓好团队招商,继续派出招商团队实行定点、定期、定目标的“蹲点式”招商。坚持领导带头招商,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几套班子主

要领导轮流蹲点招商;对重大项目实行“五个一工程”,即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笔经费、一套政策、一包到底。各乡镇、各部门的主要领导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招商引资上项目上。突出修水情结,大力发展人性化招商,推进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向更加融洽、和谐的关系转变。大力发展委托招商,对被委托的单位和个人,可由县委、县政府发聘书或委托书。积极鼓励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掀起回乡创业高潮。

4、继续打造招商平台。继续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并把它作为我县招商引资上项目的重要平台。今年要继续扩张宁洲工业园,以此为依托,着力构筑“修武”(公路)特色工业带。进一步抓好私营经济城建设,凡引进该城的税收可按1∶10的比例抵引荐单位的招商引资任务,其中属乡镇引进的项目产生的税收,全部归口乡镇。

四、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

1、继续加强项目库建设。县项目办实行单列,人员、经费由县政府统筹安排。项目办要做好项目库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搞好项目包装和项目效益分析论证,确保各个项目资料内容完整、数据准确、真实可信。对一些重大项目,要派出专人进行专题研究,拿出操作性强、可信度高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2、继续坚持工作经费制度。继续安排招商引资工作经费,项目引进后,按照实际进资额,经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验收,由县财政按5‰核拨其工作经费。条管单位引进工业项目进入工业园的按上述方法给予工作经费。

3、继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凡引进的大项目,实行同一领导职位“终身”服务制。凡亿元以上项目,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服务;凡千万元以上项目,要有县领导跟踪服务。继续推行客商“一牌(保护牌)、一卡(身份绿卡)、一证(规费收缴登记证)、一册(项目收费册)制度”,依法保护客商的合法权益。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除房地产项目)的客商,可通过县补贴的方式,免费获取宅基地一处。对投资亿元以上的加工型项目,实行政策跟着项目走的优惠,对引进农业产业化投资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其增值税可通过奖励的方法,实行退二减三的优惠。对宁红等老品牌进工业园,其技改资金可由县财政贴息。

4、继续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督促检查,做到月调度,季通报,全年兑现算总帐。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监督作用,修水报、修水电视台每星期都要有招商引资上项目情况的宣传报道,每

月要有排行榜。

五、进一步规范考评奖惩

1、设立重大项目组织奖。对招商引资的特大功臣予以记三等功的重奖,并加一级工资;对组织引进重大项目的有功人员要优先、破格提拔;对引进大项目的非修水籍人士给予“荣誉市民”的称号。

2、推行风险金制度。凡有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其各项奖金、福利、生活补贴必须与招商引资任务挂钩。年终考评完成任务的,可按政策全额发放;未完成任务的,按完成任务的百分比予以扣除,由县财政局负责执行。对未能完成任务的单位实行“三不准”(不准评先、不准提拔、不准发放第13个月工资)。

乡镇商务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压力型考核体制;乡镇政府行为;自利性;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12-0034-04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政府是否存在自利性,学界并没有统一界定。有些学者认为自利性的概念仅适应于人的行为动机,组织机构和部门则不存在自利性,[1]也有学者否认政府的自利性,认为政府自利性的概念存在逻辑悖论;[2]但更多的研究表明,政府的自利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正如巫烈光所说,“简单否定政府自利性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端正对政府自利性的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前提”。[3]陈庆云教授等人也认为,要建构合理的政府利益,需要保障基本利益,基本满足角色利益,打击失常利益。[4]本文是在承认政府自利性的前提下,研究乡镇政府自利性与上级考核政策的关系。

近年来关于乡镇政府自利性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乡镇自利性的表现、原因及后果等方面,认为乡镇政府是一个“不断攫取利益”[5]的利益最大化者,乡镇政府采取“策略主义”[6]的灵活方式维护其利益。乡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本性如此,还是其他原因导致了乡镇政府采取策略主义的自利化行为方式?乡镇政府自利性与压力型考核体制存在什么关系?已有研究对此问题缺乏有力的论证,导致学界对乡镇政府行为的认识存在偏差。本文以2013年4月在华北石镇的调研资料为依据,力图探讨回答这个问题,澄清学界对乡镇政府的一些错误认识。

二、上级考核石镇的具体事项

石镇总面积65平方公里,3.6万农业人口,下辖3个管区,30个行政村,机关供养人员137人,中小学教师209人,离退休人员146人,经济状况在全县处于中下游水平。2012年上级政府对石镇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片区特色经济发展考核、部门业务考核和目标责任制考核,28个县直部门一并对石镇进行部门业务考核,以下为县级政府对石镇的部分考核内容:

《关于分解落实2012年全县规模工业经济发展任务目标的意见》规定,乡镇要按照下达的任务目标,进一步细化、量化工作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企业。由于石镇属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偏落后的区域,被划入现代农业发展片区,因此分解到的任务和其它乡镇相比少得多。石镇在2012年分解到的任务数是主营业务收入29000万元,工业利税6500万元,利润1780万元,下达给石镇的技改扩规项目的计划投资额8000万元。县长在经济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片区建设是今后一段时期全县的中心工作,各片区指挥部要担负起主谋者、主创者和主推者的责任,要牢固树立“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没有大项目就没有跨越发展、没有好项目就没有科学发展”的理念,切实做到工作目标指标化、工作任务项目化、责任主体明确化、责任分工具体化,要倒推项目工期。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检查考核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各部门要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为项目办理各项手续,“只要项目定了干,以后事情我来办”,项目定了后,各方面的力量要积极靠前、主动服务、加快推进,要牢固树立项目意识,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在《关于分解落实2012年全县经济社会主要任务目标的通知》中,2012年全县经济社会要完成的106项主要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再由各职能部门分解落实到乡镇,如重点项目办的部分任务目标是年内安排实施重点项目46个,计划总投资413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17亿元,力争年内策划投资过亿元的项目32个以上,总投资86亿元以上;服务业办公室要策划建设投资过亿元项目20个;国土局的部分任务目标要确保储备土地1197亩,出让土地3900亩,实现县级政府收益4.8亿元等。统计局每季度各乡镇经济运行情况通报,包括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工业主管业务(利润、利税)收入等十二个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位次和升降信息。

