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相关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40:24

汽车金融相关政策篇1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426.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1-39-2

0引言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汽车工业也高速发展,使得汽车生产厂家的产销量急剧增长,而各地普通居民的汽车持有量继续攀升。这种看似繁荣经济现象背后也隐藏着许多问题,最大问题是引起石油等能源的消耗量激增。众所周知,我国的原油产量不高,大部分原油依靠国外进口。据悉2015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已超当年原油总消耗量的60%。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既带来了石油等能源的危机,同时也给各地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在这种能源问题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环境下,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必然成为我国汽车产业新方向。

1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1月,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纯电动公交车投放市场,这是安徽省的首批新能源汽车,数量仅仅有30台。2010年年底,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一代ieV电动轿车也投放市场,共591台,这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已在安徽省全面起步。现如今,在合肥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各种类型的新能源公交、出租车、私家车。据相关报道,截至2016年6月,仅仅在合肥市新能源汽车累积推广的数量就高达2.4万辆,其中电动轿车约1.5万量,电动客车约6000量。可见,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安徽市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了极大的增长,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安徽省已经迈入了加速发展时期。2015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企业强强联手,成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联盟,主要代表企业有江淮、奇瑞、安凯、国轩等。

2015年7月,安徽省推出第一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其中包括合肥、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目前,安徽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呈现集聚之势,产业中已有的新能源汽车及相关的上下游企业达到50多家。新能源汽车从电池、电机、电控到整车等一系列产业配套体系已初步形成,产业生产能力极大提升,动力电池年产8亿安时、电机生产线年产1万套,电动轿车年产5万辆、电动客车年产3000辆。整个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都呈现出集聚发展态势,磷酸铁锂电池生产企业以合肥国轩高科、中盐红四方锂电等企业为代表,钛酸锂电池生产企业以天康集团为代表,电机及控制系统生产企业以巨一自动化等为代表,充电设施建设与运营服务企业以普天新能源、国轩特来电、旗翔新能源等为代表,新能源乘用车生产企业以江淮汽车、奇瑞汽车、合肥国轩为代表,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以合肥安凯客车等为代表。

2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问题

2.1有政策,但政策的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中央和安徽省政府为支持和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2014年中央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给予补贴,每销售一台纯电动汽车的最高补贴为5.7万元。同年,安徽省为防治大气污染,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财政出台政策对购买新能源汽车提出了补贴,规定对购买新能源乘用汽车的个人每台给予1万元补贴,对购买新能源客车的单位每台补贴25万至50万元不等。但是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往往与预期所想相差甚远,同时没有形成可持续性发展,使得新能源汽车在安徽省的推广仍然十分缓慢。另外,这些政策中的大部分是针对企业的,对消费者的直接补贴政策比较少,因而这种补贴方式使得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欲望很难被刺激起来。

2.2有技术,但核心技术不成熟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其生产技术在个别领域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但是总体来看,其核心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电池技术上缺乏可靠性和安全性,电机驱动系统效率比较低下,电池续航能力弱,电池充电时间较长,使用寿命短,生产成本高。在整车方面,如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氢燃料汽车等,其生产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都有着不小的差距。由于技术上的差距,部分核心技术需要进口,相应的生产成本增加,进而使得新能源汽车售价过高。

2.3有市场,但市场需求不稳定

相对于传统的燃油汽车来说,新能源汽车毕竟属于新兴产品,很难迅速的被消费者认可。

虽然有些消费者已经认识到新能源汽车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优势,但由于核心技术不成熟、产量规模小,导致新能源汽车价格昂贵,特别是蓄电池的更换成本昂贵,使得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不高。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比较缺乏,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速度比较缓慢。发展之初,全省也仅有合肥和芜湖两市建有充电站和充电桩,而且大多建在市区,无法满足普通居民长距离出行的需要。这些都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扩大尚无法突破的最大瓶颈。

2.4有支持,但金融支持不完善

在针对安徽省各金融机构的调查发现对新能源汽车的金融支持的总量小,针对新能源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少。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由于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强,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刚起步不久,市场风险较大,因而针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展信贷业务的积极性低。不少金融机构认为,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不符合现行信贷准入条件和风险控制标准,即使提高贷款利率也不愿意开展该项业务。

3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研究

由以上分析可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发、市场推广、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可持续发展,这些资金又需要长期使用。数量巨大的资金投入,仅仅靠中央政府和当地政府的补贴是无法完成的,这就需要充分借助金融市场的力量,通过金融方式和金融产品的不断更新来解决。因而,安徽省如何动员各方力量,建立一个完备的、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体系,对本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良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1加强政府政策金融支持

政府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导者和推动者,针对该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应首先伸出援助之手。政府可通过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的政府购政策、财政补贴政策、政府投资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

政府采购政策可以通过较为符合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扶持。政府可以运用行政手段,要求辖区内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在配置车辆时优先考虑采购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如城市公交系统,政府也可通过采购政策的引导扩大电动公交车在应用规模。在2015年3月,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相关政策意见》,在该意见中明确要求本省的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增大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力度,规定当年配备更新的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不低于总量的30%。未来期间,这种支持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财政补贴是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具有规模小,灵活性高等特点。2014年,安徽省政府已经出台财政政策,规定对购买不同车型新能源汽车给予相应不同数额补贴。但在2015年年初,财政部声明,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逐步下调,到2020年以后取消补贴政策。2016年1月23日,在“2016中国电动车百人会”上,国家财政部部长表示“补贴政策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调整完善”,预示着新能源汽车补贴将要进行大变动,即在未来将提高补贴门槛,更注重对优势企业的支持。

政府投资也可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它的优点是融资成本低、风险小,同时政府投资融资的机制规范程度高,筹集的资金利用效率{。安徽省政府可以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本省特点设立更多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另外,政府在加大投资的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确保专项资金都能规范使用。

税收优惠政策指的是政府运用税收减免、税收返还等方式对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取得税收优惠的企业税收费用下降,进而当期利润增加。具体政策可以包括增值税优惠政策、所得税优惠政策和其他税费优惠政策,通过减征、免征等方式实施优惠。

3.2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上市。上市能使企业快速获得大量股权资本,极大地满足资金需求。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等多种交易平台。其中主板市场最早建立,规模最大,但对上市企业的要求最高;而中小板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入市的门槛比主板市场略低;创业板则为自主创新型企业提供了上市融资的平台;新三板市场属于场外交易市场,市场的准入门槛很低。为此,安徽省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优先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上市。对新能源汽车企业中规模较大、盈利状况较好的加快扶持上市融资;对那些刚刚起步、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可鼓励通过新三板融资,待到这些企业发展壮大,达到上市要求再转入相关板块上市。

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发行债券。发行债券也能使企业获得大量的资金,有利于经营成果的增加。证券发行机构应优先支持和鼓励与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的债券融资。通过推行市政债券、企业债券的发行,为新能源汽车项目融通资金。这种债券具有期限灵活、信用等级高等优点,实质上是以政府为担保的地方债券形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为此,安徽省应在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基础上,积极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发行债券,各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发行短期、中期和长期债券;同时,当地的证监会可以通过制定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倾斜政策,优先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发行债券,比如可在核准企业发债申请工作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申请优先核准。

3.3加强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力度

加大商业银行的资金投放。商业银行的贷款属于外部融资,是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主要外部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资金投放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该企业的融资效率。对于实力雄厚、优势明显,且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商业银行应给予更多的信贷支持,制定相应的信贷优惠政策,如缩短审批环节、加速审批速度、增加信贷额度、延长还款期限等。

加强贷款担保方式创新。新能源汽车企业传统的贷款担保方式主要有抵押、质押和股东担保等,由于一方面抵押物的不易变现问题十分突出,另一方面针对新能源项目投资的风险较大,导致很难找到合适的股东担保。因而,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看,这些贷款方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为促进商业银行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创新担保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可设立适合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门担保机构,设立其他融资性担保机构作为辅助。

参考文献

汽车金融相关政策篇2

此次公布的汽车振兴规划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减税、补贴、企业重组、技术创新、消费信贷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跟消费者密切相关的是刺激汽车消费的有关政策,具体内容是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从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增加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并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

