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5:57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篇1

>>原始传播时代的灾害信息传播社交媒体环境下自然灾害的信息传播特点与方式新时期灾害事件中信息传播流程的特点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分析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及电视采编应对自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探析新媒体时代的品牌传播之道浅议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思考浅析新媒体时代的公关传播新媒体时代的电视品牌传播浅析新媒体时代的广告传播新媒体时代传播规范的思考新媒体时代的医药传播策略新媒体时代的危机传播特征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品牌传播新媒体时代“山寨”文化的传播新媒体时代“礼”文化的传播新媒体时代的电视传播变革新媒体时代对台信息传播策略思考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郭镇之.关于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卟国际新闻界,1997(3):18-25

[3]张健挺.“议程设置”中的反设置[C].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2006(8):1116—1123

[4]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htrp://.cn/dtygg/dtggt201207/t20120719—32230.html

[5](美)谢因·波曼,克里斯·威理斯.自媒体研究报告[J].转引自刘景东.浅议自媒体[J].中国信息界,2011(3):41

[6]何梓华,徐心华,尹韵公,雷跃捷等.新闻学概论[m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63—165

[7]南长森,石义彬.媒介融合的中国释义及其本土化致思与评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59-166)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篇2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他们听、说、读、写、译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是新世纪对大学生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的公共外语教学所沿用的是“以教师为主”的原则,把教师认真备课、讲课内容丰富有条理作为抓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讲解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无法给学生的实践提供足够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消极接受者。实际上,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英语不同于其它基础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的。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一个老师要面对四十多个甚至是七八十个学生,每个学生能够得到的机会和老师的关注是极其有限的。怎么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机会,找到适合自己学习英语的方式和进度一直以来是外语教学中的难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因特网引起教学领域的革命。信息社会是一种“网络化社会”,“网络化社会”的基本交往方式可以称为因特网的社会。这种交往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不同地域、甚至不同时代的人展开便捷的交往。地球变小了,人类彼此之间的交流变得容易多了,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所发生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这种变革所带来的社会意义和精神意义虽然还并未充分表现出来,但“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运用于教学领域已经引起一系列深刻变革。

二、因特网引入外语教学的影响和产生的作用

1.因特网的引入将导致外语教育的革命

教育革命是极大地变革传统教育模式以明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过程。将因特网引入外语教学,已经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评价等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因而也产生了很多新的外语教学手段,网络教育便是其中的典型新生事物。网络教育是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也就是异地的老师、学生通过网上教学教室进行实时交流,解决了教师缺乏、地域限制和学习枯燥等外语教学中的问题。引入网络教育服务后,各地学生或在职职工只要通过网络教育系统就可完成听课、提问、交作业、讨论等教学过程,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扩大了教学面。通过因特网的教学较之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多的优点,它广开就学之门,使高等教育走出校园,缓解了高等教育的需求与高校容量之间的巨大矛盾。为适应未来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具备在信息网络上获取资源、分析信息、发表意见、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交互性强

过去的外语电化教学手段主要是录音机放磁带、放像机放录像,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地听、看。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上因特网,可以使学生进入一个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通过net-meeting或i-phone等软件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交谈,这是真正的语言交流而非模拟。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能在真实的和自然的交际环境中学习语言的机会是不多的。学校里正规的课堂上的外语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接触和使用语言的需要。

3.时效性

因特网上的语言和实际的语言发展同步,通过因特网我们可以容易地读到当天的英美电子版的报刊杂志。在学习一种语言时,只有我们学到它最新、最真实的语言,才能理解和融入这个语言社会,才能更好地交流沟通,而因特网的利用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因特网还可以使外语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外语界发展的新动向,可以立刻获得大量的研究资料和文献,全方位地接触外语语言和文化,参加有关网上有关课程的学习。我们还可以通过订阅网上英语教学论坛的交流期刊来获得当今外语教学的最新动向。

4.寓教于乐

现今因特网上的界面多为超文本格式,界面友好,可便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例如《英语漫画通》,走进这间教室,你便来到了洛杉矶漫画家alex的漫画生活中。alex的幽默短剧会让人感受到不小的乐趣,由于每个故事均有漫画相配,加之剧中的语音语调又格外清晰生动,所以很容易让人进入其营造的语言氛围中去。在你挑好了所喜欢的漫画故事后,可以全文或逐句倾听其中角色的对话,看看原文,对原文中任何不甚理解的单词都可以使用在线词典查找其发音和词义。同时你也可以拿起话筒录音,跟着人家一块说。另外,你还可以顺着因特网溜进全球网络英语角逛逛。

三、在《新时代交互英语》中多媒体教学出现的发展和特点

1.改善了自主学习的条件

学生在计算机系统上和在网络系统上的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指定符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但个性化、自主性学习不等于没有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随意学习。为了解除老师对学生跟计算机学英语无知道、无管理、无交互、无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忧虑,实现对学习过程实时的管理与有效的质量控制,《新时代交互英语》的教学软件根据学习并真正掌握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习过程进行了严格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每一个学习环节与步骤,并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要求,否则系统将提出重新学习的指令或强制性地让学生重新完成作业。

2.注重教学管理和教学相长的原则

在《新时代交互英语》中教学软件设计可以通过网络辅助平台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精度、学习成绩、学习作业、学生与老师约课时间等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教师与管理者,便于教师对学生的上级学习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管理。通过网络辅助平台,还可以进行网上答疑、网上提交作业、对教学和教师进行评估等多项交互活动。

参考文献: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篇3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创新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大数据时代,信息数量很多、媒体形式也在不断增多,这就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新媒体时代下很多媒体的传播形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在接受途径上也具有多样性,互联网的应用更推动了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与范围,为新媒体的发展带来动力,此间广播电视编导工作会面临一定的难题,很多人渐渐抛弃了传统媒体形式,一味追求快节奏的新媒体,这会影响到传统媒体的发展。结合当下的社会形势以及互联网环境,及时有效地对广播电视编导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对传统媒体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1.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运行现状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运行受到很大的冲击,这不利于传统媒体未来的发展。现阶段,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过于传统,没有结合当下的社会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创新,这会导致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缩小,时效性也要比互联网差。另外,在传统媒体运行过程中,由于电视广播传播的内容创新性差,这也会影响到传统媒体的运行,固守原有电视编导工作的机制,在内容上没有进一步的创新,就会影响电视广播整体的收视情况。在人才培养方面,电视广播传统媒体的编导应该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当下的社会情况对电视广播的运行编导机制进行创新,从而在多个方面提高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2.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改进策略

新媒体时代下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持久而多方面的,这决定了传统媒体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传统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影响我国媒体新闻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新媒体有着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使新媒体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例如加大互联网的影响,新媒体的传播更加方便,同时信息的传播途径也更加具有多样性,使传统媒体业遭到很大的冲击,如果不结合当下的社会形势进行改进,传统新闻业很有可能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

