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数字化建设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8:32

乡村数字化建设方案篇1

云南“数字乡村”项目完成了全云南省“省、州市、县、乡、行政村、自然村”六级共计13万余个信息网站的建设,是全国首个覆盖“省、市州、县区、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六级的农村信息系统,是以信息化手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性举措,《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云南数字乡村”建设的相关报道。

多级网站集群技术同时在正在建设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网平台中得到良好的运用,全省所有科级及以上政府部门(共1万余个单位)用于信息公开、电子监察等项目。

东讯科技网站集群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的开发基于B/S结构,充分运用门户应用集成(eai)技术、门户技术、内容管理技术、搜索引擎技术、元数据管理技术等进行网站群的建设。系统主要由站群管理平台、站点管理平台、信息交换平台、多级数据采集分析平台和数据库平台构成,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经济、社会价值。

东讯科技网站集群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具备以下优势:

・通过门户网站集群的建设,政府部门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信息孤岛的产生,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满足国家制订的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方针和政策的要求。

・采用网站集群技术统一建设政府部门信息化门户,可节省大量政府信息化投资经费,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

・有利于统一管理网站集群,实现规范、一致、有效的管理,显著降低网站的运维成本。

・有利于提高政府信息化应用水平,极大推动政府信息化建设。

云南数字乡村工程是云南省迄今为止最大的信息化项目,第一期项目投资1.2亿元,主管副省长任项目组组长,是我国的第一个数字乡村工程项目,为我国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8年云南“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荣获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农业部共同举办的“中国数字化创新奖”。

2009年度

中国电子政务信息化优秀解决方案奖

乡村数字化建设方案篇2

一、以档案数字化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

1、高起点规划好宁海智慧档案馆建设方案,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现有数字化档案馆规划进行细化、深化。

2、全面完成数字档案馆一期建设,建立并应用档案馆室系统平台、馆藏系统平台、网络应用平台。开展以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为重点的数字档案馆二期建设。

3、做好新档案馆建设相关工作。加强与县公建中心等部门的沟通,确保新馆能严格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的要求建设。

4、探索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涉农档案的数字化和上网,积极同相关部门联系,利用农村已有的各种网络,向农民宣传、指导,帮助他们在网上查询这些政府公开信息,推进档案信息广泛共享。

5、抓好全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数字档案室创建。按照文档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重要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转化,建成一批规范化数字档案室。加快全县电子目录中心建设,乡镇(街道)要完成2003年以来、县级机关要完成2000年以前(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电子目录的报送工作。

二、以档案行政监管为重点,着力加快档案登记备份工作的实施。

1、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县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建设,落实必要的人员,建立规范的制度,加大目标考核力度。

2、扩大登记备份范围,优先开展涉及民生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档案数据的登记备份,抓好涉民电子业务数据、重点建设项目、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的登记备份。

3、结合数字档案馆项目,加强登记备份软硬件平台建设,提高备份技术水平。2013年,要实现电子文件与数字档案网上实时备份,完成业务数据登记备份检测软件的开发。

三、以历史记忆工程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1、启动“宁海历史记忆工程”建设。制订实施方案,开展对宁海发展有历史影响的人、事、物的发掘、记录,特别是城市变迁、重大活动、重点建设项目的记录;建成宁海档案文化研究会,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宁海历史文化的研究。

2、以“宁海永恒记忆”为主题,策划宁海历史进程展示展览课题,着力打造宁海历史展览馆。开展编辑《宁海永恒记忆》、《宁海历史人物》、《宁海各类荣誉》、《宁海档案馆藏精品》等画册。待新馆建成后,逐步将县档案馆建成全县历史文化的研究中心、发展历史展览中心、爱国主义教育中心,并打造成中外来宾了解宁海的窗口。

3、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开展大型档案文献纪录片《永恒记忆》(暂名)的制作与首发仪式。同时,根据大事记和县委、县政府工作报告,筛选出“十一五”影响宁海发展拟载入史册的珍贵档案文献,向社会公布,并接受和吸收全社会的意见、建议,充分记录并展示“十一五”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取得的辉煌成绩。筹备做好县委、县政府换届的《科学发展观在宁海实践》成就展。

四、以启动创建示范县为重点,着力构建基层档案工作新机制。

1、启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大力推进乡镇(街道)、村新农村示范档案室建设,争取建成1-2个省级新农村档案示范乡镇,50%以上乡镇、街道机关档案室达到省二级以上,创建市规范化以上行政村档案室10家。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印发《关于做好2013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档案工作的通知》,加强对村级班子换届档案收集、整理等工作的指导。

2、加大民营企业建档力度,力争每个乡镇、街道有2家以上企业(包括实力型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商贸骨干企业)建立规范化档案室。

3、继续推进社区档案工作,建立宁海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力争1家建成省级示范档案室。全力推进家庭建档工作。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家庭网上建档,并把家庭建档工作纳入社区家政服务。

4、继续抓好重大活动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加强监督指导和培训力度,提前介入,做好跟踪服务,实施登记制度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制度,力争出台规范性文件。

5、加强调研,探索培育机关职能部门专业档案馆(室)、乡镇、农村、企业特色档案馆(室)等档案管理新模式。

五、以加强基础业务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县级综合档案馆管理水平。

1、启动档案馆库智能化改造。为加强馆藏档案安全,争取对现有馆舍进行远程监控等方面的改造。

2、积极开展档案征集,丰富馆藏档案资源。加大声像、视频等档案的征集力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实行重大活动跟踪拍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3、加强查阅窗口建设,努力提升档案服务水平。充分运用网络、手机等平台,基本实现“百姓查档不出户,来馆查档不走空”的目标。

4、完善各种管理台帐,为省一级馆复评打好基础。

六、以扩大档案社会影响力为重点,着力营造档案事业发展的新环境。

1、继续开展县“两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宣传贯彻,组织一次督查。

2、创新宣传手段,提高宣传效果。继续开展档案宣传月活动,通过举办新闻会、与县新闻中心合作举办专题栏目、档案馆日、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扩大全社会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3、继续做好档案依法行政工作,完善档案执法责任制,积极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加大档案执法力度,开展一次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专项执法检查。

