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30:40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篇1

第二条凡在本市通航水域内航行、停泊、作业的一切船舶、排筏、设施和人员,以及船舶、排筏、设施的所有人和经营人(以下简称所有人和经营人)都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市交通管理局是本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行政主管机关。

市、县(市)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是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的职能机构,负责实施本规定。

县(市)交通局负责监督、协调当地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对水上交通安全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船舶与船员管理

第四条船舶航行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按规定持有完备、合格、有效的各种证书和文书;

(二)按规定配备持证船员和其他船员;

(三)有良好的适航状况;

(四)船名和船籍港字迹标写清楚,载重线标志正确明显。

第五条船舶必须向当地水上交通管理机构申请办理船舶登记,确认所有权和决定船籍港,并取得船舶国籍证书或船舶登记证书或船舶执照后,方可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航行。

需要变更船舶所有人、登记事项的,船舶所有人应向水上交通管理机构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船舶所有人要求变更船籍港,必须持有转入船籍港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出具同意接收的证明文书,并经转出船籍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审核同意,方准转港。

船舶发生灭失、沉没(打捞不起)、拆废或失踪达六个月以上的,船舶所有人应及时向船籍港水上交通管理机构申请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六条建造船舶的单位和鋈擞Φ鄙昵氪拧?lt;/Span>

建造、改建或进行重大修理的船舶,必须按照船舶检验部门批准的图纸施工,经船舶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发给相应的船舶检验证书及有关文件,并按规定向当地船舶检验部门申请营运检验,签发新的适航证书及有关文件。

第七条船舶进出本市港口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进出内河港口签证管理规则》的规定,办理签证手续。

第八条船员任职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机动船舶的船长、轮机长、驾驶员、轮机员、引航员、无线电报(话)务员应当经过考试,持有合格的职务适任证书;

(二)非机动船舶的驾长、渡工应当经过考核,持有合格的职务证书、证件;

(三)油船及其它危险物品船舶的船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持有专业训练合格证;

(四)其他船员应当经过安全教育和专业训练。

第九条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考试发证规则》和《内河船舶船员考试发证规则》的规定,负责船员培训、考试、发证工作。

持证船员应按规定向水上交通管理机构申请验(换)证书,经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审核合格后方可办理验(换)证手续。

第十条船员证书或船舶证书由于破损、字迹模糊不能使用时,船员或船舶所有人应持证书向原发证的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或船舶检验部门申请换发证书。如证书在有效期内发生遗失、毁损的,应向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或船舶检验部门申请补发。

第三章航行、停泊与作业

第十一条船舶航行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船舶在船闸引航道、港口作业区、城镇沿河区、渡口、危险货物装卸码头、水上或水下施工水域以及水位达、超洪水警戒线时,应以安全航速行驶,加强了望,谨慎驾驶。

(二)机动船舶在潮流河段、湖泊、水库、平流区域航行,应当沿船舶右舷一侧航道行驶。机动船舶尾随航行时,应与前船保持安全距离。

(三)船舶在弯曲、狭窄、滩险航段、船闸引航道及桥梁水域航行,禁止追越或并列行驶。船舶在城镇沿河区、*拱宸桥至三堡船闸航段航行,应按顺序航行,禁止同类船舶追越。

(四)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航行,应当控制航速,加强?望,谨慎驾驶。在B级航区逆流行驶视距小于200米,顺流行驶视距小于300米,C级航区行驶视距小于100米时,一切行驶船舶(装有雷达设施的船舶除外)应及时选择安全地点停泊。

(五)船舶拖带航行应具有避让和自控能力,禁止长缆施带及狭窄航段偏缆拖带。允许偏缆拖带的水域一律用右偏缆拖带。拖船拖带驳船不得超过12艘,长度不得超过300米,顶推轮顶推驳船一般不应超过两艘。钱塘江、新安江水库水域拖带宽度不得超过12米,其他水域均应单排一列式拖带。逆流拖带航速不得低于每小时3公里。

(六)禁止挂浆机船和未经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核准的机动船舶从事拖带航行。两艘或两艘以上的机动船舶不得并绑航行。

(七)船舶拖带浮运设施、大型物体、装运一级危险品以及拖带排筏进出*三里洋至三堡船闸航段,应事先向当地水上交通管理机构申请护航,为护航而发生的费用由申请者承担。

(八)船舶装载轻泡货物航行,在无碍驾驶台操舵者视线、货物固定及稳性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舱面积载高度不得超过船宽的1/2,积载宽度不得超出舷外各0.5米。

(九)船舶航行严禁超载,违章搭客及客货混装,禁止人力船吊攀在航船舶。

(十)船舶通过船闸,须遵守船闸管理规定。在钱塘江航行的船舶,须遵守钱塘江船舶防洪水、防涌潮、防台风安全规定。

(十一)在航船舶舱面工作的人员必须穿着救生衣。

第十二条船舶停泊不得有碍其它船舶航行,不得遮蔽助航标志,严禁船舶在管线或禁泊标示的水域内停泊。严禁船舶停泊在航道上进行装卸过驳作业。

各类船舶在危险品锚地、待卸待装锚地、避潮锚地、避风锚地停泊,必须服从水上交通管理机构的管理。

船舶的系泊尺度必须符合水上交通管理机构的规定。

停泊船舶应按规定显示信号,留有足以保证船舶安全的船员值班。

第十三条禁止船舶过驳经销油料业务。经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审核同意使用岸线建造的加油站,必须采取防火、防污染的措施。

第十四条在航道管理范围内从事吸砂挖砂的船舶,必须经当地河道主管部门会同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审查,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在指定的水域内从事作业。禁止在主航道和习惯航道中进行吸砂挖砂作业。

禁止向航道倾倒砂石和废弃物。

第十五条禁止在航道内进行有碍船舶航行安全的渔业捕捞。在习惯航道内禁止设置固定网具和种植水生物。擅自设置网具和养植水生物的,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可责令所有人停止作业,期限清除或强制清除。

第十六条沉没在航道内的船舶、设施或者有碍航行安全的物体,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按规定及时在沉没点设置标志,保证标志有效,并应立即报告当地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未及时设置有效标志而造成其它船舶损害的,应负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凡需引航的船舶必须事先向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方可进行。

第十八条凡在通航水域进行水上或水下施工、体育竞赛、设置禁航区以及其它有碍交通安全的活动,应提前10天向当地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由水上交通管理机构统一发己叫型?lt;/Span>(警)告。

第十九条水上交通管理机构负责水上救助的组织指挥,有关单位及船舶应听从指挥,不得借故推诿。为救助发生的有关费用,经水上交通管理机构认可,由遇险方支付。遇险方支付后,可向有责任的第三人追偿。

第二十条在洪水、枯水、涌潮期及台风季节等特殊情况下,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有权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第二十一条凡从事水上旅游、娱乐业务的摩托艇、娱乐船舶、水上饭店(旅馆)、游泳场,必须事先向当地水上交通管理机构申办船员、船舶证书及核定使用水域范围,再向有关部门办理手续,方准经营。

第二十二条执行公务的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军队、公安机关船舶及抢险救灾的船舶,在保证航行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航速及能见度不良时航行规定的限制。

第四章危险货物管理

第二十三条船舶、设施在储存、装卸、运输危险货物时,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和管理的规定。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必须经船舶检验部门检验,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载运。

第二十四条船舶载运一级危险品进口或过境,应事先向抵达港的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报告,并办理危险品进口签证,经批准后方可进港起卸或过境。

第二十五条船舶装载一级危险品出口,应事先向当地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办理《船舶装载危险货物准单》,并在指定的地点进行装载。

第二十六条船舶装卸危险货物,应按规定事先向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提出监装监卸危险货物的书面申请,经核准后由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派员监装或监卸。

