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十篇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十篇

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8:56

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公共卫生;安全;监管;全民参与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3)07—0034—02

公共卫生安全是医学领域涉及人群最广、影响最大的学科,它包括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传染病防治,流行病,药品安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突发性社会事件等多个方面,是国家安全、城市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或地方的经济、社会和政府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公共卫生安全监管,有效预防和控制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避免或减少危害,确保人们安全便成为当今社会重要课题之一。

一、公共卫生安全内涵简述

公共卫生是医学领域中最为复杂的学科,从衣、食、住、用、行等多个角度影响每一位公民的日常生活,是研究如何维护全体居民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的学科〔1〕,包括传染病防制、地方病防制、职业病防制、食品药品安全、灾难事故、突发性事件等一切影响公共健康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一)传染病防制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体可为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原虫、蠕虫等,其中,由原虫和蠕虫感染是寄生虫病〔2〕。重大传染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患者或死亡病例,它的发生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3〕。如2013年SaRS,2009年“甲流”等等。

(二)地方病防制

地方病,又称地方性疾病,是指某些特定地区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如,克山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氟病等等〔3〕。

(三)职业病防制和食品药品安全

职业病是因从事职业的因素而引起的身心方面的疾病〔4〕。如矽肺是石棉工人、煤矿工人易得的职业病。近年,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繁报道,如2013年维C银翘片中含有西药禁用成分,2013年禽流感导致活禽食品安全问题,等等。

(四)灾难事故、突发性事件

灾难事故是指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如火灾、地震、海啸、重大交通事故等等。突发事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突发事件指所有突然发生的事件,狭义的突发事件是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3〕。

二、公共卫生安全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公共卫生安全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经济全球化的好处我们已经感受,缺点也得到了证实。公共卫生安全同信息安全一样,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间深度联系的基础之上,全球化增大了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机会和风险,以往大家印象中只有在第三世界发生的传染病已经不再有国界之分,如,2003年的SaRS爆发,2009年的“甲流”,2013年的禽流感等等,使我们深刻意识到,全球化时代的疾病如很多事物一样,突破国界。

全球化时代对于公共卫生安全的负面影响表现如下〔5-6〕:1.传染病跨国界传播的可能性加大。从1983年美国首例艾滋病报导到2002年,全球死于艾滋病的患者已达300万人之多。而且新发传染病已有30余种。这些极大地威胁着群众的健康。2.随着进口贸易不断扩大,境外污染食品和与健康相关产品的流入也不断增多。如疯牛病事件,二噁英事件等等。3.部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一些污染密集的产业流向发展中国家。据统计,我国大部分大中城市和工业化的农村处于不同程度的污染状态,极大地影响者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此时的职业危害与保护便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4.生物恐怖事件危险加大。“9.11”事件后,美国炭疽病的出现,使人们再次认识到生物恐怖事件的危害。尤其是近年来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制造杀伤性生物武器成为可能。这些生物战剂具有传播快,传播性强、易蔓延和流行的特点,危险极大。

三、公共卫生安全与政府职责

公共卫生安全不仅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的日常生活,群体的健康和生活,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安全。所以,公共卫生全球化的同时,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监管与防控也显得尤为重要。从管理的角度上看,只要涉及到公共卫生安全的行政部门就有其行政职责,如卫生部门、食品安全部门、疾病控制部门、工商部门等等。2003年SaRS流行暴露了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其中之一是我国政府长期把注意力放在经济发展上,忽视了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职能,政府危机防范意识不强。对于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往往采用传统强制模式进行管理和事后补救,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财政投入严重匮乏。面对公共卫生安全领域严峻局面,单靠公民的自我救济力量明显不足,由于公共卫生安全涉及每一位公民的自身权益,这一特殊性使得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弱化,一致性提高,此时政府应以恰当的行为方式进行帮助、引导和管理〔7-8〕。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与政府职能方面暂时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相关部门在行使其职能时多靠道德和觉悟,而这无法保障国家权利主体和人民对其行政机构和公共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使得重大疫情来临时,政府能发挥多大作用无法评价。所以,应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与公共卫生安全的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一种法律责任,包括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两个部分,分为法定责任和道义责任〔9〕。公共卫生安全是整个社会卫生状况能否正常有序运行的卫生指标,2003年的SaRS、2009年的“甲流”和2013年的禽流感破坏了我国的公共卫生安全,从全局角度看对我国影响不大,但是带给人民的经济影响和心理恐慌却是不可忽视。从2003年至2013年的十年间,我国政府不断努力,多方面采取措施,强化公共卫生安全工作。一是先后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消毒管理办法》等等法制法规,加强行政立法、法规支持和指导政府行为规范化建设。二是行政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满足公民知悉权,公民可以在任何时间从政府网站上,或从电视电台新闻中了解到我国或其他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现状。三是严格执法,完善并处罚了失职和违法行为,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提及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监督管理人员和政府有关部门而造成传染病传播和流行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四、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预防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复杂性、广泛性、难控制性、危害严重等特点,处理时比较困难,主要以预防和控制为主,所以应根据国情建立不同的危机管理模式。首先,增强危机防范意识和忧患意识,养成居安思危的习惯。建立适应不同类型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应急体制,以政府主管部门为中心,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具体工作,明确各级政府部门责任和义务,完善沟通体制,快速有效追究失职渎职。第二,建立各场所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体制。如学习、生产、生活、工作等场所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体制的建立。第三,加大政府在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经济投入。定期为公民进行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加强公民在应对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应急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让每一位居民在应对危机时,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应对有效、依靠科学、团队协作。增加公共卫生安全应对时的物资储备制度。加大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科研、教育、宣传、培训制度和预演制度。第四,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五、公共卫生安全监管的全面参与性

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的健康和安全,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作为受害或可能受害的公民不能袖手旁观,应参与到其中。公民可以通过公共卫生信息和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或电话告知所发现情况和问题,之后再由相关部门进行核实。普及健康教育,当遇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需要群防群控时,动员社会人员广泛参与,快速反应,但这种动员应由政府相关部门统一协调和调动,不可妄自行动。这种动员应依据科学提出,通过政府指令,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多种方式进行发动,并有专业的指导后才可采取措施〔10〕。平时根据本地区情况,建立义工性质的人才库,当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来临时,分级响应,先调动有知识基础的中青年力量,再调动无知识基础、但有相关经验的中青年力量,最后再调动其他人员。

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2013年雅安地震后,国家先后多次发送物资到灾区分给灾民,但还是不能灾后即刻满足灾民的需求。如若公民养成居安思危的生活习惯,平时就储备“应急包”,在应急包内存放满足生活所需的应急物资,这不但可减轻国家在灾后救援的压力,而且还可让灾民顺利度过灾后救援物资到达所需时间。

总之,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王晓红.提升北京公共卫生安全应急能力的思考〔C〕//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2010:97-104.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53-653.

〔3〕李立明.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孙贵范.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5〕李建明.全球化与国家公共卫生安全〔J〕.湖北社会科学,2004,(03):3-5.

〔6〕刘秀梅,侯蓉蓉.试述公共卫生安全的全球性〔J〕.预防医学论坛,2006,(02):244-245.

〔7〕张成福.从公共卫生安全到全面危机管理〔J〕.领导决策信息,2003,(20):15.

〔8〕王景斌,方芳.行政指导与公共卫生安全〔J〕.当代法学,2005,(06):114-119.

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现状

【中图分类号】R1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1-0003-02

公共卫生是指通过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来改善环境、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心理和身体健康,并能发挥个人更大潜能的科学和艺术。其工作范围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进行个体健康教育等。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知识基地和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履行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重要职能。

近年来,公众社会文化需求不断提升,读者流通量大幅增加,各高校图书馆对现代化相当重视,加大场馆、信息资源及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加读者服务项目,美化环境。但应该引起关注的是在对这个特别公共场所的管理中,公共卫生安全被忽视了。

《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必须要达到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预防控制疾病传播和群体性健康危害事件发生,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公共卫生不仅是环境优美,我们应当提高对高校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的认知,明确公共卫生安全的危害现状,加强公共卫生安全应对措施,有效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一高校图书馆公共卫生现状

1.公共卫生安全理念尚未真正形成

当前高校图书馆对公共卫生的认知更偏向于干净整洁、绿化美化,对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安全及相关危害因素的认知不足。笔者对某校300名大学生和50名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的公共卫生相关知识(主要包含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知晓率抽样调查中发现,公众公共卫生知识正确知晓率仅为69.29%,其中传染病知识正确知晓率(66.11%)和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知晓率(64.69%)均低于环境卫生知识正确知晓率(77.06%);而按人群分类调查中,图书馆工作人员正确知晓率(65.27%)又低于在校学生(69.96%)(见表1);该知晓率略高于国内部分高校公共卫生相关知识调查知晓率,估计与笔者调查大学为医学院校有关。

