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设计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38:20

园林植物设计要点篇1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要点

在城市设计规划中,风景园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项目,风景园林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的自然环境,并且能够让城市中的人们感到舒心和安逸。而作为风景园林的核心项目,植物景观影响着风景园林工程的质量好坏。对于植物景观的设计,是体现园林整体的设计规划方向和思路的过程,并且是提高风景园林的自然气息以及艺术气息的重要步骤,所以做好植物景观的设计工作才能够更好的设计好风景园林。

一、现代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概述以及原则

我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体系是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经过6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园林建设理论已经形成了一些诸如“生态园林”、“节约型园林”的现代化园林设计理念,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也有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上,长久以来我国的设计师们已经有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产出,并且指导着我国未来的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在目前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植物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使得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需要更加宽阔的领域和更加全面的思路[1]。现代长久生活于城市中的人们,随着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对于自然的渴望更加的迫切,更加的希望能够亲近自然和谐相处。所以在现代园林的设计时,主要分为了两种类型进行设计,一种是“以人为本”的园林设计,这种园林主要的目的是为人服务,植物的设计也是以人的需求为主,目前大多数的园林设计都是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使得植物景观在种植时能够满足周围建筑以及人们生活的需求,例如城市中的小型绿地、以及住宅、工厂等地方附近的小型园林。另外一种是突出自然的理念,顺应自然规律进行设计的园林,这种园林是通过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模拟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然后建造一个接近自然的环境,供市民们欣赏和生活。这种园林主要是在城市的大型绿地以及滨水的公园,郊区的公园等地方进行设计。而园林设计的规模越大,就越要注意保护自然的原生态景观。所以在建设现代化园林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造生态化完整循环的生态园林,并且对于保护和开发的关系要进行协调,保护好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发挥出风景园林的真正意义,做到城市与园林的和谐统一。

二、植物景观设计程序要点

在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时要经过五个步骤,首先是分析现状,其次进行概念规划,第三步进行方案设计,第四步是对方案的深化设计,最后设计施工图,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设计配合[2]。

(一)现状分析。现状分析是在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之前,对园林的施工地方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这个阶段是指导植物景观设计方向的关键,保证了园林施工后续工作的顺利展开和实施。在分析施工地区的现状时,主要要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和周边考察三个工作。资料收集是对施工场地所属的城市地区的规划理念以及植物的地域性分布情况进行资料的收集,并且收集当地的基本气象、土壤、水温、地质的情况以及当地与植物相关的一些传说和典故。现场调研就是对施工产地的土壤等情况进行具体的考察和分析。分析是对施工地区周边的整体绿化情况,以及周边的建筑物等情况进行了解。

(二)概念规划。概念规划是设计师根据施工地区所属城市的整体规划理念,结合现状分析的资料对植物景观的设计提出一个大概的规划思路,并提出整个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新意和特色。

(三)设计方案。在规划好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之后,就要进行方案的设计,方案设计是调整规划概念中的层次以及内容,并且将概念进行深化和细化,将宏观的概念方向变成具体的细节步骤。在进行方案设计时,要将规划的宏观内容全面有序的展开,将植物景观的特色进行分区,并整合植物景观的空间构成然后设计出一套合理的方案。

(四)深化设计。深化设计是对方案设计内容的再次细化和调整。将方案这几中的内容借鉴园林植物配置和设计的原则,对植物进行分类,归置,并且表面种植的数量和需要间隔的距离等,深化设计是在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同步进行的细化过程,是对方案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全面的调整。

(五)设计施工图。施工图的设计囊括了植物种植的施工以及工程的预算、工程的监管和验收等工程的各个方面具体细节的设计。施工图能够准确的表达出种植某种植物的目的以及种植植物的具体步骤和细节。植物的施工图明确了植物种类、名称、种植位置、行距、数量、规格等大多数需要施工中注意的问题,并且表面了植物的选用情况以及种植植物苗木的质量,苗木的移栽方法等资料和要求。是最终进行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3]。

(六)施工配合。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不可控的情况而出现种植的问题。施工配合就是在施工中对现场施工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优化,并重新设计的过程。设计师要在施工现场对施工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指导,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出现的问题,并且对现场的施工问题进行解决和优化。这个过程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效果和最终的施工质量,所以设计师要积极的对施工进行配合。结束语总而言之,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遵循现代园林设计原则,并且做好设计前的现状分析,提出具有特色的规划概念,同时提出全面的设计方案并且加以深化完善,形成指导施工的施工图,才能够使植物景观在施工中更加有效,使风景园林的质量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1]牛艳玲.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设计[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100-4104.

[2]任斌斌,冯久莹,李树华等.模拟邯郸地区自然群落的植物景观设计[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6):870-877.

园林植物设计要点篇2

[关键词]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S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120-02

所谓的园林种植设计,众说纷纭,总结起来而言,园林种植设计指的就是根据园林总体设计的布局要求和艺术性、科学性的原则,充分运用各种品种的园林植物,将各种植物类型进行布置和安排的过程与方法。简单来说,园林种植设计就是将植物种植类型进行布置和营造的方法与过程。

1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

就当前我国的园林种植设计情况来看,园林种植设计主要有三种基本的形式,即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1.1规则式

规则式就是指在园林种植设计中将植物进行有规则、简单的、重复的排列形式,规则式通常是将植物进行成行或者成列或者等距离的排列,其重点是以规则的排列形成整体的图像。规则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让整个设计显得整齐、庄重又不缺失艺术美感,通常应用在花坛、草坪等景观的设计。

1.2自然式

自然式有另一个名字就是不规则式,顾名思义,自然式指的就是没有按照一定的规律,而是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在最大程度尊重植物的自然生长姿态的情况下进行的设计。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整个设计生动活泼,给人以浑然天成之感。

1.3混合式

所谓的混合式就是指将规则式和自然式进行结合,吸收两种方式的优点,力求让整个设计即显得干净整洁又生动活泼。

2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

无论是哪个形式的园林设计,其需要遵循的设计的基本原则都是相同的,归纳起来,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

2.1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原则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原则是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首要原则,只有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种植设计的目标,才有可能使得最终设计出来的作品最终又回归自然、融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原则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最为重要,在城市公园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中不仅要追求美观,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建设,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

2.2总体性原则

在进行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时一定要把握好总体性。细节的设计也许会给整个设计锦上添花,但是如果只追求细节而忽略了整体就得不偿失了。在种植设计的过程中,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每个细节都有其特点,又服务于整体的设计。在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中,在整体上通常采用对称等方法进行总体设计。

2.3主次分明原则

在园林种植设计中通常需要将多种植物进行混植,但是切不可因为混植而忽略了设计中的主次。混植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让整体的种植设计层次更加分明,让各种植物之间进行优势互补。只有在设计中遵循主次分明的原则才能在视觉上给人以对比,从而更加凸显出园林植物的艺术美。

2.4根据季节特点配置植物原则

阜新市植物品种丰富,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的富有特色的植物可供种植设计使用。因此在进行园林种植设计的时候应该根据各个季节的特点来进行植物配置。例如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在春天就可以以各种颜色鲜艳的花卉为设计的重点,从而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感觉;夏天则可以以绿色为设计的主要基调,从而给人一种生长旺盛、充满活力之感。

3园林种植设计的策略

在分析了园林种植设计的主要原则之后,下面简要谈谈在具体的种植设计中的策略。

3.1确定类型,发挥特色

在园林种植设计中,种植设计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种植设计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按照设计使用的植物类型,可以将种植设计分为书目种植设计、花草种植设计苔藓种植设计等。再比如按照植物的生存环境,可以将种植设计分为陆地种植设计和水体种植设计。按照种植设计应用的空间还可以分为室内庭园种植设计和户外绿地种植设计等等。

