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新政策十篇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新政策十篇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新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38:20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新政策篇1

中图分类号:F22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5-58-03

一、互联网金融概念

近些年,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网络理财、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不断创新发展,冲击着传统的金融模式。对于互联网金融,至今学术界还没有一致的定义。谢平等(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也称为“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罗明雄等(2013)认为,将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渗透到传统金融业态,对原有的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及创新衍生出来的金融服务方式,具备互联网理念和精神的金融业态及金融服务模式统称为互联网金融。芮晓武和刘烈宏(2014)则认为,只有在互联网平台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开展的金融服务才属于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机构和业务的网络渠道拓展则属于金融互联网。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概念分为广义互联网金融和狭义互联网金融。狭义互联网金融是指新兴非金融机构采用互联网平台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的金融服务模式;广义互联网金融是指通过互联网实现金融功能的金融模式,既包括新兴非金融机构采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实现的金融服务模式(例如阿里小贷),也包括传统金融机构物理形态的纯网络化拓展(例如网上银行和移动银行),还包括新兴非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在相关业务方面的竞争融合,广义互联网金融机构包括新兴非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本文采用广义互联网金融概念,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现阶段新兴非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合作关系,并研究在竞争合作中快速扩张的互联网金融如何在政府审计监管下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审计监管

互联网金融是新兴事物,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鼓励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但是互联网和金融业天然是风险性显著行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创新与风险并存。近些年发生的一系列互联网金融违规违法事件使人们认识了互联网金融的高风险性。因为互联网金融具备互联网和金融双重属性,其具有这两个行业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操作性风险等等,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审计监管。

三、互联网金融政府审计监管的演化博弈分析

演化博弈理论以博弈方有限理性为假设前提,有限理性意味着博弈方往往不会一开始就找到最优策略,会在博弈过程中学习博弈,必须通过试错寻找较好的策略,意味着均衡是不断调整和改进而不是一次性选择的结果,而且即使达到了均衡也可能再次偏离。有限理性博弈分析的关键是确定博弈方学习和策略调整的模式,或者说机制。由于有限理性博弈方有很多理性层次,学习和策略调整的方式和速度有很大不同,因此必须用不同的机制来模拟博弈方的策略调整过程。比较典型的模拟机制是学习速度很慢的成员组成的大群体随机配对的反复博弈,策略调整用生物进化的“复制动态”机制模拟,本文采用这一模拟机制。

互联网金融是创新事物,其创新的机会与法律风险并存,在确保坚守法律底线、防范风险并对一些害群之马的违法者予以坚决打击的前提下应提倡适度审计监管,积极包容创新。基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现状及审计监管理论,构建以互联网金融机构与政府金融审计监管部门为博弈方的演化博弈模型,双方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其中π表示互联网金融机构合法创新的所得收益,w是互联网金融机构违法创新的所得收益,r是上级政府对金融审计监管部门发现非法行为的奖励,c是金融审计监管部门的审计监管成本,f1是审计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违法创新的惩罚,f2是上级政府对金融审计监管部门失职行为的处罚。

假设x为互联网金融机构采用合法创新策略的比例,则其采用非法创新策略的比例为(1-x);同理假设y为政府审计监管部门采用审计监管策略的比例,则其采用不审计监管策略的比例为(1-y)。由上假设,互联网金融机构采取合法创新策略的期望收益为:u1=yπ+(1-y)π,其采取非法创新策略的期望收益为:u2=y(w-f1)+(1-y)w,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平均期望收益为:u=xu1+(1-x)u2,故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dx/dt=x(u1-u)=x(1-x)(u1-u2)=x(1-x)(π-w+yf1)(3)

同理可得政府审计监管部门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dy/dt=y(1-y)(r+f2-c-rx-f2x)(4)

根据(3)式,令F(x)=dx/dt=0,得互联网金融机构复制动态方程的可能稳定状态为:

x1*=0,x2*=1,y*=(w-π)/f1

根据微分方程及演化稳定策略的性质,当F’(x*)(w-π)/f1时,F’(0)>0,F’(1)

同理,根据(4)式,令G(y)=dy/dt=0得政府审计监管部门复制动态方程的可能稳定状态为:

Y1*=0,y2*=1,x*=1-c/(r+f2)

根据微分方程及演化稳定策略的性质,当G’(y*)

令x0=1-c/(r+f2),y0=(w-π)/f1,在不同情况下,将互联网金融机构和政府审计监管部门两群体类型比例变化的复制动态关系及稳定性,以两个比例为坐标的坐标平面图表示出来,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1)当wc还是r+f2

(2)当w>π,r+f2

(3)当w>π,r+f2>c时,从图4可知互联网金融机构和政府审计监管部门所进行的博弈不存在演化稳定策略,说明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是相互依赖的,这需要从博弈的初始状态开始分析。由图4,当政府审计监管部门的审计监管概率y(w-π)/f1。当y>(w-π)/f1,此时博弈双方的演化相位图处于区域Ⅰ和区域Ⅱ,在区域Ⅱ,即使政府审计监管部门的审计监管概率,达到1,互联网金融机构合法创新的概率也不会超过1-c/(r+f2),因此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而言,区域Ⅱ也是无效区域。综合上述分析,从相位图可知,博弈双方只有处于区域Ⅰ,即x>1-c/(r+f2)时,此时互联网金融机构会演化稳定于选择合法创新策略,达到理想效果。综上,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而言,图4相位图只有区域Ⅰ是有效区域,所以通过初始状态x0=1-c/(r+f2)和y0=(w-π)/f1的参数变化来增加区域Ⅰ的面积,就能增加互联网金融机构选择合法创新策略的可能性。

当c、π、f1增大时,区域Ⅰ的面积增大,互联网金融机构选择合法创新策略的可能性增加。即加大金融审计监管部(下转第123页)(上接第59页)门的审计监管力度、增加互联网金融机构合法创新的所得收益、加大审计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违法创新的惩罚力度能够增加互联网金融机构选择合法创新策略的可能性。

当w、r、f2减小,即减少互联网金融机构违法创新的所得收益、减少上级政府对金融审计监管部门发现非法行为的奖励,减少上级政府对金融审计监管部门失职行为的处罚,反而有助于区域Ⅰ的面积增大,增大互联网金融机构选择合法创新策略的可能性。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新政策篇2

1.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及其特点美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基本上采取比较宽松的政策,主要是补充新的法律、法规,使原有的监管规则适应网络电子环境,或者是明确现有的法律制度体系对互联网金融的适用性,对消费者的保护以及信息披露等措施实施适度的监管。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册登记制度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p2p和众筹发行的收益权凭证视为“证券”,并将其列入监管范围,要求其在SeC进行严格完整的注册登记,同时就平台运作模式、经营状况、潜在风险以及财务状况等提交报告。此外,p2p平台还需将每天的贷款列表提交给SeC,即平台须持续说明出售的收益权凭证和贷款的具体细节及相关风险,以保障投资者能在SeC的数据系统和网站查到这些数据。除了在SeC登记之外,p2p网络借贷公司还需要在选定的州证券监管部门进行登记,以得到向该州居民发售收益权凭证的许可。(2)多个监管主体美国没有单独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而是由金融监管机关根据法定职责各司其职开展监管,重点是规范信息披露、业务风险提示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行为。以美国的网上银行为例,其监管政策、执照申请、消费者保护等方面与传统银行的要求十分相似。网上银行的监管机构主要是美国货币监理署(oCC)、美联储(FeD)、财政部储蓄机构监管局(otS)、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国民信贷联盟协会(Gnma)以及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FFieC)。其中oCC和FeD是主要监管机构,otS则主要负责对网上公众储蓄进行审核认定,如美国第一家纯网上银行第一安全网上银行(SFnB)的营业执照就是由otS颁发的。除此之外,网上银行业务在美国还受到诸如清算协会、行业自律性组织等的管理。不过,这些管理只是针对其会员,而且需要会员同意,其所涉及的领域也主要是技术、标准等,根本目的是为金融创新创造条件。(3)联邦和州的法律监管目前,美国联邦和各州的监管机构在监管以及推动互联网金融公司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较好地控制了与消费信贷、电子商务有关的风险。2010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该法案加强了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以保障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不受金融系统中的不公平待遇和欺诈行为的损害。在州层面也有相应的监管法律规定,这些法律规定都要求信贷提供者披露信贷条款,禁止歧视、不公平及欺骗性条款,要求互联网金融公司保护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安全等。以网上银行为例,要同时受联邦和州两级法律的约束。在联邦一级,美联储针对网上银行的发展修改了联邦储备规则,规则规定,在客户同意的情况下,银行可以使用电子网络手段定期披露有关信息,并认可了电子表格的法律效应。在州这一层级,涉及网上银行的主要法规是《统一商业法典》(UCC),各州根据实际情况执行该法典,总的来说执行情况差异不大。