4、开展2013年度影响宁海发展最具代表性事件评选活动,以后每年度开展一次,并将评选结果作为珍贵档案资料入馆珍藏。

七、以提高能力转变作风为重点,着力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1、开展档案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重点以推进数字化档案馆和档案登记备份工作为内容,开展大规模业务培训。继续与县技工学校合作,办好档案管理专业班。

乡村数字化建设方案篇3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意见》(云政办发〔*〕134号)和《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意见》(昭政发〔*〕38号)和省、市“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结合实际,经县人民政府54次常务会议研究,现就我县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作如下通知:

一、充分认识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

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根据新时期“三农”工作新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全省信息化、数字化、电子政务和“数字*”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系统性工程。“数字乡村”工程是一项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通过文字、数据、图片、视频图像四种表现形式,全面、真实、直观地展现乡村风貌、基础设施、自然资源、农村经济、特色产业、人口卫生、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政务公开、存在问题和发展重点等现状。“数字乡村”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及时了解农村基层的基本情况,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科学决策;有利于及时向农民提供政策法规、科技知识、市场供求等有关信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有利于改造传统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实现农民增收,促进乡风文明,加强民主管理,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我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较为滞后,与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信息设施落后、服务体系不健全、实际应用水平低、涉农信息资源分散、信息队伍建设不适应发展需要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开展“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就显得非常迫切。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协调服务,努力把“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小康、文明、生态、和谐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强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完善农业和农村综合信息数据库,提高信息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全面提高我县农村社会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1.政府牵头,市场运作。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推动“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有序开展。同时,要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鼓励合作与竞争,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2.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坚持统一标准,依托现有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结合国家实施的“金农工程”等项目,整合各部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要建立分工负责的有效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强化优势互补,努力形成全社会推动“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合力,加快项目建设。

3.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开展“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要在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基础上,坚持统一规划,循序渐进,逐步完善,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数字乡村”工程的系统操作要简便易行、方便使用,信息要贴近实际需要,及时更新补充。要加强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使“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4.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的村开展“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试点,以试点先行,做到典型示范、积累经验、完善功能、先易后难、逐步推广,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工程建设。

(三)建设目标

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8月下旬全面开展建设,到今年10月底前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县,连接县、乡、村的“数字乡村”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和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图文并茂的网络信息服务。

三、建设内容

(一)抓好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数据库建设

农村综合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总体要求是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科学规划、统一标准、规范栏目,加强信息资源采集、开发利用,建立和完善以自然村为基础的乡村概况、乡风民俗、政策法规、政策补贴、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农村财务管理、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标准、名优产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招商引资、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资源环境管理、农村规划建设、农村疫情监测防治、林业、水利、气象、扶贫开发、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农村经济社会信息数据库,通过文字、数据、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全面展示和反映全县以自然村为起点和建设重点的农村基本情况。具体要求是通过数据采集和图片采集,全面反映乡镇、村委会和自然村的基本情况(按附件1—5的要求和内容进行采集)。

(二)抓好“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我县“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以全省统一的“数字乡村”工程信息网为依托,项目建设与“金农工程”等项目有机结合,利用电脑、电视、电话、广播、手机短信等方式,构建“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重点对乡镇、村委会、自然村三级子网进行建设,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信息网络体系。“数字乡村”信息网络栏目的设置,既要考虑科学合理,又要做到易懂、实用(具体设置按附表6的要求进行)。结合实际,我县目前的村级网络终端建设首期安排在白鹤滩镇的莲塘、库着、黎明、七里、北门、可福、迤博7个村委会和其它乡镇政府所在地的15个村委会,其余村委会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建设。网络建成后,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和整合信息资源,推动涉农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共享,防止各自为政,避免重复建设。要提高信息的权威性、实用性、实效性,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抓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以乡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以又好、又省、又快为方向,整合现有资源,抓好综合利用,进一步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延伸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一个覆盖全县,连接乡、村,涉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生产经营大户,集采集、分析、预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四)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信息化

“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建成后,在有条件的地方,有重点、有步骤地推广先进的农业智能生产管理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方面技术在农田基本建设、农田作业、良种工程、农作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造林绿化、森林防火等方面的应用。不断建立和完善农作物栽培管理、动植物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等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疫病监测预警、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管理等服务系统,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应用。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的新思路,加快普及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科技、建设、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治安等公共事业中的应用,促进农村管理服务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提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加快信息进村入户步伐。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数字乡村”工程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来抓,把“数字乡村”工程纳入信息化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建立责任制度,强化督促检查,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领导、措施、责任“三到位”,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确保建设任务按时完成。县人民政府已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政府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具体负责抓好全县“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制定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和组织项目实施等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和工作机构,落实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及时做好相关协调工作,确保“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二)严格把关,确保质量。

1.坚持部门负责制,严把数据质量关。数据质量是“数字乡村”工程的生命。“数字乡村”工程的采集内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事业等方方面面,要把好众多领域、众多数据的质量关是任何一家部门都难以做到的。因此,为确保采集数据的质量,县直各有关部门都要从自身职能出发,对乡镇采集的数据进行严格把关(具体把关任务分解见附表7)。未经把关的数据不能输入信息网络平台;已经把关但把关不严致使“数字乡村”工程在接受省、市验收中出现问题的,要按照谁把关、谁签字的原则,追究谁的责任。各乡镇在数据采集中要坚持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的原则,提供的数据绝对不能想当然和凭空捏造,一定要据实填报和客观采集。若弄虚作假,一经发现,要按照《统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严肃处理。

2.坚持“三统一、一集中”,严把整理录入关。根据所建网站栏目设置对文字、数据、图片的要求,为了使采集到的数据资料和图片资料统一规范,便于收集、处理、编辑、录入,在技术上采取“三统一、一集中”的方法进行规范操作。“三统一”是指《巧家县“数字乡村”建设情况调查表》统一、《照片收集标准》统一、《文字处理模板》统一;“一集中”是指文字、图片编辑录入集中。各乡镇要严格按照“三统一、一集中”的要求进行操作,县直挂钩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及时解决,以确保“三统一、一集中”技术措施实施到位。

3.坚持转段验收制,严把阶段质量关。为了把好各阶段的工作质量,确保“数字乡村”工程的整体实施效果,各阶段的工作从第二阶段开始要实行转段验收制。即,本阶段的工作完成后,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向县领导组办公室写出自查报告和验收申请,经县领导组办公室审核验收后,方能转入下一阶段的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在审核中必须尽职尽责,坚持即到即审,绝不允许推诿扯皮和拖沓延误,一般要求在接到乡镇的验收申请后,在3天内要作出答复。

