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8:14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篇1

一、融理论于生活,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过渡到理性认识

课堂上,我常常在学生打开课本之前,向学生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以此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归纳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例如,在教学“蒸发”这一节时,我首先在讲台地面上倒一杯水,然后让学生想办法尽快让“积水”的地面变干。有的学生说:用扫把将水扫宽一些,增大它的面积;也有学生说:用电风扇来吹它,让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还有的说:用火来烤,让液体的温度升高……学生七嘴八舌,很快就把“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总结出来了。然后,我再让学生打开课本,学生就能较快较完整地掌握该节的知识点了。又如在教学“杠杆”这一节时,很多学生不理解杠杆的作用,甚至分不清“力的作用线”和“力臂”的关系。上课时,我在讲台上摆放一大堆工具,有锄头、扳手、剪刀、杆秤等,然后让学生回答它们各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能起这些作用,关键点(支点)在哪里,力的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动力臂和阻力臂)是指哪一段,它们为什么能省力或者费力等。通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再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学生均较为深刻地掌握了该节的重要知识点。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只有来源于生活的物理教学,才能把“抽象”的物理教学转变为“具体、生动、形象”的物理教学。

二、由理性认识回归实践,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实现质的飞跃

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脱离不了“死记硬背”;为了拿高分,教师免不了常常搞“题海战术”。我从不赞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笔者认为,只有“快乐”地学习,才能记忆深刻;只有回到现实生活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才能“活学活用”。例如,在教学“发电机的原理”这一章节时,一些教师只是从书本上传授抽象的物理知识,学生总是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为此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去离校不远的“小水电站”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我会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砌水坝(势能)?水轮为什么会转动(能的转移)?电能是如何产生的(切割磁感线)?……”只需几个小时的时间,学生对“发电机的原理”已能较熟练地掌握,而且学得很开心,很兴奋。让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回到实际生活中去理解,不仅浅显易懂,而且终身难忘。不少学生说,我们广西山多,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小水电站”建设,这种资源绿色环保。

三、放手给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失败”中总结“成功”的经验

要真正地学好物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我们学校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物理系本科毕业的老师,在布置自己的房间时,竟然连双联开关如何安装都弄不懂。这个笑话告诉我们,不要为了片面追求考分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加强实验教学正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绝好途径。

每当上实验课时,我都会尽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没等我宣布实验开始,总会急忙动手操作起来。然而,我并不会勒令他们停止实验,而是因势利导,让他们玩个“痛快”,玩个“焦头烂额”,然后,再把存在的问题逐个找出来由他们互相纠正,最后,再师生一起进行一次程序规范的操作。这样,所有的问题就在这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圆满的解决。

四、把“一言堂”变成“众言堂”,让教室成为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篇2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切现象、事物、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实验等方法来刺激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笔者事先准备了一些常见乐器,让学生观察乐器发声时出现的现象,亲身体验发声的变化。

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如在“沸腾”这一节课中做了一个湿的纸盒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不会燃烧的实验;在“大气压强”一节课中做了一个把硬纸片放在装满水的杯子的杯口上,用手按住倒置,纸片不下落的实验,使学生感到好奇,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物理教学要教会学生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愿望,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寻找”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初中物理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往往给出实验方案且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在教学中,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如:测定盐水的密度实验

方案一:(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用量筒量出50ml盐水;(3)把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

方案二:(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2)倒入量筒中50ml盐水;(3)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比较两种方案,方案二最佳。因为方案一中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质量减少了。因为玻璃对盐水来说是浸润的,一部分盐水附着在量筒的筒壁上,没有倒入烧杯中,所以选择方案二。

三、注重生活实际,培养学习探究能力

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相当密切,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社会,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生活中的声音”、“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生活中的测量”、“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生活中的光现象”、“自制指南针”等,都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当近。教学之余,我们可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布置学生利用生活经历来探究新知识、实践新知识。又例如:在讲到“声现象”时,笔者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噪声现状,鼓励学生调查了解当地噪声严重的企业,根据各种噪声研究减弱和防治方法,给这些噪声严重的单位提出建议;在学习了“光现象”后,笔者让学生到校外广泛了解光污染及光污染的治理。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笔者通过不断尝试,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方面展开探究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经历发现科学的过程,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终身发展夯实了基础。