在消费者的心目,汽车振兴规划会对车市造成多大的影响呢?认为短期内可对汽车消费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刺激作用的被访者占了近6成,其中,认为“短期刺激消费的力度有限”的占26.0%,认为“对车市仅能起到短期刺激作用”的占23.5%。认为“在短期内会对车市起到较大的刺激作用”占9.3%;认为“对汽车市场的长期影响力较大”的被访者仅占4.4%。另有15.7%的被访者认为“振兴规划仅是方向性纲领,对车市的影响还得看具体政策的调整情况”。

也有相关专家提出,按照2009年保GDp增长8%的目标,作为支持产业汽车工业的增长应该高于GDp增长速度,但目前出台的这项政策,除了购置税的相关操作明确以外,其他还只限于“规划”,很多细则并未同步出台,因此短期内效果有限。另外,从某种意义看,因为政府的政策出台也是相机抉择的,边走边试。如果GDp的增速下滑较大,那么汽车工业后续更大的政策可能出台。

购置调整最受消费者关注

在汽车振兴规划公布的多项政策中,消费者认为其中哪方面的调整对2009年汽车市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呢?超过5成的被访者选择了“购置税调整”。

在汽车相关政策的调整中,消费者最关注的是哪一类政策呢?调查结果显示,6成以上的被访者选择了“汽车购置税”,远远超过“汽车消费税”和“汽车信贷”。

在目前出台的政策中,其中对于购置税的规定。在时效性方面是最完备的,比如,开始和结束时间规定的很清楚,因此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持币待购的现象。特别是在实施政策的节点安排上更有深意,政府既希望刺激汽车消费,也希望成本最优化,同时还注重4万亿的协同效应。另外,对于1.6升及以下排量车型的购置税调整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便于操作。

而关于消费信贷。尽管政策中也提及了这方面的内容,但却没有实质性的细则出台,力度远远不够。

因政策调整消息而改变购车计划占四成

在振兴规划出台之前,各种猜测纷纭,那么,消费者是否会因为此类相关汽车政策调整消息而改变购车计划呢?调查表明,近4成被访者表示“会,购置税调整政策实施后再购车”,另有近3成被访者表示“视政策调整力度而定”。同时,也有14.9%的被访者明确表示“不会”。

从新政公布到正式实施的一段时间里,来自于市场销售第一线的信息表明,买新车推迟开发票时间,换购更低排量车型。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共同选择。

从丰田和本田一家经销商的相关负责人处获悉,此次政策调整刺激了计划购买1.8升排量车的消费者买1.6升排量的车。北京现代的经销商也透露。这几天比较明显的就是买车的人都要求20日以后再开发票。

新华信通过以上调查表明,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引起了消费者的密切关注,并认为短期来看,对车市会起到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而其中对于汽车购置税的调整,将会对2009年车市产生较大影响。

超八成消费者接受贷款买车

近期,有关报道透露,在发改委制定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创造更宽松的汽车贷款环境是其中重要内容。可能出台相关措施,拓宽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而车贷利率或将从此前的逾10%降至6%。那么车贷利率的下调,会刺激车市消费吗?超8成消费者接受贷款买车。

在对消费者贷款购车意向的调查中,有81.8%的被访者表示会采取贷款买车的方式。明确表示不会的占8.1%。另有10.2%的被访者表示不确定。

目前。贷款购车一般通过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办理相关手续。那么,消费者一般会选择哪种类型的贷款产品购车呢?在对有贷款购车意向的消费者的进一步调查中。大多数被访者首选银行。其中有55.8%的被访者选择了“银行个人购车贷款产品”,43.2%的被访者选择了“银行信用卡分期付款产品”;其次为汽车金融公司,38.8%选择了“汽车企业金融公司车贷产品”。

与银行相比,汽车金融公司对贷款人的要求并不是很苛刻,贷款申请的审批也比银行要快。据了解,在贷款利率方面。受品牌单一的限制,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利率要比商业银行略高。在程序方面,选择在汽车金融公司贷款的消费者也无需提供担保,与银行贷款相比宽松不少。

利率下调是促使贷款购车的最大诱惑

消费者在挑选车贷产品时,主要的看重因素是什么呢?新华信调查显示。“利息低”成为被访者首要考虑的因素。其次,“申请手续便捷”、“手续费低”等也为消费者所看重。

在对不选择贷款购车的被访者的进一步调查中。我们发现,“贷款利息较高”是他们不选择贷款买车的最主要原因。

目前,银行提供贷款年利率是5.4%,但大多数汽车经销商仍旧是按照基准上浮的车贷利率经营。年利率大多在7%上下浮动,这导致汽车信贷的终端利率实际上在10%左右甚至更高。

如果车贷利息下调,是否会影响消费者对购车方式的选择呢?调查结果表明,这将影响到8成以上被访者的选择,其中68.1%的被访者明确表示“如果车贷利息为4%甚至更低,则贷款购车”,另有17.0%的被访者可接受的车贷利息为“6%”。

据有关销售商透露,目前大部分银行已经开始执行新一年的基准利率,一些银行原来规定上浮30%至40%的汽车贷款予以松动,将上浮空间控制在10%左右。而一些银行对于资信状况好的消费者可以提供基准利率车贷。

汽车金融相关政策篇3

【关键词】汽车金融服务业现状策略

汽车金融服务是指在汽车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由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或经销商提供融资等金融服务,包括用户消费信贷以及对经销商存货融资的业务。近年来,我国快速增长的汽车市场引起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消费信贷己成为仅次于房贷的第二大个人消费信贷市场。此外,汽车金融及其它汽车服务业还可吸纳大量劳动力。然而,由于金融机构对汽车金融服务业的认识还存在不足,汽车消费贷款的不良比例也在迅速提高,各大银行在提高汽车消费贷款首付比例、缩短还款年限,并严格审批手续,这成为影响近年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1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现状

1.1缺乏良好市场环境以及个人信用制度

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基础是建立良好的市场消费环境以及个人信用制度。然而,我国目前还存在影响汽车消费的许多政策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大部分消费者对汽车金融服务的认知度不够,此外缺乏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也制约着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1.2金融服务范围窄,金融产品少,赢利模式单一

目前,汽车金融主要局限在为用户提供消费信贷,并没有全面渗透到汽车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因此缺乏多样化的汽车金融产品来满足不同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

1.3缺乏有效风险控制手段,贷款不良比率高

近年来,面对履约险高额的赔付率,保险公司亏损严重,以至于人保、平安等几大保险公司都纷纷退出履约险市场。经总结,造成汽车消费贷款成为高风险金融产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缺乏个人完整信用体系以及成熟的市场环境,缺乏专业评估机构,金融机构认为采用抵押、质押、第三方担保等方法就避免风险,放松风险管理。然而,汽车消费贷款有其自身特点,金融机构无法了解车辆的使用情况,因此薄弱的风险控制手段必然徒增车贷风险。(2)银行以及保险公司为降低成本都会委托汽车经销商代办有关手续并提供一定数额佣金,这便导致经销商的目标是销售量最大化,而新的佣金更是强化这一目标,导致经销商不仅不会考虑风险,甚至可能与客户来骗贷套取资金。(3)近几年来,汽车价格尤其是轿车价格每年都以一定幅度下降,直接导致消费者贷款购车的市场风险增大,机会成本变高。

1.4汽车金融业务主体单一,存在政策和金融环境障碍

障碍主要包括非市场化的利率。国外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制定灵活的利率政策,意味着不同客户可以采用不同的贷款利率。例如在美国,通用和福特公司均推出零利率贷款的购车计划,有效促进汽车销售。然而,我国目前利率只能在人民银行允许的空间内浮动。因此,如果汽车金融的利率相差不大,不仅无法体现各公司的服务水平,汽车金融公司也没有利差优势,影响其营销策略。此外,资金来源也受限。按规定汽车金融公司不得擅自发行债券、向境外借款,而融资方式主要有接受境内股东单位三个月以上的存款,转让并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的业务,向金融机构借款,因此向金融机构借款便成为汽车金融公司较实用的融资途径。此外,业务范围的限制及不得设立分支机构的规定进一步束缚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发展。

