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格化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7:00

社区网格化建设篇1

关键词:农村社区;网格化;新思路

一、网格化社区的含义与特点

网格化管理源于对水、电的管理与运用方式,例如,用户只需拧开水龙头即可使用自来水,而不用弄清楚水龙头后面的管理与运营机制等。①在我国,将网格化管理思想运用于城市管理起源于北京市,从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首创网格化城市管理方法以来,我国多个城市纷纷展开了社区的网格化建设。至今,社区网格化建设的发展在我国已有十年的时间,截至2013年8月1日,我国已有160个地级行政单位采纳了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②其间出现了北京市的“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7+X”力量配置模式、上海市的四级联动网格化模式、浙江省舟山市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等,可见,城市社区的网格化建设已经较为成熟。

1.网格化社区的含义

网格化社区是指采取网格化管理方法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方法是基层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创新,即基层政府将所辖区域划分为数个网格,对每个网格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不同专业知识或技能的工作人员,以有效解决各个网格内的基本公共事务,并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的公共服务的方法。网格化社区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社区的网格化则反映了基层政府将社区划分为数个网格、进行基础建设与发展的动态过程。

2.网格化社区的管理特点

传统的社区管理往往存在着政府部门权责划分不清、人员冗杂、效率不高等诟病,而网格化社区管理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其独特的管理特点缓解了上述弊病。

⑴组织结构扁平化。在我国网格化社区建设的实际操作中,基层政府往往将管理职能直接下放到社区,社区的各个网格中配备不同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由他们直接与社区居民沟通,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参与社区管理。例如,北京市东城区各个网格中就是“七种力量”的直接管理: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网格警员、网格督导员、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司法力量和网格消防员;③厦门市网格化社区则是在总网格长领导下,采取“7+n=1”的模式,其中“7”是指下派到网格中的7名工作人员,即网格长、网格管理员、社区民警、司法调解员、消防员、城管、市环卫,“n”指在社区管理中引入的各种社会力量,如专家、志愿者等,“1”则代表工作的圆满完成;④网格化社区中的这种扁平化组织,降低了信息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进一步落实了基层公共服务。

⑵管理方式数字化。在社区工作过程中,网格化社区工作人员借助于统一的信息系统,采用数字化的管理方式,有利于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北京市网格化社区建设为例,北京市东城区通过动态编码对各个网格实行动态化管理,顺义区启动了市容市政信息化管理,朝阳区与西城区则形成了整合各个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⑤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保障的政策信息的及时性与可靠性,推动了网格化社区的标准化建设,确保了基层公共服务的质量。

⑶管理资源整合化。网格化社区建设,打破了传统科层制的部门局限,有利于多种管理资源的充分整合。如在浙江省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中,针对各个网格不同的需求,配备不同知识与技能的网格管理人员,具有管理知识与能力的相关人员参与网格管理工作,能够提供基层服务的工作人员则参与网格服务工作等。⑥

⑷职能责任明确化。网格化管理厘清了基层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明晰了各自的职能与责任,作为网格化社区的管理者,网格长、网格员等具有不同的职责,有利于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的工作效率。以上海市网格化社区工作人员的分工为例,信息员负责受理网格居民反映的问题,值班长负责对其进行立案,再由指挥中心将各个问题派遣到不同处理单位,由信息员核查是否解决,最后由值班长进行结案。在整个问题提出到解决的过程中,均由监督员对每个环节进行监督。⑦

二、农村网格化社区的建设

1.网格化与农村社区

相较于城市网格化社区的起步早、发展快,我国农村社区的网格化建设则表现出起步晚、发展慢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相较之下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提供则显得较为落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社区居民对于公共服务的要求也逐渐增多,传统的村委会在农村公共事务处理、协调利益关系、缓解多方矛盾等方面越来越力不从心,从而促使基层政府开始探索农村网格化社区的建设与发展。

2.农村网格化社区的实践

⑴管理主体多元化。随着农村居民经济条件越来越改善,其积极性与创新性也日益增强,基层政府在网格化社区的建设中逐渐需要借助多方力量。如福建省长乐市梅花镇就在网格化社区的建设过程中构建了一个多方合作治理网络,该网络覆盖了政府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社会团体以及当地有威信与影响力的团体及个人等,⑧多元化的管理主体不仅能够弥补政府工作的不足与局限,而且有利于增强地方凝聚力,促使网格化社区中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⑵管理手段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民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增多,为了满足农民日益增强的物质文化需求,各地基层政府充分学习城市网格化社区的建设,逐渐发展出了多元化的农村网格化社区的管理手段。如浙江省舟山市岱西镇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理念指导下,探索出符合农村特色的“协同服务”模式。岱西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为数个网格,并对外来居民实施“双网格”管理,即将租住在本地居民家中的外来居民并入该网格,将集中居住的外来居民单独归入一个网格。同时,为各个网格配备一支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队伍,吸收多方力量,为各个网格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与此同时,岱西镇在网格化社区的建设过程中,探索出了三种创新性的服务方式:集体走访,即网格的专业队伍定期对所负责的网格进行走访,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与意见;委托,即网格专业队伍接受居民的委托,根据自身专业素养为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在网格管理员也无法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时,及时寻求更专业的帮助;协同服务,即网格管理员积极与网格内居民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⑨

在农村网格化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多元化的管理手段不仅有利于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优质服务,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的感召力,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社会稳定。

三、农村网格化社区建设的局限

管控性高不利于积极性。农村网格化社区建设能够迅速了解社情民意,从而避免矛盾激化,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而正是这种网格化的管理方式,容易使农村居民感觉处于较高的管控程度下,阻碍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成本较大不利于长久性。农村网格化社区自身经济发展程度不高,而多个网络的分化则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这无疑增加了管理成本。以重庆市巫溪县为例,尽管巫溪县的网格化社区建设与发展过程较好,但是作为部级贫困县,当地政府财政压力本身就比较大,在这一背景下,网格化社区的发展显然受到威胁。

专业化低不利于高效性。农村网格化社区中,各个网格配备有一支专业队伍,然而由于农村经济、地理区位等限制因素的存在,导致网格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相关专业技能的缺乏会影响工作效率,不利于网格化社区的高效运转。⑩

四、对策与建议

农村网格化社区管理人员应树立服务意识,缓解管控程度,才有利于激发农村居民对公共事务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在农村网格化社区中营造轻松、积极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网格化社区的和谐发展;基层政府应出台相关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社会团体对农村网格化社区进行投资,或者激发居民自主“造血”能力,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加大对居民基本技能的培训等,进而缓解网格化社区建设的成本压力,使农村网格化社区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基层政府应加大与当地高校的合作,吸引大学生志愿者,提高网格管理成员的专业化程度,进而提高网格化社区的工作效率。

引文注释

①赵语慧.网格化管理与政府职能定位[J].人民论坛,2013(02):66-67.

②杨代福.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扩散现状与机理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3(06):77-85.

③曾媛媛,施雪华.北京市网格化社会管理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新视野,2013(03)93-97.

④陈振明,吕志奎,耿旭,郑曾,林民望,李连华,黎剑峰,毛万磊.厦门综改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及其特色[J].东南学术,2013(04):68-76.

⑤熊炎.北京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推广与完善[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03):65-68.

⑥杨逢银.需求导向型农村社区服务网络化供给模式研究---基于浙江舟山“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分析[J].浙江学刊,2014(01):209-216.

⑦池忠仁,王浣尘,陈云.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01):40-43.

⑧黄宁莺,柯毅萍,赵豫生.参与式治理视角下的乡村网格化管理服务研究――以福建省长乐市梅花镇为例[J].东南学术,2013(05):57-66.

⑨卢福营.“协同服务”: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模式――浙江省舟山市岱西镇调查[J].学习与探索,2012(01):64-68.