2.英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及其特点(1)注重行业自律2011年8月,3家占英国p2p借贷市场份额92%的公司(Zopa、Ratesetter、FundingCircle)成立了全球首个p2p行业自律协会,即英国p2p金融协会。作为一个非官方非营利性的行业协会,英国p2p金融协会制定了行业准则规范业务模式和内控机制,并于2012年6月正式出台《p2p融资平台操作指引》,提出p2p金融协会成员应满足的九条基本原则,即至少有一位董事;至少有10万英镑以上的资本金;客户资金与自有资本金隔离制度;完备的公司章程以及规范的平台操作与管理体系;公平、清晰的客户沟通和市场营销渠道;安全、可靠的it系统;公平的客户投诉机制;应急机制以及恰当的信用评估和欺诈防范机制。2012年,12家英国众筹公司成立了众筹协会,并推出了相关行为准则,通过设定融资平台最低资本额、it信息安全管理、信用评级、反洗钱和反欺诈等措施,保护出资人权益,促进市场良性发展。英国自律组织对整个行业的规范运营、良性竞争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等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2)实行宽松的监管政策为鼓励金融创新,英国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采取以行业自律为主、监管为辅的方针,没有设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或出台专门的法律,而是实行建立在行业自律基础之上的较为宽松的审慎监管政策,仅对投资者保护进行顶层设计,让行业自律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平衡效率与安全的问题。(3)对互联网金融采取扶持政策2012年,英国商业创新技能部《增加企业融资来源》报告,提出要大力推动p2p等互联网金融创新,增加企业融资来源,并将其列入财政部“企业金融伙伴计划”。2013年,英国财政部选择通过p2p平台向英国中小企业发放了2000万英镑贷款。

3.美、英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共同特点(1)机构监管较为宽松,注重强化法律的监督管理作用总体来看,在机构监管上,美、英都对互联网金融采取了宽松审慎的政策,既没有针对互联网金融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也没有指定机构进行专门的监督管理,而是利用现有的监管框架,按照职责范围进行监管。对p2p借贷和众筹融资业务也没有准入的门槛和特许的限制,完全采取开放的态度。与宽松的机构监管政策相反,两国法律层面的监管比较完善。美、英都是法律体系完备的国家,特别注重利用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一系列相关法律,加强对出资人和投资人的权益保护。(2)注重行业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自律职能在强化法律规范的同时,发挥广泛而强大的行业协会组织的自律职能,是美、英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显著特点。与中国的行业协会职能不同,美、英两国的行业协会不仅是同业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而且在监督管理协会成员、制定行业业务规范、促进公平竞争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3)鼓励金融创新,对互联网金融采取支持或扶持政策世界上第一家p2p借贷公司诞生于英国,第一家众筹公司诞生于美国,究其原因,除了两国科技实力较为强大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两国都拥有适合创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美、英对金融创新都采取鼓励和宽容的政策,对金融创新没有政策法规等条条框框的限制,只要现有的法律体系没有禁止,金融创新就不会受到监管机构的干预,并受法律的保护。

二、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启示

1.实行适度宽松的监管政策,寻找金融创新与防范风险的平衡点无论是p2p借贷还是网络理财,其功能无外乎资金融通或交易中介等,并未超出现有金融体系的范畴,其创新点主要是交易渠道或者交易方式。互联网金融并不是对传统金融体系的革命性变革,而是传统金融在网络时代的新发展。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莫顿(RobertC.merton)所说:“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为稳定。因此,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我们没有必要过分担心,而是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待金融创新。”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刚刚起步,应该实行适度宽松的监管政策,允许和鼓励互联网金融不断探索尝试新型的业务和模式,在不违背现有法律法规和不产生较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鼓励其自由发展,重点是通过观察其发展态势、研究其潜在影响,对相关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强化法律的规范调节作用当前,我国并没有专门的规范p2p借贷和众筹融资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和功能,或者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是金融的一部分,因此互联网金融也应该处于现行金融监管框架之内,其业务活动也应该遵守相应的金融法律法规要求。目前相关部门需要在明确对p2p借贷和众筹融资监管边界的基础上,通过修改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以明确互联网金融的适用性。而对于众筹融资来说,其业务跨越多个领域,涉及的法律问题较为复杂,有可能违反《证券法》关于“非法发行证券”的规定,也可能触及《刑法》关于非法集资的红线,应修改《证券法》中关于“非法发行证券”和《公司法》中关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人数不得超过50人和200人”等规定,为众筹融资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与美、英两国相比,我国缺少完备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和强制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普遍通过修改法律强化了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保护和信息披露的义务。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开放、分散、便捷的优势也正是其最大的风险因素,因此更应该提高对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要求。今年新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然将金融领域消费者列入法律的保护范围,但缺乏详细的法律条文和具体的相关规定,未来应通过细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或者制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进一步强化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3.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尽快建立我国统一、共享、开放的社会信用体系美、英的行业协会之所以能够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根本原因就是两国都具有成熟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构筑了一个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这使互联网金融公司失信的成本较高,为相关协会发挥对互联网金融的规范、自律作用提供了基础保障。反观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除了在金融领域建立了征信信用体系外,其他领域尚是一片空白,因此应加快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基础数据库,并对全社会开放。

4.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职能我国的行业协会组织与美、英等国行业协会职能的差别主要在于自律管理职能相对弱化,这与我国的社会传统及社会信用环境缺失密切相关。要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除了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外,还要加强对行业组织自身的建设,通过制定行业规范、自律公约,以及同业交流等形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职能。目前我国已经建立p2p小额贷款协会,并正在组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这些协会的陆续建立,必将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起到规范和促进的作用。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新政策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是在时代影响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与调控。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催生了很多种类的金融衍生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使得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风险增大,潜在危机也更多,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带来一定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有别于传统金融的一种新型金融参与形式,其与“互联网技术金融”不同,主要运用的是“互联网思想”,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起支撑作用。所谓“互联网思想”,体现的是平等、开放、分享以及合作,运用互联网方式,使金融业务获得更高的透明度与参与度,操作过程更加简单方便,还能够降低中间成本。我国早在1997年,便已经推出了第一家网上银行,在世界范围内的起步并不晚。发展到2013年,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更快,“余额宝”的出现更是使得金融行业朝着互联网金融迈进了很大一步。[1]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为p2p、第三方支付、电商介入以及互联网企业。虽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但传统的金融体系却受到了很大冲击,金融机构的分工不再泾渭分明,在未来,金融脱媒与混业经营必然会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二)货币政策有效性

