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建设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0:34

工厂建设计划篇1

石林食品工业标准厂房项目用地面积44784.81m2,总建筑面积80592.05m2,建筑层数为4~5层,建筑层高为3.6~7.9m,建筑类别为二类多层建筑,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采用大跨度、大空间的钢结构模式。项目规划为标准厂房、仓储用房、配套服务用房。项目选址于石林彝族自治县生态工业集中区内,园区内以旅游商品加工、绿色农特产品加工、新能源产业、新型建材业等绿色产业为主。项目区域现状原始地貌为山丘,用地北高南低。该用地区位条件较好,周边城市道路建设完善,交通便利。项目用地南侧隔路有石林人民的母亲河—巴江河顺流而下,巴江景观优美,水体清澈,空气清新。

2规划生态设计

2.1指导思想

为实现绿色节能建筑和建设生态型现代工业厂房的目标,石林食品工业标准厂房项目规划设计本着绿色低碳的理念,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开展,坚持简单高效发展、整体及环境优化以及健康舒适三大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以有效利用资源、资源可持续利用、避免环境污染、健康安全建筑等为核心高起点、高标准的开展建筑施工,从节能、低碳、生态等方面考虑,远瞻未来,在注重超前性与长效性的同时,兼顾开发与建设实际,积极打造低排放建筑。一方面通过精心设计,采用钢结构大空间建筑形式,实现使用过程中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另一方面通过创新设计,加入当地民俗元素使项目具有鲜明的个性,造型新颖,打破生产厂房类建筑传统的呆板、单调的形体特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此外,项目采用全方位绿化、智能化系统、选用绿色建材等全力打造绿色低碳的现代工业厂房。

2.2总体规划

项目整体规划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在每个层面都有机融入绿色建筑理念。用地结合地形高差变化以及地块形状,建筑沿周边布局,在中部位置形成公共活动绿化场地,使环境自然生动。总图布局结合场地现状条件,充分考虑到标准化厂房的实用性以及未来的发展。建筑布局采用周边式和条式平面,依山就势布置,展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高低错落的空间变化,使得空间感变得自然丰富而有层次,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契合,进一步提高了空间质感。建筑布置充分考虑朝向采光,满足建筑日照通风要求。功能空间的配置打破传统的产、城分离模式,通过功能的分类整合形成产业立体化和功能一体化,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多功能复合和“产城一体化”的空间布局和规划。用地三面均为城市干道和园区道路,规划考虑主入口设于主干道,入口呈扇形展开。沿南北主轴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东、西两大片区,分别为四个加工区、一个配套服务区及一个中心景观活动区,如图2所示。

2.3建筑结构设计

石林食品工业标准厂房项目建筑结构体系采用钢结构立体式的空间设计,并充分发挥钢结构建筑易于加固、分割、变动改造的特点,建筑套型平面组合灵活多变,根据需求可以多开间合用,也可以纵向多层次合用。钢结构还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结构构件尺寸小、工业化程度高的特点,在实现大空间、采光和通风良好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方面具有其他结构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钢结构又是可重复利用的绿色环保材料,符合产业化以及建筑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此外,厂房形式从单层“加”高到四层至五层,立体式的厂房结构设计比起以往企业“各立门户”的建厂方式,使得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以上,是“向天借地”、“产城”一体化集约发展的有效模式。

2.4道路规划

项目道路规划结合地形特点与空间布局,强调整体性与景观性的相融合,创造出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道路设计与城市设计相结合,强调对景与转折,以形成步移景移的空间变化,创造出良好的内外部空间景观。车行道路格局通过内外两个环状的路网构成车行交通的主体;外环依托周边三条城市主干道和园区道路,东侧紧临用地边界后退形成消防通道和外环系统。内环沿主入口进入,顺周边建筑的内侧,穿过建筑形成内环。人流则主要通过主入口步行轴线进入,人流沿“绿轴”可就近通达工作地,避免人车混行带来的干扰,保证了安全、宁静和舒适。道路的规划充分体现了的设计和使用的逻辑性和合理性,达到了项目绿色生态的建设要求。

2.5绿化景观规划

项目绿地规划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原有地形地貌,融合步行绿化空间、线形绿化流线、建筑立体多层次绿化三种形式,采用核与轴、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系统。景观规划以中心绿地为核心,以十字相交的“绿轴”和“道路轴”为骨架,形成贯穿小区南北的步行视线通廊。在通廊方向安排绿地、雕塑及小品,保障六个出入口及活动场所对厂区内主要景点有通透的视线联系,再由一系列的空间变化及景观序列的推进,将厂区内部的绿化景观与外界紧密结合,使得景观规划与周边建筑相得益彰。同时运用对景、借景手法将建筑、绿地、道路广场以及南侧巴江水系美景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借鉴我国传统造园手法,通过不断变化的景观序列形成内外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致,创造出宜人的步行环境和步移景异的绿地景观。

3绿色建筑材料

绿色能源和绿色环保新型材料的运用是建设绿色新型工业厂房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石林食品工业标准厂房项目在规划设计时,根据项目区域自然环境等因素来建设。采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为厂区提供采暖、空调、生活热水等,选用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和新型装饰材料等以“无毒、无害、有益人体健康及无污染”为主的建设材料和产品,建造出与自然相协调的绿色生态厂房。

3.1采用新型墙材代替传统墙材

新型绿色建筑轻质墙材较之传统粘土砖具有自重轻、保暖性能好等优势,且具有环保、保温、隔热、隔音、防火及安装方便、经济、工期短等优点,能有效发挥绿色节能环保的作用。石林食品工业标准厂房项目施工过程中采用了新型轻质墙材替代传统粘土砖,比砖砌墙体缩减了近一半的工期,有效节约了人工成本、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推进了项目的进程。同时,新型墙材的使用减轻了厂房整体的重量,使整个厂房看起来美观大方。

3.2采用稀土铝合金电缆代替铜芯电缆

稀土铝合金电缆具备与铜电缆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相同的特点,在满足同等电气性能的前提下,使用铝合金电缆的重量是铜芯电缆的一半,其截面是传统铜芯电缆的1.1~1.25倍,价格比传统的铜芯电缆低15%~30%。其反弹性能比铜电缆低,柔韧性比铜电缆高,即使在长时间过载和过热时,也能保证连接稳定。此外还具有防燃烧、耐高温环保、耐腐蚀、能任意弯曲、抗晒、抗老化、寿命长等特点。石林标准厂房项目规划设计采用稀土铝合金电缆代替传统铜芯电缆,减轻了电缆的整体重量,使安装工作更轻松,降低安装成本和工程造价,减少设备和电缆的磨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节约铜资源的作用。

4结语

工厂建设计划篇2

关键词:热电厂;总体规划;厂区;平面设计

现如今,全国各地的缺电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得电力开发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在2002年末的电力体制改革中,共有5个发电集团公司诞生,分别是中国大唐、中国电力投资、中国国电、中国华电和中国华能,使电源建设兴起新一轮的高潮。充分重视起热电厂总体规划工作,可以使扩建电厂与新建电厂工程顺利开展,同时还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热电厂总体规划特点及原则

1.1、热电厂总体规划特点

(1)政策性

热电厂总体规划必须和工业区或城镇规划相互协调,不能和城市规划存在抵触现象,同时还要节约用地,热电厂厂区与灰场等用地必须尽可能地使用劣地、废地、荒地,尽量少占或不占粮田和耕地,切实遵守国家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

(2)协作性

热电厂的总体规划必须具有十分大的协作性,不仅要多个专业之间进行配合,同时还涉及到诸多部门,如土地管理、铁路、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河道管理、水路以及公路,甚至和军事部门还有关系。有关专业的设计部门、科研部门与施工单位在必要时也会参加,如在交通运输设计中的厂外铁路专用线、大件码头与专用煤码头等专业性较强、项目较大的总体规划,这些规划通常委托相关专业单位负责设计与施工。

(3)综合性

热电厂的总体规划必须具备十分强的综合性,其在拟建电厂场地上,对电厂厂区、厂内外的交通运输、居住区、防排洪、水源地、贮灰场和除灰管线、供排水管线、出线走廊、环境保护以及施工区与施工生活区等工程条件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与选择,以解决近期与远期、可能与需要、电力系统和电厂、电厂和城镇周围环境影响以及规划等各方面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对热电厂的本期建设与扩建设计进行有效指导。一个热电厂的设计一般要由锅炉、汽机、电气、运煤、接入系统、土建、除灰、总图以及水工等多项专业进行共同协作方能完成,热电厂的总体规划必须把各项工艺专业进行有机联合,处理好局部与总体、竖向和平面、人流和货流、地上和地下、施工和运行以及内外部关系。

