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8:56

智慧物流定义篇1

作为全省智慧城市的“先行者”,义乌市“智慧商城”项目自2013年5月被列为省级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以来,义乌市政府根据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年度建设责任书,在多方调研及大量前期准备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义乌市智慧商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积极开展实施工作。顺应智慧城市浪潮,发展智慧型产业,智慧义乌项目提出了智慧商城的总体架构,并规划一个有别于传统电子商务平台的智慧商贸公共服务平台,提出以诚信交易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融合等为重点任务体系,旨在通过三年时间的试点建设,积极探索市场、商贸、电子商务、商品物流等方面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

基础设施建设助推“智慧城市”进程

在基础通信网络建设方面,2014年来,义乌市共建成4G基站1700多个,市内分布站点700多个。三大运营商共投入7.88亿,用于全市4G移动通信网络、无线网络、宽带光纤建设。基本实现全市4G网络覆盖。市区重点公共区域免费公共无线网络建设项目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市场、会展中心、公共交通、公共行政服务、公共卫生、公共文体等公共区域已开通免费无线网络。互联网宽带光纤升级改造持续推进,全市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54万户,光纤到户覆盖率达90%以上。全市移动电话用户230万,其中3G以上用户达150万,4G用户达到30万。

与此同时,2013年7月,义乌市政府同意数字义乌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立项,并纳入“智慧商城”管理。义乌市勘测院已持续投入2600余万元,完成硬件购置,平台研发和数据建设工作,已集成了义乌市1105平方公里1:1万,1:2000,1:500系列比例尺的矢量数据,多个年份的影像数据,主城区实景影像,典型区域360度全景影像,主城区精细三维模型,地名地址及多项专题空间数据,已实现与国家、省“天地图”网站主节点的互联互通与服务聚合,2014年10月,数字义乌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已通过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验收。结合义乌商贸特色搭建网上商贸城查询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测绘地理信息为电子商务提供服务的典范。

此外,小商品城信息化逐步完善,市场宽带总量达4.14万户,实现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开发了市场电子地图、全景购物、掌上导购、精准定位、市场路线指引、商品商位检索、互动交流等功能,极大方便了采购商和游客。开通义乌购微信商铺,目前申请总数1727个,申请成功587个。

智慧商贸平台打造支持项目建设

智慧城市项目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智慧商贸平台的建设,义乌市从2013年4月开始着力打造以义乌小商品实体市场为基础,以商品/商户信息3D展示为主,融合信息、信用担保、交易支付、物流配送、安全认证等全流程的具有义乌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义乌购”。截止2014年底,义乌购平台市场网上商铺上线6.45万,网站注册买家33万,网上商品总数达到287万,义乌英文网站商品数达88万。日均浏览量(pV)278万次,日均访问用户15万人,网站在线总交易额达到6.5亿元(2013全年网站在线交易总额为6000万元);完成经侦平台的手机app接口开发;开发了市场服务平台,能进行市场停车位申请、购买,商位质押、信用贷款,同时开发完成网上缴费业务。

2014年初,义乌市还启动全球“合计划”方案,分海外市场合作及全国专业市场合作,利用义乌购的品牌和技术,为国内外专业市场建设含管理、销售、服务等综合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国内展厅已开设6个点:义乌、东莞、长沙、吴忠、孝义、衡水。另外,海外合计划已上线的站点有13个,分别是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匈牙利、巴西、纽约、波兰、哈萨克斯坦、比利时、德国、西班牙、乌克兰和葡萄牙。在这些站点中,系统会通过将经营户的英文产品信息自动翻译成多种语言方式,现在支持的语种有日语、俄罗斯语、匈牙利语、波兰语、葡萄牙语。国内“合计划”目前已经开通12家(包括义乌站),并已正式运营,分别是:义乌、信阳、泸州、东莞、金山、蚌埠、保山、中阿、孝义、新疆、鸡西、沧州,之后还会有新的站点陆续上线。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采集货物流、单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简称联网信息平台)为贸易出口管理各部门开展业务提供数据信息支撑,初步实现市场采购贸易各经营主体报检、报关、免税备案、结汇等各类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

为了着力解决B2C模式下邮件快件出口存在的难以快速通关、退税及结汇问题以及目前跨境进口模式下存在的物流周期长、售后无法保证等问题,2014年10月义乌市还启动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按照“通邮路”、“铺新路”的思路,探索建立跨境电子商务新型通关监管方式,促进“货物”报关出口与“行邮”出口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企业按需选择、多路发展,进一步提高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根据现有业务量预测,项目实施后第一年,试点平台跨境电子商务成交额达到6亿,第二年达到15亿,第三年达到40亿,为义乌外贸额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体系升级提升智慧商城信息化水平

义乌市着手打造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将全市的各类电子商务企业、第三方电商服务商、商铺、快递物流等全面覆盖,同时是把工商、税务、海关、法院、小商品城、银行等所有政府部门了解到各类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认证、信用记录,都统一纳入公司征信系统之中,满足各种信用数据查询。目前,省商务厅已经初步同意在全市开展国家商务部的电子商务征信试点工作。

智慧物流定义篇2

关键词:智慧物流;区域;发展

一、智慧物流的含义、发展背景、现状及趋势

智慧物流就是传统物流与信息物理系统(CpS)相结合,是信息物理系统应用于物流领域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物流业态。信息物理系统(CpS)是融合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形成的技术体系,是物质世界互联互通、虚实融合的智慧系统,这个系统的产生与发展,给社会及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推动着包括物流业在内的各行业的发展创新。智慧物流的提出最早源于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公司2008年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概念,最初理解是在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纳入信息系统的控制之下,实现系统全面的感知、处理、调整,使物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国于2009年提出了“智慧物流”概念,开始了智慧物流的探索与发展。随着“智慧物流”三大核心系统的发展,2017年以来,智慧物流已经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话题,无论是电商企业还是物流企业,都开始大力发展智慧物流。特别是各级政府也认识到智慧物流的重要性,开始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2009年国务院提出了“感知中国”建设战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五大新兴战略产业这一。2010年,“智慧物流”入选物流业十大关键词。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推动物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这是中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这标志着智慧物流的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物流业是应用物联网技术最主要的行业,随着二者的深度融合,智慧物流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时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感知、采集的技术与产品全面应用。仓储盘点、物流分拣、快递收件与配送等领域手持终端已经全面普及。特别是在快递领域,手持终端设备正在向与手机融合、小型化化方向发展。2018年物流领域手持终端产品产销量同比增长30%以上。二是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深度探索与初步应用。物流机器人全面发展。仅2018年销量增长至少在2万台以上,同比增长50%以上。无人机、无人仓、无人港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无人机配送网已经在江苏、陕西、云南、广东等地尝试常态化配送,预计目前物流领域参与货运、配送的无人机有1万架左右。从企业看,京东于2018年2月获得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的授牌,成为陕西省无人机航空物流多式联运创新试点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以省域为范围进行无人机物流配送的部级试点企业。2018年3月,京东无人配送站开始运营,可以实现无人配送中转。2018年3月,顺丰速递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无人机航空运营(试点)许可,可以在指点的授权空域内商业化运营。同年5月,中国邮政emS水陆两栖无人机试飞成功,“饿了么”获准开辟中国第一批无人机即时配送航线,目前已有17条无人机航线,覆盖面积达到58平方公里。等等。无人驾驶货车开始上路进行测试,“无人配送车”开始在特定区域常态化运营,并在繁忙的市区继续进行配送测试。在青岛、厦门、上海,无人港码头空无1人,巨大的集装箱被稳稳抓起、平移、放下,无人驾驶车辆来回穿梭运输。三是仓储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全自动化仓储系统已经日趋成熟完善,仓储系统是到目前为止物流智慧化水平最高领域。特别是在制造业物流领域,无人的全自动化物流系统发展最早,由于产品品类简单,产品包装标准,智慧无人化仓储已经越来越普及。四是大量物流装备已经接入互联网。据有关媒体报道:到2018年底,全国已有600多万辆道路运营车辆、近4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000多座内河导航设施,近3000座海上导航设施使用北斗定位导航。使用GpS定位导航的货运车辆估计更多。这些接入互联网的货运车辆,以信息互联、设施互联带动物流互联,推动了智慧物流的发展。五是货运互联网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利用物联网打造的车联网,实现了货物运输的透明化管理,实现了货运资源优化整合与最佳配置,降低了车辆空驶率,提升了货物跟踪与追溯的信息化水平,是近几年来物流领域资本投资的热点,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资本聚集已呈饱和状态。目前,5G应用已经开始试点。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传统物流领域各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将迎来快速发展。

在制造业物流领域,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输送分拣系统、装卸、搬运机器人等将高速增长。物流系统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一部分。在电商物流领域,手持智能终端系统、智能终端自提货柜快速增长。在物流配送中心,智能拣选系统、机器人等也快速增长,智能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信息系统领域,大数据、云计算等与物联网不断融合,成为引导电商物流配送、整合物流资源、建立物流网络的神经系统。云仓储系统将得到较大发展。在商贸物流领域,仓储业转型不断升级,智能物流系统快速发展。带托运输、按托盘进行货物的定位与追踪、按托盘订货交货将快速增长。智能周转箱循环共用系统增速较快。在智能追溯领域,各项感知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如RFiD、视频技术、传感技术、条码技术等应用更为广泛。物流技术装备的可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空间巨大。在“物流业+物联网”创新方面:智慧物流操作系统将开始应用,并推动全面的创新与升级。人工智能在物流系统各个环节得到应用并不断创新。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不断融合,推动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应用与创新。物流领域大数据计算模式将不断创新,边缘计算、雾计算出现,会朝着实时/离线计算融合方向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应用更为广泛,在仓储自动化、管理智能化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仓储柔性自动化系统和作业模式不断成熟,相关技术标准将得到全面推广。

二、智慧物流得到高度重视的客观必然性

智慧物流的产生源于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目前尚处于研发推广期,还没有发展到大规模的应用阶段,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在于:

(一)这是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被定位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融合了运输、仓储、信息、金融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地位。对于其重要性,有专家学者曾这样论述:在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地区,可以没有工业、农业,但绝对不能没有物流业。国家也十分重视物流业的发展,从出台《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到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再到《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既彰显了物流业的重要性,也为物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这是解决我国物流业目前存在问题的必然途径我国虽是世界第一物流大国,但也存在着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的突出问题。据统计,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4%左右,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在8%~10%之间。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物流各个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源利用率运营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诸多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推进互联网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集约物流各环节资源,不断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加大物流设施装备升级改造力度,提高物流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

