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镇法治建设年度总结十篇乡镇法治建设年度总结十篇

乡镇法治建设年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3:28

乡镇法治建设年度总结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zs0713”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度乡镇法治政府建设及依法行政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黄龙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以法治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引,完善行政决策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法治建设工作推动扎实,有力的促进乡镇依法治理水平持续提升,现将我乡2020年法治建设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0年度法治建设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法治乡镇建设。我乡高度重视法治工作的建设。2020年,成立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司法所,指导中心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根据七五普法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七五”普法规划、学法制度及学习计划。将法治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制定年度计划、定期会议研究、严格责任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各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重要推动作用。

(二)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全乡依法行政。2020年,我乡深入贯彻县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法治建设各项部署,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精神,有力推动各项工作。一是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和程序。落实《嵊泗县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和集体讨论决定制度》,明确决策主体、事项范围、决策程序、法律责任,规范决策流程,强化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严格执行省、市相关制度,实行制定机关对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实现规范性文件清理的常态化。二是完善行政执法相关制度。制定《黄龙乡行政执法公示实施办法》《黄龙乡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实施办法》《黄龙乡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黄龙乡音像记录设备配备办法》四项制度及乡行政执法相关事项清单,完善执法行为流程图,并按要求向社会公布,进一步明确执法环节和步骤,强化对执法行为的制约监督。三是继续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制定乡政府法律顾问管理规定,明确法律顾问的选聘、职责、权利等一系列具体内容,实行重大决策进行合法性审查,确保出台的各项政策、文件合法合规,明确法律顾问要参与审查乡签订的各项合同、协议,保证乡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三)开展普法教育,加强法治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干部职工法治教育。通过乡党委中心组学习、每周集中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自觉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武装头脑。同时,采取多元方式,通过在“12.4”宪法日等宣传载体,深入开展党内法规宣传活动,突出学习党章和党内纪律处分条例,大力宣传各项党内法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二是开展法律知识培训。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组织法律知识专题培训讲座,加强对宪法以及相关行政法律法规的学习。积极参加乡机关干部宪法及监察法考试活动,通过“三年学法用法轮训”网上学习平台,全体机关干部做到全年至少在线学习法律法规课程4次,按时参加县普法办组织的宪法知识考试,并全部通过。三是强化执法队伍建设。认真做好2020年执法证件到期的换证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执法人员培训,参加全市执法证件资格考试,强化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观念。四是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宣传。积极开展多种形式普法宣传活动,做到普法宣传有平台、有阵地、有载体。推进“法律十进”,坚持集中宣传和日常普法相结合,开展以宪法、扫黑除恶宣传为主题的活动,增强法治宣传的实效。充分利用微信等新兴媒体,强化法治文化建设时效性,营造乡良好法治氛围。

(四)依法接受监督,形成乡依法行政氛围。一是投诉渠道畅通,自觉接受监督。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通讯地址及邮箱,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采纳社会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依法受理、及时处理乡镇行政执法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积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事件、历史遗留问题。二是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情况。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开展整备工作,2020年,我乡未接到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虽然我乡法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县政府部署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乡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运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高;二是政策法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政策宣传、普法培训工作的形式有待创新。

三、2021年度主要工作打算

2021年,乡政府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推动乡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努力开创我乡法治建设工作新局面,重点围绕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学习培训。强化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乡干部职工法治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浓厚社会氛围。

乡镇法治建设年度总结篇2

一、乡镇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年,我县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乡镇企业治乱减负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突出制度建设,加快体系完善,继续开展乡镇企业治乱减负“回头看”活动,进一步清理涉及乡镇企业的各种收费项目,加大“三乱”治理力度,切实解决企业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督促有关部门规范执法行为,制止向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乱收费。二是继续开展向企业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和强制企业订购书报刊物,音像制品等问题,努力疏导,为企业排忧解难。

二、乡镇企业治乱减负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年,有关部门按照《乡镇企业负担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快理顺工作体制,健全工作机构。一是基本形成了以各级企业减负机构牵头,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行政工作体系。三是完善了以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负担监测体系。

三、乡镇企业治乱减负制度化进程加快。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乡镇企业治乱减负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进一步探讨工作新思路,加快制定新制度,推动减负由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今年我县乡镇企业管理部门树立“大服务”观念,转变职能,明确责任,强化宣传,注重实效,开展价格专项检查治理,稳定经济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四、乡镇企业治乱减负“回头看”活动效果显著。在乡镇企业治乱减负“回头看”活动中,通过基层单位、查薄弱环节、查突出问题,取消了一批收费项目,降低了一批收费标准,规范了涉及企业收费行为。

五、乡镇企业治乱减负工作舆论氛围已经形成。结合《乡镇企业负担监督管理办法》的贯彻,利用各种机会,运用多种方式,加强企业治乱减负政策宣传教育活动。

尽管去年我县乡镇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总体上看还存在工作不平衡等问题。由于机构变动,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只是处于配合协助地位,客观上导致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年工作安排

*年,我县乡镇企业治乱减负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企业治乱减负工作的总体部署,以优化乡镇企业发展环境为目标,加快思路创新,狠抓政策落实,注重标本兼治,防止企业负担反弹,推进乡镇企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一、进一步落实《乡镇企业负担监督管理办法》。县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要把贯彻《办法》精神与改善乡镇企业发展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与推进乡镇企业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与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紧密结合起来。在各级减负办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综合治理,及时提出乡镇企业治乱减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力争在思路上有所突破,措施上有所创新,确保乡镇企业治乱减负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继续健全有关规章制度。要继续推行收费公示制度、涉企执收罚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完善乡镇企业负担监测联系制度和乡镇企业负担监督员制度,发挥好负担监测点和监督员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投诉举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及时查处企业或群众反映的乱收费案件;逐步完善政府部门考核评议制度,组织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对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

三、不断完善乡镇企业负担监督管理体系。要加强乡镇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机构建设;逐步形成由各级减负办统一领导、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社会和企业广泛参与的乡镇企业负担监督管理体系。

四、加大乡镇企业负担治理力度。要结合乡镇企业治乱减负“回头看”活动,围绕重点行业和企业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继续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定期公布收费目录。对涉及乡镇企业的乱评比、乱培训、乱排序等“新三乱”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在相关媒体上予以公开曝光。

乡镇法治建设年度总结篇3

1、领导班子建设(4分)

(1)加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建设,乡镇党委书记认真履行好直接责任人的职责,领导成员分片包村、站所、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2分)。

(2)实行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报告制和责任追究制(1分)。

(3)乡镇“四大块、五部门、三会议”工作机制运行正常,并不断向村级延伸(1分)。

2、坚持组织生活制度(5分)

(1)坚持“”制度,做好拓展村党组织“”制度工作,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制度(2分)。

(2)落实科级党员领导干部为基层党支部上党课制度,邀请县委党校教师上党课不少于2次,保证每位党员一年听党课不少于4次(2分)。

(3)开好一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做好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工作(1分)。

3、做好发展党员工作(7分)

(1)结合“三培双带”机制,制定好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1分)。

(2)坚持发展党员有关工作制度,重点从生产一线人员、生产经营能人等年轻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认真做好非党员村委会主任的教育培养工作。发展党员档案完备规范整齐(2分)。

(3)建立农村先进分子档案,按照入党积极分子和当年发展党员数3:1的比例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立乡镇党员领导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帮带农村先进分子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2分)。

(4)对“三不”党员和违法违纪党员进行及时处理,畅通党员出口(2分)。

4、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9分)

(1)党员干部坚持政治理论学习(1分)。

(2)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教育和管理,主要职务一职一备,每个村有3-5名后备干部常数,建好后备干部档案(2分)。

(3)党委及时制定本年度得民心工程实施意见,开展好“三同”活动;落实好《新源县农村基层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十个一”制度》;扎实开展好全程为民服务活动(2分)。

(4)加强乡镇党校建设,基础设施完备,开展师资培训活动,乡镇领导、组织、纪检、宣传干事和农牧业科技人员等作为主要师资力量(2分)。

(5)建立健全乡镇干部、村队干部、党员的管理、约束、监督、激励“四位一体”的考核机制,并实行季评年考,村干部“三保”资金乡镇补助和个人缴费按时上缴(2分)。

5、强化村级民主政治建设(4分)

(1)根据《自治区村务公开办法》,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凡涉及村级财务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应及时公开(2分)。

(2)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实行“一事一议”、重大事务“五步决策法”制度,按照《自治区村级组织工作规范(试行)》进行民主管理,制订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2分)。

6、做好党费收缴和党内信息统计工作(5分)

(1)各党委年初应填写党员党费收缴情况登记表和党费收缴汇总表,党费证、党费台账填写规范(1分)。

(2)党员每月按标准向党支部缴纳党费,各党支部每季度向党委缴纳党费,各党委每季度向县委组织部缴纳党费,缴纳的时间为每季度末15日前(3、6、9、12月)(2分)。

(3)做好党内信息统计工作(2分)。

7、做好“三老”人员教育管理工作(5分)

(1)各党委要建立好“三老”人员档案,新增“三老”人员实行审批制度,在每年12月10日前报县委组织部审批,填写好“三老”人员证书(1分)。

(2)加强“三老”人员的教育管理,建立“三老”人员考核细则,每季度至少组织“三老”人员学习2次,全年召开“三老”人员座谈会2次(2分)。

(3)按照县委下发的有关“三老”人员的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三老”人员各项待遇,生活补助及时发放到位(2分)。

8、加强社区党的建设(8分)

具体按照《社区党建工作考核细则》考核结果为据,其分值从1——7项中挤出后添加。

9、加强“两新”组织暨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8分)

具体按照《“两新”组织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考核细则》考核结果为据,其分值从1——7项中挤出后添加。

10、信息调研工作(10分)

以县委组织部信息调研室考核结果为据。

11、电教工作暨远程教育工作(30分)

以县委组织部电教办、远程办考核结果为据。

12、武装工作(30分)

以县武装部考核结果为据。

13、配套组织建设(30分)

以县总工会(8分)、县妇联(8分)、县团委(8分)、县老干部局(6分)考核结果为据。

二、按照“基层组织建设拓展年”活动要求,大力实施“五项”工程(50分)

1、实施“核心工程”取得新突破(10分)

