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优缺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30:52

语文教学设计优缺点篇1

[关键词]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22-0083-02

C语言是被国内外计算机用户广泛学习和使用的一种计算机语言,在我国所有高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几乎都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被作为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础,在计算机专业课程领域中占用极其重要的地位。高职教育一直提倡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强调学生在经过学习后所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因此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中也应注重高职特色,在教学中应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突出技能、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但现实中,许多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或者虽然认识到两者并重,但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改进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缺乏合理布局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C语言学习之初,主要是语法的学习。如果教师把握不当,很容易造成学习内容的零散和不连贯。目前教师的教学安排通常是一节理论课学习之后安排一节实践课,实践课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理论课中对语法的掌握,这种教学思路无可厚非,但是在实践内容的设计上往往缺乏组织性,上机案例只是单纯地针对某个知识点的练习,案例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常常造成学生C语言学习结束后,仍然缺乏整体的设计思路,难以完成一个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开发。

(二)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C语言课程几乎是所有大学计算机专业最早开设的课程之一,有着悠久的教学历史。在C语言理论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以ppt作为教学演示的主要手段,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整个教学过程采取满堂灌,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和交流讨论,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学过程中知识点与实践脱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无法体会C语言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三)高职学生更倾向具有趣味性或较直观的操作技能的学习

C语言具有语言简洁、紧凑,使用方便、灵活,运算符丰富,生成目标代码质量高,程序执行效率高,程序可移植性高等诸多优点。正因为此,C语言一直是经久不衰、永远保持着青春与活力的程序设计语言,也是编程初学者必学的编程语言之一。但是和其他的高级编程语言相比,C语言缺乏可视化的操作界面,所有功能都要求编写代码完成,这对很多高职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心理障碍。相对而言,他们更易于接受简单、直观、界面友好、色彩丰富的操作界面,比如VB、Delphi、pB、Java等其他的高级编程语言。

二、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一)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

C语言介于汇编语言和高级编程语言之间,也称为中级语言,相对高级编程语言而言,它缺乏色彩丰富的操作界面,让初学者感觉刻板和单调,望而却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实例为载体,将枯燥的语法学习融入实际案例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可采用目前流行的项目驱动教学方式,以一个完整的项目案例贯穿教学始终,在学习之初,先对案例做一个整体的介绍,让学生对项目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后续学习中,教师可以针对各个知识点,拆分案例,按照由易到难,逐渐深入地学习编程知识。

(二)学生分组完成项目任务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先结合案例功能讲解涉及的知识点和基本概念,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案例功能的算法设计和实现。小组内部由组长进行任务分工,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互相纠错,合作完成本次实践单元的任务。小组之间引入竞争,最终由教师课堂点评各小组的设计和实践成果,由教师总结归纳所用到的知识点和不同编程思想的优劣以及每个人的编程特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评出最优方案,优胜的小组可获得适当加分。

(三)教学内容的选取应符合高职特色,注重差异化教学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切忌满堂灌。高职学生的学习应遵循“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对不同生源和不同专业的学生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重新整合,并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例如,对普高生,可理论和技能并重;对三校生,可侧重技能的培养。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主要学习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编写程序的初步能力。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C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软件的特点和生产过程,使今后在实际工作岗位能与程序开发人员更好地沟通,有利于共同合作进行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

(四)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开展互动教学

在枯燥的理论教学中,教师需时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每次上课前,可以先以项目案例为背景,提出问题,并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找到答案。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教师可以针对上次实践课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并纠正。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再一次巩固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采用课程综合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内容

学期结束后,学生对各知识点基本掌握,但对知识点的把握仍然是零散的、片面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仍然是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完成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整个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可以在学期末安排一次课程综合实践任务,教师可以为所有学生准备若干个项目案例供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在完全没有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分组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们撰写项目开发报告、测试报告,并提交源代码和实践总结。通过这个环节可以促使学生认真总结和归纳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从中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C语言课程教学一直以来都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的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本文通过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提出了若干措施和建议,可以有效解决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和学习兴趣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靖.基于项目驱动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2013,(29).

[2]张亦辰,李继国.《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理论与实践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

[3]郑文斌,战国科,王康健.面向C语言课程的多角度模块化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

语文教学设计优缺点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利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2―150-02

一、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特点

1.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创新平台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为各种英语教学方法注入新的活力,多种英语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创设高效的教学平台,而且优化了自身的教学方法,同时为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英语教师通过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不断创设教学环境,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从而顺利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进一步提升英语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创设风格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潜能

英语多媒体教学改变过去“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课堂模式,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差异性,合理选择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等多媒介形式,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风格情境,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示英语语言素材、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等要素,通过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不断地挖掘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将学生的主体性与老师的主导性有机地结合,不仅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的氛围,而且促进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3.教学内容丰富,课堂信息传递快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和讲解花费大量的时间,经常导致单位时间教学信息容量受到明显的限制,大大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伴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凭借网络资源优势收集更多的教学素材,并制作生成教学课件,课堂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信息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教师可根据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有选择性地讲解,提高英语教学的层次性和目标性。

4.促进观念更新,提升教师素质

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促进教师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勇于开拓创新多媒体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稳步提升英语教学的实效性。英语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英语学科的知识体系、听说读写的能力等,而且要具备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等,进一步推动教师学习多媒体教学技能的主动性。

二、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弊端问题

1.教学信息容量过大,学生内化吸收不足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实施,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位时间内教学信息量不足的缺陷,使得讲课的节奏明显加快,课堂信息容量不断增大,一旦教学信息容量突破合理的限度,将导致学生的思维节奏受限、理解接受能力下降、内化吸收严重不足,严重影响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效果。教学信息容量过大,不仅增加教师单位时间的劳动强度,而且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负担,经过一段时间的负面积累,将大大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正常发挥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的优势特点。

2.课件制作过于追求形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在课件的制作方面,部分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一时兴趣和爱好,过于片面地追求表现形式,通常给课件配备色彩鲜艳的图片、炫目的花边、生动有趣的动漫等新颖项目,高强的感官刺激,从某种程度上说虽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英语课堂气氛,但是大量的图片、声音和动画的使用,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冲淡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无法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3.忽视师生角色地位,课堂互动性缺乏

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过于依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欠缺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没有及时地开展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学生成为信息的被动的接受者,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影响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课堂互动性缺乏主要表现在:盲目夸大多媒体教学作用,课堂变成课件的简单播放和展示;教学速度较快,老师讲得多,学生讲得少;以课件为中心,将全部注意力放在课件操作上等。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忽视师生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将直接导致英语课堂的简单化和形式化,英语教学效果值得怀疑。

4.学生逻辑思维受限,独立创新意识不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总是伴随教师的课堂讲解和板书而循序渐进的,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将课件中的内容及时讲解展示完毕,课件的浏览呈现跳跃式的趋势,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简单地等待课件的演示,将直接导致学生逻辑思维明显受限、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不强等负面影响。