(三)这是信息化时展的客观要求信息时代信息和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是信息社会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各行业各领域与信息化的融合不断深化,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信息化助推经济发展的作用凸显。在社会信息化水平日趋提高的环境下,物流业智慧化水平水涨船高是客观必然。

三、区域推动智慧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智慧物流的发展显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很不充分。尽管如此,智慧物流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已经显现。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部、南部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物流企业的智慧化水平明显优于中西部、北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既使在同一行政区域内部,经济条件优越的地方物流企业的智慧化水平也高于经济条件弱的地方。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各地政府不同程度地把推动智慧物流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根据多年来的学习、考察及思考,同时借鉴了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各级政府如何引导推动本区域内智慧物流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从业务角度看,智慧物流涉及工信、交通、商务、科技等部门。从现行的管理体制看,对物流的管理却比较分散,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并不统一。有的发改部门管理,有的交通部门管理,有的商务部门管理等等。这种多头管理的方式,造成了管理职责不清晰、投入分散、办事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不利于智慧物流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将管理物流的职责进行集中。为此,有的地方政府成立了物流局(办),作为政府管理物流的职能部门,有的地方成立了物流工作专班,将过去的分散决策、分散投资统筹起来,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最优的资源、最短的流程,全力引导推动智慧物流有序快速发展。上述创新做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另外,最好将既懂信息化又熟悉物流运作的专业人才充实到行政管理队伍中,用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

智慧物流定义篇3

【关键词】智慧城市iCt技术感知中国资源配置

1“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的产生

背景

1.1智慧地球

按照iBm的定义,“智慧地球”包括三个维度:第一,能够更透彻地感应和度量世界的本质与变化;第二,促进世界更全面地互联互通;第三,在上述基础上,所有事物、流程、运行方式都能实现更深入的智能化,企业因此获得更智能的洞察。

根据设想,在智慧地球时代,it将变成让地球智慧运转的隐性能动工具,弥漫于人、自然系统、社会体系、商业系统和各种组织中。因此,在这样的时代,iBm希望自己能像空气一样渗透到智慧运转的每个角落,成为人类地球生存不可或缺的因素。2009年9月,美国迪比克市与iBm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iBm将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武装迪比克市,将其完全数字化,并用电脑将城市的所有资源都连接起来,使其可以侦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并智能化地响应市民的需求,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更适合居住和商业的发展。

如今,iBm正在利用先进的纳米技术和原子结构技术来创造新的设备与应用,研发出低成本高性能的芯片,用于汽车、游戏机和电话以及超级计算机。过去一年,iBm做了800多个展示、案例,涉及6万多个智慧地球项目。也许iBm意识到未来信息社会的发展自己无法独立完成,因此号召政府、其他企业、甚至社会组织一同致力于智慧地球建设,并借此机会将iBm的各项业务更深入地渗透进各个行业之中。

1.2感知中国

2009年8月7日,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指出,要在剧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说“感知中国”中心。2009年11月13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网信息中心)。除2009年8月7日外,温总理又在当年11月3日、12月27日两谈“感知中国”,强调占领制高点决定国家未来。可见,从提出时段、战略目标及实质内涵来看,“感知中国”与“智慧地球”类似,是针对“智慧地球”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具体目标。

在这一战略总目标中,“智慧城市”、“信息(化)中国”、“宽带中国”、“智能/智慧/感知×××”等项目,均隶属于“感知中国”这一理念。在此究其“感知”、“认知”与“智慧”等词汇并无意义,关键是要务实智慧创新,早日谋划推进,掌握核心技术,而且要结合中国国情。另外,有企业在“智慧城市”基础上从应用观点将其推广至“智慧中国”,不过未见高层政界人士响应或提及这一名词。

2智慧城市定义与内涵解析

2.1智慧城市的定义

对智慧城市的定义,目前根据不同的战略利益与视野而有不同见解,期望在探索、发展中逐步走向趋同与融合。下面列举几种典型见解供分析参考:

(1)维基百科

智慧城市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具有更强的集中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具有更强的创新发展能力。

应该说,该定义主要是从服务和应用角度对智慧城市的宏观定义。若从建设和支撑层面来看,智慧城市可视为物联网行业应用的综合集成,以及通过数据统一集中管理、信息的智能化与智慧处理,面向城市管理、控制与服务的一种新模式。

(2)中国电信

智慧城市是按照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泛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从而对人民生活、环境保护、城市管理、商务活动等城市功能做出智能的响应,形成具备可持续内生动力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形态。

该定义主要强调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主体促使城市科学发展,对人创新的重要基础作用及资源配置综合优化未直面触及。

(3)邬贺铨院士

智慧城市是使用智能计算技术,让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的组成与服务更智能、互联和有效。它通过对人力与社会资源和传统及现代设施的投资,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和高质量生活,同时通过参与治理的机会实现对自然资源聪明地管理。

(4)2012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

智慧城市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设施为基础,以社会、环境、管理为核心要素,以低碳、惠民、高效为主要特征,以透彻感知、广泛互联、深度智能为技术特点的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

(5)经济学家成思危

智慧城市,从狭义来说是用信息技术来改进城市管理、促进城市的发展。从广义来说,它是运用人们的智慧来尽可能优化地配置城市各种核心资源、管理与发展好城市。对此要做好四件事,也就是四个原则:第一是以人为基础,第二是以土地为载体,第三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第四是以资本为后盾,此即为城市的四大核心资源。

在2013年年初的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成思危先生在大会主旨报告中再次强调,智慧城市是用人的智慧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管理与发展好城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重点要从善治政府、和谐社区、精明增长、绿色经济、智能交通、多彩文化、终身学习和全民保健这八方面发力。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他认为应该选一个中心城市,对此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中心点,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二是增长极,当地经济增长很重要的动力;三是扩散源,通过中心城市可以将技术各方面扩散到周围;四是集散地,通过中心城市把物流、人流集散起来。

广义智慧城市理念有较好包容性,首先以“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为基础,强调人的智慧创新的头等重要作用,并紧密瞄准城市人民的切实需求。其次,该理念强调了信息通信等先进科学技术的先导作用,注重综合资源有效利用及顶层规划设计与建设,可较好地全面推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多位一体的以智慧创新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2.2智慧城市的内涵

对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可作如下诠释,即“SmaRteR”:

(1)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智慧城市的信息技术可以解决水源与动力短缺、土地有限、人口膨胀、就业压力、环境污染、道路拥堵等可持续发展难题。

(2)多维架构(multi-dimensionarchitecture):智慧城市包括很多子体系,而每一个子体系可构成一个多维度的网络。

(3)整合与优化资源配置(aggregation):智慧城市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上人的智慧创新,整合与优化现有的经济、文化、社会和地理等各类资源。

(4)责任(Responsibility):智慧城市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企业的责任在于提高效率、务实运作、改善民生。

(5)技术(technology):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泛在-物联/传感网、互联网、nGn/nGi/nG××/netSe/Fia/Fn、移动互联网、宽带光网络、云计算、meSH、Son、SDn、大数据处理、智能运营管道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支撑。

(6)提升(enhancement):提升各方面品质,包括城市生活的安全、和谐与幸福指数等。

(7)实际(Realities):一切讲究真实、实际、务实、安全、可靠、绿色等。

“智慧城市”建设要“智”和“慧”协同、融合发展,充分运用一系列先进iCt手段提高城市产品服务的“智”,以创造优质生态、人文、科技及融资环境,增进城市人的“慧”。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优化配置好城市各种核心资源,以实现城市发展向真正的智慧城市务实迈进,推进城市(镇)化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创新,智慧城市的务实推进,将聚合与协同各类自主创新应用,并促进更多引领型创新浮出水面,甚至引发新一轮创新高潮,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积极贡献力量!

另外,智慧城市是一个很庞杂的大系统概念,必须用系统学及系统工程学观点处理才行。为此要借助系统工程的高度智能化平台,即通过泛在-物联/传感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及其操作系统与应用商店、大数据处理等,借助高度智能化的城市运营管理决策平台的支撑,将机器智能/智慧化能力与人脑的智慧创新能力——“智”与“慧”有机融成一体,构成一个智慧化城市综合创新决策指挥中心,作为智慧城市的真正决策指挥大脑,进行城市各类核心资源的智慧化优化配置、协同调度处理、应急决策等。与此相应,智慧城市的系统学架构设计、顶层总体规划设计与务实推进亦尤为重要。

3智慧城市的建设

国内外都在部署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城市的跨越式发展,而智慧城市的建设,需结合各自国情和城市特色,制定围绕城市管理的整体的、清晰的战略发展规划。

3.1国外智慧城市的建设

韩国、新加坡、美国、日本、瑞典等国先后开始实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新加坡补充加入了云计算、商业分析和绿色通信技术的“智慧2015”计划,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提升数字媒体与娱乐、教育培训、医疗卫生、金融服务、贸易和物流产业、旅游零售和电子政府九大领域的发展水平。

欧盟早在2007年就提出了一整套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并付诸实施。欧盟的智慧城市评价标准包括智慧经济、智慧移动性、智慧环境、智慧治理等方面。同年欧盟通过的第七研究框架计划,对未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及智慧城市等关键领域进行重点支持,共同攻克技术难关。

3.2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

据2012年底的统计数据称,我国已有150多个大中城市和370多个县级市结合“十二五”规划将智慧城市纳入规划甚至行动计划之中。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尚属启动阶段,特别要强调冷静、科学、务实,透彻理解其涵义,直面与重视各类问题和挑战,诸如:缺乏一个部门协同、上下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务实发展规划,包括从顶层总体规划设计出发,制定中长期建设规划,及更具体的三年左右的可滚动前进的引动计划和各类有实际价值的智能(慧)×××项目;包括泛在感知-物联/传感网在内,尚缺乏有效顶层设计与横向协同的标准指导和法律规范支持。

与此同时,应避免盲目跟风、追求浮华而无实质内涵;既要学习国外经验、共赢合作,更要紧密联系本地实际,科学思考与创新,防止过度依赖跨国公司;重视具备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与有效的人力资源;应示范试点先行,由点到面有序发展,并充分考虑资本支持的可持续性。简而言之,要把握好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发展方向,切勿把智慧城市建设引向过份狭义的轨道。

在2012年年初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成思危先生提出了智慧城市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十六字方针,再次强调了智慧城市科学、冷静、务实发展的重要性。在广义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他提出的从上述善治政府等八个重要方面首先发力,结合城市资源特征的内涵、内生型智慧创新“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的发展策略,以及以“中心城市”推进智慧城市(群)的发展策略,可作为推行顶层设计与行动计划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