由于种植设计的种类多,不同类型的设计其侧重点和遵循的主要原则也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时首先要确定设计的类型,从而把握住设计的重点,最大程度发挥出这类设计的特色。

3.2他山之石,借鉴设计

园林的设计类型即便再多种多样,其实质上也可以被归纳七种,其他的设计类型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改变而来的。这里所说的其中包括整形植物、植物凉亭和绿廊、花结坛和刺绣花坛等等。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各种优秀的园林设计有很多,这些设计之所以能够名扬四方,必定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在进行某一类型的园林种植设计时,可以多看看一些各地关于这个类型园林种植设计的优秀例子,学习借鉴不同设计的优点,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3.3适地种树

适地种植就是指在进行种植设计的时候要尊重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在尊重植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之上在根据设计计划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其的观赏性和园林功能。

3.4确立绿量指标,优化植物种植结构

植物不仅作为设计的元素能够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而且还具有许多的生态功能,例如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温度、湿度,防风固沙,降低噪音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园林的生态环境。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是,需要确立绿量指标,从而优化植物的结构。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水平和过去相比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如今人们更加注重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生态效益,改善生活环境已经成为当前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一个重要的追求目标。

4小结

总而言之,当前我市的园林建设事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旧存在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对当前的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分析,牢牢遵循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各项原则,灵活应用各种种植设计的策略,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市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水平,发展我市园林建设事业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邵丹锦.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园林植物设计要点篇3

1.1在地形地貌中应用生态美思想

对于现代园林艺术设计来说,地形地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园林设计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如何根据当下城市发展的地形地貌特点来进行专业的、整体性和完整性的园林设计,是园林设计师们重点考虑的问题。一方面,在进行园林艺术设计的时候,设计师们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自然环境本身独一无二的美,在不影响自然美感的情况下进行园林设计,保证其与自然环境能够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从另一方面来说,园林设计师还应该根据自然环境和相关情况去进行分析、判断,保证园林景观设计能与自然环境的大背景巧妙地分离,使其整体看起来更加整齐划一。除以上两点外,园林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还应该重点考虑由于地形地貌原因而给游园游客带来的各种问题,应该更好地保证其能够顺利行走,在保持生态美感的同时,应避免因为路面不平和过于坎坷而造成游览障碍。

1.2在园林植物中应用生态美思想

园林植物是构成园林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园林植物的生态形象直接关系到园林设计整体情况的好坏。就目前情况来说,我国园林设计中主要有观叶植物、观花植物和观景植物三种,还有一些类似于绿地、园林和风景植物的经济植物和防护植物等等。就总体情况来说,现代园林设计师习惯将园林植物按照不同的颜色、形状、味道、姿态等相关标准来进行划分,在对园林进行植物挑选的时候,为了保证自然生态美感的完全展示,设计师们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园林植被的选择,在进行植物摆放安排的时候,应该注意到尽量使植物能够整齐划一、有规则地进行排列。此外,园林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植物摆放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与整体大环境所要表达出来的主题相关联,根据每种植物不同的形态、颜色和质地等等进行划分,尽量做到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和中心。例如,现代社会园林设计师们为了更好地突出园林景观的层次性,通常会选择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进行混合种植,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就能够优势互补,保证园林景观的生机勃勃,更好地展现生态美。值得注意的是,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往往可以划分为点植和丛植两大类别。所谓的点植,主要就是指在植物配置方面只有几棵花木适合摆在厅堂前面,用来进行房屋环境的点缀,在摆放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应该选择大小不一的花木,切忌同等大小的平衡摆放,这样会破坏美感;所谓的丛植,主要是指棵数较多的花木,在摆放的时候应该根据大环境的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切忌将其根据三角形或四边形的样式整齐摆放,而要突出其生态美感。

1.3在水景设计中应用生态美思想

水景设计是现阶段园林植物的一个灵魂式的、核心的要素,对于体现园林整体设计的生机和活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很好地赋予园林设计以生命力,是决定园林设计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园林设计师在进行水景景观设计的时候,首先应考虑园林景观的整体情况和设计风格,注意水景景观的选择和布置,要与整体园林景观相协调。同时,在选择水景景观时还应该更多地考虑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因素,保证水景设计的正常运行。例如,现在我国有很多城市存在着严重缺水的情况,因此,相关人员在该地区进行园林水景景观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到这些问题,尽量减少在该地进行水景景观设计,而且应该选择那些防风、防尘性较好的水景景观,以便于其长期的存在和发展。在相对较为安静的园林设计中,水景景观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园林设计中营造出一种安静、闲适、优美的意境,是为了更好地陶冶情操。而在一些比较热闹、人流量较大的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在进行水景景观选择的时候,应该注意样式的新颖和多样化,要能够更好地调动游客的情绪,营造一种热烈的氛围。除了上述内容,园林设计师在进行水景景观设计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与园林景观的整体建筑类型相符,注意到其远观效果,在突出该地自然特色的情况下,重点进行不同水景景观的设置。在进行水生植物种植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水生植物的特性进行深水、中水和浅水等配置,保证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

2结语

园林植物设计要点篇4

关键词:植物配置;园林设计;融合

abstract:plantconfigurationisthesouloflandscapedesign,theconstructionbothfromdifferentangles,combinedwithexistence.thepaperintroducesthecommongardendesignstyle,summarizesthedesignprincipleofthegardenplantconfiguration,ultimatelythroughthetempleofheavenintheprocessoftransformationplantconfigurationtoadetailedanalysisofplantconfigurationandlandscapearchitecturedesignstyleintegration,toprovidereferenceforfutureplantconfiguration.

Keywords:theplantdisposition;Landscapedesign;fusion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园林设计是一门艺术,它融会了绘画、文学、建筑于一体,具有广泛的内容。园林设计的景观艺术,不论是自然生长还是经过人工栽植,都表现出了一定风格。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园林中唯一有生命力的要素。他不但能够满足园林空间的构成需要,还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场所。植物是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从姿态、颜色、质感、色彩等方面来反应其配置的风格,再加上人们赋予上历史悠久的文化内涵,从而和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相融合。在我国,对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的实践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构景规律和园林审美意境追求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中国园林艺术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一个宝库。探索植物配置与园林设计风格的融合有着现实应用的重要意义。

1房地产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风格

园林艺术历史悠久,其主要分为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两种风格。东方园林是以中式园林和日式园林为主流,他们比较重视园林设计与自然地联系,师从自然,在物质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具有古朴美的特征。而西方园林风格代表有罗马柱、欧式雕塑等,他们讲究群植,花团锦簇等。两种园林风格都有其独到之处,下面做一简析。

1.1东方园林风格

1.1.1中式园林风格

中式园林风格的主要是遵循“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原则,具有浑然天成,悠远空灵的特点,往往会用到假山、流水、翠竹、太阳花、美人蕉、桃树、梨树等。中式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融合到一起,模拟自然美景,创造出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的艺术,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苏州沧浪亭就表现出园主视自己与自然于一体,完全陶醉于自然的心情。而且,我国古典园林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比如,人们因为竹的不畏霜寒气节而将其隐喻为道德高尚的人。

中式园林风格适合于那些好清静、乐山乐水的人,特别是中国居民中内敛、有涵养的气质文化人士。

1.1.2日式主题园林

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颇深,其园林风格可以说是中式庭院的一个微缩版本,其最精彩的地方是细节的处理。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临水,所以在园林设计中具有铺天盖地的大海、漫无边际的大浪以及单纯的水景。因为岛国这一地理特征,日式园林形成了比较单练和凝练的独特自然景观。日式园林一般利用一方庭院山水来表现千山万水景象,从他们对自然材料的特性中可以看到,他们十分珍爱大自然资源。日式园林设计师的敏感表现在完美的细节处理上面,几乎达到了艺术的尽致,使自然景观蕴含了深远的意味。