对公共卫生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重视,未真正形成公共卫生安全理念,是高校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的隐患。

2.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作为公共场所,高校图书馆在履行教学、科研职能的同时应做好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传染病,提供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公共卫生事件的公共性、突发性及难以预测性,也需要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获取整合信息,分析形势,准确选择应对策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在笔者调查的5个高校图书馆均未设立专门公共卫生安全管理机构(科室),亦未引进专职的公共卫生专业管理人员,通常由办公室管理一般卫生清洁工作,直接影响公共卫生应对工作的开展。在美国,通常一个州中会有1~2个大学具备较完整的公共卫生学院承担与本州卫生部门共同进行的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等公共卫生安全管理。非典疫情之后,复旦大学等全国22所高校开始探索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试点。

高校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的缺失,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匮乏,导致管理体系不健全,公共卫生安全的需求难以实现。

3.公共卫生设施不能满足需求

在对5个高校图书馆的调查发现,其公共卫生设施仍以清洁类的工具为主,不能满足消毒、防尘、净化及卫生监测等公共卫生安全需要。有1个高校图书馆使用中央空调通风换气,但无专人负责定期消毒及卫生监测工作,设备科通常只负责机械维修工作。

4.公共卫生危害因素广泛存在

第一,空气中公共卫生危害因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等是公共场所室内常见的污染物,部分高校图书馆因设计欠缺,缺乏公共卫生设施和人员,空气净化能力不足,可能导致空气污染发生。笔者对某高校图书馆进行空气污染物检测,发现甲醛浓度测定最大值(书库:0.11mg/m3)已经接近国家标准(GB9669-1996)的限值(0.12mg/m3),甲醛是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使人头痛、头晕、厌食、烦躁、郁闷。空气中含量在0.01~2.0mg/m3时,人的眼睛就会产生刺激,当甲醛浓度在5.0~30mg/m3时,就会对人的呼吸系统产生刺激反应。监测同时发现细菌总数监测最大值(书库:21个/皿)和二氧化碳监测最大值(书库:0.12%)也接近国家标准限值(细菌总数≤30个/皿;二氧化碳≤0.15%)。说明室内空气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第二,书刊及公共用品的危害因素。高校图书馆人流量大且健康状况各异,书刊和各类公共用品(如键盘、鼠标、代书板等)在使用中常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对某高校图书馆抽样检测发现,书刊合格率为65%,其中26.67%的书刊检出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公共用品表面合格率为60%,其中15.83%的公共用品表面检出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而键盘、鼠标的致病菌检出率高达36.67%(见表2)。

受污染的书刊和公共用品如未能及时有效消毒,可造成各种病原微生物交叉传播,其传播危险性随使用频率增加而增大。

此外,书库中病媒生物防控不佳也可造成病原微生物传播。

第三,人流服务的卫生危害因素。读者和工作人员是图书馆永恒的主体,二者之间服务的交流不可或缺,可造成危害因素循环传播。1995年广西师范大学红眼病流行,图书馆60%的工作人员被感染,其中流通台人员无一幸免。

二对策

1.建立完善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系

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医学院校图书馆)应充分重视公共卫生安全工作,引进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建立完善高校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系,组织对现阶段公共卫生危害因素现状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其现状,完善应对措施,强化公共卫生安全应对能力,保障公众健康安全。“非典”期间,香港中央图书馆1名工作人员感染非典型性肺炎后,图书馆立即组织疏散了馆内2000多名读者,并闭馆进行清洁及消毒工作,由于应对得当,未发生疫情蔓延。

2.提升公众公共卫生安全理念

公共卫生安全是一个长期工程,高校图书馆应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方面的优势,促使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共同做好应对工作,这也是高校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在对某高校图书馆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后抽样调查,公众公共卫生知识知晓率上升了21.5%,其理念初步形成。

3.加强公共卫生安全能力建设

第一,合理配置公共卫生安全设施。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公共卫生危害因素现状分析,针对性配置消毒,防尘、净化、监测等公共卫生设施设备,有效改善公共卫生环境。

第二,落实消毒措施。一是书刊及公共用品消毒。定期对归还书刊和公共用品进行常规消毒。书刊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或环氧乙烷熏蒸。公共用品消毒可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喷洒和擦拭消毒。空气消毒可在图书馆闭馆后开启紫外线消毒灯进行照射消毒。二是馆内环境清洁消毒,对于地面、楼面和墙面进行湿式清扫,可显著降低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再采用含氯制剂喷洒消毒。在疾病流行期间,可在门口放置浸有有效氯溶液的消毒脚垫,以减少病原微生物数量。三是人流消毒,科学有效地洗手可以有效阻断接触传播疾病的流行,要求流水洗手30秒以上,用干净的毛巾或一次性消毒纸巾擦干。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可定时使用70%的酒精棉球或0.5%的碘伏溶液擦拭消毒。

第三,改善空气质量。高校图书馆应当根据气候、温度、湿度等具体情况定期除湿、通风、除尘,这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在通风换气中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尽量加大自然通风面积;对于自然通风不好的,应安装机械通风设施。

第四,加强卫生监测。定期对图书馆污染源、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公共卫生安全状况,并根据监测反馈情况,动态调整各项措施,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有效监测还可及时应对各类公共卫生事件。

三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满足教学及科研需求的同时,客观分析评价公共卫生现状,完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推进健康教育,提升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消除危害因素,及时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谭晓东.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学科概念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5(1):121

[2]马海龙.武汉市大学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1(4):40~42

[3]师建国.警官学校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保健杂志,2010(32):37~38

[4]杨维新.美国公共卫生专业名校top10[J].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10(05):68~71

[5]刘樱.以人为本重视图书馆职业防护[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5):99~102

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篇3

我代表区公共卫生工作(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向会议作工作报告。

一、攻坚克难,2010年全区公共卫生工作成效显著

2010年是我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全区公卫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抓住重点、强化责任、齐心协力、团结奋战,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并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得到新完善。

2010年初,我区及时调整和充实了区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成员及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组、城乡社区卫生工作组等六个公共卫生委员会专项组成员。4月30日,区公卫委组织召开了“创建省卫生区动员大会暨公共卫生(爱国卫生)工作会议”,对我区公卫、爱卫工作做出全面部署。

区公卫(爱卫)办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传染病防控、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和职业卫生、打击非法行医、卫生创建等重点工作;经广泛调研修订了《区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各部门工作职责》,印发了《关于做好第二轮参合农渔民健康体检的补充意见》、《关于明确区2010年市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任务的通知》、《五小行业长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在2010年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中积极为政府决策做好参谋。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果。

按照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的要求,全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入,重点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渔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6%,人均筹资水平达到221元(含农渔民健康体检资金15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达到37.57%;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举办的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实行一体化管理的6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含市级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实施,使全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费用下降40%,年减少群众医药费用约3000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投资近2000万元完成了环南、金塘、长白、盐仓、册子等卫生院改扩(购)建工程,新建10家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使用,新招聘的75名卫技人员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区20分钟的卫生服务圈初步形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实质性突破,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达到城乡人均25元;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金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远程会诊系统,统一了医院收费管理软件,医联卡已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

(三)社区卫生服务群众满意度有新提高。

不断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开展了第二轮农渔民健康信息调查。2010年,全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250296份,其中农渔村居民建档178973人,建档率98.41%,城市居民建档71323人,建档率46.01%(城市社区九月初运行)。录入电子健康档案234129份,农渔村健康档案已全部录入,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录入61457份,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39.65%。慢病管理不断加强与完善。稳步开展第三轮(2010-2011年)参合农渔民健康体检,2010年,全区共体检67636人,体检率34.18%,超额完成省卫生厅规定的30%的体检指标。启动健康天使进网格行动,配备298名“健康天使”——责任医生(护士),主动融入政府“网格”,为辖区居民、流动人口提供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了卫生服务工作从粗放向精细转变,从被动、单向的“服务提供者”向主动、互动的“提供服务者”的模式转变。健康干预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综合干预转变。去年,区卫生局专门委托海洋学院作为第三方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活动进行测评,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体满意度达到89%,这一结果,说明了近几年来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四)卫生创建再上新台阶。

2010年在通过创国卫技术评估的基础上,我区迎势而上,4月初,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街道及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参与的创建省卫生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并下发了《区创建省卫生区实施方案》,并与23个职能单位签订《创省卫目标管理责任书》,经过半年多的共同努力,顺利通过省爱卫办考核,于12月20日正式被命名为全省第二批“省卫生区”。