财政收入考核。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财政局对各乡镇地方财政收入及增长率进行考核,该项工作在51项千分制考核中占50分,每季度通报各乡镇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对权属有争议的企业税收要据理力争,最大限度地将企业税收缴纳到本县,并要求各乡镇避免在县内争税源、争项目,对被其他乡镇争抢去的税收,县财政部门要调剂回企业所在乡镇,并给予争抢乡镇一倍处罚。乡镇区域内的企业被其他县区争去纳税的,要按流失的税收相应扣减该乡镇的财力。《关于切实做好2012年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乡镇保证税收应收尽收,实现地方利益最大化。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对代缴税款的单位,县政府按照实际收入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确保实现全年地方税收增长25%以上。

招商引资工作考核。该县制定的《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规定,对各乡镇进行百分制考核,完成县里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且没有投资者投诉的,得基本分20分,其它一些单项指标占80分,如对上争取市内外资金、增长幅度等,在完成县里下达的任务之外每超额完成任务1000万元加1分。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县招商引资推进会,对各乡镇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及时通报,重点加强对大项目的考核力度。在全县重点项目现场考核的通报中,对上半年各乡镇的现场项目检查得分和财政收入得分排名情况进行通报,并要求各乡镇继续突出招商引资第一号工作,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石镇王镇长说,“每年招商引资考核由县领导带领各乡镇领导现场考核打分,每年最后一名的乡镇党委书记要面对全县上千名干部发言表态,连续两年最后一名的书记就不用干了,专门出去招商引资。为了招来客商,各乡镇拼优惠政策、零地价、税收返还、补贴租金等,因此,招商引资并非为了财政上能够有多大增收,而是为了考核过关,避免难堪。”

稳定工作考核。该县制定的《工作考核实施细则》规定,县采取量化指标的办法对各乡镇实行千分制考核,年终按百分制折算后,按10%的比例计入乡镇的考核总分。具体工作目标是无进京上访,赴省、市、县上访起数控制在总人口的一定比例之内,如来县上访起数控制在乡镇总人口的万分之一内,也就是说一年石镇赴县上访的次数不能超过四次。对工作的考核以控制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为重点,如出现进京上访一起扣150分,出现赴省进京集体上访一起扣200分并一票否决,出现去市集体上访一起扣50分等,对发生重大上访事项造成严重影响的,取消评选先进的资格,直至一票否决。该县执行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考核办法》规定,由市局对各乡镇的稳定和社会治安工作进行考核,稳定工作考核的重点是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上访及上级交办案件的结办情况,对考核前20名的乡镇授予“全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乡镇”称号,并对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考核后5名的乡镇全市通报批评,对发生问题多的乡镇实行重点管理,在这期间所在乡镇不得参加本年度先进集体的评选,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不得提拔重用、晋职晋级,不得参加本年度先进个人评选;对发生重大的乡镇实行一票否决,相关考核及奖惩情况同时抄报市纪委、市委组织部,作为对干部使用提拔的重要依据。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考核。对石镇的该项考核包括农村经济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几个方面,例如土地流转规模、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新增企业个数、规范化社区建设、旧村改造、村庄道路硬化、农业机械化率、农家书屋建设、有线电视和宽带通村率等指标。

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工作考核。该项工作的考核标准主要包括农村经济发展、强村工程、新型农民培训、新型社区建设、环境治理和社会和谐稳定、龙头企业培植、产业基地建设、农业标准化及农产品品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具体指标如落实上级政策性补贴情况、乡镇可支配财力增幅、农村集体收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公共设施状况、生活垃圾处理、乡镇卫生院、敬老院、文化站等建设状况。在农业产业化考核方面,主要包括新创办涉农企业数量及辐射作用、乡镇产业基地的建设规模、一村一品等。

创新考核。市、县在2012年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增设了“创新考核”项目,创新项目的基本要求是具有新思维、新描述的特征,要具有先进性。此外,计划生育、减轻农民负担、社会保险等都属于一票否决的考核事项,和其它各种部门考核等一起构成了县级政府对石镇的综合考核体系。

三、石镇的主要工作事项

仔细梳理2012年石镇出台的各种文件、通知,比对石镇镇长全年的工作记录和取自石镇档案室的党委会年度会议记录,石镇2012年的主要工作事项如下:

1.现代农业片区建设。片区建设是该县这两年的中心工作,片区建设绩效由县考核片区、片区考核乡镇,石镇的片区建设接受片区建设总指挥部的指导,并定期督导专报,实行经济发展片区化、片区建设产业化、产业支撑项目化、项目推进责任化的推进模式。为此石镇在片区建设上确定了突出培植产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工作重点,打造四大产业基地,推进五大龙头项目建设。在工作方式上,每个产业项目明确一个包保工作组,成立了片区发展重点项目督导考核办公室,党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

2.财政增收。财政增收不仅是完成上级考核指标的需要,也与石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利益密切相关。石镇赵副镇长在回答工资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时说,“若乡镇财政收入减半,乡镇人员工资就不能保证,要么少发、要么缓发,如12个月发9个月,其它要花钱的事项就更不用提了;若财政增收一倍,如果没有增资政策,可以各种名目如加班费、突击工作(救火、强拆等)发钱,也好解决了(给点钱就解决了),民生也好弄了,政绩也有了。”因此,在这种内外压力下,乡镇必然以财政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之一,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等一切能够实现财政增长的措施必然是乡镇追求的主要目标,这些措施正是上级考核政策大力支持的,从而使乡镇政府呈现出所谓“地方政府公司化”[7]的特点。