5.媒体操作技能欠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伴随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教师对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和重要性已达成共识基础,对多媒体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仍然存在部分教师对多媒体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比较欠缺的情形,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的老教师。多媒体相关知识技能的欠缺,容易导致操作失误、课件导航模糊、简单故障无法及时排除等方面的问题,更无法满足对多媒体教学的创新需求,直接影响多媒体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多媒体教学软硬件设施缺乏,网络教学平台有待完善

多媒体教学的顺利开展必须以较强的软硬件设施为基础,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加大了英语教学计算机和网络硬件设施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但依然存在软硬件设施严重缺乏的现象。在硬件方面,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等硬件无法满足所有课程项目教学的多媒体化;在软件方面,主要表现在多媒体教学软件欠缺或不合理、多媒体教材的不合理、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有待建立完善等方面。多媒体教学软硬件设施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多媒体英语教学作用的发挥。

三、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策略的探究

1.合理调控教学信息的度量,促进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把握教学信息的度量,让多媒体技术真正发挥辅助英语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将教师精心组织的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及时内化吸收相结合,促进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在课件的制作中要始终坚持以教学效果为出发点,课件内容和信息要适度,不要超过学生所能

承受的范围;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速度的合理化,给学生留出部分时间记笔记和消化,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模糊的知识点要重点深入的详细讲解。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才能更好地调控教学信息的度量,确保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2.遵循教学规律和认知心理,大幅优化英语课件设计

多媒体教学对教学课件提出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学课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精当,而且要求教学课件必须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标性。教师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中,要始终坚持启发性、有效性、实用性和适度性的原则,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心理,大幅度优化英语课件设计。一方面,课件设计制作要区分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活动,突出英语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深入浅出、形式多样地展现听、说、读、写、译方面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课件设计制作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独特魅力,巧妙合理地设置课件的画面色彩、声音动画等,以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教学活动健康有序的开展。

3.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师生课堂交流互动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顺利实现多媒体教学的目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互动环节,可以通过设置学习和生活情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分析和讨论,将知识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课堂良性互动的局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4.加强英语教学理论和多媒体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英语教学理论和多媒体技术水平直接决定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成效。各高校要通过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开展英语教师的教学理论和多媒体技术的培训,让教师在学习中提升多媒体教学方面的技能和技巧,进一步满足多媒体教学理论和实践需求,为提升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在英语教学理论方面,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理论、系统论、最优化理论等方面的培训;在多媒体技术方面,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操作技能、课件制作设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只有通过英语教学理论和多媒体技术培训,才能促进教师不断更新和掌握新的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英语多媒体教学。

语文教学设计优缺点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板书;存在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03-01

一、问题的提出

板书是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也是每位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之一,板书所体现的真实感和过程感是现代多媒体课件无法比拟的。教学板书,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用具―黑板上进行书写,表达书面语言包括写字、画图、绘表等。板书艺术则是运用字、图、表、等书面语言,在黑板上进行表情达意,教书育人的创造活动。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字典》给板书下如下的定义:“是黑板上写字,也指在黑板上写的字”。目前,小学英语教师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没有充分发挥黑板板书的优越性,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英语教学板书中存在的问题

板书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板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美的板书是教学思路和学习思路的体现。它能使学生很快明确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发展能力,同时,板书也是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板书的运用存在一些问题经常被师生忽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教学板书缺乏多样性

有效的教学板书不仅充分体现教学内容,而且还要在形式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把丰富的语言知识和多样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英语教学板书主要有以下形式:文字式、图文式、表格式、对比式、放射式。当前小学英语教师多以图文式为主,板书形式单一。如果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特点综合运用各类板书形式,就更好地发挥板书的启迪、示范、审美等功能。

2、英语课堂呈现以多媒体和电子白板为主黑板板书偏少

在多媒体教学充斥英语课堂的今天,很多小学英语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有的甚至完全摒弃黑板板书,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固然有它的优势,但与课堂教学一起诞生的黑板板书的功能也不能忽视。黑板板书具有的持久性,可以让孩子们反复感知;教师板书时的言传身教,可以有力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习效率;字迹工整,布局合理的黑板板书本身就是一幅精美的艺术品,它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对学生书写习惯和审美观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无法同时照顾所有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特点,不能做出适时的调整,而且多媒体课件呈现的短暂性和局部性,使很多薄弱生不能跟上教学节奏,失去英语学习的乐趣。而黑板板书灵活性强,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教育机智,使课堂具有动态生成性。

3、教学板书缺乏灵活性和合作性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刻板,如在what’sthetime?课文中,很多老师仅板书,题目:what’sthetime?句型:what’sthetime?it’stwelveo’clock.在这堂课中,教师完全可以画一些时钟或给出其它数字,操练这个句型,让师生共同努力,合作完成这件精美的艺术品,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发挥板书在英语教学中的功能。

4、教学板书缺乏艺术性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酷爱五颜六色的图画,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大多数英语教师板书时,色彩单一,以文字为主,简笔画偏少,布局凌乱等,这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5、教学板书设计不符合相应的原则,缺乏科学性

英语教师在设计板书时,应遵循目的性、艺术性、简练性、灵活性、准确性、合作性等原则。根据小学生具有模仿性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设计出美观、表达情景化、简练、准确体现师生互动的英语教学板书。成功的英语板书就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对孩子人文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

三、提高英语教学板书有效性的对策

1、加强英语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还要求英语老师具有一定的书法功底、能写一手漂亮的英文字。同样,在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师需要借助一定的简笔画辅助教学,这对英语教师的绘画能力也是一项挑战。

2、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科学合理的板书必定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结果,英语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体现板书的过程性。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好胜心强,教师在板书过程中,要使学生的口、手、头脑都动起来,让孩子们全身心的投入课堂之中,使师生共同创造并分享教学板书的乐趣。比如在教授partsoftheBody课文时,可以让班上画画好的孩子在黑板上画出人体的基本器官,再由另外一些孩子根据教师指令写出相应的单词,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孩子们这件创造性的板书设计作品来教学,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立足教材,优化教学板书设计

教师的板书设计应体现教材的重难点,在英语教学中,板书应体现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和词汇。同时,板书设计应遵循教材的逻辑顺序,体现英语板书的逻辑性。

4、正确处理好黑板板书与多媒体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情景化等特点,而黑板板书具有灵活性、简练性、合作性等优点。因此,黑板板书与多媒体教学各具优缺点,英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正确处理好它们的关系,不能偏废其一。

一个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英语课堂板书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准确系统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启发思维,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杨九俊.谈谈板书设计的几点要求[J].课程.教材.教法,1987

[2]徐淑章.如今教学仍不可小视板书[J].新课程,2007(03).

[3]王建华.英语板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0(05):131-139.

