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8:13

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篇1

[关键词]系统观国家数字信息资源战略规划模式环境分析

[分类号]G250

nationalDigitalinformationResourceStrategyenvironmentanalysismethodandplanningmodelBasedonSystemtheory

SunJianjunKeQingChengYing

DepartmentofinformationmanagementofnanjingUniversity,nanjing210093

[abstract]StudytheapplicationandimprovementofpeStmethodintheanalysisofdigitalinformationresourcestrategyenvironment,provideanationaldigitalinformationresourcestrategyplanmodelbasedonsystemtheory.inthemodel,theplanprocesscanbedividedintothreestages:environmentanalysis,functionjudgementandstrategyformation.

[Keywords]systemtheorynationaldigitalinformationresourcestrategyplanmodelenvironmentanalysis

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于系统观的战略规划思想在企业战略管理中逐渐被重视,其依据战略管理的系统特性,明确战略管理系统的环境因素及其作用,旨在建立一个开放、有效的战略管理系统。战略管理系统的环境因素包括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内部环境因素主要有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制度、人及利益相关者、信息渠道。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行业环境因素和一般环境因素,行业环境因素主要有竞争对手、供应商、行业政策等,一般环境因素指社会、文化、科技、政治、法律。这些环境因素都具有相关性,他们相互作用。通过系统地对战略环境因素分析,形成科学的战略,这便是系统观思想在战略规划中的应用[1]。

1基于系统观的数字信息资源战略环境分析方法

数字信息资源战略规划是对数字信息资源发展中的战略性重大问题进行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重大谋划。它是从战略管理的高度来讨论数字信息资源的发展和管理问题,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发展目标,建立和扩大竞争优势,而对各种数字信息资源生产要素(包括数字技术、数字资源和数字信息管理体制等)及其功能所作的总体谋划。数字信息资源对组织、国家来讲承担了双重角色,既是必不可少的经济资源,又具有驾驭其他资源的能力,因此数字信息资源战略规划更需要从系统的角度综合研究[2]。

基于系统观的数字信息资源战略规划的关键是对环境的分析,对于国家数字信息资源战略来讲,外部环境为一国之外的全球环境,内部环境则指的是一国内部的条件。环境分析即为对全球的数字信息资源发展环境的分析和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发展环境的分析。在数字信息资源战略环境分析中主要使用的方法是peSt方法。

1.1peSt方法基本思想

peSt方法是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这些影响组织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是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这四大类。具体的衡量因子见表1[3]:

peSt方法将所有与组织发展相关的一切外部因素分为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这四类,对每一类又细分了其具体影响因子,对这些影响因子的综合分析是peSt方法的核心思想。peSt方法是一种定性的评价外部环境的方法,其优点是能做到科学全面、具体细致的识别环境的条件和变化因素,且简单可操作性强,因此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用于外部环境的分析,我们也将其应用到内部环境的分析,是一种很好的战略规划分析方法。

1.2peSt方法在数字信息资源战略外部环境分析中的改进

如果直接将peSt方法应用于数字信息资源战略规划中会发现有许多子指标并不适用于数字信息资源相关活动中,例如,数字信息资源受技术的影响较大而受经济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衡量技术环境的子指标只有两个,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分析的需要,经济环境指标却又显得过多。所以若要得出正确的分析结果,必须对现有的peSt方法结合数字信息资源的特征进行改进。

国内外有许多学者研究了影响数字信息资源发展的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具体内涵。2003年,美国南康涅狄格州大学通信、信息和图书学院学者和他的学生调查了开展“数字图书馆”项目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要思考以下问题[4]:

1)数字化时选择那种原材料作为数字化收藏对象。

2)数字化实践采用哪些标准、规则和指南。

3)数字化中有哪些与版权和产权相关的信息政策法规。

4)数字化实践中最关键的技术问题是哪些。

5)数字化实施中,在硬软件开发、系统设计和人力资本方面,图书馆的技术市场定位的发展趋势和兴趣所在。

根据国内外在数字信息资源研究方面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国家层次的中的peSt方法包含如下分析要素(表2):

2基于系统观的数字信息资源战略规划模式

基于系统观的基本思想,笔者提出国家层次的数字信息资源战略规划模式,如图1*。

在进行正式的战略规划过程之前必须做的工作是战略背景研究,包括数字信息资源的发展概状进行分析,得出规划的理念和规划方法。规划的理念是在正式的战略功能定位之前对数字信息资源战略要实现的效果和产生的影响的初步构想,即数字信息资源的战略功能是具体而明确的,规划理念则是较为抽象和假设性质的,可能借鉴的是其他行业的思想,可能引用的是经典的哲学理论,但在后续的战略规划过程中能起到指示和引导的作用。规划方法的选择也是非常关键,通常一个数字信息战略的形成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规划方法。我们提出的数字信息资源战略规划模式将数字信息资源看成一个整体,研究影响其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因此可以称为是一种基于系统观的战略规划模式。这一战略规划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2.1数字信息资源战略的总体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

这是数字信息资源战略规划的核心环节和关键步骤。环境分析是为了掌握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力量,以便及时作出有效的反应,回避风险,识别危险和机遇,获得持续发展的机会,优化长期或短期的规划。数字信息资源的环境分析即为识别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宏观环境和内部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使得战略规划能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5]。

我们将这些因素分为全球数字信息资源发展的总体环境和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发展的内部条件,采用的是前面提及的peSt分析方法,从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四个方面来分析。政治维是指与数字信息资源发展相关的国际政治环境。经济维是与数字信息资源发展的全球经济环境。技术维指数字信息技术,如当前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其中许多技术都对数字信息资源产生影响。社会文化维是从社会人文角度来考虑的一个尺度。通过将影响数字信息资源的外部因素划分为这四维,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识别外部的环境。对于数字信息资源的内部能力的分析,要抓住的关键问题是组织内部数字信息资源的数量、类型、分布规律,组织内现有的经济能力和技术能力、组织对数字信息资源的政策导向等。目的是识别组织开展数字信息资源战略的资源能力,亦即进行可行性条件分析,需要在组织内部开展充分的调研。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构建数字信息资源发展的Swot分析模型,即明确数字信息资源发展面临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

2.2数字信息资源战略功能定位

这是数字信息资源战略规划的首要任务,前文提到,由于数字信息资源的多重角色,决定了数字信息资源战略功能的多元性。这一阶段要明确数字信息资源的战略愿景和战略使命陈述。

①战略愿景(Vision)

按照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弗雷德・R・戴维的观点,愿景就是解决企业要成为什么(whatdowewanttobecome)这个基本问题。例如我国联想集团的战略愿景就是“未来的联想应该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6]。许多企业家理解愿景就是是企业难以实现的战略目标,更多的是企业家的一种追求,它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通过愿景的确立,能起到激动人心的作用,因为愿景并非是虚无缥缈的,而是需要超乎常人想象的信心与毅力才能实现。

数字信息资源的战略愿景即为明确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朝哪个方向发展,表达了战略规划的宏观愿望。例如新西兰的国家数字战略中,战略愿景是“为所有的新西兰人创造一个数字化未来。数字通信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提高了民主化进程、为新的机遇打开了大门。我们必须借助技术的力量将公众和与之息息相关的事情联系起来,表现出我们的创造能力,发扬独有的毛利文化(thecultureofmāore),增强和南太平洋邻邦的交流”[7]。

②战略的使命陈述(missionstatement)

在企业战略研究中,使命陈述是解决企业是什么(whatisourbusiness)这个基本问题,和愿景相比,企业使命是在企业愿景基础上,具体的定义到回答企业在全社会里经济领域经营活动的这个范围或层次。企业使命是比愿景内容更具体、更符合实际的概念。

按照戴维的研究,使命应包括以下九个要素:顾客、产品或服务、市场、技术、对生存,发展和利润的关注、理念、核心竞争力、公众形象以及对员工的关心。这九个方面也成为评价一个企业战略使命是否合理的标准[8]。