2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对策

2.1在全面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合作。

目前信用环境、消费环境均不完善,应采取谨慎信贷决策机制以及严格信贷检查制度,加上多样化的资产组合管理,同时来降低信用风险。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程序来降低操作风险的同时,针对汽车价格每年大幅度下降的现实,汽车金融服务机构要充分考虑汽车的市场风险。此外,则要加强银行与专业汽车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银行不仅有着充足的资金以及完善的支付结算系统,而且有着广泛的客户基础以及众多的营业网点,因此汽车金融公司有着专业化的运作经验以及较高的风险控制手段,充分发挥并结合两者优势,将促进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汽车金融相关政策篇4

我国汽车金融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汽车金融是与国内的轿车工业同步诞生的。1993年“,北方兵工汽车”第一次提出了汽车分期付款的概念。国内早期的分期付款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经销商自筹资金,以经销商为贷方向消费者提供分期付款服务;另一种是厂家提供车辆,经销商向厂家还贷。分期付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费者购车一次性支付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但却要求经销商具备较大的资本实力、资本运营力及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因此市场上总体的信贷规模有限。1998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允许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对法人和自然人发放汽车消费贷款。用户用取得的贷款向经销商购买汽车,并按分期付款的方式归还贷款。银行的介入改变了过去汽车生产商和经销商孤军奋战的局面,社会信贷资金规模迅速扩大,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持续发展。但是由于许多具体的政策壁垒和银行经营方向的限制,使银行未能将汽车信贷作为自己的利润增长点,信贷规模长期处于收缩低水平状态。同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规定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可以为支持集团产品的销售提供融资。截至目前,我国汽车信贷的提供方主要还是银行,仅有少部分由商业银行与汽车经销商汽车企业附属财务公司联合提供。2003年10月3日,中国银监会颁布实施《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2004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了《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取代了1998年的《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扩大了汽车金融服务提供主体的范围。2004年8月10日,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专业汽车金融公司相继获得中国银监会颁发的金融机构许可证,标志着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汽车金融服务主体诞生,并且打破了国内银行业汽车信贷一家独霸的局面。2008年1月30日,新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颁布与实施,为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进一步促进了专业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汽车金融市场有效性不足,汽车金融的法规建设、信用体系构建、汽车金融产品模式创新等方面有待完善,汽车金融服务在我国的发展必将面临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汽车金融发展的阶段及建议

有关资料表明,美国汽车经销商集团上市公司的收入中,金融收入占到总收入的11%,其贡献了利润30%,因此,实现汽车产业与金融资本的有效结合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下,中国的汽车金融还处在推广发展的阶段,为了让汽车消费者从金融服务中获得更大收益,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目前,汽车贸易企业及汽车金融机构为经销商提供了包括进口车,存货融资、第三方的融资等多种金融产品,推动了中国进口车市场的发展。2008年,中国的进口车数额仅为十几万台,截至2011年,进口数额增长至100万台,进口车销售数量达到80万台。可见,金融对进口车的推动作用极大。因此,第一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消费信贷等汽车金融业务来做大市场,以推动为主,促使产业资本跟金融资本的合理分工、有效融合,这是初步的过程。第二个阶段是规模深化的阶段。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因为金融的产品都是大数法则,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就会导致金融产品成本较高,或汽车价值链条上的人无法获取利益等情况的出现,因此,需要一个深化发展的过程。从美国的发展历史来看,80年代初,汽车金融一方面是针对消费者,为消费者购车、用车,甚至到消费汽油,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极大地促进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汽车金融是针对厂家和经销商的资本化过程,从80年代开始,美国的福特、通用做了大量的并购,成了全世界的“巨无霸”,汽车产业的资本化推动了并购的发展。在深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引导汽车金融向全产业链的服务发展,还需要将汽车金融产品资本化,通过资金的放大效应,将汽车跟社会资本有效结合,从而有效推动整个汽车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另外,这个阶段的顺利实现也需要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支持。第三个阶段是一个完全混合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厂家、经销商和消费者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厂家、经销商、消费者之间互相影响,形成一种共同发展的机制。这个阶段就目前中国汽车金融来说,还相对比较遥远。当下,我国的汽车金融处于第一阶段的中期,正在朝第二个阶段发展,相较美国用了100年发展到现阶段来说,中国可能只需要用5年、10年即可发展到第二阶段蓬勃的时候。为了促进中国的汽车金融健康快速地发展,笔者从经销商的角度,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建议:第一,加大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目前,大量的产业资本集中在厂家的手里,并不是经销商集团的手里,同时,汽车流通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经销商集团开展汽车融资租赁、汽车保险等业务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经销商集团要把大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拉进来,与金融资本联合,将厂家、经销商、消费者、金融机构跟汽车金融紧密结合在一起,坚持汽车产业为本,金融为辅,在融合中加快汽车产业的发展,在融合中促进金融资本做强,借用产融一体化发展模式,推动我国汽车金融的跨越式发展。第二,加强政策支持的连贯性。经销商集团发展汽车金融服务不能仅靠一己之力,还需要外部政策的持续支持,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在制定灵活有效的政策时,需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此基础上,适时适度地进行必要的微调,循序渐进地引导经销商集团提供汽车金融服务,为汽车金融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连续、稳定的外部政策支持。第三,经销商集团引入更多的金融产品创新。经销商集团更多地引入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并加以创新,在此基础上为消费者提供汽车金融服务。由于经销商集团对汽车行业、行业的消费者、行业需求、消费者生存的背景均比较熟悉,通过经销商集团去了解消费者,提供金融产品,可以有效降低整个产业链的成本,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益,使各方受益,从而推动汽车金融的健康发展。总之,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大众消费增长阶段,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汽车金融对汽车工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汽车金融必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而在这个过程中,加大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融合,推动汽车金融产品资本化至关重要。

本文作者:伍刚工作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汽车金融相关政策篇5

关键词:汽车;汽车信贷;汽车金融公司

一、发展汽车信贷的必要性

在国家统计局分类中,汽车工业是一个包含了6个子行业的大行业。汽车行业可以带动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纺织等诸多相关产业。对一国经济和一地经济能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是“1:10的产业”,即汽车工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产出,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增加10个百分点的产出。据统计,2009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8%,可见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刺激汽车消费的主要政策包括:费改税、车辆购置税下调、放宽汽车信贷、加速汽车报废、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措施,其中放宽汽车信贷的发展空间最大。据统计,2010年3月我国汽车消费信贷比例仅有7.8%,2011年受央行连续加息的影响,车贷成本上升,致使汽车消费信贷比例一直维持在10%以内。然而来自世界主要国家汽车消费贷款的统计数据显示,贷款购车最盛行的西班牙占比高达80%,其次是美国、英国均为70%,德国、日本分别为60%和50%,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占比也高达65%。可见,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汽车信贷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汽车信贷发展现状

自1998年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以来,在1999到2003年这五年中,由于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汽车信贷市场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003年我国汽车消费贷款比例一度高达16.3%。之后,由于国家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加上快速扩大的汽车信贷呆坏账,使大多数商业银行缩小了汽车信贷业务。2004年,这个比值降至10.7%,2005年降至历史最低值3.5%,2006年和2007年又缓慢回升至3.8%和7.4%。2009年末达到10%,2010年3月又滑落到7.8%,2010年和2011年受央行连续加息的影响,这个比值一直低于10%。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汽车消费贷款余额由2003年中的1400亿元至2008年底,才达到1583亿元,也就是说经过五年多的发展,规模只增加了183亿元,而2003年全国轿车销量是140万台,2008年已达到504.69万辆,在这五年内汽车销售的总量已经翻了好几番,如果再考虑上通货膨胀等因素这5年来国内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竟一直处于严重萎缩之中。

(二)我国汽车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

1、法律体系不健全,政策不明朗。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办法》、《指导意见》等来规范汽车信贷市场,但这些都是些政策性的文件,缺乏法律约束力。由此造成的车贷市场秩序不稳定,侵犯消费者合法利益的事件屡屡发生。再者,虽然政府对汽车工业寄予厚望,希望通过汽车工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由传统的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变。但因为我国在汽车金融方面栽过跟头,所以在政策方面非常谨慎。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但是对于汽车信贷,仅提到一句"完善汽车消费信贷"。

