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十篇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十篇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38:28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篇1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实验室建设

abstract:whenwedesignthelaboratoryofeducationaltechnologyspeciality,weshouldconsiderdisciplinecharacters,trainingobjectivesandtherealityoftheschool.wealsoshouldpayattentiontoscientificplanning,systematicdesigning,standardarranging,rationallydisposing.onlyinthisway,couldwebenefitmostfromthelaboratoryandaccomplishmaximalimprovementofinformationalabilityofstudents.inthisarticle,we’llinvestigatethefunctionoftheinformationallaboratory,thesubject-designing-requirementandthesystem-designingofinformation-baseexperimentteachingandthemanagementofthelaboratory,etc.

Keywords:informationaleducationeducationaltechnology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后,引起了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都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为了培养适应信息化教育需要的专门人才,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要依据教育信息化的要求综合考虑,尽可能的为学生营造一个信息化的环境,让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信息化教育。本文从信息化教育的角度出发,根据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探讨教育技术学专业信息化实验室的功能、实验教学课题设计要求、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等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的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包含两层含义:在技术层面上来看,是信息技术的多次应用,对教育过程,教育手段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在教育层面上来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学生对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处理能力,传递能力和利用能力。从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出发,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四个主要方面考虑:

1、具有教育技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媒体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

2、教学软件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素质和技能,主要包括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图形与图像的处理、电视教材的编制等。

3、远程教育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素质和技能,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建设、管理与维护,网页的制作与维护、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与教学应用、视音频处理与传输技术等。

4、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教学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现有教学设备的技术革新、教学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等。

要使每个学生均能达到上述的要求,显然是不可能的,在本专业课程设置时,可以确定多个培养方向,供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考虑不同方向的学生,尽可能的使不同方向的学生在达到所选方向的基本素质的前提下,拓开知识面,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和市场的需要。

二、信息化实验室的体系及功能设计

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对学生进行信息化教育,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由此,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应根据课程设置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进行设置,具体说来,应包括如下实验室: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实验室,教育电视系统与电视制作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与现代远程教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实验室。

实验室的功能是由实验室的结构来实现的,实验室的结构与实验室的功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孤立的功能,也没有孤立的结构。对实验室的结构和功能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实验内容(对学生的要求)和媒体(设备与系统软件),所以在实验室的功能设计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和技能为准则,以功能强、投资少为前提,顾及全面,突出重点的设计实验室的功能。

1、多媒体软件设计与制作实验室培养学生具有Cai课件制作能力;图象处理能力;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能力;教学系统软件开发、设计、制作能力等。

2、教育电视系统与电视制作实验室培养学生具有教育电视制作能力;视音频处理能力;电视信号传输能力等。

3、计算机网络与远程教育实验室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设计、安装、管理与维护能力;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网络教学平台设计、开发与利用能力;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实现与网络信息传输能力等。

4、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与应用实验室培养学生具有常用媒体的应用技能;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能力;教学监控系统设计与建设能力等。

5、微格教学实验室培养学生具有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

三、信息化实验教学课题设计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除了必要的验证性实验以外,应该以设计性实验为主,实验教学课题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化实验教学设计应该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为此,信息化实验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实验。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实验进程。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实验研究。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实验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实验策略与技能。

4、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主要指学生之间进行实验研究的协作。

5、强调针对实验过程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评价。

四、构建信息化实验教学系统

信息化实验教学系统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实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篇2

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

由于实验室技术人员划编为教辅系列,所以在许多学校存在不重视实验室人员的队伍建设,导致在结构配置,高学历、高职称的实验人员较少;实验室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重视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把实验人员仅仅定位在开开门关关门、成天守着几十台套设备,有课就做些辅助工作,无课就没有事做,不仅浪费人力,而且不利于实验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此外,实验从业人员相应的职称系列、福利待遇较低,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

为此,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能熟练掌握现代化实验技术和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的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既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和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搞好实验室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需要。这就要求实验技术人员要在新的形势下,不仅要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思想品德素质,还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的业务素质。实验师资队伍是学校建设的一支重要方面军,它关系到学校建设及办学水平的大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有计划地安排实验人员的进修和深造,不断改善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营造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验室的工作中去。规范考核办法,明确岗位职责,实行目标管理,将考核结果与技术职称和待遇挂钩,从而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

加强实验内容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确定医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软、硬件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医学领域中的计算机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医学问题解决医学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根据这一规定,我们应该根据医学院校的特点,针对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深化实验教学的改革。

多渠道进行实验室建设目前,高校办学经费较紧张,能用于实验室发展与建设的设备经费就更显不足,实验室要发展,就必须寻求多种途径。可以采取和企业联合办实验室以及采取借、租、赁的方式进行实验室建设。

加强实验课综合实验项目的设立和考核计算机实验教学应该根据计算机教育自身的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组织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设计一些综合性实验项目,强化实验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和联系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把它纳入到教师和学生的考核中,从而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置课后设计课题,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验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进度,分阶段给学生布置一些设计性课题。每个课题只提供题目和基本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不提供具体的、详细的设计方案。学生通过自己查阅有关资料,自定设计方案,自行安排。这样,每完成一个小课题的研究,学生就会有较大的收获。这种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施展自己创造能力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篇3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实验室;队伍建设;培养

1高校实验室的重要地位

所谓地方本科院校是指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地方财政拨款为主,承担着为地方(行业)培养人才、提供服务的普通本科院校[1]。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一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正在向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方向转型发展,转型发展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验室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基地,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体现了高校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其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并对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创新型人才起着决定性作用[2-3],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地方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现状分析

作为刚刚建立不久的地方本科院校虽然在办学水平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实验室建设上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还太不完善,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2.1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受我国历史条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在高等教育中尤其是刚升本不久的地方本科院校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一直存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的倾向,实验教学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也就是不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另外,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室基础条件较差,存在设备陈旧、老化、数量不足、技术指标落后,大型高端仪器缺乏,实验室面积小等问题。

