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十篇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十篇

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3:54

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1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为主线。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消除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人员编制只减不增,确保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改革内容

具体包括十个方面内容。这次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三大改革等。

一)以转变职能为重点。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因地制宜、依法行政的原则。合理设置政府机构,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简领导职数和工作人员,整合乡镇直属事业站所,推进乡镇直属事业单位转换机制,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体改革从四个方面入手:

1机构设置。按照经营性职能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按照事权、财权和人权相统一的原则,整合乡镇事业站所。大力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理顺条块关系,精减、调整乡镇“七所八站”设置,完善和加强乡镇社会化服务体系,今后乡镇不再设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①党政机构

一、二、三类乡镇均设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挂劳务工作站牌子)社会事务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和人民武装部。

②事业机构

整合单位职能。向综合性跨乡镇跨地域设置方向发展。事业机构按照公益性和经营性分开的原则。调整“七所八站”设置布局。

党政机构职能:

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工作重点从直接抓生产经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切实转变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其主要职能定位如下:转到对农户和经营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和营造发展环境上来。

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定;执行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决议。

②建立健全农村市场经济体系。引导农民进行科学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提速发展。

③加快城镇化建设和项目建设。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积极发展乡村工业和第三产业。

④负责农村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⑤负责为农村、农业、农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和集体公益事业。

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事业单位职能:

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强化服务体系,乡镇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能。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彻底克服事业单位功能行政化现象。其主要职能定位如下:

①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组织开展科普知识宣传、信息咨询、实用技术培训及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优质服务。

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传播科学、技术、文化知识。

③围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开展乡村计划生育、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教育、咨询和节育措施具体落实工作。

④负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输转工作。

⑤其他社会化服务工作。

3人员编制。综合考虑乡镇内设机构。确保5年内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一、二、三类乡镇,严格控制乡镇领导职数。从严核定和从紧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领导职数分别配备987名,机关编制核定不突破262219名,事业编制不超过464238名控制数。

乡镇直属事业单位编制和领导职数由县编委另行核定。

4人员分流。积极探索多种分流方式。多渠道妥善做好乡镇分流人员的安置工作,严格定编定岗的基础上。采取提前退休、提前离岗、学习培训、下派任职、领办创办企业、自谋发展等途径。确保人员分流、机构改革措施全面得到落实。

5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理顺、完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组撤并。确保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正常运转。乡村撤并在完成撤乡并村的基础上。妥善处理撤并乡镇遗留问题和债务。

二)以落实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县为主。着力构建以县为主、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保障有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县域教育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建立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机制。乡镇教委撤消后。为教育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县教育局领导下,全面管理和指导本乡镇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2明确教育工作职责。保证教育事业费的法定增长;安排学校公用经费、校舍建设项目和危房改造资金;治理乱收费;支持、监督、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负责制定全县学校的发展规划、建设和管理制度;负责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组织适龄少年儿童按时入学。

3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统筹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按照省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精神。管好用好义务教育经费、上级转移支付和教育专项资金。新增教育经费应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确保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上得起学,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4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筹措落实项目配套资金。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大力争取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等教育项目。切实加强中小学校舍建设。对外加强联系,大力倡导捐资办学,积极吸纳、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5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总编制不变的情况下。适时调整乡镇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严格按照省颁标准核定分配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根据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形成总编控制、动态管理、以编定岗、以岗定人、以人定工资的机制。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管理职能,继续实行教职工聘任制,逐步推行中小学校长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坚持凡进必考,对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要及时分流和调整出教师队伍。积极推行以教师全员聘任制度为核心的四制改革”坚决清理临时和长期外借的教学人员及勤杂人员,限期清退中小学临时代课教师。对城镇教师对口支援农村教育实行专项补助,形成利益导向机制,促进城乡教师交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注重本校培训,充分依靠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资源共享优势,大力实施名师工程,稳步提升现有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6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县已划转合并中小学25所。这次改革中。自觉适应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目前。要在妥善做好撤并善后工作的同时。继续坚持小学就近入学、中学相对集中和有利于保障农民子女充分就学、有利于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有利于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与水平的基本原则,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办学效益。

三)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省市关于实行“乡财县管”工作要求。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确保乡镇基本支出需求,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1基本原则:

三个不变”即:乡镇政府管理财政的法律主体地位不变。乡镇政府享有的债权和承担的债务不变。属于乡镇事权范围内的支出,坚持“三个不变”和“一个确保”原则。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仍由乡镇按规定程序审批。县级财政部门在预算编制、账户设置、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票据管理等方面,对乡镇财政进行管理和监督。乡镇政府在县级财政部门的指导下,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一个确保”即:确保乡镇财政全面发展的财力需求,一是改变现行县乡财政体制乡镇支出与乡镇收入挂钩制度,实行乡镇工资和基本公用经费支出由县级财政全额负担,减轻乡镇财政的支出压力;二是乡镇收入按乡镇大小和发展需求确定适当的分成比例,且一定三年不变,返还乡镇,超收部分全留乡镇,为乡镇发展提供一定的财力保证,全面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确保乡镇财政健康运行。

2主要内容:

①预算共编。结合财力实际。明确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县财政局按有关政策。兼顾需要与可能。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报县政府批准后,下发乡镇;各乡镇政府根据县财政局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年度预算执行中,乡镇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需报县财政局审核;调整数额较大的需向县政府报告,并按法定程序履行批准手续后方可执行。

②账户统设。取消乡镇财政所和乡镇各单位在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账户。划归县财政统一管理。调整乡镇财政所管理职能,撤消乡镇财政金库。由县级财政部门在金融机构统一开设工资统发专户、公用支出专户和专项资金专户。乡镇各单位一律转为县属单位。取消总预算会计核算业务,转为县会计核算中心的一个派出机构,代县履行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统一核算乡镇各单位的经费收支。

③集中收付。乡镇组织的预算内收入全额缴入县级国库。由县级财政部门按乡镇收入类别和科目,乡镇财政预算内外收入全部纳入县级财政管理。预算外收入全额缴入县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代乡镇进行收入核算。乡镇工资支出实行县财政统一发放,乡镇各单位每月应将工资表册按规定的时间报送乡镇财政所,由乡镇财政所统一报送县编委、人事局、财政局审核,审核无误后由县财政局按单位直接拨付到乡镇工资统发专户,由银行直接发放到职工个人工资帐户;公用经费和专项支出由县财政局按单位预算、部门用款计划拨付到乡镇公用经费和专项资金专户,由乡镇财政所按会计集中核算的业务操作规程进行核算。

④采购统办。由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交政府采购中心统一集中办理,凡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乡镇各项采购支出。经县财政局审核后。采购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供应商。

⑤票据统管。其管理权全部上收到县财政局。实行缴旧领新、票款同行、以票管收,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罚没票据等。由单位直接向县财政局申领票据。严禁坐收坐支、转移和隐匿收入。

四)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组织实施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乡镇卫生院整体推进项目。大病不出乡,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

1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的建设和改造任务,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投入。组织实施好乡镇卫生院整体推进项目。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2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保障机制。降低药品价格和大型设备的检查费用。进一步提升县级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乡镇卫生院以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工作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职能。减轻广大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逐步提高县、乡医疗机构补助比例和增强乡村医和人员的补助标准。充分体现城乡医疗的公益性。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3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执行全员聘用制。按岗定员。公勤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合同制,加大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力度,按照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办法,增强单位内部自,建立起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合理拉开分配档次的激励机制,提高广大医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县级医院设立扶贫济困病房,其床位数不少于总床数的10%,享受同等医疗待遇的基础上医疗服务价格合理下浮,以确保低收入群体和农村贫困人口的就医,实行部分单病种最高限价,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加强医疗收费监督管理,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4做好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面推行新型合作医疗。提高封顶线。扩大受益面;实行单病定额付费,设立健康体检专项资金,建立农村疗救助制度。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确保广大群众身心健康。

五)加强监督管理。逐步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和巩固改革成果的长效机制。继续坚持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政府领导负责制和“谁主管。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谁负责”部门负责制。严格议事范围,规范议事程序,控制投资投劳上限标准,严禁强行以资代劳。严格执行涉农税收、物价和收费的公示制”农村订阅报刊费用的限额制”和涉及农民负担案件的责任追究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县监察局和减负办要切实履行职责,健全农民负担监测、举报、监督检查、案件查处等监督管理制度,深入治理农民反映集中的农村教育、计划生育、用水用电、道路修建、农民建房、农民外出务工等方面的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对违反规定加重农民负担,造成严重影响的案(事)件,要追究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六)坚决制止乡村发生新的债务。努力清理化解历年乡村债务。发展农村各项事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乡镇政府不准以任何名义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弥补收支缺口,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今后。不准截留、挪用对村级的补助资金,不准以任何名义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或抵押,不准采取预付、垫支等手段上项目,不准超越财力兴建各类工程,不准举债发放职工工资和各类津贴补贴,不准铺张浪费和随意增加非经营性支出,不准跨区域买税卖税、虚增或隐瞒财政收入。建立新的债务责任追究和乡村干部离任债务审计制度,凡违反“八不准”规定举债的要追究乡镇政府主要领导的责任。新的债务化解之前,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不得提拔重用,不准异地任职。按照“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逐年化解”原则,对历史上形成的乡村债务,要以乡为单位进行登记核实,摸清底数,分类处理。对因教育达标、乡村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事业形成的债务,上级财政分期分批通过转移支付予以消化解决;对于行政性债务通过资金调度予以逐年消化;对于因世行贷款项目债务,请求上级财政予以豁免。要把制止新债、化解旧债作为考核乡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主要内容,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七)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始终把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放到重要位置。要始终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改变农村面貌需要进行村庄建设和环境治理,但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就是村庄建设。村庄建设必须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要防止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也要防止违背群众意愿随意并村。

