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研讨活动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5:32

德育研讨活动方案篇1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整体素质。

1、班主任培训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学习在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鼓励教师以自我学习、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积累等学习方式与日常工作对话,以学习的提高促工作水平的提升,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责任心和管理艺术水平。组织了题为“我们离生命化教育有多远”的专题培训讲座。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进行交流研讨。交流中,教师们能各抒己见,积极发言,尤其是青年教师将自己工作中的困惑和点滴经验与大家探讨,活动中多数教师表示收获颇多。

2、德育主任培训

积极组织德育主任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德育干部培训,在学习中认真记录、认真完成培训作业。各校德育主任按时参加进修校德育研修部组织的班主任培训活动,认真记录。回校后开展校本培训,组织班主任老师认真交流研讨,按时完成每次培训作业,并把作业已发表博文的形式上传到班主任“博客”上。学校定期检查班主任博客,留有检查纪实材料。对班主任“博客”完成情况进行记载。组织班主任每周例会,以会代培,在会上对班主任教师进行班主任培训;培训内容为(1)班主任工作艺术系列讲座;(2)网上研讨作业;(3)进修校班主任培训内容;通过学习、交流、研讨等,推进教育创新,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将老班主任管理班级和学生的经验与好的方法与年轻班主任一起分享。

3、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对特殊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辅导。深入家庭,掌握了解信息。本学期对特殊群体学生家访率达到了100%。学校还利用家长会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1)各校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班主任教师轮流做岗,疏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一些有心理负担或单亲家庭的和留守儿童解决心理疑问,

(2)建立心理“情景剧”小剧团,同学们乐于参与,通过表演情景剧让他们有了正确的心理认识。

(3)利用广播站和板报宣传心理知识,加强了心育工作的力度,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心理咨询,进一步完善了省级心育课题的结题工作,准备接受省级课题组的验收。

二、开展德育常规工作

1、在开学初,能按时制定并调整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班主任能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班级德育工作计划,工作目标明确,工作内容和措施具体得当,语句精炼,言简意赅,附有工作计划滚动表,可操作性强。幸福校王品、孙家校宿晓慧做得较为突出。各校德育领导能按照计划要求,开展学校各项德育工作。按期研究、检查学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博客”建设工作,留有工作痕迹。从记录上看,德育领导作了大量工作。

2、德育工作室建设

完善德育工作室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德育工作视导机会,对基层各校德育主任手把手指导建立学校德育工作室,督导各校提高德育工作室的利用率,组织计算机教师进行班主任博客链接及相关培训,对于此项工作个别年龄大的教师有一定难度,采取副班主任一帮一协助完成地方法,逐步带动。每月份都能够根据进修校的研讨主题完成作业。

3、学科渗透

(1)各校制定了德育学科渗透工作方案,收集了德育渗透案例和教案,能结合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传统教育活动,每次活动过程材料、佐证照片非常齐全,活动后并认真总结;各校制定了学生考评制度和细则,能把德育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德育常规工作能以《守则》、《规范》为依据,加强常规管理,孙家校做的好些;能组织开展班会活动,有详细的“会案”和“简案”;按期开展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

(2)各校充分利用“学科课”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宏伟校检查视导德育工作时,听了一年级孟庆华的一节思想品德课,感受颇深,她的幼教语言、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互动的场面非常受学生的喜爱,教育效果明显。

(3)中心校组织各校校长、德育主任及相关班主任教师联合检查视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研讨活动,重点关注学科德育渗透。要求各学科教师在备课中要体现德育渗透点;组织教学时落实德育渗透点;小结时升华德育渗透点。研讨时各位教师踊跃发言,各抒己见,针对教学实际,谈学科渗透;校领导听课对德育渗透做重点指导;不仅提高了教师听评课能力,也提高了教学中学科德育渗透能力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能力。各校还组织教师每月撰写学科德育渗透典型案例。

(4)组织开展了课题课大赛,本次赛课的特点一是体现全员性;二是体现德育渗透点。学校领导及评委对德育渗透进行重点关注。通过赛课,教师们各展所长,异彩纷呈。从本学科的不同角度展现,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认知、感受。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三、工作特色和亮点

本学期,幸福中心校结合学校管理体质,对辖属四所村小德育工作,有重点地开展了月检查视导工作。在检查视导中,发现各校德育工作有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及时召开现场交流会共享,进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1、各校校长加大了重视德育工作力度,能按计划要求,定期组织班子成员研究学校德育工作,形成工作思路,对各项德育工作者培训和德育活动能够积极参与,审阅批示活动方案,并留有签字痕迹,能亲自挂帅担当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靠前指挥、亲临一线检查指导德育主任工作的做法和德育活动。德育主任在校长和班子成员的支持、鼓励、帮助下能积极大胆开展各项德育工作,在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下、各位班主任和全体德育工作者的积极配合下,德育主任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丰富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