2、我国汽车信贷的贷款提供方比较单一。从国内汽车金融市场的格局看,我国仍处于汽车金融市场发展初期,商业银行占据汽车消费信贷的主导地位,其占比高达80%以上。国内汽车信贷市场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商业银行由于有政策的支持处于明显的优势,而汽车金融公司由于政策的限制不能与商业银行公平竞争,不公平的竞争就使贷款来源无形中趋于单一化。从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看,2007年当年汽车消费贷款的89.2%由商业银行提供,仅有6.9%的汽车消费贷款由汽车金融公司提供。截至2008年底,我国各金融机构发放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83亿元中,其中仅有318亿元来源于汽车金融公司,只占到其中的20%。

3、个人消费者根深蒂固的传统消费观念制约着汽车信贷的发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实际增长7.8%。然而2010年中国的储蓄总额却达到了gdp的50%,如此高的储蓄率显示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仍是消费观念。

三、发展与规范并行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我国汽车信贷市场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发

展不规范的现象,这就需要有真正具有法律效力的政策法规来规范信贷双方的行为并保护双方的利益。

1、以法律的形式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降低汽车消费信贷的风险。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个人信用信息网,为每一个居民确定惟一的信用代码,建立个人信息档案,提高信息的经济价值,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信息的、使用、保密范围。

2、适当减少限制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根据《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汽车金融公司不能从事汽车租赁业务,而这项业务恰恰是国外汽车金融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同时,《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中规定,汽车金融公司不得开设分支机构。这一点也就决定了我国的汽车金融公司不能像国外的汽车金融公司那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此外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汽车贷款利率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规定执行,不能像国外的汽车金融公司可以自主决定放贷利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汽车金融公司发放汽车贷款的利率,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利率基础上最高上浮不得超过30%、最多下调不得超过10%。利率浮动原本是汽车金融公司最大的市场竞争优势,但这一规定却使得汽车金融公司竞争优势大减。

3、削减汽车消费的税费负担。在我国普遍存在着养车难的问题,面对汽车消费中的高额税费负担问题,实行养路费、附加费、运管费等改为燃油税,将一次性高额支付改为长期性支付,可大大减轻购车者负担,从而可以促进汽车消费市场的繁荣。

(二)促进汽车信贷市场多元化

未来的汽车信贷市场不可能是一方独霸的市场,只有竞争才能促进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要在保持银行参与车贷市场积极性的同时不断鼓励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促进汽车消费市场的多元化。

汽车金融公司是由汽车制造商出资成立的、为买车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可有效的激活中国的汽车信贷市场、重构市场主体,防止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龚明华认为,汽车金融公司作为附属于汽车制造企业的专业化服务公司,可以通过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市场营销网络,与客户进行接触和沟通,提供量体裁衣式的专业化服务。同时汽车金融公司从技术信息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来自汽车产业集团的支持,汽车金融公司更具有天然的对汽车信贷领域风险的认识和把握,商业银行所经营的风险应当是一种综合的风险,对特殊领域的风险把握和认识不如一个专业的金融机构。总之,汽车金融公司必将成为车贷市场的另一主力。

(三)消费者审慎选择量力而行

尽管目前我国的汽车消费贷款比例仍然比较低,但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这一比例在逐年上。一项来自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表明,我国消费者传统的购车观念正在发生悄然转变,分期付款买车的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有81.8%的被访者表示愿意接受贷款购车。

但是在发展汽车信贷的同时,信贷双方都要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消费者要做的就是量力而行,保证一切贷款行为都有稳定的收入作保障。贷款购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满足市场和人们诸多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如果人们过渡的提前消费,不但会给市场带来危机,也会影响日后的生活,所以每一个消费者在面对贷款购车的问题上都应该审慎选择量力而行。

总之,我国的汽车消费贷款市场蕴含着无限的商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全球经济逐渐回暖的大形势正为我国汽车信贷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既然机遇与风险共存,我们就要发展与防范并行。努力发展汽车信贷进而带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使汽车行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行业。

参考文献

[1]汤劲夫.汽车信贷相关问题思考[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9(1).

[2]王傲.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现状与发展对策[j].大众商务(投资版),2o09(5).

[3]刘全文,曹巧会.对当前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消费导刊,2010(7).

汽车金融相关政策篇6

摘要:在我国汽车工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产出,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增加10个百分点的产出。而我国汽车消费中利用贷款购车的比例不足20%,与欧美日等国家60%~80%的车贷相比,我国的车贷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有效的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大力的发展汽车信贷市场势在必行。

关键词:汽车;汽车信贷;汽车金融公司

一、发展汽车信贷的必要性

在国家统计局分类中,汽车工业是一个包含了6个子行业的大行业。汽车行业可以带动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纺织等诸多相关产业。对一国经济和一地经济能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是“1:10的产业”,即汽车工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产出,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增加10个百分点的产出。据统计,2009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8%,可见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刺激汽车消费的主要政策包括:费改税、车辆购置税下调、放宽汽车信贷、加速汽车报废、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措施,其中放宽汽车信贷的发展空间最大。据统计,2010年3月我国汽车消费信贷比例仅有7.8%,2011年受央行连续加息的影响,车贷成本上升,致使汽车消费信贷比例一直维持在10%以内。然而来自世界主要国家汽车消费贷款的统计数据显示,贷款购车最盛行的西班牙占比高达80%,其次是美国、英国均为70%,德国、日本分别为60%和50%,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占比也高达65%。可见,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汽车信贷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汽车信贷发展现状

自1998年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以来,在1999到2003年这五年中,由于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汽车信贷市场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003年我国汽车消费贷款比例一度高达16.3%。之后,由于国家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加上快速扩大的汽车信贷呆坏账,使大多数商业银行缩小了汽车信贷业务。2004年,这个比值降至10.7%,2005年降至历史最低值3.5%,2006年和2007年又缓慢回升至3.8%和7.4%。2009年末达到10%,2010年3月又滑落到7.8%,2010年和2011年受央行连续加息的影响,这个比值一直低于10%。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汽车消费贷款余额由2003年中的1400亿元至2008年底,才达到1583亿元,也就是说经过五年多的发展,规模只增加了183亿元,而2003年全国轿车销量是140万台,2008年已达到504.69万辆,在这五年内汽车销售的总量已经翻了好几番,如果再考虑上通货膨胀等因素这5年来国内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竟一直处于严重萎缩之中。

(二)我国汽车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

1、法律体系不健全,政策不明朗。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办法》、《指导意见》等来规范汽车信贷市场,但这些都是些政策性的文件,缺乏法律约束力。由此造成的车贷市场秩序不稳定,侵犯消费者合法利益的事件屡屡发生。再者,虽然政府对汽车工业寄予厚望,希望通过汽车工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由传统的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变。但因为我国在汽车金融方面栽过跟头,所以在政策方面非常谨慎。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但是对于汽车信贷,仅提到一句"完善汽车消费信贷"。

2、我国汽车信贷的贷款提供方比较单一。从国内汽车金融市场的格局看,我国仍处于汽车金融市场发展初期,商业银行占据汽车消费信贷的主导地位,其占比高达80%以上。国内汽车信贷市场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商业银行由于有政策的支持处于明显的优势,而汽车金融公司由于政策的限制不能与商业银行公平竞争,不公平的竞争就使贷款来源无形中趋于单一化。从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看,2007年当年汽车消费贷款的89.2%由商业银行提供,仅有6.9%的汽车消费贷款由汽车金融公司提供。截至2008年底,我国各金融机构发放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83亿元中,其中仅有318亿元来源于汽车金融公司,只占到其中的20%。

3、个人消费者根深蒂固的传统消费观念制约着汽车信贷的发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实际增长7.8%。然而2010年中国的储蓄总额却达到了gdp的50%,如此高的储蓄率显示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仍是消费观念。

三、发展与规范并行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我国汽车信贷市场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存在着

编辑整理本文。

发展不规范的现象,这就需要有真正具有法律效力的政策法规来规范信贷双方的行为并保护双方的利益。

1、以法律的形式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降低汽车消费信贷的风险。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个人信用信息网,为每一个居民确定惟一的信用代码,建立个人信息档案,提高信息的经济价值,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信息的、使用、保密范围。