2建设新农村必须落实好党的农村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要长期稳定和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利。巩固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把中央近年来出台的扶持“三农”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政策对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效力。

3建设新农村必须实行城乡统筹。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要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尤其要在多予”上下功夫。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强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今年,要做到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高于上年。今后,要做到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城市要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农村发展,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设,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4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尊重实际、尊重群众。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利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攀比、急于求成,更不能通过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要注意帮助落后村、贫困村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尊重他意愿,充分调动他积极性和创造性,防止强迫命令。要引导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自己的家园。

5建设新农村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要统盘考虑城镇建设和农村发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要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科学规划。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和农民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开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实行村务公开。要加强农村普法宣传教育,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八)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新机制。不减政府责任、不减政府投入”原则。重点健全“三个服务体系”打造“一条绿色通道”按照“减人、减事。围绕向农民提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一是健全农业科技培训与应用推广体系。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培训网络;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健全农业产业化信用服务体系。完善政府信用担保机制,三个服务体系”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努力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双带”对象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三是健全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重点围绕大市场,兴办大加工,促进大流通,大力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专业批发市场、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建设。

探索建立乡村、村为民服务中心(室)为广大农民提供证件办理、信息咨询、技术服务、劳务指导、计生服务、司法维权等全方位服务。一条“绿色通道”即绿色服务通道。

九)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新机制。努力构建资金筹措多元化、发放手段社会化、低标准、宽覆盖的乡村社会保障新框架。继续完善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等弱势群体救助制度;加快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深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完善农村独生子女户和两女户养老保障制度;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预算投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逐步提高优抚标准;积极开展面向农村各类救助对象的住房、教育、灾害、就业培训等其他救助活动,不断拓宽救助领域。

十)建立农村公共安全新机制。重点建立“三大安全保障机制”即一是农民人身财产安全保障机制。重点建好防火、巡逻两支队伍。定期对农村窑厂、小锅炉、易燃易爆等行业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健全农业生产疫情防控网络,围绕提升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担负起农村森林防火与夜间巡逻看护任务;二是农村安全生产保障机制。重点建好一支安全生产监督队伍。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动植物防疫工作;三是非农村公共卫生保障机制。加强“三统四管一救助”统一区域规划、统一功能定位、统一网络建设,管人员总编和资格准入、管经费、管资产、管市场,实行大病统筹救助)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重大疫情疾病预防和控制体系,加强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的有效监控;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确保群众消费安全。

三、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为宣传动员、统一思想阶段。制定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和改革措施。组建农村综合改革组织领导机构,综改办要大力宣传实施农村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召开专门会议宣传动员。制定、报批实施方案。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成立农村综合改革督查工作组,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统一思想,明确工作方向和目标。

第二阶段为调查摸底、核实情况阶段。各工作组分赴各乡镇开展摸底调查工作。造册登记;对乡村账务、债权债务等情况进行分类造册登记;对其他特殊情况区别情况登记说明,年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乡镇机构设置、供养人员的基本情况、教育资源配置、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等情况分类逐项清理清查。要通过扎实认真的摸底调查,弄清乡镇所有经济活动的往来关系,研究提出具体解决的对策建议,提交县政府会议讨论后决定处理意见。

第三阶段为处理问题阶段。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尤其是债权债务一定要做到权属清晰,各工作组在认真摸底调查。对各乡镇的具体问题进行分类处理。责任明确,该清偿的清偿,该化解的化解,该划转的按规定归并划转,为农村综合改革全面运行扫清障碍。

第四阶段为健全制度、全面运行阶段。各改革办公室要按实施方案制定实施细则。全面运行农村综合改革各项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农村综合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的延续和深化。涉及农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许多领域,党中央、国务院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统筹城乡发展进程、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关系到农村发展的大局。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采取有效措施,统筹规划实施,努力推动工作有序、稳步开展。

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2

abstract:QinhuangdaoCityShanhaiguanDistrictnanyuanVillageestatefirstlyconductedcomprehensiveassortedreforminoctober2007inthenationwide.thereformwassmoothandsuccessful,andnoonecaseofvillagerspetitionappeared.itssuccessattractedotherChinesebrothercitytocometolearn.

关键词:综合配套;改革;档案

Keywords:comprehensiveassorted;reform;file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014-01

0引言

工作人员精心整理了自2004年以来从开始研讨直至改革结束的所有档案,并建立了档案专室。走进档案室,翻阅厚厚的档案,使我们如临其境的经历了这场规模空前的改革,从档案中呈现了本次改革的亮点:

1策划者睿智的思想是本次改革成功的前提

纵观改革档案,我们发现本次改革与一般意识中的城中村改造不同。它的字眼重点体现在“综合配套”上,之所以称为综合配套改革,是由于本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农转城;②转居;③集体经济综合改革,即政府捆绑式收购南园村集体资产,一次性解决南园村村民后续生活问题。立足本村实际情况是本次改革的出发点。从所存档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意见》中可以看出,南园村所有耕地及村庄全部位于城市规划区内,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随着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一方面村子已被城市完全包围,大量的土地被城市发展占用,农民的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自然实现了城市化,客观上要求实施转城和转居改造;另一方面南园村通过发展村办企业积累了大量的资产,较好地建立起了村集体经济的载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和发展遇到了新的挑战,鉴于以上原因,开拓者与领导着们大胆设想提出了本次综合改革方案。因此说策划者睿智的思想是本次改革成功的前提。

2目标明确,是本次改革成功的基础

档案管理者精心的将指导思想、改革思路及工作目标一一收录。综合改革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统筹城乡发展思路,以实现城市化为目标,打破旧的农村管理体制,促进村民的意识形态向城市转变;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改革集体经济运行管理体制,促进经济所有权结构转变;通过落实转城和转居,把村级体制改为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在社会管理方式和意识形态上实现城市化,使村民真正融入城市。明确的目标,为本次改革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机构健全、职责明确是本次改革成功的有力保障

通过查阅档案,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综合配套改革成立了由公安局、民政局、国土局、财政局等八家委办局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为综合配套改革保驾护航。由民政部门地名办负责确定社区、街、路、巷名称,公安部门根据确定的街、路、巷上报主管机关审批、确认,村委会将本村人口情况,逐户逐人核实,填写调查表上报,公安部门根据上报人口情况,与辖区派出所的核定,更换户口簿,将农村转为城镇纳入信息系统管理。财政局清产核资部门在村成立清产核资小组清理的基础上对村民做出政策指导。国土局的主要工作是把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劳动局社保部门负责向村民宣传讲解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有关问题,对所需资金进行预算,并开展保险的征缴工作。各委办局之间虽各有分工,但相互配合,协调合作,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是本次改革成功的有力保障。

4思维缜密、各司其职是本次改革成功的关键

从档案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各委办局协调合作,流水作业,是关系工作进展顺利、创建和谐的关键。领导小组不但为村民制订了南园村综合配套改革手续办理流程图,还设立了资料查验组、审核登记组、社保组、协议结算组、资金发放组等五个组,使工作进行有序。资料查验组负责初步查验村民所带材料是否齐全,确认资料齐全后,将有关资料装入本人档案袋,由本人带相关资料进入办理手续现场;审核登记组对村民所带资料进行正式审核,并按“顺序号―社保顺序号―本人身份顺序号―户号顺序号”编制档案编号并进行登记;社保组负责办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相关手续;协议结算组负责与村民签订解除第二轮土地延包协议、解除原村民身份协议,村民提交解除村经济组织身份声明书;资金发放组负责根据协议、结算组所开具的资金结算单办理资金发放相关手续。从档案此项内容的详实记载中可以想象得到各有关部门虽各有分工,又相互联系,工作起来有条不紊,使村民及工作人员能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顺利工作。

5一应俱全的村民档案为本次改革提供了可供备查的依据

由于综合配套改革具有历史意义,因此档案专室中留存每位村民的个人档案,它承载了每位村民的过去,为今后提供可供备查的依据。村民档案内容涵盖了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照片、土地承包合同、土地经营权证书、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申请表、解除身份声明、解除土地承包协议、解除原村民身份协议、资金结算单、股金证或有效凭据、退还股金协议、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协议等诸多内容。最能体现创新工作的是村民档案编号为四组三位编码,第一组为顺序号,第二组为社保顺序号,第三组为人口顺序号,第四组为每户顺序号。对于16周岁以下村民,由于未到参保年龄,其档案编号中的第二组社保顺序号统一为000。这样的档案编号,为今后提供了便捷的查阅方式。

