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6:45

学校卫生管理办法篇1

1、地面见一废纸、杂物、烟蒂、痰迹或有尘土或扫帚、簸箕未放好,则扣2分。

2、讲桌、课桌、椅见一刻写、涂画或有灰尘或摆放无序,则扣2分。

3、门窗见门窗或玻璃有灰尘或窗帘脏,则扣2分。

4、墙壁、黑板、天花板见一乱贴、乱写、有灰尘、悬灰或蛛网,则扣2分;见一脚印,则扣5分。

5、教室内标语牌不正,则扣2分;班级宣传栏书写潦草或不及时出,则扣5分。

6、走廊如垃圾桶脏、地面有脏物、镜面或墙面有污迹,则见一扣2分;如墙面有脚印、球印,见一处则扣5分。

如镜面有损坏处则照价赔偿,并扣2分。

二、生活区

㈠、宿舍

⑴、毛巾、漱口杯等生活用品不按要求摆放,或被子叠得不符合要求,则见一次扣1分。

⑵、弄脏墙壁(包括留下脚印),见一处扣3分;向室外乱扔废纸、果壳或乱泼脏水,见一次扣3分。

⑶、值日生不打扫卫生或打扫不及时、不干净,扣1分。

⑷、衣服、鞋袜摆放不整齐或不及时清洗干净,见一人次扣1分。

㈡、食堂

弄脏墙壁、乱扔废纸、果壳,乱倒饭菜,见一人次扣2分。

三、在运动区及公共场所乱扔杂物,按教学区的标准扣分。

四、检查方法

1、教学区:政教处检查。时间:除每日下午打扫卫生后及每周大扫除后检查外,还要不定期检查。检查方式:有普查、抽查、专项查。严格按照标准扣分,填好当日卫生检查记载表。

2、生活区:餐厅卫生由生活中心工作人员检查、记载;公寓卫生由生活教师检查、记载。下午课外活动前,生活中心、公寓中心上报当日(从前天课外活动后至当日课外活动前)卫生检查记载表。

3、实验楼:由实验员负责检查。

4、人人监督。设检举箱,鼓励检举在学校公共场所或兄弟学部的教学区、生活区乱扔废纸、果壳或弄脏墙壁的学生,则对被检举(且核实)的所在班级,按标准扣分,对检举者的班级,则加同样的分数。

5、检查人员要公平公正,否则要追究责任,并扣除津贴。

五、公布、评比

学校卫生管理办法篇2

第一条指导思想

学校学生用餐的食品配送及食堂委托管理工作和加强对准入单位的管理,是防止学校食物中毒或者其它食源性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健康,维护师生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切实提高我区学校用餐质量,本着“质量至上、安全服务、管理有序”的工作宗旨,围绕“安全加工、规范流通、放心消费”的目标,依照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条管理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校食堂与学生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校食堂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市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办法》、《餐饮业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等文件实施规范管理。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实施意见适用于区教育系统内各级、各类公办学校。

第二章配送和委托管理单位的选择

第四条教育局学生用餐管理领导小组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程序选择配送和委托管理单位。

第三章管理机构的职责

第五条为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区教育局依法对管辖范围内各类学校食堂的餐饮卫生安全、膳食营养结构和餐饮的定价标准等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并授权区校办产业管理部对学校自管食堂的食品配送、学校食堂委托管理的委托流程和准入的受托单位进行统一管理。

一、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对区学生用餐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估。

二、指导、协助学校与向学校食堂配送和委托管理的单位依法签订合同。

三、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参加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和督促从业人员依法进行健康检查。

四、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用餐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适当范围内公示。

五、协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调查、处理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事故,并启动应急预案,维持秩序、控制事态发展,恢复正常供餐秩序,确保学校师生安全用餐。

六、对准入的配送和委托管理单位进行日常监督管理,经核实对违反本实施意见的配送和委托管理单位提出限期整改、暂停准入资格,直至取消准入资格等处理意见。

七、每学期根据学校、家长、学生的反馈和日常监督检查情况对配送和委托管理单位进行考核评估,并做好每学年的配送和委托管理单位的准入工作。

第四章学校的职责

第六条学校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校食堂与学生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校食堂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市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办法》、《餐饮业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等法规、规定,加强对食堂工作的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成立由校(园)长、后勤分管校长、德育主任、总务主任、食堂管理员组成的学生用餐领导小组。根据区教育局公布的准入单位名单,由领导小组集体讨论选择配送或委托管理单位。

第七条学校选择外订盒饭的(冷热链),应当确认该供餐单位具有《市特种食品卫生许可证》,并必须核对其日生产量应在市卫生局准许的标准内。

学校应当对盒饭在食用前的中心温度、运输车辆的保温和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

第八条学校与配送单位或委托管理单位必须签订合同,合同期限一般为一学年,并将签订的合同报校办产业管理部备案。学校不得将食堂出借给他人经营,不得委托和接受非准入单位的管理与食品配送。

第九条学校成立由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和学生组成的学生用餐监督检查组,审定每周菜单及每月学生餐成本核算帐目,定期、不定期对学生用餐进行全方位抽查监督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2次由教师、学生、家长参加的学生用餐听证会。

