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法治建设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0:33

乡镇法治建设总结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cnangel”为你整理了这篇乡镇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乡镇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为我镇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着力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创新工作机制,法治政府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根据《中共马山县委员会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报送相关工作总结的通知》(马法办通〔2020〕16号)文件精神,我镇对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一、主要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确保法治政府建设三个到位

我镇领导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做到三个到位保障该项工作深入开展。一是人员到位,继续充实林圩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工作落实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部署到位,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班子会议事日程,法治宣传、行政执法、政府采购等工作均由镇班子成员、各相关负责人共同研究、做出决策和部署,确保各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三是措施到位,各项工作做到年初总体规划,实施有步骤、有督查、有总结,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学习,提高干部法治理论水平与素养

营造法治文化,涵养法治精神,提升法治理念。首先,坚持每季度确立一个法治教育主题,每月组织一次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系统学习,引导全体纪检监察干部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律至上理念,提高依法执纪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通过召开全镇干部会议、三家班子会议等方式系统学习法律知识,确保领导干部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其次,通过上街开展法治宣传,发放各种贴近民生的法治宣传资料,悬挂法治宣传横幅、倾听群众法治诉求等方式来及时宣传各种法律法规以及党的政策。再次,为进一步保障依法行政,我镇按要求安排专人负责法治工作并且聘请法律顾问,建立法律顾问工作队伍,要求其参与涉法事务。

(三)、制定权力责任清单,明确工作职责

一是制定了政府权力清单和对应的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职责。进一步推进我镇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和约束,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制定和严格执行,切实做到了政府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各单位和部门没有擅自更改权力事项。二是公布了我镇行政审批事项、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明确服务职责。在全镇范围内对公布目录进行宣传普及,严格按照公布目录提供便民服务,在规范了事项管理的同时,也更方便了人民群众日常办事。同时对相关业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制定岗位职责,强化队伍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四)、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林圩镇高度重视三项制度工作开展,充分认识到三项制度是规范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是全面推进依法治镇的关键方法:

1.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确保组织有保障。林圩镇成立三项制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蓝宏武副镇长担任,司法所谭兴科同志任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司法所、国安站、卫计所、乡村办等执法部门为成员单位,形成了统一指导中心。

2.积极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通过网络平台、板报、横幅等宣传方式,向社会和公众宣传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大幅提升群众的知晓率和认识度;加大对各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的培训学习,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确保执法人员熟练掌握“三项制度”。

3.落实执法公示制度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通过官网及时公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权责清单、行政执法事项清单、服务指南及各类执法流程图,行政执法主体、职责、权限、依据、程序等执法信息并进行动态调整;通过服务窗口等固定办事场所公示公示工作人员信息。同时定期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行政执法整个过程全程记录,确保每件行政执法案件都有记录、有书面案卷。

(五)、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型”政府

政务公开工作内容多、牵涉面广、情况复杂,为把此项工作抓好、抓实,我镇始终坚持“真实公正、注重实效、有利于监督”的原则,按照上级的要求,进一步拓展公开的内容,规范公开程序,不断提高公开的质量和水平,大力拓宽政务公开工作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政务公开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1.公开内容。按照上级的要求,我镇在公开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公开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以及群众最关心、社会最敏感、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

2.公开形式。为了便于群众知情、办事、监督,我镇除了继续通过公开栏、会议、农村广播网络、编发简报以及电视等多种形式实行政务公开,我镇还努利用现有信息网络,推进网上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

3.公开程序。首先,我镇对政府、村(社区)、各有关部门所有需要公开的内容及项目进行整理,列出清单,然后对整理结果进行汇总审核,最后由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核后,请相关部门对照清单全面进行公布。对重要的政务活动,一律要求民主议事在前,决策公布在后,必要时召开人代会,广泛征求并统一意见后进行公布。对涉及到各类财务收支的,一律审计理财在前,核实公布在后,组织专门人员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事前布置、事中督促、事后检查,一抓到底。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三项制度”的建立还不够完善。二是在实施“三项制度”上还不够具体、全面:1.执法全过程记录方面文字记录和音像记录资料的记录,保管、制作入卷方面还不够规范,特别是音像记录资料入卷的不多;2.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方面,法制审核人员法律专业知识不强,缺乏相应培训,需要提高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3.涉及法制审核的范围、内容和程序有待进一步细化、明确;4.执法记录设备不足,林圩镇地域广阔需要执法案件较多,执法设备不能满足执法人员的需求。三是乡镇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乡镇执法人员总体上文化层次不够高,法律专业毕业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同时,乡镇工作人员调整较频繁,执法岗位不固定、临时性工作多,造成执法人员一人多职,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法律知识学习不够,对行政执法程序掌握不透,在处理一些复杂的行政执法案件时,对事实认定、法律与程序适用、自由裁量权等方面的问题,往往把握不准,经常会感觉到力不从心。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学习,强化管理。组织负责行政执法公开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召开加强法律知识学习讨论会,提高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加强工作人员自主学习法律相关知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二是进一步建立完善“三项制度”。学习其他大幅先进经验,增加执法记录设备,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内容、范围、程序、方式,规范执法制度建设。

三是强化“三项制度”的落实。进一步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严格落实“三项制度”,确保制度得到有效实施,以制度管人、管事,促进执法行为规范。

乡镇法治建设总结篇2

我们集中力量,从重点区域和热点问题入手,本着边建设、边整治、边规范、边加强管理的原则,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今年以来,我们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的目标要求,常抓不懈。先后投资近8000万元实施了苍山路、光明路、振兴路、北外环、兴大街、东外环、S225省道城区段绿化、滨海西街绿化、新一中道路、文化广场等20余个整治建设工程。城区苍山路、中山路、国策路、沭新大街西段、滨海西街、振兴路、光明路、北外环、东外环等50余公里的城市道路得到了高标准硬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涉及拆迁面积5.4万多平方米,累计新硬化面积35万平方米,敷设管涵5万多米,铺装人行道板12万平方米,对常林大街西段、苍山路北段、S225省道城区段、滨海西街、城市四入口等城区主要路段两侧进行了绿化,大幅度增加绿化量,新增绿地面积36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投资700多万元,对常林大街、沭新大街等主要路段,更换安装了380多盏高标准路灯,目前,城区共新安装高标准路灯2300多盏,亮灯率达99%以上,道路景观焕然一新。其中,苍源河公园建设工程全长4900米,绿化总面积6万多平方米,工程包括公园建设、绿地建设、附属设施安装、排水建设等项目,使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集游览、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城市景观带,每至夜晚,华灯齐放,流光溢彩,每晚近3千余人在此休闲娱乐,该工程目前已被列为*市最佳人居工程范例,正申报山东省最佳人居工程奖。同时,规划建设了县城公厕、集贸市场、城区停车泊位,对旧损路面进行整修,实施立面改造8万多平方米。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坚持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经济适用住房工程三项并举,加大了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综合力度。县委、县政府还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搞好旧城改造,规划建设了金都、花园、锦华苑、阳光居等住宅小区,累计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

二、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我们把城区市容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常规管理与集中治理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并重。把城区分为“三纵三横两曲线”,先后开展了交通秩序整治、查处违法违章建筑、整治市场秩序和季节性治理等专项执法活动,组织城管执法、建设、环保、工商、公安等部门,进行了59次联合执法检查和专项清理整顿,清理电话亭棚180余间,售货厅150余间,厅23间,违法违规建设2200余平方米,清理无证运营车辆和机动三轮车600多辆。坚持堵疏结合,突出划行归市,先后对城区道路两侧及苍源河两岸的摩托车、自行车市场,国策路中段自行车早市,彩虹桥南侧河滨街菜市场,以及夏秋季打场晒粮进行了清理,查处非机动车380多辆,清理市场600多平方米,整治打场晒粮75次。同时与113个驻城单位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制定了《临沭县城市“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检查考核办法》,强化对“门前三包”工作的督促检查。自今年5月份以来,已召开4次专题会议,组织6次集中检查,下达26份整改通知书,对13家“门前三包”责任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以常林大街、苍山路、中山路、沭新大街等17条城区主次干道为重点,围绕治理脏、乱、差等难点问题,清理店外经营、占道经营、店外广告牌,持续加大对乱摆乱占、乱贴乱画的清理整治力度。目前,已取缔占道经营摊点1220多个,规范店外经营2400多处,取缔夜市大排档和露天烧烤173处,查处噪音严重污染违法施工案件29起,清除“野广告”3600多处,面积4300多平方米。同时,对城区道路进行全天保洁,垃圾清运率达97%以上,加强了对城乡结合部、居住小区和背街小巷等卫生死角环境的治理,依法对乱倒生产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查处,共清运垃圾8万立方。