2010年,我区顺利完成了中央农村改厕项目,经采样监测1124户四格式卫生厕所均达到无害化要求。为确保城乡爱卫工作同步发展,区爱卫办和区新农办多部门联合开展由73个社区参加的第二轮“对接大桥、全民创卫”农渔村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擂台赛;区财政和乡镇财政先后共同出资1300多万元建造了5座农村垃圾压缩处理中转站,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覆盖率已达100%;去年,白泉镇顺利通过省级卫生镇创建,全区现有15个卫生乡镇街道(3个省级、8个市级、4个区级),298个卫生先进单位(84个省级、106个市级、108个区级),66个卫生村(9个省级、12个市级、45个区级);同时,全区以建设“卫生强区”为目标,深入开展卫生创强工作,已成功创建卫生强乡镇4个。

(五)健康促进与教育有新拓展。

我区充分发挥电视、网络、报刊、广告牌、宣传册等作用,在《今日》、电视新闻、之声广播、新闻网分别开设“健康知识”专栏;以“健康教育讲师团”为骨干开展了“健康教育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工矿企业、进渔农村”,“健康教育在医院”等工作以及“健康教育百课讲”、“健康教育千岛行”活动;卫生部门继续探索深化健康教育义工化、社会化模式,依托健康教育志愿者总队、16个分队、517名健康志愿者,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为总目标,深入开展了“控烟行动”、“携手1+2,健康进万家”等活动。教育部门利用健康教育课、心理辅导、讲座、板报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大力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培养学生及家长良好的健康意识与健康习惯;体育部门继续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各乡镇(街道)和区级其它部门均根据实际开展了本辖区、本部门、本系统职工健康教育工作。

(六)疾病防控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0年,全区(包括临城)共报告发病乙、丙类传染病16种2595例(按发病日期统计),报告发病率为619.77/10万,同比2009年(2993例)下降14.27%,未报告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

一是艾滋病防控工作持续深入。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2010年,全区艾滋病发病率较往年略有降低,共检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13例。区政府、区属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控工作,卫生、公安、药监部门协同开展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艾滋病防治讲师团”在社区、机关单位、农民工工地、企业、学校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策略和防治知识讲座。加强了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培训和服务行业业主培训。进一步加强了公共场所艾滋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全区公共场所艾滋病防治宣传资料和安全套放置率达到96%以上。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艾防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二是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保持平稳。卫生部门扎实做好流感/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联合教育部门共同落实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确保校园内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三是继续保持霍乱、人禽流感零疫情。全年无确诊病例和外环境阳性检出。作为霍乱老疫区,已连续6年未发生霍乱疫情。四是结核病防控达到年度工作指标。共发现新发涂阳病人75例,涂阳病人完成全年任务数的(73例)102.74%,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继续保持100%。五是全面启动消除麻疹和疟疾工作。卫生、教育、发改、财政、旅游、公安等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消除麻疹和疟疾工作。组织实施了全区范围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全区累计接种目标儿童11790人次,接种率达98.99%(11790/11910)。

(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取得新发展。

死因、慢病监测和社区慢病综合防制工作稳健起步。全年累计报告死因卡片2165张,其中本地户籍报告死亡2097例,报告死亡率5.58‰。全区启动实施了社区慢病综合防制试点工作,共报告四种慢病4447例,其中本区户籍新发病例3981例。估算糖尿病报告发病率为74.48/10万、冠心病急性事件报告发病率为16.23/10万、脑卒中报告发病率为81.40/10万、恶性肿瘤报告发病率为152.68/10万。基本掌握我区人口学资料、慢性病发病情况、人均期望寿命、死因顺位、重点疾病死亡原因等。精神卫生工作全面提升。全区基本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形式的经费投入机制,全年安排精神卫生工作经费34万元。按照《区精神残康复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定财社[2009]100号)精神落实精神残康复补助资金,为281名精神病人发放康复服药补助14.94万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0.39%。区政府印发了《预防处置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行为实施意见的通知》,公安、卫生在各乡镇、街道开展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评估,共排查出精神病人1224人,其中重性精神病人1005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32人。所有精神病人均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并实行分级管理,全区精神病患者监护率达到95%以上,检出人群治疗率达到70%以上,显好率达到70%以上。全年未发生精神病人严重肇事肇祸行为。口腔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卫生、教育、财政部门联合实施了“小学生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同时,在全区范围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评估,掌握我区小学生口腔健康现状,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八)食品安全监管取得新进展。

区食安办开展了以“食品安全—企业的责任与生命”为活动主题的《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宣传周活动,并协调卫生、农林、海洋与渔业、工商、质监、经贸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了年夜饭、乳制品、违法食品添加剂、地沟油、烤鸭油和不合格一次性筷子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努力解决食品领域突出问题。各食品安全职能部门也按照监管职责,组织开展各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执法。卫生部门强化餐饮消费环节安全整顿,通过完善监管责任网格、细化团队式服务、拓展示范街示范店、搭建数字化监管平台等新措施,使餐饮单位卫生水平全面提升,餐饮卫生整治成果受到“创国卫”技术评估组专家的高度评价。工商部门加强了食品安全检测,共检测各类场所1726个次,检测食品58634批次,合格58368批次,合格率为99.55%,销毁不合格食品942.65公斤,查处食品检测案件36件,违法经营案件79件。质监部门牵头组织召开了“十小”整规工作成员部门联席会议,对重点难点问题集中整治,使2010年“十小”整规收官之战划上圆满句号,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九)职业危害监管工作得到新加强。

卫生、人力社保和总工会等部门以船舶修造业、矿山开采、石材加工、汽修等相关企业为重点,深入开展了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初步形成了多部门监管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体系。以《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为载体,开展以“防治职业病造福劳动者——劳动者享有基本职业卫生服务”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全区共申报职业病危害企业213家,监督覆盖率达到100%。进行危害因素检测119家;率先引入市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落实职业健康体检4701人,完成率71.61%(4701/6136)。检出疑似职业病5例、职业禁忌症183例,均进行了有效处理。区卫生局对二家违反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规定的企业行政罚款4万元,对限期未落实整改的7家企业予以了警告处罚。

(十)打击非法行医得到新强化。

为巩固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成果,我区建立了公安机关的“打非”工作协调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在区卫生监督所内成立了“区公安分局驻区卫生局联络室”,落实公安、社区与卫生部门信息互通机制,并对我区近年来的非法行医单位在卫生监督信息网中录入其基本资料作为“黑名单”上挂,实行全市信息共享。卫生、公安、计生等部门和乡镇、街道进一步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力度,开展了“打非行动回头看”、“严查坐堂医”等专项行动。全年共接受医疗卫生投诉举报18起,取缔捣毁非法行医窝点9处,销毁药品器械2吨,总价值20万元,立案查处2起,罚款6000元。

(十一)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新提高。

由于各项基础工作扎实有效,全区全年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是应急队伍工作能力进一步强化。调整、充实了卫生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动队第一梯队成员。编印了《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操作指南》,装备应急机动队。二是加强预案演练。下发了《区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应急联动实施方案》,并综合食物中毒、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和紧急医疗救援三项内容开展“世博安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在全市卫生系统应急演练中,我区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及综合应急均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三是突发事件及时高效。去年我区发生了二起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的一般性食物中毒事件,涉及27人,卫生部门均进行了及时处理和控制。

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公共卫生与经济社会还没有实现同步协调发展;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设备配备与具体业务工作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等制约公共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在广度与深度上仍显不足,重大传染病疫情屡有发生、职业卫生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非法行医行为依然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日趋复杂等给群众健康安全、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平稳发展带来新的挑战。这些都亟需我们认真研究和分析,并在实际的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形成新的工作机制,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二、谋划长远,力求公共卫生工作取得新突破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任务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设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的起步之年。全区公共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推动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先行,加快建设幸福宜居“的总体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和和“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建设省内领先、具有海洋特色的健康城市为总目标,着力破解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为“十二五”期间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为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我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公共卫生保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科学编制公共卫生工作相关规划

根据“十一五”期间各项工作规划评估结果,继续深入开展调研,认真分析研究现阶段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关系到人民健康、社会稳定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厘清发展方向,科学制定并组织实施“十二五”公共卫生发展规划和健康促进与教育、重点传染病防控、精神卫生、职业卫生等各类具体工作新一轮规划。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规划推进机制,确定公共卫生阶段性、单项性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进一步强化“规划带项目、项目带资金”的管理机制,强化规划的约束力。建立规划监督评价机制,对规划执行进度进行定期督查,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价,完善规划反馈与调整机制,增强规划的执行力,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确保规划实施效果。