第十条学校食堂管理员监督管理食堂食品原料采购的卫生、质量及菜单执行情况,发现有违规现象必须及时制止,并将情况及时汇报学校领导和校办产业管理部。

第十一条根据教育局的有关规定,及时做好学生餐费的结算工作。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向配送单位和委托管理单位提供正确的学生就餐人数,督促配送单位和委托管理单位办理“学生用餐保险”手续。

第十三条为保证学生用餐的质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学校食堂供餐范围仅限于本校师生及委托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得对外营业及出租、出借。

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收取配送或委托管理单位给予的学生餐管理费、学校食堂租赁费、设备折旧费、赞助费、劳务费等返回费用;学校有关人员不得私自收取配送或委托管理单位给予的礼金、有价证券等钱物,不得参加宴请活动;学校教职员工就餐必须付费,不得以任何形式损害学生利益。发现以上行为,按照有关的党纪、政纪条例给予相应的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学校卫生管理办法篇3

一、加强领导与信息交流

(一)成立我市学校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市学校卫生安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组长:童兆玲副市长

副组长:王桂林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王北疆市卫生局局长

李建声市教育局局长

成员:市卫生局、教育局分管领导,各区(县)卫生局、教育局主管领导。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卫生局副局长王历同志兼任,成员从市卫生局和市教育局相关处室抽调。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负责协调全市学校卫生安全的组织、监督和检查工作,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

各区(县)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学校的卫生安全工作。

(二)建立信息交流制度,确定联络员。市卫生局与市教育局每半年召开一次学校卫生安全工作联系会,及时沟通与交流信息,解决学校卫生安全问题。区(县)卫生局与教育局每季度召开一次学校卫生安全工作联系会。

二、明确责任,密切配合

(一)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1、依法履行技术指导、卫生监督和救治的职责。

2、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做好疫情的疫源追踪、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切实做好疫点、疫区的卫生处理工作,防止疫情蔓延。严格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发放条件,加大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力度。

3、市卫生监督所对区(县)学校卫生安全督导检查每年不少于2次,区(县)卫生监督所对辖区内的学校及托幼机构监督检查每季不少于1次。

4、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食堂、小商店、二次供水等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和法规的培训学习。

5、指导学校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督促、指导学校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和实行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二)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1、与学校签订卫生安全工作责任书,将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的范围。

2、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积极协调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的配备与编制(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人数不足600人学校可配备专职或兼职的保健教师),督促学校落实。

3、每年组织安排学校开展有关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一次。

4、做好管理督查工作,督促学校落实卫生监督意见,改进自身卫生管理,消除存在的卫生隐患。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做好传染病的监测与报告工作。建立和实行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三)各类学校职责。

1、建立学校卫生安全校长责任制,将学校卫生安全管理纳入学校安全管理体系,严格制度管理,重点建立管理责任制度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2、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落实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的配备。

3、要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同时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4、建立并落实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遇到传染病发生时要落实晨检制度,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5、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对食堂的食品采购和餐具消毒等重点环节要固定专门人员负责,尤其加强对学校内外租赁承包经营的食堂招标和监督等环节的管理。

6、要切实解决学生在校饮水问题,为学生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三、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安全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

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共同研究制订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学校集体食堂中毒和传染病等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预案,落实人员和设备。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建立健全本校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四、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奖惩措施

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卫生安全措施情况进行巡查,排查各类卫生安全隐患,提出限期整改意见,追踪检查整改情况。在学校建立公共卫生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对学校卫生管理较好的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对管理较差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对造成食物中毒或导致传染病蔓延的学校要进行行政处罚并依法追究领导人的责任。

五、加强教育,加大宣传力度

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当地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

学校卫生管理办法篇4

【中图分类号】G478R-65

【文章编号】1000-9817(2010)11-1401-02

【关键词】法规;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学校卫生工作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学校卫生工作能否正常开展有赖于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所提供的法律保障。所以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做到科学有效。

我国现行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于1990年4月25日由原国家教委、卫生部联合实施,至今已有20个年头了。20a来,《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一成不变,而我国教育事业不论是办学形式还是办学条件,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在这个过程中还衍生出许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新情况、新问题,其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我国制定《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时的前瞻深度,也就是说现行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现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以促进和保障学校卫生工作的正常开展,进而更好地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1预防性学校卫生监督形同虚设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六条中规定学校“新建、改建、扩建校舍,其选址、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并取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竣工验收应当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参加”,第二十八条中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选址、设计实行卫生监督”。但是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学校在新建校舍或对原有校舍进行改建、扩建之前都不会(或者说是不用、不知道)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相关申请,更不用说竣工验收了。

20a来,相对于预防性卫生监督,绝大多数学校的新、改、扩建项目一直是处于自行其是的状态。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有2个方面:一是开办学校,不必先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行政许可申请,不必象饭店、旅馆那样必须在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之后才能开张营业;再者,建设部门核发施工许可证、教育部门核发办学许可证之前,不用象工商管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那样,需要事先向申请人索取、核实诸如《餐饮服务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以及环保局的“环评批复”等前置性行政许可方面的证明资料。这也就是说,现行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缺乏法律上必要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对各类学校开展的新、改、扩建项目,经常是处于“事先不知情,过程不了解”,等发现的时候这些项目已经竣工或已经投入使用。其在设计、施工等环节存在的卫生学方面的问题乃至隐患,卫生行政部门只能在事后的监督检查中进行“亡羊补牢”,但又缺乏相应具有可操作性(强制性和约束力)的法律依据。