(三)明确职责,协调配合。

我县“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实行“政府领导、部门指导、乡镇实施”的工作机制。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和乡镇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好“数字乡村”工程的实施。农业局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并处理领导组的日常事务工作,将“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纳入信息化发展规划,搞好工作指导,提供技术支撑;通信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各通信企业,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改部门负责将“数字乡村”工程纳入重大投资计划,并审定相关投资项目;财政部门负责落实“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补助资金,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县委党史研究室、县统计局、交通局、公安局、城管局、规划局、水利局、林业局、民政局、民宗局、扶贫办、教育局、卫生局、经贸局、气象局、人力办、文体局、供电公司、合管办、交警大队等部门要负责相关信息的核实、整理、交换,以及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服务;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农村地理、农村地籍等信息系统的建设、推广和服务;宣传、通信、广电等部门负责广播、电视、电话、手机短信平台等基础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宣传工作。各乡镇负责数据采集、照片拍摄、图片收集处理、文字编辑录入等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逐级细化工作目标,层层明确工作责任,确保按时完成“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任务。

(四)突出培训,建设队伍。

县农业局必须对县直部门抽调参加“数字乡村”工程的业务人员和各乡镇的业务骨干进行培训。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通过测试合格后方能上岗。乡镇的业务骨干接受培训后,要对本乡镇所有参加“数字乡村”工程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尽快培养出一批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农村信息员队伍,提高数据、图片采集、分析、整理、文字图片编辑和录入工作能力,为“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五)加大投入,全力保障。

为确保“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县政府根据各乡镇的工作量,决定拨给一定工作经费(具体安排见附表8),并配备一台电脑和一台数码相机(所配设备必须用于“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绝不能挪作它用,并要落实专人管理,如发生人为损坏,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涉及到的文本材料、图表等由领导组办公室统一印制后下发各乡镇。各乡镇也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多形式充实设备(可以考虑租赁等),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同时,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大投入,不断拓宽建设筹资渠道。

(六)政府主导,齐抓共管。

为了加强对“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的指导,形成县乡齐抓共建的局面,我县的“数字乡村”工程实行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责任制和部门挂钩制。县“四家班子”领导负责指导、检查、督促所挂钩联系乡镇的“乡村数字”工程建设(挂钩联系乡镇按照《中共巧家县委关于调整县四家班子领导挂钩联系乡镇和帮扶贫困村的通知》(巧通〔2006〕25号)执行);县领导组成员单位要建立挂钩负责制度(具体挂钩安排见附表9),尽全力帮助挂钩乡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与乡镇共同推进“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全面实施。各乡镇也要实行乡镇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制,把责任落实到人、任务分解到人,从而形成上下联动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合力。

(七)先行试点,稳步推进。

县里已在金塘乡进行了试点,金塘乡的试点经验各乡镇要认真学习。各乡镇也要选择具有一定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就信息采集先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后全面推开,达到少走弯路、稳步推进的目的,确保整个“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八)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对“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宣传,积极展示建设成果,推广成功经验,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增强广大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者的信息意识,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关心和支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九)及时更新,永续利用。

“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是提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其目的是全方位地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的信息需求,为领导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因此,信息的更新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字乡村”工程的建设不是一劳永逸,而要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及时对数据、图片、文字等进行更新,以保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农业部门和各乡镇要建立制度、形成机制,确保该项工作能正常开展。

五、工作步骤

按照省、市“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会议精神和市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实际,我县的“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年7月1日至8月20日)。主要是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开展县级试点,制定方案,召开动员培训会,为“数字乡村”工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信息采集阶段(*年8月21日至9月30日)。其中,8月21日—25日,各乡镇要制定方案,召开动员培训会;8月26日—31日,各乡镇要完成试点村的数据采集工作,并报县领导组办公室审核;9月1日—20日,各乡镇要完成所有村的数据采集工作;9月21日—30日,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完成对所有数据的审核工作。县直部门对数据的审核工作,可结合实际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由各乡镇报县领导组办公室,再由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审核;二是由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组成审核组到各乡镇进行审核。9月1日—30日,各乡镇完成图片的采集工作(采集图片的质量由领导组办公室负责把关)。

第三阶段:信息平台建设阶段(*年10月1日至31日)。完成所需文字、数据、图片、视频图像的整理、编录、处理及基本网页制作并上网运行。

乡村数字化建设方案篇4

“五不清”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目前村级会计基础工作差,具体表现在:一是帐簿设置不规范。“糊涂帐”、“流水帐”、“包包帐”较多,核算乱;二是原始凭证不规范。白条抵库现象严重,签字手续不全,自批自报、自买自报等现象时常存在;三是报表不齐。有相当部分乡镇企业有年报无季报或有月报无年报;有的报表数字是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和任务倒算出来的,采取“统计加估计”的方式上报的,结果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四是会计档案不全,有些凭证、帐簿、报表没有及时分类归档保留,一两年就遗失了。

2、管理体制不明。目前在村级财务管理权问题上一直意见不一致,客观上存在着乡村两级财务由乡级农经站,乡级财政所或乡镇企业局两线管理,造成了机构重叠,人员冗多,管理职权、范围不明确。

3、财会人员素质不高。据调查,目前村乡财会人员普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培训。

4、对管理者制约不严。不少乡村领导不熟悉财会知识,“外行”管“内行”现象履见不鲜;而且有的乡村领导财经法纪观念淡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个人说了算,长官意识严重。

5、财务监督不力。不少乡镇很少对村级财务进行定期审计,没有监督机制,没有审计组织机构,缺乏民主理财和群众监督意识。

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政权建设的需要。由于目前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五不清”问题,造成了目前村级经济的重大损失,影响了村里工作的正常运转,使得村党支部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各种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所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财务审计、民主理财制度在当前是刻不容缓。为此笔者建议:

1、围绕“统”字,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首先要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二是统一帐、表、册、据,规范会计操作程序;三是统一审批手续,规范支出管理;四是统一业务培训,规范交接手续;五是统一档案专柜,规范财务资料。为此,乡镇领导必须提高对村级财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强化“责”字,加强会计资料管理。村级财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村级业务的重要证据,是村级财会的信息载体,因而必须要管理好财务档案。首先是对会计凭证、帐簿、报表以及其它会计资料进行全面清理,逐月逐年装订成册,立卷归档;二是要专人保管,专柜专地存放;三是对会计档案存档、移交、查阅,要建立存、交、查登记簿,完善手续,明确责任,避免资料的丢失。

3、明确“章”字,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建章立制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要解决村级财务混乱状况,最迫切的任务是在一定区域内制定一套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为此,首先要建立村级财务跟踪审计制度,尤其是不相容职务控制制度,设立主办与出纳会计,实行帐款分开;三是建立“一支笔”审批制度,控制多头批款,多头报销现象。

4、着力“训”字,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财会人员是村乡里的“内当家”,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要有较高政治觉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此,各级领导应重视对村级财会人员的培养,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争取尽快地把国家改革的有关政策和新的财税制度,贯彻落实到乡村一级;同时乡村也要建立会计人员认证上岗制度,即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上岗,按照其资格证的级次,持证应聘相应岗位之职。

5、注重“稳”字,保持财会队伍稳定。多年来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问题一直困绕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会计队伍。因此,首先应健全财会人员任免制度。凡经群众推荐,村委会上报,乡镇考核合格,应由乡镇会计管理站审批并统一颁发聘书;二是建立财务人员人事管理制度。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备、考核、聘任以及劳动报酬、岗位责任制等均作出明确规定,不经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任意调换和聘任财会人员;三是对乡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清查,建立会计人员档案管理网络,以便储备和统一调配整个乡镇的会计人员。

6、突出“严”字,定期开展财务审计。针对一些乡镇存在的财务不民主,帐目不分开等问题必须建立一整套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约束和外部监控制度。因此,首先县、乡两级应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审计组织,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审计人员,对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审计、专项重点审计和不定期抽样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努力做到“民主评议,逐月定审,季度复审”,及时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二是逐步建立乡村会计报表必须经会计师审签有效制度。由社会专业机制根据“两法”、“两则”等法规,配合政府财税的工作来行使社会监督职能,从而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良好社会氛围。

7、坚持“明”字,真正做到民主理财。农村财务能否如实向群众分开公布,能否接受群众的监督,事关重大,它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因而农村必须要实行财务分开,进行民主理财。对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地点,管理及效益要进行逐一规范。时间上要定期公开;地点应设在住户集中,位置显眼,群众易看到的地方;公布时,所有的帐目必须都是上级审计部门审计合格的;公布后,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建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本着实事求是,对党和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对财务公开中揭发出来的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要在群众进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该纠正的纠正,该查处的一查到底。

乡村数字化建设方案篇5

直投“三农”示范先行

各地党委、政府对档案工作高度重视,经费投入有所增加,软硬件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各地更有多种奇思妙想,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源源不断注入新活力。

宜都市委、市政府成立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相继出台了创建实施方案、新农村档案建设规划、加强新农村档案工作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创建工作提供各项保障。市财政划拨专款作为创建工作经费,近三年全市累计投入创建资金1100万元,其中市乡财政预算投入800万元。全市10个乡镇、街道档案管理全部达到省二级以上水平;12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有档案室、有陈列室、有档案装具、有档案、有制度、有人管、有电脑查询系统的“七有”目标;所有涉农部门档案管理被评为省特级或省一级。

在陆城、高坝洲两个乡镇街道,宜都市选取了6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档案示范村,落实专班专人,落实工作经费,全面加强村级建档、农户建档、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档等工作,并组织观摩学习交流,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动了创建工作。

九龙坡区在每个镇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村开展新农村建档试点建设,集中力量进行打造,形成创建工作标杆,分别于2009年10月、2010年5月、2011年4月召开3次全区村级规范化建档试点培训、示范推进会,现场观摩推广村级规范化建档。随后,在陶家镇、石板镇等镇开展村级建档工作整镇推进工作,所辖村(社区)全面达到区级规范化管理标准。

三年来,九龙坡区、镇两级开展镇村档案业务培训139次900余人次,区档案局还专门建立了九龙档案QQ群,网上远程、实时指导各镇村开展规范建档工作,并将档案业务培训课件、档案工作文件、各种表册上传共享,供档案员日常工作使用。石板镇为推进全镇所辖村居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制定了以奖代补政策,按实际建档户数补助村(社区)档案工作经费,一次性验收合格的按2元/户补助,第二次验收合格的按1.8元/户补助,三次以上验收合格的按1.5元/户补助,极大地推动了所辖村(社区)的建档工作积极性。

辽宁省东港市成立了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东港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全力推进乡、村和社区档案工作。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将乡镇档案工作纳入全市目标考评之中,每个乡镇也将村级档案工作纳入村级目标管理之中,实行优奖劣罚,直接与村干部考绩挂钩,保证了档案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同步开展。

普兰店市以基础较好的5个乡、9个村和2个企业作为先进典型,进行重点指导、重点创建,每个乡镇确定2个村(社区)作为试点单位,优先创建,树立样板。先后召开了12次会议,下发了7份文件,播放了8条《普兰店新闻》,了网站信息30多条,宣传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及先进典型的经验,从而使各乡、村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超有目标,收到了老典型有新发展、新典型有新高度的效果。

涉农联动 丰富资源

各地档案部门联合多家涉农部门,建立起协调机制,围绕“农”字建档,有效地完善了农村档案资源体系。

宜都市档案局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了党员个人档案建设、民情档案建设、村情档案建设、农村人才档案建设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与市财政、水利、畜牧、林业等部门联合发文,重点对村级财务、土地延包、林权改革、农田水利、畜情防疫等涉农档案进行了规范建设。市档案局与市农业、水利、民政等8部门联合下发了《宜都市村级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了涉农部门、一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建立了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统计、交接、保密等制度。同时,各地各单位还普遍编写了地方志、单位志、组织沿革、大事记,积极发挥档案在维护村集体和农民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宜都市围绕建立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普遍建立了农村改革档案、农业科技档案、新农村建设专门档案,农村特色档案、社保民生档案和民情档案等6类档案。

