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扶持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4:01

科技金融扶持政策篇1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金融扶持立法对策

一、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的必要性和立法现状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解决劳动力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与大企业进行协作配套、促进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等方面发挥出举足轻重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劣势和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导致中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受到诸方面因素制约,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融资瓶颈”。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财务及管理制度不健全,担保能力弱,抵押品品质不高,单笔借款数额较小,借款笔数多,手续复杂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关注风险和收益的商业金融机构认为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大,成本高,盈利少,而依据稳健经营原则更愿意与大企业合作,从而对中小企业融资要求树起高高门槛。拿乡镇企业为例,尽管其提供了1.3亿劳动力就业,创造1.7万亿元增加值,但每年信贷规模仅占总规模的7%~8%左右;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知名度低,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且依照现行公司法和证券法,对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上市融资之苛刻条件,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叹为观止。故此“融资瓶颈”已成为目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面对愈来愈重的市场压力和加入wto后国际挑战,对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等待无疑意味着死亡。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很大程度上是市场自然运行的必然产物,单靠市场本身难以解决。

但鉴于中小企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地位和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市场经济发达国度多是动用公权力对此进行干预,表现为纷纷制定中小企业促进法律、法规和央行动用宏观调控手段,对中小企业实行卓有成效的金融扶持措施。事实上,我国近年也逐渐走出“抓大放小”的误区,开始对中小企业发展问题表示关注,并陆续出台一批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的规章制度。如1999年5月21日科技部、财政部联发<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1999年6月14日经贸委发(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度发<关于调整信贷投向,改进服务,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等,此外还有地方政府颁布的规章,如福建省政府近期发<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客观上讲,近年出台的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措施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发挥出一定积极作用,但跟市场经济发达国度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之力度及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之难度相比,其弊端与不足显而易见:

一方面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之法律体系不完备,缺少制定一部核心作用的基础性法律指导。市场经济发达国度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一般有一个较为科学的立法体系:即颁布一部基础性的中小企业法,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政策作出方向性和原则性之规定,然后以此为基础,公布实施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以使基础性法律原则落到实处。但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未制定一部有关中小企业金融扶持的专门性法律,况且立法紊乱、政出多门,不仅影响到法律的相互协调配合,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一定滞后作用。

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立法层次低,内容不甚完备市场经济发达国度如美、日等国一般都有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专门中小企业法律,对金融扶持政策作出权威性规定,而我国现有立法皆由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地方政府)制定行政规章或地方规章,而不是以国家立法机关通过法律形式表现,这就使得金融扶持立法层次较低,权威性大打折扣,适用起来非常不便而且立法技术仍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低层次水平,致使金融扶持之政策制定缺乏统一规划,法之前瞻性匠缺,许多他国已证明行之有效且符合我国实际需要之措施未作规定,严重制约我国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之力度和宽度。

二、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的立法目标和指导原则

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之法律制度,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摆在立法机关和理论界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而要开展这项工作,确定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之立法目标和指导原则是首要做之事。

从健全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之法律体系看,必须尽快制定中小企业促进法,对金融扶持做出原则性和方向性规定,这些规定的内容应在相当长一段时问保持稳定,以便为政府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活动提供总体框架和指导原则。同时,国务院、相关部委、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地方政府应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之原则性规定,及时制定出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规章,并及时修订现有法规、规章等,从而形成一个统一高效、构筑科学的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之法律体系从完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之立法内容来看,必须立足我国国情,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同时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制定出一整套符合我国实际、有利中小企业发展的科学、高效金融扶持制度。其内容应包括对中小企业优惠融资、信用补充、资本扩张、建立发展基金、创新基金、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协助金融互助、开展对中小企业咨询和指导工作等。

另外,为顺利达成上述立法目标,在开展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的立法活动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移植与本土化相结合原则。立足于本国国情,移植他国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立法的几十载成功经验,分析、判断、扬弃、消化诸手段相配合,以达“中西合璧”之效。

2.配合及交互反应原则。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内容与主体涉及多方面和不同领域,立法时应注意对各要素加以定位并协调好相互关系,以求营造一个和谐高效之辅助系统。

3.经济效益原则提高经济效益是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所求之最终价值目标,也是衡量金融扶持措施之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根本标准

4.协助而非包办原则。金融扶持之目的在于弥补中小企业竞争之劣势,设置措施只为协助而非包办其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最终得靠自身努力。

三、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之立法内容构造

根据上述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之立法目标和指导原则,结合我国实际与他国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之立法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1.政府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制度,包括设立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创新基金、发展基金等。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属政府全资创办,立足产业政策,不以营利为目标,主要任务是供应中小企业长期信用,协助其改善生产设备、财务结构及健全其经营管理等。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在增补商业信贷之不足方面发挥良好的功效,仅日本国民金融金库一家自1949年成立以来为中小企业贷款总额已达8.4万亿目元,1953年成立的日本中小企业金库贷出总额也达7.1万亿目元。我国可以先尝试设立几家全国性的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其经营活动受央行监管。

刨新基金是一种i导性资金,通过吸引地方、企业、科技创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新型投资机制。由科技部主管,财政部监管,不以营利为目的,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拨款及其银行存款利息。主要任务是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提供支持,增强其创新能力,分别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盎投入等不同方式实现。

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可由各级地方政府设立,主要任务是支援中小企业发展计划;辅助科研机构向中小企业技术转移支出;补助开发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及其市场项目;防止中小企业连锁性倒闭的互助保证金等。资金来源有:①财政援助专款;②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收入;③资金运营收益;④政府转让国有资产收益;⑤其他合法收入等。

2.政府支持中小企业从商业金融机构融资措施,即信用补充制度。通过政府设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为中小企业向商业金融机构融资提供担保,以弥补中小企业信用之不足是行之有效的金融扶持制度。日本在全国设置的52处的信用保证协会,已为该国1/3以上中小企业向商业金融机构提供担保。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由城市、省、国家三级组成,其业务分担保与再担保两种,担保以地市为基础,再担保以省为基础。各级担保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担保种类包括中小企业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融租租赁及其他经济合同等资金来源主要有: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社会募集资金、会费或认股、国内外捐赠等。

3.中央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倾斜政府。在目前资本市场总量小、发育尚未完善并对中小企业具有资格限制的情况下,银行系统仍是中小企业晟主要融资渠道。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主要宏观调控部门,其对中小企业实行融资倾斜政策将产生积极效果。中国人民银行应指导商业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可给予投向中小企业的合理信贷但暂有困难的商业银行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应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筹资政策;改变目前利率单一状况,允许商行以低利率向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贷款;加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理财服务和信息咨询等业务开展;加快专门面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商业性中小企业银行的审批工作,使其与现有的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各金融主体,即中国民生银行、各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社及四大国有商行所设中小企业信贷部等,构建起相对独立的专门金融体系,发展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科技金融扶持政策篇2

(中央财经大学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北京100081)

摘 要:中小企业是欧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企业政策的目标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其核心是扶持中小企业,其中政府资金支持政策和通过允许中小企业参军政策更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欧盟中小企业;私营经济参军;国防工业;金融

中图分类号:F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262-02

一、前言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99%的欧盟企业是中小企业,欧洲中小企业创造了欧洲85%的就业机会,这表明中小企业是欧盟经济的擎天柱。欧盟企业政策的目标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其核心是扶持中小企业。2000年6月,欧盟通过了《欧洲小企业宪章》,还制订了扶持中小企业计划及各成员国的国家改革计划。欧盟企业政策总体上属于成员国管辖权范畴,欧盟机构在企业政策方面更多地是发挥协调、促进、推动趋同的作用,使用的手段多为资金支持、发表研究报告、推动成员国相互借鉴交流等。

二、通过允许参军扶持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在欧盟各国经济发展乃至国防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民用技术的迅猛发展,欧盟各国意识到,充分利用民用领域的成果和资源为国防建设服务,是提高有效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大势所趋,因此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支持和鼓励民用企业参与装备科研生产。

欧洲“尤里卡”计划要求凡能促进发展生产能力的项目,特别是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创新和研制水平的项目凡由各国合作研究的项目,都将列入共同研究开发计划。勿容置疑,“尤里卡”计划的实施必将带动参与国的一大批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同时,也必将推动国防实力增强。据欧盟统计局数据:1989年,欧盟共有1800万家企业,其中中小企业为1792.4万家,高科技中小企业占总数的1/3强。

法国国防部武器装备总署明确提出,鼓励中小企业参加武器装备采办的竞争,特别是在分系统和设备一级。为确保中小企业获得军品科研项目,武器装备总署专门留出采办计划的10%,作为中小企业的竞争项目。国防部还建立了与中小企业的联系机制,及时向他们通报军品发展计划,提供参与计划的机会,并为保留一定比例的研究计划。