2.1发挥传统媒体优势进行编导工作的创新

提升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明确传统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在明确了特点和优势之后发扬其特点,从而增强传统媒体业的发展力。在进行电视编导创新的过程中要结合广播电视的特点,对广播电视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明确的定位。另外,在编导工作创新过程中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要结合广播电视的特点进行创新,而不能追求一味的创新。新媒体有着便捷的特点,但是由于追求快捷的传播,在创新的过程中媒体的内容质量会有所下降,同时对内容的筛选也会出现一定的不足,所以传统媒体在编导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内容的精度和深度来提升自身的地位,同时激发观者的深入思考,在内容上应该根据群众生活的特点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广播电视编导工作,从而使传统媒体的内容服务于群众,使受众范围更广。同时还要加强对专业团队能力的培养,通过提升自身素质来提高传统媒体的竞争力,强化群众的接收意识,进一步对广播电视编导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

2.2正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优势,进行机制创新

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会给收看者一种形式单一的印象,这种感觉会在新媒体时代被放大,所以在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的发展需要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创新和改革,这样才能不断进步。首先,要正视新媒体时代给广播电视造成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毋庸置疑的会给传统媒体造成冲击,但是在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会带来契机。广播电视的发展可以与互联网的发展进行融合,广播电视可以构建属于自己的网站,在这样的网站上,可以及时接收到广播和电视传播的内容,可以打破原有的运行机制,并带来新的转机。

2.3扩大面向的范围,提高节目的趣味性

新媒体时代下的广播和电视编导工作应该结合当下的社会形势进行,在电视内容编排的过程中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同时也可以根据现阶段人们的兴趣进行挖掘,采用创新的理念来扩大所面向的范围和年龄群。在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内容的实质性,要传播具有实质意义的节目,并加入创新元素和趣味性元素,从而为多个年龄段受众提供有趣的节目,提高电视收视率等等,在节目内容上多采用创新的形式来吸引观众。广播和电视传播的内容具有公众性,可以面向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同时在内容上也可以进行深化,采用创新的形式来吸引观众,从而提高传统传媒在传媒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4培养专业化人才,完善节目的管理和质量现阶段,在节目中加入创新元素十分重要,与此同时还需要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具有专业视角的记者和编导,要看到事件背后的实质,从而提高节目的可观性。在培养人才方面,首先要强化人才的实践能力,不停留在表面,要使其多走进百姓生活中,了解百姓对传媒内容的需求,这样可以为传统传媒未来的发展指明一定的方向。在节目的管理和质量上也应该加以重视,现阶段有很多索然无味的电视节目,不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无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对这样的电视节目就需要制定一定的标准来管理,保证广播电视的传播质量。

3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结合当下社会形势,整合群众意见,采用创新型的方式来完成电视编导工作,从而在新媒体时代下保持传统媒体的竞争力。

作者:甘泉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人文与传媒系广播电视专业

参考文献:

[1]李微、雷璐荣.试论新媒体视阈下应用型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设方略[J].新闻知识,2014年5期.

[2]邱静、张梦平.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J].西部广播电视,2015年1期.

[3]陈璐.新媒体时代下加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4年15期.

[4]王丽丽.小议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才智,2014年18期.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篇4

关键词:新闻语言时代性新闻实践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一、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新闻语言的时代特点

新闻语言的时代性是某一时代运用新闻语言的特点所形成的特色。不同时代的新闻作品时代风格迥异,正是运用具有不同时代特色新闻语言的缘故。

(一)建国后至前新闻语言的时代性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新闻事业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格局、新局面。特别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这一时期新闻语言的最大特点是充满建设与革命的豪情。如1963年新华社发表通讯《“一厘钱”精神》,其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读者,当你抱着雄心壮志要建设好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时候,你就从自己经管的一厘钱、一个产品和自己每一分钟做起吧!”;再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中的一段话,“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从这些作品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的新闻语言或使用振奋人心的语言,叙议结合、充满豪情;或使用平淡朴实的文字,善用具体事实,以小见大。

(二)期间新闻语言的时代性特点

“十年‘’”期间,新闻媒介不仅自身饱受摧残,此外还与反动集团“狼狈为奸”――“竭尽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罗织罪状、诬陷忠良之能事,写下了我国新闻事业史上黑暗的一页。”1新闻媒体被高度控制,新闻文风遭到严重破坏,“假、大、空”现象严重。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封资修”、“破四旧好得很”等为代表的新闻语言失去对新闻事实的描述,充满阶级倾向性。尤其是“小报”其大量使用“红卫兵”、“联合总部”、“混蛋”等充满军事化色彩和谩骂式的语言,语言严重粗俗化。总之,期间的新闻语言呈现一片畸形、病态的特点。

(三)媒介融合时代新闻语言的时代性特点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不断飞跃、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媒介的融合一方面联接了人们的生活,公民可以更加便捷的发表意见、参与社会管理;另一方面也大大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给力”、“×门”、“拍板砖”、“经济适用男”、“蜗居”、“白富美”等词语都是媒介融合时代的产物。这些词语很多都是由网民最先提出,在网络上流行并经传统媒体不断加以使用,最终形成全社会的使用热潮,所以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语言具有平民化、草根化特点。

二、影响新闻语言时代性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发展促进新闻语言发展变化

社会的发展是新闻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推动思维的发展,抽象思维的发展也要求语言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又是抽象思维发展的具体体现”。2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科技的进步、文化的繁荣等都要求语言不断改善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新闻语言也是如此。新闻生动翔实地记录着社会的变迁、反映着时代的进步,“记录”和“反映”正是由新闻语言来完成的,所以新闻语言也必然体现鲜明的时代性。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社会现实、社会变化都将推动新闻语言的发展变化,使新闻语言呈现出强烈的时代性。

(二)新闻的基本特点决定新闻语言的时代性

新闻报道不同于文学艺术创作,必须以事实说话,新闻报道的内容应该是发生在社会生活中、贴近百姓、贴近实际的事件。新闻语言作为新闻的载体,应该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忠于社会现实,最大程度的报道和还原事实真相。新闻还具有强烈的时效性特点,作为新闻报道载体的新闻语言也贵在新。不同时代的语言有各自的时代特点,所以新闻报道使用的语言也应当是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当时最容易被大众接受和理解、最能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时代特色的语言,这样才能增强新闻报道的易读性和感染力。

(三)媒介竞争促使新闻语言呈现时代性

我国传媒实行的是“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运作模式,特别是当前,媒介集团持续扩张、新媒体层出不穷,媒介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新闻媒介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断创新、另辟蹊径。所以传媒业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应摒弃陈旧、老套、生硬的新闻语言,重视使用个性化、通俗易懂、个性化的语言。此外,新闻语言日益个性化,许多媒体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逐渐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语言特色和风格。

三、新闻语言的时代性对新闻实践的指导意义

(一)新闻报道的语言要不断推陈出新

我国的一些新闻媒体习惯了“板着脸”说话,新闻语言枯燥乏味,新闻报道呈现出程序化和脸谱化的不良倾向。新闻语言的时代性启发我们每个时代都有很多颇具特色和代表性的语言。所以,媒体应有选择的使用具有时代特色的语言,坚持推陈出新,创新语言运用模式,勇于开辟新的报道途径。这样,新闻报道才会具有自身的优势,才能得到受众的认同,新闻报道才会更具时代特色。