2、适当减少限制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根据《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汽车金融公司不能从事汽车租赁业务,而这项业务恰恰是国外汽车金融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同时,《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中规定,汽车金融公司不得开设分支机构。这一点也就决定了我国的汽车金融公司不能像国外的汽车金融公司那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此外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汽车贷款利率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规定执行,不能像国外的汽车金融公司可以自主决定放贷利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汽车金融公司发放汽车贷款的利率,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利率基础上最高上浮不得超过30%、最多下调不得超过10%。利率浮动原本是汽车金融公司最大的市场竞争优势,但这一规定却使得汽车金融公司竞争优势大减。

3、削减汽车消费的税费负担。在我国普遍存在着养车难的问题,面对汽车消费中的高额税费负担问题,实行养路费、附加费、运管费等改为燃油税,将一次性高额支付改为长期性支付,可大大减轻购车者负担,从而可以促进汽车消费市场的繁荣。

(二)促进汽车信贷市场多元化

未来的汽车信贷市场不可能是一方独霸的市场,只有竞争才能促进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要在保持银行参与车贷市场积极性的同时不断鼓励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促进汽车消费市场的多元化。

汽车金融公司是由汽车制造商出资成立的、为买车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可有效的激活中国的汽车信贷市场、重构市场主体,防止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龚明华认为,汽车金融公司作为附属于汽车制造企业的专业化服务公司,可以通过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市场营销网络,与客户进行接触和沟通,提供量体裁衣式的专业化服务。同时汽车金融公司从技术信息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来自汽车产业集团的支持,汽车金融公司更具有天然的对汽车信贷领域风险的认识和把握,商业银行所经营的风险应当是一种综合的风险,对特殊领域的风险把握和认识不如一个专业的金融机构。总之,汽车金融公司必将成为车贷市场的另一主力。

(三)消费者审慎选择量力而行

尽管目前我国的汽车消费贷款比例仍然比较低,但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这一比例在逐年上。一项来自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表明,我国消费者传统的购车观念正在发生悄然转变,分期付款买车的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有81.8%的被访者表示愿意接受贷款购车。

但是在发展汽车信贷的同时,信贷双方都要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消费者要做的就是量力而行,保证一切贷款行为都有稳定的收入作保障。贷款购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满足市场和人们诸多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如果人们过渡的提前消费,不但会给市场带来危机,也会影响日后的生活,所以每一个消费者在面对贷款购车的问题上都应该审慎选择量力而行。

总之,我国的汽车消费贷款市场蕴含着无限的商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全球经济逐渐回暖的大形势正为我国汽车信贷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既然机遇与风险共存,我们就要发展与防范并行。努力发展汽车信贷进而带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使汽车行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行业。

参考文献

[1]汤劲夫.汽车信贷相关问题思考[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9(1).

[2]王傲.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现状与发展对策[j].大众商务(投资版),2o09(5).

[3]刘全文,曹巧会.对当前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消费导刊,2010(7).

汽车金融相关政策篇7

关键词:汽车金融公司模式

一、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现状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汽车产业发展更加迅速,与汽车生产息息相关的金融服务也日益得到重视,特别是政府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令,汽车市场上的相关主体生产商、经销商以及商业银行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应。2004年8月,通用汽车(Generalmotors)成立国内首家汽车金融合资公司,紧接着,福特、大众汽车金融公司相继成立,国内车贷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汽车金融服务的竞争热潮,国内汽车金融市场出现了合资汽车金融公司“逐鹿中原”的竞争局面。国内汽车生产商及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竞争激烈的车贷市场,我国汽车金融服务应如何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汽车金融服务的起源是在上世纪20年代前后,由汽车制造商向用户提供汽车销售分期付款时开始出现的。它的出现引起了汽车消费方式的重大变革,实现了消费者购车支付方式由最初的全款支付向分期付款方式转变。这一转变虽然促进了销售,但大大占用了制造商的资金。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张、消费市场的扩大和金融服务及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汽车制造商又开始利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这一位国家法律所认可的公司载体形式来解决在分期付款中出现的资金不足问题,从社会筹集资金。这样,汽车金融服务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融资-信贷-信用管理”的运行过程。

按照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当一国人均GDp达到700美元时,便开始进入汽车消费时代。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090美元;200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69美元;200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703美元。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正在进入汽车消费时代,并且能够成为我国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国汽车消费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私家车消费市场逐渐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力需求。2001年私车消费比例达到47.1%,2002年超过56%,2003年增至62%,2004年大幅增加为93.7%。汽车消费尤其是私车消费的持续走高,迫切需要完善的汽车金融服务。然而,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严重滞后,汽车消费信贷占汽车销售总额的比例不足10%,而其他国家如美国的比例为93%,英国为80%,德国为75%,日本为44%。另外,国外成熟的汽车金融服务,不仅向消费者提供信贷服务,而且向汽车厂商、经销商等提供涉及汽车生产、流通、消费、租赁、维护、回收等多环节的全方位、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因此,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与国外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差距,不仅显示了我国汽车金融业发展的滞后性,更说明了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潜力与迫切性。以美国为例,福特信贷、通用融资、戴-克财务、丰田财务等4家专业汽车融资公司占新车贷款销售份额39%。

二、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难点

1.发育不成熟的信用环境

汽车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我国由于处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社会征信体系还未发育成熟。消费者信用记录非常分散,企业难以掌握完整的客户收入以及信用情况,而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能为汽车金融企业的发展提供切实保障。由于国内还未形成完整的全面的信用评价体系,导致整个社会个人信用评价成本较高。由于以上原因,再加上消费者诚信意识缺乏,使我国个人车贷的账率居高不下。据统计,2003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贷款总量为1800亿元,其中坏账为945亿元;占车贷总额一半以上;2004年前9个月汽车贷款总量为1683亿元,其中坏账高达1000亿元。一度车贷的相关保险业务几乎陷入停滞,这在相当程度上成了汽车金融服务发展的一个路障。

2.审慎的政策环境

首先,运营资金太少是导致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缺乏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融资渠道狭窄,投资手段单一。在国外,汽车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包括:商业票据发行、公司债券、购车储蓄、以应收账款质押向银行借款、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出售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证券化等。但国内汽车金融公司只能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期限的存款、转让和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向金融机构借款。三是信贷风险也使汽车金融公司不敢贸然开展大宗业务。

目前,鉴于国内金融环境,我国关于汽车金融公司的相关政策规定比较谨慎,2003年10月3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11月颁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细则》,2004年8月17日又颁布了新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为避免金融风险,目前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开办的业务比较有限,对汽车金融公司业务的开展有很多不利,具体表现在:

(1)具体业务的限制

《办法》规定,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可以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期限的存款,提供购车贷款业务,办理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和营运设备贷款,转让和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向金融机构借款,为贷款购车提供担保,与购车融资活动相关业务及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其他贷款业务。

以上业务界定对汽车金融公司在国内开展其他业务实质上设置了许多障碍,比如租赁业务。在国外,租赁业务是国外汽车金融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而国内发育不成熟的汽车市场导致汽车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了租赁业务的开展。另外,汽车抵押融资涉及的相关政策也未做明确规定。

除此以外,《办法》还禁止汽车金融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同一法人不得投资一个以上汽车金融公司。这就限制了部分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在国内的扩展。

(2)融资方面的限制

对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在融资方面的限制主要是融资渠道的限制,按照规定,汽车金融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5亿元人民币,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这样巨额的资金需求需要汽车金融公司多方筹集。而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只允许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的存款,转让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并且同业拆借最长期限仅为7天,同时又不允许汽车金融公司进入如企业债券这样的公开资本市场,这样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问题将成为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3)对贷款利率的限制

《细则》规定,发放汽车贷款的利率,可在央行公布的法定利率基础上,上下浮动10%~30%,与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规定基本一致。鉴于目前我国尚未放开利率管制,这使得汽车金融公司在具体业务操作上无法发挥优势。

3.汽车产业本身的波动

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成长期,而这一时期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波动特别大,这种波动除了体现在产销量方面,还反映在不断变化的价格方面。车价近几年迅速下跌,大幅压缩了厂家利润空间,也让消费者对国内汽车价格失去信心,这无疑增加了那些准备通过汽车金融公司融资买车的用户的还贷机会成本。

发育不成熟的国内汽车市场是汽车金融业务开展的一个最具有杀伤力的阻碍因素,也是未来政策研究者和制定者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4.难以回避的金融风险