三、加大污水大气污染治理,城区居住环境大大改善。投资6499万元,日处理污水3万吨的牛腿沟工程污水处理厂,工程污水处理池土建部分及配套设施、办公楼主体工程、院墙等已经完工,设备安装现已基本调试完毕,本月底将试运营。总投资3673万元、日处理污水2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现已全面完成厂区地质勘探、施工图纸设计、供电线路架设以及院墙等建设,实现了“四通一平”,完成截污管网敷设6000余米,其余管网正在测量规划建设中。同时,大力开展了重点污染源治理,在集中供热范围内,全面取消了燃煤小锅炉,取缔小锅炉70余处,治理污染不达标企业21家,进一步改善了城区水质和大气环境。

四、推进村镇综合整治,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在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影响村容村貌的脏、乱、差现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科学规划,加大投入,集中治理。先后对全县12个乡镇驻地一条街进行了详细规划,同时,完成了乡镇驻地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编,加大乡镇驻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优化村镇环境。工作中,把整治重点放在省级中心镇、市级重点镇以及主要道路两侧的乡镇,沿国道、省道两侧500米范围内的行政村街以及乡镇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中心村街和示范村街,抓点带面,抓示范带一般,以典型整治拉动整体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同时,我们把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与“全市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和“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了郑山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大兴镇李格庄村、郑山镇丰岭村、白旄镇华山村、青云镇后齐庄村、店头镇大垛庄村、石门镇白毛村6个村为文明生态示范村,以示范镇、示范村建设为龙头带动其它村镇搞好建设。在做好有机结合文章的同时,注重建设与管理并重,加大对村镇违反规划建设法律法规行为的严肃查处,先后开展了村镇规划建设执法大检查活动,查处违法面积6000余平方米。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确保该项工作有人管,职责明,在各乡镇和村街大力实施“一池四改一利用”工程,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收到较好的整治效果。

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合力,才能建设出更好的、现代化的城市和村镇。我们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条:

(一)全面发动,广泛宣传,形成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强大声势。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我们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宣传车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调动其参与搞好整治的积极性,在县城区和村镇驻地、各沿街单位门口设置宣传牌,在主要街道悬挂过街横幅,在全县由建设、宣传、城管执法、交警、交通、工商等单位组织宣传组,出动宣传车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印制“城市环境卫生”、“门前三包”、文明乡镇建设、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标准等一系列宣传明白纸3万余份,一并发放到沿街各单位、经营门店和各乡镇村街。专门在电视上开辟专栏,全面深入宣传创建文明城市、文明乡镇、文明村街、文明单位以及争做文明市民的标准,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临沭形象,靠我创造”、“临沭是我家、整治靠大家”的意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为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组织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题会议,对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制定下发了《20*年临沭县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和《临沭县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范围、内容、标准以及工作分工进行了明确,由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牵头,协调各有关单位、部门及乡镇对照县里的总体工作部署,对整治任务进行了量化分解,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列出了12项整治内容进行细化考核,对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并制定出严格的考评、表彰、激励措施,把各项任务指标落实到县直各部门和各乡镇身上,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分工,切实协调了各级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在全县形成了重视、关心、支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强大合力,

乡镇法治建设总结篇3

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和《自治区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总结近几年的城乡规划工作,今天我召开自治区城乡规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城乡规划工作任务,全面推进我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促进城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刚才,李建新厅长对全区的城乡规划工作做了全面总结,提出了今后的工作目标和任务,都同意。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的努力下,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全区城镇化率达到39%城乡综合实力以及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各级规划、建设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城乡规划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城乡规划不断完善,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稳步实施,新疆沿边境城镇发展带战略规划》铁路沿线暨石化产业带城镇发展规划》和《都市圈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87个市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部完成,详细规划覆盖比例不断提高,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70%以上,所有建制镇和59.2%集镇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29.9%以上的行政村编制了建设规划,13个县完成了以村庄布点为重点内容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了以村庄整治工作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城乡规划管理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全面建立了规划建设项目“一书两证”许可制度、规划管理委员会制度,积极推行“阳光规划”建立了规划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开展了自治区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加大了城乡规划法》和自治区《实施办法》宣传力度,城乡规划的法制建设逐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个,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2个。

区城镇体系趋于合理,随着城乡规划工作的不断加强。城乡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进一步发展,城市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为全区投资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城乡规划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地区存在随意调整城市总体规划、随意变更规划强制性内容的现象;二是城乡规划编制工作滞后于城乡建设发展需要;三是严格执行规划的措施不力,违法建设问题仍较为突出;四是工业园区的设立、规划编制、实施管理不规范;五是村镇规划的实施管理工作相对薄弱。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城乡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消除不利于城乡规划工作健康发展的体制和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解决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区城乡规划工作健康发展。

就进一步做好城乡规划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下面。

一、充分认识搞好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性。

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保护生态与自然环境,合理配置利用资源,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维护城市建设过程中公正与公平的重要手段。城乡规划作为重要的公共政策,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工作,不仅涉及到宏观的经济社会政策体系,而且直接关系到城乡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规划工作,强化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优化各种资源空间配置,促进各项重大工程顺利实施,推动城市、乡镇、村庄有序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强城乡发展活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实现的必然选择。当前,区正处于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规划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只有做好规划工作,不断提升规划的层次和水平,才能实现对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的调控,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政府、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规划意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新措施、新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全面提升我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二、做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

一)进一步转变城乡规划编制方式,切实转变规划编制方式。要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要求。充分依托本地规划编制力量,重要项目适当引入先进地区具有相应资质的高水平编制机构。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原则,认真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加强对规划论证、评审等环节的技术把关。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划公示制度,充分吸纳群众的合理意见和建议。组织修编城乡规划,必须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和自治区《实施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随意进行规划修改的要追究组织单位和编制单位的责任。

二)督促市、县人民政府落实城镇总体规划,完善城镇总体规划的审查、审批工作。自治区将建立城镇总体规划定期评估制度。保证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强制性内容和城市长期发展目标的有效落实。按照《城乡规划法》要求,县城总体规划审批权下放到各地州,各地州政府要健全和完善城镇总体规划修改认定制度和审查工作规则、审批程序,指导所属县市切实开展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边境口岸、城乡规划区外独立设置的工矿农林牧场区要抓紧编制和上报总体规划。

三)加快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进度,大力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城乡规划法》以及自治区《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突出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要法律地位。要积极开展喀什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建立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查备案制度,提高规划编制覆盖率和编制质量。要严格执行“无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得出让土地、不得批准建设”规定,设市城市和县城近期开发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必须达到100%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出让合同中的规划条件内容,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具规划条件。

四)完成《新疆沿边境城镇发展带战略规划》铁路沿线暨石化产业带城镇发展规划》都市圈规划》和《新疆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编制工作,要做好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实施的评估工作。加强对自治区重点地区和城镇密集地区的规划引导。各地、州、市、县(市)要根据《城乡规划法》和自治区《实施办法》要求,进一步完善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修编)工作,加强区域研究,明确城镇的职能分工,引导各类城镇合理布局,对城市和乡村、地方和兵团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做出统筹安排。

五)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切实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开展乡镇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完善工作。有计划地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合理安排城镇建设、村庄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抓紧编制(修编)各类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方面的各类专业规划,六)加快编制各项专业规划。各地要依据修编后的城镇总体规划。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

一)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努力提高城乡规划的管理水平。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城乡规划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要把规划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城乡规划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城乡规划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市长、县长作为城乡规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管理的全过程负总责,要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真正把规划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领导要带头学习规划、解规划、尊重规划、执行规划,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把抓城乡规划工作的成效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城乡规划重大失误行政责任追究制,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抓规划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队伍建设。城乡规划管理机构是政府重要的组成部门,健全管理机构。各级政府、各部门应按照《城乡规划法》和自治区《实施办法》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规划管理机构,特别是要充实县(市)和乡镇规划管理力量,加强县(市)和镇、村的规划管理,对符合条件的乡镇要授予部分城乡规划许可权限,落实规划管理主体,完善管理体制。要加强城乡规划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对各级领导和规划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充实和更新城乡规划业务知识,提高规划管理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建立一支政治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城乡规划管理队伍。

三)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结合发展电子政务,改进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方式。加快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整合城乡规划相关信息,构筑城乡规划公共信息平台,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并积极为社会各界和公众提供规划信息服务,

四、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

一)规范政府和城乡规划部门行政行为,要进一步加强规划法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从年开始施行。自治区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于今年开始施行。城乡规划法》和自治区《实施办法》对于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规划建设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城乡规划法》和自治区《实施办法》学习,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的规划法制意识和守法的自觉性。要严格遵循城乡统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关注民生等基本原则,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断完善配套规章制度,把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作为推动自治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用科学的规划保障和推进自治区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检查监督制度。自治区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工作开展以来,要加强规划实施的检查监督。依据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规定。对进一步加强我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健全城市规划监督机制,保证城乡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扩大城乡规划督察员派驻范围,建立健全规划监督检查体系。要加大城乡规划督察力度,对违反规定调整城乡规划、违反规定审批城乡规划和违反城乡规划发放“一书三证”特别是违反法定程序擅自变更规划等突出问题,要坚决予以纠正,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要加大对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拆除各类违章建筑。