语文教学设计优缺点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教学效果

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最初环节。好的导入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掌握等多方面的作用。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还发展得不够完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上课之前根据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精心设计导入方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的优缺点。

一、故事导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迅速导入新课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特别是和童话有关的故事。所以教师教授一节课前可以先把课文中故事的精彩部分叙述出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自己去吧》一文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鸭妈妈生了一群鸭子,这些鸭子一天天长大了,它们都喜欢围绕在妈妈身边,不敢离开妈妈到别的地方去玩。有一天,一只小鸭听别的小伙伴们说小溪边的风景非常漂亮,就想让妈妈带它去游泳。鸭妈妈会不会带它去游泳呢?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文《自己去吧》。”

这种导入方式符合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发展特点,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这种导入方式特别适合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课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半截蜡烛》等。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导入的故事和课文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不能牵强附会,让学生听完故事不知所云。

二、情境导入,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心理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学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教会他们自学方法[1]。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体裁各种各样,既有生动的叙事描写,又有优美的景物描写。语文教学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和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创设个雪后天晴的场景,各种小动物都跑出来玩耍。遍地雪白的场景是每一个学生都遇到过,而且都非常喜欢的画面。当小朋友走过雪地,雪地上会留下一串脚印,那么小动物们走过之后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观察动画片,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可以引导学生对雪地中的其他动物的脚印展开想象,对课文学习进行进一步拓展。

这种导入方法的使用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官刺激,提供更直观的表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种方式更适合需要丰富学生直观表象的课文,如描写景物的文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次比一次又进步》等。使用情境导入时要注意情境的设置突出课文主题,弱化无关因素,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抓住事物的关键。

三、问题导入,诱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

问题是引发人们思考的导火索。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引发对课文内容思考的问题[2]。如在《陶罐和铁罐》一文的学习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说是陶罐更结实耐用还是铁罐更结实耐用?我们为什么要制造出两种不同材质的罐子呢?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从不同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而且告诉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这种导入方式能够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猜想,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愿望,适合能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课文类型,比如:《狐假虎威》、《彩色的翅膀》等。我们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问题的设置能反映课文的主体思想,不能偏离课文中心。

四、抒情导入,由情及文向学生展示课文中心

是否具有情感是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抒发作者情感的文章,有的课文的情感表达直截了当,有的课文的情感表达则含蓄内敛。我们在对学生教学之前可以采用抒情导入方式为学生的课文学习奠定感情基调。比如,在《三个儿子》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的妈妈每天都为我们做哪些事情?除了辛苦挣钱外,还要洗衣、做饭、整理屋子,她们为一个家付出了许多心血。我们作为她们的子女能为她们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三个儿子》这篇文章,一起看看哪个儿子的行为更值得我们学习。”

这种导入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更容易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目标,最适合具有鲜明情感教学目标的文章,比如:《我为你骄傲》、《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等。使用这种导入方式时要注意导入语言简练,情感渲染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设计优缺点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式

一、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实施现状

1.高效课堂的认识误区。

有些教师对高效课堂存在误区,认为高效教学就是高速度、高水平、高知识含量,在授课时急于求成,希望通过短短45分钟的时间完成2、3个课时的内容,教学信息量过大,完全没有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缺少学生思考的余地和师生互动的环节,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有些教师重视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往往矫枉过正,课堂上给予学生过多的讨论和自由发挥时间,但是没有明确讨论的主题和方向,学生盲目开始,混乱中结束,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价值含量低;甚至有些课堂活动是“为了讨论而讨论”,流于形式,毫无意义。

2.优化教学方式的理解误区。

优化教学方式,是指“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对教学方式改进和创新,打造高效课堂。有些教师思想更新不够,缺乏创新思维和应用实践,只是在立足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增添修改,适当剔除,缺少实质性的变化,没有突破性的教学进展。

3.优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误区。

应用多媒体教学,是优化教学方式、促进教学创新是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泛滥成了课堂教学中的重大误区。在多媒体教学发展初期,有些学校以“减轻备课压力、节约板书时间”为初衷激励教师对新技术的应用,这容易使教师形成错误的潜意识:多媒体的应用是为了备课省力。在课堂中多媒体应用泛滥,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平面描写直接转化为立体图像,学生缺乏心理塑造和内心想象的缓冲时间,不利于情感的传递与表达;用画面和语音直接代替教师朗读,难以体现真人朗读的亲切感和生动性;在课文内容中,教师引用影视作品,学生沉浸在对电视剧的讨论中,偏离了视频辅助教学的初衷。

二、优化教学方式、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大意义

1.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知识理解能力。

多样化、创新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打破教学形式化导致的感官和精神疲惫;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得到开拓和发展;在对教学方式进行探究学习的同时,学生可以寻找出适合的学习方式和应用技巧,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对于提高语文成绩具有直接的帮助。

2.学习人生哲理,坚持学以致用原则。

高中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涉及的文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语言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化,字里行间所传递的情感更具哲理和深意。高效课堂,除了基本的知识理解外,还以学生能够深入文章情感、感受读者妙思。学生通过对段落、语法的学习,掌握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更好地学习;对文章深层次的了解,学习古人的家国情怀、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实践引导,实现学以致用,是思想和文化上双重的熏陶,是人生理念的升华。

三、优化教学方式、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实现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从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入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的教学设计,促进教学创新。

教学设计主要是指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各教学要素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并设计适合教学方案的过程。充分的教学设计的前提是“三个明确”,即明确授课内容、明确学生学习进度、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授课内容,需要教师作出课堂规划,在前10分钟做好导入工作、在中间的20分钟是正式授课,最后是练习巩固时间,这需要教师掌握课堂节奏、注意课堂时间、把握课堂进度;教师在授课前,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有着充分的了解,对于学生熟悉的内容,可以简单略过,普遍存在难点和重点,反复讲解,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要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等,以服务学生为目标、了解学生为基础,做到因材施教。教师明确学习目标,要针对性地教学,同一知识点,学得清楚、学得扎实才是进行下一个教学任务,避免盲目性的“一把抓”和蜻蜓点水式的学习。

2.多样化教学,促进学以致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趋向多样化和信息化,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牢记深化教学、服务课堂的初衷。运用多媒体,避免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循循善诱、导入式教学,由简单的理解文意到深入的融情入景,层层递进,中间利用多媒体穿插煽情的背景音乐、贴合内容的画面,最后实现情感的升华。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避免使用过度的现象,注重多媒体教学与教材的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不是沉迷于此,最终还是要回归课本,适度使用,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组织教学活动,活跃教学氛围。

高中学习中枯燥的学习生活,利用语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教学氛围是十分必要的,还能起到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目的。在语文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结合教学内容展开语文知识竞赛、文言文比拼等活动。还要注意贴合学习生活,以学习难点、重点为切入点设计题目,实现教学的趣味性与扎实性相结合。现在笔者以高中语文的教材为例展开文言文竞赛活动。

(1)文言文的一词多义:

①爱,性本爱丘山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②安,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既来之,则安之。

衣食所安。

(2)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①在《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②在《劝学》中学到了哪些人生哲理?