智慧城市想要务实发展,下述三方面的考虑不可或缺:

(1)智慧城市发展首先要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人的基础作用与创新精神,尤其是就城市(镇)化发展而言,城市一把手及其团队在发掘、利用与优化配置各种重要资源时应发挥其大智大慧的关键作用,这些资源包括:城市特种资源,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水、电、气、热、环境等日用资源,密切支撑iCt新技术、新业务发展的频谱/轨道与码号/地址资源,支持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云应用服务资源,以及有效创新的人力资源等。

(2)在发展智慧城市及各类智能(慧)×××项目时,可协同推进狭义及广义的智慧城市理念,其中广义的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尤为重要。在推进举措方面,结合“十二五”、“十三五”等城市五年规划,有机融入智慧城市发展,特别注重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设计,以保障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务实进行智慧城市概念设计、中长期规划设计、短期行动计划设计及智能(慧)项目推进设计,以及包括创新评价在内的各类智能(慧)项目和智慧城市发展的综合指标评定体系的设计与评价;学习与借鉴国外智慧城市经验,聚合各类智慧资源,打造有东方底蕴与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

(3)在借助先进iCt技术支撑时,首先必须考虑泛在感知-物联/传感网、云-X、X-云、XaaS、大数据处理、重要价值的挖掘与利用、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及应用商店、绿色创新、智慧生态及数字制造等方面的新技术,并需切实重视与处理好智慧应急联动和智慧城市的安全问题等。

智慧城市具备的几个显著特征将是:设施更高级,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执行更务实,环境更绿色,城市更安全,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参考文献:

[1]陈如明.未来信息通信网络发展战略思考(i、ii、iii)[J].中国新通信:技术版,2006,8(15):5-10;2006,8(17):11-15;2006,8(19):5-13.

[2]陈如明.先进技术驱动下的iCt绿色创新——绿色刀片系统与绿色存储及动态节能,以及云计算与XaaS[J].通信技术政策研究,2009(4):1-12.

[3]陈如明.泛在/物联/传感网与其它信息通信网络关系分析思考[J].移动通信,2010(8):47-51.

[4]陈如明.异构协同与智能、融合助力城市/城镇化务实、又好、又快发展[C].2011年智慧北京考察研讨会.北京,2011.

智慧物流定义篇4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基础支持;智慧化服务;智慧化效益;协调机制

农产品流通对于平衡农副产品市场供给、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支撑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受农产品保存时间短、易腐坏以及跨区域流通运输时间长和方式滞后等因素影响,农产品流通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多元化互联网技术在流通领域的深入应用,农产品流通逐步走上数字化发展道路,流通速度和效率大幅提高。这一过程中,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促使各行各业逐渐开始向智慧化方向转型。在此背景下,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业趁势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加速推进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既可以促进以农产品流通业为主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又能有效保障粮食供应链安全。为此,本文立足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基本现状,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测度,并提出新时期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协调机制构建策略,以期为农产品流通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基本现状

(一)农产品生产环节:流程长且成本高,智慧化生产尚未实现

一直以来,农产品生产环节存在流程长且成本高的难题,对农产品智慧化生产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具言之,农产品生产一般需经过播种、灌溉、施肥、除草、打药、收获等过程,且不同类型农产品对温度、湿度和土壤等生长环境存在差异。为了保证农产品稳定、规模化生长,部分会运用现代化技术搭建恒温暖棚、保持良好灌溉,也有少部分有条件农户会借助多源遥感设备、“3S”技术、智能监控录像设备、物联网和智能报警系统,监测农产品生产环境和生长状况,以智能化、精细化方式促进农产品生产提质增效,但这些行为均会增加农产品生产成本。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过程长、成本高的现状依然存在。现阶段我国依旧面临农产品智慧化生产尚未实现的现状,农产品生产总量和盈利仍由市场实际需求决定,部分农产品过剩或供给不足问题仍然存在。 

(二)农产品批发环节:管理与模式滞后,智慧化服务有待增强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与发展模式仍较为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批发环节的智慧化服务水平。一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方式滞后。现阶段,我国依旧有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整体设计以地摊和档铺为主,内部空间狭窄且设施简陋,数字化设施不健全,污水和垃圾处理以及空气置换系统设施不完善。同时,批发管理人员对数字化信息技术与智能化设施的应用意识欠缺,使得农产品批发管理方式明显滞后。另一方面,农产品批发服务模式不健全。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拥有智能化服务功能,其他批发市场依旧存在服务功能不健全、服务层次低等问题,甚至一些市场仅有最基础的场地服务功能。总体而言,受管理与模式滞后影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主渠道作用发挥不明显,批发环节智慧化服务有待增强。

(三)农产品物流环节:路程长保鲜难,智慧化运输质效待提高

近几年,顺丰、京东、菜鸟等物流企业均已开始使用相关技术,不断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冷藏运输发展。然而受农产品保鲜难、跨区域运输路程长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环节智慧化运输的综合质效仍然较低,亟需提升农产品品质、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满意度。具体而言,农户和消费者都属于个体,存在地址分散、路途较长的特征。农户大多位于山区或远离城市的农村,消费者则更多集中于城市,这使得农产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运输路程长、环节多。当前我国虽有部分地区实现了农产品物流运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物流环节农产品信息的可监控化、可追溯化、可视化。但这一模式并未全面普及,尤其是偏远地区和技术设施差的山区,农产品物流运输、包装和存储均存在较大问题。而农产品自身易腐坏的特性使其保鲜较难,加之运输路程长、新型冷链物流技术应用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致使农产品物流智慧化运输质效亟待提高。

(四)农产品零售环节:外部支持不足,智慧化营销模式不健全

当下我国农产品零售环节面临外部支持不足的挑战,致使智慧化营销模式与农村电商生态圈构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方面,政府支持与引导不足。现阶段,国家已经出台有关农产品零售的相关扶持政策,如《深化农商协作 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通知》《关于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但这些政策均是宏观性指导文件,具体支持与引导措施、细则、标准仍旧匮乏,无法有效支撑农产品零售企业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进一步制约智慧化营销模式的完善。另一方面,零售营销环境不成熟。构建农产品电商生态圈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就目前来看,我国农村电商生态发展环境尚不成熟,企业间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难以有效发挥带动作用;中小企业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难以充分参与农产品流通市场竞争。这使得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依旧以线下为主,农产品智慧化营销模式不健全。

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

(一)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考虑数据获取可得性、综合性、客观性、可表征性和可度量性等原则,本文结合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基本现状,立足孙伟仁等(2019)、何新(2021)、孙磊等(2021)的研究成果,从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基础支持、服务水平及综合效益三个维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见表1)。

(二)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测度方法

本文借鉴孙磊等(2021)、潘雄锋等(2015)的研究,采取全局熵值法,构建指标-时间-空间三维时序立体数据表,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具体测度步骤如下:第一步,全局评价矩阵构建。假设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时,共有c个指标,分别记为Y1,Y2,…,Yc,研究时间范围为t年,研究区域为m个省份,则每个指标不同年限的截面数据为Yt=(yij)mt×c,研究期内共有t张截面数据表。运用全局思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t张截面数据表进行排列,即可建立全局评价矩阵:Y=(Y1,Y2,…,Yt)`mt×c=(yij)mt×c                                        (1)第二步,标准化处理指标数据。基于上述全局评价矩阵,结合本文所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对选取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为规避无意义计算,将Yij指标的最大值定义为max(Yij),取值为1.01*Yij;最小值定义为min(Yij),取值为0.99*Yij。第三步,指标数值计算。计算第j个指标在第i个省份的占比、信息熵值和差异系数,公式分别为:

(三)数据来源及权重计算

基于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则,选取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及)数据进行研究。指标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地方统计年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以及国研网统计数据库。另外,农产品贸易增加值指标以2010年为基期进行指数平减,个别缺失值利用插值法进行补齐。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测度基于全局熵值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获取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各指标权重,具体测度结果见表2。进一步运用公式(8)计算2010-2020年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基础支持、服务水平及综合效益评价值,并采用加权算法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具体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表3绘制图1。从表3和图1可以看出,整体而言,研究期内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以2018年为时间节点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10-2018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缓慢上升态势,这可能与农产品流通业数字化技术应用不足以及冷链物流等先进物流模式发展水平不高有关;二是2019-2020年,随着各行业智慧化发展加速,智慧化基础支持不断增多,促使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到2020年末已超过30,达到34.56。分维度来看,农产品流通三个维度的智慧化发展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基础支持方面,2010-2020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基础支持呈现先缓慢上升后加速提升的演变态势,演变态势变化时间节点为2015年。原因可能在于,“十三五”以来我国逐渐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的重视力度,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大力倡导“互联网+”,推动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互联网电商巨头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步加大对流通设施的投入,不断优化流通组织结构,因此2015年以来我国农产品智慧化的基础支持提升幅度明显增大。服务水平方面,2010-2020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服务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且增长波动变化较小。细分指标来看,2014年农产品智慧流通的零售服务和物流服务均有所下降。原因可能在于,2013-2014年仍处于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和不确定上升阶段,农产品电商企业销售额有所下降,进一步影响农产品流通智慧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这一现象也说明,该时期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地位并没有完全建立,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综合效益方面,2010-2020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综合效益整体提升显著,且以2016和2018年为节点呈现分阶段跨越式递增趋势。2010-2016年,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综合效益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017-2018年,综合效益上升幅度有所放缓;2019-2020年,综合效益整体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究其原因,近几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应用的深化,流通智慧化新业态、新模式渐趋成熟,因此农产品智慧化的综合效益得以显著增强。

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协调机制构建策略

(一)打造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一体化协调机制

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将多元化数字技术深度嵌入农产品生产、批发、物流、零售等流通供应链各环节,打造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一体化协调机制。在生产环节,农业部门应收集各种农产品生产信息,打造农产品数据库,并利用智能化技术与信息系统,分析农产品生产相关信息,推动农产品智慧化生产落地。在批发环节,农产品批发商应运用大数据、射频识别等技术,分析并记录各项数据信息,制定农产品流通协调计划,进而提升批发效率。在物流环节,农业部门应加快建成覆盖面广的冷链物流渠道网,充分发挥各省、市、县、村物流存储设施的整体联动和共享协同效应,减小农产品储运损耗。在零售环节,农产品零售企业应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消费者需求信息与市场信息,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其匹配最优配送机制和零售方案。综合而言,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应运用多样化数字技术,串联生产-批发-配送-零售环节的一体化智慧流通链条,以此制定并打造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一体化协调机制,提升农产品智慧化发展水平。