1.2、总体规划原则

热电厂的总体规划原则:(1)热电厂的总体规划必须按照确定好的规划容量进行一次规划,连续或分期建设。(2)以厂区为中心,确保厂内厂外的工艺流程科学合理。(3)和工矿区或城镇总体规划相互协调,特别是要把电厂出线走廊和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处理好。(4)把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将建厂外部条件充分重视起来。(5)将厂址本身具备的自然条件与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纵观全局,统筹安排,将协作群体之间的关系考虑在内。

2、热电厂厂区总平面布置及生态环境保护

2.1、热电厂厂区的噪声源布置

在发电工程的设计中,必须高度重视环保问题。热电厂的噪声主要来自主厂房、循环水冷却塔、引风机、送风机、石灰石磨石粉厂、空压机以及脱硫增压风机等。防治噪声不仅需要生产厂家使设备自身噪声降低与工艺系统设计应用降低噪声措施,同时总布置设计也要采用相应的手段来降低噪声。

把噪声源设施设置在远离厂界外的民用住宅的地方;噪声源应尽量集中,这样能够有效阻止噪声传播,同时还有利于建筑降噪设计对策的采用。如把仪用、杂用以及除灰空压机在机炉集控楼的底层进行集中布置;把噪声源建筑物的门窗避开办公设施或民用住宅布置;有针对性的设置绿化隔离带;在厂界围墙的内侧设置隔音墙。

目前,很多热电厂都采用机力塔、冷却塔,这些设施噪声较大,而且影响范围较远。噪声污染不仅使厂内受到影响,同时还能影响到离厂外较远的地方。通常,在冷却塔周围200米内是噪声敏感区,不适合居住。厂址选择与厂区总布置必须充分考虑到噪声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如果疏忽,就会导致较大的环境污染问题产生,违背电厂建设和自然生态环境相容性原则。

2.2、热电厂厂区的飘滴源布置

热电厂的飘滴主要来自冷却塔,飘滴的影响面广,已经涉及到建筑设施与设备防腐、热电厂内外的道路交通安全以及环境卫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现如今,热电厂厂区总平面设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内工程中,海水冷却塔也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这使得上述问题更加突出。所以,布置冷却塔时必须充分考虑到飘滴的影响,并结合周边环境条件与当地气象条件,把飘滴对热电厂周边环境与厂区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2.3、热电厂厂区的粉尘污染源布置

热电厂存在的粉尘污染大多来自灰渣、煤粉、石膏以及石灰石粉等,其中较为严重的就是煤粉污染。环境保护必须全面,对当地整体环境进行保护。现如今,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有效减少粉尘污染,许多先进工艺系统的布置方式也相继出现,例如圆形密封式的环保型煤场与管状带式输送机的推广应用,这是最近几年热电厂厂区总平面设计的一大特点。管状带式输送机应用于输煤系统,能够将其噪音低、环保性能好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能节省通风、采暖、照明、水力清扫以及消防设施,检修维护的工作量极小,而且运行十分可靠,能够节省一定的施工安装工期。

结束语:

热电厂的总体规划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热电厂,热电厂通常都不是一次建成,而是一次规划,然后分期建设,最后达到建设或设计规模。设计人员与建设单位必须相互配合,把分期建设、长远规划与近期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充分重视工程总体规划,通过综合比较确定出最佳方案,最终为热电厂的生产运行及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参考文献:

[1]李雪英.浅谈火力发电厂总体规划及厂区总平面投标方案[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6).

[2]朱驰.火力发电厂总体规划特点及问题探讨[J].山西电力,2005,(02).

[3]王进逆.浅谈火电工程施工总平面设计及定置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1).

工厂建设计划篇3

关键词:现代工厂总图设计城市规划规划七线

abstract:withtheacceleratingofChina'smodernization,plantconstructionandresidentialplanninghavebeenincreasinglyinvolvedintourbanoverallplanning.especiallyinrecentyears,withtheurbanoverallplanning,theplantsinurbancentreneedtoremovetothecity'scomprehensivedevelopmentzone,andthesupportingpublicfacilitieshavetobeconstructedtomeettheliving,andworking,whichreqiresacloseintegrationofthegeneraldrawingofplantconstructionandresidentialconstructionandurbanplanning.

Keywords:overalldesignformodernplants;urbanplanning;thesevenplanningline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在我们以往的总图设计环节,厂址选址是首要第一环节。但厂址的选择,都是针对单独工厂,不论几个厂址的选择,都是根据工厂性质、工厂规模、工厂的需要组成,通过堪踏地形和周围的外部条件,最后确定所需厂址位置及界限,然后再进行外部配套设施建设。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随着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工厂建设不论从能源、交通、生活居住等等,都要与城市相结合,纳入城市统一规划,进行协调统一的布局,达到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统一规划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需要纳入城市统一规划范围。

工厂总图布置首要的条件就是厂区地形的范围大小。过去的厂址是根据需要进行踏勘,而现阶段需要在城市开发区的工厂区域选择我们工厂建设所需要的地块范围,因为城市规划满足的是社会总体布局,包括路网、管网、公用设施等等,而开发区有总体的布局与分块,个别可以调整,大部分已有概况分块,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工厂需要面积及组成以及发展需要,在开发区内选择我们所需的地块。

因为土地的使用是有偿使用,作为我们工厂的用地根据大小,开发强度要求需要付出相应的资金,工厂获得的土地范围会以坐标红线形式加以确定,使工厂获得土地使用权,工厂设计需要明确我们工厂能用的土地范围,需要政府规划部门的确认。

城市规划有几条控制线,即规划七线: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黑线、橙线和黄线;其中“红线”主要针对道路控制;“绿线”是规划城市公共绿地、公园、单位绿地和环城绿地等;“蓝线”规定城市水面,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及护堤;“紫线”规定历史文化街区;“黑线”规定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市政管网。“橙线”轨道交通管理;“黄线”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红线坐标,包括征地红线、道路红线、绿化红线、建设红线等等,不同的红线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工厂布置关心围墙范围的界限与坐标。城市道路红线可以认定为我们的围墙红线,但不同区域对围墙退后道路红线会有要求,或以围墙基础外边沿算起、或以围墙中心算起,不同地区会有不同要求,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一般以围墙基础外边沿算起。建筑红线规划部门也会有所要求,要求工厂建设建筑物退后围墙的距离进行布置,以满足城市总体规划景观等的要求,另外在城市道路交叉路口,还会有围墙建设线倒角的要求,不同路段有不同倒角大小的要求。

明确工厂建设区域的范围,这是总图布置的首要条件,为我们以后设计计算各种指标有设计的依据。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及各职能管理部门的规划要求,我们结合工厂工艺生产的特点,结合现状地形及周边情况,结合规划、市政、消防、环保、园林等部门的要求进行设计。

以下浅谈根据不同部门的具体要求进行工厂总图设计。

现代工厂的发展已独立于城市之外,不像原来有自己的公用设施、有自己的运输、自己的仓库、自己的生活区等等,现代工厂已经融入在整个城市规划中。包括水、暖、电力、工厂生活设施等等共用设施城市统一提供以节约管理效率,以节省能源,为社会节约成本。

在工厂总图布置中,首先明确工厂生产工艺流程,根据工艺流程,结合城市公用设施的位置,包括电力的进线位置、热力管线的进线位置、上下水的接口位置,以使总图布置公用管线路径最近,节约安装及使用成本,尤其以雨污水管线接口位置较为密切。

有时,在不很成熟的开发区,路网建设不会很及时,有时滞后工厂建设,各种公用管线从方向引入与接出,与工厂使用区域地形很矛盾,会形成接口较高,排出点较远,管线可能介入很困难的地方,但又很难解决,这就需要从开始的总图布置中加以考虑,进行优化设计,调整工厂子项布局,减少以后很多不必要的返工修改,使总图布置尽可能与市政道路规划相一致,同时尽可能与市政施工道路衔接顺畅,以使建设少走弯路。

进行工厂内部总图布置,需要满足城市规划各部门的具体要求。在城市规划中,首先提出的就是工厂建设的性质、生产产品、配套组成、包括子项单体的性质、公用设施的位置及面积、子项名称、面积及内部组成以及厂区路网、绿化面积及位置等等。那么,在总图布置中,需要满足规划、园林、消防、环保、市政、交通等等的要求,需要满足规划部门对绿化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等的要求,满足环保部门对周围环境的评估的要求,满足园林部门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满足消防部门对消防的要求,满通部门对工厂交通的要求,工厂大门的位置及内部停车设施的要求等等。首先明确工厂性质及所在区域,满足所在区域的规划部门要求,满足规划部门对绿化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的要求。不同性质的工厂、不同区域会有不同的要求,市中心和郊区会有所区别,旅游区和工业区会有所区别,电厂和机械厂会有所区别等等,计算容积率时,工厂建筑计算面积会与民用建筑计算建筑面积有点区别,工厂的厂房层高高度大于8米时,在计算容积率时,建筑面积加倍。规划部门对沿街建筑高度也会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总图布置中进行考虑,考虑总体布置的协调和美观。