(二)新闻报道的语言要坚持真实和客观的原则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却时常有“假新闻”出现。陈力丹教授指出:“出现这么多的假新闻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为了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随着受众兴趣逐渐转向社会新闻,即使记者编辑主观上有正确引导的意图,但往往经不住精彩‘事实’的诱惑。”3当前一些媒体不结合新闻报道内容的具体实际,一味罗列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新词和热词,反而使新闻报道失去了水准,报道内容显得没有深度,太过轻浮。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篇5

一、泛媒体定义及特点

泛媒体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快速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指把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传统平面媒体以及以数字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等进行结合,共享资源,分布处理,全员参与,生产出多种多样的信息产品,之后,通过媒介平台传播给各类受众。泛媒体时代,各类信息飞速膨胀,信息产生的速度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具有如下特征:

(一)媒介的便捷性

在泛媒体时代,受众能够广泛接触各类媒介,而且可选择空间大,没有门槛限制。特别以手机等移动载体为代表的媒介,迅速走进广大受众的日常生活,发挥越来越大的信息载体作用,受众接触各类媒介越来越方便,不具有任何障碍性。

(二)社交化的信息传播

媒介接触的便捷性,给受众带来另外一个在传统媒体中不具备的特点,即人人即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参与信息的生产,每个人都可以运营媒介,信息的传播不再是说教式的方式,更多的带有社交的特点,带有表述自己观点的特性。

(三)信息的传播效果更强

以往信息的传播往往受制于技术,仅有有限的几种传播方式,多以文字、图片等为主,而在泛媒体时代,受众浏览的信息,通过更加形象化的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融合,加强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四)信息的全面化

相对于以往仅有少数运营信息的组织,现在,受众在日益发达的网络技术支持下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并接受、交流不同的观点。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不断的杂糅不同的观点,促进信息吸收各方观点,进而使信息包含的观点更加全面化。

二、泛媒体时代媒介的特征及发展现状

(一)媒介的特征

纵观媒介的发展历史,每一次媒介的变化,无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新旧媒介的融合与交替,从而促进传播活动的快速发展。当今,媒介具有如下特征:1.媒介的便利性。在泛媒体时代下的媒介,常常存在于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空间、器物中,能够以最便利的方式接触到各类受众,能够极大地削减与受众之间的抵触性,使各类信息传播与受众更为紧密地结合。2.媒介的分众性。随着受众的细化,不同类型的受众对信息有着不同的消费性。现如今的媒介,可以更加有效地针对不同信息的受众群体,生产出具有不同受众特征的信息产品,能够很好的找到每个受众群体的兴趣点,促使信息具有更好的传播效率,提高受众群体的参与度。3.媒介的科技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媒介与整个时代紧密结合,具有这个时代鲜明的个性和被广大受众普遍接受的广泛应用性。媒介已能适合于不同的应用场合,产生具有特定受众群体的视觉效果,能够更好地表现所传播信息的各种特性,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与效率。

(二)媒介发展的现状

现今,媒介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被广泛接触的媒介是即时通讯工具,即时工具能够实时接收和发送各类网络信息,除了具有各类互动媒体的交互性等数字化属性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隐蔽性,即时通信工具由于存在于网络中,传播者之间具有不可见性,且传播者之间的具有偶发性,因此这类传播工具具有传播者之间的隐蔽性的特点。亲密性,即时工具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人之间的交流呈现出“亲密性”,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的交流,使得交往更有深度,促使人人间的交流更能达到心灵层面。间隔性,通过即时工具的交流,与人人间面对面的交流具有不同的是,表现为“人-电脑-网络-电脑-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且人人之间不可见。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人类进入了大数字时代。大数字时代的信息急速膨胀,伴随着即时通讯工具相关技术的更新换代、推陈出新,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不断开阔,他们的开放意识、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等也不断形成,但也产生了无数的负面影响,如民族认同感弱化、价值观迷惘、社会责任感弱化等。所以要创新教育观念,加强数字环境建设,加大网络管理力度,规范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准则,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大数字时代中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泛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媒介选择

(一)泛媒体时代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在泛媒体时代各类媒介以其便利性,迅速被大学生群体接受,并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应用。其间,各类媒介给大学生带来多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带来生活上的便利。作为社会动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在社会群体中感知到存在与价值,希望按照自身的意愿自由组织群体,与兴趣相近的人接触和共同生活。通过便利与广泛接触媒介,大学生找寻到对统一信息感兴趣的群体,并加入群体参与各类活动,从而通过虚拟的社交活动达到现实社交活动的目的。2.媒介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首先,拓展了高校价值观教育的渠道。在以往的价值观教育中,往往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今,学校积极构建各类教育平台,如微信、微博、QQ、网站等,实现学生之间、教师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甚至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实时沟通,既提高了教育的效果,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其次,各类媒介工具的应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现在的沟通平台更加具有亲近性和可交流性,更容易被学生广泛认同,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3.媒介信息接触的便利性,导致大学生认知的误差。各类媒介信息铺天盖地,在众多媒介信息中有也很多虚假、恶意的垃圾信息存在。大学生认知能力没有完全成熟,无法有效分辨各类信息的可信度,极其容易被各种信息误导和产生认识上的误差,从而加大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难度。4.媒介信息的随意性加大了对大学生思想变化监控的难度。各类媒介不再是简单的信息载体,还具有社交等功能,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消费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因此在媒介所传播的信息中,既有各类信息消费者真实信息的传播,也有其他别有用心的人传播的各类虚假信息。这些虚假不经证实的信息,使高校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缺乏主动性,加大了高校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跟踪难度。

(二)泛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1.多元化的价值观。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经济利益和经济成分的多样化,造成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舆论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这深远影响,促使大学生对物质生活有着莫大的追求,进而导致其在价值观的形成上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2.轻精神重物质。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无论企业组织,还是个人,通常都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同时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却无不表现出同样的偏差———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重学习成绩轻品德表现,重物质生活轻精神生活。3.重自我轻集体。当代的大学生,几乎都在祖父母、父母等几代人溺爱的环境中,在缺乏兄弟姐妹的环境中长大,并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独生子女所特有的行为问题。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们过多地强调自身的努力和实力,所以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大学生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盲目崇尚自我,一切以自我利益为重,无视集体利益,缺乏团队精神和大局观念。

(三)泛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媒介选择分析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篇6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点;发展趋势

一、引言

在以往,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依靠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不可否认传统媒体确实在以往为我国的信息传播带来了便利,满足了人们对信息接收的要求。但当下时代,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传统媒体由于更新速度慢、信息传播渠道少等局限性,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人们对信息的接收需求了。新媒体崛起,人们通过手机、电脑等信息接收工具,利用各类视频、网站等皆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想要的信息、新闻,且能够参与到社会舆论中去,这是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特点。除此之外,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可通过大数据对人们的信息需求进行分类,定期推送,满足了人们分众化、点餐化的需求,但是这也不可避免的为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更影响到了互联网的安全发展,由此,就需要依据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展开积极研究,推动新闻传播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的内涵与特征