四、立足基础,分层次教学,做好拔尖补差工作

作为公办初中学校,我们的工作责任是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又要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好的生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让学生过关,教学中要瞄准中考试题中的前90分基本分。因此课堂教学的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基本知识的讲授与分析要细致到位,不能华而不实。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宽知识的深度、广度,让吃不饱喝不足的学生能尝到鲜,品到甜。对于后进生,要尽力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平时的练习则以基本题为主,这样可以提高公办初中学校整体的物理教学质量。

五、给学生多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作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学习效率

0引言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与新课程配套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再好的课程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物理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即使这样,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如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

1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依照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工作方式方法来作为分类的依据,并考虑到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1.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的特点是,主要依靠教师的语言,辅以演示实验和各种直观的教具,使学生掌

握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发展能力。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实物和演示的现象,按

照教师引导的思路,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事物、现象有明晰的印象,并积极地思考,达

到对教材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并从中学到一些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

讲授法是教学中应用时间最长、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几乎所有其他的教学方法在运用时都必须与讲授法相配合,才能顺利地进行和发挥应有的功能。

讲授法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缺点是,在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少,容易产生依赖思想,容易形成教师满堂灌的僵死局面。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实际经验,通过提出间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得出结论,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恰当的运用谈话法,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获取知识,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谈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智力活动情况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解度、便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从教师的提问中,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住教师的教学思路,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对所学的知识理解的更深刻,掌握的更牢固。

以下是在《蒸发》一节中的处理:

师:雨后总有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可路上积水却给行人带来了不便,但过了一段时间路面都千了,这是为什么?烧开水的时候,如果不断地烧,就会发现水越来越少,直至变干。这些水都跑到那儿去了呢?

生:都变成水蒸气‘跑”掉了。

师:也就是说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这种现象叫做汽化。上述的例子都发生了汽化,它们发生变化的过程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种比较慢。一种比较快。

师:那么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的方式,我们分别给它取两个名字,蒸发和沸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蒸发的一些知识。

(老师把水抹在黑板上,水很快蒸发了)

师:思考以下问题:水哪里去了,变成什么了?

生1:水蒸发了,变成了水蒸气。

师:冬天做这个实验,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吗?

生2:冬天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只不过水蒸发完的时间要长些。

师:水是从液体内部跑出去的,还是从表面跑出去的?

生3:我觉得是从液体表面跑出去的,因为液体的表面暴露在空气中。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通过我们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我们就可以得出什么是蒸发。

以上过程,教师始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师生通过交谈交流看法、传递信息,是典型的谈话法教学。

谈话法对教师的要求是: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准备好谈话的间题、顺序,如何从一个问题引出和过渡到另一个问题。

(2)要善于启发诱导。当问题提出后,要善于启发学生,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对直观教具观察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分析、思考,研究问题或发现矛盾的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去获取新知。

(3)要做好归纳、小结。当问题基本解决时,教师要及时归纳或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

1.2直观感知的教学方法―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实验法的优点在于它能按教学需要创造和控制一定的条件,引起事物的发生和变化,使学生看到事物的因果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做好实验前的准备。要制订好实验的课时计划;准备好实验用品,分好实验小组;要求学生作好理论准备(复习、预习);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与做法。懂得实验的原理、过程、方法和注意的事项,提高学生实验的自觉性: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指导。教师要巡视全班实验情况,如发现重要或共同的问题要及时向全班作指导,对困难较大的小组或个人要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投人实验;做好实验小结。教师应当小结全班实验情况,指出优缺点,分析产生原因和提出改进意见并布置学生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法可分感知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两种:前者在进行新课之前做,为学新课作好感性认识的准备。如教材中的实验:用悬吊的泡沫塑料接触发声的音叉的叉股;拨动张紧的橡皮筋;用手指摸着喉头部分并发出声音等,就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对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后者在讲完新课后做,检验所学原理,巩固知识。如学生学完欧姆定律后做的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学完电功率后做的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都是验证性的实验。由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实验教学法的优点,除了学生应做的实验外,教师可创造条件,把原来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边讲边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的关系时可以做如下处理:“唱歌时,一首歌曲音调可以唱高一些,也可以唱低一些。刚才同学们听到的一首合唱歌曲,离音部的音调高,低音部的音调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教师先介绍发声齿轮,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然后转动齿轮,用塑料硬片接触齿轮的齿,使塑料硬片振动发声。让学生注意观察,硬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发出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个高,哪个低。再由演示实验可以得出:音调由发声休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学生实验:用塑料硬片在梳子上快慢不同地划过,要求同学们观察塑料硬片快划时和慢划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哪个高,哪个振动的频率大令哪个振动的频率小,进一步验证音高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学生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加深了理解,体验到了神奇的物理世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实验法是物理学科常用的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教学法。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篇4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崇尚探究精神