3.招商引资。在上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严厉考核下,石镇自然要下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其成立了专职从事招商的招商办。由于石镇地处偏远,交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没多少优势,因此招商引资的实际效果并不突出,但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巨额任务指标,石镇每年上报的数额都超过下达的指标。笔者问主管此事的副镇长今年上报的招商引资合同数额7000万元,实际能有多少,回答说去掉个零差不多;问年底实地考核如何过关,回答说考核时上面不会为难,因为他们也需要上报的数字好看,毕竟市里也要考核县里,在这方面县乡是个利益共同体。

4.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与争资跑项。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是上级考核石镇的重要内容,其中一项产业基地建设的考核政策规定,每新建一个5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园区计3分,可累计加分,这促使石镇仓促上了一个由镇政府主导的近四千亩特色作物种植项目,整个项目的管理和支出都由镇政府背景的合作社承担,结果到年底项目没效益,整个项目花费的八百多万元由镇政府到处借款堵窟窿,而石镇2012年财政收入才720万元。石镇在上级的考核政策指引下原本想打造全市最大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在项目之初上级领导的大力鼓励和创造政绩的双重推动下,镇政府赤膊上阵直接从事整个项目的管理运作,全体机关干部齐上阵栽苗、浇水等,最后却因侵犯群众利益引发群体上访,成为石镇工作人员人人避谈的失败项目。在农村社区建设、乡村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由于石镇财力紧张,乡镇有限财力首先要保工资、保运转;石镇经管站提供的各村年度收支账目显示,该镇所属村庄的年集体收入绝大多数都在5万元以下,因此从事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大都以项目形式从上级争资跑项。无论是乡村道路、水利、自来水,还是敬老院、卫生室、教育设施、垃圾处理等事项,都以向上争取项目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资金来源。争取立项的首要渠道是利用本乡本村在上级政府的人脉,这是需要各显神通才能办成的事。该做法得益于国家近些年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因此才有项目可争取,如果不争不跑,基本不会落到自己头上。

5.维稳、计生、安全生产、农民负担等一票否决的事项。由于一票否决的强大压力,石镇将这几项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确保既要干成事,又不能出事,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以维稳工作为例,石镇当前的主要领域包括土地问题、村干部作风和村级账目、民办教师和幼儿教师、涉军问题等,如民办教师因退休金问题上访、从事隧道工作的退伍军人因职业病上访。因实行属地原则,乡镇也要努力协调解决并非由自身原因导致的各种问题,如通过低保等途径解决个别人的问题。在调研期间碰巧发生全镇四五十名幼儿教师集体上访事件,由于农村幼师并没有纳入中小学教师系统,村集体经济大都很虚弱,仅靠收取为数不多的保育费无法保证其正常待遇,在没有上级政策的情况下,乡镇本来就非常紧张的财力自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但属地原则把这些都记在乡镇政府头上,以至于办的工作人员说在乡镇工作倒了两辈子的霉。而上访的幼师们则抱怨乡镇政府没信誉,要层层上访提高待遇。

6.落实上级惠农政策是乡镇的一种常规性工作,如粮食直补、花生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乡村干部付出大量的努力,这些没有什么好处的工作都是高压线,需要乡村干部不打折扣地完成。

7.公共服务性质的职能。如防汛抗旱防火、环境卫生、农田水利、农技推广、饮水和农产品安全、教育、乡村公共设施建设等。受乡镇财力的限制,石镇履行公共服务性质职能存在很大困难,有些是以申请项目向上级打报告或通过各种关系运作争取到项目完成的,如2012年石镇新建学生宿舍楼和敬老院、建垃圾处理站等都是以上级拨款为主、乡镇配套为辅的方式完成,而村集体为群众办实事中的修路、水利等绝大多数是以申请上级项目的方式运作的。至于农技推广、防汛抗旱防火等事项,存在的主要困难是人员和经费短缺,甚至没有经费的窘况,如石镇农技推广中心仅一名工作人员,而且没有任何经费,所能利用的资源只有复印资料和纸笔等可在文印室解决;林业站的首要职责是森林防火,但林业站的情况和农技推广部门类似,也是一名工作人员(站长),没有工作经费,其工作并非仅是林业方面的,而是围绕一定时期的乡镇中心工作展开工作,类似桔镇工作组的运作模式。[6]尽管在上级不同部门发来的文件中要求乡镇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或要求乡镇落实配套资金,但石镇赵副镇长说,“除非要求乡镇配套资金纳入考核体系,才能真正配套,这要乡镇配套那要有经费,乡镇财力达不到。”至于机构和人员倒是好解决,如农技推广中心上墙的牌子显示共有六名专职人员从事该工作,但其他五人实际都是其他站所的人员,农办的这名工作人员苦笑说不要看那个,没有办法。

四、研究结论

2009年全面推开的乡镇机构改革已于2012年结束,本次乡镇机构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建设服务型政府,乡镇政府的职能应主要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等四个方面展开。然而,已有研究表明,乡镇政府在转变职能方面陷入困境,[8]乡镇政府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学界大致认可的一个观点是:不同于传统乡村秩序下的“双轨政治”[9]和“简约治理”模式,[10]当前的乡镇政府角色大体是一个“政权经营者”[11]或“谋利型政权经营者”,[12]乡镇政府的“悬浮型政权”[12]现象,使乡村基层社会呈现地方治理内卷化,乡村社会的维持是以地方势力不断攫取利益、不断地侵蚀公共资源为前提的,[5]断裂的单轨政治既不能保证乡镇政权对下负责,也不能保证其对上负责,从而为基层政府的自我利益膨胀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空间,[13]乡镇政府参与经营活动,其目的既不为完成国家的计划指令,也并非为了社区的利益,而主要为了乡镇政权这个利益集团的赢利。[14]