在西方理论中,货币政策有效性主要指的是货币政策是否可以对真实经济变量产生影响,经济增长则并不在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考虑范围之内。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依托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货币会对产出产生影响。第二,货币和产出有实际联系。第三,货币当局可以对货币进行有效控制。所以,想要判断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就需要从这三方面入手。[2]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可以看成是货币当局是否对货币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货币政策想要有效实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政策工具。第二,政策目标。第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互联网金融对上述三个部分都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绝大多数国家的目标都是充分就业,我国也不例外。发展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滞涨”现象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将货币政策的目标转变成为稳定货币。在世界货币政策的带动下,稳定货币值也是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轨阶段,对外经济愈加频繁,但在发展过程中,对外运行机制与国内运行机制之间还没有实现充分融合,货币政策也很难实现对内外的同时稳定,因此,我国当前的主要货币政策目标便是将货币值稳定下来。[3]当前我国还没有实现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在长期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仍然可能爆发,其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国家财政的隐性赤字相对较大。第二,经济结构的长期矛盾相对突出,无法大幅度的增加货币投放力度。第三,农业基础相对薄弱。[4]我国近年来抑制通货膨胀的方式更多是通过改革,运用一些经济手段,而单一的稳定货币值,是比较适应我国当前情况的货币政策目标。

三、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一)货币供给

1.降低可控性。从一个角度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货币供给更多的受制于经济体系内因,其内生性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从另一个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机构存在一部分存款派生功能,而且不受银行体系的支配,这就使得金融市场中的货币供给主体增加了,一部分货币供给不受央行控制,从而降低了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进而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2.降低可测性和相关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升了货币在界定与计量过程中的难度,尤其对于不同层次的货币来说,但与此同时,货币之间的转化却更加方便,金融资产也在这种情况下具备了更大的替代性,传统货币也逐渐扩展到虚拟货币领域。另外,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货币乘数的变化幅度也越来越大,货币供给总量也越来越受到央行控制,运用互联网金融中的电子支付手段,用户不用再承贷存款准备金,而且能够替代现金进行使用,p2p等新型金融业务也会对货币乘数产生影响,使得实际的货币供应量和央行预计的货币供应量存在更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央行想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的方式来实现货币政策就会更加困难。[5]

(二)货币需求

1.降低函数稳定。从JohnmaynardKeynes的货币需求理论来看,人们之所以会持有货币,主要是由于交易、预防以及投机等三个动机。如果短期收入比较稳定,那么服务于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的货币,也是能够预测出来的,而且相对稳定,而服务于投机动机的货币,则会以市场利率的变化为基础而产生波动。以miltonFriedman的货币需求函数为基础,货币可以看成是资产的一种,其中,货币需求和相关的资产回报率以及其他因素之间,是具有函数关系的,稳定性也是货币需求函数中最主要的特点之一。[6]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影响着模型中的每一个变量,从一个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的相关产品无论是流动性,还是收益性,都相对较高,而且交易非常方便,缩短了支付与储蓄之间的步骤,节约成本,更容易受到投资主体的青睐,恒久性收入并不会对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过于依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升了资产的流动性,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产的流通成本,如果收入保持不变,机会成本变量作用空间便会提升,货币需求也变得更加不稳定。2.改变结构内涵。在互联网金融的作用下,很多新型的金融工具应运而生,这些工具都有着非常强的货币性,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货币盈利性与流动性的实际需求,还使货币的流通速度大幅度提升。在当前条件下,网上支付、移动支付以及以电商为基础的中小额支付,都已经挣脱了金融机构的约束,交易规模越来越大,货币的流通速度也越来越快。与此同时,互联网理财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货币结构,互联网理财主要是通过金融产品与第三方支付之间相互融合而形成的,能够同时承担起支付交易和理财的相关功能,他的出现使得人们不再依托活期存款,银行中的存款余额逐年递减,改变了传统货币结构的内涵。[7]

(三)货币政策效率

1.对存款准备金的影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我国无论货币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都变得越来越成熟,很多资金都可以以互联网为基础,流入到金融市场,甚至一些非存款类的金融机构中,商业银行准备金率对资金的束缚越来越小,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比原来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来源,但商业银行却因此受到了消极影响,商业银行不再是唯一的货币政策导体。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央行货币供给会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干扰,央行主要通过对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在传统模式下,商业银行中会保有大量活期存款,但在互联网金融的条件下,这些存款更多地被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瓜分,这些派生存款是不受央行控制的,因此,央行传统的货币供给量调节模式也受到了限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因此降低。[8]2.对再贴现政策的影响。再贴现政策的有效性与央行控制金融机构的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下,资本与货币之间更容易相互转化,不仅交易成本较低,而且还具有很高的信息透明度,金融市场中能够被利用的融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及时贴现率不稳定,也能够运用其他方式来满足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这样一来,再贴现率的作用就受到了限制,进而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3.对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金融市场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上传播速度更快,利益相关者对资本的追求更加迫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开市场提升了业务收益率,那么就意味着货币资金的转移,这样一来,在公开市场中,业务的作用率降低,时间缩短,同样需要更快的调节货币总量。[9]另外,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很多金融工具,这些工具能够进行买卖,使得公开市场的操作更加便捷。政府债券作为金融产品中的一种,在金融市场中控制着市场基准,在这种条件下,金融市场中的主体如果想要进行资产组合或流动性资产的补充,就会更多地进行金融市场活动,对公开市场的依赖程度增加,从客观上讲,其与货币当局的控制是相互配合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政策效果。

四、应对互联网金融影响的措施

第一,统一供应口径。在当今条件下,金融市场中存在很多新型的金融工具,这些工具的运用使得货币供应量很难达到既定标准,因此,需要改变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以当前乃至未来的形式要求为基础,货币当局需要对货币的供应量进行统一调整。一方面,需要划分货币供应量,这一过程主要依托于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另一方面,需要严格考核被划分到货币层次中的金融工具,从而保障货币统计的准确性。第二,强化市场建设。在互联网金融条件下,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很难顺利发展,为了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可以从货币与信贷两个渠道入手。在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前者必然会成为我国今后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渠道,更多的依托货币市场的完善,所以我国需要构建起健全合理的利率结构,并促进利率的市场化;而后者则需要我国构建起更加多样化的信贷渠道,以降低成本、提升水平,从而达到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目的。[10]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体现在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以及货币政策效率等多个方面。所以,我国需要充分重视互联网金融所产生的影响,央行也需要反思传统货币政策的缺陷,运用更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从而提升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张辉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澜飚,沈鑫,郭步超等.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探讨[J].经济学动态,2013(8):73-83.

[2]张文庆,李明选,孟赞,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第三方支付视域[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98-104.

[3]刘光友,任虹,赵崇富,等.电子货币的发展对日本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J].现代日本经济,2011(1):47-55.

[4]王伟.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求索,2011(2):14-16.

[5]牛晓健,陶川.外汇占款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影响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1(4):11-16.

[6]刘玄.资产证券化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基于次贷危机背景的分析[J].南方金融,2011(11):11-16.

[7]黄连慧,李成.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2):14-18.

[8]黄明皓.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与金融开放度———中国的模拟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0(6):41-49.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新政策篇4

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青年的创业活动。为推动青年创业,许多省份兴建了创业园、启动了企业孵化器等工程项目,帮助社会精英在各个领域成功创业,也推动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参与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潮中。青年创业不仅带来了新产品、新服务,形成了新价值,而且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创新,扩大了就业需求,繁荣了市场经济。然而,其总体形势仍不乐观,由于创业的金融发展尚不完善,创业企业普遍面临融资贵、融资难的困境,融资问题成为青年创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传统的融资渠道门槛高,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逐渐显示出普惠性、高效性、针对性等独特优势。互联网金融与青年创业融资的有效结合,将成为实现我国金融创新和创业企业良性发展双赢的重要战略渠道。

二、全民创业背景下的青年创业融资困境

教育部门的调查发现:我国参与创业的大学生人数在毕业生总数中仅占1%,即使在大学生创业比例最高的浙江省也只有4%,而在发达国家该比例高达20%~30%。究其根本,融资渠道单一导致的融资困境成为新创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资本市场融资难,自筹资金成为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在传统的资本市场上,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创业企业可以通过风险投资、债股权融资和资产证券化等渠道融资,也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等方式融资。但是青年创业项目一般具有风险大、项目不成熟、盈利周期长等特点,除了小部分科技含量较高的创业项目,一般项目很难获得风险投资。