采用小组竞赛、分别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在一词多义中,学生对不同语境、不同词性的文言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按照要求回答问题中,学生通过全文回忆,对文章进行复习,加深了印象,加深了理解,能够熟练背诵。

四、结语

在学习和探索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教学工具,不断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最终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设计优缺点篇6

随着经济不断转型升级,我国于2011年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研究部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文化强国”战略要求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其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是继续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发展。作为我国高等院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开始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语文不但能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及表达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意识。但是,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主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技术化、市场化的热门课程吸引了大多数优秀大学生,而侧重于人文、审美方面的大学语文课程则遭受冷落。与此同时,由于理工科大学生的语文底子普遍偏低,大学语文通常存在课程资源与学生实际需求严重冲突的问题,导致该课程被日益边缘化。只有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同时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才能保证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推动其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分析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科书、工具书、教学挂图、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1]。文物古迹、风俗民情、自然风光以及日常生活信息也能够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但是,许多大学语文课堂主要局限于传统课程资源(教科书、工具书等)的观念,普遍缺乏相应的识别、拓展、开发、利用新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近年来,随着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的不断普及,有学者提出应加强大学语文资源开发和利用,但主要着力点是教材和相关工具书的开发,而忽视了相关辅助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得大量有价值、有意义的课程资源未能被纳入课程资源的范畴[2]。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师为文学专业毕业,缺乏严格意义的教育学专业培训,因而未能真正理解课程资源的概念。他们不仅缺乏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甚至不具备相关开发意识。多数大学语文教师只是遵循教学大纲要求,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依靠教科书和相关工具书就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情况在理工科院校尤为普遍,而这类高校对大学语文教师的相关培训往往是缺失的,这就进一步弱化了大学语文教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能力。理工科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应立足学校实情,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特色,积极开展协同创新,才能开发出符合时代需求的课程教学资源。

二、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大学语文网络资源建设模式

数字媒体技术是融合了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和网络技术等的交叉学科和技术领域[3]。近年来,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而产生的数字媒体产业在全球高速成长,不仅成为各国高度重视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作为现代信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正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制订了支持数字媒体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在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及产业同样得到了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并成为目前市场投资和开发的热点方向。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大学语文课程涉及了我国众多优秀文学作品,综合了丰富、复杂的中华历史和社会文化因素。传统的“教案+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存在信息量少、趣味性差、教学质量不佳等问题,如何借助网络上的海量数字媒体内容将语文专业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为了在大学语文课堂中展现更为丰富的资讯内容,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建设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工作。通过这些教学资源,能进一步提高授课的直观性。例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涉及到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分析,如能穿插播放相关的插图、音乐、视频,而不只是对着教材泛泛而谈,则教学效果会大为改观,教学知识量也会有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将更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将更为高涨。

基于数字媒体技术,能有效突破传统大学语文的单一教学模式,进而以全方位的教学模式来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数字媒体技术在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应用,能够将枯燥而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而充满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一个活力、生动的学习环境。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大学语文网络资源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三、大学语文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践

作为一种崭新的课程表现形式,网络课程能将包括多媒体课件在内的各种教学资源通过网络进行表达,具有交互、共享、开放、协作和自主等特征。大学语文网络课程除了能够辅助教师课堂教学,还将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后学习、交流和实践的平台,同时有助于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实践。利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较强的电子信息学科优势,我们积极开展大学语文网络课程探索实践,提出了一种高效、实用的网络课程建设方法。该网络课程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完善的技术支撑。该网络课程主要利用了Flex、Fms、adobeCaptivate、maya、3Dmax等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对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设计。

(二)创新的教学设计。将系统科学“新三论”运用到教学设计中,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以章节为线索的线性知识结构,将每个知识点作为连接点,围绕其合理、有效地整合相关知识,有效实现网络课程的非线性、协同性、涨落性和开放性。

(三)多重的交互方式。该网络课程不但实现了人机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重交互,还实现了邮件、在线答疑、视频互动等离线或在线的多方式互动。

(四)多元的有效评价。该网络课程实现了每一章内容的形成性练习和自我评价模块,并提供了综合测试和作业系统,能及时对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在线评价及反馈。

(五)清晰简明的导航功能。该网络课程为使用者提供了整个专题学习网站的使用指南,网站导航清晰明确,提供了自主学习知识导航和附有相关链接的知识脉络图。

(六)方便快捷的辅助学习工具。该网络课程充分考虑学生需求,提供了多项扩展功能,包括:网站检索、网外检索、网络视频交流、电子日历、网络计算器等。

通过该网络课程的建设,大学语文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并有效、及时地,更好地支持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工作、通知、介绍学科前沿,同时有效添加各类课程资源,并实现学生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提交作业等一系列功能。

四、结束语

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国家“文化强国”长远战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学院以强化网络资源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理工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模式。结合学校实际办学经验,该文分析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现状,介绍了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大学语文网络资源建设模式,并提出了一种高效实用的大学语文网络课程建设方法,能为相关高校开展大学语文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供相应的模式借鉴。

参考文献:

[1]张鸿荃.语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语文教学设计优缺点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材基本要求

教材是组织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实现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前提。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也不例外,教师以教材为主要依据来组织日常教学。根据国家于2000年10月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江西省内主要采用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教材,分别是外研社版新视野大学英语(nHCe)和高教版新编实用英语(npe)。本研究主要通过对两种版本教材的对比分析和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教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能够改进的方法,以促进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材的改进。

1.现状分析

国内对于教材的研究重心主要在学科教材教法研究、教学论或课程论研究和高校教材研究等方面。与课程和教学相比,对我国高职高专教材领域的研究尤显不足,特别是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材评估方面的研究比较匮乏。同时,有些高职高专院校使用教材混乱。据笔者的调查,有些学校大学英语教材还存在一年一换的现象,让老师和学生无力应接。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本比较和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分析两种教材的共性与差异,主要从它们的体系和内容方面着手。选取江西省有代表性的两所高职高专院校的1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访谈10名高职高专院校一线的大学英语教师。以深入了解两个版本教材的使用情况,切实反映教师和学生对教材使用的真实感受,为更好地分析比较两个版本的教材提供有力依据。

3.研究结果

3.1教材体系的比较

教材编写遵循的格式和组织结构就是俗称的体系,它可以较为宏观地体现整版教材。两版教材总体框架比较如下(以第一册为例):

表总体框架比较

由此,两个版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清晰可见。在它们各自的最新编订版中,都扩大了词汇量和信息量。每单元的话题都有相应的调整,符合时展的步伐。两种版本的不同点为:nHCe教材主要以阅读为中心,对应每个环节都有设置任务,同时配合听说训练。而npe教材的特别之处在于增加日常口语方面的练习,每个单元话题的设置都贴近日常生活,同时以点带面展开听说读写一系列的练习,环环相扣。在语言实际操练方面,npe版使用的篇幅较多。

3.2教材内容的比较

关于教材内容的比较,主要从词汇、话题设计两方面进行(以第一册为例):

图两种教材单元词汇量对比

通过SpSS分析我们不难看出,nHCe的总体词汇量要大于npe,也就表明nHCe版的课文阅读量要大于npe,对词汇的掌握和运用的要求较高。npe版的重点词汇分布比较凌乱,这样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但npe版的词汇与日常生活更贴近,这样有利于普遍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的学习。对于单词解释方面,nHCe版的解释较为系统详尽,而npe版的单词解释直接附在课文右边,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复习和记忆。