社区网格化建设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目标要求,突出组织管理网格化、服务活动品牌化、社区自治民主化、工作运行制度化、基础建设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党建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提高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主体作用,更好地把社区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建设社区的优势,更好地把社区党员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行为转化为全体居民群众的共同行为,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和创建和谐社区的能力,全面提升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

二、目标要求

通过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使社区党建组织体制更加科学,网格管理作用不断增强;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更加鲜明,群众满意率明显提升;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建设更加丰富,社情民意渠道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和党员服务教育管理工作更加扎实,网格党支部和党员主体作用进一步凸显;社区党建工作环境和功能更加优化,整体建设水平普遍提高。

三、具体措施

(一)组织管理网格化。深化党建网格化管理,以社区为单位,以楼院、楼宇、小区(楼栋、路段),按400至500户左右、30至50名党员(10名左右党员)为标准,根据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特点,划分网格,不断完善“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和“社区党委成员兼任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党支部成员兼任楼栋党小组长—楼栋党小组长兼任楼组长”的社区党建网格管理体制。社区党委班子由5——9人组成。其中,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有条件的社区将选聘专职副书记1名,委员按工作分工主要设组织委员、文宣委员、群众委员、综治委员、社教委员等,切实做到班子健全、结构合理。试行区机关和街道办事处科以下党员干部社区挂职制,充实社区党建工作力量。

网格党支部以建立和保持一支相对稳定的班子队伍,推行楼栋党小组长与楼组长兼职制为主,以党员队伍为主体健全网格各类工作者队伍,开展各具特色的网格党建活动。进一步推进以小区党支部、小区协调工作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四位一体”等形式的网格党建工作新体制。发放网格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委员和党小组长证书,实行任期评价制。网格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委员和党小组长离任后,证书由持证人永久保留。

(二)服务活动品牌化。围绕创建“金门先锋苑”街道党工委党建品牌,结合社区建设实际,提炼社区党建工作理念,确定品牌名称、标识、理念和内涵,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党工委要以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突出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与促进党员队伍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群众,把创建党建品牌与加强特色社区建设相结合,与为民服务、扶贫解困、城区保洁、维护治安、促进和谐等社区建设工作结合,使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成为新形势下街道社区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有效载体与平台。街道党工委将建立社区党建品牌认证评比表彰长效机制,定期进行认证评比。

(三)社区自治民主化。探索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辖区内其他组织和单位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议事机构,扩大社区民主,促进党建资源有效整合,提高区域性大党建工作水平。推进社区事务听证会和社区民众评价工作活动,确定各社区每年听证和评价活动不少于二次,重要事项应及时进行,做到社区的事群众参与、群众评判。探索社区党员代表会议代表任期议事制,确定党员代表议事会议每年不少于一次,听取社区党委工作报告,提出工作目标和任务,研究通过社区党的建设和社区管理等重大事项。切实抓好党务公开制度的落实,要按照《关于在基层党组织中推行党务公开制度的意见》(南组发[20*]30)要求,对社区党委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进行进规范,确保落到实处。

(四)工作运行制度化。建立健全社区党员组织生活等各项制度,结合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实际,落实组织制度,规范党员活动,加强自身建设。要重点抓好社区党委议事、党建联系会议、“”、“创先争优”、民主(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承诺、设岗定责、党费收缴等十项制度的落实。社区党委成员要利用党日活动,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联系会议,每月至少参加(列席)一次网格党支部支委会议、至少组织一次网格党支部的党员集中活动。网格党支部要结合网格党员队伍特长、兴趣、身体等实际,建立每季度党日活动计划,并经党员确认后,予以公布。街道(社区委)党工委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每年表彰一批社区党建工作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要立足社区长远建设,加强年青人才的培养,认真做好社区先进分子发展党员工作,原则上每个社区党委每两年发展党员不少于1名。在社区培养发展先进分子入党,要坚持网格党支部推荐、社区党委研究、街道(社区委)党工委审批等基本程序和要求,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要从政治、生活等方面健全关爱社区党员的长效机制,建立社区党员政治生日档案、生活困难党员档案,

定期开展为党员过政治生日、为困难党员送关爱等活动。严格社区党委印章使用管理规定,明确印章使用范围和权限,建立印章使用登记簿,切实做到严格印章使用审批和登记备案。

(五)基础建设标准化。以标识墙牌配套、档案制式配套、基础设施配套、经费保障配套为基础,抓好社区党建基础性建设。按照要求,街道统一制作配置标识墙牌,对不再适应工作规范要求的要按新的规范进行更新。统一社区党委党建档案类型、制式,主要包括“二表”、“六簿”、“六档”,其中“二表”即在职党员认领公益岗位登记表、社区党员认领设岗定责登记表,“六簿”即“”记录簿、社区党员登记薄、流动(流出、流入)党员登记薄、困难党员帮扶登记薄、社区党委印章使用登记薄、党员服务队伍登记薄,“六档”即工作制度、计划、总结、决议档案;入党介绍信、党员发展档案;党费收取、党建经费开支档案;党员活动、民主评议、共建档案;落实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档案;上级党组织下发文件档案。同时社区党委要设立各网格党支部专门档案。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社区党委达到“八有”标准:有一处规范的党员活动室,有一处规范的社区党员服务站,有一处党务公开栏,有一处党员活动宣传栏,有一处图书室,有一定的电教设备,有一套分类较规范齐全的党建资料,有一块涵盖社区党组织概况、党委职责、工作分工、议事规定、党组织成员公开等主要内容的“社区党委工作规范”显示牌。网格党支部达到“3+1”标准:一面党旗,一个“市南党建”工作包,一个涵盖网格党支成员、党小组长公开、重要活动安排及宣传的室外宣传栏,党工委力争每年为二至三个网格党支部解决一处固定用房,并进行统一规范标识墙牌。逐步加大对党建工作投入,将党建经费的投入重点放在基层党员活动场所、党员组织活动、网格支部成员和党小组长的必要奖励、办公条件改善、学习资料的购置、服务党员等方面。

四、方法步骤

加强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工作要坚持常抓不懈,今年的工作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动员阶段(8-9月)。按照上级的部署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要求,结合办事处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制定街道办事处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召开党工委工作会议和各社区负责人会议,传达贯彻区委文件精神和街道办事处党建规范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宣传,层层发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求各社区党委,要逐级贯彻落实,并结合实际,围绕办事处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实施方案,切实做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分段试点阶段(9-10月)。结合社区建设的实际,积极推进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分批次分阶段推进,首先抓好大尧、天山社区的试点工作,在树好样板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其他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工作。在试点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和标准,做到既达到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基本要求,又有各自的特色,做到抓好试点,树好样板,不断深化。

(三)全面实施阶段(10-11月)。在抓好试点、树好样板的基础上,按照实施方案,积极扩大成效,认真扎实推进,抓好全面实施。坚持规范化建设统一基本形式和标准的原则,牵头领导和科室要按照责任分工,组织好分工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实施,确保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

(四)总结提高阶段(12月)。根据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工作进度情况,认真总结经验,搞好检查验收,及时整改问题。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借助他们一些好的做法,提升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推进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整体进步和全面提高。同时,在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各项准备,迎接区委组织部的检查验收。

五、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强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要列入党工委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做到有方案、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办事处成立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明确相关领导和科室人员的主要职责。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部署、组织、协调、督查和指导相关工作,切实加强对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的领导。

社区网格化建设篇3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委十届十七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以满足居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为目标,通过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整合社区管理资源,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模式,实行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使社区在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实现民情联系无遗漏、社区管理无盲点、社区服务无缝隙,为现代大都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使居民群众权益得到保障,共享发展成果;坚持条块结合、重心下移,结合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街道工作重心转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上来,对政府部门下移至社区的职能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经费保障,街道、社区负责人员调配管理和组织落实,增强街道、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承载力、执行力;坚持整合力量、多方参与,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区街职能延伸人员、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各类协管员、社区警务人员、社区志愿者、物业服务企业和驻区单位等各种力量的协同、协作作用,有效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强大合力;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紧密联系各地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实际,区分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统筹优化社区管理服务运行机制,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使社区管理服务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主要目标。