2、在继续推广用音乐代替口令的大课间活动基础上,结合各村小办学规模和学校实际特点,扶持各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使各校形成各自学校的特色建设。创建有特色的小课间游戏活动,有学校群体性的特色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德育研讨活动方案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学德育;应用研究

一、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教育事业得到快速进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现在教学的伟大目标。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教学的改革进入新的台阶,经济全球的发展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中学德育教学工作变得滞后缓慢,目前德育教学已经成为许多学校形式上的课程,没有得到重视。现在许多中学的德育教学,并没有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担任,而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担任,例如某中学的德育课程是由体育教师担任,或者由美术教师担任,这些教师的不是学思想政治教育出身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德育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缺乏。国内德育工作滞后,主要是现在中学德育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目前国内的德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陈旧,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给学生讲授大量的德育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相关理论,很多教师布置大量的德育作业给学生做,甚至是让学生去背诵各种的的德育理论等方式。中学生是一个充满生活与活力的群体,对于过多理论缺乏兴趣,在课堂中他们更希望听到相关的故事。案例教学的应用十分普及与广泛,但是现在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运用在高校教学中,在中学方面的运用依然比较少,尤其是在中学德育方面的应用是比较少的、本课题重点探讨了案例教学在中学德育工作的应用意义,同时进一步分析与探讨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为提升案例教学水平提出科学的建议及对策。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学德育教学中的意义

1.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中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于中学生来说,充满乐趣的课堂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例如教师在讲授团队精神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女排团队精神,尤其是女排从小组第四出线之后,面对强势的巴西、荷兰以及塞尔维亚,都没有畏惧,因为团结、坚持不懈的女排精神始终支撑着她们,最终她们克服一切困难,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通过女排的案例,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团队精神的深入理解,并将这种精神深深的刻在内心深处。

2.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减轻中学教师的教学压力。这些年,社会上曝光了许多中学教师出现了各种精神崩溃的现象,这都是由于中学教师的压力非常巨大。一方面教师的压力来源于社会生活中,教师由于收入较低,社会地位不高,如今房价物价的上涨,许多中学的生活经济压力非常巨大,这种压力无形中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另外一方面,教师的工作压力也非常巨大,不仅体现在目前中学升学的压力,例如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等压力,而且体现在教师职称方面的压力,如今很多中学教师要评中级、高级等职称,这样的压力非常巨大,包括论文、教学以及科研方面的压力。德育工作方面的教学压力很大,如果仅仅是通过日常的理论教学,教师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效果很明显。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减少教师授课的时间。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收集各种教学素材,为各种教学活动储备资料。3.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过去的教学方法,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德育课程书面成绩,但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是不明显的。而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些有趣复杂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案例教学法,教师会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案例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更重要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三、加强案例教学法在中学德育课程的应用

1.完善德育课程案例素材。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始尝试案例教学法,但是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不明显,追究其本质原因,主要是德育课程方面的案例素材比较简单。例如教师要给学生讲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经常都是运用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传授。在讲授坚持不懈的精神,都是运用“铁柱成针”的故事。因此,德育教师要收集更多的案例素材,一方面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例如《三字经》《千字文》等。另外一方面可以从西方文化中进行收集,例如古希腊神话、古罗马故事。德育教师将这些案例收集并且整理好,可以成为以后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2.加强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案例教学法,虽然能够给教学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对于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要求非常高。纵观目前很多课堂,教师无法调动学生进行案例讨论,一些中学生在课堂中出现大声吵闹的行为,一些年轻教师难以掌控课堂,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因此,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要加强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可以邀请相关的专业名师给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应变能力与组织能力,加强对教师进行课堂制度的培训,让教师时刻记住课堂纪律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3.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注意事项。加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首先教师要对本班学生深入了解,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避免整个小组的学生性格相似,这样不利于营造课堂气氛。其次,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制作微课,有助于学生课后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对收集的各种案例进行筛选和处理,尽量使用最合适的案例辅助教学,保证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总的来说,案例教学法在现代中学德育教学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德育课堂的兴趣,同时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复旦,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加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学教师应该进一步完善与丰富德育课程案例素材,加强中学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的培训,在案例教学法中实际操作中,应该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后使用合适的案例辅助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作者:李岩单位:石家庄市第28中学

参考文献:

[1]陈晓婷.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华夏教师.2016(07).

[2]刘尚.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03).