(二)建立农产品智慧流通与监管协调机制

未来我国应着力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深度应用,本着安全可靠的核心原则,着力构建农产品智慧流通与监管机制,提升农产品流通安全水平。首先,扩充农产品智慧流通监管内容。监管机构应拓展大数据平台监管范围,由市场内部向生产和采购端延伸,构建覆盖全供应链、互联互通的农产品安全溯源体系,最终形成一系列可追溯的智慧监管链条,以此提升农产品智慧流通监管力度。其次,加强农产品智慧物流运输监管。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在各大城市建立智慧物流、配货、仓储等技术设施,同时搭建内部自纠和外部抽检系统,形成制度化监管机制,实现主动监管与被动监管相结合,提高农产品流通安全水平。最后,加大农产品流通智慧

参考文献:

1.俞彤晖,陈斐.数字经济时代的流通智慧化转型:特征、动力与实现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20(11)

2.赵丹.农产品批发市场智慧化转型研究[J].农业经济,2021(9)

3.孙伟仁,徐珉钰.数字经济时代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水平实证测度[J].商业经济研究,2021(6)

4.何新.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21

5.孙磊,张树山,郭坤.中国物流产业智慧化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J].中国流通经济,2021(10)

6.潘雄锋,刘清,彭晓雪.基于全局熵值法模型的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与分析[J].运筹与管理,2015(4)

7.赖阳,王春娟,康健.城市农产品流通趋势的几点研判[J].时代经贸,2017(10)

智慧物流定义篇5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物流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5-0000-00

信息技术的发展衍生出多种形态的产物,物联网技术就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联网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来,属于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产品,同时也是现代各种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结果。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生活,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模式已经进入到社会各个层面,进而可以实现物流自动化运作与高效管理。针对当前现代物流中存在的各种弊端,物联网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其中各种不足,同时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物联网技术相较于其他领域所应用的技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的同时还具有其根本性的发展特点。正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该技术在智慧物流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同时促进智慧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1物联网与智慧物流的概述

在技术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物联网借助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与红外感应器等信息设备与技术,将已经约定的协议作为根据,在物品与互联网之间建立起信息交换的桥梁。这样就构建成定位、跟踪、调控、监控与识别的网络系统[1]。通过简单的概述就可以了解到,物联网在整个程序流通与系统构建过程,无需人为操作与干预,就能够自动识别对象,获取对象的属性信息,以达到目标对对象信息互联与共享。从物联运行的全过程就可以了解到,物联网运行通常包括这几个步骤:首先,标识。在物联网运行的过程中,采用传感设备就可以对编制物体对象的iD与属性,将静态的属性进行标准并存储在标签内,随后就可以应用相应的设备进行探测与识别。其次,识别。在物联网运行的过程中采用设备识别技术就能够将对象的属性信息识别出,并且还将获取的识别信息转换成为可以传输的格式进行传输。最后,通信。在经过信息标识与识别后就可以读取对象信息的属性信息,同时还将其利用网络系统传递到信息处理中心,这样物联网也就完成了通信与数据的处理。

而智慧物流则是基于物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共同构建起来的一种物流网络体系,该网络体系在运用的过程中会显示出其所具有的集信息化、系统化与智能化的特点。在实际操作运行的过程中,智慧物流采用高新技术与现代管理手段,以期能够达到物流配送体系的低成本与高效率的智能化运转。从智慧物流运转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该种物流技术具有感知、优化决策与智能反馈的功能。首先,感知功能。这项功能的体现在射频识别、卫星定位于红外线等高新技术方面,进而可以动态获取存储包装、仓储、物流配送与车辆每一环节的数据信息,也就是说在物品配送的整个环节中,可以对物流对象进行跟踪、定位等。感知功能的运用从初步阶段实现了感知智慧。其次,决策功能。在物流配送与管理的过程中应用信息处理技术与数据挖掘,就可以分析和数据挖掘商品信息、物流数据与客户需求等相关信息的处理,计算和决策从仓储位置与配送的路径,这样也就实现物流存储于配送的决策智能化。最后,反馈功能。在物品物流配送的过程中,送货方与收货方都需要在物流配送的整个过程及时了解物品的准确位置与状态,以便及时获取物流数据。在此过程中可以应用感知网、物流管理系统与红外线客户与管理提供实时的物流运行状态的信息,进而可以获取物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每一环节的信息[2]。

2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

根据物联网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在实际中的运用就可以了解到,物联网技术并不是单项的技术,而是在应用的过程中组成网络系统的技术。在物联网技术体系划分的过程中,通常会将物联网技术划分为关键性技术、支撑性技术与共性技术,物联网技术就是这几种技术的相互融合。该系统在智慧物流中的综合应用就是该项技术应用价值的体现。实现智慧物流需要应用不同层面的物流网技术来支撑。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感知互动层

物联技术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体现在多层次,而不同的层次又包含不同的技术。在感知互动层包含这么几项技术。首先,射频识别技术(RFiD)。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射频技术就是一种采用无线射频技术,非接触双向通信的自动识别技术。利用该项技术就能够对输送的物品进行电子标签,编辑物品,同时应用射频信号可以自动识别物品并获得相应的信息,使整个物联网技术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3]。相较于其他应用领域,可以说RFiD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就是物流业,利用RFiD技术,对物流车辆、货物、集装箱进行动态监控,这样就可以实现车站汽车与港口货轮的智能调度,通过电子射频技术就可以实现智能仓储的管理、产品防伪的辨识,以及物流配送的可视化。从某种层面上可以说,射频技术的应用,促使智慧物流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上升到了一个更高水平的管理层面。其次,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相较于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的联系,无线传感器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线传感器在应用的过程中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促使其形成一个组织网络系统。在无线传感器内,多种技术相互结合,就能够实现自动、实时、远程的获取物流流通中的重要数据,检测数据的可靠性,掌握物流产品在整个运输状态的过程中,并在获取数据的时候及时回应所获得的信息,随后就可以实现自动决策与智能调控等,这种技术的应用很显然可以实现物流作业,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当然,无线传感网络在物流车辆运输、物品配送与仓库环境等物流活动的检测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全球定位系统(GpS)。在物流环节中应用GpS定位卫星可以实时行为、导航。在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应用GpS系统就可以对提供物流配送与动态调控,并且在整个物品输送的过程中跟踪、定位,可以将路线优先、紧急救援与车辆优先等多项功能应用到货物的供应状态中。在实时物品调配的过程中,应用GpS定位功能可以监控车辆与货物的状态。与此同时,结合导航电子地图数据与实时的交通运输状况,GpS的导航功能可以对配送车辆进行规划,提供配送的路径与车辆的路线,这样就可以提高车辆配送的效率。

2.2网络传输层

相较于感知互动层,网络传输层同样包含了多种应用技术。第一,云计算[4]。在互联网服务项目不断增加、使用与交付信息处理的基础上,云计算能够利用互联网类提供动态交易扩展,在此过程中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云计算属于虚拟的资源。在综合运用互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等技术就可以对物流信息高效、智能化的分析和处理,进而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实现海量数据的传输,这样就可以为智慧物流提供有力的支持。云计算的应用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就是要为智慧物流提供决策数据,促使智慧物流在运转的过程中不会偏离方向。第二,m2m技术(machinetomachine)[5]。该种技术就是通过机器内部嵌入无线通信的模式,并且将无线通信为主要的接收方式,这样就可以实现机器与物品之间的智能化、交互式的通信,同时为客户提供具有综合信息的方案。在智慧物流中,应用m2m技术对物流整个过程中的搬运设备、搬运物料、搬运环境与搬运工进行监控、控制与追踪,这对物流中各项资源的合理调配,提高搬运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在智慧物流中体现绿色搬运[6]。第三,数字集群通信技术。在物联网技术中,有一种系统综合传输数据、图片信息,同时以无线数据传输、交换与控制为主,该种系统就是集群移动通信技术。该种技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区域就是港区、物流园区域堆场,而这些区域相对而言作业较为集中,环境较为复杂[7]。现代数字集群通信技术频率利用率非常高,信号抗信道衰减能力非常强,同时还具有良好的保密性,可以同时为多项业务服务,灵活控制网络管理。由此可见,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对而言较为广泛。

2.3应用服务层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其最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直接关系物流产业最终的服务质量。首先,嵌入式智能技术[6]。该项技术与其他的技术类似,都是将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同时以应用作为核心内容。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应用系统所具有功能、体积、功耗、成本与可靠性等方面都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如果系统不能达到这些要求,就会影响该项技术的应用效果。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该项技术能够增强系统的语言与图像处理能力,并且还能够最大限度的使用软、硬件设施,可以有效防止资源的浪费。在该项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过,将计算、数据挖掘与数据存储等多项技术运用到各个行业中,可以实现跨行业、跨系统与跨应用之间信息系统共享和互通。嵌入式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有效促进各项技术的综合应用,进而促使各项技术应用效果达到良好状态。其次,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在智慧物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项技术对智慧物流后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可以通过对公共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分析,进而可以为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完成各项活动提供支持功能。其中就包含了数据服务、物流应用服务、公共信息服务等[9-10]。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中可以促使物资与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有利于物流系统的优化。这对物流技术水平与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效推动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用其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共享。在智慧物流中,如果能够达到信息共享,这对物流信息的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还可以保证物流信息的准确性。

3智慧物流的发展

在现代物流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说智慧物流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别代表,在其发挥作用的时候,智慧物流表现出明显的参与主体性、跨行业性与设计领域广等特点[11]。现如今在经济市场快速发展与社会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智慧物流在政府引导与企业参与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物流基础设施、技术、管理与技术。从智慧物流发展的实际状况就可以了解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力的推动了智慧物流的发展。智慧物流的发展,促使数据交换、智能分析与优化方面的建设都具有一定的效果,与此同时智慧物流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是智慧物流的发展的基础,在此过程中,物流产业应当充分认识到物联网技术对智慧物流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还要清醒的认识,充分认识智慧物流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发展的重要性。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物联网技术获得长远的发展与广泛的应用。智慧物流产业作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产物,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其中,将有力的推动整个智慧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舒文琼.物联网即将步入3G时代芯讯通细分策略助发展[J].通信世界,2012,10(05):56-57.

[2]王鹏.物联网技术及行业应用――运筹帷幄的智慧物流[J].中国数字电视,2012,4(10):56.