九龙坡区格外注重加强农户、土地流转、土地确权颁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户籍、城乡医保、城乡低保、农村社保等档案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全区11个镇、105个行政村、15个镇辖社区建档率达到100%。11个镇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均达到市三级以上标准,76个村达到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区级以上示范标准,规范化建档率达到72,3%。各村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建立了涉农特色档案,进一步增强了村级档案服务“三农”的能力。白市驿镇海龙村作为市城乡统筹发展示范村及重庆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立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入驻企业档案,幼儿园档案、照片档案,并且利用档案建立起海龙村城乡统筹展览馆,展示海龙村的发展变化及取得的辉煌成就。走马镇存有民间故事档案45卷、故事录音带420盒,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充实着档案资源体系,而且产生了一定社会效应,其民间故事的资料已被重庆市非遗中心借走整理。

辽宁省档案局与省农委共同编印《辽宁省三农文件选编》,收录了关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提高农民收入等有关问题和政策法规文件175份,约67万字。普兰店市和东港市注重县、乡镇和村级组织档案资源建设,以修订和完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为契机,将土地承包、林权改制、粮食直补、农村社会保险、婚姻档案、复员军人档案、两委换届档案等纳入归档范围,确保各类档案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同时,各乡、村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还建立了特色档案,如炮台镇的农民增收致富档案、北乐村的名人照片档案……多措并举强化利用

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利用。各地档案部门因地制宜,多管齐下,大大推进了农村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宜都市在市档案馆建立政府信息查阅大厅和电子文件中心,收集全市10个乡镇、街道和81个市直一级单位的涉农现行文件7237份,发文汇集209册,为老百姓提供一站式“超市”服务。同时依托中国宜都政府门户网、宜都档案信息网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对已公开的现行文件和馆藏开放档案目录及时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三农档案”“惠民政策”“政务公开”“经济信息”“业务指导”等专栏,目前,全市已经上传40余万条开放档案目录和2万多份已公开现行文件。各乡镇、街道、市直涉农部门、乡镇站所、行政村、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依托综合档案室,

不断开发档案资源,充分利用电脑查询系统,及时惠农政策及信息,开放惠农档案,方便农民查阅。目前,全市共有2.8万人在村级档案室获取了档案信息,基本实现了农民查阅利用档案不出村的目标。

三年来,全市共有5.6万人通过档案信息平台获取档案证明,化解矛盾纠纷1364起;帮助2635户农民获得低保、养老证明;提供农业科技信息2.1万条;提供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档案资料1786份;帮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全国驰名商标2爪、省级著名商标8个,

九龙坡区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了涉农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一是利用区档案信息网开通了专题子网站――九龙坡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利用区党建网、区政府门户开设了档案栏目,积极整合、共享馆藏档案及已公开现行文件等信息资源。截至今年8月,已更新3703条开放档案目录、1446条现行文件信息、5469条三农档案目录、涉农政府信息89条,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网站点击量达到10800余人次。二是坚持送档下乡,向未联通互联网的18个村及时赠送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光盘。三是利用九龙坡区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平台,在各镇开展区档案馆镇级查阅点建设,实施档案查阅代办制度,远程共享馆藏电子文档,使各镇群众可就近查阅、取得档案证明。

九龙坡区陶家镇借助档案解决了不少民事纠纷,他们积极利用这些典型事例进行宣传,达到了“利用一例、宣传一片”的效果,由于宣传到位,全镇广大干部群众都能以积极地态度配合档案人员开展工作,并能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自觉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移交工作。含谷缜华新村于2005年查阅关于引进企业奖励的决议,明确了相关规定并向群众进行公布和讲解,调动了全村人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同年,该村先后引进了重庆翼虎动力等100余家企业,既促进了村经济发展,也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切实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乡村数字化建设方案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和十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弘扬先进文化为主题,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农村三项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奋力推进“争当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排头兵”,夯实建设全国百强基础。

二、工作目标

在总结2011年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2012年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努力创作一批有文化特色,有艺术品位,群众喜闻乐见,内容健康的文艺作品,并以市场模式精选好戏、好电影送到乡村,引导督促乡镇组织本地农民开展文体科普活动,力争创特色、出经验、见成效。

三、明确职责

文化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农村文化活动的业务指导和级织协调,积极向乡镇推荐、提供优秀剧目,指导乡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财政部门切实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各乡镇政府积极配合送戏、送电影下乡等工作,落实好电影、送戏下乡的衔接工作。涉及组织群众开展文化科普活动,每一次活动都要向文化部门先拟方案,拿出预算,邀请文化部门的人员现场观摩,并搞好文字、像片或影像存档,做好经费收支明细帐。

各乡镇根据本地的文化特色和活动需求,积极组织开展的群众文体活动,把科普、体育竞技、书法、美术、摄影等,切实贯穿于乡镇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中。

各部门要各司其责,分工合作,加强对农村文化活动和专项资金使用的检查、指导工作。

四、工作内容

在全市各乡镇、垦殖场和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包括:①文艺演出。承担演出任务的艺术表演团体必须是经设区市级以上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持有《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②文体科普活动。各乡(镇、场)在开展文体活动前应先将活动方案等相关文件送交市文化局备案,乡(镇、场)文体活动以组织农民参加为主。活动可与乡镇文体特色相结合,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活动结束要写出总结材料及递交活动图片报文化局。对有影响的乡(镇、场)特色文化村建设可适当给予资金扶持;③电影放映。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完成每个行政村每月1场电影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每学期4场电影放映任务,每场电影放映补贴按省文化厅、财政厅文件规定的价格执行;④以上三项活动的情况要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含文字、影像、图片等)。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管,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五、专项资金分配及使用

省下达我市2011-2012年度乡镇“三项活动”分配数为89.74万元。其中:1、乡镇电影放映场次补贴为22.63万元,按每个行政村每月1场电影放映任务分配;义务教育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片6.8万元。2、乡镇开展文体活动补贴为11.41万元,为保证每个乡镇每年开展两次以上活动,每次活动补贴经费最高为4000元,文化局视乡镇上报活动方案及预算核拨每次活动经费,乡镇不得挪用、挤占文化专项资金。3、全年送戏下乡补贴29.2万元,每场演出补贴为2000元。

六、票据使用及管理

1、票据由省财政厅、省文化厅共同设计印制,省文化厅发放,由文化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2、省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报帐凭证,一式三联,每本票据共五十张,第一联存根联为活动开展单位,即文艺演出团体、电影放映单位、主办文体活动单位留存。第二联审核联为乡财政所留存。第三联报帐联为文化行政部门留存。接受演出、放映的行政村及爱教片的放映所在义务教育学校和上述三联留存单位负责人都要在单据上签字并加盖公章。