2缺乏应对新的办学形式的法律依据

2.1《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对学校的解释,难以涵盖新的办学形式现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所称的学校,是指普通中小学、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普通高等学校”,按当时(颁布实施时)的情况,其所称的学校应该主要是指各种公立学校,但以现在的实际情况看来,这样的分类就显得不够明确。

首先,其中2处“普通”的内涵不够明确,换句话说是没有限定“普通”的范围,比如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私立学校(包括贵族学校、打工子弟学校等)、民办公助类学校、校外培训班、校外管理班、校外补习班、“小饭桌”、军训学校、私塾等办学形式。从功能上看,虽然它们办学的形式、条件各异,但都具有教学、为学生提供学习及生活场所的功能,都应该属于学校的范畴。但是它们是否属于上述“普通”之列,却很难找出明确的答案。

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卫生行政部门不能违反“依法行政”的原则超越法律权限擅自扩大监督管理范围,这使上述新的办学形式游离于学校卫生监督管理之外,而其存在的许多安全隐患却明显属于学校卫生的范畴。

2.2“市场学校”隐患重重“市场学校”是指各种私立学校、校外培训班、校外管理班、校外补习班、打工子弟学校、“小饭桌”、军训类学校、私塾式教育等办学形式,这些办学形式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们绝大多数是在现行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之后出现的。相对于公立学校,“市场学校”大多更注重经营效果,更强调经济效益。它们办校的宗旨、目的,特别是对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必要性的理解和自律性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由于“市场学校”的办学者对《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缺乏了解,办学思路各有不同,办学条件也参差不齐,存在着许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学校卫生安全隐患。如各种校外培训班、管理班、补习班、“小饭桌”等,虽然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生活空间有限,但都会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多招收学生,很少或根本就不顾及人均面积、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空气质量等卫生学方面的质量和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再比如在经济比较发达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日见增多的打工子弟学校,它们大多办学条件简陋,而且半数以上没有取得办学资质,存在严重的学校卫生安全隐患,以传染病防治、学生常见病防治、食品卫生方面的隐患最为突出。

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却没有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卫生行政部门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面对“市场学校”的存在,是否对其开展以及如何开展学校卫生监督,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3缺乏针对新的教学设备、器材及生活用品的卫生标准

随着我国教育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许多可能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的新的教学设备及生活用品不断进入学校,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比如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及器材、手机、mp3及其换代产品、耳机等,不同类型、型号、品质的产品在质量、科技含量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对人体健康特别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使用什么类型、型号、品质的产品,使用多长时间、保持多大的距离才是符合科学的,计算机、手机的辐射对健康的影响,不良网页的“网络暴力”和“黄色”污染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耳机对听力及情绪的影响等,这都已成为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遗憾的是相关部门在这方面所开展的专题调研工作却相对薄弱、滞后。卫生行政部门在开展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时,由于缺乏与之相应科学、合法的参考依据,无法给学校提出具有法律强制性和约束力的卫生监督指导意见。

4建议

学校卫生管理办法篇5

一、新时期民办高校保卫工作面临的特点

(一)民办高校的机构设置,人员设置原则。机构尽可能的少,人员尽可能的精。严格遵循科学化、合理化,因岗设人、精简高效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既减少了机构和人员,节省了支出,又无削弱民办高校应发挥的功能。因民办高校无财政拨款,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和资金回报率。按照一人一岗,一人多岗设岗,还要考虑设“临时岗”,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要使每个机构、每个岗位、每位人员都处于满负荷状态,从而发挥最大效益。

(二)民办高校规模越办越大,保卫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学校年年扩大招生办学规模,师生员工在不断的增加,校园配套建设不断扩大,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伴随着出现,保卫工作每年都在增加新的任务。保卫干部不足,年年都在投入全部力量应对日常事务及繁重的安全防范工作。

(三)保卫工作由于体制不顺,受执法权限的限制,保卫工作全面开展难。民办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由于无执法权,无权办理案件,地方公安警力又不足等原因,校园内外发生的各类案件,不能及时得到查处,一拖再拖。

(四)校园周边环境复杂

校园周边非法开设的网吧,游戏厅,录像厅,旱冰场,酒吧等,成为学生双休日期间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经营者为追逐利润,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推荐一些暴力、色情、反动王爷、游戏和录像等,允许学生通宵达旦的沉溺下去,沉迷于虚拟的世界之中,荒废学业,不能自拔,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些不健康的危险的东西,腐朽了学生的心灵,动摇了学生脆弱的心理,威胁了学生的安全。使未完全成熟的身体和身心受到了巨大伤害。

校外街道随意摆摊设点,中巴车不进站,任意串行,乱停乱放,占据路面,堵塞交通,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出入,而且严重威胁着学生的生命安全。

(五)高校保卫队伍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保卫干部人员配置不足,文化程度偏低,科班干部更少,缺少后续力量。机构设置不够健全,保卫工作每年都在增添新的内容,常年以来,保卫干部的工作都处于疲劳应付,缺乏科学性、技术性的防范管理。