德国高科技产品的70%由中小企业生产,高科技增加的工作岗位中有85%由小企业提供,中小企业上缴国家的营业税占全德企业营业税的47%。

三、政府资金支持政策

欧盟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主要通过欧洲投资银行(eiB)和欧洲投资基金。欧洲投资银行是欧盟的发展银行,欧洲投资银行通过“综合贷款”间接地为中小企业投资筹措资金,这是由负责研究中小企业项目的商业银行根据欧洲投资银行的指导原则提供的贷款。从1990年以来,欧洲投资银行向4.5万家以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各国政府积极调整政策法律、充实和完善金融制度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开辟,形成了比较健全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德国二战后政府为重振国家经济,一直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联邦政府在经济部成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各联邦州也设有类似管理机构。德国制定了《联邦德国订货任务分配原则》,明确规定武器装备的总承包商在承包国防任务后,必须让中小企业参与竞争,必须用竞争手段向分包商分配军工订货任务,以法规形式保护中小企业参与国防科研任务的竞争。在融资方面通过建立专门的金融机构,实施中小企业开发促进奖金等形成了比较健全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法国为提升工业竞争力,促进工业发展,十分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府认为由于中小企业具有强大的发展和就业潜力,政府愿意动用一切手段来提升其竞争力,促进革新,支持创造,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创建公共投资发展银行,用于资助中小企业,同时采取措施,增加对出口企业的资金支持;政府积极进行银行改革,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使银行将资金优先投入到对实体经济的资助中,政府积极度推出中小企业股市,帮助中小企业顺利进入资本市场;在促进就业方面得到国家支持政策是,政府通过建立减税制度(CiCe)来提升竞争力、促进就业,并在中小企业中建立50万个见习岗位,特别是通过高层次的技术培训培养见习生;政府鼓励公共采购组织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允许中小企业投资发展应用型尖端数字技术享受借贷优惠政策。

英国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英国私营经济部门中,中小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和创造营业额都占据重要地位。英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就有,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和扶持中小企业,资助中小企业吸纳就业,鼓励人们到落后地区发展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制定颁布法律,保护中小企业利益等,这些措施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繁荣和发展。

四、经验借鉴

中小企业是支撑国防工业的重要力量,是大企业做强、做大的基础,是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的重要承担者,必须高度重视其发展。欧盟调整政策,扶植中小企业发展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的有些措施,可作为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的借鉴。

现实中,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长期备受资金的困扰。资金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掣肘因素。我们有必要从战略上和体制上重新审视过去的政策和策略,调整我国金融结构的布局和金融组织体系,促进金融与科技有效结合。为此,对中小企业进行金融创新研究,尽快建立与完善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将为我国科技创新、推进科技产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从欧盟经验上看,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各国金融制度中普遍存在。我们建议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建立专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或提供担保、参股等方式进行融资,主要是对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免息、贴息和低息贷款。它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在政府相关政策支配下执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保证贷款专门使用。同时,也可考虑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的结构升级等特定用途。使它们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与大企业形成优势互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交流的不断加快,我国民品生产在诸多方面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军用的要求,许多民用产品完全可以替代军品。而且随着世界各主要国家“军民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军品与民品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日趋模糊,军事产品的保密性在整个军事技术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因此,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军工建设以及军工零部件建设,做到军民融,使得中小企业得以壮大自己。

参考文献:

[1]李善同,刘勇:英国中小企业及政府政策,科学决策[J].2001年8期。

[2]范肇臻:中国军工改革与发展金融支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

科技金融扶持政策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支持财政政策

引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技术创新、稳定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据统计,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占据75%以上的份额,创造了85%的就业机会,充分展现出了其社会就业主力军的强大能力。但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缺失等方面的原因,融资困难的问题一直缠绕着我国中小企业,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融资结构中,中小企业份额仅占10%左右,这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须思考的问题。财政政策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融资,从财政政策上来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对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下面本文就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性进行探讨。

1.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1.1企业内部因素

就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来看,由于中小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规模都较小,盈利能力并不高,缺乏资本积累能力,发展能力相对较弱,其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低廉的劳动成本,缺乏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能力。在管理经验方面较为欠缺,经营目标多属于短期目标,运营管理较为盲目。此外,很多中小企业都没有有效的担保和抵押物,在融资时为了实现融资目标往往隐瞒甚至虚造信息,提供的财务报表和会计资料也多未经专业注册会计师审计验证,使得银行以及投资者难以关系其信用度。

1.2企业外部因素

从企业外部来看,我国政府长期以来的财政扶持政策主要集中于大型企业,而缺乏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中小企业融资门槛过高。虽然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商业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公开融资等多种形式进行融资,但实际上这些融资渠道并不通畅,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使得商业银行从稳健出发必须紧缩信贷规模,不愿向中小企业投放资金,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依然存在,仅有一些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等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但根本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而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这两种方式,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门槛也太高,很难有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可能性。

2.我国现行财政政策的不足

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支持主要集中在科学技术基础研究、税收优惠、直接资助三个方面。通过一系列财政政策的支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有了一定的改善,在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但整个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还远远不够。我国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覆盖面过广,未能根据地方规划与产业特色进行重点扶持,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向优势领域和特色领域发展。同时,很多政策的传达度远远不够,很多中小企业根本不了解国家财政扶持政策,更不用去主动获取支持。而既便是了解财政扶持政策的中小企业,由于很多条款还较为模糊,根本难以把握申请门槛,审核流程也较为复杂,耗时极长,牵涉面较广,不仅难以尽快获得支持,还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3.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分析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依靠中小企业自身融资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要。要提高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能力,必须根据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从中小企业和我国金融秩序实际出发,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

3.1扩大财政资金支持规模

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当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扩大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规模,注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展中小企业市场规模,消除当前中小企业扶持资金规模过小,管理缺乏协调统一的现象,提高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率。同时,财政扶持资金的支持对象,要从单一企业或项目的直接支持向公共基础建设方面转变,根据不同情况的中小企业采取不同的扶持政策,集中于当前较为重要的领域,如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扩大就业等方面进行支持。此外,单纯依靠政府资金的支持,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还应当让财政政策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引导其它社会资金的加入,建立起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3.2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实际上,我国当前财政收入不足,财政负担较重,很难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单靠扩大财政资金支持规模无法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资金来源问题,且会使风险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较窄,应当从财政政策方面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较为公平的融资环境,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这一点在国家和地方的宏观政策上,尤其是融资政策上,更应当将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同等对待,让中小企业在融资时拥有和大型企业相同的地位,将对中小企业的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所造成的障碍疏通清除。同时,还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改变融资观念,降低中小企业对间接融资的依赖程度,健全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倡导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建立起多形式、全方位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以多方面分散风险,增加潜在投资者的信心。

3.3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对中小企业来说,获取贷款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融资途径,但我国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完善,应当建立并完善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担保体系。国家和地方财政应当以政策性担保为主,促进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建立,在国家地方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的引导下推动社会资金流向,从政策上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或者直接牵头组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并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监督,以保障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德政,马骁.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政策研究[J].思想战线,2011(S2)

[2]于越.利率市场化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11)

[3]方长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研究[J].会计师,2010(01)

[4]何春红.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0(26)

科技金融扶持政策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扶持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2)06-0119-02

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解决就业、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之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外延扩张难以支撑企业的有效发展,唯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是中小企业永葆活力、立于不败的法宝。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于整个社会的创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不少困难,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许多发达国家政府在立法保护、金融支持、税收优惠、技术援助、中介服务等方面,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扶持政策,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国政府和中小企业借鉴。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地位及其特点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地位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资料统计,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中小企业完成的科技发展项目就占全国科技发展项目的55%;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约70%的科技创新也是由中小企业实现的。美国中小企业的人均创新发明是大企业的2倍。据了解,目前我国新产品中的80%是中小企业研发的,在专利发明和实用新型产品中中小企业占65%。[1]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样性与广泛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更多接近于一般消费者的生产和生活,因而具有多样性与广泛性;(2)极具活力。据资料统计,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和技术数量占全国的55%以上;(3)效率高,回报率高。从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的回报来看,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具效率。据欧盟统计,中小企业科学研究的单位投入所产生的新产品是大企业的3.5陪;(4)依赖性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有赖于与外界机构密切合作与联系,同时也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与扶持。[2]