(1)不断推进党组织设置创新工作,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工作面(4分)。

(2)抓住村“两委”换届的机会,加强后进村队整顿转化工作和理顺村“两委”关系,并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2分)

(3)积极做好村队干部“三项”保险工作(1分)。

(4)推行村“两委”正职通过法定程序“一肩挑”,一类乡镇村“两委”正职“一肩挑”的数量占本乡镇村队总数的30%;二类乡镇村“两委”正职“一肩挑”的数量占本乡镇村队总数的20%;三类乡镇村“两委”正职“一肩挑”的数量占本乡镇村队总数的10%。(3分)。

2、实施“素质工程”取得新突破(10分)

(1)完成村干部学历教育招生任务,乡镇补助和个人缴费及时到位;积极做好村党支部书记参加自治区党校的轮训组织选送工作(1分)。

(2)全面推行党员承诺活动,拓宽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渠道,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认真制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3分)。

(3)从提高政治素质和生产技能手入手,认真抓好农村党员和农村实用人才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技能培训工作,不断增强党员的“六带头”能力,深入开展农村党支部书记富民示范工程和党员干部富民示范项目活动。(3分)

(4)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扎实有效,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党员科技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发挥的好(3分)。

3、实施“阵地工程”取得新突破(10分)

(1)继续抓好新建阵地的办公设施、辅助设施等配套建设,抓好面积较小和活动设施不全的村队阵地改建和配套建设(3分)。

(2)围绕建设村级参政议政的民主管理中心,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机制运行正常;围绕建设村级党员群众的活动中心,全面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杯”农牧民文艺活动;围绕建设农牧民致富的信息中心,做好与农牧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服务工作;围绕建设新型农牧民的培训中心,构建农牧民技能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围绕建设便民利民的服务中心,开办服务点(4分)。

(3)形成一批阵地功能发挥较好的样板村,一类乡镇选树的县级“样板村”占本乡镇村队总数的40%;二类乡镇选树的县级“样板村”占本乡镇村队总数的30%;三类乡镇选树的县级“样板村”占本乡镇村队总数的20%(3分)。

4、实施“强村工程”取得新突破(10分)

(1)按照“定时间、定目标、定任务”的要求,扎实开展集体经济“双清”工作,做到清理一批、验收一批、巩固一批(2分)。

(2)全面推行村帐乡管县监督模式,规范集体经济管理(1分)。

(3)立足实际,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全面加强集体经济的发展,乡镇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不低于20万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不低于5万元,平均每年按照不低于15%的增速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完成农牧民人均增收目标(2分)。

(4)启动集体经济增收项目,积极化解乡村债务,集体经济薄弱村和空壳村的数量明显减少,低收入村集体经济有新的增长点(3分)。

(5)建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2分)。

5、实施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工程(10分)

1、继续选树一批“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一类乡镇选树的县级“示范村”占本乡镇村队总数的40%;二类乡镇选树的县级“示范村”占本乡镇村队总数的30%;三类乡镇选树的县级“示范村”占本乡镇村队总数的20%,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实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效果明显(4分)。

2、完成**年乡镇党委和村(居)党组织的星级化创建目标(3分)。

3、开展新农村建设党建示范村创建活动(3分)。

三、自主创新主要目标(10分)

实行“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管理”制度,积极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办法和思路,成效比较明显。一类乡镇完成3个创新项目;二类乡镇完成2个创新项目;三类乡镇完成1个创新项目。

附:《**年农村党建工作考核说明》

**年农村党建工作考核说明

1、考核注重平时工作绩效,每季度督查分值占总分的20%;年终重点考核全年的量化目标完成情况和基层群众对乡村领导班子、干部、党员的满意度,考核分值占总分的20%。总分前三名提交县委研究后进行表彰。

2、各乡镇党委于每季度末根据《新源县**年农村党建工作考核细则》和季度工作重点先进行自查,实事求是地写出书面报告,要求各项工作事例详细、数据准确,对各种文件、材料、报表、表格进行分类归档。

3、考核组坚持公平公正、认真负责的原则,采取听汇报、查阅档案、座谈会、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到村队(学校、站所、社区、“两新”组织)抽查等方式,依据《考核细则》对各乡镇党建工作进行考核。

乡镇法治建设年度总结篇4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暨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会,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已紧张开展了一个多月,成效与问题并存,亟需对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回头看”。二是天气转暖,全县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需全面启动,加快建设进度,力争优质高效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下面,我结合前段时间掌握的情况,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工作重点问题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加快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对于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关于今年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总的要求是:以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为目标,以城乡规划为龙头,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支撑,按照“东拓、西展、南扩、北伸,中心改造、整体提升”的要求,坚持山、水、园、林、路五位齐抓,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五化并重,一手抓老城区改造,一手抓新城区建设,着力完善城市道路框架,着力加强基础设施配套,着力提升城镇品位,争取全年城乡建设总投资突破10亿元,全县城镇化水平增长2个百分点,努力推动全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快编制完善规划体系。按照最新的《省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办法》,今后凡没有制定控制性规划的区域,一律不得进行规划许可,也不得出让建设用地。为此,规划部门要切实加快各类规划编制进度,不断提高规划的层次和水平。

一是起点要高。按照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科学搞好规划编制工作,无论是县城总体规划、村镇规划,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控制性详规、各类专项规划,还是重点地段的修建性详规,都要充分考虑规划的前瞻性、配套性和系统性,力争把规划一次做到位,真正使规划既符合当前实际,又不落后长远发展。

二是进度要快。规划是各类建设的前提,必须做到提前到位。近两年,我县规划编制力度明显加大,规划成效初步显现,但与大规模、快节奏的城镇化进程需要还有一些差距。当前,规划局要高起点编制完成教育苑、烽台山公园、南关综合公司旧城改造,人民巷南头、南环路、原西兰路西岭段三条道路街景规划和总长7.07公里城区道路建设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抓紧完成威戎、界石铺、李店3个中心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5个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真正做到以规划引领建设。

三是特色要鲜明。从去年全县编制的规划来看,无论是总体规划还是单体建筑设计,地域特色和文化元素还不十分显明。今年,规划局要在全面完成各类规划编制任务的同时,结合县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充分发掘全县历史文化底蕴和区域自然特色,积极开展县城风貌控制、特色塑造、地标建筑、街景景观等方面的专题研究,着力塑造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县城城市新景观。

四是执法要严格。规划的核心在于执行。规划局要严把项目规划选址关,加大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规建设的,要一律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发改、国土、住建等相关部门都要坚持原则,各把一关,确保各类规划落到实处。规划局、国土局和各乡镇要建立执法联动机制,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加大对城区、乡镇所在地和农户修建行为的监管,从严查处未批先建、乱修乱建等违规建设行为,保证城乡建设规范有序推进。

(二)鼓足干劲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今年,城乡建设方面的项目多、任务重、难度大,各有关部门和乡镇一定要齐心协力,加强配合,集中攻坚,统筹推进,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要抓好新城区建设。西城区和南城区是今年县城建设的主战场,重点建设任务王县长已作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进度要求,现在关键是要全力抓好实施。规划局要督促加快完成修建性详规编制,住建局和城关镇要抓紧完成剩余住户的拆迁工作,为各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电力、电信、移动等单位和供暖企业,要及早做好与住建部门的沟通衔接,必须做到管网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推进、一次到位。特别是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西城区供热站、“两园”等重点建设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建成投用。

二要抓好老城区和县城出入口改造。在老城区改造方面,住建局要尽快制定破损道路油铺改造方案,加大城区道路改造力度,着力破解道路瓶颈制约。要重点抓好两个县城出入口改造。长期以来,我县县城的各出入口普遍存在交通不畅、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给上级领导和外地客商留下了不好的影响,群众对出入口改造的呼声也很高。今年,县上决定对北二环路加油站到312国道出入口和静庄路到南河桥出入口进行全面改造,相关单位要按照各自的建设任务,抓好道路油铺硬化,实施沿街改造工程,集中整治出入口环境,坚决制止乱停乱放、乱摆摊点和占道经营行为,切实提升对外形象。

三要抓好小城镇建设。各乡镇要积极与规划局衔接,抓紧做好乡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住建局要从政策扶持、项目整合、资金奖励等方面加大对全县重点小城镇建设扶持,把建设项目向重点小城镇倾斜,不断完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增强城镇的集聚力和承载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威戎、李店、界石铺等重点乡镇要积极探索产业强镇、商贸兴镇、以民建镇机制,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对临街危旧房屋要进行全面改造,新建一批垃圾收集设施,落实专门管理人员,搞好街道绿化亮化,下决心解决城镇设施配套不到位,公共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切实提升小城镇建设的档次和水平。其他乡镇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因地制宜抓好道路、给排水、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在小城镇建设上有新作为、新突破。

(三)强化责任,高质高效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切实解决群众的住房困难。

一要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性住房是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和德政工程,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程,国家和省、市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盯的很紧,提出了早动手、早落实,多渠道筹资,创新机制,提供必要条件,确保完成任务的工作要求。今年,市上下达我县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198套,加上续建,工作任务非常大,住建局、房产局一定要思想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及早动工建设,不折不扣地完成建设任务。要切实抓好建筑质量,严把建筑材料、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保证工程质量。要抓好保障性住房分配工作,严格按照政策标准,准确落实保障对象,合理确定并尽快公布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建立科学完善的保障性住房分配制度,规范保障性住房管理,切实解决城区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二要抓好农村危旧房改造。从去年国家和省上专项检查情况来看,各乡镇普遍存在底子不清、基础资料不全、资金管理不规范、审批程序不完善等问题,“撒胡椒面”、搞平均分配的现象比较普遍,没有起到片带化的示范带动效应。今年,各乡镇一定要按照县上总体要求,认真搞好调查摸底,建立详细档案资料,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统筹兼顾重点对象和一般群众,确保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要坚持把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与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整村推进等项目结合起来,整合资源,集中规划,连片成带建设,真正达到既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又改变农村环境面貌的目的。

三要抓好房地产市场监管。当前,我县商品房建设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房价运行不够平稳,物业管理不够规范,群众意见较大,在各级政府网站上群众多次反映,这个问题现已到必须解决的关键时期。今年,住建局、房产局、物价局要切实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市场的监管,着力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对不按规划建设、强制性指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要严格依法依规进行查处。住建局、房产局要尽快制定全县物业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督促各开发商认真搞好小区物业管理,狠下功夫解决住户反映的突出问题,确保群众住得满意、住得舒适。今后,在住宅小区建设上,要切实把住宅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工程建设与物业管理同设计、同配套,真正做到建管并重。

