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朗读技巧和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3:59

演讲朗读技巧和方法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积极采用各种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何指导、训练小学生朗读,谈谈我个人的想法和做法:

一、用普通话语音朗读

朗读和说话不同,它除了要求朗读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读外,还要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1、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

4、注意异读词的读音。

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读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唤。这就是说要想学生学会朗读,首先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的读。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在课堂中对朗读教学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要真正让学生会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必须要把更多的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多读”。可是,时间哪儿挤呢?

著名特级教学李吉林说过:“老师的讲解分析不可能代替学生的主观感受……因此,我主张读得多一些,讲得少一些,练得多一些。”因此,要保证学生的朗读时间。课堂上就要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去掉那些繁琐的分析,努力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

三、结合多种形式、方法,让学生会读

朗读,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见字发声的过程,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一种需要调动声音、情感和众多技巧的艺术性的创造活动,朗读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需要一定的训练,而且需要经常的反复训练。在引导学生朗读时,教师一定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注重范读,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要使学生有感悟,有体验,教师首先要有感悟,有体验;要使学生被感动,教师首先要被感动。只有当教师热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才能以情悟情、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范读最基本的功能是给学生提供读课文的榜样。朗读并不是对文章内容的简单复述,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艺术。比如: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音色的处理等等。实践证明,学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模仿,才能掌握朗读的技巧。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受教师感染的成分最高,所以,我把每堂新授课当作舞台,充满激情地表演,特别是范读时,声情并茂,有时加上自创的动作,以丰富的表情,优美的声音去感染学生,这样自然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致,让他们乐于模仿教师的言行了。

2、运用技巧,揣摩朗读

学生朗读不能为读而读,读正确、读流利并不是朗读的最终目的,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基础上揣摩着读,使朗读指导不再停留在硬性地规定学生朗读声音的高低变化和轻重快慢上,也不再是笼统地要求学生带着什么样的语气去读或读出什么样的感情来,要使学生朗读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消极模仿和朗读技巧的机械运用上,而是使朗读真正成为有感而发,练习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既把对文章的理解和w会到的感情运用朗读表现出来,又要通过感情朗读,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读出真情实感,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读之前为学生朗读做好必要的铺垫。

四、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来看,小学生最富于表演欲望。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借助表演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则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当然表演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富于趣味性、形象性,更易激发学生兴趣。针对学生的表演欲望,何不让学生投入于此呢?因为学生可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朗读表演是真正做到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更好地领悟文章中心。因此,表演读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一种好方法。

演讲朗读技巧和方法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说话;训练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交流信息离不开说话,尤其是青年人,都应具备较强的说话能力,以此作为立身处世的基础。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加强阅读而促进说话水平训练,以读促说,所以我在教学中就采用下列几种方式:

跟读:学生听朗读录音,这样可以注意正音、停顿、感情、表达和朗读技巧等方面,并能通过标准清晰的语言、抑扬顿挫、情感变化等朗读技巧,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也可为以后的独立朗读、说话奠定基础。

齐读:全体学生齐读,这样可以训练胆小者的胆量,并能振奋精神,增强记忆力。

点读:指名学生个别朗读,这种读法可以自由调节音速,根据朗读材料自由表情达意,并充分发挥朗读者的朗读特色,还可以暴露学生的不足之处,以及时指导学生。

分角色读:对课本中有特色的课文如剧本,由学生扮演课文中人物角色进行朗读,这种读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以上各种方法的使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说,我认为语感教学就是使学生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对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

除了以读促说以外,我还运用了课前演讲形式来促进学生敢说、能说、会说,学生中总有部分是学困生、后进生,从未登台作过正式发言,因而就呈现出不敢说、不会说,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台后竟浑身发抖,面红耳赤,憋不出一个字。课堂上也从未主动发过言,并且我发现,许多学生上课不说、不读、不问,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碍:怕读得不好、说得不好,同学看不起,老师指责批评。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的演讲活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首先,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克服惧怕心理,能大胆畅所欲言,并给予激励的话语,特别是后进生,不仅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还肯定他们发言、朗读中的点滴优点及进步。许多学生逐渐消除了心理障碍,原来总是不发言的学生慢慢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采用的方法是根据现成的材料进行复述,即在教学中选择一些典型的课文或段落让学生复述,也可变换角度或人称,如学完《奇妙的人体》后,我要求学生用“人体的自述”方式复述课文内容,以增加训练兴趣。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将故事性强、对话多的课文编成课堂剧,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其他学生听完后进行评议,让学生转述他们表演的某一环节,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主动参与到说的训练中来,如学完《雷雨》《威尼斯》这两篇剧本后,要求学生分组、分角色演剧中人物,一组表演时,其他组仔细听、看,等到这组表演完后其他组同学对他们进行了评议,并转述他们演得最精彩的段落,这样,基本上每一位学生都会积极参与进来,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

其次,要求学生能围绕话题,不偏离中心,表述要完整流利,表情自然恰当。这时和学生实际生活挂钩,采用课前五分钟演讲。每节课开始时,用五分钟安排五个学生说话,每人讲一分钟,命题切合学生实际,让其有话可说,比如,学生刚从小学升到中学,入校后他们处处事事感到新鲜,心里有说不完的话,这时可以让他们说“我是初中生啦”“告别小学后”“来到中学第一天”等话题。这种方法耗时少,见效大,学生积极性较高。这个环节完后进行“自我介绍”,重点说明自己的性格爱好,接着进行“取长补短说他人”,要求学生说出班内其他同学的优点,以补己不足,容许学生可事先拟定说话要点,可持提纲上台,但不能照念讲稿。

最后,就是到说话训练较高阶段,要求学生会说。众所周知,要想说得好,就得讲技巧,因此,这时讲求说话的技巧,如音量、力度的控制,语调、语态(含手势、身势以及面部表情)的运用,并且表达时做到说话得体、语言推敲的方法运用等。这个阶段主要采用即席说话的形式,即事先向学生征集题目,课前以抽签方式确定说话内容,采用“说――议”的教学结构,全班学生按座位先后依次上台,每节课一人,每人说话控制在两到三分钟。台上学生说话时,其余学生边听边做好要点记录,台上学生说话结束,全班学生先互相交换一下看法,然后对该学生的说话进行评议,老师结合学生意见有侧重地进行分析和小结。