(六)民办高校对学生多实行全封闭、全住校,准军事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施行,主要取决于当前生源质量和综合素质考虑而来。通过实践,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另一方面,在这超大规模高校里实行这种管理,校园里就是一个小社会,各种人员复杂,给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并加大了保卫工作管理难度。

二、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新思路

随着民办高校的不断发展壮大,保卫处在实际工作中要主动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创保卫工作的新局面。

学校卫生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卫生学校;发展机遇;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100-03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新医改方案的陆续出台,我国卫生职业教育在经历了不受人们青睐的低落期后,受到了各级的关注,并逐渐步入了快速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轨道。这给卫生职业教育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又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推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是当前我校必须着重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学校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发展思路谈几点看法。

一、发展机遇和形势

1.国家宏观政策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营造环境

国家对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前几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2012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要求,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发了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党的十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卫生学校作为中职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教育和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必将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我校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揭阳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决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市委书记陈绿平在去年视察我校时,明确提出,目前,揭阳已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揭阳是一个人口大市,我们要把人口大市变为人才大市,卫校必须发挥我市培养输送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基地的作用,把卫校办成揭阳“打造粤东发展极,建设幸福新揭阳”的一个亮点。为加快我市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市五届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创建揭阳高等医专,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项目,落实主要领导亲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市直有关部门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局面,这些都为卫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卫生技术人才的紧缺为卫生职业教育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产业有了更高的要求。200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公布,勾勒了中国到2020年医药改革的方向和框架,其核心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总体目标。另外,根据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目标测算:2015年和2020年我省卫生技术人员分别应达到58万人和81万人,而目前大约是36.8万人。如果按此目标计算,则到2015年我省需补充约21.2万(不含自然减员)医疗卫生工作者,年均约补充7万人;我市的医师数和护士数就更低了,仅护士一项如果以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2.86人计算,目前,我市护士缺口至少1万人。此外,随着老龄人口比重的不断上升,对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需求也将日益增加。这既给卫生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又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4.办学质量和就业前景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各级党政的关怀及几代卫校人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近年来办学实力明显提升。随着新校区的搬迁,学校以创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为契机,以建设省重点专业为龙头,狠抓学校内涵建设,主动改革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的办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学校连续六年在市直卫生系统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名列第一,2007、2008、2010、2012年被评为揭阳市卫生系统“先进单位”;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省重评估,晋升为广东省重点中职学校;同年,学校被市直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及“文明单位”。近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广东省护理、中药技能竞赛,连获佳绩;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99%以上,其良好的职业素养、娴熟的专业技术,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社会影响力大幅提高。

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政府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紧缺

由于卫生职业技术教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很多实验教学需要配备大量的设备仪器,动物及一次性耗材等,这就必然导致卫生职业教育的成本要比其他专业高出很多。但由于目前我市财政的困难,对卫校的投入远不足于卫生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学校的实训室建设和设备配套,往往要挤占其他办学费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困难,使学校教育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状态。

2.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教学管理难度加大

由于学校专业设置的多元化,录取学生的质量也各有所异,个别专业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学校有时不得不降低录取分数,这样就难以保证生源质量。而卫校培养的毕业生大多是从事医药卫生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医药卫生行业对卫生类学生毕业后的从业资格有许多严格的规定,这一特殊的要求决定了卫生学校办学的特殊性。把少部分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招录到学校读书,最终培养成“学历加证书”的毕业生,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都是相当大的考验。

3.学校管理模式陈旧,创新意识不强

受传统职教思想影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普遍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学制单一,适合卫生中职教育的弹性学习制度尚未建立;学校与医疗机构或学校与相关企业合作不够紧密,校企合作不理想;教学模式陈旧,课程设置“以学科为本位”,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同样,我校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行政管理跟不上,教改教研滞后,“一体化”教学模式未能很好推广,第二课堂活动不够活跃,毕业生就业缺乏应有的指导等。以上这些因素影响了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

4.师资力量不足,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职业教育要求拥有一支既要有丰富的学科理论知识,又必须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但从目前我校专任教师队伍的结构来看,全校专任教师96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44人,初级职称34人;在学历层次上研究生3人,本科68人,专科22人,中专3人。如果按师生比1:25计算,我校现有中职教育学生4100人,必须配备专任教师164人,这就可以看出我校目前仍处于教师严重不足,而且在学历等都有待提高的状况。更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人员偏少,现有教师队伍培训不足,医药卫生等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到校兼职的积极性不高,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等等。

三、发展思路和对策

1.解放思想,推动学校跨越发展

针对当前我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要紧紧围绕学校确定的总体要求和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技能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办学理念,解放思想,分析形势,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迎接挑战,努力开创卫校工作新局面。

要充分认识卫生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彻底冲破传统的办学模式,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学校搭台,医院、企业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同时,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条件和层次,认真做好专业设置的规划,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科学与合理的布局;要腾出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参与实践锻炼,从根本上扭转过去存在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进一步推动学校从办学理念、教学质量、技能训练等方面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推动学校的跨越性发展。