四要全面加强建筑行业监管。安全生产是建筑管理永恒的话题。住建局、安监局等有关部门要坚持动态监管,严把市场准入和资质审查关,不折不扣地履行监管职能,严肃查处各类违规从业行为,确保各建筑企业施工规范安全;要严把监理检测监督关,不折不扣地落实工作责任,严格执行建筑市场监管制度,加大对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资质资格抽查核验的力度,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要严把工程验收和备案关,不折不扣地落实质量和安全措施,规范建筑工地管理,努力做到科学施工、文明施工、安全施工;要严把工程建设责任落实关,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法定建设程序管理,积极开展建筑市场执法检查和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对存在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人要严肃实行责任追究。

五要部门联动抓好城乡环境整治。近期,县委王书记专题召开了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调度会,听取了各小组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前几天,县上成立了四个督查组,对乡镇村社、城区和工业园区整治情况进行了督查,我和运军县长听取督查汇报。总体感觉到,整治活动启动早、行动快,前期工作扎实有效;宣传力度大,组织得力,工作成效初步显现。但是,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整体工作进展不平衡,城乡之间、乡乡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差距很大;一些乡镇和部门的工作起点和定位不够高,“破”的力度大,“立”的措施少,“整”的措施多,“治”的办法少,只注重于拆除违章建筑,不注重拆后的建设,尤其对一些私营企业、个体商铺拆后在哪里建、建什么、怎么建,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目标不清、方法不对、措施不实;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够灵活,没有按照先易后难的步骤稳步推进工作,特别是工作人员对尺度把握不准、政策掌握不清,工作落实中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定程度影响了群众对整治工作的认可度和参与度;各牵头单位和整治办协调抓总、组织调度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工作指导上力度还不够大。这些问题,充分反映了综合整治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正视问题,提高认识,查找差距,强化措施,坚决摒弃推、等、靠等错误思想,全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如何高效、健康、有序推进这项工作?我认为,就是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这个总基调,紧紧抓住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总方案和12个子方案这个“纲”和“目”,坚持纲举目张,严格按照县委王书记提出的解决好政府推动与全民参与、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违章建筑拆除与新建“三个问题”,抓住坚持统筹推进、加强规划管理、注重工作方式、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全民素质“五项重点”,做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城乡建设规划修编、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春季造林绿化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五村联创”、“和谐五星”创建“四个结合”的工作要求,坚持软硬齐抓、标本兼治,集中力量抓好“八项整治”,力争各项工作尽快取得显著成效。各乡镇、各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协作配合意识,牢固树立整体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尽责不争权、分工不分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广泛发动群众,查找和弥补前阶段的工作漏洞,积极主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要进一步处理好“整”与“治”的关系,特别是县城和乡(镇)所在地,要准确掌握哪些是通过调整、整顿、整理能够达到“整”的目标的,哪些是通过建设、管理达到“治”的目标的,必须提前做好规划,引导群众严格按照规划搞好后续建设,对于迁建或取缔条件不成熟的,要督促按照环境综合整治要求尽快完善。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先从最容易的地方抓起,积极稳妥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真正做到实干、苦干和巧干。要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给群众把道理讲清楚、讲透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依法依规推进综合整治活动,决不能用简单粗暴行为对待群众,防止引发新的矛盾和纠纷。整治办要建立周报告、月调度、季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大现场督查力度,及时掌握一线情况,对工作抓的不紧,落实不力的部门和单位,要采取召开现场会、调度会和通报评比等办法督促落实;对工作不力、效能低下、失职渎职而贻误工作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关于强化落实的问题

今年全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细化措施,迅速行动,确保按期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要完善投融资机制。资金是建设的根本保证。住建局要认真研究解决县城建设资金来源问题,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外来资金参与城乡建设、经营和管理,无论是市政公用设施、基础设施等城市有形资产,还是冠名权、广告权等无形资产,都要纳入经营范畴,形成多方参与的投资建设格局。发改、财政等部门要抢抓国家和省上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污染治理等领域的重大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城乡建设需要。

乡镇法治建设年度总结篇5

一、乡镇场镇管理的现状和特点

我县现有乡镇53个,其中建制镇19个(中心场镇10个)。多年来,在场镇的建设管理方面培育了部级重点镇3个(骆市镇、小桥镇、回龙镇),省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镇3个(渌井镇、骆市镇、回龙镇),省级卫生集镇3个(济川乡、渌井镇、回龙镇)。截至2013年底,全县常住人口73.7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39万人,城镇化率达33.1%。在城镇人口中,乡镇场镇人口7.68万人(朗池镇、城南镇除外),占全县总人口的10.4%。从此次抽样调查的情况发现,虽然我县的场镇管理仍然处于较为落后阶段,但在近年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强力推动下,已具备了管理雏形。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公共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从抽样的7个乡镇来看,均已修建了公厕、安装了果皮箱、建有垃圾池、设置了农贸市场,回龙镇甚至在公路沿线修建了招呼站和垃圾池。由此可见,乡镇场镇的硬件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

(二)环境卫生管理已具雏形。调查结果显示,7个乡镇都聘用了专门的保洁人员和清运工人,清扫保洁达到了全覆盖;都有专业的垃圾清运车辆(其中回龙镇还购买了洒水车),都对垃圾进行了处理(城区周边乡镇实行“乡收集、县处理”,偏远地区也有专门的堆码场);都与临街商户签订了“门前五包”责任书,都履行了垃圾袋装化管理和定时定点投放制度,都制定了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和车辆管理方面的管理办法。总之,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前(2009年前),乡镇场镇的环境卫生状况有明显改善。

(三)经费和人员有一定投入。所有乡镇都安排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中心镇成立了街道居委会,以居民自治的方式管理;非中心镇安排了乡镇干部和聘用了有威望的居民管理),落实了专项管理经费(来源为县级财政预算、商户及居民住户的清洁费、部门(单位)管理费用、政府投入)。总起来看,中心镇的管理人员有20人左右,年投入的管理经费在30万元上下;非中心镇的管理人员有5—6人,年投入管理经费在15万元左右。

二、乡镇场镇管理的问题及原因

相对地方利益驱动下的城市建设和政策推动下的农村新村建设,乡镇场镇管理相对乏力,要实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一)居民素质有待提高。一是卫生习惯亟待养成。由于在乡镇场镇活动的,大多是本地农民和农业转移人口,受长期以来的不良卫生习惯影响,乱吐、乱扔、乱拉、乱贴、乱行等现象屡见不鲜。通过此次对近300人的问卷调查发现,有乱吐习惯的达95%,有乱扔习惯的占91%,有随地大小便行为的占65%,有乱贴行为的占10%,有交通规则意识的只有20%。二是个人利益至上。由于受利益驱使,商户骑门占道、以街代市现象十分普遍,增加了管理难度;特别是逢场日,往往出现“按下葫芦又起瓢”的现象。又如骆市镇的果皮箱损毁十分严重(已安装过3次),原因是商户觉得垃圾箱影响观瞻,又有臭味,于是就趁天黑后故意毁坏。三是公德意识有待加强。如大部分居民能遵守垃圾袋装管理,但仍出现部分居民在楼上扔垃圾、随意投放等不良现象。再如,“门前五包”责任基本能落实,但仍有部分商户把自家的垃圾直接清扫到大街上的现象。他们还理直气壮地说:“我缴了清洁费的,该清洁工的事!”

(二)责权分离导致管理缺位。调查发现,“乡镇有‘责’(管理责任、服务责任)无‘权’(行政许可权、收费权和执法权),县部门有‘权’无‘责’”的体制,严重制约着乡镇场镇管理力度。乡镇上没有综合管理的城管机构,县级部门的执法机构不能下伸。乡镇政府在履行场镇管理职能时,该处罚却无权处罚,该制止却无力制止,县级部门有执法权的派出机构难指挥、难协调,乡镇政府常处于无赖、尴尬的境地。其常态是:要么管理缺位、要么管理越位、错位,有站车不停,有市商不进,有规不依规。主要原因是政府职能的级层配置受限,县级政府在协调、理顺职能部门与乡镇政府的分工合作、条块结合方面作为不够或措施不力,缺乏制度安排;乡镇政府自身没有从等权、靠权、要权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没有面对体制、机制现实,积极主动的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三)投入不足导致管理乏力。从调查的7个乡镇来看,场镇管理的经费来源主要靠县级财政拨款(每乡镇为5万元/年)、居民户清洁费(约占总投入的10%)、机关事业单位和商户卫生费(约占总投入的10%)。总起来看,中心镇的专项经费一般只有10至15万元,非中心镇的只有7万元左右,而其余占一半以上的投入需要挤占乡镇政府的其它项目经费。专项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场镇管理中公用设施只能用质地较次的产品、公厕只能是旱厕、降尘只能靠想想、工作人员只能是临聘,特别是垃圾长途运输造成的昂贵费用让当地政府无力承担。

(四)规划滞后导致管理难度增大。由于绝大多数乡镇场镇发展起步较早,在加之有些场镇受地域条件限制(山区场镇较多),场镇街道普遍较窄,直接导致管网改造无法实施、港湾式停车站纯属奢想、停车位无法规划、人行道基本没有,通行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由于大部分乡镇场镇沿公路建设,加之重车碾压,又无充足经费维护,街道破损较为严重,扬尘污染十分厉害。由于农村泥头路较多,又无法得到及时冲洗,街面卫生无法得到经常性保持。

(五)生活废水随意排行导致河道污染严重。由于乡镇场镇无力承担污水处理的高昂费用,所有乡镇场镇的废水都是自由排放。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干预下,新修建的居民楼都修建了化粪池,但沼液外溢的现象仍无法根治。所以,全县临河乡镇场镇的河道污染不堪入目,非临河乡镇场镇周边污水肆意横流的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影响的乡镇场镇面貌和居民人居环境。

三、乡镇场镇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按照县政府近年来对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的要求,以及本次调研活动得到的反馈结果,我们认为:必须尽早对我县乡镇场镇管理进行一次大规模、持续性的整治活动,理顺管理体制,建立长效管理措施,促进小城镇建设的进一步深化。