另外工厂建设不同住宅建设,注重生产,在土地紧张的今天,严格制约生活建筑面积,根据工厂人员的配备数量进行生活建筑面积及配套建筑的配置,防止土地性质的修改,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进行工厂生产建设。工厂组成的单项名称在总体布置应予体现,以满足规划部门、环保部门及消防部门等的审批。应结合工艺生产的特点,与工艺专业、建筑专业等相互一致,最大限度体现工厂子项单体的生产性质,使各部门减少误会,反应子项单体建筑的性质和功能。

在开发区之工厂,道路交通很繁忙,周围的交通应满通管理的要求,包括工厂大门的设置位置及数量,以及工厂内部的停车位置及数量,应满通规划部门的要求。因为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过去的自行车交通时代被逐渐被替代,交通以车代步会逐渐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压力,需要满足当地交通部门对工厂建设的交通管理要求。

工厂建设计划篇4

关键词:化工企业;厂区道路;道路设计

随着社会改革不断深化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为了满足化工企业运输、安全、生产、生活等要求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国家有关部门了许多与化工企业厂区道路设计有关的标准与规范,对厂区道路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结合常见问题提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解决思路,为今后化工企业厂区道路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

1厂区道路平面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化工企业厂区道路设计是化工企业运输设计的一部分,我国大部分化工企业主要靠汽车运输,这也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部分集中规划的工业园区以及沿河沿海的化工企业的运输方式还有水路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和栈桥运输。在化工企业厂内道路设计中,首先要了解当地运输系统的现状与规划以及当地自然条件与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选择能适应生产要求、投资省、运营费低、效率高、连续性强和安全可靠的运输方式。然后根据货物性质、流向、年运输量、到发作业条件(若场区地形起伏较大,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还应该结合竖向设计),进行厂区道路的平面设计,要做到运行顺畅、布局合理、避免货物流向的迂回和折返,使厂内外运输、装卸、储存形成一个完整的运输体系。

1.1厂区道路分类

按使用频率由高到低,厂区道路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道和车间引道。其中,依据GBJ22—19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主干道的定义为连接厂区主要出入口的道路或交通运输繁忙的全厂性主要道路[1]。在其他相关规范中对主干道的定义也基本参考此规范。在设计工作中,考虑到厂区平面布置的美观和设计的简便,经常把环厂道路看作主干道,一个大型化工企业的环厂道路宽度一般要求为12m。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环厂道路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只是作为临时的物料运输通道和消防通道。在这样的情况下12m的宽度过于浪费,不符合目前国家提出的合理利用工业用地原则。同时,依据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其他相关设计规范,主干道与周围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建构筑物的间距要求比其他种类道路与有危险性的建构筑物的间距要求要高很多,对厂区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要求很高,这也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2]。在设计工作中,应该结合厂区将来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预先明确主干道和次干道的范围,合理安排道路宽度,不能将厂区的环厂道路全部看作主干道。

1.2道路交叉口路面内边缘转弯半径

交叉口路面内边缘转弯半径与按使用频率划分的道路类别有关,在GB50489—2009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中均有类似的规定。要注意的是道路内边缘转弯半径最小为6m,而且应以3m递增,除特殊情况外,最好不要出现7m或8m这样的半径[3]。依据最新的GB50984—2014石油化工工厂布置设计规范,供消防车通行的道路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4],比以往的规范更加严格,这是为了适应近几年来工业区消防车大型化的趋势。由于厂区内规划的道路都应满足作为消防道路的要求,因此笔者建议在设计过程中除单独的人行道、装置内的消防道路、车间引道和生活区道路外,其他道路的转弯半径均为12m,以满足规范要求。

1.3停车视距

停车视距在设计过程中经常被忽视,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设计工作者对实际的厂区生产生活不太熟悉,二是停车视距对总图的平面布置影响很小。依据SH/t3023—2005石油化工厂内道路设计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可知,如果道路的内缘转弯半径为12m,那么在总图平面设计中可以用线段连接转弯内边缘的起止点,只要建构筑物的外边缘不超过该线段,且该线段与转弯内缘围成的地块内禁止种植阻挡视线的植被,就可以满足规范的要求[5]。该方法简单易行,可避免在设计工作中遗漏停车视距问题。

1.4消防道路最小宽度

在相关的标准与规范中,消防道路的宽度有两种规定,一种是不应小于4m,另一种是不应小于6m。刚开始从事化工企业厂区规划设计的工作人员很容易将这两个概念混淆。依据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在厂区规划平面设计中,应该用道路将装置分割成占地面积不大于10000m2的地块,当装置占地面积大于10000m2且小于20000m2时,在设备、建构筑物四周应设环形道路,其宽度不应小于6m,而装置内的消防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6]。结合对其他标准与规范的理解,可知每个装置区的占地面积是有限制的。当某装置区的占地面积超过限制但是由于工艺要求等原因不能人为将该装置区拆分时,可在该装置区中间增设一条消防道路,其宽度不应小于4m,该道路可考虑为单行线。在装置区内布置设备、建构筑物时就应该考虑设置消防道路,而在厂区平面规划图中可不必体现该消防道路。目前我国大部分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都比较成熟,从生产安全角度考虑,装置区面积一般不超过10000m2,在此情况下没有必要设置装置区内的消防道路,因而厂区消防道路的最小宽度为6m。

1.5厂区道路与部分建构筑物间距要求

厂区道路与建构筑物间距可参考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其他相关设计规范,笔者着重强调在设计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间距要求。1)主干道与中心控制室的间距要求。在已废止的标准HG/t20508—2000控制室设计规范中规定:中央控制室不宜靠近厂区交通主干道,如不可避免时,控制室最外边轴线距主干线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20m。在HG/t20508—2014控制室设计规范中,该规定虽已被取消[7],但考虑到中心控制室中的设备不宜发生振动,在平面布置中若没有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仍应该要求控制室最外边轴线距主干线中心的距离不小于20m。2)厂内道路与冷却塔的间距要求。以机械通风塔为例,其与厂内道路的间距要求可参考GB50984—2014石油化工工厂布置设计规范以及其他相关规范。虽然各规范表中的数值相同,但注释不同。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应该以该规范为准,因为该规范的规定是比较详细和明确的。需要注意的是冷却塔的类型(如钢筋混凝土框架机械通风冷却塔和玻璃钢冷却塔)、冷却塔的大小(按单位时间处理水量的大小划分)以及冷却塔周围是否采取围护等都对厂内道路与冷却塔的间距要求产生影响。

1.6厂内道路与地下管网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预留厂内道路边缘与周围建构筑物的间距时,除了生产安全方面的考虑,还要注意为地下管网的布置留下适当的空间。尤其是在化工企业中,为了便于检修,地下管网一般布置在道路两侧,除非环境限制,否则一般不会将管网埋设在道路下。根据企业的工艺流程,在设计中应提前规划好工艺循环水管道、生活水管道、污水管道、消防水管道等的位置,根据经验确定管径,并根据规范确定管与管、管与建构筑物基础之间的净距,使预留的地下空间能满足地下管网布置的需求并节约用地[8]。当地下管线穿越道路时,管顶至路面结构层底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5m,当不满足该要求时应加防护套管或设管沟[3]。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为:人行道下0.6m,车行道下0.7m[9]。经过综合考虑,确定在设计过程中穿越道路的地下管道最小覆土深度为0.7m。在设计工作中容易忽略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规定[10],为了安全起见,建议将车行道下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定为1m,在有重型车辆经过的地方加防护套管或设管沟以保证管道不被压坏。

2厂区道路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思路

在化工企业厂内运输道路上,为防止路面受到酸碱腐蚀,一般采用混凝土路面,厂前区可采用沥青路面。以下主要介绍钢筋混凝土路面的道路在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1道路结构层次分类及使用条件

道路结构由下到上各层的区分和定义在不同规范和图集中规定虽然相似,但也各有差异。结合规范和笔者的工作经验,道路结构由下到上可分为路基、垫层、底基层、基层、联接层、面层[11-12]。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路基和垫层的材料可能相同,基层和底基层的材料也可能相同。因为相关规范已对使用垫层和底基层的情况有所规定,但在设计中经常被忽略,所以应注意道路的使用情况和地质条件,使道路结构分层简单合理。道路结构材料的选用既要满足规范的要求,也要结合当地的施工经验和实际情况,使设计成品达到经济合理的水平。