数字信息资源战略规划中也要求能准确的定位战略的使命。同样的在新西兰的国家数字战略中,其中内容战略的使命陈述是为新西兰公众提供无缝的、便捷的信息访问渠道,使公众获取与之生活、工作、文化相关的重要信息。具体的使命为:到2006年12月,制定和国家内容战略;开发在线文化门户;实施国家数字资产档案项目“teara-theencyclopediaofnewZealand”和毛利语言信息项目“themaoriLanguageinformationprogramme”;通过合作伙伴资金来开展现有内容数字化以及新的数字内容的创作。

战略愿景和使命陈述的确立对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德鲁克曾说过形成一个清晰的战略愿景和使命是战略家的首要责任[8]。愿景能对群体产生激励、导向作用,让这些群体产生长期的期望和现实的行动,在企业使命得以履行和实现的同时,自身的利益得到保证和实现。凯勒对前人研究上归纳出使命陈述的价值是:一有助于战略规划与组织文化相契合,使战略规划的实施获得坚实的组织文化支撑。二是合理建构的使命陈述具有重要的外部影响力。因为使命陈述表述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甚至能施加影响的边缘群体的利益。同时,使命陈述也表述了存在于组织与受众之间的“契约”[9]。

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进程中,国家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已逐渐清晰,我国的国家使命是建设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平共处的和谐社会。我国的国家愿景是把我国建设成为能够持续发展的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的国家战略目标是2020年左右实现小康社会、在21世纪中期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这些都是数字信息资源战略愿景和使命陈述形成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依据。

2.3数字信息资源战略的形成

这是数字信息资源战略规划的最终目的,也是前面两个阶段的最终研究成果。经过科学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后,需要为数字信息资源的发展制定正确的战略。战略内容包括数字信息资源的法律政策、标准规范、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组织机构和最佳实践。数字信息资源的发展重在管理,一个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为数字信息资源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因此应根据战略的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并建立相应的执法部门对突发事件进行初步的控制。数字信息资源标准规范的建立是从源头上做好数字信息资源战略管理工作的基础,战略的其它内容都要贯穿和体现这些标准规范。现有的许多标准规范如内容描述标准DC,唯一标识符标准,开放档案信息参考模型oaiS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技术创新是指积极探讨对数字信息资源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数字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商业模式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增加资金收入的行动,为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募集资金,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相关产业的经济利润。组织机构是指要建立一个统一、协调、合作的组织机构,各部门自觉履行各自的角色和责任,接受统一的监督,共同促进数字信息资源的发展。最后,还要在实践中积极探讨可行的实施模式,寻找最佳实践方案。经过这三个阶段,便完成了一个系统的数字信息资源战略规划过程,下一步便转入战略实施阶段。

3结论

本文提出的基于系统观的数字信息资源战略规划模式具有四个明显的特点:(1)既考虑到影响数字信息资源的外部环境又考虑到与数字信息资源相关的内部条件,采用系统综合的思想对数字信息资源的发展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形成一个全面、客观、综合的战略分析基础。(2)运用了peSt环境分析方法和Swot分析模型。peSt方法将外部环境用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四个维度来衡量,使得抽象的战略规划过程变为科学的、具体的、可行的分析过程。Swot方法则根据环境分析结果得出数字信息资源发展所面临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从而构造了清晰的数字信息资源战略分析框架,进一步促动战略的形成。(3)将战略功能定位作为一个单独的战略规划阶段,显示了战略功能定位判断的重要性,明确了战略功能定位在战略规划的作用。它是整个战略规划工作的主导思想。(4)最后,提出了数字信息资源战略规划的内容包括数字信息资源的法律政策、标准规范、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组织机构和最佳实践这六者。

参考文献:

1董小焕.论企业战略管理的系统观.集团经济研究,2006(10):1

2orna,elizabeth.informationStrategyinpractice.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ilogy,2005,56(14):1556-1557

3欧斐生.台湾生技产业经营环境与经营分析模式之应用探讨.台北:国立成功大学管理学院,2002:26-28

4LiuYanquan.impactsandperspectivesofDigitizationpracticeintheUSLibraries.DigitalLibraryForum,2005,(11):1-9

5wende,Zhang.enterpriseStrategy’sStudyingofpatentinformation.JournaloftheChinaSocietyforScientificandtechnicalinformation,2004,23(1):108-111

6经盛管理咨询.中国企业文化战略:愿景引航.省略/manager/200605/476.html.2006-05-26

7ministerforinformationtechnology,ministerofCommunications.theDigitalStrategy:creatingourdigitalfuture.digitalstrategy.govt.nz/.2006-9-10

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篇2

城市是个复杂的巨大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具有复杂的时间和空间关系。“数字城市”的提出,源自前美国副总统戈尔1998年提出的“数字地球”。它是"数字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或发展战略,它可能包括了很多系统,但是要对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很难的,也难以界定哪些是属于数字城市的内容,到了什么样的信息化水平可以看作是实现了数字城市。但它并不是一个虚拟的东西,也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它是一个在未来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时可用,无处不在的"系统"。数字城市的本质是以信息基础设施为核心的完整的城市信息系统体系,即积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建设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并在此基础上充分采集、整合和挖掘城市各种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区与公众的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应用系统和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从而提升和改善城市的各项机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撑和保障,尽管人们对数字城市的概念、内涵、作用和目标的理解尚不统一,但对其建设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则是基本相同的,通常认为数字城市建设将有利于我国城市信息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进而从全局上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数字城市的意义

中国正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与城市化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对中国的经济、社会、人文、政府治理等发展提升意义重大,对拉动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作用也极为重要。“数字城市”以地理空间架构为地理基准,集成城市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综合信息,基于网络基础实施实现城市信息的广泛共享。数字城市代表了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推动整个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政府施政、环保、节能、交通拥堵、产业转型升级、安全等方面待优化问题逐步增多,需要有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与城市管理工具来有效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推动中国的城市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与阶段。"数字城市"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其战略目标是实现城市各种数据的整合,使之便于共享和容易使用,使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社区和个人都能方便有效地实现互通互联,更进一步,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构建了完善的应用系统,为城市管理,应急救援和公共服务提供决策和支持。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对城市建设、市民生活、经济发展逐渐带来效益和方便。

三、数字城市的现状

1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方面,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政府、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并且实现了政府、企业上下游、相互之间借助互联网实现互通互联。美国是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仅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就拥有34个信息管理子系统,采用GiS技术进行城市综合管理,包括公安、急救、市政设施、城市规划、地方政府管理、以及环境、资源、电信、军事等众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加拿大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开始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已建立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应用于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公用事业规划、设施管理、自然资源管理(森林、农业、渔业)、应急系统、工程设计等各个领域。除此之外,还把数万幅地图数字化,建立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城市数字化奠定了基础。法国巴黎于八十年代末开始建设城市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协调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的合作。据调查,巴黎市政官员的40%时间用于研究部门间的各种信息,以协调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城市管理工作。

2国内发展现状

在国内,数字城市的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1999年9月建设部提出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工程”项目,简称“城市数字化工程”。城市数字化工程项目是适应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和实现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现代化的一项综合型大型科技攻关项目。2001年10月建设部把城市数字化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十五”建设计划之中,并研究推出数字城市工程的示范城市。2002年7月,科技部正式将城市数字化工程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并作为重点项目组织实施。香港特区政府自1998年实施“数码21世纪新纪元、信息科技策略”至今,已成为全球信息化建设最完善的城市之一。“公共服务电子化”计划的推行使香港被誉为“亚洲电子政府的示范城市”。此外,香港也已建立从事电子商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电信基建,有关的法例和规则,公开密钥基建和核证机关等等。广州市自1987年开始建立“广州城市总体规划信息系统”,包括数据库及管理、模型库及管理、制图方法库、数学库、编码系统和汉字库等六个子系统,服务于城市管线、土地利用、小区规划、市政建设、公用事业、新区开发、旧城改造等一系列应用领域。目前,广州的政府信息化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其电子医疗、数字图书、智能交通、电子商务等系统也已建成。北京也以奥运会为契机,投入300亿元直接用于信息化建设,为此,专门建立了北京信息资源中心,负责北京基础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工作。另外,还进一步实现政务电子化,北京市电子政委专网已覆盖全市城乡,有线政务网基本实现了从市到区县、乡镇和村的网络连接,1700多家市级单位和1600多家区县级单位接入了政府专网。全市统一的小区服务中心网站已经建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成;公共交通部门创建了智能化管理网络。这些信息化工程建设为数字北京创建了坚实的基础。