基于中小企业的社会地位及其特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扶持。

二、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政策

(一)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给予法律法规扶持

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是充满活力、成长最快的商业组织,在其技术创新发展过程中,国家的法律法规保护是不可或缺的。许多发达国家都通过立法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给予政策性扶持。美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其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也从法律上予以保证。美国历届政府制订了几十个维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利益的法律。早在1953年专门颁布的《小企业法》明确规定了联邦政府中小企业管理局主要职能是: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援,保护中小企业的其他合法利益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就制定了20多部有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如1982年通过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规定:联邦政府机构在签订研究与发展合约时,中小企业必须有由法律规定的最低百分比。1983年,里根政府签署了以振兴研究开发型(风险型)中小企业为目的的“小企业创新规划”。该规划一直延续至今,它要求联邦政府的11个部委必须保证将其研究开发预算总额的2.5%投向中小企业,以资助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其资助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对尚处于创意阶段开发的可行性研究给予5万美元以内的扶持;另一种是对已进入实施阶段的开发研究给予5万美元以内的补助。在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特别注意通过法律手段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把保护中小企业利益、协调其与大企业的关系、鼓励技术创新都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制定了包括《中小企业基本法》等30多部法律为中小企业服务。日本法律规定,中小企业开展新技术研究开发可获得低息贷款和设备投资减税。欧洲许多国家都制订了专门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比较完备的法律,2000年,欧洲议会还通过了《欧洲小企业》,承诺保证小企业可以得到最好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此外,法国1999年颁布了“企业创新法”。发达国家的这些法律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保证各项具体措施得以落实。

科技金融扶持政策篇5

为此,需要通过金融体制创新扶持科技发展,切实发挥金融对企业和全社会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

现状

目前,我国金融业对科技投入,在融资方式及总体规模上仍十分有限。特别是债券融资、风险投资、投资基金、信用担保以及政府引导下的银企合作等新的科技投资方式,尚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金融机构贷款一直是金融业对科技投入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科技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资金、政府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三大来源。其中企业资金是科技经费的最大来源,比如19*年至20年,占科技经费总额的比重从43.2%提高到56.3%;政府资金是科技经费的第二大资金来源,同期占科技经费的比重从30.77%下降到25.35%;金融机构贷款同期年均增长13.15%,占科技经费的比重从12.16下降到7.37%。而从金融业对科技的投入方式看,主要渠道是金融机构科技贷款。近年来金融机构对科技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增加额的比重虽逐年递增,但其侧重于支持大中型工业企业,以自然科学中的农业科学和工程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项目为主,对300万元以下的小型项目和1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支持力度较大。

随着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迅猛,它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外源融资中仅次于金融机构贷款的第二大融资渠道。特别是股票市场融资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重要融资渠道。据统计,19*年至20*年7月,我国1271家上市公司中有518家属于高新技术行业,占整个上市公司数量的40.76%,共融资1655亿元,占整个股市融资总额的35.12%。但高新技术企业的股市融资额与整个科技投资的筹资额相比,规模仍然有限:19*年至20*年间,科技经费资金筹集总额为13660.43亿元,其中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为1508.6亿元,占11.04%;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票融资总额为1376.99亿元,只占10.08%。

而同期,债券融资、风险投资、投资基金、信用担保以及政府引导下的银企合作等新的科技投资方式仅处于起步阶段。以债券融资促进科技投资,直到20*年才在科技部组织下进行首次尝试,发行了8亿元“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区企业债券”,用于12个国家高新区的19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目前已经成立的200余家风险投资公司,总资本规模仅100亿元左右,同8万余家民营科技企业数量相比,风险投资公司的数量、规模远不能满足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19*年成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资助规模有限。目前国内已经开展了多种方式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但以地方政府主导下的信用担保方式为主,覆盖面较小。

问题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科技投入中存在科技贷款相对下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始终存在,促进科技投资的金融机制比较落后,关键是缺乏健全有效的政策性金融扶持机制。

1995年以后,虽然科技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增加额的比重逐年递增,但金融机构贷款占科技经费筹集总额的比重不断下降,金融业对科技投资的总体支持力度相对下降。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和政府对科技投资的力度不断增强,使金融机构贷款重要性相对弱化;二是1993年下半年后政府采取了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对科技贷款产生了较大冲击。1995年至1997年金融机构贷款年均增速回落到23.33%,科技贷款年均增速则大幅度回落到10.5%,科技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增加额的比重在10%左右;三是近年来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使银行放贷特别是对发放风险较高的科技贷款更为慎重,导致科技贷款在科技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逐年下降。

与此同时,金融科技贷款50%以上主要流向大中型企业。据央行20*年专题调查,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机构规避风险的意识增强,信贷资金日益向经济发达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优质企业集中;而中小企业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由于信用等级普遍偏低、信用担保和抵押困难、贷款金额较小、手续烦琐以及部分小企业存在逃废银行债务等原因,融资日益困难。近年来出台的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但并未根本解决。从企事业单位科技筹资外源融资渠道上看,尽管我国已经形成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金融市场格局,但专门服务于科技投资的金融市场还很不健全。股市融资相对于科技贷款而言,仍是金融业科技投资的次要方式。金融业的其他科技投资方式虽然已经启动,但规模和实际作用十分有限。

面对科技投资的高风险,仅靠市场并不能完全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初创投资需要。目前国内已经有多种类型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科技小企业的孵化器以及政府引导下的银企合作等。这些机构对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均是部门性或地方性组织,财力有限,多数规模很小,覆盖面狭窄,远未形成区域或全国范围的政策性金融扶持机构,难以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

借鉴

各国经验表明,政策性扶持体系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能够起到重要促进作用,需要政府筹建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但必须以市场运作方式为参照,重心是完善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企业科技投入。

为了保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国家均建立了针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扶持机制和风险投资服务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和半政府组织。如美国国会的中小企业委员会、政府的中小企业会议和中小企业管理局。二是政策性贷款机构。主要有三类:以政府部门形式出现的贷款机构,如日本的商工组中央金库、国民金融公库和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政策性银行,如韩国为扶持中小企业建立的产业银行;以基金形式出现的贷款机构,如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并提供担保的英国凤凰基金等。三是政策性担保机构。如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韩国的信用保证基金和技术信用保证基金等。四是风险投资公司。主要有独立私人风险投资公司、合作风险投资公司和政府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三种类型。五是二板市场。如美国的naSDaQ、新加坡的SeSDaQ等。

这些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它们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在于:

第一,筹建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需要政府出资参与,政府的参与程度需要适时调整。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财政投入、发行债券、吸收存款或金融机构借款等四方面,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相对缺乏,需要政府更多干预,政策性金融体系多以政府独资模式为主。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在筹措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启动资金的初期,政府可以较大程度上参与是十分必要的,但在时机成熟的时候,需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降低政府参与程度,使政策性金融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的资金使用要以市场利率为基准。在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规定利率由借贷双方议定,但利率要以华尔街公布的当日基准利率为依据,最高不得超过基准利率2.25个百分点;在日本,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提供的特别贷款通常只比基准利率高0.1-0.3个百分点。此外,其提供的外币贷款利率也主要参照伦敦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我国建立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时候,应当借鉴这些经验,资金使用需要以市场价格为参照,否则极易重蹈过去我国政策性资金滥用的覆辙。第三,政策性金融组织形式要满足特定服务对象的需求。由于国与国之间、相同国度的不同地域以及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之间,政策性金融设置形式关键在于因地制宜。

对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金融业对科技投入的力度不足问题,必须通过金融创新,建立起以“市场引导投资方向,政府提供政策环境,企业作为投资主体、金融作为主要手段”为宗旨、“全方位、全阶段、全手段”的金融科技投资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并以政策性金融作为辅助,是解决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此,我们提出八点建议:

第一,筹建政策性银行,扶持科技创新。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目前有必要成立至少一家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为科技创新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一是成立一家专门商业银行性质的科技银行,其中部分业务属于专门为科技创新服务的政策性金融业务;二是成立一家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的中小企业银行;三是成立一家专门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的科技开发银行。从现实来看,建议首先成立政策性科技开发银行。

第二,完善信贷担保,鼓励科技贷款。可考虑成立专门服务科技创新的信用担保机构,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增加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贷款支持。

第三,大力发展民营银行,鼓励支持科技创新。

第四,适时创设科技板市场,加快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我国需要进一步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更需要尽快推出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二板市场等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第五,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促进债券市场发展。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是未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之一,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可考虑扩大发债的规模和发债范围,让更多的科技创新企业能够拥有发债的机会。

第六,继续发展投资基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从健全投资基金机制、引导社会闲散资金合法投资的角度看,政府应放宽基金的设立条件和准入方式,加快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允许设立私募基金,鼓励民间资金更多地流入科技创新领域。