(二)协力实施公共卫生能力强化工程

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区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建设。强化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对公共卫生工作职责履行情况的监督、指导与考核。要根据“保基本、建机制、强基层、实基础”的要求,实施公共卫生能力强化工程。卫生、发改、财政、人力社保等部门要共同组织实施好全区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专业机构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并实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完成卫生监督员参公管理,开展公共卫生管理、业务能力培训。完成6家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和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改扩建工作,建立、完善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经费补助机制等。

(三)深入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突出健康教育优势地位,引导群众主动掌握健康知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自觉成为健康行为的实践者和倡导者。形成“我的健康我负责、大家的健康我们共同负责”的社会氛围。根据《市全民健康促进与教育行动规划(2011—2015年)》(舟卫委〔2011〕1号)和《区2011年全民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计划》,以“健康教育五进活动”、“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等为载体,结合“爱国卫生月”等宣传日,以提高全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和健康素养为根本目标,发挥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深入开展健康知识传播、健康场所建设和健康生活倡导等活动。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年度媒体宣传、健康知识进家庭、健康科普宣讲、健康场所创建等行动,确保达到目标。不断加大控烟力度,提高控烟先进单位的创建率,区级各成员单位要继续推进“控烟机关(单位)”创建工作。

(四)巩固提升卫生创建成果

要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省卫生区的创建成果,保障“创卫”亮点的不断稳定发展。一是不断加强餐厨垃圾处置中心以及建筑垃圾分拣场地的运作,形成垃圾处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二是积极创新环卫保洁新模式,通过制定各项奖罚制度,规范各项业务培训,发挥人员主观能动性,来推动环卫作业质量的全面提升。三是完善“数字城管”,建立环卫、城管与街道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的城市管理模式。四是完善五小行业长效管理机制。

各有关单位要认真梳理本部门本系统承担的创卫工作指标,及时准确地做好创建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并以完善基础设施和长效管理机制建设为重点,加大自查自纠力度,及时查漏补缺。同时以城乡环境卫生整洁专项行动为契机,通过形式多样的卫生创建活动来巩固提升卫生创建成果,拓展卫生创建工作内涵,确保顺利完成创国卫任务。

(五)继续完善新农合市级统筹制度

2011年全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继续实行市级统筹,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8%,人均筹资标准为413元,比2010年提高192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例达到60%,全年补偿最高支付限额成年人8.5万元,未成年人9.5万元,达到本地农渔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门诊指定项目扩大到14种,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有关病种的覆盖面。提高渔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水平,其住院医药费用补偿平均达到70%左右,切实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和中医药报销有关政策;卫生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经办机构的能力建设与精细化管理,加强对新农合基金的管理,在实施新农合均费和有效费用协议控费办法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按病种付费和总额预付等机制,控制不合理费用支出。

(六)切实加强重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1.艾滋病、性病防控

要认真宣传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和《省艾滋病防治条例》,制定新一轮的《区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年)》,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和各项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继续加强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各部门要结合部门、系统特点,全面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营造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和谐社会氛围。有针对性的开展男男同性恋等重点人群干预,开展性病规范化诊疗和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探索群团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艾滋病防控工作机制。团组织、工会组织、妇联组织应根据省、市级各部门有关要求,主动开展青春红丝带、农民工艾滋病宣教、育龄妇女艾滋病宣教等工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艾防工作中的作用。

2.以霍乱为重点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控

进一步加强以霍乱为重点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特别要高度警惕o1群强流行株霍乱疫情的发生与流行。卫生部门要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外环境霍乱菌株和霍乱病人,以出海渔民、船员为重点,落实“三带”措施;水利、环保等部门要加强水源保护、提高污水处置率,防止水源及外环境污染;工商、市场、卫生、药监、公安等部门要加强综合监管,及时控制受污染的水产品和霍乱病人。一旦发生疫情,要按照“早、小、严、实”处置原则,迅速扑灭疫情,力争不出现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

3.麻疹、手足口病防控

高度重视麻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卫生、教育部门和各街道(社区)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防止麻疹、手足口病疫情反弹和在托幼机构、学校中的暴发流行,也为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的实现打下扎实基础。

4.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继续全力做好流感防控工作。开展病例救治和疫情处置,努力防止疫情集中暴发,尽最大可能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减少疫情对公众健康和经济社会秩序的危害。卫生、教育等部门和有关街道要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及时采取疫情监测、健康教育、查漏补种和应急接种等措施。

5.消除疟疾工作

质检部门、旅游部门等应密切配合卫生部门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防治以顺利实现2012年底消除疟疾的目标。

6.人畜共患病防控

农林、卫生等部门要共同做好人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经贸、农林、质监、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要严把饲养、屠宰、制作、流通、消费等环节,防止病死禽(畜)流入市场。

(七)着力深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

1.精神卫生工作

制定并实施《区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1-2015)》。加强精神病人医疗救助,筹备、启动区第三社会福利院(区精神病人集中康复监管机构)建设。完善基层精神疾病防治网络,继续开展社区精防医生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精神疾病诊断、治疗能力。公安、卫生等部门和乡镇(街道)要密切合作,加强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评估和治疗与管理,降低其肇事肇祸率。残联、民政、卫生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共同做好精神病人的康复治疗。卫生部门要联合其他部门加大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咨询门诊和咨询热线,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2.口腔卫生工作

依托市口腔医院开展口腔卫生相关调查研究,掌握全区小学生口腔卫生现状,探索改善学生口腔卫生状况的有效途径。卫生、教育、财政部门要继续做好小学一年级学生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工作,逐步降低儿童龋齿率特别是窝沟龋病发生率,开展项目评估,确保各项指标达标。卫生部门要根据前阶段全区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评估情况,形成《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评估报告》。开展口腔适宜技术研究、推广。

3.其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突出强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职能,建立慢性病管理“新防线”。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线调查,掌握我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状,制定社区慢病监测和干预工作方案,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开展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防控工作。以社区为基础,规范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重点疾病的社区综合管理和主动干预服务,降低人群危险因素水平,预防高血压、肿瘤和糖尿病的发生,有效降低患者负担。

(八)不断强化公共卫生综合监督执法

1.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监管

制定并组织实施《区职业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建立和完善全区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卫生、人劳社保、总工会、安监、公安及各行业主管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大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责任,切实履行职能,积极探索职业卫生监管的有效方法,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突出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人群的监管。深入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做好用人单位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台账,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重点加强职业病防治源头控制。企业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0%以上,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6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40%以上,职业病防治监督覆盖率达到80%以上。积极培育和引进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断、技术服务机构。

2.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行动

全面开展打击非法行医行动,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建立并完善打击非法行医长效机制。重点打击无证行医和非法接生行为,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聘用非卫技人员行医的行为和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行为。卫生、人口计生、药监、公安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协调配合,驻定部队卫生部门要根据行业管理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展针对性的监督检查,避免科室承包出租和无证行医行为的发生。开展全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专项督查,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

3.继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2011年区食品安全工作要点》有关要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全区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区域性、行业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教育、建设等部门要督促学校、托幼机构和工地食堂进一步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和布局改造,改善食堂设施条件,在食品卫生量化分级基础上,进一步推广“五常法”管理模式,提高学校、企业自身管理水平。

4.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管

环保、水利、建设、卫生等部门要加大水源保护和水质监管。重点加大对渔农村地区水厂的升级改造,加强渔农村地区饮水卫生学评价、水质监测和二次供水卫生监管,保障渔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以实施供水单位量化分级管理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对供水单位的监督,完善饮用水监测体系,提高检测能力,防止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九)逐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制订和完善各项应急预案,落实有效措施,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除于萌芽阶段。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做好处置工作。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工作职责,群策群力,共同做好事件的预防与处置。今年重点做好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庆典期间公共卫生保障工作,做好旅游景区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疫情控制等工作,确保来宾和游客的健康安全。

