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6:01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篇1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们通常只注重被动的教学,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理解吸收知识,学生只能一味地接受,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主要缺陷有以下几点:

1.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对知识的灌输,让学生被动地学习物理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为了取得优秀的教学成绩,把学生的分数当作重点,把他们当作解题机器或者纯粹的知识载体,为追求较高的教学成绩,在升学率的重压下让学生死记硬背,只动脑不动手,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技能的培训毫不重视,使得很多学生成为分数高、动手能力差的“低能儿”,严重违背了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方针。

2.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结果过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给学生讲述知识的结论,忽略了实验的操作过程和题目的解答过程,压缩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只注重学生对标准答案的记忆,忽略了对物理学习过程的解读,这种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物理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低下,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束缚。

3.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物理习题解答的反复操练,虽然教材在进行不断改革,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却没有得到完善,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运用公式进行解题,没有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深度解读,使得学生不能独立思考,在遇到新的题型时只能死套公式,不能灵活解题。

二、对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的完善

初中物理接触最多并且运用最广的就是力学知识,下面将以力学教学为例对完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的有效措施进行解读:

1.以力学教学为例,初中物理教学需要教师们从全局观点出发来分析教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对物理学习规律进行全面的剖析,其具体方式如下:首先是对力学教材的基础结构知识进行解读,充分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规律,根据力学教学中知识结构的难易程度,从易到难有序的进行教学,这样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力学知识,不能死套教材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动手能力,在力学教学中和学生进行知识互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列举简单的生活实例,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力学分解的方法。其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怎样掌握物理思维结构,学会运用概念和公式对题目进行推理和解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目的的培养。

2.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做到认真审题,并且能有很快明确对象,运用联想图景的形式快速精准解题,启动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通常情况下力学题目都会给出一个或多个物体,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仔细审题,明确各物体间作用力的转换,由个别转向一般,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力学分析,运用图景转换的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图像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情境相融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正常启动。培养学生分析解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力学题目的解答中,能有效掌握物理过程向状态转化的能力,降低其解题过程中的盲目性。在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将文字叙述转向图形的分析题目的能力,准确画出物体的受力情况,使得解题更直观更快捷,增强学生的解题信心。

3.带领学生弄清初中物理的概念,对教学策略进行不断革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考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增强学生掌握物理要领的物质意识,教师对于新引入的力学概念,应该尽可能地利用简单的物理实验对概念进行解读,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力学概念。其次要对其要领界定意识进行强化,有的力学名词之间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代表的物理含义却是不同的。有的物理量的单位相同,但其表达的含义也不同,例如功和能的单位相同,但它们却分别代表过程量和状态量。对学生界定意识的培养成为当今为例教学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的培养,力学解题时通常要具有发散性思维,这样才能使得解题更全面更准确,有效增强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篇2

一、悬念设置

兴趣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思想,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将自身的知识面拓展、更新,充分了解教材的内容与知识点,并且能够将深刻晦暗的理论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制造悬念,以历史故事或实验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将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关注这些问题并积极思考,在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领悟教学知识.

例如,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准备吸管和纸张等.教学中教师提问吸管吸水的道理,随机选择几个学生来演示实验,再由教师提问吸水这一行为在嘴巴不接触吸管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完成,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其注意力、好奇心均被调动起来,主动发散思维解答问题,出现了许多千奇百怪的回答.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讲解其中的原理,学生恍然大悟且兴致高涨,提高了教学效果.

悬疑设置要求教师将教学的方式多样化、丰富化,并且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有充分的了解,并结合其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其好奇心理.在设计教学悬念时精心把握细节,紧抓学生思维的热点与焦点,与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等相结合,由浅入深深化课程教学.

二、趣味设置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录像或实验等环节进行趣味设置,不但能够让学生对学习保有兴趣,也能转变教学氛围,使其轻松有趣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装作一时不察而以黑板擦的背面来对黑板进行擦拭,黑板会因教师的擦拭而发出尖刺的声音,黑板上的字依然会存在,学生会因教师的举动而感到有趣好笑.这时教师再纠正自己的动作,以正面进行擦拭,黑板很快就擦拭干净了.通过趣味设置的方式引起话题,带入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可提问:为什么擦黑板时必须要用正面才能擦干净,为什么用背面擦没有作用?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对问题进行探究.也许学生并没有关注过擦黑板这一小小的行为中蕴涵的道理,擦黑板的动作也并没有人做过专门的教授,好像自然就学会了,殊不知生活中许多不起眼又非常寻常的事情中都蕴涵着许多的道理.教师可以类似的事情为例,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多思考,也许就能得到许多不同的收获.