科技金融扶持政策篇6

关键词:技术进步;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政策

一、发达国家财税优惠政策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在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基本趋势下,美、日、欧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竞相凭借自身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在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下,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工业、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通过科技进步基础上的产业结构转型,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作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技术进步主要依靠市场力量的推动,但政府财政在科技进步方面的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在发达国家,在每一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政府都有一个明确的产业技术政策,并通过研发补助金、委托费和政策性融资等财政手段确保产业技术政策的贯彻落实。为了推动本国的科技进步,西方发达国家都特别注重加大对科技进步的投入力度。如美国、日本于1999年政府用于r&d财政投入占当年全国r&d总投入的比重分别为27%和22%。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用于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经费每年都维持在10多亿美元的水平。根据经济成长、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所处阶段的不同,西方国家财政对科技进步的支持的范围和手段也会有所不同。在经济发展初期,财政一般主要通过补助金、开发委托费、政策性贷款和优惠税收政策等形式重点支持主导产业的技术开发。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政府财政政策的重点主要转向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政府通过资助各种基金会、研究院所和产学研联合体等进行产业技术开发,并通过知识产权的转让,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技术进步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环节上,西方国家一般通过政策性融资和税收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和引导。如日本政策性投资银行根据政府有关政策意向,向民间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担保、购买企业债券,对民间金融机构进行补充融资和奖励。在西方国家,财政对技术进步的扶持和引导,一般都是以项目为核心,以客观标准为尺度,实施非专向性补贴政策。

二、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具体优惠政策

在对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支持方面,美、日等西方国家都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法律和政府职能部门。美国政府通过政府采购等手段对中小企业予以扶持。具体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在对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的环节与方式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支持科技进步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为事前扶持与事后鼓励相结合,将对科技开发的重视与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视有机地结合起来。基本的做法是:

一是对企业投入的研究开发经费给予优惠允许企业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或全部抵缴所得税。如法国政府规定,凡研究开发投资比上年增加的企业,均可以申请按增加额的50%抵免所得税。

二是普遍实施加速折旧政策。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固定资产的平均折旧年限仅10年左右,年折旧率为11%~12%。通过加速折旧政策的实施,以加快技术设备的更新。

三是建立科技发展准备金制度,即允许企业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发展准备金。如韩国税法规定企业可按销售收入的3%(技术密集型企业为4%,生产资料产业为5%)提取技术开发准备金,并允许在3年内用于技术开发费、技术信息和培训费及有关技术革新计划资金等方面。

四是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如美国税法规定公司委托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基础研究,所支付的研究费用的65%可以从所得税中予以抵免,并对新产品的中间实验产品给予免税优惠政策。在科技税收优惠的税种选择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三大税种上。发达国家一般都将公司所得税作为科技优惠的重点。在增值税类型的选择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选择消费型增值税。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对个人获得的科技奖励、特许权使用费收入都实施优惠措施。

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财税优惠政策的具体做法,对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中国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借鉴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内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将中、低技术向我国转移,在部分领域,高端技术也开始向我国转移,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将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从我国国内企业的现状来看,整体技术水平还较为低下,受技术开发力量、技术开发经费等的制约,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还相对弱小,技术创新严重不足。在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三、发达国家财税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1.要充分利用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有关规定,在3年过渡期内继续保持原有的有关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的同时,应逐步建立一个以政策性银行的低息贷款、向研究型机构的r&d活动提供财政资助和特别财税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模式。3年过渡期满后,政府贷款利率或贴息水平必须控制在wto相关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财政的资助必须是非专向性的,并不超过工业研究成本的75%或部分前技术开发活动成本的50%。 2.进一步加大对技术进步的投入力度。鉴于长期以来政府研究与开发投入的严重不足,可以考虑规定一些硬性的指标,要求政府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及财政收入的比重必须达到规定的目标值。安排的科技经费要集中用于加快发展高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以推动新兴产业的崛起,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用于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使传统产业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在科研经费的使用方面,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严格的招投标制和课题负责制,确保政府科技经费的有效使用。同时,政府科技经费的使用应坚持有偿使用与无偿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凡基础性研究,政府应实行无偿投入,应用研究及实验发展方面的经费投入以坚持有偿使用为原则,政府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以贷款的方式向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及其他机构提供资金,这些相应机构必须用自身的科研成果转化的收入来还本付息。

3.财政扶持项目应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在政府财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运用财政扶持和引导技术进步必须要突出重点,讲求效率,而不能遍地开花。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技术改造项目应重点选择关系国家安全的产业、公益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竞争性产业。

4.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的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提供支持的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证。政府财政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投融资及政府采购等手段,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的扶持力度。为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还可从信息、技术人员培训及其他服务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

5.必须通过各种财税政策手段的综合运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财政政策手段的运用方面,首先必须充分运用好财政贴息这一手段。高新科技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的投资领域,对这一领域,除国家进行少量的直接投资外,可以借助于财政贴息杠杆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该领域。财政贴息向高新科技产业适度倾斜,加大对该产业的政策扶持,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推动该产业的发展,并相应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使整个产业结构能从低级化状态向高级化状态转化。在传统产业部门,通过财政贴息手段的运用,使企业在技术改造缺乏资金的情况下,能够以国家信用作支撑,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充分调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

6.必须改变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实现税收优惠由区域倾斜转变为向产业倾斜。税收优惠政策措施要能体现和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基本要求,对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及其他需要积极鼓励发展的产业,应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在流转税方面,除实现增值税的转型外,应对高科技产业在增值税政策方面实行适度倾斜,使高科技产业增值税整体负担率能大幅度降低。对进出口税收政策要做出适当的调整,改变目前进出口环节大面积实施税收优惠的做法,应只局限于对高新技术及设备的进口,视不同的情况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应按照税收的国民待遇原则,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特别是在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上要尽快统一。统一后的税收优惠政策,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充分体现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可实行减免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在运用减税、免税、低税率和零税率等直接税做优惠的同时,更要特别关注加速折旧、纳税扣除、税收低免、投资抵免、税收饶让等间接税收优惠方式的运用,实现科技税收优惠方式的多元化。

7.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作用。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推广实施,政府采购规模将越来越大,政府采购的范围也将日益扩大,相应地政府采购活动对国民经济总量及国民经济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为了扶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在政府采购方面,必须尽可能地多采购本国产品,对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实行倾斜。只有在国内不能提供或技术性能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才可考虑采购外国生产的产品。

参考文献:

1.刘群,李倩.发达国家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经济日报,2002-11-19.

科技金融扶持政策篇7

黑龙江省大力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与活力

作为2012年全省工业“开门红”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将黑龙江省最具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做精、做专、做大、做强,增强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与活力,黑龙江省工信委抢前抓早,会同黑龙江省统计局联合多家银行及担保公司,共同开展了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价和扶持工作。

在2011年扶持40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基础上,今年确定出600户成长性好、市场潜力大的黑龙江省成长型中小企业重点扶持。其中,装备制造行业161户,占26.8%;医药化工行业42户,占7%;林木加工行业81户,占13.5%;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业159户,占26.5%;新兴产业76户,占12.7%;其他行业81户,占13.5%。

近几年,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成长型中小企业近三年税金年均增长约35%,远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水平。高速成长的中小企业正日益成为黑龙江省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发展动力。

2012年,黑龙江省工信委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成长型中小企业扶持办法,启动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对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将联合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努力降低贷款担保门槛,优先给予贷款担保扶持;利用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新型工业化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各类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项目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通过直接融资做大做强,力促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健康成长,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与活力,为推动黑龙江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做出贡献。

《黑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2月起实施

黑龙江省首部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黑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2月起实施。

《条例》以法律形式给予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平等准入待遇,规定凡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中小企业均可投资和经营。为保护黑龙江省近10万户中小企业的合法利益,《条例》规定,除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执法部门外,其他部门不得对中小企业进行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职权非法占有或者无偿使用中小企业财产,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中小企业购买产品或者接受指定服务,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中小企业提供赞助。任何机关或者单位不得在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财政、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之外,向中小企业收费。向中小企业收费的项目及其标准、范围和依据应当公示。