(二)借贷信息不对称,获取商业贷款的机会较少且成本高

传统的银行信贷被称为创业融资的“蓄水池”,它们本应该成为青年创业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但商业银行在批准贷款前要对借贷人的资信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并要求全面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以确定贷款人有一定的还本付息能力,同时要求有担保人。而事实上,青年创业的初期是一个投入多、产出少的时期,财务报表可能出现账面亏损的问题,加之其报表往往做不到系统规范,使得借贷双方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因此获得商业贷款的机会很少。

(三)政府贷款优惠性政策缺乏连续性

最近几年,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不少支持青年创业的优惠政策,包括登记优惠等行政性收费减免政策、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贷款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性贷款具有公益性,贷款成本相对较低。值得关注的是,创业企业成长一般要经过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四个发展阶段,而前三个阶段均需要资本的不断注入,企业成长得越快,对资本的消耗也会越大。大多数的公益性的贴息贷款只是针对创业初期的一次性支持,政策扶持上缺乏连续性,导致企业无法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突破青年创业融资困境新渠道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是在互联网大数据、移动网联网等新技术的基础上,为资金供求双方提供新服务而产生的金融创新服务。

政策层面上,在国内金融业力求改革和创新的大背景下,中央提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此提供了政策上的肯定与支持。

实践层面上,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高效性、针对性等特点,互联网金融与青年创业融资协同合作的优势非常明显。第一,普惠性,互联网金融可以为无资金、无场地、无人脉、无能力的青年创业者开辟新的个人融资渠道。第二,高效性,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信息处理和风险评估都是在网络上完成的,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有助于资金实现供求的最佳匹配,同时还能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第三,针对性,它可以针对青年创业的差异化需求进行融资产品创新,追踪客户满意度。

四、青年创业融资如何向互联网金融借力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金融互联网、第三方支付、p2p贷款、大数据金融、众筹融资、互联网理财业务等。青年要想在互联网金融中取得最佳的融资途径,必须根据行业需求、自身的特点、发展阶段等要求,不断提高自身运用资源、把握机会的能力,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自身的融资模式,才能成功借力互联网金融,突破融资难的瓶颈。

(一)以创业发展阶段为导向

创业企业从发展到壮大一般要经历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创业特点。其中,初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需要资本大量、持续地注入,青年创业者可以利用p2p个人对个人的互联网借贷模式。该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借贷双方信息透明和对称,交易成本低且能降低风险。这种全新的融资模式,为创业初期急需资金支持的青年创业者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也是“开放、平等、协作和分享”的互联网精神的重要体现。

(二)以创业行业类型为导向

目前,互联网成为覆盖青年群体最广泛的工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在互联网行业中寻找商机进行创业,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小额贷款融资模式逐渐崛起,如阿里巴巴公司的“阿里小贷”就是针对电子商务领域的创业发起成立的。这种融资模式的门槛比较低,而且资金较为灵活,周转也快,实现了从申请到审批的全程网络化,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三)以创业产品特色为导向

青年创业不仅要紧密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更要与时代保持步调一致,其创业产品应具有创新性。众筹融资在欧美等国发展较好,是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合资资助或预购等形式,向社会大众募集资金。该模式有三种形式:团购+预购模式、股权投资模式、债券投资模式,由于我国法律不允许发行未经国家批准的股票和债权,众筹融资模式现阶段在我国的发展主要局限于团购+预购模式。值得一提的是,众筹融资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创业者获得资金,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向公众展示他们的创业项目,从而吸引全社会的关注。那些有创意的项目和产品,可以尝试通过这种模式进行产品预售,不仅可以帮助青年创业者获得创业资金,同时还可以提高产品的关注度。

五、结语

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一个主旋律。资本是创业发展的原动力,互联网金融作为青年创业融资的新渠道,因其发展时间较短,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缺陷和风险,国家相关部门应适时出台法律法规,科学引导、密切关注,做到鼓励和规范并举,培育和防险并举,维护互联网金融良好的秩序,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新政策篇5

关键词:大连;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创新发展对策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从我国互联网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来看,大量的金融平台由开始的第三方支付逐渐衍生出了多种模式,已然改变了当代传统的金融模式,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步发展为以p2p模式为主的网贷业务和理财业务。p2p模式的金融平台将金融业务从线下交易转变为线上交易,增强了资金的互通性,将传统金融的局限性打破。众筹属于面向大众的一种筹资方式,具有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和平民化等特点,利用这一金融平台实现理财和资金增值的目的。

(二)大连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在传统的思维当中,金融业务是以银行为中心展开活动的,但是在技术和社会思想观念的逐渐发展下,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对当代社会中很多携带标签的业务和领域带来了不同的发展机遇和平台,也就是说互联网将金融行业的发展推上了顶峰。与此同时,在互联网的广泛影响下,银行等金融行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在现如今的情形下,银行必须迎合时代的脚步,推陈出新,快速将互联网金融大众化、市场化,以此来抢占市场份额。随着各式各样电子商务平台的更新,互联网金融快速侵占了大连市的多数产业,作为一个发达的沿海城市,互联网金融带动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现在,主要有互联网形式的传统金融,以及通过银监会批准的金融公司亦或是p2p平台等等。从目前p2p的发展现状来看,从2012年开始到2018年为止,从刚开始不足200家到2017年的4,500家左右,互联网金融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总成交量从2012年初的80多亿元到2017年7,000多亿元,成交规模的壮大正突显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飞速发展。但是在2016~2018年期间,因行业内部监控力度不够、外部环境政策不明确,p2p平台数量正逐步减少,停业与整改问题不断从行业内部显现出来。互联网金融业发展势头不可阻挡,但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正确的引导,是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的重重之重,同时p2p金融平台也因为缺乏行业规范与个人信用考察等方式出现资金断裂借款人员逾期未还款的现象,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大连地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

(一)大连地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行业的业务冲击。

在大连市互联网金融的崛起过程中,以迅雷之势瞬间横扫了当地的商业银行等金融行业,其中以传统银行业务为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强行改变了传统银行的业务办理理念,抢占了中小型银行的业务及市场份额,对中小型银行机构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传统银行将会大幅度减少或是彻底消失,而金融自身便是一个虚拟的存在,是管理债务债权的一种形式。因此,作为同样以虚拟性存在的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进行了无缝的连接,成就了互联网金融。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受到影响的便会是地方性的银行网点,地方性的银行网点是完全存在于互联网空间中的,可能被一个个取代;其次,互联网金融将打破传统的时间和地点观念,只需要互联网便可以完成想要办理的业务和服务。在此,货币是银行和金融的首要概念,那么现有的货币大多携带国家主权的烙印,因此会携带国家性的限制,美元发展状态也表示互联网金融将代替货币职能;最后便是规章制度的冲击,大连地区有很多自己的规章制度设立在金融行业上,无论在信用卡办理还是在交易过程中,此前仍有许多业务不能通过互联网来办理,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逐渐成熟,这些以往难以在网上办理的业务终将被攻破。现在的交易资金限额和面签等都会限制时间和服务范围等,因此,在一定时间期限下便会过时。大连内部网络金融机构和传统机构的相互贯通,会将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的连接更为密切,例如众筹这个项目,便是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完美结合。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大连地区的金融业和其他地区的金融业便会出现淡化的现象,使得金融业和实体经济之间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二)大连地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促进作用。