1.2西方园林风格

西方园林风格与东方园林风格具有很大的差异,这是由于东西方的独特地理、气候、文化、历史形成的,贯穿的水景营造是欧洲庭院设计的关键。比如,英式园林将自然园田、人工造景以及居室庭院水融,自然收敛、理性温和;法式园林注重主从关系,强调中轴及秩序,突出了雄伟、端庄,其主要代表作便是凡尔赛宫,以园林的形式表现皇权在上的思想,通常在园林的至高点修建府邸中心,以表示控制着全国,花园的本身也体现出等级制度,在植物方面,广泛采用阔叶乔木,院内道路上将水池设在路边或交叉路口;德式园林景观设计充满了理性色彩,这是因为德国人的性格里具有一种深层、稳重的理智,德国的景观按各种需求、功能以理性来进行设计,景观十分简约,但是反应出清晰的观念。

2园林设计中的植物设计

园林设计过程中,植物配置是灵魂,对园林的整体水平和园林的功能起着至关作用,也是园林设计中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我们要把握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最终使植物配置风格和园林设计风格相融合。

2.1植物设计原则

植物设计要遵循全局性原则、景观性原则和均衡性原则。全局性原则是指根据园林景观全局来进行植物的配置,使其与园林原有风格相匹配;景观性原则主要是在植物设计时遵循美的原则,使植物配置能够创造美的享受;均衡性原则是在植物设计时根据园林各要素的特性来均衡搭配,使景观稳定、均衡。

(1)全局性原则:植物设计时,植物的形态、色彩、数量及质地都有所不同,以显示其多样性,但是从全局来看,他们必须要有一定的相似性以使整体具有统一感,这样才能够使整个园林和谐统一。

(2)景观性原则:使园林具有更好的美学。功能进行植物配置时,必须对各种植物材料的造景功能十分熟悉,然后整体把握植物配置效果,根据人们对美学原理的理解和观赏要求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同时丰富群落美感,提升美学价值。

(3)均衡性原则:使园林各要素相互配合得体。为了使景观显得稳定、顺眼,我们应该将形态各异的植物种类按照均衡的原则进行设计。比如那些比较茂盛、数量繁多的植物会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而色彩素淡、体型较小,枝叶稀疏的植物给人轻盈的感觉;根据环境条件,将配置分为规则式均衡和自然式均衡。比如,庄严的陵园及雄伟的皇家园林一般采用规则式园林,而公园、植物园等常见的较自然的环境中常使用自然式均衡。

2.2影响因素

(1)植物设计的风格受自然生态习俗影响与制约。

植物配置是以周边环境分析为基础,因此受自然生态习俗的影响较大,通过与周边环境风格的适应,实现植物设计的外部环境协调。比如东南亚属热带雨林,热带乔木、棕榈树、攀藤植物及沙滩随处可见,因此,为了和自然生态习俗的协调,东南亚园林设计风格的必备元素包括:热带乔木、人造泳池、人造沙滩、纳凉亭、园林小径等。东南亚园林风格最重要的一笔也是绿色植物,根据地形条件进行植物配置,形成高大乔木、低矮灌木和攀藤植物相互搭配的设计,形成了具有热带气息的园林风格。

(2)植物设计受主观人为创造与改造

植物配置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所以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从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健康审美等需求出发,使植物配置满足人的审美和心理喜好的人工生态环境。因此,植物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受人为创造和改造,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人类的生活提供美的享受。例如,居住区为了满足人类对阳光的需求,一般在楼房南面设计落叶树种,使楼房能够冬暖夏凉;公园里由于玩耍的儿童比较多,一般配置姿态优美、花繁叶茂且比较自然的物种,生动活泼。

3工程实例

3.1工程概况

月坛是北京古代五坛八庙之一,是中国古老祭祀文化的载体,占地面积约8.9hm2。2004年,公园管理机构对公园进行改建以提高公园建设水平,使月坛公园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点的休闲公园。月坛公园设计中,植物配置是工作最大的部分。改建中保留了426株大树,将其合理的融入到了整个环境中,最终形成一个让人舒适的景致。

3.2植物设计与园林景观整体设计风格的融合

3.2.1植物种类选择上的融合

月坛公园留有大量的松柏、银杏等树体高大的树种,这为全园的植物配置定下了基调,主要为突出庄严凝重的坛庙环境和祭典文化。因为坛庙公园的植物一般采用松柏类、竹子、海棠、圆柏等,其大多为孤植、对植,排列十分整齐。月坛公园植物构成情况见表1。

表1月坛公园植物构成情况

3.2.2设计艺术手法上的融合

月坛为中国古代皇家重要礼制建筑,规模宏大,具有主体形象突出,空间序列清晰、环境层次深远等艺术特征。月坛的主体建筑种植了大片松柏树林,排列十分规整,其用意为利用姿态挺拔、色调沉静的常绿森林所拥有的庄严肃穆风格来烘托坛庙的纪念意义。通过研究中国古代坛庙园林树种和相关文献记载,大面积种植常绿松柏林,营造出源于古人的祭天的环境,恢复月坛正方形的柏树矩阵,有效遮挡了周围的建筑物,突出了其凝重,很好的配合了乐坛祭祀的功能。

3.2.3营造空间层次上的融合

植物造景的重要部分是大片草坪和地被植物的应用,改造充分利用了乡土植物资源,根据乔木、灌木、草相结合的复层结构。第1层为乔木层,采用的常绿乔木主要有桧柏、油松、雪松、侧柏、云杉等;采用的落叶乔木主要有银杏、玉兰、国槐、柿树、青桐、白蜡等。第2层配置的常绿灌木、落叶灌木主要包含金银木、连翘、紫薇、丁香、腊梅、太平花等。第3层配置的事藤本、草本植物及地被植物,代表植物主要有紫藤、山葡萄、萱草、鸢尾、绣线菊、爬蔓月季、八仙花、假龙头等。园路两旁选种的八仙花、萱草等植物成片栽植,用不同的花色、叶形搭配成高低错落的花径,大大丰富了园林的色彩和景观。

3.2.4景物配置上的融合

园林中山石、水体、园路和建筑物等要素都利用植物来衬托,这就使得植物同园林其它要素紧密结合配置。景点中有不少园林要素以植物命名,加强了景点的植物气氛。以植物命名的建筑物如月华池、天香庭等,建筑物是固定不变的,而植物是随季节、年代变化的,加强了园林景物中静与动的对比。

3.3植物设计效果分析

在月坛公园的改造过程中,通过对园林设计风格的深刻理解,赋予上历史悠久的文化内涵,对植物配置合理布局,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从植物的姿态、颜色、质感、色彩等方面来反映园林设计风格。植物配置使园林建筑和周边的建筑相协调,园林植物柔和的线条是建筑的硬质得到了软化,调整了建筑的生硬感觉,丰富了建筑的构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月华池的“天香庭”,它以传说中的月宫作为景观意境,主体建筑包括了“太液琼台”、“广寒深处”和“月华池”,配有曲廊、碑刻等。月华池西侧门口两侧配置了两颗紫微,岸边孤植了景观松,叠石配置了迎春花等;东侧和北侧配置了叶小枝细的早园竹,然后大片种植了七叶树和苍松加以围合遮挡。植物的配置使其与建筑既有对比又有和谐,丰富了园林层次,增加了景致,构成了游人绝佳的景观去处。时间证明,通过植物配置与园林设计风格的融合,能够得到既实用、美观,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园林作品。

4结束语

当前全国景观设计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园林设计师应根据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进行设计。植物配置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最为重要的部分,不仅要按照园林设计基本原则进行设计,还应根据园林设计风格来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及种植方式,使植物配置风格与园林设计风格协调一致,创造出一系列宜居环境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叶颖,论园林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协调[J].华章,2011(17):317.