3、主办文体活动应由乡镇文化站制定活动方案,由乡镇政府审核报文化行政部门批准后,由乡文化站组织实施。活动结束后,要如实填写活动情况有关数据。

4、乡财政所要按照以上规定对三项活动的票据认真审核,对违反规定使用票据的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内容虚假的,无单位负责人签字或未加盖公章等票据视为无效票据,使用单位对作废(无效)票据应妥善保管,以备核查。

乡村数字化建设方案篇7

为能更好的将我局工作平稳有序进行,现将2011年上半年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2011年上半年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的创建活动,按照省、市档案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要求,我区xx镇通过了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验收,并逐步在全区乡镇推广。

2、4月按照档案接收范围,对今年档案进馆的29个的档案单位业务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和工作安排。

4、继续开展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等级认定和复查评审工作,促进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今年要复查的3个单位和准备升级的2个单位提前介入做好业务指导。

5、为确保我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和安全,根据《四川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对我区省重点建设项目美丰化工CCR法合成氨节能和环境治理、德阳东力钢材炉料市场、XX区产业集聚区灾后重建、XX区市政设施恢复重建等项目单位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

6、服务民生丰富馆藏,婚姻档案移交进馆。对作为民生档案重要组成部分的婚姻档案2012年共…件接受进馆,同时完成了整理和数字化处理,为利用者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极大的方便了社会各方面利用。

8、积极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帮助帮扶村深入开展创建“五好”村党组织活动,协调全村各组组道建设工程,目前已完工5公里组道建设;协调九月青花椒基地建设工程;协调扩大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协调做好全村水利设施建设工程。为农民增收提供基础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

2、部分单位档案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档案工作人员不稳定,文书材料归档不够及时、规范。

3、档案馆人员严重缺乏,经费紧张,设备不足,致使档案馆数值化工作开展缓慢。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1、抓好《归档文件整理意见》的落实工作,加大对实施新《规则》的业务指导和完成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检查力度,确保今年归档文件的整理任务全面完成。

2、结合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组织机关单位以系统划片,开展机关档案工作交叉检查和档案规范管理等级复查、验收活动,配合乡镇搞好村级建档规范化管理的复查抽验活动。巩固和完善区级机关和乡镇村级建档规范化管理工作成果。

一、2011年上半年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的创建活动,按照省、市档案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要求,我区天元镇通过了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验收,并逐步在全区乡镇推广。

2、4月按照档案接收范围,对今年档案进馆的29个的档案单位业务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和工作安排。

4、继续开展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等级认定和复查评审工作,促进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今年要复查的3个单位和准备升级的2个单位提前介入做好业务指导。

5、为确保我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和安全,根据《四川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对我区省重点建设项目美丰化工CCR法合成氨节能和环境治理、德阳东力钢材炉料市场、XX区产业集聚区灾后重建、XX区市政设施恢复重建等项目单位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

6、服务民生丰富馆藏,婚姻档案移交进馆。对作为民生档案重要组成部分的婚姻档案2012年共…件接受进馆,同时完成了整理和数字化处理,为利用者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极大的方便了社会各方面利用。

8、积极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帮助帮扶村深入开展创建“五好”村党组织活动,协调全村各组组道建设工程,目前已完工5公里组道建设;协调九月青花椒基地建设工程;协调扩大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协调做好全村水利设施建设工程。为农民增收提供基础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

2、部分单位档案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档案工作人员不稳定,文书材料归档不够及时、规范。

3、档案馆人员严重缺乏,经费紧张,设备不足,致使档案馆数值化工作开展缓慢。

乡村数字化建设方案篇8

[关键词]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规划

1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现状及规划意义

有线电视网络是广电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当前,农村地区有线电视网络正朝着双向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各类新业务及运营模式对网络平台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农村地区干线网络老化、故障率高,多地采用电缆传输,光缆改造滞后,网络传输质量差。此外,对于有线电视网络规划,多数地区仍采用550mHz系统,制约了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进程。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在施工与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漏洞,如施工标准不统一、施工质量不达标及技术标准存在差异。同时,农村地区用户分散性强,管理方式落后,收费难,也影响网络改造升级进程。因此,应缩小城乡发展差异,推进乡村信息化建设。科学协调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工作,立足远、近期目标,细化有线电视网络改造与升级总体任务和实施步骤。例如,参照国家相关政策、规范要求,因地制宜、分区分段进行规划;明确新建、扩建区域规划任务,保证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及完整性;发挥有线电视网络公共服务功能,确保网络运行可靠性、经济性及安全性;提高机房规模与建设质量,提高其服务能力[1]。

2FttH有线电视网络改造规划影响因素

FttH是光纤改造技术,可提升网络带宽,确保双向业务,满足有线电视网络需求,可降低对供电和环境的要求,能促进有线电视网络可持续发展。但应用FttH模式进行改造规划时,需要着重考虑三点。①FttH方案的设计。FttH模式的优点是高带宽,综合了数据格式、协议与格式及波长透明程度强的特点,运用效果显著。FttH方案设计包括单纤三波方案和双纤三波方案。单纤方案是将数据信号与有线电视信号进行复用,依靠单一光纤进行传输,虽然成本降低了,但在前端机需要应用合波复用器,增加了用户终端费用,也浪费了无源光纤端口资源。双纤方案实现了有线电视信号、数据信号的单独传输,提高了网络传输的可靠性,但网络建设成本较高。②oDn覆盖方案。一种是光纤到户全覆盖施工。一次性将光纤放置到位,项目成本较高,具有一定投资风险,但后期业务开展容易,便于管理。另一种是薄覆盖,即分阶段施工。先对Co到Dp进行集中施工,业务开通过程中再逐渐增加光纤网络敷设作业。该方案起初成本较低,主要将光分路器、无源光纤端口进行投放,但后续施工量大。③分光方法。农村地区除了可以引入一级分光方案与二级分光方案外,还可以引入三级分光方法。通常,一级分光损耗小,在新建高层、多层区域较为适宜;二级分光,主要以城乡郊区为主,包括一些乡村改造区域,可以满足光纤到户。对于施工方面,集中分光以集中部署机房与光缆交接箱、局端机房为主,管理维护相对便捷;分散分光,在LCp与Dp点设置分光分路器,安装分纤箱[2]。