[3]吴纯勇.物联网及芯片行业亟需标准与规范[J].中国科技财富,2013,11(36):594-595.

[4]程珊珊,朱景锋.物联网情景感知技术在智能仓储领域的应用展望[J].物联网技术,2011,13(24):88.

[5]于丽娜.浅谈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物流领域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1,8(12):73.

[6]黄国兴.基于GpS和GiS技术的智慧物流系统的构建[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2):23-24.

[7]舒文琼.物联网即将步入3G时代芯讯通细分策略助发展[J].通信世界,2015,3(15):56.

[8]王光辉.物联网战略的国际观察与思考[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4,10(04):50.

[9]姚万华.关于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J].中国信息界,2013,7(08):80.

智慧物流定义篇6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

分类号G250.76

Doi10.16810/ki.1672-514X.2016.11.019

abstractthispaperelaboratestheinteractiverelationshipbetweenthe“internet+”andthesmartlibrary,andintroducessmartlibraryuserservicesfromtheperspectiveofpeople,resources,technology,andservicessystematically.itfocusesonexploringthesmartserviceprocessbasedontheuserbehavior,andstudiesthesmartlibrarybuildingmodelundertheperspectiveof“internet+”.itaimstoprovideareferenceforsmartlibrarybuildingandsmartserviceintheeraof“internet+”,andpromotesthetransformationandinnovationoflibrary,aswellasenhancesthelibrarysmartservicecapability.

Keywords“internet+”.Smartlibrary.Smartservice.

近年来,“互联网+”呈井喷式发展,为教育、金融、交通、社交等经济生活领域注入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2016年4月,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将互联网发展视为适应新常态、深化新常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新动力’,实现‘大作为’。”在互联网助力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产品和服务实现了空前的跨区域流动,互联网无疑是人类智慧的交融汇聚平台。“互联网+”的崛起同样为图书馆发展带来新契机,将“互联网+”与图书馆深度融合,是图书馆由“知”转“智”的必经之路,是信息时代摆脱被边缘化命运的转型关键。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全方位创新和转型,如何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图书馆实现智慧服务,是当代图书馆必须正视的责任与挑战,也是图书馆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1“互联网+”与智慧图书馆

1.1“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是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生态。2015年3月5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了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步伐。简单来说,“互联网+”的生命力,源于加法的可行组合,“互联网+传统行业”=转型创新,通过深度跨界融合、开放连接,通过创新驱动、结构重塑,对各领域进行改革推动,这也是“互联网+”的特征所在。如“互联网+交通”实现了智慧交通、绿色交通;“互联网+金融”拥有了p2p模式的网络借贷平台,手机理财app,以及支付宝类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低成本高效率。依托互联网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互联网与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潮流,一种国家生态策略,势必会影响图书馆的改革创新。

1.2智慧图书馆的发展

伴随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发展,图书馆经历了传统服务、知识服务、智慧服务三个阶段。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的aittolam首次提出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指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可以帮助用户找到所需图书和相关资料[1]。智慧图书馆在我国国内出现的时间较晚,对于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等),基于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系统应用之上的智慧型移动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智慧”二字上,智慧服务是一种综合能力,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体验,借助移动互联网,连接用户、图书馆、资源,实现个性化、人性化、专业化信息推送,促进共建共享[2]。由此可见,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发展。

2“互联网+图书馆”模式

2.1“互联网+图书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目前,国内的智慧图书馆研究仅十年之久,远远落后于英、美、日等国家,图情界的研究多集中于技术层面,忽视理论层面和人文层面。面对“互联网+”浪潮的冲击,无论在理论体系还是应用模式层面,图书馆发展都没有现成案例与模式可供参考[3]。巩固学科地位与价值,保证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图书馆立足的根本,图书馆唯有融入“互联网+”浪潮,利用“互联网+”理念、思维、技术进行智慧建设。另外,从理念层面来说,比较“互联网+”和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和特点,两者均强调“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强调开放连接等;从技术层面来说,智慧图书馆源于智能图书馆,突出数字化与智能化,同样依托互联网核心技术;从单纯性质来说,互联网和图书馆不存在竞争,可以相互服务,“互联网+”与智慧图书馆的深度融合是可行的[4]。

2.2“互联网+图书馆”=智慧图书馆

2.2.1热度分析

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智慧图书馆”为关键词进行高级精确检索,截止日期为2016年5月2日,共有266篇论文。最早的相关研究为2010年,代表性文章为严栋的《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探讨物联网的定义、特点,提出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特征,以及智慧图书馆的基本要求、发展阶段,并阐述了智慧图书馆构建过程中的关键问题[5]。近5年的相关论文情况详见图1。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有关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自2012年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2014年和2015年,智慧图书馆相关研究文献总量达到高峰值。通过对以上文献的调查研究可知,当前国内的智慧图书馆研究多集中于定义、应用技术方面,服务层面和人文智慧层面的相关文献较少。

在CnKi中以“互联网+”并含“智慧图书馆”进行高级精确检索,截止日期为2016年5月3日,共得文献32篇。其中,2012年之前(含2012年)总共只有3篇,2013年为3篇,2014年为6篇,2015年为14篇,2016年为6篇,以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研究居多。由此可见,国内基于“互联网+”视阀的智慧图书馆研究总体处于单一、不成熟的状态。“互联网+”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注重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利用“互联网+”理念和技术,打造智慧图书馆新姿态,实现智慧图书馆与用户的交流与互动[6]。

2.2.2“互联网+”与智慧图书馆的交互关系

“互联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挥“互联网+”的先导力量,将“互联网+”引入图书馆管理系统,努力探索图书馆的智慧所在,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服务与创新的智慧化水平。“互联网+图书馆”是一种创新重构模式,将智慧图书馆加入“互联网+”这个生态体系中,加强两者的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从而实现“互联网+”与智慧图书馆的互利双赢,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人性化、移动化服务。

3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服务

3.1由“知”转“智”

当前,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以及新媒体的出现,使互联网技术充斥着整个经济社会,基于网络环境的创新转型成为大势所趋,传统信息服务转变为虚拟电子信息服务,以图书馆为中心的被动服务也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主动服务,信息化赋予了图书馆“智慧”的因素,面对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应积极构建“互联网+图书馆”的创新模式,实现知识服务到智慧服务的升华[7]。基于“互联网+”视阀下的智慧图书馆服务应依托“互联网+”技术从人员、资源、服务几个层面进行一体化转型与创新。

3.1.1以人为本,关注用户体验

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本质是满足新信息时代的用户多元化需求,实现“互联网+”形势下的智慧化管理与服务。智慧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文智慧,鉴于“互联网+”与智慧图书馆理念的相通性,“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主导”成为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头等大事。用户是智慧图书馆的受益者,因此要关注用户在使用前、中、后的体验,为其构建便利化、个性化、人性化的用户网络服务平台[8]。同时,要加强基于用户数据的挖掘分析,包括用户的访问时间、行为踪迹、阅读偏好、浏览记录等,统计用户资源,重视用户评价系统和反馈系统建设,将有益于智慧图书馆服务实现质的飞跃。

馆员是智慧图书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馆员的知识水平和数据素养将直接影响“互联网+”视阀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加强馆员多层次培训,引导馆员实行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估,提升馆员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保证智慧图书馆提供专业化、智慧化、高效化服务。

3.1.2整合资源,提供一站式智慧检索

智慧资源是基于“互联网+”实现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基础。从馆外生态圈来看,“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深度跨界融合及馆际交流与互动,保证了信息的流动性;从馆内生态圈来看,智慧图书馆需要重视两种资源:一是馆藏资源,包括纸质、电子期刊、数据库等任何文献资源;一是用户资源,包括用户资料、入馆记录、借阅数据等相关信息。“互联网+”视阀下的智慧图书馆应具有全新定位,对所有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分类、聚合,构建统一一站式检索系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开放性的检索途径,力求推送用户真正需要的信息,并实现知识增值。

3.1.3智能融合,实现开放式智慧服务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与用户基于智慧的交流和互动,是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缩影。图书馆智慧服务可以划分为传统服务和数字化服务,依托“互联网+”的推广,实现跨行业、跨区域的深度融合和共享协同服务,实现对智慧图书馆智能系统、智能设备、智能技术的应用[9]。智慧服务要秉承服务新理念,提升服务技术,改进服务品质,优化服务团队,同时要具备科学眼光,保持信息敏感度,开创“互联网+图书馆”特色道路,打造智慧图书馆新模式[10]。

3.2技术驱动,重塑智慧结构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点是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行业的融合创新,智慧图书馆强调利用新一代“互联网+”理念和技术让图书馆的资源、设备、信息等“能说话”“会说话”,技术成为智慧图书馆构建的重要支撑[11]。

3.2.1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

“互联网+”下的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图书馆设备及机器接入互联网,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实现用户与用户、用户与资源、用户与设备等的信息交互,改变传统模式仅通过opaC目录和数据库查询的单一模式,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技术加快图书馆实时数据信息的感知、识别、跟踪、分析和传送,深度挖掘用户资源,统计与挖掘用户多元化信息需求,提供专业性、智能性、个性化的推送信息,提升智慧图书馆服务水准(详见图2)。

3.2.2互联网技术在智慧图书馆的应用

“互联网+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方向,面对“智慧”的挑战,“互联网+”技术优势成为重要支撑,在关注物联网在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中应用的同时,图书馆全面转型还需要借鉴RFiD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多种技术。

RFiD是对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可通过无线电讯号感知、识别、追踪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利用频率信号将信息由RFiD标签传送至RFiD读写器,拥有图书藏、借、阅一体化的功能,在图书自助借还、自动上架、智能盘点、安全防盗、火灾预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云计算技术是具有超强计算和存储能力的平台,以用户为中心,重视用户体验,以期为用户推送个性化的数据,云计算可以为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提供虚拟化存储、绿色数据计算等高效化服务。大数据是“互联网+”时代图情界研究比较多的技术,通常视大数据与云计算为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大数据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对于图书馆智慧服务和决策具有关键作用。此外,“互联网+”下各种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都将提升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智慧图书馆的构建需要明确定位,紧随潮流,努力推进多元、精细化服务。

3.3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构建模型

“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的构建强调三点:物质、技术与服务,笔者相对应地将智慧图书馆构建模型分为3个层次来描述,分别是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见图3)[12]。从图3中可以看出,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服务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有效互联,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完成数据的一系列运作,才能最终提升智慧服务能力,向用户推送高效的服务内容。

4结语

“互联网+”的崛起推动了图书馆智慧发展,“互联网+图书馆”是图书馆适时调整、创新服务的新模式。在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的进程中,软硬件开发、数据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馆员培训等多项环节需要进一步调适。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应时刻保持科学眼光,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升智慧服务的理论与实践,促进图书情报事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轶.三维智慧图书馆的设计和实现:以宝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2):89-92.