(一)进一步加强环境整治。规范管理是促进场镇发展的有效载体。乡镇党委、政府要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的理念,健全完善场镇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制定完善的场镇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门前五包”责任制以及规范场镇车辆停放、摆摊设点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使场镇管理有章可循。一要配强环卫队伍。要从乡镇政府中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市场管理,从居委会中挑选责任心强的群众作为卫生保洁员和监督员,随时进行清扫或监督;逢场天,政府在各主要路口要设立执勤点,对乱摆乱放、占道经营等行为进行纠正。二要下大力气整治环境。要组织乡、村干部和环卫管理人员、群众代表,经常性开展环境大整治,清理街道建筑物料和生活垃圾,拆除违法建筑、临时棚点和破屋烂篷。三要狠抓宣传教育。利用宣传车、广播电视、发放资料、居民会议等方式,宣传场镇管理有关规定,深入开展“文明经商户、文明居民”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增强文明意识,形成“场镇是我家,人人关爱她”的浓厚氛围。

(二)成立执法主体,完善管理职能。要建立一支自上而下的乡镇场镇管理机构和队伍,积极强化各级政府对乡镇场镇管理的行政职能,确保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同时,组建乡镇城管执法分队,纳入乡镇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城镇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以严管重罚的手段,实行全面管理、综合治理,使场镇管理整体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加快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功能一体化。

乡镇法治建设年度总结篇6

2017企业年终工作总结一

20xx年,xxx所在分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公安机关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开展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为主线,以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为契机,按照年初工作会议总体部署,结合我所实际,抓好各项基础工作,坚持从严治警,稳步推行精细化管理,积极开展各项业务工作,以打、防、控为工作中心,强化职能、优质服务、与时俱进、创新工作,结合各项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力确保了我辖区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平稳。现将我所20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开创公安群众工作满意工程。

走进辖区开展法制和安全防范宣传。结合分局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深入辖区开展大走访、大检查,利用调解群众纠纷等工作机会,深入到群众中排查纠纷、讲解有关法律知识,化解矛盾,民警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爱民情怀,受到了辖区群众的赞誉。着力解决辖区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不断加强在本所辖区的安全防范工作,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积极为群众开展服务,并对辖区内的各摊点主进行守法意识和防范防火、防盗意识的培训,有效的提升辖区群众和游客的治安防范能力和水平。

二、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管牢管活队伍

我所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发展警务工作改革创新的成果,以新的理念、新的机制,加强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全面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一是振奋精神,激发队伍战斗力。通过建立和完善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把全所民警的思想集中统一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上来,集思广益,开拓创新,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民警的积极性,使之始终保持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和浩然的正气。二是切实转变模式,管好管活队伍。把管得住变为管得活,建立健全尊重人、理解人、启发人、关心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实现由号召式向激励式的转变,训导式向情感式的转变。三是传承优良传统,促进业务工作开展。注重对民警的传统教育,引导民警继承和发扬xxx优良的传统,以实现xxx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绩。四是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喜迎党的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结合实际情况,扎实开展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切实做到坚持从严治警不放松,不断加强队伍管理,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

三、完成大型安全保卫工作

按照分局的安保工作要求,根据xxx的实际情况,我所针对开展展、奇石展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安排所内民警带领协警,每日在xxx易发案和敏感地段采取车、步巡结合的方式进行巡逻,及时接受群众报警和求助,处置有关治安问题,服务群众。确保了展和奇石展的顺利开展。

四、各项业务工作进展

1、我所今年(xxxx年10月21日-20xx年10月20日)共接警303起。其中刑事案件32起:盗窃案件18起,抢劫案件8起,诈骗案件1起,抢夺1起,侵犯财产2起,故意伤害案件2起,。治安案件35起:查处7起:行政拘留6人,罚款6人,现场调解4起。巡逻工作中现场劝解、调解各类民事矛盾纠纷21起;公民求助216起。收缴罚款2500元(罚款6人,其中4人未缴纳罚款)。

2、我所结合发案情况和群众反映的易发案区域和地点,安排所内值班民警带领协警采取车、步巡相结合的方式,在易发案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巡逻盘查行动,更进一步的提高辖区的见警率,形成对各类违法犯罪分子的强大威慑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五、全面推进队伍建设,达到正规化建设目标。

1、公安队伍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认真贯彻落实队伍集中教育整顿、反腐倡廉教育、作风纪律整顿党风廉政和反腐败等专项教育活动。坚持依法治警,从严治警,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从关心、了解群众疾苦的角度出发,以便民、利民、爱民为目标,着力解决民警在执行政令、警令、纪律作风、警容风纪、服务群众、内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坚持以制度落实为保障,狠抓全体民警的点滴养成。结合辖区实际,围绕警力跟着警情走,最大限度地把警力部署在案件高发、防范薄弱、便民求助的时段和部位上,提高见警率以及与违法犯罪分子的遭遇率,提升应对社会治安面的掌控能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维持地区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在xxx内高发案地区安装宣传喇叭、治安探头,在节假日人员较多的情况下,对游客进行治安防范知识的宣传。

2、xxx因环境特殊,夏季树木茂密,能见度低,在晚上巡逻时死角较多,造成夏季法案率高并且以抢劫、故意伤害等侵害案件居多。结合实际情况,我所欲与xxx进行协商准备购进一辆两人骑乘的电动自行车,一辆四轮的电动汽车,加大对xxx的巡逻力度。

3、建立一支专职巡逻队无,采取24小时定时巡逻制度。提高治安水平、治安公信力。加大对发生的案件查处力度,及时查处有影响的案件,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促辖区和谐稳定。

2017企业年终工作总结二

今年以来,我市乡镇企业工作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工业兴市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目标要求,以创业竞赛活动为契机,突出重点,着力抓好招商引资新上项目、推进工业平台建设、培植龙头企业、加大工业技改力度等项工作,克服了电短缺、原材料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乡镇企业工作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市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1.396亿元,比增9.1%;工业产值完成6.9942亿元,比增12.8%;出货值完成0.6139亿元,比增10.4%;上规模工业企业17个,实现产值1.8129亿元,比增13.56%。从效益上看,完成增加值2.46亿元,比增12.64%;利润3222万元,比增8.96%。

一、乡镇企业工作的主要特点

1、招商引资新上项目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16月全市乡镇(街道)组织外出招商引资74批208人次,新上项目42项,续建项目12项。新上项目中已投产16项,在建26项。新上项目实际到资50万元以上的12项,占计划20项的60%;100万元以上26项,占计划40项的65%;500万元以上4项,占计划20项的20%。新上项目和续建项目计划总投资45377万元,实际到资15876万元。12个较大的续建项目中已有二个项目建成投产。招商引资新上项目取得较好成绩主要在于:

一是领导重视。无论是市委市政府领导还是乡镇(街道)领导都是非常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市委领导多次在会上部署和强调这项工作。

二是采取项目负责制。各乡镇(街道)对今年乡镇企业新上项目计划任务进行逐个分解落实到领导个人,平时由负责人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年终对项目的完成落地情况进行考核。

三是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展销会、推介会、洽谈会、投资贸易会。仅乡镇企业参加上海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会和福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的120多人,参展产品80多种,洽谈和引进项目近20项。

2、加大企业技改力力度,促进经济稳步增长。上半年共完成技改项目19个,投入技改资金1481万元,占年计划的59.2%,比增15.6%。技改后可新增产值6800万元、税利650万元。如小湖镇的化工橡胶机械厂扩大厂房、购买设备7台套投入资金106万元,到现在产值已达567万元,是上规模工业发展较好的企业之一。黄坑镇重视私营和个体企业的技改,特别是加大对竹制品加工企业技改的力度,使竹制品的质量和附加值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3、农副产品加工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市各乡镇(街道)按照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突出、突破工业,重点扶持、培育了一批贸工农农业龙头企业。去年引进的包括铭彩天然香料有限公司、展旺保健饮品有限公司、金鹿畜禽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9家,还有上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7家。这些农字头的上规模企业和龙头企业可带动农户11000万户,安置农村劳动力1320人,比增1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发展态势好,而且带动力强,经济社会效益高。如水吉酱菜厂采用订单农业方式,拟向5000家农户签订1万亩蔬菜种植合同,带动了一大批农民种植蔬菜致富。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水吉、莒口、徐市奶牛场和将口隆圣食品有限公司四家企业上半年产值达1560万元。将口隆圣食品有限公司已迈进我市上规模企业的行列;水吉酱菜厂投入290万元新建厂房建成已投入正常生产,该厂也即将成为上规模企业。

4、工业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乡镇(街道)在工业平台建设中,坚持以项目先导、统一规划、逐步开发原则,稳步推进平台建设,带动了我市工业平台整体推进。如潭城街道充分利用城效优势,大力开发建设白茶布工业平台,力度大,速度快,去年就引进7家企业入园,总投资达5750万元。童游街道工业平台基础设施较完善,在去年入园企业4家后又新增2家企业入园,共引资2200万元。将口镇工业平台面积大,去年镇政府已投入资金200万元启动黄瓜山工业平台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平整土地150亩,今年上半年镇政府又投入20万元新增平整土地120亩,新增引进入园企业1家。这三大工业平台建设已构筑起南武线环保、科技型工业走廊的雏型,将进一步带动南武沿线工业投资热潮。到6月底全市各乡镇(街道)工业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5260万元,平整土地面积4280亩,入园企业上百家,入园企业固定资产总投资达13130万元。

5、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各乡镇(街道)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首位,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重点开展了针对三合一厂房、压力容器及易燃易爆企业的专项治理整顿工作,检查督促了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矿产企业、竹木加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如潭城、水吉经委能结合实际,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对出现事故苗头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同时我们还引导、督促企业正确处理好加速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去年乡镇企业投入资金1500万元,今年上半年又投入650万元用于粉尘、污水、废气、尾矿等方面环保治理,取得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由于全市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抓得紧,抓得实,措施得力,有效控制住各种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工作总体上仍不平衡。潭城、童游、将口、麻沙等城郊、国道附近乡镇(街道)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偏远乡镇受到地域、交通、资源等因素制约,在工业平台、新上项目等方面仍没有大的进展,乡镇之间的发展速度在逐渐拉开。二是规模以上工业发展仍然缓慢,全市仍有6个乡镇是空白的,占全市的46%,且16月规模工业只完成计划的40.1%。三是由于取消乡镇企业管理费,乡镇企业系统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有的乡镇经联委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四是局创业竞赛、招商引资任务尚未完成。