在物理实验中,探究精神应当始终贯穿其中。探究性精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根据所学知识,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进行适当的、大胆的猜想,最后通过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

2.个性化的实验设计

为了鼓励学生适合时宜地设计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通过试验提出相关的实验原理,就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开展个性化实验,使学生真正掌握探究式实验的精髓。

3.科学的指导

由于初中生的知识面和领悟能力不是很高,所以,在学生对自己猜想的实验进行求证的过程中,老师要进行适当的辅导,面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要进行悉心的指导。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1.初中物理采用实验教学是素质教育全面性和实践性的要求

目前,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巩固,学习的主动性要培养,增加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教育激励体制就不可避免,只有充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地进行素质教育。

2.初中物理采用实验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然要求

物理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团结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同时,新时代的人才,需要全面发展,做综合性复合式人才。

3.初中物理采用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实验从提出问题、猜想结论和大胆假设开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在课堂实验教学中真正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方法的具体分析

1.提出问题

实验探索是围绕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有了具体的问题,探究过程才有明确的方向。一个好的问题应该与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相联系,并能引发他们进行实验、搜集证据和利用数据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进而得出结论。在实际探究过程中,学生往往还会不断地发现新问题,这是探究的新起点,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

2.设计实验

首先,在了解实验目的、试验对象和试验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找出实验对象所隐藏的问题,形成初步的试验方案。

其次,实验原理的正确运用。实验原理是整个探索过程中所依据的基础,一定要把握好原理的应用程度,确保实验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不能离开科学盲目行事。

最后,实验技术的巧妙应用,实验技术需要平时的积累。

3.分析和论证

利用收集来的各种证据归纳出证据中的隐含信息,得出规律性的东西。

4.实验结果评估

评估的主要内容是表述的科学性、猜想和假设的证实、收集的证据的真实性等等,评估可以优化实验方案,提高实验的效率。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的进展越来越深入,其包含的层面和含义也更加广泛,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习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尤其是针对物理学科而言,其所包含的知识涉及实际生活中的点滴。但是,初中物理课程的内容相对比较枯燥,而教师讲课时往往只注重课本知识,不能结合生活实际,因此学生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也会觉得索然无味。长此以往,很多初中生的物理学习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根本提不起兴趣。因此,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方法逐渐受到了诸多初中物理教师的重视,并将其灵活运用在课堂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

初中物理知识虽然不够深入,但是其中也有许多枯燥的概念和理论,而学生往往不能轻松理解。但是,初中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在无形中也有一定的关注,如果能够将生活常识与物理知识联系在一起,学生就能产生一定的好奇心,进而帮助理解课堂上的知识。

2.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思维相对还是比较活跃的,因此,将物理知识结合生活实践,使抽象的理论和概念生活化,能够使学生在生活点滴中认识到物理的用途和乐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1.巧用生活实践导入新课

一堂高效的课堂教学,必然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思想步骤和思维路线紧紧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初中生的学习科目相对较多,两节课之间的间隔较短,因此往往容易在课堂开始时受到上节课或者课间活动的影响,难以较快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中。而初中物理中有很多课程内容与生活实践息息相关,这就给教师以生活实践中的案例导入新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课堂一开始使用生活中的实践导入问题,能够带动学生积极地思考,使其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对课堂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热胀冷缩”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联想早餐吃煮鸡蛋时,蛋壳往往比较难以剥下的情形。但是,如果将热鸡蛋放进冷水中冰一下,就很容易将蛋壳顺利剥下,并且鸡蛋也比较完整。这样就将生活中的例子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带动了全员的学习氛围。