本文的研究表明,当前乡镇政府的确过多地参与经济活动,并有追求自身利益的倾向,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也具有“政权依附者”[15]的特点,乡镇政府行为的偏离与服务能力的弱化影响了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但乡镇政府的这些行为是上级政府一系列严密考核机制下的必然产物,乡镇摇摇欲坠的财力和承担的事权严重不对等,自然难以实现中央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期望。在一个需要靠自身的努力才能保工资的环境下,即使没有上级政府对财政增长的考核,乡镇政府也面临财政最大化的内部压力。“斯蒂格勒在分析政府官员的自利性时认为,一个理性的人必然受到对其行动有影响的刺激机制的支配”,[16]乡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自然也不例外。笔者的研究发现,乡镇政府的任何一种行为几乎都可以在上级政府的考核措施中找到依据,至少石镇的情况鲜明地体现了这个特点。无论下发的各种文件、通知还是体现全年各种工作的镇长工作记录和党委会会议记录,要么是上级政府布置的工作任务,要么是依据考核指标开展的工作,当然也包括体现本乡镇形象和特色的政绩工程,均可以在上级的考核体系中找到答案。乡镇政府处于上级考核指挥棒的“压力型体制”[17]下,这种以指标分解、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为特征的体制和十几年前相比,在运行机制上没有多大变化。

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学界已有观点不同,乡镇政权并不是一个诸多学者眼中只攫取利益、侵蚀公共资源的利益集团,乡镇政府的自利性是现行体制下内外压力的必然结果,与乡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品性无关,压力型考核体制导致的乡镇政府自利性是乡镇职能转变困境的根源。石镇镇长在谈到乡镇职能转变时说,“要转上面先转,上面转了我们就能转”,可谓一语中的。因此,要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下转第44页)(上接第36页)需要首先改变对乡镇政府的考核政策和考核方式,而不是一味苛责乡镇。

参考文献:

[1]张康之,王喜明.公共性公共物品和自利性的概念辨析

[J].行政论坛,2003,(7).

[2]任晓林,谢斌.政府自利性的逻辑悖论[J].国家行政学

院学报,2003,(6).

[3]巫烈光.论我国政府自利性的根源与规范[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2009,(6).

[4]陈庆云,曾军荣.论公共管理中的政府利益[J].中国行

政管理,2005,(8).

[5]贺雪峰.论乡村治理内卷化——以河南省K镇调查为例

[J].开放时代,2011,(2).

[6]欧阳静.策略主义:桔镇运作的逻辑[m].北京:中国政法

大学出版社,2011.

[7]赵树凯.地方政府公司化:体制优势还是劣势?[J].文

化纵横,2012,(2).

[8]贾晋.乡镇改革:困境与破局[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

报,2012,(4).

[9]费孝通.乡土重建[m]//费孝通文集(第4卷).北京:群言

出版社,1999.

[10]黄宗智.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

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J].开放时代,2008,(2).

[11]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m].杭州:浙江人民

出版社,1998.

[12]杨善华,苏红.从“型政权经营者”到“谋利型政权

经营者”——向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乡镇政权[J].社

会学研究,2002,(1).

[13]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

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J].社会学研究,2006,(3).

[14]涂晓芳.政府利益形成的原因分析[J].求实,2003,(1).

[15]饶静,叶敬忠.税费改革背景下乡镇政权的“政权依附

者”角色和行为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7,(4).

[16]祝灵君,聂进.公共性与自利性:一种政府分析视角的

再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2002,(2).

乡镇商务工作总结篇7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保民生、促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方针,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推进发展,深化改革,切实增加乡镇财政收入,不断提升乡镇综合实力,实现乡镇经济再上新台阶。

工作目标:年,力争全市乡镇财政总收入超过3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5亿元,税收占比达80%以上;确保全市70%乡镇的财政总收入超过千万元;财政总收入超5000万元乡镇达12个以上;财政总收入超亿元乡镇达5个以上。

年,力争全市乡镇财政总收入超4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超20亿元,税收占比达85%以上;确保全市所有乡镇的财政总收入超千万元;财政总收入超5000万元乡镇达20个以上;财政总收入超亿元乡镇达10个以上。

二、加强乡镇财源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以工强镇,努力培植壮大支柱财源。强化工业财源是“第一财源”的观念,把加快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加强乡镇财源建设的治本之策。一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优化乡镇工业经济结构,把地方增税、农民增收和发展增后劲作为招商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县(区)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对招商引资、税收贡献较大的有功人员。二要逐步提高乡镇工业集中度。农村新办工业企业向乡镇工业园区集中,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原工业企业,要采取措施逐步向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或县(区)开发区集中。进入开发区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的项目,按照《市政府关于促进乡镇财政收入上台阶的实施意见》(政发〔〕82号)有关规定实行财力分成。各县(区)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三要培育壮大乡镇本土企业。各级政府要关心、扶持现有本土企业发展,使其享受招商引资企业的一切优惠待遇。市、县(区)财政要增加对担保公司的资金注入,缓解乡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积极促进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和规模倍增,为乡镇财政持续较快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四要积极鼓励返乡农民投资创业。紧紧抓住当前我市大量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投资创业。加快建立以创业辅导、融资担保、法律咨询、技术支持、产权交易、职业培训、信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市、县(区)财政要在全民创业基金中安排农民创业资金,吸引在外地打工和经商的本土人员返乡投资创业,实现农民创业致富。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把资源优势变为财源优势。一要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逐步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投入的比重,大力推广高效种植模式、健康养殖模式和生态循环模式,提高农业产出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的集约式、生态型、高效化发展目标。扶持建设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对农业重大技术推广项目给予专项补贴。二要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在品牌创建、技术改造、基地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提升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税收对财政的贡献份额,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财源优势。三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丰富和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积极实施“为农服务工程”、加快发展社区股份合作等方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级经济总量增长、效益提高、实力增强。