3FttH有线电视网络规划方案

考虑到FttH网络建设实际,在进行改造方案规划设计时,结合本地区有线电视网络现状提出如下规划方案。第一,采用双纤三波方案,确保有线电视网络与数据传输独立。对于覆盖模式与分光方法,需结合不同地区进行灵活改造。光纤连接采用热熔接续方案,提高网络传输的可靠性。第二,优化有线电视设计方案。对于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采用光放使用模块,高度为4RU,满足多种模块的共接,如光放大模块、光开关及网管模块等,便于后期灵活管理。考虑到不同乡镇、自然村的差异性,还需要在覆盖方式上进行科学优化。例如,对于采用Fttn改造过的乡村,在达到用户带宽需求下,适当延缓FttH改造时间;对于高带宽需求的乡村或用户,给予及时的FttH改造。分光方式改造中,对于企业型用户、集中度高的社区,对每个分线箱进行两芯光缆熔接,确保“一用一留”;对安全性要求不高、扩展性需求较低的用户,采用每个分线箱成端一芯,在路由末梢预留2~4芯光缆备用。第三,数据模块方案设计。使用上下行对称的epon网络,用户终端使用onU,无源光发射功率为2dBm,接收功率-27dBm,tX为1310nm,RX为1490nm。oDn设置为-24dBm,每一个无源光网络可以覆盖约60户。

乡村数字化建设方案篇9

20*年上半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足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发挥规划调控作用,深入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不断致力提高公众规划意识,全面服务新农村建设,切实提高工作效能,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进一步开创规划工作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以统筹城乡规划为导向,城乡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推进

1、开展各类规划编制。为了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上半年以来,县域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继续推进,完成*两岸整治专项规划的初审工作,完成县城绿地、交通设施专项规划的评审工作,完成北入城口—城南隧道景观改造、盘龙市民休闲广场专项规划方案。坑口、云山片区中心区块修建详细规划有了新进展,石坑里、桃花坞、新兴街等区块详细规划正在编制之中。

2、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全面铺开。根据我县新农村建设计划,开展仁川镇整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柳岸、方山等6个村已进行规划草案公告,岭下、平象、姜华坑等村规划初稿已通过村民会议讨论,其他村正在编制之中,这些规划将较好地促进各村经济生活的统筹发展。

3、磐安工业园区、新城区规划逐步完善。转变观念,强化服务,认真指导磐安工业园区搞好4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各工业功能区以及新城区的有关规划编制工作。

(二)以完善规划管理体制为契机,城乡规划管理取得新突破

1、村镇规划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为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结合《城乡规划法》,我局通过认真调研,明确乡村庄规划管理主体,进一步完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适时出台相关政策。

2、严把“一书三证”发放工作。“一书三证”发放是规划管理的核心工作。我局在严格把关的前提下,注重现场踏勘,兼顾工作效率,切实做好各类建设项目“一书三证”发放工作。半年来,核发云山水厂、广播电视发射台、尖山镇火炉岭村新农村建设用地、新城区翠溪防洪堤一期工程等市政、公建项目等选址意见书40件;核发磐安新城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磐安县城市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14件,共计用地面积21.4万平方米。核发磐安县陈亮农副产品保鲜厂、浙江和和箱包有限公司等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28本,共计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全县农(居)民建房共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规划许可证》22本,共计建筑面积0.5万平方米。

3、深化“阳光规划”。严格实施《磐安县县城规划管理若干规定》和“阳光规划”制度,4月份,冷水镇政府要求修改总体规划,我局及时会同县国土局、县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了论证。有效地减少了规划修改的随意性。每个建设项目都实行批前公示、批后公布,公布地点为政府公示栏和建设项目现场,并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站等形式进行公开。积极开展建设项目走访活动,对批后在建重点工程进行了走访,及时了解项目建设动态。

(三)以提高公众规划意识为目标,规划监察力度不断加大

1、预防和查处违章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把违法建设遏止在萌芽状态,划分了规划监察责任区域,加强日夜巡逻,确保及时查处全县范围内重大违法建设项目。实行区域巡查责任包干制,责任人对所辖区域建设情况全面实施监察,并做好巡查记录。半年来,共查处违法建设案件84件,配合综合验收66起。其中,自行拆除违法建设1起,罚款处理的20起,停工、整改的29起,正在查处的34起。有效遏止了违法建设的发生,教育了违法者和广大群众,维护了《城乡规划法》的严肃性。

2、社会各界规划意识进一步增强。结合《城乡规划法》的实施,积极组织开展规划宣传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充分利用《今日磐安》、广播电视、宣传标语、广告牌等进行大力宣传,并向公众发放《城乡规划法》读本200余册。通过宣传,使社会各界规划意识进一步增强。

(四)以做好基础测绘工作为抓手,测绘管理再迈新台阶

1、基础测绘工作深入推进。完成城区数字化地形图修测1平方公里,完成西山林场1:500数字化地形图1平方公里和圆塘林场1:500数字化地形图2.5平方公里,进一步推进我县基础测绘工作的发展。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测绘工作,共计完成新渥、仁川等11个乡镇25个村1:500数字化地形图3.5平方公里,确保了城乡规划编制基础资料的准确性和现时性,能更好结合实际地形地貌,编制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规划。

2、测绘服务全面开展。及时为企事业单位和各乡镇提供测绘服务,共计完成放样50多件,土石方计算20多万方。免费为方前下山移民小区测绘地形区2幅,放样10件,土石方计算2万方,共计减免费用5万元。较好地提升了规划部门在广大群众心目中为民服务的形象。

(五)以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

1、深入开展蹲点调研活动。为进一步了解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4月份,局班子成员带队分5次走访了2个联系村、3个联系企业,向有关企业、村干部、群众等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同时,分别参加了深泽乡马祥村和仁川镇流岸村组织的规划问题座谈会,专门就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的开展及工作作风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全面了解了群众的需求和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规划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2、积极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绿色通道”规划服务制度进一步完善,明确了服务企业、服务新农村建设责任人和责任领导,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办事方式全面优化,设立了行政许可科和村镇规划管理站,承担全部行政审批职能,真正实现了“一窗式服务”和“一站式办公”。全面提高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和程序,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随叫随到,随到随办,努力改善审批服务。

