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市场考察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1:10

建筑市场考察报告篇1

(建设部赴美国、加拿大建筑市场监管考察团)

2005年1月4日

按照建设部外事计划的安排,由中纪委驻部纪检组组长姚兵同志带队、部稽查办公室组织的建筑市场监管体制考察团、于2 004年12月13-25日赴美国、加拿大两国进行了考察访问。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对建筑市场监管的主要对象、内容和主要的监管手段: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工程建设技术法规体系;建筑防火标准等。考察团一行5人受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城市发展部和加拿大抵押贷款与住房部(CmHC)的邀请,12月13-18日在美国分别访问了世界银行、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美国消防协会。12月19-24日在加拿大期间由(CmHC)组织与加拿大公共工程部、加拿大国家建筑研究所、多伦多市政府、加拿大Young&wrights设计公司、加拿大林业协会、BC省业主保护办公室进行了会见和座谈。

按照考察团奇出访前拟定的考察提纲,美、加两国各接待单位做了认真准备,考察团所到之处得到了热情接待,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就今后加强联系与合作进行讨论,经过全团成员的共同努力,考察团取得的预期的效果。现将考察的主要情况和内容作如下总结:

一、世行投资项目的管理情况

国务院最近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要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机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效益等。为了借鉴世界银行在我国贷款项目中对投资决策和项目管理中经验和做法,为此访问了世行。期间,世行东亚与太平洋基础设施局局长ChristianDelvoie、城市发展局局长keshavVarmacjjw参加会见。

世行首席经济师SongsuChoi就世行项目作了投资分析与评估实务的讲解,介绍了项目立项、评估和实施监督中经济分析、方案比选方法。针对改善国内项目投资低效和项目管理水平不高的状况,对政府投资工程如何发挥民营部门的作用,合理利用设计——建造——运营、特许经营和整体出售的建设方式进行了探讨。

世行项目官员williamKind以水处理项目的资金效率为题,分析了资金成本、债务,资产的生产效率和建设工程中超额设计问题。提供了世行贷款主要国家水消费比较数据。对中国水消费增长和设计标准的制定提出建议,并以西雅图的透特河水处理项目管理效果为例进行了演示。

考察团在昕取了上述介绍后,与世行官员就世行在中国贷款项目建设中,如何与建设衍政主管部门进行合作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领域的合作。

二、美国建筑防火标准和研究试验室情况

此次考察重点之一是了解美国建筑标准的制定和管理,以建筑防火标准和试验为典型,重点了解到美国建筑标准体制编制程序。美国建筑标准管理机构为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所(thenationalinstituteofStandardsandtechnology,简称niSt),该所由国会批准成立于1901年,隶属于美国商务部,总部设在华盛顿,其基本职责有四方面:一是以计量和标准试验室为基础,为

国家建筑工业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保证建筑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提高;二是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支持高风险和可利用技术的开发,并使其具有经济前景;三是通过全国各地的中心站向中小制造商提供技术和商业支持;四是设立和颁发全国优秀施工和产品质量奖。

建筑防火研究试验室设在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内,现有155名工作人员,每年财政预算4400万美元。该试验室主要对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防火、防盗、防其他灾害的试验,提出生产和使用标准,大部分标准被美国消防协会作为全国的“模式”标准使用。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建筑、结构和基础设 施的防恐安全工作。9.11后美国国会授权niSt在两年内完成世贸中心倒塌的技术分析以及相应防火、撤离和应急机制的研究工作。2001年美国总统批准建筑安全法案,niSt以建筑防火试验室为主成立小组负责调查全国建筑原因导致伤亡的情况。

美国消防协会(nationalFireprotectionassociation,nFpa)是美国建筑防火活动的主要管理者,也是美国建筑防火标准制定的管理机构。nFpa成立于1896年,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在全世界设有六个地区联络部,工作人员300多人。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nFpa拥有个人会员75000多人,来自80多个国际商业和专业组织,遍布100多个国家。nFpa与我国公安部和建设部等部门保持着工作联系。

nFpa的规范标准制定机构共有225个专业委员会,6000多名志愿消防安全技术专家、建筑规范官员和建筑师。这些人员主要分布在消防部门占31%,商业与工业部门占20%,医疗保险卫生部门占11%,建筑师及工程技术人员占8%,联邦、州及市政府占7%,保险业占6%,其他人员占16%。通过完善、公开和广泛论证的工作程序,制定涵盖消防安全所有领域的规范和标准。

nFpa在世界消防产业发展、建筑、电气和生产安全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如其制定的《建筑安全规范》(BuildingConstructionandSafetyCode,nFpa 5000)、《水喷淋系统安装标准》(StandardfortheinstallationofSprinklerSystems,nFpa13)等不仅在美国广泛使用,而且已被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和法制部门参照,用来制定本国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此外,世界许多保险机构在进行风险评估和保费制定时也参照使用这些规范和标准。这一点值得我国在今后制定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时借鉴。

三、加拿大政府和公共工程的管理

关于加拿大公共工程管理,考察团了解了加拿大公共工程部,温哥华会议中心项目管理办公室和市建筑委员会,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多伦多市政府公共工程建设的有关情况。

加拿大公共工程部(publicworksandGovernmentServices)负责联邦政府投资工程的实施和建设,公共工程部官员直接负责工程建设,包括组织设计、工程招标投标、施工合同签定直至工程竣工验收的管理。政府工程的管理本着公开、公平和充分利用市场资源的原则,在工程和服务的招标投标和采购中,遵守北美贸易协定、wto有关协定和加拿大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府工程按照政府批准的预算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大多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承包商,政府工程编制标底,并作为评标定标的依据,一般情况下投标价超出标底25%即作为废标处理。定标原则多采用综合评标的办法,其中技术标所占比例超过商务标,并不保证低价中标。对于政府投资工程造价在一定限额范围内工程,则在指定承包商名单中,采取议标方式确定承包商。加拿大政府投资工程严格按照合同履约,基本不存在合同违约和拖欠工程款的情况。

温哥华会展项目办公室由政府组建,是建设温哥华会展中心项目专职机构。会展中心作为加拿大承办2010年冬奥会项目之一,由联邦政府、BC省和温哥华市政府以及私营机构共同出资建设,总投资6亿加元,建筑面积22000米,2004年开工,年竣工。会展项目办公室是会展中心项目董事会的工作机构,董事会的各成员全部由政府任命。董事会负责会展中心项目建设从融资、拆迁、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到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由董事会拟定的建设计划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建设计划中包括项目各建筑建设的时间、预算分配、设计和构造形式。除此之外也包括项目的变更决策和批准程序、各级政府和私营投资机构的责任分工、项目建设所应遵守的环保等法规和技术规范等。项目实施阶段的设计和施工及工程咨询服务都采用招标投标。董事会下面设若干机构并聘用专业人士负责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

四、加拿大政府对建筑工程的监督检查

对建筑工程和建筑市场进行监管是加拿大政府的职责之一。各级政府机构都配备有监督检查机构和相应建筑官员。政府监管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按照议会批准的建筑规范对建筑工程的监管,另一方面依据相应法规对建筑活动主体如承包商、材料供应商的监管。建筑规范是政府实施建筑工程监管的主要依据,由于加拿大为联邦制国家,建筑规范一般由各州政府制定、议会,规范的制定主要采用联邦政府有关机构制定的模式规范。