总之,说话训练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要,训练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只是我的初探性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步伐,我想会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培养,找到更加简便易行、效果显著并且受学生欢迎的更好方法。

参考文献:

演讲朗读技巧和方法篇3

关键词:普通话教学口语训练方法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或方言,这种“南腔北调”的语言状态,使得人们在语言表达上存在很大的不便,造成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障碍。鉴于这种情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普通话的推广,并把“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前,教师、护士、文秘、公务员等行业都对从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其中,普通话口语表达已经成为其普通话水平最直观的体现之一。

但是,在目前的普通话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口语训练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中的侧重点依然是理论知识的系统化讲授,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性,并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完全忽视了语言教学的目的,忽视了口语训练,使得学生很难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语言能力,导致学生最终丧失了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要想使学生自如地用普通话表达思想、与人交流,口语训练必不可少。普通话口语训练的方法应当多种多样、循序渐进。

一、朗读

在普通高校中,普通话课程一般课时较少,多为每周2节课。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侧重语音流变的讲解以及朗读技巧的教授,对于作品本身,则习惯于播放范读录音或者亲自朗读,很少要求学生朗读,或者干脆把朗读的内容让学生课后自己解决,草草了事。我们认为这是极为不妥的。

朗读,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一项重要内容,分值较高。它是一个从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过程,是用声音塑造形象、传递情感的过程,在朗读过程中可以体现朗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朗读技巧的掌握。

普通话教材中的朗读作品都是精选出来的白话文作品,语言、语法都十分规范,应当鼓励学生课后对照范读带反复朗读并揣摩作品。学生通过对范读的反复聆听和模仿,不仅可以纠正不纯正的发音,学习停顿、断句、轻重音的处理以及轻声、儿化、音变等方面的语音技巧,而且可以学习到与方言对应的词语和句式的表达方式,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很多人学习普通话都是通过对中央电台、电视台播音员的语音模仿来进行的。与标准的普通话相比,朗读者很容易发现自身语言存在的问题,就会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有意识的纠正和改进,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技巧。长久的模仿还会把这些正确的语言信息储存于大脑之中,在需要表达时能够脱口而出。

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朗读与课后朗读相结合。课堂上,采用理论知识讲授、范读、学生朗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教学时间不足,所以可采用分段朗读、非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朗读中。教师可以针对参加朗读的每位学生在声母、韵母、声调、轻重音、音变、语速、节奏等方面的错误引导他们纠正。这样的教学针对性强,收效十分显著,学生进步很快。

朗读还是学生克服畏惧心理的好方式。照本宣科式的朗读,只要认识字,学生便可以完成;如果学生课后根据范读带模仿得当,还会收到很好的朗读效果。由于这种形式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小,所以,很适用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一次得到老师肯定的朗读,往往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普通话的成功感,从而极大地增强自信心。

二、课堂提问

在普通话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朗读时字正腔圆,神态自若;但是,只要他们自己开口说话,回答问题就会暴露一系列的语言问题,甚至结结巴巴、词不达意。这主要是因为朗读作品的语言内容表达的依然是书面语,不需要用大脑去组织语言。而抛开书本的口语表达,需要学生边思考边组织语言,由于学生缺乏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能力,所以才出现窘态。

课堂提问可以初步改善这一点。课堂提问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口语训练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参与语言表达的热情,课堂提问的时机和提问对象完全由教师把握。设计合理的课堂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随机提问,但是,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可以针对全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其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心理状态,点名发言,尤其要注意一些普通话不好、羞于当众表达、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温和的态度和对学生点滴进步的表扬,都会让学生都感受到回答问题的愉悦,这样能够激发其参与课堂提问的热情,培养其对于普通话的兴趣,最终促成其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三、说话

走上讲台当众说话,可能是很多人没有体验过的人生经历。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表达自我,需要的不仅是战胜内心恐惧的勇气,还有熟练的语言技巧。

说话练习,教师既可以采用命题的形式进行,即给出一系列的题目,让学生选择最有话可说的题目,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内容不受限制,学生可以讲一段见闻、谈一谈理想,甚至讲一个小故事。这样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可选余地非常大。

学生可以事先写成书面发言稿,在熟悉文稿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脱稿发言。这种说话练习,较之于演讲,要求较低。只要可以围绕某一主题讲得出来,只要尽可能地使用普通话,教师就要给予积极的肯定。由于当众说话,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造成情绪的紧张,会使得说话者可能暴露出比平时更多的语音错误,教师要在其发言之后,及时指出,给予纠正;由于是一对一的指导,收效显著。这种训练形式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语言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学生在这一训练中的表现可能千差万别,教师在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大力表扬的同时,对那些口头表达能力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同学,更要及时鼓励,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这种说、写相互促进的口语训练形式,给了每一位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同班同学积极的表现,也激起了别的同学参与其中的勇气。语言表达就是这样,越是不敢开口,就越是开不了口;只要敢于当众讲出第一句话,就可以进行更多的表达。学生从自己和别人的说话练习中汲取直接和间接经验,增加了说普通话的自信心,唤起了当众表达的勇气。班级积极热烈的普通话学习氛围,往往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燃起其表达自我的愿望。

经过这一阶段的练习,绝大多数学生克服了当众进行口语表达的胆怯的心理,为下一步演讲打下了基础。

四、演讲

西方社会曾有这样的一种说法: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可怕,那就是原子弹和演讲。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演说家,他们第一次登台演讲都是失败的,“英国首相狄斯瑞黎称自己第一次在国会上演讲是‘失败的、可笑的、十分糟糕的’;爱尔兰政治家潘乃尔第一次上台时,紧张得握紧拳头,直到指甲扎进肉里,掌心也出了血;英国大政治家的约翰伯莱特,第一次演说之前,紧张得不得了,他恳求同伴在他心慌说不出话时,赶快鼓掌,为他解围。甚至连全世界著名的演说家、政治家林肯,在最初几次演讲时,也总会有一阵畏惧袭上心头……”[1]