2.2实验室队伍建设滞后,激励机制不完善

实验室队伍建设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传统观念的影响,实验室队伍建设往往没有得到很高的重视,一直以来被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导致低学历,低职称的人员进入实验室队伍,使得实验室队伍整体素质降低,结构不合理,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人员分工不明确,工作任务繁重,与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不同步[4]。另外,激励方式单一,激励机制不健全和不完善,工作积极性不高,使实验室队伍很难保持稳定。

2.3实验教学方法陈旧、内容单一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单一、方法陈旧,基本上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自行设计的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实验教学质量普遍偏低,而综合性、创新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少,学生只是被动地重复别人做过的实验,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束缚了学习主动性,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2.4实验室建设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相脱节

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实验室是在专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分散、规模小,实验队伍整体水平偏低,实验仪器及设施老化,实验课设置过窄过细,只是承担理论课的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存在既不合理又不切合实际的现象,教学计划、教学模式陈旧,背离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生产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间接地扩大了实验室建设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脱节现象。

3地方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主要措施

3.1D变思想,充分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室建设工作是学校保障教学科研、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综合实力的重要工作。学校领导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实验室建设的作用,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工作,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实验教学条件建设,不断改善实验室环境和软硬件设施条件。同时要重视实验教师的作用,加大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稳定的实验队伍。

3.2切实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完善实验教师激励机制

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工作的主体,实验室队伍建设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应该合理地配置实验技术人员,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高学历人员补充实验教师队伍,加大实验室师资培训力度,鼓励实验教师外出学习、交流、考察,不断提高实验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另外,学校应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师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和激励实验课老师对实验课程的规划和准备,改革考核方法,制定奖励政策,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3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改革模式,深化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大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为主的实验项目,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进一步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4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培养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

目前国家正在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转型的目的就是培养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校应与地方区域经济紧密结合,面向地方、依据市场、贴近行业(实际),重新定位,调整实验课设置,开设相对独立的实验课程,设置系统的实验教学计划,增加综合性或设计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改善实验环境条件,增加实验室的面积,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更新实验设备,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共建实验室,全面实现实验室开放,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4结束语

总之,实验室建设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建设,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实验室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必须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科学规划,大胆创新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实验室经费投入机制,不断改善实验室环境和软硬件设施条件,鼓励创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健全实验室师资队伍,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成与地方经济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刘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160-162.

[2]王海波.高校实验教师队伍激励机制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340-343,347.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篇4

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良好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提高生物本科实验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紧紧围绕本科生教学和学科建设,改变了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对实验室进行了整合。打破了延续多年的本科生实验室挂靠在教研室的管理模式,由生物基础教学实验中心集中统一管理,重新调整配置实验室仪器设备、药品等教育资源,集中管理和协调,资源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加强了生物实验中心的实验室管理与建设,提高了实验中心的地位,由工作能力强、乐于奉献的副教授担任实验中心主任,负责实验室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细则和相关规章制度。实验中心具有一定的人、财、物管理权限,确保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确保了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建立仪器使用证制度,要求学生做好使用记录和实验记录,实验教师做好实验室工作日志。

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结构与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保证。实验师资队伍作为实验室管理与建设工作的主要力量,实验技术队伍素质的高低、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这就必须要加强培养实验技术队伍工作,全面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水平。通过进修或培养,拓宽实验技术人员的视野,培养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成一支年龄结构、技术职称、学历层次合理的高水平实验师资队伍。

为强化实验技术人员的改革意识,调动其积极性,积极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技术革新,建议学校设立实验教学研究基金和开放实验室基金,每年资助一定数额经费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工作,设立实验教学成果奖,定期召开实验教学成果总结汇报会等,鼓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发表实验教学研究和管理论文,多出高水平的实验教学成果。

深化实验教学体系与方法的改革

1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的基础生物实验教学计划,统筹编制实验教学大纲,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精选实验内容,重组实验项目,构建独立的高师本科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建立起全新的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体系,要体现师范性和教师教育特色,强化对学生教师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基础性实验要独立设课,打破界限,相互融合,避免重复。基础性实验着重实验原理的掌握、操作技能的培养、操作程序的规范等方面的培养,实验过程要求技术化、标准化。每个专业也要开设若干综合的专业实验课,单独给学分,可融合相关课程的实验部分,以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制定各门实验课内容的改革和建设方案,减少验证性实验,淘汰过时的实验,多开设综合性、探究性、设计性和创造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是生物科学教学实验改革的总体趋势。在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前提下,节省了经费,节省了人力,开拓了办学空间。

建立全新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实行实验教学综合考核制度,把实验能力、独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一起考核。期末考试采取实际操作考试和笔试相结合的办法,根据期末考试与平时实验考核等多元化考核方式综合给出实验课期评成绩。

2搭建本科实验教学平台,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把生物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提升为与各学科并列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机构,在此基础上,逐步搭建了基础实验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实验教学实验室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平台,资源共享,为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工作效率,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共享率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生物实验教学内容和管理机制,建立了不同层次教学内容的生物学实验室。由于实行统一管理的实验教学模式,减少了各门实验课之间内容的重复和交叉,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加强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行及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网络化建设是指建立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平台,实行网上统一管理实验课教学,学生在网上进行选课,包括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的选择,网上预约实验,实行导师制,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视频录像、数码显微互动设备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求实验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图片、动画、视频要丰富多彩,生动形象。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要在教育方式上进行创新,首先要采取多样化的实验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几个小组由教师分别指导,学生亲自体验并自己动手,不是看示范而是在教师的分别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能力、想象力和创新力,提高综合素质,这对进一步求学深造的学生来说能很快投入到科研工作当中,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操作能力。改革实验考核制度,采取笔试和实际操作考试相结合,并注重平时实验能力的考核,综合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评。