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大连地区商业银行的功能越来越国际化,商业银行对网络手机银行的开发和应用较为重视,从而使手机银行业务竞争较为强烈。在地方平台的迅速发展过程中,移动银行已经得到了大连地区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大连银行作为地方银行,是从2006年开始普及中小分行和小型业务的,随着大连市几家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本注入,网络支付平台和实体银行之间的衔接便显得尤为重要,银行结构的重组也已经是线上线下互动的必然要求。为了保障pC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动柜员机及各类网站等各个组织之间的自然衔接,加强客户在不同业务上的体验,强化各种渠道之间的多元化协调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大连区域内的理财产品能够将金融组织内部的业务进行瓜分。从竞争的视角来看,若一项业务的市场发展背景较好,金融体制也相对宽松,竞争者便会增多,传统金融组织便会强化各方面的业务。与此同时,各大银行意识到人民群众储蓄存款消耗严重这一普遍问题,为了能够更快更好地解决好这个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策略,例如使用理财产品来缓解这一现象的产生从而推动传统金融的发展。最后再加强大连地区证券基金单位和保险机构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从而来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三、大连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大连地区互联网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

虽然大连市在互联网覆盖上初具规模,但具体条件和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增强。大连市部分地区基本上都覆盖了网络,但是农村的部分村落由于过于分散,而网络主要设置在商店等核心位置,偏僻地方的人们仍然无法使用网络。手机和台式电脑是人们介入互联网最主要的途径,跟移动手机相比,家庭用的台式计算机的覆盖率比较高。但就互联网金融的覆盖比例和发展水平而言较其他城市仍较为落后。

(二)大连地区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不完善。

就过去的几年来说,辽宁互联网金融市场发生了一些结构上的变化,就大连来说越来越多的地区互联网金融业务逐渐呈大幅度趋势的进入其中,非但没能产生有利的影响甚至还出现了一系列的跑路、破产事件,不少著名的金融平台也没能逃脱其中,就比如速贷、信贷都相继被国家相关机构调查,归根到底都是由于大连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并没有完全成型,对互联网金融的监控手段较为欠缺。因此,大连地区为了能够预测并解决网贷行业的风险,制定了一连串的相关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的出台并没有成功解决这个问题,导致失败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些政策不够详细具体,不能对具体的情况开展有效的处理。

(三)大连地区互联网金融创新人才缺乏、创新力度不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而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讲创新更是吸引眼球增加交易量的必要措施之一,互联网创新五花八门,其宗旨都是用创新去开拓市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大连地区目前的互联网创新处于新意缺乏期,创新流于形式,大部分是伪创新,披推着创新的外衣,内在却是欺骗着消费者,侵犯消费者权益,以游离于犯罪边缘的形式去创新,固然短时间会取得比较令人满意的成效,但从长期来看,它便于违法犯罪的“新意”并不能对互联网金融起到推动作用,反而会给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让互联网金融、p2p平台等的形象在人们的心中并不乐观。没有在金融方面做到有效的创新,只是为了规避监管,这种创新并不是创新。大连地区亟须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引进,以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力度。

四、大连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策

(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

大连政府应该加强与邮电企业合作,邮电行业作为最传统的通讯行业,有着其必然存在的理由,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和信息的交流变得尤为突出。因此,邮电行业作为通讯交流的基础环节必须快速的完善起来。这也是最应该建设的一个主要环节。邮电设施涉及到的领域很宽泛,具体包括电信、通信、信息以及网络这四个主要方面。时常会混淆电信和通信的关键点:电信指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否是通过电磁系统来进行运输的,而通信则不涉及到具体传输信息的介质。随着通讯设备不断地发展,信息的传递方式变得越来越完善,速度也随之加快。为了更加快速准确地传播信息和使用信息,大连政府必须更好地发展邮电设施的结构使其更加完善,在施工时选择最为优质的传播介质,争取达到设施全面覆盖的目的。

(二)完善市场监管流程。

要想更好地完善目前的市场监管流程,就必须按照市场需求采取相关措施。最应该做的就是,修整法律法规的体系,使其符合整个市场的要求。为了优待利益相关者可以采取政府扶持的方法,同时为了制约相关人员,政府也要使用规范的手段。首先作为优势的一项政策就是当消费金融服务的对象是个人或者是中小型企业时,一旦个人想办理贷款业务,不需要其他方抵押以及担保。其中没有注意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忽略了个人信用的问题。我国目前的信用体系不够详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升个人信用保障体系迫在眉睫,并加强相关政策的建立。因此,大连地区政府需出台相关政策。第一,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提高个人信用;第二,注重加强监管金融市场。随着各种相关规范政策的制定,能力不够的就会被市场遗弃,能力较强的也会被重用。

(三)充分认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互联网金融能够健康良性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此要保证对互联网金融的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的结合体,不仅具有较强的虚拟性,更拥有极高的快速增长性,是促进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领域。因此,一个良好健康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更能推动传统金融业务的升级与转型,加快大连市金融服务体系完善的步伐,提供较高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整个大连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四)加强业务监管和风险防控意识。

(1)强化业务监管和风险防控意识。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其具有较强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而互联网金融风险又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传染性,因此相关部门的监管与把关是十分必要的。加强业务监管,创造良好的交易环境,有效地规避金融风险,这样才能保证金融行业发展的稳定性;(2)建立综合监管联系机制。通过分管副市长牵头,整合发改委、金融局、银监局、证监局等政府机构组成的联合监管机构,通过加强各部门间监管联系,组成联合监管网络,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努力解决监管不到位的问题;(3)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监管。按照《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各金融监管部门出台的业务监管办法,严格把关,加强业务监管与审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业务行为。此外,还需加强金融风险隐患排查力度,及早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保证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环境。(五)构建城市范围的大数据诚信体系,为互联网金融发展保驾护航。构建独属于城市的诚信体系,不仅合法化也更加权威化。一个良好的诚信体系,可以有效地降低互联网金融中出现的坏账率。建立大数据诚信体系是从整个城市的数据当中收集,从中发现蛛丝马迹,从而将信用较差,有坏账情况的人排出互联网金融。这样不仅对互联网金融内部是一个净化,同时也可以预防逾期还款、坏账等情况的发生。将个人的信用与互联网金融挂钩,才可以使网络的虚拟化成为现实化。积极地整合互联网中的资源,将p2p平台的所有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筛选,将信用较低的及时排除,才能在恶劣影响事件发生前及时阻止。

五、大连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创新展望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新政策篇6

关键词:互联网;小微金融企业;发展;对策建议

1.引言

十以来,我国更加重视小微金融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当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对我国小微金融企业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不断加大。目前,我国小微金融企业必须要充分借助于互联网全面促进自身的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小微金融企业的发展还存在各项问题,缺乏有效的政策导向、受互联网的冲击较大、缺乏专业的互联网金融人才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小微金融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因此,必须要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有效解决其目前面临的问题,全面促进我国小微金融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2.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小微金融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有效的政策导向

小微金融企业在整个金融市场中所占的比重较大,2015年约占比23.7%,但对其缺乏必要的重视度。我国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对金融市场发展的规范性。目前,小微金融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风险因素较多等问题,一直没有被纳入到正统的金融市场中,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获得有效的政策支持,相关的政策导向相对缺乏,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小微金融企业的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微金融企业的发展仍然缺乏必要的政策指引,使其应用互联网金融发展方面的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小微金融企业的发展。

2.2受互联网的冲击较大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金融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的转变,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微金融还是以传统的金融发展模式为主,其对互联网的应用程度较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线下发展,与我国金融市场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呈现出脱轨的趋势。而我国小微金融企业自身在风险规避、规模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加之没有进行发展模式方面的转变,因此其受到互联网的冲击较大,很多小微金融企业因此而走向破产,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没有充分的活力。而如何应对和利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是小微金融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更是我国政府及金融市场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2.3缺乏专业的互联网金融人才

在互联网及金融不断取得纵深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小微金融企业要想借助互联网发展之风,取得良好的发展,必须要具有专业化的互联网金融的推动。当前,我国小微金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缺乏专业化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其一,很多小微金融企业没有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其综合素质难以提升,在应对互联网发展和金融市场改革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其二,很多小微金融企业也没能从外部引进专业化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外部的先进理念和发展模式难以渗透到小微金融企业中,使其难以跟得上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步伐。

3.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小微金融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强化对小微金融企业的政策导向

