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理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7:40

初中物理教学理论篇1

以下为求学网为您编辑的:“物理教学论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敬请关注!!

物理教学论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物理教学论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初中物理教学理论篇2

物理属于理科范畴,虽然初中还没有分文理班,但是考虑到学生今后可能从事理科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科在理科中的重要地位不能忽视.当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在多方面都存在问题.当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教学手法不当或者教学不足引起的教学质量差,或者授课内容无法突出重点等.其次是学校对物理科目不够重视,投入力度不够,导致由于硬件原因,延误学生的正常学习.

1.课堂探究式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部分教师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但是由于经验不丰富,导致实施效果不理想.部分学生在老师倡导的积极讨论过程中进行嬉戏玩闹,并涉及与学习无关的话题,导致课堂学习质量差.

2.启发式提问实施效果不理想启发式提问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当前物理教学,教师的许多提问仍着重于识记性内容,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其次,由于教师教学能力限制引起的提问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影响当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3.教学精讲内容把握不到位许多教师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握物理教学的内容关键,精讲课程忽略重点讲解内容,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精讲变成了少讲,导致重点授课内容丢落的现象.除此以外,由于精讲时内容跳跃性较大,学生理解较困难,教师能力不足也影响课堂效果.

4.实验设备不完备现阶段我国多数中学学校的物理实验器材不够完备,使得许多物理实验不能顺利进行,导致物理实验课时缩减.由于实验器材不完备,许多实验只能以教师演示的方式进行,由于学生不能实际操作,减少了学生通过亲身操作发现具体问题的机会,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二、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措施

1.学校加大物理教学设备投入首先,物理教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学校应该加大实验器材投入力度,保证实验器材的完备和正常使用,为学生的实验课程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通过硬件设施保证学生实验课的质量.其次,学校应该制定相关规定,以此来确保物理实验课程的上课时间,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充足的实验机会.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首先,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从综合角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教师把握学生心理、注意力、兴趣点.其次,应该着重教学重点,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由资深的物理教师针对物理重点内容进行剖析讲解,强化教师对物理教学内容的把握,丰富教师的物理知识储备,提升教学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引起学生兴趣物理知识很多内容都贴近生活,教师可以在授课能容中引入一些生活问题,课堂预留时间,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探索如何解决.由于生活中的问题比较常见,与学生的认识有交集,可以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因此,老师可以以一些生活问题为例,利用物理方法解释如何解决问题,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用性的认识,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印象,提升教学质量.如教师讲折射现象只将折射的概念、计算公式讲给学生,势必使学生死记硬背.如果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引入课堂,则效果会大不一样.例如,在浅水区捕鱼,如果只从岸上看到的角度、深度去捕鱼,多半捕不到,稍微变换一下角度,则会大大增加捕到鱼的几率.又比如讲相对运动时,如果同学们不懂,那么教师则可以举坐公交的例子:坐公交车时车内的人相互之间是没有发生运动的,但车内的人和在道路两旁停止的人群却有相对位移.

初中物理教学理论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境教学;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课业任务重,加之学习的惰性强,学生很难一直保持学习热情,有趣精彩的课堂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探索求知的欲望至关重要.而情境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以及增强学生实践运用能力.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制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趣味情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好物理,爱上物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四方面论述了如何创设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方法.

一、生活情境,提升知识熟悉度

通过日常生活与自然现象创设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常用的一种情境教学手段.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物理情境,学生基于之前的生活经验对这些情境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为物理学习提供了一定的感性材料,对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体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关于蒸发的知识时,就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夏天到了,酷暑难耐,大家都深有体会,洗澡可以解乏祛暑,那夏天是洗冷水澡还是洗热水澡更凉快呢?再比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光现象”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大雨过后,明月当空,但路上还有不少积水,如果不想踩到积水溅湿裤脚,应该如何判断呢?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中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并提出问题,促进自我思考.