[2]温怀琴.以人为本的智图创新服务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1):190-192.

[3]张兴旺,李晨晖.当图书馆遇上“互联网+”[J].图书与情报,2015(4):63-70.

[4]李婴.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图书馆模式及特征分析[J].情报探索,2016(3):116-121.

[5]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8-10.

[6]刘亚玲.智与德的共生:智慧图书馆发展愿景[J].图书馆论坛,2016(1):31-35.

[7]邓新梅.“互联网+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6(3):98-100.

[8]康耀玮.“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网络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10):100-102.

[9]谭荣玲.智慧图书馆角色定位及发展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2):81-84.

[10]贾西兰,李书宁,吴英梅.“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J].图书与情报,2016(1):44-48.

智慧物流定义篇7

关键词:智慧城市产业发展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079-02

1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智慧的地球”这一愿景。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随后,在《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iBm把智慧城市定义为:“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2011年,在“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专题演讲中,我国两院院士李德仁指出,智慧城市是基于数字化城市和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的集成。应该说智慧城市根本上体现“人”的主导地位,通过一系列信息化技术手段,优化集成城市运行过程中的各方面资源和信息,动态的传导给人们,使城市空间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2智慧城市产业链

智慧城市相关产业涉及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的技术支撑、基础设施、服务运行等各个环节,从技术层面来看,主要包括:网络、计算、存储等信息基础设施;感知、采集、终端等设备及软件;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等系统软件;数据处理、共性支撑服务与应用服务等软件;行业智慧应用平台与系统;系统集成平台等。

智慧城市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对推动城市范围内人类生产、生活和城市管理方式,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将带动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同时,有力促进制造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转型发展,以更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信息化特点。

我国尚处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起步阶段,虽然部分城市和地区启动了本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工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距离智慧城市的实际运行并发挥综合效益还存在一定距离。目前,我国在智慧城市相关技术领域已经具备较为扎实的研究基础,相关技术成果也较为成熟,然而,缺乏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和技术整合集成的综合平台是制约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大瓶颈。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成为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地球空间信息和软件设计开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通过智慧城市建设的巨大技术需求的牵引,带动相关技术水平的提升,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也是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以智慧城市综合平台为中心辐射的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银行、智慧电网、智慧政府、智慧学校、智慧环保、智慧建筑等应用领域将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制造业为例,通过智慧手段促进汽车产业、钢铁产业、石化产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产业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推动其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和智慧型制造的转变。在企业产品研发、过程控制、市场营销及售后管理等各个环节中融入更多的信息技术,大幅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协同化和智能化。

以农业为例,精准农业概念的提出和实际应用是智慧农业建设的一大体现。通过地球空间信息获取、自动化控制、实施环境监测等高新技术的集成融合,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模式,争取有限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相对节省的资源消耗和人力、物力投入,获取更高的作物产量,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以现代服务业为例,可以利用智慧手段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拓宽行业服务内容、提升产业聚集水平、强化辐射能力。通过建立电子商务、交通、物流、气象等跨行业的信息综合共享平台,降低现代服务业的运营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形成经营方式灵活化、服务品种多样化、服务形式特色化、服务质量精细化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贡献力量。

3智慧城市应用

3.1智慧政务

建设智慧政府是实施智慧政务的基础和前提,根据政府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能,一般来说,智慧政府包括智能办公、智能监管、智能服务、智能决策四大领域。

(1)智能办公

智能办公是运用网络通信、物联网、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通过构建综合信息化办公平台,提高办公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各地建立了大量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从系统功能角度看,有些系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水平:能够根据使用人员的角色、喜好,对系统界面和功能进行自动优化;提供通知提醒、邮件提醒、事务提醒等辅助功能;能够依据待办事务紧急程度,自动移交对口部门或人员进行处理;能够通过先验知识的智能化管理,提供针对具体事务的办事经验和模板。

(2)智能监管

智能监管系统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公安、监察、质检、安监、环保和减灾等领域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智能监管系统能够实现对监管对象的实时、动态信息获取,在提高监管效率和成效的同时,有效降低监管成本。例如:遍布城市的具有人脸自动识别功能的监控摄像头,能够大大提高抓捕在逃疑犯的几率;根据执法现场情况,自动调取有关材料,生成罚单,方便公务人员执法;安装在特种设备上的智能传感器,能使质检人员足不出户在第一时间获取设备的运行数据和质量可靠参数;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灾害多发区域进行动态监测,实现了灾害的提前预报预警。

(3)智能服务

智能服务是现代公众服务的主要发展趋势,其目标是实现自动感知、预测公众需求,为公众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例如,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实现交通路口信号灯时长的自动配比;依据公众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的气象服务;通过三维虚拟技术建立与真实场景极为相似的虚拟博物馆、名胜古迹等,实现公众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游览;建立场景式服务平台,引导公众办理有关事务。

(4)智能决策

智能决策是以智能信息获取与处理为基础的,是智慧政府建设的最高层次。智能决策系统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对多地区、多渠道、多领域的实时和历史信息进行管理,实现多维数据集成;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在数据仓库基础上进行自动化知识提取;在知识库的支持下,形成符合决策层要求的统计报表、预测演示、情景分析报告和建议应对措施,辅助政府领导干部进行正确决策和科学决策。

3.2智慧民生

智慧民生切实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主要包含智慧食品安全、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方面。

(1)智慧食品安全

智慧食品安全主要体现在利用射频识别和远程监控技术等,实现食品的全过程安全跟踪。例如:在销售的鸡蛋或肉类食品上印制唯一标识的条形码或二维码,实现对食品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监控,消费者也可通过唯一标识码访问相关养殖、生产、物流企业的网站,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

(2)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是对传统医学诊疗手段的重大革新,已渐渐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安装在人体身上的传感器,可实现对人体健康参数的实时监控,并传送到相关医疗保健机构,如有关参数出现异常,可以第一时间通知患者就医;对于所处地区医疗条件有限的危重病人,由于路途遥远无法及时就医,可通过专业医疗信息网络,由医疗水平较高的医疗机构施行远程诊断和治疗,实现各类医疗资源的高效共享。

(3)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将自动控制技术、无线传感技术、数据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集成运用到交通系统的各个节点,形成高效利用交通设施、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尽力减小环境污染的智能化交通新格局。在较为成熟的智慧交通系统建成后,交通工具依据自动控制信号自由行驶,公路通过实时流量监控实现自动化流量调节,借助于这个系统,管理人员对交通工具的行踪、交通设施的状态以及大范围交通总体情况将了如指掌。

4结束语

智慧城市既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又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表现,是人类应对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资源日益短缺等问题的必然选择。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为这些问题的缓解或解决提供了科学手段,也为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对于我国加快向信息社会转型、应对城市化发展新挑战、打造高品质城市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德仁.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J].中国建设信息,2011(23).

[2]王辉.智慧城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杨红艳.“智慧城市”的建设策略:对全球优秀实践的分析与思考[J].电子政务,2012(1).

[4]史璐.智慧城市的院里及其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和意义[J].中国科技论坛,2011(5).

智慧物流定义篇8

1.物与物交流的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web3)的物与物之间交流不同于web1的人与物交流与web2的人与人交流,其主要区别在于:web1的物主要指计算机,人与计算机打交道,互联网通过计算机终端提供服务,交流之主体是人与计算机;web2的人与人交流更凸现了实时性和多媒体特征,人们之间的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语音和视频的形式即时信息互动,超越了人机交互界面,交流之主体是人与人(图1);而物联网之物与物交流是通过传感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和互联网络将具有感知的物品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和生活体系”2,交流之主体则是更为广泛的包括人类在内之智慧物。

2.物联网使具有“智慧”之物成为可能

物(things)指客观世界中万物之总称,“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而物联网中的“物”是指能够通过网络联系起来的“物”,换句话说,能否实现此物与彼物的相联,关键在于“物”是否具有相连的条件,即物联网中的“物”是否具有环境感知、身份识别、信息接收和行为决策等智慧特征。只有具有这些特征的“物”构成的“智慧地球”,才可能实现物联网中物与物的“对话”。因此,物联网中的“物”并非是物质世界中所有的物,而是具有一定智慧之物3。智慧是指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4。按照这一定义,以产品类“物”为例,要使其具有“智慧”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传感器的应用使产品有了“感觉器官”,RFiD的应用使产品有了可识别的身份,再通过无处不在移动网络使产品有了判断和处理问题的大脑,原本无意识的物体变成了有智慧的物品。也可以说物联网中“物”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智慧,至少要让物联网络知晓你是谁(能识别)、在何处(能定位)和做什么(能感知和沟通)。

设计对象的更新:从常规智能产品到智慧型物品

从产品设计视角,为了区分常规的智能产品设计与面向物联网的产品设计,我们将后者的设计对象称之为“智慧型物品”。从本质上说“智慧型产品”的也属于“智能产品”一类,但其与一般意义的上智能产品有所不同。

1.“智能”有限的智能产品

常规的智能产品也可以具有感知、决策和执行等功能,如智能导航仪、智能洗衣机和智能冰箱等。这类产品是机械、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晶,美国西北大学教授norman认为“由于机器的智能并不存于机器中,而是存在于设计者的大脑中;因此,当意外事件发生时,由于设计者不在场,所以机器往往就不灵了”5。机器的“失灵”并不等于机器完全没有“智能”,而是设计者使机器所具有的“智能”不能应对“意外事件”。理由有二:第一,设计者设定的或设想的智能处理程序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设计者的智慧总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所的可能性;第二,特殊情况下超出了智能产品的应对能力,从而出现错误。譬如,GpS导航仪由于无法反映道路拥堵、交通管制或维护等实时情况,从而导致错误的导航。

2.“智能”无限的智慧物品

与常规的智能产品相比,物联网中的“物”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人工智能产品,而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或终端,其智能与网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离开了网络,其智能成了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以3G手机为例,如果没有了网络不仅不能上网,甚至电话都不能用了。另一方面,来自物联网的智能使产品更具有智慧,如物联网导航仪可以随时接收实时道路情况,选择最佳的行驶线路;物联网冰箱会及时提示用户购买将要用完食物,进入商家购买界面享受商家自动配送服务。从“戴物联网‘表’保老人平安”到“‘智慧旅游’开启智能时代”无不具有“智慧”的烙印。对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联网终端产品来说,与其称为智能产品,莫如定位于“智慧型物品”更为合适。正如前述,这种“智慧型物品”是物联网环境下的产物,完全依赖于物联网而存在。因而,“智慧型物品”的“智能”存在于物联网中之中。名为nabaztag(后更名Karotz,图2)的无线智能兔子,法国Violet公司将其称为首款Facebook硬件。