趣味设置的基础是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的熟悉与掌握,教师要抓住其中的闪光点,将学生心理需求与教学需要有效融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与解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感受知识获取的乐趣.

三、情境趣引

在教学中,开门见山是不少教师常用的方式,教学通常是按部就班的,学生容易对单调的语言解说产生疲劳感,难以以正面积极的状态去参与课堂教学.而通过情境趣引符合学生喜爱形象事物的心理特点,将物理知识生动形象地以情境创设的方式表现出来,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以积极的状态面对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策略

一、初中物理课堂中采取有效教学策略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教师更加关注课堂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师积极反思课堂教学,并不断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不仅包括教师教的有效性,而且还包括学生学的积极性。有效教学要着眼于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产出,教学产出主要指的就是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习方法的建立。

三、初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初中阶段的物理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索来揭示物理学科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2)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旨在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基本需求。

(3)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课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注重学科渗透。初中物理课程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渗透,旨在让学生学会关心新技术和新思想,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5)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初中物理课程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将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相结合,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四、初中物理力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1.教学前期准备

(1)对学习者的分析。教学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教师的“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刻的了解,准确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初中学生的认知多以具体、直观为主,对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压强、浮力、密度等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并结合物理力学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

(2)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初中物理力学的教学内容分为密度与浮力、力和运动、简单机械、压强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材中各个章节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将所要学习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教室走向社会。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实践活动”“交流和讨论”等的作用,加深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

2.教学过程

(1)灵活引入教学内容。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往往与教学导入是分不开的,所以教师要在课堂导入上下功夫,灵活引入课题,轻松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第一,复习回顾法。复习回顾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之前所学习的内容,也为本次课堂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引入问题法。教师有目的的设疑能够很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相关教材内容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运用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知行统一,实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上的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把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让学生动手探究得出物理结论,加深学习印象。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打比方、举例子的方法轻松教学,教师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成具体、可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是学习的方式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更方便地记住物理知识。总之,教师要想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首先就要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材内容,其次教师要关注物理教学过程,从教学导入和教学的基本过程出发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这一学科。

参考文献:

[1]张凤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概念;传递;策略

对于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核心概念的有效传递非常重要,这是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的根基。在针对核心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选取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并且要将很多理论知识生活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与认知,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对于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与吸收,这也是提升知识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

一、利用实验教学作为有效导入

概念的教学可以有很多展开模式,对于有的核心概念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教学来作为有效导入,这往往能够收获很好的教学效果。很多物理学概念都是在实验过程中提炼而来的,很多概念也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加以体验与验证。基于物理学科的这一特征,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将概念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融合,透过有效的实验过程来帮助学生对于概念形成更为直观的理解与感受。不仅如此,很多时候实验的过程中也能够实现概念的生成,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概念的体现方式。这同样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辅助所在。

例如,“比热”这个概念的教学,“研究物体的吸热多少跟物质种类的关系”是重点内容,对于这个概念的教学可以很好的利用实验来作为教学导入。在实验时要渗透控制变量法,同时要注重实验的严谨性:

实验观察:“水”和“煤油”两种不同物质的吸热现象。

控制变量:要保证比较在同一标准下进行,必须排除对“质量”和“温度升高”等方面的干扰,对实验条件进行如下控制: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煤油,控制初温相同,两者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对于这个实验而言,一定要突出物体吸收的热量和物质种类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让“比热”的概念更直观的得到体现。有了这个实验过程后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与认知会更为深刻,对于这一核心概念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