在互联网背景下,必须要全面加强对小微金融企业的政策导向。一方面,要依据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及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针对小微金融企业的发展制定出针对性的政策制度,以合理规范和有效促进小微金融企业的发展,使其进一步发展活跃金融市场的职能。另一方面,要促使小微金融企业全面落实相关政策,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各项政策体系能够在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得以贯彻和实施,为通过政策的倾斜和监管,促进小微金融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全面发展。

3.2提升对互联网的应用程度

互联网的产生对各个行业尤其是金融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因此小微金融企业必须要全面提升对互联网的应用程度。一方面,要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更新其发展理念,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导向,顺应我国整个金融市场改革的需要,不断变革自身的组织结构、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充分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小微金融企业要做好全面的发展规划,通过对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准确预测金融市场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充分迎接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挑战。

3.3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互联网金融人才

小微金融企业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其充分掌握现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知识,逐步提升应对互联网金融的能力,为小微金融企业的发展储备充足的专业化人才,保证其能够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等措施,从外部引进一批专业化的互联网金融人才,为现有的人员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得小微金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具有更多专业化互联网金融人才的推动。

总结

在互联网背景下,促进我国小微金融企业的发展是当前和未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关键。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小微金融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及困难,因此,应该从强化对小微金融企业的政策导向、提升对互联网的应用程度、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互联网金融人才等方面出发,实现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小微金融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新政策篇7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与发展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是基于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互联网“平等、开放、分享、协作”的特点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参与性更强、协作度更高、透明度更大、操作更便捷、中间成本更低。互联网金融包括三种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网络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余额宝就是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为个人用户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

国内学者黄震认为,互联网金融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互联网金融1。0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互联网与金融初步联手,传统金融机构把互联网当作工具。第二个阶段是互联网金融2。0时代,互联网与金融进一步结合,以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来改变金融运作模式,现在正处于这个时代的起步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大金融时代,不仅是互联网与金融的高度融合,也是产业和金融的融合。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之中,把传统金融和非传统金融的边界打破,形成一种新的领域,与此同时,产业和金融过去存在的隔阂也可能会被打破。

美国曾出现过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但却好景不长。早在1999年,美国paypal公司就推出了美国版的余额宝,将其在线支付功能与金融理财产品结合起来。美版余额宝的年收益最高曾攀升到5。56%,由此更带动投资者疯狂的追捧。paypal公司与余额宝一样,把理财产品的实际操作交给了证券公司。而为了规避风险,paypal的基金只能投资于高质量的证券,不能做融资融券、对冲、浮动利率证券等业务。所以,2008年金融海啸来袭时,由于银行倒闭、美联储实行超低利率政策,导致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收益降至0。04%,再加上管理成本和投资利率,paypal公司最终因入不敷出甚至倒贴而关闭。实际上,只要是理财产品就会有风险,所谓的高收益只是用来吸引用户投资的一种手段。

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实质上都是货币基金。当货币流动性紧张时,该产品就会出现高收益,因而走俏市场;货币环境一旦宽松,所有的货币基金马上就会惨淡收场。余额宝实际上是为民众开启一种新的理财观念。我们现在思考的不能停留在其是否应该出现,而是其出现后应该如何更好地加强监管、规避风险。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分析

互联网金融是一项新兴事物,余额宝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产物,它在本质上属于第三方支付业务与货币市场基金产品的组合创新。由于是新事物,其不完善性、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属性定位不明确。余额宝的收益何来?其实就是购买天弘基金增利宝的货币基金的收益,这在本质上就是一项投资,既然是投资,就必然有风险。那么,余额宝应该定位为货币基金,即聚集社会闲散资金,由基金管理人运作,基金托管人保管资金的一种开放式基金。但是,余额宝所宣传的“十万元一年有四千元的收益,是活期存款的八倍”,还有“能随时消费支取”的承诺,显然模糊了银行存款和货币基金的界限。实际上,类似余额宝这类互联网金融是不具备银行那套合规机制的,当然也缺乏风险控制能力。余额宝的宣传夸大其收益,弱化其风险,是在误导购买者,使购买者完全弄不清楚其真正属性。

资金存管不健全。余额宝的开户流程非常简单快捷,基金销售过程中必需的身份证、银行开户账户等用户的资料直接由支付宝提供给天弘基金。但在整个过程中,用户个人并没有在天弘基金直接开设ta账户(投资者持有某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的基金账号),也不拥有独立的账户密码,阅读风险提示和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试等环节也通通省略。许多用户可能根本就没有完全理解余额宝的含义,以及货币基金市场运作的风险,就贸然的在余额宝开户,这也为将来可能出现的纠纷埋下了隐患。同时,互联网传输故障、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系统性的安全风险,也会使资金的安全性大打折扣。

监管机制不清晰。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正处于一种“三无”状态:无门槛、无政策、无监管。无论是银监、证监、保监,抑或央行都不能完全囊括互联网金融的所有环节。监管的缺失可能直接导致金钱的不安全性,漏洞的大量存在。2012年5月,支付宝获得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其陆续与37家基金公司合作提供支付结算服务,但是,支付宝并没有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此次,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共同推出“余额宝”,实际上绕开了基金销售牌照障碍,利用“余额宝”实现了向用户销售基金的目的。这种“打擦边球”、在政策界限边缘游走的行为,也使监管更加困难。

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制问题

明确权利义务。第一,消费关系。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量也越来越庞大,客户的可选择范围大量扩张,对网络信息服务的质量要求自然也会越来越高。网络金融服务提供商应更加重视以客户为主的服务理念,加强对网站的设计、业务流程的完善以及对售后服务等环节的重视,使版面更加清晰、程序更加流畅、服务更加人性化。①另外,在网络金融中,消费者在利用金融工具接受商品或服务过程中,诸如消费者权、隐私权等等权益更易受到侵害,相比于金融机构其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网络金融中应该重视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这也是网络金融机构在业务活动中对消费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通过开展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教育,提高其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框架,建立消费者保护协调合作机制;通过畅通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投诉受理渠道,完善投诉处理机制。

2014年3月15日,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互联网金融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该法案第二十八条规定:“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以及提供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经营地址、联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信息。”但是,该法规的内容还比较宽泛和模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和困难,还需要进一步出台更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解释进行规范。

第二,竞合关系。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是一种竞合关系。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与多家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使支付系统与银行系统对接;银行借助互联网企业,使资金在买卖双方之间自由流转,从而带动传统网银业务向消费、理财方向延伸,双方在跨行支付、跨境支付、移动支付等层面广泛开展合作业务。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影响到银行传统理财业务的发展,对中间业务包括手续费、线下poS手续费的蚕食;甚至互联网金融还会在信贷业务、服务端及收入端与传统商业银行产生冲突。所以,互联网金融应该与传统金融互补短板,使消费者享受到更为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在交易规模、交易范围上具有优势。例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弥补传统金融对小微企业贷款、个人实业贷款的缺位。因为,传统金融机构考虑到规模经济的因素,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只能做大额、中额贷款;只有通过互联网金融,才能实现海量规模、海量交易、海量数额,才能对传统金融覆盖不到的部分,实现规模化供给。相反,传统金融在信用度、专业性和监管完善性上,也有着互联网金融目前无法赶超的优势。所以,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之间并不是一场零和博弈(即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互联网发展颠覆的不是金融本身,只是金融的运营方式,无论是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还是金融企业进入互联网领域,谋求的是协同效应,存在的是竞争且合作的关系。

规范风险管理。余额宝是跨界的金融产品,它脱胎于央行监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借道证监会监管的公募基金通道而产生,而投资主要投向银监会监管的银行协议存款等领域,可见,要实现对余额宝整体的风险控制和监督管理,必须多个部门联动。