德育研讨活动方案篇3

以邓--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市教师培训方案的精神,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新一德”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着眼于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建设更加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服务于课程改革的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使教师成为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和自主发展能力,为培养具有终身学习和教育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打下基础。

二、总体目标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

2、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切入,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知识更新与拓展。

3、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4、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青年骨干教师”。

三、具体目标与任务

1.全员培训

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的教育行为。促进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的转变。

内容:政治思想与师德教育,教改新动态,新课程与教学策略。

方式:讲座、研讨会、考察等,并与自学相结合,侧重于实践活动(力求结合学校实际,为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服务)。

时间安排:每周一政治业务学习,3月17日、4月14日、5月12日专题培训。

职能部门:校长室、教导处、及各教研组。

2.学历教育

目标:鼓励教师参加本科进修,继续提升学历层次。

内容: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

方式:自我进修。

3.新教师岗位培训

对象 工作未满三年的新教师

目标 为使刚毕业到校的教师尽快适应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育教学业务,胜任岗位工作,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内容及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学校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教育常规、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艺术等。在学校安排下,青年教师要骨干教师为师,认真向师傅请教,主动请师傅指导班主任工作,听评课和检查教案。

活动形式:采取报告、讲座、观摩、讨论以及师徒结对等相结合的形式。

步骤及时间 上岗锻炼,全学年。

4.新课程培训

目标:进一步领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自文秘范文,请保留此标记。)想、改革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帮助教师了解各学科课程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建议,使教师能以此为依据,在对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制定相应的教学及评价策略。

内容:各级新课程培训学习材料等。

活动形式:讲座、研讨观摩会等,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

5.教研活动

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内容:1)每学期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各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常规》及有关小班化教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文章等(不少于四次)。

2)继续加强校内、外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有计划,每次活动有主题,活动有记录考勤。

3)每学期组织全校性教学研讨活动。各学科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教法与学法,不断丰富认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每学年请有关的专家、教研员等来校做专题讲座。

活动方式及时间安排1)每学期开学前,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内容(1)的学习。

2)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教研活动,方式:观摩、考察、研讨会。

3)每学年进行优秀论文、经验总结、优秀备课组评选。

4)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

四、组织机构

组 长:林新荣

副组长:叶宗宝郑蓓蕾

成 员:各教研组长。

承担的任务1)全面负责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总结工作。

2)负责校本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考核工作。

3)整理、留存有关继续教育的资料、考核成绩,建立培训档案等。

五、保障措施

1、设立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构建学校校本培训管理网络。建立由校长和资深教师组成的咨询小组,对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培训过程进行指导。

2、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每学期请有关的教育专家、教研员来校做专题讲座。以备课组为依托,开展切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推进学科教学建设和小班化建设;以各类培训班、研修班为依托,开展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德育研讨活动方案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德育课程;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29-01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系列案例由学生参与讨论,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溯本求源,案例教学法源自于古希腊。在19世纪中期,哈弗大学法学院得以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改进,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学科得以广泛应有,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案例教学法在大学教学中应用广泛,但是在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中并不常见。笔者通过以下论述阐明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德育课程作为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中坚力量,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提升对自身道德水平的认知程度,对中职受教者的正确世界观、价值观、思想观、政治观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激发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中职课程体系设计的重中之重,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对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1、激发受教者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的本质,是以案例为基本媒介,通过案例的现象究其本质,探究案例中隐喻的道德观念与道德问题。教学案例可以引出学生对若干德育观念的思考与探究。在案例教学中,每一个教学案例的存在不是某一单一德育教育问题的承载者,而是众多德育教育中的棘手问题的载体。在德育教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对案例发生的特征进行探究与分析,联系自身知识基础和生活环境,对案例中若干道德现象斟酌分析,引发对一系列道德问题的深思。受教者根据其自身特点与经历以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多维度的形成对案例中道德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每一个受教者对生活的实践与体会不尽相同,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迸发出不同的行为特点,甚至引发针对道德问题的激烈讨论,从未碰撞出思想层面的火花。极大程度的增强受教者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提升受教者对道德认知的程度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相比普通高中受教者而言,中职受教者有着其特殊性,即中职受教者毕业后面临的是社会、工作,而不再是继续教育。所以中职学生在接受中职德育课程中形成的对道德问题的认知程度以及建立的价值观体系,对其职业生涯建设、世界观、道德水平的形成的影响是直接的,甚至是“终极的”。基于这一根源,中职教育不仅需要对受教者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负责,对其道德水平建设,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亦要采取重要措施。中职德育教学课程中的“教学案例”源自于真实社会,具有独特性和真实性。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施教者选择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作为教学案例,中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根据案例中体现出的道德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德育论点,提升学生对道德认知的程度。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的研究

1、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遵循原则的研究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中起着重要意义。但是,并不意味着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若想在案例教学法施教的过程中体现其全部优势与教学效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施教者引导与受教者讨论相结合的原则。案例教学法要求,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案例的讨论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但是由于德育教育必然是由“不知”到“知之”过程的转变,所以如果缺少施教者的指导,最终结论的形成未必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案例教学法应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教师指导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原则[1]。

第二,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的原则。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为确保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中顺利应用,必须保证案例的真实性、热点性,所以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完美结合,打破中职德育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使中职教育的德育课堂变得生动、丰富[2]。

2、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注意事项的研究

第一,注重学生参与性,课堂趣味性。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互动性极强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前提是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广大中职德育教学的广大施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课程设置上要更具备参与性,趣味性;案例的选取上要具备更高的典型性和热点性;施教过程中注意掌控讨论过程,既不能任由学生自由讨论又不能打消学生的讨论积极性。总体而言,要求教师能够应用更加完美的教学艺术对待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道德应用。

第二,多维度的评价机制。针对中职德育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在评价上首先教师必须注重评价的准确性,对广大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注重评价的鼓励性,对中职德育中的受教者对通过案例教学法对道德问题产生共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中职德育教育过程中必须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机制,使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绽放光芒。

案例教学法能够在教学中营造“真实世界”,中职学生作为这一“真实世界”的“观察者”而形成的对道德问题的认知是具有实践意义的,从而能够提高中职德育课程受教者对道德认知的程度。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广大中职德育教育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广泛应有案例教学法,使案例教学法真正做到为中职德育教育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华贵.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哲学与人生》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1,06(24):212-213.