(十)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试点和样板示范区项目建设

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篇4

一、深刻认识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意义

第一,正确把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本内涵。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干预措施效果,确定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针对主要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和严重威胁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处置需要,制定和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通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政府责任,对城乡居民健康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城乡居民平等地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第二,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必然要求。发展公共卫生事业、落实预防为主工作方针,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省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是新老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我省乙肝病毒携带者目前有420万人,每年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有2.2万人,艾滋病、布病等传染病、寄生虫病流行形势依然很重,非典、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也给社会和群众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二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主要健康问题。我省居民慢性病患病、死亡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据专家估计,我省约有700万高血压患者,有140万糖尿病病人,如不及早进行干预控制,将给国家、社会和个人造成极大的负担。三是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差异明显。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衡量国家健康水平的指标,在我省依然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农村高于城市。四是老龄化进程加快。据统计,2008年全省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已达到11.1%,高出全国3.4个百分点,老年人患病率高、病程长、行动不便等特点,给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于有效控制疾病流行、提高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逐步缩小城乡和地区间差异、改善居民健康状况、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三,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的必然要求。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一项惠及城乡居民的民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幸福。一是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利于改善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制度的重大变革。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城乡居民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是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利于提高卫生服务效率。我国人口众多、卫生资源相对匮乏,优先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将疾病预防关口前移,既体现了卫生工作的内在规律,又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有利于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减轻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负担,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三是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利于医改重点工作的整体推进。人民群众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十分关心,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标志着医改工作在贯彻落实上取得又一重要进展。启动这项工作,让人民群众看到各级政府在切实履行承诺、扎实推进改革工作,有助于提振群众对医改的信心,从而理解医改、支持医改、参与医改;也有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全面推进医改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认真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9个项目,按人群和疾病划分,具体包括三类服务。

第一,针对全体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两项服务:一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并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今年,全省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要达到70%以上,农村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要达到15%以上,要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实现全省城乡居民健康“一卡通”。二是开展健康教育。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要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时更新内容,广泛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第二,针对重点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三项服务:一是儿童保健。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二是孕产妇保健。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三是老年人保健。对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服务。我省现有65岁以上老年人约428万人,年内要完成全部免费健康检查任务。

第三,针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四项服务:一是预防接种。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卡介苗、脊灰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二是传染病防治。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人进行治疗管理。三是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四是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也可提供。为落实这些任务,国家和省里已经安排专项经费。今年全省城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各地务必按照统一部署,尽快组织实施。

三、认真落实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今年,国家按照医改近期重点工作安排,先期启动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涉及我省的主要有5项。

第一,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乙肝病毒携带者约占世界的1/3,扩大乙肝疫苗接种范围是控制乙肝流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国家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对1994年至2001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进一步降低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经统计,我省需补种乙肝疫苗人口为55.7万人,三年完成全部补种工作,今年国家安排我省35.9万人,占应接种人群的65%。

第二,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宫颈癌、乳腺癌是威胁农村妇女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今年,卫生部、财政部和全国妇联联合实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早诊早治率。我省拟对35岁以上农村妇女进行基础筛查,据统计,我省应筛查对象为450万人。2009年至2011年国家项目支持我省宫颈癌检查16万人、乳腺癌检查4.2万人。今年,完成1/3项目任务,分别在尚志、克东、东宁、富锦、宝清、密山、安达等7个县市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总结经验,进一步探索适合基层的“两癌”检查服务模式和优化方案,逐步扩大检查范围,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工作机制。

第三,农村孕妇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国家计划对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免费补服叶酸,降低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省今年需要补服叶酸的农村妇女约20.8万人,年底全部完成。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组织人员培训,加强基层预防出生缺陷服务能力,提高农村妇女健康卫生知识知晓率。

第四,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项目。国家利用三年时间,对目前全国现有和当年新发的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解决他们因经济问题给生活带来的困难。我省今年共需要完成白内障复明9020例,国家为每例补助800元。要通过对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力争使符合手术条件的贫困白内障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

第五,农村改水改厕项目。部分农村地区使用非卫生厕所,是造成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地区进行无害化厕所建设,对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农民健康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至2011年,国家下达我省农村卫生厕所建设项目27.5万个,今年下达我省农村卫生厕所建设项目15万个,将较好促进我省卫生厕所普及率。同时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监测,今年国家下达我省水样监测项目4600个,努力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群众受益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制度设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落实,稳步推进。

一要统筹协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提高认识,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中央资金和地方配套经费及时到位,共同做好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要按照国家和我省的统一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好本地区实施方案。要分解、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任务和指标,合理安排进度,认真组织实施,努力实现各项目标。

二要搞好服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和技术规范组织实施,保证服务质量。要充分调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各项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确保群众受益。

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篇5

我们今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区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目标任务。

年,我区继续加强医疗卫生基础建设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基层医疗环境、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以及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原毫沁营和保合少镇卫生院的内部设施进行了改造完善,并加强了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配置,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继续保持了巩固上升的趋势。年,我区参合人数37272人,参合率达96%,参合人口增长率为5.3%,使广大农民的受益程度进一步提高。三是投资790万元启动建设了成吉思汗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了东西街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设了锡林北路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全面推行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管理模式和社区医师联系家庭责任制,促进了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四是公共卫生得到加强。疾控大楼新建任务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艾滋病、结核病等项目进展顺利。特别是面对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突发疫情,我区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建立健全了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各项防治措施,确保了防控工作有力、有效开展,最大限度遏制了疫情的蔓延,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保障了经济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稳定。五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40名卫生技术人员,为新城区医院和新城区防保站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六是打造了东影北路、爱民街两条“五小行业”整顿示范街,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使我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得到了扎实推进。七是进一步健全顺畅了食品安全工作机制,针对性地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区食品安全工作连续3年在全市9个旗县区中位列第一。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部门的悉心指导,得益于各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更离不开全区卫生系统全体同志的辛勤劳动。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通过在座的各位,向全区奋战在医疗卫生战线和食品安全战线的工作者,以及关心支持卫生事业、食品安全事业发展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区卫生局局长总结了年全区的卫生工作和食品安全工作,并对今年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今年的卫生工作和食品安全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关注民生,增强深化医改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在充分肯定上一年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我区卫生事业发展仍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的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城乡之间卫生事业发展不协调,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比较薄弱;公共卫生服务机制、医疗服务机制、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之间的衔接不够有力;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监管机制构成严峻考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瓶颈亟需突破。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多年形成的积累,有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我们更不可忽视的还有就是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能力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

根据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区政府在今年3月份出台了《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目前,我区的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启动了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并按要求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执行零差率销售。自治区、呼市均明确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不仅是补药品差价,而是要通过药品零差价,实现基层医疗卫生的综合改革;通过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进一步调动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环境。对此,我们从不同角度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所以,各相关部门,特别是卫生系统的同志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改革促发展,用发展带动改革,努力推动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关注医改,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谋划医疗卫生事业

年是推进医改近期五项重点任务关键性的一年。按照自治区、呼市的统一要求和我区工作需要,今年我区卫生工作的重点是:深入推进新农合制度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化政策措施的落实,推动卫生事业科学有序发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涉及经济发展水平问题,又与社会事业发展和政府职能管理息息相关,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市委、市政府今年提出了富民与强市并重的工作思路,明确了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的政策措施。这为包括医药卫生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自治区将呼市确定为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这也为促进我区的卫生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必须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自治区、呼市实施意见的要求,认真研究问题,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实践中解决出现的问题。

(一)医疗卫生改革发展要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益性原则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变化,享受到卫生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原则,始终把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的基本健康权益作为衡量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标准。具体到医改工作中,就是不但要强调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更要强调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不但要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上坚持公益性,而且在基本药物供应体系建设上也要坚持公众受益的原则。只有四个体系都以公益性作为最大的追求,才能建立起人人享有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深化医改工作中,我们要牢牢抓住公益性原则不动摇,始终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这次医改,国家明确强调坚持政府为主导,是为了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中的责任,重新定位政府管理社会的职能。坚持政府主导,在行政手段上,要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在法制手段上,要完善卫生法律体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实行准入;在经济手段上,要加强公共筹资,增加投入。今年不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出了新的标准,而且就人均15元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经费也要依照自治区、呼市的要求实施目标管理。对于医疗服务农村三级网、城市两级网中的基层运行结构及补偿方案,以及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自治区、呼市已相继出台了文件,今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领会精神,抓好落实。

(二)医疗卫生改革发展要努力实现机制的转变

深化医改建立新的机制,我区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由于深化医改事关全局,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相关部门原有的工作基础又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各部门必须切实负起责任,加强领导,保证投入,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发展原则,把改革发展的重心放在基层,把卫生服务的重点放在“基本”,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建立起有效的人员保障、政府投入、药品采购配送、医疗服务管理以及绩效评价等机制。为此,各相关部门特别是区卫生局要把增强卫生服务公益性、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作为当前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是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力争在加强新农合管理机构和信息化建设、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和便民就医上实现新突破。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管理,引导其使用适宜的人力、技术、设备,并执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要积极探索新农合参合人口特大病保障试点和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要在提高报销额度和简化报销手续方面多下功夫,同时在建立支付和控制费用机制上多下功夫。

二是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在探索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纵向联系与合作方面有所突破。要坚持增加投入与完善体制机制相结合,积极探索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纵向联系与协作模式,同时要加强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密切协作,形成协调有序的就医格局。