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3

一、会议的主要收获

这次会议是一次内容重要、重点突出、务实高效的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一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通过交流学习,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长期、艰巨的工作;是农村税费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推进农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改革、巩固改革成果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大家必须更加努力工作,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二是交流了经验,理清了思路。通过总结前一阶段工作,互通信息,交流学习各地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围绕云南省农村综合改革考核奖励实施办法(试行)、云南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以奖代补实施办法(试行),以及关于上报乡村债务清理核实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内容,进一步启发、开阔和理清了工作思路。瑞丽市全面推进“一转变、三建立、一改进”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潞西市、陇川县深化“乡财乡用县管”改革,建立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县乡财政管理方式;梁河县出台的《梁河县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专项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等改革,都是我*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中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值得认真研究、学习和推广。三是分析了形势,坚定了信心。当前,虽然农村综合改革中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还很多,推进和实施改革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但从这次会议反映出来的情况也充分说明,我们的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探索了一些经验,找到了一些破解存在问题和矛盾的有效办法,使大家更加坚定了将农村综合改革引向深入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各级和各部门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当前改革的进展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认真贯彻落实了全省农村综合改革会议精神

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德宏实际,在*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全*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作了全面安排和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抓实干,争取农村综合改革各项工作有新的突破。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进行更名和调整,充实成员,从组织上保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将农村综合改革所涉及的各项任务,逐项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做到责任到位;建立完善的协调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指导各县市工作,推进全*的农村综合改革。

(二)深化了乡镇机构改革

一是适度撤并乡镇。全*共撤并了15个乡镇,撤减比例为23.08%。二是合理设置乡镇领导职数。乡镇领导职数一般不超过8名。一类乡镇6至8名,二类、三类乡镇6至7名。三是合理设置乡镇机关内设机构。乡镇机关内设综合办公室、经济和社会事务办公室。一类乡镇人员编制控制在28人以内;二类乡镇人员编制控制在25人以内;三类乡镇人员编制控制在20人以内。各乡镇工勤编制控制在3名以内。规范了乡镇行政执法及经济监督部门,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劳动和社会保障所、财政所、国土资源管理所,实行县乡两级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四是精简、整合乡镇站所事业单位。全*各乡镇直属事业单位,均综合设置为“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宣传文化服务中心”,规模较大的乡镇可增设“村建环卫服务中心”。乡镇事业单位除计生服务站、林业站(林管所与林业站合并组建为林业站)、畜牧兽医站实行县级管理外,其他站所组建为“服务中心”,“中心”均由乡镇管理,人权、物权、财权一并下放到乡镇。五是理顺各方面关系。进一步理顺了县市与乡镇之间的职责分工,合理划分了县市与乡镇的职责权限;进一步理顺了县市职能部门与乡镇的职能关系,一些可由乡镇管理的事务,尽量的下放或移交。六是妥善分流超编人员。通过办理退休;实行离岗退养;辞职从事个体、私营经济;选派参加禁毒防艾工作;充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实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离岗学习培训等途径,妥善分流超编人员。七是严格编制管理。各县市将编制逐一核定到每个乡镇和每个乡镇派驻机构;对在职人员进行逐一定编、定岗、定人,进行“实名制”台账管理,即“一人一编一卡”的管理办法;全员实行了先离岗再上岗,采取双向选择、竞争上岗。

(三)深化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年春季学期,中央、省、*各级财政共转移支付下拨全*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025万元,免学杂费5905万元,公用经费597万元,城市学校农村学生免学杂费经费31万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资金777万元,人口较少民族义务育阶段寄宿学生生活补助29万元。二是强化经费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财政局、*教育局制定下发了《德宏*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德宏*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德宏*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德宏*农村中小学预算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德宏*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工作实施办法》、《德宏*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工作实施办法》等6个配套文件,指导学校严格管理和使用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三是加大收费管理和监督力度,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国家和省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我*所有农村中小学已全部按“一费制”规定收取作业本费(代收费)、寄宿学生住宿费和未享受到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学生的书费。未享受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的城市学校,只按政策规定和标准向城市学生收取杂费和教科书费。四是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全面推进“全员聘用制”改革。自2003年起我*中小学全面实施国家教师资格制度,初步建立了教师资格评审制度,严格执行教师资格“一票否决”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逐步建立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一校一策”的“全员二级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即:校长聘用副校长、教导主任;教育主任聘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农村乡镇小学中心校长聘用各村完小校长,村校长聘用教师。全*首批33所农村中小学已于今年9月1日起实行“全员二级聘用制”改革。五是认真贯彻落实“特设岗位教师”制度。*政府成立了特设岗位教师招聘工作小组,按照条件要求招聘“特设岗位”教师。通过上报“特设岗位”教师需求数,省“特岗计划”办今年下达我*特岗教师招聘指标数为112个。其中:潞西市专招本科生岗位为50个、专科岗位为9个;盈江县专招本科生岗位为45个、专科岗位为8个。六是继续调整全*中小学布局。经不断优化调整,2006年全*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94所。其中:幼儿园91所(含民办幼儿园70所);小学616所,教学点114个;普通初中58所,完全中学8所,民办高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6所;中等专业学校4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含电大)1所;独立建制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6所。

(四)深化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预算共编、账户分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乡财县管乡用”的预算管理方式。一是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巩固和完善目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建立了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的运行机制。二是按照财力支出向公共服务倾斜、向基层倾斜的原则,切实增强乡镇政府履行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增加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做到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三是规范和完善了转移支付制度,建立了村级组织经费保障、政府补助和自我保障相结合的长效保障机制,确保了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行。四是认真贯彻落实粮食直补、农机购机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惠农政策,全部实行“一折通”管理发放,上半年共计兑付补贴资金3081万元。

(五)深化了国有农场税费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综合改革会议精神,落实取消农业税,免除国有农场农工承担的的土地承包费、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的收费。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制定改革方案,实行场务公开,落实减负对象,兑现补助资金,切实将党和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六)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

全*各级农经部门认真按照“真实、可靠”的要求,全面完成了全*1998年至2005年村组债权债务清理调查任务,为开展化解村级债务试点、探索“防债”、“化债”的长效机制打下了基础。据清查统计:全*村级债权债务清查涉及50个乡镇,363个村(居)委会,3754个村民小组。2005年末,全*集体总收入5576万元;集体总支出4076万元;债权总额3034万元。其中无效债权453万元,占债权总额的14.9%;债务总额8899万元;2005年新增债务总额1213万元,化解债务总额216万元。结合开展化解村组债务试点工作,认真组织潞西和陇川申报省级化解村组债务试点,通过试点示范,探索和完善化解债务的有效途径,防止新的不良债务产生。

(七)同步推进了其他改革

一是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得到较好落实,维护了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农村低保对象核定工作基本完成,各级配套资金落实到位,7月份全*6万人1至6月的保障资金按时按标准一次性发放到农村低保对象手中,制定出台了《德宏*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办法》。二是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制定出台了《德宏*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试行),明确了家庭收入的计算、申请审批程序、保障资金发放与监督管理等内容,逐级建立领导和工作机构,使农村低保工作层层有人抓、层层有落实。三是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建立健全了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加强了青年、妇女、民兵、文教、禁毒、综治、调解、计生等“”村级组织工作委员会功能,明确村级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职责和工作程序,使村民自治实践活动日趋规范。广泛开展创建“村民自治示范村”和“民主法制示范村”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财务管理、“一事一议”制度,发动和依靠村民共同管理村内事务。继续推进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村民依法行使民利。加大对村组干部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民主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四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2003年潞西市和2006年瑞丽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试点的基础上,*年全*三县两市已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通过运行,总体平稳,基金安全有效,参合群众享受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惠。五是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我*有335个村民委员会,设卫生室332所,规划重点建设287所。2006年已按规划标准完成建设76所,总投资447万元、总建筑面积7320平方米。*年全*安排新建卫生室131所(其中:潞西33所、瑞丽6所、陇川24所、盈江40所、梁河28所),改扩建80所,总投资786万元,总建筑面积12100平方米。目前各县市正在积极组织施工,预计年底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三、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改革已进入到对农村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进行综合改革,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的攻坚阶段。面对改革,有的地方和部门产生了两种不正确的思想倾向:一是对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到位。简单地认为农村税费改革结束了,农民负担减轻了,改革也就完成了。一些干部不适应新的农村形势要求,观念跟不上,行为习惯用老办法,对改革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理解不深,对推进涉及本部门、本单位和本人利益的改革有抵触情绪。二是对农村综合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面对困难、问题、矛盾产生了畏难情绪和消极等待、观望、依赖思想,使一些难度较大的改革:如精简整合乡镇机构、分流安置超编人员;加快教育人事综合改革、统筹城乡教育资源;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合支农资金、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清理化解乡村债务、严格制止乡村发生新债等方面的工作,在具体做法、工作进度和工作力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政策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按财权与事权衔接匹配原则界定县乡村的职能责任;整合乡镇事业站所、精简机构分流人员;基层组织运转保障中如何明确、规范财政补助的性质和保障的范围标准等方面的具体配套政策措施制定还较为滞后。怎样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综合人事改革、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制定切实有效措施化解乡村债务等方面政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从各地特别是试点县市政策措施制定情况看,普遍存在着配套政策措施不多、细化不够、分类指导不明显、创新性不突出等问题,与所承担的改革试点任务、责任不相称。如何加强对试点县市的领导和工作指导,使试点地区更加努力探索、勇于突破、敢于创新,更多地出经验、出成效,起好典型示范作用,健全完善符合我*实际的改革政策体系,使改革全面推进,是我们需要加强的一项工作。