3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但传统的管理模式除了上实验课以外,学生没有使用实验室的机会。为此,我们把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和科研工作密切结合,有计划地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实验室的运行显示出了生机与活力,使实验室建设保证了学科建设与实验教学的健康快速发展。随之建立和完善适应新的实验教学体系运行模式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为核心,更新实验教学理念,加快开放式教学的改革步伐,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实行开放式教学,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其提供良好的创造空间,与中学新课标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创新性和设计性综合实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学校可以制定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有效措施,如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等。鼓励本科生提早参与到科研工作之中,让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自选题目,提早进行毕业论文的实验工作,为基础知识扎实、实验技能强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实验室开放坚持普及与提高、点与面相结合的原则,作为第二课堂对学生全天候开放(包括寒暑假)。还要考虑到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引进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最新技术和方法,使一部分学生具备继续深造和从事高层次科学研究的能力。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篇5

我校车辆和动力学院设有3个专业实验室摘要:车辆和交通实验室、热能动力工程实验室和农业工程实验室,分别承担车辆工程、热能和动力工程、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等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和科学探究工作。长期以来,各专业实验室的运行一直沿袭着传统教学和管理模式,没有发挥出专业实验室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上的功能,影响到对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专业实验室施行开放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的效率和效益,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开展专业实验室对学生全面开放的实践探索,对充分发挥专业实验室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功能、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一、专业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新问题

长期以来,专业实验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言,存在许多新问题摘要:

1.在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上,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指导书规定的内容进行实验;同时,由于实验指导书内容过于具体,学生实际上只能完成实验过程。由于在内容、时间和教材方面存在上述新问题,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主观积极性存在差异,因而不能做到因人、因材施教,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高。

2.由于专业实验设备比较昂贵,专业性强,实验室购置专业设备多为单台套购置,为了保证实验室实验教学的进行,在实验分组方面必然会由于分组人数多而导致使部分学生没有充分的操作机会,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分组过细也会使实验周期拖得很长,严重影响整个实验室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3.由于某些专业实验设备只为某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服务,而一门课的实验时间究竟有限,从而导致一些投资很大的专业实验设备和场地利用率很低。由于专业发展等因素,几年后设备又需要更新,几乎没怎么用的设备就被淘汰了,造成很大的浪费。

4.目前专业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从属于某一门专业课程,设计性、综合性和探究性实验少。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由于现行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新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行专业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克服现行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新问题,有利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

二、专业实验室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形式

专业实验室是本科生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承担学生专业技能、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练习的教学任务。面向学生实行全方位开放,是专业实验室运行方式发展的趋向,专业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主要有以下形式摘要:

1.对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开放

在保质保量地完成课程大纲所要求的基本实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专业实验室可以时间上和内容上要适当开放。在时间开放方面采用预约实验方式,将实验项目、完成实验的基本人数和及进行实验的时间对学生公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布置预约实验。这种开放形式,在时间上给学生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由于实验人数不致过多,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参和实验的机会,可以改善实验效果。

在实验内容方面,可以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课程的内容开设部分选做实验。在课程要求的基本实验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喜好,在选做实验中选择实验。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主动性。

2.对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开放

车辆动力工程学院的车辆工程、热能动力机械、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均为产品设计类专业,主要是培养产品开发设计、产品性能改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非常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在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上对专业新问题进行分析的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而专业实验室在相关专业产品结构认知、产品性能试验和检测等方面为学生进行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必备基础条件,所以,在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过程中,专业实验室起着关键功能。实验室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开放,有利于提高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3.对学生参和科学探究活动开放

专业实验室有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较高水平的教师,学科专业承担了大量的科学探究和产品开放课题,将教师的科研活动和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科研活动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吸收学生参和一定的科研工作。通过参和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科学探究方法,心得科研工作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学生的成就感和创造欲望。

三、专业实验室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为了加强专业实验室面向学生全面开放、促进实验教学效果的改善,提高学生参和专业实践性环节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应由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激励办法,保证专业实验室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结合我们专业实验室的特征,主要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办法摘要:

1.制定相关的政策,提高学生参加开放型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目前,学校制定了《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对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科学探究活动等规定了课外素质教育学分,以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类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没有和开放型实验相对应的素质教育学分,现行的专业培养计划和专业课程大纲也无相应的要求,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应在《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办法》(或专业培养计划)中增加和开放型实验环节相对应的素质教育学分规定。根据开放实验的数量、难度,设置相应的学分,并规定毕业生必须获得的最低实验分数,以鼓励学生主动参和开放型实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发挥专业教师的引导功能

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专业理论知识还处在学习和逐渐积累的过程中,此时,授课教师在学生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的传授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因此,授课教师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应结合课程内容和相关的学科进展、学科专业正在进行的有关科研项目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所必须把握的基本技能的要求,主动引导学生注重专业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参和开放型实验对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学生参和开放型实验的积极性,并积极参和到开放性实验的具体指导。

3.适当改善实验教师的待遇和增加实验运行费的投入

专业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大多比较复杂,一个实验需要3-5人分别操作,实验人员之间需要相互协调,合作完成。同时,开放型实验多为学生自主实验,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实验过程的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碰到的新问题新问题较多,这对指导教师的进行设备维护管理、实验管理、专业知识储备和实验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指导教师也就必然要付出更多的辛勤劳动,因此实验指导教师的待遇应当适当提高,适当增加他们的工作量补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和完善,投入开放型实验的指导工作。

由于开放型实验多为学生自主实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法来选择和设计实验,因此,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必须保持良好的状态,以满足学生进行实验的需求。随着开放型实验的进行,实验设备的使用率提高,实验材料的消耗也相应增加,实验设备的运行费用相应提高。因此,为保证实验室开放的正常进行,有必要加大相应的经费投入。经费的来源可改革实验室投资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实验室开放创造条件。