[2]刘俊辉,探讨园林设计的风格[J].城市建设,2010(35):203-204

[3]吴宏双,浅论廊坊市居住区中的植物配置[J].安徽文学,2009(11):352.

[4]覃丽芳,覃志理,浅谈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大观周刊,2011(35):76.

[5]李玉华,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看住宅景观设计[J].商业设计,2008(6):81

园林植物设计要点篇5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教学改革课程

专业教育具有其独特性、实用性、研究性及时代性。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应与时俱进,而不是固步自封。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方法与手段也要随之不断的调整与更新及改革,以便促进不同时期的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时代接轨,满足社会的需求。

而园林专业的教学特色,除了具备上述专业教育的统一特点外,更多的则体现在其与多个学科的相互联系和渗透中。由于园林与建筑、规划、生态游憩、环境保护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有相互嵌入和补充的版块,随着整个园林学科的发展,知识结构体系也在不断的扩展。要实现教学内容如此规模的扩展,就必须按照园林专业的现代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框架设置课程。

一、园林植物造景的课程内容和要求

《园林植物造景》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此课程是以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建筑、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也是风景园林设计等后续课程的重要依据。[1]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布局、技法,绘制空间合理、景观合宜的各类植物种植类型。学生可通过植物造景设计的各种表现技法,灵活运用不同种类植物进行造景设计的培养。

园林植物造景的课程由包含理论及设计两方面。包括园林植物造景的类型特点、表现技法、美学特性、生态学原理、植物造景的原则方式,以及植物造景程序;设计部分则是通过案例解析及实作联系,逐渐掌握在已完成的地形、道路、山水、建筑等园林要素的绿地种植设计。

由于园林植物造景是一门设计学和植物学交叉结合的学科课程,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表现能力和艺术审美情操,同时具有扎实的植物学科基础,即:能熟识各类树木、花卉的品种及其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等。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

大部分的学生,在接触本课程前,对园林树木、园林花卉仅停留在常见植物的表层认知上,对各类植物的生态特点、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均不了解,对怎么去运用和搭配组合植物没有形成知识框架和思维模式,仅仅通过自身的审美来确定“好看”或者是“不好看”。由于对植物了解的不透彻,往往也会忽略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设计参考要素。例如:很多学生在对植物设计的应用中,局限于园林植物的花、果、叶的视觉观赏效果,而忽略了植物的芳香、质感、姿态等特性,而这些特性通常是营造一个景观优美的生态植物群落所必不可少的信息。

(二)设计水平较低

首先是学生的设计表现手法、表达能力欠佳。学生绘制设计图时,内容表达不够规范、图样效果缺乏表现力。其次,所选园林植物种类单调,仅限几种常见品种。对于树种选择,没有统筹考虑,过于随意,没能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三)相关专业知识不够全面

学生对于查阅相关专业书籍资料,扩展园林植物知识,缺少能动积极性。因此,在对植物景观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理解不够深入,故而造成植物运用不当,设计说明文本编写不够详实、生动。

三、教学改革的初探

(一)丰富学生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

包括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植物的理论知识。在园林绿化景观中,植物是极其重要的设计要素,是使园林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的关键。因此,首先应提高学生对植物的认知水平,包括对中外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了解;通过对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的了解,充分掌握如何恰到好处地利用和园林植物的姿态、体重、质感等特性来营造丰富的视觉景观,同时让观赏者也充分通过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其它感官,来享受植物的芳香、质感等特性,给我们生活增添的美。其次,需要通过加强植物配置方式,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的学习,并且与园林规划设计的造景手法紧密结合,来体现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突出植物种植与人工硬质景观之间的关系,以及反映人们在欣赏时产生的意境美。这就要求学生将借景、框景、引景、漏景等造景手法同植物的孤植、对植、丛植、列植、群植等配置方式充分利用结合起来,从而营造出丰富的园林植物景观。

(二)欣赏借鉴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案例

园林植物造景作为一门设计类课程,要求学生更多地是要具有丰富多样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将理论的讲解、设计作业的练习、植物造景案例的引入有序地交叉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专业学习能与社会发展步伐保持一致。通过自然与种植设计、社会生活与种植设计—游憩空间、视觉景观与种植设计、审美意境与种植设计这四个主题内容,分别融入介绍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2]。

(三)加强学生实作练习及实践性教学

首先是通过分组设计方案、演示方案等练习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个人设计理念的表达能力。其次,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外出参观实习。通过对一些优秀园林作品的参观及到施工现场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植物配置的认识。对于植物的观赏特性和规格大小,有更直接的感性认识,从而可以提高学生植物造景设计立面图、效果图以及种植施工图的绘制能力。

四、结论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设计类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将不同类型园林植物灵活配置,将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景观要素合理搭配,做出更好的设计作品,是我们专业教师需要不断努力,为之不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美仙,董丽,尹豪.“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中国林业教育》.2011年02期

[2]申亚梅,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七卷增刊2007年12月:120-122

园林植物设计要点篇6

关键词:景观园林;种植设计

1园林种植设计的意义

首先,现代园林和室外景观空间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植物景观为主。在我国,有关园林规划设计规范中明确提出了植物在园林景观空间用地中的重要比例。第二,生态效益为园林环境三大效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生态效益主要依靠植物群落景观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植物群落的环境来进行体现。种植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植物群落景观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也与整个系统的生态作用息息相关。第三,种植设计直接影响到整个园林环境整体的景观艺术效果,并且是最重要的影响。植物种植是否可以在系统、科学的指导原则下,进行精细地布局和设计,关系到整个园林的景观艺术效果和质量。

2植物景观与生态设计

西方景观生态设计思想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乡土化设计、恢复性设计、保护性和自然式设计。

自然式设计也称为不规则式、景观式、山水园林派等。在我国,自周秦时代的历史记载开始,无论帝皇花园或私人花园,均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古典园林中,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承德避暑山庄、“三海”园林、留园最为突出。从唐代开始,我国自然式景观园林就开始对日本的园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18世纪后半期开始传入英国,从而导致了欧洲景观园林对古典形式主义的创新运动。流花湖公园、广州越秀公园、西苑、兰圃等均为自然式景观园林。以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奥姆斯德为首的各大园林名师,都对自然式风景园林推崇备至,主要设计内容为丰富的景观植物群落和自然起伏的地形(主要是林地和草地的旷野和景观)。其中最典型的为纽约中央公园等。

美国的景观建筑设计大师西蒙兹、杰森、哈普林等人为乡土化设计的突出代表人物,他们提倡使用本土植物群落来表现当地景观特点,并创建一个稳定、持续、和谐的园林景观环境。西蒙兹的重要思想“向自然学习如何种植”,哈波森的“在任何给定的背景环境中,自然,文化和审美元素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设计师必须先充分了解它们,然后在此基础上,决定在环境中会发生什么。”代表性园林景观有林肯纪念公园、旧金山海滨牧场住宅区等。

美国风景园林大师麦克哈格为保护性设计的代表人物,他倡导“设计结合自然”并提出了景观园林设计“科学而非艺术”的设计理念。在保护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归纳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费城大城市地区代开放空间和空气库的研究、华盛顿特区综合景观规划等为代表项目。

恢复性设计也称为生态艺术设计,是一个多专家合作,使用科学的方法,对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而造成的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并唤起人们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关注,帮助他们了解问题并科学的解决问题。

3生态园林与种植设计

在192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了以保护野生自然景观为目的的自然景观花园(也称为野景园林),通过运用种植设计,模仿自然植物群落和植物的栖息地,创造一种无人工痕迹的自然生态景观的园林空间。这个园林的形式被称为生态公园或生态园。西方生态园林、生态学、生态公园实体正如你所看到的,它是一种特定形式的景观,即自然风景园林景观或野生果园――一种为人类服务的人工自然生态系统,将丰富的植物为生物主体、把水、土壤作为主要的自然环境,可以自然演替和均衡发展。从西方的角度来看生态景观设计的内容,其核心就是植物种植设计和生态环境设计。