二、实验情境,增强学生参与度

不做实验的物理课会让学生只见“理”不见“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物理课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多感官的参与满足感知的要求,为他们经验的获得和理论的理解创造了条件.如果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开实验,不同小组之间必然会有不同的发现,学生之间面对同样现象的疑问也各不相同,他们可以相互沟通,分享经验,讨论疑惑,促进交流.当然,不一定是教案上所规定的实验,教师应该多想些生活小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样简单又具有可操作,例如,在讲到“压强与浮力”之大气压强的时候就可以准备一个吸盘式的挂衣钩,演示挂衣钩挤压空气吸附于玻璃的实验,或者奖励单元测验获得第一名的学生喝一瓶饮料,在喝的同时向他提问,为什么我们用软管喝完饮料时,管子就瘪了呢?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来体验教学内容,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三、多媒体情境,延伸感官感受度

现在课堂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先进的多媒体也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利用投影仪,借助幻灯片,录像录音等可以将很多教室无法操作的大型实验立体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或者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将知识通过动画、声音的处理,将静态的变为动态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加观察对象的可见度,让学生的视觉范围得到延伸,同样能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笔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讲到“光现象”相关知识的时候,我会给学生播放“天狗食月”——月食的影片,展示整个月食的运动过程,让他们置身于其中观察.

四、故事情境,发挥主观能动力

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恰好有许多故事,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在上课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人文情境,去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故事或感受物理学家成长的心路历程.例如,在进行“力”的教学前,可向学生讲述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有一夜,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沉思,忽然一个苹果掉落到地上,于是他开始思考这是为什么,后来他发现所有的东西一旦失去支撑必然会坠下,继而他发现任何两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吸引力,而这引力更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有时教师可以先讲故事的前半段,给予学生某些启示或选择,将后续发展留给学生去思考,例如,曹操有个儿子,名叫曹冲,曹冲自小生性聪慧,有一次,东吴的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这大象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曹操对众人说:“有谁能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呢?”结局肯定是曹冲成功将大象的体重称出来了,但教师请大家思考一下哪种方法是曹冲当时使用的,根据又是什么呢?a用秤称,B用船称等.或者在导入新课时,也可以引入一些寓言、谜语或趣闻,可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学习兴趣,不断探索求知.

初中物理的学习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而如何提高学生兴趣,让他们学好物理一直都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将会一直致力于此,与君共勉.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教学理论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听课

物理将万物发展本质规律作为研究对象,是促进科学创新的不竭源泉,是实用性强、适用广泛的科学。物理对于人类发展、科学进步、答疑解惑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下面将针对教学实践具体阐释。

一、学生学会听课

物理的特性促使一个特殊现象的产生,即物理课不难懂,物理作业难做的问题。物理课堂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要正确应用物理的原理规律,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收到较满意的学习效果。

1.做好预习准备

通过预习,对教授内容进行思考、理解,对难点重点进行标记,与课堂心得、教学成果相对比,深刻理解,反复思考,以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课后向老师请教,解答疑惑,课中细心听讲,尤其注意难点、重点,有计划、有侧重地听课。

2.做好课堂笔记

在笔记时有两个要点:及时迅速记笔记,不影响正常的听课环节;笔记工整有序,便于翻阅查找。同时在笔记的内容方面是有选择性的,比如不清楚的知识点、遗漏的知识点、未完全理解的知识点、老师的总结、经典案例分析等,这是对课本内容的重要补充。在具体实践中要做到全神贯注、有的放矢,创造个性的记笔记方式,讲究有效高速,提高记笔记效率和笔记质量。

3.做好听课主次区分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维持精神高度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课堂时间内,始终保持这个状态难度较大,我们不妨站在老师的立场,分析课堂内容的结构和初衷,注意老师传达的信息,理解老师课堂的重点,才能提高听课效率。

二、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建立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人生发展服务的,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但不一定深刻了解了世界的本源,通过物理的学习,了解到世界的物质本源,探索世界的产生、宇宙的进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树立正确的物质观和价值观,更加理智、科学地看待世界发展,激励学生热爱科学,深入研究,投身于科学研究。