二、合理的利用比较教学法

物理课程中的很多概念还存在一些相似性与相关性,学生也很容易将这些概念弄混淆。针对这种类型的核心概念,教师可以采取比较教学法,透过将类似的或者相关联的概念进行直观比较来突出概念的特点,也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相互间的差异。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不仅极大的深化了学生对于核心概念的理解与认知,也能够很好的避免学生对于概念的混淆与滥用,这样才能够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点有更深入的掌握。在进行比较教学法时教学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只有在具体的背景条件下相互比较的两个概念的特征与差异才会更好的得到体现,这也是更好的发挥比较教学法的效用的一个前提所在。

例如,对于“重力”和“压力”这两个概念,学生往往容易错误地认为“压力总是与重力相等”,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甚至有些同学更极端,认为“压力就是重力”。为了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两个概念的差异,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情境:a物体重15n,将其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对a施加一大小为7n,方向竖直向下的力,求此时,a对地面的压力?借助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力的三要素分析并画出重力与压力的示意图,借助这个示意图学生能够很直观的看到重力与压力的不同,这个例子也很有代表性的向学生们直观的呈现了二者间的差异。这才是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借助这个有效的对比不仅消除了学生认知中的偏差,这也让学生对于这两个概念的差异有了更好的认识,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

三、对比生活实现概念的建立

有的核心概念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紧密,对于这一类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生活来帮助学生实现对于概念的逐步建立。教师可以以生活中某个知识点的体现来作为教学引导,并且透过相关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来逐渐将学生引入知识教学中来。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生活化的类比教学形式,可以将物理概念与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或者现象进行类比,来化解学生在理解上的认知障碍。这些都是可以尝试的教学方法,这也是让很多理论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并且保障学生对于核心概念的教学有更好的吸收的一种教学方式。

例如,“电压”这个概念,从其本质上看该概念与电场力做功的概念有关,不过初中物理教材中没有交代,而是单刀直入。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合理,学生在知识的接受上也会觉得比较突兀。为了化解这一障碍,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联系生活进行对比的方法。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水流的形成,让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对比分析,从现象的观察中总结得出水要能够流动必须要有水位差(水压),然后引导学生从电路、电流的形成过程等方面进行类比,进而建立概念。有了这个生动形象的类比过程后,学生对于电压这个核心概念立刻有了非常直观的体会,对于概念的实质也形成了更好的认知。教师要善于结合核心概念的特点来选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对于提升概念教学的效率将会是很大的促进。

核心概念的教学在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非常重要,这是让学生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前提。教师要善于多样化核心概念的教学形式,可以利用实验教学作为有效导入,也可以合理的利用比较教学法,还可以对比生活实现概念的建立。教师要善于结合核心概念的特点来选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不仅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与吸收,这也会帮助学生构建更为牢固的知识框架与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娜,李美娜,王玉兰.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学生前概念的转变策略探讨[J].科技信息.2014(03)

[2]修绍虎,赵立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转化前科学概念负迁移的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

[3]王书元.初中简单电路前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3

[4]丛立新,史磊,吕旭其.物理前概念及干预教学实验研究总报告[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02)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篇5

关键词:物理教学;思维策略;选择和运用

思维策略是指解决问题时所采取的总体思路,是带有原则性的科学思维方法,是主体接触问题或目标后的思维决策选择。根据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思维策略是探求解决物理问题的核心,是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关键。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进行一些粗浅的探析。

一、重视形象思维的功能,运用表象活动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抽象的逻辑思维习惯尚未完全形成。所以,选择通过表象这种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解决物理问题是符合初中生学习物理思维特点的。例如,在应用浮力和密度知识解答:“同一根密度计漂浮在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上时,根据密度计浸入液体中深浅程度不同判断哪一种液体的密度大?”“同质量的实心铅、铜、铝、铁球浸没在水中时哪个受到的浮力大?”教学中若对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不加以引导,学生遇到上述问题后往往找不到恰当的方法,形不成正确的思路。教学中若能唤起学生模型表象或图画表象,呈现出同一密度计漂浮在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浸入一深一浅的模型及4个金属球浸没在水中的表象,进而运用表象进行推理和思维,问题的解决就会容易一些。对第一个问题应用二力平衡知识推理得出,密度计漂浮在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都等于重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式f浮=g排=ρ液·g·v排推理得到,f浮不变时,ρ液大的则v排小,密度计浸得浅些;ρ液小的则v排大,密度计浸得深些。对第二个问题应用密度公式ρ=m/v推理得出,质量相等的4个金属球,密度ρ小的则体积v大,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式得知,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不同物体。v排大的则f浮大,由于浸没时v排=v物,所以,体积大的金属球受到浮力大。学生可把解决上述问题的表象——“同个漂浮体,浸得浅的对应液体密度大;同质量的密度小的体积大,排开的液体多(浸没时),所受浮力大。”熟练地记在自己的脑子里,用它解决诸如“轮船从河里开到海里所受浮力改变吗?船是浮上来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等问题就容易得多,也快得多。由此可见,具不具有相应的表象,能不能够在表象之间进行相应的推理,对初中生解决物理问题至关重要。