园林植物设计要点篇7

关键词:植物群落鉴定;园林;设计

1引言

伴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快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城市环境绿化的建设受到的关注度愈来愈高。身为城市环境绿化中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园林环境绿化急需同时采用多门学科的科学理论渗透到领域。在当前阶段整个世界上均在提倡绿色生态、低碳经济的理念,这无疑会便于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然而,当前我们面对的最为紧要的问题就是怎样将城市环境绿化实践与科学理论有效结合于一体。笔者经过对园林植物群落的定义及其鉴定等有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进一步研究并讨论怎样开展园林植物群落的相关设计工作。

2园林植物群落的定义

在园林植物群落的起步阶段,园林植物群落是指人类依据各类园林植物喜阴、喜酸、抑或是喜旱等生态习性建立起各种园林植物群落,从而满足人类自身的鉴赏、审美要求。此概念反映出园林植物群落需具备同时需要协调并满足多样因素以及人工创造这两大条件。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园林植物群落的定义被愈来愈多的城市园林建设选用。然而在园林植物群落的定义的运用方面仍有大量存在商量价值之处,园林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主要取决于定义应用是不是具备科学性、准确性与合理性,不能有效结合植物群落生态学理论和园林植物群落专业知识。所以,与园林植物群落定义及其设计相关的外延仍需进行深入地探讨,有的放矢;在园林植物群落定义及其运用的问题方面依旧需持续研究并实践园林植物群落。在该时段内对园林植物群落下的定义为: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区域内具备很多有针对性的植物群落生态学理论,可在多方面充分满足植物生态学需求的多样植物的统称。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出:园林植物群落定义在运用时不但要有抑或是符合植物群落的自然特性,还得重视在园林实践过程中园林植物群落定义的作用与价值,倾向于站在生态学视角与生态学价值的角度实施定义应用。在运用园林植物群落定义的时候,首先要将运用的影响与行为目的明确下来,切忌对概念实施不明确的运用,以保证运用影响与目的朝着合理、正确、科学的方向不断发展。

2园林植物群落的鉴定

在针对园林植物群落进行生态学研究的过程中鉴定园林植物群落是一个关键环节,它可以推动生态学研究成果变得愈加真实、客观。自然植物群落的生态学研究工作主要是以自然植物群落的地域地带性规律、地貌、发育过程、植物群落土壤、地形、外貌性质等环境差异性衍生出来的自然边界为准来进行的,供应给有着一定实践经验与理论技术的研究人员以有利于更科学、正确、客观地鉴定园林植物群落。然而,由于城市园林群落所在的环境有别于自然植物群落,城市园林群落所在的环境是在人工形成体系之下建于城市地区的,会给受到外界因素的扰动。在这个大背景下鉴定园林植物群落,既会加大掌握鉴定对象的结构、边界与外貌特性等状况的难度,又会增加确定鉴定对象种类的难度系数。正因为如此,我国园林植物专业研究人员给出了多样对策:在鉴定园林植物群落时,第一步要把调查对象指定在群落内有着明晰边界的板块之上,第二部依照板块面积规模进行进一步地研究与讨论,把数据集中起来进行剖析与探索,尽量保证园林植物群落的鉴定结果的有效性、科学性、准确性;在逐步研究园林植物群落鉴定问题的时候,要高度关注园林植物群落和自然植物群落之间的差异的研讨,一步步处理好多种影响因子,从而充分满足鉴定园林植物群落的需要。

3园林植物群落设计与发展

3.1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特点

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是以植物群落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在考虑群落结构功能关系为前提条件对植物进行配置的一种技术方法。园林植物群落设计要具备功能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特点。随着人民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园林植物群落设计要求更加严格,园林植物群落必须满足功能性特点。园林是人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因此在对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时,在划分园林空间时,通过不同植物对人类活动空间进行装饰是首要问题。同时,要依据合理的环境要求,在树木花卉栽种时考虑植物的生长特点进行合理的配置,植物相互之间的搭配也要科学恰当。园林植物群落在艺术美学设计的指引下,构建出的园林能够满足园林植物群落的艺术性要求和欣赏性要求。在园林中构建多种观赏类型的植物,科学运用园林植物群落配置方法,满足不同观赏者的审美需求,给观赏者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3.2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发展

在园林植物群落概念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人们展开了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研究。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可将基本单位定义为植物群落,在不断拓展绿地建设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对植物群落形成结构的研究,明确植物在大自然中都是以群落状态生存的,通过接近自然的林业以及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以现有的人工植物群落为基础加以保护、改造和发展,尽量完成回归自然的理想。在关于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研究上,从考虑设计功能目标、设计群落结构特征以及设计景观美学特征等角度出发,进行园林植物群落植物选择研究与配置研究,促进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技术不断改善。

3.2.1确立园林植物群落单位

在园林植物群落设计过程中,以植物群落为基本单位的设计方法,对以小面积园林绿地建设为代表的植物景观构建有何积极影响。为此,在新建城市园林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中,根据地质、功能分区、地形等自然与人工设计要点,确定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群落单位以实现以植物群落为基本单位进行园林植物群落设计。

3.2.2规范技术定位

身为城市园林绿化技术结构中的一大要素,首先要作一个规范合理的技术定位,以植物的机构功能为首要考虑因素来开展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实现植物景观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效融合,满足植物和环境在生态适应上达成共识,在将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已经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由艺术构图原理表现出来。

3.2.3重视背景与环境效应,积极创建园林植物群落服务平台

在设计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时务必要思量到园林的实际环境背景与环境效应,全方位地有效地认识园林植物群落,促使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朝着合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要强化培养园林植物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增强园林从业人员的职业水准,加强研究有关园林植物方面的基础,增加园林植物生长数据见识等,不断推动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科学持续发展的进程。

园林植物设计要点篇8

关键字:温州;园林植物;设计特色;彩化

1造景特色分析

1.1常绿和落叶的混交,形成具有一定植物群落的造景园林

根据温州当前流行的园林造景植物的运用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该地在地被植物的运用上比较缺失。地被植物的种类相对比较单一,外来的品种居多,且不具备地方特色。该地比较常见的地被植物是中华结缕草以及吉祥草等,其中野生的耐阴植物在温州的自然群落中较多,在园林设计中可以多多使用。

1.2结合地形设计园林,突出造景的植物特色

温州分布较多山川,温州市区便有9座山,所以市区的园林建设往往把市区中的山丘当作公共的绿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园林建设。在市区的山丘中建设一定的绿地,并根据山区的山体特性,在其周边建设绿化广场。在布置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山体的多层次进行,合理利用现有树种,补植彩化树种,这样可以增强艺术感,达到美化目的,从而强化市区本来的景物特色。

2温州园林植物景观的造景分析和意见

(1)在园林的造景中提高对植物种类的选择重视度,关注热带景观的营造氛围。温州的园林中使用的热带植物比较多,其中包含南洋杉、加拿利海枣以及红桑等。热带植物确实具有一定的异趣,但是过分的移植热带植物使得热带植物的长势变差,反而使得植物的景观营造优势变差。植物的生长变差,导致植物生病坏死之外,城市的园林植物景观效果变差。所以,选择一些比较适宜在温州地区生长的植物,比如在温州生长较好的棕榈科植物,其中包含华盛顿棕榈、燕尾棕等。其次,可以选择一些比较适合在温州生长的热带植物,使得植物的生长和温州的园林景色相互协调,并在营造热带氛围的同时,减少了植物反复修护的成本,延长了植物景观的效果,同时也体现出温州地方特色。