4.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开放监督和评估体系

在开放型实验教学活动中,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体系。应当对实验项目的确定、开放型实验计划、开放型实验的实施、开放型实验的效果考核、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等一系列过程的监督和评估,通过监督和评估,可以发现在实验室开放过程存在的新问题,不断加以改进,提高专业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结束语

传统的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专业实验室对学生实行开放型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使专业实验室开放型实验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采取以下办法摘要:

1.通过政策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参和开放型实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发挥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功能,在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专业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练习,积极参和开放型实验;

3.适当提高实验教师的待遇,增加实验运行经费投入;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篇6

1实验室档案建设的内容

实验室档案是指在实验室建设、管理、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报表、照片、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文件与图片材料[2]。实验室档案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1实验室建设档案

实验室建设档案主要包括:上级部门批复的实验室专项资金建设文件;实验室基础设施图纸、房屋使用面积的大小、装修和验收情况说明等资料;实验室各种水电路的布线图;仪器设备的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仪器设备验收记录;大型仪器设备专用档案。

1.2实验室管理档案

实验室管理档案主要包括: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实验室建立、改建和撤销的文件[3];学校与各实验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与本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建设规划;历年的实验室工作计划与年终工作总结;实验室使用记录,实验室课外借用申请;历年的实验室信息统计资料;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借用、资产转移等记录;低值设备和低值材料的进账与领用记录;实验室开放情况统计表等。

1.3实验教学档案

实验教学档案主要包括:自编实验教材及指导书;实验教学计划和大纲;实验室安排表、实验课表与学生分组情况;实验项目统计表,验证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表;各实验实际开出记录、开出成功率,实验室使用人时数统计等;学生实验报告及与实验教学考核的相关资料。

1.4实验室队伍管理档案

实验室队伍建设与管理档案主要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汇总表;实验室工作人员个人履历表;实验室岗位责任制、分工细则;实验室队伍培训计划、培训实施情况、培训总结等;晋级晋职、职称评聘资料记录[4];实验室人员值班安排、值班记录等;实验室会议资料。

1.5科研与社会服务档案

实验室科研档案包括:历年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的申报书、上级批准文件、合同等;科研任务书和成果鉴定材料;发明专利;实验研究论文与出版专著等。社会服务档案包括:实验室社会服务安排,仪器设备的社会服务统计、记录等。

2实验室档案管理模式实践

高校的实验室档案工作存在着种类多、内容杂、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建立实验室档案的工作量是很大的[5]。在实验室档案管理中,将集成思想应用于实验室档案管理实践的全过程。通过集成管理,对档案管理要素、管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进行重构,使各个要素依据档案自身的内在规律,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6]。按照档案保存的形式来分,实验室档案可分为实物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

2.1实验室实物档案管理

实物档案包括纸质文件、图纸、磁带、光盘等,可以按照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结合现代化的档案搜索方式,使使用者能及时找到所需信息。实验室实物档案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等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直接的、有意义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纸质材料。按照档案编目(archivalcataloging)的基本原理,采用汉语拼音的方式,按实验室档案建设内容将实验室实物档案分为6大类,其中JS代表实验室建设、GL代表实验室管理、JX代表实验教学、Dw代表实验室队伍管理、KY代表实验室科研、Qt代表社会服务和其他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所有实验室档案材料按类进行归档,每类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类下面根据需要建立二级类目,每件档案都有唯一的编号。使用档案管理软件进行目录管理,方便档案的查询和利用,也可编制案卷目录,方便人工查询。

2.2实验室档案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实验室档案的建设与管理也逐渐采用信息化的方式。档案信息化可理解为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领域的实际运用为基础,以档案信息的资源化为主导,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推动档案工作发展的进步过程[7]。实验室电子档案包括两个部分:(1)可供全校查阅的档案信息化集成的基本要素。包括实验室档案的编目情况、实验室档案存储位置等,可供有需要的人员简单地查找相应档案所在位置并能迅速得到所需档案。(2)结合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编目、整理和保存的电子类档案。主要包括上级文件的电子公文、电子图纸、文档(电子版实验教材等)图片、视频、教学软件等内容,并把纸质文档中重要的内容进行扫描与电子化,保存在档案数据库中。(3)通过构建档案数据中心平台,结合档案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实验室开放预约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等信息化平台,将所有实验室的档案信息进行集成。实验室档案信息化集成的目的是将实验室档案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促进实验室档案的信息共享。

2.3档案业务指导

加强实验室档案的建设,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水平,需要训练有素的实验室人员来配合。在实验室日常管理和实验教学的开展中要注意不断积累、丰富实验室档案。要加强实验室人员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实验室人员在档案管理方面的素质[8]。为提高实验室档案工作的有效性,校档案室联合实验室管理部门对全校的实验员进行档案知识的培训,并聘任实验员作为兼职实验室档案员。学校为实验室兼职档案员定期开设档案知识讲座与培训,讲解实验室档案的归档要求,并在实验室档案归档时帮助、检查、指导具体档案整理工作。近年来,各实验室对档案归档工作的越来越重视,加之在实验员中对档案基本知识的普及,各实验室档案的归档水平逐步提高,有效地保证了正常实验教学的进行,保证了实验室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篇7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在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通过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等三种模式来实现,国家和地方投资近100个亿。2004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该《标准》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规范了中小学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分别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对能力的定义体现了立体化、多维化的特征,是指导中小学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2005年4月,为贯彻落实《标准》,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一项目包括培训、考试、认证等三个部分。培训内容是指达到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分初级、中级、高级);考试内容和培训内容基本一致;认证是指按照审核认定的考试成绩授予教师相应的等级证书。2005年,湖南省教育厅、发改委和财政厅联合制定了《湖南省2004-2005年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湘教发[2005]83号),同年完成工程实施地区三种模式的建设任务。目前,方案已实施多年,中小学已基本安装了远程教育系统,但是,7年来的实践表明,这些系统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人才,缺乏具有教育技术能力,尤其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的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即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提高滞后。