四、数字城市的方法研究

国际上数字城市发展走过的道路,大致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第二阶段是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第三阶段是政府、企业上下游、相互之间借助网络实现互通互联;第四阶段是网络社会、网络社区、数字城市的形成。目前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完成第一到第四阶段的基本任务。虽然我国数字城市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且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少数字城市项目实施过程并不顺利,难于达到预定的目标;有些项目即使完成了开发、测试和安装,用户方面仍然难以投入使用。可以说,国内不少数字城市项目在组织管理、投资决策、需求分析、系统定位、策略规划等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隐患,项目的实施、应用和管理面临诸多挑战。目前国内数字城市建设遇到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方面:①缺乏有效规划,信息化全局工作缺乏有效的规划,导致部分重复建设②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部门、各行业都在信息化,但不能连接起来发挥综合效应③缺乏完整的、统一的、科学的标准体系,不同部门组织制订的信息化标准之间不协调④缺乏合适的运行管理模式、缺乏科学、实用的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缺乏适合不同类型城市使用的建设与运行模式。通过对国内外案例的调查、分析与比较,发现适合中国社会与经济背景的数字城市战略规划原理、方法与内容,认为:①数字城市战略规划应立足于组织现状和目标,在评估组织的结构、目标、管理、业务和信息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3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或改善组织管理;②通过正式的战略规划过程,界定数字城市的目标与范围,完成系统总体设计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提出项目长远发展与实施建议;③数字城市战略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规划的组织与计划、用户调查、需求分析、方案制定、可行性研究和审批;④组织与制度环境也是影响项目的成败的重要因素,应当充分重视。

五、数字城市的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数字城市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明确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发展方向、系统规模和开发计划。由于数字城市项目是投资大、周期长、复杂度高的社会技术系统工程,科学的规划可以减少盲目性,使整个数字城市项目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较高的适应性,建设工作者有良好的阶段性,以缩短系统开发周期,节约开发费用。目前,我国开发的信息系统,单项应用的多,综合应用的少。有的系统适应性差,难于扩充。有些规模较大的项目,由于没有系统规划和科学论证,上马时轰轰烈烈,上马后困难重重、奇虎难下,不仅造成资金、人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为今后的系统建设留下隐患。所以,战略规划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关键之一。然而,国内不少数字城市项目对战略规划环节不够重视,原因包括:⑴因项目实施周期要求太短,战略规划环节被简化了;⑵受财政资金管理体制性因素限制,项目负责人无法获得战略规划所需的资源;⑶项目负责人重视技术开发,对项目管理的重要性理解不足;⑷项目负责人理解战略规划的重要性,但缺乏规划所需的知识;⑸国内缺少擅长战略规划的咨询顾问,咨询行业尚未起步。数字城市战略规划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战略规划人员针对多个政府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活动才能完成,总的说来,战略规划需要经过六个规划阶段;⑴前期准备:为即将进行的战略规划做计划,成立数字城市项目的战略规划组,以保障数字城市的战略规划能够顺利进行。⑵用户调查与资料汇总:通过研讨会、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大量有关参与数字城市建设组织的资料。⑶战略评估:汇总用户调查资料,总结组织内部各种业务的详细流程、各个科室的责任与职能、使用各种文档(图件、档案、表格、计划与地图)、涉及的各种数据、用户对于系统应用的期望,将部门、功能、数据、需求进行组合,形成几个比较规范的表格;并进一步抽象、分析,形成比较规范的工作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⑷机会分析:通过研讨的方式,审查各个组织的系统的需求,并进行应用优先级、部门优先级评估。分析业务、功能、流程、数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技术方案和项目建议,解决存在的问题或者改善组织管理现状。⑸可行性研究:对于机会分析中提出的方案和建议进行评估,一般来说,需要对项目的财务、组织、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进行评价,⑹撰写战略规划报告:对于以上的工作进行总结,撰写系统战略规划报告,获得最终批准,作为下一步的工作指南。传统智慧告诉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的规划对于任何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努力才能实现的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实现一个城市的数字化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因而必须进行战略规划。事实上,战略规划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对数字城市理解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开展具有理性的数字城市项目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式的决策点。

六、结论

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篇3

会上,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兼Ceo郭为快步跨上演讲台,高调地宣布了在心中酝酿已久的发展蓝图――以融合服务为中心的数字城市战略。

郭为表示,在成立五年后,神州数码建立了以提品为主的分销经营模式;在第二个五年,神州数码以数字化中国为使命,成为中国领先的整合it服务商;未来的五年,神州数码将进入以融合服务为中心的全新发展阶段。

城市化主导新经济格局

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将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企业都在思考:“中国企业的机会在哪里?”

郭为认为,城市化是我国扩大内需,实现由投资出口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的关键。“中国已进入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的重要阶段。‘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超过50%,城市人口将突破7亿,并将形成大城市化、城镇化、区域一体化齐头并进的格局。一般来讲,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达到50%将标志着初步形成城市化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意味着中国将进入城市中国的时代,同时,城市化将由我国东部向中西部快速扩展,以城市化为主导的新经济格局将逐步实现。”

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在带来住房、教育、健康、休闲等一系列消费需求的同时,也给政府和企业带来很多挑战。而最深层次的挑战是,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如何突破传统的垂直管理模式,如何突破巨量人口流动造成的“半城市化”困境。只有融合,才是解决之道,而数字城市将实现城市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实现科技与人的融合。因此,神州数码将未来的发展重点锁定在与信息化融合的城市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郭为指出:“只有以信息化的数字神经网络,打造融合的数字城市,让每一个有形城市的背后都有一个数字神经系统,才能走出城市化融合的困境。数字城市是解决城市融合问题的捷径。作为数字城市的核心理念,融合赋予了数字城市发展动力,并已经成为神州数码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融合,才能让数字城市更美好。”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钱大群非常认同郭为对中国城市化趋势以及给整个产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的见解。对数字城市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是否存在冲突的疑问,他表示,iBm和神州数码有过很多沟通。数字城市主要定位在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保、医疗、交通、环保等领域。从神州数码全力打造,并已经在很多地方获得成功的市民卡项目就可以看出来,神州数码的数字城市的业务重点所在。

47个城市开始布局

神州数码提出的数字城市发展框架包括三层:一是通信与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城市信息资源与服务交换体系,三则包括市民管理与服务、企业管理与服务、城市管理与运行三大主题应用。

据悉,神州数码数字城市战略已经在全国47个城市开始布局。其中,市民卡项目继扬州、无锡和张家港三地成功实施后,又成功和镇江市签约,这是神州数码的数字城市战略的又一个标志性的胜利。

11月11日,神州数码与深圳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深圳市的信息化建设,力争把深圳打造成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数字城市。

神州数码总裁林杨表示,数字城市战略不只是神州数码it服务部门的事情,消费、商用、供应链等几个业务部都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帮助渠道合作伙伴在数字城市战略的大背景下,找准自己的定位,以更好地进行业务融合,共同发展。

“在神州数码的数字城市发展架构中,思科处于最基础的一层,承担网络通信与基础设施服务的功能。”思科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陈仕炜表示,“思科需要和神州数码以及全国的合作伙伴进行深度合作,才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思科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林文怡补充说,通过与神州数码合作,思科可以获得更好的区域覆盖,再借助众多系统集成商的力量,就可以让思科“以网络为平台,以架构驱动解决方案”的业务模式在神州数码的数字城市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数字城市需要同盟军

从数字城市的发展框架可以看出,它不是神州数码一家企业能完成的,它需要构建一个从产品,到信息,再到应用的完整生态系统,需要更多上游供应商和渠道合作伙伴参与其中。神州数码的众多合作伙伴也都是为了这个美好的愿景来到成都。

惠普全球副总裁兼中国惠普信息产品集团总经理张永利表示,中国城乡差异很大,不同厂商有不同的发展策略,神州数码提出的数字城市战略给大家搭建了一个统一的平台,把每个厂商的优势都体现出来。