第二十七条严禁客(渡)船装运危险货物,严禁旅客携带危险品上船。

第五章安全检查

第二十八条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按《船舶安全检查暂行办法》和《内河船舶安全检查暂行办法》的规定,对50总吨或主机功率36.8千瓦以上的机动船舶实行定期检查,其他船舶实施不定期的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在安全检查中,被检查船舶的船长、船员或船舶所有人应密切配合,不得妨碍、阻挠检查。

第三十条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对在安全检查中发现被检查的船舶有违章行为或未合格项目的,根据其性质及危及安全的程度,可分别作出开航前纠正、船籍港纠正、下一港纠正、修船时纠正、限定日期纠正、滞留及处罚。被检查船舶的船长或船舶所有人应按照水上交通管理机构作出的处理意见及时纠正。

第三十一条对无证船舶、危及安全的船舶、发生交通事故后手续未清的船舶以及未按规定缴纳国家规费的船舶,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可采取禁止离港、停航、停止作业、驶往指定地点听候处理及收存船舶动力设备等强制性措施。

第三十二条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根据法律、法规授权核发的各种证书和文书,除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存、扣留、吊销或毁损。

第三十三条除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在航船舶拦截停航检查。司法机关、公安机关执行公务时不受此限。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四条对模范执行本规定并对交通安全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由水上交通管理机构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五条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由水上交通管理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监督管理处罚规定(试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处罚规定(试行)》实施处罚。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篇2

关键词:内河运输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运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内河开发利用力度不断加大,内河水路运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船舶流量、船舶密度随之不断加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事故不仅仅会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时也容易造成极恶劣的社会影响。

面对新的形势,交通运输部对确保水上人命和财产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内河水上交通安全新情况和新要求,安全监管难度越来越大。如何让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已成为当前亟需破解的课题。

当前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我国内河航道11.9万公里的通航里程中,高等级航道网已基本形成。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基本适应内河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压力和不足,从目前分析来看,其具体表现如下:

1、内河水上运输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由于目前有内河运输企业5000多家,水上运输行业之间的竞争也颇为激烈,水运安全管理问题往往被忽视。运经营者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造成企业对水上运输安全的投入力度不够,给水上安全管理问题带来隐患。如:公司的安全管理流于形式,船员责任心不强,船舶状况差、超载运输等等,极易造成水上安全事故。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水上运输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到位而造成的。

2、水上执法机构职责交叉

内河水域监管范围广,业务量大。各类型船舶众多,有客船、渡船、货船、渔船、砂石船等不同类型,仅靠海事力量对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明显力量不足。目前虽然有交通、海事、船检、水产畜牧、农业、水利、航道、旅游等部门共同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职能,但是由于没有形成明确的行政管理体系,造成了部门间的交叉,除海事外其他单位和部门能真正到一线现场执法的少之又少,再加上执法手段相对落后,不仅降低了水运监督部门的执行效率,而且降低了水运安全管理的力度。

3、信息化建设仍存不足

现在海事系统的海事业务在逐步实现信息化、数字化。但是在内河的动态监督管理上还缺乏比较科学的手段,比如VHF、CCtV等科学监管手段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比较滞后,海事巡航、船舶安全检查、防止船舶污染、船舶的报告与跟踪等都有一种鞭长莫及的感觉。有的经济不发达地区装备落后,监管技术水平落后,仍是传统的现场水上监管,CCtV等视频监控设施设备善未配备,其监管水平明显不足。

4、内河水上搜救体系建设落后

内河的搜救要求很特殊,管辖范围广,许多水域施救现场需要长时间才能到达。政府对水上搜救的支持力度不够,造成海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的救助力量,经费不足、缺少先进的救援装备和设施的局面。内河水上救援力量还不能适应事故的处置要求,一旦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将无法及时开展救援,严重影响搜救的效果。

5、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当前涉及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有很多,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处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等。虽然数量较多,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全面,但是随着内河航运经济的发展,目前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面对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都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不足和与实际脱钩的现象,让水上交通部门的管理上缺少法律的相关依据。

加强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措施

1、提高对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认识

水上安全问题作为关乎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要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必须要从思想认识上入手。提高对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明确的认识,对现阶段的水运安全管理问题有全面了解,要从安全工作落实上,坚决不懈怠,坚持“防患于未然”原则,落实以安全为首要任务,以预防为前提条件。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以法律为武器对水上运输安全管理进行监管,企业积极负责,社会群众积极参与,通过不断完善水上安全管理机制,逐渐提高水上运输的安全管理。明确这样的正确理念,是加强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

2、完善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体制

建议对内河水上交通安全实施统一管理,将水资源管理、海事管理、运政管理、航道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渔政管理等,由一个统一的机构来进行统一的管理。有了这样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保证,从而能保证水上交通的正常运行。目前,为节约社会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要以交通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为重点,海事机构执法监督为保障,各有关部门在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和联动,实行综合治理,共同维护好内河水上交通秩序。

3、加大监管设备投入,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

加快推进海事监管平台建设,提升水上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海事机构要建立和完善重点水域和航段的实时监控,如加强对渡口、码头的水上电子监控建设,在船闸、重点桥梁等区域的CCtV视频监管系统,实行全天候监控和录像。加快航道电子图建设,建立船舶动态管理2.0系统,强化对船舶的动态监管和电子签证,实施好船舶水上GpS定位和远程监控,逐步建立VHF甚高频群呼系统,VtS在内河水域的全方位覆盖,实现海事监管远程“可视、可听、可控”。

4、强化现场监管,开展专项治理整顿活动

强化现场监管,以“四客一危”、支流、封闭水域的客渡船、挂浆机船及采砂船为重点,加强日常巡航检查,重大节假日和重点时段,海事执法人员深入渡口、码头、港口进行现场“傍站式”监管,加大船舶安全检查力度,重点船舶逐船检查。加大海巡艇巡查力度,严厉打击船舶超载运输、强化超载源头管理,对超载船舶卸载和处罚。规范客渡船管理,开展对船舶超载专项治理和客渡船专项整顿活动,加大现场对以上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以维护内河水上交通的安全和航行秩序。

5、建立事故应急处置体系,提高内河水上交通事故搜救应急能力

海事机构要建立和完善内河水上交通事故或险情应急指挥救援体系,切实加强海事搜救主导力量建设,建立现代化的搜救基地,进一步完善各救助设施和相关制度。建立“12395”海事搜救应急值班电话,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事故救援演练,提高救援的反应能力。政府部门要结合本地水运发展及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现状,加大经费投入保障,给海事机构配备信息化程度高的海巡艇和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扩大海事搜救覆盖范围,落实各类应急防范预案,提升安全预控能力,尽最大程度满足海事搜救工作需要。

6、为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内河水上交通运输生产与安全法律法规密切相关,健全完善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水上安全管理机构应根据当前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的新形势,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制定可行的规定,对政府和企业的义务和权利出台详细的法律进行规范,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河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为政府及内河水上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7、加强内河水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将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的宣传工作列入重点工作范畴,普及水上交通安全法规及常识,坚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日常性、群众性安全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内河水上交通安全文化,营造全社会关注和重视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对内河水上从业人员尤其是客(渡)船、货物运输船、采砂船、渔船和自用船经营人进行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同时开展内河水上交通安全调查研究,推广安全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水内河上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结束语

内河水上运输安全管理问题是我国水运交通安全的大问题,不仅关系到人员生命安全,而且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因素比较复杂,因此要求海事人员充分掌握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适应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需求,维护好内河水上交通安全。