德育研讨活动方案篇5

DiscussiononpBLteachingmodeintegratingmedicalstudents'medicalmoralseducation

XiaoLiliLiZhijianQianYong

Departmentofeducation,BeijingelectricalHospitalaffiliatedto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73,China

[abstract]medicalmoralseducation,whichisaveryimportantelementofhighermedicaleducation,isaspecificvocationaltoolandplaysanincreasinglyimportantroleinthedevelopmentofmedicalscience.withtheintensificationanddevelopmentofeducationreform,thetraditionalclassroom-teachingmodeisnolongersuitedtothedemandsforthedevelopmentofmodernmedicalmoralseducation.methodologiestoimplementreformsandenhanceeffectsofmedicalmoralseducationarecurrentlythemesforreformationofmedicaleducation.thisarticleinterpretsthepurposeofadoptingthepBLteachingmodesinmedicalmoralseducation,whichasanewtypeofteachingmodeisdirectedatthecoreoftheproblem.theobjectiveistofosterguidanceandheuristiceducationofstudentstostimulatepositivityandcreativity,exercisepracticalabilityandinnovativethinking,andtocreatemedicallytalentedpeoplewhopossessnoblemedicalmorals,andtherebycreateprofessionalswhohavenotonlymasteredalargebankofknowledgebutwhocanskillfullyuseadvancedtechnologiesinamorallyresponsibleenvironment.

[Keywords]pBL;medicalstudents;medicalmoralseducation

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pBL医学德育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讨论为形式,在授课教师的启发和参与下,通过医学病例及实践中蕴含的医学道德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坚持以问题为出发点,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强调问题解决的合作性,突出学习的建设性[1],注重创新理念和实践水平的培养,增强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医学知识进行观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以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医德教育是医学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指导医务人员履行义务,提高修养,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崇高的思想境界,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在医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赋予了医德教育新的使命和要求。医德理论教育多强调理论讲解,内容空洞、枯燥和乏味,受教育者不易接受,影响教育的实际效果,要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医德行为,就需要对传统的课堂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和新的探索。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尝试将pBL教学模式融入到医德教育中,探讨该教学模式在医德教育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现状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患者、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行为准则[2]。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是为了使医学生按照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履行医德义务,对其进行的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医德灌输,培养和训练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其将来从事医务工作的职业道德素质。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担负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而且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医德教育不仅影响着医学生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分科精细又趋向综合,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医德教育呈现教育分化、教学分离与综合并存的立体多维性结构体系。但目前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多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德育课程多采用单纯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通常以课堂讲授为主,过多强调了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内容陈旧、目标单一、缺乏创意、不能引导医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缺少对学生主体地位和心理发展的尊重,无法产生共鸣,很难达到预期的医德教学目标和效果。

2pBL教学模式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意义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随着知识、观念、技能的不断更新,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呈现多元化,尤其是属于生命科学的医学更新、发展得更快。为培养医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临床工作,必须教会他们自己寻找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本领。pBL教学模式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旨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教师自我思维转向学生群体思维;从追求学习结果转向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强调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体能力,使学生学会真正思考,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并学会在现实中发现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自觉提高综合素质,成为自己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的真正主宰,使学生在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积极主动、健康活泼的全面发展。

3pBL教学模式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是目前西方日渐流行的认知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思想来源于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维果茨基的“智力发展理论”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将原有的经验作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知识不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课本、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板书和演示等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理解和假设。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构建主义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共性则是在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3]。

杜威、皮亚杰、柯尔伯格通过对道德发展机制的探讨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然而,对道德的认识和掌握又必须通过个体的认识和实践才得以实现,个体的道德成长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有阶段的连续过程,道德发展起因于主体与社会道德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活动特别是合作活动是道德发展的重要条件,道德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主体在现实的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建构完成的,而这正是建构主义道德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pBL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科学教学模式,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及其教学原则非常吻合的教学模式。将pBL教学模式融入医德教育,是德育教学中的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pBL教学模式融入医德教育的理论依据。