(三)改革发展与财力保障矛盾十分突出。在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中,需要投入一定的改革成本和经费作保障。虽然近年来上级财政按政策加大了县乡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的力度,加大了对改革的财力支持,但也只是实现了低水平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推进和实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大各级各部门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对改革的支持力度,是各级、各部门都要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四)乡村债务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两大遗留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对农民的税费负担后,乡村债务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两大遗留问题进一步凸现出来,虽然采取了一定措施,制止化解了一定债务,但因思想认识不到位、县乡财政困难和缺乏有效的上下级、各部门联动政策等诸多因素,化解债务非常困难。沉重的乡村债务已严重影响到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建设、执行能力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成为当前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和困扰乡村基层政权组织及干部的一大难题。如何调动农民群众自身投入建设的积极性,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也成为各级和广大干部群众非常关注的问题。

四、围绕今年改革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完成

今年只剩下最后两个月时间,按照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确定的农村综合改革目标任务,各县市要对本地区完成今年改革目标任务存在的差距进行认真分析,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情况、提出措施建议,督促各乡镇加快工作开展,确保今年改革目标任务的完成。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落实国有农场取消类似乡镇五项统筹政策,确保农工受益。目前,各级、各部门的改革方案正在落实当中,在工作开展中,一是要尽快将补助资金落实兑现到农工,各地、各农场要坚决消除等待观望思想,克服畏难情绪,确保政策的落实。二是要坚持按省、*改革方案的规定,采取农工愿意接受的方式落实兑现政策,各县市的地方农场和事业三场可参照借鉴,关键是要让职工满意,有利于农场的发展。三是给农工发放的直接补贴,必须用现金兑付,尽可能采取“一折通”的形式直接兑现到农工,严禁代缴代扣农工应缴纳的其他税费,不准抵扣农工税费尾欠和其他欠债,以及采取实物方式兑现。四是采取农场集中使用补助资金方式的资金,必须专项用于解决农工的饮水安全、场内道路建设和危房改造,由农场提出计划和方案,以场员大会或场员代表大会通过,并报同级财政和农场主管部门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一年一报、一年一定。不得用于农场生产经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和开支。五是落实政策要处理好“三个平衡”:处理好农场正式场员和其他场员之间受益的平衡,科学合理地确定受益职工的范围和标准,在兼顾大多数农工受益的同时,要向种地农工倾斜;处理好同一县市内各个地方农场之间的平衡,多方考虑原有体制、基础、分配方式不同等多种因素,细化政策方案,加强指导,做好平衡工作;处理好同一区域内华侨农场与农垦农场之间的平衡。华侨农场和农垦农场职工多,且较为集中,所采取的方法、措施要相对统一,防止差异过大,形成新的社会矛盾。

(二)全面完成清理锁定乡村债务的各项工作。2004年以来,各县市对乡村债务都进行了清理统计,但由于思想认识、工作措施存在差距,债务统计口径、报表不规范,导致全*债务总额未能锁定,给各级制定化解债务政策、严格债务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各县市要充分认识乡村债务清理核实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按照*政府的通知要求,在今年内全面完成截止2005年末乡村债务的清理核实和锁定,逐步建立债务的动态监控机制。各县市清理工作完成以后,综改办要联合财政、农业部门认真做好清理工作的总结,按财政和农业部门统一的报表,将清理锁定的债务逐级上报到*综改办和*财政局、*农业局。

(三)全面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为进一步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奠定基础。按照省从今年起全面推行“乡财县管乡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要求,各县市要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特别是目前尚未实行这项改革的县市,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克服畏难情绪,尽快开展这项工作,争取在年底以前全面完成改革的推进工作。将乡镇作为县一级预算单位管理,实行预算县编,将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延伸到乡镇,确保乡镇运转和发展的支出需要,减少乡镇事务负担,促进乡镇职能转变。

(四)全面建立乡镇行政事业编制约束机制。推行乡镇编制实名制管理和按编制内实有人数核拨财政经费,建立稳定、长效的乡镇行政事业编制约束机制,确保乡镇编制5年内只减不增。通过分类核定乡镇编制、整合乡镇事业站所、分流安置超编人员,实现编制只减不增,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工作开展进展情况看,全*与全面推行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各县市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配合组织、编制、人事部门,督促乡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革实施的进程,努力尽早完成改革的目标任务。

(五)全面推行“校财局管”,加快和规范教育经费管理。目前,我*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已全面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管理责任由以乡为主向以县为主转变,经费投入责任由以农民为主向以各级政府分级负责转变。为加强教育专项资金的管理,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的建立,各地对教育经费的管理逐步实行了“校财局管”的管理方式。根据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今年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校财局管”工作,这是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基础性的工作。从改革的情况看,实行“校财局管”,对加强政府教育投入管理、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统筹城乡教育经费管理和资源分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各县市要进一步按照省的要求,加快全面实行“校财局管”的工作步伐,进一步研究建立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根据财力的增长情况,进一步提高保障的范围和标准,为实现“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有学上、都能上得起学”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认真妥善处理好历年农业税的尾欠。省政府已明确,历年农业税尾欠是否清收,按照以县为主、尊重大多数农民意愿、依法实施的原则,由县级人民政府决定。农村税费尾欠,是近几年来农民群众和各级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各级人大、政协会上建议提案较多、要求进行妥善处理的问题之一。各县市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制定农业税尾欠处理政策、开展处理工作,积极妥善地处理好农业税尾欠,为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建立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创造条件。

(七)切实抓好试点县市改革工作。试点县市承担着为全*改革探索经验、推动改革全面深入发展的重任。从两年来开展改革试点的情况看,试点地区起到了探索改革经验、为推动改革起好典型示范的作用。但工作还没有全面开展起来,与省对试点地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试点县市和*级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改革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试点县市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深入基层组织、指导、帮助、督促和检查,全面推动改革工作。要加强和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部署、领导小组齐抓共管、成员单位各负其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加强改革政策体系的建设,切实改变试点县市配套政策措施不多、细化不够、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措施,努力把试点地区的改革抓出经验、抓出成效,真正达到和发挥好“探索经验、典型示范”的作用。*综改办及财政、农业、编办、教育等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县市的工作指导,帮助试点县市制定好改革试点的方案和相关政策措施,定期不定期派出督导组进行督促检查。按照*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将农村综合改革推向深入。

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4

昨天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复成立“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昨天下午我们召开市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今天又召开了三届市委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市性大会,动员全市人民建设“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省委、省政府给我们的这块牌子是沉甸甸的金字招牌,这是全市的一件要事、好事、喜事,也是信阳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创办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目的,是要通过改革创新,闯出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新路。扛回牌子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今后的路很长,任务很艰巨,全市干部群众一定要统一认识,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勇闯新路。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不辱使命,高扬改革的大旗

在今年1月召开的省人代会上,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在参加信阳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新时期推动农村发展还是要抓住改革这个关键环节,不改革死路一条,一点前途也没有,30年前是这样,现在仍然是这样。”4月16日,在省委常委会议上,徐书记明确指出在信阳设立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中央有要求,河南有需要,信阳有条件”,并再次要求我们在改革试验中体现新精神、探索新途径、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贯彻落实好徐书记的指示精神,关键是要高扬改革的大旗。

(一)试点的成果要求我们改革。我市是省委确定的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两个试点市之一,郑州市是城市代表,信阳市是农村代表。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明确提出了试办新农村特区的设想,这个设想得到了全市上下的广泛认同,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一致赞同,并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成果固定下来。办好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我们进一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是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科学发展上水平”的具体举措。

(二)庄严的承诺督促我们改革。在市三次党代会上,新一届市委向全市人民作出了“奋力推进工业小市向工业大市跨越、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中等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跨越”的庄严承诺。在推进工业跨越过程中,我们以建设工业城、开发区等产业聚集区为载体,加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为工业快速发展搭建了平台。**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增幅居全省第一。在推进城市跨越中,我们改造老城,建设新城,推行“六城联创”、“三级同创”,实现了城市大发展,形象大提升,去年信阳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20强”。在推进工业和城市跨越中,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受到众人的瞩目,关键在于始终不渝坚持改革创新。面对落后的农业、落后的农村,面对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千帆竞发的农村改革发展浪潮,面对人民群众早日甩掉落后帽子的企盼,我们又该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三)上级的支持激励我们改革。创办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不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徐书记对我们设立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多次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在年初的省人代会上,徐书记专程来到信阳代表团参加讨论,指出:“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方面,信阳有条件、有基础,省里支持把信阳建成全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在4月16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上,徐书记再次指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把信阳作为一个试验区来运作。这是河南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中原崛起的一件大事、新事,也是一件喜事。省委、省政府全力以赴支持。条件成熟时,积极向中央申报。”3月31日,郭省长亲自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修改《方案》,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指导性意见。陈全国副书记、李克副省长、刘满仓副省长都对信阳试办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在省委常委会上,各位常委一致赞同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信阳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把这个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的大事办好。中央、省直有关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去年以来,郑新立、韩俊、任玉岭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学者专程来我市就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进行调研,对我们创办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给予充分肯定,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并专题向有关部门建议。同时,省委政研室、省委农办多次指导我们修改完善方案,对我们试验区的成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历史的机遇召唤我们改革。超越常在“弯道”处。在当前化解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给了我们这块“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金字招牌,给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给我们搭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牌子就是名片,牌子就是政策,牌子就是环境,牌子就是目标、方向。它可以提升士气,鼓舞斗志,凝聚力量,催人奋进。当前,正处于信阳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期,全市上下风正气顺、干群齐心,发展之势正猛,改革之风正盛。只要我们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就一定能让信阳的发展乘上高速列车、驶上快车道,在金融危机面前实现“弯道”超越。