Karotz是为社群网络整合打造的,具有“智能”的“智慧型物品”。当连接至互联网时,内置网络摄像头可在语音识别软件的指挥下拍摄照片,并将照片上传至Facebook,且还能阅读twitter信息流和天气播报等内容。在此基础上Violet公司还推出了android版和ioS版的一款应用程序,能在android或ioS移动设备上向Karotz智能兔发送文字信息,从而让Karotz“讲话”。

从设计“智能产品”到设计“智慧型物品”,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将发生变化:智能产品具有智能不再是固化的和有限的,而是动态的和可扩展的。设计者虽然不能让产品本身的智能应对所有情况,但可以让产品接收来自网络的“智能”变得更加“智慧”。设计师不只是设计产品对象本身,而是要设计好产品与物联网对接的形式和获得智能的路径。

设计策略的变革:从一体化解决方案到智慧解决方案

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许多过去认为是天方夜谈的事情,如今已变成了现实。千里之外,人们可以看到家中的情景,智能家居让小偷们“失业”;凭借一部手机,就能远程轻松指挥智能家居,显示了智慧生活的神奇魅力1。显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得益于革命性的“智慧解决方案”。

1.一体化解决方案产生的非“聪明”产品

“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提供的产品创新方案”2。这种创新方案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对多个产品解决方案的评价、筛选、组合和决策,其根本目标总是为了满足产品服务的对象——产品消费者(间接用户或直接用户)的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会涉及到产品解决方案的选择问题。对于常规的产品设计来说,满足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主要立足产品对象本身,即利用产品本体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来实现设计目标。设计者基于独立的、有界的或者封闭的产品空间,提出一体化解决方案。立足于产品本身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由于受自身条件的约束,在由用户、产品和场景构成的产品系统中,用户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主体,产品总是为用户服务的客体,二者的主从属关系也总是恒定的。如家用智能洗衣机,可以自动选择最佳的洗衣程序,但确不能保证一定能将衣物洗净;家用智能电冰箱,可以提供最佳的食品保存温度,但确不可能提醒用户食品是否超过了保质期。这是因为局限于一体化的产品解决方案,由于缺乏“智慧”是不“聪明”的产品。

2.智慧解决方案催生的“聪明”产品

智慧解决方案超越了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局限,将立足于产品本身的解决思路扩展到开放的物联网空间,利用以“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为特征”1的智慧方法来实现常规产品无法企及的目标。实现智慧解决方案的基础是物-物之间的透彻识别和全面互联构成的有机网络,依托的是物联网海量、高速、实时的数据超常处理能力和系统、全面和深入的智能决策和行动技术。纵观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如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农业、智能安防、智能建筑、智能生活和智能家居等均是采用智慧解决方案的结果。

采用智慧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构建具有“更深入的智能化”的各类智慧的应用系统,还可以设计出“聪明”的各类物联网终端产品。正如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的报告中所描绘的那样:“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海尔的世界上首台物联网冰箱,不仅可以储存食物,而且可以通过与网络连接,实现了冰箱与冰箱里的食品、与超市的食品、与人类之间自由沟通2。例如wifi体重计(图3)就像我们的便携私人健身教练一样,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咨询健身相关资料。可帮助用户坚持完成节食和健身计划,还可以将数据共享到其他健身app中。凭借内置的wi-Fi连接,可以自动记录用户所有的体重数据和阻抗测量值,并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用户的iphone、ipad和ipodtouch上。用户通过下载免费的itunesapp,便可随时安全登录查看完整的体重、体重指数(Bmi)、脂肪和肌肉量等信息。与智慧型物品需要依赖于物联网技术一样,设计师要实现设计能够理解人意图的“聪明”产品也必将以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解决方案为设计策略,这种设计策略采用开放的创新设计思维,体现了直接方式与间接支持、产品终端与网络系统的交集与整合。

设计思维的转变:从服务设计到智慧服务设计

服务设计命题的提出,为产品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是物质条件不断提升的前提下,从为生存到为生活方式而设计的设计理念变革之使然。从本质上说,立足于非物质的服务设计是为了“将设计的理念融入到服务的规划与流程本身,从而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消费者的使用体验”3,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则为单纯的服务设计转换为智慧服务设计提供了可能性。

1.从为“一次”到“服务”之设计思维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设计主要针对用户购买产品的“一次”,由于从“购买——使用——废弃”全过程完全由用户自主进行,产品提供的服务功能是在有限的设计过程中完成的,用户的按受的服务也是在一个有界空间进行的。在服务设计之中,所谓的产品只不过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一个节点或产品终端,设计不再囿于相对独立的产品和不可拓展的服务。可以认为,为“一次”的设计是有限的,而为“服务”的设计是无限的。从“有限的服务”到“无限的服务”促使了设计思维的转变与创新:首先,由于产品与服务融为一体的服务设计是“包括服务模式、商业化模式、产品平台和交互界面的的一体化设计”1,因而这种设计必定是多学科的团队行为,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不同背景开发人员同力完成。其二,实现“无限的服务”,需要一个合适的运作平台,该平台允许众多的第三方设计公司可以在平台上、断更新和扩充服务功能和内容,以满足用户的无限需求。苹果公司的appStore和itunes、Googleplay以及诺基亚的oviStore等正是这种平台的具体体现。

2.从为“接受服务”到为“智慧服务”之设计思维转变

物联网的引入使服务系统的感知服务成为可能。接受服务的对象进入服务提供环境之后,由无处不在的计算技术和网络构成智慧系统就能够自动识别接受服务的对象,从而提供相应的服务。如应用于北京故宫、成都都江堰、南京中山陵和杭州虎跑寺等景点的自动导游系统借助集智能多媒体导游和GpS全球定位系统,随时感知游客所处的景点位置,自动进行详细的讲解。这种服务模式虽然只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服务雏形,但其“智慧”特色已见端倪。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服务系统的设计不只是对用户需求、产品终端、计算技术和互联网络的整合,其服务对象和形式也将发生变化。服务对象将由消费者扩展为物联网中的“物节点”,如汽车自动驾驶、不停车自动缴费、宠物位置定位、远程信息采集和安全防护监控等。服务的形式将由接受服务扩展为基于感知识别的更智能的个性化“智慧服务”,如根据感知到的病人状况,提供医疗咨询和诊治建议、根据感知到的家庭养花的物理信息(品种、湿度、温度和养分等)提供自动养护等。物联网的引入对服务设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设计创新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将使真正智能化的智慧服务成为现实。

武汉侨亚百老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利用物联网、互联网、无线通信等信息化技术,提出“信息化养老”服务模式,希望将智能养老服务模式延伸至老人家中。e-脉手表的服务内容涵盖老年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该方案以网络和电话为主要实现形式,整合社会上已成熟的专业化老年服务机构力量,结合信息化终端e-脉手表和智能健康养老服务站为老人搭建了一个居家养老的信息化服务平台2。

结语

智慧物流定义篇9

【关键词】艺术教育,生态式教育,人类智慧,人文精神

艺术教育作为一门研究艺术教育现象的学科,侧重的是类属于艺术范畴的素质教育,以艺术或艺术品为媒介来培养人的艺术能力、艺术创作与艺术境界的有规律的系统的教育活动。那么,艺术品所表现的自由的感性形式,存在于每一个独特个体的感性生活中,艺术属于一种感性的形象,这种感性就带有人文主义的色彩,所以,作为承载人们艺术思维、艺术创想的承载体——艺术品,就不能太注重技法而忽视了文化内涵的表述。读《艺术与创生——腾守尧先生生态式教育理论之路》后,让我对现代艺术课程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注重产生了一些思考。在我们的艺术教育过程中,为了使艺术创作者创作出更具有人文精神的作品,就应该像腾守尧先生所关注的,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知识融入到艺术课程的教育中,并将多种教育理论进行融合而提出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试图矫正在目前的一些艺术课程教育中存在的注重技法、忽视人文精神的现状。

对于每个有追求的人,滕先生提出毕生都在建造自我的庙堂的思想,以独特的方式高度概括了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所要培养的精神品格与自我提高的目标。这不仅是一个有生命的构架,而且还是一个有主观思想与智慧、有独特个人艺术品格的承载体,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就在不断的构建这样一个自我,提升我们的智慧。这个过程有一部分时间是在教育与受教育过程实现的,所以作为培养具有艺术修养与能力的艺术教育,就应该注重文化生活、科学精神的渗透,转变传统式教育方式,不断运用生态智慧,以更加开放的教育形式开展艺术课程教育,这样也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开展与培养。对此,滕先生总结出原始智慧、现实人文智慧、神性智慧三种人类智慧,阐述了人类发展历程中所呈现的不同智慧层次,诠释了人类艺术智慧发展所经历的从根源到现实再到超越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引起我们对个人素养培养的一种反思。

首先,原始智慧属于人本能地对自然的一种认识与借鉴,对矛盾事物双方视为神灵的两面,这种认识处于人类智慧发展的初级阶段;自然界的万物不仅都是有生命的、有灵魂的,而且万物之间都是想通的,就像美术、音乐、戏剧都是艺术,艺术都是相通的,对这两者理解应该是相近的。所以我们在构建自我的“庙堂”时,不能脱离现实万物、不能与生态产生失衡,要在相互融合、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其次,现实人文智慧或圣贤智慧,则是人对自然界的矛盾关系、互存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与真理,并善于将其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不再是盲目的,而是严格的视为对立两面,并试图征服它们,带有理性色彩。