众所周知,在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到位的情况下,人的因素———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特别是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能力成为影响教育信息化顺利推进、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1]。事实上,从一般意义上讲,小学教师比大学教师甚至中学教师更加关注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因为小学教育最需要教育艺术,教育信息技术正是让教育艺术更好展现的最佳工具。所以,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信息时代对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结构

教育技术本质就是应用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2]。教育技术能力,即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意识、行为以及道德和情感等[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主要由以下三部分要素构成[3]。(1)知识要素: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程度;(2)实践要素: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教育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要素:认识到教育技术在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并能在教学中自觉应用教育技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并承担相关社会责任等,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态度。我院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服务于全校师范专业学生,承担全省小学教育信息化专门人才的培养任务。根据《标准》对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不同要求,我们将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分解为三个板块,即“小学教师基本教育技术能力”、“小学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技能”和“小学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技能”,如图1所示。

对培养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人才的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进行全部三个板块的能力训练,其他师范类专业学生、在职小学教师均进行第一个板块的能力训练,且适当进行后两个板块的能力训练。

1.小学教师基本教育技术能力。训练板块主要训练学生基本信息技能、教育技术意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该板块由3门课组成: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程序设计基础实验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这3门课程相继在第一、二、三学期开设,前2门课程是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可以采用“小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上机过程中,演示讲解一个任务,学生模仿完成一个任务,比较适合于刚从中学进入大学的一年级学生。现代教育技术是继大学计算机基础之后的一门综合性理论和应用实践性课程,建议采用“大任务”驱动法,即在前9周理论课学习基础上,利用后9周时间让学生开展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和相关软件(课件和网站)开发实践,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较好。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让师范生初步掌握教育技术基础理论,重点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意识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特别是与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城镇小学“校校通”工程密切相关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应该注意,该板块面向全院所有师范学生,且内容不断地变化,所以,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必须认真对待、与时俱进。

2.小学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技能。训练板块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为核心,主要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重点训练学生专业级的课件设计制作能力和网络课程设计开发能力。《标准》对技术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为“掌握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的技术、掌握学习资源维护与管理的方法”,该课程板块的设置正是《标准》要求的体现。

3.小学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技能。训练板块以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系统和教育设备维护为主线设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网络管理和信息化平台相关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技能。《标准》要求技术人员应具备“了解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方法、掌握教学媒体的维护与管理的方法”等基本技能。我们认为小学教育技术人员必须是多面手,既能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又能从事教学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因此,该板块在《电子技术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育电声电视系统实训》和《数字音频技术实验》等课程的基础上,专门开设了三门教学系统维护实训课程。

三、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的功能定位

我院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主要为全校师范专业学生和本校各专业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训练提供实践平台,同时承担全省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任务;依托设在本校的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资源研究基地”,充分利用湖南省普通高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小学教育信息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的优势,积极开展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项目研究工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在湖南省的实施起示范带头作用。所以,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的功能定位是:(1)在校全体师范专业学生和省内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技术基本能力的训练基地;(2)湖南省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3)全校教师从事小学教育信息化项目研究的实践平

四、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的实验室设置

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的实验室设置以满足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训练要求为原则。为节约投资,采取了部门合作、资源共享、循环实验的运行模式。本中心承担教育技术核心能力的训练,包括多媒体素材的采集(摄影、摄像等)、编辑(非线性编辑、音频处理、图像处理等)、集成(动画制作、课件制作、网页制作、教育电视节目编制等)基本能力的训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件设计制作、网络课程设计制作和教育电视专题片设计制作等)的综合能力训练;以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育设备管理与维护等平台建设技能训练。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结构中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与程序设计等能力训练在全校公共实验中心进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技术、数字音视频技术以及电视技术等实验在各系部专业实验中心进行。所以,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设置的实验室有:多媒体素材采集实验室、多媒体素材编辑实验室、教育软件设计开发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教育设备管理与维护实验室。多媒体素材采集、编辑采用循环方式开展实验,这样可以减少设备投入同时节省实验场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教育设备管理与维护实验室收集了学院各计算机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已损坏的设备,另投入了少量新设备,总体投资低,但很适合教学需要。教育软件设计开发实验室是本中心的关键实验室,主要训练学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能力,包括动画设计制作技能训练;Cai、CaL等各类型课件的基本设计能力和制作技能训练;网络课程基本设计能力和制作技能训练;以及教育电视专题片设计制作的基本能力训练等。

五、实践教学改革设想

紧密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依托中心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科研优势,遵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学生为本,产学研相结合,构建多学科交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开放性、创新性、先进性的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具体改革内容包括:

1.突出小学教师教育特色,坚持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实践相结合,探索体现不同学科专业特点的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体系。

2.充分利用中心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优秀科研平台,与小学校密切结合,实质性地开展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培养师资、锻炼师资,努力打造出真正能够解决小学教育信息化实际问题的优秀教学科研团队。

3.以教育软件设计开发实验室为核心,在培养学生小学教育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的同时,结合具体项目,组建小学教育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团队,开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并逐步走向市场。

4.加快建设中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全实现实验室开放管理,改善学生实验自主化的管理措施。

5.开展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如,通过兴趣小组活动,使少数基础好的同学先掌握实践知识,并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对其他同学进行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篇8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tB30-4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性质、使用性能、制备与加工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以及对材料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进行研究的学科。材料科学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呈现出与工程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作为基础学科,单纯的注重培养专业素质明显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改革的逐步实行和迅速发展,高等院校的相关材料专业也从课程教育体系、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该体系应树立新型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案,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从而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改革。