黑龙江省将培育2万名创业能人助推中小企业跨越发展

力推中小企业创业工作大步前行,今年黑龙江省将培育2万名创业能人,并且给予企业融资、指导、培训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近年来,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2011年三季度,全省个体私营企业123.9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07万户,同比增长6.1%;安置就业232万人,同比增长17.7%。私营企业16.9万户,同比增长13.1%;安置就业153.1万人,同比增长25.4%。今年是中小企业服务年,黑龙江省工信委将实施万名创业小老板培育计划,重点培育两万名有创业意愿人员和创业初期的小微企业主,扶持新创办和创业初期的小企业2万户,实现增加值30亿元,就业12万人。新辟建省级创业基地12个。全省组织创业培训和创业辅导服务2万人次。全省各级项目库储备项目5000个。积极解决融资难题,搭建融资扶持平台,为“小老板”创业提供贷款、担保支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向有关金融和担保机构推荐创业项目工作。指导市地县创业主管部门提高组织申报工作效率,向金融和担保机构推荐500个创业融资项目。此外,围绕“创业、创新、创优”,继续开展创业竞赛活动,积极营造自主创业氛围,掀起全民创业热潮,推进中小企业创业成长、创新进步、创优发展。

广西

广西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为了帮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尽快找到“饭碗”,广西自治区想方设法拓宽就业渠道,其中包括“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为了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广西今年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中小企业积极聘用高校毕业生的,可根据不同情况,优先考虑给予专项资金扶持。考虑到大学毕业生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后才能熟练上岗,因此,对企业新招收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在6个月之内开展岗前培训的,可以按规定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

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如果当年招用符合《广西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管理办法》列明贷款条件的人员达到企业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15%)以上,并与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根据企业实际招收人数,可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最高单笔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

税收优惠方面,如果企业招收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按企业为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在3年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不包括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个人应缴纳的此3项费用,以及企业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

除此之外,优惠政策中还包括,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申报等方面,都可以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四川

四川省促进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近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成立四川省促进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通知》说,为进一步加强四川省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组织领导,协调推进全省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工作,根据中央和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四川省政府决定成立四川省促进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撤销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联席会议。

《通知》明确指出,该议事机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统筹协调全省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工作,了解掌握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发展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政策意见和建议,为四川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指导、检查、督促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完成四川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甘肃

甘肃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从2012年起,甘肃省将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甘肃省中小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以15%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11年,全省中小企业已发展到近9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已成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城乡劳动力就业增收的主渠道。

从2012年起,甘肃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出台《关于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建设省、市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加快制定省级再担保平台组建方案,力争全年融资担保额突破150亿元。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以先进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生物及现代中藏药、电子信息、生产业等为重点,新增13万户中小微型企业,增加20万个就业岗位。

同时,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甘肃兰州银行进入全国首批发行小微型企业金融债券的城市商业银行之列,获准发行50亿元小微型企业专项金融债券,这也是甘肃省首次获准发行此种债券。此次专项金融债券募集的资金将全部用于甘肃省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根据甘肃省小微企业特点,债券所募集资金将被分为七块,其中70%至75%的资金用于支持地方民族产业、“三农”、新兴经济及高新技术、下岗再就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型机工制造业,25%至30%的资金用于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发展。

此外,为集中解决工业园区企业融资难题,2011年甘肃省选择白银、天水、金昌、酒泉等部级工业园区,启动了园区投融资服务平台试点。酒泉、金昌、天水等地园区投融资平台试点工作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有望在2012年启动并逐步推进投融资平台的推广和应用。

广东

广东出台56项措施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广东省人民政府近日出台《2012年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多管齐下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措施》共56项,从增强财政资金引导、落实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和税费减免、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强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帮扶中小微企业。

省级财政资金扶持主要包括:安排2.5亿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设立5000万元小额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损失给予适当风险补偿;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安排2000万元发展专项资金,资助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参加境内国际性展览会。

涉及税收优惠和税费减免的内容有24项,主要包括: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小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中小企业的技术转让所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经认定的困难中小微企业,减半征收6个月的使用流动人员调配费等。

此外,为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若干政策措施》还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推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支持中小企业投保相关信用保险,进一步提高企业信用保险的覆盖率。同时,积极培育一批素质优良、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重庆

重庆市2月1日起可网上申办微企

近日,重庆市工商局微企处消息称,从2012年2月1日起,重庆市将启用微企预申请系统,接受微企创业者网上预申请。

2012年申请创办微企的创业者,均应先通过互联网进行申请,经工商部门预审查通过后,再向创业所在地工商所提交正式申请资料。工商所不再直接受理微企创业申请。

重庆九大举措助推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壮大

“十二五”期间,重庆将采取九大措施,强力助推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壮大。

重庆结合当前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十二五”期间将采取以下九大措施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做大做强:一是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十二五”末,全市企业维权投诉监测点将达100个,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二是扶持发展微型企业。力争“十二五”期间,新增微型企业15万户、新增就业岗位150万个。三是实施万户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集中行政资源在信息、融资、财税、技术、市场、人才等服务上进行重点支持重点支持一批成长型、示范带动型企业做大做强。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市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突破2万户,实现营业收入突破3万亿元,实现新增就业70万人。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四是提升中小微企业整体素质。包括构建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现代产权交易体系、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提高企业开放水平等等。五是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加快小企业创业基地、都市工业园(楼宇)等发展基地建设,到2015年全市建成各类中小企业基地、都市工业园(楼宇)分别达到150个,新增工业厂房1200万平方米,实现工业总产值8000亿元。六是培育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围绕中小企业发展重点、“一核一廊五带”空间布局,重点培育发展一批聚集程度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力争培育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达到100个以上。七是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力争“十二五”期间新产品开发达2000项以上,其中市级以上重点新产品达1400项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产品800个,高新技术企业达1000户;中小企业专利的申请量达3.5万件,专利授权量达2万件;中小企业信息化互联网普及率达90%。八是畅通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到2015年,力争直接上市融资中小企业达50户;融资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分别突破200家,年担保、小额贷款能力分别达到1000亿元。九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10个部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实施20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重点项目,集中规划建设30个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指导支持40个区县各建设好一个区县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重庆出台新一轮“2125”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计划

为培育成长型企业,促进上档升级,今年重庆将继续推进“2125”新一轮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全市将新增年营业收入2000万―1亿企业2000户,达到1.2万户;新增1亿―4亿企业400户,达到2400户;新增4亿以上企业90户,达到600户。

重庆“2125”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即“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中小企业20万户,中小微企业达到50万户;新增营业收入2000万―1亿元的企业1万户以上,达到1.5万户,新增1亿―4亿元的企业达到2000户以上,达到4000户;新增营业收入4亿以上企业500户,达到1000户。

今年,在“2125”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带动下,全市新增营业收入2000万―1亿企业1800户,达到10000户;新增营业收入1亿―4亿企业330户,达到2000户;新增营业收入4亿以上企业78户,达到510户。

陕西

陕西开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

今年,陕西省将成立落实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联合督查组,对中、省近年出台的关于中小企业一系列扶持政策进行专项检查、督查。

此次专项检查内容包括中、省近年出台的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具体检查各市、县(区)是否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和配套措施;各市财政是否建立促进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并逐年扩大规模;国家和省上已明确的各项涉及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国家和省上已明确清理和禁止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否落实;国家和省上已明确的金融扶持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各市、县(区)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以及各市、县(区)建立和完善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投诉机构和运行机制的情况等。检查行动分自查和检查督查两个阶段,将通过采取听汇报、会议座谈和深入企业等形式进行。

青海

青海出台措施帮扶小微型外贸企业发展

为切实减轻小微型企业负担,帮助小微型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自2012年1月1日起,青海检验检疫局将对青海所有符合小型微型企业划定标准的企业,实施暂免征收签发一般原产地证书费及一般原产地证工本费共计36元的优惠政策。此项优惠措施将持续到2014年12月31日。

一般原产地证书是用以证明有关出口货物制造地的一种证明文件。如进口国与出口国政府之间定有关税协定,用条约形式规定协定税率,或两国之间条约上规定最惠国条款,出口企业办理一般原产地证书即可获得相应的税率待遇,从而提高竞争力。近年来,青海检验检疫局采取多种方式向外贸企业宣传一般原产地证的意义和办理流程,并充分利用区域优惠关税政策支持青海外贸发展,大力扶持外贸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签发的一般原产地证书数量年均增长约30%。

青海省将开建10个重点中小企业工业创业园

为促进青海省中小企业优化升级,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今年,青海省将在湟中、大通、祁连等地开建10个重点中小企业工业集中区(创业园)。

到“十二五”末,青海省将在大力建设中小企业工业集中区的基础上,建成湟源大华工业园、大通北川工业园、湟中上新庄工业区、互助绿色产业加工(基地)园区、循化民族工业集中区、海晏红河湾生态工业经济集中发展区、祁连生态工业集中发展区、海南州三江源后续产业发展区、河南县有机畜牧业集中区和西宁市中小企业创业园10个分工合理、特色鲜明、配套完善、优势突出、产业衔接较为紧密的重点集中区,引领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全面发挥。