4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生医德教育中的应用

4.1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讲授内容的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精选的典型医疗案例、提供一些真实的医疗道德事件等现实材料作为医德医风分析的素材,设立2~3个中心问题,将问题置于复杂的、实际的问题情境中提出,作为授课内容中的组成部分。学生在给定的特殊情景中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运用智慧,结合病例,分析和探究每个案例的事实和其中的规律。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引发学生多角度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讨论后,教师结合案例和讨论的结果,进一步阐述优良医德医风与不良医德医风的表现以及医德医风养成教育的实践途径,帮助学生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加深学生对医德医风的理解,提高树立良好医德医风的自觉性。

这种案例式教学模式,着眼于创设医德实践情境,从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的医德问题入手[4],引导学生运用医德理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会处理复杂疑难问题,逐步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面对困难的自信心,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的差距。在案例式教学提供的情境中,学习知识的情境与今后应用知识的情境具有相似性,学生要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案例式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医德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医德情感,确立学生的医德信念,提高医德医风的辨识能力,自觉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强医德教育效果。

4.2参与式教学法

首先将学生分成4~5个小组,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那些意义重大,说服力和感染力强,具有时代气息、学生普遍关心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医德问题作为切入点[5],精心设计3~5个讨论问题,提供一些相关材料,要求学生围绕讨论问题,在课下预习相关知识点、分析材料、查阅课本、书籍、文献及网络资料,进行总结,准备小组讨论提纲,并制作10min左右的ppt。在pBL教学课中,围绕讨论问题,首先由组长做中心发言,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小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修正。教师可提出新的问题,让作中心发言的学生解答,或由小组其他同学回答。如果学生一时回答不了,教师可做适当启发或引导,对于学生解答不了的较难问题,则由教师进行讲解。教学课结束之前,教师要进行小结,小结包括对各小组的提纲内容、中心发言质量,回答问题的水平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得到反馈,这样就会激发他们在今后学习中更加努力地去做分析报告,从找资料到行文、制作ppt以及主题发言等,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会更加明确。教师还要对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医德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促进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形成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6]。

参与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激励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以推动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7]。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鼓励学生从医疗问题的不同角度和道德层面,通过设问和讨论分析、推理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使其自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去体验、想象自己的临床道德判断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这样才能产生效果,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道德体验,丰富自已的生活阅历,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逐步生成个人的心性品质[8]。

4.3研讨辩论式教学法

研讨辩论式教学法是由教师提供一些真实的有关医德医风的素材,设定几个相关医德问题,要求每位学生针对问题去查阅有关书籍和文献,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组,每组6~7名学生,将各自查到的资料与信息与大家共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阐述观点,本组学生可随时参与补充,其他组的学生也可在他发言结束后进行提问,学生针对不同观点进行深度剖析、讨论、归纳和总结,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充分讨论,聆听汲取他人的思想,结合自己的理解,享受讨论的过程;讨论的过程既是学生思想逐渐形成的过程,又能够感知讨论过程中自身对事物理解的改变,其效果与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性格和成长环境等有关,教师的引导也有一定的作用[9]。教师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分析问题,要给学生充分阐述自己观点的时间,对学生在自学及讨论过程中的态度和成果给予鼓励和肯定,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讨论过程中出现讨论方向改变时,老师要适时婉转地加以引导,启发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思路。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并探讨解决与现实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引发学生对医生职业道德的思考,引导学生自觉地树立健康的职业道德观,切实增强其社会责任感[10]。

德育研讨活动方案篇6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小班化教学;导学案;科学性

经过为期一年左右的初中小班化教学实践、学校组织的两次全体社会政治教师的课堂研磨(其中一次邀请县教研室社会政治教研员观摩辅导)、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组研磨和培训学习(包括外出学习)等,使我校教师对小班化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针对我校农村寄宿制初中面临小班化的教学实际(每班人数都在30人上下),下面结合我一年来担任我校小班化教课改(课堂转型)社会政治课教研组长的经验总结,谈谈我对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和探讨:

一、要注重思想品德课学生课前“导学案”的实用性的研究

导学案是学生预习的指导材料,能有效避免学生盲目预习。在课前(主要是晚自习时间)给学生发放“导学案”人手一份,让他们提前对新课进行预习,为衔接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准备。特此,我们积极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利用每周一次的研磨把下一周要上的新课导学案(思想品德课一般每周2课时)都准备好,印制好。

为了想方设法提高导学案的实用性质量,备课组成员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工作:1.专门布置一个教师网络搜索每个新课时的学案、课件、教案、课堂教学活动、课堂练习等,供集体备课组讨论、研磨。2.针对教材实际和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取舍和编写讨论。3.根据学生的学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进行取舍和编写讨论。4.最后分工合作(一般一个集体备课组有4名老师),布置每一个老师根据讨论稿完成一个导学案的编写打印,形成每一个课时的“导学案”。老师工作量确实很大,但经过实践检验,效果确实不错,值得推广。

为了提高导学案的实用性,在问题设计环节,我想“挖冬笋原理”在导学案设计和编写中很有必要应用一下。要想挖到冬笋就要知晓冬笋如何长出来的,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长的,什么情况下长的,就要把握其生长规律。思想品德教学也一样,其实初中思想品德三个年级教材安排,是很有规律性的知识安排,七八年级主要安排教学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以及法律教育九年级安排国情教育。