演讲的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难以消除对听众的恐惧心理。我们的演讲训练,是在上述口语训练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口语训练的较高形式,这就要求演讲者具备一定的普通话基础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的演讲,教师可以事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状况设计好演讲题目,并给出演讲的时间要求和评分细则,然后给学生课后充分的准备时间,为演讲成功创造条件。这种演讲训练时,学生们既是听众,又是演讲者,还是评委,身兼数职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从别人的演讲和点评中得到启发和提高,可以说从不同的角度对演讲有了深入的了解。实践证明,这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五、辩论

辩论可以说是演讲基础上的又一深入的表达。

辩论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辩论之前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准备和材料搜集,以及小组辩论预演。辩手由各辩论小组自行推选,辩手要求反应机敏、语言表达清晰、心理素质稳定、思维逻辑性强。小组其余成员可以材料搜集并对之整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给予适当的指导。

这种自主、合作的口语训练方式,通过高密度的发言得以实现。辩论,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刺激了他们语言表达的欲望。辩论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的应变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辩论风度,使其口语表达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燕杰.我的第一次演讲[C].语文,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演讲朗读技巧和方法篇4

关键词:高职学生;说话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5-0260-02

吕叔湘先生在《关于语文教学问题》一文中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摹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任何技能的掌握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的摹仿,二是反复的实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能力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语文的说话能力,而且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口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对高职学生的语文说话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

1朗读

朗读是一门艺术,涉及到把握语音、语调、节奏、语气的多种能力和技巧,

正确地朗读不同的文体,不同感彩的文体,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而且经常朗读,可提高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要求学生认真朗读,尤其是诗歌和散文的教学。每上一课,我先给学生范读,或听朗读磁带,或让朗读水平好的学生领读,至于朗读水平差的学生也给他们提供机会,跟读、自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并对他们的朗读加以评点,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复述

要求学生把自己感知的语言信息经过理解、加工和储存,根据表达的要求,将记忆的内容转换为口语表述出来。笔者在讲授小说和剧本时就大量地采用这种方法,如在讲授鲁迅的小说《风波》时,我就采用复述的方式,要求学生按时间的顺序,生动而形象地描述辫子风波的产生、发展、高潮和尾声。实践证明,复述可以培养学生连贯而系统的说话能力。

3讨论

通过讨论获取知识,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可放手由学生讨论,通过思索去自己寻求答案。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多种多样的讨论方式,如小组、大组,乃至全班。我在讲授课文《宝玉挨打》时,预先拟定了三个讨论的题材:1.分析主人公的性格和情节的发展关系。2.归纳《宝玉挨打》主题乃至《红楼梦》的主题。3.认识作者曹雪芹的艺术才华。针对这三个问题,我提出相应的要求,然后根据所拟题目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讨论形式,由学生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学讨论,理解课文,寻求答案,再就讨论的问题,由教师指名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最后教师归纳和指点,这种授课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口语练习的兴趣。

4演讲

高职院校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院校,高职的大学语文与之相应的任务即是能说会写。“能说”的演讲训练最能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演讲教学在培养实用型人才方面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演讲是一门综合艺术,一次成功的演讲,是技巧密集型的语言艺术,形体角色艺术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高职学生的演讲如何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我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步训练。

4.1壮胆性演讲

第一步进行壮胆性演讲训练。如三分钟自我介绍,谈谈我的家乡等。结合这一训练告诉学生什么是演讲?演讲稿怎么写?演讲的具体要求有哪些?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初步的演讲知识和特点。

4.2有准备演讲

第二步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思维训练,即有准备演讲训练。教师可在新课结束后,结合课文命题,也可离开课文命题,但命题应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前途或当前人们关注的问题。如《六十分真的万岁吗?》、《我为北京奥运添光彩》。这样也可促进同学们广泛地阅读收集材料以构思演讲稿,明确写好演讲稿是有准备演讲成功的一个关键。当然,有准备演讲关键仍在临场演讲时的思维训练。尽管学生写了演讲稿,但不是原封不动地背诵讲稿。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演讲事例的选择和应用,命题演讲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同时讲解语言训练中的气息训练,字音训练,技巧训练,注意重音、节奏和停顿。

4.3即兴演讲

第三步进行即兴演讲的训练。如在教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后,让同学们围绕学习内容即兴演讲,这样就能使演讲者有言可发,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在即兴演讲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立论上力避一般化,独辟蹊径,道前人未所道,这就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即兴演讲还将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大胆表述自己思想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却是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

4.4辩论性演讲

第四步进行辩论性演讲训练。由于平时对演讲训练的分步教学,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受到了实际锻炼,演讲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因此教师可安排四人为一组,把全班分成若干组,将水平接近的两组构成对手,现场出题,抽签确定正、反方,一个学期每组学生至少轮一次。在辩论性演讲中,教师着重指导学生以下两点:

(1)辩论中会听不会说的必败,会说不会听的必定乱辩,只有听说俱佳者才有希望取胜。

(2)由于一场辩论中要交锋多次,辩手应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心理素质。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综合语文能力的人才,在诸多的语文能力中,培养说话能力的意义既是基础性的,也是综合性的,因此我们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演讲朗读技巧和方法篇5

一、在英语朗读中引导学生注重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区别

众所周知,汉语的学习也需要朗读这种技术的形式,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础。即使汉字认识的不多,可是小学生从小耳濡目染,对汉语的发音、语法、语调等内容已经达到了相对熟练的程度,这也说明语言的学习得益于丰富的语言环境的刺激。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会明显体会到英语和汉语在发音方式,音调处理方面都会有一些不同。要引导学生去注意这些差别,从而在明确区别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英语的基本特点。

例如,在英语的朗读中特别强调对节奏的把握。节奏指语句中各音节的轻重、长短和快慢之间的关系,包括重音和连续。英语讲究轻重音节的搭配。例如,“i’msorry,i’mlate”,而汉语则讲究各种字调的搭配。英语多音节词或语句,总是以重音为骨干,以轻音为陪衬,而重音与轻音又是交替出现的。很多时候在一句话中,会有好几个需要读重音的地方,从技巧上来说,就需要在各个中心之间,保持大概相等的时间间隔。这样的节奏调整,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每一个重音的特点,才会让听者注意到这些重音。重音节和轻音节在一个句子中交替出现,要通过时间上的调整,将不同的音节特点表达出来。