第一,政策性风险管理。从产品本质上看,余额宝是一款基金直销产品,在发起设立、产品运作等方面与已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并无本质区别,蕴含流动性、期限错配、操作等多种风险。而作为一项全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由于现在法律定位不明,所以无法明确监管主体,监管处于“真空”地带。但是,不久的将来,监管政策一定会应运而生,弥补这一漏洞。所以,互联网金融对于未来经济政策的走向要有足够的预测能力,并根据国家的政策走向来不断调整经营重点和策略。对于政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有足够的感知能力,并提前采取措施加以应对,有效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和不良后果。

第二,操作性风险管理。从互联网金融的安全系统来看,操作风险涉及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系统、互联网金融账户的授权使用、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机构与客户的信息交流等,这些系统的设计缺陷都有可能引发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操作风险。②地域开放性、活动虚拟性特点是互联网金融服务方式与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最大的不同,一旦交易过程中的操作失误或安全系统失效,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就会累积而无限放大。所以,余额宝应加大对计算机物理安全措施的投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防病毒、抗攻击的能力;提升身份验证和分级授权等登录方式的级别,确保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的安全访问。

第三,流动性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应避免各种业务品种在某一特定的时期风险过分集中和业务中产生的资金流量缺口风险。余额宝承诺的“随时支取”业务需要的就是投资者申请赎回时资金充足。应对流动性风险,从投资上讲,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配置资产到期,自然转换成现金资产应对赎回;另一种是以回购、卖债等方式将持有资产转换成现金资产。面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互联网金融应该坚定地放弃以相对收益排名为主的考核制度;在投资过程中配置较高比例的高流动性产品;对未来的申购赎回有必要的预测和充分的准备;建立有效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只有实现多重保护,才能安全应对流动性风险。

健全法律政策。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立法相对模糊和滞落。现有的证券法、银行法、保险法等法律法规都不能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因为它们都是基于传统金融业务制定的,与互联网金融的某些特征格格不入。虽然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电子签名法》、《证券账户非现场开户实施暂行办法》、《网上证券委托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但也仅限于传统金融业务的网上服务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准人、交易者的身份认证、个人信息保护、资金监管、电子合同有效性确认等等方面仍是空白。而政策法规的缺失直接导致的是交易主体间的权利、义务不明确,相关交易行为、交易结果的不确定,对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一方面,要加快互联网金融法律制定。明确互联网金融业务各交易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加强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保护交易者合法权益;确保电子交易的合法性,禁止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犯罪活动。对于互联网金融犯罪行为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应该明文确定。加强监管的同时,对于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又要给予支持和保护。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在印发《关于人民法院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的:“人民法院在审查金融创新产品合法性时,对于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应当遵循商事交易的特点、理念和惯例,坚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充分听取金融监管机构的意见,不宜以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为由,简单否定金融创新成果的合法性,为金融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成长空间。”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新政策篇8

有评论乐观地认为,新“国九条”将对券商、互联网金融和国企改革产生正面刺激,属于重大利好。亦有悲观论者认为,新“国九条”加强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可能将导致互联网金融创新活力受到约束和压抑。笔者倾向于乐观,特别是近期股市上互联网金融概念股表现活跃,东方财富、等涨幅居前,市场的反应印证了新“国九条”的积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新“国九条”的政策红利才刚刚显现,证监会等有关部门还将陆续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更多的积极意义还在后头,需要我们以耐心和定力去挖掘其巨大的制度潜力。

互联网金融创新高歌猛进中,2013年最高决策层对互联网金融给予了少见的宽容和积极的呵护,央行等八部门成立专门课题组进行调研,大规模地进行了实地走访和座谈,极大调动了各界的热情。2014年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将互联网金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让互联网金融受到空前重视。但是对于这个表述也出现了一些片面的理解,以至于后续有关监管政策被误解。今年3月13日,人民银行紧急下发文件,暂停支付宝和腾讯的虚拟信用卡,暂停二维码支付服务。市场解读为“互联网金融遭叫停”,就是一个对于政策片面误读引市场过度反应的典型案例。

新“国九条”从提高证券期货服务业竞争力的角度和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高度,把准了市场行情与脉搏,对于去年以来持续火爆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确立了中国证监会的工作重点。要求建立健全证券期货互联网业务监管规则。支持证券期货服务业、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产品、业务和交易方式。支持有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参与资本市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扩大资本市场服务的覆盖面。

我认为,新“国九条”颁布之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在如下方面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

首先,在创业板有了更为宽松的准入门槛,具有技术创新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互联网金融能够更加快速发展壮大。

其次,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模式有望纳入证监会监管之下。据说证监会正在起草中国版的JoBS法案,众筹融资的规范化有利于夯实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

第三,随着新一轮互联网技术革命的深入,互联网金融企业有机会参与整个资本市场基础技术设施的改造和重建工作,从软硬件、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为资本市场提供新型技术服务。

第四,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于监管规则的制定和制度的完善,可以先行通过企业标准、流程和规则进行测试,提出有针对性的监管规则建议。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新政策篇9

随着计算机技术革命性的发展,电子商务、众筹和p2p等业务术语不断涌入现代人的生活中,互联网金融以其便利、高效和低成本吸引越来越多资金流入到虚拟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萌芽和发展适逢国内利率市场化推广初期,资金成本的上升迫使商业银行缩小利差、寻求更高中间业务收入和贷款利率,但互联网金融无处不在的便利和低成本性改变了人类生活消费习惯,使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经营方式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浪潮中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与利率市场的互动关系

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本是不相关的两个概念,但处于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金融发展形势,两者之间特定地在一段时间内存在互为加强的关系,且互联网金融依赖于利率市场化进展程度。利率市场化要求金融机构根据市场资金供给自主调整利率水平,国内金融机构在存款压力增加的背景下上调利率,增加了融资成本,反而给融资成本较低的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机会,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以来,以其高回报正不断吸纳银行客户转移阵地,迫使商业银行调高利率挽留客户,进一步加强了利率市场化的指导作用。不过,利率市场化是政策性的指导,具有强制性,且不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互联网金融是新型产物,目前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所以对利率市场化政策又具有依赖性。

二、国内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发展现状

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起步于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以媒介的身份实现资金在银行和资金需求方(客户、股票和债券市场)资金流通为目的,实现资金在供求双方之间的互相匹配。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呈现出摆脱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特点(即金融脱媒),它依靠互联网络聚集资金参与到社会金融各个环节,涌现出一大批如余额宝、人人投、众筹网、淘宝和京东商城等一大批互联网金融平台,较大大范围地涉及到居民的投资理财和生活购物活动,实实在在地引导了消费观念的变化,带动了新型消费运动的崛起。

利率市场化要求货币利率在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基础上,金融机构根据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水平,政府不再强硬干涉利率自主性。我国于2013年7月20日全面放开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管制,股份制商业银行率先在2013年底以人民银行基准利率10%为标准提升储蓄存款利率,国有五大行抵不住存款下降压力纷纷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存款利率上浮到顶的政策。事实上,利率市场化不仅涉及到金融机构的存贷比率,在资金成本较高的情况下,银行间拆借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国债发行利率、银行间市场政策性金融债等也会受到影响。

三、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

1.迫使商业银行缩小存贷利差

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犹如两把锐利的尖刀插在商业银行的肋骨两侧,迫使商业银行一方面提高存款利率、一方面降低贷款利率,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的瘦身运动。利率市场化是政策上的强烈驱动,互联网金融是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的竞争者,虽然两者的目的不同,但却在压缩商业银行盈利空间上实现了目标的坚定统一。互联网金融在利率市场化政策背景下,不但没有营业网点和大量银行从业人员形成的成本压力,还有着较高的财务成本优势,使其可以用较高的利率吸引公众资金,虽然我国互联网金融目前只有6000亿人民币信贷规模,但其高盈利特性正吸引着更多的资金拥有者参与到这场与商业银行的货币争夺博弈中。