三、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物理的具体章节时,可以适当嵌入实际例子,具体操作实验,有利于自然引入知识点,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实验的演示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实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比如,讲授光学时,可以运用放大镜在阳光下聚焦可燃的例子;或者在讲授能源时,紧密联系实际,从日常生活出发,将日常生活的常见能源进行分类和阐释,正确把握太阳能、光能、声能、电能、核能等能源的特点和使用范围。通过联系实际和已有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到一些学校片面追求物理考试高分,而忽视实验训练考核,这种偏颇的测试方式无法正确衡量物理优秀人才,忽视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容易造成高分低能,促使理论知识丰富而动手能力偏弱的严重偏差。实验是物理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操作,才能掌握实验的本质,感受操作的快乐,获得科学的物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成为真正的物理人才。缺少科学性的考核系统制约了物理创新的发展,限制了物理的发展,所以应大力提倡实验,将实验带入课堂,增加实验测试,完善考核机制,提高物理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物理的学习方法多种多样,纷繁复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积累教学成果,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要打好理论基础,提高实验能力,细心揣摩,认真研究,促进物理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毕兴男.新课程理念下如何通过改进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J].化学教与学,2010(11).

初中物理教学理论篇5

一、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

1、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当我们将物理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如果这些问题是他们所十分熟悉的、丰富多彩的实际问题时,学生就会感到亲切、感到物理学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就会激发起他们求知的主动性,进而产生思考与解答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当问题与生活、生产配合得越紧密,这种求知的主动性、解答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就越强烈。如学习了“压强”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钉子是尖的?为什么书包的背肩宽的比较舒服?学习了“浮力”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铁做的船可以浮在水面,而小小的铁块却会下沉?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安全用电,当遇到有人发生了触电事故事应如何抢救等等。

2、有助于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培养。

将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现代科技联系起来反映了物理学习的时代特征,使学生学会用现代观念看待物理知识,使他们意识到物理学在现代科技乃至将来科技发展中所起的或将会起到的作用,那么,他们必然会认识到今天学习物理学的意义所在,从而达到兴趣升华,发展学习动机的目的,其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有了学习的积极性,还怕不能打好基础,还怕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观、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策略

1、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教学目标是制定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我们应该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目标加以确定,并切实地贯彻执行。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落实具体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标,物理教师应该认识到,物理学与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间是密切联系的,物理教学的任务既要使学生建立系统的物理知识网络与学科能力,也要使学生具有初步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要通过物理教学活动,使学生也能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然,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时,必须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强调要学好理论,没有理论就谈不上联系实际。

2、善于从生活走向物理

生活中的现象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很多涉及到物理知识的现象,这些现象虽然不是都能够转化为中学课堂上的物理问题,但其中确有相当多的现象可转化为中学物理问题。从实际问题出发,习题的选用要注意把理想化模型同实际客体密切联系起来。这样的物理问题,才更具有实际意义。

例如:

(1)以60km/h的速度行驶的汽车,从甲地出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相距80km的乙地?

(2)某房间的入户电源线现有工作电压为220V的电器如下:100w的灯泡2只,200w的电视机1台,1000w的电冰箱1台,200w的洗衣机1台,保险丝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a,能否在插入1000w的暖风机1台?

(3)一个质量为2kg的鸭子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这三道题的模型是多数学生较为熟悉的,这样的题可以使学生有效地缩小物理学与现实生活间的距离,他们感到物理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自然就会激发地们解决这类问题的欲望,而当他们成功地解决了这类题后,就会进一步感到物理学的作用,无疑会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3、要切实加强物理实验,运用实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物理实验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物理实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师应尽可能地开拓演示实验的时间与空间,提倡运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演示生动的物理现象,通过多样化的演示实验,创设赏心悦目的物理情景,从而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思维;二是要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开足大纲所要求的全部物理分组实验,应该提倡创造条件增加更多的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在动手的过程中多动脑,手脑并用,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对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与实践能力。

4、积极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物理课外活动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计划、有步骤的课外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是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学过电路后,组织学生安装简单的照明电路;学过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外力成正比的关系后,可让学生自制一个弹簧测力器;学过凸透镜、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后,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去自制照相机、望远镜等等。学生会从物理知识的大量应用中,看到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就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学好物理的信心。

5、加强物理教学与社会的联系,注重社会实践活动

初中物理教学理论篇6

关于这一堂课,我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构思:

一、悬念式实验引入课题,点明“物理学研究什么?”(5分钟)

开场白: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做几个小实验.