2.2钢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化工企业的运输道路上,为防止沉降和裂缝,一般采用设置接缝的钢筋混凝土面层。接缝的设置在GBJ22—19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和JtG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中均有规定,在设计中应优先遵循后者[13]。为方便排水,道路断面有单坡道和双坡道两种形式。该规范要求混凝土面板的最大宽度为4.5m。为了方便施工,根据笔者总结的设计经验,宽度小于等于4.5m的道路应为单坡道,宽度大于4.5m的道路应为双坡道。

3结束语

对每一项工程而言,化工企业厂区道路的设计工作都具有独立性,不仅要处理的问题各不相同,而且影响因素也非常复杂。在设计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认真分析,精心处理。通过综合考虑具体工程地质条件、现场施工条件、道路等级标准等因素,在进行充分研究论证后,选择最为合适的厂区道路设计与施工方案。同时,通过不断实际探索,总结出更多经济有效、科学合理的设计与施工方法。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政府和市场对化工行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厂内道路设计是化工行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严格依据相关标准与规范进行设计,及时总结成功的设计方法、问题处理措施,才能设计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质量优良的厂内道路。

作者:张雷锋单位:北京众联盛化工工程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国家计划委员会.GBJ22—19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87.

[2]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3]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全国化工总图运输设计技术中心站.GB50489—2009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4]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984—2014石油化工工厂布置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SH/t3023—2005石油化工厂内道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

[6]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7]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HG/t20508—2014控制室设计规范[S].北京:化工出版社,2014.

[8]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9]国家建设部.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10]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1]国家交通部.JtGD0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工厂建设计划篇5

关键词:工业建筑、总体规划、建筑设计

工业建筑是专门提供工业生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最早出现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后来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也兴建了各种工业建筑,苏联在20世纪20~3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中国在50年代开始大量建造各种类型的工业建筑。近年随着工业生产技术和建筑科学的发展,工业建筑的理念和内涵发生了质的飞跃,现代工业建筑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1现代工业建筑的特点

1.1工业建筑思想观念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工业建筑功能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建筑只是单纯地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或者能够改善劳动条件,而现代工业建筑不仅要求与周边环境的融洽协调,而且要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和新型建筑材料,即对工业建筑的采光、通风、建筑造型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1.2工业建筑的节能及经济

据可靠调查,工业建筑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占绝大多数比例。当今社会提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工业建筑而言应更加注重节约成本、减少投资,杜绝一切不必要的能源、资源的浪费。工业建筑设计有着一个最为基本的要求,即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在此基础上力求在建筑设计实现利益最大化,也就是以最小的投资去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3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

对于内部空间环境首先须满足生产功能使用要求,在务需增加资金投入的前提下,统一考虑功能、技术、环保、安全等因素,尽量做到环境优美,明确区分功能,内部空间色彩明快。合理的内部空间设计既有利于生产和安全,还便于科学管理,同时有助于美化室内空间,对提高企业的自身形象有很大的作用。

1.4工业建筑的造型设计

工业建筑造型设计作为艺术形象,表达工业企业抽象的思想内容。建筑造型的处理,如视觉与视差、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等均根据专业构图规律而来。形式美的规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日益变化的,因此建筑的造型设计需在创作中紧跟时代脉搏,及时加入新技术,新材料,对建筑造型不断突破创新,以展现出现代化的企业形象。

以上现代工业建筑的新特点使得工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工业建筑总体规划和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2现代工业建筑总体规划与设计的要求

现代工业建筑总体规划和设计应在满足生产工艺需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总图布局、建筑风格、环境保护、建筑节能、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总图布置方案、建筑方案及结构形式,协调建筑、结构,水、热、电、气、通风等各专业,认真贯彻“坚固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设计原则,力求工业建筑的最大使用效率和灵活性。现代工业建筑总体规划与设计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2.1满足厂区总体规划的要求

根据全厂总体规划,从生产工艺、建筑造型、物流运输、环境绿化、生产生活配套等方面,统一规划厂区地上、地下的建筑物,保证各建筑物或构筑物塑造完整的建筑群体,达到厂区规划中的要求。

2.2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生产工艺是工业建筑设计的主要依据,生产工艺对建筑提出的要求是该建筑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因此,建筑设计在建筑面积、平面形状、柱距跨度、剖面形式、厂房高度以及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等方面必须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同时建筑设计还要满足厂房所需的机器设备的安装、操作、运转、检修等方面的要求。

2.3满足建筑的技术要求

工业厂房的坚固性及耐久性应符合建筑的使用年限,由于厂房静荷载和动荷载比较大,建筑设计应合理选择厂房建筑参数(柱距、跨度、柱顶标高等),为结构设计的经济合理创造条件,使结构设计更利于满足坚固和耐久的要求,并且使厂房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和改建扩建的可行性,同时应采用标准的通用的结构构件,使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从而提高厂房工业化水平。

2.4满足建筑的经济要求

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合理减少结构面积,提高使用面积,在满足使用要求和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材料的消耗,从而降低建筑造价。同时设计方案应便于采用先进的配套结构体系及工业化施工方法。

2.5满足卫生及安全要求

工业建筑设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职业安全卫生及劳动保护的设计规范、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建筑物采光、通风、防日晒、隔音降噪及消防,保证厂房内部工作面满足职业安全及卫生要求,为生产人员提供舒适的生产工作环境。

3现代工业建筑的总体规划与设计

3.1现代工业建筑的总体规划

现代工业的厂区规划不仅能描绘反映现实,又能给未来发展预留空间,是工厂建设所依据的蓝图。合理的规划不仅对初期建设投资及续建资金的准备与投入具有明显节约作用,也对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产品可信度大有益处。

1)总平面及竖向布置

总平面布置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和最佳物流路线的前提下,结合场地特点力争做到布置紧凑、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生产管理方便,并符合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节能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生产车间在符合防火、卫生的条件下,尽量组合为联合厂房以节约土地,并应考虑工厂有发展的余地。建筑大小体量搭配适宜,形成了一个高效的、高雅的、科技与人并重的现代工业建筑组群。竖向设计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土石方填挖平衡,降低工程造价,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道路交通

道路是厂区交通的基本载体,路网规划应适应厂区发展的需要,路网布局的优劣是决定路网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厂区道路网布局时应有全局观念,路网结构要力求均衡,发挥整体效益。道路规划依据不同生产路线应能达到生产流程通畅,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搬运路线短捷和方便,避免频繁的货流和人流交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目前厂区路网规划中,存在主干道比例相对过大,支路比例不足干道交通难以迅速分流,而造成交通梗塞的现象。

3.2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

为保证工业建筑的使用功能,工业建筑在设计建造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主要生产设备布置及生产所需水、电、气、风、动力的配套设计,由此增加了工业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及难度。目前工业建筑设计主要从建筑结构、采光通风、节能环保、安全防火、节约成本等方面考虑,对工业厂房展开优化设计。

1)建筑结构

工业厂房内普遍生产设备多而且尺寸较大,并有多种起重运输设备,因而厂房内部大多具有较大的开敞空间。较大的开敞空间对厂房的结构形式提出了一定要求,大多数单层厂房采用多跨的平面结合形式,由于屋顶重量大,且多数吊车的荷载作用在骨架上,包括吊车制动的水平荷载和起吊荷载,因此要求厂房骨架的承载力较大。

2)采光通风

工业厂房长宽高尺寸较大,由此使得厂房的采光及通风效果较差。为提高厂房的内环境质量、改善操作人员的劳动条件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的能源消耗,工业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厂房的采光和通风。通常情况下,工业厂房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可通过设置组合式侧窗、天窗、屋顶采光带实现,自然通风可通过设置屋脊通风器和侧墙百叶窗实现,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通风要求时,可辅以机械排风。

3)节能环保

工业建筑的能耗在整个工厂全部能耗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工业建筑的节能非常重要。工业建筑节能必须首先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做好建筑的布局、日照遮阳、自然通风等工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同时在建筑设计中尽量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扩大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和条块、多功能轻质墙板、中空玻璃、热反射玻璃和新型墙体及屋面材料。

4)防火安全

建筑防火设计是工业建筑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建筑师和项目审核人员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整个工程中都必须严格控制的内容。工业建筑的防火设计主要遵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正确定义建筑物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按要求确定建筑的耐火等级,合理划分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对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进行严格的控制,控制每个分区的疏散口数量及疏散距离大小,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防火技术,做到保障安全、方便使用、经济合理。