(五)生动的实践鼓舞我们改革。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任务以来,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大潮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信阳作为我国唯一一个红旗30年不倒的革命老区,历来具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传统。改革开放之初,继安徽之后,土地大包干率先推行。上世纪80年代以来,200多万农民进城务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潢川华英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好路子。近年来,我们在农村土地流转、农村资金投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社会保障、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又探索出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今年3月中旬,中央政研室副主任郑新立专程来信阳调研,对我市的农村改革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把这个路子继续走下去,可能就是农区怎样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一条道路,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第四条道路”。这充分说明,我们的路子是对的,我们的改革是成功的,我们的实践是成功的。相信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干部的改革激情,有老区人民的首创精神,我们一定能够不断把农村改革推向深入,一定能够通过改革找到一条符合信阳特点的跨越发展的好路子。

(六)落后的现实驱使我们改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央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中央针对“三农”工作先后发了11个“一号文件”,召开了四次全会,作出了三个重要《决定》。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三农”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乡收入差距仍呈逐步扩大之势。从信阳的情况看,“三农”问题尤为突出。**年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是4700元,信阳是4272元,相差近500元;全国的城镇化率45.68是%,信阳是33%,相差近13个百分点;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全国是13.8%,信阳是4.9%,相差2倍多。面对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严峻形势,作为老区的领导干部,我们心急如焚。不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难以实现全面小康;不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对不起革命先烈,就对不起脚下这片鲜血染红的土地。要改变这种落后的现状,最根本的就是要改革,通过改革来消除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总而言之,创办试验区,是我们的必由之路、必选之策、必是之举、必担之责。推进改革,我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只可进取,不可懈怠。

二、不畏艰难,勇揭改革的大幕

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被省委、省政府批准,标志着我市农村改革综合试验的大幕已经拉开。令人欣喜,令人鼓舞。当前,重点要做好“八篇大文章”,这也是《方案》要求创新的八项体制机制。

(一)做大盘活土地文章,大胆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土地问题是农村的根本问题,农村改革的每一项突破,都与土地有关。盘活了土地,农村财富的轮子就转起来了。怎么盘活?十七届三中全会给了我们一把金钥匙,就是推动土地流转,提出了五种流转形式: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五种形式,也可以在这五种形式之外再创新。第一,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让土地这个不动产变成活的资本;积极培育土地银行、土地信用合作社等流转中介组织;积极培育种养大户、龙头企业,推动规模经营。第二,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就是探索城乡同地同价,推动农村集体土地的市场化,增加农村集体土地出让收益。第三,建立农村宅基地科学管理模式。就是提倡通过宅基地互换,实施村庄整治,到村镇规划点集中建房。

(二)做好财政金融文章,大胆创新农村资金投入机制。资金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新农村建设资金大体上需要18万亿元,缺口9万亿元,数额巨大,这就要求必须千方百计把各类资金盘活:银行的钱、财政的钱、社会的钱、农民的钱。当前紧要的是金融和财政,要把这些钱用活。根据《方案》要求,首先,创新农村金融机制。就是要通过创新金融体系和金融工具,解决农村资金饥渴症。其次,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就是按照“渠道不变、统筹安排、捆绑使用”的原则,实施整合,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第三,探索土地收入分成机制。各级政府每年都要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新农村建设。

(三)做强专业合作文章,大胆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机制。推动农民联合与合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分散经营小农户与农产品大市场对接的重要举措。第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国家对合作社实行减免税政策,是对涉农经济活动的最大让利,是“多予、少取、放活”政策的延伸,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第二,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支持体系。合作社是弱势群体的互助组织,也是惠农组织,发展中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商城等一些县区对一定规模、运行规范的合作社,实行以奖代补,推动了合作社发展壮大,做法值得推广。第三,支持合作社跨县区、跨行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打破地域界限,共同联手支持合作社的发展。

(四)做实养老医疗文章,大胆创新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让农民共享综合试验成果,是一个“依靠谁、为了谁”的大问题。《方案》提出要健全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建立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创新扶贫开发等,其中养老和医疗是难点也是关键。首先,健全农村医疗保障重在提升保障水平。平桥区在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上探索出了好路子,村村建了标准卫生室,农村医生轮流外出培训三个半月,硬件、软件都改善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就有了保障。其次,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要“破题”。《方案》提出的是“新型养老保险”,就是要运用市场的办法来办农民养老保险。要在“新型”上多动脑筋,拿出特殊办法,尽快开展工作。把社会保障办好了,广大农民兄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就可以迈开大步走四方、闯市场、闯天下了。

(五)做优人力资源文章,大胆创新支持人才投身综合试验的机制。执行《方案》需要人才,建设试验区更需要人才。为了开发人力资源、用好人才,《方案》提出了具体办法:一是完善农村基础教育;二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劳务培训;三是引导创业人才投身试验区建设。《方案》提出“鼓励机关、事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各类人才参与农村改革发展”。这是一条激活人才的好途径。要举办培训班,帮助大家学习领会《方案》精神,鼓励大家抓住政策机遇,放心地走、放心地干,干出一番事业,打出一片天地。

(六)做亮县域特色文化文章,大胆创新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机制。文化是县域经济的灵魂,是潜在的生产力,是最强的竞争力,也是最大的软实力。首先,建立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机制。就是要推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用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让经济文化交融。其次,建立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机制。就是要继续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国有经营性单位“事转企”,实现由依靠政府生存向市场求生存转变。

(七)做好统筹发展文章,大胆创新城乡一体化机制。统筹城乡发展是手段,实现城乡一体化是目标。首先,产业一体化是支撑。《方案》要求我们加快培育发展食品加工、环保建材、休闲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这些产业的特点是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农业,一头连着工商。这些产业发展了,城乡一体化就有了支撑。其次,村镇建设是载体。要高昂规划龙头,认真落实《方案》提出的“积极实施村镇建设规划”。再次,户籍改革是关键。《方案》要求我们“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为城镇居民”。通过户籍改革增加城市人口,进而提高城市化率,这就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路子。

(八)做足基层组织活力文章,大胆创新农村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机制。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主战场在农村、在基层。这要求我们必须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基层的组织、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试验区建设的意义,看准试验区建设的机遇,自觉地投身农村改革发展的宏伟事业之中。首先,要创新农村基层组织的设置形式。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按从事的职业、行业,把党员编入不同的支部,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合作社上、建在专业协会上。其次,要建立乡村干部培养选任和激励保障机制。再次,要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不懈奋斗,唱好改革大戏

进行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是我们面对的新课题、新挑战,也是我们发展的新举措、新机遇。这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大戏,我们要奋勇开拓,不懈奋斗,唱响、唱好这台大戏,让它精彩无限、好戏连台。

(一)启动“总开关”,劲唱解放思想的大戏。省委、省政府的批复特别强调要不断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贯穿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始终,冲破旧思想、旧观念、旧体制、旧制度、旧办法的束缚。”徐书记多次鼓励我们要大胆地试、大胆地改、大胆地闯。反思信阳之所以欠发达、之所以相对落后,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改革发展总是慢半拍。省委、省政府在批复中提出六条要求,给我们撑腰壮胆,大开绿灯。在农村改革综合试验上,我们要放心、放手、放胆去解放思想,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条条框框出发,只要不违背法律法规,只要不违背农民利益,一切都可以试,一切都可以改,不必拘泥于某些框框。当前解放思想重点是从六个方面“解放出来”:一是从小成即满的小农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谋求跨越发展;二是从狭隘的固步自封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谋求开放发展;三是从急功近利的短期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谋求长远发展;四是从因循守旧的本本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谋求创新发展;五是从唯条件论的畏难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谋求突破性发展;六是从“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谋求自主发展。

(二)吹响“冲锋号”,勇唱先行先试的大戏。特区“也好”,“试验区”也好,都要有特别的地方,要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坚持“特”字当头,树立特异理念,争取特准政策,采取特别举措,实行特殊管理,取得特快成效,打造特色品牌。要先干不犹豫。只有先干起来,走出一条新路,上级才会支持我们,社会才会认可我们,才会为我们创造更好的改革发展条件,我们就会越来越主动。要先行不争论。一旦认准了路,绝不能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对于重大改革事项,市委、市政府决策之前,要充分调研、论证和征求意见,一旦作出决策就不要争论,必须集中精力,坚定不移地抓落实。要先试不苛求。要改革就会有失误,十拿九稳就不叫创新。一旦方案成熟就要先试起来,边试边探索,边试边积累,边试边完善。

(三)建好“百花园”,巧唱拿来克隆的大戏。我们是综合试验区,可以进行全面试验,不是单一或某些方面的改革试验。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百花园”,我们要让它百花齐放、常开常新、永不凋谢。我们要善于拿来,为我所用,凡是外地成功的做法都可以拿来,凡是别人成功的经验都可以嫁接,凡是信阳成功的先例都可以推广。要大胆借鉴一切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少走或不走弯路,提高改革效率,减少改革成本。当然学习吸收不是简单模仿,不是“邯郸学步”,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让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让失败的教训为我所弃,不断把我们改革创新大业推向前进。