(2)体现地域特色。温州为了做好园林规划,在近几年建立了很多的公园,例如杨府山公园、黄石山公园等,使得温州地区的园林特色更加明显,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即便如此,温州在对园林的造景认识还需要努力。在进行园林造景设计施工中,往往过于随意,对植物的布置科学性较低。在园林造景的设计中往往考虑不到位。即便设计阶段的园林造景的科学性较强或者突出了园林的艺术性,却在实际的施工中往往会改变设计的样板,脱离了原来的设计方案。施工公司往往过分注重公司内部的经济收益,使得园林的植物选择上以及植物布置上都欠缺规范性,最终导致建设的园林景观和原先的设计图纸相互背离,导致园林景物失去原来的样子。因此,温州植物的造景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促进,并从各个环节中逐渐提高重视程度,突出温州地方的特色,实现温州园林的科学规划。

(3)科学配置美化、彩化、香化树种。园林造景植物需要在园林配置中突出其活力,使得植物更适应更新更高层次的生活,最终使得社会环境达到让市民满意的景观效果,科学配置彩花、香化树种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彩化树种银杏在秋季所呈现的黄色符合秋季的景物特点,象征收获的季节。香化树种桂花在温州的花期一般是在10月上旬,马鞍池公园等几处桂花林中密集的桂花树结满了桂花,各大园区充分利用香化树种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赏花,调查显示:马鞍池公园的桂花园有桂花树近200株;绣山公园有桂花树231株;江心屿有桂花树100多株。

3南洋大道景观提升工程案例分析(三角转盘)

南洋大道(位于龙湾区,南起龙永路北与瓯海大道交叉)的三角转盘植物的配置比较密集,且十分拥堵,缺乏美观性,沿街的商居多,立体感单一。缺乏彩化植物,使得植物高低变化程度低,呆板缺乏活力。沿街的交通设施较为陈旧,为了提高该地的彩化以及美化特性,需要把多彩绿带花漫新城当作主要的设计理念,打造植物立体化和复杂空间的打造,突出特色鲜明。根据现状道路情况及周边环境特征,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道路布局和绿化苗木,并考虑造价经济为原则,修复破损路面,强化植物景观,完善附属设施,增强道路可识别性,提升整体景观效果。

园林植物设计要点篇9

关键词:园林施工;养护措施;种植

一、园林施工工艺

1.回填土方

回填土方是园林工程建设的重要步骤,体现出园林建设与土方的密切关系。园林在内涵上,是模拟自然的生态环境,自然生态中植物能够健康生长,必须要有土的参与,因此土方是园林建设的基本材料。土方的回填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在园林整体结构建设工程中,植物还没有进行分布栽种,主要是根据建设的设计图和要求构筑园林绿地的大体结构,这个施工步骤需要在建设工地进行挖填,将土方挖出来运到一个集中对方的地点,将土集中在那里,使建筑物与绿地的轮廓能够显现出来,然后按照计划在园林建设范围内进行分区建设。分区建设主要是确定区位的轮廓,以及区域内的高低起伏等特点。这个过程需要对土方进行回填,在安置好相应基础设施之后,边界确定,然后将土方进行回填。第二个方面是栽种植物之后回填土方,这与上一个步骤相比施工量和施工强度都比较小,要结合树木栽种等相关知识进行土方的回填作业。第三个方面回填质与量的控制。回填土方可以选择水平仪等设备,测量土方的平整效率,以及回填土方量。

2.平整及清理

回填土方之后要对园林绿地表土进行平整清理,保证园林的土地平整率。首先要依据设计高程图,使用相关的测量仪器,检测园林地表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误差较小符合设计要求的可以对坡上的土进行小范围作业,对细处的地面进行平整,清理突出地面明显的土壤。对于地表坡度或者土地平整率与设计要求相差较大的,要依据实际施工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平整作业,使土面更平并且清除多余的地表土。

3.定点放线与挖种植穴

定点方向考验园林施工的实际操作能力,需要首先确定土面的地下设备和管线的分布。如果在施工当中不考虑上述条件,很有可能因为栽种植物影响到项目的整体施工,加大施工难度。比如栽种大型树木时,首先要依据设计要求,找到设计图纸中植物的具体栽种地点,但是当栽种地点有其他管线分布时,就不能完全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栽种。根据园林建设的要求,树木要与高压电缆、线杆、市政管道等相距75厘米以上,避免植物的以后生长与管线发生挤撞。因此,要两方面综合考虑确定树木实际栽种地点。如果遇到其他情况,比如树木栽种地点有路灯柱等分布,就可以适当调整树木栽种的间距,不必严格按照间隔距离进行栽种。小型植物栽种,比如灌木的栽种,其定点放穴要根据大型树木的调整情况适当调整,达到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效果。种植坑要以植物种植之前确定的灰点为中心向四周挖掘,根据树木根部所携土球的大小,以及根系情况确定树坑的大小和深浅。一般来讲,树坑的直径要比植物根部的直径多20厘米左右,保证植物根系的舒展和日后的生长。

4.排水系统的分类与利用

园林中的排水系统分为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两个方面。污水排水系统主要包括室内的排水设施和下水管道、室外污水排水管道、污水压力阀系统和压力管道、污水处理和利用系统、污水出入口阀等设施。雨水排水系统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主要包括园林内的雨水收集和存置设施、入水口和引流口等。排水系统主要针对污水和雨水等非可利用水建设收集和排放系统,但是有些非可利用水可以直接浇灌园林内的植物,既能节约和充分利用水资源,又能减少园林的维护成本。利用排水系统浇灌园林植物,可以采用明沟排水的方法。明沟排水主要指土明沟,也可以根据实际建设地点的特点用砖砌,或者混凝土来建设。排水明沟可以建设成树枝状,由主干向细致扩散将水浇灌到植物所在的地表,可以设计一定的高差,但是要控制在千分之四以内。

5.土壤性质要求

在园林施工当中,要考虑栽培园林植物所需要的土壤质地,使园林植物能够健康生长。园林的土壤性质,只要包括酸碱性、土壤肥度、土壤疏松度等方面。首先要保证园林土的土质能够确保大多数植物的生长需要,其次要根据植物的原生地的土壤特点进行适当调试。分开来说,土壤的酸碱度最要属于中性,也就是保持在6.5~7.5之间最为合适,如果植物适应酸性土或者碱性土,可以选择适应它生长的土质类型。土壤肥度方面一般选择疏松肥沃的黑土,在园林建设时可以加入适量的基肥增加土壤肥性。土壤的疏松度近些年来被重视起来,为了植物根部呼吸顺畅,可以在土壤中加入砖粒、松石、珍珠岩、煤渣、腐熟枝叶等,使园林土壤更加疏松。

二、种植期间注意事项

1.苗木移植

园林建设,绿色植物是必不可少的,绿色植物主要是依靠苗木移植来完成。苗木的移植需要保证苗木成活率,使其顺利适应园林环境。在苗木移植过程中,植物的品种、苗木的大小、人为地操作、病菌的防治等,都会影响其成活率。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苗木成活率。第一、需要对需要移植的苗木进行必要修剪,留下需移栽植物的主干部分,避免多余的能量消耗;第二、苗木在运输过程中保避免磕碰和挤压,避免因为机械性损伤导致的苗木死亡;第三、要保证种植坑的大小符合植物栽种的需要,许多苗木在移植过程中没有成活,就是因为挖掘的种植坑太小使植物根系不能得到有效舒展和吸收养分;第四、苗木栽种时要保证苗木的主干与水平线垂直,使植物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第五、苗木的移植要选择正确的时间,不能在日头正高的中午栽植植物,使植物蔫了,要选择气温清爽的早晨或者晚上栽植,并且在回填土方之后及时浇灌。