第三,神性智慧或超然智慧,则是人们对客观自然的矛盾双方加以融合、综合各种智慧进行创新与改造。事物的矛盾两面是相辅相成的。艺术能反映社会,而社会也同时影响着艺术。艺术并不是像照相机那样把生活进行记录、复制、收藏,而是以社会生活作为背景依据来表述内心情境的一种形式。滕先生提出神性智慧的核心,就是对话精神。对话不仅仅停留于理解为一问一答,更高层次的上升到精神层面,对话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心灵碰撞的过程,是一个内心情感、情境获得交流、融合、进而提升的过程。自然界中的各种现实情景,对于有一定艺术修养的人来说,可能更能从中读懂自然的和谐艺术,感受到自然界各事物之间的对话。这种艺术,正是神性智慧所指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对话,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自身艺术素养得到提高的基础上,将艺术素养与能力,结合社会需要进行新的创造,创造出能打动人的能为社会服务的新的事物。所以艺术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首先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学识,塑造高尚的人格,培养高雅的艺术审美能力;其次再研究的就是如何将优良的艺术品格与艺术能力、技术进行整合,如何将人文精神融入于艺术情境中,并使之向更高层次发展,这两者在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是辩证主义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教育作为人与人的活动,回归自然和谐规律,使教师与学生之间遵循共生互生、生生不息、循环复始的生态关系,进行生态式教育。艺术教育之所以要与生态学理念相融合,正是为了找到艺术与生态之间的一种平衡,生态哲学已经成为人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方式和态度。生态式教育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开放式、平等式、互补式教育,更多的是强调思想精神、不同观念、看法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而是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过程。

生态式教育首先强调的就是师生平等关系,在平等的前提下进行交流、对话。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这种平等的对话与交流给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主要是指思想认识上的平等关系,是相互理解、学习认知的关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能成为共同探讨的伙伴,都成为学习者和探讨着,更有助于意见与思想的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不董的方面,也许你所不了解的正是对方所了解的,这样就能达成一种互补,在这样互动式的对话中,去充实和丰富自己并从中发现真理。

智慧物流定义篇10

关键词:新经济环境智慧贸易模式剖析

科学技术的进步,营造出了新的经济环境。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新常态下国家的发展战略加速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社会生产、经济贸易、生活消费各个领域的智能化水平迅速提升,智慧贸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速构建并付诸运行智慧贸易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智慧贸易的产生及其特征

传统的贸易是平等互愿的前提下,在交易市场里面进行的货品或服务交易。国际贸易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在互联网支撑下,全球贸易的方式正在改变,贸易结构正在重构。比如:过去20年,世界贸易组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经济全球化更多是大企业的全球化;但在未来的20年,全球贸易应该更多体现在小企业上,尤其是跨境电商平台的风生水起,将彻底重构国际贸易的新秩序。在此背景下,智慧贸易顺势而起。智慧贸易是以物联网、互联网和通信网为基本架构,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促进国际商品、服务与要素的自由流动的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形式。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贸易多元化的需求日益加剧,尤其是便捷的智慧贸易方式成为人们贸易的首选途径,我国智慧贸易发展迅速。近年来,相较于传统贸易缓慢的发展,智慧贸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我国外贸的重要增长点。它的迅猛发展将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提升国际渠道控制力与话语权的好抓手。

智慧贸易具有明显的特征:智慧贸易有利于对商贸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全部系统集成和管理;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有利于发现下一代潜在的商贸模式,实现商贸资源的优化;智慧贸易可以灵活地支持新流程、业务模式和应用的智慧it基础设施,可进行超越防火墙的全球商贸一体化协作。

二、智慧贸易模式的重要内涵

剖析F2F贸易模式与B2B、B2C等电子商务模式,它们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也受制于自身的局限性。而智慧贸易模式结合传统贸易与电子商务于一体,通过不断实践优化,形成了新的贸易体制。它不局限于线上线下,国内国外,量多量少,无论个人、企业、政府或国家都适用于该贸易模式。

电子商务模式从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到o2o智慧贸易模式,消费者、商家都在与时俱进。事实上,光靠传统贸易和电子商务贸易都不足以支撑市场庞大的消费和需求量,智慧贸易的兴起和发展在贸易市场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智慧贸易之所以能立足于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是因为它基于市场需求,结合各种贸易模式的优势,形成了既具有自我特色,有满足人们贸易生活各项需求的贸易体系。

与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市场+物流配送”相比,o2o智慧贸易模式的革新在于“电子市场+到店消费”,它的核心在于在线预付,并把线上消费者带到商店。其具体过程为:在线预付款项、收到优惠券条码及密码、核对个人信息、消费后收到信息告知已消费。其优点在于通过联盟圈内的商户间精准营销,吸引并收集更多商户资源,驱动大众消费。但由于目前技术匮乏,致使营销精准化程度较低,o2o贸易模式需要更专业的引导和培训。F2F模式从传统的“面对面交易”到如今“厂家到家庭或个人”,与前者相比,后者的先进之处在于主动寻找客户群,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客户的心理需求。其首创了从生产厂家直接向家庭或个人提品信息,再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多样化、个性化产品的镜影模式,减少了商、商家、商场等中间环节,降低渠道费用,让消费者以平价购买高档产品。与传统贸易相比,它有价格与服务双重优势,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厂家可以直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找到客户。但由于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线下体验店将电商平台拖入区域化服务,直接影响了其扩展速度。

目前智慧贸易模式正向多边化转型,就我国而言,目前设立了多个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跨境电子商务构建的开放、多维、立体的多边经贸合作模式,极大地拓宽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引起国际贸易方式的巨大变革。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的规则需求,以保障跨境电子商务的继续发展。不仅如此,在各个中小城市还成立个商会、跨界商会以及跨境商会,这都促进了智慧贸易模式在中国的深入贯彻和执行。例如:甬商所的智慧贸易模式,实现了"电子交易+电子仓单+全天候交收+基差结算"的完美结合,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为企业提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资金更安全的电商化贸易新渠道和供应管理新模式。

三、智慧贸易发展前景分析

智慧贸易虽说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但发展情况良好。它的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广阔,消费群众众多且消费能力参差不齐,对于亚洲人口和国家众多的地区,智慧贸易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大型企业,这是他们扩展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机会,更是中小型企业面向国际市场一个关键性的机遇,同时也是国内本土品牌提高国际知名度、增加信用价值的一个良机。从智慧贸易系统现状分析来看外贸企业面对的是潜力巨大的国际市场,传统贸易的流通环节多、价差大,智慧贸易能够有效地绕过贸易壁垒的限制,直接面对国外消费者,缩短了供应链,具有更为丰厚的利润,将成为一种新兴的国际贸易模式。如果企业能及时抓住机遇,可以创造比内贸电子商务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效益。可以预见,智慧贸易将保持强劲发展,在全供应链中成为主流,并将有力拉动云计算、物联网、4G等新兴产业。未来几年,智慧贸易的发展将会和前几年以淘宝为典型的内贸在线购物平台一样进入黄金发展期。

目前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界对智慧贸易议题关注的重点和趋势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关于“全球运输与贸易便利化伙伴计划(GFp)”作为全球层面贸易便利化合作信息交流平台的研究和探讨,将当前国际上贸易智慧化的实践和探讨归纳为12个大主题(含30多个子主题),这一归类是以广义的贸易和运输指挥化为背景,凸现了智慧贸易的跨领域、跨部门的特性,宣示了其发展进程中多角色、多纬度的特点;其次,是对当前国际范围内关于智慧贸易化的实践和探讨的归纳整理,并分为两类18项。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关于安全与便利的平衡、海关与商界合作伙伴关系、贸易智慧评估体系、口岸管理体制改革、单一窗口建设、无纸通关等相关内容的论述与国际关注趋势相一致。通过对以上两个方面的深刻剖析和研究,可总结出以下几个观点:①贸易便利化的研究已经引起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国内对智慧贸易研究除了包括wto智慧贸易议题研究、区域国际组织和国别智慧贸易研究、智慧贸易的成本收益以及经济影响、智慧贸易水平评估等内容外,国际贸易供应链上其他涉及智慧贸易的部门也对此进行了研究;②理论研究与实践之间的结合不够密切。涉及国际贸易学、国际法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尤其涉及具体措施的落实方面还与国家的管理体制、具体国情有密切的联系,该议题的研究如果不与具体实践部门紧密合作,很难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建议,对智慧贸易具体实施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关注较少,以至于很多建议多属泛泛而谈。

近些年来一些国际组织、区域组织都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虽未就智慧贸易便利化的定义达成一致,但普遍承认它对贸易流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以务实的做法,有选择地将有关内容纳入多边、区域及双边合作中。

四、智慧贸易的优劣态势

研究发现,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而言,智慧贸易具有独特的突出优势:

1.商品和服务信息获取更加便利。在互联网和物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再只局限于线下市场的寻求,线上信息更丰富,获取也更方便快捷,人们甚至不用出家门,就可以快速全面地了解各种信息。

2.企业直接面向全球市场。企业不论处于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线上交易和信息平台,还是在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线下交易和信息交换平台,都可以将企业基本信息散布到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更直接地面向消费者同时直接接受消费者的监督。

3.在线交易更加便捷。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包括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为基础不断发展壮大的各种线上交易模式是交易更趋向便捷快速,人们不再需要去实地市场选购产品,而是通过线上贸易和支付,并通过全球物联网实现物流互通。

4.跨境网上交易批量小、频率高。跨境网上交易模式不再需要大量的产品进行集中购买和运输,即使只有一两件小额商品也可以实现快速有效贸易,这意味着人们不再需要走出家门,更不用走出国门,就可以以合理的价格方便地购买全球范围内的商品。四网合一的智慧贸易系统通过利用新一代交互的便捷性、协同性、效率性和响应速度,提高各方的满意度,实现各方价值的最大化。它标志着人类正在迈进全球一体化的智慧经济、智慧社会和智慧地球时代。随着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它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已经由量变向质变转化,不断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到人类生活的纵横维度,推进着世界智慧化的进程。

但是,由于智慧贸易所涉及物流、资金流以及诚信机制的复杂性,加之信息系统、政策环境等方面的限制,目前人们对于智慧贸易的认识仍然不够透彻,贸易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漏洞,这些漏洞严重威胁着买卖双方乃至买卖过程中涉及的各方群体的利益,这也是智慧贸易存在的明显劣势所在。

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而关键就是在于对贸易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了解、研究。为更好地促进智慧贸易发展,提高智慧贸易竞争力,必须重视智慧贸易关系网络建设。现阶段,我国智慧贸易发展在通关服务、市场监管体系、结汇方式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和优化。促进我国智慧贸易快速、健康发展,应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大政策创新力度;优化通关、支付、物流、结汇等服务支撑体系;建立和完善智慧贸易市场监管体系;加强智慧贸易国际合作;引导和支持智慧贸易系统平台的发展。

智慧贸易作为新兴贸易方式,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不论是内贸还是国际贸易,其先进技术的支撑有利于打造贸易便利化模式,重构贸易流程,缩减贸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创造更大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世璐.国内贸易便利化研究现状及展望[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