二、丰富英语朗读的形式,给学生带去更多乐趣

朗读经常被看作很无聊的学习过程,语文学习如此,英语学习更是如此。为了减轻这种主观偏差的影响,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针对学生好动、争强好胜、爱表演等特点,根据朗读材料的特点,积极运用情景、游戏、多媒体、奖励等手段。尽力让小学生保持对英语朗读的持续注意,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乐于朗读。在教学对话时可采用分角色朗读、表演读(如不同年龄的人物用不同的声音来读,不同人物的性格用不同的语速来读)、感情读(用不同的感情来朗读,悲伤的,兴奋的,快乐的,愤怒的,等等),比赛读(男女赛读、挑战读等)、接龙读等。在完成了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更是可以组织一些集中的朗读比赛活动,模仿英文电影,学唱英文歌,表演课本剧等很多的形式都可以充分的促进学生的参与,给他们带去更多的快乐,从而让学生改变对英语朗读和英语学习的偏差认识。

三、小学英语教师要重点训练小学生的朗读技巧

演讲朗读技巧和方法篇6

兴趣。

关键词:朗读;情感;评价;激励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对于加深课文理解的重要性。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机勃勃和灵性跳动。

一、由感而发,让学生想读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朗读训练,只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文本形成“心理相融”,他们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

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课堂上高水平的范读能够让孩子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学习《春笋》这一课时,就可以用表演读的方式进行范读。“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孩子们跟着我一起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哈欠。“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土里冒出来。”大家的双手不由自主地向上举。这样声情并茂的范读方式吸引了孩子们,他们觉得读书原来也可以这样有趣。于是,朗朗书声加上稚嫩的表演成了课堂上一道别样的风景。

小学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显特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中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感受生活,体验情感。

二、教给技巧,让学生会读

朗读课文,主要是通过停顿、轻重、快慢、虚实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表现出来。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注意克服毫无感情地唱读,要恰当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随着角色的转换而配合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

语调有四种形式,分别表示不同的感彩和不同的语气。在朗读兴奋、惊喜、鼓动、反问、呼唤时,话语应向上扬。如:“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难道我们班就甘心落后吗?”“王老师!王老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训练,才能让学生比较正确地把握住语文教材中朗读时的语调。

停顿也是朗读必须掌握的一个技巧,运用得好,能使句子曲折微妙,十分传神,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朗读中经常需要停顿:开口之前,说出题目之后,提出问题之后。读到悲伤、精彩之处需要停顿。语义停顿,完全是为了语义表达的需要,为了提示语句内部的逻辑关系,为了强调某一词语的特殊含义。其中的语义停顿,可不受标点符号的限制。

朗读技巧还包括要教学生读好重音、轻声、儿化等,这些方法光靠讲是不行的,教师要做必要的示范指导,一般来说,当学生练了几次都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

师可以范读,如:听一听,想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你们认为哪种最准确?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在教师的范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三、巧用评价,让学生乐读

让学生更好地读出课文的情感,除了方法的指导,教师还应该巧用充满人文性、激励性的评价语,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读书氛围,体验到读书的快乐。恰当地评价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1.学生互动评读,提升感情朗读的能力

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往往更具有吸引力,因为来自同伴的称赞和认可,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归属感等。学生相互评价的方式很多,可以同桌互评、小组互评,也可以全班互评。在初读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评读,如:“你觉得他哪个词读得特别准?”“你觉得他哪句话读得特流利?”“你想给他提点什么建议,让他读得更好?”组织学生从欣赏的角度去评价同学的朗读,以善意的提醒去帮助同学提高朗读水平。

2.教师智慧评价,促进感情朗读的持续发展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重情感投入,即用简短恰当的语言热情地给予褒奖。如:“我们班又多了一颗朗读明星。”“你有一双慧眼,真是火眼金睛,把藏在文字背后的东西读出来了。”……这些富有鼓励性的话语,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更使学生树立了读好书的信心,使情感朗读得到发展。

朗读是一门艺术,而使学生想读、会读、乐读,更是一门精深的学问,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教学智慧,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颂.朗读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01.

演讲朗读技巧和方法篇7

1朗读的方式

英语朗读可分为课堂朗读和课后朗读,而课堂朗读又分为三类:示范性朗读、练习性朗读和检查性朗读。示范性朗读自然是教师示范或录音示范,学生听、并要求学生认真模仿,且放在于启发引导,既能帮助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对语音手段作示范。练习性朗读可以是学生单独进行,以巩固、熟练和流畅为练习目的,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读,教师听后给予帮助,或是学生跟着老师读。检查性朗读是学生读、教师听,可在课堂上进行,也可在课后进行。这样学生可以听到自己的朗读,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找几名朗读好的同学的录音放给全班同学。同学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形成浓厚的朗读英语的气氛。

2朗读的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朗读有以下几种作用:

2.1练习发音。朗读是一种全面的读音练习,在英语教学中,尤其从七年级开始就应鼓励学生放生朗读课文,要求正确发出每一个音,注意音在连句中的变化,做到连读,要求按照意群正确划分意鲜,安排停顿,同时要求运用适当的重音、语调,注意节奏等等。

2.2提高口语。好的口语要求发音正确,用词熟练,说话流畅。朗读练习有助于达到这一要求。

2.3加深理解。好的朗读使原文的思想、感情、态度、风格等全部内容在有声语言中再现,使字变活,能促进学生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朗读能带来如下好处

(1)朗读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朗读可以扩大英语知识面;

(3)朗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4)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5)朗读可以让学生积累知识;

(6)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素质;

(7)朗读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8)朗读可以促进英语教学。

总之,笔者探讨尝试的“朗读”在英语中的特色教学形式,对提高学生学习情趣和学习成绩,有着明显的作用,对提高英语教学有着特殊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把在英语中的朗读活动坚持下去。