2.创新机制,认真规范行政管理

要以十提出的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的要求,积极开展创建“五好”班子活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打造权力在阳光下运作的行政机制、全面推行校务、党务公开、群众监督制度,严格办事程序,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加大督查力度,严肃工作纪律,提高行政执行力,确保执行到位、落实到位,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3.质量优先,全面加强教学教研管理

要建立健全教学督导机构,加强教学检查工作,严格规范各种教学文件、各个教学环节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训条件,强化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逐步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丰富教研内容,增强实效性。同时,要充分发挥我校现有的优势,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力争在短期内把我校的护理专业建设成为省重点专业,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努力办出鲜明的专业特色。要认真制订并实施我校教职员工潜心科研论文奖励办法,营造更浓厚的学术氛围。

4.管教结合,共建美丽和谐校园

要充分发挥学生科、学生会、团委和班主任队伍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学生管理,做到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尤其是要帮助班主任提高影响力、洞察力、控制力、执行力、凝聚力。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创造技能,通过开展践行广东精神、新时期揭阳精神和各类文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潮流。要继续扩大卫校的社会影响,提高学校社会地位,做好招生和就业工作。积极联系用人单位,推荐学生就业。

要坚持服务优先,落实后勤保障,认真做好环境卫生和园林绿化管理。开展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开展安全检查,落实安全措施。切实抓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5.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近年来一直的要求,就目前我校师资队伍形状来看,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严重偏低,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只有37人,占38.5%。师资队伍中存在一多两少的现象,即兼课教师多,专业课教师少,临床实践接触少;客观上由于卫校没有附属医院,导致卫校老师对临床实践技术的掌握相对滞后,无法解决教师融入临床的问题;因此,学校应提供更多的机会,有条件时要争取设立卫校附属医院,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新方法,掌握新技能,树立新理念;要通过培训、参观学习等形式,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和职称层次,注重改善师资结构,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此外要积极拓宽“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外延,致力于从医院、学校、企业等单位聘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我校任教;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6.积极推进医专建设

学校卫生管理办法篇7

一、我国卫生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1.职业要求与学生职业素养存在较大差距。卫生高职院校毕业生是基层一线医疗机构的就业主力军,而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则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中居民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直接面对的工作人员,他们的业务素质能力是执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关键要素,直接决定了居民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1]。另外,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患者就诊取向。从目前基层医院患者的就诊现状来看,医院面临冷清的局面,主要与患者对基层卫生服务人员业务水平及业务素养的不够信任有关。从目前中等卫生职业院校的学生择业、择校情况来看,学生多由于升学考试成绩差选择了学校,而不是出于对职业的热爱或敬仰,致使卫生高职教育水平难上高台阶。2.滞后的教学管理水平已不适应扩招发展的需要。教学是根本、管理是保障。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管理做保障,教学很难扎下坚实之根。按照管理适应性原则,学校各部门在不同发展阶段,必须制订和实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措施,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实现有效管理、有序管理、有为管理和特色管理。尽管我国职业教育在外延扩张上有了快速发展,但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教育教学管理理念需要与时俱进。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还沿袭中职校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基本上还是原中职校的一套人马,其管理理念没有根本变化[2]。对于卫生高职教育来说,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3.师资力量薄弱已难满足学生需求及教学需要。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因素,这也是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方案中的重要指标之一[3]。但多数研究报道,目前我国卫生高职院校师资配置比例及职称结构不合理,高职称教学人才缺乏,尤其缺乏必要的学科前沿领域专家,学科发展缺乏引导人物或精神支柱[4,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教学方法陈旧,且缺乏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和及时更新,致使陈旧的教材反复沿用、知识就像故事一样一年年在重复中陈述。这种无新鲜血液输入式的知识传授,不但凸显了教师较低专业水平的缺陷,更难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4.课程设置体系固步自封、缺乏自主更新和创新。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灵魂,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等组成,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决定了学校将通过怎样的方式培养学生[6]。由于卫生高职教育发展历史较短,人们对专业建设的基本规律还缺少必要的研究,使得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往往陷入缺乏个性的矛盾中。突出表现为:专业建设跟在本科院校后面亦步亦趋,课程体系是相应本科专业的压缩版,课程改革总是在原有课程框架中小打小闹,不能涉及教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7]。也就是说,这种不及时适应形势发展、缺乏结合学校自身特点进行自主更新和创新的课程设置体系,使卫生高职教育难上新台阶,更难打造自身独特亮点。