加拿大建筑模式规范主要由加拿大建筑研究所(instituteforResearchinConstruction)制定,该机构属于加拿大研究院(nationalResearchCouncil,Canada),研究院还设有建筑材料中心等机构。建筑研究所经费由联邦政府拨付,内设规范中心,制定加拿大建筑、防火、给排水、节能等模式规范。模式规范的制定采取委员会制,各专业委员会由全国不同单位的专家兼职组成,其中一个部门的专家不得超过三分之一。一个规范的制定通常经过1-2年时间,规范修订周期平均在5年左右。规范的制定和修订由委员会提出修改意见后,发给全国有关单位和组织征求意见。加拿大研究建筑所负责联系近40个专业委员会,并审批和各委员会制定的规范。

加拿大各州的建筑规范具有强制性。如安大略省建筑规范(ontaRoBUiLinGCoDe1997)由安大略省城市和住房部,规范的内容有一般规定,防火与居住安全,结构荷载和程序,防风、防水、防蒸汽,热力、通风、空调,给排水,卫生系统,房屋变更使用,装饰装修,交付和使用。

按照建筑规范对建筑工程的监督检查主要由市政府有关部门执行,建筑施工的安全由州政府监督管理。

建筑施工许可是各市政府对建筑工程监管的重要手段,如多伦多市政府城市发展局负责建筑许可证的颁发,2004年该局颁发了3310个,价值37亿加元的建筑许可。城市发展局内设的建筑部有官员、各类专业高级工程师负责全市建筑工程的检查。检查的方式有强制性检查、紧急情况出现后的检查、防火检查、投诉检查、一般性检查、特殊标志和区域的检查。温哥华市政府设有建筑施工许可和监督管理处,共有检查人员85人负责全市建筑工程的检查工作,近年来检查的重点主要集中防火、抗震、环境影响、残障设施和个人安全防护设施的检查。

实行承包商和专业人员的资质管理是政府实行建筑活动管理重要手段。

加拿大对建筑承包商发放资质(Licence)主要是几个大省,如BritishColumbia省(简称Bc省),根据该省业主保护法(Homeownerprotectionact)和BC省政府的授权,对在该省从事住宅施工承包的单位发放资质。实施资质管理主要是为保护业主的利益。发放资质的条件由政府制定的保险公司,根据承包商

的信誉和业绩作出评估,业主委员颁发资质。目前该省已发资质3200余个。业主委员会通过开展研究和教育培训工作帮助承包商提高住宅工程施工的质量,同时在业主房屋维修、质量保证金和有关财务支持等方面提供咨询和帮助。业主委员会代表政府参加国际组织的有关活动,关于住房管理,2005年9月11-14日将在日本东京召开第10届国际住房和居住保障会议,日本国土交通省负责筹办此次会议。

在建筑工程的检查活动中,温哥华市专门聘用经注册的专业人士参与施工报建、施工图审查和施工现场检查工作,这样可以减轻政府检查部门的工作压力,以满足业主的要求。注册专业人员需经过专门的考试后,由政府发给执照,注册专业人员的活动受到政府、业主和社会的监督,对如出现违法、违规和侵犯他人

利益的行为,政府将给予惩处或吊销注册证书。

五、考察团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应加强与世界银行有关部门的联系。此次考察访问中,世行对我国工程建设和管理情况是比较了解的,座谈中世行方面也希望在同各项目主管城市合作的基础上,今后加强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系,提高项目实施建设的水平。我部有关单位可在世行贷款的污水处理项目、垃圾处理、城市交通和环境建设等项目共同探讨合作关系,尽快解决污水处理项目中管网不配套的问题,同时利用世行的资金开展工程建设标准等软课题的研究工作。

2.应加强工程建设标准信息化工作。美国和加拿大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工作中有着较为便捷和高效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渠道。随着建筑领域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大量涌现,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制定、修订工作充分利用大容量的信息资源是必备的条件。同时在采用国际标准和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过程中也都需要标准信息的支持。我部作为工程建设标准主管部门应加强同美国、加拿大有关研究机构交流与合作。从而对我国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制定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应加强建筑节能和建筑保温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开展建筑领域节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筑节能涉及建筑领域的有关部门和有关工作,其中主要环节之一是建筑设计工作要有相应政策和措施,同时要加强有关节能课题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此次访问中,加拿大Young-wright设计公司在对比我国和加拿大高层建筑墙体保温技术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高层建筑设计中保温的若干技术措施,通过采用新技术的模拟试验,证明保温和节能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4.应加强国外建筑市场监督检查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的研究。加强建筑市场的监督检查是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要解决当前我国建筑市场诸多不规范行为,提高建筑市场监管的力度,做到依法行政,今后需组织专门力量对国外建筑市场监管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开展研究,为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建筑市场监管体制提供参考依据。

建设部赴美国牌大建时监管考察阳名单

二五年一月四日

团 长:姚 兵中纪委驻建设部纪检组组长

副团长:焦占拴建设部稽查办公室副主任

团 员:赵毅明建设部标准定额司调研员

建筑市场考察报告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问题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勘察建筑工程地质的意义和特点

一般可以将建筑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这两种建筑的特性十分不同,但是也存在的密切的联系。地质勘查是工业建设和民用建筑中最基础的部分,而且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必须要详细的进行地质勘查,并且合理的选择地基,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安全。由于各地的地质条件不同,所以在不同的区段的建设功能也存在差异。要想解决使用和经济上的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建筑物。

在一个城市之中,通常都会建有公用设施、居住区、交通线路等数量很多的建筑。通常这些建筑都是浅基础建筑物,如连云港西部东海县等地,其对地面的影响一般也就只有十几米,而基础的砌置深度也不大于五米。一般静荷载是地基上的主要作用力,所以,在进行这类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时,要考察三个主要的特点:a.勘察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地形地貌特征、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土的剖层面和地下水的动态特征等等。b.在进行勘察时,要进行大量的浅孔勘探,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地下水的状况。c.在一般情况之下,在坑孔的勘探时要按照方格网和勘探线布置,而勘探的深度的限制是整个活动层。

在城市的规划中,场地的区分和选择占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想要选择出更适合的建筑场地,就要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等来进行论证。所以必须要在城市建设的规划前就进行各个方面的调查。而最重要的就是对场地的选择和分区。在评价工程场地的分区和选择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特征、动力地质作用和地质结构。如“赣榆县第二自来水厂”经过勘察,分为a、B、C三个区,a区分布松散不均匀厚约4米杂填土,B区分布软土淤泥质土,C区整体工程性能较好。

2在勘察建筑工程地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地质勘察的市场环境比较差

现在,我国建筑行业以很快的速度发展,这就增加了市场的竞争。激烈的竞争不仅仅给地质勘察单位带来了机会,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在国内,因为地质勘探单位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国家对这方面的管理机制却不健全,这些都导致了地质勘察市场中恶性竞争、市场无序、相互压价等现象的存在,这对于行业的整体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作为建筑工程的参与者,地质勘察单位要严格自律,坚持从自身做起,共同推进地质勘察市场合理、有序、公平竞争环境的构建与和谐发展。

2.2对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够

地质勘察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揭示地质构成,二是提供土体的力学指标;地质构成决定基础处理方案的选择,力学指标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

众所周知,地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靠钻探勘察,建设场地是唯一性的,勘察成果也没有可比性,因此建设单位选择一家专业技术强,操作规范严谨,能准确提供成果的勘察单位相当重要,对建筑的安全、工程施工顺利进行、节约投资都有重要的意义。

2.3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中存在的弊端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工作中,基础设计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涉及内容较广的具体工作内容。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设计人员要在深入熟悉与了解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基本要求、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施工场地周边环境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正确的基础设计方案。但是由于我国地质勘察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基础设计的时间较短,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弊端和问题。