8月底,城区所有街道(含辖社区的乡镇,下同)和县(市)城关镇各选择1—2个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服务试点;年底,城区所有社区和县(市)城关镇社区实现网格化管理服务全覆盖;2012年6月底,县(市)城镇社区实现网格化管理服务全覆盖。通过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实现“六化”目标,即管理理念人性化,真正把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变成服务居民、造福居民的民心工程;管理对象多样化,将辖区内人、地、物、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管理队伍多元化,按照共驻共建、整合资源的思路,建立专兼结合、多方参与的网格责任人队伍;管理职责明晰化,明确网格管理服务人员职责,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同格同责、同奖同罚;管理手段数字化,依托社区服务和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逐步实现以信息化方式管理;管理方式流程化,建立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保证管理的便捷、精确和高效。

二、主要内容

(一)合理设置网格。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考虑居民的认同度、社区工作人员状况等因素,根据自管小区、物业管小区、单位小区、城乡结合部等多种类型以及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管辖面积等因素,由各地区组织街道(乡镇)合理设置社区网格,对网格内进行综合管理和共同监督。网格划分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得交叉重迭,区域内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全部纳入网格,实现全面覆盖。

(二)健全管理队伍。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整合基层社区服务资源的要求,按照专干不单干、分工不分家的原则,完善社区各类协管员业务部门和街道社区双重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业务主管部门管业务,街道社区管队伍的“条主业、块用人”的条块结合式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在不影响专职工作的前提下,整合社区各类力量,根据各网格管理服务工作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网格管理工作人员。网格管理可实行“兼管多格”和“专管一格”相结合的办法运行,工作人员原则上由街道(乡镇)工作人员(可兼管多个网格)、城管及行政执法人员(可兼管多个网格)、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党组织专职成员、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各类协管员)、庭院管理委员会主任(楼栋长)、社区民警、物业人员、业主委员会成员、社区监督员、社区卫生工作者及社区志愿者等组成。网格格长一般应由社区专职工作者担任。

(三)明确管理任务。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实行“定人、定位、定责、定时”,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要在做好网格内调查、统计、宣传、调解、信息收集、应急管理等基础工作的同时,在有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协助街道(乡镇)做好网格内与居民利益有关的社会治安、社区矫正、公共卫生、优抚救济、社区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城市管理、环境卫生、文化体育、消费维权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推动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覆盖到全社区;依法依规对网格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市政服务单位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监督网格内的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工作,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四)划分工作职责。街道(乡镇)工作人员为网格督导员,负责督促、指导、协调网格管理服务工作,每周不少于1次参与网格巡查,并通过实地检查、协调处置等方式,确保网格管理服务作用有效发挥。社区专职工作者为网格管理服务直接责任人,负责了解掌握网格内的情况,具体落实各类基础信息的采集、不和谐因素排查、帮助居民办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社区社会保障协理员设立网格管理aB角,两人负责一个网格,合理调配时间,保障业务和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社区专职工作者既要履行好自身工作职责,又要履行好网格格长职责,两项工作要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

(五)理顺操作程序。根据一般性工作、协调性工作、突发性工作等不同性质的工作类型,由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程序及时进行处置。对专业性较强的业务工作,确保专职专干,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要积极做好配合。建立民情日志制度。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要通过记录社区民情日志的方式及时、准确收集社情民意,反映工作状况。建立分析研判制度。社区每日定时召开民情分析会,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梳理分类,落实责任人办理,确保社区情况当日清、动态准、处理快。街道(乡镇)每周要对社区反映的疑难问题以及在民情接待、走访调查工作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分类处置,确保各类民情意见有效解决。建立民情回应制度。对一些在社区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立即予以处理。对解决难度大或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实行限时办理,由社区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解决。对居民意见比较集中、比较普遍,具有倾向性、全局性的问题,由街道(乡镇)协调解决。办理结果要及时反馈,并收集居民反馈意见。

(六)落实岗位要求。强化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责任意识,要求做到脑勤、腿勤、手勤、嘴勤、笔勤,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推行“错时工作制”,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坚持每天至少到网格巡查1次,在网格时间要达到工作时间三分之一以上。入户调查要合理安排时间,注意方式方法,注重自身形象,对服务管理对象的个人隐私和不便公开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要主动与社区居民交流沟通、增进感情,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认真填写民情日志。

(七)建立考核机制。各地区要完善信息掌握、问题处理、效果考评之间相互制约配套的管理机制,坚持“分级考核、分类考核、定量考核”并行,量化、细化、实化考核指标,明确项目、责任、时效,自查、互查、抽查、检查相结合,年终考评,兑现奖惩。对长期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街道、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转岗、辞退、罢免。建立网格管理服务公示制度,在每个网格区域内醒目位置设置网格区域管理图和服务指示牌,公布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内容、监督电话;社区公益服务场所要设置各单位网格区域平面图和网格划分全景图,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将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创建和谐社区、实施惠民工程、完善社区管理体制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以服务群众为宗旨,摆上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各地区各部门要精心组织、紧密配合,在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组织框架内,共同抓好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各级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的组织指导、综合协调工作;街道(乡镇)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包联社区。职能进社区的市、区县(市)直部门要强化业务指导服务,提供必要的保障。社会治安、城市管理等主管部门,要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网格和城市管理执法网格与社区网格有效衔接、协同运作。

(二)强化分类指导。已实行网格化管理服务试点的地区要逐步向市里统一模式过渡,进一步理顺组织体系;要认真总结,深入研究,着重在管理和服务的精细化、制度化、人性化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和拓展,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尚未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的地区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抓紧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要统筹安排、全面启动、排出日程,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抓出成效。

(三)强化队伍建设。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以招录政府雇员的方式,招录社区专职工作者,从事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按900户设1个岗位,三年内完成招录工作;工资标准按社区两委副职标准执行,由市、区两级财政按1∶1比例承担。今年下半年,为8个城区648个社区各招录1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建立社区工作者考录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机制。今后,在公务员选拔中,同等条件下,有社区工作经历的优先录用。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研究制订在社区工作者中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具体办法,适时启动招录工作。

社区网格化建设篇4

充分运用网格化管理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划分网格管理单元,择优选聘网格管理人员,建立完善工作责任机制,综合考虑“人、地、物、事、组织”等因素,通过二维、三维数字地图,重点加强对社会各类人员的精细化、常态式管理。

二、网格划分

按现有行政区划为基础,由镇政策法规服务中心牵头,各村(社区)、镇级相关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在全镇全面推行社会管理网格化管理模式。以各网格为基础,建立以“人、地、物、事、组织”为核心的基础信息数据库,把管理、服务纳入网格中,不断加强社会管理。

(一)二级网格。

即镇级网格。县级为一级网格,镇为二级网格。镇上成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镇主要领导为该区域网格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担任中心主任,具体承担该区域网格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建设,将充分利用现有的便民服务中心场地、政务网络资源,增设坐席及电脑等办公设施,安排若干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区域网格化建设的日常工作,并实行轮流值班制度。服务中心将充分整合民警、计生、民政、司法等站所人员为兼职网格助理员,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其网格内了解社情民意、维护治安秩序、整治环境监督、排查化解矛盾、落实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以及服务人民群众等职责,并开展好流动人口、社会组织等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三级网格。

即行政村(社区)网格,共23个网格。每个行政村(社区)为1个网格,各行政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主抓本区域内网格管理工作。同时,镇包村(社区)领导负责联系、指导、协调所包村(社区)的网格建设与运行工作。

(三)四级网格。

即基础网格。以行政村(社区)所辖范围为基础,综合地理布局、道路走向、人员聚居、街道布局、小区分布、工作量大小等因素划分基础网格,实现各网格间无缝拼接。行政村应积极结合新型农村综合体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省上要求,原则上较大的行政村应遵循400人为一个网格的标准划分;针对行政村人口偏少、布局分散的实际,以便与网格员管理和服务、便利群众办事为根本,可以人口相对集中聚居点、道路周边聚居区为标准,缩小网格人口规模进行划分,但网格边界必须明确,确保不遗漏、不交叉。划分网格时要将网格内市场、学校、卫生院、景点、景区等驻地单位及楼栋、小区、院落等全部纳入网格管理之中。