二、渗透抽象思维方法,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方式解决问题思维策略

教学中既要重视形象思维,重视表象的作用,又要不失时机,适时地向抽象思维过渡,重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通过选择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式,渗透抽象思维方法,以创造条件让学生思维达到抽象逻辑思维的高度。例如,对于电阻概念的教学, 可以通过学生探究,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从而使学生掌握电阻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实质。首先分析,对于同一导体,当v变化时,i也变化,但u/i不变,经过抽象得出该比值与电压u和电流i无关;其次,经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对于不同的导体,u/i不同。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概括,每一导体本身都存在一个u/i,不同导体u/i不同。因此,u/i是一个既与电压u无关,又与电流i无关,而只与导体本身有关的一个物理量,它表征了导体本身的一个本质属性。那么,它表征了导体什么属性呢?继续让学生探索,当电压u一定,u/i大时,电流小;当电压u一定,u/i小时,电流大。可见,u/i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我们定义r=u/i为导体的电阻。例如,电阻概念的教学,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着重讲如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抽象思维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高度。

三、激发直觉思维形式,运用“立体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

正确引导学生选择运用“立体思维”方式研究概念或解决物理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并利用它来多方位理解体验研究方法,对启发思路,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进行“电阻的并联”教学时,一是从实验角度,让学生动手实验,测出干路电源和两端电压,算出总电阻r并把它与r1、r2值比较。二是从理论角度利用并联电路的特点结合欧姆定律推导出并联总电阻与支路电阻的定性关系1/r=1/r1+1/r2。三是引导学生从电阻定律角度理解该部分知识;并联电阻相当增加导体的横截面积,因此电阻变小。这样引导学生多方位理解、体验研究方法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将起到较好的作用。引导学生逐步把研究r与r1、r2关系的三种不同思维程序和方法应用到解决物理问题上,也可利用公式1/r=1/r1+1/r2的关系解答,还可从电阻定律内容出发分析得出结果。学生可以在运用立体思维方式、多角度地审视同一物理问题的同时,依靠直觉选择最佳的解答问题的途径。

教学实践证明,引导初中生侧重运用上述三种基本的思维策略研究、解决物理问题,是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也是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物理这门学科该如何让他们接受,该如何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物理实验教学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呢?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实验设备不齐全

物理这门学科对于初中学生还是属于比较陌生的,通过实验室中的实验能让他们更好的明白什么叫物理,以及理解物理中的含义。例如,在做“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个实验时,需要音叉和真空罩,声音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的,它是如何产生的呢?它的产生以及传播需要哪些条件呢?通过这一细小的、看起来貌似不起眼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感触物理知识,让学生知道物理是贴近生活的,又是深于生活的。

2.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

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也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素质教育”、“素质课堂教学”已经出现了不少年了,但真要做到“素质教育”、“素质课堂教学”却又是那么的难。不少学校大量挤占物理实验教学时间,把本来是实验的教学时间分配给了物理理论教学时间。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只会给学生带来一种错觉,那就是理论比实验重要,成绩分数比动手能力重要。这种想法如果在初中就形成,那么高中,甚至到了大学,这种思想依然会影响着学生,深深的阻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来说,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也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3.教师的教学思想还是比较传统

教学思想传统也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学思想传统是指依然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毫无新意。一个物理实验教案用了四五年,仍然是同一本,不更新,不删减的。教学时,实验步骤仍然不变,大概的讲下实验步骤,大致的分配下实验小组,然后就让学生各自的按书本上的步骤一步步来,做完了把仪器一收,这个实验教学就算完成了。这样的实验教学思想怎么能让学生们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呢?因此,教学思想传统也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1.资金缺乏