乡镇法治建设总结篇4

一、考核原则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科学的原则;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原则;随机抽查与定点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平时督查测评与年度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考核,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展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阶段性成果和年度治理成效,最终达到“以考促变、以评促改、以核定绩”的目的。

二、考核对象及分类

乡镇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分类,以县2013年度乡镇(街道)目标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为依据,进行分类考核,主要考核乡镇场镇及村庄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三、考核内容

分乡镇场镇和村庄两大板块,按照《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四化”标准》考核要求,主要就环境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风貌建设)、制度化“四化”进行分项考评、考核。到年底,全县所有乡镇场镇和80%的村庄要达到“四化”标准。

(一)总体内容:

1.各乡镇环境治理“四化”情况,重点是集镇、居民聚居点以及主要公路沿线、节点、公共场所等区域的“四化”情况。

2.风貌塑造,重点是集镇、新农村示范点、主要公路沿线的风貌塑造情况及建(构)筑物立面清理情况。镇(乡)主要街道、高速公路、省道及旅游公路沿线风貌塑造覆盖率达60%,村庄40%以上。

3.集镇垃圾、污水治理及废弃物处理情况,农村生活垃圾“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乡)运转、县处理”模式推行情况,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配套情况。

4.集镇“五乱”、农户“三乱”治理情况。

5.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经营秩序等治理情况,主要是集镇街道管线建设,广告、店招治理,乱停乱放治理,农贸市场治理以及日常保洁情况。

6.乡镇集镇园林绿化、村庄庭院绿化情况。

7.农村“五创”及“六清六改”情况。

8.水体与空气情况。

9.集镇“四害”等病媒体生物密度控制情况。

10.制度建设情况。

(二)专项治理:

1.实施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村庄)”创建的2个乡镇和15个村庄实现示范目标。

2.公路沿线环境专项治理情况。

3.流域环境专项治理开展情况。

4.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环境专项治理情况,“红五月”环境专项治理情况。

5.“除陋习、树新风”、“七进”等活动开展情况。

6.《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宣传贯彻情况。

四、考核方法

(一)操作方式

1.平时考评。由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实施,采取平时督查、按月通报的方式进行。一是县内每月督查考评结果作为各乡镇平时考评绩效依据;二是省市上级部门暗访、督导通报情况作为相关乡镇平时环境治理绩效依据。

2.年终考核。采取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是自查总结,2013年12月15—20日为自查阶段,由各乡镇进行全面自查,形成自查报告,并书面(含电子文档)报送县治理办。二是集中考核,2013年12月20—31日为集中考核阶段,由县治理办牵头组织实施。三是迎接省市相关工作验收和检查考核,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计分方式

1.计分比例。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考核基本分值为5分。

2.扣分事项。明查、暗访中未按县督查组“督办通知单”要求及时整改、被新闻媒体曝光的,每件次扣减0.1-0.5分;被县主要领导督导点名通报批评每次扣减0.5-1分;被市级领导督导点名通报批评、暗访(明查)曝光的,每件次扣减1-2分;被省级督导点名通报批评、暗访(明查)曝光的,每件次扣减1.5-3分;未完成环境综合治理信息报送任务的,每少完成1条扣减目标分0.1分。扣分事项累计执行,扣完(5分)为止。

3.加分事项。环境治理工作获得市委、市政府或市级相关部门通报表扬或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表扬的,每一项加0.5分,获得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或领导批示表扬的,每一项加1分。加分事项累计执行,但总额不超过3分。

4.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村庄)”创建为硬性任务,创建成功,乡镇加1分、村庄加0.5分;如创建不成功,乡镇扣2分、村庄扣1分。

五、结果运用

乡镇法治建设总结篇5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属地管理”的原则,把非徽派建筑整治工作与控违拆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新亮点打造相结合、与重要节点整治开发相结合、与绿色质量提升相结合、与文明创建相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整治,优化环境,提升形象。自2012年起用2年的时间,对县域范围内主要旅游公路、高速公路沿线300米可视范围内、主要景区景点和古村落及周边区域内的非徽派建筑进行整治,努力形成村镇环境与青山绿水相协调,具有徽派建筑特点的“一路山水一路景”的旅游城市环境。

二、目标任务

自2012年起至2013年底,用2年时间,全面完成县域范围内主要旅游公路、高速公路沿线两侧300米范围内、主要景区景点和古村落及周边区域内的890幢非徽派建筑、违章违法建筑和“脏、乱、差”环境的全方位整治,2014年对前两年整治效果进行“回头看”,提质提升整治效果,确保全县重点村镇的环境风貌不留死角。

(一)2012年非徽派建筑整治任务(共计377幢)。

1.宏村镇完成镇域范围内宏儒公路沿线、S218公路沿线龙江村及卢村景区共125幢非徽派建筑整治工作。

2.西递镇完成镇域范围内石小线西递村、叶村、石印村、源川村共112幢非徽派建筑整治工作。

3.镇完成镇域范围内S218公路石山段、五里段共92幢非徽派建筑整治工作。

4.镇完成镇域范围S218公路沿线至县城段48幢非徽派建筑整治工作。

(二)2013年非徽派建筑整治任务(共计513幢)。

1.镇完成镇域范围内横岗村、S218线石村段、马道村、县城横岗转盘—关麓公路沿线两侧、石油公司至屏山段、关麓、南屏景区276幢非徽派建筑整治。

2.宏村镇完成镇域范围内县城—屏山公路沿线两侧、屏山景区71幢非徽派建筑整治。

3.镇完成镇域范围内慈张线界首段、镇区段、楠玛段、高速公路沿线166幢非徽派建筑整治工作。

三、工作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2011年12月15日—2012年1月22日)。

按属地管理原则,有关乡镇负责对行政区域范围内主要旅游公路、高速公路沿线,主要景区景点和古村落及周边区域内的非徽派建筑进行摸排、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辖区内需整治的非徽派建筑幢数、每幢非徽派建筑的结构形式、产权类别、建筑面积、层数等情况,对每幢非徽派建筑都做到登记成册,并附现状照片。

(二)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1月29日—2月28日)。

广泛宣传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召开动员大会,部署全县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工作,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非徽派建筑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

2.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工作内容和相关政策、措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非徽派建筑整治的意识,在全县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组织施工阶段(2012年2月28日—2013年12月30日)

1.有关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实施主体,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制定整治实施计划;聘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非徽派建筑改造实施方案,设计施工图,报县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工作领导组审查同意(2012年3月15日完成);组织施工力量按施工图对非徽派建筑进行整治,并按照“一村一档、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档案。

2.县直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施工安全和质量监管。

(四)组织验收阶段(每年12月份)

有关乡镇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由县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对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工程进行验收。

四、工作重点

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有序推进。

1.强力推进控违拆违工作。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法规,使广大群众知法守法;建立违法建设监控举报巡查制度,一旦发现违法建设,所在乡镇必须立即查处;以乡镇为实施主体,对近年来发生的违法建设进行全面摸排摸底,对已建或在建的违反土地政策或严重影响规划的建筑要坚决予以拆除;防止一边改徽,一边建违;同时,避免违法建设通过改徽合法化;制定控违拆违措施,明确控违责任,将控违拆违工作列入对乡镇考核内容,实施主要领导负责制。

2.强力推进改徽建徽工作。把建徽作为重点,凡是新建建筑,包括拆旧建新,必须按徽派风格来建。主要交通干线、旅游公路两侧100米内原则上不再新批单体建房。凡审批后建成不是徽派的,追究审批责任。

组织乡镇政府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一幢一案”的要求明确改徽实施措施,并逐村逐镇制定改徽总体设计方案,报领导组审批后实施。总体上要达到以下效果:

视线100米以外的建筑,以调整色彩、改造平屋顶为主,不做过大的改造,构筑远观和谐风貌。

视线100米以内的建筑,整体风貌要符合徽派建筑形态、体量、色彩等要求,其中临路的建筑要有马头墙、坡屋顶或批檐等徽派建筑的细部表现及围墙、庭院、环境绿化美化的要求,形成近观鲜明特色。

景区景点及周边建筑,按照徽派建筑形态、体量、色彩、材质及细部等要求,努力做到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展现个体徽派特征。

3.整治周边环境。对一些破旧的围墙、猪栏、厕所、杂物间以及环境不协调的屋顶水箱、电视天线、广告牌等有碍观瞻的建筑物、构筑物予以拆除或移位,确实不能拆除或移位的,要用连线成片的绿化、徽派围墙或景观展示宣传牌等进行遮挡;大力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对成堆成片垃圾、乱排污水和乱堆乱放等进行整治,彻底改变“脏乱差”的现象;要加强对村庄空闲地、边角地的绿化美化,力争整治一片,美化一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有关单位和相关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工作领导组,负责组织和协调全县的非徽派建筑整治工作,下设办公室,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指导开展整治工作。乡镇是实施主体,乡镇党政一把手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把重点村镇风貌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面、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实施推进责任、部门职能责任、协调配合责任、安全质量责任、群众工作责任和业(户)主责任,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1.县直成员单位职责。