参考文献: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篇3

一、主要工作

(一)加大了水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我乡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作为搞好水上交通安全和乡镇船舶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认真研究部署;充分利用政府公告、宣传单、广播电视、各种会议、检查执法现场讲解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全年共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电视宣传报道     次,在库周村寨和库区路口制作展示永久性标语4条。召开专题水上生产安全会议及开展库区安全生产培训会,参会人员达80余人,了关于泗南江电站库区禁止非法航行、捕鱼的公告。使广大船舶所有人、船员、乘员增强安全法律责任意识,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自觉加强管理、自觉遵章守纪、自觉相互监督,创造一个“人人关心安全、个个重视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良好环境和工作氛围。

(二)建立健全安全责任管理体系。我乡行政一把手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做到船舶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责任落实。按照“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原则,建立健全乡、村、船主三级安全责任制,签订《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承包书》20份。真正建立起水上船舶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体系。全面落实了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制。

(三)加大现场检查监控力度,严格查处违法行为。我乡配合海事部门,采取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严查勤查。对发现的各种隐患,登记建档,定人员、定期限认真整改。对违法经营和不具备安全条件从事营运的船舶坚决予以取缔,坚决取缔无船名船号、无船籍港、无船舶证书的“三无”船舶,严禁自用船舶非法载客。对营运性船舶及时督促办证,纳入正规化管理。一年中配合海事部门检查船舶200余艘次,警告10余艘次,下达整改通知3份,处罚1艘次。有力维护了水上交通安全和船舶安全管理秩序,圆满完成了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水上交通安全、船舶安全管理工作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

(一)我乡库区点多面广线长水深,水域复杂,管理成本高,管理难度大。

(二)群众生产、生活自用船技术状况差,无设计制造的规范标准及检测、报废制度。随着经济发展,从事水上作业人员不断增多,船舶所有人、船员、乘员安全意识不强、法律意识不足,救生设备不齐,自我保护能力薄弱,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篇4

关键词: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措施

1内河交通运输的地位与作用及其监管的需要

内河运输的地位与作用。就水上交通运输而言,内河运输占有重要地位重要。据统计数字表明,全社会年完成水路货运量21.96亿吨,在全社会水路货运中,内河运输完成货运量10.57亿吨,占全社会水路货运量的48.1%;沿海运输完成货运量6.54亿吨,占29.8%;远洋运输完成货运量4.85亿吨,占22.1%。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内河运输占我国水路运输的主流,沿海运输次之,远洋运输则处于最后一位。但水上运输法制研究却相对薄弱。构建内河水上交通监管体系,加强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研究,促进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势在必行。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进行“后汽车时代”,即游艇时代,这方面的法律规范需要完善,如游艇上的电话、电源、网络,甚至排泄物排放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的加强立法管理。

2加强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措施

2.1行使行业管理职责。①舶修造、检验关,船检机构要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船舶、不按规定报审、报检或改建的船舶,一律不予检验发证;船舶管理部门要坚决查处、取缔非法造船行为;港航部门重点做好港口码头安全管理和营运船舶的审批工作,保证助航设施随时处于良好状态,创造安全航行条件。②构要积极帮助水运企业(个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和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严格按照《船舶安全检查规则》规定开展船舶安检工作,严格履行海事检查职责,对船舶技术状况不符合航行安全要求,船舶、船员证书“名不副实”的船舶,一律不予签证放行,对屡次发生事故或重大险情的水运企业(个人)实施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资质预警,建立“重点跟踪船舶名单”制度,落实整改措施。③业船舶的安全监督管理。渔港监督部门要加强渔船建造审批、检验和管理。强化现场监督执法,禁止在内河主航道捕鱼作业,禁止渔船非法载客载货。海事及航道部门每年定期要联合渔政部门开展渔网碍航清障工作,保持航道安全畅通。④上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公安消防机构、海事机构要督促水运经营者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配备好船舶消防器材,编制和演练消防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水上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消防隐患,依法查处消防违法行为。

2.2强化现场监管,开展对船舶超载专项治理和客渡船专项整顿活动,维护航行秩序和安全。要以“四客一危”、支流、封闭水域的客渡船、挂浆机船及采砂船为重点,加强日常巡航检查,重大节假日和重点时段,海事执法人员深入渡口、码头、港口进行现场“傍站式”监管,加大船舶安全检查力度,重点船舶逐船检查。加大海巡艇巡查力度,严厉打击船舶超载运输、强化超载源头管理,对超载船舶卸载和处罚,建立超载举报奖励制度。规范客渡船管理,完善渡口渡船地理信息系统;督促乡镇政府落实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对辖区所属农自船、渔业船的安全宣传,严禁载客航行,落实非客船安全管理责任主体。

2.3建立和完善事故或险情应急处置预案,提高搜救应急能力。海事机构要建立完善事故或险情应急指挥体系和救援体系,政府部门对水上交通事故的救援工作,要建立应急指挥机构,编制救援预案,配置救援装备和人员。海事机构要切实加强海事搜救主导力量建设,建立“12395”海事搜救应急值班电话,有针对性开展各种事故救援演练,提高救援实战能力,配备信息化程度高的海巡艇、车和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等,扩大海事搜救覆盖范围,落实各类应急防范预案,提升安全预控能力,尽最大程度满足海事搜救工作需要。

2.4强做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内河水系水上交通安全虽然有了好转,但形势仍十分严峻。表现在: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上救援力量还不能适应事故的处置要求,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及协调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客、货水运企业名义上为公司化形式经营,但实际上是私有财产的变相融入,公司的安全管理流于形式,没有约束力,特别是从事承包和个体经营运输的生产者安全意识不强,重效益,轻安全,导致管理职责不清,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海事机构要发挥监管职能作用,确保辖区水上安全形势稳定。

2.5建立乡镇船舶水上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起以县、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乡(镇)客渡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四级安全管理责任制,以交通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为重点,海事机构执法监督为保障,行业管理部门和监管机构等单位相互协调、配合,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2.6加大监管设备投入,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推进“业务应用平台、海事监管平台、网上办公平台,对外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水上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海事机构要建立和完善重点渡口、码头水上电子监控建设,实行全天候监控和录像,加快渡口、码头、航道电子图建设,建立船舶动态管理2.0系统,强化对船舶的动态监管和电子签证,实施好船舶水上GpS定位和远程监控。

2.7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地方性法规及水上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制定好地方性乡(镇)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客渡运海事监管办法以及水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尽快实现船舶标准化、船员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大力宣传地方性水上交通法规、实施办法和措施,增强安全生产法制观念。积极开展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广泛开展水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开展好分管乡镇长、乡管员、水运公司安全员、渡工培训,印放《水上交通安全宣传手册》,设立水上交通安全咨询台。开展水上交通安全调查研究,推广安全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2.8加强督查,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适时开展水上交通安全后评估工作,督促整改水上交通安全隐患,对工作不落实的,进行通报。对造成等级以上的水上交通事故或重大险情的,不仅要查明事故的直接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而且要会同有关管理部门查明事故的管理原因,追究失职、渎职人员的行政责任和违纪责任。

3结束语

目前内河水系水上交通事故呈以下特点:碰撞、浪损事故比例呈上升趋势;乡镇客(渡)船舶及农自船、渔船非法载客事故突出;尤其是挂浆机船舶恶性事故频率更高。从目前分析来看,内河水系船舶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船舶技术状况差、超载运输,碰撞、浪损事故时有发生;船员责任心不强,没有很好的履行了望和驾驶职责;船舶、船员安全管理体系没有落实到实处,内部管理混乱;水运经营者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对船舶维修不足,造成船舶技术状况下降,特别是从事水上内河运输的船舶。因此必须加强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监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2002,8,1.