各年级教师要善于挖出每一个新课时的规律性的东西,根据教学目标实现的需要,找到学生学习知识规律性的东西,学生不难在导学案的认知中找到知识的精华部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来一个飞跃上升。这是一个十分精辟的思维方法,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遇‘新’不惧;第二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要注重小班化班级学生个性化的研究和成长鼓励

教师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利于学生的科学分组,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注重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效率,注重学生课堂活动中的个性化的表现,注重学生课堂的有效生成和无效生成等。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涉及心理健康教育部分和道德教育部分,跟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历程息息相关。我们不妨从班主任的学生成长记录袋中去寻找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并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研究,记录不同的差异,比如: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思维能力强,有的学生表现欲望强,有的学生写作能力强,等等。当然,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着,很多学生的能力在老师的鼓励下成长着。老师要舍得赞美和赞赏学生,不断鼓励学生成长。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出来,思想品德课本身就具备这方面的功能。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三、要注重小班化学生分组的科学性研究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学生活动,实现课堂生成,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科学分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思想品德课不同年级教材和学生认知能力的表现,什么样的学生组合为最佳搭档呢?1.每一个小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层次差异组合。2.学生的表现欲望有层次差异组合。3.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有差异组合。4.学生的问答等合作探究有层次差异组合等等。

四、要注重小班化课堂教学艺术的有效性的研究应用

在小班化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把大脑、嘴巴、手等感官系统和思维系统动起来、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方面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创设教w情境让学生的视觉等感官活起来。接着,巧妙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然后,根据教学情节,让学生的手和嘴巴动起来。

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情境等,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主题内容相得益彰。比如,在教学“孝敬父母”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时政,2011~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孟佩杰的感人事迹的视频情境,让学生在动情中体验和作出心理上的行动。接着设问: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孝亲敬长,打开学生讨论的话题,让每个学生说出实际行动,小组学生作总结记录和发言等。同时,也可以让每一个学生讲讲相关历史故事和现实事例。

五、结语

小班化教学中,要敢于和善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课程特点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的成败。只要教师能认真去做好以上的工作,一定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成果,使每一个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上一个台阶,打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德育研讨活动方案篇7

(一)建立电子档案,规范管理活动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是工作的重点,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前提。在社会信息不断丰富的几年,信息科学技术渗透到了德育的方方面面。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德育管理的效率,成为了教育者关注的重要话题。 

科技的几步要求管理工作中用电子档案取代纸质档案,更好地开展德育管理活动。首先,德育管理档案要遵循系统化原则,即对资料进行预先的收集整理,对资料进行筛选,留出对日后工作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保存;其次,历史性原则。将德育工作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漂流,反映了德育工作发展进程。比如艺术节的档案建立,根据艺术节的方案制定、宣传、报名、开幕式、活动开展、颁奖典礼等顺序记录,将本次活动完整的反映出来。最后,应当遵守规范性原则。电子档案具有较强专业性,要想建立单子档案,首先要对档案进行规范管理,如下图所示。根据不同的档案内容不同,分别置于不同的类目下,方便管理与查询。  

(二)应用德育软件,优化德育评价 

德育工作涉及到了各个方面,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对德育进行量化管理存在很大的难度。每次学校对德育成绩进行汇总整理的时候,都会发现涉及到大量的数据,此时即使用excel也会存在很大的工作量,消耗了工作者很大精力。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努力开发不同的德育管理软件,适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比如在四川的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学校技术人员经过不断尝试,开发了《班级与学生量化管理软件》,成为了德育管理的重要助手,并且该软件可以适用于不用的电脑系统,为德育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  

二、搭建德育工作平台 

(一)创建德育网站 

互联网是学生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要想构建德育工作的平台,首先要搭建德育网站。学校通过德育网站来宣传核心价值观,同时学生通过浏览网站也可以感受到德育工作的氛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网站的建立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将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与重新构建,使网站更具有吸引力。首先政府德育网站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平台。政府德育网站包括目前最新的德育方针政策,能够让老师明白现在的德育走向;网站中还应当包含优秀的德育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政府网站权威性较强,与学生的互动也比较少,因此还需要建立德育专题网站来加以辅助,作为新的教育平台。该网站以德育题材作为主要的题材,将社会中近期发生的真实事情进行汇总,建立不同德育方面的专题,以真实故事为题材加以包装,向学生展示,完成德育教学的任务。德育专题网站有明确的主体,为学生介绍了很多在网上搜索信息的时间。同时专题网站中的信息内容直观且结构合理,更有助于学生参与德育时间活动。 

最后,建立校园德育网站,为学校网站也充实了教学素材,使学校网站发挥出育人的功能。网站结合学校实际构建教育平台,最新的校园信息,体现学校的风采、学生的风貌,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二)德育论坛 