(1)县委组织部:负责抽调精干人员,成立县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工作办公室集中办公。

(2)县委宣传部:负责媒体宣传,大力宣扬好的单位、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县文明办:负责指导、协调、统筹文明创建和环境整治工作。

(4)县发改委:负责项目总体策划、包装和向上争取资金工作。

(5)县财政局:负责筹集、整合、调拨整改资金,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6)县遗产办:负责领导办公室日常工作,组织成员单位落实领导组布置的各项任务;拟定实施意见和制定分类整治技术指导意见;指导乡镇编制村镇建设规划;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理顺和规范建设和土地管理机制,结合“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做好古村落、文物建筑的维护和周边环境的整治。

(7)县住建委:负责指导非徽派建筑改徽施工图设计;组织编制和推广新徽派建筑图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引导管理,积极争取村庄整治和危房改造、清洁工程资金支持。

(8)县公安局:负责依法维护现场秩序,保障拆违工作正常开展。

(9)县国土局:负责指导农村宅基地管理、村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0)县环保局:负责做好整治范围内的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和环境监管工作,积极争取农村环境保护连片整治资金支持。

(11)县城市执法管理局:负责拟定控违拆违公告;指导乡镇日常拆违工作,确保拆违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12)县旅委:负责督促、指导景区景点管理、经营部门开展非徽整治工作。

(13)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公路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4)县农业委:根据整治工作要求,做好整治范围内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有关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15)县林业局:结合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做好整治范围内重点村镇的绿化美化。

(16)县水利局:负责指导整治范围内重点村镇所在河域的河道整治。

(17)县招商局:负责编制招商项目,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18)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办室、县监察局:负责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及时督查、督办。

2.乡镇人民政府职责。乡镇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实行镇长负责制,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项目。

3.村、组职责。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主动配合整治非徽派建筑,解决施工进程中的矛盾和纠纷。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及政策措施,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整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为整治工作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加强统筹整合,强化资金保障。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性补助资金,全力支持整治工作。县人民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配套整改资金;景区景点经营单位对景区内的非徽派建筑整治给予资金补助支持;坚持“谁所有、谁整改”的原则,由户主自行筹措部分资金。确保重点村镇风貌整治成效。

乡镇法治建设总结篇6

城市环境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境建设,牢固树立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城乡环境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突破口,持续深入地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抓住风筝会、菜博会和中央领导人视察的机遇,坚持以迎检促进城乡建设,扎扎实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我们坚持以舆论为先导,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宣传,为综合整治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市政府于3月上旬召开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动员大会,下发了《__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__年__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潍政办发[20__]27号),并专门加强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和业务等方面的建设,从组织领导上保障了对综合整治活动的调度、协调、督导和检查。市领导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和现场办公会,及时研究、协调解决综合整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今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我市以街巷道路、违法建设、城市村居、村镇容貌、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生态环保、市政设施、占道经营、户外广告等方面为整治重点,对市直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实行了责任制,确保了各项整治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对整治重点,成立了由市级领导负责、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的检查考评组,制定了《20__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考核细则》,定期不定期检查各单位整治工作进度完成情况,并从市直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督导组,对整治工作进行督导并按时通报,确保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二、坚持高起点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为搞好城乡环境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在去年编制完成__市城市总体规划、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专业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全市村镇总体规划的调整修编工作,先后征求了社会各界和部门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对原方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加强了规划监督与管理,全面推行“阳光规划”,通过召开座谈会,利用报纸、网站、规划宣传栏等载体,对城市重要地段的建设项目,实行规划批前和批后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城市规划的透明度。严格规划审批制度,加强了对用地规划、建设工程规划工作的管理,开展了规划执法大检查,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坚决拆除各类违章建筑物,严厉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切实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__市城管执法局围绕实施新一轮城市规划,制定出台了《__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内部办案程序规定》和《在建违法建筑拆除简易程序规定》,并以此为抓手,结合道路及重点区域整治,对市区内建筑工程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对新的违法建设,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依法果断处理。截至目前,全市查处违法建筑、用地案件4235件,面积约89.71万平方米,其中已拆除2632件、43.21万平方米,从而有力地打击了违法建设行为,起到了震慑和宣传的双重功效。

三、大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

坚持财政投入、政府举债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围绕老百姓关注的城乡建设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重点建设项目快速进展。根据全市建设工作会议部署,__市20__年度城市建设的总投资为50亿元,其中__市中心市区完成投资30亿元,重点实施“一河、一山、七中心”九大新项目,完成“一河、两路、两广场”五大续建工程。目前,虞河综合整治工程已全部竣工,完成概算投资5.3亿元,建成“一水、三瀑、九溪、十二景区、三十六大景观及三楼、五阁、七榭、二十四亭、两塔双百景点”等景观,将昔日的一条污水河改造成为富有特色的生态长廊和滨水景观带;国际风筝都纪念广场于4月19日建成开放,完成景观建设5.75万平方米,形成“吉祥大道、鸢标广场、芙蓉树阵、民俗长廊、儿童乐园、植物公园、咏筝栈桥、露天剧场、滨河景区、风博广场”十大景观,成为__的标志性广场,既浓缩了风筝文化和民俗文化精华,又洋溢着强烈的现代文明气息;火车站广场改造工程,建筑面积达35000平方米的火车站站房土建、钢构、幕墙及高架路已基本完成,现正进行室内装修,站前广场已完成规划设计工作;4月20日前完成了宝通街、西环路、北海路、虞河路等11条道路的建设改造及地下管网、停车场、道路绿化和公共厕所的同步配套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景观大道、绿色长廊,实现了道路交通与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的统一。这些精品工程、亮点工程的高标准建成,标志着今年城建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为圆满完成全年建设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大力实施环境绿化工程。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市政府在2月21日召开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暨2006年中心市区城市绿化动员大会,重点实施了一山、两河、三大片林、十七条道路、十二块公共绿地、沿街单位立体绿化等绿化工程建设,在全社会广泛动员开展了“绿色家园、绿色__”社会绿化活动,主要通过规划建绿、沿街植绿、拆旧改绿、社会添绿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增加城市绿量,做大绿景,以绿治丑,以绿治脏,让绿化成为__的特色品牌。目前,全市完成城市绿化投资7.1亿元,新改扩建园林绿地3717.9公顷,植树2181.2万株;其中市中心区完成城市绿化投资7589万元,新改扩建园林绿地108.3公顷,植树72.02万株;浮烟山生态绿化工程、城市周边片林工程、道路绿化提升及安顺广场乔木栽植等20__年度市区重点绿化工程已全部完成,全力凸现了__在半岛城市群中“以绿制胜,生态自然”的城市特色。三是全面推进村镇整治。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__市建设部门出台了《__市村庄整治工作实施意见》,在全市选择诸城市贾悦镇、安丘市景芝镇、寿光市韬田镇、昌邑市围子镇等20个重点镇和50个中心村进行村镇综合整治试点,以农民最急需解决的供水、道路、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为主要内容,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统筹兼顾、注重实效,从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加大了村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支持力度,积极创建文明生态村镇,取得了明显成效;组织参加了省建设厅“齐鲁新农居”优秀农房设计竞赛,2个方案获二等奖,6个方案获三等奖,为农村居民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住宅设计;筹备召开了全市村镇建设工作会议,组织了全市村镇建设观摩学习,为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村镇建设工作开拓了思路,找准了着力点。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村镇建设总投资24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9亿元,绿化投资4.32亿元,旧村改造投资1.5亿元;硬化道路557万平方米,铺装人行道97.61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3394.4公顷,绿化植树1408.9万株,管线下地305.3公里,新建排水沟(管)603.3公里,新增路灯5914盏,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7.2万人,新建公厕409个,取缔占路摊点或市场359处,清除卫生死角6858处,清运垃圾55.4万吨,清理“三大堆”7326个,完成旧村改造150个、11722户,进一步完善了基础配套设施,村镇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其中,寿光市有部分村庄建立了村庄的环卫保洁制度,村民将垃圾袋装化,由村里统一收集至指定场地,乡镇用垃圾车运至垃圾处理场,离市垃圾处理场近的乡镇实现了统一处理。四是环卫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全市建成环卫配套设施5875个,完成环卫设施投资718.9万元,新建了水冲式公厕和垃圾中转站63个,市区16座生态环保移动公厕于风筝会前安装到位,确保了今年风筝会场正常使用;在市区胜利东街、北宫东街、金马路等主次干道增设了300多个高档不锈钢果皮箱,市区生活垃圾、公厕粪便达到了日产日清,63个城中村全部建立了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生活垃圾全部由环卫部门有偿代运;市区主干道实现了机械化清扫,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垃圾围城、白色树挂等各类影响城乡环境的顽疾得到了基本根治。目前,中心市区生活垃圾清运率、主要道路全日保洁率都达到10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1.4,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75,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为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公交改革力度得到加大。今年__市公交总公司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新开设了5条线路,改造回收了5条租赁线路,调整了4条老线路,优化了线网布局;筹集资金140余万元,增加营运车辆60台,改善了营运结构,增强了运力;推进智能化公交建设,延长营运时间,风筝会前在所有大公交线路上安装了G自动报站系统,进一步完善了服务功能。