演示:

(1)手抓粉笔,松开手,粉笔落下.问:粉笔为什么不往天上去而要往地下掉呢?

(2)手拿平面镜,正对某一学生.这里面的像是谁?为什么镜子里会出现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像呢?

(3)手扇扇子.今天天气热,扇扇子有何感觉?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4)出示电铃,接通电源,电铃发声.这是怎么回事?

对于这些现象和问题,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因为他们以前也许从未想过“为什么?”当然也不要求学生回答.但可问学生:这些现象分别属于哪一类物理现象(大部分学生能答出)?接着自然地导入课题:(板书)物理学研究什么?(力、热、光、电)

为巩固知识,我接着打出四张幻灯片:(1)杠杆撬石头;(2)水中倒影;(3)烫瘪了的乒乓球;(4)雷电现象.进一步问学生:这各属于哪一类物理现象?

二、趣味性实验深化主题,说明“为什么要学物理?”(20分钟)

“为什么要学物理?”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从两个方面来阐述.

1.物理是有趣的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设计了四个趣味实验:(1)杯子“倒”提水;(2)“巧”打鸡蛋;(3)冷水“烧”开水;(4)室内“雷电现象”.对于这四个实验,(2)和(3)是教材上有的,(1)和(4)是我补充的,不过我给每个实验都取了个新奇的名子.将“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改名为“杯子‘倒’提水”,将“惯性演示实验”改名为“‘巧’打鸡蛋”,将“冷水使热水沸腾的实验”改名为“冷水‘烧’开水”,将“感应起电现象”改名为“室内雷电现象”.这样做为的是很快抓住学生心理,造成一种神秘而紧张的课堂气氛.然后老师魔术般地完成演示实验,使新课达到高潮,此时学生学习兴趣必然大增,可趁学生余味未尽之时问学生:物理有不有趣?然后板书论点:物理是有趣的.

过渡:有趣“吃”不得,我们之所以要学物理不仅因为它是有趣的,更重要的在于——(板书)

2.物理是有用的

举例说明:我们的衣食住行、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科学技术中都离不开物理.

(1)吃饭用筷子(外国人不会用)——要用物理;假设没有摩擦力,你将寸步难行.

(2)假设停了电,工厂停工,电影、电视看不到,也用不上电风扇、电冰箱、洗衣机,多不方便.

(3)假设没有物理,哪来今天的电脑、电话?哪来今天的原子弹、氢弹?人类又怎能登上月球?人造卫星又怎能上天?

(4)演示实验:将一个放大镜放在眼前,让学生看到老师放大的眼睛.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放大镜.你还知道它有哪些用途吗?照相机需要它,幻灯机、电影机、望远镜、显微镜需要它,你爷爷、奶奶用的老花镜就是它!

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事例,辅之以简短、明快而富有气势的语言,使学生确信——物理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进一步提出:那么,要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呢?(板书)

三、小故事与实验相结合,启发“怎样才能学好物理?”(15分钟)

“怎样才能学好物理”是这节课的难点.我先用小故事导入:

小故事:伽利略观察教堂吊灯通过实验发现摆的等时性.

演示:单摆的等时性

板书:1.重视观察和实验

小故事: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思考推理万有引力.

板书:2.勤于思考,注重理解

学物理不能满足于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在于知道“为什么”?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

板书:3.重视应用知识

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后人应用它制成了古老的钟表.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利用它成功地解释了月球绕地球转,地球绕太阳转的原因,也是人造卫星发射的理论依据.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利用它才有了今天的电气化.

学生学了物理以后,要能利用它解释身边的有关现象,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小结:物理并不难学,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物理一定能学好.

物理学好了,会使你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越来越可爱!