(一)新媒体时代的内涵

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借助于网络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用于满足人们的信息接收的需求,新媒体时代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其具备着新的特征,且加之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数据传输、网络平台等等,不断丰富了新媒体的内涵。新媒体时代下,各类信息传输的速度极快,即便是前一分钟发生的事情,在后一分钟就能够通过网络查询到相关信息,尤其是一些娱乐新闻、地震灾害、名人事故等等,简单地说,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轻微的地震后,打开朋友圈、微博、浏览器等等,就可在平台上知晓地震的信息。如今,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且也是这一时代的标签之一。而在相关学者的研究中也指出,新媒体时代其实就是一个人们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沟通、获取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参与社会舆论的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

(二)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速率不断加快,让人们从过去的被动接受新闻信息,到如今的主动筛选新闻、信息,并参与到社会舆论中去,其不仅仅是提升了信息的传输速率,还更新了人们的对于新闻、信息以及参与社会舆论的观念。而在部分学者的研究中,指出新媒体时代有着以下几个最为典型的特征。1.信息传输速率不断加快新媒体时代具有信息传输速率不断加快的典型特征,国家颁布的大政方针,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的一些重要事件的发生时间甚至能精确到哪一分、哪一秒,前一分钟暴发的事件,在后一分钟就可能已经是路人皆知了。而随着当下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5G网络的逐步覆盖,信息传输速率也将会不断加快。如在2020年的疫情暴发后,国家在第一时间得知消息,并下达了“封国”、“封城”的政策,并立即采取积极措施,救援武汉,对的感染人数、控制人数、死亡人数、救治人数等更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持续更新。2.全民参与舆论的典型特征相比于传统媒体时代下,人们只能被动地通过广播、报纸等接收新闻,更无法对接收的新闻、信息进行评价。除此之外,广播、报纸等的传播需有一定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当下,借助于新媒体网络平台、手机社交软件等,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到相关信息,且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参与舆论的环境。如人们可借助于QQ、微信等软件就国家的某一政策进行探讨,分析政策并执行之后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尤其是税法、会计方面的政策颁布之后对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产生的影响。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人都具有参与社会舆论的权利,人人都可就某一件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而这也是新媒体时代最为典型的特征。3.监督政府部门的工作与维护自身的权益在新媒体时代来临前,我国人民对于监督政府事务工作的渠道不够便利,且政府权力的透明度也不足。这不仅仅会降低群众对监督政府的欲望,还可能在政府内部滋生腐败,且人民的权益受到了侵害,人们也无法通过正当途径进行维权,如以往的检讨信、实名举报等等难以越过部分官员的职权,人民的利益得不到维护。而新媒体时代到来后,人们可通过手机、电脑等工具参与社会舆论、参与网络生活,监督政府官员的工作,且党中央也发表声明,政府官员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实行政务公开、网络评议等,让人们能够了解到政府官员的工作是否符合法律规定。除此之外,对于官员的腐败行为、侵占人民利益等行为,可有效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公开,以真正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分析

(一)新闻传播的快捷性

这是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最典型特点,以往新闻传播的时效性相对不足,如报纸、广播、电视等等皆需要一定的整理和编辑时间,这就有可能导致新闻失去时效性。而面对当下的各类信息数据突增、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量越发增大的情形,传统媒体下的新闻传播方式显然已经落后于时展的步伐了。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广,且有着更多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可通过浏览器、各社交平台、传媒平台等进行传播,且传播速度也在不断加快,某一社会热点将会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传播,甚至还可能因为人们的关注而演变成为一个重大话题,这就极大地弥补了以往新闻传播时效性不足的缺陷。

(二)传播内容的海量化

当下,因各种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得各类信息皆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相比于以往,新闻传播的内容更为丰富。互联网将世界各国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在现实世界中,各国的地理位置未发生变动,空间距离未发生改变,但是在网络中,却可以有效地进行信息的交互。新媒体时代下,各国之间的新闻传播不再局限于本国内部重要事件的传播,而是将世界各国、各个区域内的信息进行传播、交互,且在当代,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教育、航空、军事、医疗等方面不断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导致储存在网络空间的信息数据越发增多,因而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内容具有海量化的特征,且网络技术的突破,使得世界各国在进行新闻传播、信息交互的过程中早已突破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

(三)传播主体日益增多

在以往,新闻传播的主体仅仅在于传统媒体行业,且该行业中几乎垄断了整个国家的新闻信息资源,并通过高素质、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新闻人员组建新闻采编队伍,对采编的新闻资料进行整理与。而大众仅仅作为新闻的受众群体,无法参与到舆论中去,不能就某一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在当下,各类媒体软件的诞生与更新,使得人们能够利用手机、电脑等参与到舆论中去,这就为新闻传播拓宽了渠道,传统媒体行业的地位明显下降,对于新闻资源不再具有垄断性,且各类社交软件的运用,账号、用户登录等系统的运用,使得人人都能够成为新闻信息的者,传播者等等,可以说,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大众成为新闻信息的者以及传播者,使得新闻传播的主体日益增多。

(四)新闻传播具有互动性

在一则新闻之后,人们就新闻事件中的某一点进行探讨,且可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评论、转发等等,这就加强了新闻传播的互动性。以往,传统媒体垄断着新闻信息资源,人们仅仅只能被动的接收新闻信息,即便对新闻信息进行讨论,也无法让更多的人知晓。新媒体时代,各类社交软件、媒体网络等,都为人们点评新闻信息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在一些视频转播新闻中,人们可通过发表弹幕、表情包等等对新闻展开评论,与新闻者展开积极互动。新闻媒体后台通过对大众的评论进行收集,及时做出回复,并对相关事宜进行改进。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具有高度的互动性,人们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为新闻的者以及参与者,有效拉近了新闻信息与人民之间的距离。

(五)新闻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与灵活化

以往,新闻传播重在严谨性、准确性、及时性,在报纸中多以文字作为载体,对于部分特殊性质的新闻则附带一部分图片。广播中仅仅对某一新闻事件的发生原因、造成影响等进行报道,传播形式较为单调,难以引起大众的注意。而当下,借助于网络媒体,新闻传播的方式在不断更新,且具有多样化与灵活化的特征。比如:当下通过手机自媒体推送的新闻不仅仅有着文字,其中还包括图片,甚至音频等,而在一些视频网站中,新闻信息的与推送不仅仅包含着新闻内容本身,还可在视频中穿插一些趣味事件,新闻传播者自身也可通过对新闻事件发表看法,与受众群体进行互动,参与舆论。