四、坚持以治理“脏、乱、差、丑”为重点,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收到显著成效

在今年的综合整治活动中,我们以治脏、治乱、治差、治丑为重点,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居民小区等专项整治,“脏、乱、差、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城乡面貌和管理水平的跨越式提升。一是以实施净化工程为重点,全力“治脏”。共计拆旧改丑29余万平方米,整治店外经营1.1万余户,铺装人行道135.2万平方米,硬化小街小巷41.5万平方米,完成各类房屋、墙体粉刷及整修44.63万平方米,实施楼顶平改坡716栋;在大气环境治理上,重点抓了厂矿企业烟尘排放管理工作,取缔燃煤小锅炉和露天烧烤摊点1061处;城区所有建筑工地均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基本杜绝了建筑材料占道堆放、建筑垃圾清运抛洒及工地扬尘现象。二是以实施畅通工程为重点,全力“治乱”。市公安局、交通局等部门和有关镇街、街办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春季交通秩序专项整治”、“风筝会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及“提高市民素质,查纠交通违法行为”等几次规模较大的交通秩序整治活动,重点对“一人、六车、一市场”(即行人、自行车、摩托车、人力三轮车、客运三轮车、公交车、出租车、占路市场)等八个方面的交通违法违章行为进行集中专项整治;对行人不走人行道、斑马线,翻越护栏;自行车、摩托车、人力三轮车(加装动力装置)、客运三轮车、公交车、出租车等乱闯红灯、乱停乱放、乱穿乱行、乱掉头、不戴头盔;占路市场、店外经营等依法进行了严教、严管、严罚,查纠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50余万起,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显著提高,各类不文明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市区交通环境不断优化。三是以实施美化工程为重点,全力“治差”。坚持综合整治与专项治理相结合,市政府专门印发了《__市市区露天烧烤等占道经营集中整治方案》(潍政办发[20__]68号),并于20__年6月7日召开了动员会,对市区内露天烧烤、早市、夜市等违章占道经营行为的集中整治进行了安排部署。此次集中整治将本着依法管理、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统一要求、分工负责、堵疏结合、建管并举的办法,重点对奎文、潍城、坊子、寒亭四区及市高新、经济技术两个开发区内未经批准的露天烧烤等违章占道摊点、探头市场以及早市、夜市、无设施摊点群等进行治理。集中整治工作分宣传发动、限期整改、集中整治、巩固提高四个阶段进行。总体要求是:取缔一切未经批准的露天烧烤等违章占道经营行为,使其退路进店、合法经营。市区内的早市、夜市、无设施摊点群,严格按照20__年市政府批准的设置地点、经营范围、开闭市时间设置管理和经营。对未经批准、自发形成的摊点群和早市、夜市,予以取缔,确保市区主次干道、学校门口、商场门前、居民集中的出入口、居民休闲娱乐广场附近,不再有占道经营、马路市场、露天烧烤和大排档。截至目前,全市取缔各类占道经营7.8万余处,整治广告牌匾38000余块,清理乱贴乱画38万余处,同时狠抓了各类集贸市场的环境卫生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净化的城乡视觉环境。

五、做好结合文章,努力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新突破

乡镇法治建设总结篇7

1.土地整治工作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土地整理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整合资金、统筹规划,整村推进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在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搭建了新平台,必将成为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在土地整治实践中,按“民为主、村负责、乡实施、县统筹”的原则,坚持村民自觉自愿,突出村级负责。拆迁补偿及土地再分配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并实行宅基地、基础设施等五统一。开展土地整治整村推进,能够一揽子解决工业化城镇化“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城乡统筹“缺抓手”等一系列问题,具有牵动全局意义。

2.土地整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不够

现行的土地整治工作主要由国土资源部门承担,土地整治的重点放在为城市建设提供用地指标上,难以从建设新农村的大局通盘考虑。又由于预算资金安排不足,有的项目对农民拆迁补偿标准较低,加之宣传发动工作不够深入,少数农民对工作不积极配合,甚至阻挠,制造一些路、渠、用地及征地拆迁等方面的矛盾,影响工作开展。其次是整治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投入和整合项目资金,社会资金投入数量不大。

2.2耕地流失风险依然存在

由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对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十分迫切,尤其当前农村正值以砖瓦平房结构向钢筋水泥楼房结构转变的第三次建房潮,新一轮建房热将导致农村空心化加剧,点上投入巨资整理出农田的数量,远远弥补不了面上新建房占地。其次是在土地整治过程中,所复垦宅基地的“地力”下降,短期难以恢复,城乡建设用地“占一补一”,隐藏着耕地流失风险。

2.3土地整治的法规政策缺乏系统性

土地整治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所涉及的村庄整治、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及道路兴修、生态环保工程建设等,工作环节多、牵涉部门多,同一整治项目有着不同的审批部门、程序和验收要求,协调工作难度大。尤其是土地整治进程中,涉及的权属调整原则、方法、程序,纠纷处理和整治后的土地分配等,都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亟需建立健全系统化、指导性强的法规、政策体系。

2.4土地流转往往难以兼顾农民利益

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村组织的作用至关重要,要防止权力滥用侵占农民利益。目前整治出土地的流转,一般不再切块分配到农户,而由村集体统一转包给城镇工商业大户发展高效农业,村民入股或直接参与分配,流转形式的较单一。据调查,目前农地价值提升,本地农民希望承包更多的地,但往往竞争不过外来户。

3.搞好土地整治工作的建议

3.1思想认识上要再提高

要在深刻理解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坚定信心,相信于国于民有利、符合党心民心的好事,一定能够富有成效地推动下去,下定决心把好事做好。要深入研究、全面把握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知己知彼。有利条件一定要充分利用,发挥优势,一个也不能少,不利因素一定要找准症结所,化解难题。要考虑和鼓励多样性的探索,要把农民群众、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各种创意、创造、创新、创举不断地涌现。

3.2管理体制上政府主导

土地整治以土地为对象,但涉及却是方方面面。土地整治工作管理必须以政府为主导,由政府强力整合各部门力量,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资金,建立健全工作组织协调机制,落实共同推进责任,真正做到资源优化配置、资金集中投入使用、政策配套运用,发挥最大效益。国土部门作为土地主管部门,应主动作为,通过土地政策引导,搭建项目平台,牵头负责,协同财政、农业、建设、交通、水利、环保等部门共同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总体上是以土地为纽带,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管理体制。

3.3利益机制上市场运作

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原则,按照市场方式运作,乡镇政府、行政村或村民组、农民、社会投资企业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责权利。政府投入获得保护耕地、发展农业农村、富裕农民的收益,同时也获得新增耕地指标、建设用地指标的收益,企业投入获得土地经营权或利润,作为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获得相关收益也承担相关义务。总的思想是要让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权益,让农民群众得实惠,决不能剥夺农民。

3.4工作方法上先易后难

主客观条件成熟的地方先干,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切实做到整治一个,造福一片,带动一方。政府行政推动主要是指宣传到位、规划到位、政策到位、投入到位,决不是指靠强权搞强迫命令,切忌搞违背农民意愿的大拆大建。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地方的经济实力、组织协调的能力和广大群众的意愿。具体项目的实施,如在村庄拆迁过程中,也要尊重群众合法权益,少数群众不愿意拆迁的,能留则尽可能留,确实不能留的则必须依法补偿到位后方可采取强制措施。

3.5规划设计上统筹兼顾

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同时,开展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编制,明确农村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区域布局和保障措施。土地整治专项规划要以村和镇为单位,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编制,协调和衔接好基本农田保护、产业发展、村镇建设、交通、水利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田水路林村房综合考虑,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全面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乡镇法治建设总结篇8