5)节约成本

在工业建筑设计阶段,合理的选择材料及结构类型可大大降低投资成本。工业建筑的造型结构对成本的影响主要包括:建筑的层高、面积、平面布置、外观和内部结构体系。建筑的层高增加不仅使内外墙的面积增大,同时基础设施随上部载荷的增加发生变化,使得工程总造价增加,建筑的平面设计和结构形式对成本的影响也至关重要,一般形状越复杂造价也就越高,因而在满足工业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注重建筑设计的简洁化、实现成本的降低。

4现代工业建筑总体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趋势

4.1工业建筑设计的高科技化趋势

工业建筑的发展本质上要靠先进的科学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工业建筑领域广泛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及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工业建筑环保、节能、经济等方面的要求,新结构的应用在满足现代生产工艺的同时,达到结构美和建筑与空间形象美的统一。同时,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可合理设计物流、人流及信息流。高新技术使工业建筑成为城市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科技化将成为工业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

4.2工业建筑设计的人性化趋势

人性化设计的本质是将人类工程学引入现代工业建筑中去。一个工厂的“质量、品种、效益”依靠工艺、设备、材料的先进程度,但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掌握工艺、设备、材料的人。人是生产活动中最积极的因素,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劳动力。人性化设计必将要求建筑师将建筑设计的中心从以往的生产设备转移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重视并努力体现对人的关怀。在工业建筑空间设计上,创造让人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良好工作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目的。

4.3工业建筑设计的文化趋势

工业建筑在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的同时,需要努力创造宜人、优美、时尚、有文化内涵的建筑空间及环境。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建筑师应充分发挥地区性的文化特点,将工业建筑的特点、功能与地域、民族、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掘并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实现工业建筑与文化环境的整体协调,创造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工业建筑的新形象、新趋势。

4.4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

建筑业是耗能大户,全球能量的50%消耗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工业厂区规划和工业建筑设计的主旋律。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厂房,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绿色设计,绿色设计应摒弃盲目追求高科技的做法,强调高科技与适宜技术并举;二、节能设计,节能是可持续发展工业厂房的一个最普遍、最明显的特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筑营运的低能耗;二是建造工业厂房过程本身的低能耗。这两点可以从一些工业厂房利用太阳能、自然通风、天然采光及新产品的运用中体现出来;三、洁净设计,洁净设计是工业厂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强调对建设用地、建筑材料、采暖空调等资源、能源的节约、循环使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循环、再生使用。因此,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满足技术的有效性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造“负责任的”、具有生态环境意识的工业建筑将成为必然。

结束语:工业建筑与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国家的兴旺与强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用地的迅速扩张,为使工业建筑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应不断探索、创新、更新工业建筑设计思想与理念,以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工业建筑。

参考文献:

[1]王克飞.工业建筑设计新思维探讨[J].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2004,(03)

[2]林萍.工业建筑文化实践与探索[J].江苏冶金,2008,(06)

工厂建设计划篇6

abstract:inthispaper,combiningwiththeinstanceoftherecentexpansionproject,theauthorsummarizesthetotallayoutofexpansionprojectplantneedingattention,proposesanumberofrecommendationstoaddresstheseissues,toprovideareferenceforsimilarexpansionproject.

关键词:扩建工程;厂区总平面布置;建议

Keywords:expansionproject;totallayoutofplant;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tB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080-02

0引言

扩建工程是电力建设中很重要的一环,随着近年电力市场形式的转变,扩建工程将越来越多。近年来我院所设计或参加投标的此类项目也是呈递增趋势。扩建工程不同于新建工程,其主要特点也较为明显,扩建工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按照规划容量连续建设的工程;2)规划容量改变较小,但主要系统发生变化的工程;3)老厂拆迁,在原厂址扩建的工程;4)原有厂址不能满足扩建条件,异地扩建的工程。

现结合我院工程实例,将在参与此类项目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个人意见整理出来,供业内同行和筹建单位参考。

1按照规划容量连续建设的工程应注意的问题

此类工程相对简单,电厂在前期总体规划时按照规划容量进行考虑,各附属辅助设施均预留了相对应的容量,建设场地也考虑了预留,所以此类扩建项目在大的原则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只要按照最新的细部要求进行系统的设计,基本上就可以满足要求。

总图专业现场踏勘时除应注意一些常规问题外,更需要对各接口位置进一步落实,对老厂建设时规划预留的场地进行现场确认,通过询问业主或收集图纸充分了解老厂实际情况,避免发生因为现场经过改造,原设计方案产生变化,对本期扩建项目产生不利影响。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输煤系统主要接口是否和原设计一致;

②铁路轨顶标高是否由于场地沉降产生变化;

③主要管线接口是否经过现场改造而发生变化;

④主要生产、附属设施是否经过现场改、扩建而发生变化。

2规划容量改变较小,但主要系统发生变化的工程应注意的问题

此类工程的特点主要是规划容量改变不大,原有规划的锅炉补给水处理设施、输煤系统等大部分附属设施均考虑了规划容量,随着市场及国家政策性的改变,引起冷却系统发生了变化,如原规划采用湿冷的机组,改为直接空冷或间接空冷。

例如我院承担的某工程,一期规划为4×600mw湿冷机组,待一期建成2×600mw发电后,二期由原规划改为建设2×660mw直接空冷机组。此类工程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①应结合扩建采用空冷的特点,在满足空冷系统要求的前提下,厂区格局尽量保持原规划,以保证其全厂规划的合理性及经济性;②应依据系统的风洞模拟实验结果,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本期主厂房和空冷岛与一期主厂房和冷却塔的关系;③设计本期厂区竖向布置时应结合一期竖向布置,尽可能做到全面考虑,合理确定本期主厂房零米标高。

此类工程在设计时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由于主厂房a列外布置空冷岛,对老厂采用四列式布置的厂区来说,确定空冷岛和冷却塔之间的距离,直接影响本期主厂房之间是否需要脱开或者脱开距离的确定。我院所承担设计的工程因为主厂房结构形式不同采用脱开布置,其与一期厂房之间脱开距离主要根据风洞模拟实验结果,并结合电厂扩建端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通过全面的技术及经济比较,由原实验推荐的50m优化至40m。为电厂不新征地做出了贡献。电厂现运行状况良好。

3老厂拆迁,在原厂址扩建的工程应注意的问题

此类工程往往具有建设期早、机组容量小、地处城市中,外部边界条件复杂、扩建场地小、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另外此类电厂在整个周期内改造多次,准确的记录少,竣工图只能起到参考作用,对设计院收资和设计将造成很大的干扰。

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提高企业竞争力、建设符合当前国情的优质电厂,近年来此类项目逐渐增多。另外由于此类项目特点各不相同,难以进行概况总结,下面仅以我院投标工程某一电厂在拆除老厂,利用老厂场地进行扩建的项目为例,将总平面布置主要设计原则提炼介绍,供大家参考。

某电厂始建于1958年,先后经过五期建设,均为供热机组,现装机容量为900mw(2×100mw+4×25mw+2×300mw),承担着北方某城市机场开发区所属企业、学校、居民的采暖和部分生产用汽。

目前4×25mw+2×100mw机组已到退役年限,本期工程是在拆除现有的“4×25mw供热机组+3×230t/h煤粉锅炉”,“2×100mw供热机组+2×410t/h燃油锅炉”及部分辅助设施后的场地上建设。扩建场地为电厂已有土地,扩建范围可以满足要求。

总平面布置主要设计原则确定如下:

①贯彻招标文件中“经济适用、系统简单、安全可靠、高效环保、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

②响应标书要求,总平面布置充分考虑扩建,按已有2×300mw+4×350mw机组进行规划,考虑到施工场地及下一期的扩建条件,将本期主厂房尽量靠近五期主厂房布置。

③充分利用已有的生产辅助设施及空地,节约本期用地,厂区总平面做到布置最紧凑、建设用地最少、土地利用率最高。

④因本期输煤系统与五期共用,故本期输煤皮带与五期对齐;主厂房a列外道路与五期工程a列外道路取齐。

⑤总平面布置遵循辅助系统合理集中布置的原则,最大程度的归并相似功能,做到系统简单,布置简洁。

⑥厂区竖向设计以工艺流程顺畅合理为原则,结合五期工程场地标高及拆除的一~四期的场地标高尽可能地减少土方外弃量,做到厂区满足防洪涝要求、排水顺畅,厂内外设施标高衔接适当。

此类工程主要难度在于充分分析老厂已有设施的可利用性(输煤系统、水处理系统、油系统等等)、整体场地规划的合理性及全厂规划容量确定的科学性。

4原有厂址不能满足扩建条件,异地扩建的工程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原有厂址不能满足扩建条件,需要异地建厂,此类工程相对简单,同新建工程基本没有区别,只要按照新建厂考虑即可。

5结束语

不同老厂条件其扩建条件也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同点,现总结如下,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起到参考作用,不足之处请指正:

①根据煤源情况、场地条件、运输条件、供热条件、水源条件、系统条件和市场情况等,合理分析确定本期机组容量的同时,更应规划好电厂的远期建设;

②根据确定的本期建设机组容量,仔细分析老厂现有设施的可利用情况,重点应该在输煤系统(包括卸煤、储煤和上煤)、水处理系统、燃油系统、制氢或储氢设施、厂前等附属设施,初步确定哪些可以利用,哪些可以扩建,哪些需要新建;

③结合本期工程特点和电厂总体规划情况,分析拟建设场地的利用边界,尽量节省用地;

④结合各专业的推荐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进行多方案组合,全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推荐方案;

⑤厂区竖向布置时除考虑与老厂已有现状的衔接外,要考虑基槽余土的利用情况,做到考虑全面,不漏项;

⑥厂区管线布置在老厂扩建工程中很难一次规划完成,尤其是在于老厂经过多次改造后,原有竣工图不能作为依据时表现的更为突出,这种情况设计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配合,结合现场开挖后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终满足要求即可。(图1)

参考文献:

[1]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2000).