汽车金融公司是资产负债限制较多的一类专业化金融机构,它的风险分散机制不如商业银行灵活。因此,相对来说汽车金融公司的风险集中度较高。《办法》规定汽车金融公司不得设立分支机构,将5亿注册资金押在同一个地方风险太大。汽车金融公司并非专业金融机构,因此其主要目标并非盈利与金融安全,而是做好服务和促销。公司如果为了促进汽车销售向消费者和经销商过度让利,将造成高昂成本下的经营风险。汽车金融公司同时也向经销商发放贷款,这样风险可通过经销商来加成;公司并就贷款购车提供担保,形成了担保风险,可能形成风险集中放大效应。

三、我国发展汽车金融服务的前景

1.市场广阔

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面临着非常大的市场空间。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预测,今后几年,中国小汽车需求将保持20%到25%的年增长率,私家车增长速度将达到33%的水平。目前中国有购车能力的家庭大约为700万户,到2008年将增加到4200万户。预计到2010年中国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全球私人用车的销售中有70%是通过贷款方式销售,而我国目前贷款销售仅占汽车销售的20%,还远远未达到这个比例,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达到1500万辆,整个市场销售额至少会达到15000亿元,即使未来20年中国信贷购车比例只有国外平均水平一半,汽车金融业也将有5000多亿元市场容量。全球汽车销售中70%通过汽车信贷销售,而在中国目前不到20%。显然,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大。在此背景下,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2.专业汽车金融公司的优势

相对于其它金融机构,无论在批发还是零售业务方面,汽车金融公司都有着天然优势。在零售方面,虽然汽车金融公司利率略高于银行(比银行高出20%左右),但是由于汽车金融公司不需要第三方担保,为消费者减免了一笔“担保费”,因此总体而言其利率并不高。另外,相对而言,通过汽车金融公司办理车贷业务,手续更方便,时间也更短,这是吸引客户的主要原因。在批发领域,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凭借雄厚资金实力为经销商提供资金服务,减缓了经销商资金压力。

汽车金融公司在个人车贷具体业务方面,也有较大的发挥余地,如2006年开办汽车金融业务的一汽大众推出弹性贷款,期限可放至5年,汽车金融公司还贷方式也更为灵活。有些公司甚至可以“旧车置换抵消首付”。这些灵活、优惠的贷款方式无疑使汽车金融公司在车贷市场赢得较大竞争优势。

同时,汽车消费信贷并不是汽车金融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涉及汽车消费过程的方方面面,如贷款担保、保险、理赔、零部件供应、维修保养、旧车处理、经销商的中短期融资等。

除此以外,汽车金融服务是汽车制造商价值链延伸的重要部分,汽车集团自己设立的汽车金融公司由于其对母公司汽车销售有巨大支持作用,可以得到母公司强大的资金支撑。

四、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对策

1.大力发展汽车产业

汽车金融业作为汽车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它的发展是以汽车产业为基础的,尤其是在汽车产业发展的初期,可以说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汽车金融业的发展。前期我国汽车金融业发展受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还不成熟。发展汽车产业本身,就是对汽车金融服务业的最大的支持,我们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以及市场环境上给与其发展的空间。只有汽车产业的发展步入良性轨道,汽车金融服务才有了坚实的市场基础,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

2.创立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

一是要加强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研究和颁布工作,消除政策性瓶颈,尝试逐步有条件地放开对汽车金融机构融资的限制,让它们既可获得银行贷款,又可发行企业债券以及实现汽车信贷资产证券化来向社会筹集资金,真正扩宽汽车金融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汽车金融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二是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减少系统性风险。发达国家汽车金融业务无不是建立在相当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基础上的,而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几乎为零,汽车金融公司很难掌握储户的综合信用状况,这就造成了手续繁杂、担保限制过多等弊病,极大地制约了汽车金融业务的开展,所以必须建立权威性和统一性兼备的个人信用制度评估和查询系统,实现信用资源信息的共享。2003年11月14日,国务院批准的人民银行信用管理局正式挂牌,表明信用管理在政府行政层面正式揭开了帷幕。2005年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了《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这将促进我国征信业稳定健康发展,对中国汽车消费信贷业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由于信用数据收集、评估流程复杂,所以信用体系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第三,扶持汽车金融中介机构,促进银企合作。现阶段针对信用缺乏和银行门槛过高的弊病,应该出台相关措施促进银企携手合作,扶持一些担保中介机构,让汽车信贷担保公司站在公正立场上,协助银行有偿处理贷前审查、贷中担保、贷后监督的工作。

3.探索近期适合当前形势的汽车金融公司运作模式

从长远看,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将在未来的市场中占主要地位,但从目前来看,由于我国快速发展汽车金融服务的相关条件还不成熟,汽车金融公司当前的运作模式应尽量与市场上各种金融主体尤其是银行的合作,通过合理分工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根据《办法》,汽车金融公司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并且同一法人不得投资一个以上的汽车金融公司,限制了汽车金融服务的辐射范围,而商业银行遍布的营业网点则弥补了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在地域上的不足。其次,当前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方面也需要加强与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合作。

目前我国应适度发展专业性汽车金融公司,进一步拓展其资金渠道,给汽车金融公司更宽的金融范围,将供给方培育成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在进一步规范发展商业银行汽车贷款业务的同时,应加快培育专业性汽车金融公司,进一步研究汽车金融公司可能的融资渠道,包括发行债券、同业借款或资产证券化等,从而使专业性汽车金融公司专业优势和资金实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要建立汽车金融公司与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特约销售和售后服务企业以及二手车销售企业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全方位为消费者服务的同时,做到联手规避风险、承担风险,这样就可以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也可以与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共同分担风险,保持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稳定健康地发展。

继上汽通用、大众、丰田、福特、戴-克集团、北京现代和沃尔沃在国内成立汽车金融公司后,国内银行首次参股汽车金融公司,由东风汽车、中国银行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2006年8月共同在京宣布,三方合资的东风标致雪铁龙金融公司正式开业。这些汽车金融公司的相继开业,无疑对国内汽车金融服务业务的丰富和深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同峰.汽车金融服务与汽车产业发展[J].中国市场.2005,(19).

[2]王佃凯.论我国汽车金融服务贸易的开放与发展[J].经济纵横,2004,(10).

[3]志军.向汽车金融公司贷款买车[J].沪港经济,2004,(3).

[4]喻平.汽车企业运用汽车金融的模式选择[J].上海汽车,2004,(1).

[5]丰琳.浅议我国汽车金融产业的发展战略[J].北京汽车,2005,(2).

[6]王平,曹梦非.我国发展外资汽车金融公司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金融,2004,(6).

汽车金融相关政策篇8

[关键词]汽车金融;汽车金融公司;现状;发展建议

一、我国汽车金融现状

汽车金融服务是在汽车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环节中融通资金的金融活动,主要指与汽车有关的金融服务,包括为最终用户提供的零售性消费贷款,为经销商提供的批发性贷款,以及为汽车维修服务的硬件设施投资建厂等,它是汽车业与金融业相互渗透的必然结果。我国的汽车金融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为中国境内的汽车购买者及销售者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是近几年来进入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新一类金融机构,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金融公司的诞生改变了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业务主体单一的现状,促进了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也将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发达国家,通过信贷和租赁买车,是汽车销售的主要方式。欧美国家的汽车消费贷款比例普遍在70%~80%,甚至更高。大量使用贷款买车的不仅是发达国家,实际上,消费能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才是贷款购车的主力。目前我国汽车贷款比例低于20%,在低潮期,贷款比例甚至在10%以下(2006年3.8%,2007年7.4%),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逐步成熟,中国消费者选择贷款购车的比例在10年后会增加到40%至50%,按此保守估计到2025年,我国汽车金融行业会有5500亿元左右的市场。通过汽车金融服务来普及汽车消费,对国民经济意义不可小觑。

二、我国汽车金融业发展分析

(一)汽车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2009年6月份汽车产销延续了3月以来的良好发展态势,连续4个月产销超过百万辆。其中乘用车产销近90万,增幅近五成,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全国汽车累计销量已超过600万辆。2009年6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5.32万辆和114.21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4.18%和2.0%。6月乘用车产销创出历史新高,分别完成89.86万辆和87.2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7.49%和48.36%。这意味着,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无论是销量还是盈利的增长都使中国的汽车市场炙手可热,以致国外汽车巨头都把我国视为“香饽饽”。我国在汽车产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汽车需求的增长和关联性会引发市场对汽车金融服务的强烈需求,汽车金融服务市场的潜力巨大。