(四)种好“试验田”,善唱开拓创新的大戏。要把试验区这场大戏唱响、唱好、唱出韵律,各级各部门都要在实验田里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一是在土地流转方面。不管是土地银行还是土地信用合作社、土地交易股份有限公司,都可以大胆地试。今年各县区都要兴办若干个土地合作社,要有一定的规模、一定的数量。二是农村金融体制方面。除了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创办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外,各县区都要建立融资担保基金,为办好试验区提供融资平台。三是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方面。要全面推广平桥建设村级卫生室经验,坚持“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变、一个不能低”的原则,全市推行,年底全面完成。四是村镇建设方面。今后,凡是退老宅、建新宅,交旧宅、划新宅,按规划的地点、参考的样式建房的,市县都要给予补贴,实行以奖代补。五是城乡一体化方面。市、县近郊区和市里的六个管理、开发区,要率先实行城乡一体化。在这些方面,各县区都要立足本地实际,制定自己的实施方案,明确自己的改革重点和突破口,做到各有特色、各有侧重、各显神通,真正改出成效。

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5

关键词:电力管理体制改革

1引言

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发展。农村电力改革必须结合本国国情,结合农村电力的发展状况进行。由于我国的国情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民将继续占人口的大多数,东西部差距和城乡经济差距很大。减少农村人口,实现全国范围的工业化、城市化要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将是长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因此,关系农村经济先行工业的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制定与实施必须深思熟虑、统筹兼顾。改革路径和有关问题处理一定要积极稳妥。

2改革建议方案

根据国际上农电体制改革经验和我国农电体制改革实践,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村电力市场,改革的着眼点和目标不同。对于成熟的农村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降低电价;改革的首要目标是:降低电价,提高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农村电网的扩建和升级,吸引投资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对于发展中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建设改造坚强的农村电网;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吸引电力投资,建设充足的发电容量,基础设施扩建和升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降低电价,提高效率和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则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因此,我国农电体制改革方案应根据发展中农村电力市场制定。

我国农村电力管理体改革方案的总体目标:按一县一公司原则,根据地方经济和电力发展水平分别不同性质的农电企业[1]。对经济和电力比较发达地区的农电企业,改制成由省电力公司控股的有限责任红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对经济和电力发展一般地区的农电企业改制成由省电力公司或电力行业协会进行行业指导的农电合作社:对少数经济比较的落后地区和目前无电区域的农电事业,将原有农电企业改制或新组建由省电力公司代管的国有全资农电企业。发挥农电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优势,广泛吸引农电投资,促进农村电气化;对农电合作社,主要依靠营业区内农村用电户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国家辅助给予贷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对国有全资农电企业,由国家从农电基金或国债中拨出专项资金进行投资,并大力开发小水电,消灭无电人口,实施电力普遍服务,给经济欠发达地区产生造血机制,逐步走上农村电力的自我发展轨道。

改革方案建议主要包括:

(1)实行政企分开,将原由各省电力工业局和省水利水电厅承担的管电行政管理职能移交给各省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各省经济综合管理部门作为各省电力工业的政府管理部门,依法履行政府管电职能,对全省发电和供电实行宏观调控,并对电力企业实行行业管理,国家电监会依法对农村电力实行投资、电价等的监管。

(2)组建省电力公司,负责对各省电网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省电力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规范要求进行公司制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化运营和管理[2]。省电力公司接受省政府的指导与监督,接受电监会的监管并执行省经贸委的生产计划和电力分配计划。

(3)各县(市)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行使政府管电职能,按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电力发展水平分别组建县(市)农电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农电合作社和国有全资农电企业,原则上一县一公司(企业实体)。对边远山村以及少数因当地小水电丰富,开发建设小水电自供区,由省电力公司代管。并积极鼓励农电公司或农电合作社对小水电自供区进行投资参、控股,条件成熟进行合并,实现一县一公司。各农电企业独立核算的企业,行使企业经营电网职能。

(4)实行主辅分离,将原来农电企业的所有多经产业从农电公司中剥离。学校、医院等成建制地移交社会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实行属地化管理;其他产业的企业,明晰产权,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的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由地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经营收益。

3改革路径建议

体制改革分渐进式的改革与激进式改革两种模式。渐进式的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区别不仅仅是一个速度的问题,即不是一个分步走、逐步展开还是一步走、总体推进的问题。两者更为本质的区别在于,渐进式改革是增量改革,即通过增量改革来发展新体制,逐步改革整个体制结构:激进式改革是直接进行存量改革,并以此来促进新体制增量的成长。由于我国农村电力的市场总量、技术水平和网架结构等综合素质薄弱,所以我国农村电力管理要求体制改革应当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模式。按照政企分开,最终成为具有“四自”功能的独立供电公司的要求,积极推进农电体制改革[3]。在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内部经营机制的同时,要根据区域电力市场的条件、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和内部资源等因素,按市场要求确立并不断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全力避免城乡用电同价后电力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局面。

当前农电体制改革重点在乡镇农电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乡电管站归并供电所过程中,要按事、权、责统一的原则和降低管理成本的要求设置机构;按销售收入与可变成本比例,控制用人总量: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和用人方式,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在资产和财务清理、转移中,杜绝资产流失。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既是此次重大变革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城乡同价不是简单拿现有农村电价和城市电价综合完事,而是在通过“两改”有效地降低成本的基础上的同价。因此,要认真抓好农电体制改革和农网改造,调整资产结构和用人结构,在供电增长率逐步提高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准确测算销售收入、成本、利润等各项经营指标,积极试点,审慎实施。要改革农村电力管理体制,首先要改变现在的农村电力管理组织结构。要彻底改变现在的由农村供电企业、乡镇电管站、村委会管电或村电工管电层层夏售、层层加价的体制,明确建立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农村供电商,负责农村的规划、建设和经营;其次,要加大农村电网与改造力度,改善电网布局,提高科技含量,降低线损,为用户提供低廉电价、高质量的电能;第三,要改变现行的电价形成机制,改善电价结构;四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电力市场营销体系,在农村电力营销管理上,全面推行“五统一”“三公开”和“四到户”,按市场规律办事,杜绝“人情电、权利电、关系电”。

4结束语

农电体制模式的研究尚无定论,要建立一个比较适合我国农村电力实际的管理体制,是一项难度很高的创新工作。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摸索、总结,才能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的农电管理体制模式,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而努力。

参考文献

李由.西澳的电力体制改革及启示,中国电业2002(4)52一53

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6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成乡镇撤并任务情况: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复〔〕号)及《委、人民政府关于部分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号)文件精神,在年区划调整中,全区共撤销4个乡镇(镇、乡、乡、乡),其中镇撤销后,新设立、2个街道办事处,撤并后,全区共有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精简10%。涉及撤销的4个乡镇的所有机构全部撤销,所有人员按区划调整分流。

(二)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情况:

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批复》(复〔〕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行政机构改革于年12月底结束,事业机构改革于年8月底结束。改革后,乡镇行政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10%,实有人员由人减为人,精简7%;事业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20%,实有人数由减为名,精简16%。上划整合后,乡镇事业机构由17个减为4个,精简76%;乡镇行政机构由8-10个减为1-2个,精简80%以上。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和规范机构设置,基本实现政企分开,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发〔〕=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在年10月,就年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了调研,就涉及改革方面的有关问题与各乡镇党政领导、部分事业单位负责人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区乡镇、区级政府机构改革中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人员编制调整方案”初稿,并征求了区直各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区委常委会讨论审批通过并予实施。在实施中严格审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三定方案”,严格按照明确定位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和综合设置的要求,合理设置党政机构,精简整合乡镇事业站所。改革至年3月已全部结束,改革后,乡镇党政机构由年的12个减为3个,精简75%,事业站所由年的17个整合为7个,精简59%;乡镇行政机构由年的10个减为3个,精简70%。

(三)乡镇行政事业站所整合情况:

年机构改革前,乡镇事业机构设置:党校、农经站、农科站、水管站、水产站、文化站、广播站、畜牧兽医站、成人技术学校、计划生育服务站、计划生育办公室、教育办公室、企业办公室、村规办、农机站、土地管理所、林业站、财政所、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共21个。公安派出所、工商、法庭、税务由区直部门垂直管理。

年机构改革,按照理顺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管理,精简压缩事业机构和人员的要求,设置综合机构。乡镇事业机构除管理体制改革职能上划外,设置“三个中心两个所”,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服务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农科站、农机站、兽医站、水管站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土地管理所、村规办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文化站、广播站、成人技校的职能;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承担原计生办的职能,仍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保留党校,其机构归并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保留林业站、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校,其机构上划区直主管部门管理。乡镇行政机构设置1-2个综合性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财经社会办公室。对原有的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人大办公室、农业综合办公室、经贸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教育办公室)和分设的小部门(民政办公室、统计办公室、老龄办公室等)全部撤销,并按职能划入相应办公室管理。

年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整合乡镇事业站所。事业机构设置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文化(广播)服务中心、村镇(社区)建设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党工委)党校,简称“一校一站四中心”,在、两个乡设海事所,、两个办事处设计划财政管理所。“一校一站四中心”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海事所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农业服务中心包括原(年前)农经站、农科站、水产站、水管站、农机站职能,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包括计划生育服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劳动和社会保障职能,文化服务中心包括原文化站、广播站职能,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包括原村规办、路政管理职能。乡镇行政机构设置3个综合性办公室: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科学技术办公室)。