资金缺乏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客观原因。缺乏资金支持,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客观原因。缺乏足够的资金购买相应的实验设备,在实验设备受损、缺失的情况下,如果不相应的及时采购补充,那么该做的实验就算准备得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巧妇乃为无米之炊”,没有必要的设施,是无法实现让学生们做好实验的。人人动手更是一句空谈,无法动手实践,这种教学仍然是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怎么能停留在口头之中呢?在实践试验中才能明白那些理论对于生活的意义,才能领悟原来我们所学的不是老师杜撰的,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初中物理的兴趣。因此来看,资金缺乏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客观原因。

2.教学思想落后

教学思想落后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问题的主观原因。教学思想落后主要体现在理论教学时间过长和教学方法的落后。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迫于升学率的压力,不少学校并不把实验教学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更多的鼓励是在试卷考试成绩方面,如何考高分才是老师们、学校方面愿意看到的,忽略的是学生们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后的教学思想需要的是教学思想的纠正。因此,教学思想落后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问题的主观原因。

三、针对上述问题应该采取的策略

1.加大对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

加大对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是解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根本措施。对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至少满足每个学生有机会做一个完整的实验。如果是按小组分配的话,最多不超过四个人,超过四个人了,做物理实验就变成了做游戏,降低了做实验的效率,是无法完成实验教学的。只有保证每个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整个实验,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实验教学。因此,加大对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是解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根本措施。

2.细化教学实验考核

细化教学实验考核是解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有效措施。细化教学实验考核是针对教师的,要想教师们的传统教学思想改变,就必须在制度上下决心,通过教学实验的考核让教师在实验教学这块更认真、更负责。考核内容包括:实验的课时考核、教师的监督情况、学生的出勤率、实验设备的出勤等等。因此,细化教学实验考核是解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有效措施。

总之,初中物理是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基础,由于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思想的落后使得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加大对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细化教学实验考核来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宗京.《加强初中教育具有战略意义》[J].四川教育.1982年12期.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篇7

文章在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包括: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现创新教育活动;设计问题情境教学形式,完善创新教育活动;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趣味创新教育形式。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教育

随着新课改在初中教学中的不断深入,教师教学形式和理念也逐渐需要提升,教师必须对其整体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进而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本文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探究。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作用

传统教学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学活动也多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拿到最高的成绩,但这样的形式却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只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之后再让学生通过解题来掌握知识点。虽然这样的形式能让学生在考试当中得到好的成绩,但由于学生欠缺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因此并不能全面地将知识运用在实际中。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良好的教学形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出来,进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提升自身的整体学习能力,进而运用丰富的知识拓宽视野,并更好地促进学生未来良好发展。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现创新教育活动

物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知识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所以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有效地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到一起,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问题或现象来学习物理知识,进而有效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从而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激发出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物理知识,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通过创新性的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良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例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时,教师可以先在生活中找寻一些与教学相关的道具,如激光笔、水槽、小孔成像器等,也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激光笔、果冻、软橡皮管、装水的玻璃杯等道具。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运用自己和学生带来的道具进行光传播过程的实验,开展小组实验活动,让学生明确光是由直线传播的,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光是从哪里来的么?”之后,教师拿出一些生活当中的物品,让学生分辨哪一个是光源。教师运用自己和学生带来的道具来进行光传播过程的实验,并在实验当中让学生明确光是由直线传播的。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情况下学习到物理知识,还能有效地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二)设计问题情境教学形式,完善创新教育活动

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部分,并且探究与创新也有紧密的关系,所以在开展创新教育时,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有效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探究学习能力,进而让学生在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授“杠杆”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引用“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翘起整个地球”这句话,通过这句话来激发学生对杠杆知识学习的兴趣,之后教师再不断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什么是杠杆?在生活当中运用杠杆原理的物品有什么?杠杆有什么特点?”等。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进入到思考和探索当中,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掌握所学知识,提升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趣味创新教育活动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开来,它通过良好的声音、图片、文字和视频播放能力,已被有效地运用在现代教学活动当中。未来有效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可以良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提升学生整体能力[2]。例如,在讲授“电流和电路”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视频播放能力和课件播放能力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前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拍摄实验内容,之后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其重要内容,并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感官刺激下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记忆。