本文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院校改革的相关经验,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课程体系建设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应符合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树立以素质为前提,知识为载体,能力是关键的新型人才观。还要把各类材料和相关的合成技术以及分析测试技术当做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真正形成“大学科”,才能满足社会和时展的要求。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社会科学基础课程体系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体系,占总学分的45%。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工具性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获取知识的能力。

2.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包括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等课程,占总学分的6%。专业基础课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应用能力和工程技术知识。

专业核心课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点组成部分,密切围绕学科专业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松柚茫即可以突出学科专业的共同特点又可以体现不同院校的办学特色。专业核心课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科学研究方法、材料设计与制备、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七大课程,占总学分的14%。充分体现了“大材料”学科的共同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更有效的掌握专业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的科学素质、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3.专业选修课。按照二级学科设置专业选修课,占总学分的13%。主要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干课程,和金属材料的主干课程。学生通过选修这类课程,可以在掌握“大材料”学科共同知识的基础上,对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结构体系也能有一定的了解。此外,还开设了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材料成型加工工艺与设备和一些特色选修课,使核心课程得到深化,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包括各种素质类课程和任选课程,占总学分的8%。这类课程开设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学生的人文主义和经济管理等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及实习等。实验设计是理论教学知识的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主要的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材料性能实验室、材料设计与制备综合实验室、毕业实习等。占总学分的14%。

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材料和工程专业的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他们应掌握材料现代测试技术与研究方法,并且要具备从事各种材料合成制备、性能与结构分析研究、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的能力。以深化课程基础实验教学、加强综合实验能力训练、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根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构建课程基本知识-专业综合-设计创新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课程基本知识实验教学体系服务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是独立于专业理论课程平台的实验教学,包括课程设计、材料设计与制备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设计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是为学生自主设计创新服务的平台实验教学。[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实验室下设材料制备实验室、材料成分测试实验室、材料组织结构分析实验室、材料物理性能表征实验室、材料计算机模拟实验室,形成了即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实验教学体系。这种实验教学体系不但能够满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需要,也为材料综合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自主创新设计创造了条件。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安排了专门的时间来进行材料设计与制备实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能够熟练掌握材料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对材料设计与制备、成分与结构分析、性能表征等也有了全面的了解,有助于理解材料的设计思路与研究方法。学生还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实验题目,为了获得性能达标的各种材料,设计出较合理的制备工艺制度,利用平台实验室进行材料制备,从而了解材料制备方法、工艺、设备性能与操作方法。利用材料成分测试实验室、材料组织结构分析实验室、材料物理性能表征实验室对所制备的材料成品各种无力性能进行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实验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

综上所述,我校在“大学科”的背景下,构建以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性质、使用性能、制备与加工等四个方面以及其相互关系为基础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体课程体系,体现了素质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协调发展的原则。构建了以深化课程基础实验教学、加强综合实验能力训练、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但是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完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以满足社会对相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篇9

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高校是室内设计人才最重要的培养机构,室内设计教育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质量的高低。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学生的专业素质较弱、实践经验缺乏、设计作品缺少创意等等。这些原因都将严重影响了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

1、室内设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理念落后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之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室内设计的本质内涵,因此,部分高校教师还是以传统的美术教学思维来进行室内设计教学。在进行室内设计课程安排的时候,很多老师还以美术课的基础作为室内设计的学科基础来训练学生。由于长期受到这种传统思维的制约,很多室内设计新技术、新知识都无法真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无法紧跟时展的步伐。

1.2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目前仍有一些高校的领导对设计实践不够重视,对老师参与实际设计业务并不支持,怕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安排。相当部分高校教师在室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缺少设计实践经验,所以只能依照陈旧的教材和教学大纲里面的内容进行设计教学,而没有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知识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大多学生也过度依赖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并没有真正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大学期间未参与过一次室内设计项目的学生仍为数不少。教师缺乏设计实践经验,学生又过度依赖教师课堂讲解,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1.3学生设计理论知识缺乏

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缺乏设计理论知识,不了解设计发展历史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已经过去,了不了解都一样,获得实际经验才是最重要的。的确设计实践非常重要,但设计理论是基础,基础没打好,设计师的成长之路则很难走远。

1.4学生对建筑设计知识缺乏了解

室内设计是以建筑设计为基础的,而且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需要系统了解建筑的发展历史、结构、空间语汇和建筑内环境设计等情况,才能真正了解室内设计的相关概念。然而,目前大多高校在安排室内设计课程的时候往往避开建筑相关知识,甚至连最基本的《建筑史》类课程都没有安排进入课程表中。如果单纯的进行室内设计教育,而忽略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之间存在的关系,这样的设计教学就不够全面了。

1.5缺乏教学创新

社会不断变化,室内设计师必须不断的创新,才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居住环境的要求。因此高校需要教师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同时也需要学生创造性的进行学习。而目前除了一些专业设计院校外,还有相当部分高校仍以传统的观念来指导设计教学,而没有真正将创新设计的观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去。教学方法老套、教学模式固化都直接影响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设计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抄袭他人作品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室内设计需要向别人借鉴,但是,是需要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改变,将其物化为自己的设计。

2、提高室内设计教学质量的策略

针对目前室内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1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学科发展,设计类学科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细化。目前的设计教育与美术教育虽然都一样需要有美学功底,但其实已经有明显的差异。高校不能继续沿用旧的美术教学思维来教设计。室内设计课程编排从基础课开始就应该有所侧重。比如由原来的色彩和素描,到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再发展到设计观察记录。学生由原来单纯训练造型和色彩感,到懂得如何运用造型和色彩,再发展到懂得观察、分析和记录室内空间造型色彩,这些都为接下来的设计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2.2注重设计理论学习

经常在高校教师和专业设计师口中听到南北方美术院校培养学生的差异,他们普遍认为北方的专业美术院校理论基础扎实,南方艺术院校则更注重实践经验的培养。笔者认为,实践经验非常重要,但当设计师成长到一定层次的时候,他原有的理论基础就会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没有理论支持的室内设计显得单薄,没有概念。纵观国外设计院校,普遍注重设计理论教育,除必修《现代设计史》、《室内设计史》和《建筑史》外,《艺术史》和《服装史》等理论知识也常出现在学生的选修课表当中。