[2]安徽省乡(镇)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办法.2003,7,1.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篇5

首先,我代表XX市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XX市检查水上交通安全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并对省纪委、省监察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海事局等省级部门长期以来对XX各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不畏艰辛、积极进取,狠抓工作落实、大力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安全监管,取得了连续11年无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成绩,确保了全市水上交通的安全和稳定。下面,我就XX市水上交通安全的情况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

一、今年以来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狠抓责任落实。

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水上交通安全工作。今年,市政府抓住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契机,加大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力度。5月初,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贯彻实施〈四川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通知》(眉府办函[2008]63号),要求各区县政府要高度重视重视水上交通安全工作,把贯彻实施好《条例》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好落实,抓出成效。市长李静及各位副市长分别带队到洪雅县瓦屋山库区、东坡区太和渡口、青神县复兴和官厅水库等的水上交通安全存在突出问题的地方进行调研和现场办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将水上交通安全工作摆上政府的议事日程,认真落实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水上交通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一岗双责”制。全市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首先严格责任制的落实,按照水上交通四级责任制,区县、乡镇、村社、船主层层签定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并制定了安全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建立XX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各个时期水上交通安全工作重点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分析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安排部署水上不同时期的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研究水上交通安全重大问题,制定对策等。目前,全市已建立健全了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四个责任体系”建设,一是建立船主自治、船员自律的乡镇船舶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体系;二是健全区县、乡镇政府负责的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三是完善主管部门对乡镇船舶安全管理的责任体系;四是强化乡镇船舶安全监督责任体系。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切实落实了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各项职责,为我市水上交通安全和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防范事故,扎实治理隐患。

查船舶500多艘次,排查水上交通安全隐患96处,全面落实整改94处,限期整改完善2处,销毁非法载客自用船6艘。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凡是能现场整改的,就督促立即实施,一时不能整改完善的,必须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和整改工作监督责任人,随时跟踪整改进度,直到隐患消除。

领导带头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省上召开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会议后,李静市长立即召集市级相关部门专题研究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决定督查行动由市长负总责,市政府各位副市长分片包干,一人联系一个区县开展综合督查,组成6个综合督查组,对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综合督查。并要求市督查区县100%、督查省、市级重大隐患整治任务100%、督点、高危、企业100%、督点水域100%、督点码头100%和督点有船乡镇100%等六个“百分之百”。市长李静根据洪雅县瓦屋山库区新建成后,库区移民盲目购船从事水上运输活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一度陷入混乱的情况,亲自到瓦屋上镇现场进行调研,召集洪雅县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库区防汛、安全和移民等“六难”问题。我市岷江流域的青龙下渡和太和渡口,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使渡口安全管理常常脱节,受到上级的批评,为彻底改变渡口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副市长杨玉仙亲临渡口进行检查,要求区县、乡镇政府和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落实责任,抓好渡口安全,哪一个环节出错就追究责任单位的责任。青神县复兴水库和官厅水库的水泥客船技改问题,由于各方面认识上的问题,迟迟不能实施,副市长宋铭召集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开会研究,明确了技改工作由县政府统一负责,并要求在年底前全面完成库区水泥客船的技改工作。

(三)强化措施,深化“救生衣行动”。

自“救生衣行动”开展以来,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将省上免费提供的救生衣和救生浮具共4000余件分三批全部发放到所有的客渡船和自用船上,全市所有的客渡船按载客定额100%全

部配足救生浮具,海事执法人员到渡口码头配合乡镇管船员、签单员对群众进行现场的安全宣传,指导乘客正确穿戴救生衣;水利部门狠抓渔业船只和水库生产自用船只安全管理,在按照规定配备救生衣的同时,督促提醒群众正确穿戴使用,确保生产生活安全。今年4月份,市交通局、安监局、海事局等部门联合对乡镇管船员和签单员的业务进行了培训,明确监督职责,要求乡镇管船员切实加强对渡口、码头的现场监管,督促乘客上船穿好救生衣或携带救生浮具,对救生设备配备不足或乘客未按规定穿好救生衣或携带救生浮具的船舶一律不予签单放行。目前“救生衣行动”在我市已深入人心,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群众积极参与,已基本养成上船主动、自觉穿戴救生衣的良好习惯。

(四)规范管理,夯实基层基础。

为全面落实乡镇政府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中的主体责任,我市结合乡镇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工作,全力推进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进程。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加强对乡镇安全生产工作指导的同时,督促乡镇政府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加强水上安全管理工作。海事部门加强了对乡镇管船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要求乡镇管船机构按照《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规范化工作指南》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建立管理台帐。通过开展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来推进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达到防范和减少水上交通事故的目的,今年全市将完成18个一类乡镇的管理规范化建设,明年逐步完成全部有船乡镇的管理规范化建设,使我市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再上一个台阶。

虽然我市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连续11年无水上交通安全责任事故的成绩,但从近期对全市水上交通安全督查的情况来看,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一些渡运企业和船主对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制度定了、措施有了、责任状签了,但还没有全部落实到行动上,还偶尔会发现救生衣不穿的问题。二是乡镇政府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还没有完全到位。有的乡镇虽然设立了船舶管理站,安排了管船员,也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但安全管理还不够到位。三是水上应急救援基础还很薄弱。虽然按省、市要求,水上运输方面已建立了应急救援预案,但专业救援人员和装备还比较缺乏,也希望省上给予关心和支持。

二、开展水上交通安全工作专项检查的情况

发现隐患41处,已经现场整改29处,其余隐患已要求区县政府迅速落实资金、人员和措施,实施整改。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体系,督促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的落实。

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明确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改善企业安全基础条件,持续深入地排查和治理事故隐患,提升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落实。抓好乡镇管船站的规范化建设,强化乡镇管船站的一线监管。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四落实”的关键在于区县政府按照《水条》和市政府63号文件精神的要求,将管船站、管船员、渡口签单员的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综合预算,落实机构,定编定员,落实责任,才能切实落实乡镇政府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二是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

加强对全市有船乡镇的督查,要求乡镇政府切实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管船机构、配备专兼职管船员,明确工作职责,按照《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南》的要求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建立管理台帐,通过规范化建设工作,来推进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达到防范和减少水上交通事故的目的。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篇6

关键词: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地处西部腹地、全面渠化的700余公里嘉陵江“黄金水道”,必将成为构建西部交通综合枢纽的重要通道。地处嘉陵江中游的南充市是成渝经济区东北部重要枢纽城市,嘉陵江南充段长300余公里,高等级航道、标准化船舶、现代化港口的建设和快速增加的客流物流,以及日趋复杂的通航环境,给南充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南充市航务海事系统健全完善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扎实推进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县级水上交通安全、海事“三化”、船舶自救互救“四大规范化建设”。自2005年以来,南充市水上交通连续10年保持了安全生产平稳态势。

一、存在问题

(一)水上安全监管与船舶量增长、航运业发展不相适应

南充市通航里程和船舶登记数量位居四川省第一,是全省水上交通安全重点监控的8个市州之一。辖区水域现有通航水域1729.8公里,各类船舶近6000艘,客渡码头及停靠点379处,有船乡镇168个,水运港口企业20余家,船舶修造厂8家,持证船员4497人。全市航务海事系统现有干部职工近400人,但拥有海事管理、港口航道及船舶工程等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不足20人,尤其是危化品水上运输监管方面专业人才缺乏。

(二)水上安全搜救、防污染体系与日益复杂的通航环境不相适应

嘉陵江和南充港作为四川省“四江六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16.3亿元左右的嘉陵江川境段航运配套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南充港口群2015年底大部分建成投入试运行。除嘉陵江航道已渠化外,南充市支小河流通航水域大多为天然航道,狭窄弯多,礁石密布,水流变化大,船舶航行风险高。一些水上水下工程施工单位不清除施工碍航物,一些采石船、吸沙船边采边倾倒废石,导致航道条件恶化。而且南充市目前没有专业化的水上交通应急救援机构,一旦发生水上交通事故,极易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全市还没有制订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发展长远规划,还未建立统一指挥的水上交通安全应急搜救中心,水上交通安全搜救应急装备设备物资库亟待充实,水域油污防控体系尚属空白。