2.活用生活实践丰富课堂内容

在讲课过程中,由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其枯燥和无味是难以避免的。长此以往,学生不免会发呆出神甚至打瞌睡。而学生在课堂上难以理解的知识,在课下更难找到充足的时间进行相应的消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对课堂内容进行充实和丰富,在使学生得到暂时的精神舒缓、吸引其注意力的同时,促进其对所讲知识的理解,从而使课堂的45分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积极发现学生的关注点,并在备课时收集相应的生活案例,在课堂上适时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浮力时教师可以结合煮饺子的过程进行讲解:当生饺子刚倒进锅里时,会沉下去,而随着温度的升高,饺子膨胀,体积增大,因此其密度就减小,且小于水的密度,进一步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其会渐渐漂浮起来,而且只有漂浮起来的才是煮熟的饺子。

3.将生活与实验和作业结合

物理教学往往需要大量的实验来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和巩固,而在课后布置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作业,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知识和原理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物理的实用性,进而使其对物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增加其自主创新能力。而大多数初中生往往只有通过自己动手,才能将知识真正地化为己用,其实践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例如,在学习静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报纸和铅笔,在家里自己展开实验,将报纸平铺于墙面,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进行摩擦,观察报纸会不会“粘”在墙上,继而将报纸拿下,让学生注意其中的声音或者会发生的现象,并在下节课堂上进行探讨。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践进行相应的学习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教师在实践中可以总结多种方法,促进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物理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炜木.浅析生活化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4(8):33.

[2]安晓琼.生活化教学让初中物理课堂春光灿烂[J].生物技术世界,2014(6):114.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侧重于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对于实验原理、设计思想和方法、实验操作和观察、数据分析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有全面的引导,因此,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中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个人主观能动性。

一、简述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与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含义

1.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是与学生主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适应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之中,尤其是通过建立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新型教学手段的基础上,采用提问式、情境式、合作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自我知识的探究中形成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更好地服务物理教学的整个需要。

2.科学方法教育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更加侧重学生在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技能,尤其是将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能形成知识系统化的实践操作,学生采用科学的思考模式,在试验指导下,更好地构建综合运用的方式。素质教育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运用中,更加注重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等多个层面的运用,科学方法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科学品质的基础上,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能力,让学生在综合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形成整体功能的发挥。

二、分析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运用的重要性

1.教学结构模式的创新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科学方法教育的方式,在遵循新课改教学需要的基础上,实行交流互动式教学,就是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语言运用习惯等知识的沟通,将教学活动当成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出发,形成相互影响和相互活动的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个体与教学知识点的互动模式,强化学生在物理教学环境中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从而实现学生素质提升、课堂效果优化的目的。譬如,在讲解“请作出物体S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p”一题时,可以这样进行分析:矩形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是我们所不熟悉的,初中物理只学习了发光点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把矩形物体划分成无数个发光点来研究,如取其中两个边缘发光点S1、S2来作图得两个边缘像点p1、p2。最终得出物体S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p,这样学生技能有基础知识的回顾,也有抽象思维的运用,整体能力全面提升了,也形成了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原则的整体把握

在科学方法教育的整体原则把握中,通过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更好地强化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同时,对于初中生在解决物理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侧重科学方法的运用;在试验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有效的试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形成注重观察与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整体把握好几个主要的原则。一是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在科学方法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块,注重学生在试验运用、实践操作等层面的学习,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二是注重活动的方法性运用。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喜欢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在交流互动式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活动的载体形式,可以采用师问生答、角色表演、编排对话、小组竞赛等活动方式,同时还要从不同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激励机制、合理指导等方式。