四、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新闻传播的大众化与娱乐化发展

当下,新闻传播朝向大众化与娱乐化方向发展,在传播一些重要新闻信息的同时,更多的会收集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信息,满足人们对于信息接收的需求。以往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的收集多为一些重要事件,如国家政策、方针,又如科技产品的问世、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等等,无法全面满足大众的信息需求,所传播的新闻信息也不会受到某些群体的特别关注。如今随着各类媒体的崛起,大数据进行的运用,新闻信息的传播已经意识到大众才是新闻的主要受众群体,只有满足大众的需求,新闻传播行业才能获得持续发展。如在学者龙雯(2019)研究中就明确指出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必须要朝向大众化方向,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信息,但同时也需要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总之,新闻行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就必须立足于大众这一基础上。而娱乐化同样是当下新闻传播的一大特征,比之于以往严谨的,更具有逻辑条理的新闻传播,当下的新闻传播立足于大众,立足于吸引大众眼球,这就使得新闻传播逐渐朝向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在传播政治、经济、军事等新闻信息的基础上,还更为关注对娱乐新闻的传播,如推送部分明星八卦,推送娱乐节目的信息、活动安排,各地区文化节日活动等等,受到了大众的喜爱。而在新闻传播朝向大众化方向发展的同时,还延伸出了“分众化传播”与“点餐式服务”,指的就是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对新闻信息进行分类,并依据大数据反馈得来的信息,对不同群体实施新闻信息的推送,满足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最为典型的就是快手、抖音、看点等等平台利用大数据反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分类,定期推送为每一用户而量身定做的信息。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更需要重视传播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否则,可能会导致社会思潮朝着不良的方向发展,进而引发社会矛盾。

(二)新闻传播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在未来,新闻传播必然会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今,因新媒体技术的引入,使得新闻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字、照片或者音频等等,而是在此基础上增添了小视频、链接,甚至是小程序、小游戏等等,且能够将文字与图片、音频、视频等等进行有机结合,这对于推进我国新闻传播的发展更有着积极的意义。且加上现代大众思维的变化,对于信息质量的追求也越发的严格,传统的单一的文字新闻、视频、广播等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要了,这就促使着新闻传播的内容需要朝向新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大众呈现出更为新颖的、更为美观的新闻内容。且由于各类媒体的兴起新闻传播的途径不再局限于报纸、电视、广播,而是增添了社交软件、视频网站等,新闻传播途径也更为多元化,但是这也可能影响到新闻传播的质量,对此,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加强对信息传播的把关,在推动新闻传播的同时,把关好新闻质量。

(三)新闻传播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国各地区都能有效地进行信息的交互,推动,推动新闻的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与现阶段诞生的各类自媒体进行融合,并不断作出创新,这不仅仅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还有效地拓展了新闻传播的范围、领域。依托于互联网而不断发展的网络媒体已经使得新闻传播突破了地域空间的限制,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皆能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各国内发生的新闻事件,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跨越时间与空间进行传播,以满足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而在未来,互联网以及新媒体技术必然将使得世界各国各地区越发形成一个整体,而新闻传播的内容,也必将面向全球化,更多的推送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新闻信息,但在此过程中,党与政府需要严防西方意识渗透。

(四)新闻传播与国民之间的互动性将不断增强

因新媒体的交互性,新闻传播的整个过程中,国民的互动也越来越强,更多的国民能够通过自媒体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谈论,加强与新闻传播者的交流,做新闻传播中的参与者,以此来参与到社会舆论中去。且在当下,新闻传播与国民的互动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而在未来的发展中,互动的趋势也将不断加深。但是这也考验着我国政府对舆论的把控力度,互动使得越来越多的国民都能通过网络进行对某一事件的评论,但评论者自身的文化程度不同、思维不同,对事件的看法也不同,就容易引发争端,甚至还有可能被有心人利用,引导舆论导向,如网络诽谤、造谣等。对此就需要政府介入新闻传播中,导入正确的三观,并把关好新闻质量,分析新闻中蕴含的不良价值观等等,必要时,可通过立法进行整顿。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篇7

关键词:新媒体;语文;个性化教学

加强新媒体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的运用,其不仅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手段,而且要求语文老师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全面提高认识,认真研究揣摩,恰到好处地运用新媒体技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语文个性化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对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时代主流,新媒体概念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用户提供信息全面服务。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极大的改变了学生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语文课堂教学应主动适应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全新挑战,充分把握新媒体技术发展规律,结合语文教学特点,利用好新媒体这个基本载体,进一步创新语文教学理念和方式,让新媒体更好的服务于语文课堂的个性化教学工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新媒体创造的重要教学和交流平台,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将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考方式产生很大改变,这对当前提升语文教学水平也是一个重大机遇,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二、加强新媒体时代语文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具独特个性。在长期语文以来,教学中普遍容易忽视个性,忽略个体的需求。因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加强个性化教学,培养有个性有思维的学生。个性化是教学的灵魂,没有个性的语文教学,是没有精神达不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应突破固定的教学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风格,运用新媒体技术,制件多媒体课件,提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在语文课件制作中,应用新媒体技术独具个性地研读制作教学内容,精心对教材内容加工提炼,全面深入挖掘高职语文教材的内涵,特色突出地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精心安排好语文教学结构,掌握好教学的节奏。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自我人格魅力和思想魅力,加强思维引导,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认真思考,真正融入到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情境中,实现心灵的融合感悟,体会到课文内含的丰富情感,体验到课文内含的人文美感,在个性化教学中让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思想美全面深化,从而获得个性化的美感。新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结合,就是应在语文个性化课堂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技术、有关信息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整合,从而有效完成语文课程的个性化教学。多媒体课件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作为技术工具和教学媒体,有效实现教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并培养出具备创新型思考型和实践型的高素质人才。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学生学习的的主观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实现新媒体技术的在语文个性化教学中的措施

在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课堂的个性化教学要,应加强以下措施。

1)精心设计制作好语文课件。制作好课件开展新媒体课堂教学的基础。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具体就体现在语文教师要能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学会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前提在于设计并制作课件。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现代的媒体技术理念、熟悉并掌握一项软件操作技能,把自己的教学风格充分的展示出来,把学生引入一个探索和创造的新境界里。新媒体技术课件制作,应按照目的性、科学性和恰当性原则,使用多媒体素材,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发挥好新媒体技术特长,按照语文教学内容重点,精心设计和制作好新媒体素材,汇集图文声像的综技术表现特征,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提升学习的效率。在课件素材的选择和制作中,应正确选择教学内容,精心布局结构,认真思考视听形象表现,合理运用音视频手段,对新媒体素材进行优化整合,做到简洁清晰,容量适当。

2)应全面提升老师掌握新媒体技术在课堂个性化教学中的驾驭能力。学校应加强培训,让老师掌握新媒体技术手段,提升新媒体和信息化思维水平和能力,这是让老师应用好新媒体开展个性化教学,从而发挥主导作用的要求。老师在自己具有创新意识,在新媒体技术应用中才会做到创造创新,才会应用好多媒体这个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也才能科学使用好新媒体技术应用,始终把提升学生主体性、创造性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放在首位,从实际出发,实现个性化教学的良好效果。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现代新媒体网络技术,使演示的语文课本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更加动态和直观。及时建立教与学的网站,让学生突破课堂限制,实现课下学习,实现学习意见的充分交流,也实现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指导反馈更加及时高效。