(四)政府职能转变情况:

年末,结合中央、省、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而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通过明确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合理设置乡镇党政机构,合理整合事业单位,规范乡镇人员编制管理等,进一步理顺了区乡关系,实现了政事分开,转变了乡镇政府职能。通过改革,乡镇政府职能得到初步转变,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已经成为乡镇领导干部的共识。税改前,乡镇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管春种、管秋收,要统筹、要提留,催还贷、催公粮、催税收”。随着税费改革的实施,乡镇政府失去了以往的工作重心,原有的工作思路、方法、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政府职能也发生了相应转变,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变已成为乡镇政府必然的选择。目前乡镇干部已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绝大多数乡镇领导对乡镇政府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有了共同的认识,并开始实施这种转化。

二、存在的问题

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与事业单位、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已基本脱钩,政事、政企得到分开,以前乡镇政府承担的技术性、辅、服务性的职能已交给了乡镇事业单位承担,政府职能得到逐步转变。但是,与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相比,乡镇机构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职能定了,但政事分开仍难以实现。不少乡镇在改革中都对乡镇政府职能重新做了定位,严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科学界定了职能,但是组织实施中,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实现严格的机构和人员的分开,不少乡镇行政事业仍在一块,工作任务仍在一块,在乡镇中心工作得到强化的同时,中心站所职能被淡化,并且有不少行政人员兼任事业单位法人,不少事业人员被乡镇政府长期借用。

二是机构撤并了,但实际运作并没有完全到位。不少乡镇按照综合设置事业机构这个思路,整合了原有的站所,将职能相近或相关的站所组成一个中心,但在实际运作中,新组建的事业服务中心却难以磨合到位,表现在新牌子未挂,帐务、资产未清,法人登记手续不办理、不规范,办公地点未归并、统一,人员关系和实际工作未柔和理顺。

三是区乡两级都进行了机构改革,但衔接上仍存在问题。往往在不少区直各部门及部分干部的观念中仍然承认的是改革前的站所,承认的仍是改革前的对口站所,这给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是不少乡镇干部不能真正理解乡镇改革的重大意义。不少乡镇干部仍认为不应该精简机构,认为精简机构、整合机构只不过是增加了层级关系,增加了领导人数。

三、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整和乡镇事业站所、强化乡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工作方式的建议

乡镇政府作为人民政权的基石,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工作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重心和方法发生了很大转变。最近,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乡镇机构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审时度势,搞好推进。

一是要明确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功能定位。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适应为“三农”服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是要明确乡镇机构的职责定位。即要进一步明确究竟管理哪些东西,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做到权随责走,人随责配,逐步建立起权责一致的政府管理体制。

三是要根据职能需要严格规范乡镇机构和岗位、人员设置。要按照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结合乡镇规模和经济实力以及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工作要求,从紧设置乡镇内设机构,从严控制乡镇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

四是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要通过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推进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理顺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限。

五是应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根据设岗定责的情况,对工作不能胜任,工作不在状态,甚至违背党纪国法的人员坚决予以淘汰,或分流,或待岗,畅通干部出口。

六是应理顺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要理顺各级政府间“压力支配型”层层转嫁任务的管理体制和以各种“责任书”并明确“一票否决”指标的做法,逐步完善乡镇政府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7

根据《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市交通局关于《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及《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为加强农村公路规范化管理,提高规范化养护水平,结合我镇农村公路养护实际,特制定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精神,把深入推进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作为行动的指南,全力打造我镇农村公路新品牌,塑造我镇农村公路新形象,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活动,实现“三个显著”目标。一是养护质量显著提高,即农村公路的路况、路容、路貌经专项整治有显著提高;二是安全状况显著提高,即农村公路的安全设施的完好率、到位率经过专项整治后显著提高,安全隐患、安全死角显著减少;三是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即通过答大力度推进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使我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有显著提升。

二、工作安排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项整治活动从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结束,按调查摸底、具体措施和迎接总结考评三个阶段进行。

(一)调查摸底阶段

从2012年8月起,镇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委员沈爱根任组长,镇公路管理站站长吕菊林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镇公路管理站,镇公路管理站站长吕菊林任办公室主任。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由镇公路管理站人员组成。全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力物力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调查摸底。重点针对所辖区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推行力度、配套资金的落实情况、人员设备的配置情况、所辖路段的路容路貌、附属设施、道路绿化、安全设施、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的违章建筑、沿路市场、堆积物、违章非公路标牌、公路接口等内容进行调查摸底。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专项整治方案。

(二)具体实施阶段

从2012年8月至2012年11月。镇政府根据已出台的《办法》及相关政策,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公路管理站要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全面提升我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总体水平。

(三)迎总结考评阶段

2012年12月。根据《市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考评办法》和专项整治目标要求,迎接上级考评。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真转实干

根据《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的精神,以及县政府《办法》和相关政策的出台,建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落实了配套资金;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镇公路管理站抓好贯彻、落实,加大力度,真抓实干。在上半年一、二季度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检查考核的基础上,经过对所辖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摸底调查,将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以及农村公路的路况、路貌、路肩、绿化整洁(无高草、无农作物、无堆积物、无乱开挖等)包括警示安全标志标线齐全到位等,作为是三、四季度工作的主要内容。镇公路站要认真贯彻省、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精神,根据已出台的管理办法,以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大局出发,抓住机遇,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

(二)创建农村文明公路

根据市交通局关于《市农村文明公路创建活动实施办法》的精神,为了深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综合服务水平,推进农村公路文明建设,提升农村公路形象,彻底消灭农村公路“脏乱差”等现象。镇农村公路创建一条“文明公路”,定于江家村部到小平桥路段。以点带面,使辖区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走上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三)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力度

镇公路管理站展开一次公路上的乱堆放、乱开挖、警示标志标牌不到位及缺损现象排查,完善标志标线的设置和管理,对村庄、学校、桥梁、弯道、临水临崖等交通设施不到位的要查漏补缺,确保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始终处于完好状态。积极配合路政管理部门要加大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保护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四)层层落实,迎接考评

为确保公路养护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在年底前取得实质性效果,镇政府加强领导组织力度,明确人员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全力以赴抓好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落实。具体时间安排:

1、2012年8月至9月中旬。镇辖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调查摸底、整改方案及改革措施等资料上报“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8

一、充分认识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各级财政逐年加大了强农惠农资金投入。我省是农业大省,强农惠农资金项目多、金额大、涉及面广,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关系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在我省的落实,关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农村基层社会稳定,关系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各地各部门务必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管的重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依法行政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上来,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管,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确保强农惠农资金真正惠及农村和广大农民。

二、突出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督管理重点

中央和全省各级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各项资金投入,包括全省各级发改、教育、科技、民族、民政、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交通、水利、农业、林业、商务、文化、卫生、人口计生、广电、新闻出版、移民、畜牧、扶贫、农机、农村能源等有关部门分配下达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资金、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救灾扶贫资金等强农惠农资金,都要纳入监管范围。当前,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管重点是:

1.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类资金,主要是指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病险水库治理、洞庭湖区堤防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土地整理与耕地保护、乡村清洁工程等资金。

2.涉农奖励补贴类资金,主要是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水稻良种补贴、棉花良种补贴、油菜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良种补贴、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与扑杀补助、退耕还林补助、生态公益林补偿、产粮大县奖励、油料生产大县奖励、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

3.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类资金,主要是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科技、新农村现代物流网络建设、政策性农业保险等资金。

4.农业综合开发类资金,主要是指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等资金。

5.农村综合改革类资金,主要是乡镇机构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湖区农民负担综合改革、化解乡村债务、农村义务教育债务、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等资金。

6.农业防灾救灾类资金,主要是特大防汛抗旱补助、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等。

7.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类资金,主要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改扩建、农村安居工程建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农村环境保护、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等资金。

8.财政扶贫开发类资金,主要是中央和省财政用于扶贫工作重点县的支出资金。

9.库区移民类资金,主要是中央和省财政安排用于支持库区饮水、道路和困难移民住房等生活生产设施建设和移民后期扶持、口粮补贴的资金。

10.支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类资金,主要是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乡镇机关办公用房建设等资金。

三、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督管理

1.明确部门监管责任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建立监管长效机制。财政部门负责强农惠农资金的申报、分配、拨付和监督检查等资金管理工作,凡能通过“一卡通”发放的补贴资金都要通过“一卡通”发放;强农惠农资金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强农惠农项目的立项申请、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等项目管理工作,要切实加强内部监管;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强农惠农资金的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确保资金规范、高效、安全、廉洁使用;纠风、减负部门要加大综合监督力度,每年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检查中发现的重点问题,要督促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对因监管不力、行政不作为等失职渎职行为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2.实行信息公开制度

强农惠农资金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将重要的强农惠农资金用途、补助标准、补助对象以及其他要求以适当的形式予以公示,避免暗箱操作。强农惠农资金业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县市区、乡镇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在强农惠农资金正式拨付后15个工作日内,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等方式向群众公开资金名称、来源、数量、项目安排等情况,强农惠农项目实施结束后要及时向群众公布资金使用情况。