“建设中小企业工业集中区(创业园),是以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为切入点,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形成集约化、规模化、基地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建设产业特色突出、配套功能完善、承载能力强、质量效益显著、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集中发展区。”2月14日,青海省经委中小企业局负责人说。

在中小企业工业集中区(创业园)建设上,以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太阳能光伏、化工、医药、农畜、装备制造、特色少数民族用品、新材料、农畜产品加工、纺织等重点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生物制品加工、生产业及配套产业,培育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链长、质量高、竞争能力强的骨干行业和企业。

河北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确定

近日,《河北省民营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公布,“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民营经济将深入实施“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推进民营经济产业、产品和组织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民营经济质量、效益和企业素质。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民营工业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促进两化融合。优先发展生产业,做大做强做精生活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到2015年,第三产业比重争取占民营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积极推进全民创业

新建改建100家较高水平的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到“十二五”末总数达到400家。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全民创业活动,新建一批小微型企业,全省每万人拥有民营企业个数达到35个。

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到2015年,全省培育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50个,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120个,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产业集群300个;全省50%规模以上企业进入全省各类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经济总量占全省县域经济总量的50%以上。

合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

培育形成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集团)100个以上,其中,年营业收入100至500亿元民营企业(集团)50个以上,年营业收入500至1000亿元的民营企业(集团)8个以上,年营业收入1000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集团)力争5个以上。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十二五”期间,每年选送100名民营企业家到高等院校进行系统进修培训,对1000名规模以上民营企业高级管理人才进行短期集中培训,对10000名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专题培训。到2015年,全省建成100个省级人才培训基地,全省民营经济人才总量达到350万人,其中,管理人才10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75万人,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175万人。

河北省中小企业可免费接受涉外培训

为了进一步帮助河北省中小出口企业在贸易中维护自己的权益,今年河北省贸促会将免费提供法律培训班,帮助中小企业了解国际商事规则。

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许多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各种贸易壁垒措施,平均每年涉案金额近百亿美元。河北省贸促会将在今年针对新出台的国际性、区域性新规则、新法案,举办涉外商事法律培训班,帮助企业了解国际商事规则。

贵州

贵州六类微型企业工商重点帮扶

贵州省工商局今年将全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对加工制造、科技创新、创意设计等六类微企进行重点帮扶。

在贵州省经济工作会上,贵州省政府明确由省工商局负责微型企业的创办方案并组织实施,因此今年贵州省各级工商部门将全力推进微型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主要承担资格审查、注册登记、实施监管等职责,不仅要对从事加工制造、科技创新、创意设计、软件开发、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特色食品生产等六类微企进行重点帮扶,还要督促各相关部门出台和落实财政补助资金政策、贷款扶持政策、税收奖励政策和创业培训实施办法等。

贵州出台政策每年扶持2万户微型企业发展

贵州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采取“3个15万元”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微型企业。从今年起,全省各级政府每年预计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0亿元,扶持微型企业2万户,新增就业人员10万人以上。

《意见》指出,凡贵州省居民(国家禁止经商办企业的人员除外)具有创业能力、无在办企业、实缴货币投资达到10万元以上,并带动本省户籍5人以上就业的,经过创业培训,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人员可申请创办微型企业,并获得“3个15万元”的扶持政策。

一是财政补助政策。扶持对象实缴货币投资达到10万元后,政府给予5万元的微型企业财政补助。补助资金由省、市、县按照7:1:2的比例分担,各级财政按承担比例年终清算。

二是税收奖励政策。扶持对象创办的微型企业除享受国家和贵州省对微型企业及特定行业、区域、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外,其实际缴付的所有税收中地方留存部份实行全额奖励,奖励总额为15万元。

三是融资与担保政策。扶持对象创办的微型企业有贷款需求的,可以自有财产抵押、税收奖励为质押或信用贷款等方式,到指定银行或担保机构申请15万元以下的银行贷款支持或担保。符合扶持条件的微型企业,除享受财政补助、税收奖励、融资与担保三项扶持政策外,所有涉及微型企业创办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概零收费。

《意见》规定,从事加工制造、科技创新、创意设计、软件开发、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和特色食品生产等行业的微型企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

扶持对象可采取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中的任一组织形式设立微型企业。扶持对象与他人创办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的,其出资比例不得低于全体投资人出资总额的50%。

为更好地促进微型企业发展,贵州省将成立省政府领导任组长,工商、财政、金融办、经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审计、国税、地税、人行、银监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省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工商局,负责牵头制定和落实相关工作措施和办法。各市(州)、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也将建立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省还将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将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和干部考核的内容,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贵州省:创办微型企业“零收费”

贵州省日前出台《关于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符合扶持条件的微型企业,涉及其创办的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一概免除。

此外,从今年起,全省各级政府每年预计投入专项资金10亿元,扶持2万户微型企业,新增就业人员10万人以上。

根据《意见》,对获准创办的微型企业,贵州省将从财政、税收和融资担保三方面进行扶持。财政补助方面,扶持对象实缴货币投资达到10万元后,政府给予5万元的微型企业财政补助。税收奖励方面,扶持对象除享受国家和贵州省对微型企业及特定行业、区域、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外,其实际缴付的所有税收中地方留存部分实行全额奖励,奖励总额为15万元。融资与担保方面,扶持对象创办的微型企业有贷款需求的,可以自有财产、税收奖励为质押或信用贷款等方式,到指定银行或担保机构申请15万元以下的银行贷款支持或担保。

贵州省将重点扶持从事加工制造、科技创新、创意设计、软件开发、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和特色食品生产等行业的微型企业。

辽宁

辽宁:2012年将重点培育3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今年,辽宁省将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方式方法,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重点培育300家处于初创期和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今年辽宁省在发展科技金融、促进创新体系建设及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均有新的举措。

作为创新资源的聚集区,高新区及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在今年会有新的突破。辽宁省将出台关于加快高新区发展、促进科技金融以及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推动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速提升辽宁省产业聚集区发展。各级高新区将加大孵化器、公共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并在产学研结合和科技金融上先试先行。

为促进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发展,辽宁省今年将就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风险投资、科技担保和股权、期权激励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积极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目前,科技创业风险投资试点已在营口、本溪开展,并将逐步在全省推广。在创新资金的使用上,辽宁省将积极探索贴息、股权投资等方式,增强企业融资能力,支持企业上市。

内蒙古

内蒙古力争扶持创办2万户微型企业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以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主题活动为主线,以实施“3610”行动计划为抓手,形成全社会扶持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合力,努力培育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良好企业生态,推动中小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集群集约发展。年内,内蒙古力争扶持创办2万户微型企业,带动就业10万人。

天津

天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建名牌产品

今年天津市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天津市名牌产品的产值和税收标准,放宽到当年天津市名牌产品申请标准的80%,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建天津市名牌产品。

天津市继续扶持中小企业组织百名专家当“智囊”

2012年,天津市科协将加大对天津市中小型企业的帮助和支持,将组织“百名专家进百企”等一系列活动,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为“小巨人”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2012年天津市科协将会组织“百名专家进百企”等活动,让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学会、研究会积极参与,汇集企业难题和“校、会”智力资源;将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服务平台,及时科技交流合作、企业技术难题招标、科技成果转化需求信息,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为“小巨人”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除此之外,新的一年,还将继续完善“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和运行机制,做好建站前期服务工作,完善市、区、企业三级管理和服务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工作站间的横向交流和联系。

科技金融扶持政策篇8

论文摘要:本文利用对昆明市41家民营科技企业的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对昆明市民营科技企业在不同时期对政策的需求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从中得出了技术扶持、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等是当前昆明市民营科技企业成长中最需要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研究已经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相应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科技政策与政策体系的研究仍显不足。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制订与实施体现出某种不一致性、局限性和不平衡性,从而使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应有的实效性、导向性、系统性未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探讨建立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和政策体系的新途径。

一、相关理论回顾

1.国内高科技产业政策研究概述

中国企业联合会发表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指出: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主要职责应是: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公平竞争的发展规划与规则;推动和构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社会化保障体系,特别是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引导和鼓励社会对中小企业的中介服务;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完善对中小企业的行政和司法监督。