2.4基础设计人员不够重视地质勘查报告

由于受到现有建筑工程基础设计理念与技术模式的限制和影响,设计人员普遍仅仅是把地质勘察报告作为简单的参考资料,在参阅中关心的只是所需的各项地质、水文数据,而对于地质勘察报告中部分专业的技术参数与建议视而不见而地质勘察单位在为建筑工程设计单位提供服务时,勘察人员多是将工作的重点集中于报告的专业性与理论性,对于其实用性与可行性的考虑则相对较少,往往导致设计人员在阅读与应用中出现技术障碍。由此可见,国内建筑工程基础设计工作中,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缺乏有效的结合与互补,难以全面发挥两者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和作用,最终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无形浪费与损失。

3工程地质勘察行业制度不健全

虽然新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已经,并且在勘测程序和新技术的应用方面都已经明显地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一经颁布实施就难以把握。更为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另一部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并不完全适合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而建设部的一些工程勘察监督机构则以此为依据对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实施质量检查,使勘测单位不得不准备满足两种规范的两套地质报告分别对付审查和检查。规程规范的修订和出台周期太长,完全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水利系统与水电系统的勘测设计阶段不一致,规程规范也有区别。规程规范的问题较多,甚至产生了一些混乱。近年来一些单位提交的勘测设计报告中的地质章节不是地质师写的,报告的编制人中没有地质专业负责人,或地质报告没有院级地质负责人审查把关,报告和图纸中的错误较多。这种情况给总院增加了审查难度,同时也有损勘测设计单位的质量和水平形象,还会延误工程报批的时机。当然也有上级单位工程审查把关不严,助长了这种技术责任心不强的现象。

4工程地质勘察缺乏监管

一是工程地质勘察在工程的前期阶段进行,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勘察单位,一般建设单位缺少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地质勘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对勘察单位要求不高,有个成果就可以,钻探费用上考虑多点,对技术的要求就轻了。二是地质勘探是野外作业、土工试验和资料整理,整个过程只有勘探单位独自完成,没有监督,到底钻了几个孔,钻了多深,取了多少土样,土工试验做了多少,这些都存在漏洞,是勘探单位的“良心”活。现在施工图审查也对地质勘察成果进行审查,那都是事后了,只要资料造得过得去都能通过,地质构成与实际施工严重不符时有发生,力学指标的精确性更是无法判别。

5各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要点

5.1区域规划阶段在该阶段的地质勘查主要以建筑经验和已有地质资料为主,论证区域的总稳定性,阐明区域一般性工程的地质条件,为选择规划区土工工程地质资料。

5.2总体规划阶段在该阶段主要依据地貌、水文地质和地质结构条件,在大于实际建筑面积的范围内进行工程地质的测绘工作。除了工程地质的测绘工作外,还要兼做实验室研究、部分勘探和少量的长期观测工作。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查明区域规划所确定的规划区内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建筑特性的分带和建筑功能的分区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5.3详细规划阶段在该阶段的地质勘探工作只要是以实验研究和勘探为主,此外,还要配合野外试验、测绘和长期观测工作。勘探工作的目的就是详细查明活动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质结构,为选择各主要建筑物的场地和配置各种建筑物,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6结语

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客观地质实际出发,并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即辩证唯物论观点。坚持采用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方法,即整体论观点。坚持依靠工程经验与创造性思维的积极贡献,即经验支持论观点。如果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者和管理者们能够把握与运用这样的唯物主义实践理念,就能够做出公正、科学、可靠的工程地质决断。

参考文献:

建筑市场考察报告篇3

关键字:岩土工程;勘察;对策

岩土勘察的目的是查清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整治建议和方案。岩土勘察是一项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涉及到岩土特点、地基复杂程序以及拟建物结构、荷载、规模、性质等方面的因素。但由于个别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水平不高,对规范理解不够,致使勘察工作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为此,作者指出了岩土工程勘察的常见问题,并归纳了几点建议,以期对关联岗位技术人员有参考价值[1]。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任务及具体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安全运营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运用地质力学知识回答工程上的地质问题,以使地质环境与建筑物相适应,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阐明地质特征、形成过程、控制要素,指出对拟建场地有利或不利的岩土工程条件。②对拟建场地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为其规划、设计、施工等提供可参考的依据。③建筑场一般选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方,这就凸显了建筑场工勘的重要性。④满足建筑部门的设计需求,如施工部门提出了建筑物对地质的要求,特别是地基基础,勘察时就要对比这些要求,同时做出相应的评价方案。⑤尽管地基处理及围岩是设计部门的事,但如果缺失岩土勘察的成果,那么再细致、周到的设计工作都无任何意义。⑥预测工程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制订保护地质环境的措施。如修建高速公路、铁路后,两边出现滑坡、崩场;修建水库、电站等大型水利工程时出现坍岸,周边地区浸没等问题,严重的甚至引发震灾。

二、岩土勘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资料不齐全,并缺少勘察纲要

当前,勘察单位资质水平不一,勘察市场鱼龙混杂,许多单位以低价争取市场份额,不得以在工作上缩水来节约成本,所以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资料收集不全,就盲目进行工作并出据不准确的勘察报告。一些单位即使编制了勘察纲要,也是形式主义,根本不符合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对勘察工作指导意义不大。

(二)勘察手段落后影响了勘察质量

大多勘察单位的工作手段单一,先进技术及设备应较少,甚至一些单位仍沿用旧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更有甚者只简单做几个样,其余照单全抄,胡乱伪造数据了事。这些弄虚作假行为严重影响了勘察成果质量[2]。

(三)勘察报告不细致,定量分析较少

当前,大多勘察单位出据的勘察报告定性分析较多,而定量分析较少,缺乏针对性。一些单位按照一般勘察报告的框架填写,主要是一些结论和建议的笼统描述,具体如何得到这些结论,又根据什么提出的建议,都没有具体说明。另外,报告内容表达不够规范、清晰,往往使工程设计人员及施工人员难以理解,从而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区域性设计规范缺失,工程勘察出现模仿现象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许多单位只针对工程点进行研究,而缺乏整个区域的研究。不同区域间设计要求及规范缺乏差异性,必然会导致一些区域内工程勘察出现模仿现象。

(五)地基设计上缺乏与环境的密切配合

工程造福于人类,但同时又与周围环境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如建筑场地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对此场地进行勘察时除按照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要求进行外,还要考虑到工程施工及运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这方面的内容在勘察报告中多是被忽略,致使工程实践无法满足要求。

三、岩土工程勘察存在问题的针对性建议

(一)完善前期勘察准备工作并编制勘察纲要

在工作上盲目缩水和节省时间,并不是企业持续生存之道,要想获得更低的运营成本,就必须在规范管理及技术更新上下功夫。勘察单位必须做好岩土工程勘察的准备工作以保证后续工作质量,同时建立和编制必要的勘察纲要,只有针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各工作做好制定好相应的纲领性文件才能顺利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二)做好岩土工程勘察的监督与监管工作

场地勘察工作不规范对勘察报告质量影响十分大,一定要做好勘察的审查和监督工作,防止打假孔及不规范的编录、取样及试验等现象发生。另外,勘察单位还要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制,同时政府及社监机构加强勘察市场的健康管理,以促进其良性发展。

(三)提高勘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及道德修养,确保勘察质量

勘察技术人员素质不高是勘察单位低水平操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要重视其道德修养的提高,只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行、求是的精神才能铸造一个高水平的团员,才能使勘察报告更规范、更准确。

(四)重视区域地质成果,制订区域性勘察与设计规程

我国地质环境十分复杂,同名地基土因不同区域环境、不同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出现力学性质的差异。从安全角度来讲,大多数地区按照建筑规范进行是完全可性的,但对于一些地区可以偏于保守。因此,必须加强地区性研究,尽早制定出地方性规程[3]。

(五)工程与环境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工程兴建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良岩土问题,必须作充分论证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所以,在地基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到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总之,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门技术含量较高的边缘学科,虽然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仍然不足。所以,勘察单位或技术人员不要从中投机取巧,脚踏实地,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不断解决问题,最终为岩土勘察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孙茂黎,张旺.对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的研究与对策[J].科技创业,2011(04).