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半年以来的工作总结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全面治理“五乱”工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自2006年10月份以来,我市按照自治区党委刘奇葆书记提出的把“城乡清洁工程”开展成群众的民心工程、企业的信心工程、城市的管理工程、发展的信心工程和干部的作风工程的要求,根据我市的实际,我们把“城乡清洁工程”作为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乡面貌、改变干部作风、树立宜州新形象的民心工程来抓,加强领导,广泛宣传,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城乡清洁工程”和全面治理“五乱”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现将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半年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我市从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和完善相关机制入手,上下齐抓共管,多方联手协作,确保了“城乡清洁工程”的整体推进。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我市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为常务副组长,市四家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全面治理“五乱”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市直单位、乡镇政府等部门单位正职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建设局牵头,抽调纪委、组织、人事、财政等6个部门副职领导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分工负责各项工作,办公室人员从各单位、乡镇抽调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的干部组成。明确由各乡镇、市直各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综合执法,快速反应。我市先后从各单位部门、乡镇抽调300多名干部成立了58个整治“五乱”路段“三包”组、7个整治综合专业执法组。对城乡“五乱”现象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专项整治。同时对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的举报和督办事项,作出快速反应:城区内出现的问题,执法队伍在一个小时内赶赴现场处理;在乡镇和道路沿线出现的问题,争取在最快的时间内处理。

(三)分片包干,落实责任。为了使“城乡清洁工程”向更深层次推进,达到经常化、规划化、长效化,我市制定印发了《宜州市深入持久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全面治理“五乱”工作方案》(宜办发〔2007〕27号)、《宜州市城区整治“五乱”路段“三包”工作安排表》和《各单位联系乡镇(城区)实施道路沿线“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安排表》等一系列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市直各部门、镇(村)、社区的职责任务,建立“五长三包制”。所谓“五长”就是段长、局长、乡镇长、店长和家长,其中段长由市四家班子领导担任。这“五长”就是清洁工程的负责人。“三包”就是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五长”“三包”抓“五乱”,形成制度解决长期性问题。通过这种承包机制将辖区所有的街道、农贸市场、道路沿线“城乡清洁工程”的责任层层落实到市四家班子领导、市直单位部门、乡镇、商铺和住户,将综合整治和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城区、乡镇所在地街道、道路沿线100米范围内各个村屯各个角落,清除了管理真空和模糊地带,迅速在全市形成了“全民参与,各负其责,协同作战,整体联动,依法整治”的良性互动局面。

(四)强化督导,严格问责。制定了《宜州市“城乡清洁工程”督查工作方案》和《宜州市“城乡清洁工程”抽调人员绩效管理机制》,成立了督查组。由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担任督查组长。根据我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道路、市场分解表,对全城区及道路沿线各相关单位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的工作进展情况和抽调人员的不作为行为进行督查,并将“城乡清洁工程”工作纳入部门和乡镇的年度目标考核中,与行政过错责任和问责制挂钩,确保整治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完善监督机制,设立监督电话,受理群众举报的问题,对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难点问题和责任模糊的卫生死角问题,责成有关职能部门快速处置。目前,群众投诉举报和反映的问题均得到有效解决。

(五)加大投入,保障到位。市委市政府对“城乡清洁工程”工作非常重视,加大支持力度,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做到三个“加大”:

一是加大人员投入。从乡镇和市直各单位抽调了248名干部职工组成综合专业执法组,并根据城市区域、工作重点难点不同,统筹安排下到一线开展监督执勤,对市容市貌进行整治,使城市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二是加大管理力量。为了进一步加大“城乡清洁工程”的管理力度,我们又从市直机关抽调58名副职领导干部脱产一年专抓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实行“分片包干”,“干部包街”的方法,做好城区、乡镇道路沿线清洁工作及“穿衣戴帽”工程,确保乡镇、城区无“五乱”现象。抽调的58个副职领导干部是专抓城乡清洁工程的直接任人,其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依法行政、严管重罚”的原则,要求每个单位落实一段路,负责一条街,街上每天有人巡查、问题有人纠正、执法有人配合。

三是加大经费投入。我市千方百计加大“城乡清洁工程”经费的投入,做好经费保障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中共投入资金达500多万元。其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450多万元,道路沿线“城乡清洁工程”经费近70多万元。还拨出专款增购了清扫保洁用车、督促检查用车。城乡清洁办公室的日常经费也给予足够的保障。同时,市城乡清洁工程指挥部向全市干部职工发出倡议,号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城乡清洁工程”捐款,一共有84个单位、16个乡镇2000多名干部职工为“城乡清洁工程”捐款,累计金额达25.7万元。人员、经费的保障使我市的城乡清洁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六)加大宣传,广泛参与。

落实宣传目标管理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到组织、人员和经费“三落实”,动员辖区内各部门、乡镇、单位、社区、村联手互动,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动员起来,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

一是实施“五进”宣传措施。即宣传资料进家庭、活动载体进广场、宣传做法进媒体、宣传广告进路口、主题活动进学校。采取组织人员上门入户给市民发放治理“五乱”宣传资料、监督岗点发放等方式共发放《告市民书》、《宜州市城区车辆停放管理规定》、《关于实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通告》等各种宣传资料109700多份;文化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创制文艺节目,利用山歌、文艺演出等方式到各乡镇开展环境卫生主题内容巡回演出,全市有关城乡清洁工程的山歌赛、演出达80多场次;广电部门通过电视媒体设立专栏,宣传各类法规和各种典型事例达1340多期。教育部门、各学校定期开展爱国卫生主题教育活动1100多场次,参与人员达14万人次。还通过组织开展优秀卫生社区,优秀卫生单位评比活动等,采取多种方法广泛宣传,号召全民参与,营造浓厚的爱护环境卫生氛围。目前,全市召开各类宣传动员会达84次,与会干部群众总人数达到7万多人次;在交通要道设置巨幅标语28块,灯箱广告40多处,在城区和各乡镇主要街道、路段、路口制作和悬挂宣传标语、条幅470多条(块);共出动313辆(次)宣传车辆到各大街小巷、道路沿线各村屯广播宣传,反复广播达630多个小时以上。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了城乡综合整治浓厚的氛围,使“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是广泛动员各方参与整治活动。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各方参与整治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城乡参加专项整治行动驻宜单位、市直、乡镇达200多个,干部群众参与人数共计8.72万人(次),各单位、乡镇出资达150多万元,出动铲车、勾机、拖拉机等车辆和机械1968辆(次),清理卫生死角1574处,清运垃圾1731吨,清理道路372公里,疏通沟渠283.5公里。掀起了城乡清洁卫生综合整治的新高潮,为美化宜州迈开了扎实的一步。

二、工作体会

(一)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思想、行动统一是开展好城乡清洁工程的前提。思想是统帅、是灵魂,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多次讲到,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具有深刻的意义,我们各级组织只有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河池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布置上来,把“城乡清洁工程”纳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工作和年度考核目标重要内容,才能把城乡清洁工程持久扎实地的开展。

(二)营造宣传氛围,提高广大市民的素质是开展好城乡清洁工程的基础。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广大市民群众的素质。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市民和群众自觉遵守环境卫生的各项规定,自觉参与治理“五乱”,形成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是治理“五乱”工作的关键。针对在治理“五乱”工作开展中容易出现职责不清、责任不明、治理效果不突出这个问题,我市先后出台了相关的工作方案,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依法行政、严管重罚”的原则,给四家班子领导和部门、乡镇都划分了责任区域,明确到人,责任到位。要求四家班子领导和每个单位、乡镇落实一段路,负责一条街,街上每天有人巡查、问题有人纠正、执法有人配合。全市形成了“全民参与,各负其责,协同作战,整体联动,依法整治”的良性互动局面。

(四)建章立制,加强督查,是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的保证。根据我市的实际,我们制定了工作例会制度、检查督办制度、执法队伍工作制度、“门前三包”责任制、群众投诉举报制度、责任问责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工作有章可循。

三、工作成效

我们针对城区内商铺市场多、旧街小巷多和乡镇主街道、道路沿线卫生死角多的情况,我们在整治过程中,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市容市貌明显改变。经半年以来对全市的主要街道、城乡结合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进行重点整治。截至3月29日,累计清理整治摊点乱摆乱卖1320起,取缔了无证摊点97个;查处违规车辆760多辆;查处垃圾乱扔2130多起;清理广告乱贴3.2万处;查处工地乱象70多处;发放限期拆除整改通知书600多份;整改清洗了饭店、排档厨房300多家;拆除违法建筑89处;清理垃圾1731吨。全市城区违章建筑、占道经营、乱停乱放、脏乱差、交通秩序等得到了有效治理,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市容环境质量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市容市貌明显变化。

(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一是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过程中,我们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同步并进,有机结合。健全各类配套设施,落实好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卫保洁、消防等配套设施,配套设施与新区一起建成,确保新建一片,建成一片,完善一片,不留以后整治的隐患。同时,加大了投入,维修、更新和完善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道路设施和环卫设施,如投资250多万元的城西开发区人行道建设项目开工、城区800个垃圾桶更新等。同时实施“穿衣戴帽”工程,对旧城区特别是社区小巷进行建设和改造,硬化巷道公路3.2公里,投资达30多万元,使旧城区的面貌彻底改观。二是城乡清洁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抓整治村容入手,充分发动群众,搞好规划,做到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齐头并进,重点抓住房、道路、给排水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硬化乡村道路56公里,建设垃圾池133个,蚕沙池5393个,整治脏乱差,切实改善城乡群众的生活环境。