(四)网格员选任。

每个基础网格选任1名网格员。网格员人选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居)民小组长、离退休干部、离退休教师、离退休职工、老党员、村民代表和有威信、有能力的群众和大学生村官为主,重点遴选热心公益事业,工作责任心强、有威信和魄力的人员担任网格员,村(社区)干部原则上不担任网格员。网格员直接联系网格内的所有群众和单位,村(社区)干部通过联系网格员,最终联系到每家每户。网格员选任要重点以长期居住在该网格中,有专业知识的居民代表为主,充分发挥他们对本区域地熟、人熟、情况熟的特点,更好地做好基础网格化管理工作。

网格员的工作职责:配合村(社区)两委做好网格内的社情民意了解、治安秩序维护、环境监督整治、矛盾排查调解、流动人口管理、重点人群排查登记管理、服务基层群众等工作。

三、信息采集及运行机制

省作为全国社会管理网格化管理试点省份,将根据中央政法委和中央综治办要求,依托电信网络建立工作平台,围绕人、地、事、物、组织等社会管理网格化要素,开展对系统所需信息的采集工作。信息采集后根据软件内容及上级要求进行分类和报送、转交、转办、督办等工作,具体采集内容和采集要求、运行流程、运行机制将按照县上统一部署,另行发文明确。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准备阶段(9月10日——9月30日)

由各村(社区)召开会议进行广泛宣传动员,重点加强城镇社区的宣传动员工作,成立领导组及工作机构,制发实施方案。

(二)网格划分阶段(10月1日——10月31日)

各村(社区)积极组织、指导完成辖区内网格划分工作,选定网格管理员,并上报网格情况和网格员情况,对网格员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明确任务,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五、工作要求

(一)细化任务,确保落实。

各村(社区)要根据实施方案,对下达的各项任务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人。同时,要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各项任务做细做实,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二)注重指导,强化管理。

各村(社区)要在村民(居民)自治工作中找准定位,转变角色,变“管理者”为“指导者”,重点要加强对日常工作的指导,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社区网格化建设篇5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网格组织建设体系化

组织设在网格上。坚持因地划网格,因格建组织,在城区科学划分11个街道大党工委、46个社区大党委、171个网格党支部、581个院落党小组,设立615名网格信息员,通过“定格、定人、定责、定流程”,形成“五位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队伍建在网格上。整合网格内“两新”党员、楼栋长、社区志愿者等人力资源,建成以“党员网格责任人―党员楼栋长―党员信息员―党员网格志愿者”为主要架构的服务队伍200余支,打造“党组织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上下联动”的社区服务体系。管理落在网格上。针对社区主导缺位问题,与77个社区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针对联系沟通空白问题,探索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联席会等组织116个,将辖区单位领导吸收为机构成员;针对“双报到”空转问题,制定在职党员社区登记、活动记录、表现反馈、积分管理4个办法,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网格党支部为基础、各类组织联动的运行体系。

突出统筹协调,推动网格资源整合一体化

注重运用联动融合、开放共治和大数据运用等观念思维,大力推进社区管理服务。数据信息共享。将社会治安、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10余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区社会综合治理处置中心平台管理,实现信息一次性输入,多平台共享。线上线下共联。将线上的综合信息平台与线下的11个综治中心和网格化指挥中心有机整合,达到既发挥信息平台的大数据、信息化效应,又强化线下中心的实战化功能的目的。服务资源共享。将辖区内医疗站点、党员活动阵地、健身室等资源充分利用,构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求。

坚持量体裁衣,推动网格分类服务精细化

在提供服务上突出针对性和差异化,做到对症施策、有的放矢。“双化竞投”提供专业服务。引导社会组织、社工、企事业单位公开平等竞争政府购买服务,打造特色服务项目60余个。定向点单提供志愿服务。推行“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服务模式,使供需对接更便捷高效,志愿服务更精准精细。民主决策提供自我服务。坚持“群众参与、群众选择、群众实施、群众评价”的自治机制,探索出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议事机构与执行相分离的工作机制,有效促进社区工作开展。

社区网格化建设篇6

庙卷村位于顺义新城核心区,全村有224户609人,流动人口500余人。2010年以来,该村以推进村庄社区化管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村政事务自治化、村民服务优质化、村庄治安精细化、村风文明常态化,基本实现了农民和市民同待遇、流动人口和本村居民同服务、精神文明建设与城市文明同追求、村庄民主管理与城市社区同水平,先后荣获“北京市民主管理示范村”、“北京最美的乡村”、“顺义区文明富裕村”等荣誉称号,走出了一条老百姓生活宽裕、和谐稳定的发展之路。

――《村规民约》村民定。2010年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后,马坡镇按照新颁布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精神,对原有村规民约进行自查,将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符合群众利益和意愿、不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群众不满意的条款予以全部清理,广泛征求党员、村民代表及村民意见,根据反馈建议,将群众拥护、利于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范畴,并责成各村进行更新完善。据此,庙卷村召集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全村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制定,最终经全体村民会议讨论通过了《村规民约》。村两委决定变“事后公开”为“全过程公开”,变“死公开”为“活公开”,变“我贴你看”为“我说你问我回答”,变“具体事务领域公开”为“全领域公开”,深层次接受群众监督,促进村政事务公开透明。

――管理服务入乡进村。为保证村民就业,村里大力招商引资,壮大村级经济,加快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先后吸引18家企业入驻,提供就业岗位近800个。同时,村里提升福利待遇,让流动人口和村民享受同等待遇。庙卷村为实有人口平等提供的服务有:免费发放计生用品、药品,提供统一的卫生防疫服务;剧场、图书室、健身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免费使用;定期开展法制讲座、技能培训等。村委会还出资为村民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减轻农民就医负担。庙卷村将继续扩大公共服务范围,努力让更多的流动人口融入这片热土。

――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庙卷村村内各岗亭路口都安装指纹打卡机,要求每两小时巡逻值守组在岗亭间循环打卡考勤,即东门岗亭到南门岗亭打卡,南门岗亭到西门岗亭打卡,以此类推,既增加了巡防密度,又确保了工作站和村内道路上长期有人。同时,村里还建立起村级综治维稳工作中心,村民出入建登记制度,村委会与企业签订村企联管责任书等,方便企业随时将员工情况与村级流管服务站进行沟通。

――打造宜居花园村庄。庙卷村先后投资千余万元,完成了安全饮水、污水排放、户厕升级改造工程,村内林木覆盖率已达50%以上,200平方米以上环街绿地公园就有8个,打造起了一个花园式村庄。此外,为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村里还建起了影剧院、体育俱乐部、露天健身广场等。市民学校、图书室、计算机室、洗浴中心、理发室等文体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凡是住在村里的人,日常生活都能做到“足不出村”。

朝阳区高碑店村:新农村改造惠农模式的典型

高碑店村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东部,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北京城区的东扩,使这里成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随着大量国家和市级重点工程的实施,大量农民土地被征占,产业发展空间被挤占,成了一个“叫农村无农业,称农民无耕地,农转居无工作”的“三无”村。2008年后,高碑店村党总支带领全体村民共同努力,通过挖掘文化,形成了古典家具展销、文化艺术展示和中医医疗服务的产业发展格局,全村经济迅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通过治理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通惠灌渠,完成了商住一体化的高碑店新农村建设工程。高碑店在作为北京市新农村试点的探索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大量社会矛盾,而且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区域整体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进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与社会和谐的良性轨道。

――全面落实发展富民。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高碑店通过发展“胡同经济、庭院经济、废墟经济”,把散落在街巷、民居内的几十家销售制作古家具户组织起来,培育出了北京市特色商业街――高碑店古典家具一条街。在此基础上,顺势而为大力发展“传统、传媒、时尚”三大文化创意产业。引进了中国科举博物馆等一大批传统文化产业项目。完成了传媒产业一期项目建设和时尚文化产业园区的整体规划。古典家具和传媒文化产业园区被列为区级首批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园区,“三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产业的调整优化,提高了发展质量,推动各项事业朝着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迈进。