2.种植工程

种植工程要依据园林设计要求进行,可以配合园林施工的同时进行,也可以在园林主体竣工之后进行。选择前者时,要分区种植,选择后者时,要依据一定的顺序,按照植物从大到小的顺序种植。以后者为例,可以先种植大型树木,再种植小型树木和灌木,然后种植地面花卉,最后再种植草坪。种植工程最好选择春秋两个季节,春季植物生长旺盛,生命活动强,自我调节能力强;秋季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能量消耗减少,容易提高成活率。

3.养护期间的措施

园林主要建设工程完工,植物栽种完成后,需要在日常加强对园林植物的养护,使园林植物更有园林的特点,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增强景点观赏功能。日常养护的内容包括定期灌溉,同时也可根据旱涝情况调整灌溉频率和强度。除此之外,除草、施肥、防病、除虫、修剪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园林植物设计要点篇10

0引言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的重要要素,它与园林中的地形、水体、植物等要素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形式。在当前国际背景下,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创造自然的园林植物景观成为当代植物景观的发展主流,但是由于现代哲学思想和艺术风格所呈现出的“百花齐放”局面[1],又对园林植物景观风格产生了多元化的影响,对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包容。但是,近年来国内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领域并非如此:要么过分地强调原生态,要么简单复制古典模式,要么突出平面布局,要么将艺术美简单化、程式化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又多侧重于从具体应用中分析植物景观的局部表象特征或者植物空间模式的具体塑造等,很少从园林植物景观风格发展演变的角度分析当前园林植物景观风格呈现“多元化”的根源。因此,本文立足于此,以类型学为依据,从历史发展、演变的角度探析现代园林植物景观风格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以期对当前背景下我国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有所启示。1类型学与园林植物景观风格1.1类型学分类意识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分类现象称为分类学,而在社会领域的分类行为则称为类型学(typology)。实际上,类型学是人类认识到不同的事物之间可能具有的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类特征而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思想意识。“类型即一类事物的普遍形式(或者说理想形式),其普遍性来自类特征,类特征使类型取得普遍意义。”[2]1.2园林植物景观风格“景观”与“风格”是具有多层含义的词汇,本文引用“景观”在视觉审美方面的意义,“风格”则指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以某种结构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因此,本文引用“园林植物景观风格”是指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在内容和外貌上所反映出的普遍性特征。它既包括能为视觉等所感知的外在表层结构,又包括抽象的、概念性的内在深层结构。前者主要反映在:植物个体本身的自然形态,通过人工整形后的造型形态,通过艺术组合后形成的整体性景观形态等。后者在现实中是无法通过视觉概括的,如西方园林中植物景观隐含的逻辑和几何秩序,东方园林中植物景观的拟人化倾向和象征意义等。1.3发展与演变“发展”指变化的趋势,“演变”指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本文将两者并用重在强调园林植物景观风格在设计实践中的动态变化。因此,本文对于现代园林植物景观风格发展演变的探析是基于类型学,以各时期的园林类型为线索,并以时间为轴的探讨和分析。2现代园林植物景观风格的发展与演变根据现代园林在不同思潮背景下的类型特征,现代园林植物景观风格的发展脉络可分为三个阶段:现代园林系统观初成时的植物景观风格,现代艺术运动影响下的植物景观风格,以及生态思想盛行时的植物景观风格。不同时期园林植物景观不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今天依旧是园林植物景观风格应用的主潮流,并形成了当前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中“社会、艺术、生态”的三维评价尺度[3]。2.1现代园林系统观初成时植物景观风格自18世纪现代园林初露头角至20世纪初风景园林学科的确定和初步发展,受社会背景影响,园林植物景观一方面体现着自然风景园的造园思想,另一方面具有明显的工艺美术印痕。2.1.1自然化的风景式园林植物景观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反对专制主义、追求自由平等”的先进思想使反对理性约束并能够自由抒感的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成为当时理想园林形式,改变了欧洲由规则式园林统治的长达千年的历史[4]。自然风景园林不仅满足了公众对园林功能的基本需求,而且更好地适应了园林由私有向公众的转化。反对将树木进行人工修建、提倡任其自由生长的自然风景式园林植物景观风格恰恰顺应了时代需求:植物种类与配置手法纯净简洁,以风景画为蓝本近乎纯粹模仿自然创造一种静态的景观效果;开敞的草坪是风景园的构图中心;草坪中的视觉焦点是自然式栽植的树丛;周边以自然式林带组织和范围空间;园林局部保留了装饰性栽植风格,虽然延续了构图重视几何关系的传统,却放弃了巴洛克艺术严谨的对称秩序,体现了规则式与自然式园林的结合。自然风景式园林植物景观体现在现代园林实践先驱们,如英国风景园林师布里奇曼(CharlesBridgeman)、威廉•肯特(williamKent)以及布朗(LancelotBrown),德国风景园林师弗里德瑞奇•路德维格•范•斯凯尔(FriedrichLudwigvonSckell)等人的相关作品中[5]。2.1.2艺术化的风景式园林植物景观19世纪中后期,英国自然式风景园在趋于成熟的同时也遭到业内人士质疑,如英国风景园林师威廉•钱伯斯(williamCharmbers)指出“布朗的园林太自然……艺术已被逐出园林……自然不经过艺术加工是不会赏心悦目的,必须以艺术补救自然不足”[4]。中国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境界受到追捧,并影响着此时的园林植物景观风格:植物景观将艺术手段融入其中,开始重视花卉、树木等植物景观在空间塑造上的艺术组合,强调植物种类、姿态、色彩以及季相变化等;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的折中式植物配置手法成为艺术化风景式园林植物景观的基本特征。这在雷普顿(HumphryRep-ton)、钱伯斯,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awnolmsted)等人的相关作品中均有体现[5-7]。艺术化的风景式园林植物景观还推动了现代园林植物栽培技术的发展,陈列珍稀植物也成为当时园林建设主要内容。选种、育种、创造新的栽培变种等园艺栽培手段在园林建设中运用广泛。由乡土和外来植物共同形成的艺术化的风景式园林植物景观在色彩、植物类型以及空间组织上更加丰富,如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KewGarden)。#p#分页标题#e#2.1.3工艺美术式的园林植物景观19世纪晚期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不仅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着深刻的影响,也反映到园林领域,园林植物景观风格具有明显的“以唯美为原则,为艺术而艺术”的工艺美术印痕:提倡以随机的、入画的方式组织园林植物,花镜出现并得到推广;注重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强调空间组织的整体结构性;自然的园林植物材料和传统的栽植形式相结合成为园林空间过渡与转换的常用手法;重视以植物的季节特征和色彩为主题组织植物景观,常见春、夏、秋、冬四季景观园以及红、白、蓝等色调园;重视专类植物展示,常见某类或者某种植物专类园,如月季园、沙生植物园、岩生植物园、迷园等,并出现以收集植物品种为目的植物园;为扩大空间感受,也有案例以植物花香的嗅觉感受来组织空间;重视植物在体型、轮廓等方面特征,常见轮廓鲜明、对比强烈的园林植物景观。如在英国园艺家杰基尔(Ger-trudeJekyll)和建筑师路特恩斯(edwinLutyens)的作品中,色彩斑斓的自然式植物景观成为软化规则式线条和体现乡土景观不可或缺的元素,花镜也成为杰基尔的标志性设计语言[8-9]。