(三)船舶技术状况与日益增长的水路运输需求不相适应

随着嘉陵江渠化后全江通航即将实现,水路运输需求将更加旺盛。而南充市近年新造船舶数量不少,但部分船型杂乱、机型复杂、操纵性差,影响航道、船闸等基础设施使用率;在客运船舶中,中高档旅游船少;在货运船舶中,标准化、专业化、大型运输船少,能适应嘉陵江渠化航道的新型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危险品专用船等亟待发展。

(四)水上交通人才队伍与安全监管和航运业高速发展不相适应

技术船员队伍青黄不接,新考船员的等级、数量、综合素质与水运业发展要求极不适应;管船队伍业务参差不齐,乡镇管船员、签单员变动频繁,业务培训少,管船水平有待提高;海事专业技术执法人员少,一线源头监管执法力量不足。

二、对策与措施

水上交通安全是一个涉及人员、船舶、环境、管理多个重要因素的系统工程,必须对症施策,才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一)实施人才“强安”工程

1.海事执法人才。既要强化海事人员资格培训,严格“逢进必考”制度;也要打破制度束缚,不拘一格招纳吸引优秀人才;还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培养海事执法专业技术人才,为优秀人才成长进步营造良好环境。

2.船员技术人才。以水上交通安全实际需求为导向,针对辖区不同水域、不同船型开展不同层次和形式的船员教育培训,尤其要强化船员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的训练。严格执行新版《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和《船员违法计分管理办法》,对严重违法、造成较大以上事故的船员一律纳入“黑名单”,逐出水运市场。

3.专业救捞人才。大力培养和引进水上交通救助高层次搜救指挥人才、高素质的技术保障人才和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包括监管值班员、船员、飞行员、救生员和潜水员)。

4.高级管船人才。海事管理机关、水运企业、有船乡镇管船机构负责人,必须取得安全管理培训资格证书方能任职。加强对管船员、签单员、航运企业经理人的培训,努力提高管船业务水平。建立和充实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专家人才库,在事故调查处理、隐患排查整治、突发事件应急等过程中,及时开启“专家管安全”模式。

(二)实施船舶“保安”工程

1.大力推进辖区水域船舶标准化建设。由于嘉陵江全江梯级渠化将全面完成,届时2×1000吨级船队将可以从广元(昭化)港直达重庆港。要以《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为指针,加快推进渠化航道船型标准化,到2020年,全市船型标准化率达到95%以上,平均吨位达到1000载重吨。所有客渡船、旅游船、餐饮娱乐囤船、货船符合新标准,渔船、自用船进一步规范。

2.加快研制或引进新型优质船舶。为适应和提高嘉陵江渠化高等级航道、船闸的利用率,积极引进、研发和建造星级旅游船、新型客滚船、集装箱船、危险品专用船和新能源船舶。大力推广LnG、锂电池等新能源船舶。对能耗高、污染大、技术落后、吨位小、船体设施老旧的船舶,加快淘汰步伐。

3.强化船舶修造源头监管。严格审查船舶修造厂的资质、资金、场地、专业人员、管理制度、质量控制体系的符合性,杜绝滩涂造船和“皮包公司”造船。加大无证造船、违章修造等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实行验船师驻厂联系制度,对船舶建造开工前、建造中、竣工后、下水营运前的全程技术质量进行监督指导。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各尽其责解决好新造船舶下水营运前的一揽子工作,共同把好船舶安全源头关。

(三)实施环境“护安”工程

1.大力推进嘉陵江高等级航道及配套工程建设。拓宽航道水深、航漕宽度、曲度半径,科学设置助航导航设施和通航安全标志标识。加强对港区水域、桥区水域、闸坝水域、库区尾水段和重点航段的安全隐患整治。在有条件的库区航段试行船舶定线制,按照大船分道、小船分流、各自靠右行驶的原则,重新设计库区水域通航航路,并报请省级海事机构予以公布实施,理顺库区水域通航环境。

2.大力推进嘉陵江沿线港口群建设。在目前已经完工码头建设的基础上,2016年全面启动嘉陵江沿线城市港口群建设前期工作。要注重水运港口节点与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体系的衔接,完善港口配套设施,预留相关接口。纵深推进公益性渡口建设,加快农村客渡码头、配套建设管理房和渡改人行桥建设步伐。尤其要注重建设与保护并举,尽快建立嘉陵江沿江岸线开发审批会商制度,合理确定岸线利用的功能定位。

3.大力推进“水上交通安全互联网+”建设。打造“数字航道”,加快嘉陵江航道配套电子航行图的测绘和现代交通管理中心建设。打造“数字海事”,大力整合升级现有平台,在重点渡口码头设置水位报警和风速测量仪,在重点港口码头、桥区航段、闸坝航段、大型水上水下工程施工工地设置监控设备,以VtS为主体,整合aiS和CCtV,并打通其与内部办公oa系统和海事执法人员手持数字终端的连接通道,实施对水域交通安全的协调监控。加大水上交通安全应急装备、设施和物资储备库的投入,并以GiS为主体,整合GpS-CpRS车船调度系统、内部网络视频系统,接入aiS信息,打通其与政府应急、安监、公安等相关系统的连接通道,提高水上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四)实施管理“兴安”工程

1.安全规划到位。把水上交通安全发展纳入政府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及时研究制定《南充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与搜救发展“十三五”规划》并予以实施。一是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力量有效覆盖全市管辖水域和搜救责任区。二是对险情全天24小时都能实现救助力量的出动,并能够实施有效监管和救助。三是监管救助力量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水域。四是发挥全社会综合救助的优势,保证现场救助基本成功。

2.安全投入到位。切实把水上交通安全生产纳入民生工程,增加各级财政的引导性投入,支持和促进企业加大安全技术投入,形成水上交通安全生产的多元投入机制。设立水上安全经费专账,健全完善水上交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监督机制。推进水上交通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险工作,落实水运企业全员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3.安全培训到位。树立“培训缺位就是安全隐患”的理念,到2020年海事航务人员执法资格培训及持证上岗率达100%,专题业务培训覆盖率达100%。建立健全水运从业人员岗前基本安全培训和继续学习机制,严格执行考培分离制度,建立培训质量与效果评估制度。推进水上交通安全培训与服务机构规范发展,健全完善服务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保证其从业行为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

4.隐患查改到位。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深入推进水上交通安全网格化监管和风险管理试点工作,巩固水上交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成果。严格水上交通安全现场监督检查,健全完善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体系,切实做到隐患整治的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闭环式管理,建立隐患排查整治“黑名单”制度。

5.应急救援到位。在嘉陵江南充段库区水域大力推进和实施“一库一站(现场海事监督站)、“一库两艇一机”(海事救助艇、无人机)”工程,建立全市统一的水上交通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并与部、省及周边交界水域相应机构联网。建立水上交通应急搜救打捞专业组织和群防队伍,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科学编制水上交通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开展应急搜救培训和救援演练演习,注重培养和锻炼应急抢险队伍的临机应变能力。严格事故和险情报告制度,加强应急值班。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篇7

汛期来临,水上交通安全工作进入了关键时期。今天召开这次防汛工作会议很及时,也很必要,前面安监、交通、海事部门的同志都分别作了很好的讲话,我都赞成。根据区委陈书记、区政府向区长的安排,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水上交通安全取得了明显成效,安全形势基本稳定。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今年汛期提前,水情异常,区域性特大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同时,部分乡镇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水上交通安全隐患仍然突出,安全基础薄弱、基层脆弱的局面还未根本好转,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加强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区灾后重建的重要保障。各乡镇办和相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决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时刻绷紧水上交通安全这根弦。