三是落实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力争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上有所突破。要保证人均15元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转变服务模式,改“坐堂服务”为“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要严格执行服务规范,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逐步建立起一套稳定、可持续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机制,做到投入有保障、工作能落实、机制更顺畅,使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得到充分发挥。

(三)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做好健康教育、重大传染病防治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工作

随着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等多种因素的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慢性病发病趋势快速增长,社会经济负担加重,社会风险增大,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医改和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将健康教育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坚持不懈地开展。要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等薄弱环节,培养全民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人民群众少得病或不得病。重大传染病、食品安全、饮用水污染和职业危害等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不仅是卫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我们要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从卫生基础建设、人员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抓起,不断提高应急能力。今年,仍然要把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继续实施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疫病带来的危害。同时,要大力加强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监督工作,确保食品与公共卫生安全。

(四)深化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和监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

医疗质量和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这就要求我们越是在推进深化医改的关键时期,越是要抓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一是要合理调整卫生资源布局,明确区域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的功能和规划的刚性约束,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要理顺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关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发挥专业指导、业务管理和监督职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则要发挥网点布局和贴近居民的优势,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三是要不断改善服务管理,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要继续借助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等活动的开展,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监管,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四是要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多想办法、多下功夫,努力做到服务更好、质量更高、费用更低,切实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环境。

(五)切实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努力使卫生人才队伍符合时代要求

人才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区卫生事业,尤其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我们要树立“服务发展、人才优先”的理念,多途径解决卫生人才缺乏现象。一方面要靠培养和引进,采取送出去、请进来以及传帮带等多种形式培养充实卫生人才队伍;同时还要研究相应的待遇政策,确保卫生人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另一方面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推行人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实施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和考核制度,不断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与此同时,要全面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教育和激励广大卫生人员弘扬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不断改善服务,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医改、支持医改、推动医改,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六)突出民族医药,加快蒙中医药事业发展

蒙中医药独具特色和优势。在发展蒙中医药事业中,我们要本着“巩固、充实、提高”的原则,重点加强农村卫生院、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蒙中医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要认真完成针对蒙中医药人员的各项培训任务,组织实施好“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项目”,同时大力开展蒙中医药宣传活动,使社会和群众更多地了解蒙中医药知识、接受蒙中医药服务、支持蒙中医药发展。

(七)努力为卫生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是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要强化政府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责任,发挥政府卫生投入的主渠道作用,针对年度卫生工作目标落实好各项工作,不断改善卫生服务条件,提高卫生工作管理水平,提高卫生保障能力。二是要强化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卫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大力支持。改革发展和经济贸易、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编制、民政、人口计生等相关部门要在卫生基础建设、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方面与卫生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共识。三是要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要强化责任意识,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聚精会神抓落实,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在抓作风建设的同时,还要强调职业自律和廉洁从政的问题。随着公共卫生投入的增加,卫生经费支出也逐年增长,年度审计、专项支出、收支两条线同样是工作内容,我们要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建立健全新的工作制度。四是要组织好舆论宣传。基本药物制度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以及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卫生部门要借助各种形式宣传好卫生事业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扎实实开展好食品安全工作。

(一)统一思想,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今年既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同时也是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国家将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由省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各级政府分级管理,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今年我们要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加快我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步伐,尽快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到位,保证全年食品安全工作的严要求推进和高质量落实。我们必须要统一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安全第一的意识,在食品产业发展的“好”字上下功夫,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落实责任,强化食品市场的监管

按照自治区、呼市的统一要求,今年我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是大力抓改革、抓源头、抓标准、抓监管。一是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全面提高食品市场经营秩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消费环境。二是要将整顿与依法行政、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有机结合,做到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三是各相关部门要主动加强沟通、相互协作,努力实现各监管环节的无缝衔接,确保监管工作的统一、协调和高效。四是要继续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工作制度、标准和程序,逐步达到食品安全的制度化、标准化和程序化常态监管,以确保监管职责的到位以及监管效率、能力的提高。

(三)夯实基础,提高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

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监管队伍,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根本和基础。各相关部门要从强化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培训,强化管理,切实加强我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建设;同时要严肃纪律,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只有不断地提高我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为推进为我区食品安全事业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

(四)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篇6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历年来政府、社会、家长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极为关注和重视,《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都对学校公共卫生安全作了细致规定。国家教育部每年都要针对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发出多次预警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对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检查督促学校切实落实各项措施,有效防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师生身体健康。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责任性不强、管理水平低,因此,做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分布、级别认定等特征和预防应急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和探讨。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分成3个类型:第一是造成或可能造成学校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以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的爆发为主,其次为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原因主要与饮用水有关;城镇学校则以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与目前学校招生密度大、教室通风不佳有一定关系。第二是学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第三是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布

1.人口分布

以中小学学生为主,这是因为中小学校的学生是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等传染病的高发年龄群,同时中小学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由于个体免疫力较低,缺乏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个人防护意识差等原因,容易受到感染。

2.学校分布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其中又以乡村小学为主,村级学校由于经济条件差,卫生设施设备简陋,学生的学习和居住环境比较拥挤,通风条件差等原因,更容易形成感染并传播疾病。

3.时间分布

通过对近几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计分析发现,全年呈现2个发病高峰,冬春季是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夏秋季是学校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级别认定

按照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Ⅰ级是一次中毒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和;Ⅱ级是一次中毒100人及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和;Ⅲ级是发生甲类、乙类传染病或不明原因传染病暴发,出现2例以上病危或1例死亡的或丙类传染病、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在30例以上的或一次中毒99人及以下30人以上,未出现死亡病例的,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Ⅳ级由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

四、建立和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应急处理机制

1.健康第一,预防为主

学校要依法治校(学法、懂法、守法、执法),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完善并认真执行学校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化、长效化管理。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要认真做好晨检与考勤制度、通风与消毒制度、卫生清扫制度、师生定期体检制度、预防接种核验制度。对食物(饮用水)中毒的预防与控制应做到“严格防范、餐餐留样,快速抢救、及时报告”,要认真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度、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食物中毒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食堂各项规章制度、食堂各类台账建立制度。

2.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学生防病能力

学校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比如健康教育课讲座、健康知识技能竞赛、校会晨会班队会、板报宣传栏电子屏场所提示、组织参观劳动等活动,同时要对健康教育宣传日,比如每年的3月24日“世界结核病防治日”,4月7日“世界卫生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6日“全国爱眼日”,9月20日“全国爱牙日”,11月第一周“全国食品卫生法宣传周”等进行宣传。营造预防控制突发卫生事件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掌握基本传染病预防知识预防传染病,同时积极争取家长对学校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大力发挥学校卫生室的作用

学校卫生室是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机构,学校卫生技术人员应该成为学校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家,应对学校传染病高发期一般规律、学校食物中毒高发期一般规律有深刻理解。学校卫生室和卫生技术人员应具有健康教育宣传,卫生监督(学生健康、学习时间、教学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学生常见病、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协助学校领导小组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的工作职责和处理能力。同时卫生室还应具有伤病应急处置,以及作为疑似传染病人临时隔离区的场所。

4.要有严格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要严格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必须依法开办和管理食堂,硬件设施达标且经过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许可,要依法获得开办和经营的资质。学校开办食堂的决策应通过学校行政例会研究决定;以何种方式开办(学校自办、承包、快餐引进等)或改变其方式应在具备硬件条件、资质条件以及充分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决定。落实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学校食堂、小卖部、校园超市后勤服务社会化,学校法人始终是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管理或监管责任不容推卸。

学校要依法建立食物中毒事件处理及报告责任制:学校必须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报告人。在特殊情况下(停电、停水、停气、重大活动时)能有效启动应急措施。

5.要制定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落实是学校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要措施:首先要指定报告人(第一时间报告);其次要确定报告对象(疑似传染病或传染病向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疑似食物中毒向当地卫生监督所,同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第三要拟定报告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数、已采取的应急防控措施等);第四要确定关于实施人性化管理疏通学生投诉渠道问题;第五要确定关于学校面对新闻媒体的问题。

6.学校要依法落实责任制及事故责任追究制

学校“一把手”领导责任制、主管校长负责制,责任部门(处、科)责任人(管理员)具体管理,学校安全监督员和卫生技术人员监督管理,逐级落实到具体岗位人的责任形式。

7.卫生、教育部门通力合作、紧密配合

各级卫生、教育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强对学校和托幼机构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和漏种儿童补种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在学校推广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等针对性强、免疫效果好的疫苗接种,减少易感人群的积累;制定本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预案,还可以共同组织培训,联合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只有经过卫生和教育部门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与良好配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参考文献

[1]廖文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置.平安校园,2008(4).

[2]王艳霞,张辉,周洋.2004~2006年昆明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分析.疾病监测,2008,17(1).