3)科学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语文个性化教学。在具体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结合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在个性化教学中追求实用性。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在应用多媒体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语文学科具有的自身特点,不能一味地单纯追求语文教学方式的现代性和技术性,而应结合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同时,应突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语文教师在运用新媒体技术设计和制作语文课件时,应结合教学的实际,按照语文课件设计的原则,应牢牢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又应兼顾好学生的认知规律,组合好语文教学素材,展示认知规律,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重点分层次、分环节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参与讨论,逐步思考有关知识点,找寻出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应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多媒体课件,恰到好处地化解有关难点,有效消除疑点,并对有关重点、难点知识以特殊的课件方式,采用特殊手段,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视听觉,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课效果。

四、结语

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高职语文课堂的个性化教学,充分合理地利用其优势,有效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合作交融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效果。

作者:陈娟单位: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优化教学方法,突显大学语文的“理”、“趣”、“美”——论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伍玉婵-《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

[2]《新媒体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林娜-《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5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篇8

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影响,并提出应多途径、全方位发挥新媒体对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正面作用,特别是要合理运用好新媒体,全面提升高校语文教师在教学技能上的水平,实现语文教师在教学个性化教学的新追求。

关键词:

新媒体;语文;个性化教学

加强新媒体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的运用,其不仅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手段,而且要求语文老师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全面提高认识,认真研究揣摩,恰到好处地运用新媒体技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语文个性化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对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时代主流,新媒体概念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用户提供信息全面服务。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极大的改变了学生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语文课堂教学应主动适应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全新挑战,充分把握新媒体技术发展规律,结合语文教学特点,利用好新媒体这个基本载体,进一步创新语文教学理念和方式,让新媒体更好的服务于语文课堂的个性化教学工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新媒体创造的重要教学和交流平台,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将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考方式产生很大改变,这对当前提升语文教学水平也是一个重大机遇,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二、加强新媒体时代语文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具独特个性。在长期语文以来,教学中普遍容易忽视个性,忽略个体的需求。因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加强个性化教学,培养有个性有思维的学生。个性化是教学的灵魂,没有个性的语文教学,是没有精神达不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应突破固定的教学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风格,运用新媒体技术,制件多媒体课件,提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在语文课件制作中,应用新媒体技术独具个性地研读制作教学内容,精心对教材内容加工提炼,全面深入挖掘高职语文教材的内涵,特色突出地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精心安排好语文教学结构,掌握好教学的节奏。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自我人格魅力和思想魅力,加强思维引导,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认真思考,真正融入到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情境中,实现心灵的融合感悟,体会到课文内含的丰富情感,体验到课文内含的人文美感,在个性化教学中让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思想美全面深化,从而获得个性化的美感。新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结合,就是应在语文个性化课堂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技术、有关信息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整合,从而有效完成语文课程的个性化教学。多媒体课件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作为技术工具和教学媒体,有效实现教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并培养出具备创新型思考型和实践型的高素质人才。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学生学习的的主观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实现新媒体技术的在语文个性化教学中的措施

在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课堂的个性化教学要,应加强以下措施。

1)精心设计制作好语文课件。制作好课件开展新媒体课堂教学的基础。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具体就体现在语文教师要能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学会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前提在于设计并制作课件。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现代的媒体技术理念、熟悉并掌握一项软件操作技能,把自己的教学风格充分的展示出来,把学生引入一个探索和创造的新境界里。新媒体技术课件制作,应按照目的性、科学性和恰当性原则,使用多媒体素材,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发挥好新媒体技术特长,按照语文教学内容重点,精心设计和制作好新媒体素材,汇集图文声像的综技术表现特征,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提升学习的效率。在课件素材的选择和制作中,应正确选择教学内容,精心布局结构,认真思考视听形象表现,合理运用音视频手段,对新媒体素材进行优化整合,做到简洁清晰,容量适当。

2)应全面提升老师掌握新媒体技术在课堂个性化教学中的驾驭能力。学校应加强培训,让老师掌握新媒体技术手段,提升新媒体和信息化思维水平和能力,这是让老师应用好新媒体开展个性化教学,从而发挥主导作用的要求。老师在自己具有创新意识,在新媒体技术应用中才会做到创造创新,才会应用好多媒体这个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也才能科学使用好新媒体技术应用,始终把提升学生主体性、创造性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放在首位,从实际出发,实现个性化教学的良好效果。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现代新媒体网络技术,使演示的语文课本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更加动态和直观。及时建立教与学的网站,让学生突破课堂限制,实现课下学习,实现学习意见的充分交流,也实现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指导反馈更加及时高效。

3)科学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语文个性化教学。在具体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结合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在个性化教学中追求实用性。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在应用多媒体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语文学科具有的自身特点,不能一味地单纯追求语文教学方式的现代性和技术性,而应结合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同时,应突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语文教师在运用新媒体技术设计和制作语文课件时,应结合教学的实际,按照语文课件设计的原则,应牢牢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又应兼顾好学生的认知规律,组合好语文教学素材,展示认知规律,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重点分层次、分环节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参与讨论,逐步思考有关知识点,找寻出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应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多媒体课件,恰到好处地化解有关难点,有效消除疑点,并对有关重点、难点知识以特殊的课件方式,采用特殊手段,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视听觉,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课效果。

四、结语

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高职语文课堂的个性化教学,充分合理地利用其优势,有效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合作交融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效果。

作者:陈娟单位: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优化教学方法,突显大学语文的“理”、“趣”、“美”——论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伍玉婵-《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

[2]《新媒体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林娜-《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5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篇9

关键词:新闻传播;新媒体时代;特点;发展趋势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我国新媒体产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媒体类型,其特点为鲜明的自主性与普及性。面对迭代变迁,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人们获得了更多言论自由的机会。如今,网络、微信、手机已经成为当下最为重要的传播平台和工作生活离不开的信息高地。故而,积极研究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表现出许多较为独特之处,如传播信息的即时性、传播内容信息海量化、传播方式多元化、传播过程互动化等特点,下面对之做具体分析:

(一)传播信息的即时性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新闻的即时性。在新媒体时代,获得时间上的优势,就是获得了更多的用户和流量。在这一点上,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的优势不言而喻。早在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公布之后,各大门户的新闻客户端均在一分钟内向用户的手机进行了消息推送,随即便引发了网友的评论热潮。现如今,信息的传播速度能做到几乎与新闻事实的发生同步。

(二)传播内容的海量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增强,各国的发展都以协同发展作为主要方向,网络的发展也不例外。当前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村”中,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新媒体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分享,人们能够接触到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海量的、丰富多样的信息,而自己也能够在新媒体平台中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感受、所见所闻等,这就使得新闻信息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拥有极为丰富的信息。

(三)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新闻传播领域也不例外。当前,“数与网”逐步发展完善,衍生出了更多的新闻传播方式和渠道,打破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方式,这就使得不同传播方式之间存在的薄弱之处得以弥补,并为新闻传播实现跨平台传播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渠道来搜索、浏览、下载自己想要的新闻信息,获得更加优质的新闻体验。