初中物理教学理论篇7

一、教师授课要有丰富的情感,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学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理智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二、教师授课语言生动风趣,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风趣的语言表达,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例如,在讲摩擦力时,可以这样比喻:在被太阳晒过的烂泥塘里,当人踩上去时,稍硬的表面会阻碍你下沉;当下沉后,你想拔出腿来,烂泥又会阻碍你拔出腿来。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讲势能时,可对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没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说:“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

风趣的语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讲评试题时先不说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说:“是这个”,学生当然会明白这表示第二个答案正确,同时还明白它表示“胜利”的意思。然后接着说:“我们班永远是‘这个’”,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三、教师要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的心里倾向”。兴趣这种特殊的心里倾向,在人们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使学生去探索。例如,大气压强这个概念,对中学生来说进比较抽象的,因而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来调动学生积极探索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水杯厚纸片”的演示实验: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上纸片,将杯倒过来,放开手后,厚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是不是受到一个向上的力?那么这个力是谁施加的呢?接下来教师再和学生共同做“马德堡半球”实验,空心的半球合在一起,用两抽气筒抽出球内的空气后,请两个大个子学生用力往两边拉,结果两名学生头大汗,而结合在一起的半球并未被拉开。这是为什么?教师打开半球管子上的开关,嘶嘶声响过后,两手轻轻地就把两个半球分开,学生感到惊讶,充满了好奇。经学生们认真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认识到大气具有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在任何方向都存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探索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愉悦,就会更加激发他们潜存的愿望,此时的学生思维就会十分活跃,教师这时应抓住时机,向学生发问: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呢?这时学生们就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有的说,在喝汽水时把吸管插入瓶中,用嘴吸就能吸到瓶中的汽水,这个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有的说,用嘴吸空的塑料袋,就会看到塑料袋瘪下去,这也是由于大气压存在的缘故……又如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教师可先做一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浸没水中;将一铁块浸没水中;将一石腊浸没水和酒精混合液中,并提出物体沉浮条件是什么。三种情景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课题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激发丰富地想象和积极地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教学中,每一教学过程都能精心设计,努力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努力体现新教材的意图,定会创设愉悦情境,引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中学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答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大,教师应以动态的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和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程度,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物理,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和进步。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要以解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主,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要能让他们答对一些相对容易的问题,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身的价值,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在设置课堂提问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不应提问后进生,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中物理教学理论篇8

求学网为您提供“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问题教学方法”解决您在写物理教学论文中的难题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问题教学方法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问题教学方法”,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初中物理教学理论篇9

【关键词】创新应试教育鼓励投入

一、初中物理课堂的现状

1.没有情感地学习物理。由于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十分显著的理科学科,因此需要学生们思路清晰,条理通顺。然后对于初中生而言,物理的特性使其变得枯燥无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的接受物理知识并且消化。但是老师并没有把情感上的关注放在学生的身上,他们更着重了讲解题目和知识点,并未真正深入了解到学生是否已经明白,只是单一地在讲台上一个人独自讲述地龙飞凤舞,然后强制性的让学生完成习题。其实理性的逻辑更需要依赖情感来协助理解,一味地填鸭式灌输知识是行不通的,终究会将知识遗忘。尽管中国教育的大体仍为应试教育,但是为了孩子的未来教师们并不该只想到了分数。如果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寻找不到愉悦感,那么他们也学不下去。兴趣在如今依旧是学习的先行者。

2.注重结果而忽略思考过程。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仅

仅是一个结果,但教师却将结果看得很重。因此在课堂上很少给学生消化知识的时间,导致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不能及时跟上,知识点落下了。而物理里是一环连一环的,只要有一环掉落,这条物理知识链就很难顺利连接上,从而致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

3.过于注重优秀的学生。原本提问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过程,但有些学生由于害羞等各种原因很少向老师提问,教师对这部分同学的关注也会慢慢减少,因为教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一些物理成绩优秀,对物理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身上,这样并不符合教育的原则,从古时候开始我们的教育先者孔子就倡导有教无类。对于物理学习感觉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加辅导,并循循善诱,重新点燃他们对物理的兴致。每个学生都应该收到公平的对待,尽管他们的成绩不够好。一味地打击他们的自信,只会使他们偏离了物理的课堂。