二、我国卫生高职教育发展蕴含的机遇

1.政策导向为卫生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增添了动力。2009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文中,明确规定了“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严格控制医学类招生规模,积极发展护理、药学等卫生职业教育”,该意见为我国卫生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方向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为我国卫生职业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该纲要多次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且做了细化后的指导性规定,明确了职业教育的任务、目标、发展与保障措施等。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由一般的倡导和规划阶段进入到了实质性有步骤的实际操作阶段[8]。从2002年起,教育部连续召开了三次高职教育产学结合经验交流会,分别研讨了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行业和领域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俗话说,政策是导向、政策是指挥棒。强大政策支撑,必将为我国职业教育包括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保障,同时也为如何规范办学、如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指明了方向。2.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备受社会关注和追捧。现代职业教育引入我国远早于普通教育,目前已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其在我国的发展形式和普及程度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在几千年“重学轻术”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人们这种惯性的传统思想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较大改善,因此,从我国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看,长期以来往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主导着人才培养方案[9]。因此,在群众眼中职业教育就是培养体力劳动者,是差生升学的无奈之选,职业教育难登大雅之堂,在办学过程中更是步履维艰,其中生源不足、文化水平低下是制约职业教育的重要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高职教育逐渐成为政府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头戏,如何加快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已成为各项改革措施的主要内容之一,职业技术教育蕴含的潜在魅力正逐步得到世人的关注和认可[10]。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卫生职业教育拓展了更大发展空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其卫生体制改革服务体系中涉及的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及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等,均为目前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较大发展空间。例如,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医药供应体系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等,整个链条过程中,其中技术型人力资源已成重要因素。这种覆盖性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大批卫生服务人员参与其中,而卫生职业教育首当其冲应当承担起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责任。从目前我国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来看,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比如社区卫生服务站才仅在大城市或经济水平发展较好的中等城市中开展,在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甚至乡镇医院建设还尚待起步。可见,基层服务部门大批卫生服务人员空缺必将刺激卫生职业教育快速转变和发展。4.经济发展、健康意识转变,社会需要更多卫生人才。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改善,同时广播、电视等媒体资源也得到了空前发展,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广泛和普及,群众文化素养和知识量得到了快速提升,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也日趋清楚,同时也开始更多的关注如何预防自身疾病等自身健康问题。众所周知,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当地群众寻医问药的基础条件,随着经济水平改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居民的文化素养会随之提高,而发达的经济条件和较高的文化素养会明显改善人的健康意识,从而关注自身健康以提高对卫生服务业的需求。另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为老年人卫生服务业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老年人日常寻医问诊及护理正逐步走向普及化和常态化发展。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大多数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层次,已使绝大多数居民脱离了小病忍耐,耐不住才上医院的年代,群众的健康意识已得到较大提高和改善,社会正需要更多的卫生服务技术型人才走到群众中去。

三、发展我国卫生高职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学校卫生管理办法篇8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以及武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等精神,确保广大师生食品卫生和饮食安全,特制订二00六年度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工作责任书。

一、责任目标:

1、明确一名校长分管食堂工作,配备专(兼)职食堂卫生管理人员,加强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定期开展自查自评工作。

2、建立健全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及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事物中毒报告制度和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将食品卫生与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学校要与年级、年级要与班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建立起学校食品卫生与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3、学校将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食堂必须具有卫生许可证并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预防性卫生监督。

4、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接受食品卫生知识和法规的培训,取得有效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5、严把食品采购关。推行专人、定点采购、索证制度,杜绝经营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三无”产品。

6、严把食品贮存关。坚持食品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7、严把食品加工关。凡食堂加工用具都必须保持清洁,定位存放,且有明显生、熟标志;杜绝使用霉烂变质的原料加工食品。

8、严把食品出售关。严禁向学生出售霉烂变质食品,冷藏食品必须经过高温彻底加热后出售;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不制售冷荤凉菜,不使用未经洗净、消毒的餐饮具;不使用白色泡沫餐饮具。

9、不断优化学校食堂的周边环境,与污染源保持规定距离,与外界隔离良好;无闲杂人员进出食堂。

10、不断优化学校食堂的内部环境,确保无老鼠、苍蝇、蟑螂及其它有害昆虫;室内无油垢,地面无污物,保持干净、整洁;坚持食品与个人生活物品分室存放。

11、学校食堂做到布局合理,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粗加工间、制作间、食品出售间等。

12、不断优化学校食堂加工设备、清洗、消毒设备;搞好食堂“四防”工作,有防尘、防蝇、防鼠、防潮等设施。

13、加强校园内副食店(小卖部)卫生与安全监管工作,商店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商店证照齐全。杜绝商店向学生出售霉烂变质食品和“三无”食品,杜绝商店向学生出售危险物品。

二、考核办法

对本责任书的执行和完成情况的考核,采取自查上报与中心学校组织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中心学校领导签字:

学校卫生管理办法篇9

【摘要】“卫生安全、保障健康”是学校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学校饮用水是校内教职工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故保障其卫生安全十分必要。下面,本文就对当前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进行分析,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从而进一步规范校方用水,保障学校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关键词】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分析

学校卫生中,供水卫生是其内容的重要组成,同校内食品卫生和公共卫生安全息息相关。当前,我国高中以上学校集中住宿的现象十分普遍,寄宿学生的数量得到了迅速的增长,并呈现出逐步向中、小学延伸的态势。而纵观我国学校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状况,其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这就构成了师生身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因此,对学校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状况进行分析,明确其存在的问题十分必要,从而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来进一步规范学校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一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方卫生法律意识欠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管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明确表示:凡自备水井供水或配备二次供水设施的单位都应当办理卫生许可证,且相关从业人员应具备健康证,并在醒目处佩挂,进行亮证经营。对于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应每年进行定期的检验检测。但就当前状况来看,多数学校存在着证件丢失、过期,或无证上岗的现象,对于水质的检验并不合理。此外,一些校方领导,找各种理由、借口,以免受水质卫生监管人员的检查监督,对于安全责任彼此推诿,从而触及到行政法律。