(四)传播主体的广泛性传统媒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垄断性,在新媒体未出现前,传统媒体作为新闻传播的主体,垄断着所有的新闻资源,具备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新闻采编队伍,专业记者负责对新闻内容进行编写和,媒体作为传播者,处于传播过程的中心位置,决定着信息的重要与次要,数量与质量,甚至是对受众的影响,对舆论的主导,而受众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新闻信息。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得以明显拓宽,为新闻信息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渠道,网络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信息的者、传播者以及生产者,人人都可以参与到新闻传播之中,随时都可以把所见所闻所感到新媒体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成为传播主体。这就在极大程度上确保了新闻传播主体地位的平等性,促使新闻传播主体越来越广泛。

(五)传播过程的互动性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因受到技术和地域因素的限制,传播覆盖面和受众数量都比较小,缺乏互动性,受众仅能够被动地接受新闻信息,且没有畅通的新闻效果反馈渠道。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互动性很强,信息发送出去只是这一整个传播过程的开始,信息内容需要受众去评论、转发、反馈、参与和分享,内容才能成为活跃的内容,新闻传播环节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完整。例如在每条新闻的下方设置的网友反馈窗口,就是一个互动平台,网友可以点赞、可以评论、可以转发。网友除了看新闻之外,还可以看其他网友的评论,并且可以参与讨论。

(六)传播模式的碎片化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受众主要在固定时间段从广播、电视及报纸中获取新闻资讯。而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故而人们并不愿意在固定的时间里获取信息,更愿意在自己休息、吃饭等碎片化的时间里获取信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获取短小精干的新闻信息。基于此,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内容具有碎片化的特点,而碎片化的信息能够显著提高编辑效率,且更容易在受众中形成裂变式传播,促使传播效果进一步扩大。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基于新媒体时代以及新闻传播表现出来的特点,在传播发展方式上也应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满足时展的需求,传播渠道社会网络化、受众群体大众化、传播方式综合化、传播内容可视化将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传播渠道社会网络化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加上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进步,推动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已进入到新媒体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人们能够更加快速的获取新闻信息。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世界社会化网络用户有20多亿,占整体网民数量的4/5左右,这也为新闻传播的可持续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社会网络涵盖了个人信息上传、群体协作、交流共享等,有助于新闻传播展现出互动性、普及化及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可结合网民的提问给出相应的解答,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多元化需求。此外,通过技术支持,可以让受众参与到新闻中来身体力行,以此来提升用户体验。以宁波人才落户政策为例,文字介绍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如果附带一个交互性的东西让读者自己填写自己的情况,填完之后随时可以得出结果,一定会大受欢迎。

(二)受众群体大众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的大众化特点愈加鲜明,其中大众化除了体现新闻信息的大众化发展外,还体现信息人员的大众化发展。同时在这一背景下,受众的多样化、个性化新闻信息需求得以更好地满足,可以从各式各样的多媒体互联网渠道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新闻内容,且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全世界范围内各种各样的新闻内容。同时,在传统新闻中,新闻的主体都是固定的,受众无法进行新闻传播和自由发表言论等,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感受、观点及想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闻传播大众化的进展,使得新闻传播效果得以显著增强。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篇10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新媒体;文学研究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同时也改变着人们对文学的体验方式,在大数据发展的影响下,文学的创作、用户的阅读以及对文学的批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媒体文学面对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情况,该何去何从?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新媒体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大数据的特点,并根据这些内容对新媒体文学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大数据的概念及特点

(一)大数据的概念

所谓的大数据,即通过大量数据信息的分析、对比,进而从中获取到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或者是根据其信息发表深刻的洞见,最终对变革起到一定的作用。新媒体文学若想在大数据时代下持续的发展,需要对大数据的特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有效的运用大数据的思维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大数据的特点

1、容量大

随着互联网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几乎所有信息数据都可以被记录,因而大量的数据产生。无论是移动互联网还是自动化的传感器与自动流程记录设备等,都可以实现自动化数据记录,这些自动生成或者人工产生的数据,可以通过强大的信息互联网聚集到指定的,从而形成了大量的数据。

2、多样性

智能设备的多样性导致了所获取的数据也非常复杂的,不仅数据之间存在着关联性,而且还有一些来自网络媒体的点击、搜索等数据,同时数据格式样式也是非常的多,例如常见的本文、音频、图片、视频等类型的数据。

3、速度快

即数据在处理时,在一秒钟就可以分析出数据结果,大数据所具有的速度快这个特点,目前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于企业的运营与管理当中,为企业的每一个决策提供实时有效、有价值的信息。

二、大数据时代下对新媒体文学发展的研究

(一)新媒体文学的创作

新媒体文学是通过了信息数字化技术所进行的一种文学的创作与传播,例如网络、手机、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平台。

1、文学创作状态

随着大数据时代下多种媒体的迅速普及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网民的形成,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增加了大量的新媒体文学的阅读群体与创作者,涌现出大量的文学作品。例如“起点中文网”,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用户进行访问,同时这一网站也每天都保持着文学作品的更新,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起点中文网已经累积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种变化不仅影响着文学的影响力,同时对文学的载体与存在方式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大数据时代下对新媒体文学创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新媒体文学运作模式的变化。随着互联网信息的覆盖,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使得大众的审美情趣也发生着变化,并渐渐的转向了娱乐性,在这样的时展背景下,促进了一些低俗、娱乐、商业性的消费文化的发展,而一些经典文学则遭到了排挤。面对一个大众消费的环境下,由于人们对互联网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强烈,从而也促进了新媒体文学的生存环境与运作模式发生改变,以此来满足用户的娱乐需求;另一方面是新媒体文学创作更加自由化。网络信息与电脑的普及,为新媒体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多,在一些文学网络上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对一些综合性的网站搜狐、网易等也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在这些综合性网站中存在文学的内容。新媒体文学的创作与传统的经典文学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新媒体文学的创作内容主要是偏向娱乐、消遣,非常符合于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快餐模式”的消费观念,因而新媒体文学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同时,大数据时代下,为新媒体文学的创作实现了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写作的平民化,同时也促进了新媒体文学创作者与读者之间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于新媒体文学作品的传播,除此之外,新媒体文学还可以为作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对新媒体文学的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文学创作的境遇

面对新媒体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早在2011年就把传统的文学与新媒体文学相结合,实现了互动双赢的效果。例如由中国作协通过对新媒体文学的研究与引导,把中国多个网站中文在线、中国作家网等作为了新媒体文学创作的重点,并通过积极的培训对新媒体文学的创作进行扶持,这些策略都传达出了主流文学对新媒体文学健康发展的一种积极态度。通过把新媒体文学与传统文学相结合,实现了融合互补的效果,对于文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文学创作缺点

新媒体文学创作的平民化与自由化,这种全民创作的现象造成了在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很难找到佳作,在这虚拟的网络平台上不缺乏多数的注水长篇或者文字垃圾的存在,过度的关注了作品盈利能力,而忽略了对艺术的创新。因此,面对新媒体文学的创作,还需要创作出与时展相接近的作品,从而提升新媒体文学的创造高度,使得新媒体文学作品具有更高的精神品质。