物理课堂教学创设技巧初探欧晓慧

(甘肃省兰州二十五中730000)课堂教学技巧,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下面试举几例说明之。

1创设导入技巧

一般用于授课开始。方法以教师提问、实验观察或习题解答为主,内容多有基本概念复习,定理定律应用,公式运用解题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新课。如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教师可先做一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浸没水中;将一铁块浸没水中;将一石腊浸没水和酒精混合液中,并提出物体沉浮条件是什么。三种技巧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课题思考。

2创设递进技巧

用于讲授过程。目的是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使学生掌握概念,学习探求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此技巧的创设要注意层次清楚,要符合解疑推理的逻辑性。

如在“透镜”一节中,第一次创设技巧: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凹)透镜方向怎样?经实验得出答案后,再创设第二次技巧:不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射入(凸、凹)透镜后又会怎样?又经实验得出答案。创设技巧:非平行光线射入(凸、凹)透镜后又怎样?再次实验证明。最后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就较为明确。

3创设随机技巧

这是用于讲授过程,为扩大学生思路,使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方法。

但要注意,随机创设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如“压强”教学,可就液体压强p=ρgh,固体压强p=F/s的物理含义的挖掘,在习题练习上创设技巧:一定质量的水装入不同容器,容器底部压强;人站立、行走对地面压强;手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通过对这些技巧问题的辨析,强化对压强这一物理概念本质的理解和掌握。

4创设求异技巧

学生对物理问题往往只从某一角度理解,若变换角度,理解物理概念就显得困难。为此,就需从不同角度创设对同一物理问题的技巧。如在讲究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液体且静止流动时液面总保持平衡的问题后,可提出设问:不同液体液面相平吗?学习漂浮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后,设问:一条船从海里开到河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物理概念作全面分析的思考。

5创设强化技巧

目的是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的理解。例如:在讲完物体的重力和压力的联系和区别后。可创设如下技巧加以巩固。就重力大小和方向,对支持面压力大小和方向讨论回答。这对理解压力的产生及大小和重力有关或无关很有效果。

课堂创设技巧应注意:

5.1教师要依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学生接受水平以及教材前后的关联而选用创设技巧方式。

5.2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创设技巧,而且必须巧妙解决创设技巧所涉及的物理问题。

演讲朗读技巧和方法篇8

关键词:目标;技巧;兴趣

阅读教学是披文得意的过程,也是缘意学文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阅读教学,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专家崔峦告诉我们:总的来说,要简简单单学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里所谓的“简单”就是指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一、有的放矢,让教学目标简明

大纲对不同年段学生的阅读目标有明确的要求。中高年级重在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学习略读,粗知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能体会词句的含义、感彩和表达效果;揣摩文章叙述的顺序,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能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等。而这些目标又分散在每一册的每篇文章中,所以,把准每篇文章的目标,并在阅读教学中逐一落实,就能_到阅读教学的总目标了。因此课堂教学中把准阅读目标是阅读总目标得以达成的最基本保证。

勿庸质疑,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典范之作,值得借鉴的地方很多,所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制定不同的目标。教师教学前,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把准教学目标,明白教学行为的目的,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措施的实施,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才有了明确的方向。

(一)解读文本,立意高远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效果。通常说,文本解读有三个阶段,一是对文章中文字内容的解读、理解,也就是读懂文意;二是对文章表达方法、语言魅力的解读;第三是对文章立意深远、所含哲理等的解读,这是文章的灵魂所在。

怎样才能准确解读文本呢?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王之涣亦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圣言,由此足见:处高才具一览无余,尽收眼底的胸怀。对课本的解读犹如登高是也。

教师要对教材有比较准确的把握,离不开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及从多方面对信息的收集。全国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教学纳兰性德的词《长相思》之前,据说首先通读了纳兰性德的两本书,了解了作者的生平遭遇,剖析了其心路历程。有了这样丰厚的积累之后,对《长相思》的解读就站得高,立得远了。所以当我们在欣赏王崧舟老师的《长相思》教学时,听着王老师领着学生对《长相思》的句句吟读,似乎看到了作者当年于跋涉劳顿中仰首而吟的情景,那个风尘仆仆,忧国思家的纳兰性德犹如站立于我们眼前。由此可见,对文章作者生平、心路历程及其写作背景的了解,是把准文章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事成,志当立高远;读文,亦当丰存意韵远。

(二)以学定教,顺势而导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终归是为教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情怎样,才是确定教法的依据之一。毕竟学习的真正主人是学生而非老师。“以学定教,顺势而导”是作为现代的语文教师应有的教学观念。

怎样才能做到“以学定教,顺势而导”呢?我以为,“学”应当是“教”的前提,因此,教师首先得清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存在的问题等,才能对症下药,做到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才教。对于新的文章、知识,教之前需要学生先自读自悟,自己先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顺序,说出对课文的初步感受,并在字、词、句和内容方面提出问题。这时的学生应在“读”与“说”上下点功夫,读要读得通,读得流畅,读得能知大意;说要能说出读之所得,读中所想。在学生这样的自读自悟之后,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他们继续学下去。如果说学生“学”时,是以“读、画、批、写”的方式为主,那么老师的“导”时则应以学生的“情”和“疑”为突破口,让学生直奔课文的重点段落,引领学生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读读议议应是其主要方式了。教师的点评、引领是解开学生自读自悟中迷雾的钥匙,不过,即使是导,也重在方法上的指点,而非一味的灌输式,被动的接受式。若导得太多,还会喧宾夺主。这应是阅读教学中的大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殊途同归既可以达到目的,又可以各展神采,但行进路程根据学情而定至少可少走弯路。

二、求真求实,让阅读过程成功

(一)分层设置目标,教给朗读技巧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可大体上分为三个目标层次:一是准确流畅。即要求学生朗读时语音准确、表达流畅,这是朗读训练的初级目标。二是技巧恰当。即要求学生在重音、停顿、连读、语调、节奏等朗读技巧的处理上比较恰当,运用较为熟练,这是朗读训练的中级目标。三是语感敏锐、技巧熟练。所谓的语感敏锐、准确,是指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朗读技巧,感情丰富地进行朗读,这是朗读训练的高级目标。每次进行朗读时,应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朗读训练点,使每次训练目标有所侧重。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可主要通过范读、领读、个别朗读、齐读、默读、速读与跳读等朗读的训练方式,这样,学生一旦掌握朗读技巧后,便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