工厂建设计划篇7

[关键词]总图设计;规划;用地;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随着我国工业和农业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最优的空间利用是当前总图设计与规划中考虑的重点。通过规划和设计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二、厂址和运输线路选择与节约用地

众所周知,厂址选择涉及产品方案、市场营销、资源、能源环保、用地交通多种因素,总图运输包括用地分配和运输方式选择等项工作内容,在厂址选择中往往它能起到取舍方案的决定作用。反过来,厂址选择恰当与否又将影响总平面布置的经济合理性,占用农田和建设投资的多少,厂址与运输的协调性。结合物料运输选厂,常以距离短便捷为好,因为这样线路占地少的工程,基建费和经营费都省。

三、土地规划的原则

1、建立严格的用地审批制度

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完善土地审批程序,严格土地审批手续。在建设项目立项时,要充分考虑土地的供应量,在用地选址时,考虑土地用途管制的限制,在审批用地项目时,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净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

2、完善土地开发整理政策措施

为了顺利完成土地开发整理计划,应设立土地开发整理专项基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做到少花钱,开发整理一片,成效一片。同时建立服务体系,对土地开发整理提供物资、资金、技术等服务,保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按计划有序地进行。

3、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需严格按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土地有偿有使用费用。这样一方面用地单位会从实际经济效益出发,主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另一方面,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又可为土地开发整理提供经费来源,从而有效保证了用地计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计划的实施。

4、土地利用计划检查

土地利用计划下达后,还必须对用地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系统性的检查。首先,要检查用地计划贯彻落实情况。计划执行单位是否把土地利用计划规定的目标和任务作为本单位实现的目标,是否制定了执行计划的相应措施,以保证国家计划的实现。

四、合理布置节约用地

1、合理缩小建构筑物之间间距

在厂区总平面布置中,建构筑物之间间距在满足工艺、运输、消防、防爆、防噪、卫生等安全防护间距要求的前提下,又考虑各建构筑物间的消防通道后,可以对相邻建构筑物的间距进行适当缩小,以减少厂区的占地面积,也可降低资金的投入和能量的消耗。

2、合理综合管线

在厂区总图布置中,管线沿道路敷设,通常敷设在道路两侧。为达到减少通道宽度以节约土地资源,在管线布置中,可将地上地下的管线分别集中布置。在满足管线各自工艺要求及相关规范规定,防止其相互干扰的情况下,尽量共架、共沟。架空管线能够沿建构筑物平行铺设时,可挂建构筑物外墙壁、柱子,充分利用建筑物外墙空间敷设管道。

3、合并厂房

在厂区总图布置中,根据车间的生产性质和特点,对于一些生产工艺特点相同、使用功能相近、联系密切、能够合并的生产厂房尽量合并;另外对于一些变配电设施布置时,尽量靠近其负荷中心,能和其使用用户合并尽量合并。合并后的厂房,多个建构筑物合并成一个建构筑物,就不用考虑建构筑物之间防护间距要求。另外,还能使各车间之间的外部运输变为车间内部运输,缩短工程管线及运输线路的长度,减少能量的消耗同时节约用地。此外,还可以向空间发展,厂区多采用多层建筑,即竖向合并。

4、充分利用厂区空地

在进行厂区总图布置时,尽管已经十分注意了节约用地,但由于设备技术要求、工艺特点及客观条件等各种原因,厂区内仍会留下一些空闲土地,如铁路线路的扇形地带、高架建构筑物及高架胶带通廊底下、架空管道下面、不规则建构筑物附近等。对于这些土地,可以合理的布置一些辅助建构筑物,如仓库、厕所、变配电室、机修等。对于一些面积较小的零散空地,还可以进行绿化种植,不仅美化厂区环境,而且扩大绿化面积,也相对的节约了厂区用地。

五、土地规划管理建议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体系

土地规划管理是一项较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建立系统、全面的管理机制和体系。规划管理体制要立足我国国情和城市发展前景。在机制建立前要对土地目标、功能、特色进行定位。同时要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措施。土地管理体系的总原则是“先规划,后建设”,把所有因素都进行仔细考虑,最大力度做好各因素之间和合理布局,既要考虑土地总体规划,又要考虑某区域的个性规划。把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的关系相互协调好,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条保证、权责一致。土地规划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以人文本的原则进行控制和管理,创造经济合理、人文发展的和谐土地。

2、加强用地管理

用地管理是对土地中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进行规划和管理,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通常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综合性措施来合理安排土地资源的合理布局。土地规划设计中的用地管理是土地建设的核心内容,规划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了功能布局、环境质量、形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合理组织用地是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其他管理活动的基础。

3、规划管理中的信息化管理

现代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它的运用已经渗透在现代土地规划管理当中。特别是计算机储存技术、网络技术和3C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土地规划管理手段更多、速度更快。信息是规划管理中的重要资源,规划管理的整个过程就是信息的输入、输出、储存、反馈的过程。信息管理技术能够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储存,能够把资料形成数字化信息,能够使信息资料网络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的扁平化统一。特别是土地呈现组群式形态的时候,建立信息化的通信渠道能够实现网上规划审批,也能够城区和城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传达提供高速的沟通平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网络通信系统(mS)是建筑规划管理中的管理系统,能够依赖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

4、加大公众参与程度

城市规划管理要充分吸纳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在现行城市管理发展中明确规定群众参与机制,树立公众参与的观念。特别是对于重大工程,让公众多了解、多参与,进行监督,还可以减少规划实施的阻力。

六、结束语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最大限度的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保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功能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工厂建设计划篇8

关键词:供水工程;应急供水;管网平差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张,为了避免在城市建设中出现基础设施建设盲点或瑕疵,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近远期得到有机结合,编制本给水工程专业规划,以指导区域内给水工程的建设。

1.规划范围及服务人口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确定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指标及各分期人口,可确定本规划建设用地为:

近期2015年101平方公里67万人;

中期2020年131平方公里人90万人;

远期2030年199平方公里140万人;

2.供水现状

2.1水资源分析

由于在城区附近根本没有地表水可利用。随着城市的发展,用水量的不断提高,而地下水的利用条件越来越恶化,唯一的出路则是寻求更多的可利用水源。远期较可行的水源应为规划区自东面引入黄河水水源。

2.2城区内水厂情况汇总

城区目前共有5个水厂进行配水,它们的分别是:

2.3输配水管网

城区现有给水管网覆盖面积约60km2,城市自来水普及率在90%以上,输配水管道总长约394km,管道规格为Dn100~Dn800。

3.规划区需水量预测

3.1需水量预测的方法

本次城市需水量预测采用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及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进行预测。

3.2需水量的确定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比较,本规划拟采用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预测出的结果作为基准,预测最终规划需水量如下。

城区规划需水量汇总表

4.水量平衡

城区用水量表

5.城区供水方案的确定

5.1各片区水量预测

城区由23个小片区组成,需对各个片区分别预测用水量。

5.2供水分区的划分

根据地形图及规划路网高程分析,最高点1538m,最低点为1318m,相差220m。显然若按照统一供水方式供水,要么会影响供水安全,要么会出现能量浪费现象。因此,给水系统划分采用分区分压供水更适合本规划的地形条件。

因为城区的供水均由供水总公司管理,产权唯一,所以本次分区时未受各片区的规划界限,仅根据供水安全、节能、可实施性等因素进行分区,分段高差控制在30~40m之间较为合理。

5.3供水方案的比较

针对用水情况进行供水方案的比较:

方案一:扩建现有配水厂

1.增大在建e水厂的规模,并在每个分区边界建设加压泵站。

2.增大现状C水厂的规模,并在每个分区边界建设加压设施。

3.增大现状B水厂的规模。

方案二:新增配水厂

1.在规划区东面新建F水厂,新增水源管道自规划区域东北面引入,配水主干管布置于民族街及区域内的主干路。

2.在规划区南面新建G水厂,新增水源管道及配水主干管均布置于世纪大道上,在每个分区边界建设加压或减压设施。

3.B水厂方案同方案一。

5.4供水方案的确定

通过比较方案二的特点是水厂、泵站及高位水池联合供水。

该方案对现有管网进行了整合,优化了现有配水厂的供水范围,需要调整原规划水厂规模,采用加压泵站或设置高位水池,以满足供水水量及水压的要求。

6.城区配水厂规划

由于城区的供水水源均为成品水,所以城市给水厂也就是城市配水厂。受城市地形限制,配水厂采取分散建设模式,规划布置在不同的位置。

6.1现状配水厂的规划

1.a水厂近期供水规模为5万m3/d,中期及远期供水规模为4万m3/d;

2.B水厂近期供水规模为10万m3/d,中期及远期规模为15万m3/d;

3.C水厂位于旧城区,近期规模为2万m3/d,中期及远期作为备用配水厂。水源来自B水厂。

4.D水厂近期供水规模为0.4万m3/d,中期供水规模为0.7万m3/d,远期供水规模为1.0万m3/d;

6.2新建配水厂的规划

1.e水厂近期及中期供水规模为5.0万m3/d,远期供水规模为2.5万m3/d;

2.F水厂远期供水规模为15万m3/d;

3.G水厂位远期供水规模为8万m3/d;

7.输配水工程规划

输配水工程主要包括城市给水管网工程及管网内设置的给水加压泵站或调节构筑物等工程。

7.1城区供水调节构筑物

调节构筑物除考虑标高调节外,还应位于建设用地内,方便收费管理,交通方便维护方便,同时有专人看护保证供水设施的安全。根据规划条件设计了10座供水调节构筑物。

7.2给水管网规划

管线的布置主要取决于城市道路、供水区的地形、水源、街区和用户特别是大用户的分布、河流、铁路、桥梁的位置等。管道的路由位置应统一,方便施工和管理。本规划给水管网只包括干管以及和干管相连的支管。

7.3各分区管网平差

管段水头损失计算采用海曾-威廉公式:

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或

8.给水系统切换规划

远期规划由区域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配水厂供水,现有主水源管道来自北面可为北面(a水厂、B水厂、D水厂)和西面配水厂供水,近期新鲜水的供水量(26.2万m3/d)大于需水量(24.6万m3/d),不需新增水源;但是随着建设用地向着远离城区的方向发展,东面新增地块的供水需由新建的e水厂提供,所以存在水源管道切换的问题。

规划成果中针对不同分期的水源情况及用水量情况,给出给水系统切换的规划方案,使管道系统在各个规划期内均发挥主要作用。同时由于规划区为多水源供水,通过干管可将各水厂串联,增加事故时的供水保证率。规划成果表现为《应急水源调配示意图》和《应急供水管道联络图》。

9.规划工程量

9.1给水厂工程

9.2泵站及高位水池

高位水池10座

泵站2座

9.3管道工程量

Dn200~Dn1000球墨铸铁管合计307.8km。

10.规划的总结及不足

本工程建设规模很大,地形复杂且水源及配水厂多,在规划时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现状情况及基础资料。以宏观的视角分析规划区域内供水的特点,找出规划工作的难点,进而提出解决的重点。

10.1规划成果中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总结:

水量预测时充分考虑了当地的用水习惯及未来的产业布局,符合发展实际。

结合需水量及城市发展情况,指出新增水源的来水方向,进而确定新建配水厂的位置,使规划区内形成多水源供水,同时为远景发展进行了预留。

提出了近远期给水系统切换规划,并结合水厂事故时的应急调度方案,布置主干管。

基于供水总公司统一管理的情况,在管网布局时打破了各地块建设用地的界线,使能量得到充分的利用。

由于地势复杂,增加了调节构筑物,故管网平差时工况很多。除常规的最不利点校核消防校核外,在7片区用到了最大转输时校核。同时老城区的铸铁管道应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调整海曾-威廉系数。

10.2规划成果中的不足:

水量预测时应考虑非常规水源的量,如雨水收集利用。

工厂建设计划篇9

关键词:污水量计算、污水(站)厂规模计算及用地规划、污水管网系统规划

城市排水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渍的骨干工程。城市污水规划即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又是城市污水工程建设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城市新区污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新区的发展。本文结合广东省江门市滨江新区污水工程规划设计实例,从污水量计算、污水(站)厂规模计算及用地规划、污水管网系统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工程概况

广东省江门市滨江新区位于市区北部,范围是东至西江、西至江沙公路、南至北环路、北至九江大桥,总面积138.4km2,规划总人口45.05万人。其中滨江新区启动区位于滨江新区范围内,南至北环路、西至西江、东至江沙路、北至丰盛大道,总面积17.7km2,规划总人口17.7万人。

2污水量预测

城市污水规划中,计算其污水量是首要内容,计算规模是否符合发展趋势和实际需要,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工程总体布局、实施步骤和工程费用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合理确定水量规模十分重要。城市新区污水规模和新区的开发强度、功能定位、产业结构等直接关系,用水指标的选取要结合新区的实际确定。江门市滨江新区及其启动区污水量按以下方法及步骤计算。

2.1用水量指标确定

(1)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以下简称给水规范)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一区大城市700-1100L/人・d(江门市属于一区特大城市);《江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市区2020年指标800L/人・d;《江门市主城区污水工程专项规划》确定指标为500L/人•d;主城区供水现状指标为569L/人・d。

人均综合用水量高低与工业所占比例有直接关系,滨江新区工业用地约占总用地的6.45%,相对主城区现状工业比例(25.86%)不高。结合规范、相关规划及现状用水指标,确定滨江新区的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略低于给水规范下限值,高于现状值,即为650L/人•d。

(2)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给水规范指标一区特大城市300-540L/人・d;主城区供水现状指标为329L/人・d。结合江门市实际用水发展规律,规划确定滨江新区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符合规范值,高于现状值,即为400L/人・d。

(3)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指标:滨江新区人口低密度区域,规划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按给水规范下限取值。

2.2用水量预测

根据分区规划的人口规模及用地规模,预测出的用水量为最高日用水量,取日变化系数为1.2,计算平均日用水量。预测平均日用水量如表1。

从上述预测结果来看,滨江新区三种方法预测的用水量结果相差较大,主要原因是滨江新区为人口低密度区域,用地规模较大,人口规模相对小。结合实际情况,滨江新区用水量(包含启动区)采用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法的预测结果,即平均日用水量为34.68万m3/d。滨江新区启动区用水量预测结果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与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法基本相同,结合实际情况,启动区用水量采用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法的预测结果,即平均日用水量为9.15万m3/d。

2.3污水量预测

城市污水量宜根据城市用水量乘以城市污水排放系数确定,污水排放系数为0.80,地下水渗入量按收集纯污水量的10%考虑。滨江新区平均日用水量为34.68万m3/d,其中启动区平均日用水量为9.15万m3/d。则滨江新区污水量:34.68×0.80×1.1=30.52万m3/d;其中启动区污水量:9.15×0.80×1.1=8.05万m3/d。

3污水厂处理规模及用地规划

城市污水处理厂是城市排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选择污水厂的位置及控制用地规模对于规划的总体布局、环境保护、污水利用、污水管网系统布局等都有重要的影响。新区污水厂用地规模应综合考虑区域排水规划、区域地形地貌特征、污水厂污水总量、污水处理工艺、规划用地情况等相关因素确定。江门市滨江新区污水处理厂用地规模按以下方法及步骤确定。

3.1污水纳污范围

依据上一层次规划,位于滨江新区污水厂纳范围为滨江新区和区西侧棠下镇镇区范围。

3.2污水处理率的确定

要求将规划范围内的污水收集率达到100%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法实现的。根据环境保护发展规划目标,确定滨江新区远期的污水处理率为95%。

3.3棠下镇污水量确定

由于棠下镇镇区部分域属于滨江新区范围,这部分区域产生的污水量在滨江新区污水量已经统计。结合面积的比例,棠下镇其他区域产生的污水量约占镇区污水量70%(上一层次规划棠下镇预测污水量为4.50万m3/d),即棠下镇产生的污水量为:4.50×70%=3.15万m3/d。