(三)积极推进城镇建设,努力拓宽财源建设新路子。坚持把乡镇财源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大力培植壮大乡镇财源增长点。一要加快推进镇区建设步伐。依照城镇发展长远规划,充分考虑与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相对接,提高规划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加快人口向镇区集中,提升中心镇发展潜力。要以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基础设施投入为契机,积极争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改善镇区交通条件,提升区位优势。所形成的相关税收,要按照属地原则和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分配。努力把重点中心镇建成重点经济强镇、重点财源强镇。二要科学规划新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全面实施镇村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加强农村规划管理,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建设、梯度推进”的原则,出台配套政策、整合涉农资金,拉动农民住房需求,有计划地推进集中居住点建设,加速镇区人口和产业集聚。三要大力培育农产品交易市场。突出品位与特色,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大力培育各类特色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兴建和扩建农贸市场,进一步拉动消费、繁荣市场,促进商贸流通和三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努力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水平。一要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建立适应发展需要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公益体系,通过职能整合实现减事减人减支。二要不断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调动乡镇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三要加强税收征管。坚持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杜绝垫税、空转、买税等虚增财政收入行为,不断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四要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坚决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不合理支出、超财力可能的支出,用好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补助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三、构建乡镇财源建设的保障体系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乡镇要把加强乡镇财源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党政主要负责人是乡镇财源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负责乡镇财源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乡镇财源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乡镇商务工作总结篇8

全面开展乡镇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建制镇“六个有”工程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是创造发展优势、增强竞争实力的环境工程,是完善城镇功能、塑造品牌形象的管理工程,是坚持执政为民、检验干部队伍的作风工程,关系到我市长远发展,也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工作,各乡镇、园区一定要站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开展“六个有”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把实现“六个有”目标作为促进发展的一件大事、执政为民的一件实事摆上议事日程,努力确保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二、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

过3年时间的努力,全市所有建制镇普遍拥有一个整洁优美的镇区环境、一个多种业态的商业中心、一个功能齐全的文化中心、一个设施完善的休闲广场、一个便民惠民的农贸市场、一个舒适宜居的现代小区,并建立起全覆盖的长效管理机制,镇区形象显著提升,群众满意程度明显提高。

(二)工作原则

1.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原则。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和谐”作为核心战略,从构建现代化生态乡镇、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开展该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上下一心、镇村联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要求,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突出乡镇、园区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权责明确、务实高效、运行有序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3.标本兼治、重在长效的原则。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结合起来,过制度化的途径,将“六个有”推进过程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转化为长效管理机制,促进镇区环境再上新台阶。

4.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原则。坚持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坚持共建中共享,共享中共建,引导广大群众扩大参与面。

三、实施步骤和主要任务

(一)实施步骤

全市“六个有”工程建设分3年实施到位。年重点建立健全市、镇两级“环境整治提升”组织机构,配备落实力量,以集镇所在地为重点,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和“六个有”工程建设活动并取得初步成效,形成良好氛围。2012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六个有”工程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制度,到2012年底,所有乡镇、园区“六个有”工程建设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亮点的局面。2013年,巩固和完善“六个有”工程建设成果,进一步深化内涵,充分发挥“六个有”工程的服务功能,确保“六个有”工程全面出彩。

(二)具体工作任务

1.加强镇区规划编制和管理,完善镇区功能总局。

着眼长远,高点定位。各乡镇、园区围绕乡镇园区新定位和城乡一体化要求,结合市旅游总体规划等全市性规划成果,对镇区各类规划全面进行修编、完善和提升,形成高标准、广覆盖的规划体系,打造各具特色的魅力小城镇。市财政设立专项补助资金,按以奖代补的原则进行补贴。在完善规划的同时,把小城镇建设与环境优美镇、生态镇创建结合起来,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镇区覆盖。

2.加大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镇区功能。

根据规划成果和各乡镇园区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实施多种业态的商业中心、功能齐全的文化中心、设施完善的休闲广场、便民惠民的农贸市场、舒适宜居的现代小区的建设和改造提升,有计划地开展镇区道路、建筑和其他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出新。特别是对各项创建工作中已经明确的工作内容进行重点落实,对具备条件的成熟项目加快推进,确保项目建设快速、高效,尽快发挥作用。

3.切实推进镇区环境整治,改善镇容镇貌。

乡镇、园区政府与镇区各单位签订工作责任状,落实责任段面;动员镇区各单位、干部群众开展卫生大扫除,垃圾大清理、大清除,搞好镇区、镇郊结合部等处环境卫生,彻底清除主次干道,居民小区,集贸市场,公共场所的暴露垃圾,积存垃圾,杂草砖石,消灭卫生死角,解决垃圾围城,垃圾围校,垃圾围厂,垃圾盖沟渠等问题。乡镇、园区政府要定期组织机关干部、镇区各单位干部职工开展镇区环境卫生义务劳动活动。乡镇、园区街道办和城管队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对镇区街道范围内的城市管理违法行为予以劝阻及制止,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各乡镇、园区公安、工商、交、环保、卫生、村建、土管、水利、供电、电信、广电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做好镇区街道的管理工作。工作中要确保以下5项工作落到实处:严禁伸店经营、占道经营;严禁灯箱和招牌占道;严禁影响镇容镇貌有碍安全、污染环境的乱堆乱放、乱吊乱挂、乱搭乱建、乱泼乱倒等违章行为;组织清除镇区“牛皮癣”;规范户外广告、霓红灯店招牌匾等设置,保持镇容环境整洁。要合理规划,设置停车泊位,完善必要的交管理设施;划出经商红线,严禁跨线经商。要采取广播、电视、宣传标语、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活动。

4.立足日产日清,大力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生活垃圾点多、面广、源杂、量大,是污染乡镇镇区环境的主要因素。农村生活垃圾要在继续推进“户集、村运、镇中转、市处置”办法的基础上,全面实行垃圾无害化处理,逐步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各乡镇、园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设足垃圾箱(桶)、垃圾转运房或垃圾收集桶和运输车辆,确保本辖区内的垃圾全部进入区域性垃圾中转站。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顺利推进此项工作,成立市推进“六个有”城乡统筹任务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市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发改委、住建局、环保局、服务业办公室、文化局、商务局、国土局、财政局、农办、行政服务中心、工商局、供电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督查组。各乡镇作为活动的实施主体,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乡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明确分工领导,层层抓落实。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工作中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坚决防止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要从群众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抓起,坚持抓重点、重点抓,抓经常、经常抓,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建立分级负责、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市财政分三年每年统筹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各乡镇、园区的“六个有”工程建设,对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效保洁等工作进行以奖代补。各乡镇、园区也要建立相应的配套投入机制,同时鼓励社会捐资赞助。对以奖代补的专项经费,市财政将严格按照政策规定,专款专用。