(二)创设阅读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创设朗读情境,广泛地开展朗读活动,这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如:①每节语文课开始,让孩子们诵读《古诗70首》或经典美文,从而养成阅读习惯;②分组竞赛比高低,增强竞争意识;③表演朗读。学生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朗读,表演朗读需要学生运用更多的技巧、投入更多的情感,进行大胆的演示性朗读尝试。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进一步提高其朗读技巧的运用;④演讲故事练口才,培养口头表达能力;⑤品读:即边赏析边朗读,在朗读中品味、在品味中朗读。这个过程是强化语感的过程,也是在语感的培养过程中形成朗读技能的过程。赏析是一种深入的体会和品味,它是对语言深入的知觉、感悟,是对朗读文本的情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语感得到了深化,而在语感的深化中进行品读训练,能进一步引导朗读技巧的运用,促进朗读技能的提升;⑥美读:即学生感情充沛、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悉心体悟,表现出朗读中的音乐美。

琅琅书声,朗朗乾坤。只要教学者牢牢地把握“读”的环节,就能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经过多层面的朗读训练,孩子们上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且主动要求扩大阅读,令人欣喜之至。《桂林山水》“静、清、绿”的水,“奇、秀、险”的山,让去过的人永远珍藏在记忆的最深处;让没去过的人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自绘美景,思绪任驰骋。山美,水美,文美,情美,山水情怀,读于口,怡于心。《鸟的天堂》中树、鸟、人之和谐统一:树是鸟的天堂,鸟是天堂之神仙,大自然是天堂之缔造者;一声鸟叫,划破长空,手起掌落,群鸟纷飞的情景,又不知在学生的心中荡起多少涟漪!铭之于心,动之于口,自在其中。《第一场雪》那粉妆玉砌的世界,毛茸茸、亮晶晶的银l儿,蓬松松的雪球儿,五光十色的彩虹般的神奇美丽,不都在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中了吗?学生们热情洋溢的笑容,他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这不都是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已深深地渗透于学生们的心灵深处的体现吗?

三、展示激励,让阅读兴趣延续

(一)演读展示,体验阅读情趣

语文学舞台,让语文课堂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是每一个教者的愿景。自得、自悟,主动参与,拼拼、画画、做做、演演,其中乐趣,自有参与者去体验。课本是剧本,学生是演员,教师和学生同编共导,同演共赏,使语文学习成了有声有色的舞台表演。至今还记忆犹新的是《游子吟》的教学,在学生的朗读中,母爱的伟大,游子的体贴、感动,已深深地感染着学生们。灯下的穿针引线,儿行前,母亲的抚摸、叮咛,演得那么惟妙惟肖;学做小诗人时,学生们谱出的一首首稚嫩但却饱含真情的母爱颂歌,赢来了热烈的掌声,带来了浓浓的亲情,让大家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母爱的春风里。《小抄写员》中,父亲发现儿子帮他工作后那感人肺腑的一幕,学生们感动于心,生之于情,演之于行。那一刻,课室里的每个孩子是那样专注与感动。这是心灵净化、震颤的一瞬,更是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的美妙无比。

(二)多元评价,激发延续热情

对学生朗读情况进行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朗读技能的提高。朗读评价包括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小组对个人朗读效果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评价。评价时应当对学生个人的自主朗读训练能力进行评议,指出其长短,特别是要指出其努力的方向。朗读评价的核心应当体现通过参与朗读训练,朗读者是否提升了朗读能力。所以这种评价应是对学生进行朗读技能生成的动态性评价。

作为起始阶段的小学语文,有它基础性和实践性的显著特点。把准目标,细读文本,把握学情,是让阅读教学有效的根本;交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多给学生践行的机会,是阅读教学有效的保证。当语文课堂学习成为学生阅读探究阅读实践的阵地时,他们学到的知识就印象深刻,得到的体验就终生难忘,阅读教学自然有效高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将永远是语文教师孜孜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演讲朗读技巧和方法篇9

然而,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口语表达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普通话语音不够标准,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甲等级

过关率很低;口语表达的方式单一、不生动,感染力不强;缺乏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等。为了让学生能胜任今后的幼教事业,加强其口语训练,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就成为了职业院校语文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1、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

1.1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敢说话、说好话

和谐的氛围是学生进行自主表达的前提。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是文化底子薄弱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普遍缺少较强的表达欲望和能力,有些学生还很自卑,缺少大声“说话”的胆量和勇气,教师只有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如课前利用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上台说话,形式不限,可以是演讲,也可以是朗诵、讲故事等等,首先让学生得到锻炼胆量及口语表达的机会,教师则要积极地进行指导和点评,当学生表达受阻时,老师应及时报以鼓励的目光或给予一句鼓励的话语,帮助学生扫除表达障碍,从容自信地进行表达。当学生表达出色时,又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口语表达的信心。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克服害羞、胆怯的心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多为女生,心理较为敏感,比较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如部分学生在进行故事讲述和表演时,就因为担心被同学笑话“幼稚”“装嫩”或“做作”,而不敢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教师要及时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加强角色体验的重要性,只有全面准确地体会角色的情绪,灵活运用声音,如音色、音高、语气、语调等来表现角色的年龄、性别、个性及其当时的情绪状态、行为特征等,才能让口语表达具体、生动、形象。

1.2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学素养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它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知识水平、情感体验、风度仪表等综合素质的体现,语言的准确度、流畅度取决于思想的修养、知识的积累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中职学生人文素养较低,表现为不懂得社交礼仪、不懂得合作与沟通,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幼儿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热情。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需要具有爱心的专业,要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加强社交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把握人际交往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培养其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及与幼儿进行良好沟通等综合职业素养。