三、探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主要路径

1.创设情境教学的引导模式

情境教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更是探究式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方式,在对初中生物理教学知识引导的基础上,将一些原本乏味的物理基础知识包括各种公式、定义、公理等计算方式方法,融入情境引导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动有趣的课堂演示,教师采用多种情境设计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物理知识带来的无穷乐趣。这样,让学生在轻松的试验教学中形成观察、试验到思考的过程,激活学生的整体思维,并产生强烈的探知欲望。譬如,在教学“浮力”的教学难点时,可以围绕教学中的相关概念包括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等,让学生建立相关的正确概念,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演示中了解对知识点的掌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此基础上,教师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浮沉”条件的相关知识点,培养出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2.科学有效的小组讨论教学模式

讨论是一种互动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关键点采用试验的综合模式,对于学生整体思维的提升有很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面系统化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综合讨论过程中分享到物理知识的乐趣。在学生通过自我感知之后,形成感性认识的运用,引导学生整理、加工,启发思维,教师见机提出问题,挑起矛盾,巧妙地促使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将讨论的中心置于学生之中,使学生结合自己和别人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归纳,甚至争论,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譬如,在教学“电压”这一方面的知识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自我兴趣小组组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观察,通过“水压”的原理引导,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中形成知识点的累计,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水流知识分析水轮机的工作原因,从而逐步过渡到电压的概念建立。

3.在探究性实验中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探究实验是训练科学方法教育的有效策略。一个完整的实验,包括提出问题、设计操作、数据分析和理论解释四个阶段。在整个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推理、归纳、演绎等。教学中要注重把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探索实验,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领会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培养他们用科学方法主动探求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学习掌握观察法、控制变量法、补偿法、放大法、模拟法、留迹法等物理实验的方法。

总之,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科学方法的掌握主要依托教师的及时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物理综合知识运用功能的基础上,形成科学分析的方法,养成严谨、科学、探究的理念,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将会收到更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牧.浅谈物理学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7).

[2]陈亮.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的渗透[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近些年来,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有了很大的改革,为了切实执行新课标中提出的“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目标,真正把初中物理实验融入到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地推行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新模式。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新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训练学生的动手、动脑、手眼并用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现状,教师要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边学边实验的学习能力。

一、认识和理解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特点

边学边实验教学模式和具体的实施方法,是指初中学生在初中物理教师的指导下,一边学习物理教材中客观的、基础的知识,一边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组织方法;学生在教师的耐心组织分组实验、示范试验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操作实验获取知识,这样看来,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就可以培养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用实验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的能力。

首先,边学边实验教学方法是一种良好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课的容量去理解新概念、技能和科学方法。新思维是指学生在一堂课上有一定的有意注意时间,并能充分利用时间开展思维活动。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一门心思地单独讲、学生被动的单纯听,教师传统式的单独写、学生自顾抄写的现象,就形成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一直是主导者的情况。而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自己阅读物理基本理论材料,自己尝试着完成了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讨论交流,因此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新性就得到了充分发挥。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因材施教的做法就充分体现出来了。学生可以自己根据本节物理内容初步拟定学习的步调,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在反复阅读和理解了教材以后,再去做物理实验,为了加深印象也可以反复操作,在实验中还有解决不了的物理问题,学生就可以马上去问老师。学生在物理教师的指导下,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一些很好的发现问题的角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传统方式所得不到的效果,充分发挥的动手动脑能力,自己可以学得更加深远一点,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可见,边学边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全体学生在实验中都能获得知识,又可提高物理实验的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物理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起来。