三、下一年乡镇企业工作意见

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创业竞赛活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乡镇(街道)工业平台建设,主动与市里五大企业簇群的核心企业相衔接,加快引进上规模工业和农副产品龙头企业,继续实现乡镇企业持续发展,使乡镇企业在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半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1、继续抓好招商引资活动。要坚持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必须大力抓好项目开发,要在抓好常年招商引资的同时,扩大山海协作领域,抓住突出工业发展的契机,充分利用我市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多层次、多途径地开展山海协作,扩大合作领域,走出一条山海协作的新路子,促进项目的引进。确保全年新上项目80个,其中实际到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为20个,1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为40个,5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引进市外资金1.5亿元任务的完成。局机关要加大招商力度,力争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2、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造就一批具有产业优势、行业优势、产品优势、生产要素比较优势能够支撑建阳乡镇企业形象的规模以上企业。上半年规模企业17家,下半年计划新增4家,争取年产值达到45250万元,税利4500万元。要把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乡镇龙头企业的主攻方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支持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特别是粮食、奶业、茶果、蔬菜上。

3、抓好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技改工作。要把科技进步作为增强乡镇企业整体素质的支撑点。实现乡镇企业发展的新突破,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技术创新,走内涵发展的路子。乡镇要培育一些科技型示范企业,选择一些基础较好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开发。要广泛开展质量振兴活动,进一步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工作。要争取3家企业完成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要加大企业技改的力度,力争投入技改资金达到5000万元。

4、继续抓好乡镇企业工业平台建设。把沿205国道的水吉、回龙、小湖工业小区建成农副产品、绿色食品工业区;把沿南武路的塔山、将口、徐市、回瑶工业园区建成高科技、旅游观光工业区;把西片的黄坑、麻沙、莒口、书坊工业小区建成环保、传统型工业园区。

乡镇法治建设年度总结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幽灵日记”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乡镇乡村治理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以来,标里镇乡村治理工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在安徽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现将我镇乡村治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标里镇隶属安徽省毫州市涡阳县,在涡阳县城西部,距县城20公里,辖15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委会,135个自然庄,标里、新德两个集市,总人口6.93万人,耕地9.5万亩,总面积90.9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资源丰富。西与谯城区的立德镇相邻,北与谯城区的城父镇、东北与陈大镇交界,东与花沟镇毗连,南同临湖镇、店集镇,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齐全。2020年标里镇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省司法厅《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皖农工办【2019】30号)、《安徽省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方案》(皖农工办【2020】11号)和《涡阳县乡村治理示范工作方案》(涡农工办【2020】5号)要求,以“补齐短板、拉长长板、加强底板”为总抓手,不断夯实基层组织、深化村民自治、强化乡村法治、提高乡村德治水平,逐步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乡风文明、民风淳朴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大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全镇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村民自治实践进一步深化,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建立,标里镇柏华行政村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在环境整治过程中,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治理,把乡村治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局,组织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印发《标里镇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方案》,明确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职责任务,以清单化方式逐项推进落实。以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为契机,采取镇内互查、现场观摩的方式,结合实际安排部署乡村治理工作,依托邻长制体系建设,整合资源,实现多网合一,健全管理和服务机制,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治理基础。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重要抓手,以“一抓双促”为主要措施,聚焦“四提升行动”,不断深化基层组织建设。一是筑牢引领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把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作为治本之策,下功夫夯基础、强弱项、补短板,让党组织牢牢占领基层阵地。深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基层党组织“登高计划”,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抓实统战宗教工作。2020年我镇共发展党员18名,完成刘竹村软弱涣散整顿工作。重点推进标里居委会、肖庙村、高大村、王井村等4个村办公条件提升,推进新德村积极争创“五星级党组织”,定期巡查标里居委会、新德村两个开放聚会点,落实镇村两级网络责任制。二是全面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建强村干部队伍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坚持标准条件,拓宽选人渠道,加强管理监督,促进作用发挥。2020年调配村书记4名,村党支部成员6名,村委员成员3人,鼓励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村两委交叉任职,“一肩挑”比例达31%。三是着力提升引领基层治理的能力水平。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加强村党组织对各类组织的统一领导,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新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引导基层治理的能力水平。全年组织召开党建工作部署会议12次,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全面落实党委书记及班子成员党支部联系点制度,镇党委书记及班子成员到所联系支部讲党课、支部书记进村参加讲党课25余次。推动村级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组织召开支部书记述职大会1次。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已进驻村办理,为民服务全程、实现“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便民服务全面推广,集中办公和轮流值班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基层基础建设短板弱项有效补齐,服务保障能力得到全面加强,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决。

(三)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激发群众参与活力。一是健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议事会等制度,规范了村务民主决策程序。不断完善《村规民约》等村民自我约柬制度,提升村民自我教育、服务和管理能力。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由村民协商决定。结合参与主体的情况和具体事项,健全完善村(居)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评议等制度,探索建立“百姓说事厅”协商形式,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二是坚持村务公开。进一步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梳理村级事务公开清单,实行定期公开与即时公开相结合。推广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引导建立“村民微信群”、“乡村公众号”等,加强群众对村级权力有效监督,健全村务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三是全面推进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农村公共空间治理与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造林绿化、“一块田”建设、改厕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等有机结合,与“三资清理”“三长制”相结合,厘清公私界限,优化公共空间,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涉农涉地矛盾纠纷,有效推进乡村振兴。

(四)推进法治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广泛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持续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开展政法机关“向群众报告工作”活动,大力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积极督促相关部门履行普法宣传责任,充分运用村法治宣传专栏、法律图书室等实体阵地和微信公众号等网络阵地,推送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重点做好家庭婚姻、邻里关系、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法律宣传,倡导依法办事、议事管事的良好风尚。二是开展专项治理。规范乡村小微权力运行,建立健全小微权力监督制度,形成群众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乡村监督、上级部门监督和会计核算监督、审计监督等全程实时、多方联网的监督体系。织密基层权力运行“廉政防护网”,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微腐败整治,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三是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深化平安乡村、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按照“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目标要求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今年以来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78件,化解178件,化解率达100%。

(五)强化乡村德治建设,涵育传播文明乡风。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托道德讲堂引领核心价值观,将农村文化长廊、文化墙、文化广场路灯作为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主阵地,让群众抬头即见、耳熟能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开展乡风文明专项治理。培育好家风,传承传播优良家训;推行移风易俗,选树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发挥“一约五会”等组织作用,建立婚丧事宜报备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纪律约束,教育引导群众反对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形成了治理高价彩礼、反对大操大办的浓厚氛围。三是扎实培育乡风文明。全面落实农村“爱心超市”建设,提高群众参与以德治村的积极性。大力评选表彰各级道德模范、最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孝老之星、退役军人光荣户等先进典型,引导农村群众向上向善。四是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心建设。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全镇16个村建立文明实践站,形成县、乡、村三级贯通和中心所站密切联动的工作格局。五是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吸取老子“德治之道”精华,传承向上向善、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重义守信等中华伦理美德。开展“四级好人”评选,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持续开展好人宣讲,弘扬正能量。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乡镇法治建设年度总结篇8

一、整治范围和工作目标

整治范围:全区各乡(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违法占地和违法建房。

工作目标: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摸清违法占地及违法建房现状,遏制违法占地及违法建房行为,依法查处一批典型重大违法案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二、整治重点

(一)占用公共绿地、河道、滞洪区等公共用地和占压各种管线、挤占消防通道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占地及违法建房。

(二)城市重要地段、重要节点、主要出入口和沿溪、沿河两侧,影响市容市貌的违法占地及违法建房。

(三)影响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景观风貌保护的违法占地及违法建房。

(四)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的违法占地及违法建房。

(五)非法转让土地及房屋等变相房地产开发牟取暴利的违法行为。

(六)已经批准的项目用地征迁范围内的违法占地及违法建房。

(七)列入2012年重点项目范围内的违法占地及违法建房。

(八)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违法占地及违法建房严重突出的村(居)。

(九)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年第一批“两违”清理整治未到位的违法占地及违法建房。

三、工作安排

采取集中部署、联合执法的方法,从年10月下旬至2012年月中旬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

(一)宣传部署阶段(年10月21日至11月30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及宣传车等,大力宣传《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公路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开展违法建房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区广播电视中心等新闻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密切关注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和阶段性重点任务,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报道,突出典型性报道,曝光违法典型案件,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取得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于年11月30日报送区违法建房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执法六大队黄立东,联系电话:5868715)。同时抄送区建设局、规划办、国土资源分局。

(二)调查摸底阶段(年12月1日至12月6日)各乡(镇)人民政府对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所有违法占地和违法建房逐片、逐村、逐户进行调查,摸清具体数量、面积等,并归集分类、建立台帐,经登记造册后分类汇总,并于12月6日前将调查摸底分类汇总情况报送区违法建房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三)集中整治阶段(年12月7日至2012年110日)。由区违法建房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协调全区执法行动,各乡(镇)人民政府牵头组织开展整治工作,集中力量、集中整治,按照违法建房摸底分类汇总情况的种类、性质,分期分批组织拆除。区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并提供法规依据,指导、协助乡(镇)政府开展整治工作。

(四)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月11日至月20日)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总结专项整治成效和经验做法,于2012年1月20日前将书面总结材料报送区整治违法建房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抄送区建设局、规划办、国土资源分局、执法六大队。区整治违法建房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市直区直有关单位开展清理整治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清理违法占地及违法建房监管绩效考核等机制,严格审批程序,落实监管责任,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日常监管机制,巩固集中清理整治成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代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执法六大队、规划办、区建设局、国土资源分局、区交通局、区水务局、区环保局、公路分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违法建房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执法六大队,办公室主任由执法六大队大队长兼任,副主任由区建设局、规划办、国土资源分局分管副局长担任,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二)明确责任分工。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按全区统一部署,集中行动。执法、规划、建设局、国土资源分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严格执法,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参与违法违规占地建房等行为予以严肃处理。各级财政负责安排相应经费,用于保障专项行动的顺利开展。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准确把握政策界限,规范查处程序,依法依规处理到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原则,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妥善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防止出现恶性事件。对以各种手段阻扰执法、顶风违纪的,要予以严厉打击、严肃处理。