2.3补充建筑设计知识

室内设计依托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门综合学科。在高校室内设计教学课程中融入建筑知识,对提升学生的室内设计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课程中融入《建筑史》、《建筑制图》、《建筑学》和《经典建筑鉴赏》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发展历史脉络,通过学习建筑学知识和分析经典建筑来掌握建筑语汇的运用,以更好的与室内设计融汇结合。

2.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纸上谈兵,教师和学生都只会停留在理论阶段,况且现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设计教材更加容易与社会需求脱节,这就需要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积极鼓励一线教师在教学任务之余,多参与实际设计项目,获取实践经验,再结合理论知识,将其以实例教学方式教授给学生。其次也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寒暑假期进行专业实践,结合课堂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条件允许,高校还可以多建立一些教学实践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引进实际设计项目,邀请企业设计师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创作,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教师也能在和企业设计师交流过程中,发展课程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向。

2.5灌输整合设计理念

当今社会是个多元社会,学科边界也在逐年模糊化,单纯的一门学科如今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相互渗透,实现了很多的不可能。它除了与建筑学、社会学、民俗学、环境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等学科有关以外,现在还与很多的设计专业学科交汇,比如说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多媒体设计学科、产品设计学科和纯艺术学科等等。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除了学习本学科知识外,还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多接触其他学科门类知识,并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实际或者虚拟的设计项目对学生所学各门类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已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2.6培养创新设计意识

深圳市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的王永才先生曾经对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素质模型做了定义,他认为评价一名的工业设计师是否合格,可以从人体的五个部分“手、口、眼、脑、心”来表征,而且随着设计师的职业阶段发展,这五项素质都会有所侧重,从初级模式到中级模式,再到高级模式,设计师每个阶段的成长,“脑”的素质比重都在增加,当到达大师级模式时,“脑”素质将作为设计师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五项素质中的“脑”指设计思维层面的素质,包括创新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而创新思维能力排在首位。笔者认为王永才先生这个工业设计师职业素质模型同样适用于室内设计师,也就是说,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室内设计师的职业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呢?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大学期间接触的课程离不开四大类:技能类、知识类、经验类和方法类。技能类课程是室内设计师的基本职业要求,但只是掌握技能是远远不够的。知识类课程则可以理解为理论类知识,如第五点建议灌输整合设计理念中提到的各学科门类,都是一个全面的设计师所必需的。理论不能脱离实践,经验类课程也必不可少,在校期间的实题训练,课余和寒暑假的实习实践,都是获取设计经验的有效途径。而方法类课程则是教会你如何整合技能、知识和经验三类课程中所掌握的知识。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的创新源于如何灵活有效的整合技能、理论知识和实践掌握的经验。注重设计方法的训练,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3、总结

高校是室内设计人才最重要的培养机构,室内设计教育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质量的高低。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转变陈旧教学观念、注重设计理论知识培养、适度补充建筑设计专业知识、加强实践教学、灌输整体设计理念和培养创新设计意识等方面来提高室内设计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已适应时代背景下人们对高品质居住环境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赫鹤,许平.现代室内设计的空间与造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7).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篇10

语言实验室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实践平台,对培养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外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信息化、集约化已成为综合性语音实验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通过健全标准化管理文档、优化管理人才队伍、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等方面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综合性语言实验室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外语实验教学效果与质量。

关键词:

语音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教学模式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日益深入,掌握至少一门外语是国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学研究达到国际化水平的必要条件。因此,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获取更多外界信息的能力。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外语运用——即外语听说能力,语言实验室就应时而生了。实践证明,语言实验室通过构建外语听说训练课堂化的教学场所,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运用多媒体交互设备实现外语听说训练,是外语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实践环境,对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外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语音教室就逐渐进入我国各大高校,辅助教师教学、培养学生外语听说能力,这是外语教学信息化改革的第一次。实验室的主要原理是一台计算机作为主控机,用电缆将学生机与之相连,逐个接入音频信号,通过视频处理器传输视频,另辅以卡座、功放等外设。功能相对比较单一,只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会话练习,辅以观看视频或收听音频材料。同时,不同厂家因其自定义的线缆连接方式,故障率较高,管理人员维护及维修难度较大。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语言实验室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应运而生。此类实验室是基于网络资料交换的基础上建立的,将音频数据经过a/D转换,通过标准网络协议,实现与终端(学生机)的会话连接。不仅支持多种格式的数字音频,并可接入模拟音频信号。除了支持传统语音实验室听力授课功能,学生还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动画效果,使课堂更富趣味、生动活泼,满足了教学多样化的需求。同时,采用标准网络协议,具有较快的传输速度及良好的音效,提高了教学效率。与之前相比,后者因其较好的交互性而优于前者,但两者的教学模式大致相同,仅限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传统模式。