甲骨文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蔡汉辉也认为,数字城市的建设会给大家带来很多发展机遇,但各个企业的切入点不同,在这个生态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也肯定不一样。“各个厂商、服务商之间需要协同合作。”蔡汉辉说。

“在数字城市战略中,数据是所有系统的核心。神州数码扮演的是统筹的角色,但各个厂商的分工协作也很重要。”emC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叶成辉的观点得到很多同行的赞成。而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梁念坚则表示,微软在云计算方面投入巨大,无论在公有云领域还是私有云领域,都与与神州数码的数字城市战略有很多契合点。

赛门铁克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吴锡源对于数字城市战略给信息安全厂商带来的机会感到很兴奋。他认为,在建设各种公共服务平台中,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70%的企业都受到过网络攻击,云服务时代的信息泄露风险更加突出,需要我们在技术研发、内部人员管理、法律保障、流程梳理等各个环节做更大的努力。”

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篇4

尼克拉期·尼葛洛庞帝的一本《数字化生存》一时风靡全球,原因在于他准确预言了人类正在经历的一场数字化、网络化革命。其实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已经从理论上指出,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战胜以农业生产工具为基础的封建生产方式,是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所导致的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资本主义在短短一百多年的发展中所促成的生产力进步超过了人类过去几千年生产力发展的总和。而在一个半世纪后,始自20世纪中期的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力进步,又将人类社会推向了数字化、网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力进步,又将人类社会推向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下述新趋势:(一)从生产力方面看,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正在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基础,在企业数字化生存成为必然的选择;(二)从生产关系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在日益加深,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面对着一些全球问题,如能源、环境、人口、粮食、战争与和平等问题,离开人类的共同努力和一个全球性的管理规则,任何问题都不可能彻底解决;(三)从微观层面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跨国界的战略并购一浪高过一浪,国际环境的外部压力和公司内在发展战略要求,逼迫它们不得不加快扩大规模,占领国内外市场的步伐,而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又加速了中小企业进入这一竞争队伍的步伐,从而使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四)从宏观层面看,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宏观经济管理面临许多新问题,国民经济有可能实现更加依靠知识资源的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趋势,出现所谓的新经济。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日益向网络化、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一次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质变的革命。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正在由传统的资本经济向数字化网络经济转变。

二、警惕网络经济的西方范式

网络经济时代或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以1992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倡导建设国家信息高速公路(nⅱ)为开端。从1993年起,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继美国之后,日本、英国、法国、德国、韩国等国家纷纷提出建立本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自从互联网这一国际信息高速公路开通以来,网络经济发展势头已迅猛超出了所有预言家的想象,正以几何级数高速膨胀。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资本家是利用一种新技术,而且仅以它能否带来比不用它时更大的经济利益为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正是这样一种与巨大经济利益相关的重大技术发明,它惊人的发展速度几乎完全在于巨大的利益驱动。“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野蛮发家史,走的是一条强盗式的道路,它们通过掠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才换来了今天的经济发展成就。一旦达到目的,就将一套冠冕堂皇的所谓贸易规则制定出来,将非法变成合法,这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金科玉律。现在,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再一次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机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想重温旧梦,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发起新一轮“圈地运动”。它们试图依托网络和信息优势,控制世界的有形和无形资源,使之朝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方向流动和积聚,以期达到像19世纪资本主义列强通过强大的资本优势控制世界一样,在21世纪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优势控制世界。这种“吸血鬼”式的网络资本主义特征是信息时代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倾向,它的实际价值和所产生的效益绝非首日之殖民掠夺,技术侵略等传统手段所能够比拟。