乡镇法治建设年度总结篇9

-----圩镇管理工作总结

在即将过去的2019年,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圩镇管理工作组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深入开展以“五整治、三建设”为主要内容,砥砺前行,抓实开展开展圩镇整治,优化圩镇发展环境,促进圩镇居民、商户和谐共处,经济快速全面发展。为更好地总结经验,弥补不足,补足短板,现对2019年全年圩镇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并对2020年进行工作安排。

一、圩镇整治工作背景

一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性。

****把圩镇整治建设作为新型化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圩镇整治建设,充分发挥圩镇对农村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推进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互动互促,有机结合。

二是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的现实要求。****从2019年开始,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遂办字【2019】14)文件要求,以打造“功能齐、品质优、生态好、产业兴的宜居宜业宜游美好家园”为目标,在加快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实施乡村圩镇三级联动,整体推进,促进人口向圩镇集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乡域环境综合整治向纵深发展。

三是开发全域红色旅游资源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党委政府始终把开发全域红色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发展方向,圩镇整整治是重要抓手之一,通过圩镇实施圩镇“五整治、三建设”,完善城镇发展功能,为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二、圩镇整治的工作实践

(一)科学编制制规划

一是科学编制圩镇规划。按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聘请专业编制单位在对全乡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召开了圩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制编制意见征询会,目前圩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意见征询中。规划的完善将为圩镇整治建设出提供依据。

二是制定圩镇整治计划。乡圩镇工作组按照“五整治、三建设”内容,根据各类技术标准,制定并实施圩镇整治规划和行动计划,明确了整治建设范围,项目清单、整治标准,让圩镇整治建设工作有针对性、计划性。

(二)强化圩镇整治建设

(1)全面推进圩镇“五整治”,即环境卫生整治、违章搭建、临街建筑整治、占道经营整治和车辆随意停放,着力解决垃圾乱堆、污水乱排、杆线乱拉、道路不畅、秩序混乱等直接影响圩镇人居环境的问题。坚持“干”当头,全面推进综合整治工作。

一是针对圩镇环境卫生,以细化区域为手段,开展卫生宣传。与****紧密协作,平时由****保洁,圩镇工作组主要负责教育、督导居民、商户卫生;坚持每星至少2次整治行动,****保洁员全程参与行动;圩镇移民区配备了3名专职保洁员,河流圩镇段配备了3名专职河道保洁员。目前按照“家禽离与实行家禽圈养相结合”的原则,已对圩镇所有家禽饲养户进行了饲养行为整改。

二是对违章搭建构筑物,以思想动员为途径,强化管控措施。坚持以动员农户思想为主要途径,在下发《告知书》的基础上,以一种不厌其烦的心态反复上门、思想动员。结合圩镇商户店面平均只有25平方米的实际情况,在拆除店面乱搭乱建工作基础上,统一规范商户店面伸缩雨棚,明确安装确标准及要求,采取奖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有效杜绝了违章搭建构筑物行为的出现。

三是对占道经营行为,以不断整治为措施,规范经营意识。五斗江是一边陲乡镇,城镇经济繁荣,受圩镇地理面积限制,圩镇居民住房面积、商户店面面积偏小,导致商户超店面占道经营行为在是有发生,圩镇工作组针对此情况,以开展整治占道经营专项行动为措施,整改一次就发放《明白信》给商户,让商户在潜意识中不断规范自己身经营行为。

四是对车辆乱停乱放行为,以交治合一为平台,有序停放车辆。对全圩镇各条街道划按管控程度划分成a、B、C级别,实行三级管理模式。采取召开商户、住户意见征询会形式,听取关于车辆停放、车位规划意见。与平时管控相结合,制定车辆乱停乱放《温馨告知书》并建立信息库,以月为周期,把信息反馈交警部门。通过停车位的规划、信息库的建立,目前车主有序停放车辆意识明显提高。

五是对污水排放问题,以提升基础设施功能为抓手,解决民生重点问题。圩镇基础设施是提升圩镇品质的重要环节,基于此,乡党委政府在发限的乡财情况下,投入资金进行圩镇基础设施建设。从解决排污(水)设施、圩镇照明出发,召开圩民、商户代表会,充分听取意见,将意见融入设计方案中。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解决了问题,赢得了民心。

(2)分步实施圩镇“三建设”。即公用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建设和景观环境建设。目前,完成了圩镇小广场建设,圩镇规划建设2公厕,其中1座已完成改造,另1座正在规划设计中,完成停车场2座,新增排污(水)沟管道200米,新增停车位15个,新增加路灯50盏,****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圩镇段正在施工中,圩镇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城镇功能日臻完善。

(三)科学高效管理

(1)完善机构,做到有人管事。以社区干部为主,以综合法分局为力量,城立圩镇管理工作组;在此基础上,吸收圩镇有效力量,成立了圩镇卫生评比委员会,每月定期对商户、住户门前卫生进行评比,发放奖牌,促进思想转变;成立了由老党员、退休干部组成的群众议事理事机构,收集广大商户、圩民意见,对圩镇基础设施事前议、事中监管、事后管理;成立了居民腰鼓队,专门宣传圩镇好人好事,将圩镇工作搬上银屏的舞台。

(2)建章立制,确保有章可循。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圩镇工作组管理的几点意见》、《关于开展规范停车行为的通知》、《关于开展房前屋后清理杂物行动的通知》、《关于推行门前户后三包制度的通知》、《关于开展圩镇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关于禁止在道路打晒谷的公告》、《关于印开展卫生文明户评比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规范柴物堆放、畜禽饲养行为的通知》、《关于印发圩镇临时管控实施方案(等级:aa)的通知》、《关于规范五斗江大道中间线内设摊的公告》等规章制度,使圩镇管理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四)科学经营运作

(1)利用市场机制运作筹措资金。创新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维护新模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圩镇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根据圩镇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以县工农兵农贸市场改造为标准,对下街口原有老贸市场进行整治建设,达到划行归市、有序经营的目的。

(2)出台圩镇整治奖励政策。居民、商户议事理事机构的重要责职之一就是对圩镇整治行动中踊出来的正能量、先进户,进行奖励,所有资金全部由乡财政解决。2019年,奖励卫生户共计20户、门前三包义务履行先进户15户、意见发表后得到圩镇工作组采纳的42户、协调处理圩镇矛5户等,极大提高了圩镇商户、住户参与圩镇管理的热情。

(3)做好圩镇土地开发规划。做好土地开发文章。一是确保每年有不于5亩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圩镇建设;二是清理、盘活圩镇零散土地资源;三是开发新的土地,完成“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后,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出让,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2019年,共安排8亩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圩镇建设,清理理圩镇2亩零散土地。

(五)科学机制推进

一是政府主导。圩镇整治工作是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进行的,负责圩镇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建设的推进,并将圩镇整治工作纳入全乡人居环境整治考核中。

二是居民、商户主体。圩镇整治建设是以居民、商户为主体的行为,目标是让居民、商户固化自觉维护圩镇环境的的意识,让居民、商户真正成为圩镇主人。成立由社区干部、社会知名人士和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等组成的圩镇整治议事理事会,协圩镇整治的政策宣传,卫生监督,纠纷调解,资金使用等工作,有效解各类难题和矛盾纠纷。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圩镇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圩镇整治建设,在2020年,圩镇管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三个关系开展,在实践中创新圩镇整治建设模式,运用新模式促进圩镇整治建设以。

(一)政府主导与居民、商户主体的辨证关系

一方面,政府是圩镇整治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政府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和向导作用,履行统筹、协调、组织、服务职能;加大政府财政直接投入,制定圩镇整治奖补政策,强化圩镇整治建设的督查、调度方式;调动各部门、社会力量和居民、商户参与到圩镇整治建设中来,形成圩镇整治建设整体推进合力。另一方面,居民、商户是圩镇整治建设的填接参与者和受益者,是圩镇整治建设的主体,政府要充分利用理事会这一机构,实现居民、商户民主管理;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圩镇整治建设理事会,组织发动居民、商户参与圩镇整治建设及公共设施维护管理;通过政策宣传,干部引导、措施激励等途径,充分调动圩镇居民、商户的积极性,使参与圩镇整治真正成为居民、商户的自觉行为。

在这种关系中,五斗江圩镇管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微信平台,组建了一个圩镇居民、商户议事群,把圩镇居民、商户全部拉进群,利用此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是消除干群间的肠梗阻,融洽干群关系。(1)上级下达的各种政策法律法规等文件,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宣传到位,有时效性;(2)防止了居民、商户看不到政策法律法规划文件,造成居民、商户思想工作难以做通现象的出现,融洽干部与居民、商户的关系。

二是直面居民、商户,及时解决问题。(1)让居民、商户认识到干部敢于面对居民、敢于正面回应提出的各种问题并思考、采纳提出的建议,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度;(2)展示政府整治圩镇的力度,展现圩镇整治的成效;(3)学习其它乡镇圩镇整治经验,进行对比,找差距,让居民、商户积极参与到圩镇整治行动中来,形成互相监督、互相评比的良好氛围。

圩镇整治建设过程中,最成功例子就是烂泥坑路段排水沟的修建。政府牵头,社区主导,圩镇理事议事机构组织召开商户、住户代表意见征询会,并在微信群,充分听取意见,反复征询,形成初步方案报乡政批准后实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没有一个商户、居民提出意见,支持度极高,真正实现政府主导、居民商户主体的新型圩镇整治建设关系。

(二)适度超前与量力而行的谐调关系。

首先规划要适度超前,立足于当前,着眼长远,做到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项设施,做到合理布局,定位准确,因地制宜,正确引导;其次,建设应量力而行,要正确处理好整治与建设的关系,先整治后建设,以整治促建设。

在层关系中,****圩镇整治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一是尽快完成圩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启动圩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让圩镇整治建设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循,切实加强圩镇整治建设;二是从乡财政实际出发,制定圩镇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经过几年的脱贫攻坚,乡财政已处于疲备状态,圩镇建设只能突出重点,量力而行,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圩镇当前最迫切、亟需解决、居民商户反映最强烈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综治办门口对面经华美超市至本草大药房一侧的人行道建设、下街口老农贸市场两侧的排水沟建设、下街口老农贸市场的整治、烂泥坑停车位的规划建设、圩镇路灯的维修与安装等等,都是民生重点工程。