二、措施有力,保障安全

安全生产无小事,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治理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力争不发生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深入排查,找准隐患。安全隐患是滋生事故的土壤,不能因为隐患排查常常搞而产生麻痹松懈和疲劳厌战的情绪,容易搞形式主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办要针对辖区情况,全面细致地开展排查,不留盲区、不留死角。重点要排查客渡船和采砂作业船等方面存在的隐患。

(二)强化举措,彻底整治。要清醒认识到治理隐患的重要性,重排查,更重整治。要用铁的心肠整治隐患,敢于逗硬,严格执法。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责成生产责任单位制定整改措施,限时整改,要确定专人跟踪整改情况,确保整改效果。凡是能够当场整改的隐患,要立即整改;对于一时不能整改的隐患,要列出时间表,限期整改;逾期或整改不到位的,要停止营运。要健全隐患排查整治制度,从制度上防止产生新的安全隐患。建立运输船舶安全隐患数据库,按照分级监控的原则落实隐患监控整治责任,建立隐患整治后评估和“销号”制度,努力实现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三)因地制宜,完善预案。我们在抓好预防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应急管理工作。要严格遵循“平时搞防范,险时搞救援”的原则,做好应对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组织准备、预案准备、队伍准备、技术准备、装备准备,一旦发生事故要迅速组织,开展有力、有效的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进一步完善水上交通防汛工作预案,加大应急保障投入,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应急救援装备的技术进步。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落实责任,认真履职

一是落实领导责任。要强化“一岗双责”,构建“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在职责范围内各负其责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将安全生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

二是落实乡镇责任。各乡镇办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确保一方平安的要求,切实加强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健全水上交通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要加大安全管理和安全设施投入,确保水上安全工作正常开展。要加强乡镇船管站的基础工作,乡镇政府要负责抓好本行政区域内的水上交通安全日常监管工作,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住船舶发航源头管理关,加强过程管理,做到严格签单、有效监控。

三是落实业主责任。各船舶业主要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将安全工作做为生产的首要工作来抓。一要完善船舶证书、证照;二要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船舶、设施、设备状况,始终保持适航状态;三要加强船员教育和管理,保障船员适适;四要做好防汛工作准备,制订切实可行的船舶防汛预案;五要做好系船设施、设备的配置,按要求配备主缆、边缆、锚、绳卡和移船用的备用电机、卷扬机、锚链机、备用缆绳、备用机动船等设施设备;六要严格执行汛期减载规定和警戒、封渡水位线停航、24小时值班守护等汛期工作制度。

四是落实部门责任。安监、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要依法负责抓好本行业和辖区相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建立水上交通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强化水上交通安全情况会商工作,加强水上交通安全联合执法,按照《四川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切实履行管理职责。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水上交通安全监管,针对当前全县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全面排查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查处和纠正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整治力度,确保我县水上交通安全平稳有序。

二、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整治,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整改一批重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隐患,严厉打击各种水上交通违法行为,规范涉及水上交通安全的单位和个人的生产经营行为,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水上交通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实现秩序明显改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水上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县交通运输局成立水上交通安全集中整治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副组长:县交通运输局工会主席

县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县地方海事处处长

成员:县地方海事处、航道站(港口局)、运管所、公路站等单位分管领导,局安全办、应急办科室负责人。

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地方海事处。任办公室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

四、时间安排

此次集中整治行动,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发动阶段(2012年11月30日至12月10日)

各单位要明确整治目标和重点,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分解细化整治任务,制订具体整治行动方案。开展调查摸底,全面准确掌握本单位、本部门涉及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底数和薄弱环节,增强集中整治行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2012年12月11日至2013年3月15日)。

对水上交通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开展集中整治。海事部门要实施严格的船舶签证、危险品船舶申报、船舶安全检查,做好危险品船、渡船、旅游船的实船签证工作,坚决查纠货船“三超一无”行为,加强对水上加油站(船)的安全监管;督促乡镇政府落实渡口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对客渡船、旅游船舶的安全监管,加强重点船舶重点水域船舶的现场监管,严格查处船舶在雨、雪、大风、浓雾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冒险航行等行为;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根治淮河非法采砂行为的办法和措施;督促各水运企业(单位、船主)落实水上安全主体责任,健全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安全生产经营行为。航道部门要认真开展航道巡查、清障扫床等工作,排查航道不畅因素,及时清除航道碍航物。港口部门要加强对港口码头尤其是危险货物码头的安全管理,检查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港口起吊设备是否经过安全检测、油品码头是否规范操作、装卸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码头上消防器材是否满足要求,确保港口企业安全生产。运管部门要严格把好水运市场准入门槛,对不符合经营资质和经营条件的不得发放经营许可证;在水运企业年度审验时,要严格审核经营行为、安全设施、服务规范,严肃处理违规违法行为,对情节严重的、处理不到位的不予审验。公路部门要加强对桥梁的安全监控,对危桥要实现定期巡查制度,密切关注安全状况;在对桥梁进行建造或改造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在施工周围水域设立安全警示标牌,切实把安全工作做到位,确保航道安全。

五、整治重点

这次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是全县乡镇渡口、风景旅游水域、客渡船、危险品运输船、水上加油站(船)、“三无”船舶、饮用水源地、港口码头船舶作业点、淮河非法采砂船舶等。

1.乡镇渡口:乡镇政府要对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是否到位;渡口供乘客上下的安全设施配备情况是否符合规范标准;《渡口告示牌》是否设立,水上搜救电话和海事监督人员姓名及电话是否标明;渡船船舶、船员证书证件有效情况;渡船消防、救生器材配备情况;渡船船员(渡工)水上交通安全专业培训开展情况;渡运秩序是否良好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监督检查船舶签证办理情况。

2.风景旅游水域:涉水旅游经营运输单位经营资质是否符合运输许可条件;涉水旅游经营运输单位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涉水旅游经营运输单位有否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涉水旅游经营运输单位有无在旅游码头等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识;涉水旅游经营运输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保障体系;有无“三违”现象及处理情况;船舶和船员证书证件是否齐全有效;有无船员安全教育制度及落实情况;船舶配员及消防、救生设备配备情况;船舶安检和定期签证情况;旅游船舶活动水域是否划定及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3、危化品船舶:船舶和船员持证情况;船舶安检情况;实船签证、船舶执行申报制和报港制情况;GpS、aiS安装运行情况;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是否严格按规定航行、停泊、作业;是否有专项应急处置措施或预案及演练等情况。水上加油船(点)的持证、监管情况。

4、水工作业、重点桥梁:航行通告是否按规定、施工水域是否设置安全标志、是否跟踪监管、有无台账记录等。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13年3月16日至3月31日)

各单位对集中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提出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于3月31日前,将这次集中整治行动的情况和有关表格,书面报局集中整治行动办公室。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确保集中整治行动的顺利实施,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具体工作机构,做到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保障。要结合部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集中整治行动实施措施,并及时将整治工作的开展情况上报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媒体和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意义及专项整治的目的,营造加强水上交通安全氛围,增强船员和航运企业的水上安全意识。在整治活动中,通过设立举报电话、邮箱等方式,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篇9

关键词:水上交通交通秩序维护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n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a)-0212-02