3、依法办理、法制和建议、提案工作。承办县人大建议、县政协提案共17件,已于规定时间内全部答复。已解决落实的为13件,正在解决的为4件。工业难题交办9件,已全部与交办单位企业取得联系和沟通。依法受理各级各类16件,其中县长信箱8件,已全部办结,较好地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利益。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以往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引起重视,尽量加以解决:

一是部分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存在着主体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经费不到位,进度还不够快等问题。

二是部分乡镇对违反《城乡规划法》案件处理职责不清、查处不力。

三是规划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难以适应当前繁重的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任务。

四是部分群众规划法律意识淡薄,执法环境不容乐观。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有序推进规划编制工作,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1、加快完成县城各类规划编制工作。完善县域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北入城口—城南隧道景观改造、盘龙市民休闲广场、*两岸整治专项规划编制并通过评审。继续开展石坑里、桃花坞、新兴街等区块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坑口、云山片区中心区块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完成云山片区给排水专项规划施工图设计。

2、继续开展仁川镇整镇村庄规划编制,加强村镇规划服务工作。完成仁川镇月岭、洋坑等村庄规划编制并通过论证,完成全县示范整治村庄规划编制。做好其他乡镇规划编制指导工作,加快推进水、电、道路、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方便群众生活生产。同时,有计划地安排全县规划员参加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规划业务水平,加强全县规划管理工作。

3、继续指导工业园区、新城区规划编制。继续指导磐安工业园区搞好4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各工业功能区以及新城区的有关规划编制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各乡镇工业区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全方位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努力提升规划管理水平

1、深化“阳光规划”。完善批前、批中、批后项目公示制度,积极探索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网上公示办法,尝试实行重大规划方案审批公众听证制度,努力提高规划透明度,确保规划的公平与公正。

2、优化规划管理方式。落实责任到职能科室,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模式研究,优化城乡管理网络和方式,确保真正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

3、强化服务制度。积极开展对县优势企业、县重点工程及民生关注的项目“绿色通道”规划服务。兼顾效率和公平,积极探索行政许可职能内部运作方案。

(三)继续加大规划监察力度,确保规划严肃性

1、进一步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重点查处一些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违法建设项目。同时,立足预防,进一步加强批后跟踪管理和日常巡查,有效遏制违法建设行为。

2、进一步加强规划宣传工作。结合磐安电视台“民生热线栏目”、报纸《今日磐安》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增强规划震慑作用,促进规划法制意识深入人心。

(四)进一步搞好基础测绘工作,全面加强测绘管理工作

1、加强基础测绘保障工作。认真服务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抓好测绘技术指导和测绘市场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基础测绘工作机制,推动“数字磐安”建设。

2、开展应用“新农村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运行维护系统方案,挑选3-5个重点部门作为试点单,对“服务平台”进行掌握应用,然后提出建议和意见,再由省测绘局和第一测绘院修改完善。

(五)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切实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1、继续抓好学习教育,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根据局系统年度学习计划,继续开展《城乡规划法》及新农村建设等有关内容学习,有计划地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拓宽学习渠道,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和廉洁从政教育,切实增强队伍廉洁从政意识。

2、继续抓好维稳工作,超前化解矛盾纠纷。掌握维稳工作的主动权,深入实地,直面群众,做好政策法规的引导解释宣传工作;遇到问题“不推、不拖、不怕”,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超前做好矛盾的疏导化解,因势引导和消除的发生,把上访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乡村数字化建设方案篇1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县为中心、乡镇为依托、服务农户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网络。到2010年底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

按照全市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今年我县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建设任务是3800户,涉及全县5个乡镇99个自然村。其中:中城镇1800户、南岸镇500户、板栗乡400户、新滩镇800户、会仪镇300户。工程将于今年3月开始实施,6月底前全面完成。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广播电视部门和各乡镇已开始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展开摸底调查、采集实施农户的基本信息和实施点规划调整等准备工作,为我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如期启动建设创造了有力条件。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全面推进村村通工程建设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县村村通工程建设由县人民政府牵头、广电部门组织协调、各乡镇人民政府实施。县政府办下发了村村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广电、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及乡镇的领导小组。各乡镇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村村通工作领导机制,及时成立由乡镇分管领导牵头,财政、广电等部门和工程实施村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领导机构,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的良好工作机制。各乡镇参会的分管领导要及时向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作好汇报,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各乡镇领导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实施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化措施,抓好当前的各项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规划的局部性调整。结合我县移民迁建实际,向家坝水电站建设淹没影响区、绥水二级路施工占地区暂不纳入本次实施范围;同时,原来已经上报规划但已被有线数字和无线数字电视信号覆盖的区域以及下步将实施有线数字覆盖工程建设的乡镇行政中心也不纳入本次实施范围,避免重复建设。在实施过程中,要把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与新农村建设示范点、“5.12”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等紧密结合,统筹考虑,整体推进;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受益群众多、群众积极性高的村组,同时要兼顾边远、贫困山区的村组,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规划调整结束后,要尽快落实到村到户名单,并进行公示。

二是继续抓好宣传发动工作。各乡镇要认真搞好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建设的政策宣传,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广电部门要加强对村村通工作的宣传报道,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入了解村村通建设的目的、任务、要求,激发干部群众自觉投身到村村通建设中去。同时,通过宣传教育,要使全县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

三是做好群众自筹资金的收缴管理。根据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建设以国家投资为主、农民自筹为辅的原则和市人民政府的总体要求,我县村村通建设资金由受益农户每户自筹100元,用于村村通设备的采购。因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好关、把好度,切实抓好农户自筹资金收缴工作,强化资金管理。农户自筹资金由各乡镇收取后,统一交县财政管理,县财政再将资金上交市财政。

(三)强化督查,确保工程质量。

村村通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重点督查的项目,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将此项工程纳入重点建设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县发改、财政、广电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建设的全程监管,对建设方案的编制,资金的筹措和使用,设备采购、发放、安装和工程验收等主要环节进行严格监管。广电部门要认真对使用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的农户进行登记造册,统一印发直播卫星接收许可证,并建立统一的电子挡案。同时,建立健全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用户信息管理制度,将规范用户日常卫星接收行为的职责落实到具体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