(二)加强建设和规范管理的相辅相成关系。

首先,要切实转变“重建轻管”思想,要把圩镇管理放在与规划建设同等重要位置,形成建设与管理的相互促进、协调的机制;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的管理理念,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教育手段,创新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大力加强圩镇规划实施管理,逐步把圩镇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上来。第三,加大圩镇管理宣传,建立示范激励机制,居民自觉自律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居民参与圩镇管理长效机制。

乡镇法治建设年度总结篇10

关键词:地方政制官治职能乡绅自治

长期以来,学术界特别是政治学界对中国地方政治制度史鲜有关注。那些有限的研究成果也多则重于制度性描述和规范性推论,很少有研究者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证考察。这种学术上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我们对近代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政治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本文试图通过解读近代衡山县地方政治制度史,为研究近代中国地方权力结构的变迁提供个案事实和分析模型。

一、清末:王权止于县政

衡山县清顺治4年即公元1647年始入清版图,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衡州府。按清制在县境内分设官治与自治两大体制。

衡山县官治体制最终确定于康熙3年(1663年),设衡山知县衙门,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知县衙门的首脑为知县,总揽全县行政权和司法权。在知县公署下设吏房、户房、礼房、兵房、承发科、架阁库、铺长司、僧纲司、道纪司和草市、永寿(南岳)巡检司两个派出机构。职官有知县、教谕、训导、典史、分防把总、协防外委各1名;僧纲司、道纪司、草市巡检司、永寿巡检司各司吏1名;吏、户、礼、兵房和承发科分别设司吏、典吏各1名;架阁库设典吏1名;铺长司设司吏1名;驿丞、阴阳学训术、医学训科各1名。此外,还有门子、皂隶、许作、马快、库子、禁卒、马夫、斋夫、轿夫、扇夫、伞夫等65名。这些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各代基本上没有变化。

衡山县以下的自治体制基本上沿袭了康熙43年(1704年)以来的旧制。是年,衡山知县李长祚将衡山县原6乡16都(里)1坊改编成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又等17个字,下共设437个区,均为“自治单位”。每个字号设团总1人,每区设保正1人,大多由乡绅兼任。区以下实行治安用的保甲制和征赋用的里甲制。保甲制要求每10户立一牌头,10牌立一甲头,10甲头立一保长。户给牌招,书其姓名、丁口。出则注其所往,入则稽其所来,不报者论罪。里甲制则规定以邻近的110户为一里,推举其中丁粮多的10户为里长户,轮流担任里长(又名地保或地甲),其余100户分为十里,其目的是查清每户的田粮、丁银,称编审册,以便于征收赋税。

可见,在清代,衡山县政制比较稳定,国家行政权力的边陲是县级,县以下实行自治。这种官治和自治的范围即国家与社会的边界相对清晰,且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问题是,在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中,作为国家政权基础的县一级政权体制为何能保持稳定?也就是说,在清末王权政治为什么没有渗透到乡村社会呢?

对此类问题,学界多有论述,且一般都从两个方面来加以剖析:一方面,在村社共同体内部,宗法关系下的道德压力和宗教压力通常足以约束机会主义行为,不需要也不会有王权政治。另一方面则是包含有政治技术、政治机构在内的王权政治若抵达村社共同体内部,成本实在太高,传统社会的任何一个政权都负担不起。但是,如果深究,问题并不如此简单。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加以解释。

第一,封建土地制度处于稳态,封建地主牢牢控制了农村社会最基本的经济资源,他们有能力也有内在动力和愿望来承担对乡村社会的管理。

社会上层建筑诸如国家政权的存在和发展,最深刻的根源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相联系的。封建国家采用什么样的统治形式,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在清末,特别是1840年中英战争之后,中国在国家方面受到的严重挑战,改变了中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政治地位,向半殖民地和殖民地方向发展,但封建土地制度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封建地主牢牢控制了农村社会最基本的经济资源。据统计,在清代后期,占衡山县人口总数7%的地主,占土地总面积34.1%,加上他们控制的族田、学田,约为59%;占人口总数的4%的富农,占土地总面积的9.3%。同治年间(1860―1874年),衡山霞流大官僚地主李辉武兼并土地5500多亩,年收租谷9000多石,约合135万市斤。土地的兼并使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但同时,土地的集中,又使地方势力得到加强,地主特别是那些大的官僚地主有财力也有内在需求,来承办乡村范围内的如办学和义仓、治安等属于国家行政方面的一些事务。

第二,清朝实行了低农业税制,其体制能解决国家对农村经济资源的索取。

传统的政府管理,集中于两种职能,即征收赋税和维持秩序。征收赋税是国家政治统治乡村社会的主要体现。由于晚清对农业税的限额较低且很严格,所以县政乡治体制能够保证国家政权对赋税的索取。

清康熙年间,衡山县11438丁,每丁征银0.2536两,合征丁银2900.68两。雍正元年(1723年),固定丁银,平均摊入地赋,至乾隆中年,实存6315丁,丁银减至1602.37两。乾隆28年(1763年),衡山县实有成熟田地塘80.06万亩,共征秋粮官米31378.35石,条银18100两。咸丰11年(1861年),衡山漕粮8831.68石,合计征银11481.19两。光绪二年(1876年),县丁漕总额白银5.3万两,宣统三年(1911年)丁漕为5.64万两,其中地丁征银33942两,漕粮征银22482两。从中可以看出,在清末,直接有关农业的丁漕并没有较大的增加。从1876年至1911年,25年间仅增加了0.34万两,增加了6.4%。而在此期间,衡山县新增厘金、房捐、车捐、船捐、戏园捐、筵席捐和烟酒税等。仅厘金一项,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雷溪市厘金局即征收制钱折白银6.58万两,比当年全县丁漕总额多16.6%,比光绪初年年征丁漕总额还多24.2%。而且,清代为鼓动生育,规定“孳生人口,永不加赋”,并“摊丁入地”,丁漕实际上主要为田赋,这样,王朝收缴农业赋税直接面对的主要对象就是少数约为11%的人口而占有约70%土地的地主和富农。

当然,对晚清这种低农业税的政策造成的社会后果,理论界也多有评说。有研究者认为,清代诸帝为了向臣民们自夸清朝在节俭和薄取于民的古典理想上比历代王朝做得都好,因而限定和严格坚持低税率。低额税收不能提供足够的财政收入以支付行政费用,而税额又不允许提高,于是额外的摊派就加到成粮税上。一部分变成法定的额外税,其他则视情况变通使用。“晚清时代中国的土地税在政府筹措的资金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而这时又正值国家处于财政开销大幅度提高,从而对附加财政收入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之际。如果土地税能像明治时代的日本那样在晚清时代的中国财政制度中起到关键作用,那么现代中国不仅资金条件,而且政治发展也会截然不同。”

第三,封建宗法制度为封建国家的统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帝制下的乡村自治是宗法制度和保甲制度的有机结合。

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制度是以政权控制社会政治,以族权控制社会基层,以神权控制意识形态,以夫权控制伦理家庭。在清代,对于乡村社会的控制,代表王权的行政权力只抵达县一级,县以下基本由地方士绅或宗族大户维持秩序,推行教化。1840年鸦片战争后,在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猛烈冲击下,在深刻的社会冲突中,清王朝统治者主持了以自救为目的自上而下的包括官制在内的多方面改革,但由于作为王权基础的宗法制与等级制原封未动地加以了保留,所以,建立在宗法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乡村政治也就不可能发生任何实际性的变化。清代实行的县以下自治,实际上是帝制下的乡村自治,是王权、族权和神权的结合,是保甲制与宗法制的结合。宗法制度是以血缘纽带连结的家族社会,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凝聚力。当十分严密的保甲制度与这种宗法制结合在一起时,就能对农村社会施行教化、征收赋税、摊派徭役、征集兵丁、维持治安,以确保王权统治在乡村社会的有效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帝制下的乡村自治,不是村民自治,而是乡绅自治。衡山县在同治年间,17个字的团总,占有土地500亩以上的3人,占有土地200―500亩者有2人,占有土地100亩以上的9人。437个区的保正,有53%的是地主。也就是说,虽然在古代中国乡村权力体系具有行政权与自治权的二元性特征,但这并非意味在乡村权力体系中,王朝行使行政权,农民行使自治权,权力主体分别为阶级利益根本对立的不同阶级。事实上,“古代乡村权力体系的二元性只是表明,由于特殊的社会结构,行政权和自治权分别掌握在占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中的不同成员手中,它们从根本上是统一的。即统一在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统治基础上,其直接表现则是地主士绅对乡村社会的统治。”

第四,由于实行了严格的回避制和科举制,一方面抑制了地方势力对县政的控制,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地方精英参与政治的愿望。

清朝实行官员原籍、寄籍500里之内(包括邻省)都得回避的规定,所以,衡山县道光20年(1840年)至光绪5年(1880年)29任知县,均非本省籍人士,且更换频繁,平均约1.37年更换一任知县,同治年间更是每年一换。回避制使县政与地方势力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地方精英很难直接进入县政的主导地位,他们只有通过严格的科举制成为官员才能在他乡主政。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知县均属外派,对县情了解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特别是衡山县民间多讲地方方言,属湘语长益片,且又有前山话和后山话之分,语音与北方话相去甚远,而所任知县多为北方之人,其交流起来就会很成问题。这些因素都加深了县行政工作的困难。为完成国家的任务和自己获利,知县需要依赖地方精英,否则他就休想在那样短的任期内办成什么事情。因此,在知县频繁更换时期,地方精英实际上控制了县政的具体操作权力。这些地方精英是国家和地方政治衔接的桥梁,他们通过参与科举制或协助县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参政愿望和政治需求。这样,在当时的国家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国家不需要为考虑地方精英的参政愿望而扩大国家机器,大大节约了国家的管理成本。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科举制和回避制是传统社会“县政乡治”体制这一超稳定结构形成和延续的重要原因。