1目前采取的交通秩序维护管理模式

1.1在建工程交通维护管理

根据行政审批流程,涉水工程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到工程所在地的港航部门进行临跨河审批(前置条件),再凭审批材料及上级部门的批文或立项文件、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应急预案、通航安全评估报告(必要时)等资料,到海事管理机构进行水上水下施工许可,申请施工水域航行通告。同时,依据《杭州市水上交通管理条例》第十四条“在航道上进行测量、挖泥、打捞、钻探、打桩、测流、爆破、采砂(石)等水上、水下作业的,必须经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审核同意。跨河、沿河工程施工需临时断航、碍航的,应事先征得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同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断航、碍航期间,水上交通秩序由水上交通管理机构维持,维持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规定,港航海事部门与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签订在建工程水上交通秩序维护委托管理协议,组织招聘交通维护点人员,落实施工水域交通秩序维护工作,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根据交通管理周期支付一定的维护费用。在实际操作中,港航海事部门根据涉水工程施工工期、组织方案和对船舶通航安全的影响实行不同的维护方式:一是不设维护点,但加强施工水域巡航;二是设立固定维护点维护。这一管理模式,水上交通维护管理方案(交通组织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都由港航海事部门负责,实施的是全过程的保姆式管理。

1.2一级危险品船舶运输、笨重长大件运输护航管理。

一级危险品船舶、笨重长大件运输护航一般为单航次护航行为,护航依据是《杭州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第十一条第(七)款“船舶拖带浮动设施、大型物体、装运一级危险品以及拖带排筏进出杭州三里洋至三堡船闸航段,应事先向当地水上交通管理机构申请护航,为护航而发生的费用由申请者承担”的规定。由承运单位向海事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海事部门派海巡艇护航。由此可见特种船舶载运物品的护航是由法律依据的。

2目前交通秩序维护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海事管理机构一般具有水上安全管理的专业性,因此目前推行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负责实施的交通维护模式对于确保施工水域安全、船舶航行安全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该模式也存在很多弊端,涉及到很多法律问题。

2.1安全责任主体错位

一是保证施工水域施工安全、船舶航行安全的责任主体是工程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而非海事监管机构。港航海事部门既是施工水域的水上维护及一级危险品护航的实施者,又是水上安全的监督者,与现行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极不相衬;二是目前海事管理部门为实施水上交通维护招聘的临时工多数为企业退休或航运企业内退人员,一般年龄偏大,从事的又是涉水安全管理工作,聘用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非常突出,如发生意外,港航海事部门作为用人单位须承担主体责任,很有可能会承担相应经济赔偿责任;三是临时招聘人员管理问题。每名招聘的人员存在着工作责任性问题,如因疏忽或过失造成施工企业损失或船舶在施工水域发生事故,海事管理部门必定会被连带追责并承担责任。

2.2交通维护用工问题

目前港航海事部门因交通维护需要,一般向涉水行业招收临时工,一般为航运企业退休或内退的职工,这些人员一般具有水上资历或船舶驾驶技能,对从事水上交通维护工作是有益的。但港航海事部门存在招聘难的问题,一是从年龄上说,需要相对年轻,一般控制在65周岁以下且身体健康;二是从技能上被招聘人员需具有水上资历或船舶驾驶技能,因此这批人员目前成为稀缺人才资源。况且财政额定的协管员劳动报酬(工资)偏低,现在生活水平高,一般人员不愿意接受招聘,存在招聘难的问题。

2.3收费问题

尽管交通维护费、一级危险品船舶护航费在地方法规上进行了明确,两项收费均有法律依据,但没有具体的价格,一般通过海事部门与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协商确定,未按规定得到省级价格、财政部门审批同意,有一定的社会反响。

3兄弟港航海事部门和交警部门的管理模式值得借鉴

3.1兄弟港航海事部门管理模式

据了解,浙江省的湖州、嘉兴港航海事部门在一般的涉水交通维护上,不直接参与到具体的现场维护工作中、也不收取交通维护费用,只是履行港航海事的安全监督职能,在涉及封航、禁航r海事部门参与现场管理、但不收取任何费用。

3.2交警部门管理模式

不直接参与施工作业区域的交通维护工作,只加强施工区域交通的疏导工作,保障道路畅通。对道路施工方案和道路施工区域内的交通组织方案要求由有资质的单位制定,经相关专家组织论证通过,交警部门审核才能实施。具体施工区域交通秩序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也可以委托第三方参与实施;施工区域交通疏导人员由交警委托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费用由财政保障。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篇10

[关键词]水上旅游;旅游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时下水上旅游方兴未艾,不仅给游客带来了新体验,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然而频频发生的水上旅游安全事故,使人们在扼腕痛惜之余,更深刻地认识到水上旅游安全管理的重要性。2012年4月4日,苏州太湖上一艘快艇撞上两艘货船中间的钢缆而发生意外,导致4名上海高校的大学生遇难身亡。人们不禁质疑:驾驶员是疏忽还是因为其他原因?游艇前面怎么会突然出现拖带的运输货船?为什么游客不穿救生衣乘坐游船?种种质疑都直指水上旅游安全管理存在的弊端。由于我国水上旅游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不论在安全管理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滞后于其发展速度。因此,研究水上旅游安全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上旅游安全内涵

(一)水上旅游安全的概念

旅游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旅游安全指旅游活动中的一切安全活动的总称,既包括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安全状况,也包括相关的安全事态和社会现象中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安全状况。而狭义的旅游安全指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一切安全状况的总称。它包括旅游活动各环节中的安全状况,也包括旅游活动中涉及人、设备、环境等相关主体的安全状况。

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水上旅游安全具有一般意义上旅游安全的共性,除此之外,其安全内涵还有其特殊性。根据“水上”这一特定环境,本文仅探讨其“狭义”的旅游安全,“狭义”的水上旅游安全是指水上旅游活动涉及旅游者安全、水上旅游资源安全的一切事务的总称。

(二)水上旅游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

1.交通事故

以水上交通事故为主。水上旅游有着各种不同的载体,如以“三游”(游船、游艇、游轮)产品为主要代表的水上旅游交通载体,会由于航班时间安排的不合理、船与船间的避让和安全距离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相撞、翻沉、起火、游客落水等水上旅游交通事故。此外,由于滨水区交通条件差、公路转弯多和坡度陡等因素,还易发生滨水区公路交通事故。

2.娱乐项目事故

娱乐项目事故指游客在参与一些水上娱乐项目时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是各种竞技类项目,如水上摩托车、水上飞机、快艇、漂流、冲浪和潜水等,这些旅游项目新颖刺激,但本身潜在着很大的危险性,所以特别容易引发摔伤、溺水等事故。

3.卫生安全问题

卫生安全问题主要是指游客在滨水区就餐后出现的饮食安全事件,如很多旅游者会品尝海鲜等水产品,一些抵抗力较差的游客吃了带有细菌的海鲜会出现类似过敏、腹泻和皮肤瘙痒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一般的过敏反应、中毒,甚至死亡等。

此外,水上旅游安全事故还表现在治安犯罪、水体中凶猛或有毒动物的侵袭、自然灾害(如台风、海啸等)而引起的人身伤亡等方面。本文仅以常见的水上交通事故和娱乐项目事故为例进行探讨。

(三)水上旅游安全事故的特点

1.根据旅游目的地环境不同。水上旅游可划分为水面上旅游和滨水区旅游两种形式。由于旅游目的地的特殊性,水上旅游的安全事故与气候条件、自然地理条件等关联性很强。

2.水上旅游安全事故具有较强的季节性。通过历年水上旅游事故情况统计分析,事故多发于4-8月,这5个月发生的事故往往占全年总数的2/3左右。因为这个时期正是水上旅游的旺季且是台风、雷暴雨、大风、浓雾等恶劣天气的多发季节,易导致水上旅游事故的发生。

3.水上旅游安全事故救援难。水上旅游是以水文景观为主体资源开展的一种旅游产品,涉水旅游的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复杂、抢救难度大。水上旅游是在水域环境(包括滨水区)这一交通与通信相对不便的目的地开展的旅游活动,且水上旅游中游客活动范围广、相对分散,旅游安全不易管理和控制,一旦出现安全事故,难以及时呼救,开展施救行动也较困难。因此水上旅游事故死亡率高,在旅游事故死亡总数中占据大部分。