建筑市场考察报告篇4

1岩土工程勘察取得的进展及热点

1.1取得的进展

回顾我国推行岩土工程的十多年来,已经取得的巨大进展表现在以lF几方面:

(1)我国已经能够解决技术要求、地质条件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相应的规范、规程的编制,标志着我国这方面已经积累的经验达到的水平。

(2)勘察工作已从单一的钻探、取样、试验、提报告模式发展为多种测试手段、综合评价的模式。多功能静力触探、超重型动力触探、预钻式和白钻式旁压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孔隙水压力测试、波速试验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地基评价的水平。室内土工试验中高压固结试验和三轴压缩(剪切)试验的普遍应用,使土力学理论更进一步应用到勘察生产实践中。另外,土的动力性质的试验也曰益增多;桩的动力测试已经列入有关规范、规程和手册中;表面波速法也开始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岩土测试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显示出来。

(3)勘察与设计、施工密切结合,初步形成了从勘察到设计、施工、监测,贯穿各个阶段的认识、实践、改造全过程。

(4)地基处理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十多年来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引进、发展了多种地基处理技术,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对第四纪松散地层、湿陷性黄土、膨胀上、软土、填土、饱和松散粉细砂等各种不良地基,开发和应用了许多新的地基处理技术,已成为岩土工程中一项重要内容。

工程勘察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后,勘察结果形成的文件要包括以下重要的技术内容:

(1)场地稳定性的评价,对建筑场地拟建的建筑作山适宜性的技术论证;

(2)为工程设计提供场地各岩土分层、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其对工程的影响,以及岩土体工程设计参数;

(3)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岩土J一程题(如开挖、降水、沉桩等)作出预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合理施:i方法的建议;

(4)对拟建场地作出岩上t程评价。对岩_上加固(毯坑支护)与改良方案或其他人工地基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和提出建议,根据设计图纸在岩十工程施工中监控施t质量;

(5)预测由于场地及临近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建设场地环境和临近建筑物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建造的影响;

(6)为已有工程的安全性进行预测性的评定,对拟建工程可能会造成已有工程的不良影响和事故调查分析提供依据;

(7)指导岩土工程在建筑物运营、使用过程中的长期观测如建筑物的沉降和变形观测等工作。显而易见,新的岩土勘察体制下形成的文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设计、施工都是极其重要的技术保障文件,它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重要的建设工程程序性文件。但是在新的工程勘察体制创建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设计和施工企业中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施工企业中不重视运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指导施工的现象显得尤为严。

1.2岩土工程勘察热点

当前,特殊条件的岩土工程评价仍然是岩土勘察上程中最普遍最大的热点。特殊条件指的是:

(1)特殊土。包括湿陷性黄土、软土、膨胀十、盐渍上等。住特殊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它们所具有的特殊物理力学化学性质。

(2)特殊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岩溶、斜坡与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效应等。其中强震区的砂土液化、断裂、震陷等问题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经常遇见的。

(3)特殊工程。包括高层建筑、动力机器基础、地卜工程、水上工程、核电站、道路桥梁、机场跑到、水坝、尾矿坝等。大型建筑地基勘察与评价仍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对町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预测及对策以及地震效应的抗震设计参数等问题。

2当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常见的不足

2.1勘察依据不充分

建筑工程的设计意图必须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合理布置设计工作量,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明确规定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目前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导致有些工程在无设计要求和建筑物荷载等状况下,勘察单位仅凭业主的陈述,按其要求勘察,导致勘察报告深度和广度不符合要求。如某汽车制造的厂房,设备荷载很大,天然地基承载力远远不够,需用桩基,但造成勘探孔深度不够,桩基设计参数无从谈起,最终导致补勘。所以施工前一定要弄清勘察设计要求和目的,尤其是一些特殊要求,如电阻率测量、基坑支护、地下水渗透性等,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满足设计要求。

2.2第一手资料质量下降

对野外及室内测试分析所收集的分散、零乱的原始资料必须经过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于设计人员结合场地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是岩土工程勘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是当前该环节存在的大量问题:

(1)对统计概念与理论不明确。在岩土参数的统计与分析中,对异常值不加分析剔除,一律参与统计分析,导致分析误差过大,标准差、变异系数过大,得出场地分析不合理、不正确的结论。

(2)对岩土参数的取值不理解。对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理解片面,不论什么岩土参数均提供标准值。对于工程特性指标(例如标准贯入锤击数、原位测试所得土的强度指标和室内测试土的强度指标等)必须提供标准值、基本值或特征值,土的一般性物理指标统计其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就可满足要求。

2.3勘察报告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很多勘察报告往往不问具体工程条件,不具体研究分析,又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多的是一般化、老一套,设计施工真正需要的内容不全或不准。而不需要的内容却洋洋大观。近年来,勘察报告有越写越长的趋势,实际上其中很多内容是重复或者不需要的。

3完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措施

3.1确定勘察依据

在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程中,就要:①制定好合理的勘察纲要。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是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勘察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应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及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加强对勘探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其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重视描述,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从而确保勘察市场的健康发展。②合理确定场地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如: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好、埋藏浅且厚度大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勘探间距可适当放宽;而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勘探间距应加密。③野外地层的划分应尽量详细。按颜色、状态、湿度甚至钻进难易程度、岩心采取率等不同指标详细划分,为室内资料整理提供最详实的编录地质资料;对多钻机共同作业情况,应首先集中技术人员勘探一二个钻孔,统一编录形式,避免各行其是,尽而造成野外资料分层、定性、描述等难以统一,给资料整理带来困难。

3.2合理整理与编录资料

勘察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加。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勘察分工比较详细,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现场编录和原始班报表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这样容易造成两者之间的脱节。对原始编录资料、室内化验结果及现场测试、现场拍照等逐一比对,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查明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无误。按勘察技术要求,依据各类规范和当地的通常格式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工作,各资料整理成果除整理者白检外,尚应有他人再进行校对检查,做到无一纰漏。根据整理出的成果资料,写出勘察报告。由于各勘察场地的岩土特征、拟建建筑物、勘察要求等千差万别,因此勘察报告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勘察报告应注意重点突出,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勘察报告中应特别重视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评价以及场地地下水的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中的地震评价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高层建筑和大规模的建筑场地。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是相辅相成的,与地基基础的选择一起应综合考虑、综合评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3合理选择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

不同的勘探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宜性,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要充分了解。现在有不少勘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量地布置静探孔,甚至于全静探。在沿海地区的湖沼相和海相冲沉积平原中多分布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较浅,静力触探在这种场地条件下应用效果较好,既能帮助准确分层,又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地基土的强度性质;而在一些山前冲洪积地层中,由于地层土一般颗粒较粗,地下水位埋藏较深,不适宜静探,甚至在河床河漫滩相的沉积地层中,静探的测试结果也不能准确反映地层的实际情况,一般得出的强度变形指标偏高,所以应用时要适当考虑。标准贯人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而不适用于碎石土,淤泥、淤泥质软土中也要酌情使用,因为软土的灵敏度高,钻孑L时存在扰动影响,同时标贯击数的精确度对评判地基土的强度性质影响也较大。所以勘察施工中,应当针对地基土的性质,用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勘探,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建筑市场考察报告篇5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方法