语言技能的提高还离不开语言输入和知识的积累,而阅读是学生知识输入的主要途径。学生如果缺少足够的幼儿文学阅读积累和必要的文学审美鉴赏能力的铺垫,势必降低儿歌表演、诗歌朗诵、故事讲述、戏剧表演等再现作品的审美品质,也必将影响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传递。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名家名作,尤其是古今中外经典的幼儿文学作品,如在冰心的《繁星》、《春水》中用心品味“爱与美”,在泰戈尔《新月集》那灵动清新的语言中感受儿童世界的纯洁美好、绚丽多彩。?学生通过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语言、写法等,增加了知识积累、加深了情感体验,丰富了审美感受,促进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准确性、生动性、优美性。

2、加强技巧训练,注重训练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2.1开展充分的语言实践教学活动,加强语言表现力的技巧训练

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长期的训练,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如定期举办幼儿故事比赛、朗诵会、戏剧表演、语言活动设计课、儿歌赏析课等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技巧训练,如在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将朗读技巧迁移到具体的幼教活动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声音的高、低、缓、急在表情达意中的不同表达效果,做到语言流畅、字正腔圆、感情充沛、有声有色的朗读。在讲故事时学会运用音量调节、语气、音色、重音、节奏变化等技巧增强表达效果,做到表达清晰、流畅,语言生动易懂,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紧凑、富于感染力。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语言的表达不仅指口语的表达艺术,还包括形体语言的表达艺术,既要做到口齿清楚、语言流畅、音量适中、教学用语规范、有一定的启发性和生动性,又要做到形体自然大方、目光亲切、表情手势自然并有激情和热忱。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达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富有表现力的朗读、讲述、表演等能力。

2.2将学生的口语训练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及幼儿园教师应聘内容结合起来,注重训练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目前,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已在很多省份实行,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其中的面试环节,涉及到试讲(演示)、答辩环节,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应积极收集资料,让学生以一些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为题材进行试教或组织语言活动,提高其组织活动的能力与教学能力。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话题如“谈谈你的一次失败经历”“你怎样与幼儿沟通?”等进行练习并设置场景进行幼儿园教师应聘面试的模拟训练。正如代尔.卡耐基所言:“天底下只有一个办法可以影响人,就是提到他们的需要,并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获得。”这些训练由于紧贴学生的需要,实用性较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进步也很明显。

3、把课堂模拟训练和幼儿园实习、见习相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为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课堂

演讲朗读技巧和方法篇10

关键词:高职生口才训练训练方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才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我从近几年执教的高职语文必修课《演讲与口才》及选修课《实用口才训练》中,均可见“说”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弱项。但是“说”又是一名合格的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高职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说”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人思维敏捷的程度,而且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交流能力,同时还可以展示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为了提高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以下训练策略与方法。

一、开设专门的口才训练课

近几个学期我担任《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程的任课老师。学校将口才训练这门课程专门列入公共必修课系列,可见对高职学生口才训练的重视。作为《演讲与口才》的授课老师,我并不是力求把知识表达得最清楚,而是教会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技巧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设计训练活动,着重提高学生实际的口头表达能力,建立当众表达和人际交往的自信,促进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提高。

根据以上口才训练主导理念,学生口才实际情况及素质拓展营课程的特殊要求,我设计了较为简洁的渐进式模块训练方案。我把整个训练过程分为六个模块,六个模块按照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来安排,每个模块有重点训练的技能和训练模式、训练手段及相应的知识点传授。

1.练普通话和练听力。

普遍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是全中国通行的口头语言。学练普通话,要掌握基本的现代汉语语音知识,克服方言,掌握正确的发音、发声技巧,经过学习,能够将普通话讲得较为准确、流利。教师可以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字、词,优美的文章,让学生读,还可以安排一些绕口令。练说先练听力,我们可以利用听来培养语感,解决了语感问题,对学习语言会有很大帮助。善言者一定善听,只说不听,再好的口才也只能用来自言自语。善听就是能听懂别人谈话的内容,听明观点、层次,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2.练态势。

态势训练重在训练学生落落大方的说话仪态,增加人际交往的自信和自身的人际交往魅力。我们通过观摩、模拟训练、自我态势设计训练等手段来进行此模块的训练。通过训练实践,我们发现学生进步很快,往往一次态势训练下来学生在当众说话或演讲中的仪态表现就能让人耳目一新。由此我想到:学生并不缺乏提升自我口才的基础条件和能力,而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忽视了这方面的培养,使他们不能正确地评价自我的口才交往能力,也缺少必要的指导提高自我的口才综合素养。

3.练心理。

口才交际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胆怯的心理障碍,在进行口才训练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极其重要的环节。要让学生明白害怕当众说话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正常心理反应,产生自卑的主要原因是不习惯,大多数人刚开始都是这样的,包括一些职业演讲家。要让学生正视自己的心理障碍,并告诉他们克服恐惧紧张的最好方法是锻炼,越怕当众说话越要锻炼当众说话的能力,只有在反复的锻炼中,才能克服紧张情绪,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的训练最终目的是加强学生的能力,教师的指导与鼓励很重要,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与表达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先训练学生当众站立,坦然地接受众人的目光,能完成这第一步就是胜利。在练习说话时可先做充分的准备,无话可说肯定紧张,要教给学生一些克服恐惧紧张的技巧,如进行心理暗示,认为我是最棒、最高明的,台下的听众非常欢迎我,他们是有求于我的,要专心于自己的讲话内容上,尽量避免受一些反面刺激的影响。

4.练思维。

口才是思维的花朵,任何精彩的演讲都不是空洞的说教,它必须蕴涵着说话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因此口才与思维训练是密不可分的。口才思维训练要求学生运用联想思维、纵深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各种思维方法,针对某一社会现象或身边发生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个训练,学生能增加思考的深度广度,提升口才能力内在涵养,促进理性思辨能力的养成。

5.练演讲和论辩。

无论是专题演讲还是即兴演讲,都要面对听众发表自己的意见。演讲要以讲为主,辅之以一定的演。要求克服朗诵腔、读稿件的弊端。演讲内容要求观点鲜明、材料典型、结构清楚,注意做到与听众在思想与情感方面相互认同,注意演讲者的声音、语言、形象、表演、时空构成上的综合展现。