3.实行备案制度

从*年1月1日起,强农惠农资金业务主管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把强农惠农资金名称、来源、金额(包括本级安排)、项目安排等情况在资金正式拨付后的15个工作日内报同级纠风办和审计部门备案,惠农政策补贴、补偿和补助资金要同时报同级减负办备案。纠风办、审计部门、减负办和强农惠农资金业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按照分级负责和条块管理的原则,分别建立项目资料档案,并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

4.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农惠农资金业务主管部门的纪检监察机制,要把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作为推动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的有力抓手,注重在审计、举报和新闻媒体报道中发现案件线索,做到有线索必深究、有案必查处,对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对截留、挪用、挤占、套取、贪污强农惠农资金的,依法依纪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被截留、挪用、挤占、套取、贪污的专项资金要及时如数追回。通过查处案件,切实达到加强监管、堵塞漏洞、完善机制、教育警示的目的。

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9

全县农村综合改革动员会以后,我们××镇立即着手作了工作布置,现将前阶段工作及下一阶段性工作计划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

一、前一阶段工作,

主要是开展了项工作:

一是组织一次学习。全县农村综合改革动员会以后,我们××镇立即着手召开党政班子会议,准确及时全面传达会议精神,并展开了班子成员层面的座谈交流,就有关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行初步商讨。同时把县委综合改革的主要精神向机关干部进行传达,使每一位干部对该项工作做到心中有底。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组成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的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并就有关情况进行了分组落实,做到责任到人,时间到人。

二是制定一套方案。全镇班子会议后,我们立即组织全体党政班子成员分成个小组就农村综合改革个重点内容进行调研,听取镇机关老领导、村、厂、事业单位四个层面的建议意见,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在综合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县委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最终制定了《××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方案》对镇机构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镇级财务化解、村级组织运转等五方面工作进行了明确。在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我们于月日下午,组织全体机关干部、事业单位负责人召开了××镇农村综合改革动员会,对下阶段工作进行了充分地动员详细地布置。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建光同志亲临会场,对我镇的综合改革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

三是召开一次读书会。月日,我们组织全镇位村支部书记召开了一次读书会,专门邀请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王群,县经管总站副站长孙挺军同志为支部书记进行专题辅导。读书会重点就“一事一议”、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座谈交流,并就已在全镇范围内推广的锦坞经验,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行了再次强调布置,主要是以“八个一活动”为载体开展工作,即:进行一次民主管理培训;发放一本村民自治手册手册;疏通一条村务工作渠道;制订村级行事规则一套制度;规范一套民主管理程序;推行一项“党员代表”联户做法;开展一项服务等。通过“锦坞经验”的推广,把我镇村级民主管理的核心定为:民主、依法;团结、和谐;发展、稳定;实干、诚信;服务、便民;重心定为是重大事情决策“六步法”,实质定为党内民主与群众民主相结合,团结依靠群众与引导服务群众相结合,干部自律与制度监督相结合。

四是开展一次培训谈心。针对综合改革中,建设、环保、安监、社保四个部门行政执法管理权限的下放方案,我们邀请上级部门领导、专家及时对相关办、中心人员开展了一次培训,要求相关办、中心对上述下放的四项行政管理职能权限有较为清晰的判断和认识。并从这些办、中心抽调一批政治思想坚定、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且具有相关执法资格的机关干部作为执法人员,直接行使县行政执法职能。同时,我们还组织驻村指导员进行了个别谈话在驻村指导员中,民主选拔推荐副镇(局)级后备干部,征求驻村指导员微调方案。

五是成立一个委员会。适应农村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需要,根据综合改革中有关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精神,我们对现行教育行政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成立了××镇教育管理委员会,由党委宣传委员孟雁凤任主任,教育总支书记毛太松兼任副主任,另设委员名。镇教育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在在县教育主管部门和镇政府的双重管理下,研究决策全镇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事项。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育总支书记毛太松兼任。

二、下一阶段工作

一是开展一项试点。在确保村级组织运转工作中,推行“一事一议”制度的是一项关键性工作。对于这项工作,下阶段,我们将着重把重心放在和两个试点村身上,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两村原有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方面的制度,突出““一事一议”制度”,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再在全镇面上予以推广。

二是进行一次微调。在今年年初“四办两中心”的机构改革基础上,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四办两中心”的格局,保留党委政府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业和保障办公室,村镇建设办公室、驻村指导中心,将调处中心改为综治工作中心,并组建一个××镇事业综合服务中心。对个别中层干部和驻村指导员岗位进行微调。

三是建立一个中心。即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目前,全镇已有兴联、锦坞、新迪埠等村建立起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下一阶段,我们将在其余村推广设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对村民所托工作实行全程,要求做到“六个有”:即有牌子、有房子、有人员、有制度、有记录、有考核,实现“农户办事不出村、纠纷调解不出村、信息提供不出村、致富服务不出村”的目标,初步构建起“知民情、解民忧、方民便”的新型便民服务机制。

四是做好一个网点建设准备。组织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对镇教育网点调整的建议意见,积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分尊重群众意愿,力求教育网点选址做到科学合理,为××年秋瑾一小的建设打好财力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计划用年时间,把全镇所中心小学、所分校、所中心小学,调整为所以秋瑾为命名的小学,做深做透秋瑾文化。

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10

一、前一阶段工作

主要是开展了项工作:

一是组织一次学习。全县农村综合改革动员会以后,我们镇立即着手召开党政班子会议,准确及时全面传达会议精神,并展开了班子成员层面的座谈交流,就有关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行初步商讨。同时把县委综合改革的主要精神向机关干部进行传达,使每一位干部对该项工作做到心中有底。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组成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的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并就有关情况进行了分组落实,做到责任到人,时间到人。

二是制定一套方案。全镇班子会议后,我们立即组织全体党政班子成员分成5个小组就农村综合改革5个重点内容进行调研,听取镇机关老领导、村、厂、事业单位四个层面的建议意见,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在综合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县委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最终制定了《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方案》对镇机构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镇级财务化解、村级组织运转等五方面工作进行了明确。在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我们于10月24日下午,组织全体机关干部、事业单位负责人召开了镇农村综合改革动员会,对下阶段工作进行了充分地动员详细地布置。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建光同志亲临会场,对我镇的综合改革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

三是召开一次读书会。10月27日,我们组织全镇22位村支部书记召开了一次读书会,专门邀请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王群,县经管总站副站长同志为支部书记进行专题辅导。读书会重点就“一事一议”、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座谈交流,并就已在全镇范围内推广的锦坞经验,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行了再次强调布置,主要是以“八个一活动”为载体开展工作,即:进行一次民主管理培训;发放一本村民自治手册手册;疏通一条村务工作渠道;制订村级行事规则一套制度;规范一套民主管理程序;推行一项“党员+代表”联户做法;开展一项服务等。通过“锦坞经验”的推广,把我镇村级民主管理的核心定为:民主、依法;团结、和谐;发展、稳定;实干、诚信;服务、便民;重心定为是重大事情决策“六步法”,实质定为党内民主与群众民主相结合,团结依靠群众与引导服务群众相结合,干部自律与制度监督相结合。

四是开展一次培训谈心。针对综合改革中,建设、环保、安监、社保四个部门行政执法管理权限的下放方案,我们邀请上级部门领导、专家及时对相关办、中心人员开展了一次培训,要求相关办、中心对上述下放的四项行政管理职能权限有较为清晰的判断和认识。并从这些办、中心抽调一批政治思想坚定、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且具有相关执法资格的机关干部作为执法人员,直接行使县行政执法职能。同时,我们还组织驻村指导员进行了个别谈话,在驻村指导员中,民主选拔推荐副镇(局)级后备干部,征求驻村指导员微调方案。

五是成立一个委员会。适应农村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需要,根据综合改革中有关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精神,我们对现行教育行政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成立了镇教育管理委员会,由党委宣传委员孟雁凤任主任,教育总支书记毛太松兼任副主任,另设委员7名。镇教育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在在县教育主管部门和镇政府的双重管理下,研究决策全镇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事项。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育总支书记毛太松兼任。

二、下一阶段工作

一是开展一项试点。在确保村级组织运转工作中,推行“一事一议”制度的是一项关键性工作。对于这项工作,下阶段,我们将着重把重心放在和两个试点村身上,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两村原有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方面的制度,突出““一事一议”制度”,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再在全镇面上予以推广。

二是进行一次微调。在今年年初“四办两中心”的机构改革基础上,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四办两中心”的格局,保留党委政府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业和保障办公室,村镇建设办公室、驻村指导中心,将调处中心改为综治工作中心,并组建一个镇事业综合服务中心。对个别中层干部和驻村指导员岗位进行微调。

三是建立一个中心。即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目前,全镇已有兴联、锦坞、新迪埠等村建立起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下一阶段,我们将在其余村推广设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对村民所托工作实行全程,要求做到“六个有”:即有牌子、有房子、有人员、有制度、有记录、有考核,实现“农户办事不出村、纠纷调解不出村、信息提供不出村、致富服务不出村”的目标,初步构建起“知民情、解民忧、方民便”的新型便民服务机制。

四是做好一个网点建设准备。组织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对镇教育网点调整的建议意见,积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分尊重群众意愿,力求教育网点选址做到科学合理,为年秋瑾一小的建设打好财力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计划用3年时间,把全镇1所中心小学、1所分校、8所中心小学调整为3所以秋瑾为命名的小学,做深做透秋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