其次,初中物理的这种边学边实验方法,可以分为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团队精神,共同提高学习物理兴趣的很好的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的环节。同时,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物理教师也发现了教师的演示实验,以及学生分组做实验都存在一些小小的弊端。在物理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感性认识示范的过程,它是没有办法代替学生自己的理解和自己动手的活动,教师可以把演示实验合理地融入到学生当中去,让学生边学边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做实验,这样就能使学生对物理现象产生更加清晰和直观的印象,在实验中自然而然地学到新的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和提高物理实验的分析与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边学边实验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效率较高,声情并茂的物理教育教学活动。但是由于具体的教学硬件的限制,在物理课堂上开展的边学边实验的仪器还不健全,纵观初中物理所关系到的所有物理实验,其精确度、精密度要求还不是很高,有的仅仅能体现在一些物理基本现象、基本事实的认识。初中物理教师进行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方式可以根据物理授课所用的教材、基础不一的学生以及物理器材不完善的实际情况,教师就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式不同方法进行。物理实验可以安排在物理新授课的开始,作为新一节课的导入设疑,起到引起学生好奇、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物理的讲授过程中,用来理解物理新概念、探求物理基本规律好方法,这就为学生进行辨疑解难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可以用一整节物理课时,也可以用半节课或者几分钟。总之,根据初中物理教学的需要灵活地掌握,以达到最佳物理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的方法具有很强的教学功能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理解与掌握物理基本知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边学边实验不仅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进一步表明,学生对学习物理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组织方式关系很大。而边学边实验,既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又让学生在操作实验的基础上讨论,进一步总结分析结论,最后学生自己就能很容易地归纳出物理概念与规律。显然,这样有效的学习过程属于上面所说的一种情况。可见,边学边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

(二)边学边实验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导学方法;分层指导;师生合作;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2-0049-01

初中学生正处于从小学依靠教师的学习向初中相对独立学习的转化期,此时,如果教师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学生实现转化,学生将不能达到本学习阶段应有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为此,导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分段分层指导,逐步巩固提高

分段指导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培养。实施中应把握以下两点:(1)必须紧密结合教材。对基本知识应统一引导,使全班学生都达到必知、必会、必能进行实施操作;(2)因人而异,因疑设导。对中等程度的学生要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优等成绩的学生要制订更高标准,在课前预习、课堂答题、具体操作、讨论解疑等方面提出具体严格的目标。这样,分阶段分层次的导学,才会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二、循环示范指导,培育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对学生进行导学时,必须重视示范效应,给学生介绍优秀人才和同学的好方法、好习惯和取得的好效果,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预习或复习指导中,引导学生自己建立知识结构。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后,才能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物理仪器(如密度计、电压表、变阻器等)可从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等方面强化导学;在单元或章节复习时,可用“从一般到特殊”或“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路来引导,如此循环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加强师生合作,双向互动提高

师生合作,利用各种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差异资源”进行互动,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增长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教师能否与学生密切合作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关系到教师自身素质层次能否提高。物理学家玻尔能带出不少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合作教学。教师不仅要主动与学生合作,还要指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间的知识基础、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等存在差异,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了解清楚。而学生具有相近的年龄、相近的认识水准及认识方式,交流起来较自然、方便,也少有保留,因而学生间的互帮互教效果有时胜于老师。实践证明:合作互动中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也是受益者。因为教师在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后,既能使教学思路受到启发,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深层的教学科研中。

四、培养自学能力,鼓励独立操作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教学有效多媒体技术生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22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才接触到物理的缘故,所以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电学教学的内容其实并不算多。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多为一些较为基础部分,其中电学部分的知识也不例外,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来对物理学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清楚认识,同时也为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电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充分的体现该部分知识的基础性而外,还要着重体现这一部分知识的连接性,让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物理电学知识学习,来奠定高中阶段的物理电学对应部分及电学相关部分的学习基础,从而让学生能够在高中的物理学习中也取得不错的成绩。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能够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来对所学的电学基础知识进行更为细致升入的了解,从而发现物理电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此来引起学生对电学教学的重视,是学生能够在初中这一学习的黄金时期中学好知识,从而使学生能顺利的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物理电学知识学习中去。