乡镇商务工作总结篇9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进军全省“十强县”为奋斗目标,紧紧围绕县域资源优势,以“十大产业”为招商重点,树立全民招商理念,营造“领导带头抓招商、社会全员齐招商、瞄准高端招大商、创优环境引外商”的氛围。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多方参与、考核激励”的招商机制,力争在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上实现新突破,推动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5年,计划引进10个以上超亿元产业项目,实现招商引资68亿元的目标。

各乡镇招商工作组全年至少引进固定资产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生产加工型项目1个。

发挥乡镇优势,以“经济转型、总量提升、结构调整”为主线,根据实际市场状况,确定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并做出规划和发展定位,积极推进项目,形成“乡镇特色经济产业园”。各乡镇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元旦前做出产业园可行性总体规划,报政府相关部门审批,做大做强乡镇特色主导产业。依托镇域特色,主动到全国百强乡镇考察学习,围绕“一乡一品”建设,以重点开发奶牛、肉牛、肉山羊、奶山羊、蓝狐、貉、鹅等养殖业项目;辣椒、南瓜、白瓜子等蔬菜种植项目;西瓜、香瓜、草莓、葡萄等瓜果种植项目;黑木耳、中草药、人参、菌类等林产经济项目为主,开展订单农业和“企业+合作社+基地”种植模式,广泛谋求乡镇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全县14个乡镇围绕产业园全面开展招商工作,每个乡镇确定5个招商项目,其中:确定一类真正可落实的项目1个、二类正在洽谈的项目2个、三类谋划的项目2个,每个乡镇当年至少确保有1个招商项目成功落地,2个招商项目洽谈成功,2个谋划项目做为重点储备项目,并将5个招商项目编制出项目可研报告。

各招商工作组全年至少引进固定资产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生产加工型项目1个。

有招商任务的各职能部门要全面贯彻党政“一把手”抓招商的工作制度,坚持“一把手”负总责,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外出对接招商,强化跟踪督办责任,对意向项目抓洽谈、对洽谈项目抓签约、对签约项目抓开工、对在建项目抓投产、对投产项目抓效益,步步跟进,切实提高招商项目履约率和成功率,对年度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刚性绩效考核,年末兑现奖惩。

1、由县委、县政府组织专人成立考核组或由第三方评估考核组深入到项目建设地点会同项目单位,通过查看佐证材料、实地考查、测量等方法考核。

2、被考核单位要提供真实的佐证材料。包括:合同、工商执照、税务登记、验资报告或评估报告、发票等。

3、固定资产投入只包括基本建设各项工程费、机器设备购置费、购置土地款(扣除优惠政策奖励资金)。机器设备和土地购置款须提供正规发票,设备款没有正规发票的由专业部门核定金额。对新建厂房、围墙、道路、平整土地项目进行现场测量,由专业部门进行评估核定投资金额。

4、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提供虚假证据或存在挂靠现象的,一经发现并查实,严肃处理。

奖励范围及具体奖励办法:本奖励办法只针对引进固定资产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的加工创税型项目的引资单位和引资人,项目开工后发放奖励款总额的二分之一,项目竣工验收后,达到固定资产投资额度再奖励总额的二分之一。

1、按引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度给予奖励,按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000万元--3000万元以下奖励5万元;3000万元--5000万元(含5000万元)奖励10万元;5000万元--1亿元(含1亿元)奖励20万元;1亿元以上奖励30万元。

2、对于没有安排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和部门引进招商引资项目的,享受同等奖励政策。

3、领导干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实绩将作为提拔、重用和调整干部的重要依据,没有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半年内不提拔、不重用。

完成任务的单位拿出奖励公用经费的50%作为引资人的奖金,对引进超大型企业的引资人奖励政策“一事一议”。自然人按引进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000万元--3000万元以下奖励5万元;3000万元-5000万元(含5000万元)招商项目奖励10万元;引进5000万元-1亿元(含1亿元)招商项目奖励20万元;引进1亿元以上招商项目奖励30万元。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成立__县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

成员略

成员单位由县绩效考核办、统计局、环境办、招商局及承担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部门组成。

乡镇商务工作总结篇10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招商引资、民营经济、林业生产、奶牛生产、税费征收、乡镇规划建设、农村合作医疗、村村通工程、社会稳定、基层组织建设十项工作为重点。坚持客观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考核各乡镇的工作政绩,为正确评价和任用干部提供依据,真正形成以实绩排座次、凭贡献定奖惩、按发展论功过的良好机制,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考核内容

(一)单项考核

对今年10项重点工作实行单项考核、奖惩,单项考核均实行百分制。

1、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执行中国共产党宁津县委、宁津县人民政府《关于招商引资和外经外贸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的任务,完成进度以实际固定资产投入额为准。

对招商引资的考核,按照中国共产党宁津县委办公室、宁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招商引资考核统计办法》的通知精神进行考核。招商引资总投入额第一名的乡镇计100分,根据第一名的投入额计算出每万元的分值,以此为标准,按照每个乡镇的投入额计算出各乡镇的得分。

2、民营经济

对民营经济的考核,按照中国共产党宁津县委办公室、宁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民营经济考核办法》的通知精神进行,主要考核:①重点项目(指固定资产投入3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②工业园区新增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额(指投入额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③工业园区(包括专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④新增规模企业(每新增一个规模企业抵顶一个固定资产投入200万元的项目)。