1、存在问题

1.1勘察手段单一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常运用综合的勘察手段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问题。可目前许多勘察单位仍旧按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手段比较单一。勘察报告内容多停留在定性评价,而定量评价数据较少。

1.2勘察质量不高

目前许多勘察单位已实行企业化,由原来的行政拨款改为自负盈亏,勘察任务也由原来的上级下达改为单位自找。于是,有的勘察单位为了眼前利益,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有:第一,由于勘察工作量不足,为了能争取任务,只好压低预算价,但又要利润,就减少工作量,该做的项目不做或者少做;其次,是钻探、测试及取样不符合规范要求,现场勘察时,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往往是2~3m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薄的软弱透镜体,小裂隙等。此外取样时,有的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更有甚者个别单位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少量几个,其余的照此编造了事。

1.3勘察报告

勘察报告中只注重定性分析,定量数据较少,建议措施针对性较差至今,一些勘察单位还没有摆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框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仍以描述为主,其结果往往是所下的结论和建议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设计及施工人员很难采纳,甚至无法采用。根据某开发公司提供的资料,某新村五幢高层住宅的桩基承载力,由于勘察单位建议的安全系数偏大,经建设、施工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后将该系数由215改210,原设计为38m和32m的桩,分别改为22m和18m,仅此一项,每幢高层即可减少工程预算费用约30万元。

1.4忽视面上的研究

勘察成果就某种程度而言,是经验的积累,如果没有地区性的研究成果,就难以了解该地区各地基土层的特点及其性质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的地基土就难以给予准确评价。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往往只是对工程点的研究,而忽视工程所在地区的研究。勘察报告中常常因缺乏地区性的经验成果,其结论及建议过于保守,造成很大的经济浪费。如在高层建筑地基勘察中,本来用箱基已满足要求,可有的勘察单位由于缺乏当地经验,建议采用箱基加桩基复合基础,结果不仅延长了工期,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又如某地区有一层含砾粘土层,该层土具有蠕变特征,遇水及扰动后强度迅速下降。但在一般条件下,无论原位试验还是室内土工试验,都表明该层土承载力标准值较高。如果不了解当地经验成果,而建议该土层采用较高的承载力值,其结果必将造成时间与资金上的浪费。

1.5忽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

目前工程建设的发展主要三个特点工程愈来愈复杂(建筑层数增加,结构及功能复杂化),工程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愈来愈差,岩土问题愈来愈复杂。新建工程周围往往早已高楼耸立,工程建筑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愈来愈强烈。有的勘察单位对此认识不足,表现在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其结果是导致灾难性后果。如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对于这种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一般要求进行外,还应重点论证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勘察报告中常常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致使无法满足岩土工程施工及设计的要求。基坑开挖时使用的很多技术手段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反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对策

2.1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

第一,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其次,加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防止打假孔及不规范的编录、取样及试验等现象发生;最后,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只重视描述,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可见,勘察单位自身必须健全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同时还必须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即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以确保勘察市场健康发展。

2.2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培训

我国推行岩土工程体制进展缓慢,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岩土工程技术人才,而工程地质专业人员对岩土工程的理论、内容及方法等缺乏了解,习惯于工程勘察的原理及方法。因此,要全面推行岩土工程体制,当务之急是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岩土工程市场发展的急需。

2.3重视地区性研究,尽早制订地方性勘察规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是全国统一的勘察准则,是根据我国各地区的特点,总结几十年来勘察经验成果制订而成的法规。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同一名称的地基土,由于成因环境不同,其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力学性质都有差异。就地基土的承载力而言,有的地区高一些,有的地区稍低一些,而规范是从工程建筑的安全角度来考虑,所建议的指标,对大多数地区是可行的。但对有的地区,可能偏于保守。因此必须加强地区性研究,尽早制定出地方性规程。

2.4重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

工程兴建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良岩土问题,必须作充分论证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3、初步结论

多年的经验证明,推行岩土工程体制是我国工程勘察体制改革的唯一出路。但总的说来,岩土工程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一些问题亦所难免,为此,今后岩土工程的发展应注意如下方面:

3.1要大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及新方法,以保证岩土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使之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3.2加强计算机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当前,岩土工程正朝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岩土工程问题日趋复杂,传统的岩土工程方法,已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岩土工程的各项工作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对岩土工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更重要的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分析、模拟复杂的岩土问题的发生、演化过程,以便制定出正确的处理方案;还可用计算机进行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施工模拟以及岩土工程治理效果模拟。这样不但可以对岩土问题作预测预报以及防治,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3.3加强与建筑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合作,力求做到勘察、设计及施工一体化。

建筑市场考察报告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实践缺陷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建筑行业中占有极大的比重住房建设。如何确保住房建筑的安全性,改善住房建设的质量,这是我们一定要认真重视的问题。地质勘察是建筑施工的基础,是最重要的步骤。通过地质勘察,我们能够良好的把握地质情况,设计出一个更合理的施工方案,为地质勘察行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建筑工程中,地质勘察的实践特点

组成城市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建筑物,其中许多的影响深度只有十几米,地基的主要作用力静载荷,在勘察建筑物的地质勘探,主要是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①地质勘察过程中,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土壤的横截面水平物理和机械性能,具体的地形地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埋深度,动态特性。

②在具体勘察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分析和观察土样和对地下水的分析和观察,这些方面是建立在大量的浅孔勘基础上。

③通常地质勘察可以被描述为一个坑孔探索,具体的探索按照方形网格布局进行,勘探深度限制为在整个活动层。

地质勘察实践中的工作

1分析地形地貌

建筑场地位置,是不是旧房拆迁地,地形总体是北高南低,还是西高东低等等,其他部分区域地势较平坦与否,地表是否为混凝土覆盖。工程所在位置有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市政排污沟,沟底低于场地地面,对场地建设有无不良影响。

2分析地质构造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说拟建场地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隆起贵阳复式构造区贵阳向斜西翼,区内构造简单,岩层呈单斜构造,产状:115°∠35°,场区及临近地段无断层通过,区域稳定性较好。场地上覆土层厚4.0m~7.5m,主要由杂填土、红粘土组成。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安顺组一段(t11a)灰色、薄~中厚层白云岩,厚151.2m。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探,场地下伏基岩岩体节理裂隙及溶蚀孔洞较发育,对地基稳定影响较大。

3分析场地岩土构成

经钻探揭露,分析场地岩土的成分组成。比如说某块场地主要由杂填土、红粘土组成,局部为混凝土,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混凝土(QmL):深灰色,主要为灰岩碎石与水泥胶结体,坚硬,致密结构,局部有小气孔,完整性较好,主要为建筑基础及硬化地面。②杂填土(QmL):杂色,褐黑色,主要以红粘土夹白云岩碎石及建筑废弃砖头组成,含量达5%~10%,结构松散,分布于整个场地,厚度为1.5m~6.4m。③红粘土(Qel+dl):残积成因,褐黄色,土质较均匀,含少量黑色铁锰质结核,部分孔段底部含母岩强风化残块;按其状态可分为:可塑、软塑状红粘土,分布于整个场地。

4分析水文地质条件

同样以例子来说明。比如对于某块建筑场地来说,除市政排污沟外,建筑场地内有无自然地表水系,地下水主要为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赋存于杂填土层之中,主要为大气降水及附近下水道污水补给,水量较稳定,地下水位为1065.80m~1065.10m。基岩裂隙水:下伏基岩节理裂隙、岩溶洞隙较发育,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好。