[3]高伟,袁树华,屈苏格,等.河北省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7(8).

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公共卫生;预防医学;联系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1],对自身健康质量的关注度也不断增加[2,3],这不仅给医疗行业带来更多的要求,也使得公共卫生服务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而为了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就应该理清公共服务与预防医学及其他交叉学科的关系,明确从业人员的工作内容与形式,从本质上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为公众带来更为有效的卫生安全保障。

1公共卫生服务的内涵及现状分析

公共卫生服务是临床医学中较为重要的学科之一[4],是通过评价医疗服务、落实医疗政策、完善保障措施等方法,来切实促进公众身心健康的服务模式。具体来说,公共卫生就是通过细化相关监测指标,对医疗机构、各级卫生组织进行综合考评,监督其工作,促进其进步的有效途径。而且近些年,国家也对公共卫生服务给予高度重视,从中央到地方,都不断深化公共卫生服务理念,并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法规,杜绝形式主义,以真抓实干的作风贯彻了服务于民的工作信仰,而且不断健全相关体制,使得公共卫生服务可以有序开展,极大的解决了公众的健康问题。

但是就历史与现实来看,并不存在一蹴而就的改革,也不会有一劳永逸的进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进程也将始终贯穿于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因此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重大传染疾病仍然是威胁公众健康安全的首要问题,在今后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共卫生服务也应该以此为重点,加强防控,来降低其危害性;比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还很薄弱,并未形成统一的联动机制,出现问题后不同管理部门仍然存在推诿责任的现象,使得应急处理效力较低,不能妥善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相对薄弱,财政投入、人力投入相对欠缺等。

2预防医学的内涵及特点分析

预防医学同样是临床医学重要学科之一,其可谓是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预防医学主要以环境、人群和健康为基点,并通过基础科学、环境卫生学、临床医学的理论研究结果,来探究环境因素与人类健康的细微联接,从而将其适用于人类,来找寻相关疾病的防治规律,秉持预防为主的理念,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与进步。

而通过对预防医学进行深入学习,也可以发现其具有如下特点[5]:①它所涉及的对象不单单是单一的人,还包括以区域划分的人群,特别是那些尚未患病的人群;②它重视与临床医学相结合,提出预防治疗有机融合的医疗理念,不单单强调理论的指导意义,还着重进行实践;③它重视人群、健康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宏观、微观统一分析的研究理念。

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联系

公共卫生服务与预防医学看似是两个分工明确、工作方向与内容大不相同的学科,但是二者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连接,而且也只有使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其各自的工作实效。笔者结合既往的工作实践,对二者的联系进行如下阐述。

①公共卫生服务是预防医学的实践应用。如果说预防医学是理论性的研究,那么公共卫生服务就是实践性的检验。二者的确并不可以混为一谈,虽然同样是为了公众身心健康,虽然同样是需要各界大力配合,但是预防医学更注重研究,研究环境、人群、健康的微观联系,即如何控制疾病发展、如何改善环境、如何确保公众健康,而公共卫生服务则主攻实践,采取相应措施,检验理论效力,不足之处及时反馈,并进行改正。因此也可以说,预防医学不论如何演进,都属于临床医学的分支,而公共卫生服务的不断发展,使得已然演进成为一种制度,一种保障国民身心健康的必要制度。②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环节。结合相关工作实践来分析,可以说公共卫生服务涵盖了预防医学的部分领域,也就是可以将预防医学划分为公共卫生服务之内,但显而易见,这种说法相对片面,但却也是可以有效显明二者间联系的有效说法。通过预防医学的研究,有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与发展,切实达到了防控的效力,因而可以说,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服务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保证其工作效力的关键。③公共卫生服务与预防医学都需要互相促进不断发展。预防医学需要公共卫生服务进行有效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则需要预防医学指引发展方向。二者只有紧密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效力,互相促进,不断发展,进而更好的实现科学化。

4结论

公共卫生服务决定着公共卫生工作的广度,而预防医学则决定着公共卫生工作的深度,只有广度覆盖到公民生活各个方面,深度达到切实防治卫生安全的程度,才能切实发挥二者的实际效力。同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既是保障公众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又是提高我国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础,广大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实践的工作原则,秉持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这样才能够切实理清二者的联系,并且能够在工作实践中分清轻重缓急,以及不断对二者的理论联系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构建更为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全民健康的崇高理想。

参考文献:

[1]图尔荪・如则.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关系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1):420-421.

[2]于允.浅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9):145.

[3]陈伟江.浅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关系[J].中国化工贸易,2014,(01):413.

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篇8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认真抓好“平安创建”工作。

我们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高了对平安创建工作的认识,加大了领导力度。首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为全面做好平安创建工作,4月12日,卫生系统召开了“平安卫生”创建工作专题会议,对“平安卫生”创建活动进行了宣传发动。要求全县卫生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充分认识维护稳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其次成立了“平安卫生”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体系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三是建立健全了平安创建各项规章制度,先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后制定下发了《郯城县卫生局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卫生”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实施方案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项制度。四是落实目标责任制,层层签定责任书。卫生局与各医疗卫生单位签定了综合目标考核责任书,将“平安卫生”创建工作进行了细化、量化,责任到人,同时要求各单位要将任务进一步分解,单位与科室、科室与个人层层签定责任书,将“平安卫生”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确保了“创建”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二)、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平安卫生”创建各项任务的落实

我们通过开展创建“平安卫生”、“三讲、三创”、“平安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等项活动,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果,干部职工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医疗秩序良好,成为全县最稳定、最安全的行业之一。

第一、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维护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管理体系,统一指挥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保障广大群众疾病预防控制服务需求。健全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将卫生信息网延伸到各级各类基层卫生机构,确保信息畅通。建立机动灵活、快速灵敏的公共卫生监测体系,为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疫情奠定基础。完善公共卫生信息报告制度,发现重大疫情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及时报告。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既适应日常工作需要,又能满足应急处置要求的医疗救治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第二、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提高责任意识。加强了单位内部安全工作的管理,以防火、防盗、防泄漏为重点内容,锅炉、汽车、高压氧舱、危险化学品和国家规定的特殊管理药品作为重点严格管理,防患于未然,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场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就医环境。

第三、依法搞好食品卫生监督,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继续认真实施《食品安全法》,以食品卫生专项治理为重点,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以重点抽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加大食品卫生打假和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依法严惩制售假劣食品违法行为,防范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建立营销监管机制;加强了对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力度,保证了学生的饮食安全,逐步在全县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监测和控制体系。1-4月份,共出动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检查车辆260台次,执法人员1360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130户,学校、幼儿园食堂80家,厂矿食堂16家,检查各类食品样品530份,饮用水12份,通过检查进一步净化了食品市场,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确保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

第四、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净化医疗市场,保障群众就医安全。今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按照省市卫生监督部门的要求,加大了执法力度,今年1-4月份,共出动检查车辆136台次,执法人员587人次,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98家,申请法院执行11家,罚款3.2万元,没收药品器械4300余元,通过检查,有效遏制了非法行医蔓延的势头,净化了全县医疗市场。

第五、搞好医疗机构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管理,维护正常的诊疗秩序。开展了医疗机构及周边治安秩序集中整治活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治安案件易发部位,如门诊大厅、车辆存放处、住院收费结算点等场所和贵重医疗设备科室,加强治安管理,安装电子摄像监控系统;加强内部保卫机构建设,成立了专职护卫队,完善内部安全防范措施;积极配合公安部门统一行动,严厉打击发生在医疗机构及周边地区的治安刑事案件;主动协助并取得城市执法局的支持,在医疗机构门前及周边地区,划定停车区域,解决摆摊设点和堵塞交通现象,医疗机构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明显好转。

第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了对医院感染、病理、体检、手术等重点科室的医疗质量监管力度。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历年,改变服务模式,认真落实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将医疗机构人均门诊费用、住院费用,特别是药品价格向患者公示,为群众就医选医提供参考。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积极开展“单病种”限价制度,坚决杜绝滥收费现象发生,消除了人民群众因滥收费、乱涨价而引起的不满情绪。

第七、层层落实责任制,努力做好卫生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调研排查、督查、户回访三项制度,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始终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集体、越级、重复上访问题的发生,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单位内部,解决在本系统。

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公共卫生;体系;职能;健康

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由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诸多问题已超越了国界,促使世界各国在公共卫生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公共卫生方面的双赢和多赢。面对公共卫生的全球化发展,中国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适应人民健康需求的现代公共卫生医疗体系。2003年卫生部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全面实行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确定了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城市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卫生科普宣传体系和财政经费保障体系。并颁布了10部与公共卫生有关的法律,以及若干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进一步加大了财政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