德育论坛对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论坛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互动性以及平等性,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德育教学平台,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效率。学校老师负责建立德育论坛,并且对论坛进行监控。计算机老师搭建不同德育主题的版块,让学生在这些版块中发表自己的言论,同时也可以对他人的观点来评论,整个过程都可以让所有学生看到。当然在自由发言的过程中,专职老师也应当起到监控的作用,才能保证每条学生的发言都符合德育工作的要求,不会出现不合乎规范的言论。在学生讨论的时候,老师也可以主动加入进来讨论,了解学生的新想法,或者是偏激的想法,做好防范于未然的工作。 

(三)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的资源平台,是顺应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图书馆可以搜集世界各地最新的资源,对这些资源优化储存。首先,数字图书馆信息量巨大,可以为老师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料,同时也方便学生的查阅;其次,只要能够连上网络都可以搜索到想要的信息,节省了学生自己翻书查询的时间;最后,数字图书馆功能健全,老师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与学生分享图书资源,同时也可以利用导航功能自己搜索想要阅读的信息。 

三、结束语 

小学德育工作是最基础的教育工作,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它对学生德育管理的培养与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应当多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拓宽信息传播的渠道,营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夏红艳.浅谈新形式下的小学德育教育[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4(6):39-41. 

[2]邢旭升,李新波.关于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与探讨[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14):9-11. 

[3]王婷婷.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管理的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13-15. 

德育研讨活动方案篇8

高中德育教学几乎都是由政治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及班主任担任班级德育管理工作。况且德育课又大多采用理论灌输教育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不能很好地体现时代精神,教师只负责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导致学生对德育课学习消极应付,教学效果差。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深化改革,案例教学成为高中德育课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案例教学是依据授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使抽象的概念或理论具体化、生动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目前关于普通高中的政治课教学案例比较多,但是关于高中德育课教学案例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案例教学在运用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这方面作些尝试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及理念探讨,为一线高中的教师在案例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优点及其局限性,而局限性正是我们需要研究探讨的地方)

案例教学具有科学性质和实用价值,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具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及师生互动等功能或优点,受到很多专业教育者长期广泛的使用。在高中德育课使用案例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高中德育课的教学现状,改变德育课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德育课取得一定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随着案例教学不断的深入应用,发现案例教学也有其缺点或局限:应用案例教学过于耗费时间和精力、不利于中等以下程度或低年级的学习者等。本论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配套措施。希望有助于广大德育工作者提高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并有效地利用案例教学进行德育课教学,提供借鉴和启发意义。

二、高中德育课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改革高中德育课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

高中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德育课的实践性和政治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并要认真的解决。然而,在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讲授几乎成了唯一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津津有味地讲授理论知识,学生们在下面听的昏昏欲睡,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使得学习单调、枯燥,从而导致学生对德育课消极应付,不感兴趣,不愿听讲,考试前临阵磨枪,死记硬背,根本达不到学习德育课的目的。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媒介,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现实生活中生动、逼真的事件引入课堂,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案例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探索者,学生在德育课堂上主动讨论、主动发言、主动合作、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案例学习过程是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压力下大胆的发表观点,分析彼此的观点,做出选择。案例教学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道德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的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得到增强,他们的道德行为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了德育课的实效性。

(二)适应高中的生源特点(“一言堂”式的德育课导致优生差生都不感兴趣)

高中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而且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普通高中的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兴起,使得高中生源锐减,为了维持生存,部分高中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这也造成了部分学生素质差,造成了上课睡觉,打闹,逃课等不良现象,甚至个别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时有发生冲突打架,经常迟到旷课,不服从教育和管理,不尊重老师,不做作业和抄袭作业。而目标明确的以考学为主的优等生又觉得高考不考这些东西,还是多背几个知识点吧。他们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不学德育知识,知不知德育理论都无所谓。又由于德育课本身抽象性的特点与和长期以来高中的德育课形成的“说教堂”、“一言堂”的授课形式,使得德育课往往很难上,更不要说上好了,也造成学生对德育课没有兴趣,高中的德育课在学生的眼里可有可无,总之,高中生在文化基础、思想、行为习惯、修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这就更要求高中学生学好德育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案例教学的运用,增强了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因为案例教学提供一定的情景,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能触动学生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编排教学案例,把书本的知识点融入教学案例之中,改变过去德育课单一的、枯燥的注入式教学。案例教学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参与课堂讨论,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情境。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德育课发挥应有的作用,改变高中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使他们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思想道德也得到提升。

(三)符合高中德育课的学科特点

德育研讨活动方案篇9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课堂实效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案例问题,让学生参与思考、分析、讨论、探究、解决案例问题,注重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探究学习,掌握课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科学运用案例教学法对提高课堂实效有着重要意义。