从上图可以看出,nHCe提供的阅读材料要多于npe,但是nHCe的话题所涉及的面没有npe广,例如政治、历史文化、旅行、音乐等方面都没有涉及。在家庭社会生活方面,nHCe占据的比重有20%,而npe的比重只有6%。在健康和描述某人方面,npe没有涉及。在西方文化方面,npe和nHCe两者所占的比重是一样的。

3.3学生问卷调查

共选取两所院校1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176份。分别对如下问题展开调查,包括“你认为教材的结构如何?”、“你认为教材的难度如何?”、“你认为教材的容量大吗?”、“你对单元的话题感兴趣吗?”、“你对教材适应吗?”。结果分析如下:

根据数据显示,71.5%的学生认为nHCe版的难度较大,同时35.4%的学生认为nHCe版的容量过大,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而npe版教材的难易度较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水平,相对更多的学生可以接受。总的说来,大部分学生都能适应他们所学的教材,但npe版的适应人数更多。

3.4教师访谈

笔者随机访谈了两所学校共10名一线的大学英语教师,主要了解他们对教材使用的感受,包括教材的结构、难易度、容量、语法编排、话题设计、是否利于组织教学等。过半的教师认为npe版的教材更利于组织日常教学,学生的课堂反应较好。而nHCe版的教材难度偏高,学生的课堂反应欠佳。

4.讨论

4.1两种版本教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芍职姹窘滩亩蓟本符合《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要求,教学理念得到全新的转变。两种教材都有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同时阅读资料都体现了人本主义、时代性和普遍性。丰富的语言资料为学习者提供便利,结合光盘、网络等多种载体丰富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

两种版本的不同点在于:大纲类型不同,nHCe践行的是任务型教学,而npe践行的是多元教学;nHCe注重阅读训练,而npe侧重于语言的实用性。

4.2两种版本教材的优缺点

4.2.1外研社版教材的优缺点

nHCe教材着意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形成课本、光盘与网络课程之间相互补充和支持的有机体系。同时,系列教材包含不同分册、主干教材与配套教材相辅相成,注重核心词汇的掌握和运用,提供多种测试手段以支撑教学评价。

nHCe教材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是词汇量过多,而单词的重复率较低,使学生掌握更加困难;其次是阅读部分的篇幅过长,难度偏高,学生容易出现厌学情绪;最后是语法部分的练习偏少,不利于学生较为全面地练习和巩固。在文化渗透方面,中西方文化交流体现还有欠缺,使得学生无法充分了解西方文化,过于强调语言的功能性。

4.2.2高教版教材的优缺点

npe教材每个单元的设计简单明了,听说读写紧密结合、衔接得当,任务活动设计合理;教材的题材丰富多彩,版面设计新颖独特;教材的内容编排把语言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充分地结合起来,激活了英语语言的交际性;新编和更新的课文更加符合时代气息和职场交际的特色,语言更具时代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充分遵循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大方向。npe教材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每单元的生词分布不均,重点词汇不明确;缺少语音部分的练习,句子和对话的操练占用的篇幅过多。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研究外研社版新视野大学英语(nHCe)和高教版新编实用英语(npe)两种版本的教材,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分析和把握教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实施方案,促进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材的改进,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何安平.外语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3]周雪林.浅谈外语教材评估标准.外语界,1996(2):6-7.

[4]孔庆炎.新编实用英语(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语文教学设计优缺点篇8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教材选用比较

1.引言

随着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类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紧跟改革步伐,取得了一些

骄人的成绩。其中,教材改革是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编写和选用,它们都将直接影响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近年来,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紧缺的现象逐步好转,各类高职英语教材不断出版,但是数量与质量并不成正比。高质量的教材不仅仅是集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于一身,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行之有效”,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现行改革促使大部分教材应用新型英语教学理念,注重交际性、实用性、趣味性、活动性和配套性相结合。然而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存在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生源复杂、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各高校又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色,如何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方向,改革教材,选择恰当教材,是各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

2.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标准和基本要求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了英语教学目标,即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借助词典阅读,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基于明确的教学目标,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材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2.1内容上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教材不仅仅是语言文字和知识的呈现,还是情感、文化和理念的载体。在注重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英语教材也应当富含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形成他们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性内容。当然,高质量的英语教材能够把枯燥的思想性教育和知识技能传授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寓教于乐。教材的内容贴近社会实际,有现实意义,有趣味性,有感染性,易唤起学习者的共鸣。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情境语言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可结合主题,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料,如诗歌、电影台词赏析、寓言故事等;专项技能(指语法、写作等)讲解及其操练可以打破传统的平铺直叙,融入色彩、图片、影音资料等更具趣味性和娱乐性的资料。

2.2结构上系统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教材的结构编排应当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基础,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设计教材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其中,词汇、语法、阅读技巧、语言知识和技能,以及主题难度和深度在有机结合的前提下并行深入,不脱节不分离。结构的系统性应相对于教材整体而言,而结构的多样性则应相对各个教学模块而言。教师应针对各教学模块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语言应用性任务。

2.3方法上引导性和创新性相结合

一本好的教材必须体现针对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方法的引导性。教材不是语言知识的罗列,而是应通过精心的内容设计、问题设计、情境设计和练习设计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教材促之开阔学习视野。创新的教学方法设计能促进教学,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创新的教学设计通常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教师为引

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结合教材要求和实际教学经验,评析三套高职高专英语教材

近年来,优秀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层出不穷。综合来看,各套教材各有得胜之处,也各有弊端。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在教材改革中曾使用过的三套教材,分别为《新视野大学英语》(2001年12月第一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综合教程》(上海外与教育出版社)和《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笔者结合个人的实际教学经验,以及对我校一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就以上三套教材作以下分析和比较。

3.1各有特色和优势。

《新视野大学英语》(下文均简称《新视野》)是一套较为出色的立体化教材,除课本教材之外,它还提供了光盘和网络课程。课本教材以《读写教程》为主线,结合《听说教程》和《综合教程》,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新世野》最出彩的地方在于编者特别注重培养阅读能力:每个单元的SectionB中有较为详细的阅读技巧介绍,并且在难度上由浅至深地使用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供给学习者练习,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另外,《新世野》的课后练习设计得十分得当。特别是结构分析,通过这部分的练习,学生的写作方式和技巧能得到较大提高。当然最值得称颂的还是《新世野》的同步网络课程,它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交互功能,实现由“灌注式教学”到“自主参与的教学”的模式。