三、结语

初中物理教学是初中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为了奠定学生良好的物理基础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必须根据现今教学要求及学生特点制定创新型教育形式,进而通过良好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为学生未来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邵泽玲,侯庆伟.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77.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趣味性教学;策略思考

趣味性教学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加有积极性地去学习,提高学习水平。但是初中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师为了能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让学生的物理水平上升一个档次,就必须加强初中物理教学趣味性的策略思考,通过趣味性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物理教学顺利地开展下去。

一、灵活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教师就需要根据教材内容,通过一些适当的方法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常用的方法有图形表达法,该方法通过图画的形式将物理内容和问题表达出来。物理图形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趣味性教学中也可以引进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件,物理中的趣味事件非常多,例如牛顿定律的产生原因等。趣味性事件在教学中可以带动学生积极地去学习,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趣味性事件和图片教学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水平。

为了增加趣味性教学的效果,教师还应该在物理实验中贯彻趣味性教学的策略。物理的实验一般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的物理实验需要进行教学,物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通过相应的实验掌握物理的解题方法等。例如,在进行电路实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电路的组装,通过实验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理解,掌握电路这一章的基本解题思路。下面通过例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在一个电路中,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灯泡L1、L2和L3等能发光,如果保持S1不变,闭合S2,灯泡L1和L2等不亮,而L3却能发光,试画出正确的电路连接图。这道物理题主要是检查学生电路连接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进行电路的连接,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操作,连接出符合题意的电路。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容易判断出电路的连接方式,灯泡L1、L2和开关S2并联,并同时和L3串联,S1位于主干路上。

二、提高教师能力,使教学水准提升

初中物理趣味性教学的开展关键就是物理教师,物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方法对于教学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趣味性教学中,物理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个好的表达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内容,掌握解题技巧。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使语言比较幽默,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认真地听教师讲解问题。教师的语言表达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性,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学生。课堂上的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仅通过自己不断地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学生的互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一些趣味性的语言表达能够引发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思考,发散学生的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在趣味性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味,让学生在趣味性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三、巧妙利用教学设施,增加教学趣味性

在教学中,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不断在教学中出现,对教学设备的合理利用,也能够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所以,物理教师应该根据物理教材的内容,适当引进先进设备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物理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设备是多媒体,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一些比较抽象、难于表达的内容以动画或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教学理解物理知识。例如,在声波的这部分内容教学中,对于声波的传播形式和传播轨迹很难通过口头描述传授给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波的传播轨迹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声波的一些性质。声波在物理中也有很多的实际问题,例如,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行驶速度v1=34m/s,在汽车正前方l=330m处有一座悬崖,汽车鸣笛后,又行驶一段距离s后听到回声,声速为340m/s,求s。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声波的性质,因此能够根据该性质轻松地解答该题。330×2=340×(s/34)+s,求的s=60m。教学设施的利用对趣味性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总之,初中物理的趣味性教学策略对学生的物理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开展好趣味性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物理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对初中物理教学趣味性策略进行思考是非常必要的一项任务。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教学实施策略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我国进行了一定的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新课程课标的推出,更是强调了对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基于这样的时代要求,物理课堂教学推出了情境教学策略,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情境教学的特点和功能

所谓的情境教学,主要是通过一种直接的表达方式,使得学生和教师在一个特定的自然环境或者社会环境进行的一种互动,有着直接刺激的作用,进而引起的一种感情的变化,以达到教学目的。一般情况下,情境教学包含直观情境、问题情境、推理情境、想象情境、悬念情境及动作游戏情境等方面。

(一)情境教学的特点

情境教学往往有着情境真实、情感渗透,以及与教学目标关联三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就情境真实而言,情境教学主要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一种深层次的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的情境教学并不是对一些场景的复制,而是以一种简单的再次塑造和暗示的手法烘托主题,以一种亲切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其次就情感渗透而言,一般情况下,情境教学往往要有一定的情感释放,使得学生的情感有一定的主动性。同时,情感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一种细腻亲切的课堂氛围,情境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学习的过程。