如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并催生了教育领域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形态。外语教学多样化功能的需求,推动着语言实验室正从单一功能朝着综合性、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基于网络的大型综合性开放式语言实验室逐渐进入大学教学的改革视野。综合性语言实验室是立足教学过程化设计,集广播教学、自主学习、资源库、标准化考试、考试数据分析、网上阅卷等模块,功能齐备的一体化教学实验室。在教学模式构建方面,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学习环境,亦可以满足传统教学需要,有利于语言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正如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在《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中所强调的:“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发挥个性化学习、网络化沟通的优势,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完善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通过新的语音实验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徜徉在大量的优质资源库中,通过自主的练(自主听说练习)、测(阶段复习测试)、检(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充分地进行个性化学习,更好、更快地扩充知识容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语言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综合性语言实验室建设已成为大学外语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主要是因其资源共享、利用率高、集约化、易升级等优势。目前,因为专业小课堂仍有不可替代的因素,部分传统的语音教室仍在沿用,而综合性语言实验室也存在规模大、管理难等问题,在教学模式新旧更替的过程中,语言实验室的管理亟待优化,如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梯队不合理、实验室使用人员信息素养待提高等方面。只有合理应对这些问题,实现语言实验室的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才能从本质上发挥语言实验室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1健全标准化文档实现语言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语言实验室是高校外语教学的基础建设之一,要充分发挥语言实验室的教学效果,首先就是要保障实验设备的高完好率,这就要靠一系列的标准化管理作为支撑[1]。标准化管理需要有一整套安全责任、管理岗位、操作流程等标准化文档作为支撑。诸如安全责任文档,就包括盗窃事故、触电事故、火灾事故等的应急及处理预案等;同时应有实验室管理岗位职责文档、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实验室设备使用手册、实验室设备教师使用守则、实验室设备学生使用守则、实验室使用备忘录、实验室维护及故障记录本等等。通过标准化的管理设计,使语音实验教学全过程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确保实验室在管理、使用各个环节安全有效的运行。标准化文档建设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前提,能够促进语言实验室管理的标准化、可视化、流程化。语言实验室主要由教师主控制机、语言通信交换机、学生终端以及一些多媒体外设组成,与计算机网络机房大同小异,因此,安全是头等大事。应在专设的语音实验教学系统和网站,将相应的标准化文档及应急处理预案进行公布,使管理人员和使用者明确职责与要求。要时刻做好安全防患,做到课前安全检查及设备试运行、课间巡查制止不安全用电行为、课后按程序关机断电并布防。平时更要注重防火防盗,定期检查或更换灭火器,定期进行管理人员、师生的灭火器实训演练,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语言实验室作为公共实验室,使用人数和频率都较高,这就需要师生有社会公共意识和公德意识[2]。注重公共环境卫生,不故意破坏实验室设备、插拔硬件、安装软件等,不随便乱扔、乱画、乱拆。因此,基于互联网+的语言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是顺应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既可以解放大量的人力资源,又可以保证实验教学的规范、高效运行。

2.2优化人员结构建立全方位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toeFL、ieLtS等考试,还是就业需求,都注重对大学英语水平的考察,尤其是英语听、说运用能力至关重要。综合性语言实验室就是进行英语听、说实训的最佳场所。但是,健全规范实验室日常管理以及设置合理的人员结构却往往被放在次要位置甚至被忽略。现阶段,基于信息化和互联网环境的综合性语言实验室大多刚刚建成,旧的语言实验室也没有完全被淘汰。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更需要精益求精的规范化管理。建立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是实验室管理的必要条件,但队伍建设仍普遍存在问题。一方面,实验室管理人员年龄分布不均衡,实验室管理人员中,有部分为工勤岗的职工,年龄偏大,新技术掌握的较差,缺乏设备日常维护常识,不能快速并高质量的解决日常设备故障,没有高效的纪律性;另一方面,部分管理人员教育层次偏低,有的并非计算机专业毕业,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欠缺,对语言实验室的基本原理掌握不清,甚至对实验室的功能及使用不完全熟悉等;此外,高、中、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合理的配比,大多集中在中级职称,缺乏高级职称人员的专业水平,没有定期吸纳新生力量等。因此,及时的优化人员结构,有利于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及长足发展。同时,应及时建立外语实验教学反馈及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教师互评、学生反馈、系统分析、跟踪调查等加强质量监控,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效果。

2.3提高信息素养推进语言实验教学信息化进程教育信息化是网络时代的必然趋势,顺应教育发展潮流,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是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3]。信息素养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指基于网络获取、分析、生成、使用、创造信息的综合素质[4]。这就对实验室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掌握最新的实验室建设动态,鼓励参加全国范围内的实验设备仪器博览会,了解语言实验室的新技术、主流厂商,比如现在多家厂商提出的“多室合一”纯软件解决方案。任课教师要定期进行信息环境下新知识的扩充,以及师德教育专题活动,紧跟时代步伐。不仅要熟练掌握实验室设备使用流程及简单故障排查方法,在开课前进行相应的使用培训,更要善于利用实验室的新功能,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也要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入学后,除了要进行社会公德意识教育,系统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也亟须落实。虽然都不同程度地能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能,但要正确熟练地使用还需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综合性语言实验室是由数台计算机组成的小型局域网环境,对学生来说,认识及基本使用都相对简单,但如何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需要教师的引导,尤其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何调节状态,快速获取有效信息,通过不断的进阶练习,创建和谐自主学习模式,都需要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

3发挥语言实验室在外语教学中的功用

传统的大学英语实验教学就是按照教材进行听、说练习,内容比较单一,学生只是一味地被输入,即“填鸭式”教学方式。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使教学手段的综合性和集成化特点日益显著,综合性开放式语言实验室既能满足传统教学的需求,又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促进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交流融合,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综合性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集约化教学的必然要求。早在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就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语言实验室作为高校基础建设之一,在不断完善、扩容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基于网络的综合性多功能语言实验室逐渐取代传统的实验室,“生机比”逐渐达到更合理的配比。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及时更新知识,以标准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教师应尽快熟练新的语言实验教学环境,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应该创新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学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要依托语言实验室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环境优势,触发学习英语的兴趣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实现个性化学习,满足不同专业的发展需求。身处“互联网+”的时代,网络已经无处不在,校园里只要有一台移动手机终端,就可以用校园wi-Fi登录网站,浏览海量信息。如何使外语自主学习能在移动手机上完成,如设计相应的app,实行任务类学习等等都是亟待探索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敏.标准化管理在高校语音实验室中的构建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243-246.

[2]杨士花.高校语音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13-14.

[3]秦美娟,何广铿.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探讨[J].外语界,2009(5):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