面对这一严峻形式,我们必须关注近10多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这两个引人关注的发展趋势和它们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世界经济出现的新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篇5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产品的逐渐成熟,人们“无处不在”的通信理想正在变成现实。以多媒体通信为代表的网络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出现及爆炸性增长,对互联网接入网络的传输能力和接入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需而生的宽带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作为接入互联网的最主要方式,“宽带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最有力平台。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以高度的战略眼光重视宽带互联网发展,纷纷启动国家宽带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宽带网络建设,宽带互联网服务在全球范围内急速扩张。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统计,2010年全球互联网用户人数达到20.8亿[1],固定宽带用户数超过5亿,移动宽带用户数超过9亿。[2]特别是在经历了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纷纷调整宽带战略。被称作“信息高速公路”的宽带网络在许多发达国家像道路交通一样被纳入到了国家经济复苏计划中,从国家层面进行推进。宽带发展“国家战略化”已经成为全球性行业发展趋势。对比研究发达国家的宽带战略,对于制定北京市宽带互联网行业发展战略与对策,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和现实意义。一、全球宽带互联网发展特点1.固定宽带用户数持续快速增长,但增速趋缓pointtopic公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一季度,世界固网宽带用户数量为5.41亿,比2010年底增加1523万,季度增长2.9%,年度增长11.9%。从2008年第二季度以来,除了2009年第一季度世界固网宽带用户增长量有过一次爆发式增长,当季增长接近2000万,其余季度固网宽带用户增长均保持稳定(见图1)。[3]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环境不稳定,暂时抑制了一部分消费者对宽带接入服务的需求。但由于宽带接入市场的潜在发展空间巨大,预计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未来几年全球宽带接入市场仍将保持稳步增长。2.DSL用户规模最大,FttH光纤接入家庭增速最快,亚洲宽带用户数最多在固网宽带使用的各种接入技术中,DSL技术拥有最多的用户,达到3.15亿,占固网宽带总用户数的63%。Cablemodem技术拥有1.09亿用户,占20%。目前世界上Fttx①(光纤接入)用户有7600万,占14%。由于各国宽带战略中,均把Fttx作为下一代宽带的主要应用技术,因此三种主流固网接入技术中,Fttx的用户季度增长率最高,达到5.78%,相当于每季度增加400万用户。Cablemodem和DSL的用户增长率分别为2.75%和2.15%[3]。随着用户对高带宽需求的增长,近几年来,FttH用户快速增长。2009年FttH用户达到3269万,在宽带接入用户中的占比为6%。从区域角度看,亚洲地区的宽带用户占全世界的42%,年度增长16.2%。从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固网宽带用户最多的国家,此后就一直保持中国第一、美国第二的排名顺序。根据工信部的通信行业数据统计,我国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011年上半年净增1548万户,达到1.42亿户。宽带用户数量排名世界第三到十名的国家分别是日本、德国、法国、英国、韩国、意大利、巴西和俄罗斯。3.移动宽带用户数超越固定宽带用户数,全球开始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目前全球范围内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国家和区域皆已纷纷跨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以美国为代表,由移动互联网应用巨头、领袖型的消费电子、智能终端企业、富有创造力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构成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雏形已经具备。摩根斯坦利认为,当前已进入50年以来的第五计算技术发展周期———移动互联网时期。移动互联网创造以及销毁的财富或许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周期,这是由于用户日益增多,并且移动互联网设备呈数量级增长的原因。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步伐很可能会超越桌面互联网,使得移动互联网规模至少是桌面互联网的两倍。根据itU数据统计,2008年移动宽带用户已经超过了固定宽带用户。二、宽带互联网已成为新形势下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逐步扩散至全球并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随着世界人口增长、老龄化和城市化迅速加快,世界所面临的粮食问题、资源消耗问题、气候变化等问题层出不穷。为解决上述问题,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并启动大批项目。由于宽带网络已经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成为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多个国家出台的经济刺激方案中,都将宽带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出台了宽带网络国家发展战略,希望建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宽带互联网,同时,加大对宽带发展的战略指引、政策激励甚至直接进行宽带投资,这些已成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行动。美国宽带产业最大的问题是发展水平不均衡,宽带速度也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而且受经济危机影响严重,上升势头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2010年3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在广泛征求广大美国民众意见的基础上,向国会提交了国家宽带计划《Connectingamerica:thenationalBroadbandplan》。它指出美国最新宽带战略发展重点是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提高速率、扩大覆盖面,最终实现全民共享。通过确保充分竞争、确保资源有效分配和管理、致力于“普遍服务”、充分发挥宽带对于政府工作的促进作用等措施保证宽带计划目标的实现。与美国相似,为了使英国走出金融危机的困境,应对转型中的世界带来的挑战,打造长远的数字竞争力,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BiS)与文化媒体和体育部(DCmS)于2009年6月联合了《数字英国(DigitalBritain)》白皮书,8月了《数字英国实施计划》。[4]白皮书的主题是: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推广全民数字应用,提供更好的数字保护,从而将英国打造成世界的“数字之都”。它提供了一种明确而有效的长远战略,以确保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政府提出的规定明确合理,公共采购的方式更加灵活,体现出政府已经作好对市场进行必要干预的准备,并为国家经济部门提供了相应的发展战略。作为“数字英国”白皮书的后续,2010年12月,BiS和DCmS再次联合了名为《英国未来的超高速宽带》计划。该计划旨在于2015年前让英国拥有欧洲最好的宽带网络,让英国所有家庭在2015年前至少达到2mbps的网速。日本的宽带互联网产业发展速度十分惊人,经过十年的建设,日本在宽带普及率、接入速度、价格以及应用的丰富程度等各个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政府对于国家战略一如既往的支持,是日本宽带快速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因素。2009年之前,日本政府先后了“e-Japan”计划(2001~2005)和“u-Japan”计划(2004~2010)以及it新改革战略等。#p#分页标题#e#为了加强国家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实力,日本政府在2009年7月推出了助力公共部门信息化应用的“i-Japan战略2015”[5]。日本计划到2015年,数字化技术能融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实现安全、稳定、公平、易用的信息使用环境,使人民的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关系更加和谐。i-Japan战略从“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从数字化技术中受益”的视角出发,制定出四大目标:易操作的数字化技术、突破阻碍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壁垒、数字化技术应用中确保“稳定性”、使数字化技术融入经济社会,打造新的日本。日本政府主要通过“加大核心领域数字技术应用”、“激发产业与区域活力与培育新兴产业”、“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推动“i-Japan战略2015”的顺利实施。韩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30多年来,了一系列计划,取得良好的成效。目前,韩国的信息化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发展模式还被公认为国际上最成功的典范。对于包括宽带在内的信息化设施建设,韩国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功。2009年9月,韩国总统李明博亲自主持召开了《it韩国未来战略》报告会。为了促使it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it韩国未来战略》报告决定推进it融合、软件、主力it、广播通信、宽带网络等五大核心战略,发展it产业,促进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建立大企业和中小风险企业一起成长的产业链,并制定了每个领域2013年应达到的目标。在it五大核心战略推进下,将实现制造业、软件业、服务业等各领域之间的均衡发展,同时将引领韩国经济高速增长。[6]为了支持《it韩国未来战略》,政府和民间将在五年间(2009~2013)投资189.3万亿韩元,其中政府投入14.1万亿韩元,民间175.2万亿韩元。同样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法国经济遭受重创,能维持增长的为数不多的行业中就包括了信息服务行业。但是,数字经济在法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较小,远远落后其他发达国家,由于数字产业的相对落后,法国经济增长率每年损失0.7个百分点。为了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10月,法国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情况,了《2012数字法国计划》,要求进一步加速布建宽带网络,确保在2010年前所有的法国人都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使用宽带服务(目前这一比例为54%)。政府将加大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并对宽带费用进行一定的调控,以保证宽带服务的普及性。分析对比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法国等国家的宽带发展计划,归纳总结发达国家宽带战略制定和执行中的一些经验和遇到的问题(见表1),对于我国正确制定国家宽带战略,北京市合理应对宽带发展中国内外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十二五”期间电信业2万亿总体投资中,宽带投资(移动宽带+固定宽带)将占80%,国家宽带计划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制定当中。三、北京市宽带互联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1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北京市经济在调整中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30.5亿元,增长9.1%。受益于北京市政府对宽带互联网的重视和建设,借力北京市经济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北京市宽带网民规模得到持续增长。根据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12月,北京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固定)数为545.6万,同比增长20.9%(见图2),宽带普及率超过20%,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累计建设3G基站约1.8万个,具备20m宽带接入能力的用户超过176万户,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已达130万户,城市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同时,北京市农村互联网接入条件不断改善,农村宽带网民规模稳定增长。以北京联通为例,在市政府的指导下,北京联通大力夯实网络基础,“十一五”期间,持续加大农村光纤覆盖建设力度,大力实施“村村通光缆”工程,累计完成83.9%的行政村光纤到村,累计行政村内光纤到户能力覆盖率达到31%,宽带端口能力较“十五”期末增长了近3倍,宽带用户增长了2.5倍。北京联通集中建设3G网络,基本建成城乡一体的3G精品网络,同时对原有2G网络进行了扩容和优化。目前,北京联通在农村的移动网络有效覆盖率达到91%。未来5年,北京联通计划以3G、宽带、内容与应用为建设重点,进一步加大光纤到户的覆盖力度,全面提高3G网络质量。北京市“无线城市”建设初现规模。公益性无线网络接入服务试点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在西单、王府井、奥运中心区、三大火车站、金融街、燕莎、中关村大街七个地区,人们将可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实现无线上网且无需支付任何费用。未来三年这7个区域将免费向公众提供无线上网服务。但是,从当前的建设进度来看,“无线城市”建设速度较慢。与世界同等规模的城市相比,北京市的宽带互联网产业也存在宽带普及率低、速率低、费用高等问题,特别是宽带接入速率方面,据CnniC统计,截至2011年1月,我国互联网接入平均速度仅为100.9KB/s,北京市互联网接入速度为105.7KB/s,在中国城市中仅排名第13位,与世界主要城市更是存在明显的差距。全球最大网络流量管理商akamai公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全球网络现况报告显示,中国平均网速为1.0mbps(akamai统计方法与CnniC不同),不及世界平均水平2.1mbps一半,世界排名第129名。全球主要城市网络接入速度如下表所示。当前,北京市正处于建设“世界城市”和打造国家创新中心的关键时期,如何更进一步的引导和推动宽带互联网产业发展,对于提升北京市社会信息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升级,为“文化航母”建设保驾护航,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四、北京市宽带互联网发展战略与对策在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下,北京市应当紧紧抓住宽带互联网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依托自身区位、资源、技术、人才等集聚优势,围绕新型宽带网络建设、高端宽带互联网平台建立、宽带业务应用创新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p#分页标题#e#1.打造新一代宽带互联网网络,建设高标准宽带互联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以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发展为契机,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打造宽带无线城市,推动广播电视网络改造升级,创造电信产业发展的新机会,积极拓展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的发展空间。[7]一是要全面推进覆盖城乡的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加快部署光纤宽带网络,加大光纤化改造力度,积极建设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城乡一体化,推进光纤入楼、入户和入村。二是要推进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建设宽带无线城市。扩大3G网络服务范围,加大4G网络试点力度,加快公益性无线局域网的铺设速度,将北京市打造成为国内覆盖面最广、网络最稳定、技术最先进、性能最优良的宽带无线城市。三是要积极推动以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为代表的下一代互联网(nGi)建设,加快ipV6商用部署,推动网络资源的智能化调配,优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四是要大力推动三网融合,推动广播电视网络宽带化和双向化改造升级,进一步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确保北京处于“三网融合”的全国领先地位。2.建立高端宽带互联网服务平台,打造一流信息化城市作为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市需要发挥首都总部集聚的优势,合理规划布局,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行高标准、严要求。增强宽带互联网产业的渗透能力,为交通、能源、制造业、物流、政务、金融、电信、传媒、医疗和社保等重点行业建设全球高端的宽带互联网服务平台,对各行业专网进行高标准升级改造,建设布局合理、节能环保的数据中心,特别是政务专网,从而形成高效的城市信息交流和传输体系,保持北京市信息服务平台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并逐步把北京建设成为全球信息内容中心城市之一。3.加大宽带业务创新力度,鼓励和推动宽带业务的模式创新和应用深化大力发展宽带业务应用创新,特别是物联网、云计算等若干新技术的业务应用。加快对于宽带业务模式的创新力度,强化互联网的网络中性机制,给予所有个人、企业、单位、行业相同的网络接入权利,鼓励社会各界拓展宽带网络下的业务新领域和新模式,培育应用新热点,发展同传统行业相结合的新业态。加快和强化以政府为主导的电子政府、公共医疗保健、网络公共服务等宽带业务形式,建立和完善地理、人口、公安、金融、税收、统计、工商等行业的网络基础数据资源建设,强化信息的整合,鼓励企业在电子商务、家庭网络等产业链延长领域的新探索和新应用,加速推进宽带信息服务向经济运行、社会管理、民生服务和文化生活等各领域的渗透。4.关注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当前世界各国均将如何实现信息产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作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绿色it。美国“能源之星”标准,英国政府、英国企业与专家学者利用最新无线通信技术以降低碳排放量,韩国政府通过国家层面的政策和强有力的执行力募集了大量公共资金来推进绿色科技,日本政府开设了绿色it大奖以鼓励行业的绿色贡献。北京市应当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在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中的积极作用,构建绿色网络,推动我国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贯彻“节能减排”基本国策,将“绿色北京”战略落到实处。5.完善政府协调引导作用,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引导作用,健全完善行业协调机制,做好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首都集聚优势,调动各方资源,形成高效运转的行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服务体系;积极落实国家对宽带互联网产业的引导和扶持政策,使北京成为国家宽带发展战略执行最好的城市;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和规范要素市场,加强政府部门对宽带市场的监管职能,规范市场行为,增强调动和运用全国要素资源的能力;最后,北京市应当充分利用好相关人才政策,实施有力度的人才奖励和激励政策,为行业优秀人才在京创业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篇6