4.水上旅游安全事故具有隐蔽性。许多水上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而一些游客对水上旅游的安全知识、安全事故后果的认知还不足,甚至不以为然,因此常常会发生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或麻痹大意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5..水上旅游生态环境脆弱。由于滨海水区地理环境空间和环境承载力有限,存在很多安全事故隐患。

二、我国水上旅游安全管理现状

水上旅游安全管理是指为了保障水上旅游者的安全(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精神安全、名誉安全等),对水上旅游安全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活动。目前,水上旅游安全管理的内容涉及宏观的行业安全管理、微观的水上旅游企业管理及水上旅游者安全管理三个层面。宏观的行业安全管理主要体现在政策法规、信息指导、监督和控制等方面;微观的水上旅游企业管理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管理方式等方面;水上旅游者安全管理主要为旅游者自身安全认知方面。

(一)政策法规层面

水上旅游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中起步较晚,尚不成熟,因而目前国内还未出台专门规范水上旅游安全的法律法规。政策法规是旅游安全保障系统的基础,为旅游安全提供法律依据,同时也为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旅游业安全、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目前,我国已出台了一些水上安全管理方面的法规。从1997年7月1日交通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规则》开始,陆续颁布了《水上安全监督行政处罚规定》(交通部1998年7号令)、《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1999年6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02年8月1日起实施)、《内河旅游船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新国标(国家旅游局、国家技术质量监管局,2009年3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交通部,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交通运输部,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交通部,2010年12月30日颁布,2011年3月1日起实施)等。

从上述法规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水上安全管理的相关立法越来越趋向从一般管理到具体管理的转变,努力填补水上安全管理的空白,但是,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当水上旅游安全事故发生时,只能援引旅游安全和水上交通安全等低层级法规来予以解决,缺乏权威性和统一性。

(二)行政管理层面

水上旅游安全管理涉及安全、交通、海事、旅游、水利、建设、技术监督等多个部门以及各级地方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02年8月1日起实施)等相关法律法规,在水上旅游安全监管中遵循“职责法定,依法行政”及“谁审批、谁发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即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地区水上旅游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但由于这些职能多有交叉,甚至还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导致管理部门一般都从各自部门利益出发,各行其是,互相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对有利的事轮着管,而对要负责任的事,互相推委扯皮,这种多头管理和无序管理的局面极大降低了水上旅游安全管理的效率。

(三)企业层面

1.投资主体复杂

目前,水上旅游项目设施的投资者大体有五种:一是国有性质;二是集体性质;三是合资合作;四是合伙;五是私有投资者。有的甚至是由几个村民拼凑几条竹排、木筏或皮艇就搞起了水上漂流。经营者鱼龙混杂,使水上旅游从源头就埋下了隐患。

2.硬件设施等安全隐患多,管理不到位

水上旅游经营企业(者)中大量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水上旅游项目设施的安全性投入不足,麻痹大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对以“三游”(游船、游艇、游轮)产品为主要代表的水上游览设施安全管理不到位。目前水上旅游业仍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三无”船舶,一些没有经过安全资质认证的低质船只以极低的成本投入了运营,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多头管理下所导致的监管缺位造成的,使得硬件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其次,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投入不足。由于水上旅游发展水平不一,一些水上旅游景区的路灯、栏杆都存在一定的老化和损坏现象,尤其水上安全救护、消防器材、救生设备、安全警报装置等均未得到及时维护,甚至部分景区连起码的堤岸台阶都没有。

再次,水上旅游娱乐项目缺乏科学、规范的指导。目前水上旅游区的许多娱乐项目缺乏科学、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如对游客的娱乐活动缺乏规范性的技术指导,对硬件设施配备和维护缺乏科学的规划;对项目缺乏科学和系统管理与监督等,因而安全隐患较多。

最后,水域、航道管理不科学。有些旅游经营单位在内河航道上设置旅游项目,由于未划定旅游专用水域,使得旅游船舶与其他船舶在同一通航水域混合航行,侵占、妨碍后者的正常航行;有的在水库设立旅游经营场所,有的在山区溪水没有得到必要的疏通,设置必要的航标或安全标识就开展漂流活动。这些现象都埋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2012年4月4日苏州河上酿成悲剧的主因之一就是旅游船只与货船在同一通航水域内混合航行。

3.水上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淡薄

旅游船经营大多属于个体经营,即使是实行公司化管理的企业,由于非专业化经营,安全意识也不强。对船员的业务技能、职业道德等从业资格的要求不高,对水上旅游从业人员也缺乏培训教育,持证上岗率很低。再加上一些从业人员麻痹大意,遇到紧急情况往往不知所措。

(四)水上旅游者层面

许多旅游者安全意识薄弱并缺乏水上旅游安全知识,仅凭着兴趣爱好,遇到安全事故不懂得自救常识,导致事故的扩大。据统计,每年发生的水上旅游安全事故中,多数都可归结为安全和危机意识淡薄而造成的。如越过安全线或者在未开发水域游泳;在船头、甲板等地打闹、追逐;食用不新鲜或生海鲜;参与水上飞机、高速游轮等活动时不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安排等。

三、加强水上旅游安全管理对策

(一)建立健全水上旅游安全管理的法规体系

虽然目前陆续出台了一些涉及旅游安全和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但没有专门规范水上旅游安全的,使得面对水上旅游安全事故常常无法可依。因此,国家应尽快制定一部权威的水上旅游安全管理法,有关部门应加快制定系统的配套法规,从旅游船舶的检验与登记、船员培训、考试和发证管理、通信和导航、救生等航行安全设备的配备要求、特殊通航水域的特别要求等各方面予以规范。

(二)加强管理部门间的沟通协调

目前我国还设立专门的水上旅游安全管理部门,而是归属于多部门共同管理,各司其职。一旦事故发生,各部门之间关系难以协调,导致出现多头管理、无序管理现象。因此,应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按照“政府同意领导,交通综合管理,海事依法监管,各相关部门配合”的总体方向,形成长效责任落实机制、信息通报机制和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管理合力,从根本上解决水上旅游安全的规范化管理问题。

(三)规范经营者行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按照公司化管理的有关要求,企业应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健全内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并切实保障这些制度得以有效的执行。管理部门应监督水上旅游经营者切实履行安全责任,在限定的营运水域,在具备安全措施和配备合格船员的基础上,经检验合格和再发运营许可证。同时,应对从业人员开展业务技能、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事故应对等培训教育,经考试合格并获得从业资格证书后才允许其上岗。另一方面要对从业人员实施跟踪管理,使其履行安全规范,杜绝违规操作。对“三游”船员应配备充足,按标准核定载客额。

(四)强化游客旅游安全和危机意识

确保水上旅游安全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公众要加强公众的安全意识教育。政府管理部门、水上旅游企业和游客都要树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意识及应对危机的敏锐性。严格管理,在源头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可以通过经常性、系统性的危机意识教育来树立并提高各主体的能力素质。在危机意识教育中,不但应注重技术层面上的强化,更要加强危机发生前的心理建设,从而提高水上旅游各主体承受和处理各种危机的能力,建立起面对危机的必胜信念。

四、结语

“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可以说旅游安全是旅游业最敏感的神经,是旅游产业的生命线。水上旅游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庞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上至政府国策,下至每一名普通游客。为了切实保障水上旅游安全,保障每一个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安全管理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要齐抓共管,标本兼治,实现水上旅游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郝鑫萍.旅游景区的危机管理浅析【J】.山西科技,2004(4):22.

【2】胡爱娟.旅游企业危机管理应对策略【J】.情商,2010(18):93.

【3】许纯玲.旅游安全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郑向敏.旅游安全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