最后就情境教学与教学目标有关联而言,所谓的情境,就是对一种整体场面的一种展现,同时又融合了学生主观上的思想和想象,通过想象式的情境教学,不知不觉地使得教学进入一种想象中的教学,这样的情境教学与教学目标并没有完全脱离,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情境教学的基本功能

教学情境的创设,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的迁移。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市场在大力发展的同时,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创新型、复合型、专业型等多方面全面发展人才。情境教学的创设,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影响。创新对于当今时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在激发了初中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其创新能力的提高。情境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这种情境教学往往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与跨学科的知识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最终实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同化和顺化,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迁移。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二、初中物理情境教学创设和实施的基本原则

(一)初中物理课堂情境教学创设的基本原则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目的性原则。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调动初中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就其根本而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时间相对有限,这就要求在对情境进行选择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第二,趣味性原则。要想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对教学情境进行针对性的选择,最大限度地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情境创设要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情境创设过程中,尽可能选择相对有难度的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优化课堂教学。

(二)初中物理情境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

第一,情境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有针对性地串联物理知识点。

第二,情境应该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第三,情境应该有着一定的科学性、探究性和趣味性。

第四,教学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要符合实际要求,尽可能真实。

三、初中物理情境教学创设的实施策略

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实施有效的策略。

第一,尽可能地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第二,创设实验情境,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第三,创设探索验证情境,进而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第四,尽可能利用多媒体创设物理情境;

第五,使得初中物理情境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创设实施的过程,应该本着当今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初中生的角度出发,从我国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进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一民.初中物理情境教学创设论究[J].技术物理教学,2012,20(2):27-28.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篇10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深层次物理知识的基础。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从课程的导入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不断的通过问题引导,通过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析。

一、从新课的导入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源泉,什么事只有对它感兴趣了才有可能把它做成功。对于初中物理力学教学来说,既是学生新接触的知识,也使学生进一步学好物理知识的关键,因此,在物理力学教学过程中,应格外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此去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学好力学知识提供动力保障。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力学知识的方式方法有许多许多,但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在告诉我们要开好头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在上课一开始时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有效的。为此,教学中,教师应极其的注重课程导入,积极的运用如故事引入法、质疑引入发、实验引入法、讨论引入法等等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一开始时就饱含热情的投入教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效率。例如,采用故事引入法。对于力学的故事,其中经典的莫过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教师可以从“为什么我们身边的物体都是往下落而不是往上落”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再引出牛顿在苹果树下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力”的好奇,同时,也要通过故事鼓励培养学生要像牛顿一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这样,通过故事的引导,使得学生全身心的都入到了学习中,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极大的调动,教学效率得到极大限度的提高。

二、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为学生打好基础

在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基本的理论、公式、概念,是学生进行物理力学知识系统学习的重要前提,他将陪伴学生一生,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后继学习。在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打下一个结实的基础,是教学的目标所在,现如今的很多初中生,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相关物理知识,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都是夹杂着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事物或者事件对物理知识总结的概念,这些概念都是没有经过科学验证而得来,或者仅凭直觉,没有经过科学的分析而得来。一学到新知识,学生就会混淆,无法做到高效的把握。为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的让学生与现实沟通,注重传授学生相关的概念和定义,使之能有效的和现实世界沟通,促使学生正确掌握物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定义等,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学习浮力时,我们就要理解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样形成的,在实际生活中浮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在解决哪些问题时要运用到浮力等等。这样,只有理解了原理,基础牢固了,才能有效的进一步加深学习,促使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三、注重课堂设计,引发学生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前提因素,是积极诱导学生吸收知识,探究新知的关键所在,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的通过新颖的课堂提问设计,积极地给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提高。为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的结合课堂教学情况,积极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观察学生的各方面特点,积极的去设计课堂,为学生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透彻。例如在学习“浮力”这一课程中,老师可以设计这一个实验,把一块橡皮泥丢入水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怎样才能让橡皮不下沉。这时,同学们都会积极的思考和动手,有些同学会把橡皮泥放在木板上,有的学生会把橡皮泥捏成片状或者豌豆状让它不下沉。这样,学生在动手的时候其实就是把浮力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运用,教师在加以点拨,学生就能有效、全面的掌握。

四、充分结合现实生活,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