――着力构建保障安民。通过实施“千人就业行动计划”(每年至少实现1000名失业人员相对稳定就业)、“双六百工程”(实现新增规范就业带保险600人、使600人获得职业技能证书),就业保障工作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成立“爱心超市”、基层残疾人俱乐部、康复工作站,积极解决全乡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建设社区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类50多个服务项目。

――大力推进文化育民。成立秧歌队、舞蹈队、高跷队、健身队、合唱队、小车会、舞龙队。每年组织开展“五月鲜花”文体活动月、“夏日文化广场”、“金秋艺术节”、“喜迎新春秧歌大赛”等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高碑店村老年高跷和少儿高跷先后走出国门,到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参加北京风情舞动伦敦、悉尼和洛杉矶活动。通过创办文明礼仪大课堂、文体活动大舞台、健康知识大讲堂、百姓民俗故事会,不断加强公共文明建设。以“爱我高碑店”为主题,开展了人文奥运大讲堂,“文明高碑店”原创节目比赛,“爱我高碑店”一日游等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乡域百姓自发地创作了《爱我高碑店》地区之歌,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增强了干部群众的凝聚力。

――统筹推进管理塑民。提出“消灭突击,建立长效”的要求,不断完善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五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该乡的科学管理水平。在环境管理方面,率先在高碑店村实行了“定时定点”倒垃圾制度,清理堆物堆料,在改善环境的同时,改变了农村千百年来的不良生活习惯。投入数千万元,用于环境建设改造,建设了兴隆郊野景观公园。强化科技创安工作,建成地区城市管理综合指挥中心并投入使用。成立了乡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分中心,建立“六位一体”(司法所、综治办、办、派出所、法庭、法律服务所)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群众自发成立老年志愿者服务队、治安巡逻队,维护村内环境和社会治安,形成了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东城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领头羊”

2003年年底,东城区创造了网格化管理新模式,以每1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当时的25.38平方公里辖区划分成了1593个网格单元,由350名城市管理监督员实施全时段监控。彼时的“网格”,主要是城市管理的工具,着眼于市容的清洁、居民的投诉、对辖区内摊贩的管理、非法小广告的清理等。从2010年起,东城区的“网格化管理”全面升级,网格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管理功能。根据东城区政府的建设目标,“格”还将引入最先进的现代科技,构建一个天上有云(云计算中心)、地上有格(社会管理网格)、中间有网(互联网)的新型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的目标。

――合理划分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单元。按照完整性、便利性、均衡性、差异性原则,将全区17个街道、205个社区划分为589个社会管理网格。根据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基本情况,将所有网格划分为住宅、商务商业、企事业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四种类型;根据社会管理秩序、治安环境状况,将所有网格划分为日常管理、一般防范、重点关注、综合治理四种等级。以网格为单位,围绕社会服务管理的具体工作,逐人、逐地、逐事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到人,做到精确定位、精选定人、精准定责,实现网格全覆盖、工作零缝隙。

――科学构建社会服务管理组织体系。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领导小组和各单位(部门、街道)领导小组。按照将社会管理重心前移、下移的总体要求,对现有社会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搭建“三级平台(即区、街道、社区三级行政体系)、四级服务管理(即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工作体系)”的组织体系。成立“东城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17个街道成立“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205个社区社会管理综合工作站与现有的社区服务站合署办公。通过“三级平台、四级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了全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明确了网格单元的社会管理对象、工作职责、办事流程和时效,为精细化管理、零距离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系统优化社会服务管理力量配置。对全区社区工作者、街道干部、公安司法队伍等按网格化服务管理要求进行重新整合与配置,在每个网格内配置了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网格警员、网格督导员、网格司法员、网格消防员和网格党支部书记“七种力量”。将区域党建、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统战、工会、妇联等工作逐步充实、整合到网格中,形成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工作机制。构建专群(专业力量与社区群众)结合、条块(职能部门与属地)结合、社群(社会力量与社区群众)结合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格局,实现社会服务管理政策集成、资源集聚、力量集合,发挥“单兵是尖刀、整合是拳头”的工作效果。

――全面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按照“党组织建在格上”的原则,把社区党员调整划分到网格中,逐格建立党支部,选举产生支部书记。将社区划分为网格,缩小了工作力量的单位面积,扩大了社区服务的密度,更多居民把精力投入到社区,畅所欲言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形成和谐社区建设的合力。

形成了“居民议事厅”、“市民论坛”、“开放空间”等多种形式,有效培育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现代社区意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在全区589个网格中建立了822个网格党组织,建立了“四级体系、两个确保”工作机制,即:构建“区党委―街道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四级党组织网络体系,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确保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网格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正确引领全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

除此之外,完善的“一委三会一站、多元参与共建”的社区治理结构,以社区党委为领导核心,以规范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会议、社区代表会议为手段,以社区服务站为平台,搭建起社区居民、驻区单位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平台,建立了网格化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的新模式,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的治理体系,有效实现了政府管理和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

社区网格化建设篇7

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范文(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XX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关安排部署,积极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创新实践,为加强和改进新常态下基层治理工作能力和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最近,我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镇街道、村社区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结发现了一些好的做法,查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网格化服务管理四级体系基本建成。一是建立健全了县、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联动机制,网格事项的发现、处置、上报、交办、办结、回访、评价机制运行良好。二是四级体系分级管理,梯次互动,各层级根据实际情况处理网格化事项,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确保网格化信息系统事件处理及时。

(二)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运行良好。截至目前,我县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已累计录入人口信息XX条(流动人口XX条,特殊人群XX条),群防群治队伍XX条,群防群治人数XX条,单位场所XX条(重点单位场所XX条),房屋信息XX条(出租屋XX条),事件处理累计XX条(县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累计办理事件XX条,全县民生事项累计XX条,占比XX%,社情民意收集XX条,占比%,特殊人群服务XX条,占比%,矛盾纠纷劝解XX条,占比XX%,突发事项报告XX条,占比XX%,参与治安防控XX条,占比%)。

职能部门事件办理情况:20XX年红黄牌事件情况:

(三)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运行效果良好。

1、网格员坚持一日双巡,更贴近老百姓,拉近了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距离。2、网格员既能及时发现网格内的矛盾,又能将大多数矛盾解决在网格内,诸如邻里间房屋漏水、下水道堵塞、物业纠纷等。3、网格内各项信息更加全面透彻,网格员收集各类基础信息导入系统,并动态调整更新。4、网格员参与治安防控,一定程度上震慑犯罪行为,增加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5、网格员主动发现和受理群众诉求,现场办结或通过手持终端机报送处理,老百姓遇事爱找网格员,认可度高。6、网格员充实了社区队伍,很多以往累计的民生事项得到办理,社区工作量下降,实际作用大于居民小组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新生事物,我县目前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从调研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工作进展不平衡。我县是全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之一,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是社会管理创新试点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但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落实力度不够,街道办好于城镇,城镇工作进展慢。由于个别城镇的社区网格化工作落实不到位,镇网格化专干还要做社区专干甚至网格员的事情;四级体系还不够完善,事件处理情况差别大。街道办之间横向比较进展也不够平衡,分类工作各有长短。

(二)群众知晓度、参与度不高。从调研情况看,一是知晓度不高。由于宣传以及地域的原因,城市社区居民很多还是知道有网格化工作和网格员,但是网格化工作是什么以及网格员的职责作用还不清楚。城镇社区以及全县的农村对于网格化工作的知晓度则极低,很少有群众知道网格化工作是什么。二是参与度不高。网格员开展工作常常遇到不理解不支持,大多数还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少居民较注重隐私,有事找社区、找政府,无事怕打扰,甚至态度恶劣,网格员入户采集和调解矛盾纠纷极其不便。