关键词:管理会计;预测

传统的以生产经营导向为基础的经营预测,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它适应了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人工成本比重大的特点。根据销售量、成本、利润的线性关系,以变动成本法为预测、决策的理论基础。保本点的预测、利润的预测、成本的预测,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存货决策等都以此为基础。在数字化经济背景下,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在会计核算方面具体体现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多),管理会计进行预决策的理论基础之一――变动成本法也面临着变革。

一、预测内容由财务信息到非财务信息拓展

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财务信息,而数字化经济时代由于竞争加剧,仅仅依靠基于财务信息加工而成的管理会计信息进行预决策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大量非财务信息。例如市场占有率作为非财务信息,它的变化反映了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现金流入量,从其变化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地位的相对变化,起着财务信息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指标,在产品方面: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程度、从接受订单到交付使用的时间、声誉、品牌、客户关系和销售能力(销售网络覆盖面等);在外部竞争方面:竞争对手信息以及与企业战略相关的背景信息、企业经营业务、企业资产的范围和内容、公共关系、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在生产能力方面:知识能力(专利权、情报、培训)、装备能力(产能和技术水准)、技术能力(技术水平,研究开发费及其比例,研发人员及其比例)、人力资源(各类人才、企业文化、员工文化水准、人力资源和薪酬制度等)。如果管理会计报告中包括非财务信息,那么无疑会提高管理会计的相关性。

二、预测内容由短期预测到长期战略预测拓展

数字化经济要求管理会计提供大量的长期、战略性的信息,从耗散理论角度看,即“扩大负熵的信息输入,以抵减企业内部的管理熵”。支持战略管理所需的信息比经营决策和控制的信息更广泛和更复杂,数字化经济时代的数字化管理为提供这样的信息提供了可能。对收集的基本数据按不同的战略管理阶段要求加工成战略决策有用信息,可分环境分析和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1)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广义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可分为:政治和法律的、社会和文化的、技术的、地理和生态的信息。市场环境分析用的信息可分为:供应商的、顾客(买主)的、替代产品的、潜在竞争者的、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信息。(2)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企业战略能力分析包括企业资源能力和核心能力分析。

三、增加竞争对手分析预测

超出会计主体范围本身,联系竞争者来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与外部竞争者的比较来研究本企业销售额、利润和现金流量的相对变化,对数字化经济时代管理会计更好地实现其规划功能更有意义。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竞争对手是谁(2)竞争对手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及其成功的可能性(3)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4)面临外部企业的挑战,竞争对手是如何反应的。

四、增加顾客信息分析预测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内部,并主要针对生产经营进行预测分析,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进入数字化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取而代之的是以快速响应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实时预测,即时为顾客提品或服务,以敏捷制造实现顾客的“零等待”,其目的就是为顾客创造满意,创造价值(降低顾客的成本,提高顾客的收益),使顾客获得更大的效用,由此衍生企业价值的增长。由此可见,在数字化经济下,企业的预测更多的是收集关于客户的信息。顾客信息分析包括:顾客群体和构成、顾客购买实力、支付习惯、对竞争的行为参数(产品质量、价格、销售服务、其他因素)的敏感性、需求变化的趋势、对其他产品的互补性、顾客的地理分布等。

五、预测方法的集成管理会计运用定量和定性预测分析方法来实现预测功能。

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篇7

会议指出,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而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之一的信息产业,发展速度极快且涉及范围极广,新形势新问题层出不穷,“十二五”规划中遇到了许多开放式的课题。在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体系中的各项子规划中,关于数字电视的子规划很能体现出信息产业规划遇到的困惑,以及积极进行创新的努力。本文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理论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探讨数字电视“十二五”期间值得关注的五个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一、以应用和市场为引擎,推助解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老问题。

会议提出,要“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和产业”。我国数字电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很多,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标准体系建设滞后与体制问题一样,都是多年一直在讨论的大难题。“十二五”期间甚至在以后较长的一段时期,这些问题还会存在。因此,在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中,应首先分析已往哪些问题是因为实施力度不够而造成的,再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找出新思路和新办法。数字电视是一种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的产业,单靠技术创新无法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时候,应用市场的作用甚至更大。数字内容市场和技术的变化、tFt-LCD产业发展历程等都反映出信息经济的这种内在规律,即只有符合应用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技术才能生存和发展。如果数字电视要成为“三网融合”的主力,就必须前瞻性地研究和规划信息社会对数字内容的需求。数字电视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具有典型的公益性,如何充分利用公共财政资源的支持,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在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公权和私权的平衡机制,是数字电视“十二五”规划应当考虑的重点。数字电视既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国家的重要支撑,因此,我国数字音视频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协调难度,远比国内数字电视标准争论过程的部门利益协调难度更大。没有自主可控的技术创新体系,数字电视产业化的价值就无从谈起。应大力推动和实施数字电视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才能牢牢把握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加快转变数字电视发展方式。

二、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旗舰”之间如何协同创新,成为“十二五”的棘手难题。

会议要求“切实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作为自主创新“旗舰”的部级数字电视实验室如何分工合作,实现协同创新,需要进一步构建战略层面的规划。2008年1月由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中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包括“2015年,力争使我国数字电视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电视整机和关键件开发和生产基地,实现由电视生产大国向数字电视产业强国的转变。”如何实现数字电视产业资源的优化和整合,目前很难规划出一种完美的模式。