《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综合教程》(下文均简称《新世纪》)的显著特点在于编者注重学生词汇量的积累:通过课后的newwords,Collections,phrasesandexpressions和propernouns使学生全方位地接触新词汇。词汇严格按照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a,B级大纲要求分类,以显著符号标注出a,B级词汇和超纲词汇。其中,该教材对于同一个词汇不同词性及用法按主次顺序提供详细说明,便于学生有重点地记忆和学习。在此基础上,该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对新词汇的运用,通过Focuson,编者进一步筛选精品词汇,并通过实例表现词汇的多种用途。课后的练习主要侧重词汇运用练习。另外,该教材还比较周到地指导学生的阅读技巧,各单元循序渐进地安排ReadingSkills(阅读技巧)供学生学习,并配合两篇课外阅读加强巩固。这一设计经教学实践证明是比较有效的。该教材共4册,各册10个单元,每个单元由10个项目组成。在这10个项目中,设置在每单元开始的Highlights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师生在其指示下都能明确学习重点和层次。Readin,即课文部分,编者在课文右侧及课后编有涉及阅读理解和启发性的问题,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提高阅读技能和通过阅读提高语言输入的能力。

《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下文均简称《实用英语》)较之其他教材,特别突出的优势在于它侧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平均语言水平和国家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编者依据各单元主题设计情景对话,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多样化的模版供学生模拟应用,力求达到“听、说、读、写”并重,“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目标。《实用英语》各单元有鲜明的主题,以第一单元为例,其主题是invitation(邀请),整个单元听、说、读、写都围绕这个主题开展。该教材的所有主题贴近生活,应用性很强,能满足一线工作的业务人员实际的涉外交际需要。通过大量的情景对话实例和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口语练习,较之上述其他教材,这显然是个突出的亮点。

3.2各有不足和劣势。

《新视野》虽是一套非常优秀的大学英语教材,但它更适合作为本科教材,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说,其容量和难度都超出了他们的基础水平。大部分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教学进度也因此而受到影响。从根本上来说,《新视野》是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精心编写而成的,高于《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不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

《新世纪》虽然有Leadin(导入)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就课文主题展开讨论,但是该部分缺乏新颖的设计,导入问题在现实背景下缺乏新意和探讨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相对处于弱势,这样的导入方式难免让学生望而却步,心生厌倦,在失去兴趣的前提下很难进一步开展学习。其次,课文内容相对陈旧和枯燥,实践性、应用性较弱。另外,纵观全套四册课本,各册的难度跨度过大,尤其是1、2册和3、4册。前两册的多数课文中,除了词汇之外,没有特别需要讲解的语言难点,学生阅读时普遍反应没有难度;后两册则普遍令师生犯难:教师难教,学生难理解。另外,课后练习中的部分习题在设计上偏离难度循序渐进的原则,词汇题偏难,句子重组偏易。另外,题目设计相对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语法部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语法内容虽是按照《基本要求》中“语法结构表”,针对高职高专学生语法重点编写,简明扼要地以条目形式进行总结归纳,但是与之配合的语法习题在难度上并未达到要求。最后,该教材最大的缺憾是缺乏针对“听、说”的专门训练。

《实用英语》则有其亮点,但是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在单一的模仿场景对话,而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做单一枯燥的模仿,这就出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究竟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更有效地鼓励学生“开口”?《实用英语》并没有通过更丰富的设计解决这一问题,而日后的教材编写也需要就这一问题展开深入思考和设计,才能真正地使英语教学改革行之有效。除此之外,听力练习设计也显得流于形式,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学生感到没有困难,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的设计虽“够用”但“不够实用”。各单元中的两篇阅读材料较之《新世纪》,选材新颖、灵活,然而两篇文章也在篇幅和难度上体现不出“精”和“泛”的差别。总之,《实用英语》虽然在传统教材上有所突破,但在培养并巩固学生语言基础方面,仍不敌《新世纪》。

4.总结

不同的教材有其侧重点、科学性和系统性,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特点,它们凸现的优势、发挥的效用也是不同的。以上对比仅仅是笔者根据本校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特点所得出的结论,我国高校众多,各个学校的教学方法、师资水平、生源情况都存在很大差异,对于笔者认为的上述各教材优势可能是其他师生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之处,反之亦然。教材的适用性脱离不了教学实践,教材不可能是完全统一的,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更不仅仅是一套书的总和。广大一线教师在教改过程中,在选用教材时,更应群策群力,发挥积极性和主动

性,加入到教材研究和编写的行列中,真正实现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标准.

[2]张马建,李瑞卿.高职高专教材应用性的探究.省略.

语文教学设计优缺点篇9

关键词:东盟国家会计人才;教育教学问题;改革对策

“十三五”规划背景下,广西区积极发挥位于“一带一路”交汇对接的重要节点和关键区域的优势,拓展“两国双园”模式,加快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先进制造基地建设,推动与东盟国家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建设边境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积极参与以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为主轴的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不断深化扩张东盟产业园区合作,加快东盟国家经济走廊建设,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特别急需熟悉东盟国家文化的、能够适应东盟国家会计制度的、掌握东盟国家语言的专门会计人才,对面向东盟国际方向开设的会计专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东盟国际会计专业概况

(一)东盟国际会计专业现状。2007年广西财经学院东盟国际会计专业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创新实验班。东盟国际会计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会计职业道德,熟悉东盟国家会计理论、东盟自由贸易区规则,掌握东盟国家语言以及东盟国家的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和财务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能在中国-东盟合资企业从事会计管理的专门人才。然而,许多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并没有体现出与普通会计专业学生在就业方向与种类方面的明显差别,同时还出现了到东盟国家企业就业的学生不能较好地适应当地会计文化制度的现象。

(二)东盟国际会计专业特色。广西财经学院设置东盟国际会计专业时就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符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产业发展需要的,在中国-东盟的合资企业中精通会计、审计业务,掌握经济贸易、会计制度与准则、法务与税收制度,并精通一门东盟国家语言的,能够熟悉东盟文化习俗和市场规则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会计人才。由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可知,它很鲜明地要求学生具备三方面能力与特点:第一,不仅要掌握国内会计、经济贸易等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东盟国家会计、经济贸易等专业知识;第二,掌握东盟国家文化的同时能够运用文化眼光洞察东盟国家企业与市场发展的规则;第三,能够精通并使用一门东盟国家语言在东盟国家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然而,实际的专业教育产出显示,大部分学生并没能掌握一门东盟国家语言,也没能很深入地了解并熟悉东盟国家文化。

二、东盟国际会计专业现存问题分析

(一)缺乏有关东盟国家的文化课程。以广西财经学院东盟国际会计专业2013级课程设置为例,该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基础泰语、商务泰语、会计学原理、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中国东盟企业会计比较、中国东南亚税制比较、中国东南亚金融比较、东盟自由贸易区规则。相比同年级的普通会计专业而言,该专业所学知识除了多学一门泰语及东盟国家的会计、税制、金融、自由贸易区规则外,其他的专业知识与普通会计专业学生基本一样。在课程设置上,没有涉及到东盟国家概况与文化的课程,只是简单地依靠基础泰语和商务泰语给学生传递东盟国家的概况与文化知识。会计作为社会文明的一部分,其生产与发展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会导致各国会计准则与制度的不同。学生对东盟国家概况与文化制度的不了解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东盟国家会计文化与制度的认识存在缺陷。