一、在电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

初中阶段的电学知识教学实际就是电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物理电学部分,那么就需要让学生对教材中的物理电学基础知识有所掌握,然后再将掌握到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但是通过日常物理电学教学教师会发现,部分学生由于才接触到物理知识的学习,电学基础知识对其而言是极为新鲜的东西,再加上该部分知识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就使得学生会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相关的电学基础概念或理论。因此,这就给我们的物理电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得学生很难在正常的学习中获得有效的突破,从而导致了教学质量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如果教师要想让初中生学好物理知识,特别是学好物理电学知识,那么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根本上搞懂电学基础知识中的相关基础性概率和理论,这样才能进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中去,让学生对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进行细致深入的探索,从而让电学教学的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提高。这时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运用,那么就能够较为顺利的达到相关的教学目的,因为多媒体是一种极为强大的教学辅助工具,其能够有效的将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各项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并使原本平淡无奇的教材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予以展现,从而保证物理课堂教学能够具备较高的质量,让尽可能多的初中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电学基础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到电学部分知识――“欧姆定律”时,就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巧妙的运用到教学之中。我们大家都知道,欧姆定律是电学部分的重点知识,是整个初中电学教学中的重点之一,同时欧姆定律也是极为抽象的一个物理学定律,学生大多无法在第一时间对欧姆定律进行完全了解,这使得教师可能需要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反复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的效果,但是因为教学时间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反复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教学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之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给予了教师新的教学希望,其能够极为有效的将电学的相关基础知识传递给学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使知识能够更为有效的传递给学生。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电学知识进行具象化体现,用动画的形式把电路中的自由电子流动体现出来,让学生看见电压驱动电子形成定向流动的微观想象,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电压和电流有较为清楚的认识,让后在去讨论关于电阻的相关概念问题,向学生抛出“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段的电压成正比,而与导体的电阻阻抗成反比”的相关理论,然后在给学生列出能够反映电阻、电流、电压三者之间关系的数学公式,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易理解欧姆定律的相关概念。

二、将初中物理电学教学同生活相联系并开展实验

“物理”在词典中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事物的内在规律或道理,二是特指物理学。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物理是源于人对实际生活及自然的一门科学,其知识的涵盖面极为广泛,从宏观到微观都有着“物理”的身影,我们脱毛衣看见的些微电火花、出行乘坐的交通工具、遨游太空的宇宙飞船等,这些都需要运用到大量的物理知识,或者是其中本身就蕴含了大量的物理知识。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初中物理电学教学时,一定要记得将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引入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思考,从而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关于求知的欲望。等到学生的求知欲被唤醒后,其就会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好地进行物理电学相关知识的教学,并让教学的质量得到极为有效的提高。在具体的物理电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积极的开展多种物理实验活动,借此来对电学基础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能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重点讨论,从而发现这些现象背后暗藏的电学知识,进而使物理课堂电学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

1.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物理学科教学与一般的学科不同,不只要进行单纯的理论教学,物理教学中还有实践教学与实验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实验教学中探求出物理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般采取以下三种教学方式,分别是实验教学法、理论教学法与习题教学法。首先,是理论教学法。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对物理的理论教学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使学生明白理论教学的重点、难点与要点,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的初始阶段,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比较困难,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今天,初中物理教学要更加注重走向生活化,理论知识的讲解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师要注重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相关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这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对于初中的物理教学来说,理论知识一般包括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物理的概念与规律共同形成了物理的知识体系,教师需要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与生活经验创设物理学习的情境,从而不断感受物理知识,引导学生逐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其次,在实验教学法中,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物理的实验一般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与课外实验,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有利于更好地提高物理的教学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主要的实验方式就是演示实验。具体来说,演示实验就是学生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掌握感性知识的重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实验设备、实验资料都要确保万无一失,实验效果要更加清晰明了,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学生的自主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的自主实验,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有效指导,在学生做实验的时候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中的各种问题。最后,是习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习题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有利于教师获得学生学习反馈,在教师讲解清楚相关的理论与概念后,习题法有利于学生将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优化

各种教学方法的科学化与优化能促进教学工作,在上文中我叙述了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下面将具体来谈谈如何将这些教学方法优化,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是理论教学法与实验教学法的优化。物理中的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具体的实验学习更加有效率,因此,若想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就要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不断地创新,实现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大胆动手做实验,大胆质疑提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更加具有创新性。其次,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习题教学结合在一起。理论教学是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各种物理知识与物理概念,习题教学则是理解这些概念背后的真正含义,理论教学是为习题教学奠定知识的基础,习题教学可促进学生巩固已有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这两种教学方法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讲解一部分知识后,就要让学生做习题,对这些知识加以充分利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与讨论。从本质来讲,每个物理问题都是一个实际问题,其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除了这些学习方法,还要不断采取其他学习方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升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与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