考核时,各乡镇将重点项目、园区新增企业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固定资产投入情况列出清单,报县政绩考核办公室,县政绩考核办公室组织民经局、统计局、招商办、财政局、审计局、物价办进行实地考核验收,主要查看基础设施建设现尝企业厂房、设备和帐簿。对新增设备的投入额,以票据为准(结合厂价咨询);对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厂房和新增旧设备进行评估作价。新增规模企业以县统计局登记备案为准。

对老企业增上项目固定资产投入额按100%计;对新上项目固定资产投入额按130%计。

民营经济总投入额第一名的乡镇计100分,根据第一名的投入额计算出每万元的分值,以此为标准,按照每个乡镇的投入额计算出各乡镇的得分。

3、林业生产

(1)考核绿色通道工程(河道绿化)的投入额。绿色通道指七条主要公路(宁德路、宁吴路、宁东路、宁乐路、临南路、宁长官路、宁相路)绿化带的补植,其它县乡路、村村通公路两侧绿化带新增植树。

(2)考核速生丰产林(30亩以上的速生片林、农田林网)的投入额。速生丰产林指农田内栽植的速生片林。

对林业生产的考核,绿色通道工程按乡镇自然区域考核,速生丰产林按新增面积考核。乡镇将当年新增速生丰产林面积按村登记造册,报县政绩考核办公室,县政绩考核办公室组织人员进行考核验收。考核时,采取实地丈量面积、宽度、行距和株距的办法进行。

绿色通道工程(河道绿化)和速生丰产林按55株折1亩。计分面积=植树亩数—必须完成而未完成的亩数—死亡亩数×3,每亩按2000元计投入额。投入额第一名的乡镇计100分,根据第一名的投入额计算出每万元的分值,以此为标准,按照每个乡镇的投入额计算出各乡镇的得分。同时,对七条干线公路绿化带的补植实行减分考核,按千米段抽查,每空缺1%减1分。

4、奶牛生产

奶牛生产考核当年新增固定资产和奶牛的投入额。

对奶牛生产的考核,采取动态考核的办法。每季度乡镇将当年新增奶牛按村登记造册,报县政绩考核办公室,县政绩考核办公室组织人员考核验收。考核时,实地查看畜舍,清点实际存栏数量,存栏量以年终考核结果为准。按照固定资产投入和奶牛的价格(每头奶牛按2万元计)计算总投入额,投入额第一名的乡镇计100分,根据第一名的投入额计算出每万元的分值,以此为标准,按照每个乡镇的投入额计算出各乡镇的得分。

5、税费征收

按照中国共产党宁津县委办公室、宁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考核奖惩办法》的通知精神,农业税、引黄水费、“两工”以资代劳款按时上缴县财政的计100分。农业税每拖缴一天减1分;引黄水费每拖缴一天减1分;“两工”以资代劳款每拖缴一天减1分;因此而发生的信访案件每出现一起越级到县、市、盛进京上访的,分别减2分、4分、6分、10分。

对税费工作的考核。农业税、引黄水费和“两工”以资代劳款上缴以县财政局登记为准;信访案件以农业局、信访局登记备案为准。

6、乡镇规划建设

乡镇规划建设重点考核规划编制和落实情况,即“10片、7线、11点”和规划建设两个方面。

(1)规划编制(60分)

①“10片”的规划(25分)。除宁津镇外,其他10个乡镇10月底前完成驻地建设总体规划的计15分,完不成的不计分。完成驻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计10分,年底完不成的不计分。

②“11点”的规划(5分)。11月底前每个乡镇完成1个小康示范村建设规划的计5分,完不成的不计分。

③“7线”的规划(30分)。7条干线公路指宁德路、宁吴路、宁东路、宁乐路、临南路、宁长官路、宁相路。10月底前每个乡镇完成公路两侧100米内(含穿膛村)规划的计30分,完不成的不计分。

以上三项规划均以规划图纸为准(必须是县级以上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规划)。

(2)规划建设(40分)

乡镇驻地和涉路建筑,须按规划审批,手续齐全,经正式设计并按图纸施工,工业厂房建设标准为轻钢屋面、墙体抹灰并按工业园标准粉刷涂料、现代造型,其它为二层以上楼房,符合上述要求的计40分。每发现一处无用地审批手续建筑的减2分,无设计方案审批手续的减2分,有手续不按设计施工建设的减2分,企业建传统厂房、其它建平房的减10分。

7、农村合作医疗

(1)资金筹集(70分)

按照中国共产党宁津县委办公室、宁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宁办发[2003]36号)的通知精神,乡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数要达到农业人口总数的50%(宁津镇为80%),按照以上比例和规定标准(每人10元)筹资。筹资额按任务数和规定时限(截止9月10日18时)上缴县财政的计70分。筹资额未按任务数上缴的,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减3分;筹资额未按规定时限上缴的,每拖缴一天(以县财政局收款单据为准)减1分。

(2)资金管理(30分)

乡镇合作医疗设专用帐户的计10分;有专人负责的计10分;做到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的计10分。以上三项达不到要求的不计分。

8、村村通工程

(1)路基加宽工程(50分)

按照中国共产党宁津县委、宁津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长官镇、大柳镇、时集镇、刘营伍乡、张大庄乡于2003年5月1日前完成路基加宽工程;宁津镇、柴胡店镇、杜集镇、相衙镇、大曹镇、保店镇于2003年5月20日前完成路基加宽工程。按照以上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的乡镇计50分。

(2)桥涵管配套、养护管理、路容整理(50分)

①桥涵管配套。达到标准要求的计10分。每缺少一处配套工程或工程质量不合格(不符合设计要求、工程质量差)减1分。

②养护管理。达到标准要求的计10分。其中,建立养护管理机构、组建养护管理队伍计3分;落实养护资金计3分;制定养护管理办法、明确责任计1分;路政管理专人负责计2分;养护资料齐全计1分。养护管理机构不健全的减1分;养护队伍不健全的减2分;养护资金按未到位资金比例减分;未制定养护办法或责任制不落实的减1分;路政管理无专人负责的减2分;养护资料不齐全的减1分。