一、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思想品德课教学理论性强,单凭教师的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正、反面的典型案例,生动、真实、风趣、幽默的各类案例,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讲《交友的智慧》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江湖义气”与“哥们义气”的危害,我选用了学生在学校打架受到处分的案例。这案例来源于生活,形象、生动、真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热情高,课堂气氛活跃,加深了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且所引发的问题具有思辨性,对学生今后的行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有利于启发和促进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思路开阔,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讲《可持续发展》这一课时,我引用了入秋以来,北京等多地出现雾霾天气的案例,提出了三个问题:(1)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2)北京等地出现雾霾天气的原因是什么?(3)面对这个问题,国家和公民应怎么做?让学生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探究与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相长

案例的编写、分析、情景问题的设置、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准备、协调及归纳总结,这些都促使教师去查找信息,加深对案例的理解,并能及时处理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情境等,这促进了教师素养的不断提升与发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和分析案例,师生的相互交流,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使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受到启发,提高了教学水平。学生在探究案例中,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案例教学沟通了师生感情,加强了信息交流,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案例教学法因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归纳、整理,因而较传统教学方法更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精选案例

案例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它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首先案例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次,案例必须来源于生活,要生动有趣,通俗化,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第三,案例内容必须有明确的主题、人物和情节,蕴含一定的人生哲理、道德理念、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另外,案例描述要尽量简洁生动、通俗易懂,具有适度的复杂性、多元观点的包容性和一定的探究性,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即案例的选择和设计要做到“例”“理”“德”相结合,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真正做到案例服务于教学的需要。

2.展示案例

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灵活的方式适时地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开启思路之门。案例的展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让学生直接阅读或朗读教材;教师或学生形象生动地口述表达;利用多媒体动画手段呈现案例,模拟再现实际情景;将案例编成剧本,学生分角色表演;通过辨论会、小品、模拟法庭、记者采访等形式展现;利用课堂突发事件临时创设案例等,真正让学生在“动中学”,在“活中学”。但不管使用何种展示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或情境当中,为后面的分析探究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3.集体交流与讨论

集体交流与讨论,这是案例教学的非常重要环节,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这一环节是通过师生互动,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理论联系起来,揭示案例与理论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要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讨论的情况,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生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使得教学案例及教学内容不断延伸、扩展、迁移、升华,从而获得更多的新知识,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个人准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功能,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如上《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时,我设计了如下案例:八年级学生李明,父母非常溺爱,结识了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经常出入营业性歌舞厅、网吧。由于父母给的零花钱不够,开始了小偷小摸,被学校警告处分。毕业后,恶性不改,又染上毒瘾,先后盗窃、抢劫人民币3万多元,在一次严打中被抓,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与分析,让学生知道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从而增强法律意识,做知法懂法守法的人。

4.总结点评

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对学生探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针对性地点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热点、时政焦点及自身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应用,内化为自己的具体行动。教师还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案例材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5.温习巩固

德育研讨活动方案篇10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强班主任培训是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实施班主任培训,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全面提高班主任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我校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班主任工作水平,更好地促进我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二、培训组织

成立班主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丁小命

副组长:程建军

成员:陈志庆原海锋田晋芳

三、培训目标

此次培训为班主任工作作前期准备。以期各培训教师能适应正常班务工作,达到提高学生自律性、自觉性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德育素质;提高学生集体观念。

四、培训内容

1、专业理论

教育法律法规类:《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班主任工作条例》等。

职业道德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班主任岗位职责》、《中学教师十不准》等。

德育理论类:《现代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班主任工作心理辅导》、《教师法治教育读本》等。

德育管理方法类:《班主任工作案例》、《中小学生安全须知》等。

2、专业素养:

(1)班主任的专业素质修炼

(2)班主任的能力训练

(3)班主任的组织领导艺术

(4)班主任的关系协调能力

(5)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与技巧

3、专业能力:

班集体的建设、组织能力,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能力,班队活动的设计、组织能力,主题班会的创意、设计组织能力,弱势群体学生的帮扶教育能力,学生个案的观察教育分析能力,偶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与家长联系的方法和技巧等。

五、培训途径与方法

全体教师,每年为一轮次。采用学习、反思、实践训练、导师引领、专题研讨的培训模式。

1、学习反思:

(1)聘请高级教师或优秀班主任作讲座、经验介绍等。

(2)自主学习、学会反思。在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深化成功经验,形成班主任工作个性风格。

(3)实行培训交流,提高素养。根据学习内容,组织培训对象对培训内容相互交流,进一步推动学习,巩固已学的知识。

2、实践训练:

(1)教室布置

(2)盛大节日黑板报专刊

(3)主题班会

(4)班主任工作案例

(5)弱势群体学生帮扶教育

(6)与家长联系方法与技巧

3、导师引领:

积极开展班主任德育导师制,对班主任工作未满五年的青年班主任聘请德育导师,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一个小群体的辅导。

4、专题研讨:

定期组织进行专题研讨,如:班级活动的构思与组织、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我与学生共成长研讨、弱势群体学生帮扶工作、偶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法研讨等。

六、培训措施

1、建全班主任专业培训激励机制,实行培训考核制。根据要求对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班主任工作进步情况,分别给予“优秀”、“合格”、“不合格”的评定,合格以上(含合格)发给一定的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