目前,我市已投入建设经费达450多万元,已经启动城西人行道的建设;在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分别增加添置垃圾桶800个;修理完善公共设施25处;火车站至君怡酒店路段路面改造工程投入达60多万元;综合施划停车泊长达5.6公里;新增停车点41个;清洗路灯200多盏;硬化乡村道32公里;投资近30多万元增加环境保洁车辆,增加保洁员60名,提高保洁员工资等等,为市民和群众营造了一个整洁、安静、畅通、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三)道路沿线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自从3月5日我市召开“城乡清洁工程”再升温、再加压、再动员大会以来,我市将省道、县道、乡道等各主要道路沿线乡镇划分和将宜州城区各主要路段的“五乱”治理工作分解落实到四家班子领导,在现有市直机关、乡镇抽调的248名城市监管人员队伍基础上,再从市直机关抽调58名副职领导干部脱产专抓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实行“分片包干”的方法,做好乡镇公路沿线清洁工作及“穿衣戴帽”工程,确保乡镇、城区无“五乱”现象。经过一阶段的综合治理,我市的道路沿线城乡清洁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市道路沿线各乡镇、村屯共拆除违章搭建房屋和拆除废弃建筑物283间,7067平方米;清洗房屋348间,共16322平方米;粉刷石灰、涂料1061户,9.15万平方米;新增生活垃圾桶92个;建设生活垃圾池133个;建设垃圾焚烧场12个;清理垃圾290多处,约500多吨。清理路边摊点90个,清理集市13个;清理道路沿线“牛皮癣”5000多处;挂点联系单位及乡镇投入经费约80多万元。

通过扎实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活动,我市城区和各乡镇市场秩序逐渐变好,摊位摆放整齐,地面干净;有效遏制了车辆乱摆放的现象,交通秩序良好;市民和群众的文明素质逐步提高,不良行为习惯逐步改变,垃圾乱扔和“小广告”乱贴现象逐渐减少;施工现场秩序逐步变好,材料乱堆放、施工扰民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遏制;道路沿线的环境卫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城乡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使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也树立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三、存在问题

一是城市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乡镇无垃圾处理场,垃圾桶较少,垃圾运输车不足,公厕少,给市容管理增加难度。二是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市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我市财政比较困难,筹措市政设施建设资金难度较大。四是乡镇脏、乱、差现象还有待改善,经费不足,管理难度大。五是农贸市场建设资金筹措难。六是在处罚的具体执行上受到一定的制约。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城乡清洁工程”示范样版建设,创建一个示范市场、一个示范庭院、一条示范街道、一个示范建筑工地、一个示范村、一个示范屯。通过开展“示范样板”活动带动全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不断加速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不断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区的城市功能。做好小街小巷道路的硬化、亮化,加大垃圾中转站、公厕的建设。

(三)加强城区和乡镇市场的建设,继续加大市场专项治理和长效管理力度,为经营户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乡镇法治建设总结篇9

市文明委: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市2009年—2010年文明乡镇考核评测细则》(万文明委[2009]4号)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以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稳步推进了该项活动的顺利实施。现将我镇文明乡镇创建活动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扎实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考核分10分,自查得分10分)。

   1.成立机构,细化责任(考核分2分,自查得分2分)。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同志为组长,镇长##同志、镇党委副书记##同志为副组长,镇属各部门成员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镇文明乡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扎实推进了我镇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建设.

   2.务求实效,严格执行(考核分4分,自查得分4分)。

 我镇严格抓好勤政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教育工作做到了经常化、制度化。以首推的“一线工作法”为基础,完善了党风建设的若干规定。全年无党员干部违规违纪行为,全镇群众对党政机关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2%。

   3.强化行政,深化评议(考核分4分,自查得分4分)。

   我镇组织镇辖各部门对派出所、国土所、民政办、计生办开展了有序的行风评议工作,有效的规范了办事程序公开,政务环境规范,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工作。做到了办事无拖拉、作风粗暴、吃拿卡要等一系列不良行为。

   二、建设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考核分20分,自查得分20分)。

   1.严抓公共安全保障工作(考核分5分,自查得分5分)。

   我镇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221”工程,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总体工作目标,与派出所、国土所等部门整体联动,使得公共安全和防范工作责任落实、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得到有效的遏制,社会稳定和谐。

   2009年度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

   2.稳步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考核分2分,自查得分2分)。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保障道路安全畅通。全年拟定下发了《##镇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预案》及各项文件。各村、社区街道无乱堆乱放、打场晒粮、越道摆设摊点、乱接道口、占道洗车加水现象。

   全年交通秩序良好,无任何交通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3.抓好消防安全工作(考核分2分,自查得分2分)。

   消防安全工作重在防范,分管领导专项对镇辖各单位、部门进行隐患排查,确保了消防设施配套完善,全年无任何消防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4.深化扫黄打非工作(考核分4分,自查得分4分)。

   结合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及“扫黄打非”专项整治行动,我镇有效的遏制了邪教和封建迷信活动,工作力度大、效果好,群众满意度达到95%.

   5.关爱弱势群体(考核分3分,自查得分3分)。

   结合市委、市政府、关工委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刑释解救人员和青少年犯罪帮教工作,分片对口扶持了各种弱势群体,使得老人、妇女、未成年人、留守儿童、矿难子女、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

   6.法律援助与普法工作(考核分2分,自查得分2分)。

   结合“五五普法”活动的开展,推进力法制教育教育工作。我镇年初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拟定下发了《##镇法制教育实施方案》,并以板报、标语、条幅等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下发宣传资料400余份,法律援助金卡50张,做到了工作落实、责任到人。

   2009年我镇全民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普及率达80%以上。

   7.抓好基层民主建设(考核分2分,自查得分2分)。

   社区居委会实行了公推直选,治保、人民调解等机构,完善了基层民主组织,机构健全、阵地落实,在充实人员的同时,镇财政落实专项经费,确保了各项工作的稳步实施。

   三、建设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考核分15分,自查得分15分)。

   1.完善机制,健全规划(考核分4分,自查得分4分)。

   我镇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将市场化建设纳入乡镇建设总体规划,实行了商品归行归市、货台、货架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以《商品交易市场登记管理办法》为基础,经营活动范围,监管机制健全,实行定岗定员、定任务、定奖惩的岗位目标责任制。

   2.载客小客车软硬件健全(考核分2分,自查得分2分)。

   我镇通过和##派出所整体联动,联合执法,对出租车、载客小客车进行了严格管理全年开展督查活动5次,严格规范、狠抓落实,确保了服务监督电话、税务监章的统一发票的完备,落实司机文明行车、优质服务的体系。共3页,当前第1页1

   3.广泛开展我镇诚信建设(考核分3分,自查得分3分)。

   我镇广泛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对镇辖各商店、店铺进行了抽查、盘点,确保了市场没有任何假冒伪劣商品和违禁品的销售,全年无一件违法行为和举报投诉案件发生。

   4.抓好“窗口行业规范化”服务(考核分3分,自查得分3分)。

   镇党委、政府严格机关效能建设,扎实“推进一线工作法”以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接受社会监督(两公开一监督)制度落实完备,群众满意度达90%。

   5.抓好政风行风建设(考核分3分,自查得分3分)。

   我镇积极召开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群众满意度达到90%。

   四、建设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考核分10分,自查得分10分)。

   1.完善“一把手”带头学习制度(考核分2分,自查得分2分)。

   镇机关效能领导小组完善了中心组学习制度和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镇党委书记##同志带头学习宣讲,做到了理论学习有计划、有活动、有总结。全年我镇召开了学习会7次,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有效提升了素质。

   2.落实“三位一体”的思想道路教育(考核分3分,自查得分3分)。

   我镇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管理为依托,健全了领导机构,强化了工作机构,对人员、机构、经费三落实。

   充分统筹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公用,构建了##镇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构件。

   3.抓好文体建设(考核分3分,自查得分3分)。

   我镇落实了文化站的基础建设,完备了工作人员和各项硬件措施。社区居委会有综合性多功能的室内活动场所,并组建了老年腰鼓队、乐队等组织。

   全年开展了5次有重大影响力的群众文体活动,举办了诸如“##篮球赛”、“万福杯象棋赛”等多项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镇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对科普工作扎实推进,编制了《##镇科普工作实施方案》,确保了经费、责任、方案三落实。

   4.文化市场管理建设(考核分2分,自查得分2分)。

   文化市场管理是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镇结合实际,定期对镇辖文化经营场所、设施、设备进行突击检查,确保了合法经营。保障了无贩黄、播黄、和走私盗版出版物,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现象发生。