(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2007年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了2,456美元。2009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3677美元,同年中国汽车销量已突破千万大关。按照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当一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便开始进入消费信贷时代,当人均GDp达到5,000~6,000美元时,居民汽车消费将出现高峰。目前,我国有购车能力的人口在5,000万左右,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有七成以上的居民考虑将在今后几年购买汽车。收入的提高提供了汽车消费的基础。随着社会观念、生活方式的变迁,为改善生活品质的适度超前消费深入人心,35岁以下的消费者购买能力较强,且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将是汽车金融服务的主体,为汽车金融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享有相关政策、制度的支持

2008年出台的《汽车金融管理办法》放宽了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推动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迅速发展;新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为我国设立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提供了制度基础,为外资进入我国市场打开了大门,意味着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从此迈入了多元化、专业化,金融与非金融公司并存竞争的新时代,推动了汽车金融产业的发展。在业务范围方面的不断扩大,使得汽车金融公司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能为我国汽车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

(四)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势头良好

在经历了多年的起伏之后,从2007年起,汽车金融市场开始回暖。来自中国银监会的消息称,截至2008年底,中国汽车金融公司总资产达到381,15亿元,首次实现全行业整体扭亏为盈。截至2008年底,我国各金融机构发放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83亿元中,汽车金融公司已占比达20%,发展势头良好。虽然目前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的力量还比较薄弱,但其与汽车厂商关系密切、具有风险专业化控制和管理技术,汽车金融公司将成为汽车金融市场一股强大的力量。

三、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和不完善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还未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尽管《贷款通则》、《担保法》针对消费信贷有一些介绍,但还没有形成汽车消费信贷的相关立法、司法、执法成套的法规。此外,虽然在新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渤中增加了提供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但是受部分法规和政策制约,汽车融资租赁业务难以开展。由于业务受限较多,跨国汽车金融公司在欧美市场成熟的商业模式一直不能在国内复制。

(二)投融资问题依然突出

在我国,汽车金融公司成立的相关法规规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亿元人民币,高额的注册资本阻碍了我国国内汽车公司的进入。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主要依靠股东存款、转让汽车贷款和银行借款。股东存款虽然有着很高的可行性,但数额有限,而且主要是短期资金,很难长期有效;我国没有汽车贷款的转让市场,无法进行该渠道的融资;银行贷款的再贷款难度更大。虽然新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拓宽了融资渠道,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并且在2009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9)14号,对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开闸,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汽车金融公司获准发行金融债。目前国内汽车金融公司还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融资:一是接受境外股东及其所在集团在华全资子公司和境内股东3个月以上定期存款:二是向金融机构借款。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依靠银行贷款的汽车金融公司,面对高企的资金成本,只能将车贷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存在竞争关系,融资能否畅通也存在不确定性。此外,融资担保过程比较复杂,造成了很多不便。

(三)缺乏完善的信用征信体系

目前我国个人信用等级评定办法标准和体系尚在探索阶段,汽车金融公司防范风险的能力比较弱。汽车金融公司无法及时了解贷款客户的基本经济变化情况,对客户、担保人等在

贷款期间经营状况、经济情况的变化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对出现的贷款风险不能及时采取保全措施。信用体系的不完善直接增加了汽车金融公司的风险,一些汽车金融公司主要针对经销商开展信贷业务,致使消费信贷市场未能迅速发展的现状。

四、我国汽车金融发展建议

(一)制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虽然新《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等法律颁布填补了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领域的法律空白。我国汽车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仍然不健全:一方面需要出台一些新法规,填补法规缺失的空白;另一方面对不适应汽车金融公司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逐步完善和制定汽车信贷管理办法、抵押登记办法、经营审批管理办法、规范汽车信贷方式等。从有利于促进汽车金融行业发展和提高监管有效性的角度,从机构准入、业务界定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对汽车金融公司做出一般性的原则规定,着重体现监管机构监管理念和规制监管与原则性监管相结合的监管要求,尽快使汽车信贷市场趋于成熟。

(二)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汽车金融公司在当前利润来源单一的情况下,仅靠贷款利差和有限的中间服务是不足以支撑自己发展的,必须寻求其他的利润来源。国家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尝试扩大业务范围,给予更多的经营自;鼓励和支持各商业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开展多领域的业务合作;可以将尝试将保险资金车金融信贷市场:合理引导国外资金进入汽车金融信贷市场。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扩大吸收存款范围,通过发行债券、票据、抵押融资等渠道筹集资金,探索和创新融资渠道,扩大汽车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规模,扩大汽车消费信贷利率的浮动范围,多方面增加资金来源。

(三)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在我国建立完善的信用环境还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在目前条件下,汽车金融公司不能被动接受现状,应与银行、经销商、加油站等加强合作,实现专业化分工来加快信用购车服务体系的建设。详细说来,就是由汽车金融公司负责建立专业的汽车消费信用评估部门,并对汽车购买者进行信用考察与评估,制定相关的风险防治预案,银行向汽车金融公司发放贷款时,只需要对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管理进行一般的监督即可,经销商主要负责汽车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与此同时注重与加油站等合作,共同协助汽车金融公司获得汽车消费者的信息,从而更好的进行风险跟踪管理。

(四)加强与商业银行合作

商业银行对于汽车金融公司来说极其重要,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不能离开商业银行的支持。具体合作可以通过以下两点开展:第一,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汽车消费客户群体广泛的优势与商业银行的信用优势相结合,进而提供金融服务;第二,汽车金融公司通过把银行密集的网络优势、充足的资金优势引入到业务开展过程中,更好的进行汽车金融服务,同时通过自己掌握的客户个人信用信息与银行进行共享,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

(五)加大业务领域的延伸和创新

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受到制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业务服务单一,业务领域过于狭窄导致的。汽车金融公司在做好上文中提到的相关事项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大业务领域的延伸,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例如汽车金融公司不能只局限在新车市场,在二手车和汽车租赁市场依然有很大的业务空间。我国二手车和汽车租赁的金融服务基本上处于空白,急需相关的汽车金融公司将其业务延伸到该领域,同时二手车和租赁车市场的售后也需要相关的金融服务予以支持。业务领域的创新与延伸是市场的需求更是自身发展的必要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再祥,汽车金融,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赵玉峰,中国汽车金融现状及策略思考,市场研究,2007(1)

[3]刘清涛,汽车金融服务业的比较研究及借鉴,北京汽车,2006

[4]汤清,基于不同收入水平的汽车消费信贷行为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5(4)

[6]iZn~,我国汽车消费贷款发展与完善的对策,农村金融研究[J],2004(6)

汽车金融相关政策篇9

关键词:汽车;汽车信贷;汽车金融公司

一、发展汽车信贷的必要性

在国家统计局分类中,汽车工业是一个包含了6个子行业的大行业。汽车行业可以带动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纺织等诸多相关产业。对一国经济和一地经济能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是“1:10的产业”,即汽车工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产出,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增加10个百分点的产出。据统计,2009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8%,可见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刺激汽车消费的主要政策包括:费改税、车辆购置税下调、放宽汽车信贷、加速汽车报废、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措施,其中放宽汽车信贷的发展空间最大。据统计,2010年3月我国汽车消费信贷比例仅有7.8%,2011年受央行连续加息的影响,车贷成本上升,致使汽车消费信贷比例一直维持在10%以内。然而来自世界主要国家汽车消费贷款的统计数据显示,贷款购车最盛行的西班牙占比高达80%,其次是美国、英国均为70%,德国、日本分别为60%和50%,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占比也高达65%。可见,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汽车信贷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汽车信贷发展现状

自1998年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以来,在1999到2003年这五年中,由于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汽车信贷市场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003年我国汽车消费贷款比例一度高达16.3%。之后,由于国家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加上快速扩大的汽车信贷呆坏账,使大多数商业银行缩小了汽车信贷业务。2004年,这个比值降至10.7%,2005年降至历史最低值3.5%,2006年和2007年又缓慢回升至3.8%和7.4%。2009年末达到10%,2010年3月又滑落到7.8%,2010年和2011年受央行连续加息的影响,这个比值一直低于10%。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汽车消费贷款余额由2003年中的1400亿元至2008年底,才达到1583亿元,也就是说经过五年多的发展,规模只增加了183亿元,而2003年全国轿车销量是140万台,2008年已达到504.69万辆,在这五年内汽车销售的总量已经翻了好几番,如果再考虑上通货膨胀等因素这5年来国内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竟一直处于严重萎缩之中。