(二)饮用水的维护措施不到位: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而就当前学校饮用水的维护措施来看,虽然已经较为完备,特别是一些一线城市院校,已经对水质卫生的维护措施有了足够的重视,且同近些年相比,进步十分迅速。但纵观其整体,在一些中小城市或农村地区的学校仍存在不足,表现为学校水箱(池)周围环境不容乐观,杂物、垃圾多,且清扫频率远达不到卫生标准。极少数甚至存在人畜粪便和死鼠。一些学校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水箱(池)封闭不严,设施简陋,盖子不上锁,生锈不更换,未加防护罩,蛛网缠绕等问题,这使得鼠类、昆虫、蚊蝇可以直接进入,严重威胁到校方饮用水的卫生和安全。

(三)饮用水的卫生状况并不乐观:就当前我国学校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状况来看,许多学校的水箱(池)并未进行清洗,或无清洗记录。在一些水箱(池)中多存在漂浮物或小虫等肉眼可见物。就一些以深井水为水源的学校来看,其饮用水硬度高,铁、锰含量超标,且未作特殊处理。即便存在细菌超标现象,也不做消毒处理,而直接供校内人员引用。此外,一些学校未安装饮水设备,学生饮水时只能从水龙头上接生水喝,这一情况在中小学校十分普遍,从而极易导致饮水人员消化道疾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二保障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一些建议

(一)切实提升学校卫生法律法规意识:以《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为依据,严格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办理卫生许可证和供水人员健康证,做到安全第一、经营合法。

(二)强化校内领导对饮用水卫生的重视:强化领导的重视程度十分必要,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某校前任领导对学校饮用水卫生不够重视,不清洗水池,加上管理不善,造成极差的水质卫生状况,这一情况下使得校内师生意见十分强烈,同时卫生监管部门也给予了警告处分。后实施了领导调整,强化卫生管理,修建了高质量的水池,从而使校内师生喝上了放心、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这一案例值得借鉴,应借助于卫生监管部门的外力支持,来进一步强化校内领导对饮用水卫生安全的重视程度。

(三)加强经济投入:对于一些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的水箱(池)应按照要求、标准实施加固、维修、密封处理,强化对校内水质的维护,防止因进入鼠类、昆虫、蚊蚁等,而对水质卫生产生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应保证深水坑不得出现在地下水池两米范围内,且严禁十米之内存在污水沟。

(四)做好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应当保障水箱(池)周边环境的卫生洁净,并对其防护措施是否存在损坏情况进行经常检查,一旦发现损坏,及时加以维修或更换。出于对水质卫生安全性的考虑,应对水箱(池)至少半年清洗一次,后作消毒处理。学校应当保证饮用水卫生,尤其是针对中小学校,应采取相关措施防止各类消化疾病的交叉感染,建议一次性投入,来安装一些现代化的智能饮水设施,从而给校内人员提供方便、安全、卫生的饮水。

做好现有农村学校饮用水设施卫生管理是预防介水传染病传播的重要内容和措施。因此,建议加强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与宣传教育工作:(1)学校要建立健全供水安全卫生制度;(2)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管水人员的健康检查以及饮用水水源的卫生防护与水质监测;(3)卫生部门应与教育部门联手,加强对学生的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师生的卫生意识,防止肠道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目前,除了资金投入较少之外,管理体制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学校饮水安全,乃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步伐。鉴于农村学校饮水卫生、防病知识欠缺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较弱的现实,建议在全省范围内举办由学校有关人员参加的农村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培训班,培养基层卫生技术骨干,以推动我省农村学校饮水安全、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同时,整合教育、水利、扶贫等部门资金,加快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假如开展调查的结果表明学校的饮用水均未进行过水质监测,未经过处理或消毒。建议加强农村学校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管理。

结语

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除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外,还要同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强调预防为先、综合治理、标本兼顾的原则,切实抓好法制建设与设施维护,努力提升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从而切实保障学校饮用水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戈.做好学校卫生工作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0)

[2]黄继明,徐晋.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调查分析[J].中国校医.2008(2)

学校卫生管理办法篇10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管理,有效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及《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预案。

一、指挥系统

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学校有关领导担任,办公室、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研工部、财务处、保卫处、后勤与产业管理处、离退休工作处、工会、团委、后勤集团、校医院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办公室设在校医院,校医院院长任办公室主任,副院长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组统一指挥、协调、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危害。

二、工作职责

校医院:负责事件和疫情的监测、流行病学的调查、医学检查和治疗、防治技术指导;负责学校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及卫生防疫工作;负责做好从疫区返回及食物中毒的师生员工的健康随访和留验观察工作;负责和社会大医院联系共同做好食物中毒师生员工的治疗及传染病、流行病患者的隔离和治疗工作;负责学校各单位防治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督促检查防治工作的落实。

学生处、研工部、团委、各学院:负责做好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负责对教室、宿舍等场所的疫情监测,特别是对从疫情地区学习、实习、旅游、探亲访友等返校学生及食物中毒学生的疫情监测;协助校医院做好上述人员的健康随访、留验观察等工作。