企事业单位作为自主创新体系主体,应积极探讨整机制造企业与内容服务企业的资源优化,但其难度远比国家数字电视实验室之间的协同创新难度大。近年来,数字电视实验室等重大工程的消息格外引人注目。例如,鉴于“陕西广电网络数字电视终端统一方案联合实验室”网企合作、技术创新的有益探索,国家广电总局2009年6月授予其“国家广电总局有线数字电视应用技术实验室”,从而使西部地区拥有了首个部级数字电视实验室。①2010年11月,“北京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开业典礼暨成果汇报会”在北京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举行。它采取公司化运作,根据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战略需要,研究开发数字电视的共性技术及后续演进核心技术;组织推动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在海外的推广应用;开展数字电视的知识产权管理、新技术评估和发展战略规划咨询;建立数字电视前端与发射、芯片与接收、传输与网络、测试与显示等四个研发、测试和工程化验证平台,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促进行业技术进步。②在2010年,宣传力度很大的还有,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其法人实体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8月在上海成立,它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在上海市政府支持下成立,是面向国家战略、服务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综合性、前瞻性、共享性、基础性的核心技术研发平台。③这些新建成的重大项目,北京、深圳等地已有的同类数字电视实验室、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数字音视频及多媒体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还有高校和企业的实验室,存在同质竞争的可能性。如果“十二五”规划提出有效的协同创新模式,从国家层面来说,数字电视的战略布局会受到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三、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的发展齿唇相依,共同促进“三网融合”和社会信息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数字电视是影响力巨大的媒体,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然而,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对外依存度较高,如何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难题。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院长马炬认为,“在三网融合这个大环境下,广电遇到的机遇和挑战都是空前的,必须要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三网融合”。④从消费环节来看,数字电视从点到面的信息流比网络电脑从点到点的信息流,更容易产生规模效应,而且应用数字电视的技术门槛较低,老少咸宜,在现代家庭中处于信息中心和娱乐中心的地位。也就是说,在家庭生活领域的全面应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过程中,在家庭与社区、社会之间的互联互通等方面,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的发展是齿唇相依的关系,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数字家庭业务迅速创新和拓展,让数字电视服务不再只局限于客厅之内,这有利于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是数字电视产业与“三网融合”、信息社会之间的新桥梁。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以数字电视显示终端为中心的数字家庭产业已经初步形成,面向“三网融合”的数字家庭智能终端的应用也日渐普及,广州等地的数字家庭示范作用效应明显,形成了广东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基地等典型示范。“十二五”规划的一个明显转变是从过度重视产品,向全面分析产业链各个环节、重视提升产业能力,尤其是重视数字家庭等应用和消费环节等发展思路的转变。产品质量与应用服务同时并重,以高清互动数字家庭为特色的“广联”等数字家庭组织,将继续为数字电视承担探索者的重任,佐证数字家庭能否成为数字电视产业与“三网融合”、信息社会之间的新桥梁。

四、标准在数字电视中战略地位急剧上升,着力构建全球视野的标准体系。

通观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及其数字电视等子规划,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是标准被重视的程度前所未有。近年来,中央领导对标准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是前所未有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强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和协调”。2010年2月,副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深刻地指出,“近年来我国产品质量、品牌、标准建设取得明显成绩,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标准建设尤为滞后。”发达国家试图利用技术标准优势将中国数字电视锁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低端。

我国数字电视关于标准问题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的成果很多,为规划“十二五”数字电视标准战略作了充分准备。核心技术决定数字电视产业的强弱,而标准带动数字电视技术走向成熟。马炬在《标准带动数字电视技术走向成熟》一文中,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在制定下一代有线网络技术的标准、卫星广播系统的标准的实践,探讨了数字电视标准、技术与产业良性互动的关系。2009年,广电总局广科院电视所副所长解伟在“第五届中国国际集成电路高峰论坛”上表示,广电总局领导下的手机电视行业标准CmmB的工作组成员单位已经增加到120家。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级工程师范科峰在《标准将建立数字版权保护有章可循》(2010)一文中提出,要针对我国数字电视核心技术战略和标准体系发展统筹规划力度不够等问题,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思路,全面引导和推进数字标准体系的建设。数字电视标准战略要与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相结合,把数字电视标准化工作放到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将其作为转变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以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标准作为重要突破口,才能实现数字电视强国的战略目标。

五、通过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组织模式创新,为规划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篇8

日韩宽带战略和数字视听产业发展经验

更值得重视

目前“宽带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起点很高。2012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宽带中国工程被列为首要工作。“宽带中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统筹信息网络发展布局和演进升级,建成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深化信息通信技术和服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应用推广和融合创新;加快宽带网络和信息服务普及延伸和普惠民生,推进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截至2020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信息技术设施将覆盖城乡。《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要推进智能光网络和大容量、高速率、长距离光传输,光纤接入等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宽带被列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程之后,享有高层次大范围地配置资源的优势。通过宽带战略、宽带专项资金、普遍服务基金、投融资政策等推进宽带发展,将对光通信厂商、移动设备商、互联网设备商以及宽带运营商的业绩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虽然“宽带中国”具有后发优势,但难度较大。中国将宽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间较晚,具有后发优势,可借鉴别国宽带建设经验,少走弯路。但从产业价值链和核心技术的角度来分析,“宽带中国”的难度较大。我国信息产业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大而不强,外资所占比例过多,“宽带中国”自主可控存在核心技术的瓶颈。宽带属于综合性行业,横跨电信、计算机、教育、传媒、电子商务、医疗等领域,涉及领域广且协调难度大。如何构建宽带利益共同体还是开放性课题。“三网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宽带中国”中也会同样存在。内容长期是宽带产业快速发展的掣肘。宽带内容传播的监管与信息安全保障,一直是国内管理部门的难题。

许多学者已经对世界主要国家的宽带战略进行了对比研究。逄丹在《宽带热浪袭卷全球,透视11国宽带发展策略》中指出,许多国家已经将宽带作为拉动国内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①在当今世界,宽带不仅是一张物理网络,而且包含了十分丰富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的内涵。因此,环视全球,与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韩国和日本,宽带战略成绩斐然,经验丰富,值得高度重视。

众所周知,中日韩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并形成了以汉字和儒家文化为特征的东亚文化圈。目前三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差异,已演化为各方互补优势。20世纪90年代之后,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分工格局已经打破了雁形分工局面,成为一种相对平衡但又具有垂直分工的互补型合作格局。②以全球液晶电视产业为例,中日韩的比较优势明显,且互补性也很强。日本掌握上游原材料、核心器件以及基础制造设备,成为平板显示产业链条中标准和规则的最主要定义者。韩国、中国在面板、整机各有比较优势。三国共同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使全球液晶电视产业成为东亚的天下。在主导全球平板显示技术标准化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eC/tC100中,日韩中三国占据了大多数的重要职位,掌控产业的话语权。

日韩宽带与数字视听产业良性互动的深层原因

“十二五”数字视听既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也是信息产业的发展重点。“宽带中国”战略要兼顾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数字视听领域是必须关注的重中之重。换而言之,要找到宽带与数字视听产业良性互动机制的路径,“宽带中国”才能顺利实施。

许多学者和机构从不同角度对宽带与数字视听进行了研究。世界银行认为,国家在宽带方面投入的回报相当明显,即宽带普及率每提升10%可以拉动GDp增长1.4%;在宽带上每投入1美元就可以带来10倍回报。③韩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国家宽带战略的国家,1987年就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宽带政策。目前韩国已经成为全球宽带发展的领先者,宽带速度、宽带普及率等主要指标多年领先,建设规划目标的覆盖率为100%,未来宽带速率将达到1Gbps。④2001年是日本“宽带元年”。2001年1月,日本实施《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社会形成基本法》,成立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社会推进战略本部,从体制机制上确保宽带战略能落地。此后,经常更新发展目标,如2010年宽带覆盖全国,到2015年所有家庭使用宽带等。

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篇9

[关键词]数字管理;企业;财务战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9061

1企业战略

对于一家企业来讲,针对自身制定的战略主要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性质的战略,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和促进企业的正常发展以及指明前进的方向。对此,企业制定出的具体战略应该具有关键性、全局性以及长远性等特点,这既是企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具体决策的依据,同时也是企业思想和文化的重要体现。

企业战略从概念上来看非常宽泛,既包括发展战略,又包括竞争战略;既包括人才和技术战略,又包括营销、融资和信息化等战略。这其中,发展战略是最为关键的,它联系着其他的所有战略,在具体的针对问题上也更为全面。可以说,一家企业要想真正获得成功,就需要用发展战略来指导其他战略,同时还要保证其他战略能够真正贯彻和落实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上。

2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中的一种,主要是指企业在某一段时期根据宏观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企业自身制定的发展战略对公司财务活动接下来的发展方向、目标从整体上做出科学而客观的评价和描述。财务战略是围绕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建立的,主要是为了实现公司资金的有效、均衡流动。从特点上来看,财务战略具有一定的从属性、长远性、方向性、风险性和整体性。

财务战略的有效选择决定着企业自身对于财务自由的配置模式和具体取向,对于企业的理财活动效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相比于总体性的战略来说,财务战略一般期限更短,但却更加具体,它属于一个企业本身职能战略的一种,是一种支持性的战略,其制定的目标必须定位在企业发展结构的规划基础之上。但与此同时,这一战略又有着非常强烈的独立性,从战略的构成这一角度来看,资源配置和协同作用是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目标的主要关键。