二、新课标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行者,因此学习的前提就是要有足够的兴趣。其实在物理的世界里,很多都可以触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诱导进行探究。因此教师应该细心地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对其展示物理的魅力。可以从充满趣味的实验中也可以是条理清楚的解题过程中,还有生活的各种事例里也是充满物理的。让学生知道,物理源于生活,拉近学生和物理的距离。

2.培养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过去沉闷的物理课堂只有教师和粉笔不断在附和,新课标理念的教学创新教育不再重蹈覆辙,这次让学生来主导课堂的走向。教师的责任已经不仅于传递知识,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学生想要学会物理,就必须投入进去,自己动手做实验,才能完全吸收当中的原理。

3.鼓励学生向物理质问。物理的探究有各种各样,但前提是有了质问,这一切才会有开始。教师应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再和学生一同研究,在旁协助,做一个点到为止的提醒,引导学生继续自己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物理的学习效率,更让学生对知识点进一步加深理解,消化吸收。还可以通过补充课外的物理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辅助课内知识点的学习。

4.物理创新教学的理念。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更多以学生为本,更全面地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素质教育。提倡教师将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过去的应试教育制度已不会将学生的思想翅膀捆绑住,创新的教学模式会密切与社会的需要靠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这当中演绎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引导角色。课堂教学形式也演变的更多样化,高新的科技足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深入了解物理,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才是物理创新教学理念所在的意义。

三、结语

想要学生学好物理,教师占了很大部分的因素。如果教师本身都不够投入,对物理教学毫无热衷,那么创新教学谈何容易?如果不能把物理里的知识转化成火花去燃烧学生的思维,那么只能有枯燥无味的课程在继续。新课标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讨论强调的就是要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物理课堂和人生底蕴。为了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充分将自己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物理的创新魅力,鼓励学生和自己一起动手动脑解决物理中碰到的每个障碍,实现创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祖能.初中物理创新能力教学目标分析与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

[2]刘成俊.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12).

[3]池春晓.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初探[J].数理化学习.2010(06).

初中物理教学理论篇10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就是把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的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只让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都相同。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涉及这种方法的内容较多。例如,根据生活经验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实验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等。在教材中还有:(1)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3)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4)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5)研究电流做功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转换法

从效果相当的角度,借助于力、热、光、电、机械等方法之间的转换,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研究的现象或问题,实现可观察、易观察或观察效果明显的目的。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例如,微小压强计是把压强的变化转换为连通器中两边液面高度差的变化;电流表测电流、电压表测电压以及盒式气压计等,都是把电学量、力学量转换为指针的偏转来进行观察的。

三、等效替代法

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条件或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效果、结论不变。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是针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用一个化繁为简的替代思路,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得到解决。例如,曹冲称象的方法,把不可分割的大象,用可以加减变化的石块来替代,大象重就等于等效时(同船同水印)船中石块总重;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是:大气压强等于它支持的水银柱的压强,计算出水银柱的压强就知道了当时的大气压强。用等效替代法使托里拆利成为最早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这种方法在教材中还有一些:(1)平面镜成像实验。(2)引入“合力”概念的实验。(3)“捞铁牛”的故事中,铁牛替代船中扔出的部分沙子。(4)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等效电阻。(5)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

四、类比法

类比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理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在建立概念时常用这种方法。例如,用水流类比电流、水压类比电压。这种方法教材中还有:(1)以运动快慢(速度)类比做功快慢(功率)。(2)用水波类比电磁波。(3)液体压强类比大气压强。(4)用水流做功类比电流做功。

五、理想模型法

通过建立模型来揭示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研究方法。把研究对象具有的特征理想化,突出研究对象主要特征或某些方面特征,忽略其他方面特征或次要特征。目的在于集中研究对象某些方面本质特征或运动规律。例如,光线、力的图示、电路图、手摇发电机、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条件等。

六、比较法

通过对实验条件、过程、现象、结论等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初中物理的常用方法,凡是观察或实验,都要用比较法。例如,研究物体浮沉条件时,用重力相同的铅盒与铅团作比较;研究物体吸热本领时,用形状相同的黑白物体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