5场地岩层评价

为查明场地上述岩土工程问题,达到勘察目的,勘察工作以钻探为主,地表工程地质测绘、附近相关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收集、工程地质类比为辅。岩样室内试验:取岩样进行室内试验。地下水观测: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检测鉴定报告及附近工程施工揭露,场地内下伏基岩岩溶较发育,地下水埋藏深浅,水量较大小。检测鉴定报告提供了可利用的、较为详实的地下水观测资料。场地及附近地段有无活动性断层通过,地势平缓与否,地面较平坦与否。对于持力层选择及基础形式选择而言,杂填土、可塑、软塑红粘土层厚度较薄,水平向厚度变化较大,压缩变形大、承载力较低,工程性能较差,不宜作地基加固处理基础持力层。基岩溶洞底板下,岩体较完整,强度及承载力较高,稳定性好,宜作钢管桩基础持力层。由于完整基岩埋深较大,根据地下水埋藏深浅,水量较大小,受现有建筑物的影响,选取合适的施工工艺。

地质勘察的实践缺陷

1、较差的地质勘察市场环境

伴随着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伴随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地质勘察作为一个行业,遇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但是与此同时,也必然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在这一机遇和挑战的双重背景下,迅速增加的地质勘察单位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竞争主体的不断增加,外加不健全的国家管理机制,这些使得市场的竞争显现的非常不良,对于整个行业在社会中

的发展来说,是非常的不利的。地质勘察单位作为工程建筑过程中的一方参与者,要能够从自身做起,严格自律,帮助政府和社会一起搭建一个合理、有序、公平的行业环境。

2、勘察实践中监管力度不够

首先,在勘察的前期,一般是由建设单位选择勘察单位,而由于专业知识的缺失以及对勘察工作重视程度的不足,因此对勘察单位没有进行严格的筛选;其次,在实际的地质勘察过程中,一般都是勘察单位独自完成,实际的勘察工作的进行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之下,尽管现今施工图审人会对地质勘察成果进行审查,但一般只要资料具备就能通过,因此,地质构成不符合实际以及力学指标不够精确的情况经常出现。

3、不健全的工程地质勘察行业制度

当前的规程规范本身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对规程规范进行修订,需要的周期也太长,这些不同的缺陷性就使得部分单位对勘测设计报告并不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出现非地质师撰写地质章节,整个报告的编制人中竟然没有一个专业的地质负责人,完成的报告中存在诸多的错误等等,这就必然加深了地质工程勘测的不规范性和低质量性,也助长了技术责任心缺乏的工作心态和工作现象。相对于时代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来讲,勘测技术的应用和勘测程序的设计真的已经明显的落伍了,即使这个新的规范,也是非常不合乎时代的发展要求的。

设计人员的思路在当前的环境下,受制于现有建筑工程技术模式与基础设计理念,对于地质勘察报告,设计人员也仅仅是将其视作简单的参考资料,具体的参阅使用的时候所关心的数据也只是自己需要的各项水文地质数据,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建议和重要的专业技术参数被忽视,设计人员的思路也引发了勘察人员在报告撰写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精力及工作重点集中理论性和专业性,少关注可行性和具体的实用性,这样整个勘查报告阅读起来就更加的困难重重。

结语

摆在勘测设计方面的诸多问题有:前期缺乏足够的投入,技术管理的落后,相关的规程规范的不合时宜等等,这些不同的问题使得勘测设计的研究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勘测设计的工作需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勘测设计也需要政府给予更规范的管理。在当前中国的建筑工程基础设计工作中,基础设计并没有充分有效的结合地质勘察工作,地质勘查工作本身也没有非常特殊的意义,留为一种形式,使得人、财、物等资源在不同的程度上被浪费和损失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勘测设计也逐步的走向市场化,不断加快的市场化进程使得以前的陈旧管理方法已经越来越远离新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建筑市场考察报告篇7

1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的含义概述

所谓岩石工程勘察,就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主要有: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最终根据以上几种或全部手段,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编制满足不同阶段所需的成果报告文件。按其进行阶段可分为:预可行性阶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补充勘察、施工勘察等。我们所说的地基是指支承由基础传递的上部结构荷载的土体或岩体。为了使建筑物安全、正常地使用而不遭到破坏,要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能产生破坏,组成地基的土层因膨胀收缩、压缩、冻胀、湿陷等原因产生的变形不能过大。在进行地基设计时,要着重考虑基础底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建筑物的沉降值小于容许变形值;地基无滑动的危险三个方面。

2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资料不齐全,并缺少勘察纲要当前,很多勘察单位为了降低成本,节约时间,对前期的资料收集不全,拟工程的结构形式、地面整平标高等情况不清等。另外,许多勘察单位在很多勘察项目中没有编写勘察纲要。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是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勘察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有的项目即使有勘察纲要,但往往不能达到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纲要针对性不强,对勘察工作指导意义不大,影响勘察成果的质量。

2.2监理勘察手段单一。整体勘察质量不高目前,许多勘察单位仍旧按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手段显得比较单一。在工作量上,为了能争取任务只好压低预算价,但又要利润,就减少工作量;在钻探、测试及取样上往往不符合规范要求,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往往是2~3米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在取样上,有的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甚至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少量几个,其余的照此编造了事。这些都造成了勘察成果质量的下降。

2.3勘察报告内容表达不规范,往往只注重定性分析,定量数据较少,建议措施针对性较差当下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些勘察单位还没有摆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框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仍以描述为主,其结果往往是所下的结论和建议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报告内容表达不规范,所选参数不完整、矛盾多,只注重结论,不重视建议。这些都会使设计及施工人员很难采纳,甚至无法采用,从而影响勘察与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4忽视面上的研究,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缺少区域性的规范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往往只是对工程点的研究,而忽视工程所在地区的研究。勘察报告中常常因缺乏地区性的经验成果,其结论及建议过于保守,造成很大的经济浪费。勘察成果就某种程度而言,是经验的积累,如果没有地区性的研究成果,就难以了解该地区各地基土层的特点及其性质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的地基土就难以给予准确评价。当然,在整体的规范上,不同区域之间的设计要求与规范缺少差异性。没有根据区域性的研究成果制定相应区域不同的设计规范,导致一些区域之间出现一些模仿现象。

2.5地基设计上,忽视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我们知道,工程建筑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愈来愈强烈。有的勘察单位对此认识不足,表现在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其结果是导致灾难性后果。如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对于这种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一般要求进行外,还应重点论证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勘察报告中常常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致使无法满足岩土工程施工及设计的要求。

3针对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加强工程勘察前期准备工作,制定相应的勘察纲要相关部门应该从一开始就加强对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的制定,根据工程自身特点,针对地质特征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纲要。有了适合工程本身的纲领性文件才能顺利地解决工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2要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要加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防止打假孔及不规范的编录、取样及试验等现象发生;还要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勘察单位自身必须健全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同时还必须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即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以确保’勘察市场健康发展。

3.3提高工程勘察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提高勘察报告的规范性通过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和技术培训并形成定期制度,促进其知识的更新换代,尽可能组织技术人员今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达到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目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提高了,在书写勘察报告时才会有针对性的建议,报告内容表达上也会规范,定量数据分析上才能更准确。

3.4重视地区性研究,制订区域性勘察与设计规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同一名称的地基土,由于成因环境不同,其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力学性质都有差异。就地基土的承载力而言,有的地区高一些,有的地区稍低一些,而规范是从工程建筑的安全角度来考虑,所建议的指标,对大多数地区是可行的。但对有的地区,可能偏于保守。因此,必须加强地区性研究,尽早制定出地方性规程。

3.5重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工程兴建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良岩土问题,必须作充分论证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所以,在地基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到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建筑市场考察报告篇8