人事处、教务处、工会、离退休工作处、各学院:负责对从疫情地区出差、学习、访问、培训、旅游、探亲访友等返校及食物中毒的职工的疫情监测,协助校医院做好上述人员的健康随访、留验观察等工作。

后勤与产业管理处、爱委会、后勤集团:负责做好水电安全供应、校园环境卫生管理、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及食堂疫情监测工作;协助校医院和市卫生疾控部门做好食品卫生的化验监测及疫情的调查工作;负责提供留验观察人员、食物中毒患者的生活保障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及市卫生疾控部门提出的有关食品卫生安全及传染病疫情的防治措施。

办公室、宣传部:负责向全校师生员工宣传国家及省有关传染病控制、卫生防疫政策和措施,利用校内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对外新闻以及通报全校疫情情况,并向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芜湖市政府提供有关防治工作及学校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

保卫处:负责做好全校综合治理和治安保卫工作,维护校内师生员工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负责各个校门口的值班保卫、安全检查工作;制止破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和违法乱纪活动。

财务处:负责做好有关防治工作所需经费的预决算工作,保证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资金及时到位。

三、工作机制

学校传染病控制、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坚持属地管理、政府和学校统一组织指挥,各单位分工负责、密切协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广泛动员师生员工,努力开展群防群控的工作机制。

(一)遵守属地管理的原则。根据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厅、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报告、疫情监测、医疗救治和控制处理实施属地管理,校内各单位必须无条件服从当地政府及其相关机构的管理和指挥,同时在疫情监测、报告及群防群控工作等方面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二)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单位要做好本单位的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和卫生防疫工作,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各级各类活动的卫生防疫工作,实行“谁主办,谁负责”,由主办单位严格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要用法律要求、政治纪律、工作纪律来保证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对因领导不力、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到位造成疫情传播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将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实行群防群治。各学院、各单位要广泛动员,组织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群防群控工作,自觉履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努力增强防病意识。

四、组织保障体系

(一)组织体系

1、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研工部、离退休工作处、工会、团委、各学院:及时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报告师生员工中发生的疫情或公共卫生事件情况;收集师生员工反映的意见;协助校医院做好有关键康随访、留验观察等卫生防疫工作;各学院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发动师生员工做好办公室、实验室和学生宿舍的消毒工作。

2、后勤与产业管理处、后勤集团:收集师生员工对食堂食品卫生所反映的意见;及时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报告师生员工在就餐过程中出现的疫情或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协助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校医院对疫情或中毒事件进行监测和调查;做好校园内公共场所、教室和食堂的消毒工作。

3、校医院:在第一时间内将校内发生的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向学校和市卫生疾控部门报告;由医务人员组织的应急处理工作组立即投入疫情监测、疫情波及范围的调查、疫情处理、医疗救治等各项工作中;医院留观室立即投入使用;同社会医院联系,对校医院难以救治的患者,立即通过当地卫生管理机构将其送到社会医院救治;做好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工作,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咨询和专业人员培训;做好从疫区返校人员的留验、隔离观察、健康随访和疫情报告及控制处理工作。

4、办公室、宣传部:面向全校师生员工做好有利于疫情防治和事件处理的各种宣传工作;代表学校向外新闻并及时通报全校疫情和事件处理工作情况;向省教育厅和芜湖市政府提供有关应急处理和防治工作信息。

5、保卫处:协助校医院和市卫生疾控部门做好疫情的监测和调查取证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被隔离留验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严格门卫制度,限制从疫区返校或来校人员随意进入校园;做好从疫区返校或来校人员的门卫登记、报告工作。

(二)保障体系

1、技术支持。校医院负责同市卫生疾控部门联系,共同组建由流行病学、临床、化验等专家参加的突发事件和防治工作专家技术指导组,做好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卫生防疫工作的业务技术指导及人员培训工作。

2、经费和物资保障。学校及时审批并由财务处安排落实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防治专业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疫情监测、病人救治、应急调查处理所需的工作经费及必需的医疗药品、仪器设备、消毒药水和器械、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等物资经费。

3、后勤保障。后勤与产业管理处和后勤集团做好全校水电安全保障工作,提供被留观、隔离人员及食物中毒患者的用餐。

4、安全保障。保卫处负责做好全校师生员工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的安全保障工作。

五、疫情及事件监测报告

(一)监测系统

一旦发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校医院立即组织专门医务人员对疫情或卫生事件实行监测,同时立即启用留验观察室。根据市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对被监测人员实施分类处理。对从疫区返校人员进行登记、体检和健康随访。

(二)报告系统

1、全校任何单位和个人若发现甲类传染病患者或疑似甲类传染病患者及其他急性流行传染病患者和紧急情况,应立即向学校和校医院报告,校医院要在第一时间内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组的领导和市卫生疾控部门报告。

2、全校各单位启动“零”报告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

3、学校办公室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向省教育厅和芜湖市政府报告疫情。

六、疫情及事件控制处理

疫情和紧急事件发生后,学校将自动启用本应急处理工作预案,各单位要立即组织力量,迅速采取果断有力措施控制处理疫情和紧急事件,努力把疫情和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和法定权限及审批程序,学校可采取限制和停止大型集会、活动或停课等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