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最佳模式应该是政府行为+科学技术+社会动员。现代公共卫生体系是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救治等体系在内的一个大范畴,解决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首先应将公共卫生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实现公共卫生体系的全面建设,保证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提高总体运作效率。另外,公共卫生职能履行必须有法律保障,应制定公共卫生体系的母法,明确公共卫生体系的构成及其职能,公共卫生的职权职责及其主体都应该是法定的,做到权责统一。根据发达国家实行的模式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适合亚太地区国家的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框架,中国现代卫生体系的建设包含十个方面的基本职能,其中涉及三大类的卫生服务工作,各项职能的履行又可具体分解为规划、实施、技术支持、评价和质量改善、资源保障五个环节,需要不同的部门或机构来承担。

1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构成

1.1建立完善的政府公共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院。

1.2预防和治疗的服务机构(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社会团体等);保障公众安全的部门(公安、消防等);保障生存环境的机构(环境劳动保护、质量监督等);促进精神健康的机构(文化、教育、体育等);交通运输部门;提供经济资源的商务机构;救助弱势群体的民政慈善机构。

2现代公共卫生体系涉及的三大类卫生服务

2.1由政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的,常规开展的疾病监测、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保护、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卫生服务工作。

2.2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调整卫生服务的方向和措施。减少环境对人群健康的不良影响,促进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

2.3卫生服务的保证,有效保证卫生服务质量、公平性、安全性。

3现代公共卫生体系应履行的十项基本职能

3.1监测人群健康相关状况

①连续的收集整理、分析利用、报告反馈、交流与人群健康相关的信息;②建立并定期更新人群健康档案,编撰卫生年鉴;③人口、社会、经济学等信息;④人群健康水平,如营养膳食水平、生长发育水平等;⑤疾病或健康问题,如传染病、寄生虫病、心理疾患、突发卫生事件等;⑥疾病与健康相关的因素,如生物、环境等因素;⑦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如免疫接种、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⑧公共卫生资源,如经费、人力、机构、设施等;⑨公共卫生相关的科研和培训信息。

3.2疾病或健康危害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3.2.1对正在发生的疾病流行或危害人群健康突发事件,如传染病流行、新发疾病的出现、慢性病流行等,开展调查预防并采取控制措施,开展病例发现、诊断、治疗。

3.2.2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应急准备包括应急预案常规储备。

3.2.3对有明确病因的疾病实施健康保护措施,如免疫接种、饮水加氟、食盐加碘、职业防护、婚前和孕产期保健等。

4发展健康的公共政策和规划

4.1发展和适时更新健康的公共政策、法律法规、卫生标准等,指导公共卫生实践、支持个体和社区的健康行动、实现健康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4.2发展和更新卫生规划,制定健康目标和可测量指标,实现连续的健康改善。

4.3多部门协调,保证公共政策的统一性

4.4全面发展公共卫生领导力量。

5执行公共政策、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卫生标准

5.1全面深入执行公共政策、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卫生标准等。

5.2依法开展卫生行政许可、资质认定、卫生监督。

5.3规范和督察卫生监督执法行为。

5.4通过教育和适当的机制,促进从业人员依从。

6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6.1开发和制作适宜的健康传播材料。

6.2设计实施健康教育活动,发展个体改善健康所需的知识、技能、行为。

6.3设计和实施公共场所的健康促进活动,宣传支持个体的健康行动。

7动员社会参与,多部门合作

7.1通过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提高社区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实现增权。

7.2开展伙伴关系和建立健康联盟,共享资源,促进人群健康。

7.3组织合作伙伴承担部分公共卫生基本职能,并进行监督和管理。

8公共保证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可用性

8.1保证个体和人群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可用性。

8.2帮助弱势人群获取所需的卫生服务。

8.3通过多部门合作,实现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9保证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9.1制定适当的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确定有效可靠的测量工具。

9.2监督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9.3持续地改善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卫生服务的安全性

10公共卫生体系基础结构建设。公共卫生体系的基础结构是庞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的神经中枢。

10.1发展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队伍,建立和完善职业资格、岗位准入、内部考核、分流机制,保证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高素质、高效率。

10.2发展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包括建设卫生信息平台、管理整合信息系统。

10.3建设公共卫生实验室,发展实验室检测能力。

10.4加强和完善组织结构体系,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管理和运行机制。

11研究、发展、实施革新性的公共卫生措施。此项职能为公共卫生实践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11.1全面地开展基础性和应用性科学研究,研究公共卫生问题的原因和对策,发展革新性的公共卫生措施,支持公共卫生决策和实践。

11.2传播和转化研究成果,应用于公共卫生实践。

11.3与国内外高端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开展合作。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医疗改革的意见》。

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篇10

公共卫生监督股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按照局里工作安排部署,明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有效开展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等监督检查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

(一)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现场审核验收工作。按照法律、法规及其配套规章、标准、规范有关规定,对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现场审查验收,并现场填写《东营市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现场审核表》,对于达到量化标准的单位或个人,在规定时间内,报局领导审批;对于未达到量化标准的,说明情况和理由,并下达监督意见书,要求限期进行整改。共验收公共场所单位350余户次,下达监督意见书200余份。

(二)公共场所日常监督与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把日常卫生监督与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相结合,实现住宿业、游泳场所、沐浴场所、美容美发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并继续推进商场等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按照东营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对各类公共场所进行评分,确定卫生信誉度等级,发放等级公示牌,要求被监督单位悬挂于经营场所醒目处,接受公众监督。共监督检查公共场所单位1000余户次,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800余份。

(三)“双随机”监督抽检任务。根据市卫计委《关于落实国家监督抽检计划的通知》(东卫监督字[2017]10号)要求,按照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监督平台下达的监督抽检任务清单,结合我区实际,完成了公共场所双随机监督抽检工作。一是重点监督检查了游泳、住宿、沐浴、美容美发等公共场所以及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二是严格按照抽检任务中的检测项目及要求,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山东安健源检测评价技术有限公司抽检各类公共场所室内空气、顾客用品用具、水质以及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质量。共监督抽检游泳场所5家(任务清单7家,处于关门停业状态2家),其他公共场所55家(任务清单71家,处于关门停业状态16家),合格率100%。对于卫生不达标的单位,我局已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督促其限期整改。下一步我局将对落实整改情况进行复查,确保整改到位。

(四)公共场所卫生行政处罚工作。一是加强日常监督执法力度,对日常监督巡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二是对于群众投诉举报案件,及时进行现场核查,如发现有违法行为立即立案查处。目前,共立案查处公共场所单位违法案件9起,结案9起,罚款总额32500元。

(五)“四小”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复审要求,开展四小公共场所专项整治。

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

开展辖区内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单位,涉水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督检查工作。

1.集中式供水单位。一是以《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等法规规范为依据,重点检查卫生许可证持有情况、水源卫生防护状况、水质消毒设施配置及运转情况、涉水产品索证情况、供管水人员健康体检及卫生知识培训情况、水质消毒、自检开展及上报情况。二是配合区疾控中心区疾控中心检测抽检出厂水水质。共监督检查集中式供水单位2家。

2.二次供水单位。一是以《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二次供水卫生规范》等法规规范为依据,重点检查设施卫生防护及定期清洗消毒情况、供管水人员健康检查及卫生知识培训情况、水质定期检测情况。二是配合区疾控中心抽检二次供水水质。共监督检查二次供水单位10家,其中宾馆、饭店6家,事业单位3家,居民小区1家。

3.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重点检查了生产、经营的涉水产品是否取得有效的卫生许可批件,产品标签说明书是否符合要求等。共监督检查市局发证的涉水产品生产企业4家,经营单位4家。

四、重大活动保障

圆满完成2017年XXXXX国际马拉松赛,XXXXX第八次代表大会、XXXXX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一是与各接待单位签订《公共场所卫生安全责任书》、《公共场所卫生安全承诺书》。二是活动举办前对各接待单位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卫生问题,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限期整改。三是卫生监督员入住各接待单位,进行不间断巡查。

五、投诉举报处理工作

六、其他临时性、事务性工作

根据《关于印发《2017年全市卫生计生监督巡查实施方案》的通知》(XX监督字〔2017〕XX号)、《关于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XXX发〔2017〕XX号)、市卫计委《关于印发《全市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XXX字〔2017〕XX号)等文件要求,完成工作并及时上报数据。    

七、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股室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股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宣传和执法力度还不够。部分公共场所经营业主配合监督管理的积极性不高,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公共场所行业整体层次不高,业主和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反复性强,监督管理难度较大;三是监管业户多,执法人员、车辆相对不足,部分公共场所经营单位仍存在证照不全、不亮证经营、卫生制度不落实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