但是,到19世纪后期,特别随着科举制的衰落以至在1905年被废除,乡村社会与国家联结的这一重要纽带也就失去了意义,彻底改变了地方精英成为主流社会领导者的路径及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随着精英作为地方显要人物的私人作用发生了变化,县级政府以下的非正式的政权也发生了变化。精英们对于一个削弱了的朝廷已经不太理睬,对自己所受的儒家教育中所包含的利他主义动机已经感到淡漠,对于自己通过高尚行为而艰苦赢得的精英地位也感到没有什么庆幸的必要。更高的社会地位主要是用来保证精英家族的经济和政治优势,防止走下坡路。在精英自己和社会看来,他们的地位变得更加稳定了,合法性下降了,而剥削性却加重了。富有的领导人首先抛弃了公职高于其他职业的理想观念,因而当地方上的显要人物既可以不向监督他们的政府负责,又摆脱了地方社会环境对他们的束缚时,农村社会的性质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五,有许多学者认为,在二十世纪初清王朝进行了一场乡村改革,曾试图将国家的行政权力下沉到乡镇一级。事实上,清王朝这次以推行镇乡制为目标的改革,虽采取了一些旨在加强国家控制乡村社会的措施,但在本质上还是对县政乡治体制的进一步确认。

光绪34年(1908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凡府、厅、州、县官府所在地为城,其余市镇村庄屯集等地,人口满5万以上者为镇,不满5万者为乡。凡城镇均设议事会及董事会,凡乡均设议事会及乡董。议员由城镇乡选民互选产生,凡具本国国籍,年满25岁,在该城镇乡连续居住3年以上,并年纳正税或地方公益捐2元以上之男子,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议员为名誉职,不支薪水,任期2年,每年改选半数。各级议事会职权为议决本城镇乡兴革事宜及自治规约、自治经费、选举争议、自治职员之惩戒与城镇乡间之诉讼、和解等事务。城镇董事会设总董一人,董事一人至三人,名誉董事四人至十二人,由议事会就本城镇选民中选举,呈请地方长官核准任用,任期均为二年。其职权为执行议事会议决之事项与地方官府委任办理的事务,并负责筹备议事会的选举及召开。乡的行政机构只有乡董一人,亦可设乡佐一名协助乡董,均由议事会就本乡选民中选举,并呈请地方长官核准任用,其任期和职权与城镇董事会相仿。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城镇董事会的各位董事由议事会在本城镇或本乡中的选民中选举产生,均须呈请地方长官核准任用,这说明国家有加强对地方自治权的控制的意图,但从立制的总的精神来看,还是着眼于规范地方自治行为。

而且,我们在衡山县政资料中还没有发现实施这一章程的任何记录。这大概是清朝晚期中央政令已很难达到基层政权的又一说明。二、民国:行政权力下沉到乡镇

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14年,衡山县最高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仍称县公署,县公署机构初袭清制,后改房设科,分管民政、财政、建设、教育、诉讼事宜,知县则改称知事,知事总揽全权。民国15年(1926年)10月,广州国民政府规定,县政府的组织统一采用委员制,县政府由省政府任命若干委员组成县政委员,并在委员中指定委员长,负责全县行政工作,因此时,衡山并不在广州国民政府治辖之内,此制没有实行,但县公署改称县政府,知事改称县长。民国18年(1929年)6月5日,国民政府公布了《县组织法》,是年,衡山县政府设财政、公安、教育3局,林务专员1人;并设承审室,协助县长办理民、刑事诉讼。民国24年,增设税务局。民国25年,衡山县被国民政府定为乡村建设实验县,实验期4年,其目的是改善县政机构,推行地方建设。当年,裁局改科,撤区并乡。县政府设秘书1人,辅佐县长,下设4科,另设督导室,对各乡的工作进行督导。原承审室撤销,衡山地方法院建立,由省高等法院直辖。但县政府仍设军法室,县长兼军法官,专审盗匪、人命、死刑案件,不受法院干预。民国26年初,县政府设秘书、统计、督导3室和第一、二、三、四科。民国29年1月,湖南省实施新县制,衡山县政府设民政、财政、教育、军事、社会5科和警察局等。民国33年夏至次年秋初,县境沦陷,县政府分设河东、河西两个行署。民国36年,县政府设4室7科,官职185人(含雇员12人)。

民国期间,衡山县政在基层方面最显著的变化是国家行政权力不断下沉,最终确立了乡(镇)行政体系。

民国元年至民国21年(1912~1932年)10月,衡山的基层机构沿袭清制。民国21年11月,全县17个字改建为8个区;413个区改为乡,旋又合并为213个乡、9个镇。乡、镇下设闾,每闾25户;闾下为邻,每邻5户。区、乡(镇)、闾长均由民众大会选举产生。同时选举产生区、乡(镇)监察委员会,监察财政收支和乡官工作。不称职的乡官,民众有罢免权。民国22年又将222个乡、镇合并为113个乡(镇)。民国24年1月,衡山县实施《保甲规程》,废乡,县下设区,区下设保,保下设甲,甲下设户,户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如一区有三个保以上者,则设联合办事处,称“联保”,由县指定一保长为联保主任。全县编为113个乡(镇),934个保,9321个甲。同年12月,湖南省政府委员会第14次常委会通过《湖南省各县调整乡镇组织法》,提出调整乡镇区域办法,对各乡镇平均所辖户数不到3356的县,一律扩并乡镇,减少单位。

民国25年7月,衡山县按实验要求,废区,采取县、乡两级自治制。全县设55个乡、2个镇。民国26年5月,全县划为26个乡、2个镇。乡、镇置乡、镇长1人,总务、教育干事各1人,公丁2人。从此,乡、镇成为县的基层政权。民国30年,扩充乡镇公所组织。全县设28个乡(镇),按人口、经济、文化、交通状况及所辖保甲多寡,定甲等乡(镇)14个,乙等乡(镇)10个,丙等乡4个。乡(镇)公所设乡(镇)长1人,副(镇)长l~2人。下设民政、警卫、文化4股。其人员配备为:甲等乡(镇)13人,乙、丙等乡(镇)10人。同时,保办公处也按上述标准分为甲、乙、丙三等,分别设保长、副保长各1名,干事2~4名。民国35年,衡山县将28个乡缩编为14乡、2镇,348保,3417甲。

民国期间国家行政权力下沉的目的又何在呢?也就是说,国家为何最终以乡镇为边界来划分国家行政管理和地方自治呢?

其一,从乡村索取更多的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以满足政治统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民国元年(1912年),湖南制订《田赋新章》,将丁漕改征田赋。省核定衡山县田赋共征粮6.74万两。民国4年(1916年),田赋改征银元,年纳田赋银洋10.11万元。此后,年税额基本未动,但县财政由省控制,为补地方经费不足,省同意县在田赋项下再征若干附加。此例一开,附加层出不穷。民国18年(1929年),衡山县田赋附加高达28.43万元,其中常年附加1.45万元,临时附加26.98万元。民国20年(1931年),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整理地方田赋附加办法》,规定附加连同正供不得超过地价1%;地价未经查报者,附加总额不超过正供为限,但法令如同一纸空文,当年衡山县财政实际收入4.66万元,支出预算37.53万元,亏空部分全由田赋附加弥补。民国28年(1939年),湖南始建县级地方财政。省划定衡山地方财政来源为:田赋、契税、普通营业税、印花税分别按45%、60%、20%、30%比例分成;屠宰税、房捐、警捐全部归县。民国35年,国民政府恢复中央、省、县三级财政体制,田赋收入30%划归中央,20%划归省,50%划归县。民国37年,全县每亩田赋8.7市斗,为民国30年的3.3倍。

从乡村索取如此多的赋税,主要为了支付战争和强化县内行政。1929年,衡山县包括地方自治费、公安费、党务费、财务费等的行政管理费支出银洋18.7058万元,占年财政总支出33.73万元的55.44%,其中公安费达10.42万元,占行政费总开支的55.76%。1935年至1942年,行政管理费总支出190.68万元,占同期财政总支出的48.6%,其中党务费支出4.62万元,占2.42%;行政费支出64.99万元,占34.09%;地方自治费支出27.51万元,占14.42%;公安费支出77.64万元,占40.73%;财务费支出15.92,占8.34%。

第二,封建宗法制度特别是作为宗法制度基础的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国家权威的合法性受到挑战。

1911年的帝制后,在民国期间,虽然并没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平均地权的政治主张,对地主进行土地兼并的内在动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共产党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进行乡村动员时,衡山县建起13个字号农协和203个区农协,会员达20万人,至1927年会员增至30万人,这些组织起来的农民,攻击土豪劣绅,在政治上、经济上打击地主,大量地主及士绅为了自身安全,开始有意识地离开农村离开土地,他们从农村跑到上海、汉口、长沙或县城。这就造成了两种后果,(1)地主和富农势力明显下降。根据1950~1951年调查统计,占衡山县人口总数6?8%的地主,占土地总面积28.71%,加上原来由他们控制的族田、学田,约为50%;而占总人口49.2%的贫农,仅占土地总面积8.2%;占总人口7.21%的雇农,仅占土地总面积0.14%。按人口平均,地主每人6.56亩,富农每人3.97亩,贫农每人0.25亩,雇农每人0.029亩。可见,地主和富农较之清时的土地占有比例有明显下降。(2)一些充当乡村保护人的士绅离开后,另一些恶棍进入乡村政治领域,充当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人。这些士豪劣绅将大量的赋税以摊派强加于农民身上,这不仅恶化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使国家内卷化的问题日趋严重,而且,完全剥去了过去因保护型士绅的存在给封建宗法关系穿上的伪衣。然而,“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随着地主势力的减弱,土绅阶层权威的丧失,建立在宗法基础上的乡村自治体制也就失去了其效力,为加强政权在农村的调控能力,只有将国家权力不断延伸到乡村社会。

第三,民国期间,清代的科举制度和回避制度的废除,地方精英进入政治的路径相应改变,乡绅阶层分享地方政权的条件成熟。1911年以后,地方精英的地位再也不满足过去那种乡绅的地位了。直接参与地方政治,成为地方主流力量成了地方士绅的政治需求。随着地方势力的不断增强,在本省内甚至在本地区内任命地方官吏作为一种制度肯定了下来。民国期间,从1912年至1949年,共有45位知县和县长,平均每0.82年就换一次知县(县长),民国六年(1927年)一年之内共换了5位县行政长官。但衡山籍人士逐渐增加,自民国26年(1937年)后,基本上都是衡山或衡阳人士担任县长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