(二)缺少与东盟国家有机衔接的教学方式。东盟国际会计专业学生培养一直是沿用“3+1”国内外联合模式,即国内3年学习,国外1年学习,国内外学习都涵盖专业的课程学习。以广西财经学院2013级东盟国际会计专业为例,在2016年6月全班同学集体前往泰国暹罗大学进行为期1年的国外课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反映无法适应对方大学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国内的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完全以中文为载体,采用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大部分采用理论满堂灌的模式,学生固定在特定的教室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考核方式大都采用书面测试的方法衡量学生成绩。相反,在泰国的课程教学中,泰方教师大量转换教学场地,倡导深入企业公司实践与校内理论讲授相结合,课堂上使用案例、座谈、沙龙的教学方式方法,并采用泰语和英语作为教学用语,大量采用实践论文与理论测试作为课程考核的模式。3年来该专业的学生已经适应了国内的模式,突然转换为具有巨大差异的国外教学模式与方法,且使用泰语与英语双语教学,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并接受,造成学生专业学习效果不佳,国外学习成绩下滑。

(三)缺少双面型师资。东盟国际会计专业双面型教师是指既精通东盟一国或者多国语言,又精通专业会计知识,能够使用东盟国家语言承担会计专业知识教学的具备双层知识与能力的教师。目前广西财经学院东盟国际会计专业尚无既精通一门东盟国家语言,又精通会计知识的双面能手教师。因此,东盟国际会计专业依然采用外语教师教授外语、会计教师教授国内会计专业知识的单一不相融合的教学师资体系,一方面导致学生在面对用泰语或越南语表述会计专业知识时不知所云,教学质量与效果不高,另一方面致使东盟国际会计专业的知识体系难以构建,没有凸显东南亚特色,学生就业于东盟国家时难以适应当地企业的会计体系。双面型师资力量的缺乏是中国-东盟教育合作面临的难题,更是东盟国际会计专业发展面临的难题。

三、东盟国际会计专业的改革对策

(一)优化课程结构,增设东盟文化有关课程。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其所处的文化环境,会计人员的观念和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社会文化与制度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或制约会计人员的观念和行为,最终影响到会计活动。因此,需要结合面向东盟贸易的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需要,按照东盟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融入更多的东盟文化相关课程,如:东盟会计发展史、东盟民俗文化、东盟商贸文化、东盟企业文化、东盟会计文化、东盟道德文化、东盟礼仪、东盟国家概况等,优化课程结构体系,丰富学生东盟国家文化知识,帮助学生用文化的视野更深层次地认识东盟国家的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经济准则。

(二)改良培养模式,融合国内外教学模式。一方面由于采取了“3+1”的培养模式,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教学与国外教学不相融和、互不接轨,学生前往东盟国家学习专业业务知识的时间短、压力大,造成短时间内难以消化接受国外的教学模式。为此,在培养模式上应进行改良,学校应在学生入校时进行东盟实验班人才选拨,与此同时延长国外修读至2年,让学生充分了解东盟国家会计专业的知识结构与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同时有较长的时间对国外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行适应。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充分利用在国内修读的时间,定期邀请东盟国家的专家学者给该专业学生上课,定期开展国外远程视频教学,开设东盟国家语言会计知识讲座,引导学生关注东盟国家的教学方式,同时督促国内教师学习国外教学模式,力争国内外教学方式方法相融合,使学生在出国前熟知国外的教学方式。

(三)提高师资素质,培育双面型教师。双面型教师队伍是培养东盟国际化会计人才的核心与关键,也是该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对于在职教师,可选派英语基础较好或精通任何一门东盟国家语言的专业教师前往东盟地区进修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业务理论水平,回来后可以将有关东盟国家的贸易或会计知识融入于日常语言教学中。另一方面,选派会计专业教师前往东盟国家的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实践锻炼,采用实践的方式增进其东盟国家语言能力的同时,可以帮助其更好地了解东盟国家的会计制度,回来后通过教学分析我国会计制度与东盟国家会计制度的差异,方便学生对比掌握。提高师资素质,培育双面型专业教学团队,有助于东盟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

四、结语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加快建设,东盟国际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问题愈加明显,教育教学改革也越显重要和迫切。因此,需要针对东盟国际会计专业现存的“三缺”,即缺乏有关东盟国家的文化课程、缺少与东盟国家有机衔接的教学方式、缺少双面型师资的问题,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接轨东盟国家教学方式,深化改良师资结构,从而使培育的会计专业人才能够满足大时代背景的需求、专业特色更鲜明、发展后劲更持久。

参考文献:

[1]路一凡,王轶英,曹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会计国际化趋同建设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7,(05).

[2]姚美娟,董必荣,王瑶瑶.“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7,(06).

[3]万俊敏,黄沫.广西区东盟外语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析———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为例[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4).

语文教学设计优缺点篇10

关键词:青海藏区汉语文教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G527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85

为了进一步了解青海省藏区藏汉双语教学环境下汉语教学现状,把握汉语教学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汉语教学的特点及规律。自2009年始,我们对青海藏区汉语教学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查,我们对青海省藏汉双语教学区域内的汉语文师资队伍状况、教材使用情况、课堂教学情况、教学水平、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1青海藏区双语教学环境下汉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总人口5626722人,其中藏族人口1375062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4.44%(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青海省藏族人口主要分布在6个藏族自治州,29个牧区县,18个纯牧业县。藏族人口的分布呈现为“大分散、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根据教育厅民教处提供的数据,全省开展藏汉双语教学的民族中小学共1161所,在校学生33.6万人。目前藏区民族中小学已全部开设了汉语课程。

1.1师资队伍状况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青海省藏区中小学汉语师资有较大的缺口,能够用双语进行汉语教学的教师更加紧缺,教师结构也不尽合理。

本次调查的85人中,有67人认为学校汉语教师紧缺,占78%。学校汉语文师资比较紧缺。近年来,藏区汉语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比以往有所提高,调查的85人中,有本科学历的57人,为68%;有大专学历的25人,为30%;高中(含中专)3人,为2%;无硕士以上学历。

从年龄结构上看,各学校教师都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青年教师成为教学主体。22-35岁之间的教师50人,占59%;36-45岁之间的教师30人,占36%;45-55岁之间的教师4人,仅占5%。

从专业结构看,师范院校毕业48人,占56.9%,非师范院校毕业36人,占43.1%(此项实际人数按除去未作选1人计算,即84人);其中汉语专业毕业的44人,占51.8%,非汉语专业的41人,占48.2%。教师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大量存在。

1.2教材使用情况

目前,小学阶段各州已普遍从一年级开设了汉语课程,汉语教学主要采用人教社新版《汉语》,也有部分学校采用全国统编的《语文》教材,初中阶段基本采用人教社新版《汉语》教材,部分学校初一年级开始使用人教社新版《汉语》(专供藏族地区使用)教材,其余年级用人教版《语文》教材。高中阶段基本使用人教版教材。