周彩红、李廉水在《政策供给与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一文中对我国政策供给的现状作了分析认为,第一,投融资政策未能有效解决中小高科技企业投人不足的问题,致使广大中小企业在从导人期进人成长期、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摆脱不了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投人不足的障碍。第二,我国政府采购未能发挥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植作用,政府采购对技术创新导向很不明显。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九条虽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但缺乏具体目标和计划,缺乏相关的配套法规,也使得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被排除在政府采购锁定的范围之外。第三,税收政策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激励力度不够。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收政策的规定》规定:“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两年”。然而,72.4%的企业因为没有盈利而不能从中受益,因此,这条政策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激励作用较弱。第四,信息网络的覆盖范围不够。中小企业一般因其规模小、实力弱,难以拥有稳定的信息渠道,明显处于劣势。

李杏、丁振国在《华中地区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分析》一文中认为,政府是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之一。它不仅仅通过直接的政策支持及相关法案起作用,更主要的是通过它对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影响来促进或阻碍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政府应注重完善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机制,重点为在竞争环境中的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其二是出台创新政策。这些政策包括:政府承担,政府购买,即对于某些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早期的产品,政府可以通过这一政策对其进行扶持;政府导向,即政府通过自身具有获得市场信息的优势向技术市场、投资市场提供供求、应用等方面的引导。

刘海燕认为当前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社会舆论不公,有些政府部门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和服务意识淡薄。第二,政策法规没有使所有的企业在同一地位上公平竞争,至使民营科技企业缺乏法律保护。第三,目前民营科技企业无主管部门,说是科委管,实际上科委只能协调服务,没有决定权。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民营科技企业在用人、评职称、晋级、专利评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第四,金融支持不足,民营科技企业创业初期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能力弱小,资金短缺成为限制了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瓶颈。

2.国外高科技产业政策研究概述

范秋芳对美国科技政策的研究认为,第一,政府通过制定创新的政策,减少在新技术开发和商业化过程中不必要的法律、制度和经济的障碍。第二,建立有效的、高性能的运输基础设施;建立拥有紧跟技术创新潮流的国家水平的研究、测试和计量能力。此外,政府还在研究与开发工厂设备和工人培训方面加大投资。第三,不断推出大型科技发展计划,促进政府与企业及研究机构之间的互动。第四,加强研究开发的投人。

李奇明等探讨了日本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认为其主要特点,一是确立“科技创新立国”的战略,明确规定了日本将依靠科技创新面发展为“高度信息化大国”。二是提供巨额资金对生物、人工智能等重要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使日本在该领域中具有竞争优势。三是制定整体科技发展及其重点领域的总方针、总计划;加强对科技发展的导向,运用经济杠杆对民间企业的科技活动进行指导,把国有实验室的研究设备低价转给企业使用,把国有基础技术专利无偿或低价提供给民间企业。

黎贯才、周东杰总结了科技政策国际趋势的一般特点发现,首先,发达国家在研发上的投入都有大副度的增加,r&d与gnp之比在2.5%--3.4%之间。其次,政府从总体上对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扩散及其应用进行规划和指导,亲自参与到科技创新中。再次,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创新系统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视知识的生产、转移和应用之间的协调。

英国罗纳德·阿曼和朱利安·库伯在考察了英国和其他西方工业化国家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后得出,需求拉动对于高技术产业生产的激励作用,比技术、发明的推力更为普遍。全部高技术成果的2/3到3/4都是需求拉动的结果,而且政府部门的需求在其中占很大的比例。因此,政府采购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如美国《购买美国货法案》规定,美国中小企业的报价只要高于不超过外国供应商报价的12%和本国大企业报价的6%。即可获得政府采购合同订单,这对增加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市场中的竞争力是十分明显的。在美国硅谷创业初期,定单中有1/4来自政府。

二、昆明市民营科技企业成长的政策需求分析

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政府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政策行为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手段,绝大多数的政府活动可以归结为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政府通过政策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的分配,来实现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调整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以便维系社会的正常和稳定的发展,并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政策需求研究是因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经过一段时间后,政策逐步老化,效力逐步递减。为此,有必要分析和了解民营科技企业在不同时期对政策的不同需求,并以此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使政策增效期发挥最优的效果。

1.政策需求调查结果

民营科技企业产生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其成长是一个客观的连续过程。为研究的需要,我们把政策演变的时间划分为二个阶段。

经对昆明市民营科技企业的调查表明(见表1),第一阶段民营科技企业政策需求程度的排序是资金扶持、法律保障、税收优惠、技术扶持和人才引进政策;第二阶段企业政策需求程度的排序是技术扶持、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引进政策和法律保障。可见,随着时代变迁民营科技企业政策需求由资金扶持转向对技术扶持和优惠的税收政策。这种政策需求的转变反映了改革的时代特征,民营经济早期由于没有合法地位,其发展需要资金和法律的保护,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和人才成为民营科技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

2.政策需求因素分析

企业成长的政策需求研究是从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因素出发,分析企业与政策环境因素的逻辑关系,回答企业需要什么政策,政策如何满足创业者的需求,可为政府制定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1)技术扶持政策。企业不同历史时期“政府科技扶持政策的需求”调查结果表明(见表2),政策第一阶段,民营科技企业最需要政府为企业产品、工艺开发营造良好环境;政策第二阶段,企业最需要政府支持企业“产、学、研”技术开发和通过长期计划为企业技术发展提供指导。说明企业已认识到技术是民营科技企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民营科技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就要掌握和发展核心技术,不断进行技术积累,整合科技资源,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开发体系,培育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

(2)税收优惠。税收是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尤其重要。税收优惠意味着企业纳税义务的减少,企业利润的增加。“这一利益让渡将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按税收优惠的方向进行,这便是税收这个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之一”。对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实际上是政府将应收而未收的税款让渡给企业,意味着政府将税款交给企业进行科技投人。因此,税收优惠不仅是政府科技投人的重要渠道,而且是政府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人的手段。税收政策对企业科技成本、科技投资风险、应用新成果、高素质人才引进等产生直接影响,而税收政策不足会加大民营科技企业在创立和成长过程中的困难。

(3)资金扶持政策。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政府资金扶持政策”的需求调查结果表明(见表3),政策第一阶段,68%的民营科技企业最需要贷款,36%的企业需要政府科技资金的支持;政策第二阶段,60%的企业最需要政府科技资金支持,29%的企业需要贷款。值得思考的是作为风险投资无论是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或在今天,均位居企业第三位的选择,说明企业缺乏对风险投资的认识。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权益投资,不同于银行的贷款行为,它注重的不是企业当前的盈亏,而是注重其长远的权益回报。因此,风险投资的性质决定了它与科技型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民营科技企业大多成立较晚,资信不如老企业,也不象有些国有企业有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服务,因而不易获得银行贷款,表现为发展中常因资金紧缺而阻碍企业发展。在政策执行上,虽然各级政府都制定一些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心存疑虑,对民营科技企业落实相关政策上打了折扣。

(4)人才引进政策。企业不同历史时期“政府人才引进环境”调查结果表明(见表4),政策环境第一阶段,43%的企业认为有良好的引进人才环境;政策环境第二阶段,约65%的企业认为有良好的引进人才环境。可见,随着时代的变迁昆明市人才环境有了较大地改善,为民营科技企业引进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人才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第一性”资源。人才队伍的建设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内外竞争中的地位。对科技企业发展而言,主要应从体制、政策、机制和文化等方面着手,加强环境建设,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

(5)法律保障。从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具备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新加坡、日本在科技园、技术城建立之前就订立了相关法规。在美国的硅谷,除了有支撑起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基本法律外,还通过大量判例法来规范当地市场主体所拥有的经济行为。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通过有关法规确保民营科技企业的社会地位、权利、义务、财产、知识产权和正当活动受法律保护,使民营科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

三、简要评价与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的结论和建议:

1.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成长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备的转轨时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利于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成长。因此,良好的政策环境是民营科技企业成长重要的外部条件。

2.昆明市民营科技企业随着时代的转变,对政府政策需求主要有三点:一是由原来的资金扶持转变为对技术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需求。二是企业对资金需求方式已由原来的国家贷款转变为政府的科技预算。三是企业希望政府积极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技术开发和为企业技术发展提供指导。以上三点变化说明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昆明市民营科技企业已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演化为智力的竞争。

科技金融扶持政策篇9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蒸蒸日上,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深入实施,是我国科技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一大批重要成果涌现出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科技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政策、资金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不完善也给企业自主创新带来严峻的挑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推进。特别是企业创新资金的不足以及科技创新风险的存在企业的科技创新很难在市场上进行成功的融资。因此,从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两个方面探讨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和建议是非常必要的。

一、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分析

(一)税收激励政策现状

近些年来,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税收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这些税收扶持政策对于推动我国企业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税收政策对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没有形成足够能量的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