2007年4月20日在天津刚刚邀请冯骥才、马国馨等共同出席“瑰宝”丛书建筑文化研讨会,4月23日京津两地几十位建筑师又聚在天津院图书馆展开了纪念“世界读书日”的非建筑弼读的at。自3月“风雅运河全国摄影大展”后,申报作品已十分踊跃,为此在“烟花二月”的4月24日下了扬州,确定了可供“大展”的扬州博物馆的场地等事宜。26日滨海新区“京津沪”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研讨会,则体现了一种新思维,它已展示根植沃土的规划师及建筑师滨海新区的作品。同在4月29日,上午看望了文化学大家王世襄,品读了讲述他学兼中西长、盛不衰风范的《奇人王世襄》,下午由BiaD传媒协办且支持的“费菁+傅刚及其中央美皖等学生设计作品”展在泰康顶层空间画廊开幕,我认为,它更意味着一种建筑与艺术的文化教育状态的生成,表达了一批有志向的中国青年建筑师对文化自觉的追求。

对建筑的理解建筑家有太多的定义,但作家冯骥才的一席话,会使建筑师“吃惊”:“建筑是历史留下的活着的空间,它是一方水土的创造……”这是别有意味的文人的建筑学评说,同样“世界读书日”的茶座,读到建筑师们的“非建筑阅读”的体会,使之相互渗透,沟通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而是在推进着文化的普及。为此我在“建筑师的书缘”茶座上倡言:我们的努力是希望让城市可读,让建筑可读让建筑师可读。因此,所有这些活动的推进都会营造起最广博且“原创”之沃土

在4月29日造访学辈王世襄老人时,他送我三本书刊有“李庄琐记”的《读书》杂志2007年3期;名家笔下的俪松居主人《奇人王世襄》及由王世襄书的《宋李忠定公荔支前后赋》,当我向他汇报《建筑创作》杂志自2006年11期开始系列刊出“田野新考察报告”时老人连连赞同,他希望这份“报告”应是对“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的一个继承,应该成为当下反映中国建筑传统并能思考传统与现代如何结合的“新”营造汇刊。4月18日的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为“文化景观和自然纪念物”,恰恰这一天《中国文物报》刊出徐苹芳、罗哲文谢辰生、傅熹年的专家建议督促古建筑等遗存调查修缮报告的编写出版,我想,建筑文化考察组所坚持的“田野新考察报告”或许正为此做出了一个有益的实践。

“写在建筑艺术学院成立之时”是中国美术学院许江院长在4月21日《美术报》发表的文章,他提出蔡元培先生是在一个民族文化行将褪色的时期提出创建艺术大学的理想,他认为中国美院是一所备受活的历史煎养的大学,对于学院的架构,蔡元培先生早年就提出四大院设想即绘画院、雕塑院、建筑院、工艺美术学院。面列蔡元培先生构想的实现,讷江认为,建筑学科落户美术学院,本身就是对传统的工程学科的跨界和超越,其文化指向必须更为重视建筑的文化品格。这些联想,或许是我们探讨为建筑创作营造原创“土壤”、并最终走向世界的基本立意。

建筑市场考察报告篇9

关键词:盐城地震地质灾害

中图分类号:p3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盐城市位于下扬子断块,该区在中新生代为继承性沉降区,区内主要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区内新近以来纪沉积厚度以东台坳陷区为最大,其厚度可达2000m以上,盐阜坳陷区次之,厚度可达1600m以上。断裂构造以北东、北西向为主。新生代以来主要表现为伸展—引张—沉降性构造运动,第四纪则以不均匀沉降为特征[1]。同时海水进退频繁,形成冲积夹湖相、海相沉积。沉积厚度常受古地形制约,厚度不等。第四系一般为100~200m。区内历史地震在陆区多集中在盐城、东台、镇江—扬州、溧阳及长江口等地区。海域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南黄海南部坳陷区,最高震级达7级[2]。该区属区域内地震活动水平较高的地区。该区域多年来被确定为地震重点监视区,研究其地震地质灾害特点有利于防范地震次生灾害,为提高辖区抗震设防能力提供基础支持。本文所收集的工程资料主要来源于盐城市地震局和盐城市住建局。

1地形地貌

区域内总体上属于平原地貌,地势较平坦,自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区内水系密布,主要河流有:新洋港、串场河和通榆运河等。根据成因及水系分布大致以小海路-盐城路一线为界将辖区分为里下河平原和滨海平原。里下河平原四周高中间低,呈浅碟状;中部大纵湖、射阳湖一带,地面高程仅1m左右,而串场河西岸海拔上升为3-5m。里下河平原渠连水绕,圩回相接,是苏北典型的水乡地带。大致沿小海路—盐城路一线以东地区属滨海平原。全新统上部地层主要为古代黄河夺淮期间的泥沙淤积形成,海拔自东南的3.5m左右向西北缓慢递减,在新洋港河中段,海拔仅2m左右。里下河平原部份地区全新统以泻湖相沉积为主,属于滨海平原部份地区全新统以海相沉积为主,但沉积成份均为粘土、粉质粘土、粉土或淤泥质粉质粘土。区域内总体上上更新统及以下地层水平成层性较好,相对应的各地层层位稳定,横向上变化不大。其工程地质条件整体具有较好的相似性。

2工程场地类别

根据所收集到的盐城市区203个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4.1.3条和第4.1.6条规定,各钻孔所在位置场地土类型为中软或软弱场地土,其中中软土占15%,软弱土占85%。根据各点的场地划分结果,研究区工程场地类别以Ⅳ类场地为主(85%),少数场地为Ⅲ类场地(15%)。通常Ⅲ类或Ⅳ类建筑场地交替出现。甚至在同一工程建设项目中,不同地段同时存在Ⅲ类或Ⅳ类建筑场地,没有明显的分区性。从满足盐城市震害工作需要和偏安全考虑,工作区均按照Ⅳ类建筑场地进行。

3砂土液化

盐城市区位于地震动参数0.10g分区内。根据所收集的区域内地震安评研究报告工程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研究成果,工程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表地震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为0.132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在50年2%罕遇地震作用下,地震烈度为Ⅷ度。因此,本项目的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及区划按照地震烈度为7度和8度时的影响作用分别进行分析。对砂土液化的判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初步初步判别、液化判断、液化危险性评价等。

盐城市市区规划工程场地内,在遭遇地震烈度为7度地震作用的影响下,工程场地内有少量钻孔存在液化现象,液化等级轻微~中等,液化指数在0.01~16.15之间。在遭遇地震烈度为8度地震作用的影响下,规划区工程场地内有大部分钻孔存在液化现象,液化等级轻微~严重,液化指数在0.01~26.35之间。

4软土震陷

软土的工程性质特点是高压缩性、低强度、高灵敏度和低透水性。软土层具有良好的层理,在互层中伴随有少数较密实的颗粒较粗的粉土或砂层,在较大的地震力作用下容易出现震陷现象。根据《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1)的规定,软土的判别应符合下列要求:(1)外观以灰色为主的细粒土;(2)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液限;(3)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主要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根据收集到的168份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资料分析显示,盐城市区内工程场地钻孔均探测到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其淤泥质粉质粘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为60~126Kpa,绝大部分钻孔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在60~70Kpa,其值小于临界承载力特征值80Kpa,极少数钻孔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在90~126Kpa,因此,应考虑存在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的工程场地的软土震陷影响。

5其它地震地质灾害

盐城市地处苏北平原,地势较平坦开阔,没有山体和较大河流,不存在崩塌、泥石流,也不会发生大的造成建筑破坏的滑坡等地震地质灾害。根据近场区地震构造,区内断裂均为隐伏断裂,断裂走向主要有北东向和北西向。北东向断裂主要有盐城—南洋岸断裂和沟子头—龙王庙断裂,北西向断裂有串场河断裂。在近场区内,盐城—南洋岸断裂和串场河断裂为早第四纪断裂,沟子头—龙王庙断裂为前第四纪断裂,盐城—南洋岸断裂通过盐城市区。