企业的财务活动属于资金运动,涉及资金的运用、筹措、耗费、回收和分配等内容,具体包括筹资活动、分配活动和投资活动等。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时需要在保证企业自身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同时还要具备风险的防范意识。从类型上来看,企业的财务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稳健性战略。这一类型的战略主要是为了实现企业本身资产规模的稳定扩张以及财政业绩稳定增长等目的。②扩张性战略。这种战略主要是为了实现企业本身资产规模的对外快速扩张。③防御性战略。这种战略主要是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财政危机而制定的一种战略。

3数字管理在财务战略中的具体运用

在阐述数字管理的具体应用时以a公司为例,该公司的主要战略目标通过财务战略的制定和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好的保证,相应的销售收入、综合产能以及资产的总额等具体收益都达到了事先制定好的目标,而这些都是建立在资金有效、合理运作的基础上实现的。而这些目标的实现一方面依托于战略的有效实施,但与此同时也离不开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正确的管理方法。a公司所制定的财务战略并不是单一的投资性战略,而是保证建设和投资同时进行。其中,企业所得到的销售收入主要来源于产能的有效增长,而资产总额的提升则更多依靠固定资产的稳步提升,利润的获取则是依赖正确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管理理念。而这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就是数字管理,以下就是这种管理方法的具体应用:

31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这种管理方法属于一种系统管理法,是通过事先制定好的预算来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实施具体进度进行监督和控制,这样能够很好地降低企业成本资金的实际支出,同时还能够有效预测企业可能获取得利润以及运营过程中需要的具体资金流量,从具体的分类上来看主要包括:生产预算、成本预算、销售预算、利润预算和费用预算。

对于全面预算来讲,除了是一种监控的手段之外,还是一种对绩效进行考核的工具。对企业进行预算这种行为本身并不是这一管理制定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绩效和战略思想的有效联系。企业的预算体系通常是建立在资源分配这一基础之上的,可以用来衡量各部门之间以及被监控企业的经营绩效。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a公司之所以制定这种全面预算的管理方式,主要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利润的快速提升。在具体落实这一管理时,首先要将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分发、落实到下属的具体部门,之后再由各个部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符合自己的预算目标。之后,各部门再将这些分目标集体上报给公司核实、批准,公司可以参照这些目标制定出具体的指标,并将这些指标拆解成数字的形式分发到下属的各部门以及部门中的个人,进而实现了成本费用和个人绩效的有效挂钩。这种数字形式的管理帮助公司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了有效的降低,最终确保了企业利润目标的真正实现。

32将投资的回报率当作企业的战略决策依据

企业在谋求自身发展模式时总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是先进行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化还是先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企业如果实现了自身资产总额的扩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的做大,但并不是代表着企业实现了自身的强大。衡量一家企业是否最大的主要指标就是该企业的销售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的实际增长率,相对地,衡量一家企业是否最强的重要指标则是该企业净利润的增幅以及投资回报率的实际增长情况。企业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将投资的回报率当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才能够有效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扩大。由此可见,衡量一家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的既不是利润的提升,也不是销售收入的提升,而是其投资回报率是否处于一个稳定增长的水平。

从a公司的实际利润增长情况来看,随着该公司企业规模的壮大和资产规模的逐步扩张,企业本身的利润总额也随之进行着不断的积累,相应的投资回报率同样呈现出一种增长的态势。将这种回报率当作是该企业发展的主要战略依据可以很好地体现其可持续发展这一长远性思想。

4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真正实现做大和做强,仅仅依靠总体的战略发展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影响企业根本的财政资本还需要进行战略上的部署,这就需要数字管理与之进行匹配,这种管理方法对于提升财务战略本身的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企业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推行和落实。

参考文献:

[1]赵慧,贺鹏飞浅谈企业财务战略的确立及其考虑因素[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

[2]郭蕾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战略浅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

[3]蔡一珍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的环境导向分析[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3(Z1).

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篇10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出版业;现状;发展策略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或提供文化服务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各行各业门类的总称。从本质上说,出版业就属于文化产业,它不仅具有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同时还具有商品属性。对于当前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我们既要坚持注重社会效益,避免由于市场的盲目性及自发性等原因造成出版产业的低俗化现象,又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来促进我国出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并列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及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中国出版业的发展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出版物的种类也日益丰富,出版产业的体系也逐渐完善。当前,随着数字化及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出版业正经历着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由于社会经济及科技的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以及娱乐方式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这给出版方式也带来了许多革新。

1、出版业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总体规模显著扩大

近几年我国出版的图书及期刊种数较1949年相比有明显的增长。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出版产业经过不断地深化改革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出版产业体系,甚至在当今社会,出版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出版产业对我国GDp及就业的贡献已经超出了世界平均水平,这就表示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

2、出版产业逐渐与国际接轨,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作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我国的图书出版规模已经占据世界第一。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出版产业也参与了国际竞争,学会了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及国际资源来更好地发展自己。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我国出版产业利用国际书展的平台,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充分发挥我国文化特色的优势,同时吸收有益的外来文化,推动了我国出版业的国际化格局。

3、我国虽然是出版大国,但却算不上是出版强国

从总体来看,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出版业的确有了较快较明显的发展,但就细节来看,我国的出版产业跟发达国家相比却存在很大的差距,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地位也不相称。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出版社发展规模不大且竞争力不强,这种水平并不能体现我国文化竞争力的水平,也不利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三、中国出版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经济快速发展与科技迅速提高的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要保持自己的优势,学习并借鉴外国出版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我国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提高出版产业的总体实力。当今我国出版业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新形势下,出版业向高层次递进使得传统的出版管理体制面临挑战

由于经济及科技的快速发展,出版业的发展也日益加快,新形势下的出版产业的发展必须逐步升级,向更高的层次递进。在这一转换过程中出版的形态、载体形式、传播方式、运营方式等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形势下,出版的资源将被进行重新调整与整合,地区界限、行业界限、业态界限也将被打破,如此,传统的出版管理模式就必须进行改变。

2、新媒体及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出版业造成威胁

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兴的出版业态发展日益迅速,数字阅读的受众面也日益广泛,而全球范围内纸质媒体的阅读率却逐渐下降。与发达国家相比,可能我国的传统纸质图书出版比较落后,但数字化出版却需要相当高的水平,这对我国传统出版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3、在国际化形势下,出版产业精神的偏差,脱离其出版的原意

我国的出版产业逐渐与国际接轨并日益国际化,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出版产业会大量吸收国外文化,在借鉴学习他国文化中易出现原有意识的偏差,从而使得出版脱离正常轨道,失去其原有意义,不能保证出版产品的质量。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快出版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与转变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深化出版业管理体制改革是推动出版业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出版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体制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条件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深化出版体制改革。

2、大力实施精品战略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出版业所生产的主要是精神性产品,它的源头是创意,核心是内容,一个出版社,必须不断推出无愧时代的优秀作品,才能成为其安身立命的根本。我国的文艺出版工作必须抓好一个中心环节,即多出优秀作品。正在网络文学遍地开花的今天,也必须使从业者在追逐规模与数量的同时提高自身质量,做出优秀作品。

3、逐步实现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的转变

既要强调当前出版的主营业务――传统图书出版,同时也要兼顾副营业务――数字、网络、新媒体等出版,并逐步实现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的转变。

4、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在人。所以行业发展方面要培养人才,培养领军人才、高技术人才、编辑家、出版家、出版商。要打破行业界限,扩大用人视野,从各方面选拔优秀人才进入行业,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我国作为出版大国,出版产业的优势在于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庞大的人口规模,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出版业在国际上还处于弱势。我们必须要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同出版工作良好的结合起来,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化我国出版业的体制改革,加快我国出版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朝华.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中国出版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04.

[2]谢清风.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出版国际化”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和作用力的中国出版力量[J].出版科学探索,2008.12.

[3]王关义.中国出版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变革[J].科技与出版,2010.

[4]耿昕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对策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