(三)工作保障不足。一是网格员的绩效工资问题。我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开展半年了,绩效工资原定为按月考核季度兑现,但是去年四季度的绩效考核财政还未到账,影响了网格员的积极性。二是网格员保险待遇问题。由于我县网格员是参照公益性岗位购买保险,购买的四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中的养老和医疗都需要网格员自行购买后接近年底凭票据到街道报账,网格员意见较大。三是社区基础条件问题。部分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差,办公场所面积小,网格员队伍配备到社区后,办公面积和办公设备更不足,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四)网格员队伍问题。一是网格员队伍不够稳定。由于专职网格员能力素质以及网格员身份的原因,年轻一点的网格员就想着走,年龄大一点的能力又不及年轻的。二是专兼职网格员差异。由于原则上专兼职网格员工作内容都一样,兼职人员意见较大。一方面是待遇问题,兼职网格员只有绩效考核。另一方面是兼职网格员原本的社区工作也比较多,精力有限,由此还造成个别社区一个专职网格员负责两三个网格的情况,一格一员难以落实。三是农村网格化工作开展难度大。一方面我县配备了部农村手持终端机,有手机的农村正逐渐开展工作,其它的农村网格化工作基本没开展。另一方面农村网格员大部分都是村书记、主任兼任,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手持终端机基本不会用,再加上其它诸如计生、民政方面的工作,网格化工作更难在农村落地。

(五)部分镇街道领导不够重视。一是网格化工作中的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比如工作任务不按时完成,影响整体进程;镇街网格化专干身兼其它工作,其它任务一来便无人负责网格化;工作场所、设备保障不到位,工作无法开展。二是对网格员日常管理不到位,部分网格员多次手机无人接听或者关机;pC账号和手机账号长期不登陆并经县上提醒无果,影响账号活跃度和综治目标考核;网格人员名单调整和网格员请销假上报备案不主动。

三、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通过调研,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要切实把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来落实,从思想、组织、保障措施等方面不断加强,高度重视,确保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在全县落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实施意见,明确责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保证工作进度。

(二)要切实完善保障机制。一是人员保障。要加强对网格化专干和专兼职网格员的业务培训,互相交流,共同进步,提高其适应网格化工作发展的能力;二是制度保障。一格一员,定人、定格、定责。落实省市关于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的措施,既要留得住人还要淘汰人;三是资金保障。各项经费要及时划拨到位,资金要按时拨付网格员以及切实保障工作场所、设备的需求;设立激励资金,推动网格员创先争优,出先进出典型。

(三)要切实完善职能部门进驻和网格划分情况。一是进一步完善需进驻的部门职能,涉及服务群众的职能部门都要入驻,包括水、电、气和通信部门,提升网格服务能力,丰富网格服务内容,让老百姓反映的事件都能有部门处理。二是进一步完善网格划分。由于城市建设发展的原因,部分网格需要拆分增加网格,部分地区需要新增网格。

(四)要切实强化宣传。县上和各镇街道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宣传,网格员自身要加强日常宣传,农村和城镇宣传要同时进行并落实到位,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增加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范文(二)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于4月中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由副主席刘玉琦带队,先后深入到丹赵路、大坝、均州路三个办事处及相关社区,对我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与市综治办就相关问题进行协商梳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推进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为民、惠民、便民为宗旨,推行了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进行了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制定了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网格化管理工作,专题进行研究部署,印发了《丹江口市实施城乡网格化管理、推进社会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网格化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城区各办事处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广泛宣传发动,统一广大社区工作人员的思想,营造推行网格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了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按照动员部署、划分网格、确定网格员、培训网格员、试点运行、全面开展的工作流程,根据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任务相当、便于管理的要求,兼顾自管小区、物业管小区、单位小区、城乡结合部等多种类型以及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管辖面积等因素,城区五办目前实际划分网格数254个(其中城市社区221个、城中村17个、其他村16个),网格内有79548户、227666人(含流入人口)。同时,根据网格划分,将网格员、社区干部、社区志愿者等力量统一纳入网格,实施分块管理

(三)建立了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市综治办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丹江口市网格化管理网格员汇总登记表》、《丹江口市网格信息表》,按照行政区域代码,统一编定网格员编号,将留守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信息等分类总人数纳入网格信息收集内容中,摸清各网格内的商户、居民、店铺、单位等基本信息。目前,各城区办事处已进行摸底实施,正在汇总整理。

(四)建立了网格化管理督办检查制度。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督导专班,将此项工作纳入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下发了《丹江口市综治工作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使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严格奖惩兑现。针对各社区网格划分、地图绘制、信息化采集等前期基础工作开展情况,市委、市政府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检查督办,不断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同时,通过现场推进会等形式,以点带面,推广好经验好作法,确保全市网格化建设工作整体推进。

二、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新生事物,我市目前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从调研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工作进展不平衡。我市是全省10个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市之一,市委、市政府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六项重点工作之一予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但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落实力度不够,整体工作进展比较慢,办事处之间横向比较进展也不够平衡,出现了工作盲区和真空。

(二)居民参与度不高。从调研情况看,居民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参与度不高。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社区服务内容单一所致。目前社区以政府提供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救助、计生等公共服务为主,服务对象以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和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为主,直接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服务项目不多。二是社区工作行政化、机关化倾向所致。社区从事了过多的行政性和半行政事务,既有计生、就业、社保、民政、综治等常规性工作,又有各类统计、调查、检查等临时性工作,社区工作调查多、统计多、报表多、台账多,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开会、迎检、写标语、整理档案上了,场面性的活动开展较多,社区工作者上门服务、面对面服务与群众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三是城市社区居民素质层次不同所致。不少居民较注重隐私,有事找社区、找政府,无事怕打扰,甚至避而不见,往往给社区网格管理采集第一手资料和相互服务带来不便。

(三)社区管理难度较大。一是社区服务资源难以有效整合,诸如小区停车、基础设施等各自为阵,社区难以提供优质服务。二是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增加,加工、餐饮等行业混合在居民小区,社区缺乏管理手段,影响了社区的公共安全和居民的正常生活。三是社区与物业公司尚处磨合阶段,一些物管小区成为社区管理盲区,部分老社区因为历史原因,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

(四)社区干部队伍有待加强。目前,城区人口近20万,只有109名社区工作者,且年龄普遍偏大,若继续沿袭自然减员递补的方式,很难适应社会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难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要。此外,社区民干部的生活待遇偏低也影响工作积极性。

(五)社区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目前我市已开展了九进社区服务活动,单个部门都是采取在社区加挂牌子的方式开展工作,仍是各自为政、对上负责,难以统筹兼顾。目前信息采集的标准正在制定完善中,建立网格化信息系统是进行网和化管理的关键所在和技术保证,已迫在眉睫。到底是自建平台,还是依托十堰,已成当务之急,急需研究解决。

三、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市委、市政府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对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明确要求,出台了相关工作方案。领导重视了,方案出台了,关键是要抓落实。通过调研,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要切实把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来落实,从思想、组织、保障措施等方面不断加强,确保社区网格化服务有人抓、有人管、管到位。

(二)要切实落实工作举措。要按照《丹江口市实施城乡网格化管理、推进社会建设工作方案》,紧紧围绕人员配备、工作经费、信息化建设、网格员职能四个方面,列出时间任务表,明确责任人,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保证工作进度。

(三)要切实推进改革创新。我市既然是全省10个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市,就应当充分结合实际,大胆改革,大胆创新。比如在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由综治办牵头、民政局负责,启动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办法,对社区人员流转、办公用房、经费保障及工作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要走在全省、起码是十堰市的前列。

(四)要切实完善保障机制。一是组织保障。将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市城乡网格化管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好统筹、组织和协调作用。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各专项工作小组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抓好相关工作的督办和落实。二是人员保障。对经考核后确定招录的社区网格管理员,要统一组织专业培训上岗,适当提高其生活补贴标准。建立社区人员退一进一机制,探索建立市直单位新招公务员下社区锻炼制度和党政领导联系社区制度,解决有人干事和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问题。三是资金保障。根据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统一部署,市财政要预算安排网格化管理经费,用于全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平台搭建等,落实平台维护、数据采集更新、硬件建设等费用。增加社区工作经费,同时,鼓励和引导驻社区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通过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资源、资金和智力服务。四是机制保障。各办事处、社区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将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纳入社区服务管理考评,建立部门责任量化考核指标,严格进行考核奖惩。

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范文(三)

幸福社区网格化管理在20XX年开始实行,划分为15个网格,每个网格管理成员由社区领导、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小组等3人组成,社区领导为网格管理的负责人,我所在的是幸福社区第10网格,该网格有居民550户,单位场所有3家,商铺有97家。