2.2现代艺术运动影响下的植物景观风格园林与艺术、建筑密不可分,源起于1920年代后期的现代艺术使得现代园林所遵循的艺术准则和表现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园林植物景观产生了多元化的艺术倾向和追求。2.2.1以立体图案表达植物雕塑情结受立体主义影响,在园林设计中以大色块整形修剪植物塑造雕塑感强的立体图案是现代思潮影响下常见的园林植物景观。这种整形修剪不同于古典形式,更多的是从现代立体画派中汲取营养:以色彩和现代几何构图组织空间。如法国建筑师古埃瑞克安(GabrielGuevrekian)于1925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上设计的“光与水的花园”:以三角形为母题,园中水池周围的草地和花卉色块以不同的坡角形成立体图案,色彩以补色相间,绿色草地对比深红色秋海棠,橘黄除虫菊与蓝色藿香蓟相对[10]。2.2.2以建筑语言寻求植物空间秩序将建筑空间扩展到园林中,运用建筑手段表达园林设计要素,强调以整洁的植物种植划分和组织空间,将其赋予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语言,体现出一种建筑秩序,是现代思潮影响下的主要园林植物景观风格。美国现代园林奠基人之一丹•凯利(DanKiley)是该领域的重要实践者。这位用古典设计语言营造现代空间的结构主义大师擅长用植物塑造空间。他认为:植物的形态、高矮、枝叶的疏密、冠幅的大小、季节的变化对于空间效果至关重要[11]。在他的作品中常以建筑的秩序为出发点,用整洁的植物材料和配置形式将建筑空间扩展到周围环境中去:绿篱是墙,林荫道(树列)是自然的廊子,整齐的树阵是一座座由许多“柱子”(树木)支撑起的天然敞厅,场地的结构性和空间秩序得到清晰表达,如米勒花园(millerGarden)。2.2.3以传承的理念实现古典原型重组传承是园林的典型特征,以古典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元素为原型,结合现代艺术思潮,对传统植物景观视觉元素进行重组,赋予其新的表现形式是现代艺术创作的一个基本趋势[12]。这主要体现在绿篱、花镜等园林植物景观形式的具体运用上。传统绿篱被予以新的景观形式,如1970年比利时风景园林师维尔兹(Jacqueswirtz)设计的斯科腾(Schoten)花园,从日本传统园林植物整形修剪的技法中获得灵感,将绿篱设计为云状有机形式。产生于中世纪的“结节园”也发生了变化,在美国风景园林师费佛弗(andrewpfeiffer)的作品中它被抽象为简洁的几何形式,在沃瑞(RosemaryVerey)的作品中,它成为交错式的编织图案。传统花镜的发展,不再以植物色彩为主要依据,植物形态上的对比关系得到重视,如丹麦风景园林师杰克布森(prebenJakobson)设计的福瑞斯特(Foresters)住宅花园中的花镜。2.2.4以新视点实现自然原型的概括和抽象自然是园林设计的源泉。在现代艺术视野下,以新的视点和方法审视自然,并对其进行概括和抽象,形成了新的园林植物景观表现形式[12]。如捷克风景园林师奥组巴(ivarotruba)设计的巴诺大学植物岩石园,以间断的混凝土墙和错落的金属栽植槽象征自然界中的山地结构特征,布置低矮的高山植物,实现了对传统岩石园的新探索。这种抽象和概括还非常注重人的感官及心理体验。如法国风景园林师拉苏斯(BernardLassus)设计的视觉花园,设计者通过视觉色彩的科学分析,以现代概念艺术的设计手法充分表达了园林植物色彩、质感的对比关系。日本流行的“植物配置五感设计”[13-14],也是建立在对人感官的刺激特征上,这在特殊园林空间中运用广泛,如近30年兴起的康复花园(healinggarden/landscape)[15-16]。2.2.5以大地艺术手法塑就场地空间脉络20世纪60年代左右被视为自然与人工、生态与工业连接纽带的“大地艺术”(Landart,earthart)在艺术领域流行。园林设计领域中,以“大地艺术手法”体现场地空间脉络的做法也受到推崇。因此,立足于“大地艺术手法”的植物景观在场地空间脉络的塑造中担当着重要角色。[12]1960年代,由风景园林师索伦森(CarltheodorSorense,1893—1979)设计的丹麦奥尔胡斯(aarhus)大学校园的露天剧场,半圆形的草坪台地和用橡树围合的空间是“大地艺术手法”的体现。1990年,英国设计师詹克斯(CharlesJencks,1939-)设计的宇宙思索花园中也是以“大地艺术手法”营造园林植物景观突出场地空间脉络。2.3生态思想盛行下的园林植物景观1960年代后,在绿色革命号角下,以科学、哲学以及“现代主义”理性为基础形成的现代园林设计思想和范式,开始将“生态主义”的审美观与方法论视为现代园林设计主流。生态系统论的思想指导着各尺度层面的植物景观设计,园林植物景观风格在自然化和生态化的途径上积极地探索着。#p#分页标题#e#2.3.1关注乡土植物运用塑造本土特色景观乡土植物不仅可以真实反应当地的季相变化,而且对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并体现着地方景观特征。充分发挥乡土植物的魅力塑造本土特色景观是生态思想盛行下园林植物景观风格的突出特点。如巴西当代著名风景园林师布雷•马克斯(RobertoBurlemarx),在植物种类选择上对巴西乡土植物情有独钟,在他的设计中,被当地人视为杂草的乡土植物大放异彩,创造出了地方特色浓郁的植物景观[12]。某些重大事件的园林绿化尤其强调以乡土植物塑造本土景观,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相关研究机构开发了蓝花棘豆、甘野菊、野鸢尾、百里香等多种能够反映京城本土风貌的乡土植物充实园林植物素材。2.3.2关注地带性植物群落构建体现生物多样性地带性植物群落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稳定城市生态系统、创造和保护物种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不只体现着地方园林植物种类、群落类型和地带性景观特色,更是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乐土,是城市绿道和生态园林城市的根本[17-19]。在园林植物景观表达中,采用地带性植物种类,从美学、生态学、经济学等角度出发,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模拟地带性植物群落,以求在实现人与生物之间新秩序的基础上体现园林景观的生态美、艺术美、文化美和科学美等多层美学意义。如日本爱知县世博园,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等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均体现了这一原则。2.3.3关注原初植被的修复与培育体现场所精神在生态思想下,保存自然界的长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成为风景园林的重要任务,因此能够反映场地特征的野生或原初植物景观的修复和培育,成为该思想指引下体现场所精神的重要手段,这在棕地改造项目中体现最为显著。如德国当代著名风景园林设计师彼德•拉茨(peterLatz)规划设计建造的萨尔布吕肯市(Saarbrücken)港口岛公园(BürgparkHafeninsel),美国当代著名年轻风景园林师哈格里夫斯(GeorgeHargreaves)设计完成的圣•何塞市的呱哒鲁普河公园(GuadalupeRiverpark)[12],日本当代风景园林师加藤修设计的八王子•枥谷户公园[20]等,均充分体现了对场地原初植被景观的恢复与培育。2.3.4关注垂直绿化实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的融合在城市环境中,园林植被被证明是一个净碳汇[21-24]。今天,在以生态思想为指导构建低碳经济社会的背景下,园林植物被视为实现人居环境与自然融合的重要因素,屋顶花园、绿化墙等垂直绿化形式成为低碳景观营造的重要探索途径。如日本爱知世博会上由日本建筑师栗生明设计的“生态肺(Bi-olung)”绿化墙展示了“apS花墙”、“拱形墙”、“休憩墙”、“植物屋顶组合墙面”等多种垂直绿化技术[25]。由世界著名风景园林设计团队SwaGroup设计的、具有“全球最绿色的博物馆”之称的美国加州科学院屋顶花园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26]。2010年艾勒斯利(ellerslie)国际花卉展也体现了以植物不同种植形式探索低碳景观营造模式的思想,如新西兰风景园林师克雷格•波考克(Graigpocok)设计的“poolHire”[27]。3结语从上述归纳、总结与分析可以看出,在现代园林的发展历程中,园林植物景观风格的发展与演变是现代园林规划设计思潮转变的最好印证,是“艺术、自然与科学”的巧妙交融。时下,在风景园林学科面对多元文化共同挑战的背景下,作为其主要元素,园林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不仅要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体现时代特征,更应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已经共存的多元文化,体现多元化的园林景观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