2.转移商业银行部分客户资源

商业银行利润主要由存贷利差和中间业务收入两大部分构成,存贷利差在利率市场化政策和互联网金融微弱的利差空间夹击下正面临不得不缩小的尴尬境地,中间业务收入也在被互联网金融(网络保险销售等)一步步蚕食。然而,更让商业银行窒息的应该是其实体客户正一步步被抢夺。一直以来,商业银行以标准化、流程化服务作为吸引客户的金子招牌,但随着近年来社会大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自我维权意识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和客户纠纷不断走上法庭,严重的影响到了商业银行形象;同时,营业网点柜员的业务处理流程受控于严格的流程,较大的影响到柜员业务办理效率,加大了客户的等待时间,而互联网金融有着电子化的方便快捷,极大地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更是自2011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以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其中。

3.加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结构比较单一、金融工具种类比较欠缺、金融创新还比较缺乏。金融机构长期以来都是在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下被动性地执行相应的利率政策,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迫使商业银行主动寻求利率调整寻求利润最大化,这是在过去的金融实践中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历史上,阿根廷20世纪70年代由于通货膨胀被动地选择市场利率化方案,却导致了更加严重的金融波动,本文所讨论的二者在驱使商业银行缩小存贷利差的同时,也间接导致了市场资金大量流向虚拟经济领域,可能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商业银行船大难掉头的特性也可能使其在这场竞争中不可避免的遭遇由此引发的利率风险。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新政策篇10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化解对策

本文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出发,具体分析目前所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合理的化解对策。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它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让原本互不相干的两个行业相互跨界和博弈。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互联网金融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在短短几年内发展非常迅速,究其根源有其必然性。从内在原因来看,中国互联网用户超过5亿人,用户基数多,客户基础大,大众投资理财渠道缺失,而且现行金融体制导致草根金融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会有更多的小微企业和个人需要互联网金融服务。从外在原因来看,监管的缺失虽存弊端,但也给予了互联网企业一定的生存空间。因此,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手段一经出现就获得了巨大的认同,推动了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式主要有4种:第一种是互联网支付,比如支付宝、微信支付、微博支付等。目前我国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已超过200家;第二种是互联网借贷,在这一方面,p2p网贷,即人人贷,通过互联网平台来撮合借款人和贷款人的贷款行为,已经发展得很快。截至2014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网络贷款公司超过600家,交易额已经超过了500亿元;第三种是互联网融资,众筹的互联网股权融资模式为此类代表;第四种是互联网理财,这类比如余额宝、现金宝等,已成为时下最为流行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截至2014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互联网理财余额超过8000亿元规模。这些创新业态,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

1、政治风险

国务院总理在介绍2014年政府重点工作时明确表态,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总理在工作报告中充分重视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生金融产品,但要求互联网金融必须有节制有底线的发展,新金融产品的诞生最终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此次互联网金融首次写入总理报告,给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道路指出了政策性方向,折射了金融改革的新思路。

虽然拥有宽松的政策环境,但是对于所有互联网金融公司而言,未出台的监管政策都是不确定的因素。采用何种方式监管、监管的细则是什么目前都无从得知,对于互联网金融造成何种影响,都是未知风险。央行去年《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13》报告指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其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突发性有所增加。年报透露,根据国务院指示,中国人民银行将牵头相关部委研究制定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由此报告可见,央行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管理和整治的初衷和决心,政策风险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将不可避免。对于这种未知的政策风险至少可以预见的是,它很可能直接改变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作业模式,甚至让一些规范性较差的公司从市场上消亡。

所以,虽然在大环境下互联网金融有很好的机遇,但监管细则未出现属于政策风险。想要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创业者不仅要埋头做事,也要抬头看天。

2、流动性风险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加基金类”的产品不断涌现,各类“宝宝”风行一时,但其中蕴藏着期限错配的风险,也蕴藏着货币市场波动、出现投资者大量赎回的风险。目前已经有几家互联网金融企业显现出这样的问题,投资理财者把钱充值到平台,但是却迟迟买不到理财。打着饥饿营销的幌子的背后,实际上是没有足够的债权进行匹配。这些乱象严重扰乱了市场的稳定性。

3、信用风险

由于网上“刷信用”、“刷评价”的行为仍然存在,网络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会受到影响。另外,部分互联网平台缺乏长期的数据积累,风险计量模型的科学性也有待验证。所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信息不对称依旧存在。2013年,全国活跃的p2p平台超过350家,全年累计交易额超过600亿元,但也发生了部分平台卷款跑路的风险事件。

4、技术风险

it技术性安全风险是由于黑客攻击、互联网传输故障和计算机病毒等因素引起的,这会造成互联网金融计算机系统瘫痪,从而造成技术风险。it技术一直是p2p行业的短板,2014年元旦过后,p2p平台人人贷、拍拍贷、好贷网先后遭遇黑客攻击。近日,国内互联网安全问题反馈平台乌云又曝出某p2p平台系统存在严重安全漏洞,且还有7家p2p平台使用同一系统。

5、经济周期风险

当系统性风险出现的时候,大量实体经济客户面临倒闭和破产,导致其丧失还款能力。微观层面的风控不足以应对系统性风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周期的风险。按照经济周期的规律来说,通常几年就会经历一次,中国大概在5到8年左右,最近的一次是08年。人人贷、有利网、积木盒子等一大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都是在2010年前后,甚至2012年、2013年成立,正处于经济周期中的爬坡期,自然发展迅速。但是一旦经济周期出现拐点,甚至金融危机再次降临的时候,各家企业将如何应对?

6、道德风险

互联网金融行业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其中有很多年轻的公司在快速扩张期,人员数量迅速增长,如果此时公司相应的管理和配套机制没有跟上,就非常容易出现人员操作的道德风险。现在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仍然有庞大的线下团队,然而人力密集型企业都存在人员操作道德风险。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确实存在同业攒单的情况,甚至有一些中介就会帮助客户造假,或联合公司内部员工帮助客户造假。

7、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违反法律或交易主体在交易过程中未遵守相关权利义务引起,或者是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立法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或比较落后,现有的银行法、保险法和证券法都是为传统金融业务,对于互联网金融不太适合。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电子合同有效性的确认、个人信息保护、交易者身份认证、资金监管、市场准入等尚未有明确规定。故在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过程中容易出现交易主体间权利义务模糊,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发展。

四、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对策

对于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上述各种风险,我提出如下对应的应对措施:

1、对于政治风险,管理层应建立统一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进行适度的监管,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实时监管,防止风险的过度集聚,同时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扶持力度,抢占未来国际金融市场。

2、对于流动性风险,机构应先建立相关的预警机制。所有的债权与理财的匹配关系需要专人专岗进行管理,需要对所有的匹配关系进行预判,并做好未来三到六个月的资金计划。

3、对于信用风险,应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减少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来规范发展的保障。大力培育我国社会的信用意识,客观,公正的企业,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电子商务身份认证体系,使诚信成为我国社会的道德基础,以减少信用风险。

4、对于技术风险,需要加强构建互联网金融安全体系,包括对互联网金融运行环境要进行改进、对数据的管理要加强、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改进运行环境需要从硬件和网络运行方面对其进行改进,加大对硬件安全措施的投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防病毒能力和防攻击能力。保证互联网金融的硬件环境安全。其次对网络运行方面应用分级授权和身份认证登陆来访对非法的用户登陆进行限制;对数据的管理要加强可以通过利用数字证书为交易主体提供安全保障;要大力开发数字签名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和互联网加密技术,从而降低技术选择风险,保证国家金融安全。

5、对于经济周期风险,需要企业具有很强的金融基因,需要对经济周期的系统性风险有准确的预判和预警,在其降临之前做好准备。

6、对于道德风险,公司快速发展时期,应及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奖惩机制。

7、对于法律风险,应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法制体系建设,包括加大立法力度、完善现行法规、制定网络公平交易规则。

五、总结

我国互联网金融尚处初级阶段,市场空间也才刚刚被打开。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隐患多以及法律地位不明确,且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对金融体系安全、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冲击,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已经刻不容缓。总之,我们应充分了解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风险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降低交易主体的损失并保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有序开展和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国贞.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J].河北企业,2013,11(3):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