我通过培训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但每新任一项工作都有所前期难度。第一周:社区领导为我们介绍了社区干部,熟悉社区环境,讲解工作细节及工作的职责。我们的邹主任为我们实地指出各网格划分区域的基本情况。第二周:在网格管理员的安排下各网格员下基层到自己的管理区域信息收集,这才应征了老人们常说的万事开头难,而此时我第一道关口进门难,或许是因为社会人员的杂乱,居民的安全意识防范,使其工作难开展,比较辛苦、单调,有时还会被人误解,在此阐述我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所体会到的工作的难点、工作中的问题以及建议。

一、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难点

1、治安管理管理难度大

幸福社区位于县城中心现在交通便捷,外来人口较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治安管理的难度。一是春节前期人口比较集中,发生入室盗窃,群众财产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治安面临新挑战。二是外来租住人口身份背景复杂,从事不同的行业,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增加。

2、人口与工作地全覆盖化管理难度大

一是县城的出租房较多,人口的流动性也较大,而流动人口都是做一些临时工作,就没有固定的工作点,今天在这里上班说不定明天就不在这里就职;二是在单位场所商铺去登记工作人员居住地时,多数工作人员根本都不配合,乱报住址或是不理睬;三是到居民家中去采集人口信息时,有的居民不会如实而报,要么就错报要么就不报,这样就很难得到第一手真实资料,所以人口与人口的工作服务点很难实现网格全覆盖化管理。

二、网格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网格内管理人员分工不清,责任不明,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网格管理人员由社区领导、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小组长组成,社区领导为负责人。网格员不可能把所以的工作都全包干,联系、汇报工作、处理问题等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把三人的具体职责明确出来,没有充分调动居民小组长的积极性,网格内的事情就是网格员自行全责。

第二,网格化管理内没有固定去解决问题的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网格员善于发现问题,但没有能力职权去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确实有在网格的层面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手持终端上报职能部门,可迟迟没有去实施解决这个事情,搁置不管,就让居民看不到网格员工作的成效。

三、对社区网格化管理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

对于一般性的事件:网格员现场处理,上传手持终端;需要协调处理的事件:网格员现场拍照受理,带回社区报告相关部门,反馈服务管理对象;突发性事件:网格员立即手持终端上报相关职能部门,网格员现场跟踪缓解事情的严重后果,协助完善。

2、进一步完善信息反馈和问题处理机制

社区网格化建设篇8

一是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社区居民综合服务机制。在社区一级设立便民服务大厅,依照《市“四有一创”社区建设指导意见》,将综治、民政、劳动保障、计生、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延伸到便民服务中心,拓展完善各站(室)的服务功能,积极引进卫生服务站、家电维修、业余艺术团体等生活、娱乐服务项目,实现公共服务与生活服务的功能最大化,打造社区群众“15分钟生活服务圈”,让社区居民在便民服务中心就能享受方便、快捷、全方位的贴身服务。

二是针对社区干部力量薄弱的现实,探索建立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大学生见习岗、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社区社会管理多元人才机制。街道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一级网格),社区根据所辖范围内的居民小组、小区、院落、集中居住区等情况,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二级网格),居民小组、集中居住区等根据实际情况将院落、楼栋等划分为若干网格(三级网格),街道、社区、小组三级将社区事务逐项分解到各个网格,将工作责任下沉到网格,按工作需要将街道、社区、聘任小组长、大学生志愿者等人员落实到网格中,成为网格管理服务人员,分网格包干,负责网格内的各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实现“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逐步构建“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员、全员参与,同格同责、同奖同罚”的精细化专业化网格化管理服务多元人才机制。

三是积极推进社区网络化管理机制建设。搭建社区管理新机制,突出五强化五推进工作:即强化调查摸底、管理网络、公共服务、民主管理、部门协作,推进信息共享、机制创新、社会公平、民主进程、整体联动。创新工作机制:在全街搭建起街道—社区—小区—居民楼(业委会、物业)“四级联动”的纵向管理链条;着力打造社区管理服务“两支队伍”:第一支队伍,按照服务主线党委—社区党支部—责任小区(网格单元)—业委会、物业—居户(网格)网络化管理模式进行组织管理;并按照逆向进行信息反馈,通过顺向管理、逆向反馈的模式管理基层组织,服务居民群众。第二支队伍,建立起“街道—社区—责任区—业委会、物业—楼长”的管理链条,强化社区与业委会、物业的紧密联系,形成合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开放式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

四是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街道办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充分发挥街道社区服务作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强化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建设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和志愿者服务联络点。街道志愿服务工作总站下设8个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推动志愿者网络化管理。不断探索志愿者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同时加强对志愿者网络注册工作的规范管理。目前全街道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达320余人,并制定出台《县街道办事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管理办法》。同时拓展项目,增强志愿服务品牌的社会影响力:1.服务中心工作,扩大社会影响。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城市宣传、文明交通劝导、清洁家园、道德模范等志愿服务活动。2.服务社区工作,关注社会民生。结合节庆日组织志愿者开展“红歌进社区、才艺展示进社区”等进社区便民利民志愿活动。3.服务弱势群体,彰显人文关怀。把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服刑人员子女等弱势群体与特殊群体作为教育和帮助的重点,组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五是培树典型,弘扬社会正能量。街道结合志愿服活动,打造成文明创建样板示范区:东区北社区以青年党员为主力定期组织开展帮助孤寡老人、清洁家园、便民服务、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东区北社区社区艺术团、中央西红云剧社常年活跃在社区,开展喜闻乐见的表演,深受居民喜爱。树立了一批先进志愿服务集体和个人典型。东区南社区志愿者辛丽娟五年如一日义务为行动不便老人理发;东区北社区艺术团的领路人常俊金当选市“中国好人”;东关社区金花四姐妹义务照顾留守老人的事迹,家喻户晓。

社区网格化建设篇9

廖xx,女,1969年3月生,198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经济学学士,现任贵阳市白云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铝兴社区党委书记。先后荣获贵州省"三八红旗手"和白云区"十佳公务员"称号;2014年还参加了贵阳市平安建设宣讲团宣讲铝兴社区先进经验。同时,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基层科普示范社区"、"贵州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和"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4年还被贵阳市命名为"新型社区·温馨家园".自担任社区党委书记以来,廖爱玲率领工作团队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和实践,摸索建立了一套"小投入大成效,小网格大服务"的社会管理新模式——"全天候"网格化星级服务。铝兴经验成为网格化的蓝本在白云区乃至贵阳市推广。

抓党建强责任"零距离"换来"凝聚力".一是认真履职,强化责任意识。自担任社区党委书记以来,廖爱玲切实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党建工作实行周调度月考季评,专题研究党建工作百余次;建立"支部+网格"工作星级化考核机制,建成了35个网格(院落、社会组织)党支部,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二是从严治党,落实主体责任。坚持党务公开,民主集中制,亲自与干部职工交心谈心百余次。创新推行了群众党风廉政建设义务宣传和监督队,对社区民生工作、项目建设、工作作风进行全面监督。三是精细管理,深化基层堡垒作用。以党员干部群众广场见面会、民情恳谈会为载体,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329条次并全部解决;在各居委会党总支推行"2336"党员分类管理机制,让广大党员发挥作用有平台、有载体、有组织、有成效。四是抓班子带队伍,增强加强能力建设。建立常态化的学习机制,通过党委班子长带头上党课,部门教业务、党支部""等形式,以"两书一堂三师一网"为抓手,带头抓好班子和全体社区职工学习,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到所联系的村开展大扶贫调研活动。JpG   创机制建载体"小网格"解决"大民生".率先在全市开展网格化管理试点,设计并推行在全市都有影响力的"一格两员,一员十岗"的工作模式、"1+X"服务团队和"1+n"服务协作模式,打造了一支"全科医生""网格管理"式的"全天候"服务群众的网格团队。建成全省首家"事事帮您民生110"综合指挥中心,打造"全天候"24小时便捷服务窗口;设计网格服务员"七清七掌握"服务标准,创建社区资源和警务资源高效整合的"1121"工作机制。

坚持与坚守"辛勤付出"呈现"真情回报".退休工人毛羽义是中铝贵州企业上访群体的两名代表之一,在廖爱玲多次劝返的真情打动下,该同志不仅不再上访,还成为一名优秀党员愿卫士,2013年带领几名老党员成立了"毛师傅余晖工作室",协助社区开展居民自治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目前,该工作室拥有志愿者100余人。已经成为社区和居委会做好群众工作中坚力量。

整合与联动"创安工作"结出"硕果垒垒".统筹各方力量,以网格为主阵地,以居委会为主战场,围绕"打、防、管、访、宣"五字诀,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通过3366机制,即打好"三张牌",筑牢平安建设"三道防线",实施禁毒工作"六大工程",强化社会稳定"六联机制",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织密筑牢社区平安稳定防护网。刑事发案从2012年的88件下降到2015年26件,降幅达70%.安全感上升至98%.