(二)我国汽车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

1、法律体系不健全,政策不明朗。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办法》、《指导意见》等来规范汽车信贷市场,但这些都是些政策性的文件,缺乏法律约束力。由此造成的车贷市场秩序不稳定,侵犯消费者合法利益的事件屡屡发生。再者,虽然政府对汽车工业寄予厚望,希望通过汽车工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由传统的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变。但因为我国在汽车金融方面栽过跟头,所以在政策方面非常谨慎。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但是对于汽车信贷,仅提到一句"完善汽车消费信贷"。

2、我国汽车信贷的贷款提供方比较单一。从国内汽车金融市场的格局看,我国仍处于汽车金融市场发展初期,商业银行占据汽车消费信贷的主导地位,其占比高达80%以上。国内汽车信贷市场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商业银行由于有政策的支持处于明显的优势,而汽车金融公司由于政策的限制不能与商业银行公平竞争,不公平的竞争就使贷款来源无形中趋于单一化。从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看,2007年当年汽车消费贷款的89.2%由商业银行提供,仅有6.9%的汽车消费贷款由汽车金融公司提供。截至2008年底,我国各金融机构发放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83亿元中,其中仅有318亿元来源于汽车金融公司,只占到其中的20%。

3、个人消费者根深蒂固的传统消费观念制约着汽车信贷的发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实际增长7.8%。然而2010年中国的储蓄总额却达到了GDp的50%,如此高的储蓄率显示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仍是消费观念。

三、发展与规范并行

汽车金融相关政策篇10

【关键词】汽车;汽车信贷;汽车金融公司

一、发展汽车信贷的必要性

在国家统计局分类中,汽车工业是一个包含了6个子行业的大行业。汽车行业可以带动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纺织等诸多相关产业。对一国经济和一地经济能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是“1:10的产业”,即汽车工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产出,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增加10个百分点的产出。据统计,2009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8%,可见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刺激汽车消费的主要政策包括:费改税、车辆购置税下调、放宽汽车信贷、加速汽车报废、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措施,其中放宽汽车信贷的发展空间最大。据统计,2010年3月我国汽车消费信贷比例仅有7.8%,2011年受央行连续加息的影响,车贷成本上升,致使汽车消费信贷比例一直维持在10%以内。然而来自世界主要国家汽车消费贷款的统计数据显示,贷款购车最盛行的西班牙占比高达80%,其次是美国、英国均为70%,德国、日本分别为60%和50%,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占比也高达65%。可见,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汽车信贷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汽车信贷发展现状

自1998年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以来,在1999到2003年这五年中,由于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汽车信贷市场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003年我国汽车消费贷款比例一度高达16.3%。之后,由于国家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加上快速扩大的汽车信贷呆坏账,使大多数商业银行缩小了汽车信贷业务。2004年,这个比值降至10.7%,2005年降至历史最低值3.5%,2006年和2007年又缓慢回升至3.8%和7.4%。2009年末达到10%,2010年3月又滑落到7.8%,2010年和2011年受央行连续加息的影响,这个比值一直低于10%。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汽车消费贷款余额由2003年中的1400亿元至2008年底,才达到1583亿元,也就是说经过五年多的发展,规模只增加了183亿元,而2003年全国轿车销量是140万台,2008年已达到504.69万辆,在这五年内汽车销售的总量已经翻了好几番,如果再考虑上通货膨胀等因素这5年来国内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竟一直处于严重萎缩之中。

(二)我国汽车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

1、法律体系不健全,政策不明朗。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办法》、《指导意见》等来规范汽车信贷市场,但这些都是些政策性的文件,缺乏法律约束力。由此造成的车贷市场秩序不稳定,侵犯消费者合法利益的事件屡屡发生。再者,虽然政府对汽车工业寄予厚望,希望通过汽车工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由传统的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变。但因为我国在汽车金融方面栽过跟头,所以在政策方面非常谨慎。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但是对于汽车信贷,仅提到一句"完善汽车消费信贷"。

2、我国汽车信贷的贷款提供方比较单一。从国内汽车金融市场的格局看,我国仍处于汽车金融市场发展初期,商业银行占据汽车消费信贷的主导地位,其占比高达80%以上。国内汽车信贷市场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商业银行由于有政策的支持处于明显的优势,而汽车金融公司由于政策的限制不能与商业银行公平竞争,不公平的竞争就使贷款来源无形中趋于单一化。从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看,2007年当年汽车消费贷款的89.2%由商业银行提供,仅有6.9%的汽车消费贷款由汽车金融公司提供。截至2008年底,我国各金融机构发放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83亿元中,其中仅有318亿元来源于汽车金融公司,只占到其中的20%。

3、个人消费者根深蒂固的传统消费观念制约着汽车信贷的发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实际增长7.8%。然而2010年中国的储蓄总额却达到了GDp的50%,如此高的储蓄率显示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仍是消费观念。

三、发展与规范并行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我国汽车信贷市场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发展不规范的现象,这就需要有真正具有法律效力的政策法规来规范信贷双方的行为并保护双方的利益。

1、以法律的形式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降低汽车消费信贷的风险。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个人信用信息网,为每一个居民确定惟一的信用代码,建立个人信息档案,提高信息的经济价值,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信息的、使用、保密范围。

2、适当减少限制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根据《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汽车金融公司不能从事汽车租赁业务,而这项业务恰恰是国外汽车金融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同时,《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中规定,汽车金融公司不得开设分支机构。这一点也就决定了我国的汽车金融公司不能像国外的汽车金融公司那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此外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汽车贷款利率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规定执行,不能像国外的汽车金融公司可以自主决定放贷利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汽车金融公司发放汽车贷款的利率,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利率基础上最高上浮不得超过30%、最多下调不得超过10%。利率浮动原本是汽车金融公司最大的市场竞争优势,但这一规定却使得汽车金融公司竞争优势大减。

3、削减汽车消费的税费负担。在我国普遍存在着养车难的问题,面对汽车消费中的高额税费负担问题,实行养路费、附加费、运管费等改为燃油税,将一次性高额支付改为长期性支付,可大大减轻购车者负担,从而可以促进汽车消费市场的繁荣。

(二)促进汽车信贷市场多元化

未来的汽车信贷市场不可能是一方独霸的市场,只有竞争才能促进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要在保持银行参与车贷市场积极性的同时不断鼓励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促进汽车消费市场的多元化。

汽车金融公司是由汽车制造商出资成立的、为买车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可有效的激活中国的汽车信贷市场、重构市场主体,防止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龚明华认为,汽车金融公司作为附属于汽车制造企业的专业化服务公司,可以通过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市场营销网络,与客户进行接触和沟通,提供量体裁衣式的专业化服务。同时汽车金融公司从技术信息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来自汽车产业集团的支持,汽车金融公司更具有天然的对汽车信贷领域风险的认识和把握,商业银行所经营的风险应当是一种综合的风险,对特殊领域的风险把握和认识不如一个专业的金融机构。总之,汽车金融公司必将成为车贷市场的另一主力。

(三)消费者审慎选择量力而行

尽管目前我国的汽车消费贷款比例仍然比较低,但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这一比例在逐年上。一项来自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表明,我国消费者传统的购车观念正在发生悄然转变,分期付款买车的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有81.8%的被访者表示愿意接受贷款购车。

但是在发展汽车信贷的同时,信贷双方都要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消费者要做的就是量力而行,保证一切贷款行为都有稳定的收入作保障。贷款购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满足市场和人们诸多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如果人们过渡的提前消费,不但会给市场带来危机,也会影响日后的生活,所以每一个消费者在面对贷款购车的问题上都应该审慎选择量力而行。

总之,我国的汽车消费贷款市场蕴含着无限的商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全球经济逐渐回暖的大形势正为我国汽车信贷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既然机遇与风险共存,我们就要发展与防范并行。努力发展汽车信贷进而带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使汽车行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行业。