③路容整理。达到标准要求的计30分。其中,路肩宽度计9分;路肩整容计3分;绿化平台计6分;边坡计6分;边沟计6分。不平整、不整齐、不整洁路段以累计长度减分,每200米(含200米以下)减1.5分。

9、社会稳定

对社会稳定工作实行减分制考核。年内无个体上访、集体上访、信访积案、群体性(10人以上)事件、恶性事件发生的得100分,有发生的按规定标准减分。

(1)信访工作。每出现一起个体越级到县、市、盛进京上访的,分别减2分、5分、10分、20分;每出现一起集体越级(5人以上)到县、市、盛进京上访的,分别减5分、10分、20分、40分;每出现一起信访积案减10分。

(2)群体性事件。每发生一起群体性(10人以上)事件,根据人数多少、情节轻重、社会影响程度和事件性质减20—50分。

(3)恶性事件。农村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因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等原因而致人伤亡,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视情况减20—50分。

对社会稳定工作的考核,个体上访、集体上访和信访积案以信访局登记备案为准;群体性事件以政法委提供情况为准;恶性事件以政法委、农业局提供情况为准。

10、后进村整顿

每治理整顿好一个无班子村得20分;每治理整顿好一个后进村得10分。后进村、无班子村以组织部已掌握名单为准。整顿结束后,乡镇申请验收,验收标准另行制订。参加县委组织的农村干部培训班,每缺勤1人次减1分。总分不超过100分。

(二)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实行千分制,其中经济发展占700分,其它工作占300分。

1、经济发展包括:①招商引资,②民营经济,③林业生产,④奶牛生产,⑤高效农业(指当年新增冬暖大棚10个以上的片、除粮、棉、油、林以外经济作物集中种植100亩以上的片和存栏肉牛100头以上,良种猪1000头以上,鸡1万只以上,羊1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折算标准见附表)。按总投入额计分,总投入额第一名的乡镇计700分,根据第一名的投入额计算出每万元的分值,以此为标准,按照每个乡镇的投入额计算出各乡镇的得分。

2、其它工作包括:①税费征收,②乡镇规划建设,③农村合作医疗,④村村通工程,⑤社会稳定,⑥基层组织建设,⑦统计工作。计分方法是先计算出税费征收、乡镇规划建设、农村合作医疗、村村通工程、社会稳定、基层组织建设6项内容的合计得分后,再按(300÷第一名6项得分合计数×每乡镇6项得分合计数)计算各乡镇折合分数。统计工作实行减分,按照宁津县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的《2003年民营经济发展计划》任务指标,完成统计任务的乡镇不减分,每有一项完不成统计任务的减5分。主要经济指标被市以上统计部门检查验收,每有一次不合格的减10分。

3、加减分

乡镇单项工作受县委、县政府通报表扬的加10-20分,通报批评的减10-20分,以县委、县政府正式文件为准。

4、“一票否决”

对①招商引资、②信访、③计划生育、④农民负担、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一票否决”制。

招商引资以实际考核为准(完不成年初下达任务的一票否决);信访以信访局提供情况为准;计划生育以县计生局提供情况为准;农民负担以县农业局提供情况为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县政法委提供情况为准。

按照综合考核得分和加减分情况,计算出各乡镇的最后得分,按得分多少排出乡镇的名次。每有一项“一票否决”,综合考核向后推两个位次。

三、奖惩政策

按照乡镇工作政绩考核的结果,设立荣誉奖、物质奖、职务升迁、岗位调整、末位轮岗五种奖惩办法。

1、荣誉奖。综合考核前四名的乡镇授予“政绩工作考核先进乡镇”荣誉称号并颁发铜牌。第一名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记三等功。单项考核前三名的乡镇授予“××工作考核先进乡镇”荣誉称号并颁发铜牌。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的副书记(或副乡镇长)定为年度工作考核优秀等次。

2、物质奖。综合考核前四名的乡镇发放奖金。第一名的乡镇党委书记3万元、乡镇长2万元;第二名的乡镇党委书记2万元、乡镇长1万元;第三名的乡镇党委书记1万元、乡镇长0.5万元;第四名的乡镇党委书记0.5万元、乡镇长0.3万元,同时各奖励一级工资。对综合考核后两名的乡镇实行罚款,倒数第一名的乡镇罚款2万元,倒数第二名的乡镇罚款1.5万元,罚金由县财政代扣。

单项考核前一、二、三名的乡镇颁发奖金,具体数额另行规定,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的副职各奖励一级工资。乡镇获多个单项奖励的,奖金不重复发放,一年内奖励工资最多一级。对单项考核后两名的乡镇实行罚款,倒数第一名的乡镇罚款1.5万元,倒数第二名的乡镇罚款1万元,罚款不重复。罚金由县财政代扣。

3、职务升迁。综合考核前四名的乡镇党委书记,县委优先向上级党组织推荐为县级干部人选,乡镇长优先提拔。

4、岗位调整。在县直部门、乡镇干部调整时,按照中国共产党宁津县委《关于大力推进领导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规定,原则上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政绩“级次”与单位“档次”对应调整。

5、末位轮岗。对乡镇工作政绩考核最后一名,同时没有完成县委、县政府分配任务的乡镇党委书记,按照中国共产党宁津县委《关于大力推进领导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精神,第一年亮黄牌,连续两年处末位者,调出原乡镇,降职安排;最后一名乡镇的乡镇长一年内不予提拔。

6、“一票否决”政策:被一票否决的乡镇,取消各种奖励资格。

四、组织领导

1、乡镇考核工作在县政绩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县政绩考核办公室牵头与县直有关职能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2、奖励工资、记功由县人事局办理;职务升迁、岗位调整、末位轮岗由县委组织部办理;物质奖惩由县财政局办理。以上工作由县政绩考核办公室督办。

3、年终考核结束后,考核结果经县直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由县政绩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签字,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审阅,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最后,考核结果以县委、县政府文件公布。各责任单位按文件兑现各项政策。

五、考核工作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