鼓励与发动"群众参与"形成"社会共治".2012年以来,把"新型社区·温馨家园"公益项目做为群众工作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支部+网格"的基层小堡垒作用,让群众借助项目充分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也使得项目建成"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干部干净"的民心工程。同时,廖爱玲为鼓励居民做好建成院落后续的长效管理,亲自制定了"三有四好五落实"标准,一方面以"支部+网格"为主心骨,指导居民如何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己服务、自我监督;另一方面,引导居民在社区既定的轨道上开展自治,确保了打造"和·美院落",培育"睦邻文化"的常态化。

社区网格化建设篇10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网格化大巡防动员会,目的是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打响网格化巡逻这一社会治安品牌,积极推进“平安*”建设。刚才,区委常委、区公安分局局长*同志已就网格化大巡防工作作了具体的部署,我都同意。

下面,我就网格化大巡防工作的开展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网格化大巡防工作的重要意义

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历来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广大干部群众所关注,全区各级党政组织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网格化大巡防活动的重大意义。

(一)网格化大巡防是“平安*”建设的重要载体。安居乐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愿和向往,当前平安更是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党的*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平安*”建设是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因此,我们把网格化大巡防作为建设“平安*”的重要载体抓实抓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创造一个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治安环境,是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承担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我们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二)网格化大巡防是“平安*”建设的宝贵经验。大家都知道,我区的城区网格化巡逻运行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作为“平安*”建设的一个创新举措,城区网格化巡逻在运行以来,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治安效应和社会效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外地许多公安机关纷纷到我区学习取经,省委、市委领导更是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城区网格化巡逻工作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有效地降低了刑事发案。据统计,自城区网格化巡逻以来,网格内刑事发案下降了16.2%,抢劫、抢夺等街面“两抢”犯罪下降了38.3%,特别是原来频发的尾随银行取款客户的“两抢”案件,自“网格化”运行以来已经没有发生。二是有效服务了人民群众。城区“网格”巡警共调处各类纠纷6582起,救助群众997起。三是有效密切了警民关系。网格化巡逻运行以来,成为了*街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实事求是地讲,城区网格化巡逻为建设“平安*”树立了一个响亮的品牌,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现实效果和成功经验,区委、区政府决定延伸城区网格化巡逻,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网格化大巡防工作。

(三)网格化大巡防是“平安*”建设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区正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成份和利益主体也呈现了多元化格局,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集中显现。特别是我区目前正值人均gdp处在4000美元的临界点附近,社会稳定和治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刑事发案总量仍然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城区网格化巡逻运行以来,城区、特别是城区街面的犯罪空间得到了有效挤压,一些犯罪分子不敢再在城区实施犯罪,转而另辟犯罪空间,导致农村及居民小区内的侵财型犯罪有所上升,严重影响到了“平安*”建设的全面推进。因此,要想全面实现建设“平安*”的总目标,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发挥网格化巡逻这一新举措的强大功能,全面推广网格化大巡防工作。

二、认真组织,全面落实网格化大巡防工作各项措施

网格化大巡防工作,事关“平安*”建设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区委、区政府今年工作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因此大家务必要根据方案的总体部署,认真组织,精心筹划,全面落实网格化大巡防工作的各项措施。

(一)全面动员,积极营造网格化大巡防工作氛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工作的先导。只有有了思想上的合力,才会形成工作上的动力。为了顺利推进网格化大巡防工作,区里专门成立了网格化大巡防工作协调小组,由我任组长,由区委常委、区公安分局局长长连吉兴,副区长陈敏志,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林喜军任副组长,并由各部门负责同志担任成员。各镇、街道要根据工作方案的要求,及时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网格化大巡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大宣传发动工作。要把网格化大巡防工作作为镇(街道)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根据此次动员大会的精神,及时召开镇(街道)动员大会,确保筹建过程中的思想到位和组织到位。

(二)深入调研,积极夯实网格化大巡防工作基础。城区网格化巡逻的成功实施,为网格化大巡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路子,这是网格化巡逻得以延伸的前提条件。但是,城区毕竟有城区固有的治安特点,和各镇、街道无论在治安形势还是在地理环境上都有明显的不同之处,而且各镇、街道之间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可能用一种模式来解决所有问题。各镇、街道在筹建工作中,一定要坚决杜绝闭门造车现象,强化调查研究,切实掌握本辖区的社会治安特点和形势,特别是要会同公安机关加强对本辖区刑事发案情况的研判,真正使网格化大巡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网格化大巡防,顾名思义,就是要将原本大一统的辖区划块进行“精耕细作”式的巡逻,因此在调研工作中首先就是要加强对“网格”划分的调研,切实增强网格化大巡防工作的科学性。

(三)强化举措,全面实现网格化大巡防工作目标。为了早日全面推进“平安*”建设,区委、区政府打算在5月中旬举行网格化大巡防的启动仪式。应该说,时间是相当紧迫的,同时其工作的任务却相当的多,涉及面也相当的广,工作要求相当的高,各镇、街道都会有很大的压力,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强化工作举措,就一定能够化压力为动力,顺利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一要周密制订工作方案。在充分把握区里出台的网格化大巡防工作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区里的方案进行科学的细化,制订本辖区的网格化大巡防工作方案,确保方案的“本土化”,提高“网格化”大巡防工作的针对性。二要科学安排工作进度。要统筹考虑网格化大巡防工作,明确筹建工作的进度安排,量化工作任务,做到步骤清楚、脉络分明、进展有序。三要切实保证工作质量。要严格按照区里的工作要求,切实强化网格化大巡防的工作内容,确保不走样,保证工作质量。四要有机强化工作交流。各、镇街道在开展网格化大巡防工作中,既要防止简单模仿,同时也要加强相互交流,做到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提高工作的地域适应性。五要严格制订规章制度。针对网格化大巡防的工作要求,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切实保证网格化大巡防工作的长效开展。

三、加强领导,切实保证网格化大巡防工作顺利实施

作为“平安*”建设重要组成的网格化大巡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要落实领导责任。一个地方治安形势的好坏,关键取决于领导。各镇、街道要从建设“平安*”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大对网格化大巡防工作的领导力度,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党政主要领导要经常听取大巡防筹建工作的情况汇报,分析形势,把握全局,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具体分管领导要集中主要精力,深入实际,解决好筹建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同时,要落实专人进行督查,确保大巡防工作有序高效运行。

二是要坚持齐抓共建。网格化大巡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社会齐抓共建、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区委政法委要在筹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积极协调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这项活动。公安机关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尽职尽责,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把开展网格化大巡防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作为“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现代警务机制的重要内容,加查研究,加强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筹建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整体推进。各部门、各单位要紧紧围绕工作方案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切实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

三是要完善保障机制。长期以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千方百计增加投入,为建设“平安*”提供了重要保证。事实证明,在平安建设中,有一分投入就会有一分产出,甚至会有十分的产出。因此,在网格化大巡防筹建工作中,区、镇两级都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为大巡防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特别是经费相对困难的镇、街道要真正树立为平安“买单”的工作理念,想方设法筹措资金,确保经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