3.4污水厂总污水量预测

棠下污水厂的污水量总量为滨江新区污水量和棠下镇污水量的总和,即:30.52+3.15=33.67万m3/d

3.5污水厂设计处理规模规划

棠下污水厂的预测平均日污水量为33.67万m3/d,远期污水处理率为95%,确定棠下污水厂处理污水规模30万m3/d。根据新区征地情况和近期开发建设计划,计算近期污水处理规模4万m3/d。

3.6污水厂用地规划

棠下污水厂处理规模为30万m3/d,依据《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1年修订),二级污水处理厂规划用地面积指标取0.55m2/m3•d,污水厂规划控制用地面积应为16.5ha。《江门市滨江新区规划》中污水厂控制用地面积11.17ha,面积明显偏小。针对污水厂规划用地面积不够问题,规划提出两种方案:

方案一:维持《江门市滨江新区规划》中污水厂控制用地面积11.17ha不变,调整棠下污水厂的纳污范围,在滨江新区北部另建一座污水处理厂。分别为滨江新区启动区污水厂和滨江新区北部污水厂。根据污水厂规划控制用地面积,推算滨江新区启动区污水厂处理规模为16万m3/d。

方案二:调整《江门市滨江新区规划》,将污水厂周边工业用地调整为污水厂建设用地,用地面积为17.42ha,可以满足整个滨江新区和棠下镇的污水处理规模要求。

根据环境容量和水源保护区的情况,结合污水处理厂的选址要求,推荐方案一。在规划编制方案阶段,通过专家论证和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的形式,最终以方案一为实施方案。

4污水收集系统规划方案

污水管道系统规划设计根据规划区水文特点及工程要求,结合污水工程中的一些原则性、涉及面较广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然后对各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方针政策、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作出综合评价,以确定最佳方案。新区污水收集系统是在分区规划确定路网的基础上进行,排水系统几乎为空白,污水主干管布局不受现状污水系统限制,规划区内污水管系统宜充分结合竖向规划、城市规划道路、区内控制点等合理布置。江门市滨江新区启动区污水收集系统规划方案通过以下步骤确定。

4.1排水体制

由于启动区内分布了5个自然村,若将启动区内城中村合流制排水系统全部改造为分流制,则难度很大,,因为这些自然村巷道狭窄,改造时涉及到千家万户,需要大面积破路、拆迁,施工很复杂,工程投资大,不现实。规划排水体制为:现状的自然村旧村仍维持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不变,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未来可以结合城中村改造改为分流制;其它区域采取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4.2污水管网系统规划方案

棠下镇与滨江新区为一个纳污区域,共用一座污水处理厂。笔者就启动区污水管道布局问题多次与规划、市政有关部门进行探讨,提出4个方案。各方案平面布置见图1。

(1)方案一

沿新南路布置一条污水总干管,分别沿西环路北延线、天沙河路、规划四路和丰乐路北延线布置四条污水主干管,主干管污水通过总干管跨天沙河及桐井河后排至污水处理厂,中途不设污水提升泵站。

(2)方案二

在方案一的基础上,为减小天沙河以西新南路污水总干管的埋深,在新南路与天沙河交叉的西北角设置一污水提升泵站。

图1污水收集系统方案图

(3)方案三

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天沙河路的污水管沿地块内部布置,即体育东路布置,近期实施的天沙河路布置管径较小的污水管,仅收集天沙河路沿线的污水(污水量较小)。

(4)方案四

由于篁边村至周郡一带现状为山体,近期实施丰乐路延伸段困难较大,为了改善环境,尽早将自然村及现状建成区污水送至污水厂处理。本方案沿新南路布置一条污水总干管,沿北环路至篁边村、北环路、天沙河路、新南路布置污水主干管,新南路的污水主干管跨天沙河及桐井河,并在合适的位置设置一污水提升泵站,将污水送至污水厂。

以上4种污水管网的布置方案中,污水管道的建设规模相当,主要不同之处是污水泵站的设置和新南路(天沙河~污水厂段)段污水主干管的埋深。具体方案比较见表2。

从以上对比来看,四个方案的造价相差不多。虽然方案一中新南路(天沙河~污水厂段)段污水总干管埋深达7.0~9.3m,但启动区绝大部分地段为填土区,新南路(天沙河~污水厂)段填土高度约4.0m,如果采取有效措施使管道埋设能够与填土同时进行,可减小污水管道的埋深和施工难度,同时相应降低管道的建设费用;方案四理论上较好的解决的西江水厂附近的污水,但是北环路与天沙河路连接的沿河路如果近期无法实施,污水排至天沙河,污染天沙河较好的水质环境;如果丰乐路延伸段较早实施,污水可安方案一污水干管流至污水厂。经综合比选,推荐方案一为实施方案。

5结语

城市新区(开发区)的蓬勃发展需有坚实的市政基础设施的支持,排水规划是新区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广东省江门市滨江新区污水规划设计的实例,提出了新区污水规划要科学合理地选用污水指标计算污水量、因地制宜地选择排水体制、按照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确定污水厂用地规模、结合城市道路建设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污水管网系统。广东省江门市滨江新区于2008年正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新区的污水工程建设基本按照规划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GB50282-9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2]GB50318-200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3]戴慎志等,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同济大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工厂建设计划篇10

城市污水厂处理的是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甚至有可能会包含医药污水。这些污水在通过管道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前,都是封闭式的,未与空气进行大规模接触,在经处理时,污水中的恶臭经由污水处理厂的管道排放出来,对空气造成污染。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的管理工作还有待完善,大部分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对恶臭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便任其排放。另外,污泥如果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对周边土壤造成污染,还会因为微生物的滋生和化学元素之间反应而产生异味,这也是污水处理厂造成空气污染的又一源头。

2环保设计理念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

目前中国大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所处的地位非常尴尬,城市污水厂的建设是为了解决环境污染中的水污染问题,但是在解决水污染的同时,却因为自身的因素造成了二次污染。随着中国目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中小城市发展起来,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也成为了他们将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今,将环保理念应用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群众的欢迎。它是基于处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确保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污染治理观念。从目前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存在的问题来看,要结合环保理念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设计规划,要从环保的角度和建设决策两方面来进行整个设计企划。笔者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污水处理厂的选址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中,首先要做的便是根据工程本身的特性选择施工地址。施工地址的选择,关系到日后污水处理厂整个设计方案的施行方向。城市污水厂的地址选择方面,要综合整个城市的地理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双方面的因素来考虑。首先,根据城镇在地理位置上分布的情况,选择远离城市却又方便收集城市污水的地点;再次,还要参考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最好不要选择日后的居民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为建设地址;最后,由于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量大,都会建立大量的池体。为了减少建设施工工程量,避免对附近的田地造成污染,因此,选择建筑用地时,应当规避农民的田地和住房。

2.2工厂建设前的规划

污水处理厂在建设施工前,还应当考虑到工厂整个的建设规划,这主要包括:2.2.1工厂的规模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应当适应城市的发展需要。建设前,应当结合目前和近几年城市的污水排放量和自身定位来确定工厂的规模。如果是打算承接一定量的污水处理,则可以结合工厂目前的经济能力确定工厂规模的大小。而如果打算根据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扩大自身规模,则应当考虑到远期的发展规划,在现有的规模上,预留一部分的建设用地,以供日后扩大规模之用。2.2.2工厂的布局工厂的布局主要针对的是工厂建筑物之间的地理方位安排。污水处理厂在布局整个工厂的地域分布时,要充分考虑到污水厂建设中的进水区和污泥处理区的特殊性。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在为这两个构筑物选择的方位应当是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有利于气体的挥散。另外,污泥处理区尽量不要设置在工厂内部,这不仅不便污泥的运输,还会因此对厂内的空气环境造成污染。

2.3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的问题上,应当根据本厂的受纳水体情况和本地区的城市发展情况,结合本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支持等多方面的因素,尽量选择高效且安全的污水处理工艺。同时,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选择时,应当考虑到技术是否成熟,维修是否便利这些要素,保证这项污水处理工艺是从各方面适应本厂目前和未来的发展状况的。

2.4污染物处理的资源化

城市污水处理后所产生的水也是一种资源,一般情形下,污水经过处理便是安全的,不论是投入农用还是工用都是很好的选择。甚至,将它再次经过纯净水厂的净化处理,还可以作为生活饮用水。另外,由此而产生的污泥可以投入农业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或是实现产业一条链,提高污泥的资源程度,作为农业肥料拿来销售,所赚取的资金还可以用于工程工厂的技术建设。2.5工艺流程的环保性在城市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环节,所要注意的是:①布局应该尽量紧凑,防止土地浪费;②根据气温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节;③完善自动化监控系统,节约人力资源和生产能源。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