(二)大数据在新媒体文学中的变迁

大数据时代下除了对新媒体文学创作方式的改变,同时也影响着文学的面貌,即文学的承载方式由最初的口头叙述、文字记录转化为了互联网途径,大数据的出现,为新媒体文学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塑造出了新的文学形态。正如美国的学者丹尼尔贝尔曾所说,当代的文化已然从印刷文化转变为了视觉文化,大数据时代下对新媒体文学的创作、传播、评论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三)在移端终端呈现大量的新媒w文学数据库

即在形式多样化的移端终端呈的新媒体文学呈现出了大量的信息数据库,例如用户的阅读时间、习惯,新媒体小说的阅读排行榜等,由于新媒体文学的公开性与无门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媒体文学的阅读者与创作者,并形成了巨大的数据库,同时新媒体文学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为新媒体文学数据分析带来了基础,通过对数据库信息的分析,能够针对性的把新媒体文学作品向阅读者进行推送,从而促进新媒体文学的传播。

(四)对新媒体文学的批评

1、新媒体文学批评的特点

(1)自由民主化

在传统的以纸质印刷的媒介时代的文学,对文学的评论往往是具有权威话语,并呈现出理论化、专家化的特点,而大数据时代下新媒体文学的批评则更多的是平民话语,有效的替代了传统的权威话语,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覆盖,使得新媒体文学具备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促进了新媒体文学批评多元化。例如常见的有个人微客、微信互动、论坛跟帖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以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观点,这种对新媒体文学作品的批评具有随意性、自发性,同时这种批评方式也促进了新媒体文学的阅读量,以及文学作品的更新速度,对于影视文学作品的批评则更多的是通过邀请嘉宾进行评论,大数据时展背景下,对新媒体文学的批评更多的通过互联网络的支持下实现,从而体现出当代对新媒体文学的兴趣爱好与审美取向。

(2)多元化

随着形式多样化媒体的出现,从而使得对新媒体文学的批评也呈现出多元化,例如常见的跟贴、点赞等方式,其中既有专家与学者,又有草根大众,有效的消除了传统文学作品批评过程中所存在的阶级差异与权力。

(3)互动及时性

大数据时代下的新媒体文学批评,与传统模式下的文学批评相比,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还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交流互动,有助于实现其真正的文学价值。与此同时,这种多元化与动态化的新媒体文学批评,可以有效的激发作者的灵感,例如新媒体文学创作者可以通过对自己作品跟贴的用户,激发出良好的创作状态,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数据时代下媒体带有一定的虚拟性,因而在虚拟的空间里,往往有很多的虚拟身份对文学作品的评论畅所欲言,这种虚拟化、速度化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对传统文学作品批评的限制,从而促进了对新媒体文学批评的方便与快捷性。例如对于刚刚出版或者上映的影视剧等,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评论很快就会随着网络平台而出现,网络、微信、微博、网站等,无论是速度还是信息量都要超过传统的文学作品批评。

(4)娱乐通俗化

对于传统的文学作品的批评,更多的是注重学理性与严肃性,但大数据时代下的新媒体文学,却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文学作品批评,呈现出娱乐化与通俗化,由于网络新媒体本身就具有后现代性,特别是网络、电视、微信等这些媒体所具有的自由开放性,使得对新媒体文学作品的批评成为了一个人表演、取悦大众的舞台,并把对新媒体文学作品的审美定位在了表层的娱乐性上。总的来讲,对于传统的文学作品批评语言,具有生动活泼、犀利等特点,而大数据时代下新媒体文学批评的语言则更多的倾向于口语化、生活化,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使得批评的语言更具有了调侃与讽刺的味道。除此之外,大数据时代下的新媒体文学批评,不仅仅是对文字内容的批评,更多的是对批评者的意见与情绪的一种表达,再加了很多网络平台对评论数字的限制,使得对新媒体文学作品的批评更加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5)形式多样化

大数据时代下的新媒体文学批评呈现出了形式多样化,而传统的文学批评则大多是以纸质的媒介文字为主,例如可以以视频的方式进行批评,也可以通过在网上发起投票活动等,除此之外,网络论坛、微博互动、文学专栏节目等都是有效的运用了网络媒体的优势,通过影像、声音等方式来调动起大众的感官,从而促进了对新媒体文学批评的多样性。

2、新媒体文学批评的误区

(1)严重的娱乐倾向

由于对新媒体文学作品批评的随意性与自由性,使得很多的媒介批评把自娱自乐作为了一个评判标准,而没有真正的统一性。随之艺术责任、审美意义等被虚拟化的网络空间所遮蔽,尽量的远离一些沉重的话题,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对文学作品批评的深度,并呈现出零碎化与平面化的倾向,例如在很多的文学网站平台上对一些优秀文学作品的评选时,有些人为了达到娱乐大众的目的,进而评选出一些低俗的作品,从而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这种做法与文学作品批评的严肃性相违背,同时也是一种缺乏文学责任现象。

(2)新媒体文学形式粗俗

由于网络的虚拟空间以及匿名的特点,导致了对新媒体文学作品的批评会形成一种口水仗,严重时还会出现戏仿或粗俗的批评,不仅会伤害到文学作品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是一种不尊重的行为。

(3)有明显的新闻炒作

目前大数据时代下的新媒体文学作品批评更多的呈现出新闻炒作的现象,与传统的文学批评中则更倾向于学术化、经典化,新媒体文学作品批评更接近于大众化与性质新闻化,对于很多的新媒体文学批评更多的是通过了新闻的形式,以新闻报道的途径发表出来,由此可见,新媒体文学的批评与新闻的信息传播有着紧密的联系。除此之外,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也有为了提高新媒体文学作品的知名度,通过手机、网络平台等对新媒体文学进行炒作,而忽略了对新媒体文学的审美价值。

3、新媒体文学批评策略

(1)树立正确的责任观,注意新媒体文学批评语言

对于新媒体文学作品的批评者,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而不是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批评立场与观念,对新媒体文学作品做出理性的客观评价。同时,在进行对新媒体文学批评时,还要注重其批评的语言,尽量的避免采用一些肤浅与通俗的语言进行批评,而采用理性、艺术的语言表达出对新媒体文学作品的思想尝试。

(2)对于媒介进行正确的引导

例如对于一些文学网站,通过设计读者批评专栏或者邀请专家对新媒体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讲解的方法,来对新媒体文学的批评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此同时,提高信息反馈速度,充分有效的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正确的引导新媒体文学的批评方式,与此同时,也要根据新媒体自身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批评,同时融入个体化的情感体验,最终促进新媒体文学批评的多元化。

大数据时代下的新媒体文学,有效的改变了传统的文学创作与传播,通过网络媒体的开放性、自由化,使得更多的读者参与到新媒体文学的创作与传播、批评活动中,有效的促进了新媒体文学的传播,同时也为更多的读者带来了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畅.新媒体文学创作特征初探[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5(04)

[2]金雯,李绳.“大数据”分析与文学研究[J].中国图书评论.2014(04)

[3]“新媒w文学”专题研究(共四篇)[J].湖南社会科学.2013(06)

[4]张畅.传媒时代新媒体文学批评[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