依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列出了重大工程与全新活动断裂的安全距离及处理措施,确定对深埋(一般指超过100m)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发生地震时,地面不会产生构造性地裂的场地,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抗震措施进行评价;而对非全新活动断裂规定可不采取抗震措施。通过盐城市震害预测场区的盐城—南洋岸断裂为早第四纪断裂,工程场地上覆第四纪沉积物覆盖厚度达近200m[3]。综合分析断裂不具备对地表产生破坏的条件和可能。

6主要认识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盐城市辖区内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以及区域构造地质资料等。对区域地形地貌、工程岩土土整、工程场地类型进行分析,根据区域地震地质构造及岩土特征,对区域内存在的潜在地震地质灾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城市区内在遭遇烈度为7度的地震时存在少数液化现象,等级较轻,当遭遇烈度为8度地震时,大部分地区存在液化现象,等级由轻微~严重,液化指数最高达到26.35。分析表明区域内在遭受较大地震时,应考虑存在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的工程场地的软土震陷影响。根据盐城市地形地貌特征,辖区内不存在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震地质灾害,区域内通过盐城市区的盐城-南洋岸隐伏断裂虽属于早第四纪断裂,但其覆盖厚度达到200米,不具备对地表产生破坏的条件和可能。

参考文献:

[1]陈友飞,严钦尚,许世远.苏北盆地沉积环境演变及其构造背景[J].地质科学,1993,28(2):151-159.

建筑市场考察报告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勘察步骤;存在的问题;对策初探

abstract:inordertoimprovethequalityofengineeringgeologicalinvestigation,toensurethesafetyoftheprojectimplementation,thepaperintheselectionofsurveymethodandcontrolengineeringsurveyqualitywerediscussed.

Keywords:constructionengineeringgeologicalinvestigation;investig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pre-test

中图分类号:p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建设是在各种地质环境中进行的,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制约。地质勘察是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基础环节,对整个工程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加强科学有效的建筑工程地质勘察非常必要。科学的地质勘察能够减少工程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一、建筑工程地质勘察阶段

工程地质勘察一般要分阶段进行,其阶段划分是与工程设计、施工的阶段密切相关的。具体可划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三个阶段:

1、可行性研究勘察(选址勘察)

选择一个适宜的场址,是一个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重大问题。地址选择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设计方案,投资大小和建设速度,对建筑完成后能否正常运行和合理经营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址工作一般可分为选择项目的建设地区和选择具体的建设地点两个阶段。工程地质勘察选址需要搜集建筑所选地区的地质、地形、地貌和附近地区的工程资料及当地的建筑经验。在搜集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该地的地质构造、岩性、水文地质及不良地质现象等地质条件。经过上述过程,如果发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及必要的勘探工作。

2.初步勘察

初步勘察又简称初勘,它的目的是对所选场地内各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为建筑物整体布置、建筑物地基工程方案及对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提供资料和建议。初勘的主要任务包括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初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及冻结深度等。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搜集分析已有资料,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根据需要进行物理勘探。

在此阶段工程的地质调查与测绘通过划分地貌单元,研究其形态特征,研究地形、地貌的演变过程,调查岩土的性质、成因、类型、时代、分布范围,从工程地质角度研究各地层的性质等指导工程地质勘察方案的制定。此外在该阶段还应该确定勘探点与孔深。取样测试也是该阶段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包括原状土样、水样及岩石样。选取土样时要注意地层分布和土的均匀性,尽量做到平面上和剖面上均匀分布,并且必须具有代表性。水样应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规定进行。最后在初勘阶段还要做好水文地质的勘察。要调查研究地下水类型、含水层性质、补给和排泄条件并初步确定地下水位变化幅度。

3.、详细勘察

这一阶段的勘察应在对建筑工程的坐标及地形、建筑物的地面整平标高、上部结构特点及地下设施情况等具有了基础的了解后进行的。

除了以上三个阶段外,一些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还需要一些勘察,这就需要施工勘察这一阶段,主要是辅助配合设计、施工单位,解决与施工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勘察资料。施工勘察不作为一个固定阶段。

二、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

科学有效的工程地质勘察,有助于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然而,目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工程地质勘察市场环境较混乱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工程地质勘察作为一个行业,在机遇面前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竞争主体的不断增加,再加上不健全的国家管理机制,使得市场的竞争非常混乱,对于整个行业在社会中的发展来说,是非常的不利的。

2、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工程地质勘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环节,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固,因此,工程地质勘察尤为重要。地质勘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质构成,二是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对基础方案的选择来说,地质构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对工程的造价来说,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则起着很大的经济作用。因此在选择勘察单位时不但要专业,还要有很强的技术能力,操作也要严谨规范。

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造假以及质量不高且多错误

从整个大环境来看工程勘察逐渐走向市场化,一些勘察单位不惜将报价低于成本价已取得业务,从而导致一些勘察报告的造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该包括勘察工作概况、影响建筑物地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地层结构、水文地质等相关情况,并且勘察报告应该对拟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并提出设计方案建议。但是由于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很多地质勘察报告在内容方面存在问题。

4、勘探方法不对

一些勘察部门由于人员素质以及单位从业能力的缺陷,导致采用勘察方法不合适。例如,用静载荷试验压裂探坑两侧土层为准来确定承载力的方法,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压裂较浅和较深的两侧土层所需的压力大小不一样,那么将采用哪一压力值来作为地基承载力,难以确定。

5、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缺乏监管

工程地质勘察发生在工程的前期阶段,对于勘察单位的选择,多由建设单位自己决定,建设单位对地质勘察不够专业,相关的专业人员也比较缺乏,这使得他们选择的勘察单位可能距离真正的工程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还可能存在为了费用的节省,对于勘察单位的要求也不会很高。另一方面,地质勘察多为野外作业,作业的内容多为现场钻探、取土试验和资料整理。基于这两点,对勘察单位的工作就缺乏必要的监管。

三、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的对策探讨

为了解决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勘察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的指导作用,将科学的勘察工作守则贯穿在地质勘察的全过程,使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更有效地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

1、编制工程地质勘察纲要

编制纲要是建筑工程勘察工作必须要做的,编制纲要时要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项目情况,对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方法、工作范围、技术要求作出详细阐述,还要对勘察工作参与人员、投入的设备及质量保证措施有明确的说明。

2、工程勘察质量控制

为了提高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就要加强对勘察成员的教育,树立从业人员的质量观念。严格落实质量目标考核责任制、质量责任追究制,全面提高工程勘察质量。要加强建筑工程勘察工作基础资料的收集,特别是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勘探和调查资料,加强对影响建筑环境的地质调查和地质勘察成果的综合验证工作。

3、选择正确的勘探方法

由于勘察测试方法种类繁多,如何选择既经济又合理可行的方法是建筑工程勘察的关键工作。在选择勘探方法时首先应详细了解场地已有的地质资料、建筑和沿线构造物情况,要加强与设计人员的交流,并且一定要明确需要解决的工程地质问题,然后才能展开工程勘察工作。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建筑工程勘察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作为从事地勘工作的技术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精通业务,精心做好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确保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倬元.工程地质勘查[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

[2]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工程地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王建湘.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分析判定与加固处理[J].广东建材.2009,(7)

[4]邓伟军.基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1).

[5]刘涛,甄星灿.某高层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实例分析与加固处理[J].建筑结构学报,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