1.对研发环节给与支持的税收激励政策只占很小的比例。税收激励只是对已经形成科技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已经享有科研成果的技术性收入实施优惠,而对技术落后继续进行技术更新的企业以及正在进行科技开发的活动缺少鼓励措施,使企业只关心科技成果的应用而不注重对科技开发的投入,不利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税收政策的制度性缺陷,抵消了政策优惠的力度。生产型增值税对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抑制作用;企业所得税内外有别导致内资企业税负偏重,严重制约企业的积累和发展能力,是长期存在的制度性因素。总体而言,税收政策产生的效应,制度性缺陷的抑制力更强。

4.税收优惠政策并没有根据各个税种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税收优惠形式的特点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由于忽视了税种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个税种少征,往往另一个税种多征,形成各税种之间政策效力相互抵消。

5.对于高科技人员的优惠措施较少。我国现行税收政策中对高科技人才的收入并没有明确的个人所得税优惠。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又降低了高科技行业人才的积极性,又降低了高科技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使大量人才外流。

(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建议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税收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财力基础,而且运用税收政策还可以激励企业逐渐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有利于创新成果的转化。因此,必须创造更适合的税收扶持与激励政策,来适应目前科技进步,尤其是自主创新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要求。

1.制定上下游产业链协调的税收政策.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企业自主创新的重点应该放在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的环节上,因而我国针对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应该由偏重产业链的下游向产业链的上游转移,即从生产销售环节想开发研究环节转移,确立企业的研究开发环节为税收激励的重点。

2.建立起对所有企业适用的具有普惠制的创新激励机制。现行的许多优惠政策仍然存在诸多限制,只有部分企业可以享有优惠政策,而自主创新不是局限在部分企业,而是所有企业。因此,应当取消现行优惠政策中不合理、不公平的限制性条件,使特惠制变为普惠制。

3.改革增值税,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速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扩大增值税改革的试点范围,实行地区与行业相结合的办法。扩大增值税增值范围,实行全面征收。适当扩大高科技行业享受增值税优惠的范围。对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实行零税率,做到彻底退税,使其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增强其竞争力。

4.加大对科技人员的税收优惠政策,拓宽高新技术企业的筹资渠道。我国现行税法几乎没有针对高科技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在实际企业发展中缺乏必要的人才激励机制。强化对高科技人才的优惠主要体现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高科技人才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对高科技人员在技术成果和技术服务方面的收入减征,特殊成绩获得的各类奖励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5.完善税收制度,形成制度性的税收激励。建立起临时性与制度相结合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并在税收制度的设计上从整体上考虑税种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税种优惠形式的特点,各有侧重,从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共同发挥作用。

6.增加对科技环境保护的政策倾斜。针对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活动,税收应给予特别优惠,这种优惠政策能加强我国的政策导向,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推动我国节约型、生态型社会的建设。

二、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研究

(一)金融支持政策现状

近年来,为了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已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及相关优惠政策,如加大科技贷款的投入总量,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等,这些都对促进科技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当前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投融资渠道比较狭窄,金融产品较少,尚不能完全满足投融资主体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受到了金融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许多自主创新企业面临发展困境,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也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强。目前我国政府资金主要针对产业的支持,直接针对产业项目,计划经济比较浓厚而时常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则更多的采用间接平台,建立机制,营造环境,相比之下,后一中方式更容易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

2.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的投资工具形式单一,从而导致了金融机构在针对中小企业开展业务时,所承担的风险与可能的收益之间不对称的问题,结果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3.风险共担机制。在努力实现双赢的同时风险共担也非常重要。目前我们只能实行全额的担保,这样的作用基本将金融机构的风险转嫁给担保机构,不利于发挥各方面的作用。

(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建议

发达和完善的金融业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强大的资本市场将对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行为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完善企业创新的金融机制,将金融服务重点转向自主创新,加大金融系统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促进自主创新更好更快的发展,实现金融改革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加强和完善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完善鼓励企业创新的信贷政策和投融资政策。一方面,要整合政府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积极运用政策调节手段,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创新,加强政府资金与金融资金的相互配合,通过基金、贴息、担保等手段引导更多的资金支持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

2.政策型银行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的规模化融资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项目等提供贷款,给予重点支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出口,提供融资支持。

3.通过改善金融环境,促进商业银行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服务。商业银行对国家和省级立项的高新技术项目,应根据国家投资政策及信贷政策规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商业银行对有效益、有还贷能力的自主创新产品出口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要根据信贷原则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及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政府可以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担保基金,引导商业银行开展对自主创新企业提供差别化、标准化的金融支持。

4.加快中小企业板建设,设置中小板“绿色通道”一是加快发展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尽快恢复中小企业板的融资功能,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发展上市设立“绿色通道”,降低门槛,简化程序,缩短时间,减少费用。二是强化中小企业板监管措施。三是推动中小企业板制度创新。推进上市准入制度创新,建立适应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退市机制,推进全流通经济制下的交易与监管制度创新。四是加大中小企业上市资源的培养力度。

5.积极推进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机构要努力进行金融工具创新,如对重大科技专项资产实行证券化、发放可转换债券、票据贴现等低风险业务等,既可以使银行降低风险增加收益,又可以有效弥补企业创新的资金缺口,实现科技和金融、企业和社会多赢共利的目标。

科技金融扶持政策篇10

2014年,天镜湖文化科技产业园和太仓大学科技园两大载体发展稳定,天镜湖文化科技产业园今年获评苏州市服务业集聚区,大学科技园获评部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苏州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并已上报部级大学科技园。新城重点打造的“太仓市科技服务超市”于10月正式开业,并已入驻了科技服务机构13家,其中还包括太仓市版权登记服务中心和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太仓分所两大官方服务机构。科技服务超市协同由28家中介机构组成的“中介联盟”形成了科教新城虚实结合的“一站式”、“一条龙”科技服务体系。此外,全区的各项生活配套服务设施也在持续完善,海运堤、邻里中心、菁英公寓等一系列载体为全区人才提供了生态、健身、时尚的城市生活时尚休闲功能。

2下一步工作的思考

当前太仓经济步入增长换挡期、转型升级关键期、深化改革攻坚期。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加快打造、上海自由贸易区、虹桥商务区的加快建设,特别是市委对全面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的部署,将进一步激发科教新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新城需坚持深化改革发展,坚持引项目与聚人才齐抓并举,以更加有效措施推动发展,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为建设全省一流的科技文化城加砖添瓦。

2.1加强发展引导,完善政策体系,打造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科教新城将文化和科技产业定位为自身的主导产业,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加强产业发展引导,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为打造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夯实政策保障基础。2014年,科教新城在原有基础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开始探索扶持特定产业、特定发展阶段企业的专项扶持政策,并草拟了《加快发展天镜湖科技文化产业园的若干政策意见》《太仓市科教新城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太仓市科教新城创新先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等政策,以求更好的支持产业发展,打造文化科技龙头企业,发展文化科技总部。科教新城下一步将在加快这些产业政策的落实的同时,也积极加强文化原创激励,拟定文化技术标准奖励政策,推动文化创新平台建设,孵化文化科技品牌,建设政府奖励、用人单位奖励和社会奖励互为补充的多层次文化创意人才奖励体系。此外,科教新城还需进一步加强金融体系的建设。一方面新城出台了《太仓市科教新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子基金投资及管理办法》和《太仓市大学科技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管理办法》已入股的形式对区内的优秀创业型企业进行项目扶持和跟进投资,下一步需全面发挥创投的引导作用,建立稳定的投资水平,保障对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需加强文化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合作,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出台科技金融相关政策,推进自主创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化科技、金融和管理改革创新,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2.2紧抓产业链建设,助推产业集聚,打造国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科教新城作为我市全面接轨大上海的重要门户之一,在发展中需深化与上海自贸区、大虹桥商务区的对接,加强产业对接,主动承接沪上制造业项目转移,积极引进沪上服务外包、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服务产业,打造国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新城需进一步做强太仓大学科技园、天镜湖文化科技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做优海运提文化休闲旅游商务集聚区,全力构建以环天镜湖中央商务区为载体的银行、证券、创投业集聚区。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技术集成应用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形成以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和科技中介服务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体;加快海运堤风情水街和天镜湖公园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旅游与互联网融合创新系;把握“新三板”扩容机遇,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完善科技金融体系,集聚科技金融小微专营机构,推动融资租赁、第三方支付、消费金融以及股权投资等金融业务创新发展,主动融入上海自贸区建设,更好地分享溢出政策。尝试建立德资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全力打造种类丰富、模式先进、产业化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的苏南现代服务业特色发展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