论辩是口语表达的最高形式。论辩双方就同一话题针锋相对地同时立论和驳论,从而明辨是非、曲直、利弊。要求双方运用准确的语言、严密的逻辑阐明事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进行有关社会、人生、道德、理想等方面的辩论,可以利用课堂时间,也可以安排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以比赛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6.练交谈和求职面试技巧训练。

交谈是口语表达中最富色彩的方式,交谈双方互为传播的主客体,互为沟通。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实际需要,有计划地进行介绍、应答和反诘、劝慰和调解、答辩和反驳、倾听和交谈、应聘和面试等练习。交谈要主题鲜明、条理清楚,谈话简明扼要,把握对方心理,气氛要融洽,要从容不迫、不卑不亢。

职校学生都将面临求职面试,面试场上的语言表达标志着面试者的成熟程度与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和前途,所以,在口才课上,训练求职面试技巧是重要而且必要的。在面试这种特定的交际场合上,除了要达到一般的口才表达的要求外,还有必要注意一些技巧。如为增添语言的魅力,应注意修辞美妙,忌用口头禅,更不能有不文明的语言;要注意语言、语调、语气的正确运用,打招呼问候时宜用上语调,加重语气并带拖音,以引起对方的注意;自我介绍时最好多用平缓的陈述语气,不宜使用感叹语气或祈使句,音量的大小要根据面试现场情况而定,以每个主试人都能听清为原则;说话时除了表达清晰之外,适当的时候可以幽默的语言,给谈话增加轻松愉快的气氛,也可展示自己的优良气质和从容风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面试效果。

二、把口才训练贯穿到语文教学活动中

《演讲与口才》这样的口才训练课当然是学生口才表达能力训练的主要阵地,在其他语文教学中也应该把口才训练贯穿始终。

1.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

我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向前辈教师学习运用的“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就是提高口才表达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每节课课前,安排一名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到讲台前面对全班同学进行口才训练。这项训练的内容可以由浅入深,可以由最初的自我介绍、讲述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来畅谈自己感兴趣的事,对社会生活中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方式可以由易到难,可以由简单的介绍到自由式演讲,再到命题演讲、即兴演讲、辩论赛。这样长期坚持训练,学生逐渐练就了敢说话、想说话、会说话的能力,锻炼了临场应对的心理素质,培养了迅速组织语言并得体表达的能力。

2.加强学生“读”的口才训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提高表达能力。激情洋溢、声情并茂地朗读、诵读、说读、演读,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理解课文,又可以让学生学会用声情准确地表情达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训练的对象可以是整篇课文,也可以是重点段落,还可以是精彩语句。朗读训练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分角色朗读,又可以是吟咏诵读,还可以是理解性的说读、表演性的演读,等等。如学习《荷塘月色》一文就可以让学生全文朗读,也可以让学生品读重点语句;学习《芙蕖》一文可以让学生朗读重点段落;学习《氓》一诗可以让学生说读,也可以让学生诵读;学习《雷雨》一文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读,等等。但在课堂教学中需注意对学生朗读方法的引导与示范,使学生的朗读训练有方。实践证明,朗读教学行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才水平。

3.通过复述、独立讲述培养表达能力。

复述方式多种多样,可详细复述,也可概括复述;可复述段落,复述片断,也可复述全文,还可创造性复述。如学习《项链》一文可让学生分阶段复述借项链以前的梦想、借项链的过程、还项链的经历。为了既达到理想的复述效果,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实施时要注意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做好示范,让学生有目的、有章法地复述,然后同桌间相互交流、指正,最后推举出几名优秀学生班内交流。

独立讲述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扩充课文材料、谈感受谈认识等方式展开。记人为主的文章往往涉及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让学生自己分析人物形象,既可提高学生认识人物、社会的能力,又可训练学生有依据地阐明观点的表达能力。如学习《孔雀东南飞》一文,在引导学生掌握了小说的学习目标(人物形象塑造、环境描写),并和他们一起讨论了人物形象与环境分析的方法后,我鼓励他们运用学习的方法分析本文的其中的一个人物形象或环境描写,然后自告奋勇地登台分析,若有遗漏,下面的同学可上讲台补充。在不断的锻炼中培养学生口才训练的兴趣,提高口才表达能力。

三、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口才表达能力,学会打口头作文的腹稿

不会打腹稿的学生,就不会有好的口头表达。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在初中开始就对写作和表达存在着厌烦心理,作文成了负担,长期以来形成谈文生畏的不良心态。教师帮助学生打开说话的源头,做到胸有成竹,学生自然就感到从容。第一,写作课上最有效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动笔之前的口头作文。写作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确立作文要表现的主题,引导学生谈自己所要写的题材,选择的具体材料,以及自己对文章的构思。这些环节都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极好机会。一开始可让学生作简短的、内容单纯的口头作文,如叙述一件小事,说明一样物品,或是阐述一个简单的道理,等等。这些单项练习能够较熟练地进行时,就可以组织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如讲述一些情节复杂的故事,发表一些内容充实,思路缜密的议论等。经过口头作文,学生的思路清楚了,语言丰富了,不仅会自然地用汉语表达思想,而且会自觉地使用汉语进行思维,这就为写好文章打下了基础,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第二,作文的讲评,写作课上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讲评,也是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文章和有问题的文章由学生自己朗读,其他同学通过听,发现别人文章的优缺点,由学生口头发表意见。口头讲评作文,可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中的评价鉴赏力,也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中发表议论的能力。

四、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

职业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比较多,每次社会实践活动后,把握时机组织辩论,激发感情,引入理性思考,启发学生说自己所见、说自己所闻、说自己所感。如我校就开展了“江海志愿者”服务社团,在社会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利用假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体会生活,学习语言,并根据特定的时空、条件、语言、环境和不同的交际对象,灵活地组织语言来交流感情,旁征博引,以理服人。还通过组织辩论会,就某一社会现象围绕一个中心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事先让学生准备草稿,最后达到脱稿演讲。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表达能力,真正使学生具有能言善辩的才能。

参考文献:

[1]何霄燕.高职口才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J].宁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8-42.

[2]许黎英.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强化策略探讨[J].江苏: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