1.3教学用语使用情况

青海藏区汉语文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存在不合格、不标准的现象。直接影响到了汉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到藏区中小学汉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本次调查中,认为自己普通话水平很好的44人,占52%,一般的38人,占45%,其中3人表示“会一些”,这个比例占到了3%。实际上情况还要更严重。

部分教师在日常交际、教学中使用汉语不够流畅,往往会夹杂藏语成分,我们在调查中设计“与汉族交流是否加进本民族语言”的问题中,48人表示“会”,占56%,37人表示“不会”,占44%。

1.4认识与态度

一方面,藏区师生普遍认识到要尽快地发展本民族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加速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世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就必须努力学习并使用汉语,讲普通话,使国家通用的普通话成为各民族之间交际的有利工具。另一方面受生活方式、生活习俗、价值取向等观念的影响,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天然的内聚力,语言态度比较保守。

1.5对教学质量的整体评价

对于藏区民族中小学汉语课教学质量的调研,主要采取了座谈、问卷调查、学生汉语水平测评三种形式。参加座谈的老师中,绝大多数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汉语文课教学质量差。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显示,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汉语课教学质量差的比例超过了90%。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测评主要采取了查阅试卷、作业,随机抽查朗读测试等形式。调查中发现,学生在读、写、听、说四种语文能力上都与《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存在很大的差距。学生识字词的数量达不到要求,如义务教育阶段要求掌握的1300个字当中,学生平均仅能认读635.66个,2055个词汇中学生平均仅能认读1439.26个。在识字词中听写较优于认读,藏族学生汉语发音困难较大。从写作方面看,学生作文动机不高,作文兴趣极低。加上学生在写作中需要进行从藏语到汉语的思维转换,往往不能准确、明白的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写作只是为了凑字数,就出现了表达上的多次重复。听话能力在思想能力中较优于其他几个方面,学生基本上能听懂简单的汉语表达,但由于字词量的不足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从说的角度看,学生由于存在和写作教学类似的思维转换问题,同样不能准确、流畅地表达。

2青海藏区汉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汉语教学的意识薄弱,汉语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根据对藏族地区文化背景的分析,以及本次调查中得到的信息,我们认为藏区汉语文教学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有着直接的关联,上述因素导致了对汉语教学的不同认识。汉语教学意识薄弱。从影响汉语学习的诸因素看,认为受家庭影响较大的20人,占23%,受社会影响较大的21人,占24%,其他为40人,占49%。社会、家庭和学校各种因素影响到了汉语教学意识。不同地区、不同社区、不同家庭对孩子受教育的期望不同,因而对汉语学习的态度也就不同。城镇、农区学生由于所处环境,生活习惯、喜好等各方面的原因,汉语学习的热情较高。而牧区学生汉语学习的热情则明显要低。

2.2教师数量不足、质量偏低是制约藏区中小学汉语教学的瓶颈问题

由于环境、自然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藏区教师流失率高,补充不够及时,师资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对藏区汉语文教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调查中教师们普遍反映,由于教师紧缺,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往往一个教师要承担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课程,教学精力不足。教师业余学习、外出进修等也十分困难。教师业务素质偏低也是影响藏区汉语教学的严重问题,教学理念陈旧,对汉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教学模式、方法单一,课堂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

2.3教师普通话水平普遍较低,教学用语不规范

调查显示,藏区汉语教学队伍中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普通话不达标、表达不规范的现象还十分严重。藏区汉语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存在不合格、不标准。教师教学用语在语法上受到藏语语法影响、用语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

2.4教材部分内容脱离藏族学生的生活实际,难度较高,容量过大

藏族学生对统编教材的感性材料的陌生导致语言转化的困难。藏族学生在入学前已有一定的关于自然、生活方面的感知,有以母语为载体的感念和直接经验。可他们入学后所接触到的教材大多是以汉语为载体的汉族地区的生活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或者层次太高,学生无法理解。如教材中的《驿路梨花》、《雨巷》、《谈谈美》等学生难以理解,学习的难度远大于汉族学生。调查中教师普遍反映,无论是《语文》教材,还是《汉语》教材,都容量过大。

2.5汉语教学薄弱,学生汉语基础差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在基本训练方面对学生的要求是:“初步具有基本的听、读、写、译的能力,包括能听懂日常用语,能进行一般的汉语会话,会用标点符号,能用本民族语文和汉语文对译学过的句子”。但藏族学生高中毕业时都达不到这个水平。

3建议及对策

3.1加强汉语教学意识,改善汉语教学环境

汉语在我国已成为各民族共同交往的通用语言。这就要求藏区学生不仅要学好本民族语言,还要学好汉语。我们建议加大汉语学习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汉语学习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提高汉语教学以及教学改革的意识。同时应加大投入,改善藏区汉语教学环境。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加大师资培训经费投入力度,依托“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双语教师培训工程”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汉语文教师队伍。

第二,加强对口支援、帮扶,组织学科专家和优秀语文教师深入藏区开展教师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上观摩课、优质课、示范课、研究课等多种形式,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新兴的教学模式、方法带入藏区。同时,还可以组织省内学科专家、优秀语文教师与基层学校教师建立长期的结对帮扶对子。

第三,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目前藏区汉语教师中的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数量偏少,素质偏低,缺少较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选好苗子,着力培养一批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使他们充分发挥带动作用。

第四,在兼顾学历培训的同时,形成多渠道、多模式的培训,使校本培训成为重要的培训形式。

3.3合理选用教材,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的选用与建设是提高汉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们建议尽快调整、修订、完善藏族中小学汉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同时对藏区学校教材的使用进行规划指导。教材建设方面,建议积极探讨藏区学生及环境的特点,构建适合于藏区学生的内容,并以此为依托不断完善教材内容。同时建议降低教材难度和内容容量,在编写体例上尽可能探索出一套适用于藏区学生的新路子,使教材更加符合藏区学生的特点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特点。

3.4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首先在于优化课程内容。目前藏区汉语教学形式与汉语地区语文教学形式相仿,汉语课程设置也相仿,只选用人教版《汉语》教材或者《语文》教材。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首先应该有对话、听说实践,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其次是优化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善汉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权利充分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第三是丰富汉语实践活动。汉语实践活动虽然在课程标准、教材里有了较多的体现,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形同虚设。建议结合汉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出适合藏区学生特点,生动丰富的汉语活动课程。

3.5加强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普及,对汉语教师进行口语专项培训

我们建议对藏区汉语教师分期分批进行多种形式的普通话及教师口语的培训。采用短期培训和长期学习相结合、分类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培训学习和考核达标相结合的方式,使藏区汉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和教师口语的规范化程度迅速提高。为了保证培训质量,我们建议培训结束时对所有学员进行汉语水平及普通话测试,要求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汉语水平达到“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mHK)”四级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媛媛.谈汉语推介课教学――以英国汉语课堂为例[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

[2]赵一嘉.怎样确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方案[J].学理论,2012,(2).

[3]益西邓珠.论藏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