   五、建设安居乐业生活环境(考核分15分,自查得分15分)。

   1.经济发展成果显著(考核分4分,自查得分4分)。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139万元,比上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394元。

   2009年工业增加值完成34696万元,同比增长14%;工业总产值完成128506万元,同比增长10%;销售收入完成115655万元,同比增长4%;利润完成3488万元,同比增长8%;税金完成3168万元,同比增长5%;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产销率达90%。

   2.乡镇规划建设工作(考核分3分,自查得分3分)。

   我镇结合市委、市政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以合理建设为抓手,确保了无乱修乱建行为的发生,扎实推进了“亮化工程”确保了路面平整无坑凹、破损。

   3.完善各项公共设施(考核分3分,自查得分3分)。

   我镇结合##车站建设,完备了乡镇公共设施和公共交通设施,规范了车站管理,完备了运输设置,使群众对我镇各项公共设施建设和交通便捷程度的满意率达到70%。

   4.镇人口与生活质量的提高(考核分3分,自查得分3分)。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镇人口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工作,将出生人口控制在4‰以下,强化了各项扶贫对口措施,使我镇贫困人口逐年下降,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确保了人均年收入增长率达到20%。

   5.加强管理,规范场镇施工秩序(考核分2分,自查得分2分)。

   结合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下发《##镇规范城乡建设秩序实施方案》,对镇辖各施工、建筑工地进行严格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八部委《关于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通知》及《城乡规划法》的要求,镇安办、##国土所、##派出所等部门负责对城乡非法建设情况进行排查。严格按照《##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现场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确立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目标和措施,及农村居民建房的监督检查,认真清理非法建设行为,规范农村建设秩序。

   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考核分15分,自查得分15分)。

   1.抓好场镇绿化工程(考核分2分,自查得分2分)。

   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我镇下发《##镇城乡绿化工程实施方案》,规范了乡镇绿化和管理秩序,做到了应绿化的范围无闲置空地,户均栽种盆花5盆以上,并且有专人负责管理。共3页,当前第2页2

   2.环境卫生(考核分3分,自查得分3分)。

   我镇有固定的垃圾处理场所,距道路、各居民住户500米以外,垃圾站点设置合理,垃圾容器密闭,垃圾站环境清洁,基本无臭无蝇蛆。

   各生活、医疗等废弃物处理及时,没有水源污染等现象发生。

   3.公厕卫生(考核分2分,自查得分2分)。

   场镇公厕布局合理,有相应的保洁制度、有专人管理,厕内干净、卫生、整洁,基本无臭无蝇蛆。

   4.街道整洁卫生(考核分3分,自查得分3分)。

   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投资110000元,对场镇进行维护,场镇社区有24小时专职清洁队,配备了专用的垃圾清运车、服装等设备,确保了街道整洁、无烟头、纸屑、瓜果皮壳、痰迹,无污水积水、无暴露垃圾,专门定制了特质垃圾桶“垃圾房”布局合理、整洁、美观。

   5.镇容整洁美观(考核分3分,自查得分3分)。

   门前“三包”、“五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清扫保洁到位,无任何乱堆乱放、乱贴乱挂、乱挖乱占、乱搭乱建、乱设摊点和违章设置广告牌、匾等现象。

   6.强化用水管理(考核分2分,自查得分2分)。

   我镇严格环境和饮用水源的保护监督,居民饮用水合格达标。

   七、创建活动开展扎实有效(考核分15分,自查得分15分)。

   1.成立机构,细化责任(考核分4分,自查得分4分)。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明乡镇创建工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同志为组长,镇长##、镇党委副书记##同志为副组长,镇属各部门成员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镇文明乡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将文明乡镇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党委、政府全年召开了2次文明乡镇创建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动员我镇的文明乡镇创建工作,层层建立了领导机构。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做到了领导分管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办公条件落实,四落实。

   2.广泛宣传,健全机制(考核分3分,自查得分3分)。

   我镇以宣传促进文明乡镇创建活动的开展落实,全年利用各种宣传载体深入宣传工作,共办理专题板报25期,制作悬挂条幅11条,书写标语44幅,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建立健全了高效运转的创建工作机制,做到了创建活动有安排、有检查、有记录、成果显著。群众对创建文明乡镇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对创建工作的支持率达到80%以上。

   3.开展教育,提升素质(考核分3分,自查得分3分)。

   我镇拟定下发了《##镇规范城乡居民行为工程实施方案》,以抓好市民文明素质教育为己任,从文明市民学校开始,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市民文明公约》、《市民行为规范》的宣传教育工作,使群众知晓率达90%以上,红白喜事文明节俭。

   结合镇科普教育工作,做到了移风易俗,无封建迷信和邪教的组织活动发生。

   4.促进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活动(考核分3分,自查得分3分)。

   我镇强化了“三文明”建设的领导机构,巩固了各类创建活动的成绩,使得全年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建成率、巩固率和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四进社区”、“星级文明户”活动广泛开展,覆盖面达到80%以上。

   5.抓好城乡结对共建(考核分2分,自查得分2分)。

   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关于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决定》(万委发[2009]18号)和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规划(2009—2010年)>的通知》(万委办发[XX年]73号)精神,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依托,对场镇、村社结合部实施共建。结合##实际拟定下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六大实施方案》,并贯彻实施。显著增强我镇城乡结对共建的有效开展,使得镇辖居民环境卫生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积极倡导和谐文明新风,以点带面使共建活动有安排、有落实,效果显著。

   根据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下达的文明乡镇考评测评细则管理工作的计划和要求,实际考核分100分,通过各项自查我镇各项得分合计100分。

乡镇法治建设总结篇10

为了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根据全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决定,在全乡范围内全面开展创建安全文明镇乡镇镇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创建活动,营造起一个个社会治安良好的小气候,以此带动全乡社会治安大气候的进一步好转。为此,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开展创建活动,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促进全乡政法工作和"长治久安工程"的落实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全党工作大局来进行。通过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基层依法治理和行业依法治理,进一步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措施,提高基层、社区和单位的治安防范能力,预防和减少各种案件和事故的发生,为全乡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活动,使全乡各行政村、各单位更加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加强对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协调一致,齐抓共管,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单位和各家各户,确保全乡政治大局安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风气好转,各种事故减少。

三、创建标准

1、机构健全,组织落实。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村委会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行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权"制。乡镇有党政领导副职专抓综合治理工作。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健全,并列入"三定"方案,配备必要的力量,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乡镇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按规定发挥职能作用。乡镇内无"失控村"。村党支部、村委会、治保会、调委会等组织健全,人员、工作、报酬落实,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2、网络完善,责任落实。乡镇、村群防群治网络延伸到了村(居)民小组,并入户到人。民间纠纷调处率达100%,成功率达95%以上,做到一般纠纷调处不出村(居)民委员会、重大纠纷调处不出乡镇。乡镇、村(居)民委员会都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机构,重点人口列管率达100%,暂住人口登记率达100%,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达100%,改好率达90%以上。

3、依法治理,管理落实。乡镇辖区内的村(居)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普遍开展了依法治理、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并执行各种自治章程。"四评一帮"形成制度,工作落实,效果明显。"三五"普法措施落实,村(居)民普法率达95%以上。对流动人口、旅店、废旧物品回收点、歌舞厅、录像放映厅、文化市场和集贸市场、重点物资仓库等都制定了严格的治安管理防范制度,并认真执行。

4、社会稳定,"打"、"防"落实。坚持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消除不安定因素和不安全隐患。根据实际需要建立报警点,落实警民护路责任,形成防控体系。乡镇无非法游行,无集体越级上访,无群体性纠纷械斗和宗族纠纷械斗;无重特大刑事案件;每年发生刑事案件的数量不超过人日总数的0.5‰,发生治安案件的数量不超过人口总数的3‰,;刑事案件破案率达90%以上,在册逃犯追回率达90%以上;无、吸毒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无突出的治安问题;无治安混乱的单位和场所;无车匪路霸、地痞村霸、街痞市霸;无重大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重大责任事故。

5、全面发展,制度落实。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能够在基层全面得到落实;群众普遍树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不断提高,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创建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要求高、难度大的工作。乡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把创建活动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工作重点,纳入两个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同发展经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同落实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权"制结合起来,促进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各村和各单位党政一把手,要承担起创建工作的主要领导责任,要亲自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要明确一名副职具体抓。

(二)选准突破口,齐抓共建。各村和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创建活动的突破口。创建活动由乡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统一组织部署;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具体指导、负责检查督促落实;乡派出所、司法所、广播站、中小学校、纪检、组织、民政、财政、建设、卫生等有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主动参与;各行政村(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要积极主动承担责任,按照本方案提出的创建标准,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

(三)大力宣传,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创建活动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各地各单位宣传系统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设立专题,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及时总结经验,推介典型,把创建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四)认真检查督促,大力表彰先进。乡党委、政府采取经常检查和年度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检查督促,大力表彰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促进创建工作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